档案管理的目标范例6篇

档案管理的目标

档案管理的目标范文1

关键词: 教学档案 目标管理 高校

高校教学档案可以有效记载学习的教学活动和教学管理工作,档案以真实的文字、图表及声像记录学校历史,更能准确反映教师的教学质量和学校管理水平,因此,高校教学档案的管理工作要受到重视,要明确目标管理,制定相关策略。

一、针对我国高校教学档案目标管理的分析

(一)制订的方案不合理,目标不明确。

尽管教育方针不断改变,科技不断进步,但是管理高校教学档案仍是每个学校的重要工作。高校教学档案管理影响每个学校的发展。但是,我国高校教学档案的管理仍存在问题,目标不明确,缺乏正确的管理理念,管理水平比较落后,这导致我国教学档案管理工作很难提高[1]。

(二)高校教学档案的分散性、复杂性。

我国高校教学档案的来源比较分散,分布比较广泛,没有完整的系统性,上级下发的材料多数分散在各个部门及教师、学生的手里,没有一个完整的归纳,使得教学档案的归纳有压力,具有一定难度。而且,教学档案由于计划多,方案多,因此范围广,内容复杂,档案管理人员难以单独胜任这份工作。

(三)高校教学档案具有动态性和特殊性。

教育在不断发展,因此,教育文件也在不断产生,这就造成档案的动态性形成,使得每个学期都有许多档案产生,但是归纳档案的工作又不能与教学工作同时完成。这就造成它的独特性,在一定程度上,教学档案可以在学校通用,从而使每个学校都可以交流教学管理方案,丰富教学成果,使高校教学档案具有特殊性。

二、高校教学档案目标管理的重要性

高校教学档案是每个学校在教学管理和教学质量的真实写照,具有很好的保存价值,它是每个教学工作者辛勤的汗水和智慧的结晶而得来的,是学生求知与探索的真实记录。教学档案反映了教学工作、教学实践、教学活动等一系到过程,是每个教学环节的重要依据,它标志着每个学校的教学成果。教学档案是衡量每个学校的教学工作成功与否的关键,它在学校的各个方面都起着重要作用[2]。

三、针对我国高校教学档案目标管理提出的策略

(一)科学的管理教学档案,加强目标管理制度。

随着科技的进步,我国高校教学档案的管理可以运用科技管理,运用电脑技术,对教学档案进行归纳管理,改变传统的管理模式,充分利用现代化设备和手段编制《档案目标索引》,遵循教学档案的规律性和逻辑性。

与一般的管理方式不同,目标管理有独特之处,它可以合理组织档案管理,制定相应策略,在明确目标管理后,遇到重大问题时可以快速有效解决,从而有助于预定目标的实现。由于教学档案涉及范围广、内容复杂,因此要加强档案的管理工作,积极推行目标任务责任制,把教学档案目标任务落实到每一个工作环节当中,制定相关约定,让档案管理工作者能够认真并对其负责。同时,要制定工作报告制度,明确各单位的要求,并能够准确实现目标。要随时随地地抽查,发现问题,及时改正。

(二)增强档案意识,加强档案工作的领导。

由于档案的涉及范围广、内容多,因此,学校领导要改变观念,树立正确的档案观念,加强对档案管理者的工作要求。学校要通过各种途径宣传《档案法》等相应法规。学校要加强各部门之间的联系,让教学档案发挥其作用。学校要建立教学档案管理工作组,提高教学档案管理工作的速度和质量。学校要提出目标建议、落实工作目标、制订工作方案、建立工作制度等[3]。

(三)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的素质。

档案管理工作能否有效完成,取决于档案工作人员的素质水平高低。因此,就要加强培养档案管理人员的素质,使其形成正确的思想工作观念。档案工作人员不仅要熟练掌握工作技能,而且要充分了解教学档案,使其在管理方式上有所改变,档案管理人员要熟练掌握计算机储存功能。同时加强对档案管理工作者的培训,拓展其知识面和思维,使其提升业务水平和管理技能。

(四)做好档案的收集、整理工作。

档案的收集整理是一项复杂、繁琐的工作,这会使工作人员感到辛苦,而忽视其重要性,在整理档案时使其资料不完整,从而影响教学改革工作。因此,必须加强工作人员的意识,使管理工作者对档案有一定认识,充分发挥主动性与创造性,为档案管理工作做好基础。

四、结语

随着教育的不断改革深化,国家对高校档案的管理工作越来越重视。科技的进步也使得高校档案管理工作更加简单、方便。如果要更好地完善高校档案管理工作,就要加强档案管理工作者的职业意识,培养其对档案管理的责任观念,这样才能使档案管理工作顺利进行。

参考文献:

[1]朱春瑜.知识经济时代高校教学档案的科学管理[J].现代管理科学,2012(7):23-45.

