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胃炎病人的护理范例6篇

慢性胃炎病人的护理

慢性胃炎病人的护理范文1

【关键词】慢性胃炎;综合护理;对策

慢性胃炎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是由各种原因引起的胃黏膜慢性炎症,一般黏膜无糜烂,故常称为慢性非糜烂性胃炎[1],目前认为,幽门螺杆菌感染(HP)是慢性胃炎发病的主要原因,慢性胃炎一般无明显的临床症状,疼痛不明显,以胃脘胀满为主,容易引起反复性出血[2]。我站对慢性胃炎患者64例进行有效的综合护理,取得了比较满意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站2012年6月~2013年6月收治的慢性胃炎患者64例,其中男31例,女34例;年龄19~72岁,平均(36±6.8)岁。经胃镜和病检确诊为慢性胃炎,且无心、脑、肝、肾等脏器的功能障碍,无心理疾病和意识障碍。

1.2护理方法

1.2.1健康指导 医护人员需积极与患者进行交流,使患者保持精神愉快,对自身的疾病有一个初步了解,耐心解答患者的疑惑,告知患者治疗及护理的必要性,正确对待疾病,积极配合医护人员接受治疗,医生根据患者的病情,指导患者合理用药,向患者说明按时服药对治疗疾病的重要性[3]。慢性胃炎患者的胃黏膜抵抗力较低,容易受细菌感染发病,因此注意保暖,增加机体抵抗力。指导患者在出院后长期坚持饮食控制和药物治疗。嘱其遵医嘱服药,并且要定期到医院接受复诊。

1.2.2一般护理 要保持室内卫生,定时通风,注意消毒。患者加强个人卫生,保持衣物被褥等干燥整洁,避免引起感染。作息规律,保证充足睡眠。告知患者戒烟戒酒,烟草中的尼古丁作用于迷走神经系统,破坏正常的胃肠功能,使胃酸分泌增多,抑制前列腺素合成,从而使胃黏膜黏液分泌减少;忌服浓茶、浓咖啡等有刺激性的饮料,增强营养及机体免疫力[4]。

1.2.3用药及疼痛的护理 该病的药物治疗时间长,要严格按医嘱服药,在进行药物护理时,要熟悉不同药物的特性,耐心向患者及其家属介绍各种药物的不良反应和相应症状,使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积极配合治疗。加强对慢胃炎患者的病情观察,注意观察有无呕吐、贫血、腹胀、疼痛的症状;有无便血等症状。者上腹部出现疼痛,要采取相应护理措施减轻不适。若一旦出现病情异常,需及时通知医生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慢性胃炎进一步发展可出现胃出血、胃溃疡甚至胃癌,所以要高度重视。为使患者缓解腹痛,注意卧床休息,采取深呼吸或者听音乐等方式舒缓情绪。可用热水袋等方式减轻腹痛,同时观察疼痛是否呈周期性,有无伴随症状,若出现异常需及时通知医生。

1.2.4 心理护理 慢性胃炎是一种典型的身心疾病,且该病迁延难愈,慢性胃炎患者有很大的心理压力,使患者容易产生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不利于疾病的愈合,在治疗时应把疗效和可能出现的毒副作用向患者交代清楚,医护人员在与患者沟通时应以幽默、风趣的交流方式感染病人,以爱心和智慧启迪病人,引导病人建立积极健康的心态[5]。使病人和家属对该病的相关知识有一定的了解,能在良好的心理、生理条件下接受治疗,而对治疗所出现的毒副作用采取积极有效的应对措施,使患者对医护人员有充分的依赖性,积极配合医疗,共同战胜疾病。

2 结果

64例慢性胃炎患者经过有效治疗及综合护理,显效35例,有效24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92.19%。

