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生家庭教育和网络教育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中小学生家庭教育和网络教育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中小学生家庭教育和网络教育

中小学生家庭教育和网络教育范文1

【关键词】E环境 家长学校 协同教育

信息化社会日新月异,网络逐渐占据或成为学习革命的主流,同样网络对家庭教育的冲击和影响也日趋明显。上世纪80年代初,象山县建立了全国最早的家长学校――石浦家长学校,1990年成立了全国唯一一家县级家庭教育研究所,指导全县家长学校规范办学,开展家庭教育的实践和研究,在为国家出台家庭教育相关政策文件提供参考依据上发挥了重要作用。全县目前已建立了75所家长学校,在促进“家庭、学校、社会”三结合教育乃至社区教育等方面都起了十分积极的作用。

家长教育观念不断进步及信息技术的不断创新,网络沟通将逐渐成为家校联系的重要渠道,利用网络进行家校联系、交流家庭教育经验方面,其优势越来越明显,同时也越来越被家长所接受。我县家庭教育工作积极应对新形势新需求,在网络化教育方面作了认真的研究。建设E环境下家校教育平台,把传统家长学校与信息技术、网络技术相结合,实现“学校、社会、家庭”三者之间信息沟通的网络化、数字化。

一、构建家校新平台,探索共育新途径

二十多年来,我县已经形成了制度完善、内容丰富、体系完整的家庭教育运作机制,家长学校办学规范,已成为社区教育的特色与品牌。为有效突破家长学校办学的传统模式,充分发挥现代教育技术的优势,进一步开发家庭教育资源,拓宽教育途径,提高家长素质,积极实施开展网络家校平台建设。

1 瞄准家校网络平台优势

通过分析和研究,E环境下家校教育平台具有两个基本特质:一是网络化,E环境下家校教育平台建立在网络的基础之上,依托网站平台,为家庭教育提供一个网络型的学习和交流平台。二是数字化,在网络平台上教育参与者的相关信息为其他参与者提供参考借鉴,为解决教育中出现的某些具体问题提供服务,实现“学校、家庭、社会”协同教育。E环境下家校教育平台是“学校、家庭、社会”协同教育的桥梁和纽带,是学校与社会、家庭,教师与家长、学生多边活动、互相联系和交流的网络平台。同时,我县不少中小学和幼儿园是浙江省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宁波市现代教育技术示范学校,宁波市信息化示范单位,在现代教育技术应运领域有着扎实雄厚的基础。基于以上认识,结合我县E环境下的家校建设实际,开展行之有效的探索与实践。

2 丰富家校教育平台栏目

2001年至2005年,全县不少中小学和幼儿园纷纷建立学校网站,都有“家庭教育”栏目,受到了广大家长和教师的关注和支持。由于“家庭教育”页面简单、功能单一、作用发挥有限等问题,县里召开了网络家长学校座谈会,制定了网络家长学校发展措施,有条件的学校策划网校工作,家长学校新网校新鲜出炉。网校本着“面向家长,辐射社会”的办学宗旨,围绕“为国教子,以德育人”为主题,以“争做合格父母、培养合格人才”为办学理念,紧跟信息化的时代步伐,准确把握家庭教育的前沿信息,着力为广大家长朋友提高教子育人水平,改善家庭教育环境提供服务。石浦小学、文峰学校、丹城中学等学校的网络家长学校都开辟家校新闻、家教启示、家庭风采、专家讲堂、家长讲堂、名人家教、家教丝语、孩子成长、家教论坛、成长支招、心理导航、视频课堂等栏目。2010年春晖幼儿园的“象山县幼教网上教育平台”项目代表宁波市入选上海世博会“信息化与城市发展”主题论坛信息化成果展,说明象山县信息化与幼儿教育的结合水平已领先于全市。“班级空间”、“教育叙事”、“家园工作坊”、“门外观察”、“父母茶座”、“育儿保健”……当笔者打开春晖幼儿园网络家长学校网站时,一个个特色板块闪现出来。

3 开辟家校平台沟通渠道

我县与移动公司合作,开设了校讯通。为发挥网络的整体功能和效应,将校园网、家校网、班级网、校讯通进行“四网”衔接互通,实现“四网”并用,资源共享。2011年3月,我县建立了象山县网络家长学校。目前,网络已经成为了教师、家长、学生不可或缺的沟通与交流手段。我县以网络平台应用为载体,以家长学校培训为主导的模式构建,使得校园网络的信息资源、学校网络技术设施的使用效益得以发挥,并建立了相互补充,相互渗透,相互协调,相互整合的“合作型”家校关系,探索出家校教育整合途径、策略,促进学生和谐发展的教育模式。

二、开发平台新功能,提升平台新成效

通过几年来的实践,深刻感受到网络家长学校的开办,在学生的健康成长、倾听家长的意见,接受家长对学校的监督、网络环境下社会化学习体系的建立、家长信息化素养的提高、宣传教育的成就等方面均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1 促进家校深入交流

