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的长河范例6篇

生命的长河范文1

“能仁教师读书会”是我校教师一个强化教育科研意识的有效交流平台,这双周一次的精神之旅,让每一个语文老师神往、期待,每一次的相聚都像奔赴一场快乐的精神盛宴。在无数个这样静静的夜晚,我们先后与孙绍振教授一起感受《名作细读》的魅力,推敲语言文字的奇妙;研读潘新和教授的《语文:表现与存在》一书,去唤醒学生固有的言语生命意识和言语潜能;向管建刚老师《我的作文教学革命》学一两招,纷纷办起班级周报,激发孩子写作的兴趣……

其实,在很早以前,我们学校就成立了青年教师为主的教师学习组织。从九十年代末的“青年教师讲习班”,到新世纪初的“青研中心”,再到今天的“能仁教师读书会”,这些读书组织机构,以最简洁的线条,生动描绘了我们最丰富的学习生命。这种导读学习、互动交流、心得沙龙相结合的学习形式让我们像一条永远奔腾不息的河流,一路欢歌,一路前行,一路收获。

印象最深刻的是一次在研读了《名作细读》后,大家纷纷感慨不已,讨论着如何像孙教授一样动用自己的感受、想象、情感、直觉、灵性等,去感受文本的气息、聆听它的声音、把握它的温度。当时我正准备上一节公开课《番茄太阳》,在解读 “明明咯咯的笑声银铃样清脆,一串一串地追着人走。”这一句中的“追”字的妙处时陷入困境。怎样让孩子领略这“追”字的妙处呢?话题一抛出,立刻引来大家的热烈讨论,许多老师给我出谋划策,纷纷讲述自己对这一字独特的解读。最后,和我一起设计了这样几个教学环节。先把“追”字换成“跟”,让学生读读这两句,比较一下这两个字带来的不同感受。再请学生做一做“追”和“跟”的动作。在直观的表演下,让孩子们领悟“追”字包含的快乐、生机、活力、震撼人心,促人奋进,天使般纯洁的无限内涵与妙处。最后,通过不断的追问,借助一连串意象的构建感悟这一字的妙处,让孩子在脑中构建这样一些意象:如果“跟”是一个稳重老人形象,“追”就是一个活泼至极的孩童;如果“追”是早晨刚刚升起的朝阳活力四射,“跟”就是将要落山的太阳有气无力的样子;如果“追”是那片青翠欲滴的嫩叶,“跟”就是一地枯黄的落叶。这一环节的巧妙设计最终让我的课堂变得生动丰富起来。

像这种导读学习、即兴小沙龙式的读书活动只是“能仁教师读书会”学习的一个美丽的剪影。为了促使语文老师更好地成为一个有思想、有智慧,视野开阔的教师,学校还组织了“能仁大讲台”、“聆听窗外声音”等充满生机与活力、文化与智慧的读书会活动,形成了富有特色的一道道亮丽风景线。在读书会丰富的活动中,我们曾感动于窦桂梅老师激情四射的《为生命奠基》的讲座,感悟于许新海博士“追寻·坚守·超越”的阅读成长史……与大师的对话让我们享受着这种精神相与,生命交融的幸福。在这样一个学习成长舞台上我们也曾激情洋溢地畅谈教育,一次次的主题沙龙让我记忆犹新。《课程改革——我们准备着》《智慧从这里生长》《品质教育点亮诗意的教育人生》……这些丰富的学习交流活动似朵朵不断翻滚的浪花激活着我们的精神生命,给平凡的教育教学生活抹上了一笔笔温暖的色彩。

做一个专业知识广博,艺术修养深厚的语文老师始终是我们不懈的追求,为此,学校又创生了“艺林漫步”、“影视鉴赏”、“亲历高雅艺术”等学习发展平台,让语文老师在艺术的鉴赏和品评中净化灵魂、陶冶性情。近两年来,我们欣赏了梵高、贝多芬等数十位大师的绝世名作,还品评了《兰亭序》、《红楼梦》等中国艺术瑰宝,接受了《放牛班的春天》、《春风化雨》等名片的润泽,还亲赴上海欣赏了百老汇的音乐剧《第42街》……这些学习平台的引入,让我们的内心像河流一般开放、鲜活、细腻,我们的心灵栖息在博大、丰富、深邃、光明、温暖的境界中。

生命的长河范文2

源远流长的河流 斑斓多彩的生命

河流是蔚蓝色地球上一条最长的生命带,无论是空间、时间还是扩展范围,河流的生命历程都是最为源远流长的。著名河流均形成于数百万年甚至上千万年前,直至今天仍然生机勃勃;论空间生命,最长的河流尼罗河6670公里,几乎是最年轻而富有生命活力的山体——珠穆朗玛峰的760多倍;论其拓展空间,尼罗河的流域面积是287万平方公里,几乎占非洲大陆的九分之一。

河流作为生命,不仅自己独立存在,而且以其广阔的空间、时间和拓展带,繁衍、滋养、推动了众多生命体的存在,从岸边的各类植物到水中各类动物,河流形成一个丰富多彩、无边无际的生物圈。非洲的东非大裂谷是公认的人类主要发祥地,在那里形成和繁衍的人类之所以能分布到世界大多数地方,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尼罗河的存在。一条大河,从源头到河口,一般都流经高原、山脉、丘陵、平原,滋养了森林、草原和各种动植物,不可避免的水土流失和河水泛滥还造成了冲积平原和肥沃的土壤。先民无论是从事采集、农耕、养殖,还是从事狩猎、畜牧,都能在河流旁获得适合的场所。充足的水源使人们可以聚居,形成聚落,发展为城市。河流不仅为人类提供了生活和生产所必须的水源和物资,而且也是人类迁移的主要通道。基本南北向的尼罗河受地球引力的影响较小,河流顺直,水势平缓,成为早期人类外迁的天然途径。