档案管理的目标范文2

按照市委组织部武组文〔2003〕131号文件的要求,我们迅速行动,组织专班,突出重点,认真细致地逐条逐项按照《干部人事档案工作目标管理考评标准》的要求,实事求是地进行自查。

一、成立专班,加强领导。今年全市干部人事档案工作目标管理工作会议召开后,我们一是立即成立领导小组。区委组织部部长周少甫同志为组长,组织部相关部长和人事局局长为副组长,各科室主要负责人为成员。领导小组成立后,多次召开各单位人事科长会议,加强了对我区干部人事档案目标管理工作的领导和协调,保证了干部人事档案目标管理工作的顺利和深入开展。二是组建专班,扎实工作。从教育系统抽借8名工作人员,成立工作专班,同时,制定了详细的实施方案。

二、理顺体制,打牢基础。针对我区管理干部档案的单位较多,总体情况较好,但部分单位不平衡。为规范全区干部人事档案管理工作,提高全区档案管理水平,我们下发了《关于对全区干部档案实行集中管理的通知》,对全区干部人事档案实行相对集中管理,从而理顺了管档体制,进一步完善干部人事档案集中统一和分级负责的管理体制,为达标升级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三、严格要求,狠抓落实。在全市干部人事档案工作目标管理工作会议召开后,我们立即下发了《关于在全区深入开展干部人事档案工作目标管理的通知》,对这项工作进行了动员部署,将上级文件精神、要求进行了传达,并明确了达标时间、要求和标准。同时,区委组织部严格按照文件,以《干部档案整理工作细则》和《干部人事档案材料收集归档规定》要求为准则,采取多种形式,加大工作力度,逐份清理干部档案,对所缺材料逐项进行登记、索要,对不能收集的材料要求各单位进行说明。对收集归档的材料,认真细致地进行鉴别,剔除不应归档的材料。整理干部档案,严格按照一级标准,做到“四边齐”,对材料中“三色笔”现象,严格按照要求进行复制加工。

我们建立了干部人事档案收集制度、鉴别制度、整理制度、查(借)阅制度、转递制度、保密制度、保管制度、管理人员职责等8项制度,做到制度上墙,完善各种登记薄和台帐。

积极争取领导和相关部门支持,制定了经费预算并得到落实,购置了新式档案盒,配备计算机,更换了密集架,做到防火、防潮、防蛀、防盗、防光、防高温等设施齐全。达到库房、阅档室、微机室和办公室“四室分开”。

与此同时,我区集中管档单位达标工作也进展顺利,目前三个达二级目标的单位已经完成初整,实现了“三室分开”,基本配备了“六防”设施,材料做到分类准确、装订整齐,完善了档案管理工作制度。

档案管理的目标范文3

按照中组部印发的《干部人事档案工作目标管理考评标准》的要求,笔者认为,高校的干部人事档案管理工作存在以下问题:

1.材料缺失问题

目前国内许多高校都是通过若干所院校合并而成,这势必造成材料缺失情况存在,这是诸多合并高校存在的共性问题。我校于2004年12月由原贵州大学和原贵州工业大学合并组成,其中,原贵州大学干部人事档案于2001年达到目标管理二级标准,原贵州工业大学干部人事档案于2004年达到目标管理二级标准,自达二级标准以后,干部人事档案一直没有经过全面、系统的整理。由于近几年来人员流动频繁,原先达了二级标准的档案有一部分因为人员调动、退休、死亡而转出,新进教职工的档案均没有严格按照一级标准的要求来整理,故产生了很多不符合目标管理标准的干部人事档案。

2.材料手续不完备

比如《干部履历表》未贴照片、没有本人签名、无组织审核意见及公章;年度考核登记表无本人签名;干部任免表无批准时间和文号;复印件没有组织盖章。

3.“三龄”不一致

“三龄”不一致是指档案材料中干部的出生日期、参加工作时间、入党时间前后填写不一致。比如一些材料上的出生日期,有些是年份一致,月份不一致;有些出现好几个出生日期,跨度达到4、5年;还有些材料甚至出现性别填写不一致的情况,导致很多材料无法归入个人档案。

