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基础知识学习范例6篇

计算机基础知识学习

计算机基础知识学习范文1

1、面向连接服务具有连接建立、数据传输和连接释放这三个阶段。面向连接服务是在数据交换之前,必须先建立连接。当数据交换结束后,则必须终止这个连接。在传送数据时是按序传送的,是可靠交付。面向连接服务比较适合于在一定期间内要向同一目的地发送许多报文的情况。

2、点对点协议工作在链路层,通常用在两节点之问建立直接的连接,它主要用在利用电话线来连接两台计算机,很多因特网服务提供商使用PPP协议给用户提供接入服务。PPP协议被设计用来代替非标准的协议SLIP,它既支持同步链路连接,也支持异步链路连接,它还可以支持多种网络层的协议,被设计有循坏元余校验来防止链路噪声,检查每一个单独的恭是否有错误。

(来源:文章屋网 )

计算机基础知识学习范文2

关键词:大学计算机 基础教育 创新教育 多元化 差异化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C DOI:10.3969/j.issn.1672-8181.2014.17.129

1 当前大学计算机基础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1 教师教学理念的落后直接导致了学生知识学习的闭塞性

随着现代信息科学技术的发展与演变以及计算机得到普及与普遍使用,掌握计算机操作方法已经成为一种最基本的能力。而作为大学生,其应该掌握的计算机相关知识应该是丰富的并且是与时俱进的。但是由于计算机教师本身并未树立起不断学习并且更新知识的理念,导致其在教学过程中并未融入创新教学的理念,所以在计算机基础课程的学习过程中,没有给学生带来相关的计算机前沿的知识与操作技能。此外,由于学校计算机硬件设备的落后也使得很多前沿的相关技术无法得到应用,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学生知识的更新。

1.2 学生知识功底差异性大,但课堂教学采用“一刀切”模式

由于学生在进入大学之前对计算机的接触与知识掌握程度的不同,使得学生在进入大学后的班级学习过程中会出现一系列由于自身水平和程度而产生的问题,这些问题也给教师的教学带来了一定的难度。

1.3 大学计算机基础知识教育中的其他相关问题

首先,教师课堂教学知识与实际所需操作的脱节。由于教师的传统教学理念根深蒂固,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多是单纯采用以课本知识为主的教学,而忽视了实际工作生活中对计算机基础相关知识的要求,这样的脱节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学生对计算机基础知识的学习兴趣。其次,传统应试教育导致的学生高分低能现象非常普遍,而学生的相关计算机知识水平并未能在分数中得以体现,从而给教师的教学造成一定的误导。而当前的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除计算机专业外,所教内容几乎没有差别,忽略了计算机基础知识与操作的掌握与学生所学知识之间的重要联系。除此之外,学生实践所学知识的机会较少,导致学生所学的计算机基础知识仅局限在课本上。

2 进行大学计算机基础教育教学创新教育的相关对策

2.1 将计算机基础知识作为一种工具在教学中体现

计算机基础知识的掌握本身就应该是一种学习与运用的工具,而不只是评判学生好坏的分数。而将计算机作为实践工具,就需要教师转变教学理念,与此同时,学生也转变学习的理念。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自身掌握相关知识与理念的更新,以便在课堂教学中为学生提供前沿的知识和资讯,也能够在很大程度上促进学生学习计算机基础知识的积极性,从而达到进行教学模式创新改革的目的。

将计算机基础知识课程的学习进行工具化处理的另一个方面就是要将计算机基础知识的学习与所学专业进行联系挂钩,从而增强计算机知识的应用性,也拓宽其应用面。当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将教学内容与学生所学专业进行有机结合时,学生就会增强对计算机的关注度,也能够更多地促进自身专业知识的掌握,从而达到双赢。笔者相信,计算机知识的掌握在结合专业的基础上一定能够为学生将来的就业奠定一定的基础。

