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基础知识范例

前言:一篇好的文章需要精心雕琢,小编精选了8篇护理基础知识范例,供您参考,期待您的阅读。

护理基础知识

护理基础知识范文1

内科护理学是护理专业的主干课程,体现出较强的理论性与实践性,学生不仅要掌握扎实的理论知识,还要注重知识的实际应用,因此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情景教学法是一种将教材知识点融入真实情景中的教学方法,其将角色扮演、对话练习融入教学活动中,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其学习主动性,不仅可引导学生更好的掌握理论知识,还可以不断提高其实践能力。文章主要针对内科护理学教学中情景教学法的应用进行探讨。

【关键词】

内科护理学;课堂教学;情景教学法

1情景教学法在内科护理学教学中的必要性

内科护理学的主要内容在于研究患者的心理、社会等方面的健康问题及发展规律,通过合理的护理程序对患者的健康问题进行诊断、处理。其涉及范围广,内容丰富,并体现出较强的系统性,因此是医学护理专业的主干课程。情景教学法主要根据教学大纲、教学内容设置对应的情况,引导学生融入一个直观、形象、生动的情景中,激发其学习兴趣,在内科护理学教学中应用情景教学法体现出“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从知识、技能、情感等各个方面培养学生的综合技能。具体而言,内科护理学教学中应用情景教学法的必要性体现出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情景教学法可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对护理服务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护理人员不仅要具备丰富的理论知识,还要具备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情景教学法具有参与性、互动性、创新性、实践性的特点,可有效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从而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及实践能力。其次,可提高学生的沟通能力。护理人员的沟通能力是其职业价值的重要体现,也是护理专业学生必备的核心能力。中职卫生学校的学生文化基础知识薄弱,通常沟通能力较差,因此加强学生沟通能力的培养意义重大。情景教学法需要学生在真实的场景中进行互动、沟通,并通过团队合作完成课题,整个过程无形中可提高学生的沟通能力。最后,可巩固学生的专业基础。内科护理学是一门综合性、实践性均较强的课程,也是临床专科护理的基础课程,其涉及到生理学、病理学、药理学、诊断学、伦理学等多个方面,要熟练掌握该课程的知识内容就要求学生必须具备扎实的基础知识。情景教学法需要设计真实的教学场景,而在情景演示时要求学生必须查阅大量资料,实现学生基础知识体系的融会贯通,整个过程对巩固学生的专业基础知识具有重要意义。

2情景教学法在内科护理学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2.1课前准备

内科护理学教学前老师要做好充分的准备,精心选择教学案例,并指导学生围绕案例设计教学情景,并提前将课程内容告知学生,要求其提前预习学习内容,了解情景设计的知识要点、操作技能,以为课堂教学打下坚实基础。老师根据学生的知识技能水平选择适当的教学内容,比如糖尿病、肺结核、高血压等常见疾病,可以让学生更多的结合实际案例,更好的掌握理论知识。此外,除了指导学生进行护理操作外,针对这些内科慢性疾病患者还要加强健康指导,因此要求学生全面发展,不断提升自身的健康指导能力。

2.2情景设置

每周老师结合教材知识点规定1~2个病种,由学生自由分组,每组3~4人,分别针对病种进行角色扮演,包括医生、护士、患者等,学生针对病种开展情景模拟,患者要陈述相关症状,医生对其病理、体格检查等进行分析,护士则做好护理问题、化验留取、护理措施等一系列操作的情景再现。比如学习“原发性高血压病人的护理”相关内容时,老师要强调在情景设计中突出高血压发病的危险因素、常见并发症及治疗方案等内容,再进一步扩展至病人的临床护理及健康指导,围绕高血压形成一个完善的知识体系。情景设计中要突出高血压的临床表现、患者需要做的辅助检查、护理评估所需的资料、高血压患者的注意事项及护理要点等知识点。情景设置在课下排练,在课堂上以医疗小品的形式将设计的情景展现出来,注意课下的情景设置要突出疾病的特性,并提出护理问题、制定护理目标;护理措施要具有针对性,穿插临床护理的基础操作及专科操作,并在最后进行药物宣教及健康宣教。

2.3教学评价

课堂展示完成后,老师要组织学生对情景设计、展示过程存在问题进行总结、分析,对情景展示结果做出自我评价,再由其它小组进行讨论、补充知识点,而老师要对每个小组的情景设计效果进行点评,鼓励优点,指出展示知识点的不足之处,并提出修正意见,通过学生自评、小组互评及老师点评等多元化的评价方式促使学生全面掌握护理知识,完善其知识体系,不断提高其护理水平。此外,如果条件允许可以将学生的情景展示过程全程记录下来,并应用多媒体设备播放出来,对学生所扮演的角色进行点评,鼓励正确的操作,反思存在的问题,并引导学生对排练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反复分析,不断提高教学效果。要对学生的学习效果做出评价。考核成绩分为平时成绩与期末考试成绩,情景设计及展示的成绩计入平时成绩中。

3讨论

总之,内科护理学是中职护理专业的核心课程,情景教学法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而情景教学法的实施要与教材内容相结合,创设合理的教学情景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掌握基础知识,提高其实践能力及综合素质,培养其临床思维,以为后续其更好的适应工作岗位打下基础。