开放交互式的网络极大突破了家访等传统形式,教育形式也更加多姿多彩。特别是校讯通,我们通过网络平台信息,及时地向家长提供学生在校的学习生活状况,家长及时了解学生在学校的表现,可以有的放矢去教育孩子。其次,家长利用家教论坛或QQ群,可以直接与教师沟通,便于教师在教育学生时能够及时解决存在的问题。如春晖幼儿园的“家园工作坊”召集有相似情况的家长来交流,专家解答,起到专家引领、同伴互助的作用。通过家校的网络平台相互沟通,强化了学校与家庭之间的交流,建立起一个全新便捷的沟通方式,搭起了家校共育的连心桥。

2 提高家长育人水平

开办网络家长学校,主要是引导家长自主学习。因此,家校平台上大量的信息资源,满足家长的个性化需求,为家长开展家庭教育提供了理论、经验支持,提升家长自我教育的觉悟方面起到了较好的作用。我县还成立了课题组,对“网络互动家校交流制度”、“家校沟通的适宜内容及相关策略”、“如何激发家长论坛回帖的积极性”等方面作了研究。不断完善家长网络学习点名和网络评价制度,引导鼓励家长学员撰写育子文章,编辑精选家长教子案例集等,评选优秀家长,开设家长风采栏目,通过网络宣传优秀家长事迹,不断树立家长成功教子的自信心。

3 培养学生综合素养

家校平台是一个完全向家长、学生、社会开放的场所,诚然离不开学生的参与。特别是班级网站,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特长,绘画作品、习作、摄影作品等,都可以通过网络进行,从而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养,在网络上向全体家长、学生展示了自信与成功。有些学校每月要开展“责任之星”评选活动,“责任之星”们的事迹介绍都会公布在班级网站上,这一举措常常会使孩子们激动好一阵子。

4 实现管理方式转型

网络家长学校的开通,首先使学校管理者越来越感受到它给学校工作带来的方便和快捷。学校工作思路、工作具体要求、活动内容与安排、学生在校表现、对家长的建议等,都可以借助网络平台及时发出去。其次,学生家长也可以利用网络平台方式,把自己对学校管理上好的建议,对老师的

要求、希望,自己在教育子女遇到的困惑,发给相关的部门或老师,一定程度上提升和拓展了学校管理内涵。第三,在教育信息化的今天,我们对教师运用信息技术的能力要求也越来越高,网校平台的架设,在很大程度上对促进教师信息素养,提升信息应用能力有着推动作用。

三、分析运作新问题。拓展平台新模式

构建在信息技术平台上的协同教育模式,能及时准确地将信息在家长与老师之间传递。80%的家长认为需要动态地获得小孩在学校的德、智、体各方面信息,特别是在外地工作的家长对这种交流模式格外赞赏,这种协同教育模式将家庭和学校拉得更近了。我县在拓展家校平台新模式上作了深入的研究,让这辆教育现代化变革的快车发挥更大的作用。

1 克服家校平台制约因素

我县学生家庭电脑拥有率达到42.9%,网络普及率达到39.5%,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网络家长学校的推进和推广。当前,家长对子女教育的关注度和期望值越来越高,提高自身素质和育人水平的意识和需求也正在不断地被唤起,然而运用网络的意识、行为以及能力却没有在短期内形成,需要学校在这方面进行宣传引导,通过各种形式和手段对家长进行必要的培训和指导,加大对成人信息技术培训的力度。目前,我县主要存在管理人员少,水平低的现象,与实现常态化的管理还有距离,各地网校的开发和作用发挥差异较大。网校的交互功能没有得到很好体现,话题讨论及交流明显不足,使得网校存在的实际效应无法得到充分发挥。

2 确立家校平台发展思路

由于家长的行为意识、知识结构、文化素质差异等因素存在,网络文化对他们的影响也是参差不齐的。为此,必须要创设条件,积极引导,经常给予网络交流的机会,同时,我们鼓励有网络条件的家庭必须在网校注册为会员等措施,吸引更多的家长参与网络学习和交流。加强教师、家长与学生的管理培训。培养一支由学校教师以及家长共同组成的网校管理团队,广泛发动家长参与网络管理;定期开办信息技能培训班,提高家长信息素养;建立网校学习制度,要求家长每年保证4个学时的学习时间,纳入家长学校学员考核内容。

3 完善家校平系功能

中小学生家庭教育和网络教育范文2

2014年1月16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第33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报告显示,截至2013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达6.18亿,手机网民规模达5亿,占总网民数的81.0%。其中6到 19岁的网民1.6亿,占比 26%。可见,手机的普及、网络的发展对青少年的影响越来越大,而这使传统教育特别是现代家庭教育面临巨大的挑战。如何在网络时代进行有效的家庭教育,引导孩子健康成长是每个家长需要面对的问题和肩负的责任。

一、网络时代如何开展家庭教育

1.放下权威,虚心请教

网络世界人人平等。在网络时代,家长与孩子面对的是同一全新的知识体系,很多时候,孩子对网络技术的学习能力远比家长强,“玩转”电脑、手机的速度常让家长感到吃惊。如果家长还沿袭过去传统家庭教育中的权威角色,对孩子控制管束,势必引起孩子的反感。卜卫认为,“一个新媒体出现了,同时,当我们还不太了解它的时候,孩子们走在了我们的前面。这种情形将我们的生活带来许多深刻的变化,它将改变我们的教育观念,改变孩子的学习方法,改变家庭文化及国际关系等。当然,最需要改变的是我们自己,在孩子们面前,我们不再是一成不变的权威。我们需要学习,需要和他们一起成长”。