2.2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增强教学的差异性和个性化

差异化教学模式需要以人文本,尊重学生,所以在差异化措施的基础上建立完整的教学激励模式能够激发学生学习计算机基础知识的巨大热情,也能在一定程度上激发出学生身体里蕴含的学习的巨大天赋与潜能。当然,笔者在这里提倡的激励模式更多的是精神上的激励,而非物质激励。当学生在互动学习的课堂中敢于且善于表达自己对所学知识的观点与看法,并能够在大家面前进行展示时;当学生能够很好地完成教师为其量身打造的学习目标时;当学生在测试中取得进步的成绩时,教师都应该给予表扬和鼓励,使得学生更加有信心去完成更多的计算机知识的学习。与此同时,教师要加强在教学过程中与学生的互动交流,为学生的学习营造一个轻松和谐的氛围。

2.3 进行模块化计算机基础教学

在计算机基础教学的过程中实行模块化教学是当前教学改革的必由之路。而进行模块化教学首先要做的就是对教学内容与学生所需知识以及学生的接受程度三者进行有机结合与统一,从而建立起一套完善的系统化的教学策略和模式。教师在模块化教学过程中要发挥网络的巨大作用,为学生的学习提供巨大的可利用的资源。大学计算机基础教育作为大学的基础公共课程,教师应该加强对学生兴趣的培养和激发,在模块化教学的过程中增强学生的兴趣和专业技能,从而真正达到进行计算机教学的目的。

3 结语

综上所述,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模式的创新教育策略主要从学生的心理以及教师的教学模式入手,而在此过程中,师生双方所构建的和谐的学习环境和生动的课堂氛围,都会促进学生的计算机基础知识的学习和计算机相关能力的提升。教学模式的创新与优化,将会为整个教学工作带来极大的便利。而以上策略的尝试,能够使学生在此过程中感受到人文情怀与尊重,将会影响学生未来的学习,甚至对学生的一生都产生非常正面的影响。

参考文献:

[1]付瑞平,靳伟国.大学计算机基础模块教学的探讨与实践[J].计算机时代,2014,(1).

[2]陈静.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模式的探讨[J].吉林建筑工程学院学报,2013,30(6).

[3]李丹.新时代背景下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的研究[J].网络安全技术与应用,2013,(10).

[4]张丽明.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中多元化分层教学模式研究[J].教学探讨,2013,(10).

计算机基础知识学习范文3

关键词:计算机 中职 导论 教学改革

计算机导论课程在中职院校的开展,主要是针对目前社会的发展状况与学生对计算机的学习要求而设立的。教师向学生讲授计算机方面的各种知识、概念和技能,使学生在系统的接受知识后,对自己的学习进行总结,提出学习要求,以利于教师在教学方面的不断进步。

一、中职计算机导论课程的教学目标

1.注重知识的基础性和实践性,呈现实用性和先进性

计算机课程与其他学科有明显的区别,即追随时代脚步,技术革新速度快。教师在基础性教学本方面是让学生充分掌握计算机的各种原理和概念,清楚计算机使用的方法和技术,这对学生以后的学习有很大的促进作用,也为学生学习更复杂的知识打下了基础,同时基础课程的学习还能进一步的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兴趣。计算机的实践性教学主要指教师在讲完基础课程以后,给学生足够的锻炼机会,让学生学会运用计算机,学会教师所讲内容的实践。学生只单纯的听讲是完全不能达到计算机教学目标的,实践能够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计算机基础内容,提升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以及对问题的处理能力。实用性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所讲授的内容必须遵循实用的原则,让学生学会使用计算机解决现实问题,并且将日常学习与工作中的实用习惯带到学习中去,培养学生对计算机良好的使用能力和操作能力。先进性又被叫做是前瞻性,计算机科学技术革新换代速度快,因此学生所学的知识必须具有时代意义,不能出现学过以后无法使用的问题,把时代性和先进性融入到计算机教学过程中,是计算机学科的特点决定的。

2.积极建设注重基础、提升能力的培养目标体系

在计算机教学过程中注重基础,提升能力可以被总结为一个基础两个能力。一个基础主要是对计算机基础内容和基础知识的教学。两大能力主要是指,中职学生毕业以后在计算机相关的工作岗位上能够具备一定的操作技能和软件运用能力。计算机导论课是学生学习计算机的基础课程,对其他知识的教学起到基础作用。随着计算机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计算机学科的的不断发展,信息量逐渐增大,这就给计算机课程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师的计算机导论课程教学必须具有多样化的特点,这样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变迁。教师培养学生全面掌握基础知识的同时,更要着重提升学生应用计算机的能力。

