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意识形态工作方案范例6篇

学校意识形态工作方案

学校意识形态工作方案范文1

为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意识形态工作,贯彻党管意识形态原则,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主动权,明确总支领导班子、领导干部的意识形态工作责任,根据四中全会精神和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以及中央、省、市、县、教育局机关党委关于意识形态工作的要求,为切实加强对胜利学校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深入推进意识形态工作,结合我校实际情况,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明确主体责任

按照分级负责和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学校支部领导班子对学校意识形态工作负主体责任。

(一)书记是第一责任人,要旗帜鲜明地站在意识形态工作第一线,带头抓思想理论建设,带头管阵地、把导向、强队伍,带头批评错误观点和错误倾向,重要工作亲自部署、重要问题亲自过问、重大事件亲自处置。

(二)支部书记根据工作分工,按照“一岗双责”要求,抓好分管部门、处室、班组的意识形态工作,对职责范围内的意识形态工作负领导责任。

(三)办公室在支部的统一领导下,履行指导、组织、协调、督查和抓好落实的职责,要切实担负牵头抓总、指导协调的责任。

二、落实工作责任

(一)坚持党管意识形态原则

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县和教育局机关党委关于意识形态工作的决策部署和指示精神,严守政治纪律、组织纪律和宣传纪律,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责任领导:班子成员)

(二)坚持把党的思想理论建设作为意识形态工作的根本任务

认真学习四中全会精神,学习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持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的宣传教育,加强“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宣传教育,组织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学习和践行,不断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扎实抓好以支部为龙头的干部理论学习,把意识形态工作作为必学内容,每年学习不少于一次。(责任领导:李朝,责任处室:办公室,团委,少先大队)

(三)建立健全分析研判机制

定期分析研判意识形态领域情况,分清主流支流,辨析思想文化领域的突出问题,对学校出现的重大事件、重要情况、重要社情民意中的倾向性苗头性问题,有针对性地进行引导,作出工作安排,维护意识形态安全。有关分析研判情况及时报上级党组织。(责任领导:李朝,责任处室:办公室)

(四)专题研究意识形态工作

党总支每年至少两次在党内通报意识形态领域情况,及时将意识形态领域的重大情况向上级党委报告,并提出建设性意见。(责任领导:李朝,责任处室:办公室)

(五)加强对意识形态工作的统一领导,维护意识形态安全。

切实形成党支部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办公室组织协调、有关部门分工负责的工作格局。(责任领导:班子成员,责任处室:办公室)

(六)加强党员领导干部意识形态的教育培训。(责任领导:李朝,责任处室:办公室)

(七)加强学校思想阵地管理,强化学校的教学管理,确保正确的办学方向。

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县委关于加强宣传思想工作和意识形态工作有关部署要求,推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加强党员干部、思想政治课老师、年级组长、班主任等教师队伍建设。切实加强教师队伍的管理,不得在课堂出现有政治偏差的言行;在学校内不得进行宗教活动,不得开设宗教课或向学生传播宗教,不得组织学生到宗教活动场所开展教学和实践活动。(责任领导:开飞,责任处室:办公室、教务处、团委、少先大队)

(八)加强团队工作,强化青少年学生的意识形态教育

加强对少年团校、学生社团的组织与管理,牢牢掌握共青团、少先队工作的主阵地。完善对重大社团活动、社会实践活动的报备、审核机制,加强引导,确保正确的政治方向。(责任领导:开飞、杨辉,责任处室:政教处、团委、少先大队)

(九)领导、组织对意识形态领域重大问题的处置

对否定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攻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等错误思潮和言论,必须敢抓敢管、敢于亮剑,及时有效地发出声音,旗帜鲜明地表明立场、亮明态度,理直气壮地加以批驳,有理有利有节地开展思想舆论斗争。(责任领导:李朝,责任处室:办公室)

(十)加强党员干部党纪法规教育

对在各类媒体、互联网、出版物及课堂讲坛论坛等公开场合发表同中央精神相违背的言论,非议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及重大决策部署,散布传播政治谣言的党员干部要依纪依法严肃处理。(责任领导:张道云,责任处室:办公室)

