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爱情文章范例6篇

英语爱情文章

英语爱情文章范文1

关键词:报刊英语;初中英语阅读;有效应用

报刊英语在初中英语教学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在维护初中英语教材主体地位的情况下,最大化地发挥报刊英语的作用,实现有效地补充教材阅读内容少、知识面受限等不足,从学生阅读的量与质上,推动学生能力与知识积累的全面提升,是当前初中英语教学在积极研究的课题之一。

一、报刊英语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应用的必要性

1.有益补充教材

初中英语教材尽管有着科学体系,但由于其规定性,尤其是在各种媒体发达且网络运用普遍的情况下,并不能满足初中生英语学习的对各种信息的需要。报刊英语以其甄选的具有教育意义的时效信息、精美英语文章等,弥补教材阅读内容少且缺乏时效的缺陷。例如在学习仁爱版英语七年级下册“Unit 7 Topic 1 Section A”时,教师可以选用那些具有名人生日、年龄等信息的报纸,如初中生比较喜爱国内外的球星、影视明星等,尤其是选用那些当红明星的情况来切入,一方面可以激活他们的兴趣,另一方面让他们积极地运用教材中的相关的月日单词,以及一般过去时的语法表达方式。

2.开拓学生视野

由于英语教材编排的梯级性,加上初中教材训练少,相对于灵活的初中英语学习,其中英语词汇知识框架限制,难以满足学生实际英语阅读学习的需要。例如对派生词、复合词等教材中出现的较少,学生难以根据教师的讲解掌握其规律,因而也就无法顺利地完成相关的阅读学习。通过报刊英语阅读,学生可以接触到更多的包括上述在内的缩略词、拼缀词、借代词、即兴生造词与借用词,以及模糊词、隐喻、委婉语与截短语等用法,由此,初中生英语学习的视野,也随着阅读量的积累不断开拓,其阅读能力也在知识的累积与个人经验的总结中不断提升。

二、报刊英语在初中英语阅读中的应用路径

1.课堂拓展应用

(1)结合教材内容精选拓展运用。此种应用是最常见,且对课题教学最有效的情况之一。即教师结合教学内容的需要,把报刊英语的内容,作为教学的辅助点缀等,或运用在新课导入激趣,或用在练习环节激发学生思考与活动等,在教学仁爱版八年级上Unit 4 Topic 3内容时,教师可以选用英文原著关于国内著名历史城墙的阅读文章,在了解外国人眼里的中国古城墙的同时,去学习英文原著的句子结构、篇章结构、词语搭配与习语用法等,进一步在练习中让学生掌握本节内容的重点――反义疑问句。

(2)取舍教材内容有机创新运用。即直接把教材中的阅读内容暂时忽略,教师选用能涵盖教材内容报刊英语相关文章等取代,不仅可以开展教材内容教学,还可以实现有机拓展。另外,需要注意的是,教师选用相关文章时,一要注意结合学生学习的不足,例如英语国家历史文化知识的缺乏;二要注意与教材内容的关联性与区别性,激活与保持学生的新鲜感与兴趣。

2.课外目标练习应用

(1)主题性词汇学习阅读。通过阅读增加初中生的词汇量,是教师英语阅读教学的目标之一。例如在教学仁爱版英语九年级下册Unit 5 Topic 2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报刊英语去主动地寻找一些以孔子为主题的谚语、名言与俗语等,通过这些精练的语言,去感悟英语运用的奇妙之处,同时积累更多词汇。

(2)主题性句子理解阅读。学生的词汇量是初中生学习英语的基础之一。在此基础上通过报刊英语的主题阅读练习,实现对主题语法、词汇与逻辑联系语衔接的掌握。如在教学仁爱版英语九年级下册Unit 5 Topic 1时,可以紧紧围绕关于旅行的文章开展阅读学习,让学生尽可能多地找到关于旅游的一些句子,并分析其中的上述各种关系,进而掌握各种语法句式的运用,尤其是在不同的国家与其相关的习语及其他专用术语的运用等。这两种方式可以发挥教师对学生课外学习的指导作用,让其在兴趣的引导下,去完成更多的学习,以提升英语的阅读、理解与运用能力。

随着初中英语教改的深入开展,报刊英语的教学参与度越来越高,对教师的教学与学生的学习,都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在某种意义上以其配合英语教材的紧密性,与教材内容的同步性等,发挥着第二教材的作用,针对其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运用也会在更多英语教师的实践中,得到越来越多的创新。

参考文献:

[1]罗艳平.“巧”对学生进行阅读理解的训练[J].中学生英语・外语教学与研究,2013(11).

