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专业范例6篇

计算机专业

计算机专业范文1

目前,计算机网络专业课程普遍存在教学效果不佳的情况。说其不佳有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指学生很难按要求完成教材包含的学习内容,达到教学大纲所要求的教学目标,二是指学生所学习的最终效果不能满足社会相关职业岗位的需要。

学生为什么不能在规定的课时内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原因是多方面的。从教学的角度来看,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一是教师没有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认识规律进行教学。二是教师没有根据专业课程的自身特点去实施教学。三是目前很多专业课程的教材编写过于理论化,与社会实际职业岗位的要求脱节。

中职的学生普遍存在基础知识薄弱、领悟能力水平较低、注意力不能长时间集中、意志力不强、学习主动性不够等弱点。但同时也存在喜欢动手操作、思维活跃等长处。鉴于这种情况,专业课程的教学要求更加具体化、生动化、实际化。教师要对教材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制定出适合学生特点,遵循专业教学规律的教学方案,这样才有可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参与到教学当中,实现良好的教学效果。

目前传统的教学模式,适宜于侧重理论学习的学科导向的普通教育,而不适应以技能教学为主的就业导向的职业教育。职业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合格的技术工人,他们毕业之后普遍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就业,能够使学生尽快适应就业岗位的要求,掌握就业岗位所要求的知识技能,是职业教育的根本目标。

要实现这个目标就应该将岗位的工作过程引入到课堂教学当中。学习一门专业技能的最佳方案,就是理论联系实践,理论与实践结合越紧密,学习时间越紧凑,学习效果就越好。

基于以上观点,我认为计算机网络专业课程的教学采用项目教学法是达到良好教学效果、实现教学目标的最佳方法。

二、项目教学法的实施步骤

目前,项目教学法在许多操作性很强的专业教学中得到广泛运用,并且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计算机网络专业一方面要求学生理解和掌握大量的理论知识,另一方面对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要求也是非常高的。在计算机网络专业教学中引进项目教学法,既可以帮助学生充分领悟计算机网络较为抽象的概念,更重要的是能够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以及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提高教学质量,使学生今后能更快适应职业岗位的要求。

项目教学法的实质是将教学过程与生产经营过程结合起来,模拟实际的工作过程,使学生在虚拟的生产经营活动中主动地去获取和掌握知识和技能,培养良好的工作和学习态度,良好的行为习惯和道德情感。

在计算机网络专业教学中使用项目教学法的一般操作程序如下:

第一,由任课教师对全班同学进行分组,一般根据实验实习条件将学生分为6人或8人一组。

第二,由每组成员推选一名组长(也可以称为项目经理),具体负责学习项目的计划组织和实施,其间负责与任课教师进行沟通,以解决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难题。

第三,任课教师在全面深入理解教学内容的情况下,将教学内容项目化,使之成为学生具体操作的工作内容。

第四,教师通过一个实例,讲解学生将要操作的内容(与学生实际操作内容有所区别)。特别是教学内容中涉及的新的概念、新的技能,要着重讲解。

第五,给学生下达工作项目(工作内容),由各组组长组织本组成员对项目进行分析,制定工作计划,分配每位组员工作任务,强调工作要求。

第六,各组成员具体操作工作内容,要求成员之间要密切配合,相互协作,一同完成工作任务。

第七,在完成工作任务的过程中,要求每位成员真正掌握工作内容中所涉及的知识和技能。最好是对工作内容反复做几次,成员之间相互调换岗位,以达到全面掌握所要求的知识和技能。

第八,在完成工作任务的过程中,如果遇到不能解决的问题,由组长负责与任课教师沟通,之后由组长对疑难问题进行解答,这个过程中组员要积极进行讨论,努力深入理解项目中的涉及的知识和技能。

第九,任课教师对各组项目的完成情况进行检查,对各组工作学习情况做出客观的评价,以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和进取心。

第十,任课教师对项目进行总结,分析学生在项目完成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提出解决办法。总结本次课的学习要点,学生要掌握的知识技能,学生要注意的情感态度。