(十一)做好知识分子的团结引导服务工作

领导班子成员特别是主要负责同志要加强同知识分子交朋友,做好学科骨干教师的工作,通过开展经常性走访、建立联系点、参加教研活动、座谈等形式,不断拓展同教职工沟通联系的渠道。加强对党外教师的政治引领和政治吸纳,引导他们与党同心同德、同向同行。(责任领导:班子成员,责任处室:办公室)

(十二)选优配强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干部队伍

确保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牢牢掌握在忠于党、忠于人民、忠于马克思主义的人手里。对敢抓敢管、敢于同错误倾向做斗争的同志,要公开支持、大胆使用,对不适合、不适应的要及时作出调整。(责任领导:张道云,责任处室:办公室)

三、严格实行责任追究

严格追责问责,坚持有错必纠、有责必问,对导致意识形态工作出现不良后果的,严肃追究相关责任人责任。

(一)支部领导班子、领导干部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要追究责任,视情节轻重,给予约谈提醒、批评教育,责令作出书面检查、进行通报批评,给予组织处理和纪律处分。

1、对党中央或者上级党组织安排部署的重大宣传教育任务、重大思想舆论斗争组织开展不力的;

2、在处置意识形态领域重大问题上,书记没有站在第一线、没有带头与错误观点和错误倾向作斗争的;

3、管辖范围内发生由意识形态领域问题引发群体性事件的;

4、对重大敏感问题和突发事件处置和引导不力,引起思想混乱、造成严重影响的;

5、对所管理的党员干部公开发表违背党章、党的决议和政策的言论放任不管、处置不力的;

6、所举办的校园网站、广播站、微信公众平台、电子屏、横幅、宣传栏、标语横幅展板等出现严重错误导向的;

7、管辖范围内公开发行的出版物和编写的材料等在意识形态方面有严重错误导向的;

8、管辖范围内网络意识形态安全出现严重问题的;

9、管辖范围内举办的报告会、讲座、论坛和课堂教学有发表否定党的领导、攻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言论,造成严重影响的;

10、对管辖范围内意识形态工作出现严重问题隐瞒不报的;

11、党员领导干部通过信息网络、广播电视、报刊书籍、论坛讲座等公开发表违背中央精神言论,妄议大政方针的;

12、党员领导干部组织、利用宗教活动反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决议,破坏民族团结的;

13、党员领导干部在涉外活动中,因言行不当在政治上造成恶劣影响,损害党和国家形象的;

14、其他未能切实履行工作职责,造成严重后果的。

学校意识形态工作方案范文2

一、整改部署情况

根据学校党委工作安排和巡察整改工作会议要求,人事处、党建办公室、宣传教育中心相关人员,认真分析整改事项,逐条逐项剖析原因,制定整改方案。对涉及党建办公室和宣传教育中心的9个分项12条具体整改问题,研究制定整改措施,明确整改时限,全力做好各项问题整改落实工作,做到坚决纠错纠偏,确保巡视发现的问题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应。

二、整改落实情况

(一)关于“政治站位不高,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和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存在差距”方面,共有3个具体问题表现,对照整改情况如下。

1.针对“校党委没有自觉把贯彻落实全国、全省教育工作大会,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会议精神作为首要政治任务来抓,会议记录中未体现深入研究、制定方案和措施的内容,存在学用‘两张皮’,没有把全面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领导、坚持立德树人、加强学校思想政治工作、推进教育改革等新时代教育方针作为学校中心工作。”的问题。

一是制定《2020年度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计划》,把全国教育大会、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全省教育大会等会议精神作为专题列入学习内容,组织党委班子成员开展再学习、再研讨。4月24日,学校党委开展德育工作专题会议,审议通过《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施意见》,明确学校思想政治工作重点任务,层层部署落实。4月26日党委召开扩大会议,审议通过《2020年度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计划》,聚焦“关键少数”,提升领导班子理论素养,推动党的教育方针、决策部署在学校落地生根。

二是4月26日,党委召开扩大会议,审议通过学校《党委会会议制度》《校长办公会会议制度》《党委会议事规则》《校长办公会议事规则》《落实“三重一大”事项决策制度实施细则》,划清职责边界,规范工作流程。

三是印发《党委书记抓基层党建突破项目实施方案》,将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思想政治工作、教育改革发展作为学校中心工作,严格贯彻上级决策部署,健全教学、管理、服务协同育人机制,践行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初心使命,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2.针对“校党委抓思想政治教育针对性不强,‘大思政’格局尚未形成。”的问题。