英语爱情文章范文2

关键词: 大学英语教学 中国文化失语 母语文化导入

一、引言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学习语言离不开文化背景。这一点从20世纪80年代跨文化交际兴起之后便被广大英语教学者接受并广泛应用。一大批学生不仅掌握了英语语言本身,而且全面了解了英语文化中的各个方面,从古希腊、罗马神话、《圣经》等故事到情人节、圣诞节等各种节日,从莎士比亚的十四行诗到英美的日常生活习俗无一不晓,造就了一大批传播西方文化的对外交流人才。跨文化交际的宗旨是平等,只输入目标语文化,忽略母语文化的输入,造成了我国学生在跨文化交流中母语文化缺失现象,偏离了跨文化交际学的平等宗旨。

二、大学英语教学中母语文化导入的必要性

1.学生自身文化素质发展和文化传播的需要。

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应该以培养其文化意识为首要任务,文化意识是一种对本民族文化和其他民族文化的理解。这种理解会影响到人们的思维和行为方式。中国现在普及英语教育,无论是高考、考研还是职称晋升,都需要英语,汉语课程却很少开设;我们对西方的文化、习俗如数家珍,对中国的传统文化却不甚理解,更谈不上用英语表达了;我们每年都举行西方的万圣节化装舞会,却不知道中国传统的中元节都有哪些习俗。所以,加强中国学生的本土文化意识,培养学生的民族文化自豪感,保护我们珍贵的文化遗产,发扬和传播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尤为迫切。

2.加强传统道德观念培养的需要。

中华民族是一个礼仪之邦,在绵延数千年的历史中,积淀了属于自己的文化及大众所共同遵守的道德规范,引导着中国人几千年的精神走向和人文情操。但现在很多“80后”、“90后”都是吃着汉堡喝着可乐说着“yes,no”长大的。传统的道德观念受到西方文化的冲击,很多人信仰缺失,近年来不断出现集体冷漠事件。在课堂中渗入中国传统道德观念,有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

3.学生多元化平等文化观培养的需要。

本土文化传统文化、外来文化、意识形态文化等各种文化构成了当代中国的多元化格局。本土文化和外来文化既冲突又互补。只有批判地吸纳目的语文化,弘扬母语文化,才能真正解决中国文化失语问题;只有平等,双向的文化交流才能实现沟通的双赢。在文化多元化、全球化的背景下,英语教学不但要树立知彼的文化观(目的语文化),而且要培养知己的文化意识(母语文化),增强民族文化平等的自觉意识。

三.大学英语教学中母语文化导入策略

1.调整教材,加大中国传统文化比重。

大学英语教材中的文章大部分选自英美出版物,都是原汁原味的西方文化。与中国有关的文章几乎没有,更不用说反映中国文化的文章了。中国学生与国外学生交流时,可以很流利地表达yellow stone natioanl park(黄石公园),对中国的宝塔(pagoda)却不知道如何表达,所以我们应该改革现行教材,加大中国文化比重。

2.改革课程设置,调整教学目标,设立科学的培养方案。

我们目前的人才培养和选拔制度过分强调英语的重要性。2007年教育部颁发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规定,要尽可能地利用语言载体,让学生了解科学技术、西方社会文化等知识,而对于中国本土文化只提了一句:能翻译反映中国国情或文化介绍性的文章。在教学目标上,强调目的语文化,忽视中西文化之间的相互渗透和使用外语导出本土文化的意义。所以,改变现在过分重视英语国家文化的专业的设置,加大中国传统文化课程在教学计划中的比重迫在眉睫。