计算机网络专业从交换机的设置、路由器的设置、防火墙的设置,以及双机互连,小型局域网的组建、园区网的组建等等,都可以采用项目教学法。学生在完成每个项目的过程,既是工作过程又是学习过程,而且是与实践紧密结合的学习过程。通过这种方式的学习,学生必然能够真正理解理论知识,切实掌握操作技能。

三、在使用项目教学法的过程中还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要真正调动起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是项目教学法成功的关键,没有学生的主动参与,项目教学法就无从达到预期的目标,甚至会使整个课堂无法控制。

计算机专业范文2

【关键词】计算机教学;教学目标;专业应用

掌握计算机与信息处理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已成为现代社会专业技术人员,胜任本职工作和适应社会发展所必须具备的条件之一。那么如何培养既有专业知识,又懂得使用计算机技术解决本专业领域实际问题的高级人才。这一任务责无旁贷地摆在了高校计算机教学的面前。下面就以高校计算机教学改革为出发点;以非计算机专业的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为中心,在突出计算机教学与相关专业的紧密结合上,提出一些见解,仅供大家参考。

1.明确计算机课程的教学目标

目前计算机课程已成为高等院校学生的必修课。非计算机专业的计算机基础教学,即三个层次的教学:计算机文化基础、计算机技术基础和计算机应用基础的教学。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三个层次的教学内容也在不断的深化、充实、扩展和提高。笔者认为:高校学生学习计算机课程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在所学专业领域中的应用。因此,非计算机专业必须系统地开展计算机三个层次的教学。这里还要特别强调的是:除了文化基础和技术基础的教学,要继续不断地充实与更新教学内容外,更重要的是把“位”定在以计算机应用为目标的教学上。为此,有必要进一步加大各专业在计算机应用方面教学的改革力度,在“深度”和“广度”上下功夫。

2.突出教学内容必须以计算机在专业中的应用为中心

2.1设立计算机技术在各专业领域应用的基础课

为了提高学生在各自专业领域的计算机知识水平,可开设一些相关专业方面的计算机应用基础课,可以选取使用计算机技术,解决本专业应用领域问题的一些典型示例,从原理、应用方法及实际效果上加以概括性的总结和介绍,使学生掌握一些应用方面的基本知识和方法,拓宽学生在计算机应用方面的知识面,培养在专业中广泛使用计算机的意识。

2.2计算机应用基础课要针对不同专业制定不同的教学内容

由于高校各系专业领域各异,因此计算机在不同专业领域的应用也就各自不同,这就要求我们根据专业门类多,应用面广等因素,制定出符合各专业需要的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的教学内容。

2.3设立围绕计算机应用基础课教学的实习课

计算机课程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课程,在教学内容中必须穿插有培养学生动手参与的实习课。有些内容还不能做到让学生动手操作条件的,最好也要让学生参观具体使用的过程。

3.提高计算机教学的方法和手段

在现有教学方法和手段的基础上,是否可以考虑:

3.1可以利用校园网资源开展一些教学工作,如

在一些课程教学课时较少时,可以利用校园网进行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和影响的网上课堂。通过校园网进行教学,可以给学生自由安排时间学习,对于不理解的内容可以反复学习;可以给考前复习或补考学生的复习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3.2计算机教学中要理论联系实际,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必要时可适当增加计算机教

学实践或实习内容;加强上机教学环节,全面提高上机操作能力。

3.3充分发挥多媒体教学的作用,用丰富多彩的多媒体课件来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总之,非计算机专业的计算机教学,应随着计算机技术在各领域的普及和发展,不断地充实和更新教学的内容和方法,以跟上计算机技术在各专业领域的发展。

