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专业探索范例6篇

护理专业探索

护理专业探索范文1

关键词: 中职院校 中医护理 教学实践

中医护理技术具有不良反应少、简便易行、经济、患者容易接受等独特优势,在临床中起着重要作用[1]。文献显示学习中医护理技术操作的护士多数为西医院校毕业生,在校期间学习中医护理的学时有限,导致在工作中出现这样的局面:中医基础理论知识学得少,临床应用不扎实,影响临床工作开展。尽管有些医院为了更好地应用中医护理技术,开展了一系列加强中医护理技术培训的方法,但是效果不佳。如何通过对中职护理专业在校生的培训,使毕业生具备扎实的中医护理技术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更好地将中医护理技术应用于临床,是困扰中医护理教师的难题。在中职护理专业进行中医护理教学实践和探索,笔者进行了一系列课题研究。

一、中医护理教学实践与探索

在中医护理教学内容的选择上,笔者及课题组成员通过电话联系、问卷调查等形式请教了临床专家、临床带教老师,以及通过电话联系、访谈确定了实习学生、毕业生在中医护理技术操作中遇到的困惑和难点。在中医护理教学中,计划安排耳穴、推拿、穴位贴敷等教学内容。

1.针对在校生的问卷调查

在学期初,对护理专业在校生进行了有关中医护理课程的初步调查,在学期末,学完中医护理的教学内容,对护理专业在校生进行了教学内容效果评价的问卷调查。

2.中医护理教师访谈

通过对中医护理教师的访谈,收集教师对中医护理课程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建议,以及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学习状况进行记录,作为教学效果评价的依据。

3.临床专家访谈

通过对临床专家的访谈,收集对中医护理课程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建议,作为确定中医护理教学内容的参考。

二、中医护理教学实践与探索结果

1.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效果评价

在学期末,发放152份问卷调查表,收回152份,问卷调查内容涉及学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学生的学习兴趣、中医护理技术在生活中的应用等。结果显示,90%以上的学生认可在教学中增加中医适宜技术相关知识点。

2.教师对于学生的评价

对中医护理任课教师进行集中座谈,5位老师分别就学生的上课表现给予评价。教师甲认为学生学习中医护理理论知识时兴趣不高,部分学生经常走神,但是进行中医适宜技术的操作授课时,兴趣很高,愿意动手在同学身上进行训练;教师乙认为学生对在实训室进行的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方式很是接受,学生学得快、知识记得也牢;教师丙认为学生在进行中医适宜技术学习时更注重和同学间的交流和合作,课堂气氛热烈而融洽,比起讲理论知识时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更强,上完课会有一种满足感;教师丁认为学生在学习中医适宜技术知识的时候,主动学习兴趣更高,教师上课时维持课堂秩序的时间减少,一节课的信息容量更大;教师戊认为学生在学习中医适宜技术时,更善于和同学探讨问题,主动问老师有关学习的问题更多,师生交流机会更多。

3.家长对于学生的评价

在学期末,课题组成员随机电话联系了几位家长,记录如下:

家长您好,我校在本学期进行了一系列《中医护理》教学改革,在课程中增加了操作性强的中医适宜技术内容,包括耳穴、推拿、音乐疗法等。请问您的孩子在学完之后,有没有给您操作过?您对学校教育教学工作有什么建议?

家长:以前由于工作忙,和孩子的交流时间少。孩子周末回到家,看见我很累,就说,妈妈,我给你按摩一下吧。孩子在我的身上熟练地做着按摩,我觉得特别感动。她给我按摩头的时候,我竟然睡着了,特别舒服。孩子跟我说想考按摩师证,说在学校学习、考试,我很支持她。我觉得孩子在学完这些中医技术后,能在生活中用到,能给家里带来方便。学校这种教学很好。

三、中医护理教学实践与探索讨论

1.问卷调查显示,在学期初,学生对中医的认识很模糊,来源途径主要靠电视、网络等,但是学生对中医针灸、推拿、冬病夏治、音乐疗法等感兴趣。在学期末,通过一个学期的学习,相对于中医护理的理论知识,学生更喜欢、更容易接受操作性强的、可以学以致用的中医技术。在随后教学研究中,中医护理教师可以进行中医适宜技术课程体系的构建,按照知识、技能模块进行重组,从而在学校教学中引入更多、更实用的中医适宜技术,为培养具备中医素质的护理人才构建合理的课程体系。

2.通过对教师、家长、学生的访谈,可以看出教师、家长认可学生的变化,学生认可学到的知识,同时学生用学到的知识可以缓解家人的不适。从而在学生、家长、学校之间形成良性循环,进而使学生受益。

3.在课题研究中不断总结中医护理教学经验,自主开发适合中职护生的培养教材,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医疗卫生发展尤其是社区卫生服务培养高素质的合格人才。

在中职护理专业进行中医护理教学实践和探索,中医护理授课教师选取的教学内容遵循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原则,既培养学生规范的操作流程,又培养学生的中医思维能力。为了更好地推进中医护理教学改革,应注重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主动学习、自主学习的能力,注重学生学习的过程评价,防止出现单用考试成绩评价学生的模式。通过在中职护理专业进行中医护理教学实践和探索,提高学生综合职业素质,收到较好效果。

参考文献:

护理专业探索范文2

【关键词】课证融合 护理 职业能力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0515(2010)12-285-02

高等职业教育是将学历教育与国家职业证书体系衔接起来,以职业能力和职业资格标准为核心,突出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使学生掌握最新的技能,并将其贯穿于学历教育的全过程,以此来组织教学内容和设计课程体系,以实现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目标[1]。

“课证融合”中的“课”是指护理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证”是指学生毕业后所从事职业岗位要求。 从微观上讲,“课”指专业课程体系,“证”指的职业资格证[2]。“课”的实施是教育的应有之义,是实现学生由知识技能,心智技能向策略技能转变的手段,而职业资格证书持证者具有从事某一职业所必备的学识和技能的证明,是持证者求职、任职、开业的资格凭证,也是用人单位招聘、录用劳动者的主要依据。在校期间,考取职业资格证,有助于学生增强就业能力。

