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教学范例6篇

初中教学

初中教学范文1

关键词:初中数学;案例式教学;策略应用

案例式教学是一种科学有效的教学策略,被广泛运用于各个阶段的各门学科的教学中。案例式教学主要是针对问题教学提出来的。问题教学是数学教学中的重要方式和有效途径,而具体体现在案例式教学上。在现阶段,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初中教学课堂要求运用新的科学有效的教学策略,传统的、单一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再适用于当今社会对人才培养的需求,所以积极探索新的教学方式越来越受到教育领域中的学校与老师们的广泛关注与重视。案例式教学无疑是新形势下的一种新的教学策略,教学工作者应该积极在课堂教学中灵活运用。特别是对于实践性、操作性极强的数学学科来说,在初中课堂上运用案例式教学的策略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一、案例式教学策略的内涵理解

(一)案例式教学的涵义

案例式教学法起源还是比较早的,是1920年代由美国哈佛大学商学院在商业管理中运用真实情境或事件来讲解而逐步发展起来的,直到1980年代才开始被应用到教育领域,逐渐成为学校课堂教学的重要方式。而我国教育界开始探究案例式教学法则是在更迟的1990年代以后。

所谓的案例教学法,顾名思义,就是一种以案例教学为基础的教学方法,具体是指教师通过在教学中的案例设计,并且积极鼓励学生参与进来等达到一种高质有效的教学目的。对于初中数学学科来说,数学重在公式、方法的灵活运用,数学课堂堂上也要通过大量的例子来让学生掌握知识点,所以,要让学生做到举一反三、融会贯通地学习,教师就要在课堂上多进行典型例题的讲解,在通过创新教学方式积极让学生参与进来,活跃课堂氛围,真正做到营造健康、快乐、高效的课堂教学氛围。

(二)案例式教学的特点

与其它的教学法不同,案例教学策略有自己的特点。首先它的载体是在课堂上讲解的习题案例等,那么它就具有比较强的现实性与实践性,因为那些习题案例都是学生在做了之后存在问题或者学生一起来探讨的,都是在实践中来的,再拿来在课上当作案例来讲解。从这当中也可看出,这些拿来在课堂上讲解的习题或者案例都是比较典型的,因而案例教学的案例具有典型性,只有这样,才会让大多数的学生在今后不再犯同样的错误,通过一道典型的例题掌握一种方法,在练习中学会举一反三,融会贯通,最后,案例教学发还具有互动性,案例教学的参与主体主要是学生,按照“学生提出问题―探讨问题―解决问题―总结问题”的模式,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动性,让学生积极参与其中,而老师更多的是做引导。

二、现阶段初中数学案例式教学策略应用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一)教师运用案例式教学策略的意识还不够强

由于以前一直都是应试教育占主导性地位,即使是在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在中考、高考的压力下,素质教育中的许多新理念或者新的教学策略依然得不到落实或者落实意识不够强。例如案例教学法,一些老师虽然有这方面的意识,但还不够强,或者只是单一地理解其内涵,因而在具体实践中没有发挥其应有的效用。

(二)在初中数学案例式教学策略应用中没有发挥学生的积极性

案例教学的一个重要的特点就是要让学生积极地参与其中,有较强的互动性。并且,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但是现在的一些案例教学课堂上,老师以教学任务重没有时间等为由,没有给学生共同探讨的时间,只是单纯的自己讲,学生在下面听解,没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动性,没有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课堂教学质量与效率不高。

(三)案例教学中选择的习题案例不够具有典型性,没有从学生的实际出发

数学案例教学中选择的习题案例很重要,选择好的适合学生实际情况的习题来讲解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但是现在一些老师的数学课堂教学案例中要不就是照般教材上的例子,要不就是只参考教辅材料上的,与学生的实际情况联系起来的少之又少,没有从学生的实际出发。