4.重视科研工作,提高教学质量

“科研”与“教学”相结合是一个永恒的主题。本文讨论的是关于对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的教学问题,故不能就“科”、“教”相结合的问题进行深入的讨论。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以计算机应用为目标的教学,如果没有科研项目、课题研究、技术改造和技术创新等成果去指导教学,是没有生机活力的。在课题研究过程中,必须查阅大量的科技文献,才能够及时了解学科发展现状,掌握新发展起来的理论和最新专业知识,跟踪学科发展的前沿技术;有了这样的知识积累,才可能做到不断地更新教学内容,建设高质量的教材,及时向学生介绍新思想和新成果。从中总结整理出适合教学的新内容,充实到教材当中去,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所以,以科研促教学,走“科”、“教”结合之路,是提高以计算机应用为目标的教学的有效途径。

计算机专业范文3

[关键字]计算机教育 信息素质 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教育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社会信息水平不断深入各行各业,计算机的应用已经遍布各行各业,成为了当今社会最为基本的工具之一。因此,作为培养人才最为重要的基地的高校必须不断适应社会发展,不断创新,为培养当今社会人才而不断的奋斗。

一、 当前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教育存在的问题

对于非计算机专业的专业人才来说,计算机是非常重要的工具,非计算机计算机教育目标是学会用计算机解决本专业领域的应用上,所以非计算机专业的计算机教育应该把计算机于本专业的应用结合起来。当前,高校不断加强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教育,当非计算机专业的计算机教育目前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 课程设置和培养目标不匹配

当前大部分高校计算机课程作为基础课程开设一门计算机基础课程课,

有的最多开设一门计算机语言课程,没有系统的进行信息技术培养,也缺少对计算机能力的整体系统的研究和规划。计算机课程和专业课程相脱离,学生计算机素质能力和专业课程没有进一步相互融合和应用,使得计算机课程成为了知识结构不合理。

(二) 教学体系不够完善

信息技术发展到今天,高校计算机教育有了空前发展机遇,但是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其一,随着社会对信息技术人才的不断需求,要求高校毕业生应该具备更强的信息技术处理能力,以便工作中可以使得计算机成为专业的得力帮手,使得信息技术为本专业更好的服务;再者,国家已经出台了中小学信息教育方案和大纲并已经实施。大部分是在高校并没有相关的体系和大纲进行统一的管理,而建立起统一的适合高校非计算机的计算机教育的教育体系。目前,各大院校也不断的在探索适应各专业的计算机教育体系。

(三) 教学内容跟不上信息技术的发展

计算机教育还存在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那就是教学内容相对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教学内容显得相对落后。使得生活和生产中已经应用很广的信息技术得不到相关的培养。

(四) 教学手段相对落后

随着社会对信息素质要求的不断提高,传统的课堂讲授和上机练习已经无法使用时代的需求。为此高校应该极大对非计算机专业的计算机教育的教学手段的改革力度,多开展出课堂教学外自主学习和研究性学习活动,教学部门、教师要进行研发和搭建适应大学生信息技术教学共享信息教育实践平台,是学生解脱在课堂教学中的局限和束缚,给学生创造更为丰富的教学环境和空间。

(五) 重理论教学而忽略了实践

计算机作为一门需要具备很强的理论知识和操作能力的课程,但目前很多高校多学生的培养还处于课堂教学过于突出,而忽视了实践学习的重要作用,很多高校非计算机专业课程通过理论学习后,直接把学生放进机房让学生自行练习,导致学生实践学习效果低下,最终导致计算机教学达不到社会对人才的需求。

二、 当前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教学改良方案

当前高校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教学中正如文章前部分分析的一样存在诸多问题,为此笔者提出以下对策,希望可以为计算机教学带来一定的启发,从而促进高校非计算机计算机教学的需求,培养出合格的现代社会需求性人才。

(一) 课程体系完善迫在眉睫

高校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教学有别于其他课程教学,课程因为社会使用面广等原因,课程教学具有基础性、通用型和结合型等特点,计算机教学一般可分为三个层面,信息技术基础、计算机应用基础以及专业应用技术。三者之间相互依存。

