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空港论文范例6篇

航空港论文

航空港论文范文1

关键词 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 外语专业人才 培养措施

中图分类号:K92 文献标识码:A

0引言

2013年3月7日,国务院正式批准《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发展规划(2013-2025年)》((以下简称为《规划》),郑州航空港区成为了国务院批复的全国首个上升为国家战略的航空港经济发展先行区。《规划》定位郑州航空港区为"内陆地区对外开放的重要门户",旨在将郑州航空港区建成为"国际化陆港城市,国际性的综合物流区,高端制造业基地、服务业基地,最终打造成为国际航空物流中"。从《规划》的战略定位来看,郑州航空港区建设走的是国际合作型的产业发展道路,因此必然存在着国际航空经济领域合作、中外文化交流、国际化行业规范、国际化营商惯例、国际化服务意识等,外语、外语翻译在郑州航空港区的建设与发展中也就自然而然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从《规划》的发展目标来看,郑州航空港区将成为具有竞争力的国际航空货运大枢纽,形成引领中原经济区发展、服务全国、连通世界的开放高地。同时,到2025年郑州航空港区进出口总额将达到2000亿美元,预计可提供100万个就业岗位。如此定位和发展目标无疑给河南省高等教育带来了前所未有的良好机遇和巨大挑战,因此,在郑州航空港区的建设与发展进程中,河南高校要抢抓机遇,转变办学理念,厘清发展思路,主动对接郑州航空港区建设,为航空港区建设培养与输送多层次国际化人才,成为航空港区经济发展的有力推手。

1河南省高校外语专业人才的培养现状

目前河南省高校外语专业人才培养的现状不容乐观。其一,河南省高校数量较少,规模较小,河省高校数量(120所)仅约占全国高校数量(2484所)的4.8%。其二,河南省高校外语人才培养呈现出结构性矛盾。近年的《河南大学毕业生就业报告》、《河南省高校毕业生就业、预警和重点产业人才供应年度报告》中显示大约70%的外语专业毕业生主要进入劳动力市场的中低端岗位,而市场需要的高端复合型外语人才和基础应用型外语人才严重不足,这恰恰表明了高校外语人才培养方案社会适应性严重不足,已无法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因此,如何对接郑州航空港区的建设与发展,如何适应社会发展需要,探索高校外语人才培养模式迫在眉睫。

2对接航空港区经济外语专业人才培养措施:改革课程设置

联合市场需求与郑州航空港各阶段的人才需求,河南省各高校应适时、合理地调整办学计划,适当调整专业方向、专业结构,专项定制与需求相关的课程。在课程内容设置上,以外语知识和技能的培养为基本点,培养外语专业学生具有扎实的语言基本功、厚实的外语语言文学知识,培养学生具备外语语言综合运用能力、强调语言技能训练。此外,还应全面考虑应用性和实践性模块,充分利用丰富的校内已有专业教育资源,如财经、商科院校可以依托校内经济、贸易、金融、会计等学科优势资源,为外语专业学生开设相关的西方会计、国际金融、国际市场营销等课程;政法大学可以借力于法学、管理等学科优势资源,为外语专业学生开设国际惯例、国际商贸法规等相关课程;工科院校可结合计算机、电子信息、物流运输等学科优势资源,为外语专业学生扩充工科知识结构,开设计算机英语、物流翻译等相关课程。突破过去纯外语专业教学,从同质化外语教育中分流出来,办出各自院系的特色。同时,高校还应积极鼓励学生修读双学位、双专业;鼓励学生运用网络平台参加网课学习,学习国内外、校内外一些课程;鼓励外语专业学生拓展自己的专业背景,拓宽知识、能力涵盖面,增强就业竞争力和专业能力。

3对接航空港区经济外语专业人才培养措施:优化师资队伍

改革课程设置之时,势必需要一支外语能力过硬、具备多元化知识结构的师资队伍作支撑。目前外语教学师资队伍存在着知识结构单一的问题,他们精通本专业的教学,但邻近学科、边缘学科和交叉学科的知识储备不足,这已然不利于为郑州航空港经济建设与发展培养专业化、国际化与复合型人才。因此,高校不但要鼓罱淌"走出去"接受继续教育、跨专业学习、海外深造;还要"引进来",与校内其他院系合作,倡导其他专业教师开设针对性极强的选修课;引进国际贸易、国际市场营销、招商谈判等各类实战专家,开展有针对性地培训。

4对接航空港区经济外语专业人才培养措施:校企深度合作

针对"毕业生找工作难,用人单位又招不来人"这一窘境,校企深度合作是解决问题的出路。实行"从企业中来,到企业中去",邀请来自业界的企业专家与高校教师对话,探讨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新思路,邀请企业专家走向学校指导学生、开设专题讲座、组织实战培训。此外,实施点对点直接嵌入式联合培养模式,积极与航空港有关部门、企业开展合作,签订协议,实行订单培养,甚至是点对点地输送,有助于学生明确学习目标,端正学习态度,提高学习动机,占据核心竞争力,从而顺利就业。高校是人才培养的主力,企业是人才吸收的大本营高校如能抓住这一契机,无疑对于高校与航空港都将形成双赢的局面。

5对接航空港区经济外语专业人才培养措施:加大实训力度

以同声传译实验室和翻译工作坊为依托,运用CAT等新技术,定时开展模拟实训。高校也可通过产学合作、竞赛、基地实习等多种实训方式来强化实践环节,增加实训基地,拓展实训模式,强化学生的实训素质,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实践能力,有效培养学生的实战技能和沟通能力,提高学生的专业知识水平和职场能力,满足市场对国际化外语、外语翻译人才的需求。

6对接航空港区经济外语专业人才培养措施:培养跨文化能力

中国人应具备的跨文化能力有四方面:Thinklocally(中国立场,中国视角);Thinkglobally(人类情怀,跨文化视角);Actlocally(接地务实,爱国利民);Actglobally(国际规范,合作共赢)。具体到我国高校外语专业学生的跨文化能力是指既熟知中国国情、中国文化,具有中国情怀,在实践中,应从维护中国的利益出发,具有爱国主义精神,又需要宽广的国际视野,熟悉掌握本专业的国际化知识;掌握国际惯例;具有较强的跨文化沟通能力、独立的国际活动能力、较强的运用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且具备较高的政治思想素质和健康的心理素质。能经受多元文化的冲击,在做国际人的同时不至于丧失中华民族的人格和国格。因此,外语专业学生在打好语言基本功、熟知涉外贸易知识的基础上,注重培养跨文化能力也是相当重要的。具体表现为学生在语言学习过程中,还需认识世界的多样性、了解多元文化的差异、尊重与接受异质文化,以积极开放的态度对待多元文化现象,克服文化差异造成的障碍,最终完成跨文化交际任务。因此,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专业教师应穿插式讲解引领学生了解多元文化,创建跨国文化体验室,开设文化体验实训课程,培养跨文化意识和文化敏感性。

