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管理的基本知识范例6篇

企业管理的基本知识

企业管理的基本知识范文1

论文摘要:传统跨国经营理论体现出来的单向的阶梯性的以输出为主的知识管理模式已经过时了。事实上知识经济和全球化竞争的进一步发展使得全球经营所需要的知识并不偏于一隅,跨国公司必须学会识别分散在全球的知识,加以整合和创新,在此基础上创造出适合全球的产品和服务,在全球市场上推广和销售。而这正是全球化经营战略的核心。 论文关键词:跨国公司,知识管理 20世纪末全球化的趋势已不可阻挡,新世纪跨国公司都把如何更好地全球化作为自己的经营战略。在全球化过程中,知识管理显得越来越为重要,以前跨国公司提供的产品和服务往往只是按其本国需求而设计,然后到世界市场去销售,到现在跨国公司的产品和服务却是全球知识管理的结果。比如,一个IT企业提供的最新计算机产品其设计是在美国硅谷进行的,芯片是在韩国生产的,软件是在印度设计的,整机组装是在中国大陆进行的,营销活动则是在香港进行的。对于跨国公司而言,在世界各地建立一套生产、分销和销售的有效网络并不能构筑其竞争优势。只有通过识别、整合分散在世界各地的知识,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创新,从而设计出符合全球市场的产品和服务,这才是跨国公司竞争优势之所在。换句话说,就是通过向世界学习来创新。 一、传统跨国经营理论中的知识管理模式 垄断优势理论和产品生命周期理论是西方较早的对外直接投资和跨国经营理论。垄断优势理论由美国学者海默(Stephen H.Hymer)于1960年提出,其中心观点为垄断优势是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根本原因。企业的垄断优势分为两类:一是包括生产技术、管理技能、营销能力等所有无形资产在内的知识资产优势;二是企业凭借规模巨大而产生的规模经济优势。产品生命周期理论是美国哈佛大学教授弗农(Raymond Vernon)于1966年提出,他主要从产品和技术垄断的角度分析了产生对外直接投资的原因,认为产品生命周期的发展规律决定了企业必须为占领国外市场而进行对外直接投资。产品生命周期可分为三个阶段:创新阶段、成熟阶段和标准化阶段。在产品创新阶段,应首先在像美国这样的发达国家小进行,因为在开发新产品、采用新技术以及国内市场容量上这些国家都具有优势地位,在产品成熟阶段,随着国外仿制品的出现,创新企业就应到海外设立子公司。西欧经济、技术水平和消费需求与美国比较相似,而生产成本低于美国,所以美国的企业首先投资于西欧。在产品的标准化阶段,创新企业的垄断优势逐渐消失,生产的相对优势已转移到生产成本较低和劳动密集型经济模式的国家和地区,一般为发展中国家。 从上述两理论,我们可以看出知识管理模式为单向的知识输出,即跨国公司带着其在母国市场上获得的技术诀窍、管理技能以及生产的产品和服务,在东道国市场上进行制造、销售来充分利用这些经验。这样一方面跨国公司可以获得全球规模经济,另一方面由于母国市场和东道国市场间技术诀窍和管理知识间存在的差异跨国公司可以进行套利活动。跨国公司在进行跨国经营时既可以为其他的跨国公司顾客提供服务,又可以利用其能运用全球资源的能力对当地的竞争者施加压力。其知识管理模式可以用图1概括如下: 图1 传统跨国经营理论中的知识管理模式 由于以往跨国经营理论存在的某些局限性,英国经济学家邓宁(John H.Dunning)在综合了各位学者观点的基础上提出了国际生产折衷理论,其核心是强调跨国公司从事国际生产要同时受到所有权优势、内部化优势和区位优势的影响,对外直接投资是这三项优势整合的结果:所有权优势是指一国企业拥有或能够获得的国外企业所没有或无法获得的资产及其所有权,包括对无形资产的独占和企业经济规模两方面所产生的优势,或泛指任何能够不断带来未来收益的东西。内部化优势是指企业有能力将所有权优势在企业内部配置、转让和有效利用。区位优势是东道国具有的,指跨国公司在选择对外直接投资的地点和国别时,必须充分考虑东道国的生产要素优势。这种优势不仅包括东道国的自然资源、劳动力、地理位置,而且包括东道国的政治经济制度、市场规模、基础设施、外贸和税收政策等,跨国公司总是把资金投向那些具有区位优势的国家和地区。 邓宁的国际生产折衷理沦对于前面提到的垄断优势理论和产品生命周期理论有一定的改进,即除了强调跨国公司拥有的垄断知识优势的

企业管理的基本知识范文2

关键词:知识管理;信息技术;竞争优势

引言

Ofek及Sarvary把知识管理的功能看作知识创造、积累以及共享[1]。他们指出知识管理能够降低企业运作成本,并且能够通过提高产品质量为客户带来增值。Ofek及Sarvary对美国排行前40的管理咨询师进行了调查,其中许多管理咨询师认为知识管理是其企业的关键成功因素。知识管理的过程包括吸收、创造、整理、储存、转移及传播知识[2]。Sher及Lee指出知识管理能够降低运作成本、减缩交货期,并且能够改进与创新产品及过程等从而提高竞争优势[3]。知识管理对企业管理非常重要,知识成为企业获取竞争优势的重要战略资源、成为企业获取竞争优势的主要决定因素[1,3]。

1信息技术与竞争优势

信息技术对企业获取竞争优势起着重要的支持作用[4]。文献[4]描述了信息技术成功应用于企业降低成本提高竞争优势的案例:Chan及Davis给出了几个成功应用Extranet降低成本的案例,FedEx成功应用了Extranet为客户提供了全面的服务,从而降低客服成本;McDonnellDouglas的商用飞机部,DouglasAircraft成功应用了Extranet。DouglasAircraft应用Extranet改进了客户文档的传递,从而降低了邮寄成本。GoodYearTireRabber成功应用了Extranet。他们开发了Extranet使其轮胎销售可以获得及时的技术及市场信息,从而降低了客服成本。这些成功应用的案例都表明应用Extranet降低成本。Internet的应用也可以降低成本,例如Cisco应用信息技术基础设施及Internet进行供应链管理,从而降低了供应链运作成本。EDI的应用也可以降低成本,例如Williams及Frol-ick给出了FedEx应用EDI降低库存从而降低成本的案例。Internet的成功应用、Extranet的成功应用、EDI的成功应用等支持差异化生产与服务。文献[4]描述了企业能够通过应用信息技术如Internet、Extranet以及EDI等提供差异化服务的案例,例如FedEx通过成功应用Extranet以及EDI为客户提供了更好的服务。文献[4]还描述了许多成功应用信息技术支持集中战略提高企业竞争优势的案例,例如FedEx成功应用了EDI由此保留了客户,通过集中战略提高了企业竞争优势。

