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锻炼对心理健康的影响范例6篇

体育锻炼对心理健康的影响

体育锻炼对心理健康的影响范文1

关键词:体育锻炼 中学生 心理健康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4)08(a)-0250-01

世界卫生组织认为人的健康包涵三个要素:即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具有良好的社会适应性。体育锻炼能使学生的不良情绪和心理压抑得到合理形式的宣泄,使学生的精神状态达到平衡,从而缓解和消除心理上的疲劳和抑郁,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从而达到治疗心理疾病的效果。

1 中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产生的原因

1.1 学生负担重,精神压力大

健康是人类生命延续的基础。如今,心理健康成为现代健康概念的重要内涵。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和竞争性的增强,家长和社会对青少年尤其是学生的期望水平越来越高,导致在校学生精神压力越来越大,过重的精神压力严重影响着他们心理的健康发展。巨大的压力迫使这些学生在身体和精神上都产生了很大的疲惫感,心理状态得不到及时疏导的他们极易产生沮丧感,无法像正常学生那样在有效的教学时间内消化掉教师教授的知识,从而产生学习效率低下,身体上容易发生厌食、失眠等症状导致学生精神和身体上都受到很大影响。

1.2 自主能力和适应能力差

在学校,一切都要培养自己的意志和独立生活能力,一部分学生从小生活在父母的娇生惯养之下,从学习到生活琐碎一直都要父母操心过问,在思想上缺乏独立的意志品质和判断能力,在生活上也缺乏动手能力和生活技能,这些学生在一个陌生的新环境下无法依靠自力能力快速适应,进一步导致了他们的心理和情绪的变化,甚至有人因此萌发了退学的念头。

1.3 不能正确对待激烈竞争的学习环境,感觉人际关系协调困难

中国的教育是选拔性教育,从小学到大学层层考试,分数决定一切。学生学习压力增大,导致一些同学学习信心上的失落。由于学生都来自不同家庭背景、个人素养、生活习惯都各不相同,感到沟通困难,找不到一个可放心的,无利害冲突的倾诉对象。长此以往,就易形成学生中孤僻、孤傲、冷漠的心理倾向,危害了他的学习和生活,不利于人格的完善。

1.4 不能正确对待生活中的挫折打击

这些学生成功期望值过高,生活不幸(家庭变故)和挫折打击都将他们从豪情万丈的理想世界里拖入到痛苦现实的深渊中,如果不能正确引导,势必会引起情绪上的强烈反弹,特别是情感上的纠葛,更容易引起消极情绪的蔓延。如果不能尽快摆脱情绪上阴影,就会对意志力不坚强,自控能力差的人产生不利的影响。这时如果没人及时疏导,就有可能酿成悲剧。

2 体育锻炼对中学生心理健康有独特的影响

2.1 “热血运动”所带来的心灵陶冶

众所周知,体育运动伴随着日常身体活动的运动量和运动强度,伴随这个“热血”运动,人的情绪会变得亢奋和激动,这种高度兴奋会产生对人的情绪特殊的陶冶作用。如运动后人的体会、感想都会变得深刻,甚至可以领悟人生,这从体育比赛后胜利的人们的举动(会狂跑,会有激动而特殊的身体动作)就可以看出来。

2.2 “高峰体验”下的心理锻炼

“高峰体验”是指高强度、非日常性的心理体验。由于在体育运动中体验的往往是伴随危险和日常生活中难以体验的身体活动,如体操、攀岩、独轮车、滑冰、游泳等,所以,这种“高峰体验”会对人的懦弱心理、挑战心理形成相应的“冲突”。在这种“冲突”中,往往是人的挑战得到了胜利,懦弱的情绪得到抑制(因为体育教学环境下的“高峰体验”基本上市安全和可行的),因此,“高峰体验”有利于人的心理锻炼。

2.3 “直接的即时性评价”有助于学生的集体心理锻炼

由于体育教学主要是运动技能的学习,而运动技能又是直接的身体动作表现来体现的,因此,体育教学就与其他教学不一样,有着评价的“即时性”和“直接性”(学生做动作可以一眼看出好坏和巧拙,教师也会经常让学生当众做动作来评价),这种几乎是体育课独有的评价,让学生有了展示的机会。善于利用这种“即时评价”或许有利于学生的心理锻炼,善于引导学生正确评价自己的学习,正确评价他人,可以起到建立自信心的作用,也可以清除那种只顾自己表现不顾他人感受的不良行为。

2.4 体育运动能培养良好的意志品质

体育一般都具有艰苦、疲劳、激烈、紧张相对抗以及竞争性强的特点。学生在参加体育锻炼时,总是伴随着强烈的情绪体验和明显的意志努力。因此、通过体育运动,有助于培养学生勇敢顽强,吃苦耐劳,坚持不懈,克服困难的思想作风,有助于培养团结友爱,集体主义和爱国主义精神,有助于培养机智灵活,沉着果断,谦虚谨慎等意志品质。使学生保持积极健康向上的心理状态。