3 讨论

慢性胃炎的发病诱因很多,幽门螺杆菌感染是其主要病因,饮食因素,包括饮食不规律、饮食过冷或饮食过热;生活习惯不健康,包括过多饮用浓茶,酗酒和吸烟等;由于口、鼻、喉等部位感染病灶的细菌或毒素被吞入胃内,长期作用可引起慢性胃炎;慢性胃炎早期症状不典型,往往延误发现,一旦出现明显的临床症状时胃黏膜损伤就已十分严重,治疗较为困难[6]。所以除了常规的治疗外,一定要加强健康教育及心理护理,这使患者的依从性提高,自我认同感增强,身心状况得到极大改善,复发率显著降低。本研究结果显示,64例慢性胃炎患者经治疗及综合护理后显效35例,有效24例,总有效率92.19%。对慢性胃炎患者除了对症治疗外,辅以全面的综合护理,使患者保持良好的心态,以达到最佳的疗效。

参考文献:

[1] 陈灏珠,钟南山,陆再英.内科学[M].第8版.北京:人民卫生版社,2013:356-359.

[2] 王玉琼.护理干预对消化性溃疡患者生活习惯的影响[J].吉林医学,2011,32(28):6019-6020.

[3] 李永辉,张玉芹慢性胃炎患者的健康教育与护理对策[J].临床合理用药,2013,6(4):130-131.

[4] 刘宝华.护理干预对消化性溃疡患者健康知识与遵医行为的影响[J].齐鲁护理杂志,2010,16(30):16-17.

慢性胃炎病人的护理范文2

关键词: 饮食护理;胃痛;幽门螺杆菌

中图分类号:R4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06-0156-02

慢性胃炎(Chronic gastiritis)是指不同原因引起的慢性胃粘膜慢性炎症或萎缩性病变。本病十分常见,其发病率在各种胃病中居首位。男性多于女性,随年龄增加发病率逐渐增高。(1)随着现代生活节奏的加快和饮食结构的改变,人们的生活规律特别是饮食规律被打乱,不吃早饭成了多数年轻人的首选,还有的为了工作或生意,经常饮酒、饮浓茶、或暴饮暴食、这些对身体的损害是最大的,多数人都患上了胃炎,久之则成了慢性胃炎。慢性胃炎的病因尚未完全明了,可能的主要原因是幽门螺旋杆菌(Hp)感染,目前认为这是慢性胃炎最主要的病因。而且研究证明幽门螺旋杆菌(Hp)感染具有传染性。

1对象和方法

1.1对象:2009年10月―2010年05月在我科进行临床护理的慢性胃炎患者,其中男性6例女性3例,年龄22―62岁,平均年龄41岁。2010年08月―2011年04月在社区跟踪的慢性胃炎患者3例,男性2例女性1例,年龄33―43岁,平均年龄38岁。

1.2方法:(1)根据临床症状的改善进行评定。(2)分别对以下临床症状的改善进行评定。记录变化。(1)腹痛(2)腹胀(3)消化不良。

2临床护理措施

2.1 患各类胃炎的病人均不宜服用对胃有刺激性的食物、药物。如阿司匹林、糖皮质激素等。

2.2.过酸、过辣等刺激性食物及生冷不易消化的食物应尽量避免,饮食时要细嚼慢咽,使食物充分与唾液混合,有利于消化和减少胃部的刺激。饮食宜按时定量、选择营养丰富、含维生素A、B、C 、多的。

2.3.慢性胃炎是中老年的常见病,其症状是上腹疼痛、食欲减退和餐后饱胀,进食不多但觉过饱。症状常因冷食、硬食、辛辣或其他刺激性食物而引发或加重。故生活调理对慢胃炎患者是很重要的治疗方法。

2.4避免有害因素的侵袭:即戒烟、不饮烈酒、浓茶、咖啡等。少吃辛辣及粗糙的食物,不暴饮暴食,少服对胃肠有刺激性的药物等。其次,对于慢性胃炎患者的饮食提倡一日三餐,每顿不可过饱,不主张多餐,以免增加胃的负担。

2.5慢性胃炎患者的饮食 ,避免胃酸过多,注意食物的酸碱平衡。当胃酸分泌减少时,可选用带酸味的水果或者果汁。当胃酸分泌过多时,可用食物中和胃酸,如:豆浆、牛奶等等。