学校党委把思想政治工作列入重要议程,4月24日,开展德育工作专题会议,研究部署德育工作重点任务,审议通过《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施意见》,构建“大思政”格局,推动党中央决策部署在学校落实落地。

3.针对“校党委对关于意识形态的决策部署研究不深不透,贯彻落实浅表化。”的问题。

学校意识形态工作方案范文3

一、高校档案管理的发展特点

随着信息科技水平的不断发展,尤其是互联网时代下,档案管理工作面临着新机遇和新挑战,高校档案管理呈现出更多新的发展趋势。通过归纳,目前我国高校档案管理总体呈现出以下两大特点。

一是档案管理信息化。档案管理呈现出信息化的特点,是目前高校档案管理最显著的特点。通过互联网、城市云等先进的科技,档案管理无纸化、信息集中化越来越凸显,这也是目前高校档案管理最大的特点。

二是档案管理智能化。在信息科技的催化下,尤其是伴随着一些新的信息检索工具的研发,高校档案管理在检索、信息收集等诸多方面,越来越简便,越来越呈现出智能化、便捷化的特点。

二、目前高校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

随着现代信息科技的快速发展,高校档案管理进入到一个新的历史阶段,无论是档案管理的水平,亦或质量都有较大幅度的提升,在服务高校发展,服务社会发展等方面发挥出了积极的作用和价值;但与此同时,高校档案管理也呈现出一些问题,这些问题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档案管理的主动服务能力有待于进一步加强。随着高校档案的快速发展,高校档案工作虽然能够适应目前高校发展的需求,但是总体而言,高校档案管理在服务方面仍然处于一种“被动的状态”,这种“被动的状态”在新形势下,与高校的发展,与社会的发展需求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影响着高校档案管理工作的效力,因此,打破现有“被动的状态”是高校档案管理工作不断发展和前进的动力源泉,也是目前高校档案管理工作的发展趋势。

二是档案管理依然存在着某种惯性思维。长期以来,我国高校档案管理工作受到传统思维影响较深,因此,在这种状况之下,高校档案管理工作其实还是处于一种小步发展的阶段,在这种状态之下,高校档案管理工作的发展步伐较慢,所以要打破惯性思维的束缚,是当前高校档案管理工作的重点。

三是档案管理工作的创新性力度。目前,我国高校档案管理工作存在着创新力度不足的问题,在高校档案管理工作中,创新力度不足是高校档案管理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通过调查研究发现,目前在很多高校中档案管理工作的创新力度依然不足,造成高校档案管理工作创新力度不足的原因源于诸多方面,一方面,现有高校现有管理体制的束缚;另一方面,高校档案管理人才的创新意识有待于提升,这些都是目前档案管理创新力度欠缺的重要因素。

三、信息时代高校档案管理服务模式创新

随着我国社会的快速发展,尤其是目前,我国社会进入新常态的状况之下,如何在新常态下,更好地发挥出高校档案管理的作用和价值,是目前档案管理工作者面前的难题和问题,个人认为在目前新常态的状况之下,积极加强信息时代下高校档案管理服务模式的创新,个人认为关键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入手:

(一)提高服务的思想意识是提升服务的基础

作为高校档案管理工作者首先必须要提高思想服务意识,只有提升思想服务意识,才能更好地立足于本职,做好各项服务工作,因此,关键要从三个方面充分认识,一方面,高校管理者要充分认识到新情况、新状态下,高校档案管理工作服务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只有充分认识到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才能够在档案管理工作方面狠抓不放,加大力度,真正重视档案管理工作,另一方面,是要切实提升档案管理者关于档案管理工作的思想重视度,档案管理工作关系学校、学生和教师,在新形势下,作为档案管理者,作为直接的操作人员务必要提升档案管理工作的思想意识,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做好本职档案管理,更好地适应新形势下的角色,投入到档案管理工作中。

(二)利用信息化的手段,提升档案管理的效力

与传统档案管理的服务模式相比,信息时代状况下,档案管理工作的优势是更加信息化、智能化和科技化,在新形势下,作为档案管理工作要充分利用这种信息化的技术手段和方式,要加强信息化技术的培训,结合本高校的实际情况,灵活运用,让档案管理从“繁杂琐碎”之中变得更加“灵活多样”,要从时间、成本、效能等三个方面去入手,最大限度的降本,让档案管理工作的效力得到切实的发挥,这样才能更好地服务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