7结语

郑州航空港的建设与发展对于外语专业人才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合理调整高校外语人才的培养方案,培养出适合市场需要的人才,既是立校之根本,也是育人之初衷,具有如下几点重要的现实意义:(1)培养和造就一大批既掌握外语、外语翻译又熟悉国外经济、法律、国际规则并了解河南经济、历史文化的高素质、国际化、复合型人才,有利于河南省地方经济建设与河南人力资源事业发展,为河南省地方经济建设提供人才保障,也将成为河南对外开放、发展外向型经济、实施内陆开放战略的重要支撑。(2)探索河南省国际化外语专业人才的培养方向,紧密结合经济社会,有利于为郑州航空港建设提供更多、更优质的国际化应用性外语人才。(3)在外语人才培养方面进行有益探索和实践,有利于加强河南省高校外语学科建设、优化河南省高校的专业设置,拓宽外语人才培养路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实现学校的发展与壮大。(4)调整河南省国际化外语专业人才的培养方案,有利于受教育者明确学习目标,端正学习态度,提高学习动机,提升专业核心竞争力,帮助毕业生成功就业,实现人生价值。同时,按照市鲂枰,改革外语人才培养方案,优化河南省高校外语专业课程设置,开拓外语人才培养路径与模式,对于高校外语专业建设与发展无疑也是一次具有理论建树的探索,可谓理论源于实践,理论往往是对实践活动中的系统总结与概括,自然,这样的探索有利于外语专业教学理论的产生。

参考文献

[1]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发展规划(2013-2025年)[N].河南日报,2013-04-08.

[2] 郭淑萍.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建设对外语人才的需求分析及对策研究[J].河南教育(高教),2014(4):58-59.

[3] 贾真真.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建设对外语人才的需求及对策研究[J].长江丛刊・理论研究,2015(5):40-42.

[4] 刘彩霞.基于郑州航空港建设的河南省高校国际商务人才培养-以商务英语专业为例[J].河南财政税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3(6):18-20.

[5] 刘彩霞.郑州航空港建设与我省高校国际商务应用型人才培养[J].河南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3(6):107-109.

[6] 王浩.试分析招商引资从业人员的跨文化交际能力--以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为例[J].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2):40-42.

航空港论文范文2

关键词:郑州航空实验区;郑州航空大都市;可行性分析;困难探析

中图分类号:F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198(2015)26004103

1前言

航空大都市的形成需要一定的条件。卡萨达认为,首先需要一个高效运营的机场,拥有良好的基础设施,吸引新航企和航线;其次要有充足的用地去扩建空港,发展酒店、会展、零售等服务业,建立居民生活、科研教育等功能区;再次,要有连接城区和机场以及航空城内便捷的地面交通,包括铁路、公路以及专门供货车走的快速通道。郑州建设航空大都市具有独特的优势,也具备了一定的现实可能性。虽然航空经济发展的理论是比较成熟的,但是实践相对比较缺乏,尤其是国内可以借鉴的航空大都市发展经验更少,发展模式等仍处于探索发展的阶段。因此郑州航空大都市在建设的过程遇到一些问题也是在所难免的。

2郑州建设国际航空大都市现实可行性分析

2.1区位优势突出、综合交通体系较完善

郑州航空港区实验区位于我国中部,连南贯北,承东启西,地理位置极其优越。郑州位于全国重要航空枢纽的航路中心,空域自然条件好,便于接入航路,衔接东西南北航线,开展联程联运。河南在集疏航空货物的最佳方式陆路运输方面也具有独特优势。河南是全国重要的公路枢纽、铁路枢纽。2013年河南省的高速公路里程达到5859公里,居全国第1位。地处两纵两横“井”字形交通体系和“米”字形高速铁路网的重要位置。表1为2013年河南主要运输方式基础设施建设情况。

表12013年河南主要运输方式基础设施建设情况表

运输方式公路通车

里程铁路通车

里程航空航线水运通车里程、航线249831km4890.4kn153条1267km数据来源:河南统计年鉴。

此外绕城高速、郑州机场高速、郑少高速等支线高速路网丰富,随着郑州市区通至机场的快速路、轻轨六号线和“四港”联动大道等的建成,航空港区与郑州市区将汇成一体,实现航空、高铁、轻轨和公路等陆空交通方式之间的“零”换乘。逐步完善的陆空高效衔接、多式联运、内捷外畅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为郑州航空大都市提供重要基础条件。

2.2河南经济发展强劲,市场腹地广阔

河南省经济增长总额一直保持在3.5万亿左右,位居中国各省经济发展第五位。强劲的经济发展是航空大都市建设的根本动力。郑州机场腹地开阔,以郑州机场为圆心的2小时航程内,覆盖人口约为12亿人,GDP约为43万亿元,分别占全国的90%和95%。河南人口1亿,郑州本身就拥有一千万人口的省会,市场容量庞大。郑州又处在综合交通枢纽地位,巨大的客货运量都为郑州航空大都市的发展提供强大的市场支持。

2.3机场发展迅速、产业基础良好

新郑机场虽然比不上北上广等机场的规模,但是无论从客运量、货运量还是其未来发展前景,其发展速度都稳居全国首位。正如前文所述,航空交通枢纽的地位也在不断加强,机场发展按照相关规划正在大力发展,也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2014年郑州机场在国内客、货增速排行中都名列第一。同时,规划机场二期航站楼和第二条跑道在2015年后陆续投入使用,以机场为中心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越发完善等都为郑州航空大都市的建设奠定坚实基础。

一批相关的电子信息、高技术制造业、生物制药、航空运输等企业加速集聚,郑州航空产业区已聚集了航空物流、高技术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等临空产业。带动作用比较明显的有富士康、美国联合包裹、俄罗斯空桥、南方航空、深圳航空、联邦快递、阿里巴巴等国际知名企业。郑州已经依托富士康形成了智能终端生产基地,呈现出航空枢纽建设和航空关联产业互动发展的良好局面。

