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员工行为规范范例6篇

企业员工行为规范

企业员工行为规范范文1

第一条为全面提升本市商业零售企业员工的整体素质和服务水平,塑造文明礼貌的职业形象,培养爱岗敬业的职业道德,提高规范服务的职业技能,根据国家和本市的有关规定及标准,制定本规范。

第二条本规范适用于本市行政区域内直接面向终端消费者提供商品及相应服务的商业零售企业员工(以下简称:员工)。

本规范所称员工行为礼仪规范,是指商业零售企业员工在岗服务全过程中应遵守的基本行为要求,其内容包括仪容仪表、服务礼仪、服务行为、服务用语等方面。

第三条员工的基本行为礼仪应遵循平等、尊重、宽容的原则。

第四条商业零售企业应加强对员工行为礼仪规范的培训,引导员工自觉遵守本规范。

第二章仪容仪表

第五条员工仪容仪表规范的基本要求是:精神饱满,服饰整洁,仪表得体,端庄自然。

第六条企业应结合自身实际,根据不同岗位(部门)的特点统一着装。员工应穿着整洁,佩戴统一胸卡(证)标志上岗。胸卡(证)应注明员工的姓名、单位名称、所在部门及工号等,便于识别。鼓励有条件的企业,为具备外语、手语接待服务技能的员工,统一佩戴相应明示的胸卡(证)。

第七条员工应保持面部洁净,进行适当的外貌修饰。女员工应遵循庄重、简洁、适度的淡妆原则。

第八条员工发型、发式要与外表、岗位,以及工作环境等相适应。企业应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员工仪容仪表的具体要求。

第九条员工佩戴饰物应按照企业、岗位等方面的规范要求,符合身份、适度为佳。从事食品销售、食品加工等岗位工作的员工,要佩戴专用合格的工作帽、口罩、手套,不得佩戴任何饰物,并符合《散装食品卫生管理规范》的规定。

第三章服务礼仪

第十条员工服务礼仪规范的基本要求是:尊重顾客,真诚守信,热情服务,文明经商。

第十一条 无论顾客是否购买商品,员工均应热情、周到服务。服务时仪态要自然、端庄。站立、坐姿、蹲姿、行走等要举止得体。接待顾客时,应微笑相迎,热忱相待,礼貌相送。

第十二条为顾客导购时,员工应走在顾客的左或右前方,行走速度应适合顾客的步速,配合相应的手势,将顾客引至应到达的位置,提供相应的服务。

第十三条员工在解答顾客询问时,应面对顾客,有问必答,和蔼亲切。不得心不在焉、含糊其辞或边回答边做与顾客询问无关的事情。

第十四条顾客浏览或挑选商品时,员工要目视顾客予以关注,与顾客保持适当距离,不干扰顾客浏览或挑选商品。眼神应自然、温和,严禁用轻蔑或审视的目光扫视顾客。

第十五条顾客乘电梯时,有乘梯服务的员工应提醒顾客有序乘坐,不要拥挤,避免发生意外事故。

第十六条员工应尽量为军人和外宾,以及老、弱、病、残、孕等特殊顾客提供服务便利。

第四章服务行为

第十七条员工服务行为规范的基本要求是:积极主动,态度和蔼,周到细致,举止文明。

第十八条员工要了解卖场的购物环境和商品布局,掌握服务方法和技能,了解顾客的需求,有针对性地为顾客服务。

第十九条员工要熟知所经营商品,在介绍商品时,要掌握时机,采用适当方式,实事求是地介绍商品的品种、产地、价格、性能、特点、质量保证、售后服务等要素,应做到不诱购、不劝购、不生拉硬拽、不强买强卖。

第二十条员工在展示商品时,要采取适当方式展现商品的性能、特点、外观等。递拿商品时,要安全接放,不扔不摔,贵重、易碎商品要主动提示顾客。

第二十一条根据顾客的需要,员工在协助顾客挑选、试穿和试测商品时,要为顾客当好参谋,不得有厌烦情绪。遇顾客较多时,要注意先后次序,忙而不乱,礼貌待客。

第二十二条员工在收款时要迅速、准确,要当面点清,唱收唱付。递送商品、收找零款时不得摔扔。

第二十三条顾客购物付款后,应将商品进行包扎、包装,便于顾客携带,同时提醒顾客带好购买的商品和个人物品,以免丢失、遗忘。

第二十四条顾客退货、换货、投诉时,员工应以礼相待,认真倾听,详细询问,妥善处理。做到不推诿、不冷淡、不刁难。

第二十五条当补货、整理商品,以及盘点、结帐或交接班等情况时,遇有顾客购物(询问)时,员工应暂停手里工作,先接待顾客。当营业时间结束后,要接待好正在购物或结款的顾客,不得催促。

第二十六条员工要注重提高处理突发事件的应变能力,掌握安全保卫常识和处置方法。发生突发事件时,要遵循“顾客安全第一”的理念,保持冷静,有序地组织顾客安全脱离危险区域。

第五章服务用语

第二十七条员工服务用语规范的基本要求是:文明、礼貌、亲切、准确、精练。

第二十八条员工应正确使用问候语、赞赏语、祝贺语、答谢语、征询语、应答语、道歉语、告别语等服务类用语。灵活运用“您好、欢迎光临、请问您需要什么、请稍候、请拿好您的物品、对不起、请走好、谢谢、再见”等常用服务用语。

第二十九条服务用语要把握主动性、尊重性、准确性、适度性的原则。语言要亲切,语气要诚恳,语调要柔和,用语要恰当,要使用普通话。不得使用讥讽、嘲笑、挖苦、催促、埋怨等语言。

第三十条鼓励员工掌握和运用外语、手语及地方方言与有特殊需求的顾客群体进行交流的基本技能,为其提供语言无障碍购物服务。

第六章附则

第三十一条商业零售企业要对员工进行经常性的行为礼仪教育,充分利用企业内部刊物、广播、宣传栏、讲座和观摩等形式,宣传交流行为礼仪工作的经验和成果。

第三十二条市和区、县商务主管部门应引导商业零售企业认真贯彻落实本规范。商业零售企业要把本规范作为服务管理的重要内容,建立服务质量管理机构和内部约束机制、惩戒机制。