食用具有营养的食物来补充人体所需要的营养。多食用高蛋白食物及高维生素食物,保证机体的各种营养充足,防止贫血和营养不良。

2.6多于病人沟通,使其树立信心,坚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并鼓励其积极参加适宜的体育锻炼,但一定要在餐后2小时进行。

2.7对于慢性胃炎的患者在治疗期间,建议与家人分餐,以避免幽门螺旋杆菌的感染,更好的保护家人健康。

2.8保证充足的睡眠和休息,避免过度劳累和紧张,保持身心愉快,对于治疗胃炎至关重要。

3结果

通过与患者多沟通,改变饮食习惯,以使大部分患者腹痛腹胀症状减轻或消失。另外在社区跟踪的慢性胃炎患者,由于经常跟他们沟通,并监督饮食习惯,胃痛胃胀的症状基本上没有出现。所以说治疗慢性胃炎最好的方法是自我保健,只要能坚持治疗,按时服药,尤其注意养成生活规律、饮食有节制的良好习惯,做好调护,不仅可以减轻病痛,还有可能使病情完全治愈。

慢性胃炎病人的护理范文3

1 病因

慢性胃炎的病因尚未完全阐明,主要病因有以下几方面:

(1)幽门螺杆菌感染:目前认为Hp感染是慢性胃炎最主要的病因。其机制是:①幽门螺杆菌具有鞭毛结构,可在胃内黏液层中自由活动,并依靠其黏附素与胃黏膜上皮细胞紧密接触,直接侵袭胃黏膜。②幽门螺杆菌分泌一种活性高的尿素酶,分解尿素产生氨而中和胃酸,既形成了有利于幽门螺杆菌定居和繁殖的中性环境,又损伤了上皮细胞膜。③其分泌的空泡毒素蛋白可使上皮细胞受损,细胞毒素相关基因蛋白能引起强烈的炎症反应。④幽门螺杆菌菌体胞壁可作为抗原产生免疫反应。这些因素的长期存在导致胃黏膜的慢性炎症。

(2)自身免疫:壁细胞损伤后能作为自身抗原刺激机体的免疫系统而产生相应的壁细胞抗体和内因子抗体,破坏壁细胞,使胃酸分泌减少乃至缺失,还可影响维生素B12吸收,导致恶性贫血。

(3)物理及化学因素:长期饮浓茶、酒、咖啡,食用过热、过冷、过于粗糙的食物,可损伤胃黏膜;服用大量非甾体类抗炎药可破坏黏膜屏障;各种原因引起的十二指肠液反流,因其中的胆汁和胰液等会削弱胃黏膜的屏障功能,使其易受胃酸一胃蛋白酶的损害。

(4)其他因素:慢性胃炎与年龄关系很大,有人认为慢性萎缩性胃炎是一种老年性改变,这可能与胃黏膜退行性变,使黏膜营养不良、分泌功能下降和胃黏膜屏障功能减退等因素有关。此外,某些疾病如心力衰竭、肝硬化门静脉高压、尿毒症以及营养不良等也使胃黏膜易于受损。

2 分类

慢性胃炎的分类方法很多,我国2000年全国慢性胃炎研讨会共识意见中采纳了国际上新悉尼系统的分类方法,根据病理组织学改变和病变在胃的分布部位,结合可能病因,将慢性胃炎分成浅表性、萎缩性和特殊类型三大类。慢性浅表性胃炎是指不伴有胃黏膜萎缩性改变、胃黏膜层见以淋巴细胞和浆细胞为主的慢性炎症细胞浸润的慢性胃炎,幽门螺杆菌感染是这类慢性胃炎的主要病因。慢性萎缩性胃炎是指胃黏膜已发生了萎缩性改变的慢性胃炎,常伴有肠上皮化生。慢性萎缩性胃炎又可再分为多灶性萎缩性胃炎和自身免疫性胃炎两大类,前者表现为萎缩性改变在胃内呈多灶性分布,以胃窦为主,多由幽门螺杆菌感染引起的慢性浅表性胃炎发展而来,该类型胃炎相当于以往命名的B型胃炎;后者表现为萎缩改变主要位于胃体部,由自身免疫引起,此类型胃炎相当于以往命名的A型胃炎。特殊类型胃炎种类很多,由不同病因引起,临床上较少见。