学校意识形态工作方案范文4

摘要:学校体育档案工作的好坏影响着学校体育工作的归纳和发展,很多学校在体育档案管理方面不够明晰档案的重要性,造成档案管理混乱,分工不明确,把体育档案看成可有可无的部分,为了解决学校体育档案的建设和管理问题,通过查阅文献、工作实践和对比分析,从档案管理模式、分级分类理论和满足各方需要来解决学校体育档案建设和管理问题。

关键词:学校体育档案;档案建设;档案管理

中图分类号:G807文献标识码:ADOI:10.3969/j.issn.1006-1487.2014.01.019

1.学校体育档案建设和管理的现状和问题所在

学校体育档案的建设和管理是学校体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学校开展体育工作提供重要依据。虽然,学校体育档案的完善对学校体育工作的开展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是学校体育工作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但现阶段我国学校体育档案建设和管理的现状不容乐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档案管理人员素质不高,缺乏专业的管理技能;第二,档案建设和管理意识薄弱,不能明晰档案的重要性和意义;第三,档案建设和管理没有形成制度化,体系不健全;第四,管理模式和标准不统一,档案运用价值有限;第五,信息化管理水平低。档案建设和管理存在的这些问题,影响学校体育工作的科学决策、体育教学的综合考察和体育科研的资料缺失,不利于学校体育的开展和创新。

2.建设和管理学校体育档案的方法

为解决学校体育档案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发挥档案在学校体育工作中价值,从数字化、规范化和动态化管理模式运用、分级分类完善档案管理、档案的运用和价值分析等四个方面来解决问题。

2.1数字化、规范化和动态化管理模式运用

随着学校体育文化建设的全面落实,学校体育工作内容的丰富,体育档案的内容也越来越复杂多样,运用现代化的档案管理模式是档案建设和管理的必然发展趋势。档案的数字化管理是信息网络技术发展的产物,建立体育档案的计算机网络和共享信息平台是实现体育档案信息化管理的前提条件。数字化模式下强调数据库建设、数据压缩和整理、资料拷贝、数字录入等技术和手段,把以纸张为载体的传统介质档案替换成数据型的计算机阅读文件。档案管理数字化的优点在于数据储存容量大、查阅快捷、便于保存等。规范化的档案建设和管理涉及档案管理的全过程,它包括档案库建设标准、档案收集整理制度、档案保存技术、档案查阅制度和档案保密制度。只有建立规范化的档案制度,才能有力保障档案建设和管理有章可循、有据可依,避免档案的丢失和损坏。任何事物总是在发展前进的,那么,体育档案的建设和管理也是一样,随着体育信息资料的发展而出现动态化的调整,动态化的档案建设和管理强调的是在工作中依据档案建设和管理的需要,有目的有计划地调整管理方法和手段,更好地满足档案建设的需要,为全面完善档案工作提供互补性的技术支持。如新的数字技术运用、查阅档案面的扩展、丰富档案内容和利用档案能力提高等。

2.2分级分类完善档案管理

学校体育档案是指学校从事与体育相关的有保存价值的各种文字、图表、声像和物品,为今后学校体育工作的有效开展提供参考依据和借鉴经验。随着学校体育工作的开展,档案内容也复杂多样,如何对档案进行分类是档案建设和管理的首要任务,在档案工作的实践中,运用文化视角下的体育档案分类是一种高效途径。卢元镇教授将文化大结构大体分为三个层次:外层的物的层次、内核的心的层次、中间的物和心相结合的层次,即外层的物质文化形态、中间的制度文化形态、内层的精神文化形态。结合卢元镇教授的文化结构理论和吉林省体育科学研究所孙丽的分类方法,将体育档案第一级划分为外层的体育物质文化档案、中间的体育制度文化档案以及内层的体育精神文化档案。把这三类档案分为一级档案,在此基础上进行第二级档案分类。外层的体育物质文化档案下的二级档案范畴为以具体物质形式表现的体育设施设备、体育参考资料、学生考评资料等,内层的体育精神文化档案下的二级档案范畴为部门工作档案、体育活动档案和人事信息档案;中间的体育制度文化档案下的二级档案范畴为政策法规档案、管理制度档案和程序档案。依据文化结构理论模式和档案建设和管理的需要,我们可以对下一级档案进行更详细的分类,从而,理清档案内容的结构层次,为档案管理提供便利。