第三十三条 充分发挥社会公众、新闻媒体和行业协会的监督作用。支持鼓励有关行业协会推广实施本规范,并组织开展员工行为礼仪观摩、交流等活动。

第三十四本规范是商业零售企业员工行为礼仪的基本规范,鼓励商业零售企业结合实际,制定高于本规范的具体要求。

企业员工行为规范范文2

关键词:规章制度 法律规范 理念 技术

早在2004年,国务院国资委就在中央企业法制工作第一个三年目标中提出,将规章制度建设融入法制工作。近年来,随着国有企业法制建设不断深入推进,国务院国资委更是将规章制度建设作为企业依法治理的重要内容与评判标准,明确提出了强化规章制度法律审核与法律管理,形成全面有效的规章制度链条等要求。因此,完善国有企业规章制度,实现规章制度的法制化、系统化,从法制建设角度是尤为必要的。

一、规章制度与法律规范的相通性

从法律规范视角谈国有企业规章制度建设,目的在于从理念、技术、内容等方面,使规章制度体系内容更加向法律规范体系内容靠拢,实现规章制度的法制化与科学性。实现这一目的的首要任务是认清国家法律与企业规章制度有哪些相通性,这是本文研究的前提。

(一)调整一定范围内的行为规范

国家法律与企业规章制度均指示的是人的外在行为准则,国家法律作为一种社会规范,调整全体社会成员的具体行为,规章制度作为企业内部的管理工具与行为规范,调整企业员工的行为,总体说来,二者在其效力所及的时间与空间内范围普遍适用,并在其各自调整的领域内居于最高的规范地位。

(二)以权利与义务为内容的行为规范

企业规章制度与国家法律一样,以权利义务为规范的主要内容,通过规定员工的权利与义务,来影响员工的行为动机,指引员工以此开展工作。可以说,法律定义中的权利在企业规章制度中表现为“职权”,而义务则表现为“职责”。

(三)程序性、公开性的行为规范

无论国家法律,还是企业规章制度,从制定到施行都必须经历一定的程序,对程序的尊重,是对规范作用的保证,是公正、客观与科学的体现。同时,法律与规章制度还必须是明确而公开的,若要在某一范围内成为普遍行为准则,就必须以其在该范围的公开和被知悉为前提条件。

二、规章制度在国有企业中的地位与作用

规章制度是国有企业实施管理行为的重要基础与依据,作为“企业内部法律”,以规范性为其核心价值体现。依法建立和完善规章制度,是企业实现规范化管理的重要途径,在增强企业竞争力、促进员工行为合规、提高管理效率等方面都有着积极的作用,能够保障实现企业整体及局部业务运作的有序化、规范化。

在我国国有企业中,规章制度呈现出数量多、涉及面广的特点,广泛存在于企业的战略规划、综合计划、财务管理、市场运营、后勤保障、检查监督等各个业务层面。一方面,规章制度设置员工权利义务及责任,明确其行为准则,使其能够预测、判断自己的行为及相应结果。另一方面,在规范企业管理方面,规章制度能够防止管理的任意性。如果暂且抛开管理行为不说,仅从法理学角度来分析,我们可以更为清晰地认识到国有企业规章制度对企业内部关系以及员工行为的规范作用,主要表现在指引、评价、预测、强制四个方面。

首先,规章制度对企业员工的行为起到普遍指引作用。法律调整社会关系,相比国家法律而言,规章制度调整企业内部关系,规范企业员工行为,二者均以一定范围内主体行为的规范规则为己任。具体说来,可将规章制度的内容划分为授权性规范、禁止性规范、义务性规范,即告诉企业员工可以做或不做什么,什么不该做,必须做或不做什么,而这样的规范内容正是指引作用的体现,是对企业范围内员工的普遍性指导。

其次,规章制度是对企业员工行为的一种评价尺度。它将一切员工行为纳入评价客体之中,针对已经实施的行为,判断何种行为被企业所允许,何种行为违反企业规定并应给予否定评价。

再次,规章制度预测企业员工相互之间将会怎样行为以及行为的后果。这种预测作用可以使员工在规定的范围内合理地开展工作,防止不可预见的后果出现。因此,这种作用在于提供给员工一种行为模式,使员工符合规定的从事工作,并使员工能够预测自己和他人将会如何行为,一旦违反规定的行为发生后,后果将会怎样。正是规章制度的预测作用,给国有企业带来了一种稳定的运营模式。

最后,规章制度在不违背国家法律的前提下,运用一定的强制力对违反规定的员工作出强制性要求。这一作用体现在后果与责任的设定上,若规章制度对员工行为的评价是否定的,那么,实施该种行为的员工则必须依照规章制度关于责任的规定承担相应责任,当然,在行为后果可以挽回或补救的前提下,规章制度还对员工立即停止某种行为、采取补救措施有着强制性的要求。

三、国有企业规章制度存在问题

就目前来看,在国有企业规章制度建设过程中,仍然呈现出系统性不强、制定内容效力瑕疵等问题,这些因素直接阻碍了规章制度规范作用的发挥,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规章制度数量多、质量低、系统性不够

国有企业机构多,主管部门多,许多管理人员认为一旦建立起规章制度,就是实现了管理,热衷于大而全的规章制度体系。因此,许多国有企业在进行规章制度建设时,仍停留在“有无”的层面,并未将更多精力放在其质量上,内容空泛、笼统,缺乏可操作性,忽略了制定规章制度的价值需求,造成规章制度数量多、内容交叉重叠严重,加之相关管理机构与业务部门沟通协调不到位,整个制度体系缺乏统一规划,系统性较弱,逻辑结构不严谨,难以实现精简高效。

企业员工行为规范范文3

关键词:企业文化建设;竞争;法宝

重视企业文化建设,培养较强企业文化,使得员工有统一价值观,是中国通信企业文化得到广泛认同的关键。对于企业行为的规范和员工行为的规范,没有带来员工的“自私化”,反而使得员工的行为,最大程度与企业要求契合。

一、中国通信企业文化建设

企业文化,是与企业相伴的现象,是企业生产经营和企业管理活动中所创造的企业精神和物质财富的总和,它具有客观性。其中的价值观,是企业文化的核心,是企业在生产经营实践中逐步形成的,为员工所认同并遵守的精神,这些理念,在生产经营、管理制度中,是行为方式与对外形象的总和。企业文化,是企业的灵魂,是推动企业发展不竭动力。

