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基础教学能力提升思路

计算机基础教学能力提升思路

本文作者:李妮 单位:运城学院公共计算机教学部

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这种能力的培养需要在实验教学中落实,因此实验教学是教学中的一个关键环节。在传统的实验教学中,通常是学生独立完成实验作业,这对于较好的本科院校适用,因为学校的学习环境好,而且学生本身的学习能力较强。而我院学生的应用能力不强、不会独立探索,班级人数多,导致教师与每个学生交流的时间很少,学生之间的交流也不多,很难发现自己的问题。遇到问题后也不能很快解决,实验课内容经常不能按时完成,且完成的质量不高。教师欠缺对课堂的管理,达不到较好的教学效果,很难满足信息化社会应用型人才的能力培养要求。因此,有效地设计并管理实验课堂是非常重要的[1]。在实验教学中,教师主要对学生的操作技能、应用技能和创新技能进行培养。

1实验课前精心准备

1.1教师的课前准备工作

计算机基础教学采用大班理论小班实验的教学方式,理论课的主讲教师只负责1个小班的实验课,其余班级由其他的实验教师辅导。因此,主讲教师与实验教师教学团队应提前沟通,并设计详细的实验教学过程、写出实验教案。具体的课前准备工作包括如下内容。1)根据理论课的进度设计实验教学内容、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与课程内容配合的教学实例等。学校安排的实验课时数有限,学生还需要利用课外时间继续作实验,因此将实验内容分为课内实验和课外实验两大部分。课内的每个实验根据技能训练目标分为2~3节,每个小节的实验要求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实验设计时标明每个小节需要的时间及完成每个实验需要的时间。2)沿用理论课中选择的教学方法,例如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中采用项目教学法[2]、计算机基础课程中采用案例教学法等。3)分层培养[3]。对学生的培养包括操作技能、应用技能和创新技能的培养。学生的计算机基础水平不同,如果采用同样的实验教学方式,基础差的学生完成不了实验内容,基础好的学生能力不能得到有效提高,因此采用分层教学方式。实验课前,教师与学生面对面交流或通过博客交流,基本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将实验内容分为基础层次和提高层次。基本层次中加大基础知识点的比例,提高层次中加大知识点灵活应用的比例和创新性实验题目,并提供课外阅读学习资料。基本层次主要培养学生的操作技能和应用技能,提高层次重在培养学生的应用技能和创新技能[4]。4)设计学生课前应完成的准备工作。包括学生需要预习的内容、查阅的内容;设计一些简单验证性的实验,让学生在实验课前实践基础知识,在实验课上有足够的时间跟教师交流,并完成提高应用能力的实验内容;提示学生学习内容中的关键探索点;设计学生应该填写的实验报告单等。5)设计学生课后的继续学习。包括复习的内容、课后扩展作业、课后提高学习内容等。教师应该在学期初完成以上工作,并将实验进度和内容告知学生,便于学生安排学习计划。对于学习好的学生,教师还可以提前学习后面的知识。

1.2学生的课前准备工作

学生的实验课时量有限,对于提高实践和应用能力远远不够。因此,学生必须在实验课前做好预习工作。具体的课前准备工作包括如下内容。1)根据教师提供的资料预习实验内容、查阅相关资料。2)完成课前验证性的实验内容,提交相应的结果。3)整理预习过程中遇到的疑点,带着问题进实验课堂。

2实验课上有效管理

2.1教师对课堂的监控

在实验课中,教师引导学生选择不同的学习层次,学生独立或以小组为单位开展实验[5]。教师对课堂的监控过程如下。1)实验课开始后,教师登记学生的实验出勤情况,随机抽查学生的课前实验准备情况。根据实验准备情况,教师大致了解学生理论课的学习情况,并预计学生完成本次实验课的难易程度,对实验课的安排作相应调整。如果学生的预习情况较好,可以加大应用能力型实验题目和扩展型题目的数量,如果学生预习的情况较差,应加大基础知识和技能实验题的练习。2)根据实验预习情况,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从实验课的2个层次中选择1个层次进行实验。如果预习情况较差,学生可以选择基本层次的实验,预习情况较好,就选择提高层次的实验。通常学生的选择能力较弱,教师可以选择1~2个有代表性的题目,让学生试做,如果可以独立完成或在教师的提示下完成,学生就选择提高层次的实验内容,否则选择基本层次的实验内容。在实验过程中,学生提前完成了基本层次的实验内容,可以继续完成提高层次的实验。教师应鼓励选择基本层次实验的学生不断努力,在课外继续完成提高层次实验,争取下次实验选择提高层次的实验。3)教师要求学生课内实验当堂做、当堂交。如果课堂上没有完成,则要求在课后限定的时间内上交。课内的每个实验分2~3个小节,每个小节要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教师参考实验设计时,标明每个小节所需时间及完成每个实验需要的时间,也可以根据学生实验课上的具体情况作相应调整。教师巡查学生的实验情况,如果大部分学生已经提前完成,就进入下一个实验。如果大部分学生都没有完成,应当延长实验时间,等多数学生完成后再开始下一个实验。教师要求学生每完成一小节的内容上交一次实验结果,起到了督促学生完成实验、提高学习效率的作用,还避免学生抄袭作业。4)实验课上的小组作业通常是应用型的题目,可以提高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共同完成小组作业,教师应监控每个小组的进展情况,有选择地参与到小组讨论中,了解学生遇到的问题,给予学生帮助和提示,鼓励学生发现新问题、新方法,不断探索。教师要求每个小组记录讨论情况和实验过程,监督每个组员的参与情况,避免某些组员没有真正参与到小组实验中,让所有组员合作共同完成小组作业,真正提高每个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5)实验课结束前,教师及时收取学生的作业,并随机抽查学生的实验情况,如果有共性问题,及时进行讲解。