三、初中数学案例式教学策略应用的探索

(一)首先是初中教师要提高案例教学的教学水平

初中教师要提高案例教学的教学水平要从两方面做起,先是要有案例教学策略应用的意识,这样才会在教学中积极营造案例教学的氛围,如让学生积极发表自己看法,习题案例都是从学生的实际练习中来等等。其次还要切实提高初中数学老师的案例教学是实际水平能力,要让他们会选择典型的案例,不断地创新形式,从根本上发挥案例教学法的功用。

(二)在案例教学中可以运用先进的多媒体设备

在现在的信息技术化的时代,多媒体设备也被广泛地运用到课堂教学当中。在初中数学的课堂案例教学当中,可以利用多媒体设施,用图片声音等来进行案例教学,还可以通过这种先进的设施联网学习国内外与本节课相关的知识点,这样既可吸引学生,也可以拓宽学生的眼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从而提高学习成绩。

(三)要创新案例式教学的教学模式

传统的案例式教学法的活动范围都是局限于课堂上、教室中的,这样没有延伸其时空范围,就没有创新性,久而久之,学生也会感到厌烦。所以要通过创新案例式教学的教学模式,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参与性。比如可以通过建立学习小组的形式,在数学课堂上把各个习题案例分给各个小组来在课外或课后自主合作探究,然后再把小组探究的结果形成案例让学生在课堂上共同探讨。这样不仅培养了学生的探究能力,达到了案例教学的效果,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的精神。

参考文献:

[1]刘继光.浅议案例式教学策略在初中数学问题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校外教育,2012(35)

[2]吴彩娣.浅析初中数学问题案例有效教学策略的运用[J].考试周刊,2014(65)

初中教学范文2

一、案例式教学策略的内涵理解

(一)案例式教学的涵义

案例式教学法起源还是比较早的,是1920年代由美国哈佛大学商学院在商业管理中运用真实情境或事件来讲解而逐步发展起来的,直到1980年代才开始被应用到教育领域,逐渐成为学校课堂教学的重要方式。而我国教育界开始探究案例式教学法则是在更迟的1990年代以后。

所谓的案例教学法,顾名思义,就是一种以案例教学为基础的教学方法,具体是指教师通过在教学中的案例设计,并且积极鼓励学生参与进来等达到一种高质有效的教学目的。对于初中数学学科来说,数学重在公式、方法的灵活运用,数学课堂堂上也要通过大量的例子来让学生掌握知识点,所以,要让学生做到举一反三、融会贯通地学习,教师就要在课堂上多进行典型例题的讲解,在通过创新教学方式积极让学生参与进来,活跃课堂氛围,真正做到营造健康、快乐、高效的课堂教学氛围。

(二)案例式教学的特点

与其它的教学法不同,案例教学策略有自己的特点。首先它的载体是在课堂上讲解的习题案例等,那么它就具有比较强的现实性与实践性,因为那些习题案例都是学生在做了之后存在问题或者学生一起来探讨的,都是在实践中来的,再拿来在课上当作案例来讲解。从这当中也可看出,这些拿来在课堂上讲解的习题或者案例都是比较典型的,因而案例教学的案例具有典型性,只有这样,才会让大多数的学生在今后不再犯同样的错误,通过一道典型的例题掌握一种方法,在练习中学会举一反三,融会贯通,最后,案例教学发还具有互动性,案例教学的参与主体主要是学生,按照“学生提出问题―探讨问题―解决问题―总结问题”的模式,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动性,让学生积极参与其中,而老师更多的是做引导。

二、现阶段初中数学案例式教学策略应用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一)教师运用案例式教学策略的意识还不够强

由于以前一直都是应试教育占主导性地位,即使是在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在中考、高考的压力下,素质教育中的许多新理念或者新的教学策略依然得不到落实或者落实意识不够强。例如案例教学法,一些老师虽然有这方面的意识,但还不够强,或者只是单一地理解其内涵,因而在具体实践中没有发挥其应有的效用。

(二)在初中数学案例式教学策略应用中没有发挥学生的积极性

案例教学的一个重要的特点就是要让学生积极地参与其中,有较强的互动性。并且,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但是现在的一些案例教学课堂上,老师以教学任务重没有时间等为由,没有给学生共同探讨的时间,只是单纯的自己讲,学生在下面听解,没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动性,没有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课堂教学质量与效率不高。