中国通信企业文化建设,主要是整合企业文化体系,规范企业行为和员工行为,加强企业文化研究和文化产品开发,促进企业文化由员工认知向认同深化推进,将企业文化理念贯穿于日常的生产、经营和管理等各项活动之中,逐步把广大员工的思想和意志统一到“上善若水的乙方文化”核心价值观上来,统一到公司改革发展战略部署上来,为推进企业改革发展提供正确导向和精神动力。制订《广东公司企业文化建设落地实施推广方案》,促使员工成为牢记使命、战略目标,严格遵守行为准则的合格执行人,成为“上善若水的乙方文化”的传播载体、建设主体。

二、规范企业行为和规范员工行为

企业行为规范,是指由目标体系,决定经营行为,包含由此产生的员工态度。

它是企业文化重要部分,主要为规章制度规定,传统习惯等,具有政治法律所不具有的积极示范效应,对员工有强烈的感应力。直接体现企业的价值观。企业行为规范评价,可从规章制度、职业道德等方面,予以综合全面考虑。

在企业里,无论是企业行为,还是员工行为,都不同程度地折射着企业文化。目前中国通信中,企业和员工以企业价值观,作为企业正常运行的思想依据。从企业和员工习性可以印证,按照行为科学原理,人的任何行为,都有一定的心理基础并在人的心理中发挥作用。探讨企业行为规范,要从员工的行为规范和员工

心理谈起。马斯洛在“需要层次”理论中,提出人最高层次需要,为“自我实现需要”。每个人的行为,都是“自我动力”体现。“超我动力”,是个体为满足社会需要,产生的动力。“我”与“超我”结合,才构成了人的完整动力。自我动力与超我动力,与运行机制,有着不同的表现。从根本上,来源于自我人格和超我人格。“本我、自我、超我”,是自我性格的结构,“本我”是人本量。它的功能,是制造与产生需要。同时,满足的原则,是快乐原则。“自我”就能意识到,但是,当这种愿望强烈后,可以接受现实原则。一旦采取行动,必然对个体产生影响。当这种影响与社会利益和价值观和谐不一致时,代表社会利益与价值观的权威力量,就会施以惩罚。这种反复的奖励和惩罚的经验,以及所内涵的价值观,被个体内化,形成个体的“超我”。

三、规范企业行为和规范员工行为的关系

企业文化建设,是否有实效,不能简单地看宣传的力度,不能停留在管理层的思想和战略上,虽然这些是重要途径或要点。

企业文化建设中,文化落地是关键。主要包括:企业内认同的价值观,普遍接受的行为准则和工作方式,长年演变的“习俗”、认同的“成功标志”等。这其中,员工行为的一致性,是企业文化落地特征,是成为辨别员工的特征,它需要企业加强培养。但是,员工行为的一致性,难以量化。主要表现在:一方面,行为标准的描述,是不易确定,但是,数据分析下,可以进行真实评估。另一方面,可以确定一致性程度。例如人的头发掉光为“秃头”,所以,一个人呈现秃头,我们是可以清楚分辨的。

显然,追求个体目标的实现,成为员工行为主要指向。当员工自我动力,受到共同激发时,员工行为的指针,就能指向企业发展的方向。过分依赖自我动力,与过分依赖超我动力,都不能保证企业发展。通过企业规范与企业文化理念的结合,激励员工的自我动力和超我动力。企业为避免出现漏洞,必然又要规定规范,进行更加严格的监督并共同作用于员工,指向员工个体,达到与企业组织目标结合,完成企业行为的优化,避免“富了和尚穷了庙”。

四、规范员工的途径

中国通信文化建设中,规范员工行为,主要是以创建“六好”,(也就是生活好、氛围好、管理好、学习好、形象好、效绩好)家园式经营单位为抓手,从完善硬件逐步深入到加强软件建设,鼓励形式新颖、主题突出的基层经营单位文化建设工作,推进生产管理能力提升,增强企业基层经营单位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建立适应企业发展要求的员工行为规范实施细则,细化员工职业道德规范、行为规范、劳动纪律等,把乙方文化理念外化落实到企业和员工的日常工作中,以行动践行乙方文化理念。广东公司将根据总部制订的新的《员工手册》,推动下属各单位细化,适合本单位的员工行为规范。

员工行为的形成,既有通过培训,也有自发积累,在组织内形成某种“亚(次)文化”的现象。这些行为不是企业倡导的,它对企业行为和企业文化建设有一定的害处:首先,阻碍文化建设步伐;其次,侵占主导意识形态领域;再次,与社会文化倡导思想相悖。它不同程度地影响企业行为和企业文化建设的行为。

当企业提出价值观时,企业的骨干能够直接认同并接受,成为典型人物,利用模范效应,使理念形象化。通过典型的宣传,员工理解和认同了企业价值观,做出更大的贡献。对于不符合企业理念和价值观的行为要进行惩罚。在制度的强制下,员工虽然理念上不认同,但是,依然期望奖励或惩罚,出于对自我利益的考虑,有极个别员工,依然我行我素,无视理念与制度。

五、企业文化建设的长期性

实际上,员工行为有传承性,比如,军人复员后,传承着军人特质,他们带领一个团队时,就有可能显现军人作风。企业文化培育,是一项长期性工作,是个系统工程。主要领导是设计者、倡导者。他们在培育企业文化过程中,发挥着领导和管理作用,积累企业文化沉淀。

文化是企业的灵魂,企业家是企业文化的精神领导者。企业文化的建设,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它需要一批批、一代代的企业家共同创造和努力发展。总之,员工行为的一致性培养,是企业行为建设,也是企业文化建设的重中之重。规范职工行为,一定会形成有效的企业文化,并发挥强大规范效应。

六、结束语

人的天性是喜欢自由的,因此,规范员工行为,规范企业行为中,有着诸多困难需要解决。改善员工思想观念,规范员工的行为习惯,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我们持之以恒的坚持,积极加强优质管理。在企业文化建设中,为企业获得持续竞争优势,成为不可复制的法宝。

参考文献:

[1]员工行为培养与企业文化管理,万书军,湖北省企业文化网,2010-3-19

[2]史有军。企业软实力模式分析[J].《企业文明》,2010年第12期

[3]企业管理制度与文化理念对员工行为作用的机理及应用研究中华文本库,2014-07-24

[4]刘晓斌.企业竞争力与企业文化建设[J].《商场现代化》,2006年第21期

作者简介:

企业员工行为规范范文4

工业企业会计工作规范化的意义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加强工业企业会计工作的规范化管理,对会计工作进行强化和监督,核算更加规范化,对提升企业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以及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企业运营管理中,会计工作发挥着重要作用,是企业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