1 护理专业实行课证融合模式的现实意义

护理专业目前的教学模式、忽略了学生职业岗位的需要,以学科体系知识对接未来职业岗位的要求,出现了所学知识与职业岗位需要的脱节。为了增强学生的就业能力,实现充分就业和优质就业。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增强学生动手能力,势在必行。

课证融合培养模式,注重学生未来职业的需要,以工作过程为参照系设计课堂教学,实现课堂教学与职业岗位的零距离对接。

2 “课证融合”模式的人才培养方案设计

全面分析护理专业国家职业资格鉴定的内容(见表1所示),结合护理专业开设的课程,重新构建基于职业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见图1所示。

表1 护理专业学可考取的职业资格证

图1 护理专业课证融合培养模式图

3 课证融合模式实施框架

3.1 课程改革

根据能力复杂程度,整合典型工作任务,形成综合能力领域,根据认知规律及职业成长规律重构行动领域,转化为课程[3]。在学习领域(课程体系中),融入职业考试课程内容。该课程学习结束,学生即可参加相关部门组织的职业资格认证考试,考试合格后,拿到职业资格证书。

课程设置有两种方式。1.将职业资格考试内容融合到课程内容当中,不另外开设相关课程,如护士执业资格证书是护理人员从事护理工作的首要的证书,在课程授课中,将护士执业考试内容分别融入到内科护理、外科护理、妇产科护理、儿科护理、护理学基础等专业课的教学内容中,而不需另外开设相关课程。2.在课程体系中设置资格考试课程。如育婴师职业资格证,可以单独设育婴师课程。学生有单独的教材,培训结束,参加资格认证考试。护理人员可以考取的这些证书,均可采取第一种方式,无需另外单独开设课程。如老年护理员证,融合到老年护理课程中。营养配餐师证,融合到临床营养课程中。

3.2 职业资格考试要求融入教学大纲

在实际教学活动中,教师依照各门课程标准,组织教学内容,同时糅合各类职业资格考试大纲要求。即课程教学大纲要包含职业资格考试要求,但同时要兼顾培养学生素质和能力,而不是将教学大纲等同于职业资格考试大纲。教育教学活动一方面即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同时让学生提前了解该行业的职业资格要求,节约学生适应未来岗位的时间。

3.3 整合教学内容

教师要根据大纲要求及时调整教学内容,涵盖资格考试内容。而不是仅仅教授学生考试内容,要以提高学生的职业素质、人文素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原则,组织课堂教学实践。教师要及时了解未来岗位能力的要求以及资格考试要求。而这两者都是在动态变化的,因此教师要据此调整自己授课内容,而不是备一次课讲好几届学生。

3.4 精心设计教学环节

教师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要精心设计教学环节,增加学生动手能力,融“教”“学”“做”为一体,充分利用新的教学手段,设计实践教学,真正实现课和证融合,提高学生动手能力。不能用课堂理论知识同化或代替职业能力的培养。

3.5 对教师的要求改变

3.5.1 备课的难度增加了 原来教师上课,参照教学大纲,讲清楚重点难点,学生考试达到60分,就可以了。施行“课证融合”模式后,要求教师要了解相关行业职业要求,同时了解资格证书考试要求,并以此来规范和组织教学,增加了老师备课的难度。

3.5.2 对教师设计教学环节的能力要求提高了 由于“课”和“证”融合在一起,教师在上课之前要精心思考如何能使课堂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学生不感觉突兀。按照工作过程序化教学内容,同时完成考证和职业能力培养的任务,这就要求教师要费心思设计教学环节。

3.5.3 对教师行业企业经历要求提高了。基于职业导向的要求,学生要掌握经典工作过程,进而由经验层面上升到策略层面。因此教师要具有相关行业企业经历,即具有双师素质,这样在实际教学活动中,才能充分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真正做到“课证融合”。

4 改革评价方法

学生的学习效果的评价主要由两个主体来完成:学校和职业证书考试主管部门如劳动部,卫生部等机构。学校考核方式主要有理论考核、过程性实践考核、学生平时表现等。主管部门考核,主要是学生参加相关职业考试,并取得合格证书。职业证书获得率要作为检验教学效果的一个重要方面。

5 总结效果

我院通过课证融合,改进人才培养方案,我校学生职业证书取得率达到98%。学生反映,学习目标更加明确,开始理解和设计自己的职业生涯。学校专家组认为,通过课证融合,优化了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的动手能力增强,有利于学生快速适应未来职业岗位。用人单位反映,学生适应新岗位的时间缩短,工作能力大为提高。

参考文献

[1]黄振业.关于高职院校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课证融合”教学改革的探索[J].现代企业教,2007,12x:45-46

护理专业探索范文3

关键词 护理 职业道德 护生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s.2016.04.037

Abstract How to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nursing students in vocational nursing students (hereinafter referred to as the professionalism, let it to stand out in today's fierce competition in the employment market is our vocational nursing school educators must face the problem. Vocational students professional ethics education is directly related to the cultivation of students after graduation and spirit of professional ethics and vocational nursing professional nursing students is shouldering the burden to heal the wounded and rescue the dying, cultivate their good professional ethics for the future on medical job plays a vital role.

