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英语教材教法范例6篇

小学英语教材教法

小学英语教材教法范文1

1. 呈现阶段以直接法为主。

直接法产生于20世纪初, 其主要特点是强调通过实物、图画、动作等直观手段直接用外语教外语; 强调模仿, 注重口语。其心理学理论基础认为, 在语言行为的心理活动中起主导作用的是感觉, 引入意识中的概念和表象所伴随的刺激应尽可能有感觉成分, 最强有力的感觉是音响表象所引起的。因而, 外语教学应遵循先耳听口说、后眼看手写的原则, 通过语言、语调和听说训练带动读写能力的培养。

九义《英语》教材的语言材料, 即Look, listen and say, Learn to say和Let’s practise等, 均取自学生日常生活中的事物, 新授这些内容时, 教师可以充分利用手势、实物、动作、玩具、剪贴画和图片等直观手段, 以及幻灯投影、录像、电脑多媒体等电教手段, 直接呈现某一事物和单词, 并且利用录音或教师配音, 让学生把英语的声音形象和客观事物直接联系起来, 接着以模仿、朗读、口头问答、口头复述等方式进行语音、语调和听说训练。可以促使学生通过英语直接理解教学内容, 增加操练的机会, 养成用英语思维的习惯。对于一些比较抽象的词语或特殊的表达方式, 教师要尽量在语境中直接呈现, 然后稍加汉语解释, 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操练。

2. 句型操练采用听说法。

听说法源于美国, 它继承了直接法某些优点, 以句型和语法结构操练为纲。听说法产生的理论基础是结构主义语言学和行为主义心理学。听说法根据结构主义对千百万个句子进行分析, 归纳出典型的句型结构, 然后根据行为主义所提出的刺激—反应—强化规律进行句型操练, 经过反复模仿形成习惯。句型结构训练是学生掌握外语的有效手段, 是学习外语初级阶段不可缺少的内容。

教材从第二册开始, 每一课的Let's practise部分都围绕一个四会掌握的句型进行操练, 这个句型是Learn to say中的重点句型。每个单元的第一课安排新的句型, 随后的几课所操练的句型要么是运用巩固上一课的句型, 要么在上一课的基础上进行扩展。为此, 要组织学生进行多种形式的句型操练, 如替换句子成分, 转换句型, 完成句子, 还原句子, 扩展句子等, 并在学生获得句型结构的感性材料的基础上启发学生归纳语法规则, 以达举一反三, 准确运用的目的。

3. 听说训练适当采用全身反应法。

美国心理学家詹姆斯?阿舍观察到成功的外语习得和儿童习得母语的过程有一个相似的地方。小孩学会说话之前已经会听懂大人的指令, 移民的儿童在新的语言环境中有一个阶段只听不说, 久了以后很容易就学会新的语言。他认为, 学习外语也应模仿这个过程, 即先理解后表达。他在60年代创造立了全身反应法。全身反应法的特点是:通过教师发指令, 学生以身体动作对教师发出的指令作出反应, 在大量理解性听的输入基础上培养学生说的能力, 进而培养读写技能。

教材第一、第二册的Let's play吸收了全身反应法的优点, 通过教师发指令, 学生用动作作出反应, 唤起学生学习的兴趣, 同时培养学生的听力理解能力。除Let's play外, 在其它内容的教学中, 教师还可以适当运用全身反应法和动作教学法进行听说训练。动作教学法要求学生一边开口, 一边作动作, 例如, 练习Let's go and climb the hill时, 师生一起边说边作邀请和爬山的动作, 这样可以帮助学生迅速进入语境, 正确感知、领悟、掌握和运用英语, 有助于让学生形成直接用英语思维和表达的能力。