2.5 体育活动能消除疲劳

疲劳是一种综合症状,与人的生理和心理因素有关。当一个人从事运动时情绪消极、或当任务的要求超出个人的能力时,生理和心理都会很快地产生疲劳感。然而,如果在从事体育运动时保持良好的情绪状态和保证中等强度的运动量,就能减少疲劳感。有研究显示,体育运动能提高诸如最大输出和最大肌肉力量等生理功能,这就能够减少疲劳。分散注意力假说(Distraction hypothesis)认为身体活动和(或)身体锻炼给人们提供了一个机会,使他们能够分散对自己的忧虑和挫折的注意力,使人们从不愉快的刺激或痛苦的身体抱怨中解放出来。

有学者认为慢跑、游泳等运动能使运动参加者进入自由联想状态,在单调重复性的技术动作中,通过冥想、思考等思维活动,可以促进思维的反醒和脑力的恢复。这种对注意力的有效集中和(或)转移,可以达到调节情绪的目的,从而有利于锻炼者的心理健康。

综合以上相关体育锻炼对人们心理健康的影响研究结果可以看出,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对于学生的心理健康起着积极的作用,在意志品质、情绪、自我概念、人际交往、社会适应能力、完善人格等不同的心理健康层面都具有一定的影响。

3 建议与结论

(1)体育教学是促进健康的有效手段。学校体育应坚持贯彻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在体育教学中激发学生运动兴趣,使之主动参与,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

(2)体育活动能让学生乐于同他人交往,融于集体中,在社会生活中有较强的适应能力,能做到人际关系和谐。

(3)体育锻炼能使学生情绪稳定,能培养学生乐观、开朗的性格,促使学生个性全面发展。

(4)体育锻炼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和意志品质,从而促进心理健康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丁雪琴,高潮,张小燕,等.体育运动与青少年心理健康的调查研究―― 对北京香港青少年心理压力诱因的调查及对比研究[J].体育科学,1998(5).

[2] 于勇.体育教学与心理健康教育[J].湖北体育科技,200(53).

[3] 李百珍.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M].北京:科普出版社,2002,3.

[4] 杨迎天.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J].中国学校体育杂志,2001(4).

体育锻炼对心理健康的影响范文2

关键词:湘西中老年群体;体育锻炼;心理健康;影响

湘西地区少数名族的体育运动的历史比较悠久,不仅与民族习惯融为一体,而且还与独特的文化艺术有效的结合起来了,这也是湘西体育运动独有的特色。湘西地区的体育锻炼一般都是来自于生活,因此比较简单、易于操作、富有趣味,无论是在院场还是在田间都可以进行锻炼,对于提高中老年的心理健康有着重要的影响。

一、体育锻炼与心理健康的关系

(一)体育锻炼能够提高人的认知能力

体育锻炼在活动过程中具有激发人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的作用,而且每个体育锻炼项目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在运动过程中要求运动者能够快速的对外界做出正确的判断与反映,并且还能协调身体各个部分的动作,从而保证体育运动的完成,如果长期坚持下来,就能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人的认识能力、判断能力、反应速度等,使得人的思维变得灵活而又敏锐,还有部分的体育运动能够对人的思维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例如围棋、体操、花样滑冰等。

(二)体育锻炼有利于促进人的智力发展

对于经常从事体育锻炼的人来说,能够促进锻炼者的智力发展,并且还能够对开发锻炼者大脑有着十分积极的作用。首先,人的智力发展与物质基础有着紧密的联系,在人的大脑发展正常的情况下,一个人的智力与大脑的重量和体积并没有多大的关系,而是与大脑的结构和技能有着重要的联系。人们在体育锻炼的过程中,一般都是在相对较短的时间内完成体育锻炼项目,并且质量还需要符合相关的标准规范。在这样的情况下,人体的肌肉活动产生的生物电对大脑皮层细胞产生强烈的刺激,从而增强了大脑的系统功能;其次,体育锻炼也是我国文化宝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蕴含着丰富的学科知识,不仅与其他学科有着紧密的联系,而且在形成技能的过程中也有着相同的要素,例如记忆力、观察力、思维能力、想象力等,这些能力是智力发展中必不可缺少的要素,体育锻炼作为一种训练活动,在传授知识和技能的过程中,始终将这几种能力贯穿在其中,但是有所不同的是体育锻炼一般都具有自身独特开发智力和发展智力的方式。

(三)体育锻炼有利于改善人际关系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人们的生活节奏加快,许多人越来越缺乏合适的社会联系。而现在社会随着社会化进程的加深,要求每个人必须要学会与他人之间的协调合作。而体育锻炼的方式虽然多种多样,但是大多数还是以集体的形式表现出来的,因此体育锻炼的过程实质上就是一个与他人团结合作的过程中,是主动参与到与他人合作过程之中的活动,这种参与方式不仅能够有效的提高锻炼者的协作能力,而且还能提高锻炼者与社会发展的适应能力。

(四)体育锻炼能够促进人心里疾病的愈合

在西方国家,体育锻炼已经成为了治愈心里疾病的一种方式,对于精神分裂症和神经官能症都起着一定的作用,虽然现目前还没有确定体育锻炼为什么会对心里疾病有着治愈效果的原因,但是将体育锻炼作为一种治疗心理疾病的手段已经在西方国家流行了起来,但前提是需要在正确的指导下。曾有实践表明,有两种体育锻炼形式能够治愈抑郁症,首先是慢跑或者是散布,还有一种就是踢足球等活动,但是在这过程中必须要坚持选择适当的运动形式作为原则。