2.4政府大力支持、大都市建设规划具有前瞻性

郑州航空实验区的建设获得了国家层面、省政府和市级政府等层面的大力支持。2013年3月获得国务院批准《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发展规划》,这在国内是最早也是当前唯一的一个部级航空经济战略规划,为郑州航空大都市发展奠定了政策优势。国家层面的《中原经济区规划》、《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发展规划(2013~2030)》,省级层面的《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支持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发展的意见》、涵盖实验区通信基础设施、交通规划、市政建设等几十项的专项规划编制并,为综合实验区发展提供了更直接更贴心的政策支持。郑州在航权开放、航线审批、签证、对外贸易方面获得更多特殊政策,在航空金融、跨境电商、高端服务方面获得“先行先试”待遇,这些独有政策将有力助推郑州航空大都市快速发展。

在实验区发展和航空大都市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的规划比较完善。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聘请航空经济第一人“约翰・卡萨达”教授担任首席顾问,中国临空经济第一人曹允春教授也受聘为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咨询专家,并参与了相关规划的编写,这些都为郑州航空大都市规划的编写和实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3郑州建设国际航空大都市可能遇到的困难探析

下面就建设郑州国际航空大都市可能遇到的困难做以下系统探析:

3.1可以借鉴的航空大都市发展模式缺乏

自从1959年,爱尔兰依靠香农国际机场的香农自由工业区和香农镇成立了香农国际航空港自由贸易区,自由贸易区利用国外资金和原材料,大力发展出口加工业,这是临空经济发展的最早实践和发展模式。20世纪60年代起,日本政府就先后提出了在东京、大阪建设三大国际空港的课题,最典型的是日本长崎县,依托长崎空港,在滨海区域规划兴建了一个临空经济区,建设一条商务办公街,建立系列航空关联产业开发区、自由贸易区、高级文化娱乐区、高级住宅区和高精尖端技术产业区。另外美国的孟菲斯航空都市、荷兰史基甫机场、韩国的仁川机场等都成为国际上较早实践航空都市的典型案例。国内有北京临空经济区、上海虹桥临空经济区、天津临空产业区三个较早利用临空经济理论发展临空经济的先行示范。

不同机场有各自的条件和发展机遇,其发展理论虽说都是临空经济模型,有一定的规律可循,但毕竟每个机场和航空都市的发展都是独一无二的,不可百分之百的完全复制。因此郑州航空大都市建设在发展模式上可以借鉴的较少,需要更多地探索,积累更多地发展经验,为国内航空都市的发展提供借鉴。

3.2航空大都市建设投融资渠道狭窄

郑州航空大都市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包括机场建设、市政建设、新郑综合保税区建设、综合交通建设、地产开发等都需要巨大的资金支持。实验区获批复两年来,省财政厅已累计安排资金84.9亿元支持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发展。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与中国民生投资股份有限公司在郑州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未来5年内,中民投将在新能源、航空物流、基础建设、新型城镇化建设及高端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发展等领域投入500亿元,助力郑州航空港实验区发展。2015年4月15日,省金融办、发改委、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管委会联合召开新闻会,宣布中原航空港产业投资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正式成立,我省首个国字号产业投资基金――中原航空港产业投资基金运作全面启动,总体规模300亿元。成为省内第一只获得国家批准设立的产业投资基金、国内唯一一只专注于航空港相关产业投资的百亿级产业投资基金。

尽管实验区建设投融资方式有了新的发展,但从整个实验区的基础设施建设资金来源看,政府资金占到了80%以上,主要靠政府预算内资金、国内贷款、出让土地、自筹资金等。较少通过发行股票或债券等资本工具进行融资,仍然存在投融资主体单一,政府财政压力巨大。

3.3非临空产业或企业低水平入驻

产业是航空都市发展的基础和支撑。借鉴世界航空都市建设经验和经济发展规律,航空大都市产业发展具有高度的外向型,主要是临空型产业。航空都市产业具有空运偏好和时间价值偏好,这一特征决定了航空都市产业网络体系的规划要以航空偏好产业为重心。在优化现有航空物流、智能终端、生化医药、航空航材产业基础上,继续培育航空金融、高端服务、跨境E贸易、咨询、会展创意等高附加值产业,为航空城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航空都市产业不是简单的产业堆砌,航空偏好的产业制造、航空物流、生物制药等,都是航空都市产业的发展方向。航空都市产业的高级形态是总部经济、技术研发和金融结算等。在招商引资中继续下功夫,要抵住一味发展速度,不注重发展质量的诱惑,拒绝低端产业和非临空产业以及效率低下的落后产业等入驻航空港区。避免违背航空经济发展规律,形成低端产业聚集、航空优势不突出无特色、破坏环境的恶性循环等问题的出现。

3.4面临国内其他航空都市建设的巨大竞争压力

目前,全国共规划出63个临空经济区。据中国民航管理干部学院的资料显示:有超过50家机场和机场周边地区也在实施航空大都市发展路径。可见,郑州航空实验区在如此的背景下获得国务院的批复、成为国内首个航空港综合实验区面临着巨大的竞争压力。北京临空经济区、上海虹桥临空经济区、天津临空产业发展较早,也具有了一定的先发优势。2015年1月,成都新机场建设获得国家批准立项。于年底将开工建设,预计2018年将投入使用,被称之为中国“航空第四城”。2014年,双流机场实现旅客吞吐量3771.2万人次,全球排名38位左右;货邮吞吐量54.8万吨,全球排名44位左右。成都双流机场分别于2013年、2014年连续两年获得Routes颁发的“亚太区最佳机场成就奖”,今年3月独家获得Syntax颁发的“中国地区最佳机场”奖。位于西部地区,成为郑州建设航空大都市的强劲竞争者。

“航空大都市经济高峰论坛”于2015年3月26日在广州白云国际会议中心举行,与会代表着重探讨新常态下的广州航空大都市如何创新发展、航空大都市模式如何落户白云区、航空大都市的发展需要政府与企业如何协同发展等议题,也在落实发展航空大都市。2015年8月,《上海国际航空大都市发展战略研究》课题也进入论证阶段,取得了《关于上海航空运输业发展战略研究》、《关于上海航空运输业与航空制造业联动发展战略》、《关于上海通用航空发展战略》、《关于上海航空业与临空产业联动发展战略》等中期研究成果。在这些竞争者中,有很多和郑州航空港实验区一样都想要吸引高端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入驻,郑州航空大都市建设面临的压力不言而喻。

4结束语

郑州航空港区建设事关河南省经济发展大局,而作为首个上升为国家战略的航空港经济发展先行区,国内没有成熟的发展理论及经验支撑和借鉴。本文就郑州建设国际航空大都市的现实可行性以及可能遇到的困难进行探索性研究,得出郑州依托郑州航空实验区已经初步具备了建设航空大都市的条件,但也存在面临可以借鉴的航空大都市发展模式缺乏、航空大都市建设投融资渠道狭窄、非临空产业或企业低水平入驻、国内其他航空都市建设的巨大竞争压力等困难,后续将对其相应对策建议深入研究。

参考文献

[1]郝爱民.航空经济的基本内涵、特征和分类――兼谈郑州航空港综合实验区发展策略及路径[J].开封大学学报,2014,(03):2428.