作者:刘晋艳 单位:山西省吕梁市卫生学校

参考文献

护理基础知识范文2

1.1临床资料

本次研究对象为我院妇产科的60名护理工作人员,其中男12名,女48名,年龄最小24岁,最大45岁,平均年龄29.4岁。护理骨干10名,责任护士28名,一般护理人员22名。采用随机的方法将所有护理人员均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2组一般情况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对照组护理工作人员除采用常规的职业道德规范进行考勤和业绩考核外,不采取任何措施对其工作进行干预。观察组护理工作人员在采用常规工作考核机制的基础上加强护理查房干预。其具体的方法、形式和内容为:①方法。对观察组护理工作人员有组织地开展护理查房工作,每周组织1次科室内的查房工作,由护士长主持该次活动,并且向护理工作人员介绍科室内本周的护理工作情况和遇到的新问题以及应该采取的处理方案和措施。每个月组织1次全员性的护理查房,由护理部组织和开展本项工作,对1个月以来护理工作人员的护理情况进行总结和汇报,评价阶段性的护理效果,对整体的护理计划以及护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全面阐述。同时,使护理工作人员了解到不同科室的护理形式以及应该掌握的常规护理技能。此外对观察组护理工作人员定期开展培训,丰富其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水平,从而提高综合职业素质。②加强查房的内容和形式。首先,开展整体护理查房,就是在护理查房的过程中,将护理评估、问题发现、目标实现、护理措施采取以及健康教育等整体地应用到查房的过程中。在解决患者问题的基础上,不断地提高护理人员的工作规范程度。其次,开展个案查房、特殊病例查房以及护理曲线查房。选取妇产科常见的疾病病例、特殊疾病病例以及发生护理问题的病例进行专项查房,使护理工作人员知道面对常见的妇科疾病时应该采用怎样的方法和措施开展护理工作,在护理的过程中应该遵循怎样的流程,注意哪些问题;了解特殊疾病的特殊护理方法和手段,增强对于多种非常见疾病的了解,不断丰富护理工作人员的基础知识,提高专业技能。开展护理缺陷查房一方面让护理人员知道严格按照流程开展护理工作的重要性,提高护理人员的工作责任心和安全意识,以便其今后能够认真、细心地开展护理工作,降低护理事故的发生[2];另一方面有利于指导护理工作人员采取正确的方法处理护理事故,以便将差错带来的危害降至最小,提高护理的整体质量。③开展查房现场评价。在查房的过程中的对护理工作人员的护理知识水平、护理专业能力以及护理职业道德方面进行现场评价,以便患者能够对护理工作人员开展监督,在今后接受护理的过程中及时指出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使护理工作人员能够不断发现其自身的不足,将护理计划落实到实处,更加规范护理操作,提高自身综合素质。

1.3观察指标和评价方法

对2组护理工作人员的基础理论知识掌握程度、专业技能水平以及综合职业素质进行观察和分析。上述指标采用百分制进行评价,分值越高说明护理人员相关方面的能力越高,越有利于提高护理质量。

1.4统计学方法

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组护理人员的理论知识掌握程度、专业技能水平以及综合职业素质明显高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护理工作人员的基础知识掌握程度、专业技术水平以及综合职业素质直接关系到护理效果和质量。为此我们采取了以下措施:首先,采用定期培训的形式对护理工作人员开展基础理论知识、专业知识以及操作技能的培训。其次,应该提高护理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护理工作人员即使全面掌握基础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也不一定具备较高的综合职业素质。因此应该采用有效的方法:一方面提高护理工作人员与患者进行沟通的能力和技巧,另一方面提高其观察能力,及时发现患者存在的异常状况并且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处理。此外,为提高护理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还应该使其明白查房的重要性,并在医院内开展加强护理查房。

4结语

护理基础知识范文3

关键词:护理信息能力;信息技术基础;混合式教学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人们的生活方式、服务模式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借助现代化信息技术,构建新型健康服务体系,推动医疗信息化持续发展是提高医院服务水平和核心竞争力的重要途径。护理信息是医院信息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提升护理服务质量、降低医疗成本及提高患者安全性等方面起着巨大的作用[1]。国外研究也表明,提高护士护理信息能力对改善患者安全有积极作用[2-3]。《关于印发促进护理服务业改革与发展指导意见的通知》指出,加强护理信息化建设,借助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和移动通信等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大力推进护理信息化建设,积极优化护理流程,创新护理服务模式,提高护理效率和管理效能,积极发展智慧健康护理等新型业态[4]。随着医疗护理信息系统和技术的快速发展,护理人员必须具备较强的信息能力,才有可能积极参与甚至引领医院信息化的发展[5]。护理专业学生是未来信息化护理人才的后备军,在校期间培养中职护生的护理信息能力和信息素养刻不容缓。本文将探讨通过对我校信息技术基础课程进行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改革,同时整合校院优质教学团队,组织护生进行临床见习等,以期提升中职护生护理信息能力和信息素养的能力,适应医疗护理信息化发展的需求。

1护理信息能力概念及需求

1.1护理信息能力概念与应用

护理信息能力是指在护理专业领域中,护理工作者或护生为了能在护理工作中充分发挥护理信息的知识、技术、态度等方面优势,提供更优质、更安全、更高效的护理服务而进行的各种护理信息活动过程中体现出来的知识、技能和态度的整合[6]。目前临床护理信息系统的应用主要体现在护理电子病历、条码与射频识别技术、移动护士工作站、重症监护护理管理系统、智能护理呼叫系统以及预约挂号及辅诊系统。完整的护理信息系统有助于提高护理工作效率、减少工作差错,让护士有更多的时间投入对患者的直接护理中[7]。

1.2临床护理信息能力需求现状

护理信息能力主要体现在对医疗护理数据的传输与共享、电子健康记录、数据整理分析等方面。何晓璐等[8]基于医疗护理系统的护士护理信息能力培训需求进行分析,结果显示,临床护士有较高的护理信息能力培训需求,希望得到系统深入的护理信息能力的相关培训,在具备计算机基本操作能力的基础上,科研相关信息能力及PPT培训需求方面有较高的需求。庞伟勤等[9]对74所市级、县级、乡镇医院信息化培训情况进行调查得出,医院对医疗信息化培训比较重视,希望能加强对护理人员计算机信息知识的培训,要求其在掌握医学知识以及各项实训技能操作的基础上,能够熟练操作医疗信息系统,熟练利用计算机信息技术解决护理工作中的实际问题。可见,信息化背景下,护理信息能力已成为各级各类护士必备的技能之一。

2中职护生提升护理信息素养的必要性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基层人民群众对健康、卫生服务的需求也越来越高,基层医疗机构对护理人才的质量、能力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基层护理工作中,通过计算机完成护理计划的制定、书写,使护理计划更规范,减少了书写时间,使护理人员有更多的精力与时间对患者采取更加合理、有效的护理措施。通过对我校中职护理专业实习生以及毕业生进行问卷调查及访谈,发现中职护生的护理信息能力处于较低水平,基本上停留在运用计算机基础知识解决基本问题的水平,在护理信息能力的获取和运用方面较弱。虽然医院有相关的基础培训,但要让护生在护理信息能力方面取得大的提升,必须要从学校学习期间开始,逐步引导护生树立护理信息能力培养的理念,通过在校教育,结合自身学习以及医院实践,逐步提高中职护生护理信息能力,进而提升岗位胜任力,更好地服务于患者。因此,作为中等职业学校,应提高对中职护生护理信息技术教学的重视程度,加强中职护生护理信息能力的培养,培养适应现代护理信息化的人才。