3 护理措施

3.1 生活护理

(1)休息与活动:慢性胃炎的患者应注意平时生活规律,合理安排工作、学习与休息的时间,保证充足的睡眠,注意劳逸结合,避免过度劳累。

(2)饮食护理:指导患者合理饮食对于慢性胃炎的治疗、康复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护士应告诉患者避免吃各种刺激性食物,如烈酒、浓咖啡、生蒜、芥末等对胃黏膜有损伤的食物。同时应避免吃过硬、过酸、过辣、过冷和过分粗糙的食物,并注意少用油炸、油煎等烹调方法,食物宜清淡软烂。饮食应注意选择营养价值高和含维生素丰富的软食,如牛奶、豆腐、胡萝卜和发酵的食品。贫血者应食用含铁丰富的动物内脏、肉类、鸡蛋等。饮食要有规律,定时定量,不暴饮暴食,每餐勿过饱,细嚼慢咽,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以减轻胃的负担。

3.2 用药护理 护士要告诉患者药物的正确使用方法。抗幽门螺杆菌药物应餐后服用;解痉止痛药应餐前1h服用;胃动力药餐前0.5h服用;制酸药宜餐后0.5~2h服用。同时护士应告诉患者服药后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如上腹部不适、食欲减退、恶心呕吐、口干、心慌、头晕、大便变黑、药物过敏等,停药后上述症状可消失。

3.3 心理护理 护士应安慰患者,稳定患者的情绪,说明慢性胃炎经积极治疗预后是良好的,以树立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使其消除顾虑,积极配合治疗。对有中度以上不典型增生的患者,告诉他们要定期随访,定期进行胃镜检查,以及时发现病情的变化及时治疗和处理,如有恶变应及时进行手术及综合治疗,可获得满意的疗效。

4 体会

生活应有规律,合理安排工作和休息,注意劳逸结合,积极配合治疗。教育患者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介绍本病的病因,指导患者避免诱发因素。指导患者注意饮食卫生和饮食营养,养成规律的饮食习惯;避免过热、过冷、辛辣饮食及浓茶、咖啡等刺激性饮料;嗜酒者应戒酒,防止酒精损伤胃黏膜。根据患者的病因、具体情况进行相关指导,如尽量避免使用对胃黏膜有刺激的药物,必须使用时应同时服用制酸剂或胃黏膜保护剂;介绍药物的不良反应。随访指导,定期门诊复查,如有异常及时就诊。

参 考 文 献

慢性胃炎病人的护理范文4

【关键词】慢性 浅表性 胃炎 症状性治疗 调养

慢性浅表性胃炎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男女老少均可患上,而且病程长,易复发,对健康影响甚大。我院近5年共收治慢性浅表性胃炎100例,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本组男58例,女42例;年龄38~75岁,平均55岁。临床表现:30例病人病症突发剧烈上腹疼痛,有时绞痛并向背部放射,常因进冷食、硬食、辛辣或其他刺激性食物而症状加重,少数与气候变化有关。29例病症腹胀,由胃内潴留、排空延迟、消化不良所致。25例病人病症是嗳气,剩下几例病症有食欲不振、反酸、恶心呕吐、乏力、便秘或腹泻。

1.2治疗 由于我们尚不十分清楚慢性浅表性胃炎病因,因此主要为症状性治疗。我们可根据不同的病情使用:①保护胃粘膜药物;②减少胃酸分泌的药物;③胶态钳制剂;④促进胃肠蠕动药物。一般治疗安排3—7周,一种药物治疗无效时,可选用或加用另一种药物,联合用药不宜在同类药中选择。还可以中药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可根据患者的临床症状及特点,结合病因和病理,进行治疗。