4. 交际法贯穿教学始终。

交际法, 又称功能意念法, 产生于七十年代初期的欧共体。它主张语言的社会交际功能是语言最本质的功能, 揭示了外语教学的最终目的──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 包括口头、笔头的理解和表达能力。为了达到培养交际能力的目的, 教学必须以功能项目为纲, 以话语或语篇为教学基础, 教学过程要情景化、交际化, 不苛求纠正语言错误。 现行的中小学英语教材都以功能为纲编写, 九义教材每课书的主体部分Learn to say, 选择了学生日常生活中最常用的交际用语, 并在特定的情景中出现, 对话中词汇的选择和重点句子的操练又保持了语言结构的系统, 为交际法贯穿教学始终提供了条件。其教学过程和教学方法可归纳如下:(1)热身运动。每节课最初几分钟运用所学的日常用语进行交际活动, 如师生问候, 多种形式的听音问答, 学生之间自由会话, 会话表演, 做游戏等, 不但能复习运用所学内容, 而且使学生体会语言的交际功能, 激发学生学好语言的欲望。(2)用英语组织课堂教学。教师在特定的情景中用英语组织课堂教学为学生创造了语言环境, 增加学生接触英语语言材料的信息量, 使学生用中学, 学中用, 这是教学过程交际化的有效措施。(3)创设情景, 呈现新语言材料。无论是呈现对话还是呈现对话中的生词和新句子, 都应该创设情景。让学生置身在实际生活的场景、情形中, 才能体现语言的交际功能。(4)操练以教学内容和学生为中心, 循序渐进。教师可以将教学和学生的生活实际结合起来, 根据学生原有知识水平设计听说读写的言语技能训练, 从控制性操练(如模仿, 分角色朗读, 背诵, 就对话内容问答等)到半控制性操练(如围绕对话内容询问学生的经历和看法, 看图说话, 从对话中抽出某个短语或结构进行模仿练习等), 最后过渡到非控制性操练(如对话表演, 根据所给的情景用所学的语言形式来自由表达自己的思想等)。这样由低层次向高层次逐步过渡, 以达培养交际能力这个最终的教学目的。

小学英语教材教法范文2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为适应教育形势的需要,自上世纪末以来我国从城市到农村陆续推广了在小学开设英语课程的政策,此举对我国中学的英语教学起到了积极的作用。然而不容忽视的是:一些中小学英语教学的衔接的问题也逐渐凸显出来。教学活动是学校工作的中心,那么教学内容是教学活动的主要内容。中小学教学内容的衔接关乎中小学英语课程衔接的全局。笔者在湖南省祁阳县就“中小学英语课程教学内容的衔接”这一课题进行了调查、访谈及观察。结果发现:该县中小学在英语教学内容的衔接存在着严重的问题。

二、中小学英语教学内容衔接的问题

从课程的教学内容来说,该县小学英语教学内容因校而异。一些小学英语教学内容偏多偏难;一些小学教学内容偏重于英语词汇和语法,而忽视听说内容;还有一些农村小学英语教学内容太少太简单。因此,许多初中一年级的新生,在英语基础上就存在较大的差异:一些学生只学会了26个英文字母加一些极为简单的单词。此外,初一新生在英语学习动机、兴趣、情感方面也存在较大的差异。一些学生表现出严重的英语厌学心理,学习动机较弱、兴趣低下、情感淡薄。

少数学校和教师在英语教学比较极端。一些小学教师认为某些语法对于小学生太难,到了初中会学到,所以就直接删减不教;而有的教师则将教材内容填鸭式地全部教完,这样小学生学起来感到困难。一些初中教师觉得学生在小学已经掌握好了一些语法知识,认为不需要花很多时间来教学;而一些初中教师,从初一开始就开始偏重学生的词汇与语法,教学内容枯燥乏味,这对刚从小学环境中出来的学生来说又有些不适应。这些现象都揭示了中小学英语教学内容存在不衔接的本质问题。这个问题倘不得到有效解决,就会影响英语教学全局。

三、中小学英语教学内容衔接问题的形成原因

1、教材知识的衔接存在问题

教学内容是教材承载的母体,教材是教学内容的选择反映形式和集中表现。教科书是一项重要的教材。教科书是一种具有特定意义的书籍,在内容和形式等方面要适应教学特点和需要。

湖南祁阳县小学阶段使用的英语教材是湖南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的小学英语教材,初中英语教材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英语(新目标)》。两套教材的内容和结构都是严格按照课程标准的要求来编写的,教材本身都没有多大问题。然而由于这两套教材不是一个系列的教材,因此在词汇、句型、语法并非完全循序渐进。譬如,《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英语(新目标)》七年级上册的教材,从某种程度上来说算是一本零起点的英语教材,而湘少版六年级的英语教材知识的难度也超越了七年级上册教材。