3信息技术基础课程在培养护理信息能力中的作用及教学现状

3.1信息技术基础课程在培养护生信息能力中的作用

《信息技术基础》是“十四五”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中等职业学校公共基础课程教材),依据《中等职业学校公共基础课程方案》和《中等职业学校信息技术课程标准》(2020年版)编写。编写团队对教材进行了精心设计,具有落实课程思政,强化育人导向;落实核心素养,突出职教特色;以护生为中心,注重教学适用性;配套齐全,以新技术促进传统课堂的信息化变革等特点。信息技术基础是我校中职护生必修的一门公共基础课程,也是培养护生护理信息能力的重要途径,护生通过学习信息技术基础课程,可以增强信息意识,发展计算思维,提高数字化学习与创新能力,形成符合时代要求的信息素养与适应职业发展需要的信息能力[10]。通过该课程学习,护生能掌握必备的信息技术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并运用计算机解决工作与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3.2信息技术基础课程教学现状及改进措施

3.2.1信息技术基础课程教学现状

信息化背景下,护生对信息技术基础课程的学习积极性和期望很高,教师根据教材设计及一系列的教学改革来促进教学目标的达成。但从护理信息化角度分析,信息技术基础课程仍存在教学模式单一、护理信息应用技能培养专业特色不明显、护理信息实践基地平台不足等问题。中职护生也存在主动学习不足、基础知识薄弱、理解能力欠缺等问题。这些因素联合导致了中职护生对计算机学习勉强停留在基础水平,难以提升到高层次的护理信息能力的培养阶段。

3.2.2信息技术基础课程教学改进措施

针对以上不足,我校计算机教学团队充分分析中职护生的学习特点,了解临床护理信息能力前沿信息,结合现代教学理念,在提升中职护生护理信息能力目标的基础上对本课程的教学进行了优化调整。提出对信息技术基础课程实施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改革,在教学过程中,通过线上线下教学,既可以突出中职护生对计算机基础知识的掌握,又可以突出护理信息化实际应用技能的习得与提升,并应用与教学医院的联合授课模式,充分运用“请进来、走出去”的教学理念,即请临床护理信息专家来校讲课或进行“云课堂”学习,同时护生适时走进临床护理一线见习等。实现学校与医院的零距离沟通,实现护生将所学知识及时运用到临床护理工作实践当中,并将临床护理工作过程当中接触的实践疑问带回课堂,以此促进和加深计算机课程的学习和理解。校企合作式的教学模式,充分调动了护生的学习主动性,增强了知识的理解以及转化,充分增强了教学效果,进而提升了护生的护理信息能力。

4信息技术基础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改革实施

4.1基于护理信息能力培养的课程目标重组

教育部确定的医学专业计算机基础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掌握计算机基础知识,有实际运用计算机的能力,培养学生在医学领域中利用计算机分析、解决医学实际问题的意识,提高医学专业学生的医学信息应用能力[11]。基于我校护生信息技术及护理信息能力现状,制定我校信息技术基础课程目标为:了解信息技术基础知识;掌握信息技术基本技能;树立护理信息安全意识;遵循护理信息道德规范;应用护理信息技能。明确的教学目标有助于护生树立课程整体学习思维,厘清学习脉络,也有助于教师紧跟教学进程,最终达成教学目标,实现教学相长。

4.2整合优化护理信息教学团队

基于护理信息能力培养目标,笔者对教学团队进行了整合优化,教学团队选择学校信息技术教师和临床护理信息专家,分别为专职信息技术教师2名、临床护理信息专家任课教师1名、临床护理信息见习带教教师若干名。校院合作的教学团队,有效缩短了学校与医院的距离,既能让护生学习掌握计算机基础知识,又能使护生接收最新临床护理信息,接触护理信息在临床护理工作中的具体应用路径,开阔眼界,激发护生主动学习的热情。因此,教学团队的优势组合,实现了计算机基础知识学习和护理信息能力培养的结合,也有效缓解了计算机基础课程学时有限的困境。

4.3开展集体备课促进教学顺利有效实施

良好的集体备课是确保教学顺利实施的先决条件。因此,教学团队在授课前举行集体备课,充分进行教材分析、学情分析以及临床护理信息能力需求现状分析,进一步明确课程目标和教学任务。通过集体备课,将传统教学模式改革为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实现线上线下有效互补,促进教学目标的达成;商榷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实施过程,建立考核评价机制;整理编制临床护理信息案例,深度融合课程思政素材,突出护理信息教学专业特色;制作1分钟系列短视频微课,突破重、难点;添加信息安全内容,树立护理信息安全意识;讲解信息道德规范,遵循护理信息道德规范要求。通过集体备课,促进校院教师的深度沟通和交流,确保教学团队始终明确课程培养目标,有效实施教学。阶段性地举行教学组会议和护生代表座谈会,注意收集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倾听护生反馈的信息,共同探讨解决问题,及时调整教学方案。由于疫情的原因以及临床教师的工作特殊性,集体备课既采用线下教学演示,也采用线上会议讨论,有固定的备课时间,也有临时的紧急线上会议讨论。总之,课程团队的教师时刻保持良好有效的沟通和联系,确保护生的每一个问题都能得到及时回应和解答,确保每一个教学环节都能顺利实施,全体师生始终为达成教学目标而努力。