3.教师加强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知识,增强英语表达能力。

英语教师是英语语言及文化的直接传播者,教师自身必须有极深厚的文化功底、渊博的知识,上课时才能够旁征博引,给学生正确有力的指导。英语教师要改变教学观念,加强业务进修,在平时课堂上将目的语文化与母语文化进行对比讲授,使学生更透彻地理解。

4.教师应用实例。

在实际应用中,教师备课一定要下足工夫,比如在“21世纪大学新英语”中love works miracles引入了西方文化、《圣经》中爱的真谛,Love is patient;love is kind;love is not envious or boastful or arrogant or rude.It does not insist on its own way;it is not irritable or resentful,it does not rejoice in wrongdoing,but rejoices in the truth.It bears all things,believes all things,hopes all things,endures all things.Love never ends,爱的真谛――爱是恒久忍耐,又有恩慈;爱是不嫉妒,爱是不自夸,不张狂,不做害羞的事,不求自己的益处,不轻易发怒,不计算人的恶,不喜欢不义,只喜欢真理,凡事包容,凡事相信,凡事盼望,凡事忍耐。爱是永不止息。这不是单纯指爱人之间的爱,而且包括对父母,对朋友,对理想,对生活,对你热爱的一切的东西的爱,这些高于爱情的东西。课文A的主题是helping others,孟子(Mencius)在《孟子・公孙丑》一章里提出了“人皆有不忍之心”的性善论,并由此引出了四端:Humans by nature have four “incipient tendencies”、The heart-mind of compassion(恻隐之心),the root of human-heartedness(仁之端);The heart-mind of shame and aversion(羞恶之心),the root of appropriateness(义之端);The heart-mind of apologizing and yielding(辞让之心),the root of ritual propriety(礼之端);The heart-mind of pro and con attitudes(是非之心),the root of wisdom(智之端)。人之是有四端也,犹其是有四体也。由抢救落水儿童,我们看到人都有恻隐之心,课文中帮助陌生老太太的Joe,就是一个富有同情心与恻隐之心的人。这样引入课文,性善论与西方original sin(原罪)相比较,学生会留下深刻的印象,同时也受到中国传统道德文化的洗礼。

四、结语

外语教学,不仅包括语言教学,而且包括文化教学;不仅要引入西方文化,而且要传播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培养学生平等的文化意识,保持本土文化的独特性。要解决目前中国文化失语问题,必须在英语课堂中导入母语文化,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传承中国文化,使之与世界人民共享人类宝贵精神财富的合格的跨文化交际人才。

参考文献:

[1]从丛.“中国文化失语”:我国外语教学的缺陷[N].光明日报:教育周刊,2000-10-19.

[2]宋晓红.大学生“中国文化失语”的原因及对策.淮海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人文纵横),2010.

英语爱情文章范文3

【关键词】初中英语;教法阐述;学习兴趣

【中图分类号】G623.31 【文章标识码】B 【文章编号】1326-3587(2014)04-0068-01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学好英语,首先要让学生对它产生兴趣,要让学生爱上英语学科,这样才有学习热情,才可能在以后的学习中持之以恒。本文将从以下几方面阐述。

一、重新定位师生关系

人人都有推爱心理,爱屋及乌,学生喜欢教师,自然就喜欢教师所教的学科。要想得到学生的爱,教师首先要爱学生。初中生正处于青春萌动、叛逆的时期,这时的学生最渴望得到社会的认可和尊重。所以在课堂上,教师要放弃“我是老师我说了算”的权威形象,要走下讲台,和学生站在一起。课前不仅要充分备课,更要充分研究学生,站在学生的角度考虑他们的需要是什么。课下更要主动走进学生,和他们交友,给予他们充分的尊重和理解,用真心换真心。站在"学"的角度完成“教”的工作,对融洽的师生关系的建立是有裨益的。

二、营造快乐学习的环境

在班上创建“英语角”,发动同学贡献出自己的好的双语读物全班分享。每周推荐一首英语小诗,或者两句英语警句,下附中文,书写在小黑板上。把新一周学习的单词和短语中,较为难记的用彩色记号笔书写在卡片上在墙上张贴。每周教学生唱一首英文歌。提供英语笑话素材,鼓励学生在下午上课前上台讲。总之,发动脑筋,努力营造让人愉悦的英语氛围,让学生感觉到,学习英语也可以成为一件很有趣的事情。