Key words nursing; professional ethics; nursing students

中等职业学校护理专业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在培养学生各种行为规范的情况下,让学生能够树立起来正确的价值观、世界观、人生观。当然职业道德教育完全归于学校是不准确的,它需要家庭、工作单位和全社会一起努力。特别是中职护理学生的临床实践教学单位真正重视起来,需要中职学校与临床教学实习单位通过多种途径,采用多种方法,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只要营造出良好外部环境,建立起科学完善的职业科学道德素质培养体系,敏锐捕捉到新形势对护理专业学生职业道德品质的新要求,那么我们的学生一定能成长为既有扎实的职业技能又有较高的职业道德素质的人才。这是一项艰巨而复杂的任务,也是一项具有深远意义的系统工程,很值得我们去深入研究和探讨。

1 护理职业道德概念的界定

职业道德是指一定职业范围内的道德要求,是人们在本职工作中所必须遵守的行为规范。①道德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是以善恶为评价标准,通过舆论、传统习惯和内心信念来维系、调整人们的行为规范的总和。②护士职业道德作为一种特殊的职业道德,直接关系到患者的生死与健康,同其他职业道德相比尤显重要,因此加强护理职业道德教育具有很强的专业性。社会的进步、医疗卫生服务方式的改变,人们医学健康观的发展,护患间的关系逐渐成为了服务者和消费者的关系。患者的权利意识及在医患关系中的主体意识的增强,以及对护士的职责和义务了解的逐渐增多,患者对护士的职业道德有了更高的要求。要想在医疗体制改革中保持医疗卫生是事业的优势,护理工作者需赢得患者的信赖和尊重,担负起保护人们生命与健康的光荣职责。

2 护生职业道德素质培养的重要意义

(1)是提高护生更好服务患者的保障:护理职业道德教育旨在使护理人员能为护理对象提供优质护理。③必须树立学生心中的典型形象,加强学生热爱专业、忠诚本职的思想。南丁格尔说,护士必须有一颗同情心和一双愿意工作的手。患者的阶层、民族、年龄、性别、性格各有不同,患者病情又各有不同,这就决定了学生以后工作的复杂性,也就要求护理专业的学生具有不怕脏和累的人道主义精神,具有热爱本职工作、忠于职守、忠于病人的思想,学到精湛的技术,树立把自己的一切献给护理事业的理想。由此可见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是为服务对象提供优质护理服务的保障。

(2)是提高护生就业水平的前提:在现代日趋激烈的就业竞争中,服务作为一种竞争手段所得到的重视程度在不断提高。良好的职业道德是护理工作者精神风貌和人格魅力的集中体现,也是掌握和应用操作技能、提高工作技巧、做好本职工作的原动力。④提升护生的整体素质水平,为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能有效地使护生能够尽快适应临床护理工作。

3 护生职业道德培养的现状

由于受区域生源的影响,随着护理专业学生的扩招,学生数量快速增加,学生综合素质也有所降低。面对职业道德教育的困境与现实的诘难,护理教育工作者近年来开展了大量的工作。如增强护理职业道德教育的意识、开展护理专业课的教学改革,加强临床实习阶段的职业道德培养、开展丰富的职业道德实践活动等等,这些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了学习兴趣,提高了教育质量与培养效果。

这些积极的探索给了我们重要的启示,同时也发现尚存在不足之处。对护士职业道德培养路径的全面性把握不足,培养过程没有形成连贯性与系统性。护理专业课程教学改革不够深入,没有把握住改革的关键点,没有摆脱学科体系的窠臼,致使改革的效果不能彰显,针对性与时效性有待进一步提高。护理专业课程重知识、能力的教育,轻职业道德与素质培养,职业道德教育在专业课程中的渗透力度不足,可操作性有待进一步加强。

4 护理职业道德素质培养的探索与实践

4.1 入学教育中职业道德的培养

创新新生入学教育的手段,通过护理专业学生手册、入学教育大会、主题班会及德育活动课等途径加强职业道德教育的培养。护理专业学生手册中包含大量职业道德内容,如南丁格尔誓言、南丁格尔奖获得者简介,潜移默化中使学生的职业态度、职业认同感、人文关爱精神等职业道德水平获得提高。并且学生手册采取小册子的形式,利于学生长期保存,经常阅读与感悟。

4.2 制定护理专业学生职业道德培养方案

分析中职护理专业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现状,结合专业特点,全面探讨培养路径,制定护理专业职业道德培养方案。培养方案从创新入学教育手段、护理伦理学教学改革、职业道德教育在专业课程中的渗透、职业道德培养的课外活动等多方面探讨护理专业学生职业道德培养的有效路径,力求体现全面性、创新性、针对性与时效性,以提高护理专业学生的职业道德水平与综合素质。

4.3 职业道德教育在专业课程中的渗透

在教案中体现德育目标,教学过程种融入德育案例,在教学评价中,职业道德教育作为重要的评价标准,保障职业道德内容在教学中得到落实。护理工作始终贯穿着职业道德思想,护理专业课程是护理职业道德的重要载体。护理专业工作者的知识结构,在现代科技日益发展的今天有了更高的要求。只有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知识和熟练的操作技术,才能使患者得到更好的治疗。

4.4 护理专业教师以身作则,给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

教师应用高尚的思想情操去熏陶学生、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并加强自身的良好的行为道德修养。临床护理工作者及带教老师要发挥用自己的榜样作用,不论在理论教学方面还是在实践教学方面,都会对学生形成潜移默化的影响,会让学生印象更加深刻。临床护理工作者及带教老师在实践教学中的一举一动都会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学生在以后的工作中都会无意识地进行仿效。树立学生的正确道德观念。护理专业的学生对医学还没有深刻的认识,不懂医生的职业道德,也不懂护理专业工作者应有什么样的工作态度、什么样的业务水平,这些是职业道德的基本。所以学校教师及临床护理工作者应在教学、实习、工作中对学生进行正确的道德观念教育。

4.5 开展丰富的校内外职业道德教育实践活动

职业道德素质的培养是道德理论教育与道德实践活动结合的过程。社会实践是护理专业学生从校园走向社会的桥梁,通过多种活动,以参与方式开展职业道德教育。⑤课外活动以丰富多彩、喜闻乐见的形式与内容易被同学们所接受。开展与职业相关、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系统性的职业道德培养课外活动。