4.4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设计与实施

4.4.1超星学习通平台建立线上课程

开学两周前在超星学习通平台建立线上课程,《信息技术基础》教材分上下两册,教学内容分为8个单元,分别为:探索信息技术———信息技术应用基础;神奇的e空间——网络应用;文档创意与制作———图文编辑;用数据说话———数据处理;感受程序的美丽———程序设计入门;创造动感体验——数字媒体技术应用;构筑信息社会“防火墙”———信息安全基础;未来世界早体验———人工智能初步。将整合优化的课程内容按模块在平台设置明确。在“任务”模块,发布签到、讨论、作业/考试以及调查问卷等,实现师生、生生间的互动。课程实施阶段性、过程性考核,并适时发放调查问卷,以检验评估护生的学习效果;在“章节”模块的安排顺序为课前任务预设、课程内容PPT、帮助理解重点难点的小视频、课后作业及延伸补充内容,在每个模块后面插入与课程内容相关的名人典故类的介绍,起到课程思政引领的作用。在“更多”模块,上传部分补充学习的资料、添加任课教师及班级成员、建立班级群聊、关注护生学习记录等,通过学习通平台完善课程设置,方便师生讨论答疑。通过完整的课程体系建设,有助于护生厘清学习脉络。学习通平台上的课程资源将对护生永久开放,方便护生根据自身需要反复学习。

4.4.2线下理论教学与线上课程

互补促进教学目标达成线下理论教学在多媒体教室进行。通过线上的课程任务预设,护生已领取学习任务做好课前预习准备,课中教师讲解课程内容相关知识点,介绍护理信息化最新发展动态,引入思政素材,突出以护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模式,开拓护生眼界并使护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讨论答疑阶段,充分运用学习通平台自带的选人、讨论、抢答等信息化功能,活跃课堂学习氛围,提高课堂参与积极性,适时检验课堂学习效果。结合当前国家信息安全及护理信息伦理道德规范要求进行阐述及线上讨论,通过师生互动引导护生遵循在获得、存储、交流、利用信息过程中的法律和道德规范,包括遵守医学信息行为规范,尊重患者隐私,遵守患者病历、知识产权权益、保密和剽窃等伦理约束[12]。

4.4.3线下实训教学突出护理专业特色及护理信息能力培养目标

线下实训教学在计算机机房进行,为了使计算机教学更贴近医学护理专业岗位需求,教学团队通过与临床信息护理专家进行有效沟通,共同收集整理教学案例,结合本课程护生必须掌握的计算机操作技能,将实训教学内容设置为若干个小任务。如在文字处理软件(Word)中,要求护生制作个人简历、疾病护理健康宣教等;在电子表格处理软件(Excel)中,要求护生制作医嘱单、护理记录单、会议名册录入等;在演示文稿(PPT)中,要求护生制作疾病护理小讲课、护理查房汇报等。教学方法以任务驱动法为主,护生分组团队合作。教学任务提前发放至学习通建课平台,Word、Excel、PPT基本使用方法和运用技巧教师在课前已将相关资源放至学习通建课平台,课中重点讲解任务完成方法及现场答疑,护生领取实验任务,课后小组合作,共同完成。课程结束时,小组代表用PPT进行汇报演示,教师批改,选出优秀作品放入线上课程平台进行展示。通过案例情景设置的方法,护生被带入临床实际护理工作情境当中,通过小组成员的团队合作探究,解决临床实际护理工作问题,提高了护生将信息化知识应用到实际工作的能力,激发了护生的成就感。

4.5过程性、持续性考核评价动态监测学习效果

本课程考核评价以护理信息能力知识的实际应用为目的,因此考核过程分为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各部分考核成绩组成:线上课程学习15分+文字处理软件word作品15分+电子表格处理软件作品15分+演示文稿软件作品15分+见习报告10分+理论考试30分。过程性和持续性的考核评价机制有助于动态检测护生学习情况,便于教师及时跟进和调整教学,并将此考核评价内容在开课前即发放到学习通平台,让护生清楚考核评价的要点,便于合理安排学习进度及侧重点。过程性、持续性的考核评价,有利于护生保持持续学习的动力,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收获一个个小目标,也能帮助教师掌握护生阶段学习的效果,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4.6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

为了让护生对医院护理信息化系统的应用有更直观的认识,教学团队依托我校附属教学医院信息化平台的有利环境,适时组织护生进行临床护理信息化观摩见习,见习的主要目的是了解临床护理信息系统现状,在临床护理工作人员的带领下,护生参观了解了护理电子病历、条码与射频识别技术、移动护士工作站、重症监护护理管理系统、智能护理呼叫系统以及预约挂号及辅诊系统等。通过临床护理工作人员的介绍和引导以及护生在参观过程中的所见所闻,让护生更直观地感受到临床护士的工作环境和工作方式,体会临床护理人员的信息化需求,帮助护生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

参考文献:

[1]WANGK,YANH,LIUY.etal.IncreasingprevaienceofHIVandsyphilisbutdecreasingrateofselfreportedandintercourseamongmenwhohadsexwithmeninHarbin,China:resultsoffiveconsecutivesurveysfrom2006to2010[J].IntJEpidemid,2012,41(2):423-432.

[2]HARTMD.Adelphistudytodeterminebaselineinformaticscompeten-ciesfornursemanagers[J].Computers,Informatics,Nursing,2010,28(6):364-370.

[3]JEONE,KIMJ,PARKHA,etal.CurrentstatusofnursinginformaticseducationinKorea[J].HealthcareInformaticsResearch,2016,22(2):142-150.

[4]卫生健康委,发展改革委,教育部,等.关于印发促进护理服务业改革与发展指导意见的通知[A].国卫医发〔2018〕20号.

[5]李琳,白剑英.信息能力培训助力医院护理信息化建设的实践[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7,17(3):228-229.

[6]徐荣,曹梅娟.护理信息能力概念及构成要素分析[J].护理学杂志,2011,26(20):88-90.

[7]吴欣娟,王艳梅.护理管理学[M].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9.

[8]何晓璐,黄铁牛,谭小燕,等.基于医疗护理系统的护士护理信息能力培训需求分析[J].无线互联科技,2020(9):43-44.

[9]庞伟勤,黄晓梅,黄莹,等.国家中职示范校护理专业基于医疗信息化的计算机教学改革与实践[J].卫生职业教育,2020,38(16):49-52.

[10]高等教育出版社教材发展研究所.信息技术(基础模块)[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21.