2知识管理与竞争优势

知识管理对企业获取竞争优势也起着重要的支持作用[4]。文献[4]描述了知识管理成功应用于提高企业竞争优势的案例,例如Massey等对IBM进行了案例研究,探索IBM通过改进客户关系管理中的影响技术及其知识资源。IBM应用了一个新客户关系管理系统改进了客户服务、降低了成本。White及Croasdell进行了多个企业知识管理的成功应用包括NestleUSA、Colgate-Palmolive、Xerox以及Chevron-Texaco,发现这些企业通过知识应用降低了成本。Mehta及Mehta对InfosysTechnologies进行了案例研究,发现知识共享降低成本。Zhang等进行了永新纸业案例研究发现该企业通过在其企业资源计划(ERP)实施过程中进行知识共享降低了成本,从而使企业保持竞争优势。Chen及Hsing进行了AppliedMaterial基于社区的知识学习的案例研究。该企业准备了SAP电子学习系统为所属各子公司员工提供通信支持。他们发现通过基于社区的知识学习、通过知识利用及共享降低了成本。由此可见,许多成功案例都应用知识管理降低了成本。知识管理也可以改进质量,提高客户满意度,获取差异化竞争优势。文献[4]在查阅相关文献的基础上描述了知识管理成功应用于支持差异化及集中战略的案例,例如InfosysTechnologies应用知识共享不仅降低了成本而且改进了质量。又例,IBM应用了知识管理重建了客户关系管理,改进了客户服务,提高了客户服务的质量;而且改进的客户关系管理通过客户分类管理等保留了客户。

3企业知识管理策略

本文在基于信息技术的知识管理架构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竞争优势的企业知识管理策略,指出了企业应用信息技术及知识管理获取竞争优势的途径。基于信息技术的企业知识管理架构,可以看到企业可以应用信息技术作为企业知识管理的基础设施。企业知识管理包括知识共享、知识转移、知识应用等。企业通过进行效益评估,并且应用反馈机制根据评估结果对知识管理进行调整。企业获取竞争优势的知识管理策略:(1)企业战略规划与企业知识管理规划结合。(2)企业知识管理规划与企业信息技术规划结合。(3)企业知识管理应用反馈机制,循环不断地进行企业绩效评估及知识管理更新。(4)企业循环不断地进行企业战略、知识管理战略以及信息技术/信息系统战略调整,从而获取竞争优势。基于竞争优势的企业知识管理策略在基于信息技术的知识管理架构基础上提出,可以与基于信息技术的知识管理架构结合进行企业应用。

4案例应用

江苏振邦信息系统有限公司是环亚医用集团的全资控股公司。江苏振邦为中国领先的智慧医疗整体解决方案提供商,进行智慧医疗整体规划、软件研发、系统集成、运维服务和标准体系建设等方面的工作。江苏振邦聘请了国内著名的医疗卫生领域以及现代信息技术领域的专家,并且与国内多家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建立了“产学研用”的合作模式,并与IBM等国内外先进的厂商展开了全面合作。江苏振邦的信息化建设也在进行,围绕着知识管理,把知识管理的理论方法应用于企业进行实践。企业开展了应用知识管理提高企业竞争优势方面的工作,开发了知识文档库,通过信息技术的应用及知识共享提高企业员工的工作能力以及工作效率,从而降低成本,提高竞争优势。2012年,江苏振邦有了初步成果,企业员工的工作满意度、工作效率等都得到了显著提升。企业后续继续进行信息化与知识管理建设。

5结束语

企业管理的基本知识范文3

论文摘要:本文主要通过对知识管理模式理论的梳理,进行归类处理,总结各模式的不足之处并提出未来知识管理模式将就制度角度发展的方向。

一、前言

1959年.彼得·德鲁克就预言道:“知识劳动者“将取代“体力劳动者“而成为社会劳动力的主体并且提出“知识社会“的概念。近半个世纪后.预言得到了证实:知识经济从端倪走向成熟,知识密集型企业成为社会经济主体,知识型劳动者成为社会劳动力的主体.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社会信息极大丰富市场竞争更加激烈。在这样的背景下知识管理成为企业、社会发展的必然。区别于着重微观过程的知识管理模型知识管理模式,作为知识的宏观的,指导性的管理方式方法.称为知识管理的重点。本文正是基于这种背景对目前国内外的知识管理模式进行综述研究。

目前这方面研究的内容较为广泛,研究者的背景也较为多样,不仅涉及知识管理本身.而且还在相关领域进行较为全面的探讨。通过广泛阅读国内外文献,笔者认为对知识管理模式的研究主要可以分为基于知识传播、知识战略、知识共享、综合导向等四个领域。

二、现有知识管理模式研究分类

1.基于知识传播的知识管理模式

哈佛大学教授Hansen and Nohria根据近年来知识管理的实践活动提出了以下两种不同的知识管理模式:

(1)编码化模式。即把具有显性特征的知识通过计算机等手段将其编码化,然后进行大规模存储和复制.从而迅速推广和应用。在这种模式下知识首先从开发者那里提取出来,使之与开发者分离.进入电子数据库中再被广泛用于各种工作领域。这种模式中的知识可以被重复利用.这样节约使用者收集知识的时间,减少了信息交流成本。

(2)人本位模式。它是隐性知识先显性化后编码化的过程。知识的创造首先需要人对经验和诀窍进行总结归纳,而知识传播的过程也需要人与人之间的直接接触和交流以实现知识的共享。当然在这个过程中可能会辅以一些可以显性的知识,比如技术资料等而且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越来越多的隐性知识会变成显性知识然后被编码化最终得以迅速推广。在人本位管理模式下知识与人没有分离,知识的传播与分享是通过直接的人际交流获得的知识主要通过人员之间的直接接触实现共享。