4.6重视临床见习实习阶段的职业道德素质培养

护理专业工作者不能仅靠各种规章制度对自己的约束,应让职业道德行为形成习惯,养成自己良好的职业品格。护理工作者要勤奋学习、不断地探索创新,丰富自己的护理经验,更新自己的知识体系和思想观念,以适应时代的发展要求。职业道德教育应该是终身教育,结合专业课程进修职业道德教育的成果必须在从业生涯中巩固和强化。在临床带教中,护生的职业道德教育应是带教工作的重点,它直接关系到护生实习效果及今后发展,是完成技能目标的原动力。⑥通过见习、实习教育、岗前培训、临床带教等途径加强护生职业道德的培养。将职业道德教育作为实习计划的重要内容,加强对学生职业责任、职业道德、职业纪律教育,培养爱岗敬业、乐于奉献、文明服务的职业操守。将职业道德表现列入实习生鉴定内容,在出科鉴定与实习鉴定中对实习生的职业道德素质与实践表现作出评定。

4.7 毕业教育

毕业教育中高度重视职业道德的培养,采取教育大会于班级主题教育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向护生传播必须养成优雅的风度,端庄的举止,才能让患者对护理工作者产生信赖感。护理专业工作者必须具备勤劳细致、严肃忠诚的品格,对工作认真负责,不弄虚作假。护理专业的学生需养成良好的个性修养,谦虚谨慎,在以后的工作中尊重、体谅、帮助每一个患者。要养成沉着果断,遇事不慌和灵活机动的好习惯,始终保持自己崇高的职业道德。拓展职业道德教育内容,包括岗位职责、风险认知、职业形象、职业态度与职业精神等。把握护理职业发展的最新形势,将最新的内容带给学生。举办优秀毕业生讲坛,宣传毕业生遵守医院规章制度、履行岗位职责、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等优秀事迹,以榜样的力量激励学生。

5 结论

通过对用人单位及带教老师的问卷调查,毕业生质量跟踪调查、座谈会、电话访谈等多种途径,检验职业道德培养的实际效果。结果显示毕业生综合素质与职业道德实践能力快速提高,以及职业态度、人文关爱精神、团队合作精神大幅改善;用人单位评价毕业生职业认同感、职业价值观强烈,综合素质满意度显著提高。实践证明,通过护理专业学生职业道德养成的探索与实践,对高素质、高技能型护理专业人才的培养起着极大的促进作用。

注释

① 陈惠珍,苏爱华,张玲等.社会学习理论在护生职业道德培养中的应用[J].社区医学杂志,2007.5(1A):66-67.

② 徐晓雪,夏小红,林佳佳.浅析护理职业道德与护士职业素质的重要性[J].吉林医学,2010.31(3):382.

③ 史瑞芬.市场经济中的护理服务文化[J].南方护理学报,2004.11(3):1-3.

④ 张秀蓉.浅谈提高临床护理教学的有效性[J].护理研究,2003.17(6):64.

护理专业探索范文4

关键词:涉外护理专业;英语教学;问题;解决思路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8809(2010)-10-0020-02

随着护士出国热潮的悄然升起,涉外护理专业备受青睐,其就业形势比较乐观。据了解,在美国一个注册护士的年薪几乎等同于一个律师或医生,是一种很受尊重的职业。据卫生部等同家权威机构预测,今后若干年里,全球对护理人才的需求增长极大,涉外护理专业前景广阔。而且,中国加入WTO后,涉外护理成为我国护理事业发展的亮点之一,国际医疗保健进入我国市场,护理人员的竞争将进一步国际化。能够自如运用所学的英语知识,是从事涉外护理行业的前提,也是用人单位衡量人才的首选标准。因此,英语教学的地位已经表现得越来越突出。

一、当前涉外护理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 家长和学生的观念误区

根据调查,很多家长和学生对于涉外护理专业的了解存在误区。有些家长认为只要能让学生多学习英语总是好的;还有的认为学习涉外护理专业的学生分数相对较高,素质也理所应当较高,孩子和这个专业的学生在一起不会学坏;更有甚者把学校当成了托儿所,认为涉外护理专业课程安排得紧,学生没有时间出去玩,家长也就放心了。由于家长对本专业了解甚少,学生了解情况的则更是凤毛麟角。一些学生不理解英语学的好与当护士有什么联系;还有一些学生喜欢学习英语,也愿意从事护士职业,但不想出国;还有个别学生学习本专业完全是父母强迫,而非个人意愿。

2. 学生的实际情况

(1)学生的学习目的不明确。正如前文所述,一些学生对于涉外护理专业缺乏应有的了解,从而导致了学生学习目的不明确,学习动力不足,遇到困难轻言放弃,学习过程中缺少长劲等情况的发生。

(2)学生的英语基础普遍比较薄弱。根据有关教育方面的资料指出,在中职生中70%的学生英语基础差,单词拼读困难,词汇量偏小;20%的学生基础可以,但对英语学习兴趣不高,导致实际英语成绩差;100%的学生英语基础较好,受整个英语学习环境的影响,英语能力提高缓慢。实际上中职生的英语基础,比统计的情况更加严峻。

(3)学生学习英语学习信心不足。由于英语基础薄弱,中职生对英语学习产生惧怕的心理。枯燥、繁多的单词、语法、时态变化和跟不上英语教学的进度,使得学生对学习英语产生厌倦情绪,从而对英语学习失去信心,放弃了对英语的学习。抄袭作业,害怕课堂提问,害怕读单词、课文是他们共同的表现。

(4)学生英语学习效率低。中职生综合素质比较差,没有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学习习惯也不好。学习能力较差,不善于发现问题和总结经验。对于掌握不好的知识缺乏进一步探究和总结,错误重复出现。最后往往是事倍功半,学习效果不好,学习效率低下。

3. 外部环境因素

(1)缺乏良好的英语学习的外部环境。

想我们小时候是如何学会母语的吧!我们周围的环境到处充斥着母语,我们聆听着母语,理解着母语,接受别人用母语传输进来的信息,并试着用母语回应他人。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在不知不觉中就掌握了母语。然而我们又是怎样学习英语的呢?我们在课堂上学习着各种各样的语法知识和词汇用法,课下完成老师布置的背诵作业和习题。我们就是在这种缺乏沟通和交流的外部环境下学习着哑巴英语。试问我们又怎么能对英语应用自如呢?