多夸赞孩子,虚心向他请教,会让他感到被肯定、被尊重,从而激发他向上向善的决心。有一位家长为了让8岁的孩子走出“网络=游戏”的误区,经常会“请求”孩子帮助他查找一些有用的资料,比如晚上睡觉前,让孩子上网查“第二天的气温”,以确定穿什么衣服;想做某道菜,让孩子查“菜谱”;要外出旅游,让孩子查“旅游攻略”;当孩子询问家长“为什么……”的时候,家长也总是佯装不懂,让他去问“电脑老师”,查完资料再把答案“教”给家长。家长则虚心学习,“崇拜”地夸孩子“太厉害”。家长放下身架向孩子学习,一方面,锻炼了孩子网络技术的操作能力,让他在亲身体验中明白网络是为人类的生活服务的,要懂得利用各种资源;另一方面,家长能学到新知识的同时,又能了解孩子的心灵世界,既能体现平等的家庭关系,促进亲子感情,还能构建一个积极向上的学习型家庭。

当然,家长要以身作则,做孩子的榜样。不但需要掌握计算机和网络知识,还需要学习互联网有关的法律法规,并在实践中做到言传身教、健康上网。若家长一边要求孩子认真学习,一边玩着网络游戏说“工作累了,要放松一下”,那么,家长在孩子心目中的地位将荡然无存。

2.适时监督,制定公约

网络空间到处都是新鲜事物,且每天都在不断更新,这对易于接受新事物的青少年有着无限的吸引力,从而会导致青少年对网络的极度迷恋。有关专家分析,儿童是电脑的天生爱好者,最适于在电脑的空间里发挥他们的智慧。在现实中,类似的患上“网络迷恋症”的青少年正变得越来越多,这样一来,容易使他们无节制地花大量时间和精力在互联网上持续聊天、游戏,以致于损害身心健康。

家长作为孩子的监督者,需要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充分理解孩子的需要,给孩子提供生活上的关爱和精神上的支持,在此基础上,可以在孩子正式接触网络前跟他一起制定一份“上网公约”:

①电脑放于公共空间。把电脑摆放在客厅等家人都能看到的地方,不要放在书房或卧室里。让我们的孩子理解,作为未成年人,自控能力差,如果上网行动都在家人眼里,自然就会对上网的时间、内容有所约束和控制。

②严格遵守上网时间。在完成既定学习任务的基础上,孩子完全可以上网,但是时间每天需控制在两个小时以内,不能打破正常的饮食与生活习惯。如有违反,可限制上网,从原来允许玩两小时减少到一小时甚至取消上网资格。

③明确目的、平和心态。上网要有明确的目的,有选择地浏览自己所需要的内容,不要漫无目的,为了打发时间而泡在网上。上网过程中应保持平和的心态,消除猎奇心理,不宜过分投入。不迷信网络爱情,不轻易约见网友,不沉溺于虚幻的网络游戏中打怪升级,因为那一切只是虚幻。

④参加有意义的活动。抽空走亲访友,与亲朋好友联络感情;也可以到周边地区作短途旅行,增长见识,扩大知识面;还可以发展一些修身养性的兴趣爱好,比如养花种草、饲养小动物、做些小研究小发明、看看课外书等,这些有意义的活动将充实自己的生活,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

⑤“公约”一旦制定,就要贴在电脑桌旁的醒目位置,且一定要严格执行。如果家长发现孩子已经对除了网络外的一切事情都没有兴趣,或是一上网就下不来,有成瘾的趋势时,那就建议家长带着孩子找心理老师聊聊。

二、学校领跑网络时代的家庭教育

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是现代教育的三大支柱。在网络时代的家庭中,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和认知能力的不断提高,家长的有限储备已无法满足孩子日益增长的认知需求。学校教育具有明确的培养目标,有专业的训练有素的老师以最科学、最有效的方法启迪学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更好地形成家校合力,学校有能力担当起领跑网络时代的家庭教育的责任。如,在学校网站上开设“星期八父母学校”栏目,推荐优秀的家庭教育文章,开通家校互动问答,帮助家长解决教育中的困惑;利用校园微信公众平台,传播家庭教育正能量,让家长时时能接收到最前沿的亲子沟通理论;利用QQ、电子邮件、家校路路通等方式,让网络陪伴家长面对一切孩子成长过程中的问题。通过学校专业教师的领跑,家长不再是孤军奋战,更有力量迎接网络时代对家庭教育提出的挑战。

中小学生家庭教育和网络教育范文3

关键词:家庭教育方式 网络时代 变革与创新 教育需要 青少年网民 互联网技术 中国互联网 科技成就

一、网络对传统家庭教育的主要冲击 

 

网络时代未成年学生成长的社会文化环境呈现出了新特点,80后出生的孩子基本上是网络时代的“弄潮儿”,他们具有年轻人求新求异的特点,对网络技术,他们没有成年人那样怀疑、观望甚至排斥的态度,年轻人永远是网络技术的拥护者、推动者、受益者。由于年轻人和父母在对网络技术的接纳上存在态度和行为上的差异,直接导致了传统家庭教育出现了发展中的断裂,表现为家庭教育陷于茫然、被动、无力、苍白的状态。具体的讲,网络对传统教育的冲击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家长的知识权威性受到了网络的空前挑战 