4.错装问题

对于规模较大的高校,由于档案数量大,普遍存在错装问题。比如我校有9千多卷人事档案,同名同姓人员多达7百多人,出现了很多错装材料的情况,即甲的材料装到乙的档案盒中。

5.科研材料收集不齐全

科研材料应是高校干部人事档案收集的重点,高校有各种高层次人才,如中国工程院院士、长江学者、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专家、教育部新世纪优秀科技人才、地方专家,但是个人档案里面有的没有相关的材料。

6.分类标准不规范问题

分类是档案整理工作的一个重要步骤,有些高校的干部人事档案整理工作中,分类标准还没有按照中组部2009年2月印发的《干部人事档案材料收集归档工作规定》的要求进行修改。

7.档案意识不强问题

长期以来,干部人事档案工作往往只是停留在简单的保管上,不注重材料收集是否齐全的问题,忽视了提供利用的效果。按照中组部的要求,1千卷干部人事档案必须配备一名管理人员,但很多高校都存在管理人员配备不足的问题。如我校有近万卷人事档案,而管理人员长期以来只有2至3名,配备的人力不足,也使得干部人事档案管理的很多工作难以做好。

二、实现干部人事档案目标管理达一级标准的对策

针对以上情况,为了如期完成干部人事档案目标管理达一级标准的任务,应采取以下措施:

1.建立健全档案材料收集归档制度。

建立与主要材料形成部门如组织部、人事处的联系制度及全校各部门、直属单位的干部人事档案联络员制度,明确负责领导和联络员,形成全校干部档案材料收集网络,联络员负责收集本单位教职工档案材料,协助组织部、人事处做好档案材料的补缺补差、完善手续,对信息不一致的情况进行调查、核实、认定等工作。

2.加强与档案材料形成部门的联系和沟通。

干部人事档案材料主要的两个材料形成部门是学校组织部和人事处。经常与他们进行联系和沟通,以保证移交进馆的档案材料从内容到形式都达到归档要求。把好“入口”关,对收集来的档案材料,严格按照完整齐全、内容真实、文字清楚、对象明确和手续完备的原则,认真鉴别归档,对于不合格的材料要求相关部门进行完善以后再接收。

3.加强干部人事档案内容建设,突出高校特色。

采取经常收集与定期收集、重点收集与普遍收集相结合的方法,做好材料的收集;把体现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成果,反映干部德、能、勤、绩、廉等情况的材料及时收集归档;突出高校特色,注重收集反映教师科研学术水平、荣誉称号的材料。

4.整理工作做到科学规范。

定期整理与经常性整理相结合,避免零散材料积累过多。按照中组部2009年2月印发的《干部人事档案材料收集归档工作规定》的要求,制定《贵州大学干部人事档案材料分类标准》,在整理工作中严格按照“认真鉴别、分类准确、编排有序、目录清楚、装订整齐”的要求,坚持“完整、真实、条理、精炼、实用”的原则。

5.采取有力措施,加快干部人事档案管理的规范化、科学化、现代化建设。

干部人事档案管理水平的提高,有赖于科学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积极运用先进的计算机技术改进管理和利用方式,在做好安全保密工作的前提下,努力推进人事档案数字化管理和校内资源共享,加快干部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现代化进程,不断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

6.加强队伍建设,提高业务水平。

采取有效措施,配齐配强档案管理专业技术人员,定期对干部人事档案管理人员进行业务培训,包括干部任免、工资制度等方面的政策法规学习。只有具备这些组织人事工作方面的知识,才能将干部任免材料和工资材料收集齐全完整,才能鉴别归档材料手续是否完备。鼓励他们参加各种形式的继续教育,提高专业技能,提升服务质量,为组织人事工作提供更高层次的服务。同时,抓好全校档案联络员队伍建设,全面提高干部人事档案管理水平。

档案管理的目标范文4

关键词:高校档案;管理体系;绩效管理;应用策略

高校档案管理一直以来都是高校管理工作中重要组成部分。当前我国高校档案管理体系存在一些不足和弊端,无法适应信息社会的发展需求。应用汇总绩效管理理论,有利于构建更加合理的档案管理体系,提高档案管理工作效率,促进档案管理人才队伍的建设。