1、信息技术。该层次主要是让学生掌握必备的信息技术基本知识和操作能力,以适应信息社会的发展。课程是计算机理论基础和办公自动化。其中计算机理论基础的教学内容主要是为了让学生熟悉计算机的基础知识,熟悉如何操作计算机。

2、计算机基础。该层次主要包括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它是建立在信息技术根本上的,包含为计算机硬件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计算机软件技术、计算机语言和程序设计。

3.专业应用技术。该层次是建立在计算机基础课程学习基础之上的,要求学生将计算机技术作为一种工具,应用于本学科领域,处理本专业领域各种问题。该层次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学生进一步应用计算机和开发本专业所需要的应用软件的能力。

(二)刷新教学内容

当前,在计算机教学内容上仅仅靠计算机操作基础已经无法满足当前社会多样化的要求。把当前计算机新的应用技术、新的理论知识、新的发展方向代入课堂,保持教学内容的与社会同步性非常有必要。

(三) 改良教学手段以及方法

随着中小学计算机课程开设和家庭中计算机及信息技术的使用,高效计算机教育已经具备一定的基础知识,但是由于地域教育的差别,城市和城市、城市和乡村不同生源计算机教学基础存在一定的差异。面对当前,高校计算机教育不能像以前一样"一视同仁",必须改良教学方法适应不同学生,因材施教。

(四) 搭建资源化信息平台

教学资源和多种形式,其中有印刷的讲稿和教材、电子教案、多媒体课件和试题库等。课程所用的教材、考试系统、网络课件、实验方案、网上教学支撑软件平台等教学资源既自成一体,又相互关联,各种媒体既互相补充,又充分强调了各自的特点,丰富的立体化教学资源能够满足各类学生的学习需求。

(五) 加大对上机实践教学的管理

上机是计算机课程非常重要环节,要提高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就必须加大上机实践力度。只有保证上机和课堂教学同等的情况下,才能可能达到教学计划的要求。教师应认真设计每次精心上机的内容,对实践中用到的每个知识点、每个操作和应用软件都要认真仔细地选用,还需要根据上机内容进行演示和讲解,对学生上机中出现的问题、耐心地给予分析、指导和解答。教师必须在教育思想、教育观念和教学科研的操作水平上不断提高,把计算机辅助教学由试验研究和典型课变为常规课,推进教学实验的进程,加速从以教为中心到以学为中心的教学模式的转变。

[参考文献]

计算机专业范文4

关键词:教学改革;计算机基础;实践教学;任务驱动

1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现状

1) 计算机基础课程没有专业特色。

目前,我校非计算机专业所开设的计算机基础课程实用性差,并且不同专业的计算机基础课程在培养目标、课程体系、学时安排等方面都没有突出专业特色。不同专业的学生就业领域不一样,对教学内容的要求程度也不同,学校应该有意识地让学生学会利用计算机知识解决本专业的问题。

2) 学生水平参差不齐。

由于地域和城乡的差异,发达地区学生的计算机基础要比贫穷地区学生好,城市学生的计算机基础要比农村学生好,家庭条件优越的学生的计算机基础要比家境贫困的学生好。由于专业的差异,理工科的学生的计算机基础要比管理、经法和外语专业的学生好。

3) 教材内容落后于技术发展。

教学内容只有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学生学到的知识才能在社会得到应用。实际上,学生所使用的计算机教材中许多内容的更新跟不上计算机技术的发展速度,课本内容远远不能满足学生对学习计算机知识的需要。学生在课堂中学到的知识内容可能不是现实中最实用的知识。

4) 学生的应用能力差,创新意识差。

计算机作为一种工具,在教学过程中更应该注重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但现在学生的动手能力普遍较差,不会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教什么,学生学什么”的授课理念压制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的学习很被动,没有学习兴趣,就更谈不上创新意识了[1]。