2.3重视档案在体育工作中运用

学校体育档案的建设和管理是为了学校今后更好地发展,满足学校体育工作和学生学习的需要,从需要的角度出发来加强档案的运用,明确档案的价值。首先,档案满足学生学习的需要,依据学生的个人学习档案和其他体育档案内容,从学生个人信息中提取学生考核资料、学习过程资料、学习态度资料、学习能力资料和个人兴趣爱好等制作学生学习信息表,在结合现有体育设施设备、科研资料、教学资料和政策制度要求,制定学生学习计划和目标,指导学生更好参与学习。第二,满足体育教学的需要,档案中与体育教学有关的内容包括学生现状、教材分析、教学参考文献、教师的备课听课记录、教学评价和教研组活动记录等,这些内容都可以为教学提供参考,有利于改进教学组织方法,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第三,满足科研的需要,体育教师要发展要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体育科研是不可少的,档案中大量的教师文献,为教师撰写论文提供参考;学校体育发展历史、体育教育趋势、体育活动方案等可以反映学校长期以来的体育文化建设,为教师开展课题研究,分析学校体育发展历程,提供实际依据;体育档案健全,存档时间长,学生活动内容记载丰富,为各项研究的开展提供大量的真实数据和佐证。第四,满足学校体育发展的需要,学校体育发展涉及各个方面,校园体育文化建设是重要的一方面,档案中详细记录着学校体育工作中的点点滴滴,提取校园活动中好的积极的事例作为基础,大力创新开展校园体育活动,形成良好的校园体育氛围,实现学校育人发展目标。

3.结果与分析

学校体育档案的建设、管理和运用是一个系统化的工程,从档案管理模式、分级分类理论和满足各方需要的三个角度展开分析和论述,探讨如何建立健全学校体育档案工作,有利于学校体育档案制度化管理,有利于理清学校体育档案范畴,有利于学校体育档案的开发与运用。

4.结论与建议

学校体育档案工作的健全对体育事业的发展有重要的辅助作用,深刻理解档案的重要作用和价值功能,能为今后体育工作开展指明方向。因此,体育工作者要正确认识档案的重要性,努力培养自身的档案保护和管理意识,提高利用档案的能力,更好地实现档案价值。

参考文献:

[1]卢元镇.中国体育社会学[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1:233.

[2]孙丽.传承体育文化创新档案管理[J].当代体育科技,2012,25.

[3]王彤瑜,叶明.体育档案管理研究[J].体育文化导刊,2011,11.

学校意识形态工作方案范文5

【关键词】高校;学生档案;科学化

学生档案管理是高校重要的基础性工作。2008年9月1日施行的《高等学校档案管理办法》指出:“高等学校应当建立、健全档案工作的检查、考核与评估制度,定期布置、检查、总结、验收档案工作,明确岗位职责,强化责任意识,提高学校档案管理水平”。学生档案对学生今后的升学、工作、生活等方面都有着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对于希望进入公务员系统的学生,学生的档案的重要性更加明显。所以学校应当加强管理,将之纳入学校整体发展规划,更好的做好学生档案管理工作。

一、高校学生档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档案管理比较松散。学生档案汇集了学生在校期间学业成绩水平、思德状况、社会实践能力以及身体心理发展状态等多方面的信息,是对学生综合素质的把握,如果缺少了这些信息,就会在临时对学生进行评估时出现问题,无论对学校、学生还是用人单位都是一种损失。但是在目前的很多高校中,学生档案管理处于一种松散的状态。基于学校规模性质的不同,学校管理学生档案的部门也有不同,有的是档案馆,有的是人事处,有的是学生处,有的是把档案分散到各院系管理,由于缺乏人力物力财力,难以对其进行有效的协调,大家常常是各自为战,或者是临时抱佛脚,难以使工作深入开展。