[2]李雪梅.建设郑州现代航空大都市的几点思考[J].决策探索,2014,(05)下:2122.

[3]张永胜.世界主要航空大都市发展经验及对郑州航空大都市建设的启示[J].河南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4,(12):3035.

航空港论文范文3

关键词:郑州;航空港区;临空经济

一、郑州航空港临空经济的理论基础

(一)临空经济的定义

临空经济是一种刚刚兴起的经济发展模式,它以机场为主要根据地,以航空运输业为指明灯,利用世界各个大型机场在经济发展中的龙头带动效应,引导大量优秀的企业聚集到其身边,形成与航空互补的产业聚集区。

(二)临空经济的分类

1.综合枢纽导向型临空经济。要以航空港为中心,建设港区内及港区对外的交通要道,完善各种交通措施的连接与换成,使港区成为一个四通八达的交通要塞。

2.航空制造产业驱动型临空经济。以飞机制造相关产业为核心基础,促进产业协调,使港区飞机与港区内飞机零件相互促进,相互补足,形成一个优良的循环。

3.区域环境型临空经济。临空经济和区域产业环境二者相互促进,共同进步。相互协调才能更好地环保,更好地环境也能更好地带动港区的发展。

(三)郑州航空港的现状

2010年8月,富士康国际正式进入郑州航空港区并使得相关行业争相入驻,恰逢郑州新郑综合保税区的获批和封港运营,UPS、俄罗斯空桥、南方航空、深圳航空等160多家大型企业在此落建。郑州航空港区将如火山喷发式的发展成长。2010 年7 月,富士康正式与郑州政府达成协议,在港区建设新厂。2010 年9 月16 日,富士康正式在航空港动工开始建设。2011 年3 月14 日,第一条手机生产线建设完成并投入运营。富士康引领着港区的发展建设,并且在港区建设中具有息息相关的重要地位。富士康带动着智能手机整个产业在港区的落户安家。

二、郑州航空港临空经济区发展面临的问题

(一)产业结构性矛盾

传统产业依旧是我国目前临空产业的主导产业,还没有将临空的元素规划在临空港积极区中,这往往使得空港的林控制香型经济得不到跟好的发挥。产业结构不合理和建筑用地问题逐渐凸显。例如青岛临空经济区内许多和航空联系并不紧密的产业,所以航空物流对这些产业的影响很小。导致临空产业与传统产业发展的相矛盾,并没有找到各自应有位置的混合产业,对临空经济区内的统筹协调的发展存在影响。

根据规划发展的要求,建设围绕航空经济的现代化产业,要求相关企业的产业具有高附加值,属于朝阳产业,比如航空运输服务业、电子信息业、生物医药业等相关产业,这些经济产业符合新型空港建设的要求,而且能更好的促进航空港区的发展。但是,从现在的情况看,新郑机场还是发展的传统型产业,大部分还是食品加工、医药制造、钢铁加工等产业,这些产业并不符合快捷的航空经济要求。虽然有一些电子信息企业、生物医药企业入驻港区,但分布不合理且规模较小。从而导致了产业结构的矛盾与制约,严重影响港区的发展。

(二)临空经济发展缺乏阶段性规划

郑州临空经济的建设刚刚起步,缺乏阶段性规划。阶段性规划的制定前提是选择好重点产业,然后借鉴可持续发展理念设计合理的产业布局。唯有制订好每一个阶段需要建立的产业功能区,才能逐渐完成郑州临空经济从起步阶段过渡到发展阶段,再过渡到成熟阶段。

(三)交通运输带来的风险及竞争压力

航空与其他方式的交通对接中可能会存在一些风险。航空运输虽然节省了许多时间,但是如何在航空与陆运更紧密的结合方面仍需合理规划。以郑州为例 “大力发展卡车航班,建设区域性卡车转运中心,打造航空货物‘门到门’的快速运输系统”,按时进行配发,形成规模化,成本消耗低廉,但是同时增加了“铁、公、机”三者联系中的风险性。

世界上航空市场竞争激烈。人口与经济过度集中在亚洲东部沿海区域,如何在这既有竞争又有机遇的形势下走出自己的特色,也需要港区合理规划与计划。

(四)人才缺口

虽然临空经济在我国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是产业结构和基础设施与航空产业发展需求的匹配设施不相适应,从而导致了港区无法成为一个综合经济体。就像天津临空产业区与滨海新区、天津市区之间交通的问题,临空产业区与天津市联系松散,无法更好地借助城市原本力量。各种配套设施都需要自给自足的来完善。只有加强基本服务与基础设施的建设,才能加强港区的实力。

创新关键在于人才,我国在专门培养相关领域人才方面还不到位。而且港区对于如何更好地引进人才还没有完善的制度,一定程度上会阻碍航空港区的发展与进步。

三、建设航空港区临空经济的对策

(一)探索融资新模式,解决资金难题

在十数年的建设中,港区需要建设415平方公里的区域,完善港区内的交通体系,需要的资金量很大,这也是港区发展面临的重大问题。为此,研究成功港区的经验,利用好国家机遇的优惠政策,探索创新融资的新模式。怎样拓宽融资渠道,吸收更多民间投资来建设港区成为一个难题;同时,加强基本功能,吸引更多企业入驻或者引进外资才能解决资金难的问题。

(二)建立完善的交通体系

建立完善的交通体系对港区和整个中原区域的发展都具有重要作用。有效的发展临空经济的优势可以带动整个区域的发展。以机场为中心,加快港区基础道路建设,完善协调的港区交通体系。构建放射状的发达交通体系。整合一个沟通机场与南北区的完善道路体系,加强各道路支路的连接,使得整个交通体系成为一个网络。加强各部门的协调体系,建设智能的交通管理系统。

提升通关效率。利用海关相关优势,突出保税区对港区建设的重要性。完善监管体系,加大力度在需要的区域进行检查;把通关便利化无纸化放在服务的核心位置,推动“一次申报、一次查验、一次放行”的通关模式,加强港区的魅力,推进区域的发展,引导跟多企业入驻港区。

(三)完善机场配套设施,引进急需人才

机场设施包括软件和硬件,硬件条件是机候机楼、场的跑道、维修后勤等设施,软件条件包括机场的航线资源和发达的航空运输网络、服务质量,还有政府的执行能力等,配备良好的硬件措施,拥有保障的软件措施才能促使港区更好地发展。发展临空经济离不开人才,很多入驻在港区中的优秀企业也需要大量的高精尖人才,引进人才才能推动港区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张占仓.临空经济为郑州插上腾飞翅膀[N].郑州日报,2013,4,4.