(三)案例教学中选择的习题案例不够具有典型性,没有从学生的实际出发

数学案例教学中选择的习题案例很重要,选择好的适合学生实际情况的习题来讲解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但是现在一些老师的数学课堂教学案例中要不就是照般教材上的例子,要不就是只参考教辅材料上的,与学生的实际情况联系起来的少之又少,没有从学生的实际出发。

三、初中数学案例式教学策略应用的探索

(一)首先是初中教师要提高案例教学的教学水平

初中教师要提高案例教学的教学水平要从两方面做起,先是要有案例教学策略应用的意识,这样才会在教学中积极营造案例教学的氛围,如让学生积极发表自己看法,习题案例都是从学生的实际练习中来等等。其次还要切实提高初中数学老师的案例教学是实际水平能力,要让他们会选择典型的案例,不断地创新形式,从根本上发挥案例教学法的功用。

(二)在案例教学中可以运用先进的多媒体设备

在现在的信息技术化的时代,多媒体设备也被广泛地运用到课堂教学当中。在初中数学的课堂案例教学当中,可以利用多媒体设施,用图片声音等来进行案例教学,还可以通过这种先进的设施联网学习国内外与本节课相关的知识点,这样既可吸引学生,也可以拓宽学生的眼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从而提高学习成绩。

初中教学范文3

 

将互动式教学应用在初中政治教学中,能够帮助教师摆脱传统教学模式的禁锢,利用各种生动活泼的教学方式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加强师生之间的互动和交流,锻炼学生学习的独立性,强化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和综合素质。

 

1 初中政治教学现状以及互动式教学的重要性

 

由于教育体制的不断改革,同时也推动了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然而各个方面的问题依然存在,在教学中,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的主导地位依然未改变,学生不能自主展开学习,积极性不高,难以创设生动活泼的课堂氛围,因此,教学工作很难开展,课堂教学的缺陷和不足也难以从根本上解决。所以,当前应积极转变以学生为本的教学改革思想,坚持以学生为本,积极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作用,教师要正确对学生进行引导,加强师生互动,帮助学生形成自主学习的习惯,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一般扮演着引导者,能引导学生自主发现和解决问题,在教学中引导互动模式,可以帮助学生实现高效学习。

 

2 互动式教育法在初中政治教学中的应用

 

2.1强调教师个人素质的提高

 

在互动式教学中,不但要树立学生的主体地位,而且要使教师的教学水平和个人素养不断提高,教师对学生进行指导和监督,增强学生接受新鲜事物的能力,促进学生了解新的知识。在政治教学实施过程中,教师要善于结合贴近学生生活的素材,促进学生学习政治的主动性,并提高其兴趣。比如,可将音频、视频等文件运用在对案例的分析中,促进学生深入把握案件,模拟真实法庭并举行法庭辩论。开展实践时,使学生从政治视角认识问题,主动搜索知识而不是被动接受灌输,在丰富的实践活动中学习。使学生形成正确的观念展开政治学习,要促进师生在政治课堂上展开互动,还必须强化师生间的情感交流,帮助学生感受到政治学习的归属感。

 

2.2注重探究与合作

 

2.2.1自主探究,学生自动

 

在互动式教学中,只有使学生自主探究能力不断提升,才能保证有效展开课堂互动,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变被动为主动,进而积极展开交流,抒发自身对政治的见解,促进学生和学生之间的互动。所以,教师在开展初中政治教学时,必须给予学生足够的空间,促进其创新思维,提高课堂参与度,加深对问题的思考和理解,为良好的课堂互动奠定基础。①自主预习。例如,教师进行一些提问之后,对学生提出自主预习的要求,并要求学生自主分析和解决问题,发现存在疑问指出,可以在课堂中进行探讨。②资料查阅。教师在开展初中政治教学时,可通过指导学生利用各种途径搜集相关资料和信息,为顺利学习奠定基础,全面把握知识,以便顺利开展课堂教学。③调查研究。在调查访问、参观实践等活动基础上,促使学生积极参与实践,搜集相关信息,进而制定解决问题的方案,写调查报告等。接着将成果展示在课堂中,促进沟通和情感体验。例如对《改革开放的新时代》一课的学习,教师指导学生在课前利用网络和采访等形式,对改革开放前后农村和城市家庭生活的异同、当地居民的生活变化进行深入了解;获取相关图片或实物资料,填写调查表。在课堂中分享学习成果。