(二)档案管理人员素质不高。档案管理的良好成效离不开优秀的档案管理人员。目前高校中普遍缺乏专业化、高素质的档案管理人才。在许多院校中,学生档案存储于院系中,并没有专职的档案管理人员,大都由团委书记、专职辅导员或党委秘书兼任。这些人大都缺乏专业的档案管理知识,在档案管理中容易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再加上他们的时间精力有限,流动性较强,档案管理的成效将大打折扣。还有专职的档案人员意识不到档案管理的重要性,工作中容易出现疏忽,导致学生档案出现错误,对学生毕业求职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三)档案内容较为陈旧。在社会飞速发展的今天,创新能力成为了与时俱进的人才评价机制中的重要标准。一个单位认识学生综合素质的第一个重要的途径就是档案,但因为高校目前档案内容比较陈旧,使用人单位很难从中认识到学生的创新能力。在学生档案中,学生的履历与成绩主要以表格为主,缺乏新意,在对学生的评价中,主观性的套话较多,无法充分展现一个学生的特点、特长和优势,非但不能给学生的求职提供便利,反而会给学生的求职带来一些不便。

二、解决高校学生档案管理问题的对策

(一)完善档案管理机制。完善档案管理机制,就是要实现档案管理的科学化、程序化和规范化。针对高校学生档案管理松散的情况,可以从两方面进行改善。第一,加强制度建设,规范管理行为。要以国家的政策法规为指导,根据当前的社会形势以及学校的自身情况,出台相应的管理细则,完善档案管理部门行为,提高档案管理的成效。第二,完善档案管理手段,提高工作效率。管理的松散与工作效率有着直接的关系,所以在信息化、数字化的大背景下,档案部门利用它们来帮助自己,并且实现学生档案的动态化。

(二)加强档案管理队伍建设。高校要充分认识到档案管理人员对学生档案的重要性,把培养一直优秀的档案管理队伍列入到学校今后的发展之中,为学生今后的学习和工作提供档案便利。一方面学校可以对外招聘一些素质较高,专业能力较强的档案人才,他们的加入不仅能提高学生档案管理成效,也能带动或帮助其他员工。另一方面要对档案管理人员进行培训,鼓励档案管理人员进行继续教育。定期或不定期聘请专业人才来授课讲学,为参加继续教育的员工提供工作和生活的便利,切实提供学生档案管理能力。

(三)丰富档案的形式及内容。一方面是上级部门要给予高校一定的自,鼓励高校在学生档案的形式及内容方面进行创新。另一方面是高校学生档案管理部门要解放思想,开拓脑筋,多去了解目前的就业形式,了解企业的招聘要求,根据用人单位的需求和学生的自身情况,制定出一套真实的、新颖的、可靠的档案形式及内容。如学生诚信档案和心理档案的建设,使用人单位更加全面地了解学生情况,方便学生的就业。

三、总结

高校学生档案管理不仅关系到高校档案建设,更关系到学生今后的发展,所以学生档案管理部门一定要加强档案管理意识,提高档案管理能力,真正做到档案管理的科学化、程序化和规范化。

【参考文献】

[1]于立华.对高校毕业生电子档案管理的思考[J].云南档案,2010(5):64-65.

学校意识形态工作方案范文6

一、高校档案是高校历史和大学文化的重要载体

大学文化是大学在长期办学基础上通过历史的积淀、自身的努力和外部环境的影响逐步形成的一种独特的社会文化形态。它首先体现在一个学校的历史和传统中,也具体表现为学校的办学特色、办学理念、发展战略,尤其是那些经过实践证明成功的、具有推广和借鉴价值的办学经验和思路。当今大学不仅承载着教书育人、科学研究、服务社会的功能,还承载着文化传承的使命。

档案是传统文化传承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档案能让我们了解文化的起源和发展,使过去的文化得以传承和延续,才有文化的创新和未来。其中文化教育是文化传承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途径。高校档案是高校在教学、科研、管理、服务等办学活动与大学文化传承创新过程中直接形成的有价值的历史记录。因此,高校档案既是高校历史和大学文化的组成部分,也是高校历史和大学文化的重要载体。举例来说,一些年代久远的校园文化活动虽已成为历史,但那激动人心的时刻和场面却深深镌刻在参与人的脑海中,对后辈也有激励和启发作用。如果没有档案记录,必然随着当事人及事件的远去而流失,而档案资源的存在为保留校园文化的历史提供了可能。可见,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等本身没有可保存的物质形态,后辈想了解这些校园文化活动反映的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途径就是查阅当初形成的相关原始档案。