2.2师生互动

1)实验课开始后,教师先回顾理论教学内容重点、展示教学实例、介绍实验内容。2)教师选择某些学生讲解实验的准备情况,随机抽查某些学生,也可以让学生主动上台讲解,如果是小组共同讨论的问题,就请小组代表发言。教师点名,让其他学生点评,或是让学生主动提问,最后教师总结并给予指导。3)在实验过程中,教师关注学生的实验进展、实验效果、关键点探索情况等,作为验评价依据,及时发现学生遇到的问题、疑点并处理。4)重点培养优秀学生成为教师助理,帮助教师辅导其他学生。优秀学生是指在某个实验上做得较好,或在某个知识点上做得较好、悟性较高的学生。教师也可以针对小组,重点培养组内的临时辅导员,由辅导员组织小组进行实验,并帮助基础差的学生完成实验。在实验过程中,教师助理、临时辅导员起到表率作用,并让所有学生共同进步。5)发现较差的学生,教师对学习方法进行指导,激发学习兴趣,鼓励学生不断进步。6)教师通过亲自为学生辅导或与教师助理、临时辅导员交流,发现实验中的问题并进行汇总。公布实验课堂的完成情况,推荐优秀学生作品、提醒较差学生课后再学习。#p#分页标题#e#

2.3生生互动

1)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可以随时交流,讨论遇到的问题,分享学习经验,相互帮助,共同进步。2)教师助理、临时辅导员总结辅导实验过程中的经验与不足,与大家分享。3)基础较差的学生谈遇到的问题和感想。不同层次学生的比较让所有学生受益。4)随机抽查某个学生演示实验结果,交流本次实验的完成情况、遇到的问题、收获和感想。5)小组内组员共同讨论遇到的问题、共同分享总结的经验。各小组观察其他小组的作业、学习经验,发现自己的问题。

3实验课外的拓展学习

课外拓展学习包括对学生进行继续分层培养、更多的师生交流和生生交流、在真实的环境中应用计算机知识,更适合每个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的培养。

3.1网络课堂

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继续分层培养。给学习较好的学生提供更多的课外阅读资料,并布置提高应用能力的题目。让他们组成兴趣小组,共同讨论完成。给学习较差的学生提供背景知识,有利于他们对知识的理解,同时提供更多的基础习题。

3.2博客交流

由于教学学时有限,教师可以通过博客与学生及时交流,了解学生的学习动态。学生给教师留言,写下学习中的问题和学习感想,教师及时回复,总结发现的问题,并到博客上,学生继续学习。学生也可以通过博客交流,学生提出的问题可以由其他学生解答,也可以大家讨论。小组内或小组间也可以通过博客交流。

3.3课外实验

计算机基础课程重在实践和应用能力的培养,教师可以让学生到各个单位、公司、商店调查实践,体会计算机的应用,每人选择完成1项实践作业,并写出总结。

4实验成绩评价

实验成绩评价包括对学生操作技能、应用技能和创新技能的评价。

4.1操作技能评价

操作技能体现在学生完成基础实验的能力上,由过程评价和结果评价两部分构成。1)实验过程评价。实验过程评价包括到课率、实验课前准备情况、实验课堂参与情况、课外网络课堂参与情况等。实验课堂参与情况是指学生在实验课上与教师的互动情况,教师为每个学生的表现打分,作为过程评价的一部分。课外网络课堂参与情况是通过学委统计每个学生在博客上的交流情况,主要记录发帖和回复次数,课程结束后,根据总的交流情况转换为合理的分数。2)实验结果评价。实验结果评价是个人实验作业成绩,教师根据学生完成实验的情况打分。

4.2应用技能评价

应用技能体现在学生参与到小组中共同完成应用能力型实验的能力,由过程评价和结果评价两部分构成。1)实验过程评价。实验过程评价是指组内评价。学生参与小组学习的情况决定了组内评价的成绩,包括参与问题讨论的情况、是否帮助其他组员、完成实验作出的贡献等。小组评价是小组内其他成员打分的均值。2)实验结果评价。实验结果评价是指小组所有成员共同完成的小组实验作业成绩,由教师评价和其他小组评价构成。

4.3创新技能评价

创新技能评价是指教师根据学生是否参与课外兴趣小组并完成课外创新型实验打分。

5结语

在计算机基础实验教学中,教师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对课堂进行有效监控,加强师生间互动,实现了课外的拓展学习,培养学生的操作技能、应用技能和创新技能,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