 

2.2.2交流合作,生生互动

 

开展互动教学,必须促进学生和学生之间的交流互动,坚持以“生本教育”取代“师本教育”,树立学生主体地位,将学生自主能动性激发出来,创造自由、开放的学习环境,保证学生自由发展。在初中政治教学中,教师要结合实际,灵活地开展多样化生生互动方式。

 

①课堂讨论。在课堂教学中为了实现学生全面了解知识,提升思维和创造能力,教师要设计具有启迪性的问题,指导学生积极展开交流和讨论,乐于倾听别人的意见,敢于表达自己的所闻所见,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比如在《改革开放的新时代》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将学生如何通过小品表演的技巧教授给学生,播放《深圳纪实》的剪辑短片,展示图片实物,并用语言进行描述,将课前准备好的资料呈现给学生。接着教师对学生汇报结果进行归纳后提出我国实行改革开放的原因,改革开放二十年来我国发展的成就,指导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和搜集的材料,解释计划经济体制的缺陷和不足,进而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②情境表演。在学习政治时,学生只有通过参与实践,才能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巩固知识,并增强学习的自信心。所以,教师可以将教学内容融入在设置的情境表演活动中,例如将模拟法庭、相声小品表演、模拟访谈等运用在初中政治教学中,组织学生积极开展活动,更进一步理解所学知识,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动。③课堂辩论。辩论是促进互动教学方式开展的重要途径之一,能指导学生以辩证思维方式看待问题,扩大思维的范围,增强学生思辨能力。教师在开展初中政治教学时,可以将存在分歧、容易错误的重难点知识提出来,设计和学生思维贴近的辩论题目,帮助学生通过积极讨论把握和理解知识,强化认知。

 

2.3重视现代化教学多媒体的使用

 

和音乐、美素等教学科目相比,政治课堂更多是以纯文字的形式呈现,趣味性不强,枯燥乏味,长时间填鸭式灌输会使得学生排斥政治学习,难以集中注意力,不能将学生吸引到政治学习中。对于这一现象,必须丰富学习方式,通过多媒体、视频、音频、图片、幻灯片等先进教学工具,创造丰富的课堂教学活动,吸引学生参与学习,进而完成预期学习目的。

 

3 结语

 

总之,作为一种全新的教学理念,互动式教学模式的基础是师生互相合作,其成败与否取决于师生之间能否形成良好的合作和交流,将这种教学策略运用在初中政治教学中,能摆脱传统“封闭式”教学的禁锢,在课堂上创造良好的互动,提高了初中政治教学的实效性。

初中教学范文4

【摘 要】初中科学学科的学习,不论在实际生活的应用中还是考试所占的比例中都非常重要, 它对于学生动手能力的锻炼、理性思维的培养等都具有极大的意义。且由于科学学科在考试总分中所占的分值, 自然需要教师给予高度的重视。由于一些科学教师对课堂教学缺乏经验,使得发挥科学学科的作用无从谈起。本文将结合具体的案例,分析初中科学学科教学中应该注意的一些事项以及教学技巧。

http://

关键词 初中科学;教学;技巧

在新课程标准中,对初中科学的教学也提出了一定的要求。目前我们可以看到,在初中学科的教学中,教师往往偏向于传统教学的做法,只讲解课本中的理论知识,而对于涉及到实践的内容,或者认为繁琐而不愿意再课堂上实施,或者因为实验器材的限制而无法让学生动手,这就导致学生只学到了科学的理论,而没能够学到动手能力,思考能力也就更无从培养。实际上,基础知识的传授固然重要,但是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与动手能力更是科学学科的设立意义所在。合理的课堂教学,既能够通过小小简单的实验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也能够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激发学生的兴趣。下面,本文将结合实际教学中的一些案例,简要说说科学教学中的技巧。