Saulius Gudas总结目前主要有3个企业管理模式的要素:企业流程导向的知识(B),信息技术导向的知识(T),知识管理论导向的知识(K)。这三个要素组合代表了一个新的企业知识管理模式:如图。企业管理需要复杂知识一体化.其中,知识管理方法(K)是信息技术知识(T)和企业流程知识(B)的基础如图1所示。

汪应洛等认为企业内部知识转移的模式主要有基于显性知识与隐性知识相互转化的SECI模式及认识论一本体论观点、基于信息发送的知识转移模式、基于行动一结果联系的知识转移模式。

李建明把中小高技术企业知识联盟中的知识转移分成两个维度一个维度是知识资源的水平互补和垂直互补另一个维度是关系导向和任务导向。所以联盟知识转移分成四个模式(1)水平互补一关系导向模式如技术许可(2)水平互补一任务导向模式,如联合研发(3)垂直互补一关系导向模式如战略供应链;(4)垂直互补一任务导向模式,如咨询、外包。

2.基于知识战略的知识管理模式

Henderson和Venkatraman已经分析了IT企业的知识管理问题并且提出了直线战略管理模式(Strategic Alignment Model)。该模式重视于支持信息技术一体化战略并推崇四个观念一体化:即企业战略IT战略企业基础设施IT基础设施一体化。

M . H .Zack认为从企业对待知识管理的态度角度考虑知识管理战略模式可以分为“积极战略模式”与“保守战略模式”。采用保守战略模式的企业一般企业核心知识源于企业内部保证核心知识不外流企业就保证了相应的竞争优势如:企业产品或服务的差异性,专利等。因此企业会对其核心知识严格谨慎保护与其他企业的互动交流较少企业的知识管理战略的重点在于深入、强化企业的内部核心知识。采用积极战略模式的企业通过与其他企业的交流和互动.整合企业内部和外部知识并将其发展为一套最适合该企业的核心知识这种知识生命周期较短企业必须通过不断创新来维持优势。

谭自求设计三种企业知识管理战略模式(1)企业经营战略。企业经营战略模式是把知识管理作为企业的经营战略,制定企业知识管理战略计划在企业范围内全面推行。(2)企业知识资本运营战略。企业如何对知识资本进行鉴别获取有收益利用和循环,率先实现转化以提高企业的价值产生能力,增强市场竞争优势给转化滞后的企业以沉重的打击从而在市场竞争中就能立于不败之地.已成为企业发展战略的重要内容。(3)企业技术创新和知识创造战略模式。熊彼特则认为创新形式出现的知识是经济增长的发动机经济增长是一个创新—扩散—再创新的过程。在知识经济中.只有进行持续的创新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处于不败之地而要想保持不败,惟一的办法就是不断地创新永远处于知识的最前沿,永远拥有最先进的知识和技术。

李佳洋企业在知识的处理和应用层面角度认为知识管理战略模式可以分为“编码化战略”模式和“个性化战略”模式。编码化战略又称为标准化战略、典籍战略、法典战略或通用战略。是指将知识与知识生成源及开发者分离开以达到知识独立于特定个体并在一定程度上固化的目的.再经过一定程序处理、提取进而汇编并存储为知识库,以后可供使用者随时反复调用的战略。个性化战略也称专门战略、人格化战略或个人化战略。是指知识与生成源、与其开发者始终联接在一起.知识主要通过直接的接触来实现共享在个性化战略中使用计算机的目的是帮助人们更好地沟通,而不是存储或检索。因此这种战略更强调的是隐性知识在个人和组织内的传播。

3.基于知识共享的知识管理模式

徐勇等人概括了知识共享的三种推动模式:命令带动式、利益诱导式和个人行为推动式并提出知识管理的6种方法二设立知识主管;创建动态团体二建立知识创新的激励机制;建立递增收益网络;建立企业内部网络.促进知识文流建立动态联盟,培养核心创新能力。

陈菲琼认为,企业知识联盟动力模式是合作和竞争。合作是由于每个企业都需要使用其他企业的技术知识这个事实而产生。竞争是由于每个企业都试图使用伙伴的技术知识获取私有利益。

范晓春从组织、技术和制度三个层面考虑构建知识共享的模式。其中组织层面从个人及组织两个影响因素角度构建知识共享模式技术层面从知识及个人两个因素角度构建知识共享模式制度层面从知识和环境两个影响因素角度构建知识共享模式从而构建出图2知识共享模式三维系统模型。

4 基于综合导向的知识管理模式

B.lyer和R.Gottlieb分析了企业结构定义了四个主导趋势商业流程主导信息或知识主导基础设施主导和组织主导。对企业模式论的分析和企业结构框架的分析是目前理论的发源地。

Gudas Brundzait对企业知识管理模式方法论的分析分为三个主要观点战略导向知识管理企业管理和控制导向的知识管理信息系统和技术使用导向的知识管理。

詹延遵认为知识管理分为三个范式:(1)信息技术范式。信息、信息结构及其处理是知识管理的关键和核心内容。因此这种研究范式,主要集中在知识管理或者说信息管理的技术、技术应用和信息处理上而不是知识的处理和创造。(2)人文范式。人文范式认为人是知识管理的关键和核心人是知识创造和知识运用的主体,信息技术不过是一种实现人的管理需求的技术工具或手段“知识管理就是对人的管理”.(3)综合范式。综合范式认为:知识管理不但要对信息和人进行管理,还要将信息和人连接起来进行管理知识管理要将信息处理能力和人的创新能力相互结合增强组织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实际上,这是强调“组织”在知识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我们也可以把这种研究范式称之为“组织范式”。