护理基础知识范文4

护理工作是实践性很强的工作,而护理实习是实践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护理专业课程中一个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护理带教是实习学生在护理临床带教老师的指导下,进行临床实践活动。门诊口腔科的小手术及操作比较多,如何使实习学生的理论知识与临床操作实践相结合,为以后走向工作岗位打下良好的基础,要解决好这个问题,只有在临床上加强护理带教工作。

2、从2005年我科有口腔专业实习生进入临床实习以来,结合本人自2008年带口腔临床护理教学工作,在临床带教中发现口腔护理学生在实习中存在以下具体问题:

2.1对口腔护理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及重视程度不够

对口腔护理工作的专业性认识不足,将口腔护理工作简单地等同于消毒清洗器械,协助老师准备器械等,把护士工作简单定位为执行医嘱。

2.2无菌观念不强

口腔科门诊的手术及操作比较多,所以无菌观念很重要。但相当多的实习学生对无菌技术在理论上有一定的认识和掌握,但具体在临床操作上无菌观念不强[1]。如存在跨约和污染无菌区、洗手不规范等问题。因为口腔公用材料品种多,应用比较频繁,所以很容易被带菌的唾液、血液所污染,如果消毒灭菌不规范就很容易引起感染。

2.3物品的取放和医疗卫生防护不到位

带教中学生存在取拿物品不规范,用完之后不能放到指定的位置。同时医疗卫生防护不到位。如不带口罩、手套等。

2.4交叉感染的预防控制不严格

口腔科有其自身的特点,临床上的操作都要在病人的口腔内完成,而口腔本身就存在很多病原微生物,同时在操作中产生的气雾、飞沫等被吸入后可能会引起交叉感染,但这些没有引起实习学生的重视。同时口腔科各种器械材料应用比较多,不能按照不同器械的要求严格消毒灭菌,对于一次性的不能严格管理,交叉感染的预防控制不到位,导致交叉感染的可能性增加。

2.5口腔材料、药物、器械使用的基础知识不扎实

口腔科专业基础知识不扎实,对口腔材料、药物、器械的了解不够。不能熟悉了解口腔材料的性能及用途;对专科药物的药理作用、适应症、禁忌症不了解;对口腔器械的性能及用途不了解。如对磷酸锌粘固粉性能没有掌握好,可能会影响到补牙的质量和脱落率。

3、实习学生在护理带教中现的问题,让我们感到重视及加强护理带教的重要性。具体在护理带教中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入手:

3.1加强职业道德教育

职业道德教育是护理带教工作中最重要的,应该把它摆在首要的位置。它是从事护理工作最基本也是最核心的要求。一个人不管护理知识护理技能多么专业,如果没有良好的职业道德,也是不合格的。所以带教教师在给实习学生传授护理专业知识和临床护理技能的同时,应更加注重职业道德教育,培养她们对工作尽职尽责、对患者热情负责的品德,培养她们爱岗敬业精神,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

3.2加强对口腔护理工作的重要性的认识

口腔护理工作不是简单地等同于消毒清洗器械,协助老师准备器械,执行医嘱等,口腔护理工作在口腔门诊医疗安全保障中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所以应该让实习学生认识到口腔护理工作的重要性

3.3加强口腔专业知识的学习,重点放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对于实习的学生,应加强口腔专业知识的学习,加强无菌观念的灌输,完善交叉感染的预防控制,熟知口腔材料、药物、器械的用途与性能。要求学生学会动脑、动手、动口。在带教过程中,带教教师应将理论与实践贯穿起来教学。在进行操作示范前,先让学生熟悉操作过程,强调操作要点及注意事项,教师在操作时边讲边做,并选择合适病患,让学生进行操作,使基础理论与工作实践充分结合。

3.4加强口腔护理实习学生的考核

在带教期间,要对实习学生进行护理基础知识、护理基本技能和综合技能的考评考核。内容包括:(1)口试:护生汇报运用护理程序对患者进行护理过程。(2)技能:实施实际护理操作。(3)沟通与健康教育:设定一项健康教育内容,让护生对患者进行教育,同时观察护生与患者的沟通情况。(4)护生对患者及其家属的服务态度。(5)有关护理记录的书写。

3.5加强医疗法律法规学习,增强及自我保护意识

加强对《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和《护理文书书写规范及管理规定》的学习,熟知《护理应急预案》,让学生感受到自身与法律的关联,体会到在法律中自己应尽的义务和享有的权利。

护理基础知识范文5

关键词:基础护理;临床实践;脱节;问题;策略

1基础护理教学的必要性

科技的高速发展对推动社会进步产生了重要促进作用,人们的生活方式因此发生了巨大改变。在医疗服务行业快速发展的当下,护理行业成为服务型行业领域具有良好发展前景的行业之一,这主要得益于医疗事业快速发展与医疗水平不断提升,护理人员对于患者在临床治疗期间的病情康复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现阶段,大部分护理人员多为中、高职学校毕业生,社会也对护理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也使基础护理教学工作面临着严峻考验,同样也为基础护理教学提供了重要的发展机遇。基础护理教育结构体系是基于凯洛夫模式发展形成的,基础护理知识属于护理行业需要学习和掌握的基础课程,为护理人员能够从事和胜任护理工作提供了可靠保障。基础护理作为护理行业的基础课程有利于提升护理人员的护理水平,同时加强基础知识学习与临床实践的紧密联系对于提升基础护理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2基础护理教学存在的问题

2.1学生沟通能力较弱、实操经验较少

在后续临床工作中,护理专业学生需要面对真实的病人,因此必须具备过硬的专业素质与相应的沟通能力[1]。但是,由于大部分医院中的护理人员主要毕业于专职学校,护理队伍中受过高校专业系统学习的人数有限,因此护理队伍整体理论知识水平较低,而且实操经验相对匮乏。部分护理专业学生面对病人时无法进行良好且有效的人文沟通。

2.2师资队伍整体水平有待提高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教学水平和专业技能会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效果,并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学生是否能够扎实掌握基础护理学相关知识。部分学校教师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未能及时了解先进的护理教学理念与知识,单纯凭借自身经验开展教学,在一定程度上忽略了临床操作的重要性,受多方面因素影响使得基础护理教学存在较大的局限性。

2.3教学模式亟待改进和完善

教学模式的科学选用能够直接影响基础护理教学质量和效果,而且其也是能否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重要纽带[2]。现阶段,传统的教学模式难以满足基础护理课程的教学需求,传统灌输式的教学模式,不利于学生系统、全面地掌握相关理论知识及实操技能,阻碍了教学水平的提高,不利于培养素养高、能力强的复合型护理人才。基于此,要立足实际不断改进和完善基础护理教学模式。