在传统的家庭教育格局中,家长作为家庭的长者,他的知识、经验本身就是一本沉甸甸的教科书,家长是孩子的百科全书,在纸质媒体时代,孩子有什么知识方面的问题,基本可以从父母或长辈那里得到答案。但在网络媒体时代,这一切都被颠覆了,孩子通过互联网可以很方便地寻求到自己所需要的知识,他们完全可以自主学习,选择学习。“问父母不如上网”,这已成为子女获取知识的主要通道,学生们把电脑称为“放在家里的图书馆”。一般来说,家长教育子女的权威性由三部分构成:即人格权威性;源于血缘亲情的权威性;拥有知识的权威性。传统的家庭教育中父母和子女的知识传承性被互联网无情地切断了。家长知识权威性的丧失削弱了父母人格的魅力,加大了家庭教育的困难。 

 

(二)家长向子女传递信息的过滤性与网络复杂性的矛盾。 

一般来说,家长给孩子传递的信息或知识是经过过滤的,尤其是对孩子身心发展有副作用或危害的信息,家长是不会给子女传播的,父母在家庭起着一道“防火墙”或“隔离墙”的作用。尤其是我们国家近十多年来,通过举办各种类型家长学校,向家长系统介绍教育子女的新观念、科学知识和正确方法,家长的教育素质有明显的提高,他们很注意不良信息对子女的影响,在家庭倡导健康文化氛围。但在网络时代,家长的“防火墙”、“隔离墙”已形同虚设,孩子上网,各种信息扑面而来,网络技术尚不能完全做到对黄色网站或色情信息的屏蔽,另外,网上一些对未成年学生有诱导误导的不良信息,也容易扭曲未成年学生的价值观、人生观,改变他们对社会、对人生的看法。网上信息的杂博,鱼龙混杂和家长给子女传递知识的过滤性、单纯性产生了矛盾,直接侵蚀和抵消家长的教育效果。 

 

(三)家长和子女的亲和力受到了网络的冲击 

家庭教育中,亲子沟通是家庭教育的基本途径,良好的有效的亲子沟通有助于家庭建立和睦的教育关系。在网络时代,未成年子女把相当多的时间用在上网上,他们和父母交谈沟通的时间相对减少。网络作为“第三者”介入家庭生活,使得家长明显有了被淡漠被边缘的感觉,上网—看电视—睡觉是网络少年家庭的生活轨迹。值得注意的是,在上网未成年学生中,他们喜欢使用网络语言,这些网络语言如“菜鸟”、“大虾”之类使得听不懂网络语言的父母一头雾水,破译不了网络语言的语义信息,谈何与孩子的沟通与交流。 

 

(四)网络对家长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 

家庭教育是家长对子女进行的家庭教育指导,未成年学生上网对家长的素质提出了新要求。具体的讲,家长面临下列挑战:①对网络的接纳程度;②对网络技术的应用程度及水平;③家长网络道德水平和网络社会的法治意识;④对未成年子女上网科学指导和管理能力。比如说,家长不掌握上网的基本知识和技能,犹如不会开车的人教导别人如何驾驶车辆一样可笑。 

二、网络时代家庭教育的变革与创新 

 

家庭教育是具体的过程性的概念,不同时代的家庭教育有不同

时代的社会内涵。家庭教育要不断地吸收社会先进的文化科技成果,才能彰显它的生命力。网络时代,家庭教育需要做出那些变革与创新呢? 

 

(一)改变对互联网的偏见 

科学技术是推进社会变革包括观念变革的巨大推进力量,从科学技术发展史来看,尤其是直接影响到人们社会生活的科学技术在其推广的初始时期,人们都有一个适应期.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也经历了这样一个过程。当前,家长对网络的偏见主要为:“上网对孩子有害”,“上网弊大于利”。产生这种原因主要来源于对网吧的扩散联想。媒体过多报道未成年人进入营业性网吧或黑网吧产生的一系列恶果,使得家长“谈网变色”。其实,上网聊天、玩游戏只是网上娱乐活动,并不是上网的全部内容。在陕西省家庭教育网络总校举行的“网络与家庭文化建设征文”活动中,很多中小学生写来的稿件很有说服力,他们在网络世界汲取精神营养,寻找资料,学习知识,开阔视野,网络给他们带来了很高的精神享受。相信家长看了这些征文,会对孩子上网有一个全面、客观的认识。不消除对网络的偏见,就可能被网络这种新科技成果拒之门外,落后于科技的发展。