[2]张占仓.郑州建设国际航空港的历史趋势与战略方向[J].区域经济评论,2013,3.

[3]张占仓.中国经济升级版的科学内涵与地方响应[N].河南日报,2013,6.

[4]卓凤莉.探寻郑州临空经济之路[N].河南日报,2013,8.

航空港论文范文4

摘 要: 空港经济的发展离不开空港人才的支撑,独立学院人才培养需要以社会需求为导向。文章通过分析珠三角地区空港经济、独立学院空港人才培养现状,指出空港人才培养模式存在课程设置脱节社会、空港师资力量缺乏等问题,提出应采取准确定位培养目标、打造空港特色品牌、重视社会实践教学等措施加以应对。

关键词: 珠三角 独立学院 空港经济 人才培养

1.珠三角空港经济发展现状

珠三角地区有广州白云机场、深圳宝安机场、珠海三灶机场等五个民用运输机场,机场分布较为密集。珠三角机场群是我国“十三五”期间着力打造的世界级机场群。以广州为例,白云机场定位中国三大国际枢纽机场。2016年白云机场年客流量近6000万人次,广州获批国家临空经济示范区。目前,在白云机场运营的航空公司达72家,共开通航线270多条,其中国际航线100多条。2013年,深圳政府出台《大空港地区综合规划》。2016年深圳宝安国际机场全年运送旅客达4197.5万人次,与2013年相比,客流量增加了1000万人次,实现欧美澳直飞全覆盖。近年来,深圳机场国际航线逐步增加,日均计划航班量突破1000班。2016年,珠海机场金湾机场客流量达612万人次,较10年前翻两番,主要局限于国内航线。珠海拥有部级航空产业基地,每两年举办一次“中国国际航空航天博览会”,通用航空产业在全国都具有一定的影响力。佛山沙堤机场、惠州平潭机场客流量较少,主要定位于支线机场,空港相关产业发展潜力较大。

2.珠三角独立学院空港经济人才培养现状

目前,珠三角地区有15所独立学院,在校学生25万人左右,每年毕业生有6万多人,开设与空港经济相关的专业有70多个。北京理工大学珠海学院开设飞行器制造工程专业(航空机械工程、航空电子工程、民用无人机工程)、交通运输(航空服务与管理)、飞行技术专业;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南国商学院开设商务英语(空乘)、物流管理(空港物流)专业;中山大学南方学院开设通信工程、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华南理工大学广州学院开设车辆工程、机械工程及自动化;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物流工程(物流系统规划设计)专业等。珠三角地区独立学院空港经济人才培养还处于起步阶段,主要是专、本科层次的教育,每年的空港经济相关专业大约1万人毕业。其中,北京理工大学珠海学院是华南地区第一所设立航空学院的二本院校,该校航空相P专业人才培养走在全国同等院校的前列,特色优势凸显。

3.珠三角独立学院空港经济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不足

3.1人才培养目标含糊,课程设置脱节社会。

珠三角地区部分独立学院人才培养目标含糊不清,较少有独立学院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培养空港经济人才。如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天河学院经济学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于能在综合经济管理部门、政策研究部门、金融机构和企业从事经济分析、预测、规划和经济管理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如广州大学华软学院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于能从事货代、国际货物运输、报关报检、保险、保税仓储等方面的操作和基层管理工作,并能初步设计、分析优化和组织实施国际物流方案的应用型专业人才。如华南农业大学珠江学院物流管理专业开设《物流系统管理》、《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课程,关于物流系统方面的课程开课重复,与社会需求联系不够紧密。

3.2专业建设盲目照搬,人才培养模式落后。

珠三角独立学院专业设置盲目照搬母体学校、公办学校,专业同质化现象突出,人才培养模式缺乏专业特色。珠三角地区15所独立学院全都开设市场营销、会计学、金融学或金融工程、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14所开设物流管理或物流工程专业,专业课程设置也大同小异。人才培养方案、教学大纲、教学计划、课程设置也照搬母体学校,一般独立学院下属系部负责人由母体学校委派,继续沿用公办学校的人才培养模式。由于独立学院的师资力量、学生生源、教学设施条件与公办高校相比有差异,人才培养模式应有所不同。珠三角独立学院空港经济人才关联性较强的专业设置较少,空港经济人才培养模式较为传统。

3.3空港师资力量缺乏,相关科研成果较少。

珠三角地区独立学院师资年龄、职称结构呈现“两端大,中间小”的特点,退休教授和硕士毕业生多,具有博士学历的中青年骨干教师、未到退休年龄的副高以上职称教师少,“双师型”教师较为缺乏,未能形成结构合理的师资梯队。空港经济相关专业的专业性强、技术性高,空港师资更紧缺。一些空港经济相关专业属于新兴专业,如物流管理、飞行器制造工程等,某些老师非科班出身,专业结构不合理。由于独立学院教师基本课时比公办高校多,一学期需要教2门―4门专业课程,教学任务繁重,用于科研的时间较少。以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南国商学院为例,该校于2015年3月设立空港经济协同创新中心。到目前为止,空港经济相关的部级课题立项、核心期刊还比较少。

3.4教学设施不够完备,空港实践环节薄弱。

与公办高校相比,独立学院的办学经费、硬件设施、实验室设施参差不齐,还存在一些需要完善的地方。如广州大学松田学院,校园占地面积540亩,在校学生近9000人,生均占地面积不足,建立大型的空港经济相关专业的实验室、实训基地会受场所的制约。珠三角地区部分独立学院对实践教学不够重视,仅局限于常规的毕业实习、实训、企业参观,存在校内实训多、校外实践少的现象。部分独立学院意识到实践教学的重要性,由于教学设施不够完备,实践师资、教学经费缺乏,“心有余而力不足”。空乘、飞行器制造工程、机场服务与管理等空港专业应用性较强,缺乏机场、航空企业现场实地的实践环节,教学效果会受一定的影响。广州白云机场周边50公里范围内有几所独立学院,去白云机场现场开展校企合作、实践教学活动的院校较少。