(五)体育锻炼能够促进人格发展

体育锻炼不仅能够提高人的综合能力,而且还能锻炼的人的意志和性格,使人变得开朗、乐观、坚强、刚毅,通过体育锻炼能够控制自己的情急和需要,从而使得人的个性更加成熟,从而有利于扩大社会交往,改善人际交往关系,提高适应能力。

二、湘西中老年群体体育锻炼对心理健康的影响

由于湘西是一个少数名族的聚居地,因此具有独特的文化,从而使得体育锻炼也独具特,其中最主要的体育锻炼项目包括有高脚马、武术以及陀螺等,下面本文对这三个体育锻炼项目对中老年群体的心理健康影响进行了详细的分析与讨论:

(一)高脚马对心理健康的影响

高脚马是一项技术比较复杂的运动项目,主要包括有高脚马竞速和高脚马对抗,但是无论是高脚马竞速还是高脚马对抗,都需要锻炼者具有坚毅、勇敢的意志品质以及良好的身体素质。由于高脚马的运动实在“马”上完成的,因此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高锻炼者的全身平衡能力,而且还对锻炼者的手臂力量、手部握力以及神经系统的指挥能力有着非常高的要求。高脚马运动最大的特点是便是在运动过程中能够将锻炼者的肌肉活动发挥到最大的程度,使人体的整个技能处于紧张的状态。除此之外,在高脚马运动的过程中,能够改善人体的平衡能力和位觉感受,并且人体的肌肉一般处于缺氧的条件,从而对肌肉的无氧代谢能力有着重要的提高作用,不仅如此,高脚马体育运动还能有效的改善中老年的心血管功能,增加他们的肺活量,从而使他们保持愉悦的身形健康。

(二)武术对心理健康的影响

武术在湘西中老年群体中受到了普遍的欢迎,具有左右对称、全身锻炼、运动量适中的特点,对中老年全体而言具有以下三个方面的作用:首先是健身作用,如果锻炼者能够联系经常武术,不仅能够强生健体、增加人体肌肉的力量,提高韧带的伸展性,而且还能够加大运动的幅度,提高关节的柔韧性,除此之外,武术不仅将具有糖发酵供能途径,还有脂肪、糖有氧代谢供能途径,这对锻炼者的内脏器官、运动器官以及神经系统等都有着促进作用;其次是武术能够提高自卫能力,武术主要是以练拳卫武的形式开展,从而能够使得锻炼者学习到一定的防供格斗技术,从而提高自身的自卫能力;再次是无数据由培养道德情操的作用,由于湘西是以土家族和苗族为主的少数民族聚居地,因此具有尚武崇德的精神。而体育锻炼的联系需要锻炼者具有坚持不懈、吃苦耐劳的精神以及自强不息的坚毅皮质,而且尚武崇德精神还能够培养青少年尊老爱幼、严于律己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道德情操。

(三)陀螺对心理健康的影响

陀螺比赛具有对抗性的特点,其动作技术比较容易掌握,具有非常高的健身价值:首先陀螺能够提高锻炼者的身体素质,增加健康。陀螺竞赛过程是一个非常激烈的过程,持续时间比较长,因此能够增强人体的血液循环、呼吸、神经等系统功能,提高人体的灵活性和柔韧性,并且在短时间内能够集中人的注意力;其次是陀螺能够锻炼良好的心理素质。打陀螺要求锻炼者必须具有稳定的心理素质和高度的准确性,由于陀螺旋转中的旋、放、打等技术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因此运动员必须要有快速而又准确的判断能力。除此之外,陀螺是一个团体运行,还能体现出团结合作的体育道德作风。

结束语

湘西地区少数民族富有特色的体育项目还有很多,不仅具有健身价值,而且还能提高锻炼者的心理健康。因此需要我国投入大量的物力、人力、财力进行充分的挖掘和发展,并且通过科学合理的手段进行发扬,让全国各民族在最大程度上接受富有湘西少数民族特色的体育项目,从而提高人们的心理健康。(作者单位:吉首大学体育科学学院)

参考文献:

[1]沈鹤军,景涛,王正伦等.5种传统保健体育项目对中老年人多维心理及免疫功能影响的对比研究[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13,20(2):17-20,36.

体育锻炼对心理健康的影响范文3

一、老年人心理健康的标准

(一)能够较好地适应老年生活。进入老年,从岗位上退下来,社会身份、生活内容等许多方面也必然随之变化。能否从心理上积极适应新的生活,是老年人心理健康的标准之一。

(二) 自我认知能力强,能容纳自己。退休是人生的一个重要转折,如果不具备良好的自我认知能力,面对地位的变化、权力的失去、经济收入的减少、与家人孩子关系的变动(由被依赖者转为依赖者)等情况,必然会面临较大的心理压力。因此,心理健康的老年人,是能正确认识自己、容纳自己的。

(三) 对生活充满了兴趣。许多老年人能够在晚年生活中发展新的兴趣、爱好,使退休生活充实有意义,找到了自己的精神寄托。如对书画、收藏、跳舞、歌咏、旅游、社会公益活动、体育锻炼等活动的参与,既体现了老年人依然充满朝气的生命力,又是他们创造精神和热爱生活的具体表现。