河流与人类的关系走过了神化和妖魔化阶段,目前正处于由工具化向本体论阶段的转型之中,即由片面追求对于河流的工具化开发利用向尊重河流的本体价值、维持河流健康生命、追求人水和谐方向进行根本转型。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仅就人类而言,最初的形成与辉煌的文化,都是由河流滋养和哺育的。没有河流,很难想象,我们人类会是怎样地进化。正因为有河流,而且她像母亲一样,呵护着人类,并且教会人类创造文明,所以,我们才脱离了其他动物的思维和行为方式,成为高级的灵长类动物,我们才创造了劳动工具、创造了文字,学会了继承与发展,把地球变为目前宇宙间唯一的活力盎然的星球。

生命灵动的河流 灿烂多彩的文明

在生产实践活动中,河流引发了人类对生命的诸多思考:“人不能同时踏进两条河流”、“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仁者乐山,智者乐水”、“水可载舟,亦能覆舟”、“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克强者,莫之能胜”……人类所体悟的河流生命的智慧,形成了灿烂多彩的文化。各个民族几乎都有洪水、水神、治水英雄的古老传说:大禹治水;西门豹制止“河伯娶亲”;黄河、长江、淮河、济水被尊为“四渎”,都有相应的神灵,受到高规格的定期祭享……这些文化汇聚而形成多彩的文明。这就形成了大河文明。

在探索文明的源流时,我们固然可以在河流流域以外的地方发现早期文明,但只有形成于大河流域的文明,才能壮大发展起来,成为在时间、空间上都具有重大影响的文明。河流区域灌溉水源充足,地势平坦,土地相对肥沃,气候温和,适宜人类生存,利于农作物培植和生长,能够满足人们生存的基本需要,因此河流理所当然地成为了文明的发祥地。

尼罗河、幼发拉底河、底格里斯河、恒河、黄河、长江都孕育过伟大的文明,都是今天世界文明的重要源头。在尼罗河下游和地中海沿岸,古埃及、古巴比伦、亚述、腓尼基、古希腊、古罗马等多种文明交相辉映,世界其他地区望尘莫及。尼罗河三角洲每年泛滥留下的沃土,构成了古埃及农业生产的基础,支撑起绵延数千年的古埃及、古希腊、古罗马、拜占庭、伊斯兰文明。

大河文明以古埃及、古巴比伦、古印度和中国四大文明古国为代表,它们都是诞生于河流之畔,其各具特色的文明发展史,构成了灿烂辉煌的大河文明,对整个人类进步做出了伟大贡献。

众所周知,由于发祥地的自然地理环境不同,造成了文明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相当大的差异。地理环境的差异性、自然资源的多样性,造成各地域、各民族物质生产方式的不同类型。而不同生产方式的差异,导致文化类型的不同,直接影响着各地域人群的生活方式与思维方式,从而造成了文明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相当大的差异。

而作为人类两大重要文明形态之一的大河文明,与海洋文明有着天壤之别:大河文明的主要特点是生命力顽强;海洋文明的主要特点是活力强劲。显然,大河文明的稳定持重、注重防卫手段、推崇道德、安贫乐道等特点,与江河造成两岸居民农耕生活的稳定性有关。而海洋文明外向发展、活力强劲、商品经济、跳跃发展、开拓进取等特点,与大海为海洋民族提供的扬帆异域、纵横驰骋的条件有关。

正如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叶子一样,世界上找不到两条完全相同的河流。各种形态、各种环境下的河流,造就了千姿百态的自然风光和丰富多彩的人文现象,给人以精神上的印象、感觉、情趣,形成相应的概念、观念、思想以至哲学,产生了多样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思想观念,聚合起来形成人类的多彩的文明。

波澜壮阔的河流 和谐共生的存在

正如人类有自己的生命历程一样,河流也同样要经历一个完整的生命周期。到达河流的源头,你会发现,河流发韧之初,正如婴儿一样,是那样细微、那样脆弱;到了中游,你又会看到,生命河流的青年与壮年,是如此地汹涌澎湃、浩浩荡荡;到间尾,你会体悟到,河流奔向大海之时,便结束了自己生命。河流是一个生命体,是与地球、与人类一体的存在。

河流的生命历程分为自然生命和文化生命。在自然生命方面,作为一种自然本体的存在,河流生命是一个既古老而又年轻的命题。河流的流量、流态、洪水、湿地、水质和动植物共同构成了一种波澜壮阔而又互相耦合的生命关系和生命形态。在文化生命方面:河流自然生命是文化生命的基础,河流文化生命是自然生命的延伸。各个族群源于河流或在河流背景下生成的认同和倾向又进一步赋予河流以一种崇高品格,使河流成为民族文化的象征和传统文化的载体。河流不仅仅是经济资源、战略资源,还是不可替代的文化资源,是全人类亟待保护的珍贵的自然文化遗产。一个可持续发展的社会不仅仅表现为经济的可持续性,还必然意味着河流以及河流审美和文化价值的可持续性。

人类或为了生存的必需,或出于愚昧无知,曾经向河流提出过度的索取。人类在破坏河流、影响河流的生命力的同时,给人类本身造成不可弥补的损失,导致或加快了河流文明的衰落。“要当心不叫的狗和无声无息的河流”,人类每夺取河流一寸土地,河流便会回敬人类一次灾难;人类每无度掠夺一方河水,河流也会用同样的无礼,加倍地报复人类。因此,我们应该像对待任何一个生命体一样,以平等、公正的态度来善待那些滋养、哺育了人类的河流。