(2)教学模式的一成不变。受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老师在课堂上一味满堂灌,以为尽量多给学生传送知识就是对的。而不考虑学生的接受能力。接下来就是课堂所讲知识的检查和测验,听写单词、背诵课文、做练习题、考试,周而复始。形成了机械的程序,教学课堂失去了应有的生机与活力。久而久之,学习成了一种负担,上课成了完成任务,大大抹杀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3)教师能力水平的欠缺。大部分从事涉外护理专业英语教学的老师都遵循以往普通英语教学的模式进行授课,然而涉外护理专业的英语教学有其独特的特点和模式。一部分老师或因为自身水平有待提高,或因为对涉外护理专业的英语教学缺乏充分的认识,而没有针对性的对学生适应本专业的英语各方面进行培养,导致学生难以学以致用。

二、解决思路

1. 根据专业特点选择教材,制定授课计划

教材是实现教学目标的重要工具,合理的授课计划是保证教学质量的前提。应根据涉外护理专业就业的岗位特点,选择与学生英语基础尽量相衔接的教材。在基础英语的选材方面,首先应该注意语言交际的功能,增加一些对学生就业有益的内容。其次,在专业英语的选材上,要有一定量的学生毕业后能接触到的药品简介、设备操作说明和医患对话等方面的素材,但不宜过于专业化和学术性。再次,还应考虑增设一些跨文化交际的课程。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和风土人情。学生要了解该国家的文化才能更好、更快地融入到这个国家的生产生活中去。此外,要根据教材的难易程度,学生的实际英语基础和掌握知识的能力水平,制定合理的授课计划,以保证学生对所学教材最大程度的接受和掌握。

2. 对教师进行定期培训

涉外护理在我国目前仍属新兴行业,关于涉外护理专业的英语教学我们也处于实验和摸索阶段。从事涉外护理专业英语教学的老师定期开展研讨会,向该专业办得比较成功的学校学习经验是非常必要的。时刻关注学生的学习动态,并根据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教育教学策略,对老师的各科教学进行反思和培训,逐步总结出一套成型的教育教学方法。此外,要加强与国外教育机构或国外医疗单位的合作,使得我们的教学更有针对性,学生的学习更有方向性。

3. 教学方法要灵活多样

灵活多样的教学模式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发其学习积极性内在动力的有效手段。教师应在科学设计教学过程和优化训练形式上狠下功夫,要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课外活动,努力营造英语学习的环境。一要有效利用有声系统,定时播放英语听力材料,充分利用语音室等多媒体教学设施,做到直观、有趣味性,使学生易于接受,不仅做到有直观的感性认识,更有趣味的理性讲解,从而改变一程不变的教学模式。使学生对学习英语产生浓厚的兴趣;二要举办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课外活动。比如英语歌曲比赛、英语演讲比赛和英语辩论会等,还可以定期举办英语角和英语晚会。这些活动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个用英语交流的环境氛围,能大大地激发学生英语学习的兴趣。

4. 实行理想、信念教育,树立学生学习英语的信心

理想、信念对于学生的成长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尤其是在学习英语这门课程中。中职生对于理想、信念的认识程度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他们没有认识到对英语知识的掌握程度和干好工作有着怎样的联系,从而导致了他们对英语学习的放松,甚至于放弃。在现代化进程日益加快的今天,英语的应用已经渗透到了我们工作、生活的各个方面,没有一定的英语知识水平,就看不懂药品简介、设备说明,甚至无法与医生、病人进行正常的沟通交流,也就无法干好工作。加强理想、信念教育是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是适应职业教育特点的需要,是适应英语教学的需要,更是树立学生要学好英语自信心的需要。

护理专业探索范文5

【关键词】护理;信息化

随着信息化产业的不断推进,护理工作信息化程度也越来越高,其作用越来越明显。护理信息化已成为现代护理中最具发展潜力的项目,作为大中专院校的护理专业,承担着为医院护理队伍输送人才的重任,如何完善护理人才培养模式,不断提升护理专业信息化程度,以适应现代护理发展的需要,日益成为现代护理教育和护理人才培养必须面对的问题。本文试就提升护理专业信息化水平问题进行探索。

一、提升护理信息化教育教学水平的紧迫性

(一)医院护理信息化水平突飞猛进

2009年新医改方案出台,信息系统首次与公共卫生体系、医疗服务体系、医疗保障体系、药品供应体系以及医疗管理机制等并列,被称之为“新医改的四梁八柱”。医疗卫生信息化技术领域迎来了历史性的发展机遇,医院信息化建设被摆到更加突出的位置。

在医院信息化革命的冲击下,护理管理也随之进入了计算机时代。利用计算机网络准确迅速处理和储存各种护理信息,把护理人员从繁重的重复劳动中解放出来,提高护理管理的实效,已成为医院护理管理现代化的重要标志。护理信息处理成为护理工作必不可少的内容。如病人护士工作站系统可输录病人基本信息,进行入院、出院、转院处理,可处理病房医嘱,自动生成各种治疗单和相应的检验标签,实现护理转录医嘱过程自动化;护士长可应用护士排班子系统,进行及时合理的排班,有利于人力资源的合理调配……而新近出现的临床移动护理信息系统,借助掌上电脑,确保护理工作执行的准确性,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同时,ICU等病房数字化监护仪器的普遍使用也要求护理人员能进行正确的操作和监护,能读取相关信息数据。特别近几年国外在医疗卫生服务外包方面,护理信息化程度提高之快令人惊讶。因此,信息技术在医院护理尤其是临床护理工作中起到不可或缺的作用。

(二)国外及我国香港、台湾护理信息学教育形势逼人

90年代,澳大利亚、英国、加拿大、美国陆续有护校和护理学院开设独立的护理信息学课程和专业学位课程。至21世纪初在发达国家的护理学院,护理信息学已经形成了一个独立的学科,有一支专业的教学与研究师资队伍,涉及硕士、博士与本科教育,成为护理本科教育与护士继续教育不可或缺的内容。