(四)能建立起新的交往圈子。人是社会中的人,乐群性是人的天性。但人以群分,物以类聚,人的交往是有选择的。有无良好的人际关系,是老人心理是否健康的一个重要标志。

(五) 能与家人和睦相处。一些老人退休后脾气变坏了,常因生活小节跟老伴、儿女合不到一块。如果不是子女不孝、不尊重老人引起的,很可能就是老年人的心态因退休后的不适应,产生了消极变化,应及时进行心理调整。如果自己调整有困难,就应该求助于心理咨询工作者。

(六)能接受新事物,与社会有效相处。有句经常说的话:活到老,学到老。如果老年人乐于认识新事物、理解新事物、接受新事物,顺应社会发展不断更新自己原有的知识、经验,就有助于保持良好的心态和人格的完整。人若能不断更新自己的价值观念,就会对生活充满信心,保持心理上的永远年轻。

(七)智力健全。智力包括感知觉能力、记忆力、想象力、创造力、逻辑思维能力以及操作能力等方面。主要表现为:老年人感觉、知觉尚好,能对事物做出符合逻辑的判断,能够记住必须要记的事,在正常生活中,休闲娱乐活动中能有创造的欲望和表现等等。

二、老年人参加体育锻炼特点

(一)老年人体育锻炼参与率较低。老年人体育锻炼参与率较低,城乡差异较大。城市老年人各项活动的参与率均高于农村老年人。老年人参与的体育锻炼强度较小。城乡老年人散步的参与率最高,在70%~85%之间,其次是逛公园,再次是做保健操。可见,这些锻炼项目均属于静养性锻炼,锻炼强度较低。

(二)老年人参与体育锻炼年龄差异较大。随着年龄的增大,老年人的体育参与率越来越小。60~69岁这个阶段是老年人口参与体育锻炼的“活跃期”,随着年龄的增长,参与体育锻炼的强度逐渐降低。但不管是农村还是城市,无论出于哪一个年龄阶段,老年人参与体育锻炼一般都集中在静养型锻炼上,且主要是散步。

(三) 老年人参与体育锻炼存在性别差异。城市男性老年人在参与体育锻炼的种类上面倾向于较为剧烈的运动,而女性老年人更倾向于和缓的锻炼。

三、体育锻炼(主要是静养性锻炼)对老年人心理健康的直接影响

(一)认知功能。以老年性痴呆为例,从痴呆和非痴呆老年人两组人群的过去和目前的行为因素来看,参加体育锻炼的老年人患老年性痴呆的比例要远远低于不参加体育锻炼的患老年性痴呆的比例。

(二)负性情绪。休闲健身、静养性锻炼、经济保障、健康状况、家庭支持、受教育程度都是与老年人负性情绪显著负相关的变量,分析结果显示,经常参与静养性锻炼,会大大减少老年人负性情绪的发生,此外,经济有保障、健康状况良好、受过良好教育者也是减少老年人负性情绪的重要因素。

(三)主观幸福感。据报道,经常参与休闲健身的城市老年人口,感觉“较幸福”的人所占的比例为68.3%,可以看出,娱乐性的健身运动对老年人的心态是有正向影响的。步行、慢跑等静养性锻炼能积极促进老人精神健康,适度的锻炼可以转移注意力,减轻或忘却不良的情绪,产生快乐愉快之感,促使幸福心态的产生。

四、结论

体育锻炼对心理健康的影响范文4

关键词:知识;信念;行为;健康教育;干预研究

中图分类号:G804.4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4590(2008)06-0091-04

Abstract:Objective: This article studied the inherent relationship of KAP (knowledge, attitude and practice) intervention of physical exercise and mental health from different angles, and sought the ways to improve and enhance mental health of undergraduate, gave full play to special features of the school physical education teaching, provided the reference unceasingly for the promotion in the undergraduate physical and moral health level.Methods: Through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 the changes of the psychological symptoms before and after the intervention were studied. The interventional effects of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ere 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 group.Results: Measured by SCL-90, the majority of symptoms indices and the general symptomatic index after the intervention have drop. Moreover through the multi-factor analysis, finally five factors that had a relationship with general symptomatic index were screened. Four factors, namely: the professional-fun, the mother of high education level, a fixed sports hobby, having a positive attitude to sports and health, can reduce the general symptomatic index, and are protective factors. But the worry about the tuition fees may enhance the general symptomatic index, is the risk factor.Conclusion: This research has discovered that KAP intervention not only may enhance obviously the level of understanding and receptivity to the physical training and the healthy knowledge in the undergraduate, but also may improved the level of undergraduate mental health.