陈永泰、何有世总结了新经济环境下的企业知识管理模式:(1)企业知识管理的一般模式。(2)组织间知识的系统价值联盟。这个模式的战略选择视角突破了产品和客户的范围考虑了整个系统创造价值的所有要素。(3)基于知识成长模式的知识管理。通过对知识成长机制和知识成长抑制环路的分析提出了一种新的知识成长模式。(4)基于知识分类的知识管理模式。从知识管理的基本特征和知识管理的一般过程分析着手将知识管理的基本过程与知识分类结合起来构建科学的知识分类管理模式。(5)基于知识流和知识链的知识管理模式知识管理通过对企业中知识流的管理和利用为企业生产经营管理提供知识保障以此来增强企业竞争力。

三、知识管理模式研究现状总结:

回顾以上国内外文献.可以发现目前国内外知识管理模式研究主要基于以下几个角度:知识传播、知识战略、知识共享、综合导向。这为知识管理模式的演变和发展提供的良好的基础但也为我们继续研究知识管理模式提洪以下三点启示

1.目前的研究更多地围绕着知识本身而较少从制度层面来研究企业尤其是高新技术企业的知识管理模式。一般研究立足于知识管理的微观层面进而分析知识管理模模型等而忽视了研究企业为何采用该种管理模式也即企业内部哪些制度安排或困素促使其选择这种模式并且没有就企业中知识管理模式的交易费用大小进行研究。

企业管理的基本知识范文4

论文摘要:本文主要通过对知识管理模式理论的梳理,进行归类处理,总结各模式的不足之处并提出未来知识管理模式将就制度角度发展的方向。

一、前言

1959年.彼得·德鲁克就预言道:“知识劳动者“将取代“体力劳动者“而成为社会劳动力的主体并且提出“知识社会“的概念。近半个世纪后.预言得到了证实:知识经济从端倪走向成熟,知识密集型企业成为社会经济主体,知识型劳动者成为社会劳动力的主体.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社会信息极大丰富市场竞争更加激烈。在这样的背景下知识管理成为企业、社会发展的必然。区别于着重微观过程的知识管理模型知识管理模式,作为知识的宏观的,指导性的管理方式方法.称为知识管理的重点。本文正是基于这种背景对目前国内外的知识管理模式进行综述研究。

目前这方面研究的内容较为广泛,研究者的背景也较为多样,不仅涉及知识管理本身.而且还在相关领域进行较为全面的探讨。通过广泛阅读国内外文献,笔者认为对知识管理模式的研究主要可以分为基于知识传播、知识战略、知识共享、综合导向等四个领域。

二、现有知识管理模式研究分类

1.基于知识传播的知识管理模式

哈佛大学教授hansen and nohria根据近年来知识管理的实践活动提出了以下两种不同的知识管理模式:

(1)编码化模式。即把具有显性特征的知识通过计算机等手段将其编码化,然后进行大规模存储和复制.从而迅速推广和应用。在这种模式下知识首先从开发者那里提取出来,使之与开发者分离.进入电子数据库中再被广泛用于各种工作领域。这种模式中的知识可以被重复利用.这样节约使用者收集知识的时间,减少了信息交流成本。

(2)人本位模式。它是隐性知识先显性化后编码化的过程。知识的创造首先需要人对经验和诀窍进行总结归纳,而知识传播的过程也需要人与人之间的直接接触和交流以实现知识的共享。当然在这个过程中可能会辅以一些可以显性的知识,比如技术资料等而且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越来越多的隐性知识会变成显性知识然后被编码化最终得以迅速推广。在人本位管理模式下知识与人没有分离,知识的传播与分享是通过直接的人际交流获得的知识主要通过人员之间的直接接触实现共享。

saulius gudas总结目前主要有3个企业管理模式的要素:企业流程导向的知识(b),信息技术导向的知识(t),知识管理论导向的知识(k)。这三个要素组合代表了一个新的企业知识管理模式:如图。企业管理需要复杂知识一体化.其中,知识管理方法(k)是信息技术知识(t)和企业流程知识(b)的基础如图1所示。

汪应洛等认为企业内部知识转移的模式主要有基于显性知识与隐性知识相互转化的seci模式及认识论一本体论观点、基于信息发送的知识转移模式、基于行动一结果联系的知识转移模式。

李建明把中小高技术企业知识联盟中的知识转移分成两个维度一个维度是知识资源的水平互补和垂直互补另一个维度是关系导向和任务导向。所以联盟知识转移分成四个模式(1)水平互补一关系导向模式如技术许可(2)水平互补一任务导向模式,如联合研发(3)垂直互补一关系导向模式如战略供应链;(4)垂直互补一任务导向模式,如咨询、外包。

2.基于知识战略的知识管理模式

henderson和venkatraman已经分析了it企业的知识管理问题并且提出了直线战略管理模式(strategic alignment model)。该模式重视于支持信息技术一体化战略并推崇四个观念一体化:即企业战略it战略企业基础设施it基础设施一体化。

m . h .zack认为从企业对待知识管理的态度角度考虑知识管理战略模式可以分为“积极战略模式”与“保守战略模式”。采用保守战略模式的企业一般企业核心知识源于企业内部保证核心知识不外流企业就保证了相应的竞争优势如:企业产品或服务的差异性,专利等。因此企业会对其核心知识严格谨慎保护与其他企业的互动交流较少企业的知识管理战略的重点在于深入、强化企业的内部核心知识。采用积极战略模式的企业通过与其他企业的交流和互动.整合企业内部和外部知识并将其发展为一套最适合该企业的核心知识这种知识生命周期较短企业必须通过不断创新来维持优势。

谭自求设计三种企业知识管理战略模式(1)企业经营战略。企业经营战略模式是把知识管理作为企业的经营战略,制定企业知识管理战略计划在企业范围内全面推行。(2)企业知识资本运营战略。企业如何对知识资本进行鉴别获取有收益利用和循环,率先实现转化以提高企业的价值产生能力,增强市场竞争优势给转化滞后的企业以沉重的打击从而在市场竞争中就能立于不败之地.已成为企业发展战略的重要内容。(3)企业技术创新和知识创造战略模式。熊彼特则认为创新形式出现的知识是经济增长的发动机经济增长是一个创新—扩散—再创新的过程。在知识经济中.只有进行持续的创新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处于不败之地而要想保持不败,惟一的办法就是不断地创新永远处于知识的最前沿,永远拥有最先进的知识和技术。