三、合作学习法的尝试

合作学习即是以分组为形式,实现师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交流的学习活动。 首先是分组,经过综合考量学生的性格脾气、学习成绩、学习方法等因素后,我把在这些特点上互补的学生分在一组。每组4到5人左右。其次,提供一个题目,让小组活动得以展开。初次活动,可以选择交际类的题目。例如自我介绍,参加集体活动后的观感等等,也选择课本上的角色进行剧本形式的表演。熟悉分组活动的形式后,还可以将合作学习扩展到课文信息的提取上。当然,这种活动受到学生词汇量的限制,必须要有选择的采用,由浅入深、循序渐进。

作为合作学习形式的活动补充,可以结合学校,举办英语话剧比赛,由教师指导学生自编自导自演,既丰富了校园文化,又锻炼了学生的社交合作能力,同时也在很大程度上调动了学习英语的积极性。

四、充分发掘网络资源在英语教学中的作用

随着时代的发展,互联网已经成为学生获取资源的一个重要手段。在倡导研究性学习的今天,我鼓励学生利用网络进行课前的预习,每个人找到的学习资源不尽相同,在课上,把这些资源进行汇总、筛选,整理出最优资源大家共享。网络上丰富的学习资源,成为学生课下学习英语的一大助力,不会再因为课下学习中出现无法解答的问题挫伤学习的积极性。

网络资源参差不齐,学生的甄别能力有限,教师要随时随地提供指导。例如,向学生提供有关英语阅读的好的网站,让学生在阅读文章的过程中提高自己的能力;提供健康的英语聊天网站,让学生免除了面对面的尴尬,放松的进行口语交流,通过真实的语言环境锻炼口语能力等等。

不要忘记告诉学生自己的Email,方便在假期期间,学生有了困惑可以在电子邮件里告诉老师。这样不仅及时的解答了学生的学习困惑,又锻炼了学生的英语写作能力,同时这种朋友式的交流也拉近了师生间的距离。

五、课内外活动相结合

初中生学不好英语的一大原因就是缺少语言环境,听得多、说的少。因此,英语的课堂教学应当与社团活动相结合,在课下成立“英语兴趣小组”,定期举办“英语沙龙”活动。

兴趣小组按照人数,配备1-2名有活动经验的英语教师,对活动的内容和范围进行指导。选择口语好、组织能力强的学生作为小组长培养,吸收所有对英语学习有兴趣的学生,还要不断在校园内宣传英语学习的重要性和英语学习的乐趣,扩大社团的队伍。

英语爱情文章范文4

【关键词】中学英语教学 德育 渗透

无论是东方教育中的“师道尊严”还是西方教育中的“师生平等”,教师自身的行为就是学生的榜样。因此,在英语教学实践中,教师必须以德育人,以身立教,不断提高自身的修养,时刻注意用自己的行动树立表率作用,真正做到言传身教。因此,在英语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课本资源,进行德育渗透。

一、爱国主义教育

在英语教学中,教师要对学生进行爱国学英文的教育,既:要传爱国之道,授英文之业。在充分发挥教育对提高学生素质的基础性作用的同时,还要挖掘教材,引导学生树立爱国情操。在课堂教学中渗透社会责任感和爱国主义情感教育。

二、良好习惯教育

Good manners 这一单元分别从对餐具的摆放,餐前礼仪,餐中礼仪,餐桌上的谈话礼仪,饮酒礼仪,餐桌礼仪变迁等几方面来介绍,比较全面地介绍西方的餐饮文化。“读后”(Post-reading)部分增添了介绍中国餐桌礼仪的文章,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意识的同时,渗透了中国人的文明习惯。再如学Healthy eating 这一单元时,通过教会学生识别“垃圾食品和健康食品”,了解“饮食习惯与健康”“营养小吃”等,让学生明白健康的饮食习惯对个人的重要性。