4.珠三角独立学院空港经济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4.1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准确定位培养目标。

珠三角地区独立学院可以结合自身的办学条件,以空港经济人才需求为导向,以培养空港应用型人才为目标。目前,珠三角地区对飞机融资租赁、通用航空器研发、机场运营管理、航空服务的人才需求较大。珠三角独立学院可以设立空港经济订单班,培养复合型、应用型空港人才。如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南国商学院可以培养空港经济相关的小语种人才,华南理工大学广州学院可以培养空港车辆工程人才,北京理工大学珠海学院可以培养通用航空器研发和驾驶人才。

4.2加强空港师资建设,推进校企合作共赢。

建立企业年金制度,进一步改善教师福利待遇,加大空港相关专业人才引进力度,吸引一些高学历、高职称的人才加盟。完善激励机制,鼓励教师攻读博士学位,定期选派中青年骨干教师赴国内外知名高校访学、知名企业进修,安排教师赴航空企业顶岗实习。建立珠三角地区独立学院空港经济师资联盟,促进教师之间相互学习交流、取长补短。珠三角独立学院可以与广东机场集团、南方航空、广东通用航空等知名企业开展校企合作,联合培养空港经济人才。邀请空港企业高管人员、高级技师等专业人士担任珠三角独立学院的客座教授、企业导师,举办讲座、共同制订空港经济相关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4.3适时调整专业方向,打造空港特色品牌。

由于珠三角独立学院办学机制较为灵活,可以根据市场对空港人才的需求,适时调整专业方向,适时调整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课程。鼓励设置能够支撑珠三角地区空港经济发展和服务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专业,对于连续5年不招生、报考率较低、就业率较低的专业,予以撤销。重点打造北京理工大学珠海学院飞行器制造工程、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南国商学院商务英语(空乘)、华南理工大学广州学院车辆工程、吉林大学珠海学院物流工程、中山大学南方学院电子商务、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会展经济与管理等空港特色专业品牌。

4.4重视社会实践教学,构建产学研合作体系。

珠三角地区独立学院应建立一套适合自己的实践教学规章管理制度,完善社会实践质量保障体系。通过第二课堂、实验实训、企业参观、毕业实习、顶岗实习等多种方式开展实践教学,与空港企业联合设立校外实践基地。如北京理工大学珠海学院与珠海航展公司合作,定期安排学生去珠海航展公司实习,取得较好的效果。珠三角地区独立学院应积极与企业、政府合作,构建产学研空港经济创新体系,将理论知识应用到社会实践,促进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转移。如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南国商学院联合广州市社科联、白云国际物流、翼通商务航空和韩国湖西大学等5家单位,共同构建政、校、企、研协同合作平台――空港经济协同创新中心,为学生拓宽实习和就业渠道。

4.5加大设施设备投入,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珠三角地区独立学院需进一步加大经费投入,完善校园设施设备,增加招生计划,改善办学条件。如吉林大学珠海学院机械与汽车工程系建设了6000余平方米的实验与实训大楼,建成汽车构造、汽车检测、部件拆装等多个实验室,仪器设备总资产及应用软件6000多万美元,可以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的实践教学需求。

独立学院考虑与空港企业设立空港经济人才培养基金,建立校友基金会,接受校友捐赠,设立校友奖学金、助学金。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南国商学院可以与广东机场机场集团合作,设立“广州空港”奖学金,奖励品学兼优的大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氛围。如北京理工大学珠海学院举办珠海航空沙龙和深圳航空沙龙合作交流研讨会,与参会的航空企业在航空文化节、航空人才培养及认定标准等方面展开交流合作。

参考文献:

[1]李妍.广州直飞赫尔辛基航线开通[N].广州日报,2016-5-8(A4).

[2]李俊霞,刘伟.独立学院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J].黑江高教研究,2014(11):131-133.

[3]袁剑波.独立学院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与实践[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1(2):118-122.

[4]徐霞,范丽君.独立学院办学定位及应用型人才培养探索――以华锐学院为例[J].人力资源开发,2016(2):54-56.

航空港论文范文5

关键词:海南;多机场;临空经济

随着全球航空业的发展,航空经济成为全球经济发展的新力量,临空经济作为一种新型的经济发展模式逐渐受到重视。与此同时,许多地区和城市开始建设两个或多个机场,多机场系统模式也越来越普遍。在全球多机场系统的发展实践中,不同机场由于自身规模、运营业务功能以及服务人群的不同必然会对应不同的临空经济模式,这也是机场发展与产业发展相互制约与协调的过程。在自贸港建设的背景下,有利的政策为海南省多机场临空经济发展提供了保障,只有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并抓住这些机遇,才能推动临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一、海南临空经济发展的机遇和条件

(一)自由贸易港助推临空经济发展2018年党中央决定支持海南全岛建设中国(海南)自由贸易试验区,自由贸易区的建设为海南临空经济的发展带来新的机遇。2020年6月1日《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总体方案》正式公布,海口江东新区作为自贸港重点园区之一。随之,海南省政府出台一系列措施,如创新管理体制机制、赋予更高的行政审批权限、财税扶持、推动重点产业、总部经济和科技创新发展,以及人才保障等,全力推动江东新区高质量发展,推动海口临空经济区的发展,进而推动海南临空经济的发展。

(二)海南多机场系统的形成临空经济区以机场为中心,以航空指向性产业为主导,在临空经济聚集作用日益增强的情况下,企业趋向于机场周围布局,机场规模的扩大和客货运量的增长将为临空经济的发展奠定基础。近几年,海南逐步加快新机场的建设,近几年,海南逐步加快新机场的建设,除海口美兰机场、琼海博鳌机场、三亚凤凰机场外,海南还将规划建设三亚新机场、东方机场和儋州机场。海南即将形成“南北东西”全覆盖的空中交通枢纽格局,多机场系统也将形成。2018年海口美兰机场和三亚凤凰机场旅客吞吐量均已突破2000万人次,机场周边的临空产业园区将来势必成为支持航空业、旅游业、会展博览业、航空物流、海岛度假以及国际企业总部、高端生活区等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地。