二、面对社会多元文化的时代背景,高校档案教育工作中仍存在一些亟待改变的现状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信息化的加快,多元文化格局已逐渐形成。而多元文化对大学生文化价值观的形成也带来了深远的影响。网络文化和众多舶来文化等的冲击,让部分大学生在欠缺判断力的情况下,迷失了方向。部分高校文化庸俗化、功利化,而宝贵的校园传统文化却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

很多高校坚持每年做教风测评和学生的综合测评。但这种外在强化式的管理方式,没能触及师生的思想本质,没有触发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利用档案文化资源对大学生进行理想信念教育比这种外在强化式的管理方式更有效。而高校档案馆因受传统思想或是其它因素的制约,其文化教育的水平和质量都存在一些亟待改变的现状。比如:某些高校的校史馆资料中文字和图片资料大大多于实物资料,使得文化教育功能大打折扣。而某些高校也存在档案资料展示形式和手段的单一,展览场地、时间、人数等因素使得受众群体有限,也影响了高校档案文化教育功能的发挥。另一方面,高校档案工作者平时忙于各种资料的收集、整理、保存和利用,对档案文化教育功能的发挥思考不多,更谈不上创新。

三、提升高校档案文化教育水平和质量的创新途径

200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国家档案局联合颁布的《高等学校档案管理办法》第八条中明确了高校档案馆的职责包括“利用档案开展多种形式的宣传教育活动,充分发挥档案的文化教育功能”。时代的发展,大学生的精神与文化需求也在不断地发生着变化,这对于如何提高高校档案文化教育的水平和质量提出了挑战。

(一)利用校史馆的档案资源来塑造师生的文化认同感。校史真实地记录了学校成立、发展和变迁的过程,校史资料是对师生进行爱国爱校、敬业乐学教育的重要资源。通过校史资料的展示,可以弘扬大学精神,营造良好的大学文化氛围。例如:四川外国语大学的发展历经了6个不同的历史时期:1950年4月,在邓小平、刘伯承、贺龙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亲切关怀和指导下,中国人民解放军西南军政大学俄文训练团成立、历经解放军第二高级步兵学校俄文大队(1951年1月)、西南人民革命大学俄文系(1952年11月)、西南俄文专科学校(1953年3月)、四川外语学院(1959年5月),2013年4月,更名为四川外国语大学。学校秉承“团结、勤奋、严谨、求实”的校训,发扬“守责、求实、开放、包容”的川外精神,努力为重庆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作出贡献。每年新生入学教育中有参观校史馆这一环节,通过这一教育活动,让入校新生了解学校的历史、发展历程和取得的成就,是新生爱国爱校教育的第一课,增加了他们对学校文化传统的认同。校史馆陈列了实物档案和人物档案等。实物档案有奖杯、奖状、证书、校徽、校旗、重大外事活动上的赠品等,人物档案包括了历任校长、学科带头人、专家学者、名师、校友等。这些实物和照片,记载了教育者献身教育事业的感人事迹,展现了学校的优良传统和先进思想文化。参观校史馆,是师生享用的一次营养丰富的“思想大餐”,在潜移默化中感受到学校优良的校风、教风、学风,提高了师生的思想觉悟和文化修养,从而让师生更加热爱学校、热爱自己的行业和专业。通过展示知名学者、校友的成长历程和成就,这里面既包含了引人深思的学理、也有启迪思想的人生智慧,用身边的人和事最直接地影响和塑造学生的人格。可见,师生既是高校档案文化的教育对象,也是创造高校档案文化的主体。应当把师生参与作为高校档案文化教育创新的着力点。要调动全校师生员工、校友、离退休人员等的积极性,在校史资料的征集、整理、利用、宣传等方面,群策群力,为高校档案的文化传承和教育打下扎实的基础。

(二)尊重社会多元文化需求,创新高校档案保存、宣传和利用的手段及形式。近年来,电子的、声像的新型档案,无论是种类还是数量,增长很快,使得档案馆藏结构发生相应的变化。档案信息化已普及于各类高校档案部门,实体形态和数字化形态共存是高校档案资料保存方式发展的趋势。档案文化教育功能的发挥,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能给利用者提供资源的数量、质量以及取得资源的便利性。档案信息化借助网络技术,实现信息资源共享,从而改变高校档案馆受益主体单一和利用地域局限的状况,使其服务的对象社会化、全球化,从而扩大了高校档案馆的服务范围、提高了服务效率。