三、感恩及自强教育

节日是一个民族历史的浓缩、民族精神的发扬、民族未来的寄托。为学生介绍感恩节(Thanksgiving Day)、父亲节(Father Day)、母亲节(Mother Day)等。教学生懂得知恩、感恩、报恩。教材中有许多名人传记,这些都是对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培养健康的生活态度的绝佳题材。如:What can we learn from Helen Keller? Why is Madam Curie remembered and admired even today? Why is Abraham Lincoln considered to be one of the greatest American Presidents? Why is Nelson Mandela called a modern hero? 等。

四、环保教育

关爱地球,关爱环境,逐步帮助学生树立“关爱地球,从我做起”的意识。组织学生进行一次以Saving Our City 为题的英语主题班会,通过学生讨论,使他们认识到城市垃圾的危害:污染环境,有害健康。并提出如何处理城市垃圾的建议:垃圾分类;报纸、玻璃的再利用;填埋有害垃圾;处理废水、废气。最终达成共识:从我做起,尽我所能,爱护环境,保护环境;Make every day Earth Day! We have only one earth! Let’s save earth together!

五、团队精神教育

组织学生讨论涉及团队精神的话题, Making the Team Work,文章开头提出:我们经常被要求在小组里工作,但为什么呢?第一段结尾指出:事实上,在离开学校后,你会发现在很多领域的所有工作几乎是通过小组来完成的,学校生活为我们未来的工作做了准备。通过引导学生阅读整篇文章,让他们明白培养自己团队精神的重要性,教师此时可向学生介绍联合国科教文组织提出的21 世纪的教育目标:learn to be, learn to know, learn to do, learn to live together,使学生认识到:Only by cooperating with others can we accomplish our goal as soon as possible and it is the key to success。总之,鲜活的、富有较强的时代气息的教材内容,有利于我们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有利于我们在英语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但在课堂教学设计和组织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兴趣爱好。古人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英语新课程标准倡导学生的参与、体验、合作、交流与探究。在英语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时,要注重挖掘教材,采用形式多样的活动以激发学生的兴趣,活动的设计贴近学生的生活,起到了一箭双雕的作用,既培养了他们综合运用英语语言的能力,又让学生在活动中潜移默化地受到了思想教育。

总之,英语教师要紧密结合学科教材,挖掘学科德育内容,不失时机地进行德育渗透。赫尔巴特曾经说“教学中如果没有德育渗透,那它只是一种没有目的的手段,德育如果没有教学,就是一种失去手段的目的。”因此,德育教育与英语教学不应是各自为政,而应是互相结合,教师应想方设法结合课本和学生的实际,有意识地把握教材中的德育因素,灵活运用各种策略与方法,把德育教育与生动、有趣的语言教育有机结合起来,点点滴滴,有机渗透,耳濡目染,潜移默化,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这样我们既能顺利完成“教书”任务,又能实现“育人”宗旨。

参考文献:

[1]白云.专业课教学进行德育渗透的思考[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2004,25(3):51-521.

[2]徐煜俊.德育在英语教学中的渗透[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08.01.

[3]淳晓岚.浅谈英语教学中的德育渗透[J].希望月报(上半月), 2007.12.

[4]陈华.浅析职业学校英语教学中的德育渗透[J].职业技术教育研究,2006.06.

英语爱情文章范文5

关键词:英语泛读 情感教育 提升品位 师生互动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9(a)-0037-02

情感教育是教育过程的一部分,关注教育过程中学生的态度、情绪、情感以及人生观,使学生心灵得到充实。情感教育是使学生身心感到愉快的教育。教师在教育过程中要尊重和培养学生的情感品质,积极引导,发展学生的感调控能力,提高文化素养,形成独立健全的个性与人格特征,使他们以积极的心态面对社会与生活。