1.3结果 病例治愈85例,死亡5例,10例康复又复发。死亡的5例是由于病人耽误了最佳救治时间,慢性浅表性胃炎发展成慢性萎缩性胃炎,而慢性萎缩性胃炎又癌变了。复发的10例主要是因为没有得到很好的静养,许多患者回家后由于痛感降低或者减轻,自以为好了而忽略了自我保护和配合治疗。

2 讨论

慢性浅表性胃炎的致病因素迄今尚未完全清楚了解,经研究发现几乎任何能影响机体的因素都能引起慢性浅表性胃炎。其中我认为比较明确的病因有:

(1)细菌、病毒及毒素:多见于急性胃炎之后,胃粘膜病变经久不愈或者反复发作,逐渐演变而成慢性浅表性胃炎。

(2)鼻腔、口腔、咽部慢性感染:鼻腔、口腔、咽部等部位的慢性感染病灶,如齿槽溢脓、扁桃体炎、鼻窦炎等细菌或其毒素的长期吞食,可反复刺激胃粘膜而引起慢性浅表性胃炎。经发现85%慢性扁桃体炎患者胃内有慢性炎症改变。

(3)药物:一些药物可引起慢性胃粘膜损害。

(4)吸烟:尼古丁是烟草中主要有害成分,长期大量吸烟可使幽门括约肌松弛,十二指肠液反流,以及造成胃部血管收缩,胃酸分泌量增加,从而破坏胃粘膜屏障而导致慢性炎性病变。

(5)刺激性食物:长期食用烈酒、浓茶、咖啡、辛辣等食物,以及过饥或过饱等没有规律的饮食方式均可破坏胃粘膜保护屏障而发生胃炎。

(6)循环及代谢功能障碍:充足的粘膜血流量与胃粘膜的结构和功能的完整性及其对各种损伤因素的防御能力密切相关。当充血性心力衰竭或门静脉高压时,使胃长期处于瘀血和缺氧状态,这会导致胃粘膜屏障功能减弱,减少胃酸分泌,细菌大量繁殖,容易造成胃粘膜炎性损害。当慢性肾功能衰竭时,尿素从胃肠道排出增多,经细菌或肠道水解酶作用产生碳酸铵和氨,对胃粘膜产生刺激性损害,导致胃粘膜充血水肿,甚至糜烂。

(7)胆汁和十二指肠液反流:经纤维胃镜发现或证实胆汁返流是引起慢性胃炎的一个比较重要的原因。因为幽门括约肌功能失调或胃手术后十二指肠液或胆汁可返流至胃内,并使胃粘膜屏障遭到破坏,促使胃蛋白酶反向弥散至粘膜内引起一系列病理反应,导致慢性浅表性胃炎。

(8)幽门螺旋杆菌(HP)感染:实验研究,在40%~70%慢性胃炎患者的胃粘膜中培养出HP,继而发现HP的感染程度与胃粘膜的炎症程度呈负相关关系。HP致病机理可能主要是通过破坏胃粘膜屏障,使它反向弥散,最终引起胃粘膜的炎症。

(9)心身因素:由于心理卫生不健康,长期处于精神紧张、忧虑或抑闷状态,这会引起全身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功能失衡。尤其是交感神经较长时间处于兴奋状态,可能会导致胃粘膜血管舒缩功能紊乱,造成胃粘膜血流量减少,破坏胃粘膜屏障作用,久而久之形成胃粘膜慢性炎症反应。

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怎样调养?

