谈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

谈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

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难度并不低,传统的方法比较生硬,无法增加小学生的良好体验,还容易造成师生矛盾。在培养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时候,教师应伴随小学生的成长、进步,按照差异性的原则实施,关注不同小学生的成长经历,了解他们内心的想法,科学地评估他们的良好行为习惯。与此同时,培养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过程中,还要对小学生进行积极的鼓励,通过采用正确的方法进行评价,指明良好习惯养成的方向。

一、小学生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意义

(一)提高小学生的综合素养

现阶段的小学教育体系不断地完善,目的是为小学生健康成长提供较多的保障,充分转变小学生的思维,引导小学生的能力、素养得到提升,对各方面的问题进行科学的弥补,最大限度地降低小学生的压力。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有利于提高小学生的综合素养,对各方面的教育工作也产生了显著的推动作用。例如,指导小学生养成预习习惯,能够对小学生的学习思维开展科学的指导,按照全新的方式、方法进行锻炼,帮助小学生在个人的成长、进步中得到较多的感悟,最大限度地减少小学生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阻碍,促使小学生的个人学习方式得到合理的优化。

(二)约束小学生的言行举止

当前小学生的成长环境不断地优化,很多小学生在成长、进步的时候遇到了较多的挑战,学习活动需按照全新的路线、方法完成。例如,小学生受外界影响大,而且自控能力不强,容易沾染不良习惯,同时在个人的言行举止方面也出现了较多的问题。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在于一步一步地约束他们的言行举止,督促小学生在自身的成长、进步中按照正确的道路发展,这样才能取得更加卓越的成果。另外,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还可以教育小学生对不同的行为模式进行对比,在处理问题、矛盾的时候应运用正确的方法应对,保持理性。

(三)改善师生沟通、交流

以往的小学生教育方法存在较大的局限性,各方面的教育手段并不能得到良好的应用,造成的问题比较多。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不仅仅是从学生的角度努力,还要对教师提出严格的要求,促使教师与小学生的交流方式转变。例如,在对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探讨过程中,教师可以选择不同的话题进行交流,师生之间按照求同存异的方法探讨,既要相互尊重,又要相互给出建议,教师借此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小学生借此转变自己的学习思维和生活思维,让师生朝着共同的目标进步。由此可见,对于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各方面的教育工作开展要进一步强化,提高教学的综合质量,促使未来的教育取得卓越的发展。

二、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策略

(一)完善养成教育的方案

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引起了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但是很多教师养成教育的方案并不健全,有的教育工作依然按照灌输式的方法实施,看起来有较多的依据,实际上并不能给小学生带来较好的感受,这对小学生的未来成长、进步有不良影响。设计方面应进一步完善,最大限度地提高养成教育的可靠性、可行性。例如,在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之前,教师应开展科学的调查、分析,充分掌握小学生的良好习惯和不良习惯,高度关注小学生的差异,采用个性化的方法进行渗透、指导,明确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目标,督促小学生在未来得到更大的转变。养成教育方案的实施,应随着小学生的成长、进步做出阶段性的调整,尤其是小学生对外界的各类诱惑,应采取理性的观点分析,教师要时刻注意小学生喜欢的流行元素,关注他们的生活,采用因势利导的方法教育,促使小学生的生活、学习得到更多保障。

(二)合理优化家庭干预方式

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存在很多影响因素,调查过程中发现,很多小学生的家庭干预力度是非常大的,这对小学生的成长、进步会造成较多的问题,不利于他们未来的发展。家庭干预力度过大会导致小学生缺乏主见。例如,家长与小学生沟通的时候,更多的是站在自己的角度思考,并没有站在孩子的角度分析,对小学生的尊重不够,此时容易导致家长与孩子关系的疏远,在长期的教育工作中很容易出现较多的问题。家庭干预是比较重要的组成部分,但是家庭干预方式必须合理优化,不要给小学生造成太大的压力。在日常生活中,父母应该多让孩子做家务,让孩子独立做事,不要事事包办。如果孩子犯错,不能一生气就破口大骂,这会让孩子没有自尊心、害怕父母,很容易产生心理问题。面对这种情况,家长可以和孩子讲道理,让他写检讨,给孩子立规矩。父母要和孩子一起学习,为孩子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父母不要沉迷于玩手机,这会给孩子带来不好的影响。多和孩子沟通,多了解孩子的心理状况,如果有问题尽快解决。对于孩子来说,堵不如疏,不要害怕孩子犯错,不要用大人的眼光来要求孩子,凡事要有个度。家庭干预对于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有很大的影响,很多家长在干预的时候,必须考虑到小学生的心理变化,而且家庭干预模式的选择应适当与教师沟通、交流,观察干预前后学生的具体变化,避免造成相反的效果。