弗朗西斯・培根认为:“Studies Serve for delight, for ornament, and for ability(读书足以怡情,足以博采,足以长才)。”读书不仅丰富英语知识,训练阅读技巧,更重要的是能开阔视野,提升品味,丰富内心世界。许多优秀篇目甚至震撼心灵,感动终生。随着阅读量的增加,我们看世界的角度和处理问题的方法会发生改变,生活质量也会随之提升。泛读虽不要求如精读般仔细研读语法和字词句,但也绝不是蜻蜓点水,走马观花。英语泛读教师在教学中要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在指导学生泛读阅读技巧的同时,引导学生发掘文章内涵,领会文章精髓,并触类旁通。通过读书学生要真正学有所获,提升素质,提升品位,丰富内心,甚至受益终生。

1 文章选材要精,教师首先要被文章打动

英语泛读课本种类较多,题材广泛、内容丰富、体裁多样。每一种读本均不乏主题深刻、行文优美、语言地道漂亮的情感类文章。教师要有较高的学术造诣,有较强的文字功底和文学鉴赏能力,精选以情动人的文章,授课前仔细体味,领悟文章的精妙之处。

比如,The Pickle Jar,就是教育学生体味人间真情,感恩父母,奋发向上的极好篇目。文章讲的是一个并不富裕的家庭为了给儿子攒上大学的学费,从孩子很小就开始积攒硬币的故事。文中父亲的执着,父子之爱,作者的怀旧以及对父母的感激溢于言表,感人至深。教师在讲解这篇文章前首先要仔细体味作者的感受,与作者产生共鸣。只有老师首先被打动了,才能在授课中引导学生体会“文以情动人”,体味真爱,体谅父母。

Make Today Count一文则是生命的颂歌。讲述的是一位癌症患者的抗癌历程。文中“我”得知自己患癌之后深陷绝望并给家人带来极大的痛苦,认识到不能等死之后以实际行动改变自己,得到社会的关注与帮助,并开始帮助别人,对人生有了更深的理解。作者“珍惜生命,热爱生活,让把握今朝”的人生感悟令每一位读者为之震撼。教师首先要体味文中“我”的情感变化和心路历程。

2 教师要精心设计教学环节

教学设计总体来说要基于课本,但不能拘泥于课本。

2.1 课前准备:所有学生上网搜集相关材料

为了突出文章主题,开阔学生的视野,教师应让所有同学课前上网或上图书馆查阅本课相关背景和作者等资料以及与主题相关的其他材料。随着科技的发展,网络英语阅读以便捷和海量信息的优势受到大学生青睐。通过阅读大量的英语课外材料,去粗取精,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概括分析能力也一定会得到不断提高。

英语泛读篇目一般篇幅较长,有的生词较多。为了让英语基础差的学生上课时跟得上,课前,教师可让这些同学提前预习,先猜词,后查字典。这样上课时学生就对课文有了一定了解,学起来不会太吃力。

2.2 课前音乐:可与主题相关

教师可选择与课文主题相关的中文或英文歌曲播放,既能给学生新鲜感,活跃教室气氛,让学生身心放松,又能让学生感受主题气氛。

2.3 课上讲解;教师要注意挖掘文章内涵

上课时,教师要给学生讲明精读与泛读的区别,讲清泛读阅读要求和阅读方法,要重点讲容易被忽视但恰恰是很重要的一点:英语泛读要注意发掘课文内涵,领会文章精髓,让读书改变我们的生活。

教师正课导入部分要紧扣主题,简明扼要,富有吸引力。形式可以是图片、视频、音乐、实物等。如,The Pickle Jar一课,可先用大约二分钟给学生看视频《俺娘收废品》,看一位名叫于化玲的母亲靠收废品含辛茹苦供两个孩子上学,让学生感受母爱。然后引导学生读精选的关于父母爱的格言及精彩语句(双语),导入课文The Pickle Jar,看一个并不富裕的家庭为儿子的付出。为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教师可先用图片给学生讲Pickles和U.S.coins的相关知识,然后让学生带着问题读课文。

再如Make Today Count 一文导入,可给学生展示上海复旦大学已故抗癌女教师于娟的生前资料(图片,视频等),并让学生思考如下问题:

When someone has cancer, he will inevitably experience some kind of psychological crisis which results from his family’s reaction to his disease as well as his own despair. See how “I” pull through this crisis.