1992年美国护士协会(ANA)正式将护理信息学作为护理的一个专科实践领域。除有上述3 种学位教育外,还设有3种资格认证:护理信息师(informatics nurse)、护理信息高级实践护士(informatics nurses specialist,INS)和护理信息学专家(nursing informaticist)。美国的护理专业学会、信息学会以及各大学都很重视护理信息的继续教育,提供了各种继续教育的机会,如培训课程、研讨会、学术年会。

南美洲国家,如阿根廷、巴西于21世纪初开始引进护理信息学教育。与此同时,在亚洲,韩国、日本、我国的香港地区也开始积极推动护理信息学教育。台湾地区目前还没有开设护理信息专业学位教育,但是他们的医学信息学的教育已有多年,部分护理人员进修医学信息学位,带动了护理信息学的发展。2006年,台湾地区成立了护理信息学会,通过多种渠道培养了一批护理信息种子人才,有更多的护理人员参与到护理信息学的研究与应用中。

(三)提高我国高职护理专业信息化水平迫在眉睫

在高职院校护理专业中发展护理信息化教学,既是推动院校现代化教学改革的需要,也是适应时代前进和护理教育发展步伐的客观需求,进行信息化教学的理论和实践探索,对高职院校推进信息化教学显得尤为重要。

然而,由于受各种主客观因素的影响,社会对卫生职业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一些卫生职业院校也找不准自身的优势和定位,往往出现一些错误导向,用普通教育的惯性思维办护理职业教育,培养目标现代化意识不强,人才培养的具体质量规格陈旧,没有反映现代护理人才素质要求,不能适应迅速变化的医疗服务市场需求。目前大中专院校的护理课程中,有关医学信息学的课程很少甚至根本就没有,护理专业学生因为没有接触过医学信息学方面的内容,毕业后必须经过医院对其进行重新教育和再培训,方能适应岗位需要。同时,临床上还有许多资深护理人员也从来没有接受过护理信息化的教育,在临床工作中不能充分有效地发挥医院护理信息化的作用,推进护理信息化难度更大。因此,广泛培养具有信息学知识的高素质护理人才已成为当务之急。

二、我国护理专业信息化教育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护理教师信息化教育中存在差距

第一,意识不行。表现之一:教师只重视信息硬件设备的投入,而教学水平仍停留在传统教学模式上,没有真正理解信息化教学的含义,更没有充分体现信息化教育的特色,即只注意信息化环境的建设,忽略了教育信息化的应用。表现之二:“技术至上”主义。我们很多教师把多媒体教学等同于信息化教育,从而导致当前信息化教育建设中的“重技术、轻理论”现象,使信息化教育落入了“唯技术论”、“技术至上的窠臼”,扭曲了“信息化教学是传统教学的完善和发展”这一意义,延缓了信息化教育实现的进程。

第二,能力欠佳。表现之一:知识储备不够。有些护理教师和工作在临床一线的临床教师由于教学和工作任务繁重,进修学习机会少,对信息化教学的理论与实践技术接触少,加之主观上对自身要求不高,最终导致信息学素质低,不能满足信息化教育的要求。表现之二:资源利用不足。护理教师由于掌握的网络知识有限,甚至对一些领域从未涉及过,所以没有充分将丰富的网络资源为教而用,为己所用,利用率不高。表现之三:综合素质不高。教师除了应具备全面的信息技能外,还应有较高英语水平和信息检索美学、心理学等知识。有的护理教师在英语方面基础较差,有的在幻灯制作上缺乏美感,有的不注意与学生交流等,总之综合素质方面还有待补充和提高。

(二)课程体系与教材建设亟待加强

目前,高职专业课程体系模仿甚至照搬高等专科教育的课程体系,或者是高等本科教育课程体系的压缩,在一定程度上尚未体现出职业教育的特色与优势。护理专业信息化课程建设应根据专业自身的内在要求,对课程的体系、内容、结构等方面进行创新,突出信息化,应以课程内容更新、课程整合和完善课程结构为主线,形成信息化专业课程特色。

教材是专业知识和能力素质培养的物质载体,缺乏这一载体,必将影响到专业知识和能力的传授效果。由于职业教育的迅猛发展、专业的不断细化,加之高等职业教育的特殊性,必然要求适合高职教育的教材也应当具有其特殊性。如何使教材符合高职教育的特点与培养目标,仍然是目前乃至以后很长时间内应当关注的问题。目前,国内医学院校虽已有医学信息学教材,但适用于护理专业教学的应用性实用性较强的教材还是一片空白。有必要为广大护理专业学生建立新型课程。

(三)办学条件有待改善

高职院校应具备符合职业教育需要的物质设施等条件。专业建设中,对于关系到组织专业技能教学所必需的物质条件,应当不断地加以完善,从而增强高等专业人才的社会适应性。不少高职院校由以前的职业中专升格而来,基础设施较差,生均资源严重不足!

(四)实践教学体系建设有待加强

强化与重视实践教学活动,是高等职业教育与普通高等教育的分水岭。实践教学体系建设不仅对专业人才培养具有重要的影响,而且制约着实践教学活动的组织与安排,进而影响到专业人才的素质和职业技能的培养。为此,实践教学体系建设在职业教育中具有特殊的重要的地位。

在传统实训教学中,教师是传授知识和技能的主体,而学生则被动地接受知识和技能,学生缺乏自动实践的机会和空间,因而将实验实训教学变成另一种有模型、道具、仪器、设备的理论教学,很难提高学生的实际技能水平。因此,广泛培养具有信息学知识和技能的高素质护理人才已成为当务之急!