Key words: knowledge; attitude and practice; health education; intervention study

学生体质是我国实现民族振兴和国家富强的基础条件。其健康的身心状态是其智能资本转化的前提条件。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已成为高校教育关注的一个焦点,但目前我国在校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仍不乐观。具体表现在: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明显偏低;情绪困扰在大学生群体中比较普遍和突出;大学生因心理障碍休学、退学的比例呈上升趋势等等。根据一项涉及全国12.6万名大学生的调查显示,约20.23%的人有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因各种心理疾病而休、退学的大学生人数已占总休、退学人数的50%左右。南京各高校心理协会对在校生心理状况的调查显示,30%以上的大学生心理问题大多集中在焦虑、恐惧、孤立、抑郁、敌对、人际交往障碍等方面,这些常被误解为思想品德有问题,来自社会和家庭的压力是造成他们心理问题的主要原因[1]。北京高校2002年抽取23所高校5220名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状况调查,结果表明大学生中存在中度以上心理卫生问题的学生占16.51%,大学生的SCL-90各因子分均高于国内正常人的水平,且均具有显著差异,证明了大学生群体相对于国内正常人群而言是心理卫生问题高发群体[2]。因此,我们从分析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相关因素入手,从健康教育的角度进行干预研究,以寻求改善和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措施,为充分发挥学校体育教学的特殊功能,不断为促进在校学生的身心健康水平提供参考依据。通过把健康教育有机地融入学校体育教育中去,促使学生掌握健康知识、强化健康意识、构筑健康信念,养成健康的生活行为和习惯。在体育教育中实施健康促进策略,不仅能够使学生在人生观树立的关键期形成健康的锻炼习惯和生活方式,还对一生中其他的发展阶段产生深远的影响,甚至也能够使之成为改变现状的力量,影响家庭乃至社会的健康状况。

1 对象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

分别从江苏省三所高校选择在校的大一学生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涉及的专业有文科(英语、艺术设计、汉语言文学)、理科(数学、材料、工商管理)和医科(临床、护理)共计8个专业。本次研究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以专业作为分层变量,以班级为基本抽样单位,从全部65个班级中抽出32个班级,共计1261人,分为两组,即:对照组和试验组。其中,对照组12个班级,共415人(文科5个班、理科5个班、医科2个班);试验组20个班,共743人(文科8个班,理科8个班,医科4个班)。两组对象分别在性别、年龄、民族、专业构成上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

1.2 调查与干预方法

(1)问卷调查:

本研究共采用2套问卷,体育锻炼KAP问卷和症状自评量表(SCL―90)。依据KAP问卷模型及学生的具体情况自行设计体育锻炼KAP调查问卷,经预调查、讨论修改而成,包括分析项目和检查核对项目。为了了解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本研究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来评价[3,4]。另外在调查前,对调查员进行统一培训,合格者作为正式调查员。对已经抽出的对照组和试验组同时进行调查,调查问卷采用自我管理式的调查方式,问卷经调查员讲解后由被调查者自行填写,问卷当场收回后,由调查员对问卷进行统一编号,初查,剔除无效问卷。最后由管理人员对问卷进行抽样回访(回访率不少于5%)和最终审核。最终收回有效问卷为1158份(有效率91.8%),其中男生513人(44.3%),女生645人(55.7%)。

(2)问卷信度与效度检验:

在进行正式调查之前,分别对体育锻炼KAP问卷和症状自评量表(SCL―90)做重测信度与结构效度检验。重测信度:在第一次调查一周后,在研究对象中随机抽取50名学生(约占5%)再次填写问卷,进行复查。计算组内相关系数(ICC)。组内相关系数(intraclass correlation coefficient, ICC)等于个体的变异度除以总的变异度,故其值介于0~1之间。0表示不可信,1表示完全可信。一般认为信度系数低于0.4表示信度较差,大于0.75,表示信度良好[5]。结构效度:指测量结果体现出来的某种结构与测值之间的对应程度。结构效度分析所采用的方法是因子分析。通过因子分析可以考察问卷是否能够测量出研究者设计问卷时假设的某种结构[6]。

(3)KAP模式综合干预:

对照组仍按照学校原有的教育模式,不另外采取额外的干预措施。根据凯尔曼(1961)提出的“服从、同化、内化”态度改变三阶段理论,本研究对试验组采用如下干预教育方法:

第一阶段,通过向学生宣传体育与健康知识,向同学传授为什么、如何评价、怎样促进体质与健康。通过组织多种形式的宣传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接受并积极参与,做好学习新知识的心理准备。

第二阶段,以互动的形式,进行以运动参与为主的教育活动,结合相关知识讲解和讲座,使学生明白道理,形成内化的观点。

第三阶段,引导学生参与、探究、发现体育运动的价值,了解体育对身心健康的益处,使学生坚定信念并逐步养成健康习惯。

1.3 统计分析

用ACCESS 2003建立数据库,数据采用双录入方式输入计算机,然后用SAS 9.0软件编写程序对两次数据进行比较。核对无误后,使用SAS 9.0进行数据的整理和分析。分别对数据进行单变量描述性分析、检验和logistic回归分析(以上分析均采用=0.05作为检验水准)。由于SCL-90量表中所有统计量,包括总症状指数及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精神病性等9个因子分均为偏态分布。因此,数据分析采用中位数(M)和四分位间距(QR)表示。中位数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和Kruskal-Wallis H检验[7]。

2 结 果

2.1 问卷信度与效度检验

重测信度:结果显示,KAP问卷ICC为0.716,SCL―90量表的为0.721,说明两个问卷的信度较好,能够满足调查研究的需要(见表1)。

结构效度:分别对KAP问卷和SCL―90量表的得分进行因子分析。KAP问卷产生2个公共因子,他们共能解释总体方差的72.63%;由于SCL―90量表本身就已经归纳为十个因子(躯体化、强迫、人际关系、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精神病性和其它附加因子),因此,在进行因子分析时,仍然以这十个因子作为共性因子[8]。这十个因子共能解释总体方差的67.35%。分析表明KAP问卷和SCL―90量表均有较好的结构度。