(三)不断增长的客货源市场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以来,航权开放、59国免签入境、离境退税、离岛免税、邮轮游艇旅游等一系列政策相继出台,如今海南自贸港建设的政策措施也不断落实,这些政策会吸引越来越多的人员和大量物资进入海南。此外,“一带一路”合作倡议也为海南带来巨大的投资需求、巨大的客货运输增长等预期机遇。不断增长的客货数量不仅会促进海南旅游业和航空运输业的发展,也是海南临空高端服务业发展的潜在动力。大规模的人流、物流可有效带动现代物流相关产业的聚集和发展,带动临空经济区产业的发展。

二、海南多机场临空经济发展现状

目前海南各地区的临空经济在不断地规划和发展中,发展较迅速的是海口江东新区的美兰临空经济区。2016年《海口美兰临空产业园总体规划(2016~2030)》正式公布,启动园区建设,大力发展海口临空经济,临空产业园规划总面积11.43平方千米,由南北两块用地组成,规划提出将美兰临空产业园发展成为“中国重要的通航产业中心、航空培训与维修基地、北部湾地区国际性空港商贸流通中心、海南省临空经济核心区、产业升级经济发展新引擎、海口空港型综合保税园区和临空经济示范区”。海口临空经济区以美兰国际机场为核心,着力发展门户枢纽带动、自贸港政策引领下的临空经济,主要聚焦“三大两新”(“大物流”“大航服”“大保障”“新消费”“新商展”)核心功能,构建以航食加工、航空维修、航空租赁、飞机拆解及改装、航空培训、跨境电商、航空物流和临空商业商贸为主的国际化产业集群,实现港产城融合发展。海口将持续加快培育发展以旅游业、现代服务业、高新技术产业三大领域为支撑的开放型生态型服务型产业体系,并出台相关扶持政策,这些举措将对飞机研发生产、飞机和航材进出口贸易、航空金融、航空维修、通航运营等产业在海口的落地带来巨大的吸引力。此外,2018年三亚市政府曾出台关于加速发展三亚市临空产业的工作建议,将发展三亚临空产业纳入工作重点,由政府牵头,统一规划,企业实施,共同加速发展三亚临空产业。凤凰机场分三个阶段建设,第一阶段:建设航空基础产业区;第二阶段:建设空港旅游综合服务区;第三阶段:建设航空科技产业园。未来,三亚临空产业有望成为三亚市重要的经济增长点,为三亚社会经济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三、国内外多机场临空经济发展经验

总结国内外多机场模式下不同临空经济区的差异化发展经验,掌握其中的发展规律,对海南多机场系统下临空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论文以多机场临空经济发展较为成熟的上海、新加坡和东京为例,归纳总结临空经济区不同的发展模式。

(一)上海多机场临空经济区上海目前有浦东机场和虹桥机场两大机场,在地理位置上,浦东机场距离市中心约30千米,虹桥机场距离市中心约13千米。浦东机场定位为国际枢纽,承担了上海地区约95%的国际航空运输任务,而虹桥机场则定位为国内枢纽,国内市场占主导地位。2018年,浦东机场年旅客吞吐量约7400万人次,位居全国第二;年货邮吞吐量376.86万吨,位居全国第一;虹桥机场年旅客吞吐量约4363万人次,年货邮吞吐量40.72万吨。由于浦东机场和虹桥机场功能定位的不同,两个机场临空经济区的运营模式也不同。浦东机场临空经济区主要利用庞大的货流量,重点发展航空物流与高科技制造产业。虹桥机场临空经济区依托完善的配套设施、成熟的投资环境和机场综合交通枢纽,重点发展航空客运业务和临空现代服务业务,两场错位竞争、分工协作、共同发展。

(二)新加坡多机场临空经济区新加坡有樟宜机场和实里达机场,樟宜机场建成于1981年,距离新加坡市中心约17千米,是新加坡最重要的国际航空枢纽,其客货运输量位于全球机场前列。实里达机场建成于1929年,距离新加坡市中心约14千米,目前主要以飞机维修、飞行训练、商务机和旅行包机为主,客运航班较少。樟宜机场周边设有相关产业物流园区以及会展中心、社区服务中心等,建成了以会展、国际商务、总部经济、物流、现代制造、康体休闲等相关产业为主的临空综合功能集群,机场临空经济区采用多产业并重、集群式发展模式。实里达临空经济区以飞机维修、飞机零部件的生产制造等通航产业为主导,飞机维修市场占亚太地区近1/4的份额,占全球近1/10的份额。许多飞机引擎制造商、直升机制造商、航空维修公司等都落户于实里达临空经济区。

(三)东京多机场临空经济区日本东京目前有羽田国际机场和成田国际机场。首先,两大机场地理位置有所不同,羽田国际机场距离东京市中心较近约17千米,成田国际机场距离市中心约65千米;其次,两大机场的航线网络及客货运量不同,羽田机场客运量较大,主要以国内航线为主,2018年羽田机场共完成旅客吞吐量8000多万人次,位居日本第一位,成田机场主要以国际航线和航空货运为主,货邮吞吐量200多万吨,位居日本第一位。基于两大机场的不同,羽田机场临空经济和成田机场临空经济采取了不同的运营模式,羽田临空经济区凭借优越的地理位置和庞大的客流量,以现代服务业作为重点发展产业,周边设有迪士尼乐园、大型游乐区以及国际会展中心,此外,还有金融机构、广告媒体及软件服务企业等生产服务类企业。成田临空经济区由于货流量较大,交通网络也比较发达,因此重点布局和发展航空物流产业和高科技制造产业。目前,成田机场物流中心是世界航空货物处理量最大的物流中心,大量的国际物流企业聚集于此。此外,机场周边还建立了12个临空产业园,重点发展高科技制造产业。

(四)经验总结上海两个机场临空经济区的功能选择和空间布局的不同主要是由于区位的不同引起的。新加坡两个机场临空经济区发展模式的不同取决于机场等级的不同,次要机场临空经济区功能选择更应突出自身的特色。东京两大机场临空经济区的差异化发展与两大机场的地理区位、航线网络布局和客货运量的不同密不可分。因此,从国内外多机场模式下临空经济区的发展情况可以看出,多机场模式下规划建设临空经济区,首先要明确临空经济区所依托机场的功能定位和业务类型,此外还要考虑临空经济区所处的地理位置、产业发展环境、资源禀赋等,以此来确定主导产业。各机场临空经济区既要有自身特色,实现差异化发展,还应进一步加强协同,实现互相之间的联动发展。