李佳洋企业在知识的处理和应用层面角度认为知识管理战略模式可以分为“编码化战略”模式和“个性化战略”模式。编码化战略又称为标准化战略、典籍战略、法典战略或通用战略。是指将知识与知识生成源及开发者分离开以达到知识独立于特定个体并在一定程度上固化的目的.再经过一定程序处理、提取进而汇编并存储为知识库,以后可供使用者随时反复调用的战略。个性化战略也称专门战略、人格化战略或个人化战略。是指知识与生成源、与其开发者始终联接在一起.知识主要通过直接的接触来实现共享在个性化战略中使用计算机的目的是帮助人们更好地沟通,而不是存储或检索。因此这种战略更强调的是隐性知识在个人和组织内的传播。

3.基于知识共享的知识管理模式

徐勇等人概括了知识共享的三种推动模式:命令带动式、利益诱导式和个人行为推动式并提出知识管理的6种方法二设立知识主管;创建动态团体二建立知识创新的激励机制;建立递增收益网络;建立企业内部网络.促进知识文流建立动态联盟,培养核心创新能力。

陈菲琼认为,企业知识联盟动力模式是合作和竞争。合作是由于每个企业都需要使用其他企业的技术知识这个事实而产生。竞争是由于每个企业都试图使用伙伴的技术知识获取私有利益。

范晓春从组织、技术和制度三个层面考虑构建知识共享的模式。其中组织层面从个人及组织两个影响因素角度构建知识共享模式技术层面从知识及个人两个因素角度构建知识共享模式制度层面从知识和环境两个影响因素角度构建知识共享模式从而构建出图2知识共享模式三维系统模型。

4 基于综合导向的知识管理模式

b.lyer和r.gottlieb分析了企业结构定义了四个主导趋势商业流程主导信息或知识主导基础设施主导和组织主导。对企业模式论的分析和企业结构框架的分析是目前理论的发源地。

gudas brundzait对企业知识管理模式方法论的分析分为三个主要观点战略导向知识管理企业管理和控制导向的知识管理信息系统和技术使用导向的知识管理。

詹延遵认为知识管理分为三个范式:(1)信息技术范式。信息、信息结构及其处理是知识管理的关键和核心内容。因此这种研究范式,主要集中在知识管理或者说信息管理的技术、技术应用和信息处理上而不是知识的处理和创造。(2)人文范式。人文范式认为人是知识管理的关键和核心人是知识创造和知识运用的主体,信息技术不过是一种实现人的管理需求的技术工具或手段“知识管理就是对人的管理”.(3)综合范式。综合范式认为:知识管理不但要对信息和人进行管理,还要将信息和人连接起来进行管理知识管理要将信息处理能力和人的创新能力相互结合增强组织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实际上,这是强调“组织”在知识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我们也可以把这种研究范式称之为“组织范式”。

陈永泰、何有世总结了新经济环境下的企业知识管理模式:(1)企业知识管理的一般模式。(2)组织间知识的系统价值联盟。这个模式的战略选择视角突破了产品和客户的范围考虑了整个系统创造价值的所有要素。(3)基于知识成长模式的知识管理。通过对知识成长机制和知识成长抑制环路的分析提出了一种新的知识成长模式。(4)基于知识分类的知识管理模式。从知识管理的基本特征和知识管理的一般过程分析着手将知识管理的基本过程与知识分类结合起来构建科学的知识分类管理模式。(5)基于知识流和知识链的知识管理模式知识管理通过对企业中知识流的管理和利用为企业生产经营管理提供知识保障以此来增强企业竞争力。

三、知识管理模式研究现状总结:

回顾以上国内外文献.可以发现目前国内外知识管理模式研究主要基于以下几个角度:知识传播、知识战略、知识共享、综合导向。这为知识管理模式的演变和发展提供的良好的基础但也为我们继续研究知识管理模式提洪以下三点启示

1.目前的研究更多地围绕着知识本身而较少从制度层面来研究企业尤其是高新技术企业的知识管理模式。一般研究立足于知识管理的微观层面进而分析知识管理模模型等而忽视了研究企业为何采用该种管理模式也即企业内部哪些制度安排或困素促使其选择这种模式并且没有就企业中知识管理模式的交易费用大小进行研究。

企业管理的基本知识范文5

关键词:物业企业 知识管理 知识管理体系

引言

2000年左右,知识管理在中国落地应用。当前,物业管理市场竞争愈加激烈,而行业发展至今暴露出诸多问题,如管理理念落后,管理水平低,经济效益差,专业人才匮乏等。这些问题已经严重制约了物业企业的发展和壮大。同时,物业企业员工在工作中积累了大量的实践经验、体会感受,这些知识资源如不能及时的存储、交流、共享和利用,势必会流失。知识流失必然会对企业发展乃至行业发展产生不利影响。很多人认为物业企业属于传统的劳动力密集型企业,经济效益差,管理水平低,这与一般意义上需要且能够实施知识管理的企业看似有着巨大差别。实际上,物业管理行业转型已经在进行,知识管理作为一种新的管理理念、模式在物业企业同样可以落地发挥作用。

我国物业企业知识管理现状

通过对文献的搜寻、阅读,笔者发现以物业企业为背景,进行知识管理的研究十分有限。

实践中,国内物业企业或多或少开展了一些知识活动。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普及,物业企业采用了OA系统、客户关系管理系统、成本管理系统、人力资源管理系统、社区网站等。但是明确采用知识管理只有长城物业、中海物业、万科物业、中航物业等少数几家。

长城物业知识管理体系重点是做好了系统集成。中海物业携手用友打造了中海物业管理系统。万科物业知识管理体系则是作为万科地产的知识管理系统的组成部分来开发实施。知识管理体系较为成熟的还是中航物业。中航物业网络学院开设有14类学习内容共300多门课程。2008年,中航网络知识库系统正式上线并投入使用。

通过对比分析,目前正在实施或拟实施知识管理的物业企业一般是规模较大、赢利较好,具有长远发展规划的企业。而这些企业知识管理的层次水平仍然处于初级阶段,大多是进行了一些信息化建设,能够完整进行知识管理的物业服务企业更在少数,且少数企业也远远还没形成卓有成效的知识管理整体系统。