(1)消除病因。

(2)多吃易消化的食物。

(3)如果营养不良或者贫血,应食用蛋类,多食新鲜蔬菜和动物肝脏、肾脏等。

(4)胃酸过多者,应禁止食用浓缩肉汤及酸性食品,避免引起胃酸分泌更多,可食用牛奶、菜泥、淀粉、面包等,味要清淡,少盐。

(5)胃酸过少者可食用浓肉汤、肉汁以刺激胃酸的分泌,帮助消化,促进食欲。

参 考 文 献

慢性胃炎病人的护理范文5

        1  病因

        慢性胃炎的病因尚未完全阐明,主要病因有以下几方面:

        (1)幽门螺杆菌感染:目前认为Hp感染是慢性胃炎最主要的病因。其机制是:①幽门螺杆菌具有鞭毛结构,可在胃内黏液层中自由活动,并依靠其黏附素与胃黏膜上皮细胞紧密接触,直接侵袭胃黏膜。②幽门螺杆菌分泌一种活性高的尿素酶,分解尿素产生氨而中和胃酸,既形成了有利于幽门螺杆菌定居和繁殖的中性环境,又损伤了上皮细胞膜。③其分泌的空泡毒素蛋白可使上皮细胞受损,细胞毒素相关基因蛋白能引起强烈的炎症反应。④幽门螺杆菌菌体胞壁可作为抗原产生免疫反应。这些因素的长期存在导致胃黏膜的慢性炎症。

        (2)自身免疫:壁细胞损伤后能作为自身抗原刺激机体的免疫系统而产生相应的壁细胞抗体和内因子抗体,破坏壁细胞,使胃酸分泌减少乃至缺失,还可影响维生素B12吸收,导致恶性贫血。

        (3)物理及化学因素:长期饮浓茶、酒、咖啡,食用过热、过冷、过于粗糙的食物,可损伤胃黏膜;服用大量非甾体类抗炎药可破坏黏膜屏障;各种原因引起的十二指肠液反流,因其中的胆汁和胰液等会削弱胃黏膜的屏障功能,使其易受胃酸一胃蛋白酶的损害。

        (4)其他因素:慢性胃炎与年龄关系很大,有人认为慢性萎缩性胃炎是一种老年性改变,这可能与胃黏膜退行性变,使黏膜营养不良、分泌功能下降和胃黏膜屏障功能减退等因素有关。此外,某些疾病如心力衰竭、肝硬化门静脉高压、尿毒症以及营养不良等也使胃黏膜易于受损。

        2  分类

        慢性胃炎的分类方法很多,我国2000年全国慢性胃炎研讨会共识意见中采纳了国际上新悉尼系统的分类方法,根据病理组织学改变和病变在胃的分布部位,结合可能病因,将慢性胃炎分成浅表性、萎缩性和特殊类型三大类。慢性浅表性胃炎是指不伴有胃黏膜萎缩性改变、胃黏膜层见以淋巴细胞和浆细胞为主的慢性炎症细胞浸润的慢性胃炎,幽门螺杆菌感染是这类慢性胃炎的主要病因。慢性萎缩性胃炎是指胃黏膜已发生了萎缩性改变的慢性胃炎,常伴有肠上皮化生。慢性萎缩性胃炎又可再分为多灶性萎缩性胃炎和自身免疫性胃炎两大类,前者表现为萎缩性改变在胃内呈多灶性分布,以胃窦为主,多由幽门螺杆菌感染引起的慢性浅表性胃炎发展而来,该类型胃炎相当于以往命名的B型胃炎;后者表现为萎缩改变主要位于胃体部,由自身免疫引起,此类型胃炎相当于以往命名的A型胃炎。特殊类型胃炎种类很多,由不同病因引起,临床上较少见。