一、提出问题,进行讨论

由于学生的认知能力和动手能力有限,需要教师能够针对学生的水平,确定不同的教学目标。要在教学中有层次的引导学生,努力开发学生的积极性,最好的方式就是提出问题,让学生进行讨论思考。

如《土壤中有什么》一课的教学,在上课时,教师可以先向学生介绍自然环境的主要构成有水、空气和土壤等等,根据科学结论,水的成分主要由氢气和氧气构成,空气中则有氧气、二氧化碳、灰尘、颗粒、尘埃等成分,那么土壤中究竟有什么呢?学生根据学过的知识就会推断:可能有水分,有空气,还有一些无机物。接下来,教师要进一步引导学生思考:如果有水分,应该如何用实验证明出水分的存在?并要求学生们独立思考,思考结束后即兴小组的交流讨论,讨论结束后再做出小组的汇报。汇报的可能实验程序如:将土壤放在密封塑料袋里并置于阳光下观察, 如果出现了水汽则表明土壤中有水;又或者是取一定量的土称重,然后摊开晒干以后再次进行称重,对比前后的质量变化等等。当学生的看法发表结束以后,教师进行点评,首先要肯定学生们的想法是有一定意义的,接着开始增加难度,并将学生往事先设定好的教学思路上引导:这些方法一定程度上都是可行的,但是我们有条件限制,现在只有烧杯、酒精灯和玻璃片这三样器材,如果只能应用这三个材料,应该怎么进行实验?请同学们再次思考并讨论。这样,就让学生的思维上了一个台阶,利用有限的工具,进行思维的发散。第二轮讨论结束后,学生的观点就比较统一,都是对土壤进行加热,观察是否有水分出现,只是具体的操作过程不一样罢了。

这样提出问题并让学生进行讨论,一方面在有限的时间内讲解了本课的知识点,另一方面增进了学生间的交流与互动。同时,在小组讨论前给学生一定的时间独立思考,这就满足了学生的个体需求,同时增强了学生的兴趣。给学生一定的空间,在实验室前就进行设想,无形中教会了学生科学的思想方法和研究方法。

二、分组合作,布置任务

前面的自主谈及已经激发起了学生的兴趣和主动性以后,课堂气氛也就开始活跃了,但是在这个阶段,学生的思维还只停留在设想上,也许很多设想看起来都是合理的,如果没有经过实际操作,即使教师指出了学生的错误,学生一时也很难改正过来。因此,第二阶段就要让学生开始合作进行实验验证。小组合作进行实验,在克服器材设备不足问题的情况下,也可以再次锻炼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动手能力,从而有效地达到合作教学的目标。通过实验的过程和结果,学生在实际的动手中就会纠正原有的错误, 向着正确的方法前进,而实验的结果也能够证明事先的设想正确与否。实验动手的过程,也易激发学生的热情。

如上文我们提到对土壤中是否存在水的验证, 这应该是土壤中的成分里最好验证的部分了,但是在实际的实验操作中不一定就容易实施。如有的学生会将土壤放在烧杯中,并在烧杯上盖上玻璃盖,将烧杯加热,观察玻璃盖上是否有水珠出现。也会有学生反过来,将土壤放在玻璃片上,盖上烧杯,加热玻璃片。显然,光设想时觉得都是可行的,而且两个方法的原理其实一样,都是利用加热挥发土壤中的水汽,使之形成水珠。但是后一种方法操作起来就很吃力,因为玻璃片承受的质量太大,增加了加热过程的难度。而直接加热烧杯,由于烧杯的体积较大,玻璃片较轻,操作起来就会比较容易。这些都是在实验中才可以体会到的。