二、中职计算机导论科教学改革

1.中职院校计算机导论课教学内容的改革

第一,教学内容的改革,需要把计算机基础知识和先进性知识进行有机融合。计算机导论课程中基础知识是主线,对于这一部分的教学,学生必须全面清晰地进行理解和把握,因为这是其他内容学习的铺垫。教师在基础知识的教学过程中要秉承扎实稳定的教学原则。例如,让学生对数制、码制和数的定点表示进行进行掌握,然后再进行后续专业课程和专业技能的学习。计算机科学技术的进步,使计算机课程中出现了很多新的知识,这样教师在备课的过程中需要对新技术和新产品进行一一解读。例如,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可以用比较有新意的电子产品作为课程导论部分,让学生了解新产品的同时学会新知识,另外,这种教学方法还能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二,对非基础性知识要注意引导。非基础性知识还要注意引导,但是不做深入的分析与探究。例如,教师在为学生讲解数据库的应用时,需要涉及到软件知识,但是教师只需要求学生能够讲出自己课本中所涉及到的内容即可,对于一些深层次的知识只要做到简单的理解即可。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但减轻了学生的学习压力,还能为学生增加想象的空间,为学生后续课程的学习埋下伏笔。

三、中职院校计算机导论课程教学方法的改革

第一,利用讲座或者演讲的形式,请一些计算机方面的专家为学生讲解计算机软件理论知识和在实际中能够应用到的技术方法。利用这种方式,能够让学生更加清楚地认识到自己所学专业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性,认识到自己努力学习方向性,让学生在毕业以后能够更加顺利的进入工作岗位,与其他人有竞争优势。

第二,培养学生的基本技能。计算机导论课程拥有自主学习平台,这种自我学习平台能够培养学生在计算机学习方面的基本技能。计算机导论课程自主学习平台有以下几种作用和环境,分别是良好的交互学习环境、有问必答的学习环境、能够促进学生个性化成长的环境以及对学生学习进行激励评价的环境,在这种学习平台下,学生需要事先抽取习题进行做大,然后系统根据学生的答案给试卷评分,再根据试卷分数状况对学生学习能力进行分析,让学生清楚地看到自己的不足,让学生对自己以前所学知识进行定位,让学生利用平台资源进行再学习。如果网络平台中现有的信息条件不能满足学生对计算机知识的学习要求,那么学生可以给老师留言,教师看到留言后对学生的学习问题进行处理。

第三,多媒体辅助教学方式的运用。计算机导论课程教学离不开多媒体,因为多媒体可以利用有声图像把知识传授给学生,让学生更易于接受和记忆,同时缩短课堂实践,让自己的教学更加具有趣味性。例如,教师在对计算机结构这些知识进行教学时,可以用图形和框架来揭示计算机的各大组成部分,让学生能够紧跟教师思路进行学习。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计算机导论课程教学在中职院校的改革中涉及到多方面,往往以计算机基础知识为切入点,重新划分教学目标和培养目标。计算机导论课程是学生学习计算机的基础课程,也蕴含多种内容,所以教育者要注重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跟随时代脚步,及时地更新计算机知识,改革教育方法,促进学生对计算机课程的学习。

参考文献:

[1]董荣胜.计算思维与计算机导论[J].计算机科学,2011,36(4):50-52.

计算机基础知识学习范文4

一、调查问卷设计

本次问卷调查的目的是为了解学生对计算机及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同时了解学生感兴趣的计算机知识,调查表主要包含以下内容:

(一)学生计算机基础。列出我校非计算机专业学生进入大学前计算机知识的掌握程度以及对计算机知识的学习兴趣等。

(二)计算机系统知识。详细列出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基本会涉及的主要知识点,主要有计算机基础知识、数据库知识、程序设计相关知识、多媒体基础、网络相关知识等多方面的内容,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真实的学习情况进行选择,以此来考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需求情况。