在企业会计工作中,会计工作规范化是核心的环节,是会计管理的基础。规范化主要体现在行为上,淖罨础的本质着手来规范日常的工作,会计工作规范化是将会计管理工作以及会计核算工作想结合,对会计相关机构以及财务人员进行管理和监督,制定严格的管理制度,电算化运营,从而强化工作的规范性。对于工业企业来讲,只有将会计工作扎扎实实的做好,才能够将企业的财务分析以及财务核算工作做好,使企业财务信息更加真实、准确,会计的基础工作更加完善、健全,财务工作秩序更加规范、有序,促进企业财务工作服务水平的不断提升,保障社会经济健康发展。

对于工业企业来讲,因为一些历史性原因,企业单位的会计基础相对比较薄弱,秩序也较为混乱,在管理方面权限失控,经常出现会计信息虚假等问题,这对企业的经营管理以及效益提升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违法违纪现象助长,一些不正之风在逐步侵蚀着国家的收入,国家财产以及单位企业的财产在遭受损失,在很大程度上扰乱了市场秩序,抑制了市场经济的良性发展。企业会计工作实施规范化的管理,可以抑制一些违法违纪现象的产生,有效治理企业会计信息虚假等现象,提升企业的经营效益,加强企业管理,保障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对完善市场经济、巩固市场体制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工业企业会计工作的实际情况

企业的会计工作基础较薄弱,工作人员素质较低。一些工业企业在经营过程中不按照《会计基础工作规范》中的相关规定执行,会计机构在设置方面还存在一定的问题,不够全面,对会计人员的分配和岗位分工不明确、不合理,财务人员的综合素质不高,企业对工作人员的任职资格并没有严格的把关,会计工作交接的手续尚不健全、不够规范,工作人员业务能力不高,素质不高,对工作的责任高不强,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工业企业会计工作的整体水平和管理效果。

会计工作管理不规范,信息不够真实、可靠。一些工业企业的财务管理制度还需要进一步完善,财务管理工作还比较薄弱,在会计核算方面缺少独立能力。核算的手续比较简单、随意,导致企业的财务核算以及管理工作出现违法违规等现象,不能够真实的反映出企业的实际经营情况,会计信息不够真实,缺少可靠性,对企业财务工作的真实性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扰乱了企业财务工作的正常进行,会计职能不能够有效发挥。

缺少专业的财务管理人员,管理力度需加强。在工业企业中,会计人员并不在少数,但是专业、真正懂得管理的财务管理人员并不多,会计队伍普遍素质不高,专业人才缺乏。一些工业企业财务人员专业能力不强、素质不高,很难胜任本职的工作,一些财务人员只会做一些简单的报表、记账等工作,企业的财务工作质量很难得到保障,财务活动很难能够做到科学的管理、控制、预测、检查、监督以及评价等,企业会计工作并不能有效发挥出其真正的管理职能。

工业企业会计工作出现不规范现象的原因

企业高管法律意识不强,社会责任感不强。一些工业企业单位的高管法律意识不强,对财务制度的认识不足,忽视财务纪律的强制性以及严肃性。很多高管在管理企业的过程中步入违法单位的后尘,试图逃避法律,打“球”。一些企业只注重经济礼仪,缺少社会责任感,不能做到诚实守信,暗地里命令会计人员对财务相关信息进行造假。甚至一些企业的高管只注重业绩,对财务工作认识存在很大的偏差,将短期利润作为追求的目标,而忽视了企业长久发展的需求。一些企业将财务工作“精简化”,制作简单的记账、报账工作。一些企业为了偷税漏税,甚至出现公款私用等违法现象,敢于财务工作的进行。

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有待将强,专业知识及能力不能满足工作需要。工业企业管理层对会计工作并没有一个准确的定位,为了降低成本招聘一些业务能力不强、综合素质不高的工作人员,或者在财务相关岗位上安排亲信人员管理,但是这些人大部分并不具备相关的财务知识,对财务工作并不了解,基本素质以及专业技能还存在很大的问题。一些工业企业没有晚上的管理机制和奖励机制,财务人员通过实践取得更多的资格和成就之后就丧失了进取心,选择跳槽或者安于现状,这些问题致使企业才会计人员流动性较大,综合素质很难得到提升,工作方法不够科学,业务处理能力不强,不够连贯。

企业缺少合理的组织结构,所有权与经营权认识模糊。现阶段,工业企业的经营模式以及所有权结构有以下两种比较常见的现象,一种是企业的经营者和投资人是同一个,管理模式较为集中,权利管理集中,企业管理中的很多事物由一个人决定。另一种是俗称的“后台老板”,股东不懂得经营,对企业的经营进行不合理的干涉。

增强工业企业会计工作规范化的相关措施

企业领导提升对会计工作的重视度,明确分工。新阶段,工业企业需要设立一套健全的财务管理模式,认识到财务管理工作的重要性。企业应当将思想统一化,提升对财务管理工作的认识,将会计工作规范化作为一项重要的工作任务。企业管理层亲自领导管理,分层领导全力配合监督,将企业会计工作规范化管理工作落实在实际的运营中,加强企业的管理质量,将会计工作作为企业运行的核心,持之以恒,保证工作质量。会计工作规范化作为一项业务量大、涉及方面教官的工作,需要企业管理层统一领导,以独立法人的身份管理公司,并进行统一的考核验收。

提升企业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工业企业会计工作人员应当具备专业的技能和素质,在招聘会计人员时,把好关口,对会计人员进行培训,并定期考核,更新会计人员的观念及知识,提升其整体的素质,加强其业务水平的提升,从而整体提升财会队伍的综合素质。

不断完善加强财务内部控制制度。近年来,财务部颁发了《内部会计控制规范》等条文,工业企业应当仔细学习,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设立多体系、多层次的财务内部控制制度,对经营者及管理者进行约束和控制,对财务总监以及较为重大的经济事务进行控制,对会计人员及重要经济事务进行控制。除此之外,对财务预算、授权批准、内部报告以及计算机信息等进行控制。

工业企业制定统一的财务内部控制制度,结合企业实际情况和业务的性质,制定出可行具体的制度,与此同时简化操作,提升工作效率。加强工业企业会计工作规范化,在内部实施控制体制,更加直观的体现会计的控制职能。