动手的过程是让学生自己体会的过程,也是一个比较自由的过程,在科学学科的教学中是不可缺少的,教师可以利用简单的器皿,进行简单的实验。总是,要关注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

三、小组总结,得出结论

实验结束后,教师组织学生再次进行讨论,根据记录的结果和看到的实验现象, 对实验做出总结并且要提出在实验中应该注意的事项。 这样又让学生进行交流与讨论,合作学习的方法再次应用。 同时实验结束后的讨论,是对学生思路的整理,有助于学生科学态度的养成。

承接上文讲到的土壤实验,根据实验的现象,学生一致得出了土壤里面确实含有水的结论。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在实验过程中有哪些注意事项?或者说应该如何加快玻璃盖上水珠的形成?学生就会再次思考实验的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并加以总结, 如加热时可以在玻璃盖上面滴些冷水,这样可以加快升腾起来的蒸汽变成水珠等。对实验结果的反思总结和延伸,是科学学科必须做好的收尾工作,帮助学生形成严谨细致的态度与精神。 验证完土壤中是否含有水以后,学生的热情已经完全调动了,这时教师可以趁热打铁,进一步询问学生思考如何判断土壤中含有空气并思考讨论,设计出实验方案。这对学生分析问题能力的提升是极为有影响的。

总之,科学学科的教学需要自由活跃的课堂气氛,它要求教师在教学中不断提高自己的水平, 并给学生以正确的引导,激发学生参与的热情和兴趣,真正实现科学教学的目标。

http://

参考文献

[1]邵航正.初中《科学》课程“轻负担、高质量”教学探究[J].中国科技信息,2009年第9期

初中教学范文5

关键词:初中语文;批注式阅读教学;意义

所谓的批注式阅读,就是学生在教师的有效指导下,在阅读过程中通过做一些批注,或加以强调,或突出重点,或进行褒贬评价,或进行感悟批注,以此来达到有效阅读的一种方法。批注式阅读教学是新课程背景下语文阅读教学改革的一种有益尝试,它能让学生在文学的天地里,自由地对文本进行解决,自由地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批注式阅读教学也是对传统阅读教学课堂的一个反驳,其核心是学生为中心,以学生的感悟体验为前提,从而与文本达成共识。

一、初中语文批注式阅读教学的意义

阅读是读者与作者之间平等的对话,学生在批注式阅读的过程中能够借助文本表达的内容平等地窥探到作者的内心情感,从而与作者进行情感交流。在自主阅读中,学生的生命体验被充分调动起来,从而有效地唤醒学生内心的生命意识,让学生内心充满愉悦的。批注式阅读还可以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审美情趣,让学生在阅读中不知不觉地受到美的熏陶,获得善的浸润,从而使心灵得到净化。批注式阅读教学也是新课改的必然要求,学生在课堂中充分发挥学习的主动性,从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有利于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和学习欲望。

二、初中语文批注式阅读教学的探索

1.把握脉络,自由批注――课前阅读。课前阅读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方面。在课前进行阅读批注,学生可以根据自己对文章的理解、自己的喜爱,对文章一些重点的语句进行自我解释,也可以写一些自己对整篇文章的感悟,甚至也可以对文章的一些写作技巧进行评述。但是不管怎样,学生在课前阅读的时候,一定要注意文章的层次以及文章大意主旨的批注,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对文章有一个感性的认识,为课堂教学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比如,学生在课前阅读《我的叔叔于勒》时,可以首先明确这篇文章的题材,然后对文章所讲的故事进行批注,并且可以对文章的层次进行有意识的划分。在对文言文进行课前阅读时,学生首先要弄懂文章中的关键字词和语句,同时对文章的主旨思想进行评注。比如,在阅读《爱莲说》这篇课文时,学生要结合工具书和课下注释对关键词进行批注,然后明白作者要表达的情感,这样才能为课堂教学奠定情感基础。文言文的课前阅读批注和现代文的课前阅读批注是有所区别的,文言文由于特定的语言环境导致理解上的障碍,在进行文言文课前阅读时必须要求学生首先理清文章的大意和关键字词的意思。