(二)要消除两代人在网络时代的“代沟”。 

从我们的调查来看,家长和子女在对网络的认识上存在明显代沟,绝大多数孩子认为上网“利大于弊”,而家长认为“弊大于利”的人数较孩子为多。究其原因,除了前面说过的原因外,还有重要的一点是家长和孩子在网络知识掌握上总体存在差距,孩子的网络知识多于家长,他们上网从中获益多多,用一位中学生的话来说,网络是家里的“微型图书馆”,他们认为上网好处多,是有切身的体验,是经验之谈。而家长这个群体不像在校孩子系统地经过网络基础知识的培训,他们有不少是“网盲”,或者说是现代高科技文盲,还固守着“上网有害”的成见,这种成见,大多是道听途说,或从其他渠道得到的二手资料。而那些经常上网的家长,一般对网络抱有亲近感觉,接纳的意识较强。消除两代人对网络态度的代沟,是现代家庭教育的重要任务,消除的有效办法是家长要敢于上网,善于上网,并能遵守网络道德,这样,他们就会和子女在网络问题上有共同的语言,沟通和交流就顺畅得多。 

 

(三)家长要改变学习观念 

学习是现代人提升自我能力的基本手段,学习不仅是从传统纸质媒体获取知识,也要从网络传媒获取知识,尤其是现在社会,网络世界信息浩繁,几乎包容了人类的一切知识性成果,上网浏览权威性、专业性网站,对家长来说,是一条见效快、投资少,非常便捷的学习方式。现代人在网络时代的学习方式发生了变革,除了研究性的深层次阅读外,一般性的浅阅读是很多上网者的选择。具有上网条件的家长要改变学习观念,充分利用并享受网络这种传媒工具,来丰富自己、充实自己、发展自己。家长学习要走在子女的前面,家庭教育指导才有效果。 

 

(四)家长学校的办学方式需要创新 

信息网络时代,家长学校的教学方式也发生了变革。传统的家长学校是家长汇聚在一起,由教师集中授课,这种方式沿袭已久,成为一种思维定势,一种固定了的教学方式。但在网络时代,家长学校的教学方式悄然发生着变化,表现为由过去的集中学习变为分散学习,只要有上网条件,家长不来学校,在家里,在办公室,在网吧,都可以随时上网,这既节省了时间成本,不用往返校园的奔波,不用耽误宝贵的时间,可以灵活性的学习,甚至走在马路上通过手机也可接收教育信息。另一种变化是由强迫性学习变为选择性学习,过去的集中授课式家长学校,家长坐在一起,听一位教师的课程,缺乏因人制宜的灵活性,各取所需的选择性。现在,自己进入教育网站,根据自己需要浏览知识,充分体现了学习的自动性、选择性、自主性。陕西省家庭教育网络学校的建立,就是网络时代家长学校办学形式的一种创新,从网校开办一年来的实践看,家长对网络家长学校这种新型教学方式欢迎和接纳态度。《全国家庭教育工作“十一五”规划》提出,要开办网上家长学校,是符合现代家长学校办学新趋势的。 

中小学生家庭教育和网络教育范文4

一、当代大学生家庭教育的必要性

1.加强大学生家庭教育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大学生虽然远离父母,但仍然与家庭保持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仍然离不开来自家庭的教育,家庭教育仍是一种值得充分利用的教育资源,对大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有重要作用。按照我国传统的观念,青年期的年龄跨度为14-28岁,大学生的年龄通常在18-24岁之间,这一阶段,是大学生人生旅程中的一个重要阶段。而处于这一阶段的大学生身心发展还不成熟,因为一个人包含思想道德在内的综合素质是一个复杂的系统,按内容可分为德性、智育、身体三方面的素质,并且德性素质是最重要的素质。

2.加强大学生家庭教育是发挥教育体系整体的需要。我国教育体系是由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共同构成的,当代大学生教育也是处于学校、社会、家庭三位一体的大教育环境中的。家庭作为一种婚姻血缘性的组织对大学生的影响始终是存在的,并以其潜移默化的形式融入亲情融融的氛围之中,对孕育完美人格,构建崇高理想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对大学生进行必要的家庭教育,也是高等教育体系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如果说学校、社会在大学生人生发展上的教育和帮助是广泛的、间接的,那么,家庭对大学生的教育和帮助则是具体的、直接的。所以,要充分发挥家庭、学校、社会“三位一体”的整体性教育功能。

3.加强大学生家庭教育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需要。现代型的家庭是与文化的开放化、经济的全球化、科技信息技术有机联系在一起的,网络成为大学生与人交流、学习、了解新闻舆论的重要平台,但是,网络信息社会带来的消极因素在很大程度对大学生的已有的道德观念产生了巨大冲击。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每一个人都出生在一个特定的家庭之中,家庭对于每个成员的责任和每个成员应尽的义务都是必要的。而每个家庭又都属于社会,每一个家庭对社会的责任同样是必要的。家庭对社会的精神文明建设和物质文明建设是家庭的基本作用,其中包括对大学生在内的教育。通过家庭教育使大学生在人格上获得全面和谐的发展,从而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为社会的和谐发展提供可靠保证。

二、当代大学生家庭教育的特殊性

1.当今时代的教育途径更加信息化。一般来说中小学生大多吃住在家,因此,其家庭教育是通过进行面对面的沟通交流及平日生活的潜移默化影响进行的。相反,大学生基本上吃喝住行都在大学校园,远离家庭,家庭教育变成一种远程遥控式的教育。家长与子女进行交流通过手机、短信、电话、QQ、电邮、信件等通讯方式。在这种情况下,家长要加强与辅导员老师的沟通和交流,及时了解大学生的各方面的动态,尤其当其遇到学习上、生活上的困难时,要细心观察其心理上的微妙变化,及时向辅导员老师反馈信息,提供解决问题的办法,从而解决大学生在思想方面出现的问题,使家庭教育能够发挥应有的作用,从而保证大学生健康成长。