在词汇方面,小学英语教材中出现了不少偏难或不常用的词汇。比如四年级的cracker, scooter,croak, pail, saucer, spray, stall, toad;五年级的snap, sticker, wink,chimney, kennel, spill, vehicle这些词汇在初中教材都没有涵盖,而初中教材很多生词在小学教材里早已出现。在语法方面,包括现在进行时、一般现在时、一般过去时、一般将来时、甚至较难的现在完成时在内的几种时态以及常用其他基础语法在小学教材都已涵盖,其中有些语法作为重点知识反复呈现。譬如,五年级下册第5课Who was first?第6课Was it in the wardrobe?第9课Benny took my ball.第10课Where did you go?第11课What time did you see him?第12课I came by plane.第14课Peter made a kite with paper and bamboo.这七课的内容基本都围绕一般过去时这个语法项目展开。而一般过去时又在初中八年级上册作为全新的语法内容呈现。可以看出:这两套教材的知识衔接得并不完美。

2、教育管理部门、学校和教师对课程目标的认识不足

解读2002年教育部颁布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以及2011年颁布的《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不难发现:小学和初中各年级的英语课程目标是循序渐进的,由低年级的听说为主逐渐过渡到高年级的听说读写并重。

但是在一些学校或者教师的教学内容与课程目标相违背。教育管理部门、一些学校和英语教师对英语课程目标认识不足,在评价方式上过于侧重于学生的应试做题,一些小学英语教师以考试为指南针,采用一些陈旧的教学方法,进行填鸭式的教学,要求学生死记硬背等,其结果是一些学生自小学就开始产生厌学心理。同样,一些初中英语教师的教学方法自初一开始就以中考为指挥棒,课堂教学内容枯燥乏味,缺乏科学合理性。

3、中学与小学英语教师缺乏校际的交流

由于中学和小学除了在生源输送有联系之外,他们似乎并不存在缺乏教育场域内的利益冲突。因此颇有“各自为政”、“井水不犯河水”的味道。即使在同一个教育管理中心管辖下的身处同一城镇的中学和小学,也很少组织学校间、教师间的业务交流。因此,中小学英语教师的在教学认识上鲜有渠道进行沟通。

四、解决对策

1、教育管理部门和学校层面

(1)建立一套完整的中小学英语课程衔接的体系,并行使好监管职责。

(2)应该进一步深化新课程标准的改革,坚持素质教育的理念。

(3)加大对教师的新课程改革培训力度,提升教师业务水平。

(4)提供中小学英语教师一起交流的机会,充分发挥出“一潭活水”效应。例如:开展教研交流会、互相听课、集体活动等等。

2、教师层面

(1)主动加强自身业务学习,提高对英语课程目标的认识。

(2)选择教材,活用教材,跳出教材,发展教材。

教材是教师教学工作的主要依据,或者说是其“话本”或“剧本”,教材对于学生来说是“无言的教师”。教材内容与教学内容并非等值对应,教学内容总是大于或小于教材内容的,至于其具体的表现形式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教学内容来自师生对课程内容与教学内容及教学实际的综合加工。中小学英语教师应该合理地利用教材教学,对教材内容有所选择,进行第二次的教学法加工。

小学英语教材教法范文3

一、确立小学英语课程的地位,推进中小学英语教材接轨

一门课程的地位如何,直接影响到该门课程的发展状况。而教材,则是教育教学活动的基本条件。在当前,英语在初中阶段的地位十分明确,相反在小学阶段的地位则稍为欠缺。因此,中小学英语学段衔接,应确立小学英语课程的地位,与此相关的是,应逐步实现中小学英语教材接轨。

确立小学英语课程的地位,不能仅仅停留在文件上,而应该在法律上进行确认,并落实在教育政策和国民教育规划体系中,赋予小学英语课程合法性,使小学英语课程取得与其他科目平等的位置,进而在课时、师资、教材和其他教学资源方面得到保障,为小学阶段英语水平的提高奠定基础。

同时,推进中小学英语学段衔接,还应逐步实现中小学英语教材接轨。中小学英语教材的接轨,是小学英语课程地位得到确立的表现。一个人对知识的接受,技能的形成与提高,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对于小学生学习英语而已,也是如此。因此,在小学英语教材设计上,不仅要充分考虑小学生的特点,还要考虑英语教材与初中英语教材的关系,使小学英语教材真正成为学生学习英语的起点,而初中教材则成为学生学习英语的深化。只有逐步实现中小学英语教材的接轨,才能使中小学英语学段衔接获得直接的文本依据。