2.4教学评价方式过于单一

现阶段,针对基础护理教学效果的评价仍主要采取单项评价的评价方式,以期末综合考试成绩为主要评价标准,其中考试内容包括实践操作与理论基础两大部分[3]。单一的评分标准和模式化的护理操作考核,导致学生只关注考试中涉及的知识点,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较少考虑到患者的真实感受,评价结果缺乏客观性和全面性。

3基础护理教学与临床实践相脱节的原因分析

3.1教材原因

医疗事业的快速发展,促使临床护理理念和技术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但是,基础护理教材的更新速度较慢,学生所学的知识和技术存在滞后性。例如,在临床实践中运用的先进技术和理念并未在课本教材中直接体现,仍保留部分较为落后的操作技术,造成基础护理教学与临床实践相脱节的现象。

3.2教学设计原因

在基础护理教学设计方面,主要关注基础、内科和外科护理知识,而对相关法律法规、人际沟通等方面的护理知识却少有涉及,缺乏足够重视。基于对临床护理实践的分析,人际沟通技巧属于护理人员需要具备的专业技能之一,对护理工作质量具有重要影响,部分护患纠纷问题同护患沟通不当存在紧密联系。有些学校为了提高护士职业资格考试通过率,更注重基础理论课教学,忽视实训教学,学生难以做到学以致用,导致同临床实践相脱节。

3.3教学环境原因

随着医疗事业的快速发展,医疗技术也在快速更新,临床实践因此发生了相应的变化。基础护理教学同样需要紧跟时代发展变化,积极做出改变。基于基础护理教学现状,当前的教学环境难以为教学工作提供可靠保障,如实训设备较为落后陈旧,导致基础护理教学同临床实践相脱节。此外,教学环境同临床实践环境存在明显差异,也不利于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4基础护理教学与临床实践相脱节的解决策略

4.1重视培养学生软实力

在临床护理工作中,护理人员不仅要掌握扎实的理论知识与熟练的应用技能,还要具备较高的软实力,即护理人员应初步了解有关法律法规、掌握一定的沟通技巧等。社会的不断进步推动着人们法律意识的提高,也提升了对护理服务的要求。护理人员若在工作中出现操作失误、语言不当等问题均有可能引起护患纠纷[4]。为了有效提高护理工作质量,防止不必要的护患纠纷,培养和提升学生软实力十分重要,例如,在课堂教学中渗透一些护患沟通技巧或者相关法律法规等内容,通过提高学生的个人综合素养,确保其可以适应未来的临床工作。教师可以为学生列举由于言行不当而导致护患纠纷的真实案例,以此阐述护理行为规范、护理人员素质培养的重要性,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和掌握护理操作规程。

4.2加强师资培训、提高教学水平

学校应通过多渠道提高师资整体水平,建议组织本专业任课教师定期进行临床实践,掌握现阶段临床护理专业的最新需求与发展情况,将从实践中获得的先进理念和技术融会贯通到教学中,促使基础护理教学更好地结合临床实际。此外,学校还可以邀请具有丰富临床经验的专业护理人员来校举办座谈会,与师生分享自己的临床经验,阐明现阶段教学和实践相脱节的问题,从专业角度出发分析原因,并提出有关解决措施与建议,从而提升教学效果与质量。

4.3优化教学模式

科学合理的教学模式能够有效指导教学工作地开展[5]。当前,社会对于医疗工作特别是医疗护理提出了更进一步的要求,面对现实需求,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无法满足教学的实际需要,优化教学模式势在必行。教师需要根据岗位要求和工作需要,进一步改革与优化教学方案,确保其能够与时俱进且具备更强的实用性。例如:可以采取情景教学模式,还原医院病房的真实情况,通过角色扮演的方式融入沟通技巧、护士礼仪等基础知识。在实操训练中可以设计一些情景训练,以此增强学生的沟通能力,在进行肌肉注射等实际操作训练时,学生可以轮流扮演患者与护士的角色,目的是让学生亲身体会患者的真实感受,从而提高其责任感。此外,学校可以定期组织学生去敬老院参与护理活动,在活动中激发爱心,在活动中唤醒其高度的社会责任感。

4.4增加实训教学比重

与其他专业相比,护理专业学生需要具备更强的实践能力以及高超的护理技能。护理人员一方面应扎实掌握理论知识,另一方面要确保应用能力过硬[6]。实训教学是基础护理教学体系中的关键构成要素,依托实训教学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应用能力以及思维能力,以此实现学生的全方面发展。在开展基础护理教学时,应适当增加实训教学比重,实现理论教学与实操训练相结合,使学生能够学以致用。在课程设置方面,安排相应的实训课,如可以在实训课上通过角色扮演、情景模拟等方式使训练更具真实性和实效性。为确保临床实践与实训教学相结合,学校应依据临床实际情况增设相应的教学设施,最大限度地保证每名学生均能进行实践操作。为进一步锻炼学生的实操技能,学校还可以与当地医院积极合作,定期安排学生进入医院实习,使学生在实习过程中积累更多临床经验,提高学生的实操能力和综合素养。

4.5注重综合能力的培养

为了使学生更好地适应未来的临床护理工作,一方面应提升基础护理教学效率与质量,另一方面还应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与思维能力[7-8],通过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使其能将所学护理知识灵活转化为相应的临床操作技能。在教学过程中,任课教师可以通过提出假设问题,激发学生的探索欲和求知欲,鼓励学生在独立研究探索中发现问题并正确处理,进而不断提升学生在临床实践中面对突发问题的应对能力。

4.6优化革新教学评价模式

教学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操作技能是否熟练,还应包括学生在伦理道德、社会生活和态度方法等方面的评价[9]。评价内容需要依托相应的教学目标:第一,各项基础护理操作的熟练性、正确性。第二,在临床工作中爱护与关心患者。第三,在日常学习中主动积极地思考。第四,具体工作中可以与患者展开有效沟通。第五,具有协调合作能力。在重视考核基础知识的基础上,立足实际检验学生的创造能力与学习能力,教师应做到及时反馈并确保评价的公平性。评价内容中不仅要有对“学”的评价还应包括对“教”的评价,通过收集学生的反馈信息,激发教师提升自身教学水平,实现教学相长。