2.当今时代的教育方式更加注重主客体之间的双向互动。当今社会是以互联网为传递媒介的信息化社会,思想活跃、掌握科技社会新知识的大学生在对网络的使用方面成为生活中的一部分,从而淡化了人与人之间的沟通和交流。由于过于依赖于网络,在面对复杂的社会问题和困难面前会感觉无从下手,不知如何解决。相对于大学生的这种情况,家长占有绝对优势,他们社会经验丰富,对于解决复杂问题和困难的能力强。但是,大学生的自主性较强,他们不再对父母的教诲言听计从,他们希望在同等地位基础上父母进行沟通和交流。因而,父母要把大学生子女放在民主平等的地位,进行沟通和教育,通过这种行之有效的方式,保证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因此,从教育的方式和方法上看,大学生家庭教育更加注重双向互动。

3.当今时代的教育内容更加多元化。家庭教育的内容是由家庭教育任务和子女的人生发展需要决定的。当代大学生处于高速发展的信息社会,因此,其家庭教育的内容也十分丰富多样。在大学生活期间,大学生不仅要学会正确处理学习中遇到的问题、而且还要学会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同时还要发展自己的专业学科知识、人际关系沟通、协调能力和心理适应能力,形成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为将来进入复杂的社会作必要的准备。因此,家长在对大学生进行家庭教育时,要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并且还要在爱情婚恋、人际相处、心理适应等几个方面对大学生进行积极正面的引导,大学生家庭教育的内容已由中小学阶段的“重智轻德”扩大到大学阶段的“爱情婚恋、为人处世、成才、思想品德”等更多的方面。

三、当代加强大学生家庭教育的对策建议

1.高校要积极引导,家长要增强责任意识,掌握网络知识,提高风险防范意识。第一,通过网络、新媒体等新闻传播媒介对当前大学生家庭教育有清醒客观的认识;第二,积极参与社区、妇联、工会等组织的家长学校,提高自身思想文化素质,为提高大学生家庭教育水平奠定坚实的理论知识基础。积极参加知名家庭教育专家的讲座,对大学生家庭教育中遇到的困惑进行咨询,把握正确方向和规律;第三,通过构建学习型家庭,提高自身素质。父母必须通过实践和学习来提高自己的素质。通过“家庭成员的相互学习,共同创造新知识,并且通过知识的运用与转化,进而能持续家庭的生命力与适应力(成长与发展)”。父母可以和自己的大学生子女友好交流、共同学习,这是一个教学相长的过程。

中小学生家庭教育和网络教育范文5

摘 要:网络自身所具有的隐匿、虚拟、开放等特点,使得虚拟的网络世界常常真假异位,虚实不辨。将“慎独”思想引入大学生的网络道德培养,可以帮助大学生在网络中形成一种理性自觉的身份,最终形成自身的网络道德意识和网络道德自律机制。

关键词:慎独;大学生;网络道德自律

网络是一片“乐园”,这里没有国界的限制,没有传统的围墙,没有师长的管束,没有舆论的压力,这里是一个崇尚自我,可以标新立异的领域。沉浸其中的大学生,其社会价值观念自然难以保持统一,这些必然直接影响大学生对网络道德的认知水平。受市场经济负面效应的影响以及社会转型时期新旧道德原则与规范转换所呈现的道德“空场”,导致社会伦理道德出现了某种程度上的混乱与缺失。社会上唯利是图的蔓延、个人至上的喧嚣、拜金主义的弥漫、贫富差距的拉大、社会风气的下滑、道德评价的偏颇等,都增加了大学生道德选择的难度,使得一些大学生出现了不同程度的道德滑坡、精神失落、是非观念混淆、公共意识淡薄、社会责任缺乏的现象。

一、儒家“慎独”思想的含义

“慎独”一词最早见于儒家经典《礼记・中庸》中的记载:“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

儒家“慎独”思想源远流长,有着丰富的道德涵蕴,包括诚己正心的“慎隐慎微”精神、自我约束的“慎言慎行”精神和理性自觉的“慎欲慎辨”精神。本质上就是指人们在独处的时,能够严求于己,自我约束监督,强调道德主体内心信念的作用,蕴涵着深邃的道德自律和理性自觉精神。

二、儒家“慎独”思想对大学生网络道德自律培养的意义

儒家的“慎独”思想,倡导的是人的一种道德自律,也就是要充分重视人的主观能动性,要自觉自愿的履行网络规范,以道德理性来规范自己的网络行为。

(一)有利于大学生坚定正确的网络道德信念

“慎独”思想倡导的自我反思、自我克制,一方面可以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信念,克制不良冲动的情绪,一方面有益于大学生执着于对正确道德信念的坚持,提高克服其它困难的能力。将“慎独”思想应用于大学生网络道德自律培养,有助于提高大学生对网络道德的认知水平,分辨可为与不可为,减少网络道德失范行为的发生。