  3  护理措施

        3.1 生活护理

慢性胃炎病人的护理范文6

【关键词】 心理护理干预; 慢性胃炎; 心理状态

中图分类号 R573.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3)32-0122-02

慢性胃炎是由各种病因引起的胃黏膜慢性炎症,是临床上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近年来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其发病率逐年上升,在各种胃病中居首位[1],慢性胃炎反复发作,迁延不愈,容易加重患者心理负担,导致病情加重,少数慢性浅表性胃炎可演变为慢性多灶萎缩性胃炎,极少数慢性多灶萎缩性胃炎经长期演变可发展为胃癌[2]。笔者所在科对2010年8月-2012年12月收治的80例慢性胃炎患者分别采用常规治疗及护理和在常规治疗及护理的基础上增加心理护理干预,并进行了对照研究,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0年8月-2012年12月收入本科的80例慢性胃炎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40例,男25例,女15例,年龄23~75岁,平均(45.3±15.8)岁,病程5个月~16年。观察组40例,男27例,女13例,年龄24~78岁,平均(47.2±16.4)岁,病程8个月~17年。入选患者均符合2006年上海全国第二届慢性胃炎共识会议通过的《慢性胃炎共识意见》[3]。排除标准:(1)合并急性胃炎、消化性溃疡、胃癌、慢性肝病及慢性胆囊疾病患者;(2)合并慢性心、脑、肾等严重慢性内科疾病患者。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均采用抗酸、保护胃黏膜、抗幽门螺杆菌、促进胃肠蠕动治疗等相同的治疗方案。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及护理的基础上增加心理护理。仔细询问患者的病史、症状,做到耐心倾听,增近护、患间的关系,消除患者的紧张、焦虑情绪,为进一步治疗打下良好基础。认真解答患者的疑惑,消除患者的心理负担,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病魔的信心。针对患者的不良生活习惯,提出改进措施,注意方式方法,委婉的提出合理的建议,切勿引起患者的逆反情绪。做好患者的健康教育工作,包括做好疾病相关知识的指导,向病人及家属介绍本病的有关病因,指导患者避免诱发因素,教育患者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生活要有规律,注意劳逸结合,积极配合治疗,同时做好患者的饮食指导及用药指导。定期开展慢性胃炎相关知识的健康讲座,采用通俗易懂的形式,例如视频、小手册、宣传栏等。做好患者家属的思想工作,促使他们在生活上和精神上多关心、体贴患者,使其感受到来自家庭亲人的温暖和关爱。

1.3 评价指标

记录两组患者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Zung抑郁自评量表(SDS)[4]评分来评价患者实施护理前后的心理状况。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3.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P

2 结果

两组患者实施护理前SAS、SDS评分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后SAS、SDS评分低于护理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表1 两组患者实施护理干预前后的心理状况 分

组别 SAS

SDS

干预前 干预后 干预前 干预后

对照组(n=40) 54.2±5.4 53.1±4.5 52.9±6.4 51.5±5.7

观察组(n=40) 54.6±6.4 41.3±3.6* 53.1±6.1 37.2±7.3*

*与本组护理干预前比较,P

3 讨论

目前,传统的护理模式正在向人文-心理模式转变,从以往的单纯以治愈率为疗效指标转变为注重以患者的心理状况为评价指标。据调查显示,不良情绪在慢性胃炎发作和恶化中起到了重要作用,是其高危因素[5],所以在慢性胃炎的治疗中患者的心理状况也是需要关注的重点之一。慢性胃炎患者常见的不良情绪主要有焦虑和抑郁。焦虑主要表现为烦躁不安,担心自己的病情,心理负担较重。抑郁多表现为长时间的情绪低落,治疗积极性不高,治疗依从性较差。心理护理干预的重点之一就是取得患者的信任,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切忌以单纯空洞说教为主,应该采用患者易于接受的方式[6]。慢性胃炎的发生常与患者的不良生活习惯有关,要促使患者改变以往的生活习惯是很困难的,但是通过心理护理干预可以达到较好的效果。本次研究中,对观察组的患者实施心理护理干预后SAS、SDS评分低于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参考文献

[1]陆忠红,仇训华,黄丽儿,等.综合护理干预对慢性胃炎及消化性溃疡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齐鲁护理杂志,2012,18(13):83-84.

[2]尤黎明,吴瑛.内科护理学[M].第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204-207.

[3]陈丽琴.整体护理对住院老年慢性胃炎患者睡眠质量和生存质量的影响[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1,20(23):2962-2963.

[4]江丽华.护理干预在慢性胃炎患者治疗中的应用[J].中国美容医学,2011,20(z2):227.

[5]胡懿娉.浅谈慢性胃炎的防治与保健[J].当代医学,2012,18(5):158-159.

上一篇烟气治理

下一篇放虎归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