2改进教学内容、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

2.1结合专业特点,突出专业特色

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目的应该是培养学生能够较熟练地掌握计算机的基本技能,并且能够应用软件解决一些实际问题。现在社会对大学毕业生的计算机能力有了更高的要求,所以大学生不得不考虑充分利用有限的学习时间有选择地学习一些技能,为日后从事本专业的工作奠定基础,这就要求我们在课程设置上除了介绍一些基本的技能之外,还要设计符合不同专业的教学内容[2]。我们可以根据毕业就业方向的需要,让学生学习与专业有关的计算机应用课程和一些最新技术,建立起在校所学知识与社会需求的一个“接口”,以便学生在毕业后能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开展工作。例如,针对不同专业的高年级,可以开设一些网络实用技术、计算机绘图和网页设计等课程。总之,对于计算机基础教学,应该既有基础课的性质,又要满足学生的专业需求。

2.2采用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指导的教学模式

我们将大学计算机基础多媒体课件放在校园网上,提供学生自由上网学习的环境,鼓励学生在课后通过上网进一步对课程自主学习,留给学生更多的学习时间和学习内容的选择。体现一种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指导,将网络作为学习工具的新型教学模式[2]。按网络教学模式的要求,我们将这门课的教学分为4个环节:一是自学教材,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结构选择自学,对教材归纳和总结,形成理解和认识;二是重点讲解,教师对课程的学习进行指导和辅导,教师利用这个环节向学生进行系统归纳和学习方法的指导;三是网上复习,将课程教学大纲、多媒体CAI课件和程序例题代码放在校园网上,学生通过上网浏览,进行复习提高;四是网上自测,学生调出题库中的习题自行测试,系统自动进行评分,以此来测验学习者对课程内容及各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2.3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采用“任务驱动”的教学方法,教师以“任务”作为学生学习的主线,把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巧妙地设计在一个个独立的任务中,使学生通过完成任务来达到学习知识和提高技能的目的。任务驱动法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教学理论上的教学方法,由于建构主义学习活动以学生为中心,教师是组织者、指导者,学习活动是真实的,因而学生就更具有兴趣和动机进行批判型思维,培养创新能力,更容易获得个体的学习风格[3]。在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中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模式,有助于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最终学会自己解决问题。在任务的完成过程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了体现,同时还给学生营造了创新的空间。

任务驱动法教学的关键是设计出科学的、切实可行的“任务”,让学生发挥主动性和创造性,在探索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自主学习,从而实现教学目标。从学生的实际出发,立足于学生个性的差异,充分考虑学生现有的计算机知识、专业特点、兴趣等,遵循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循序渐进的原则,强调学生用适合于自己的方式与速度进行学习,学生在教师的帮助下发展自己控制学习过程的能力,自主选择学习的内容,以满足学习的需要[4]。例如,在指导学生利用PowerPoint制作幻灯片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提出不同的制作要求。这种情况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探索空间,教师可以在幻灯片设计方面提出有针对性的要求,对于不同专业的学生,强调有专业特点的制作要求,对于艺术和动画专业的学生,则可在内容和版面要求方面提出比其他专业学生更高的要求,使学生的学习具有很大的自主性和选择性,有利于实现个性化教学、分层教学和弹性教学。

3积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团队精神

3.1培养自学和创新能力

为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我们在全校积极地开展第二课堂活动。第二课堂活动主要包括短期竞赛和长期研究两种形式,短期竞赛就是在学生完成了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的学习之后,开展与学生所学知识相关的竞赛,例如微机组装竞赛、网页设计大赛等;长期研究就是选拔一些有兴趣和有能力的学生参加计算机协会、足球机器人协会等社团组织,参加科研训练项目等科研活动。活动宗旨是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开阔学生的视野,强化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独立地学习知识、研究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品质。在长期的研究小组中,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老师着重帮助学生解决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与学生共同研究,启发学生找出解决办法。

3.2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培养合作精神,设计既有竞争又有合作的任务让学生协作完成,是通过小组或团队的形式组织学生进行学习的一种策略。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协作有利于发展学生个体的思维能力,增强学生个体之间的沟通能力以及对学生个体之间差异的包容能力。教师在进行“任务”设计时,要设计出适合协作学习的“任务”。这可通过以下3方面来进行:

1) 为了充分发挥小组合作的优势,教师可以根据学生所掌握计算机知识的情况来分组,组内一般要有优等生、中等生、学困生的搭配,或者熟悉不同应用软件的学生搭配。

2) 设计综合应用计算机基础知识的任务,以学生感兴趣的主题带动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的学习,例如以职业生涯设计为主题,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完成3项任务:上网查找有关人生合理规划的资料,应用Word制作一份人生规划的专题报纸;应用PowerPoint制作《我的未来不是梦》的演示文稿;应用FrontPage制作个人主页。

3) 通过“组内合作”、“组间竞争”等形式实现多向交流。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教师要重视引导学生在组内进行交流和合作,然后进行集体交流,这样学生可以在互动合作中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共同提高,培养团队合作技能和团队合作的精神。

4结语

计算机技术已经应用到社会的各个领域,因此,教师应注重自身教学素质的提高,积极关注计算机科学的发展动向,了解和掌握计算机应用技术的最新成果,不断提高教学能力,在重视教给学生知识的同时积极引导学生,鼓励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使学生不断地提高自己,从而适应社会的发展,成长为国家建设的有用人才。

参考文献:

[1] 陈旭生,郭颂. 非计算机专业基础教学改革探讨[J]. 教改纵横,2009(2):55-57.

[2] 冯博琴,张龙.迈向计算机基础教学的新高度[J]. 中国大学教学,2009(4):8-11.

[3] 樊明智. 计算机实践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思考[J]. 计算机教育,2010(1):140-141.

[4] 袁驷. 计算机基础教育要面向应用,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J]. 计算机教育,2010(1):41-43.

Exploration about the Teaching Reform of Computer Cultural Base for Non-Computer Major

ZHAO Ji, WANG Jie, YANG Kai, ZHANG Yuan-yuan

(School of Software Engineeri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Liaoning, Anshan 114051, China)

计算机专业范文5

    【论文摘要】 中职教育是我国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承担着为社会主义建设提供专业技术实用型人才的重要任务。那么作为中职计算机应用专业的教师如何才能实现这一根本任务就需要对计算机课程和传统的教学方法进行改革以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对计算机人才的广泛需求。本文将对计算机应用专业的课程设置和教学作一个初步的探讨。 

    一、计算机课程设置

    计算机应用专业学生的就业现实是我们设计课程的主要依据社会需要什么样的计算机技能我们就开什么样的课程。作为现代就职人员除了专业技术能外还应具有与本专业通用的基础知识如安全、法律、质量、信息、职业道德、外语等等。另外实践显示人的品格与教养相关缺乏教养职业道德教育就会流于形式。因而学校需要通过各种途径开设多种潜能性的、陶冶情操、提高人的基础素质的课程如礼仪、书法、美术、文艺、演讲等等。总之目的是让学生获得较宽厚的基础素质以利于培养综合应用能力。

    二、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

    传统教学方法是一种以知识为本位的教学这种教学强化知识的同时从根本上失去了对人的生命存在及其发展的整体关怀使学生成了盛装知识的容器而不是具体的有个性的人——生命主体。如今的社会需要的是专业素质高、适应能力强、进入角色快的人才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无法培养出这样的人才。 学生实际上不是容器而是有待于点燃的“火把”有很大的发展潜能。那么怎样才能点燃学生这个“火把”这就需要我们在计算机课程的教学设计中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实践操作为主线的教学模式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1、灵活教法,提高质量