内外结合,加强监督检查的有效性。工业企业从内部和外部两方面进行监督和检查。现阶段的工业企业情况,单单依靠企业自身进行会计工作规范化是不太现实的,应当结合外部的监管制度,内外结合,协助工业企业逐步实现会计工作向规范化方向发展。在我国,会计监督主要实行国家、社会及企业内部三位一体的模式进行管理,国家监督和社会监督都属于企业的外部监督,其中国家监督指的是工商、税务、财政、银行托各部门按照相关规定对工业企I进行监督,社会监督指的是将会计中介作为主体,通过企业的委托,以第三方的身份审核企业的财务工作。

实事求是开展工业企业会计工作规范化进程。对会计工作规范化进行定期的考核和验收,对耽误基础性和规范化的建设采取相应合理有效的措施。通过对考核和验收工作的开展,提升企业领导对会计工作的重视度,促进会计人员提升专业知识、提升综合素质,为企业的不断发展奠定基础。为了保障企业会计工作能够落到实处,不走过场,应当在企业内部成立考验验收小组,企业领导作为组员,进一步加强会计工作规范化的推进。一方面加强领导对财务工作的认识,另一方面可以规范程序,加强管理力度,以严格的标准考核验收,对后续事务的发展进行跟踪检查,巩固成果。

企业员工行为规范范文5

新时期,企业纪检工作面临着不少新情况、新问题,企业纪检工作如何在推进企业内部体制机制建设中,发挥其独特的作用,这是当前企业党风廉政建设中亟待解决的一个重要课题。这几年,我们在积极推进中央“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2008—2012年工作规划”的落实,保障领导人员的廉洁从业,保障企业的健康持续发展的实践中作了有益的探索。

一、推进法人治理结构的完善,构筑有效的制衡机制

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已是老生常谈之事。然而,至今仍有很多不尽人意之处。目前,有些企业的董事会、经理室、监事会班子成员过少,不能形成有效的治理结构;有些企业的班子成员兼职过多,甚至有的仅仅挂名而已,“三重一大”的集体决策机制形同虚设,无法实现监督和制约机制,变成个别领导拍板决策,少数人说了算。有的企业董事会班子和经理班子成员过分重叠,造成董事会和经理的职责不分。有的企业的监事会成员经常不到位,监事工作无从谈起。

有些班子成员虽然到位,但是缺乏规范的制度,有的尽管有规范,因不切合本企业的实际,照搬照套、无法实行,形同虚设的制度有百害而无一利。制定一套切实可行的制度是问题的关键。2009年,中纪委、中组部、监察部、国资委联合《国有企业领导人员廉洁从业若干规定》,其中第九条,要求国有企业依据该规定制定规章制度或者将该规定的要求纳入公司章程,建立健全监督制约机制,保证本规定的贯彻执行。进一步对制定能有效执行的制度提出了要求。

因此,健全董事会、经理室、监事会班子是完善公司治理机制的首要任务。这是实现法人治理机制的基础条件,是实现廉洁从业的重要保障。在企业的领导人员看来,习惯思维是寄托在“能人”身上,希望能干的企业“一把手”能独当一面,忽略了机制的重要性,领导人员常常处于缺位的情况,班子成员难以到位。

各负其责的行政管理机制难以落实,有效的制约机制就不可能实现。必须改变这种状况,切实落实公司治理结构,各套班子成员到位。规范用人制度,确保治理机制的落实。企业领导人员的任用应当有规范的程序,这既是党管干部的要求,又是企业适应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企业在市场经济体制中运行,其人力资源配置也应适应这个环境,推行公开选拔、竞争上岗制度,提高任用人员工作的透明度,试行职业经理制度。所有领导岗位都明确岗位任期,确定任期目标。完善对领导人员的考核评价体系,通过考核评价工作,促进领导人员提高能力和素质,淘汰不合格者。对于需要通过选举产生的职位,应实行差额选举的办法。

建立和完善各项法人治理制度,才能保持正常的运行。国资委对于董事会、监事会、经理班子的规范运行都有一定的制度要求,制定切合本企业的实际,切实可行的制度,才能保持治理机制的正常运行,“廉洁从业的规定”才能真正在企业内贯彻落实。

建立起“董事会议事规则”、“总经理办公会议制度”、“监事会议事规则”等有关制度,实行分工负责制,明确各自的职责,落实监督和制约。在一定规模的现代企业中,没有一个管理者可以将公司事务“事无巨细”一抓到底的,授权和分工是企业保持正常运行的基本条件。董事会需对企业长期发展负责,制订和实施战略管理,对经理班子执行董事会的决议、完成计划、实现目标进行监督、检查。经理班子需努力贯彻落实董事会的决议,采取有效措施完成工作计划、实现目标。为了有效地参与市场竞争,充分利用市场资源,推行职业经理人制度是企业发展的必然趋势。这将更加有利于法人治理机制的规范运行,有利于推行和建立监督、制衡机制。

当前,需进一步规范监事会的运行机制,强化监事会和监事的责任。企业内,监事会应当履行职责,承担责任,对企业和企业领导人员的违规违法行为及时提出监督意见。对监事长要有明确的考核要求,要求监事认真行使职权,了解公司的重大决策、经营状况,主动收集各项信息,检查行政机构执行制度规范的正确性,发现问题及时提出,责成有关方面纠正错误。要充分发挥职工董事、职工监事作用问题,《公司法》针对当前的实际,提出了设置职工董事和职工监事的规定,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提供法律依据。由职工代表大会选举产生职工董、监事,需加强培训,提高他们参与活动的能力,增强履行职责的责任心和心理素质,了解更多的企业经营管理知识,认真参与决策,敢于实施监督。这是监督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不能将其看作是摆设,更不能排斥和阻挠。

二、建设规范的内部控制制度,强化企业内部管理机制

所谓内部控制制度,由企业管理人员在经营管理实践中创造,并经审计人员理论总结而逐步完善的自我监督和自行调节体系。企业内部控制划分为内部管理控制与内部会计控制两大类。内部管理控制包括组织规划以及与管理者进行经济业务授权决策过程有关的程序和记录。内部会计控制包括资产保护、保证帐目和财务报告真实性和完整性的有关方法、程序和组织规划。企业制定内部控制制度的基本目的在于:保证组织机构经济活动的正常运转,保护企业资产的安全、完整与有效运用,提高经济核算的正确性和可靠性,评价企业的经济效益,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