(三)计算机技术在专业中的应用。列出计算机技术在专业中的主要应用领域,要求学生根据各自专业的需要,选择感兴趣的内容,之前学过相关课程的学生,可以选择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二、调查对象

参与本次调查的学生包括13级和14级的学生,13级学生已经全部完成了计算机基础课程的学习,对计算机课程继续学习的需求更为明显,14级是2014年刚刚入学的新生,对学生的计算机基础情况比较好掌握,对知识的课堂教学有更多的体会,共有10个专业的450名学生接受了调查。

三、调查结果

调查共发出学生调查表450份,收回有效调查表386 份,以下是调查的部分数据统计结果:(1)93 .8% 以上的学生认为有必要进行计算机基础知识学习。学习内容应该包括OFFICE2010里包含WORD、EXCEL、PPT的使用,78.6%的学生认为学习ACCESS在以后的工作中作用不大,不想学习。(2)学生开始接触计算机的时间:13.3%小学,66.7%初中,13.3%高中,6.7%大学。(3)87.8 % 以上的学生希望通过学习计算机基础这门课程可以通过计算机一级考试,12.2%的学生希望可以提高计算机应用能力。(4)100.0 % 的学生熟练掌握上网聊天,86.67%的学生掌握网页浏览和汉字输入方法,53.33%的学生掌握收发电子邮件,40.00%的学生掌握了其他的计算机技能。(5)87.6% 以上的学生认为教师在运用案例教学在《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学习中发挥了很大的作用,93.3%的学生喜欢通过案例进行学习,认为案例教学能很好地促进他们对计算机知识的学习。73.3%认为案例教学能够提高他的学习兴趣,20.0%认为不能,6.7%表示不确定。(6)80.0 %的学生对计算机基础知识的学习很感兴趣,希望能用计算机设计出一些作品。(7)86.5%的学生认为如果可以,希望学习网页设计相关知识,57.3%的学生希望继续学习软件应用基础和多媒体技术及应用。(8)86.6%的学生认为期末的考核方式应该采用机考成绩与平时成绩结合,6.7%认为应该单独采用笔试成绩,6.7%认为可以采取其他的考核方式。

四、调查结果分析

根据调查结果,为了能够提高不同专业学生计算机的应用能力,就我校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内容改革,提出如下建议:

(一)提供专业的学习环境和优质的学习资源。在传统的教学课堂教学里,教师需在有限的时间内对有限的课程内容进行描述。这种授课模式不仅会造成知识匮乏的局面,还很难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大学计算机基础课堂应该主要以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提供大量丰富而且优秀的专业化学习资源以及便捷简易的认知工具作为宗旨,从而让学生能够便捷获取知识、共享知识、交流知识、应用知识,乃至创新知识。

(二)满足学生个性化知识管理需求。课堂应当具有开放性和共享性,而学生的学习程度和兴趣爱好是个性化的,因此满足学生个性化的需求是加强学生知识管理的关键。比如,现在的大学生学习《大学计算机基础》这门课程大多数是为了通过计算机一级考试,教师在课堂教学的过程应当注意到学生的学习需求,尽可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在课堂教学中加入计算机一级的考试内容。

(三)变革教学方法,追求教学方法创新。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一切都是由教师决定,从教学内容、教学策略、教学方法、教学步骤甚至学生做的练习都是教师事先安排好的,学生只能被动地参与这个过程,即处于被灌输的状态。而在多媒体计算机这样的交互式学习环境中学生不但可以按照自己的学习基础、学习兴趣来选择自己所要学习的内容,还可以选择适合自己水平的练习。

(四)改革教学考核方式。为了保证高校计算机教学质量、促进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改革,对教师而言,培养学生计算机知识与能力更为重要。改革学生成绩的评定势在必行,将学生的期末成绩转换为上机成绩,平时成绩和笔试成绩的有机结合,笔试成绩侧重于理论知识的掌握,上机成绩是操作技能的表现,平时成绩是对学生的严格要求。