课文讲解时,除了讲常规的泛读训练技巧:寻读略读、猜词、总结文章主旨、辨认文章细节等,教师要指导学生重点体味文章主题和作者感受:如The Pickle Jar中爱与传承,怀旧,感恩。找出重点词语,句子,特别是苏珊眼睛的湿润。

2.4 文章结尾往往是点睛之笔

如:The Pickle Jar父子二人四目相视“Neither of us could spoke”的此时无声胜有声。再如Make Today Count结尾作者的感触。教师要重点讲解,突出主题。

3 拓展阅读,深化主题,让学生的思想得到升华

3.1 教师要注意拓展阅读,深化所教文章的主题,让学生的思想得到升华

课文讲解和联系完成后,为拓宽视野,加深学生对文章主题的理解,教师可以进行学生分组讨论1:读文章的感受。讨论2:同一主题的英语文章或英语小故事。讨论3:同一主题的精彩语句(英语或双语)。

全班总结交流后,教师作归纳总结,给学生展示教师自己搜集整理拓展资料。用精炼的一句话(格言等)作为课堂结束语。

3.2 课后作业

教师可布置与所讲文章主题一致的情感类阅读文章,规定完成时间,公布检查方式。

4 课后师生要互动

上完课并不意味着教学活动的结束。师生以网络为平台,课余利用邮件、聊天、微博、空间日志等形式互动交流,探讨授课效果以及读书感受,以便于查漏补缺,改进授课方式。

5 教师要认真查找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每节课上完,教师要认真查找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积极寻求解决办法。

泛读课容易出现的问题。(1)学生能通过猜词等阅读技巧借助词典独立完成阅读和课后练习,但抓不住课文重点,不会对所读文章进行概括和分析,对课文不能进行深层次的领会与把握,有人甚至以为课文 “差不多看懂了”就行了。读后不能对文章回味思考,自然收获不大,没有“心灵的震撼”。总体看,阅读过程中抓重点和体会作者情感这两方面问题突出。(2)学生知识面窄。课上引用的双语格言和所举的事例很多学生会不知道。知识面窄极大影响了学生的理解能力和情感体会。(3)部分学生文字功底较差。许多同学回答问题时英语不会表述,就借助中文,但中文也表达不清;语句不通,甚至语无伦次。母语理解运用尚且如此,英语可想而知。

解决方法:(1)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对学生进行抓重点和体会作者情感这两方面的重点指导和训练,教学生相应的阅读方法,将文章的深层含义、写作风格以及在阅读中所应用的阅读技巧全面地传授给学生,帮助学生最大限度地获取文章的信息。(2)引导学生合理利用课外时间和网络资源,调动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拟定课外阅读计划,拓宽知识面。(3)教师要引导学生多读书,读好书。中英文都尽可能学得炉火纯青。

6 结语

泛读有别于精读,其侧重点是了解文章的大意,扩大学生的阅读面,培养一定的阅读技巧。但精彩篇目仍需玩味,英语泛读教师教学中要突出情感教育并常抓不懈。

参考文献

[1] 董亚芬.大学英语泛读2[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6.

[2] 董亚芬.大学英语泛读3[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6.

英语爱情文章范文6

[关键词]《简·爱》;中译本比较;翻译方法;艺术风格

一、两个中译本的主要介绍

《简·爱》出版之后受到广泛的欢迎,对于《简·爱》的中译本也受到了相应的重视。目前我国主要有影响的的《简·爱》中译本主要有祝庆英本,李霁野本,黄源深本等。李霁野先生出生于上个世纪初,在鲁迅先生的影响下从事于外国文学的翻译和传播工作。对于《简·爱》的翻译,李霁野先生忠实于原著,主要采用直译的方法对原文进行翻译,采用简练的语言对原著做了最真实的再现。但是由于英语和汉语的差异,中西方文化的不同致使一些语言读来比较生硬拗口。但是李霁野先生的译本在整体上是比较流畅优美的,李霁野先生的译本是当时社会中中国第一个比较完整的译文版本,在当时的《简·爱》中译本中有着重要的地位。