一、汇总绩效管理理论

汇总绩效管理即PerformanceManagement(PM),是一种以提升个人及团队组织的管理绩效为根本目的,实现组织单位的管理战略及目标的实用性极强的科学管理模式。这是以提升单位组织成员的工作效率及相关业绩为直接管理目标,以此开发个人和单位组织的工作潜能。实质上汇总绩效管理是一个系统性管理流程,其具备极强的逻辑性和目标控制性等特点。汇总绩效管理理论应用的实践过程包括多方面内容,首先是绩效管理计划的和管理目标的制定,在此基础上确定绩效汇总管理的具体实施步骤和详实过程,在相关绩效考核信息已集中汇总之后,进入科学化标准评估阶段,同时在绩效评估结果完成之后进行有效的反馈,将绩效评估结果应用至单位组织的团队建设之中,以此总结工作实效方面的弊端和不足,为组织经营目标的优化提供重要参考依据。在整个汇总绩效管理过程中,需要注意的是,在绩效管理考核之前要明确考核的意义,针对考核指标、考核要素以及评分标准等关键点进行科学设置,保障绩效管理的科学合理性和客观公正性。这样才能真正保证绩效汇总考核的实效价值,同时也能提高系统单位的运行效率。

二、当前高校档案管理体系的建设现状

针对高校系统的综合管理能力评估方面,高校档案管理的效率和水平一直以来都是重要的评估部分。高校档案是指高校系统在教学科学、运行管理工作过程中形成的具备一定凭证参考价值的文字、图表、实物以及影像等多类型历史信息记录,能真实反映高校在长期教学实践中形成的经验总结,记录了高校教育事业发展信息,为高校未来的教学工作和管理运行提供了重要参考依据,能促进高校整体管理工作的科学发展。经历了几十年以来的漫长发展历程,我国的高校档案管理工作取得了相当程度的进展,规范管理档案的相关基本机制已经建立,针对档案管理的硬件设施和软件建设都已相应的改善和发展,但就当前高校档案管理体系的建设现状而言,还是存在一定不足,同时也具备很大的优化空间。

(一)高校档案管理专业意识不强

高校档案管理往往集中于科研成果信息资料的收集部分,对于高校系统的档案管理范围和管理工作意义缺乏全面的认识。传统档案管理观念单纯集中于针对纸质档案的收集和整理分类的简单功能,因此对于档案管理工作的人力物力支持相对比较匮乏。同时高校档案管理工作重保管轻使用,偏重于档案的保密性管理,缺乏现代化的服务理念,这从长远来说不利于档案工作科学系统的发展。

(二)高校档案工作绩效管理缺乏科学性

当前我国高校档案管理工作中的绩效管理主要注重绩效评估职能,其评估标准遵从于上级部门所涉及的相应考核表,一般情况下是从德能勤绩等方面入手,根据打分情况区分优秀、合格和不合格等方面,将评估结果汇总至人事部门。这样单纯注重绩效评估的绩效管理模式往往会流于表面,忽视了绩效管理工作的多方面系统层次内容。高校系统中绩效管理应包括三个层次:高校层面绩效管理目标、档案管理部门绩效目标、档案管理人员绩效目标。绩效管理的目标计划设置应遵循自上而下的原则,结合工作实际,以发挥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的自主能动性为主要目标,提高高校档案管理工作的实效性。

(三)高校档案管理方式缺乏创新

当前高校档案管理过程中,对于档案管理工作意义的认识不够清晰,认为档案管理工作仅仅是针对纸质资料的收集、装订和整理保存,忽视了高校档案对于高校本身运行管理、教学改革、科研创新等方面的积极促进作用,因此对于高校档案工作的投入支持较少。高校档案管理方式依旧停留于传统管理模式上。随着信息时代的不断发展,档案信息化管理进程的发展也是必然趋势。在当前高校档案管理工作中,相应的数字化目录检索系统已得到初步建立,但当前高校档案管理的信息化应用程度并不高。

三、应用汇总绩效管理理论的建设目标

我国高校档案管理体系在建设过程中,因传统管理模式的不足,很难适应现代化信息社会的发展,因此应用科学的汇总绩效管理理论,有利于促进档案管理工作的效率提升,更好发挥档案管理工作的职能同时,确保档案管理体系的科学性和合理性。绩效管理理论作为学科管理模式,应用至档案管理体系中,其建设目标为改善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的业绩表现,优化开发工作人员与单位组织的双向潜能,从而实现高校组织的管理战略目标。应用汇总绩效管理理论,构建科学化的档案管理体系,需要注重档案工作的系统性,同时还需要坚持公正客观的管理原则,选择量化的统一绩效管理指标,定量与定性原则有效结合,让高校档案为高校运行管理和科研创新进行服务的同时,高校档案管理工作也能成为高校建设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四、汇总绩效管理理论在高校档案管理体系中的应用策略