二、大力提高中小学英语师资水平

教师的发展,是教育的发展的关键条件。因此,中小学英语学段衔接,关键在于教师。只有中小学教师不断加强自身学习,努力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发挥主观能动性,才能从最大限度推动学段衔接。

为了促进中小学英语学段衔接,应大力提高中小学英语师资水平。一是要更新英语教师的教学理念。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观念,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创造良好的英语学习环境,注重培养学生的学科兴趣,使学生形成良好的英语学习习惯,以便使学生能尽快适应初中阶段的英语学习。二是要善于反思。这里说的反思,是教师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及时反思。通过反思,可以及时发现自身的不足,纠正错误,可以发现自己的优点,不断完善自己,使自己快速成长起来,更好地促进中小学英语学段衔接。三是注意发挥工作主动性。一个人在工作中越主动,工作成效往往越明显。面对学生参差不齐的英语能力和水平,面对当前中小学英语学段衔接不明显的现状,作为有志于推进英语教育的英语教师只有发挥工作主动性,深入学生,深入教师群体,深入家长,才能掌握更多的关于中小学英语教育的真实信息,为促进中小学英语学生衔接建立良好的基础。

三、构建中小学英语教师交流机制

在当下教育系统中,大多数的中小学都处于不同的区域,双方在人事和教学上几乎没有任何的关联。中小学英语教师交流甚少,在课程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科研等方面互不了解,不仅小学英语教师对学生在初中阶段学习英语过程中所遇到的困难不了解,而且初中英语教师对学生在小学阶段的英语课程情况也不了解。

小学英语教材教法范文4

关键词:小学英语;基础知识;课堂参与度;写作能力

我国新一轮的基础教育改革,更加重视教学中对人精神的培养。那么,在课堂上,学生就要坐到主角的位置,在教师的引导下主动学习,让学生在立足教材的基础上,进行听说读写能力的训练,提高运用英语的能力。那么怎样才能让学生学出精彩呢?这离不开教师的引导,通过教师对教材的把握,学生才能充分发挥学习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不但学到知识,还能体验其中的精彩,感受到乐趣。为此,本文从四个方面尝试探讨小学英语教学中利用教材教出精彩,让学生学出精彩。

一、立足教材,掌握英语基础知识

在我们大力倡导创新各种教育方法提高学生各项能力的今天,很多教师忽视了小学生英语基础知识的学习。小学英语基础知识主要包括单词和常用的表达方法,高年级的基础知识方面增加了谚语、短语和动词的不同时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重视教材,引导学生识记单词和常用的表达方式。此外,学生在学习基础知识时的态度端正与否是教师应当引起注意的方面。只有掌握牢固的基础知识,学生才能在此基础上提高英语能力,否则就是空中楼阁。基础知识的学习,主要靠教材,教材为学生提供了最具实用性的大量单词和句子,教师监督学生将基础知识掌握牢了,英语教学质量也就提高了。

二、立足教材,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英语教材是针对小学生的特点来设计的,能够贴近小学生的生活实际,突出趣味性,因此,教师应当立足教材,深入研究教材设计的用意,并发现其中小学生最感兴趣的内容,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学习人教版三年级上册“Unit 5Let’seat!”时,教师可以通过教材上的野餐背景图导入,让学生联想自己和爸爸妈妈野餐时吃过哪些东西?是怎样说的?这时学生就会想到面包、果汁,并想给自己果汁的爸爸妈妈表达谢意。“用英语该怎样表达呢?”通过这个问题一下子将学生导入到英语课堂学习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在野餐的小情境中学习“bread”“juice”“egg”“milk”“water”“cake”“fish”“rice”这几个单词,并学会“I’d like……please”“Here you are”“Can I……”“You’re welcone”等几种简单的表达法。这样的英语学习不再让学生觉得枯燥晦涩,而是使学生带着积极求知的热情和欲望参与到学习过程中。