(二)有利于大学生养成良好的网络道德习惯

大学生是网络用户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无人监管的网络社会中,个人的自我约束意识和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慎独”思想要求大学生遵守道德规范,是主体内在而外的自觉践行的过程,不存在外来强制的干预。大学生通过学习“慎独”思想、领会“慎独”精神、坚定“慎独”信念,提高自我约束意识和能力,把被动的服从变为主动的律己,养成良好的网络道德习惯。

三、儒家“慎独”思想应用于大学生网络道德自律培养的方法

青少年生活在社会中,他们的成长、发展会受到各种环境的影响,也是多种力量综合作用的结果。因此,我们要用全面分析的方法来研究提高当代大学生网络道德自律的途径。

(一)家庭注重“慎独”思想的教育,教育要从小抓起

家庭是人生最早接受教育的场所,家庭教育在孩子的成长中起着奠基作用。在网络时代,家庭的教育功能函待优化和提升,父母自身的榜样示范作用必须重新予以关注。

父母言传身教。父母要以身作则,有意识、有步骤的教给孩子应对进退、待人接物的礼仪,循循善诱,持之以恒,使其从小就受到善与美的熏陶和感化,耳濡目染我国的传统美德和儒家“慎独”思想。父母必须发挥自己的道德楷模作用,让孩子在生活中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并且经常利用我国儒家的“慎独”思想来教育、引导他们,使他们从小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在无人监督的网络上仍然能谨慎、控制自己的行为和欲望,不做出有悖伦理道德的事情。

创造适宜的家庭环境。创造适宜成长的家庭环境,关键就是要提高家庭成员尤其是父母的素质,为家庭营造一种良好的道德氛围。父母亲和全体家庭成员要和谐相处,力求提供一个健全的家庭。此外,父母要善于创设良好的家庭文化环境。家庭文化环境是长期积淀的结果,积极营造良好的家庭文化环境和氛围是必要的,并且也是可行的。

(二)学校注重“慎独”思想的教育,教育要深入课堂

学校教育在教给学生马列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和科学发展等一系列知识的同时,着眼于引导和帮助学生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提升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确立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并针对新的实际、新的发展,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

与此同时,老师还应该在教学过程中,传输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不断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并针对当下网络时代大学生在网上出现的一系列违背伦理道德的问题,运用我国儒家文化中“慎独”思想来教育引导他们,使他们能够时常谨慎、约束自己的网上行为。网络“慎独”教育应成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新领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应将教学目的延伸到网络社会,强化学生的网络道德教育,重视大学生“慎独”精神的培养,使他们能以理性的眼光对待网络生活,以诚信原则实现生存,以负责的态度慎言慎行,如此才能建立起有序的网络生存空间,使大家更好地利用网络资源。

(三)社会媒体宣传“慎独”思想,教育要形成合力

通过电视、广播、电影、报刊等进行广泛的实例宣传。社会媒体具有弥散性、感染性和扩大效应。一件事情、一种现象经过媒体的广泛传播,它会感染社会大众,放大它的社会效应。我国要在电视、电影业中增加伦理道德片的拍摄和放映,在广播和报刊中增设和加强道德模范与英雄人物的播放与报道,以此感染和影响当代大学生,提升他们的道德修养,增强他们的“慎独”精神。

发挥同辈群体作用,促进网络道德自律感的形成。首先,发挥同辈群体亚文化的作用。亚文化的价值观念与行为规范成为衡量自身言行的标准,个体据此形成对同辈群体的适应,在群体强大的凝聚力和一致性期望的压力下,“不合群”的群体成员就会面临被群体抛弃和惩罚的危险。为此,我们需要正确引导同辈群体亚文化的建设与发展,把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渗透到其中去,提升同辈群体的文化素质和道德修养,以此约束和规范其中成员的言行。其次,发挥同辈群体核心人物的影响作用。个体在思想和行为上追随同辈群体中的核心人物,群体核心人物的一言一行足以影响到整个群体的性质和发展方向,因此,我们需要对核心人物进行重点培植,提升他们的素质和能力,发挥他们的道德模范作用,增强他们在同辈群体中的榜样作用和影响力,使之正确领导本群体的活动。(作者单位:郑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参考文献:

[1] 武艳萍.网络对大学生道德的影响和对策[J].思想政治教育,2004.

[2] 范松仁.儒家“慎独”伦理精神与大学生网络道德自律的契合[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5(5).

中小学生家庭教育和网络教育范文6

国家政策的支持使我国信息化技术教育在近些年当中迅速普及。计算机在很多中小学的课堂上得到普及和应用,绝大多数教师都可以使用以计算机为核心的多媒体教学系统进行教学工作。其中,“校校通”工程和“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的实施是我国近年来教育信息技术普及的两个重要的方面。这些工作的实施,一方面使教师的工作量得到缓解,另一方面,也促进了教师和学生家长之间的沟通和互动。教育信息化技术的普及,使我国中小学校的教学质量得到提高,极大地方便了教学管理工作,有效促进了学校、家长、教师和学生之间的联系。

教育信息化技术的普及,有利于消除我国地区教育发展的不平衡状态。这就要求相关教育部门对一些欠发达地区的教育信息化技术的普及和应用高度重视。现代科技的发展,使一些高科技设备越来越廉价。很多偏远落后地区也可以使用诸如上网手机、无线网络电脑等现代化设施。尤其是手机成为一种普通的沟通和联络工具,不仅可以满足人们联系的要求,也可以通过上网,随时了解世界各地的资讯信息。