生命的长河范文3

但是,现实仍然告诫我们,黄河至今没有改变其复杂难治世界之最的特性,虽然我们对黄河进行了大规模的治理,但黄河的洪水威胁依然是我国的心腹之患,泥沙的淤积和河床的抬高始终是黄河问题的症结所在。近年来,随着沿黄人口的增长和经济的快速发展,黄河水资源供需矛盾日益尖锐,断流成为黄河身染沉疴的集中表现。同时,水环境恶化问题也非常突出,对国家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构成了严重威胁。这些都是黄河无声的呐喊――人们的索取已远远超过了其承载能力,同时也加剧了今天黄河治理开发的困难局面。

黄河将流向何处?黄河面临的问题究竟有没有一条行之有效的解决途径?当人类跨入21世纪门槛之时,古老的黄河再次引发中国各界特别是水利界人士的广泛关注和思索。2001年6月12日,原水利部部长汪恕诚针对黄河存在的几个问题,经过审慎的思考,提出了“堤防不决口、河道不断流、污染不超标、河床不抬高”这一面向21世纪治黄的具体目标。这种形象而有针对性的要求是衡量黄河能否以矫健的身躯走向未来的标准,也是黄河能否实现长治久安的底线,同时又代表着正全力以赴奔小康的亿万中国人对母亲河的期盼。

依据国务院批复的《黄河近期重点治理开发规划》提出的战略思想,黄河水利委员会以科学发展观和水利部洽水新思路为指导,在力求实现治黄“四个不”目标的进程中,从建设“三条黄河”(即原型黄河、数字黄河、模型黄河)发轫,继而又进行具有开创性的调水调沙试验,构建控制黄河粗泥沙的“三道防线”,精细调度水资源,大规模建设下游标准化堤防。在谋求黄河长治久安的探索之路上,步步挺进,逐渐形成了以“维持黄河健康生命”为终极目标的治黄方略新框架。

“维持黄河健康生命”河流理念的提出基于这样一种认识:自然界中的每一条河流对于人类经济社会系统的承载力都是有限的,河流生命的负荷只有在其承载力的范围内才能保持与人类社会的和谐相处及其可持续发展。因此,经济社会系统的发展必须把河流的承载能力放在第一位,流域机构应当成为河流健康生命的代言人和捍卫者,“维持黄河健康生命”应成为黄河治理的终极目标。

衡量黄河终极治理目标正确与否的标准在于黄河治理的效果,若黄河在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保障的同时自身也实现可持续发展,则说明黄河治理的终极目标是正确的,反之,则应予重新定位。每一条河流对于自然和经济社会系统的承载力都是有限的,河流生命的负荷只有在其承载力的范围内,才能保持可持续发展。因此,经济社会系统的发展必须把河流的承载能力放在首位,以水资源供需平衡为基本条件,确定流域经济社会发展的目标和规模。

将黄河作为一个生命个体,把流域机构定位在河流代言人的角色,为无声的黄河生命呼唤,责无旁贷地担负起维护其生命健康的历史使命,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支持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共处……这何曾不包含着纵观历史凝练出来的哲学意味!全新的治黄理论体系“维持黄河健康生命”这一治河全新理念,开历代治黄方略之先河,也是黄河治理开发与管理长期研究与实践的结晶。目前,这一治河新理念已初步形成“1 493”治黄战略理论框架。一个终极目标――“维持黄河健康生命”,就是要维持黄河的生命功能,包括水资源总量、洪水造床能力,水流挟沙能力,水量自净能力、河道生态维护能力等方面。惟其如此,黄河才能为全流域及其下游沿黄地区庞大的生态系统和经济社会系统提供持续支撑,这将成为黄河治理开发与管理长期奋斗的最高目标。

四个主要标志――“堤防不决口”:一靠水库和堤防等控制性工程对洪水的约束,二靠河流自身排泄洪水的功能;“河道不断流”:保障沿黄居民饮水安全,保障河流生态用水的需要,保障一定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的水资源供给能力;“污染不超标”:黄河的水质必须持续满足生活用水和工农业生产用水的基本功能要求:“河床不抬高”:通过综合措施解决泥沙问题,在上中游拦减入黄泥沙,在中下游通过人工调控水沙关系,实现河床不淤积,最大限度地保持和延长现行河道的生命力。

九条治理途径――减少入黄泥沙的措施建设;流域及相关地区水资源利用的有效管理;增加黄河水资源量的外流域调水方案研究;黄河水沙调控体系建设;制定黄河下游河道科学合理的治理方略;使下游河道主槽不萎缩的水量及其过程塑造;满足降低污径比使污染不超标的水量补充要求:治理黄河河口,以尽量减少其对下游河道的反馈影响;黄河三角洲生态系统的良性维持。

上述九条途径和关键措施,核心在于如何解决黄河“水少”、“沙多”和“水沙不平衡”问题,以及如何保持以黄河为中心的河流生态系统良性发展问题。

“水沙不平衡”是黄河下游淤积和防洪难度大的根本原因,解决问题的关键在于“黄河水沙调控体系建设”、“制定黄河下游河道科学合理的治理方略”、“使下游河道主槽不萎缩的水量及其过程塑造”和“治理黄河河口,以尽量减少其对下游河道的反馈影响”。

“三条黄河”建设――“维持黄河健康生命”的基本手段。“维持黄河健康生命”与“三条黄河”建设是新时期黄河治理开发的新理念和新思路。作为黄河治理开发与管理的终极目标,“维持黄河健康生命”的顺利实现必须树立现代水利理念,借助现代科技,这种有效的手段,就是“三条黄河”科技治河体系。只有借助“三条黄河”的治河体系,才能确保各条治理途径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安全可靠。新的治水思路蕴含着传统水利向现代水利的转变,新的治水理念呼唤着水利现代化的实践。曾几何时,许多人脑海里都有这样的疑问:什么是水利现代化?水利现代化该如何实现?而今,在万里黄河之上,我们已清晰地听到了水利现代化转变和实践的足音――人水和谐之路上的足音。 20世纪90年代以来,黄河连年发生断流。黄河之外,世界上还有两条著名的河流也发生了断流,一条是美国的科罗拉多河,另一条是埃及的尼罗河。然而,世界三条著名断流河流中,惟有黄河在来水偏枯 的情况下从2DOO年至今已连续10年实现了不断流。这一结果得益于现代水资源统一管理理念的确立和水量统一调度现代化手段的应用。摈弃了启闭闸门的手摇把子,取而代之的是全新的现代远程涵闸监控系统和黄河水量总调度中心。利用这套科学的水调系统,避免了曾让举国震惊的黄河断流。