(五)职业能力测评体系亟待构建

近年来国外已陆续开展了护理专业学生的信息素质教育的实践研究,但对护理专业学生信息素质评价标准的研究很少。护理专业主要培养适应社会需要的护士,鉴于其特殊的专业性,我们认为有必要制订针对护理专业学生的信息素质评价标准,从而为信息素质教育的开展制订目标。

三、提升护理信息化教育教学水平的对策

(一)加快医学背景与信息背景复合型人才的培养

加大师资培养力度,努力提高教师层次。从优秀本科学历以上毕业生中选拔人才充实到护理教师队伍中,加强教学、临床、科研等方面的培养和锻炼;也可以从临床护理人员中挑选学历层次高、综合能力强的的骨干担任兼职教师;鼓励教师坚持在职学习。

建立信息化护理实训基地综合教学团队。教学团队应由来自临床护理、基础护理、基础医学、卫生信息管理、计算机应用技术、软件技术、医护英语等教研室以及临床教学实习医院的骨干教师和专家组成,在基地从事教学、实训和专题讲座等教学工作。

(二)大力加强课程体系与教材建设

根据医疗卫生行业目前的状况及社会的需要,教材应以社会就业为导向,紧扣卫生行业较稳定的护士岗位所需要的知识、技能和素质要求,所以应该以应用能力培养为主线来构建教材内容。

《护理信息学》已被人民卫生出版社批准列人2013年选题出版计划。本课程教材主要面向高等医药院校护理专业的学生,对应学科为公共计算机基础课程和医学信息学。本教材将根据教育部高等职业教育的指导思想编写,融入国内先进的经验及教学成果,借鉴国外教育思想的合理部分,创立一门崭新的学科课程一护理信息学,使教材建设与我国医疗卫生事业就业市场结合得更加紧密。本课程教材主要面向高等医药院校护理专业的学生,对应学科为公共计算机基础课程和医学信息学。《护理信息学》应是首选教材。

(三)尽快尽好地改善办学条件

在美国等一些发达国家,信息化建设除了软硬件投入外,在人员培训和管理咨询方面的费用也相当大,人员、硬件和软件的投资分配比例基本上是1:1:1。而在我国,无论在硬件、软件还是人力资源和管理方面投入都很少,信息化资源在护理专业教育教学上更是无法被有效利用,而事实上信息化建设的硬件投入是基础,软件投入是条件,人员投入是保障。这三方面的投入缺少了任何一个或者投入不均衡,都会对信息化建设产生严重的制约。

(四)制定信息化护理实训基地建设目标,加强实践教学环节

建立(完善)一系列先进的临床配套设施;突出现代护理理念,强化学生的临床护理技能;面向需求,提高信息化技能;建立(完善)现代信息化教学设施;建立网络化急救技能实训中心;建立网络化急救医疗护理综合训练实验室;建立虚拟静脉穿刺系统示教实训室;建立远程护理信息化系统。

(五)完善职业能力测评体系

以就业为导向,以毕业生得到社会的欢迎和认可作为最终评价。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探索是否成功的最终评价,是毕业生得到社会的欢迎和认可。我们应坚持以社会和用人单位的欢迎和认可作为最终评价的标准。我们建议修改护士执业资格考试大纲,在护士执业资格考试中逐步增加护理喜新会新内容,通过执业考试,推进各护理院校护理信息化的进程。

四、我们的初步探索与设想

第一,提高对护理信息化的认识。学院坚持把抓护理信息化的工作,作为提升护理专业办学水平的重要工作来做,在重视程度、人力、物力、财力各方面予以倾斜,并由护理学院出版了双月刊护理信息化动态等等。

第二,加大计算机基础技能教学。在原有普及计算机知识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加大计算机技能操作培训力度、增加课时,并在护理学院护理教改实验班作为试点的基础上,在护理专业全面推进护士站等有关知识和内容的培训。

第三,编写护理信息化有关系列教材、实用大纲。对原有的计算机教材进行重编,以适应护理信息化的要求,同时,根据医院信息化对护理信息化的实际需求,又组织相关教师编写护理信息化实用技术教材,力争把医院护理信息化的内容编入其中。

第四,抓紧培养“三师型”教师。学院拟选派一批护理专业教师进行计算机操作技能强化训练、并深合办学医院加强实践培训,同时与国内护理信息化水平比较先进的兄弟院校加强交流与合作,努力培养一支懂护理、懂计算机操作、懂医院管理和护理实际操作流程的教学团队。

第五,硬件和软件的建设。学院根据购置能力和消化能力逐步加强护理信息化硬件和软件的建设。目前,我们已经投入了专门资金,增添了300多台计算机,供护理专业专用,同时安装了医院信息系统(HIS)等设施设备,同时引进了医院护理信息所要掌握的信息化设备的图片、影像资料作教学用,并根据财力添置医院护理信息化模拟软件,建立相关的护理信息化模拟病房。

第六,加强与医院临床护理的对接、合作。目前,我们主要与湖南、广州等省内外护理信息化程度比较高的医院签订了联合办学协议,建立了护理信息化实用实习实训基地,今后将在护理专业信息化方面进行更多更深的探讨、交流与合作。根据临床护理工作的需要及时调整课程设置、课程内容、课程标准,派老师去医院顶岗实践,请医院的护理骨干来学校共同承担教学任务。

作者简介:

杨南南(1956年―),男,汉族,湘潭人,本科学历,副高职称,湘潭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主要研究方向:职业技术教育。

护理专业探索范文6

关键词:青年教师;“双师”素质;自我发展

中图分类号:G45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28-0261-02

高等职业教育的特点是培养高素质的技能应用型人才,其学制时间短,社会需求量大,已经成为现代教育的一大主力军。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对提升劳动大军的就业创业能力、产业素质和综合国力具有重要意义。高职护理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具有从事护理工作所必需的理论知识和操作技术、能独立运用护理程序实施整体护理、人文素养良好、有一定发展潜能的应用型高等护理人才[1]。作为高职院校的一名护理专业青年教师,应顺应现代职业教育的发展大潮,既为社会培养合格的有用人才,又达到自身价值的体现,本文对自我发展进行了如下探索。