5结语

护理基础知识范文6

 

反思日记法作为评判性思维教学的一种主要手段,是让护理学生在临床实践中以记录日记的方式对所学知识和所获经验进行反思的一种教学方法[1]。反思日记不仅促使护生主动去进行自我了解与自我反思,还是一个与指导教师之间有效沟通的媒介[2]。   1研究对象   整群抽取某医学院二年级某班高职护生144名进行研究,该群体已经过前期的基础理论课程学习,临床见习课程学习阶段从2011年9月至2012年4月。   2研究方法   采用质性研究中的诠释现象学研究法,通过阅读144名见习期间共1724篇高职护生反思日记内容,归类提炼,找出主题,并提出相应对策。按照以下的要求在临床见习中进行反思日记的撰写:反思日记的要求、内容具体如下:①临床见习中发生了什么让你印象深刻、并与学习有关的事情?②通过这件事情,能反映出什么问题?③在此过程中你学到了什么?你有什么更好的建议?每篇反思日记记录一件临床事件,每两周完成一次反思日记。在此期间,教师阅读后给予及时地反馈和相应的指导。   3研究结果   3.1护生在人际沟通方面存在不同程度的障碍   高职护生在临床见习的过程中,存在程度不一的人际沟通困惑,在322篇反思日记中均提到此问题,如我与患者沟通时不知道如何回答患者的问题,明明知道的问题却解释不清楚……我经常不知如何开口跟患者展开交谈……我跟患者说话时非常不自然,不敢抬头面对患者说话……等,反映出高职护生在人际沟通方面存在着不同程度的障碍。   3.2护生认识到护理专业理论基础知识积累不足   经过前期基础课程的学习,在临床见习过程中,护生接触到真实的病例,真实的问题。283篇日记中提到当带教老师提问时,或患者及家属询问专业问题时,自己认识到个人基础知识概念模糊,并感到很羞愧,反思自己平时专业知识积累不足,应加强学习。如我深深地感到自己的知识积累是多么少……我要努力学习基础知识,真是太惭愧了……等。   3.3护生期望获得更多的锻炼机会   护生在带教老师的指引下,了解专科疾病的护理要点,观察专科护理操作的过程,269篇日记中提到期望带教老师能提供更多的锻炼机会,在见习过程中,能让她们参与到护理患者的工作中去体验,从而提升实践能力。如我多么希望老师能让我们亲自操作一下啊……我觉得我们平时操练的太少了,到时候真的操作起来不知该怎么应对……我觉得给患者更换床单,这样的事我们可以动手锻炼一下的……等。   3.4护生对护士角色存在困惑   护生在见习过程中看到护士从事的实实在在的护理工作,如生活护理、各种治疗、心理护理、健康教育、标本采集等的实施,护生198篇日记中对护士角色不同程度的存在困惑。我真不知护士应该是什么角色,有时觉得护士像保姆,有时觉得像老师,有时觉得护士像姐姐……我觉得护士的工作似乎太复杂了,什么都要干,这也太难了……到底护士是什么角色?……有时候觉得当护士真不容易,似乎什么都要会,患者的一切都要负责……等。   3.5护生期望获得带教老师更多的关注和指导   护生因其对护理工作和医院环境的不熟悉,常常感到没有归属感,不知所措,期望获得带教老师更多的关注和指导。182篇日记中提到带教老师工作繁忙,反映出有时带教老师无暇顾及护生是否有所收获,是否存在学习方面的问题,有何感受等,她们希望得到带教老师更多的关注和指导,希望带教老师能较好的组织教学,做好教学反馈,及时解决同学们对临床工作存在的疑问。如今天带教老师带我们看完患者后让我们讨论自学,我就感到无所事事……每次进到病房就听老师讲完病例之后就不知干什么了……我希望带教老师能多和我们聊一聊,关注我们多一点……等。   4讨论   4.1应在护理教学中依据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注重培养护生人际沟通能力   高职护生的心理发展水平,循序渐进的进行沟通能力的培养。在护理专业课程中注重培养护生的人际沟通能力,不仅在课程设置中设置护理人际学这门课程,同时,应该依据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在基础及专业人文课中设计讨论汇报课,学生演讲课,在第二课堂中设计沟通实践活动、辩论赛等。   4.2加强护士职业态度培训,使护生尽快适应护士角色   学生只有在情感上接受并喜爱护理职业,才能对学习和今后的工作形成积极的态度。因此,树立正确的护士职业态度非常重要[3]。在护理专业基础知识学习的同时,将护士职业教育融合到教学中,比如在床上擦浴,口腔护理、导尿等操作中,将护士职业道德教育融入教学中,教会护生用正确的护理服务观念对待患者,在临床工作中做好各项护理工作。   4.3推进临床护理教学改革,加强临床教学反馈   目前,临床教学方式较为单一,学生在见习活动中缺乏主动性,依赖带教老师的组织来学习,处于被动学习的状态。临床带教方式亟待改革,为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我们不是一味的授之以“鱼”,而要教会他们掌握临床见习的方法,采用多种临床带教法,如启发式教学等,鼓励让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寻找问题,分析问题以及解决问题。   4.4优化课程设置,加大实践课比例,增加课外实践活动   高职护生现行的课程设置中理论教学较为集中,缺乏与临床实践的紧密结合,使护理理论及知识仅仅停留在认知水平,并不能在遇到临床问题时运用已学的知识解决。实践教学所占比例相对较少,护生接触临床的实践较少,使得护生进入临床见习感到陌生,没有归属感。学生在学校接受了系统化的专业教育,对专业充满憧憬,希望能在临床上学以致用,实现自身价值[4]。#p#分页标题#e#   反思日记为师生交流提供了良好的平台,是促进教学反馈、实现“教学相长”的有效方法,使高职护生形成良好的反思习惯,有助于创新性思维和批判性思维的提高,非常值得在护理专业学生临床实习及今后的护理工作中应用推广。