十年间,由频仍断流的孱弱之身还原到润泽万顷的母亲之尊,黄河一路走来,实属不易!个中留给人们的思索不仅仅是一条河流生命的强健。黄河十年不断流,让依附其生存的万物生灵如涸辙之鲋,绝处逢生。也让人水关系的千古命题豁然开朗。这十年,在一定意义上就是人水关系实现和解、寻求和睦、迈向和谐的十年。

也许,没有20世纪90年代愈演愈烈的黄河断流之惨状,我们对河流还是仅仅停留在“洪水猛兽”、“河为人驱”的不完整记忆里。

在确保不断流的前提下,黄河水量调度还调出了经济效益、调出了生态效益,调出了社会效益,使有限的水资源在时空分布上得到了调整,协调了生活、生产和生态用水的关系,提高了水资源的利用率,确保了大旱之年沿黄和相关地区的用水安全。事实昭示世人:在新治水思路引导下,以优化配置为手段,实施流域性水量统一调度,可以促进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可以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在黄河下游,不知困扰多少代水利人、治黄人的难题――河床不断淤积抬高之症结,从2002年起迈出破解的希望步伐,其探索的途径就是调水调沙,成为人们治黄由被动走向主动的转折点。3次调水调沙试验,从以小浪底单一水库运行的探索开始,进而是不同来源区水沙的时空对接,再而是干流多水库联合调度和人工扰沙相结合,不断突破层层,实现了拦洪削峰、减少淤积、冲刷河道的多赢局面,使人们看到了黄河下游防洪走出堤河比高、人水相抗无穷尽之恶性循环的希望。经过连续8年的实践,改善了小浪底水库的淤积形态,下游河道主河槽得到全线冲刷,河道最小过流能力从1800立方米每秒提高到3880立方米每秒。黄河调水调沙已成为治理黄河的长效举措。

“维持黄河健康生命”治河理念的提出及“1493”治河体系的确立是在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大背景下应运而生的。进入21世纪后,中国面临着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问题,中国共产党十六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而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无疑是其重要内容。黄委党组根据中央科学发展观和水利部治水新思路,从黄河的实际出发,汲取历代治河经验,将黄河水少沙多、水沙关系不协调与经济社会发展、生态环境要求不适应作为解决黄河问题的突破口,以现代科学技术为支撑,将经济、社会、生态发展的要求与黄河存在的实际问题相结合,为黄河治理开发与管理确立了新的目标。

“维持黄河健康生命”治河理念一经提出,就在中国水利系统乃至国际水利界引起广泛认同。2004年9月,原水利部部长汪恕诚指出,按照维护河流健康生命的理念,当好河流的代言人,是时代赋予流域机构的重要历史使命。各流域机构也相继提出“健康长江”、“生态海河”等治水理念。在2005年第二届黄河国际论坛上,来自全球的800多名中外专家学者及国际组织的代表共同发表了以“维持河流健康生命”为主题的《黄河宣言》,正式宣告世人:尊重河流,善待河流,保护河流,这是人类在自然界中的警醒和回归,更是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

20世纪人类社会实现了飞越式的发展,我们创造的财富和价值甚至超过了以往所有年代的总和;但是,与之相伴的是,我们却一次次突破了自然环境的底线,甚至不给其以自我修复的机会。

地球上的原生态,是所有生命类型最初的家园和产床。自然界的进化,选择我们人类成为了最后的胜者,并被赋予了人类改变自然的能力。但这并不等于,我们就因此而拥有对先于我们上万亿年的自然生态肆无忌惮的权利。在我们征服了天空,深海,地下,月球的时候,在我们建起了水泥森林,海底隧道,高峡大坝,深水良港的时候,河流干涸、环境污染、土地沙化、物种消亡也渐渐出现在了我们的周边,这是人类自毁家园的一个个征兆,这是自然界向破坏者发出的一声声无言的抗议。

好在今天,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人,站出来为这些无声的自然做有声的呼喊,越来越多的团体和国家加入到阻止人类自毁家园的盾牌链条之中。地球变暖、环境告急、生态恶化的一粒粒苦果,告诉曾经聪明的人类――保护生态,是我们智慧的警醒,是文明社会更高层次的进步!

河流是大地上自然生命中最伟大、最神奇、最有活力的生命。几千年来,人类认识河流走过了曲折的历程。从对河流的依附到对河流的掠夺、伤害,再到需要人与河流和谐相处;从敬畏河流到妄图主宰河流,再到今天对河流的平等对待、河流权利的回归,这是时代的进步,是人类重新审视河流的结果。“维持黄河健康生命”治河新理念的提出,从哲学的角度倡导建立河流伦理学,尊崇河流生命,进一步给与河流人文关怀,倡导人与河流需要建立可持续发展的和谐关系,从而为维持河流健康生命奠定了理论根基。这也是人们重新认识黄河、治理黄河方略上的重大跃升。

生命的长河范文4

关键词:水坝 河流生命 影响 作用 可持续发展

1 由“3.14”世界反水坝日说起

今年3月14日,是世界第七个反水坝日。1997年3月,在巴西的库里替巴城,举行了第一次水坝受害者国际会议,讨论各国反水坝经验以及水资源状况与利用的议题,支持保护河流生态及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行动。从此,世界水坝委员会将每年的3月14日定为世界反水坝日。