    要根据职业中学学生的实际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以提高其教学效果。例如典型任务驱动。如在教学Word 2003综合应用——图文混排时可以这样引入新课:首先出示图文道并茂的学校校刊一份,然后对本校刊进行知识分解,分析如何利用Word 2003一一制作,通过分析得出其制作并不难,只不过是Word 2003的一个综合应用。鼓励学生说:“其实,通过学习你们也会具有制作这样样刊的能力,让我们一起来制作一份属于自己主编的新校刊吧。”这里为什么选择典型工作任务驱动典型工作任务来源于实践具有结构的完整工作过程(需求分析、实施要求、实施步骤、验证结果及检查评价)它对人的职业成长起到关键作用。在典型工作任务选择时应紧跟市场的变化。这样的典型工作任务的制作比较符合职高学生求新求异的心理,在这样一个任务的驱动下,课堂教学的主导者将从教师转变为学生,课堂气氛将从“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

    2、根据学生学特征,实施情感教学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人的内心有一种根深蒂圃的需求—— 总想感到自己是发现者、研究者和探索者。”在青少年时期,这种需求特别强烈,他们期望自己获得成功,期望感觉到自己智慧的力量,体验到创造的快乐。

    职业中学的学生大多在初中阶段无论是行为还是成绩都属于学校和班级的后进生,长期受到家长和教师的训斥和指责,相比于同龄青少年会有一定的逆反情绪,在心理上或多或少都带有一种自卑感,他们更渴望被关注,更渴望成功。在课堂上常有着“示威”、“暗斗”、“唱反调”甚至随心所欲的表现,他们的心理目的往往是要引起老师的关心和同学的关注。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实施情感教育,充分挖掘非智力因素显得尤为重要。

    教学的艺术不仅在于传授本领,更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因此,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优点和特长,正面诱导,鼓励学生克服学习中的各种困难,使学生在学习中体验到成功的欢乐和满足;教师要促成课堂支持性学习气氛的形成,给碰到困难、丧失信心、情绪低落的学生以必要的心理支援;教学中要创设一种民主、和谐、轻松的气氛,让学生在欢乐的氛围中学习,变苦学为乐学,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3、个性发展与协作学习相结合

    计算机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开放性的实践平台,每一位学生可以采用不同的方法与工具来完成同一个任务。同时,为突出学生的个性发展,在学习过程中不同的学生可以对同一个问题发表不同的观点,并在综合评价的基础上,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协作完成任务。例如,在多媒体网络教室建设班级网站,学生练习即时交流,并通过学习和互相评价受到启发,进而完成自己的研究。这样把个性化发展和协作学习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可以突出共性,发展个性,相辅相成,共同实现教学目标。

    总之,计算机专业课程的设置是教改的重点和核心任务,而教学方法的改革是实现为社会主义建设提供专业技术实用型人才的根本保障。只有将二者有机的结合起来,才能培养出高素质、高技能、多层次的职业计算机应用技术人才。从而更好的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

    参考文献

    1 陈海东主编《基础教育参考》 教育部教育管理信息中心主办 2006.8

    2 王云飞主编,《世界教育信息》教育部教育管理信息中心主办2008.8

    3 王金霞主编,《有效课堂教学的实施与策略》(第二版),河北人民出版社,2010.6

计算机专业范文6

中职计算机专业主要学习: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计算机软件、计算机网络、计算机信息、计算机通信、计算机广告设计、计算机电子商务等等。具体而言,计算机专业的人要研究如何更好地设计、制造计算机,更好地开发计算机的新系统、新软件、新功能等专业课知识。

计算机专业是计算机硬件与软件相结合、面向系统、更偏向应用的宽口径专业。通过基础教学与专业训练,培养基础知识扎实、知识面宽、工程实践能力强,具有开拓创新意识,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领域从事科学研究、教育、开发和应用的高级人才。

计算机学科的特色主要体现在:理论性强,实践性强,发展迅速按一级学科培养基础扎实的宽口径人才,体现在重视数学、逻辑、数据结构、算法、电子设计、计算机体系结构和系统软件等方面的理论基础和专业技术基础,前两年半注重自然科学基础课程和专业基础课程,拓宽面向。后一年半主要是专业课程的设置,增加可选性、多样性、灵活性和方向性,突出学科方向特色,体现最新技术发展动向。

(来源:文章屋网 )

上一篇治愈

下一篇班级团会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