2.有效点拨,明确目标――课中批注。课中批注,是教师根据本堂课的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指导,这是考验教师功力的一个环节。在这个环节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首先将自己课前的批注在同桌之间或者是小组之间进行传阅交流,这样学生可以从别的同学那里发现自己没有发现的问题,找到自己对文章理解的欠缺之处。另外,学生们的批注毕竟是零散的、随意的、自由的,教师要根据教学目标的要求,对学生的批注进行综合,从而进行适时的点拨。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那些零散的阅读批注将会进行有效的整合,从而对文章进行有针对性的理解。比如,在《口技》这篇文章的课堂阅读批注时,教师要让学生明白文章中口技人的技艺高超是怎样表现出来的?文章中的侧面描写和正面描写表现在哪里?这样的安排有什么样的作用和效果?同时,教师还要引导学生从文章的细处入手,寻微探幽,进行细节批注,这样学生才能真正明白作者的匠心之处。教师在进行点拨的时候,不要受教参的影响而做出专断性的点拨,而是要尊重学生的阅读体验和大众的情感认同,这就需要教师具有较高的文学鉴赏能力和评析水平。

3.有效拓展,感悟升华――课后延伸。语文阅读教学的目的不仅仅在于阅读,而在于阅读后的升华,在于学生能否真正从文学之中获得心灵的感悟,并将其内化为自己文学素养的一部分。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教师一定要注意学生文章阅读后的批注,也就是阅读后的反馈,这是阅读教学的关键一环。教师要帮助学生进行文章写作技巧的归纳总结,进行阅读之后的提升领悟,进行阅读后的实际应用。学生可以根据自己课前的批注与课中的阅读批注进行比较反思,反思自己在初始阅读时存在的问题,反思形成这种问题的原因,只有在反思中学生的审美能力才会得以提升。为了让学生真正地掌握课文,教师可以挖掘文本资源,设定续写和补白的一些写作题目,让学生在写作中获得真正的领悟。比如,在学习了《卖火柴的小女孩》《我的叔叔于勒》等课文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课文的续写,这样学生的思维就会得以开拓,学生的情感也会得以升华。教师也可以让学生根据课堂学习进行比较阅读,在课外阅读资料中选取与本节课所学内容类似的文章进行比较阅读,这样不仅能巩固课堂学习的知识,而且能让学生在课外阅读中获得新的感悟升华。

总之,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批注式阅读教学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成为阅读的主人,与作者进行零距离的平等对话,从而碰撞出思想的火花。教师一定要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引导,帮助他们学会正确的批注方式,引导他们进行自主阅读,开拓他们的情感世界和思维世界。教师在批注式阅读教学中,也要不断地尝试新的教学方式,更新自己的阅读教学观念,从而唤起学生的阅读欲望和品评意识,提升他们的生命感悟能力和审美水平。

参考文献:

[1]盛春.实施批注阅读,提高阅读质量.新课程:教研版,2012(3).

初中教学范文6

【关键词】初中化学;兴趣教学;激发

所谓兴趣教学,就是指教师针对教学对象、教学内容,采取灵活多变的方法,利用学生的好奇心、逆反心理、求新心里,创造一个和谐温情的氛围,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在情感的愉悦中接受知识,掌握技能,以达到最佳教学效果。而针对化学学科的学科特点,研究对象,采取兴趣教学的方法是非常必要的。如何才能正确的上好初中化学课呢?这就需要采取不用的兴趣教学法。

一、重视实验教学,激发学习兴趣

人常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化学对于初三学生来讲是一门新学科。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较强,对于变幻莫测的化学实验现象,往往有浓厚的兴趣。例如:在讲“绪言”时,我补充了“白纸变红”的演示实验。当学生看着我用无色液体在白纸上涂写竟魔术般地变出“学好化学有兴趣吗”八个大红字时,无不惊讶万分,竟然异口同声地喊DD“有”。这样,一节课紧紧地扣住了学生的心弦,大大地提高了他们学习化学的兴趣。