欧洲各国建坝历史已近200年。一百多年来欧洲和北美各国建了很多水坝,使得其没剩下一条自然生态河流。水坝是有寿命的。到上世纪60年代,瑞士开始拆坝,很快欧美各国纷纷加入拆坝行列。自1980年以来,美国就已经拆除水坝350座,仅从1995年到2000年,就拆除了140座。法国河流生态专家罗伯特说,当时人们没有想到水系统的生存环境会受到影响,没想到河道的改变和流域内动物和植物的生物链条被阻断,使得一些物种消失了,没想到漫灌耕地会造成严重的土地盐碱化,没想到水系统的自然规律竟然背离人类意志,慢慢地对人类施以报复。(1)

当然,几百座水坝的拆除比起世界上正在运行的近百万座水坝来说是微不足道的,比起世界上尚存在的建坝狂潮来说也是微不足道的。但是,有一个现象应该引起我们的注意和重视,就是世界发达国家在加入拆坝行列,并停止修建15米以上大坝的同时,将建坝的重点转到了发展中国家。他们回避在自己国家要面对的严格法律限制,也不用再为本国的生态与环境承担责任。他们卖的是技术而不是责任,他们挣到很多钱然后一走了之,而不用考虑在那里生活的人几十年以后会怎样。

尽管各国有各国的国情,每条河流有每条河流的河情,对反水坝的思潮和运动我们也应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但是,世界反水坝日的确立也明确告诉我们,修筑水坝是有负作用的,尤其是对于河流及其流域生态系统会产生巨大的消极影响。因为河流的上中下游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每一条江河的流域,包括其水文、土壤、气候、植被、湿地、入海口以及其中的水生和陆生的生物,都是完整的、巨大的生态系统,也是一切生物(包括人类生命)的维持系统。修筑大坝、进行开发往往会单纯地把河流当作一种自然资源,只满足于最大限度地发挥其一项或几项功能,而损害这个系统的再生机能和正常运转,牺牲它的生态、社会和更深层次的经济功能,影响河流的健康、完整和可持续发展。

在我国,人们已经越来越开始认识到水坝对河流生态所产生的影响。开始总结一些水坝建成后的经验教训,并对其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进行重新评价。对于新建大坝,已经开始注意倾听各方面的意见,尤其是专家的意见和反对的意见。四川都江堰杨柳湖工程的停建,怒江设计修建13座水坝电站方案及其实施的激烈争论,都是人们对水坝重新认识的反映。这也是我国逐步重视可持续发展,重视生态文明建设的反映。随着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观的确立,水坝对于河流健康生命的影响和作用,必然会受到越来越多人的更加重视。

2 水坝是影响河流健康生命的重要因素

河流是有生命的。这句话要是放在三十年前说,可能会被认为是一句诗。然而,三十年的发展已经使我们将维持河流的健康生命提上了议事日程。沉甸甸的现实告诉我们,河流的生命正在受到严重的威胁。在我国北方,已经出现了“有水皆污、无河不干”的现象,有些河流的生命已经或正在被终结。就是黄河、海河等大的河流也出现了频频断流的现象,生命处于生死存亡的重要关头。

影响河流生命健康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在河流上建起的条条水坝也是重要的因素之一。大坝,被认为是影响河流生命的主要障碍。在欧洲、美洲等发达国家,从修水坝到拆水坝及停建高水坝,人们已经清晰地认识到修筑水坝是有利有弊的`。客观地分析利弊,科学地解决已修水坝所带来的诸多新问题,化害为利、避害趋利,使利益最大化,是我们当前应该认真思考的。

唯物主义辩证法告诉我们,对修筑大坝的认识,应该用联系的、发展的观点,矛盾的观点来分析。的确,世界上有一些水坝的杰作。它们不但有着极大的发电、防洪、灌溉及供水效益,对促进当地的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而且,对河流及流域生态产生的负面影响也不大。但是,也有些水坝产生了极大的负面影响,甚至造成了诸多的生态灾难。例如埃及尼罗河的阿斯旺大坝,我国黄河的三门峡大坝。还有的大坝在建成的短期内效益不错,以发挥积极的影响和作用为主。但是从长远来看,就可能得不偿失了。也有的大坝从局部的地区的利益来看,效益很好,主要发挥积极的影响和作用。但是,从整个河流系统和流域系统来看,效益就主要是负面的了。所以,分析一座大坝的利弊,一定要运用辨证、系统的观点,运用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的发展观,决不能只见树木、不见森林,更不能只顾眼前、不管长远。

需要指出的是,在分析评价水坝的正负价值及其作用影响时,水坝的发电、灌溉、经济效益是显而易见的,水坝对经济的负面影响也容易量化。但是,其对生态和社会的负面影响就很难计算。例如,建坝造成的物种濒危以至灭绝,原始森林、景观资源的丧失和历史文物的损毁,怎样用金钱计算?少数民族和土著居民延续数百年以至上千年的独特民俗文化与社区,由于移民而瓦解,又怎样用物质去补偿?大家知道,河流里有自己的水生生态系统,众多的鱼类和各种水生生物是非常脆弱的。在海拔高度不一样的水流中有不同的流态,各条水系形成了各自特有的鱼类体系。比如裂腹鱼就生活在海拔不断升高的河流里,一年来来回回游几次。在不同的水温里生活着不同的鱼类,比如中华鲟有它认定的产卵场,虽然葛洲坝确实形成了它新的产卵场,但中华鲟还是越来越少,他们拼命地往坝上撞,撞得头破血流。青海湖建了一个小坝,湖里的鳇鱼要到上游去产卵,只有在坝下一群群地死亡。如果把很湍急的河流截断,它就变成了静水,而激流里的藻类和静水中的藻类完全不一样,鱼类的食物和栖息环境都要发生变化。虽然这些水生生物没有大熊猫、金丝猴那样知名,但它们也是整个生态链中的一环,不应有贵贱高低之分。