基于知识管理视角的物业企业管理体系构建

(一),基于知识管理视角的物业企业管理体系构成

作者认为基于知识管理视角的物业企业管理体系应由三大子体系构成,即知识管理战略、知识管理的运行体系和支持体系。物业企业知识管理战略明确了企业知识管理的目标、方向、要求,制定企业知识管理实施的原则。运行体系是体系的核心部分。另外,为保障企业知识管理战略的有效实施,确保知识管理运行体系的效果和效率,还需要构建支持体系。

国内物业企业中明确开展知识管理的只有少数几家,且这几家企业知识管理尚不能称之为成熟,因此在物业企业知识管理体系构建研究中,将重点放在知识管理战略和支持体系构建。

(二)物业企业知识管理战略

物业企业知识管理战略的制定首先需要对企业知识资源进行分析梳理,结合企业面临外部环境和拥有内部资源分析基础上,依据企业发展目标和战略进行确定。

1.物业服务企业知识资源的分析。物业企业知识资源丰富,与其他行业知识相比,其知识资源具有以下特点:知识、技术类型多,高度密集;行业人才匮乏,从业人员素质偏低,知识流失严重;经验知识为主,专业知识为辅;知识更新速度较慢;知识多是以个体的隐性知识体现等。

2.物业服务企业知识管理环境分析。本文采用SWOT分析法对物业企业的内外环境进行分析,以此来研究我国物业企业实施知识管理的机会、威胁以及企业自身的优势、劣势等。

一是企业外部环境分析:

机会分析(O)。首先,我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为物业企业带来巨大的发展空间。近十年来,我国GDP、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均保持了10%左右的增幅。在强劲需求的拉动下,房地产投资连年高幅度增长,这为行业的发展创造了巨大的空间。其次,政策层面为行业健康发展提供了支持。相关法律法规的相继出台,进一步规范了物业管理行为,增强了全社会的物业管理意识;连续两年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都明确提出要大力发展物业服务业。这些都为行业健康发展提供了可靠支持和保障。最后,城镇化、城市现代化为行业发展带来新的机遇。当前,中国城镇化建设进程不断加快,大中城市的现代化更是大步前进。城镇化、现代化离不开物业管理提供保障和支持。

威胁分析(T)。首先,市场不成熟,竞争不规范。当前,物业管理市场机制还未完全形成,行业普遍存在社会评价低、企业信用差,恶性竞争等问题。其次,企业经济效益较低,行业发展后劲不足。与其他行业相比,大多数物业企业经济效益相对低,据《物业管理行业生存状况调查报告》(以下简称《报告》),调查企业中反映企业连年亏损的有1446家企业,占被调查企业总数的31.43%,反映企业效益低,发展慢的占57.76%,反映企业发展后劲不足的占27.80%。最后,竞争压力越来越大。除现有企业竞争外,企业还面临着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的介入,如专业公司、开发企业、中介公司涉足物业管理业;近几年国外物业企业的进入使得国内企业更是面临巨大冲击,目前第一太平戴维斯、戴德梁行、世邦魏理仕等都采取了物业管理顾问的经营模式进入大陆物业管理行业。

二是企业内部环境分析:

优势分析(S)。首先,物业企业专业、技术类型多,知识高度密集。物业企业在运转中需要对物的管理,需要有对人的服务,需要协调处理多方关系,需要的知识复杂、多、广,知识高度密集。其次,物业企业信息技术、网络技术应用不断普及。企业信息化的实现为知识管理体系构建提供了基础性条件。第三,大型物业集团组建,竞争优势明显。市场竞争日益激烈,行业面临变革,企业面临转型。在此形势下部分物业企业进行了重组整合。通过重组兼并,大型物业集团体现出明显竞争优势,形成了区域范围乃至全国范围的知名品牌。最后,物业企业服务水平显著提高。物业企业广泛注重服务品牌的培植和运用,服务的品质和品牌意识已在全行业深入人心。

劣势分析(W)。首先,企业创新性差,缺少创新氛围。行业创新性差、企业经济效益差在一定程度上导致行业创新氛围的缺少。其次,员工素质较低,专业人才缺乏。据《报告》,被调查企业中反映从业人员最集中最突出的问题是从业人员待遇低,人才难寻难留,人员流动性大。反映同类问题的占被调查企业总数的77.93%,认为企业缺乏管理和技术人才的占46.98%,认为从业人员整体素质不能适应物业管理发展要求的占49.65%。第三,物业企业组织结构存在问题。当前,大多数物业企业距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仍相差较远,企业制度化建设不够,管理不强,职能部门工作效率低。最后。企业文化缺失。部分物业企业缺乏长远规划,不注重企业文化的营造,忽视企业文化的作用。企业文化的缺失不利于员工知识的交流、共享和创新。

从企业外部环境分析来看,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政策层面的支持、城市化进程的加快都为企业发展提供了很大机遇,这也为物业企业知识管理实施带来了便利。虽然物业企业也面临着行业竞争不规范、竞争压力增大、企业效益低、发展后劲不足等问题,但综合分析本文认为当前物业企业实施知识管理的机会大于威胁。

从企业内部状况分析来看,物业企业知识高度密集,知识资源丰富,信息技术、网络技术在企业中得到广泛应用,大型物业集团出现并拥有明显竞争优势,服务水平显著提高。但是企业创新性差、专业人才缺乏、没有意识到知识资源的重要性等都会对知识管理的实施带来很大影响。综合分析认为当前物业企业实施知识管理的劣势大于优势。

根据以上对物业企业外部环境、内部资源的分析,借助物业企业知识管理SWOT分析,如图1所示,确定当前我国物业企业知识管理的实施重点。

在第Ⅱ象限中,能够反映出物业企业外部环境中存在战略机遇,但企业现有的知识资源处于劣势位置,企业很难快速抓住机遇获得竞争优势。这就要求物业企业从基础工作做起,着重改变企业内部的知识资源现状,以便能够快速有效地利用外部环境带来的发展机会。借助SWOT分析工具,确定出当前我国物业企业知识管理的实施重点是构建基础知识管理。本文认为基础知识管理的构建应该是在现有基础上,从物业企业的组织结构、企业文化、企业制度、信息技术等方面着手实施。