一、抓住高职教育特点,提高教学质量

高等职业教育不同于普通高等教育,旨在培养高水平的技能应用型人才,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动手操作能力、实践能力以及坚持不懈、吃苦耐劳的精神。作为接受普通高等教育的护理教师,必须改变思路,拓宽思维,虚心学习高职教育的特点,改变以往教师单纯讲授、学生聆听的局面,才能培养出合格的技能型人才。笔者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贯彻以核心能力为本位的教育理念,认真分析护士职业所必须的职业核心能力、通用核心能力和基本职业素质,根据各项能力合理安排教学内容进行授课。在授课过程中,基于工作岗位设定特定情境和任务,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中心的方式,进行各项工作任务的完成,使学生在做中学、做中练、做中考,达到技能的熟练和知识的强化。

良好的职业素质是高职教育的一个重要培养目标。由于我院学生入学成绩不高,所学专业的选择大部分依赖于家庭,对护理行业的职业认同度不高,职业价值观不明确。因此,我们在日常的专业课教学中应注重渗透护理专业的职业特征,通过南丁格尔和护理老前辈的事迹感动护生,列举当下临床上出现的典型案例使护生对护理职业充满敬畏感,明确自己的定位,认真严肃地完成在校期间的理论技能学习,为胜任将来的工作岗位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加强“双师”素质,勤于临床实践

“双师”素质教师是指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教师:(1)有两年以上基层生产、建设、服务、管理第一线本专业实际工作经历,能指导本专业实践教学,具有中级(或以上)教师职称。(2)既有讲师或其以上的教师职称又有本专业实际工作的中级或其以上的专业职称。(3)主持(或主要参与)两项(及以上)应用性项目研究,研究成果已被社会企事业单位实际应用,具有良好的经济或社会效益[2]。作为高职院校的一名护理青年教师,大学毕业后即直接任教,缺乏护理专业工作的实践经验,距离双师素质还有一定的差距。为了自身职业生涯的良好规划、充实本院的“双师”素质师资队伍,笔者在日常工作中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各种临床护理知识培训,并利用暑假时间在医院进修,获得最新的临床新技术新知识并进行课堂授课,保证护生的学习内容与医院接轨。由于我院每学期安排护生进行见习,教师可与护生一起参加临床观摩见习,既完善了见习护生的管理制度,保证其见习质量,又提高了教师的临床教学能力,真正实现了教学与实践的统一。此外,笔者在取得教师资格证的同时还考取了护理专业的资格证书,加强临床知识的继续学习,力争早日达到“双师”素质的要求。

三、提高自身修养,塑造良好护士形象

护理专业的服务对象是具有生物性和社会性的人,合格的护士不仅需要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和娴熟的护理技能,还必须具备良好的人文素质,懂得尊重人、爱护人,对服务对象具有同情心和同理心。作为护理专业的青年教师,应该自觉加强自身的人文素养,平时注重社会学、伦理学、管理学、心理学等人文知识的学习,并自觉地在专业课的讲授中贯穿人文知识,例如在为病人进行护理操作中应注意保护病人的隐私,体现人文关怀;为了缓解病人的紧张焦虑情绪,平时多注意和病人及其家属进行沟通和交流,在做每一项护理操作前先向病人解释具体的操作过程。针对当今社会医患关系紧张、不和谐的具体案例,笔者安排护生进行评判和辩论,教会护生如何规避风险和避免恶性事件的发生以及实施自我保护措施。针对现阶段护士工作压力过大的情况,笔者用教育心理学和护理心理学的知识指导护生今后如何适应高强度的工作,提高耐压能力,形成健康的心理防御机制。只有青年教师具有合理完整的系统知识结构、丰富的人文知识和良好的人文素养,才能培养出注重人文关怀、高素质的护理人才。

护理学是一门科学和艺术结合的学科,要求护士的行为具有美感,一个面带微笑、步伐轻盈、言语和善、声音温柔、动作娴熟的护士会给病人带来舒适的感受和对医护人员的信任。作为护理专业的青年教师,首先应该是一名合格的护士,而要培养出高素质的护理人才,教师必须以身作则、言传身教,平时注意自身的言行和举止,在生活中加强自律,锻炼身体,保持良好的体型和优雅的姿势;对待护生彬彬有礼,关怀细致;教学过程中衣着整齐,修饰适当,言语温柔,说话讲究方式方法,塑造优秀的护士形象,通过自己的实际行动给护生以良好的示范。

四、教学与科研相结合,提升理论水平

由于护理青年教师毕业于护理专业或相关医学专业,未接受过教育教学方面的系统教育,对高等职业教育的认识也不足,因此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出现教学方法陈旧和死板的问题,不利于执教水平的提高。作为研究生毕业的青年教师,在从业初期就应该树立成为研究型教师的目标,提高教学科研意识,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总结反思,对教学中的实际问题提出创新性的解决办法。由于青年教师面临着生活和工作上的双重压力,对科研工作难免出现惰性和畏难情绪[3],针对这种情况,笔者认为青年教师应转变观念,将教学与科研作为提升自身水平的双翼,在教学中发现科研的新思路、新点子,再用科研的研究成果去指导教学实践。在这个过程中,笔者通过阅读大量优秀的职业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成果,既深刻领会了当今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内涵和趋势,又学到了新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同时锻炼了自己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日常工作的开展也更加系统、更有条理性。在此基础上,笔者申报各项院级省级课题研究,撰写相关论文,为下一步的职称晋升做好准备。只有将教学与科研相结合,才能脱离教学工作的简单重复,实现工作的创新性,同时也可增强青年教师的职业成就感和自信心,享受到教书育人的快乐。

总之,高职院校的护理青年教师应抓住我国现阶段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机遇,努力提高自己的执教水平,不断完善“双师”素质,提升自身的修养和理论水平。目前随着职业院校的大规模扩招、生源急剧增加,国家对高等职业院校的支持投入越来越多,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进一步深化,高等职业教育的整体框架正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教师的发展和学校的发展是紧密联系、息息相关的,结构合理、素质过硬的师资队伍是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向前飞速发展的原动力。因此,作为青年教师,应以一种积极的心态、高昂的斗志投身到高等职业教育的事业中去,为社会培养大量的高素质合格护理人才。

参考文献:

[1]李诚涛.对高职护理专业人才培养的几点思考[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8,(22):60-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