鉴于水坝所产生的负面影响和作用,世界上的许多国家采取了措施。例如,美国制定了水资源管理法,要求水坝建设不因人为控制而降低整条河流的水质,要保护原有物种和生态环境的完整性,水库经营者每三十年更换一次执照。在欧洲,许多国家已有严格的法律,确保对水资源的使用不影响鱼类、流域耕地、野生动物栖息地、生物多样性的继续,对水坝的建设,更有近乎苛刻的审核规定。事实上,近十年来,许多国家已经拒绝了所有的大坝。对个别10米以下的小水坝也是百般挑剔——它不能干预水资源系统,不影响河流水质和水的生态状况,不能对交叉水域、海洋、地表水和地下水产生负面影响等。这也是对维持河流健康生命的高标准要求。

在我国,有的学者已经开始尝试对水坝造成的社会、生态与经济的负面影响作量化分析,与其在发电、防洪等方面的作用进行比较,以权衡利弊得失。并且,初步提出了将全国的江河流域进行科学分类,作为生态保护、水能开发和水坝建设的依据。即:一类江河与江段。包括世界遗产地、国家风景名胜区、部级自然保护区和国家森林公园,少数民族的神山圣湖,地质条件脆弱区和地震高发区,原住居民强烈反对建坝的流域和环境与社会影响评价被否定的水电工程,禁止开发。二类江河与江段。建坝的弊大于利,如珍贵濒危野生动物栖息地和分布区,鱼类集中繁殖和回游区,文物和历史遗迹保护地,省市级自然保护区和风景名胜区,滑坡、塌方与泥石流等山地灾害多发区,国际河流,涉及大量移民和诸多社会问题的地区等,搁置开发。三类江河与江段。建坝利弊各半,经济效益高而社会与生态代价大,慎重开发或进行保护性开发。四类江河与江段。已经进行了水电开发,但仍未完全丧失生态价值或景观价值,移民问题不严重,发电效益高,可进行适度开发。五类江河与江段。已进行了高强度水电开发,已形成人工化、水库化和渠道化的河道,丧失了生态保护价值并难以恢复或不可恢复,后续建坝移民量少,社会影响低而经济效益高,可集中开发。(2)在现阶段,制定分类规划,区别对待江河及江段的水电开发,也是维持河流健康生命的一项重要措施。

3 认真研究水坝对维持黄河健康生命的影响和作用

在2004年年初黄河水利委员会的工作会议上,黄委会主任李国英明确提出,把维持黄河健康生命作为黄河治理的终极目标,并初步提出了一个终极目标、四个主要标志、九条途径、三条黄河支撑的“1493”的理论框架。向全河数万名职工发出了为实现这一目标而展开行动的动员令,向全社会发出了为实现这一目标而共同努力的呼吁。目前,维持黄河健康生命这一新的理念已经逐步深入到黄委会职工的心中,为维持黄河的健康生命而奋斗正在形成共识。

维持黄河的健康生命是一项系统工程,它涉及到水利、自然、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生态、环境等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方方面面。笔者以为,水坝就是维持黄河健康生命的一个重要因素。实际上,水坝的存在及其作用的发挥,也是以黄河的生命健康为前提条件的。河流生命的核心是水,命脉在于流动。一旦河流自身生命系统发生危机,水资源没有了,河流静止了,河水黑臭了,那巍巍大坝、水库电站的作用也会消失。

建国以来,在黄河的干支流上修筑大坝的规划设计和建设施工一直在进行着。1955年7月全国人大一届二次会议通过的《关于根治黄河水害和开发黄河水利的综合规划的决议》,按照“除害兴利、蓄水拦沙、综合利用、梯级开发”的指导方针,在黄河干流龙羊峡以下河段规划布置了46座枢纽工程。其中,龙羊峡、刘家峡、黑山峡、三门峡四座大水库是调节径流、拦蓄洪水和泥沙的综合利用工程,其余四十二座都是径流电站或灌溉壅水枢纽。1984年开始对以前的黄河治理开发规划进行修订完善。修订后的《黄河治理开发规划纲要》在龙羊峡至桃花峪河段布置了36座梯级枢纽工程。目前,黄河上已建在建的水利水电枢纽工程有龙羊峡、李家峡、刘家峡、盐锅峡、八盘峡、大峡、青铜峡、三盛公、万家寨、天桥、三门峡、小浪底等十几座,是全国大江大河中开发程度较高的河流之一,发挥了巨大的防洪、防凌、减淤、灌溉、供水、供电等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例如,确保了建国50多年以来伏秋大汛安澜;从1999年以来,精心调度水资源,保证了黄河不断流,保证了沿黄城乡群众的生活用水以及工农业生产用水,并几次将黄河水送到天津;在2003年历史罕见的黄河秋汛中,“四库联调”,把一次次较大的洪峰变为平缓的流量,减少了下游漫滩带来的一系列危险和灾难;运用小浪底水库调水调沙,2002年7月把6640万吨泥沙送到了渤海,2003年9月,实现了更大空间尺度的调水调沙,共输沙入海1.2亿吨。这实际上也是为维持黄河的健康生命发挥了重要作用,做出了重大贡献。