内部控制贯穿于企业经营管理活动的各个方面,只要企业存在经济活动和经营管理,就需要加强内部控制,建立相应的内部控制制度。为此,财政部、审计署等部门联合了《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

除完善法人治理结构,从领导班子着手强化管理外,进一步规范内控制度,实行有效的内部控制,也是实现廉洁从业的重要内容。建立和健全企业内部管理制度,促进其规范化、程序化也是十分必要的工作内容。根据《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结合企业实际,制订详尽的内控制度,将制度的执行流程定式化,使企业活动规范有序。改变过去仅是简单规定应当怎么做,不应该怎么做,而没有规范的操作程序或流程的状况,培养起规范操作的良好工作习惯,从而保障制度的正确、有效执行。

努力推行企业内部预算管理制度。这是内部控制的重要内容。企业内部的资金使用要有计划、有监督,在资金的运用上实施内部控制,改变只要领导者点头,什么样的费用都可以出、什么样的投资都可以进行的陈旧观念。都说要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这规范的预算制度也是“权力在阳光下运行”的措施之一。

进一步完善企业内部审计机制。目前,大多数单位都有审计机构,都开展着内部审计工作,如何进一步完善,保障企业内部审计的规范化,认真帮助基层单位规范管理,强化内部控制,更好地预防经济上出现违纪违法行为是企业领导务必重视的事情。要强化任期和离任审计制度。领导人员在任时,定期进行任期审计。企业领导人员离任必须进行责任审计。审计结果除报告上级外,应向全体股东通报。审计中发现的问题须及时提出整改措施并落实整改时限。

建立规范的投资决策机制。投资决策前应进行调查研究,设计投资决策的规范程序,设定投资决策的审批权限,从而加强投资决策的科学性,保障投资者的利益。健全项目的全过程管理机制,对投资项目的全过程实行规范的监督检查。

加强对重要管理人员的监督,实现内部控制。根据本企业特点,在一定时期内确定那些重要岗位上的管理人员是重点监督的对象,作为内控制度的重点关注对象,对这些人员作为廉洁从业教育和监督的重点,在制度设计上作为重要关注点,规范管理程序和工作流程,堵住可能出现的漏洞,保护这些人员的健康工作。

三、深化企务公开民主管理,落实群众监督机制

所谓“企务公开”已是一个专有名词,其就是指企业通过职代会等规范的形式将企业的经营管理内容向职工通报,听取意见,集思广益,保障职工的合法权益,调动职工的工作热情,促进企业的全面发展。企务公开民主管理已成为企业管理的工作内容,企业的“一把手”是责任人,同时建立企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定期召开会议,分析企业实行企务公开民主管理的情况,发现并研究问题,制定对策措施,部署企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计划。推进企务公开民主管理建设,事关企业的稳定健康发展,也是实现领导人员廉洁从业的措施。

坚持职工(代表)大会制度。职工(代表)大会是企务公开民主管理的基本载体,企业须保证每年召开二次以上职工(代表)大会,有重大事项可增加次数,保障职工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实现公开、透明、公正,让职工参与到企业管理中。强化职工(代表)大会的三项刚性制度,即:企业重大改革事项预告制,涉及职工工资、奖金、奖惩、福利等切身利益的方案实行表决制,职工(代表)大会民主评议的不合格干部免职建议制。

推进职工(代表)大会无记名表决制度的实施。职工(代表)大会通过涉及职工利益的制度和方案须实行表决,这是上海市职工(代表)大会规范中早已明确的,即“职代会表决应采用无记名投票的形式”。目前,大多数单位都采用的无记名投票表决的方式,还有一些单位仍采用举手表决方式,需尽快改变,认真按照上海市职工(代表)大会规范的要求实施。

坚持民主评议企业领导人员。企业领导人员每年应在职工(代表)大会上进行述职、述学和述廉,由职工代表对其进行无记名投票测评,并将汇总测评结果向职工代表通报。对工作不能胜任的领导人员,由职工(代表)大会提出罢免建议。根据有人管、有方案、有程序、有挂钩、有考核、有监督的“六有”原则要求规范领导人员的收入,已是呼吁多年的事情。企业领导人员的收入公开,有利于落实群众监督。徐汇区国资委会同有关方面,正在制订企业领导人员收入公开的办法,相信企业领导人员收入公开的办法将会很快得以落实。

维护职工切身的合法利益。这是企务公开民主管理的重要内容,其中集体合同和工资集体协商制度是最重要的制度。无论何种企业,都是由所有者、管理者和劳动者共同建设的,劳动是资本增值的决定性因素,因此维护职工利益,让职工共享企业发展成果也要得到切实的保障。国家推行集体合同和工资集体协商确定职工、管理者和所有者之间的利益安排,落实这项体制性的规范,是保障职工合法权益的措施,更是发展经济的重要手段。当前的任务是要对工会干部和行政管理者进行必要的培训,在相互尊重的基础上,提高研究协商能力,形成和谐共进的协商机制。

四、倡导优秀的廉政文化,形成廉洁从业的良好氛围

廉政文化是企业文化的一部分,倡导廉政文化应当与企业文化建设同步进行。所谓企业文化,就是企业在发展中形成的一种企业员工共享的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企业文化是企业在长期的经营活动中所形成的共同价值观念、行为准则、道德规范,以及体现这些企业精神的人际关系、规章制度、生产设施、产品与服务等事项和物质因素的集合。企业文化融合了企业的经营理念、管理方式、价值观念、群体意识和道德规范等许多方面,企业文化实质上是一种现代管理理论和方法。将廉洁从业的风气融入企业文化,以领导者的榜样作用推进企业文化建设,使对外形象和内部风尚都能显现出廉洁从业的风范。

强化企业价值观。企业文化的核心是价值观,廉政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同样是价值观,两者是一致的。在企业中我们倡导什么样文化的关键就是价值观。价值观不是简单地学习、宣传就能推广的,这是需要用心去培植的,是要通过实践活动,日积月累而形成的。在企业文化的形成中,“模范人物”至关重要,这是企业文化的核心人物或者说是企业文化的人格化,他是一种活的样板,给企业中其他员工提供可供仿效的榜样,对企业文化的形成和强化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什么是“模范人物”,企业的主要领导者,企业内的先进生产者,他们是员工学习的榜样,他们的举动无时不刻地在影响着企业的员工。因此,宣传好“模范人物”,将他们的精神发扬光大,是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工作。由于领导者的工作范围广,接触面大,他们的举动就成为自我宣传的手段。我们常说干部的榜样作用,就是这个道理。同样地,廉政文化建设中,领导者的示范作用是影响这个单位廉政文化建设的重要力量。