三、拓展教材,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

新课程标准注重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和课堂参与度的高低。因此,教师可以在教材的基础上,为学生创造参与学习的机会。英语课本剧就是一种很有效的形式。英语课本剧是教师在整合教材基础上,挖掘教材中的活动因素,将教材中的内容联系起来,并改编成贴近生活的小剧本,让学生当小演员,扮演其中的不同角色,以此达到训练学生听、说的能力和英语运用能力。这样,学生就能充分参与到课堂活动中作为学习的主体,而老师只是组织导演的角色。表演课本剧的形式,有利于将学生放到英语运用环境中,让学生体验到学的乐趣。另外,需要注意的是,表演课本剧的形式,需要教师将学生进行合理分组,制定规则,组织好课堂纪律,不能让学生放任自流。在表演结束后,教师应针对学生在此过程中出现的错误及时予以纠正,对表达好的学生进行表扬。学生学习英语的目的不是取得高分,而是学会运用,具备良好的交际能力。因此,教师应当提高自身的教研能力,积累教学资源,提高教学水平。

四、挖掘教材,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

小学英语教材,课文中英语知识的学习都是以情景对话的形式出现的,这就为训练小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提供了素材。课堂上,教师可以利用标准录音的播放,让学生清楚每个单词的发音,提高听力。听完后,多让学生进行跟读练习,从跟读一个单词逐渐向跟读句子过渡,从而实现提高学生读的能力目标。会说,是建立在听和读的基础上的,是学生口头表达能力的体现。当学生有一定的英语基础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合上课本,根据课文中类似的情景模式,互相练习自由表达。在培养小学生英语各项能力方面,提高写作能力是小学生在英语学习中的重点和难点。写作能力的提高不是一蹴而就的,教师根据年级的特点和学生学习的特点进行逐层过渡。如,对三年级刚刚结束英语的学生来说,可以从仿写做起,根据课文中出现的句子进行相同句型的仿写。对于高年级学生来说,可以试着写两三句话,让学生对英语中的段落有初步的概念。

总之,小学英语教学要立足于教材,开发教材中的资源,并合理利用,使其在课堂上发挥引导学生、提高学生听说读写等英语运用能力的作用,让学生在英语课中学到知识,感受到英语的乐趣。

参考文献:

小学英语教材教法范文5

一、中小学英语教学衔接的特殊性

中学和小学的衔接是各个学科普遍存在的问题。但是,中小学英语课程的衔接与其它学科相比更有难度,因为目前小学英语课程存在以下几个特殊性。

许多小学英语教师没有正确理解新课程标准的理念。教育部明确规定:小学开设英语课程的目的是培养小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使其形成初步的英语语音、语调和语感,具备初步的用所学英语进行交流的能力。但是,一些小学英语教师没有很好地理解新课程标准的精神,设定的教学目标或过于简单,或过于复杂。

小学英语教材的使用没有统一的规范。在本区使用过的小学英语教材先后就有《人教版pep教材》、《闽教版英语》、《新标准英语》等,不同的教材有不同的特点和侧重点,因此学生掌握的英语知识也有所差异。

小学英语普及程度不均。我区共有97名英语任课教师,但专职教师只有38名,其余教师均是转岗培训取得合格证书后任教的,大部分英语教师还要承担其它学科的教学。造成有的学校从三年级起开设英语,有的则从五年级起开设英语,造成初一新生程度的参差不齐,两极分化严重。

二、中小学英语教学衔接问题的难点分析

长期以来,我国小学与中学英语教学存在严重的相互脱节的现象,严重阻碍了我国基础英语教学的发展。中小学英语衔接问题的难点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教学目的脱节

开设小学英语的目的是培养小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其侧重点在于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在小学阶段,学生主要学习一些常见的词汇和简单的句子。到了初中,英语学习从语言的积累阶段进入到语言的扩展和使用阶段,内容变得复杂,难度也随之增大,教学要求听说为主逐渐向听说领先、读写跟上的阶段过渡和转移。教学目标的差异带来了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脱节。

2.教学内容脱节

教学内容的脱节一方面体现为教学内容的重复。例如,大多数初一教材中出现的单词,学生在小学阶段都学过。另一方面体现在跨度上。小学英语教学比较重视句型操练及机械模仿;而中学英语教学的句型多而复杂,语法知识繁多,学生很难准确把握和理解,所以会令许多初一新生在学习英语时感觉负担重、压力大。