(一)高校档案绩效管理目标的科学化设置

就高校档案管理体系构建而言,应用汇总绩效管理理论需要从管理目标的科学化设置角度出发,根据高校层面的绩效管理整体目标,档案管理部门的管理目标和档案工作人员的绩效目标等不同层面,自上而下进行相应设置。高校档案管理工作的绩效管理目标应包括管理体制建设目标、基础业务建设目标、档案管理人才建设目标、档案服务利用效率建设目标等。在这些基础绩效目标设置基础之上,还要考虑高校档案管理职能的深层次拓展目标,只有应用汇总绩效管理理论,对于高校档案管理工作进行科学化的目标设置,才能明确管理工作的发展方向,为管理模式的建设指明相应指导性方向。

(二)高校档案绩效管理指标的明确制定

如果说高校档案绩效管理目标是宏观调控范畴,高校档案绩效管理指标则是更为详实的考核标准构建。绩效指标的制定要考虑管理工作的层级性,首先是一级绩效管理指标的制定,这包括组织管理、档案保管、基础业务建设、档案开发利用这四个层面的指标设置。在此基础上是二级绩效管理指标的制定,这包括更加具体的管理机制、人才建设、档案管理硬件和软件设施的构建、档案开发和利用相关制度的完善等多方面内容。需要注意的是,随着信息时代的不断发展,档案管理的硬件和软件设施构建要适应新形势的发展需求,完善硬件设施,同时优化软件条件的储备。

(三)高校档案绩效管理的激励目标设置应用

汇总绩效管理理论至高校档案管理体系之中,可极大发挥绩效管理的激励职能。这同样需要设置科学化的激励目标。例如在绩效管理与薪酬管理进行有效结合的过程中,可以适当设置相应的激励空间,给予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相应的自主能动发挥空间。当前我国档案管理人员的薪酬组成体系中,基本薪酬采用全国统一标准,但绩效部分的薪酬管理体系则可以根据绩效评估结果来进行相应的激励和奖惩,这与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的晋升和降级直接相关,坚持优劳优酬的绩效管理原则。这样的应用策略不仅能够激发档案工作人员的工作热情,促进其工作的效率提升,还有利于整体档案管理人才队伍的科学建设。

(四)应用汇总绩效管理促进高校档案管理信息化进程

随着社会信息化程度的不断加深,档案利用的信息化进程也亟待得到相应的重视。我国当前高校档案管理工作中,信息化应用程度并不完善,主要应用于信息化检索等方面,在档案开发和利用服务等方面的信息化开发程度并不高。在新形势下,档案管理工作的核心不再是传统的注重保管及收藏职能,档案管理将更加注重开发和服务功能。这就需要建立更加科学的档案利用信息平台,应用现代化管理理念,提高档案检索、档案利用以及档案开发的效率,利用现代化信息工具更好地进行查档工作,增强档案绩效管理的功能发挥,以能更加满足广大师生的档案利用需求,实现推送式档案服务的创新职能。

五、结束语

高校档案管理是高校事务管理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一个实效性极强的系统工程。高校档案管理的水平对高校管理起着极大的影响作用。应用汇总绩效管理理论有利于提升高校档案管理的工作效率,促进档案工作向更加科学化和系统化的方向发展,从而促进高校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在应用绩效汇总理论的过程中,需要注重管理目标及相应指标的科学设置,同时有效地将绩效管理与薪酬管理进行科学结合,为档案管理人才队伍的建设提供相应的激励和竞争机制,另外还能促进档案信息化进程的科学发展。

参考文献:

[1]王雅新.绩效管理理论在高校档案管理体系建设中的应用研讨[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6,(12):191-192.

[2]张晓娴.试论绩效考核体系在高校档案管理工作中的应用——以昆明医科大学为例[J].山西档案,2014,(05):94-96.

[3]叶楠.绩效管理理论在高校档案管理体系建设中的应用[J].山西档案,2014,(03):80-82.