3.物业服务企业知识管理战略选择。

一是竞争位置和知识差距分析:

基于知识的竞争位置与差距分析能够帮助物业企业在各个知识层面上识别拥有的优势和面临的劣势,从而帮助企业确定出与竞争对手比较是处于领先还是落后位置。物业企业拥有的知识资源可谓是丰富,但多数知识属于行业基础知识,企业拥有的创新知识更是缺乏。

我国物业企业在知识市场的竞争位置是:具有一定竞争优势的落后者。在明确了物业企业的竞争位置是具有一定竞争优势的落后者后,需要对物业企业进行知识差距分析。当前物业企业在行业竞争中处于落后者的位置表明物业企业有较为明显的知识劣势。此时企业必须快速构建核心知识。

二是物业企业知识管理战略选择:

通过前面SWOT分析、竞争位置和知识差距分析,我国物业企业所处的外部环境机会大于威胁,这为实施知识管理提供了难得的机遇。但是我国物业企业的自身劣势多,使得企业实施知识管理的优势不是太明显。这种情况下物业企业很难较为迅速的抓住机遇获得竞争优势。这就要求企业必须要采取有效的促进机制去保证实施。根据以上分析,结合行业知识的特点,本文认为我国物业企业应采用知识管理战略是知识激励战略和知识整合应用战略相结合的组合战略。具体如下:

激励机制。物业企业需要建立有效的知识管理激励机制,一是保证管理人员、员工能够深刻理解知识管理的思想,二是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促使员工积极参与知识管理活动中。

整合企业内外部知识。整合物业企业内部、外部知识资源,进而达到对企业所有知识资源的规划和管理。这是知识管理的基础工作。

构建知识管理系统(KMS),隐性知识转化为显性知识。物业企业中大量知识都是隐性知识,且是以个体方式存在。物业企业需要借助信息技术构建起知识管理系统,将隐性知识转化为显性知识,实现信息的传递与共享。

建立企业知识库(KB)。建立企业知识库能使企业大量杂乱无序的知识有序化,能加快知识和信息的流动。有利于知识共享与交流。

(三)物业企业知识管理支持体系

在确定出知识管理战略后,物业企业需要建立起能够保障知识管理实施的支持体系。基于之前论述,决定了物业企业知识管理的起点应低,需要从基础、简单做起。这要求物业企业知识管理支持体系必须符合实际,切实可行。本文把组织机构、激励机制、企业文化、企业制度作为支持体系的重要内容进行研究。

1.建立知识型企业组织结构。知识管理的有效实施需要企业有一个合理的组织结构作为其运作的载体。物业企业应建立知识型组织结构。适应知识管理的企业组织结构基本要求是有利于知识的交流、共享,确保知识在企业内有效利用。物业企业的组织结构应突破传统的机械管理模式,推行扁平化、网络化、柔性化的组织结构。组织结构扁平化有利于知识在企业中进行传递、共享,减少信息失真的情况发生。柔性化本质就是“以人为本”。网络组织结构是企业适应知识管理的核心管理模式。同时还要设立专门的知识管理部和知识主管(CKO)。

2.基于知识管理的激励机制。激励机制对于企业知识管理实施有着巨大的促进和推动作用。当员工对知识的共享、利用还没有成为一种自觉时,企业需要建立激励机制,以此激发员工的参与积极性,调动员工的投入性和创造性,使员工乐于共享知识、利用知识,最终实现物业企业知识管理的目标。出于研究的需要,把企业员工分成普通员工、知识型员工,以此设计出不同的激励内容:

一是普通员工的知识管理激励。普通员工是物业企业基层的工作人员,是企业中人数最多的群体,从事的大多是简单、重复性劳动。这些工作知识技术含量低。但是普通员工又是知识管理实施中重要的环节。基于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普通员工工作的主要目的是满足生理和安全的需要。面向普通员工的知识管理激励应以此作为出发点,应以物质激励为主,可以采用“80%+20%”激励法,即采用80%的物质激励,结合20%精神激励的方法。物质激励可采用工资、奖金、物质奖励等,精神激励可采用尊重激励、参与激励、荣誉激励等。

二是知识型员工的知识管理激励。知识型员工是指具有相应的专业特长和较高的个人素质,在企业中拥有核心技术、掌握重要技能、控制关键资源,对企业的发展产生重要影响的员工,这部分人是企业的核心力量,是企业宝贵的知识资源。本文把物业企业中的中高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设定为知识型员工。知识型员工有着很强的自主性。更倾向于拥有一个自主的工作环境,他们从事的是有着较高价值的创造性劳动,其劳动过程难以控制,工作业绩难以衡量。知识型员工有着强烈的自我价值实现愿望,其需求与普通员工相比一般在比较高的层次上,他们往往更在意自身价值的实现。并强烈期望得到单位、社会的认可。借鉴玛汉·坦姆仆的研究成果,同时考虑到物业企业经济效益较低的实际状况,物业企业对知识型员工的激励设计为“60%+40%”激励措施,其中物质激励占60%,精神激励占40%。知识型员工的物质激励主要有工资、奖金、分红、公司股权分享等。精神激励设计为增大工作自、培训、学习、深造、参与决策、职务晋升等。

三是其他常用激励手段。采取知识成果署名制度、知识成果公开制度、知识成果归档制度、知识管理失败允许制度等。

3.知识导向型物业企业文化建设。通过前面分析,关于企业文化方面需要建立知识导向型的企业文化。知识导向型企业文化的基本特征是企业文化要求以知识为导向,有利于知识的共享和增值。物业企业知识导向型企业文化建设应围绕构建信任的文化、开放的文化、团队协作的文化、创新的文化、学习的文化。

4.基于知识管理的物业企业制度。物业企业要想有效实施知识管理,还需要建立完善一系列知识管理制度。其中知识共享制度、知识分配制度是重要关键的两项制度。

知识共享制度可分为企业内部知识共享制度和企业外部共享制度两个层面。企业内部知识共享制度如企业的培训制度、岗位轮换制度等。外部知识共享制度如与业主的交流共享制度、与供应商、合作者的知识交流制度等。知识分配制度是物业企业对知识型员工的有效激励制度,前面已做分析,这里不再赘述。