2.2研究前后体育锻炼K、A、P得分及变化分析

干预前,对照组与试验组分别在K、A、P三个分项目及KAP总分上均没有统计学差异。试验组干预后与干预前相比,K、A、P得分及总分均有明显提高(P0.05)(见表2)。结果表明:试验组经过干预后,对体育锻炼的相关知识、态度和行为的认识起到了积极的改善作用,总体知晓率明显提高。

2.3 研究前后SCL―90变化情况分析

干预前,试验组和对照组在SCL-90的九个症状因子得分及总症状指数上,均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对照组干预前与干预后在九个因子及总症状指数上也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而试验组在干预后,有七个因子(躯体化、强迫、抑郁、焦虑、敌对、恐怖、精神病性)的平均得分及总症状指数较干预前有所下降(P

2.4 总症状指数相关因素分析

通过SCL―90量表可以计算总症状指数,该指数又称总均分,是将量表总分除以90得到。为了进一步分析心理症状的可能影响因素,以总症状指数的中位数为界,将研究对象划分为高症状组与低症状组[9](这里采用干预前试验组和对照组共1158人的调查数据)。

首先采用单因素卡方检验,筛选出影响总症状指数的因素有:性别、对专业的兴趣、是否为学费担忧、母亲文化程度、是否独生子女、有无固定体育爱好、是否经常上网、是否班级干部、学习成绩、自认性格类型、体育锻炼知识(K)、对锻炼和健康的态度(A)、对锻炼行为的认识(P)(见表4)。

进一步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对上述单因素筛选出的变量进行多因素分析。其中各变量的赋值方法见表5。logistic回归最终筛选出5个因素与总症状指数相关(见表6),其中专业兴趣、母亲文化程度、固定体育爱好、对体育和健康的态度(A)等4个因素的回归系数为负值,说明与总症状指数呈负相关。[JP2]另外该4个因素的OR值均小于1,说明对专业感趣、母亲文化程度高、有固定体育爱好、对体育和健康有积极的态度均可以降低总症状指数,是保护性因素。其中按照保护性因素有高到低排列为:专业兴趣>固定体育爱好>母亲文化>对健康和锻炼的态度(A)。而对学费担忧与总症状指数呈正相关,OR值大于1,说明对学费的担忧可以提高总症状指数,是危险性因素。

3 讨 论

KAP(知、信、行模式)是认知理论和动机理论等在健康教育中的应用,是有关行为改变的较成熟的理论模式,“知”是知识和学习,“信”是正确的信念和积极的态度,“行”是行动。知、信、行理论认为,知识是基础,信念是动力,行为改变工程是目标。知识,是行为的基础,通过学习改变原有目标,消除过去旧观念的影响,重新学习获取达到新目标的知识与技能。信念或态度,是对知识进行有根据的独立思考,逐步形成信念与态度,由知识转变成信念和态度就能支配人的行动。信念的转变在知、信、行中是关键。信念是人们对自己生活中应遵循的原则的信仰,通常与感情、意志一起支配人的行动。行动,就是将已经掌握并且相信的知识付之行动,促成有利健康的行为形成[10]。本文采用体育锻炼的知、信、行KAP研究就是来源于知、信、行理论模式。

本研究发现对在校大学生进行体育锻炼知、信、行干预可以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处于心理成长阶段的大学生群体,是具有可塑性的人群,为教育提供了创造健康未来的机会。对学生实施以健康促进为先导的体质KAP干预策略,不仅是体质研究中实践领域的有益尝试,也是实行《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中“运动参与”目标的重要举措。

研究还发现对心理健康相关的常见影响因素有:专业兴趣、担忧学费、母亲文化程度、固定体育爱好及对健康与锻炼的态度等。对专业感兴趣、母亲文化程度高、有固定的体育爱好及对健康与锻炼有正确的态度都有助于学生健康心理的塑造,其中对专业感兴趣尤其重要。根据凯尔曼(1961)提出的“服从、同化、内化”态度改变三阶段理论,对专业感兴趣则有助于学生接受并积极参与教学,做好学习新知识的心理准备,实现干预教育的第一个阶段(服从阶段)向第二阶段(同化阶段)与第三阶段(内化阶段)的顺利转变。这正顺应了KAP干预的基本心理过程:知(引起兴趣――感到需要)―信(相信信息――产生动机)―行(尝试行为――动力定型――行为确立)。另外,对学费的担忧则不利于学生健康心理的发展,对学费的担忧使学生处于状态,焦虑处于常态范围时有着适应性意义,但过度的焦虑会造成心理紧张,影响心理稳定性,也易产生心理异常,从而削弱大学生身、心的正常发育。

值得一提的是,有固定体育爱好的学生,由于经常参加体育运动,在体质增强的同时,心理状态也发生着明显的变化。从生理学的角度看,在运动中人体突然起动、急停,随机应变地迅速改变动作的方向,兴奋―抑制快速地转换和精确地调节,有助于支配各种效应器和神经机能的改善,从而提高大脑皮质神经过程的强度、均衡性和灵活性[11]。从心理学的角度看,在紧张、激烈的运动中,人的心理承受着或大或小的压力,同时也伴随着情感的体验和意志的磨练,学生在与同伴的团结协作和融洽相处中,在发挥个人的潜能和智慧的活动中,不仅能发展良好的个性品质,提高心理健康水平,还能提高适应环境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

参考文献:

[1] 肖建忠.学生心理问题与体质健康及体育活动的关系[J].体育学刊,2004;5(1):16.