黄源深先生的译本晚于李霁野先生的译本,同李霁野先生的译本不同,黄源深先生的译本主要采用了意译的方式对原著进行翻译。黄源深先生的译本读来优美流畅,对于原著整体意蕴的把握十分独到。如果运用绘画理论进行评价的话,李霁野译本是形似,而黄源深译本则是神似。这两种译本都有着作者独到的见解,对《简·爱》的流传都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二、两译本在翻译方法上的比较

对于《简·爱》这样一部有着巨大影响的英语文学作品来说,它的译本是会受到很大的关注的。《简·爱》是由英国女作家夏洛蒂·勃朗特花费了一年的时间完成的。由于中西方文化的差异,英语和汉语表达方式的不同等原因,对于《简·爱》的翻译都是需要克服的问题。翻译方法的选择是影响文章意思的主要原因,对于英语的汉译来说主要的翻译方法有直译和意译两种。

1、李霁野译本主要采用直译的翻译方法

李霁野先生对于《简·爱》的翻译忠实于原著,他注重对原文意思的真是反映,对于原文的语言进行比较直接的翻译。甚至有时候会忽略文章语言的通顺行而追求与原著语言的一致性。如在文章的第十一章中有一段关于简爱在挣脱牢笼后重获自由的心理描写。李霁野先生的翻译是这样的:“太阳从鲜艳的蓝色的窗幔之间照进来,显出屋子里的纸糊的强和铺着地毯的地板,这与罗沃德的光板和褪了色的粉红色的墙不同,使得这房子在我看来是一个快乐的地方。”如果对照英文版的《简·爱》,我们会感觉到这些句子读起来并不是十分优美,甚至感觉有点生硬。在此只是截取了一句话的翻译对李译本进行简单的介绍。李译本中的句子有的地方十分生硬但是,李译本最大的特点就是对原文的真实反映,保障了原著的真实有效性,让人们了解到最原始的《简·爱》的内容。

2、黄源深译本主要采用意译的翻译方法

黄源深的《简·爱》译本主要是采用意译的方法,并没有按照原文逐字逐句的翻译根据汉语的习惯对原文进行了小小的变动,但是并没有改变文章的原意。在文章翻译的过程中加入了黄源深先生自己的见解,将文章中原有的思想感情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更加符合汉语的表达习惯。同样是文章第十一段中表现简爱心情的句子,黄译本却体现出了和李译本不同的风格:太阳从鲜艳的蓝色印花窗帘的缝隙间照进来,照亮了糊着墙纸的四壁和铺着地毯的地板,这跟劳渥德的光秃秃的木板和沾污的灰泥墙完全不同,这个房间看上去是个如此明亮的小地方,我一看见它就精神振奋起来。这段话与上面李译本的相对比,我们会感觉到十分的流畅,同时我们也会感受到简爱那种摆脱束缚,重获自由的快乐的心情。

不同的翻译方法是影响翻译效果的主要因素,通过以上的比较发现,意译的方法可以很好的帮助我们体会和感受简爱当时的处境,更好的理解简爱这一人物形象。

三、两译本在艺术风格上的比较

李霁野译本和黄源深译本在艺术风格上也有着多多少少的不同,对于文学作品的评价来说,艺术风格是评价一部作品的重要因素。影响理解外国作品艺术风格的重要的影响因素就是翻译,直译和意译会给我们不同的艺术效果。李译本和黄译本在艺术风格上的差别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语言风格的差别

李译本主要采用直译的方法翻译《简·爱》,注重对于原文字词的翻译,仅仅是翻译出原文字词的字面意思,语言比较平淡,不能体现出文学语言的艺术魅力。虽然是对原文的忠实,但是却没有体现出作者的思想感情,读者读来索然无味。和李译本相比,黄译本则采用意译的方法对原文进行翻译,在翻译的过程中加入了自己对原著的理解,真正做到了信达雅的原则。黄译本在语言中大量运用成语,语言简练,富有节奏感和感染力,使读者能够身临其境去感受简爱的处境。黄译本与李译本相比更富有文采,更注重对语言的修饰,感情更加丰富。

2、时代色彩的差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