计算机基础知识学习范文5

关键字:医学院校;计算机教学;特殊性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5)25-0082-02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计算机已经渗透到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工作、学习、生活娱乐。为适应时代的发展非计算机专业的大学生也开设了计算机基础教育而医学院校的学生相对于其他综合性院校的学生而言,计算机教学对于他们有其独特性。然而对比医学院校计算机教学的现状和其特殊需求,计算机教学并未完全切合医学院校计算机教学的需要,因而文章从医学院校计算机教学的发展现状、医学院校计算机教学的特殊性提出医学院校计算机教学改革的必要性并对医学院校计算机教学改革提出建议。

1医学院校计算机教学的现状

1.1医学院学生在入校前有一定的计算机基础但是学生之间知识水平存在差异

随着计算机的普及,大部分医学院校学生在入校前接触过计算机并有一定的计算机基础知识。有些中小学开设了计算机教学课,因而有很大一部分学生不但了解计算机的基础知识、基本操作甚至能够独立使用计算机。然而由于家庭环境、教育背景、经济因素等各方面的原因有些学生在入学前并未接触或很少接触计算机,从而导致学生之间计算机知识水平存在差异。

1.2医学院校计算机教材与医学教育结合不够紧密

由于目前医学院校计算机教学的目标仍然是让学生掌握计算机基础知识、计算机的基本操作,因而医学院校所采用的教材未考虑到医学院校计算机教学的特殊性,多为教育局统编或规划教材,教材内容多为计算机发展历程、office基本操作等计算机基本知识,医学相关的计算机知识很少或并未涉及。医学院校计算机教材与医学教育结合不够紧密。

1.3医学院校计算机课程体系安排不合理

大部分医学院校所采取的是理论课和实验课相结合,理论课和实验课的安排是一比一的结构。而计算机这门课程的特殊性要求应多操作练习,因而医学院校应调整其课程结构多进行实际操作练习,让学生有更多的实践机会进行医疗信息技术练习。同时医学院校的计算机课程为公共必须课,但其考查方式为考查课,因而学生在心理上并不重视计算机这门课程,从而导致计算机教学实施困难。

2医学院校计算机教学的特殊性

2.1医学院校学生的特殊性

我国的医学院校学生普遍存在理工科基础薄弱的问题,因而在计算机学习方面存在一定的困难,且医学院校学生入学前在计算机水平方面存在差异。医学院校大部分学生计算机方面的学习意识淡薄,认为计算机并非专业课,只需要考试过关即可,且学习兴趣多停留在上网、看影视、玩游戏及聊天中。学习的积极性低。加大了医院院校计算机教学方面的困难程度。

2.2医学院校教师的特殊性

医学院校计算机老师多为计算机专业或相关专业的理工科专业教师,知识体系单一,医学方面知识匮乏,因而在计算机教学中教学内容和医疗信息化结合不紧密,对学生的实际需要不甚了解,教学目标不明确,从而导致学生不知学为何用,学习积极性下降,影响了医学院校计算机教学的顺利进行。

2.3医学院校计算机教材的特殊性

不同于其他高等院校,医学院校的计算机教学在涉及计算机方面的基本操作、基本知识的同时也要涉及医学生在以后的学习和工作中所需要用的医学方面的计算机知识;其次,由于医学院校学生的特殊性,在选择教材的时候不可过难,要结合医学院校学生的切身需要在学好计算机基础知识的基础上学习医学相关的计算机知识。因而医学院校在选择计算机教学的教材时就需要考虑到其特殊性。

2.4医学院校计算机教学方法的特殊性

对于医学院校来说,理论课和实验课相结合,且以理论为主的计算机教学不是很适合。对于医学院校的学生来说了解计算机的发展历程、二进制算法、Office软件等计算机理论知识是不够他们日常生活和工作需要的。在学习好基础的理论知识的前提下应相应的增加实验练习,让学生多进行医疗信息化实际操作练习。因而在教学方法上医学院校的计算机教师应避免“一刀切”、“满堂灌”,结合学生的实际需要进行课堂演练,从而让学生能够更好的接受,提高学习效率和兴趣。

3医学院校计算机教学改革的必要性及改革建议

3.1医学院校计算机教学未结合学生的知识水平进行学习层次分类教学

结合学生的计算机知识水平现状和计算机教学的现状,我们可以发现,医学院校在进行计算机教学时一刀切,将所有学生放在同等的知识水平上进行教学,然而有很大部分学生已经掌握了计算机的基本知识且能够独立使用计算机,对他们再进行计算机基本知识的教学是教学资源的浪费。