兴趣盎然地观察能活跃学生的思想,形成积极思考的氛围,从而使学生学到化学知识。所以首先要认真做好每一个演示实验。如在讲氧气的鉴别时,我没有先讲鉴别方法,而是用一个带火星的木条,分别两个集气瓶中,让学生由观察到的现象得出鉴别氧气的方法。再如在讲实验室制氢气是用锌而不是用镁或铁的原因时,增加了这样一个演示实验:分别用锌、镁、铁三种金属与稀硫酸反应,让学生观察现象有何不同,再由学生得出为何不用镁、铁而用锌的原因。这也为以后学习金属活动性顺序表打下了基础。还有讲了酸性、碱性之后,指导学生去测定本地土壤、水样的酸碱性,讲了有机物的知识后,指导学生去学会鉴别羊毛衫的真与假等。

二、丰富组织课外活动,优化第二课堂教学

丰富多样的课外活动可充分激发学生参与热情,对于舒缓学生紧张情绪、扎实知识掌握、开拓学习视野、优化学习效果,有积极有效的促进作用。因此,教师应有目的将课堂教学化学知识借助第二课堂实践活动予以合理渗透,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精神,锻炼其实践动手能力,形成勇于拼搏、不畏艰险的主动探究精神。例如教师可定期在学校组织化学实验竞赛、知识培训、课外兴趣小组活动,环保知识教育,化学常识讲座等,令学生明确化学学习的重要性,了解全球气候变暖问题、环境污染状况等,进而令其真正的接触社会、了解化学学科的广泛性与实用性,进而形成主动学习热情。

在讲授有关PH值内容知识时,教师可为学生布置课后作业,令他们利用试纸自主检测生活中各类常见的水源,例如河水、自来水、雨水等,记录下具体的酸碱性,进而全面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令其通过自主的动手、积极的动脑对酸碱度有明确的认识。例如,教师可向学生提问,一些同学有过做饭的经历,一旦油锅着火了我们应当怎样应对。学生带着问题在课后认真思索,甚至有的学生做起了小实验,通过自主探究、查阅资料,学生运用燃烧条件知识得到了答案,即用锅盖将锅盖住,令火焰阻隔与空气中氧气的接触便能快速的灭火。再例如,生活中我们随时都可能用到塑料袋,其大大的便利了人们的生活,然而塑料袋种类众多,质量有好有坏,那么如何分辨其到底是否有毒呢?这样的问题摆在学生面前,激发了其学习兴趣,课后学生们通过灼烧、甚至是煮沸等实验证明自己的观点,并在课上很快作答,无毒塑料袋在煮沸或灼烧时没有较大烟雾或气味,相反有毒塑料袋却会散发出很多烟雾且伴随浓郁的臭气。这样贴近生活的化学课堂教学,令学生发现生活之中处处离不开化学知识,因此其会很快打消厌学情绪,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化学学习中,积极参与教师组织的课外活动,并提升综合学习能力。

三、用教师的人格魅力优化学习兴趣

人是一种有感情的动物,动之以情、攻心为上是教师调动学生的重要的法宝,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都必须充满激情和热情,使学生感受到教师对化学科学的热爱,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和对生活的热爱,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乐观、积极和进取的人生态度,从而对学生产生一种强烈的感染力和震撼力。爱是推动教育过程的力量之源,教师对自己的每一个学生都应该充满爱心,在思想上、学习上、生活上和学生的心身健康等方面关心学生,帮助学生,时时处处都为学生着想,让学生都能感受到教师的爱,他们也会爱自己的教师,所谓“爱屋及乌”,学生自然也就喜欢学习化学这门课程了。

总之,兴趣教学旨在营造一个和谐、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在学习的过程中真正的接受化学,主动学习化学,或者升级到研究化学。教师应该在教学中大胆创新,大胆尝试,利用学生学习的各种心里不断变化教学方式,激发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