(四)物业企业知识管理运行体系

物业企业项目多,类型复杂,这就决定了知识管理中转移、共享的知识不尽相同。物业企业在经营过程中不仅要与业主交流,还要与开发商、政府部门、合作伙伴等交流共享知识,物业企业知识管理的对象既包括可编码的显性知识,更多的还包括大量的隐性知识。这些知识都包含在企业业务流程中。通过前面分析,我们认为物业企业知识管理应该是基础知识管理,重点是要做好知识的整合应用。

所以,本文认为物业企业知识管理运行模式可采用基于业务流程导向的知识管理。物业企业以业务流程导向的知识管理需要紧紧围绕企业的主要业务流程和管理流程,建立企业的知识库。运用适当的知识管理技术工具,能够达到将知识随时提供给所需的部门和人员。同时注意搜集知识资源,经汇总、甄选、编码、编辑、索引后存于知识库,用于指导以后业务流程的改进、工作方法和模式完善。

(五)基于知识管理视角的物业企业管理体系模型

基于以上分析,根据迈克尔·波特价值链模型,构建物业企业管理体系,如图2所示。

企业管理的基本知识范文6

[关键词]知识管理 企业 解析

[中图分类号]F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549(2010)09-0052-01

要想将知识管理成功地运作于企业,必然要先对知识管理的一些基本理论进行探讨。首先必须明晰知识管理的定义,把握其深刻的内涵和本质,然后在此基础上深入了解知识管理的内容,以知识管理的核心任务为线索构建知识管理的实施策略。同时,对知识管理特征的分析和基本职能的研究为企业进一步面对市场,如何实施有效的知识管理奠定了基础,使知识管理的理论成果尽快转化为实践动力,成功运用于组织的运作之中。

一、定义

知识管理(Knowledge Management,KM)就是为企业实现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共享提供新的途径,知识管理是利用集体的智慧提高企业的应变和创新能力。不间断地累积个人与组织的知识成为组织智慧的循环,在企业组织中成为管理与应用的智慧资本,有助于企业做出正确的决策,以应市场的变迁。

二、企业的知识管理特征分析

企业的知识管理拥有了人本管理思想的精髓,又结合了企业经济原有的特点,在此基础上予以创新。对企业的知识管理特征分析为现代企业进行知识管理提供理论基础。

(一)企业的知识工作者是知识管理的重点。企业知识的积累要靠每位员工的努力,要在企业内营造一种有利的环境和学习氛围,使知识管理者具有较大的工作自由度,充分发挥创造性,使企业变成真正意义上的“学习型组织”。知识管理能否顺利推行下去,关键看员工的能力能否实现所设定的目标。

(二)市场是企业知识管理理念的核心。企业是在市场的竞争中寻求生存之道,因此在市场这个大的知识体系中,要求企业有其支柱的知识体系来维系其生存和发展,要应对来自市场运作的各个环节来发展自身的知识体系和管理系统。企业的知识管理希望有效利用知识,并使其市场价值最大化。

(三)知识的共享是企业知识管理的目标。共享是指一个信息在一定范围内尽量公开,企业知识的共享有助于员工接触和使用,不仅有利于企业当前核心业务活动的改善和提高,也可以帮助企业锤炼长期发展的能力,提高企业智商,是全球企业经营管理的发展趋势。因此,有效的知识管理要求公司的领导层把集体知识共享和创新视为赢得竞争优势的支柱。在建立了知识共享体系的基础上,通过知识的快速流动,依靠全体员工的创造性发挥,在对环境的不断调适过程中进行知识创新,这就是知识管理的首要目标。

三、企业知识管理的实施

对于企业来讲,正确地认识知识管理是重要的,但企业往往更关注如何将知识管理在企业中成功实施。产生于企业管理界的知识管理只有解决实际问题,为企业带来勃勃生机才会显示其优越性。因此,国内外许多学者将知识管理的理论研究运用于实践层次,不断提出知识管理的实施策略。

(一)确定企业知识管理目标。企业的知识管理就是要为企业服务,在市场大潮的推动下能使企业稳固地生存和发展,不仅仅要建立这样的知识管理体系,更要在企业内部进行知识的交流与共享,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培养员工主动获取知识的意识和交流思想,这是创造新思维、新工作理念的基础。有效地积累知识和经验,积累和扩大企业的知识资源,使其充分溶入产品或服务及其生产过程和管理过程之中。

(二)建立知识管理的反馈系统。在知识管理的实施过程中难免会出现一些问题和变化,通过知识管理的反馈系统可以及时地将这些信息反馈给知识主管,便于知识主管能够快速准确地采取相应的措施,解决出现的问题,以便使企业的知识管理成本降到最小,使知识管理能够顺利进行,从而提高企业的知识管理效用。

(三)改造组织结构,建立灵活、高效、柔性的知识型组织结构。随着外部环境的急剧变化和不确定性因素的大量增加,企业的知识管理要具备更广泛的组织的创造性思维、知识与信息的有效沟通以及企业对市场的快速反应能力,这样有益于企业学习能力的提高和企业创新能力的发展。在知识经济时代,信息导致经济的全球化和企业竞争更加激烈,这就迫使企业必须适应知识经济的要求建立灵活、高效、柔性的知识型组织结构。

随着知识经济的迅猛发展,知识管理将渗透到各方面的经济领域。作为经济社会的基本细胞和经济主体,企业已被推上了新时代挑战的前沿,必须尽快掌握知识管理的内涵和本质,转变传统的管理观念和模式,从本企业的实际情况出发,在企业中建立知识管理体系,实施适应新时期要求的管理模式。实施良好知识管理的管理者能够对全部需求作出敏捷反应,明智地应用内部资源并预测外部市场的发展方向及其变化。

[参考文献]

[1]郭 强.丁晓琴.企业知识管理,现代企业导报,1999年,第5期.

[2]乌家培.知识管理与信息管理,中国改革报,1998年11月18,第6版.

[5]巢乃鹏.知识管理――概念、特性的分析[J].p学术界,p2000.5,(84):16-17.

[4]杨冠琼.企业成功的金钥匙[J].p经济管理,1999(11):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