四、海南多机场临空经济发展思路

国内外多机场临空经济的发展对海南多机场临空经济的发展规划有一定的借鉴意义。海南在借鉴经验的基础上,应结合自身实际,探寻合适的多机场临空经济发展道路。

(一)明确区域内各机场定位目前海南省“一岛四场”的格局已初步形成,两干两支,东西南北各一机场,其中“两干”是海口美兰机场和三亚凤凰机场,“两支”是琼海博鳌机场和儋州机场。三亚凤凰机场和海口美兰机场地处海南南北两端,是两大核心枢纽机场,承担着主要的运输任务。博鳌机场是对外开放的园林式国际航空港,主要为满足博鳌亚洲论坛会议期间的国内外政要专机和公务机的航空保障需求,为地方旅游、公务和商务活动提供航空运输服务,为通用航空的发展提供支持。博鳌作为亚洲论坛配套服务设施,为海口、三亚两地机场提供有效补充,打造海南岛东部旅游目的地机场。

(二)合理规划临空产业,实现差异发展在临空经济发展过程中,海南应依托丰富的旅游资源禀赋优势,充分考虑临空经济与旅游业之间的联系,延伸旅游产业链,突出航空物流、旅游休闲、商务会展、现代农业等产业的发展。海口美兰机场和三亚凤凰机场作为海南两大核心枢纽机场,客货兼营,这两个机场可采取多产业并重、集群式发展的模式,重点发展航空基础性产业,如航空物流、航空服务、新兴消费、商务交流等产业,打造空港物流产业区、航空配套产业区、新兴工业集中区、现代商务服务区、现代农业示范区等功能区。博鳌机场临空产业布局可以以通航产业和现代服务业为主导,依托博鳌亚洲论坛、高尔夫资源、侨乡等区位优势,重点打造通航产业园区和与空港配套的高端商务服务业,包括商贸、餐饮、金融、酒店商务、地产、会展、大型超市、医疗保健服务、文化旅游等现代服务业。儋州在海岛西部,根据自贸区相关政策文件和产业布局来看,西部产业布局主要是围绕航运物流、海洋经济特区、高效农业这几个方面,因此儋州机场投入运营后,其周边临空产业应重点发展航空物流、现代农业等,打造空港物流园区和现代农业示范区。

(三)加强“港—产—城”融合发展港—产—城(AIC)理论体系指出,在临空经济发展演进过程中,空港、产业和空港新城三者间相互影响,相互促进。其中,“港”是发展临空经济的基础条件和先导因素,“产”是指在临空经济区聚集的各类具有临空指向性的产业,“城”是指依托临空经济发展而形成的,适合临空产业从业人员工作、生活和居住的生态、人文环境,即依托空港而建立,具备城市功能的空港新城。临空经济协同发展水平直接取决于“港—产—城”融合的紧密程度。海南多机场模式下各临空经济区的建设在产业规划、空间布局、功能定位等方面应与所在城市整体发展相统一,做到两两融合,即“港产融合”“港城融合”和“产城融合”。因此,加强“港—产—城”融合发展,一方面应借助美兰机场、凤凰机场和博鳌机场的发展加速临空产业的集聚,带动周边配套设施建设,进一步拓展机场的功能作用;另一方面,产业的发展应以从业者为前提,加强城市交通体系建设,打造空港新城,“空港”“产业”“空港新城”三个子系统两两融合,三位一体,才能促进各子系统都取得更好的发展,应在政府的统一规划下加强“港—产—城”一体化建设,使空港、临空经济与城市共同发展。

航空港论文范文6

上半年,党支部按照局党建工作要点和目标管理的要求,以“三服务”活动为载体,充分发挥口岸职能在服务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在做好支部建设的同时,结合空港工作目标和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展系列服务,确实把“三服务”活动落到实处,取得了一定的实效。

一、支部建设情况   

1、思想教育:围绕全局中心工作,统一思想,认真贯彻落实局党组提出的“学习、规范、创新、务实、团结”的要求,以身边优秀党员为榜样,学先进、赶先进,支部堡垒作用得到加强,大家互帮互学,积极营造和谐、活泼、向上的工作氛围,党员干部的工作积极性大增,支部党员工作齐心、学习用心、互相帮助有爱心,完成全年工作任务有信心。在思想教育的同时,警示教育也不放松,按照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若干准则的要求,人人争做廉政好党员、好干部,支部多年没发生违纪违规事件,书记还被推荐为市直机关“曹连新”式的优秀党员。

2、理论学习:按照建设学习型党组织的要求,用党的理论知识武装头脑,指导工作,无论是局里组织的党课教育、警示宣传,还是集中学习,大家都能积极参加,认真做笔记,支部自觉学习、写心得已养成习惯。特别是参加公务员在线学习,党员干部踊跃上网听课、答题,结合局年度学习参考要目,同志间互相交流,谈学习感受,支部学习氛围浓厚,目前支部累计学分已达400学分。

3、落实组织生活制度:按照支部活动计划,定期每季度召开支部会,每周五集中传阅局党组有关党务工作建设的文件、书刊和廉政教育警示材料。在落实学习要求上,每个党员都写了学习笔记和心得,人人都撰写了理论文章。

二、落实“三服务”情况

1、增强服务意识,在提升服务发展能力上下功夫

认真学习十一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政府工作报告》,按照《市委十届八次全会报告工作任务分解方案》和部门落实措施,结合“三服务”活动实施方案,从思想上理清党的建设与实现工作目标的关系,把增强服务意识与实际工作相对接,增强服务的主动性和实效性。在开辟航线工作中,主动走访南航大连公司、海航、东航等多家航空公司,为寻求发展,充分发挥政府口岸职能,空港处积极协调机场与美国达美和大陆两家航空公司,加紧美国与大连机场客运通航事宜的进度;同时为大连—匹兹堡货运航线的通航做积极促进工作。服务意识的增强,使空港口岸的服务能力得到了发展。

2、提高服务质量,在加大服务企业力度上下功夫

在去年开展的“党员干部走进千家万户”活动取得良好社会效应的基础上,按照其成功经验,结合“三服务”活动和处室工作重点,空港处党支部在走访机场、航空公司,广拓发展空间的同时,还积极走访“三关”听取各方意见,力图在提高服务质量上,把工作做细。年初,通过组织 “三关” 召开服务工作座谈会,提升了口岸服务的质量,取得了一定的实效。;机场检验检疫局狠抓H1N1流感的防治和预防猪口蹄疫的宣传,积极增设服务宣传栏;海关用热情严谨的服务赢得了海关总署和共青团中央联合授予的全国“青年文明号”荣誉称号。

        

3、落实服务实效,为我市经济建设服务

上一篇学法律论文

下一篇互联网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