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维持黄河健康生命的形势依然严峻,黄河的生命仍然处于生死存亡的重要关头。由于长期以来忽视黄河本体生命的健康,人们对黄河的开发和索取已经远远超过了其承载能力。目前,流域水资源的开发利用率已达70%,大大超过了国际上公认的40%的警戒线。由于过度开发,造成流域各支流常年干涸断流,黄河干流许多河段变成了涓涓细流;下游河道严重萎缩,过洪能力急剧下降;水流自净能力衰退,水体严重污染。由于大量生态用水被挤占,河流及流域生态系统遭受破坏,生物种群不断减少,某些水生动植物和洄游鱼类灭绝。由于黄河来水来沙大为减少,黄河的造陆功能衰减,河口三角洲蚀退严重,依存于河水浸溢而繁衍的湿地消失,绿洲退化乃至沙化。这些现象的存在都严重地侵害着黄河母亲的生命健康。固然,出现这些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错综复杂的,但是,我们也可以肯定地回答,对黄河的过度开发,大量水坝的修建也是重要的原因之一。例如,人们已经开始对三门峡大坝的经验教训及其影响作用进行反思。需要指出的是,我们目前对黄河上修筑的大坝对维持黄河健康生命的影响和作用到底有多大,正面的积极的影响和作用有哪些,负面的消极的影响和作用有哪些,对经济、社会、生态、文化等等的影响和作用有哪些等等,还说不清楚。也正因为说不清楚,才更有必要引起重视,有必要认真研究和认识水坝对于维持黄河健康生命的影响和作用。以便于我们科学正确地权衡利弊、扬长避短、趋利避害,充分发挥黄河工程的作用,为人民造福。

认识水坝对于维持黄河健康生命的影响和作用,首先应该重视并做好以下两个方面的工作。

3.1 以科学的发展观及可持续发展水利的新思路来指导黄河的治理开发,把维持黄河健康生命放在第一位。

认识研究水坝与维持黄河健康生命的关系,必须坚持以科学的发展观为指导,以可持续发展水利的新思路为指导。根据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新的发展观,对河流的开发决不是越大越多越好,而是科学、适度、可持续的开发。在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同时,要充分尊重大自然,充分尊重河流的主体生命,充分尊重水资源的循环、再生规律及其与相关生态系统的关系。要自觉处理好当代人之间以及当代人与后代人之间的关系,在满足当代人需要的同时又不能消弱后代人满足需要的能力,特别要处理好不同利益群体在水资源占有、开发、利用和分配上的利益关系,自觉平衡代内利益与代际利益,促进社会公平。根据可持续发展水利的新思路,我们再也不能把一条河流的水资源开发利用率、同治河的成就等同起来了。河流的承载能力是有限的,河流的开发利用必须有一定的限度,要坚持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支持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要坚决反对从单一的经济利益出发,对河流水能进行吸干榨尽式的开发,当一道道大坝下出现一段段干涸的河床时,它已经破坏了维持河流生命和生态系统的合理资源储存,而这最终将导致大自然的无情报复。

以科学的发展观和可持续发展水利的新思路作指导,就要把维持黄河的健康生命放在第一位。实际上,黄河的健康生命停止了,河流及其流域一切以水资源为支撑的系统都会衰竭,一切以水资源为支持的生命(包括人类自己)都会消失。维持黄河健康生命的目标,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尊重和善待自然,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新的发展观。当然,我们也不是片面地强调尊重自然和生态保护而简单地否定修建任何水利工程。重要的在于适度,在于在治理开发的过程中做到趋利避害。

3.2 将水坝对维持黄河健康生命的影响与作用作为一个重要的课题进行研究,力争早日拿出成果,为实现维持黄河健康生命的目标服务。

“上拦下排、两岸分滞”,“拦、调、放、排、挖”是长期以来黄河治理开发的基本方略,修筑水坝蓄水拦沙、防洪防凌、发电供水一直是黄河治理开发的重大举措。按照《黄河治理开发规划纲要》安排,黄河干流上除了已经建设启用了的十几座水坝外,尚有二十多座水坝需要建设。如此的开发建设规模和力度,对维持黄河的健康生命到底有什么样的影响和作用,难道不急需我们作为一个重大课题进行研究吗!

水坝对维持黄河健康生命影响和作用的研究是一项综合性课题。它涉及到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的诸多领域和学科,是一个比较复杂的系统。笔者以为,在这个总课题的框架内,以下几个问题的研究应该首先启动:

(1) 水坝对黄河生命力影响和作用的研究。黄河生命力主要体现在洪水造床能力、水流挟沙能力、水流自净能力、河道及河口生态维护能力等方面。水坝对黄河这些能力的建设到底有什么样的影响和作用,表现在哪些方面。

(2) 水坝对黄河以及流域生态系统影响和作用的研究。要开展黄河及流域生态系统的调查,弄清楚黄河及流域生态系统的现状、原状、所遭受的破坏,以及生态系统恢复所需水量和措施。尤其应该注意坝与坝之间生态系统的调查,进行各水坝之间河段生态需水量的研究。

(3) 水坝对区域及流域经济社会发展影响和作用的研究。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确定如何使之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全流域以及黄河下游沿黄地区庞大的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可持续支持。

(4) 现有水坝对维持黄河健康生命影响和作用的研究。科学全面地分析评价每一座水坝所产生的经济、社会、生态、文化等效益,并与规划建坝时的论证评估进行比较,对水坝长期使用对环境所产生的影响和作用进行科学预测。科学调度、合理利用黄河干支流上的现有水坝,为维持黄河的健康生命服务。

(5) 规划及新建水坝论证评估指标体系的研究。应该重视以科学的发展观和可持续发展水利的思路为指导,按照维持河流生命健康和生态用水优先的原则,科学确定水坝对生态环境影响和作用方面指标的权重。

(6) 水坝与水资源管理调度关系的研究。维持黄河健康生命,首先要确保黄河不断流。黄河能否不断流,与各大水库的调蓄关系十分密切。

(7) 小浪底水库对黄河下游治理开发管理影响和作用的研究。小浪底水库的建成运用,对黄河下游的防洪、供水、工程建设与管理等都产生了重大影响。要研究多种水沙条件对下游河道塑造以及河床、主槽变化的影响与作用,积极探索新条件下的黄河下游治理方略。