虽然很多边远地区学校的教育信息化技术未得到很好的实施,但在那些地区的普通家庭当中,已经开始使用相关的高科技产品。而对当地的教育机构来说,很多现代化信息技术却未得到很好的普及和应用。这一点不仅构成了不同地区教育信息化教育发展的不平衡,也造成了学校和社会之间在信息咨询与高科技应用方面的不平衡状态。

在具体的教育工作中,以计算机网络为核心的教育信息化手段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首先,教育信息化技术可以加强学校与学校、教师与教师之间的沟通和交流。教育只有在经常性的交流中才可以得到提高,通讯技术的发展使教育机构以及教师之间的相互联系变得更加经常和快捷。这种快捷方式的实现可以通过一些计算机网络平台得到实现,如以往的教学比赛需要教师和专家亲临现场,但今天的教育信息化技术却使教师和专家足不出户就可以相互之间得到声情并茂的沟通和交流。

虽然现在的教育信息化技术已经有了较多的普及,但其应用还是较少的。这主要表现在一些教育的网络信息平台并未得到绝大多数的教师和学校的关注,从而造成了大量网络和硬件资源的浪费。为了避免这种现象的出现,教育机构和教师必须充分重视,建立有效的网络资源的共享和利用。一些地区的教育信息资源和网络平台较多,但却过于分散,应该将这些信息资源和网络平台进行充分整合,以达到有效的信息传播。

其次,教育信息化技术可以使学校和社会、教师和家长之间的联系变得更加简单易行。除了学校环境之外,社会和家庭环境是塑造学生性格和影响学生学习成绩的两大环境。学生的行为特征和性格的形成在很大的层面上是由于社会和家庭潜移默化的熏陶和影响,学校教育必须充分重视这两种因素的存在,整合学校、家庭和社会的资源,对学生施加正面有效的影响。教育信息化手段的实现,为学校、家庭和社会的信息沟通提供了十分有利的平台。学校应该对教育信息化技术在这方面的使用提供各种条件,设立专门的机构对这方面的信息进行整合,对每个学生的家庭情况、周围的社会环境和学校表现情况进行信息整理和综合。实现教师、家长等方面的信息共享。在整理这些信息资源时,可以进行教师、家长和社会机构之间的共同参与和互动。

再次,教育信息化技术可以使学生较早地使用现代化多媒体技术进行自主学习,并对他们获取资讯的能力有所提高和有效引导。计算机网络、手机通讯技术等以信息化为主的高科技技术的普及和应用,已经使学生不可能不受到网络世界信息的影响,那种力图将学生的成长和网络世界完全屏蔽开的做法是徒劳无功的。唯一的办法是正确引导学生如何利用网络资源,使网络资源服务于学生的学习。

然而,教育信息化技术在普及和具体的应用过程中也有不尽人意之处。首先,由于我国幅员辽阔,经济发展不平衡,导致我国教育信息化技术普及水平和技术实施的不平衡。我国教育信息化在东南沿海地区的普及和应用程度较高,但在很多西部地区和贫困山区,教育信息化普及较低。特别是我国中西部地区和一些偏远山区,教育信息化的普及并不能有效达到预期效果。甚至有些偏远地区即使已经有了相应信息化设备例如电脑等多媒体设施,但由于其他相关配套系统设施不全,学校和教师也无法有效使用。最终造成了我国教育发展的不平衡。

其次,教师之间的有关现代化教学手段的交流与学习还应继续加强。在技术的普及和应用中,人的作用是核心的。在教育信息化技术的普及和实施中,教师起到中心和主导的地位。在课堂中,信息化设备的操作者主要是教师。教师对设备使用的熟练程度直接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效果。如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注重对现代化教学手段的使用,拘泥于老套的教学方式,那么教师在获取教学资料的范围、课堂的生动程度、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以及学生对知识的吸收都将会受到影响。这就需要学校和相关部门的充分重视,加强经济发达地区和偏远地区的先进的现代化教学手段和观念的交流。

第三,对于很多学生来说,网络世界是一把双刃剑,不但给他们带来有益的帮助,也会让他们接触到一些不良的影响。正确使用可以对学生产生积极正面的影响,而不正确的使用将会导致某些学生沉迷于网络游戏或色情世界之中不可自拔,其后果是不可想象的。因此有必要在中小学生中设立专门的计算机课程,引导学生正确利用网络资源进行学习。中小学生接受新事物的能力要比成年人强得多,所以对学生如何使用网络获取网络学习资源的培训相比而言不太重要。而重要的是如何引导他们正确的使用网络技术。

应该使学生对网络世界的危害有清醒的认识。指导他们看到网络信息资源的丰富和快捷的同时,晓之利害。具体的实施要根据学生不同的年龄阶段特征采取不同的方式。小学生的心理具有较强的可塑性,所以对未成年人网络信息利用的教育从小学就要抓起。中学生接受新事物的能力强,精力充沛,但其心理冲动又常常难以控制,叛逆性强。对他们利用网络的行为宜疏不宜堵,应该引导他们正确使用网络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