[2] 葛吉生,高全,孙海挺.大学生心理健康与身体素质的关系及应对策略[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4;11(1):33.

[3] 王征字.症状自评量表(SCI ―90)[M].上海精神医学.1984;2(2):68.

[4] Schmitz N, Kruse J, Heckrath C, Alberti L. Tress W. Diagnosing mental health disorders in primary care: the General Health Questionnaire (GHQ) and the Symptom Check List (SCL-90-R) as screening instruments[J]. Soc Psychiatr Epidemiology, 1999;34:360-366.

[5] Derogatis LR. Symptom Checklist-90-Revised in handbook of psychiatric measures[J]. American Psychiatric Association, 2000;28:81-84.

[6] Dinning WD, Evans RG. Discriminant and construct validity of the SCL-90 in psychiatric inpatients[J]. J Pers Assess, 1977;41:304-310.

[7] [JP2]吴范武,金子环.症状自评量表调查研究中统计方法的正确应用[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5; 13(5):397-399.[JP]

[8] Evenson RC, Holland RA, Mehta S, Yasin F. Factor analysis of the symptom checklist-90[J]. Psychol Rep, 1980;46:695-699.

[9] Cox D, Lewis G , Stuart G , Murphy K . A cross-sectional study of the prevalence of psychopathology in adults with congenital heart disease[J]. J Psychosom Res, 2002;52(2):65-68.

体育锻炼对心理健康的影响范文5

关键词:心理健康;中老年居民;体育锻炼方式

中图分类号:G804.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童编号11007―3612(2006)09―1198―03

采用心理量表和问卷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对西安市城区中老年人身体锻炼和心理健康状况进行测查,以期在前人的基础上深入了解不同锻炼方式与西安城区中老年人心理健康状况的关系,为进一步的研究打下良好的基础。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取西安市群众体育活动开展较好的单位、活动社区中的中老年居民800名(中年组400名,年龄为40~49岁,男女各200名;老年组400名。年龄为60~69岁,男女各)。

1)体育锻炼项目分为五组:(1)慢跑快走组;(2)传统体育组(中年男子为自行车组);(3)球类组;(4)有氧体操组;(5)游泳组(老年男子为登山登楼组)。

2)运动方式分类

老年男子组运动方式分类:传统体育组、有氧体操组、慢跑快走组、球类组、登山登楼组。

老年女子组运动方式分类:传统体育组、有氧体操组、慢跑快走组、球类组、游泳组。

中年男子组运动方式分类:慢跑快走组、球类组、自行车组、有氧体操组、游泳组。

中年女子组运动方式分类:传统体育组、有氧体操组、慢跑快走组、球类组、游泳组。

1.2研究方法

1.2.1 问卷调查法使用总课题组编《心理健康问卷》对800名中老年人进行心理测试。

1.2.2数理统计法 采用Excel、SPSS11.O等数理统计软件对通过实验和调查问卷获得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2 实验结果

2.1中老年人心理健康基本现状

2.1.1 老年人心理健康基本现状 如表1所示。

从表2我们可以看出,老年男子与女子有88.3%和83.5%对生活满意或者比较满意。2.1.2不同体育锻炼方式的老年组心理健康基本现状 从表2我们可以看出,老年传统组男子与女子有82.8%和82.9%对生活满意或者比较满意。老年有氧组男子与女子有81.2%和87.9%对生活满意或者比较满意。

老年慢跑组男子与女子有65.7%和7l%对生活满意或者比较满意。老年球类组男子与女子有82.8%和92.9%对生活满意或者比较满意。

从表5我们可以看出,中年组男子与女子有76.8%和68.5%对生活满意或者比较满意。

2.1.4 不同体育锻炼方式的中年组心理健康基本现状 从表5我们可以看出,中年传统组男子与女子有78.4%和69.7%对生活满意或者比较满意。

从表5我们可以看出,中年有氧组男子与女子有97%和92%对生活满意或者比较满意。

从表6我们可看出,中年女子慢跑组有68.7%对生活满意或者比较满意。

从表5我们可以看出,中年球类组男子与女子有70%和64.7%对生活满意或者比较满意。

从表7我们可以看出,中年游泳组男子与女子有78.8%和57.1%对生活满意或者比较满意。

从上表我们可以看出,中年男子自行车组有68%对生活满意或者比较满意。

3 讨 论

1)进入老年期之后,人的活动能力和生理机能就开始逐渐衰退。许多在年轻时意气风发、活泼向上的人,到了老年期之后就变得低沉、缓慢和淡漠。老年人由于生理衰老的原因,开始显得精力不够充沛,许多事情自己不能直接参与。因此,他们只好通过说话来表达自己内心的想法和情绪,这样他们才会觉得心理平衡。在心理上,由于老年人不太可能再获得新的、重大的成就和自豪感的满足,于是就转而进行自我的心理平衡的维护,这就自然而然地需要不断地去回忆和谈论自己一生中所取得的那些成就和荣誉。许多老人渴望自己在家庭中的角色和地位不会受到过大的挑战,他们依然希望自已在家庭中能发挥以前那种一家之主的作用,能是一个独立的自我。所以在生活中,老年人应找到适合老年人特点的锻炼方式,安度晚年。