3. 教学方法脱节

小学生好奇心强,好动,好玩。为了适应小学生的年龄特征,教师经常利用游戏、唱歌或者表演等形式进行教学,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比较高。当学生升入中学后,英语课上趣味性的教学活动基本没有了,教师在教学方法上也转化为以分析和讲解为主。因此,习惯了小学英语“热闹”课堂氛围的学生在刚进入中学时会觉得英语课枯燥、乏味,逐渐失去了兴趣。

4. 学习方法脱节

小学英语教师基本采用直观方法组织教学活动,小学生通过感知语言材料即可完成学习任务。而到了初中之后,语言学习的内容越来越多,学生除了感知语言材料外,还必须理解材料。这就要求学生学会理性思维的方法。一旦学生的学习方法与教师的教学方法不吻合,英语的教与学就会互相脱离。教学方法的差异使刚进入初中的学生很难适应从感性思维向理性思维的转化。

5. 学习技能脱节

小学生普遍缺乏分析问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比较依赖教师。他们的学习技能基本上只是机械模仿,是一种被动的技能培养。进入初中后,学习技能开始从机械模仿转换为有意义的操练和在真实情景中的交流,从被动学习转换为主动学习。如果学生无法很快适应这种转换,就难以顺利开展英语学习。

三、解决中小学英语教学衔接问题的对策

小学和中学英语教学是相互关联的整体,小学英语是初中英语的基础,初中英语是小学英语的延续。因此,如何使小学英语向初中英语自然过渡是防止两极分化、提高基础英语教学质量的关键。下面着重从小学英语教师的角度探讨解决中小学英语教学衔接问题的对策。

转变观念

很多小学英语教师误以为小学开设英语只是一种兴趣课的性质,而且目前也没有考试的压力,所以放松了对教学的要求。这种态度是非常不可取的。小学阶段是打好英语基础的关键时期,小学英语教师不能只停留在学生小学阶段的英语学习,也不能将完成小学阶段教学任务作为英语教学工作的终点,而应着眼于学生整个英语学习阶段和过程。

提高素质

在小学英语开设初期,由于师资力量不足,很多非英语专业教师承担了小学英语教学工作。他们自身存在英语发音不准、语调不正确和语法知识不扎实等问题,并在课堂教学中“遗传”给了学生。学生带着这样的“遗传病”进入中学,难怪中学教师会埋怨。所以,小学英语教师应不断学习,努力提高自身素质。

循序渐进

小学英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学习进度和理解程度,有目的、有步骤地增加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有意识地逐渐转变学生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使学生在进入中学前就有一段衔接适应期,对中学的学习情况有基本的了解,从而不会在真正进入中学后产生很难适应的感觉。这种循序渐进的转变应当着重体现在小学高年级英语教学上,如进入五六年级后,教学就不能仅停留在“说一说,唱一唱”的层面,而应逐步转入知识与技能的培养,让学生了解一些英语的语音和时态变化规律,培养学生的语感,适当扩大学生的词汇量等,尽量缩小中小学教材的跨度。

4. 科学评价

目前小学英语还没有统一的评价考试,但是不少小学英语教师在长期教学实践中都形成了一套自己特有的评价体系。但无论采用何种评价手段或方式,教师都应把握和发挥评价的监督和调节作用,客观、全面和正确地进行评价。同时,在小学低年级向高年级的过渡中,应逐渐加大笔试的力度,适当增加诸如字母、音标、单词拼写以及简单语法等测试内容。

5. 加强沟通

中小学英语教师应加强沟通与联系,小学英语教师要熟悉初中教材,尤其是初一教材,了解中学英语的教学情况,从而在教学中适当调整和改进。在与中学教师的交流中,小学英语教师要及时反馈小学的教学情况,与中学教师携手合作,才有利于中小学教学的顺利衔接。

小学英语教材教法范文6

一、影响小学生英语口语能力提高的因素

1.社会因素:山区少数民族学校由于地处偏远,小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基本不接触英语,造成所学英语知识复现率低,学生在英语课上所学的知识无法在日常口语交际中得以强化。其次,大部分学生家长对以前学习过的英语知识几乎忘记了,所以对孩子的英语口语无法进行课后辅导,学生生活在一个缺少英语氛围的学习环境中。

2.教材因素:目前所用英语教材是人教版PEP小学英语课本。本教材具有以下特点:(1)注重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突出语言的实践性和交际性。(2)注重学生的学习策略和自学能力的培养,为学生的进一步学习奠定基础。(3)注重中外文化的双向式交流,使学生通过学习,培养未来跨文化交际所需的能力。(4)注重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以不同的方式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5)教材容量大,内容多。