因而在课程设置方面应进行必修课和选修课相结合,增加课程分类。在开设计算机基础知识课程必修课的基础上,可开设医学统计软件、医学信息学、远程医学等选修课程。从而能够保证学生在学好计算机基础知识的前提下,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结合了医学院校学生的学习需求,满足学生以后工作学习的需要。

3.2医学院校计算机教材未结合学生需求,不能满足医学院校学生学习需要

医学院校计算机教材多为教育局统编或规划教材,教材内容为计算机发展历程、Windows操作系统、office软件等基本知识,并未结合医学院校学生需求的特殊性。

在教材选择方面应结合医学院校的特殊需求选择教材,然而医学方向计算机专门的书籍较少,因而应加大科研力度,针对医学院校计算机教学进行编辑教材,从而能够跟上医学院校计算机专业发展的需要,切合医学院校学生学习计算机和医疗信息技术的需求。在教材编辑时教材内容应在包含计算机基础知识的基础上偏向医学信息化。且结合目前医院所需医学生掌握的计算机信息知识,相应增加教材内容。

3.3医学院校教师的知识结构单一,医学方面知识匮乏

医学院校计算机教师多为计算机专业毕业的老师,教师的知识结构过于单一,教师医学方面的知识匮乏。因而应该定期组织教师进行学习培训,跟上计算机发展的脚步。同时还应聘请医学专业专家对计算机教师进行培训,了解医学方面的知识,丰富教师的知识结构,其次可以让计算机教师更加深入的了解医学院校学生在计算机方面的学习需求。

4结束语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计算机技术和现代医学教育密不可分。然而,目前医学院校的计算机教学还存在很多的问题,发展不是很完善。根据医学院校计算机教学存在的现状和其特殊性,积极探索医学院校计算机教学方面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继而推动医学信息化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李祥生,吕晓燕,张海,焦瑞.医学院校计算机教学改革的研究与实践[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4(1):42-49.

[2] 周洪建.医学信息学课程内容与教学模式改革的探讨[J].医学教育,2005(6):27-29.

计算机基础知识学习范文6

论文摘要:分析了大学计算机基础课教学内容和教学体系存在的问题,进行了以下教学改革尝试:重新整合教学内容,根据教学规律组织教学内容,建立比较合理的教学体系。改革措施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在我国高等院校非计算机专业开设大学计算机基础课已经近三十年了,它为推广信息化技术、培养复合型人才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是随着计算机学科的理论和技术地飞速发展,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的教学内容严重滞后,本文探讨了存在的一些问题及其改革尝试。

1 大学计算机基础课教学内容和教学体系存在的问题

大学计算机基础课教学内容主要包括计算机基础知识、操作系统、办公软件、计算机网络基础、Internet应用、多媒体技术、数据库技术、程序设计基础。知识点多、内容繁杂,有些知识过于陈旧。计算应用已经深入到社会的方方面面,计算机发展历史、计算机分类和应用介绍等低级陈旧的知识还充斥在教材中。大学计算机基础是为一年级文理科新生开设的一门公共课,文科学生不需要了解计算机组成原理和工作原理、数据在计算机中的表示;不是所有理科学生都需要这部分知识,主要是利用计算机进行过程控制时需要,并且大学计算机基础课中讲授的内容仅仅是一点皮毛,但是应用型本科院校的新生接受这些知识很困难。个人电脑已经成为人们学习、工作和生活的电子工具,生活中的电子设备比比皆是,人们只要会用即可,很少去了解它的组成原理和工作原理,所以计算机组成原理和工作原理、数据在计算机中的表示应从大学计算机基础中删除。Internet改变了人们学习、工作和生活的方式,应用Internet技术是大学生必备的技能。“计算机网络”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计算机网络的分类、体系结构和局域网的组成、分类以及组网技术,对于学生来说既难于理解又没有实际应用价值,实用的Internet应用技术反而比较少。