(8) 水坝寿命的研究。水坝是有寿命的,应该结合设计、施工以及水坝的运行现状对每一座水坝的寿命作出评估分析,以未雨绸缪,早做对策。

(9) 水坝与黄河河口地区生态环境、水资源环境、海洋海岸环境的变化关系的研究。

综合上述,水坝是影响河流健康生命的一个重要因素,我们应该科学全面公正地来认识和分析水坝对河流健康生命的影响和作用。要以科学的发展观和可持续发展的水利观为指导,与时俱进地开展水坝与河流健康生命关系的研究,使水坝的建设与运用为维持河流的健康生命服务,为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服务。

参考文献:

生命的长河范文5

任命:王宏宝鸡市人民政府代市长。

(6月11日 《陕西日报》)

徐州市十三后人大常委会第31次会议决定(6月15日)

任命:曹新平为徐州市代市长;

免去:李福全不再担任徐州市市长。

(6月17日 新华网江苏频道)

河南省第十后人大会常委会第24次会议决定(5月31日)

任命:徐济超为河南省人民政府副省长。

董豪为河南省人民代表大会法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毛引端为河南省人民代表大会法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免去:董豪河南省人大常委会教育科学卫生工作委员会副主任职务。

(6月1日 《河南日报》)

陕西省十后人大常委会第25次会议通过(6月1日)

陈德铭辞去陕西省省长职务的决定;

任命:袁纯清为陕西省副省长、代省长。

(6月1日 《陕西日报》)

中共重庆市市委人事任免

经中共中央批准,徐敬业同志任中共重庆市委委员。常委和重庆市纪委书记;

滕久明同志不再担任中共重庆市委副书记、常委、委员和重庆市纪委书记职务,另有任用。

(5月31日 新华网)

河北省人民政府近期人事任免名单(部分)

任命:聂瑞平为河北省体育局局长;

闫春来为河北省教育厅副厅长(试用期一年),免去其河北省教育厅助理巡视员职务;

魏国东为河北省教育考试院副院长;

周运凯为河北省统计局副局长(试用期一年);

周文夫为河北省社会科学院院长;

杨英建为河北省人民政府驻天津办事处主任。

免去:周振国的河北省社会科学院院长职务;

姚树坤的河北省卫生厅副厅长职务;

王国强的河北省体育局局长职务。

(6月8日《河北日报》)

江苏省人民政府近期人事任免名单(部分)

任命:葛高林同志为省教育厅巡视员;

姜映梅同志为省教育厅巡视员;

何春明同志为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巡视员;

芮明春同志为省人事厅巡视员;

蒋华年同志为省交通厅巡视员;

免去:姜映梅同志的省教育厅副厅长职务;

何春明同志的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副厅长职务;

芮明春同志的省人事厅副厅长职务;

蒋华年同志的省交通厅副厅长职务;

生命的长河范文6

心亦如春天般开始充满热情,充满活力,也充满着无限生机,一条蜿蜒曲折流淌不尽的小河,水清鱼跃,溅起点点水花飞散在我的世界,那岸边生长着一株株枝条茂密如丛、蓬勃向上的河柳 ,用高大威武的身躯固守着我的一弯心河。

似乎一提到柳,人们最先想到的是杨柳细腰的婀娜身姿,杨柳也称垂柳、水柳,是柳树的一种,以前我国长江一带分布广泛,现在作为园林和道路绿化树种,几乎遍布我国各地,而北方野生旱柳也称河柳的分布却是越来越少。自古爱柳者甚多,却大都喜欢垂杨柳,东晋的陶公喜欢在自家的堂前栽了五棵柳树,自号“五柳先生”。北宋的欧阳修曾在扬州平山塘掘土种柳,人称“欧公柳”。明末清初的蒲松龄临泉卜居,泉边栽柳,便自称“柳泉居士”。

如果把垂柳比作婀娜女子的话,那河柳就好比豪迈男儿;我爱垂杨柳,她像我的姐妹轻舞柔姿,漫步微扬在清风中,细细品味着生命中每一点喜悦与快乐;但我更爱河柳,喜欢他那粗狂而又不失温柔的性情;喜欢他坚实质朴中流露出的阳刚之美。如果说白杨树是树中的伟丈夫的话,那么河柳就是树中的真君子。我爱柳,因为不管是哪一种柳都永远是我眼中的一道风景。

儿时那一片河柳林中有我清晰的记忆,睡梦里,水塘边 那一株株绿荫成片的河柳倒映着我纯真的童年梦想!我爱河柳,欣赏着他的与众不同;也欣赏着他的平凡,没有任何一种落叶乔木能比它再早吐绿发芽;也没有任何一种落叶乔木能比它的叶子更晚落下。它带给人们的不只是一片生机与活力,还有一种蓬勃向上的精神,即便是叶子落了,只剩下光秃秃的枝干,它所展现出的也是一种生命的饱满;世间最美的雾凇就是挂满霜雪的河柳树,那种美是其他任何树种都无法展示出来的。

我爱河柳,更爱北方野生的河柳,因为它们是自由和谐的化身,看那一株株郁郁生长的河柳,与原野交相辉映,这和谐的画面难道不是一种自然的奇迹吗?河柳既是大自然的绿色,也是我生命中的绿色,更像是走过我生命,默默关心、关注着我的亲人和朋友,在用他们无私的人间友爱为我筑起了一道拦截风沙的屏障,守护着我的心河!世间没有比无私的奉献和默默的付出更让人感动,当心与心没有了界限,世间的一切情感都会瞬间清澈可见,在意了的、在乎了的只要有心都能彼此感到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