企业员工行为规范范文6

[关键词] 内部控制;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内部控制基本规范配套指引

[作者简介] 刘蓉,广西财经学院会计与审计学院审计系副教授、注册会计师、注册资产评估师,研究生,研究方向:审计理论与审计信息化,广西 南宁,530003;王文刚,南宁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区直分中心科长,硕士,经济师,研究方向:住房公积金风险防范,广西 南宁,530000

[中图分类号] F27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23(2013)06-0036-0003

健全有效的内部控制可以加速实现企业战略目标、完善企业治理结构、提高企业竞争力、实现投资者预期收益。为此,我国财政部、证监会、审计署、银监会、保监会等五部委于2008年和2010年先后联合了《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以下简称《规范》)及其配套指引,构成了既适合我国国情又融合了国际先进经验的企业内部控制规范体系,并要求自2011年1月1日起在我国上市公司和大中型企业分步实施。因此,加强研究《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及其配套指引在广西的具体应用情况,对推动广西企业内部控制的建设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一、《规范》及指引在广西应用取得的成效

(一)加强了企业领导建立完善内控的意识

企业高层领导的重视与支持,为项目顺利启航和后续推进提供了持续的推动力,也促进了各部门和下属单位的配合程度。广西各企业领导通过形式多样的培训,学习和了解《规范》及配套指引,初步形成内控意识。在与咨询机构合作中,依据企业自身的特点,建立相应的内控制度,并在基本规范的指引下,通过严格的治理结构,形成了合理的资源配置机制。在实施《规范》及配套指引后,资金的安全完整程度、财务信息的可靠性和完整性程度、经营的合规性和效率效果性程度、遵守法律法规以及监管部门要求程度、促进企业实现发展战略保证程度等都有提高。这些有形与无形的影响,增强了领导建立和完善内控体制并坚持实施内控规范及指引的意识。

(二)重视宣传与培训,形成有效经验方法

企业内部控制的流程设计、持续实施与后期维护需要企业全体员工的参与。因此,为了增强员工对内部控制规范及配套指引理念的了解,提高员工的内控意识,以促进内控基本规范及配套指引的推广应用,广西各企业都非常重视培训和宣传工作,通过借助专业机构、网络和期刊、举办座谈与讲座、组织内控征文比赛及知识竞赛以及组织人员到先进企业进行交流学习等有效方法,宣传企业内控知识,促进全体员工提高对内部控制规范及配套指引的认识,构建一个良好的内控环境使全体员工都能积极参与到内控工作中。

(三)促使企业进一步优化资源,逐步构建有效的风险管理机制

《规范》及配套指引,是全面风险管理概念和实务方法的集中体现,凸显了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一致的特点。在实践过程中,部分企业对相关职能机构和业务活动从工作计划、内容以及执行方式、业务流程等方面进行重组,有机结合风险管理和内控规范,促进资源进一步优化,既避免了由于重复劳动、职能交叉而造成的资源浪费,又能合理降低企业管理成本,增强员工积极性,从而提高工作效率。如广西交投集团各试点单位开展了公司层面重大风险评估,并结合实际构建内部控制体系流程框架,除考虑业务的全面性之外,还强调了核心业务和高风险领域,各公司流程框架有层次地展示了公司内部控制在各业务中贯穿的思想,并制定了明确的防范和降低风险的举措;而中信大锰公司则是结合各分公司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针对不同的阶段和业务拓展情况制定不同的风险评估程序与应对措施以达到有效控制重大风险的目的。

二、《规范》及指引在广西应用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员工内控意识不足,内控文化尚需进一步加强

在许多企业中,由于起点低、员工素质参差不齐以及不完善的内控环境等因素的制约,员工对于内控概念还只是停留在简单的表层,在培训中只学习内控的理念而并不理解内控所产生的作用和效果,员工内控意识相对薄弱。在对内部控制的认识和推进内控体制建设的过程中,往往总是领导层积极性高,员工较为冷淡。在咨询机构与监管单位进行检查和实施活动时,全体员工态度较为积极,对内部控制比较上心,一旦活动结束,态度又转为冷淡。这与企业长期以来“重收益,轻内控;重发展,轻管理;重营销,轻风管”有着密切关系。在这种不健康的发展理念的指导下,容易使企业产生业务发展重于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从而忽视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的发展,致使内控措施难以有效执行,内控失效也难以避免。

(二)学习和培训渠道不够,缺乏对实施比较好的单位的观摩和学习

由于内控规范及配套指引出台时间不长,五部委及各地方政府部门热情高涨,自治区内政府部门为宣传建设实施内控做了不少工作,但尚未建立有效的信息平台,供企业相互学习、总结先进经验。因此,当前广西大部分内控规范试点企业虽组织了多轮次的内控知识的学习和培训,但是都只限于企业自身范围内的理论和操作的事务,对于其他单位的内控建设,无论是实施比较好的单位还是同行业内控发展较快的单位,都没有组织观摩和学习的渠道。

(三)企业普遍缺乏精通内部控制的专业人员

在调查中发现,企业从各部门抽调内控专员参与内控建设工作,但是这些人员普遍没有接受过较为系统和详细的内控专业知识和方法的培训,而是在企业制订内部控制规范体制的计划阶段开始接受培训,由于学习能力和素质不一致,这些员工很难胜任为企业实施内控规范及指引献计献策的重任。并且这些人员多数为一线工作人员,缺乏管理企业的实际操作经验,对于界定公司控制缺陷的经验不够丰富,也会严重影响所设计内部控制机制的质量。虽然这些内控专员经过培训,相关能力和技术有所提升,但是离工作目标所要求的仍然有差距。

(四)依赖中介咨询机构,难以实现企业内控能力的提升

由于企业缺乏精通内部控制的专业人员,很难建立专业的内控小组,独立开展内控工作。因此,在内控建设的实施阶段,只能配合中介咨询公司开展工作,由于学习和培训的渠道受到限制,企业无法获取先进单位或同行业内控发展较快的单位的工作经验,只能依赖中介咨询机构解决内控实施中遇到的问题。如五洲交通公司在其内控设计、实施与评价的过程中都有咨询机构的身影,由咨询机构设计其体系并编制内部控制手册,也由咨询机构负责其相关配套制度的修订、内控人才的培训培养及内控信息化等工作,对内控进行自我评价及应对内控审计也还需要咨询机构提供建议和资料。长此以往,企业的内控人员难以形成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企业内部解决问题的能力也难以提升。