(三)创新学校约束机制

随着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意识的提高,对于该方面的养成教育,学校应转变认知,以往的认知比较单一,因此整体教育成果并不显著。另外,学校约束体系不健全是常见的问题,对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造成了很多的阻碍。学校的约束机制应摒弃以往的方法,站在全新的角度探究,对学校的约束内容合理地优化。例如,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要接受学校的监督、指导,但是学校在约束的时候,应根据小学生的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对各类事情的前因后果进行分析,不要单纯根据眼前的情况进行盲目判断。对于学生间矛盾的解决,要考虑到家庭的引导和小学生的日常思维以及对待矛盾的态度,观察小学生在成长过程中是否遇到过很大的挫折。学校的约束机制要让小学生逐步改正各种坏习惯,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时候,学校要灵活约束,根据小学生的个性化表现进行差异性的约束,不要激化小学生的逆反心理。

(四)完善社会实践活动内容

近几年的小学教育体系、方法不断地完善,只有站在多个层面进行研讨,才能使未来的教育有更加卓越的成就。例如,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中,社会实践活动并没有给予小学生良好的体验,大部分情况下,完全结合理论知识进行组织,不仅缺少足够的依据,同时也没有良好的优化活动的效果和内容。社会实践活动的落实,应充分结合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特点、要求,最大限度地提高教育的质量,把握好小学生的成长特点,这样才能使未来的活动更有意义。社会实践活动是比较有效的教育方法。目前,一些不良的社会风气仍然存在。如不尊重老人、没有社会公德的行为,一些偏激、片面的言论充斥网络,小学生辨别是非的能力不高,很容易受不良影响。另外,互联网快速发展,科技产品在生活中普及,小学生自控能力差,容易沉迷网络世界,这需要家长的管控。家长可以多给孩子看看有关科普知识的视频。网络上还有很多有关的新闻,家长可以利用这些新闻给孩子讲道理,让孩子从小事的感悟中受到良好熏陶。

(五)强化养成教育评价

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不仅能提高教育质量,对小学生也有积极的影响。未来应继续对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内容合理地分析,并且做出准确的评价。例如,小学生对生活、学习时间的安排往往会出现失衡的情况。此时,教师要先肯定小学生这样安排时间的好处:有利于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或者学习习惯。但是,过于偏重某一个方面,都会导致小学生在其他方面出现较多的问题,所以,学生应加强生活与学习时间的合理调整,尤其是在学习压力大时,应懂得有效地放松,劳逸结合才是最好的成长方式。对于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评价,教师应充分指出学生的不足,同时也要给予正确的建议,指导学生在未来的学习、成长中得到较多的参考,促使小学生形成较强的自信心。

三、结语

对于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家长、教师、学校、社会应共同努力,针对不同的领域采取匹配的方式、方法进行指导,逐步提高小学生的素质,让他们在生活、学习等方面可以结合自身的状态进行灵活的调整,不要总是处于高压的状态下,因为高压状态不利于小学生未来的发展。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模式,应充分地把握好未来教育的发展方向,帮助小学生在个人的能力、素养方面不断地优化,提高小学生的学习能力。另外,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模式,还要对小学生的天性进行科学的引导,让小学生保持乐观、活泼,促使他们在未来有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郑丽霞.网络时代中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策略研究[J].家长,2021(17):185-186.

[2]李婉儿.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实施原则与路径浅析[J].新课程研究,2021(11):105-106.

作者:化得薪 单位:甘肃省白银市景泰县第二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