3.学校因素:山区少数民族地区城镇小学英语师资严重不足,很多学校英语周课时只有一或两节,每位教师所教班级多达七、八个班,学生人数多达几百位学生,再加上有时节假日放假,使得我们根本无法保证充足的教学课时。由于课时少,学生多,导致教师无法及时掌握每位学生的学习情况。另外,由于教学内容太多,教师除了完成正常的教学任务外,基本上没有多余的时间来给学生进行充分的英语口语训练。再加上小学生活泼好动,注意力不持久,抽象逻辑思维不完善等特点,学习英语的习惯不是很好。山区少数民族地区的小学生英语口语交际能力仍处于低水平状态。

二、提高小学英语口语能力的对策

鉴于以上小学生英语口语现状,我们提出了优化英语教学设计、改进英语教学方法,创造性的创设一些身边讲英语的环境、灵活使用教材、多投入教师情感等方面来提高小学生英语口语能力的设想。下面,我把我在教学实践中进行提高英语口语能力的尝试做法阐述如下:

(一)优化教学设计,创造性使用教材

课堂是学生学习的主阵地,课堂教学组织的好坏直接决定一堂课是否成功,而课堂教学的组织跟课堂教学设计、教学方法的运用是息息相关的。因此,为了提高小学生英语口语交际能力,我结合我校实际情况,课前认真备课,结合教材实际创造性的运用教材,优化教学设计,如把教参上分别在两个课时上的Let’s learn和Let’s talk纳为一个整体来进行教学,这样就把个别学习的单词融入了句子中去,做到了词不离句,使学生学起来、说起来也朗朗上口了。在课堂练习上把学生分为四人小组来进行练习,以这种小组练习的方式来克服大班教学(我校大部分班级学生数目都是60多名)带来的不利影响,努力探索真正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多采用游戏、对话、吟唱、绘画等方式来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充分挖掘学生的语言潜能。教师真正做到把“说”的机会留给学生,从而将学生由被动接受知识推向自主学习,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二)改进教学方法,提高兴趣,创造性的开展口语训练。

1、兴趣是学习的动力,情境可以使学生产生言语的动机,并提供言语的材料,从而促进其语言运用能力的发展。教师在优化课堂教学的同时,开展了丰富的课外英语社团活动。①创设生动有趣的情景,让学生受到情节感染,展开想象的翅膀,围绕这一情景,让他们展示情景,进行操练。例如:问候、问路、购物、就餐等,通过情景交际,提高小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表演能力。②学唱英语歌曲。英语歌曲能使学生情绪高涨,精神焕发,能活跃课堂气氛,增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同时,能把教学内容融入歌曲中来教学,真是件令人轻松愉快的事。

2、强化英语对话表演。课堂对话表演是指学生在课堂上用各种表演形式而进行语言学习的一种有效载体。课堂对话表演具有较强的综合性,它集认知域、情感域和身体领域为一体,有利于教育目标的达成。语言交流本身就是通过对话来进行。教材的语言材料主要是以对话来呈现。因此,让学生学习对话、演好对话,也自然成了小学英语的必修课。另外,充分利用英语社团活动来组织表演对话,像是给学生英语学习添加催化剂,使得他们在练习和表演中体验到愉快和喜悦。对话表演的成功靠的是学生对学习内容的理解与掌握,只要他们有扎实的基本功,才能使得表演得体、到位、有可欣赏性。

3、采用游戏和chant来进行英语口语教学。在小学英语教学中,课堂活动和游戏独具魅力,它是教学获得成功的一条捷径。它是学习者语言深一层内化,需要以理解为前提,通过某种形式再现出来。小学英语教材提供了大量的活动设计素材,使口语训练孕育在肥沃的土里,也能驰骋在广阔的语言学习天地里。它既符合小学生身心特点,又符合语言学习规律,经常采用,也深受学生的喜爱。因此,在教学中,挖掘教材,灵活地处理教材,让学生用真挚的感情、生动的语言、形象的动作来模仿和交流,上台进行精彩的游戏活动,成功的展示。

(三)尽量创设一些身边讲英语的环境

上一篇物流规划的意义

下一篇助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