2)人到中年要经历一个相当长的时期,既过青年,未入老年,即为中年。到了中年,人便已达全面成熟,一方面是身体机能的健全与完善,保持着机体的健康状态;另一方面是机体与环境的适应良好,在集体中能出色完成任务。因此,中年人体魄健全、精力充沛,知识渊博、经验丰富,是社会的中流砜柱。中年期是创业的黄金时期,也是身心担负最沉重的时期.集诸多矛盾于一身。人到中年,诸事劳形,万事累心,身心负担极重,难于摄养,以致未老先衰,肩头的社会责任、工作的得意与失意、升迁、贬降,成功与失败,让中年人不胜压力。所以,锻炼对中年人尤为重要。加强体育锻炼,减缓体力的衰减,以更充沛的精力去面对社会生活,可有效地预防解决中年生活中的层层矛盾、重重危机,降低各种心理问题的可能性。

体育锻炼对心理健康的影响范文6

一、影响中学生体育锻炼行为坚持性的心理因素

1 情绪因素对中学生体育锻炼行为坚持性的影响。

影响体育锻炼行为的坚持性的关键因素是运动中的情绪体验。积极的情绪体验能提高中学生锻炼的持久性,使运动产生的生理和心理效益得以实现。有研究指出.缺乏愉是个体不能坚持锻炼行为重要因素,有30%的城市中学生认为娱乐性和愉快的感觉是他们坚持锻炼的主要原因。

由此可以推论,情绪的不同体验,是影响中学生体育锻炼坚持性的重要因素。愉快的积极情绪体验是中学生坚持体育锻炼的重要原因之一,而焦虑、抑郁等消极情绪对体育锻炼产生阻碍作用。以上研究都从各自的角度论述了情绪因素的某一方面对锻炼行为坚持性的影响,但缺乏对情绪状态作全方位的探讨。

2 自我认识对中学生体育锻炼坚持性的影响。

作为自我认识的主要成分之一,自我效能是指一个人对自己能否成功地完成一项任务所持的信心和期望,以及对自己成功地完成一项任务所具有的潜能的认识。对自我效能与锻炼行为的关系研究表明,高自我效能水平对活动具有增力作用,而自我效能可相当可靠地预测体育锻炼的坚持性。

另外一方面,中学生对体育锻炼的自我认识错误,是影响中学生坚持参加体育锻炼的重要因素。这些错误有:许多中学生认为他们比他们的长辈们身体更好,一些中学生认为自己已不能从体育锻炼中获益。还有许多中学生害怕长期坚持体育锻炼消耗体力精力,影响学习效果,浪费学习时间而不愿意参加锻炼。可见缺乏自信心是中学生自我认识错误的主要方面。

综合以上的研究分析,我们认为中学生对自身及体育锻炼的自我认识错误阻碍了他们坚持进行体育锻炼。而较高的自我效能水平和自信心会增强中学生体育行为的坚持性。但以上的研究仅从中学生个体心理的角度去研究,忽视了社会因素在学生体育锻炼这一社会性活动中所起的作用。

3 人际关系因素对中学生体育锻炼坚持性的影响。

针对人际关系对体育锻炼坚持性的影响,有研究指出:个体坚持活动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为了与他人交往或参与群体活动。调查表明,有25%的女性和24%的男性将社会交往看成是坚持活动的很重要的原因。对此国外也有类似的研究结果指出,缺乏合适的伙伴是阻碍中学生参加锻炼的一个重要原因。

综合以上研究成果,我们认为,人际关系之所以是体育锻炼坚持性的一个重要影响因素,是因为坚持锻炼的中学生比中途退出者更能与别人建立友谊,并能对活动产生更加积极的反应。所以,锻炼者之间的友谊往往对继续参加活动有积极的影响。对于群体来说,良好的群体人际关系增强了群体的凝聚力,所以实施群体锻炼计划的人比独自进行锻炼计划的个体,其行为坚持性要好些。较强的群体内聚力促进了个体体育锻炼行为的坚持性。因此,在学校和班群体中,良好的人际关系增强了群体内聚力,是中学生坚持体育锻炼的真正动力。

二、心理健康效应与中学生体育锻炼行为坚持性的关系

大量的研究表明,长期参加身体活动与良好的心理健康是紧密相关的。其中,经常参加体育活动与降低焦虑水平呈正相关。长期体育锻炼与精神健康方面的一些指标有中等强度的相关。

自我效能方面也有类似的结论,如果将坚持性作为锻炼行为的因变量指标,则自我效能与因变量之间存在着明显的正相关。关于人际关系,研究者认为它通过增强群体内聚力,增强了个体的坚持性,从而与锻炼坚持性有相关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