根据学生的学习基础,对于教材中偏重于原理性知识地介绍,理解和接受都有一定的困难,极大地打击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材内容完全根据知识体系结构来组织,没有考虑教学体系结构,也增加了教学的难度。大学计算机基础教材很多,内容大同小异。开篇的计算机基础知识内容陈旧、枯燥,其中原理性的知识难于理解。随后的操作系统基础知识,对于没有计算机专业基础的学生来说太抽象,例如软件系统、操作系统的概念,由于学生没有具体地编写程序的体验,只能机械地背诵和接受这些枯燥的术语。操作系统实验受制于知识内容的限制,只能一招一式地练习,例如文件和文件夹的操作非常重要,学生只能反复地练习建立、删除和重命名文件夹,机械地重复使学生失去学习兴趣。紧接着的办公软件内容,基础好的学生认为中学学过就不认真,基础差的学生几乎不会使用,给组织教学造成了极大的困难。多媒体软件和网站建设内容,每一个部分都需要开设一门课程学生才能掌握,学生学习积极性很高,但是由于之前的教学内容已经占据了大量的课时,只能浅尝辄止,有限的课时所讲授的知识很难使学生掌握这部分内容。综上所述,教学内容的选择和体系结构组织上的不妥,是造成学生学习该课程积极性不高的重要原因之一。

2 大学计算机基础课教学内容和教学体系改革探索

针对大学计算机基础课教学内容存在的问题,对教学内容进行了重新整合。根据知识相关性将教学内容划分为三个模块:(1)计算机软硬件基础、操作系统、办公软件和程序设计基础;(2)计算机网络基本概念和Internet应用技术,数据库技术,网站建设,信息安全和计算机病毒;(3)多媒体技术。

第一个教学模块的体系安排为办公软件、程序设计基础、计算机软硬件基础和操作系统,指导思想是以办公软件为点,程序设计基础、计算机软硬件基础和操作系统基本概念为面,以点带面,依托办公软件的教学融合相关的基本概念,突出知识的直观性,降低抽象程度,便于学生接受。教学过程中依托办公软件操作步骤的讲解,引出菜单以及单击菜单的实质讲授程序设计的基础知识;提出问题“计算机如何存储输入的文字”,通过引导学生解剖Word软件的操作过程,讲授计算机硬件系统的基础知识;计算机可以自动地为人类处理许多问题,这是任何其它电子设备所不具备的、计算机独有的特征,也是一个现代人所具有的基本常识,分析这种现象引入操作系统的概念,讲授有关知识;最后,引导学生通过分析、综合概括得出计算机软硬件系统的组织结构以及相关知识。虽然学生在中学的信息技术课学过Word软件,但是对于程序设计和操作系统等基础知识基本上不了解,通过以上的教学改革措施不仅使学生学会了操作,而且理解操作步骤的实际意义,达到了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的效果,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被极大地调动起来,枯燥和抽象的名词术语和概念与操作步骤联系起来后具体了,便于学生理解和接受。由于办公软件的操作重复性大,便于训练学生使用计算机的技能,办公软件教学结束后全部学生都能熟练地操作计算机,操作系统的实验内容就不成为教学难点了。

第二个模块的教学从即时通讯软件(例如QQ聊天软件)和收发邮件的学习开始,学生的学习兴趣非常大,结合具体操作讲授计算机网络的有关理论基础。带领学生登录我院图书馆网站,结合查找文献资料的教学讲授数据库技术的基础知识,紧接着进行建立网站的实验教学,时间安排上将理论知识的讲授与操作实验进行有机结合。教学过程中结合浏览网页对学生进行信息安全的教育,讲授计算机病毒的有关知识。通过以上教学的实施,学生已经能够熟练地操作计算机,也具备了必要的理论基础知识,第三个模块的教学基本上没有难点了,主要进行了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和利用网络查找学习资料的探索。

3 结语

教学内容的取舍和体系安排是否得当,是保证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一环。应用型本科院校招收的新生,接受抽象理论知识的能力相对来说比较弱,根据这个特点对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教学体系进行了一定的改革,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效地提高了课堂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 张小莉.构建面向应用的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体系[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6):68-70.

[2] 教育部高等学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教学指导委员会.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计算机基础教学的意见暨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基本要求(试行)[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20-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