护理基础知识范文7

我们知道,癔症是以心理治疗为主,以药物治疗为辅的一种特殊疾病。因而,作为护士,我们应当力求做到态度和蔼、热情,对患者的遭遇应表示同情和理解,关心体贴他们,使患者能够产生安全感和信赖感。从而有利于通过语言交流,了解、发现患者的心理问题及需要,弄清患者对患病的态度、个人史、社会心理信息和对疾病的了解。从而让我们能够针对患者表现的心理社会方面的病态,制定合理的护理和康复计划。徐爱香等依据上述的一些护理经验,曾治愈癔症患者122例。徐玲也曾在2004年1月~2006年1月治愈86例癔症患者。说明在癔症的急诊护理中,心理护理是极为关键的。可见,心理护理不仅是现代医学模式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维护患者身心健康,使患者取得最佳治疗效果的必要条件。

中医急诊治疗与护理对于癔症患者的康复有独特作用,比如针灸在急救中有着挽救生命、延缓死亡的作用。癔症属于中医“厥证”、“脏燥”、“郁证”等范畴,多因七情过度、气机逆乱、脏腑阴阳失调所致。张玥曾在1年时间内采用针刺治疗癔症30例,其中治愈28例,有效2例。其治疗方法是取双侧内关、合谷穴,快速进针,直刺1寸,施以大幅度提插捻转,强刺激,泻法,得气后留针10分钟。一般在强刺激后,抽搐、呼吸急促等症状会立即缓解或完全消失,这主要归功于针刺内关、合谷两穴,可调理气机、开窍醒神、开郁解痉、养心安神。

2急腹症的急诊分诊与护理

急腹症是急诊科常见疾病之一,它以病因繁多、病情复杂、起病急、变化快、病情重为特征。因此,作为急诊科护士,我们必须掌握正确分诊方法与护理方法,才能正确配合各科医生进行抢救,做好病情观察。我们知道,急诊分诊工作是重要而复杂的工作,要做好此项工作,就必须坚持学习,夯实医学基础知识,拓宽知识面,增强对各种疾病和症状的鉴别诊断能力,才能在临床护理中胸有成竹。比如妇科急腹症,其发生多与月经、阴道出血或分泌物有较密切的关系,故而在分诊时务必要问月经史,以及是否有阴道炎、盆腔炎等病史。又如心绞痛患者,其疼痛可放射至肩部或上腹部,且常伴左侧胸部隐痛,但无明显心悸、气短、胸闷等典型心脏病症状,此时,如果对真性腹痛认识不到位,就易误诊为急性胃炎或急性胆囊炎,分诊就会失误,从而就会延误病情,导致不良后果。所以,掌握好基础知识,勇于实践,善于积累经验,提高独立思考与处理问题的能力,对于做好急腹症的急诊分诊和护理工作是十分必要的。

急腹症患者入院后,我们应密切观察其病情变化,定时监测其体温、脉搏、呼吸、血压、意识及腹痛情况。及时建立静脉通道,准确按照医嘱输注需要的液体和药物。根据疾病所需及时采集血标本送检,以协助诊断。积极配合医生做好腹穿及插管的各项准备。对于诊断明确,予以手术的患者,我们应尽快完成各项腹部急症手术前准备,并向患者讲明手术的必要性,消除患者的紧张与恐惧心理,以取得患者的配合。善于利用中医特色治疗与护理方法对于急腹症患者是有益的。比如针刺中脘、天枢、胆囊穴,或艾灸神阙穴等可迅速缓解疼痛;而对于便秘的急腹症患者,可以用中药大黄、番泻叶等泡服作茶饮用,对于缓解腹痛有较好的促进作用。

3总结

护理基础知识范文8

1.一般资料

选取该院2012年级内科护理专业学生128名,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64名,男12名,女52名,年龄17-25岁,平均年龄(17.8±1.5)岁;观察组64名,男10名,女54名,年龄18-25岁,平均年龄(18±2.2)岁。两组的所有学生均在文化基础课上完成考核,基础知识考试的成绩均通过。两组学生在性别、年龄、基础课程成绩和教学内容等一般资料上无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2.教学方法

(1)对照组。此组中采用传统的护理教学方法,即以老师为主体,以讲授的方法将知识进行讲述。(2)观察组。此组中采用以健康教育为导向的情境教学法,本研究中以呼吸系统等疾病为例,护理教学方法具体如下:①课前准备:先将观察组中的64名学生分为几个小组,每组6-8人,并推荐一个为组长,负责组织本组教学活动的实施,教师拟定一个教学任务,各组需要根据任务的内容先预习,通过查找书籍和网络等资料,根据病例等情况设计出不同的情境。②教师的教学任务:需要老师收集许多相关的内容和案例,将符合教学的各类情境进行归类,每个任务进行前,要将设计的相关情境内容交给学生进行预习,能达到教学目的的要求,同时还要设计好情境中的问题,对学生进行不同的提问,充分做好教学活动实施前的准备,全方面地考虑到活动中会出现的各种问题,做好相关的调整工作。③实施过程:老师在课前10分钟内,讲述该疾病的基本知识,分为病因、配合治疗方法、饮食指导、预防和检查指导等健康教育模式。通过情境演示,学生能更直观地了解病因和护理方式方法,熟练掌握和记忆相关的知识要点,在情境展示中,也可以加入些图片和视频等,进行案例分析,以健康教育为主,实施情境教学法。

3.应用评价方法

在内科护理教学中,应用的评价方法主要分为两组,第一组为理论的知识考核,就是对于学生掌握基础知识的情况,会在统一学习后进行统一出题考试,考试分数总分为100分。第二组方法就是对于教师运用教学方法的评价,采用调查问卷的形式,对学生在学习中自主学习的能力、学习兴趣和效率、沟通交流的能力、社会的责任感等四方面进行评分,各项满分也均为100分。4.统计学方法本次实验数据采用SPSS12.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其中,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s)来表示,组间对比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对比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二、结果

两组学生的理论考试考核情况中,对照组共64名,90分以上的1人,80-90分15人,70-80分18人,60-70分22人,60分以下8人;观察组共64名,90分以上9人,80-90分25人,70-80分20人,60-70分9人,60分以下1人;根据统计学处理,观察组的考核成绩明显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学生在对老师的教学方法评价对比中,对照组和观察组学生在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学习兴趣和效率、沟通交流的能力、社会的责任感等方面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对照组分别提高为20%、15%、21%、14%;观察组分别提高为55%、48%、68%、75%;两组评分对比中,观察组优于对照组。

三、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