三、推进《规范》及指引在广西应用的策略

(一)扩大充实宣传培训,营造企业风险文化氛围

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及配套指引能否有效实施,关键之一是看企业员工是否具备内部控制意识。只有全体员工都树立正确的控制观念意识,建立诚实守信的企业文化,自觉维护并坚决执行内部控制,才能保证内控规范及指引能够顺利实施。有效实施内控规范及配套指引的另一关键,还在于能否创建一个良好的内控环境。内控环境是促进控制工作顺利开展的核心力量,是组成内控结构的奠基石,它奠定组织的作风和纪律、内容和结构。

企业应当采取从上至下的学习培训方式,通过对企业高层管理者、各职能部门管理人员的培训,以及对各职能部门内控专员的培训,以一传十,由点及面,带动全体员工加强对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知识的认识,确保内控工作得以顺利开展。

1.领导班子培训学习,提高内控意识

有效实施内控规范及配套指引,就是要将内控制度体现在企业的日常生产经营活动的每一个环节。特别应当加强法制建设,加强对企业领导者的教育,使企业领导认识到保证会计信息可靠性是义不容辞责任。在增强普法教育的同时,更要侧重于法人代表的法制教育,切实提高其法制意识,使其自觉遵守国家法律、法规以及本单位的内部控制制度,杜绝凌驾于内控制度之上的一切行为。高层领导必须有清晰的姿态和声音,确保内控工作能够引起全体员工普遍的重视。

2.全员宣传培训,通过案例进行交流学习

企业应当重视从领导到一般员工的持续地内控相关的宣传培训工作,从基本理念和思想认识上实质性地引入风险、控制等管理理念。加强建设内控队伍,提高队伍素质,打造一支高素质的员工队伍是做好内控建设工作的基本保证。因此,要组织好员工对内控规范及配套指引和监管文件的学习,提高员工服务于企业经营管理与全面风险管理大局的能力,为各级管理层提供有价值的分析与合理的建议,不断促进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水平的提高。

企业可以运用内刊专栏等形式的舆论宣传阵地,营造良好的内部控制学习环境,使员工意识到内部控制与生产经营息息相关,而且内部控制对于企业生存发展具有重大作用。组织形式多样的内控征文比赛、知识竞赛、PPT演讲比赛等系列活动,搭建良好的宣传平台。通过电子信息系统和办公聊天工具,定期向全体员工进行培训。利用先进企业的典型内控案例,普及、宣传内控知识,促进员工提高对内部控制规范及配套指引的认识。开展培训和座谈,安排专家就风险管理的理念、原则、优秀企业的经验和企业自身的现状等进行探讨和交流。将内控规范及指引的理论与实务操作内容作为企业会计人员接受继续教育的重点培训内容,加大对内控专员的普及培训,为企业内控规范及配套指引的实施提供保障。

3.营造企业风险文化氛围

企业应当在广泛宣传和推介内部控制理念的基础上,以经典案例为辅助工具,让员工更深切地认识到实施内控规范及指引的重要性,在企业内部奠定贯彻实施内部控制的思想基础,以及企业对于实施内控持之以恒的决心,使全体员工深刻地认识到内部控制的控制过程和活动贯穿于企业经营活动中的每一个环节,把内控只是一项制度建设的错误意识从思想上给予转变。同时,在宣传教育工作中,着重打造企业风险文化,强调内控责任意识,提升全员对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的重视程度,使广大员工明确内部控制是全体员工的责任和义务,营造人人参与的良好氛围。

(二)通过外引内联提高内部控制建设水平,并建立高水平的内控团队

企业可以联合广西区财政厅,对广西区内《规范》及配套指引实施较有效的企业的先进内控经验进行交流学习;也可通过广西区财政厅联合跨地区财政厅,或者自行联系别的地区同行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及配套指引实施较有效或发展较快的企业,对遇到的问题进行探讨,分享经验;还可以联合高校,开办校企合作实验班,为企业培养后备内控精英人才;企业高层领导或内部控制负责人可以参加诸如上市公司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之类的高层论坛,与监管部门、上市公司交流管理经验,学习企业界内控实施的典型案例,为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及配套指引的实施提供一面对照、反思的镜子。

企业应当加大对内控人才的招聘力度,吸引更多有资质、有经验的内控人才为企业服务。同时在企业内控人员的培训过程中,发现并培养一批较优秀的内控先进分子,对其进行更深入的培训、联系、信息传达、项目开展等各方面的工作,以使其成为企业内控的骨干力量,作为保障企业内控实施的中坚力量,逐步打造一支高水平的内控团队,最终实现提升企业自身内控能力的目标。

(三)加强与相关监管部门的合作,避免政出多门、要求不一

在实施过程中,自治区财政厅可以联合审计厅、国资委、证监局、银监局、保监局等五部门,举办相关经验交流会、政策分析座谈会,广泛宣传学习内控规范及配套指引,提高企业领导内控思想意识;成立针对内控规范及配套指引实施相关的指导小组,对企业内控规范及配套指引的实施进行指导和协调,及时研究解决贯彻实施中的重大问题;成立由高校、企业、行政事业单位和中介机构的专家组成的会计制度咨询专家委员会,为企业内控规范及指引的有效实施提供支持。要加强部门沟通,协调监管政策,规范监管口径,统一各个部门间的认识,对企业做好上传下达的工作,对于上级颁布的法律法规及时研究解读,避免政出多门,力求建立统一的信息交流平台,引导广西区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及配套指引的有效实施。

总而言之,《规范》及配套指引的制定,为企业开展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提供了一个共同参照的指导标准,为企业内部控制建设与实施提供了重要依据。《规范》及配套指引在广西企业的实施对于促进企业认识内部控制的重要性、增强其风险防范意识,保障资金安全,防范生产经营风险以及提高企业生产经营效率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但其应用效果并非一蹴而就,需要在摸索中不断进步,不断完善,要将内部控制企业管理相结合,使其成为企业健康发展的长效保障。

[参考文献]

[1]财政部等五部委.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S].2010-04-26.

[2]阿德里安·卡德伯里.公司治理和董事会主席:仁者之见[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

[3]广西财政厅.广西企业内部控制试点工作情况简报[EB/OL].2011-1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