高效的档案宣传和利用工作,不仅能提高师生的档案意识,也能扩大档案工作的影响力。互联网已经深深改变了文化的传播形态,思想与文化的传播越来越不受国别和地域的限制。网络链接让档案文化资源共享变成了现实。所以,高校档案工作应充分利用“互联网+”、高校校园公众号、校园网络、微博等新技术和新手段,加强音频、视频等多媒体技术的运用,以充满趣味性和富有感染力的方式向师生传播档案知识和信息,让档案文化走进师生的视野和心里。比如:在校庆期间,可以把建校初期艰难创业的老相片、院校成立的文件、那个年代学生学习生活的图片制成视频播放给学生看,让学生从中受到理想信念教育、艰苦创业教育和爱校荣校教育。也可制成光盘赠送给校友保存,借助这样的方式也能扩大档案文化教育的范围。

总之,将档案信息和知识的保存、宣传和利用与先进科技手段相结合,以丰富多彩的形式和载体,使档案文化真正吸引人、打动人,发挥其在大学文化教育中的创新作用。

(三)开发利用特色文化档案资源推动思政教育工作,充分发挥特色文化档案的育人激励功能。对高校特色文化档案资源开发和利用,使之服务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比德育课堂更生动有效的方式。

以四川外国语大学为例,特色文化档案中有一些影响力较大、对社会有着良好导向作用的学生群团活动。比如:四川外国语大学非遗推广基地师生坚持传承金钱板传统文化,聘任重庆金钱板第17代传人为非遗推广基地客座教授。通过表演活动,展示了金钱板的魅力,竹板敲打声配上带川剧特色的戏曲唱法,展现了重庆的日新月异以及在党的领导下大学生的爱国情怀。大学生们也从中体会到重庆特色传统文化的魅力。可见,特色文化档案资源是对大学生进行人文素质培养和人文精神熏陶的宝贵财富。

特色文化档案中还有一些反映我校专业特色的学生实践活动。比如:由四川外国语大学社会学系成立了筑梦屋外籍人士服务站,该服务站发挥四川外国语大学小语种的优势,打造了一支精通英、法、日、意大利、德、韩等多语种的国际志愿者队伍,并在专业社工的带领下,为社区居民和外籍人士提供生活信息咨询、社交服务、文化体验以及社区融合类专业社工服务,同时也是社会学系在校外打造的一个重要的师生实践教学基地。在中国传统节日,志愿者会组织外国友人一起参与体验我国的传统文化,更好地适应在重庆的生活。

这些珍贵的特色文化档案记录了大学生在“第二课堂”的学习和实践,从不同角度和方面反映了学校的特色文化,丰富了校园文化,推动了校园文化的发展与繁荣。也为师生提供了独特的文化体验,激发了师生的爱国荣校的情感,培养了大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向大学传导了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切实提高了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四)顺应时代的变迁,提高档案工作者的职业素养和创新意识,为文化教育提供人员保障。只有档案工作人员职业素养和创新意识的切实提高,才能真正提高档案文化教育的水平和质量。首先,档案工作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档案工作者要注重专业知识的积累和更新,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才能保证工作质量,提高工作效率。其次,高校档案工作者应主动熟悉校史校情,在日常工作中要注意培养自己敏锐的观察力,善于发现新问题、新趋势,研究教育、教学改革对档案工作产生的新影响和提出的新要求,创造性地开展工作。第三,当今世界是知识信息时代,网络技术发展突飞猛进,档案管理信息化是大势所趋。档案工作者需要借助现代信息技术进行档案信息的收集、保存、传播和利用。因此,档案工作者要接受相关的技能培训,包括:办公软件操作和维护、网络知识、档案管理信息系统、电子文件和计算机病毒等知识,这些相关技能的培训都有利于档案工作者正确应用现代技术,在安全与保密的条件下,进行更有效的档案信息收集、保存、传播和利用。第四,档案信息化的实现依赖于各职能部门和院系的配合,要及时以数字化的手段收集、整理、上传下达以及保存档案信息,需要建立一个有效的档案管理信息化运行机制。档案管理人员在日常工作中应注意加强与各单位的联系,特别是教务处、科研处、学生处、团委等部门及院系,主动到有关单位和部门宣传档案信息化的知识,鼓励各单位以电子文件的形式按规定格式、流程和要求上报档案资料,以加强电子档案的管理和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