档案管理的目标范文5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档案管理省一级标准为依据,本着“对历史负责,为现实服务,替未来着想”的原则,进一步加强和规范办公室档案工作。通过争创活动,全面加强机关档案工作管理,提升机关工作效率。

二、工作目标

更好的服务于区府办中心工作,促进办公室工作正规化建设,高标准、高质量地完成档案争创省一级管理水平的目标。

三、组织领导

档案目标认定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为使这次档案管理上等级工作顺利进行,做到组织严密、职责分明、分工协作,办公室决定成立档案工作争创“省一级”目标管理单位领导小组,全面负责档案升级工作,根据新的省级认定标准要求成立电子文件管理和档案登记备份工作领导小组及档案信息化领导小组,针对办公室人员变动情况调整办公室档案管理领导小组、档案鉴定领导小组。

四、实施步骤

为确保办公室档案目标管理升级工作如期完成,将整个工作分为三个阶段:动员准备阶段、收集整理阶段、整改验收阶段。

第一阶段(8月中旬-9月中旬):动员准备阶段。

制定办公室档案工作争创省一级目标管理实施方案;成立档案工作争创“省一级”目标管理单位领导小组;召开有关人员会议,部署档案目标管理认定工作。组织小组成员认真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等文件,提高对档案管理升级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同时邀请市档案局业务科同志莅临讲授有关档案业务知识,对办公室档案达标工作进行指导,发现不足和需要改进的地方,及早准备,制定整改完善措施。

第二阶段(9月中旬-10月底):收集整理阶段。

根据档案类别,实行分块操作。

1、文书档案。各有关科室将整理好的案卷连同目录一并移交办公室综合档案室。档案员按照达标要求将各科室业务工作中形成的文件材料收集整理录入档案管理系统,根据归档范围及时完成整理、归档工作,按照档案登记备份的相关规定,将本单位各类重要电子业务数据、电子公文和档案数字化成果移交备份到区档案局。

2、会计档案。由财务室负责,2011年10月底以前整理完毕交综合档案室。

3、声像、实物档案。由文秘科负责收集,2011年10月底前收集整理完成。

4、综合材料。年鉴撰写、大事记的续编、机构组织沿革、基础数字汇编、重要发言、专题会议简介、全宗介绍等各种文字材料由熟悉办公室情况的同志负责,2011年10月上旬交稿。

因档案信息录入量较大,决定抽调人员进行档案信息录入等工作。具体抽调人员由办公室领导商定。

第三阶段(11月上旬):自检补差阶段。

办公室档案工作争创“省一级”目标管理单位领导小组自检打分,根据评分标准进行自检,对自检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认真补课。邀请区档案局业务科室人员到办公室指导档案工作,进行预检,并根据提出的意见及时落实整改。文秘科负责自检工作安排及有关材料的准备。

第四阶段(11月中下旬):申报验收阶段。

1、申报。按照省一级标准,组织撰写申报省一级档案管理的申请报告、自检报告(主要包括办公室概况,开展档案工作目标管理的措施及自我评价等)、自我检查评分表。

2、验收。根据预检中发现的不足,限期落实整改,在各项工作准备就绪后,最终接受省档案局的考核验收。力争在2011年11月底前达标。

五、工作要求

(一)档案目标管理认定工作涉及到办公室各科室,仅靠个别科室和档案员是难以完成的。各科室必须充分认识这次档案升级工作的重要性,充分发扬团结协作的精神,在人员抽调、时间安排、经费投入上予以保证、全力支持,做到互帮互助,争取高标准、高质量地完成办公室档案争创省一级目标任务。

(二)利用各种形式宣传《档案法》提高本机关人员的档案意识,利用全办公室干部学习会及常务会议学法等环节进行《档案法》学习,并组织档案法知识测试(由办公室落实)。

(三)实行例会制度,档案管理领导小组每月召开一次工作例会,听取有关档案管理上等级进展情况并提出今后工作意见。

档案管理的目标范文6

转变思路,强化监督。创新载体,广东档案行政管理方式实现大转变

1 管理思路由注重微观向关注宏观转变

一是宏观把握档案事业中“基础”与“主体”关系,由“偏重基础”向“突出主体”转变。其标志性事件是从1999年年初开始的全省国家档案馆和省直机关档案工作目标管理“三年攻坚”工作,扭转了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后开始,省档案局比较偏重于对机关、企业事业等档案事业“基础”单位档案工作达标(目标管理)的督促与检查,而对综合档案馆这—档案事业“主体”单位的检查督促不够有力的这—偏差,促进了全省档案事业的健康发展。二是正确把握“业务”与“体制”的关系,从专注“档案业务”向重视“管理体制”转变。其标志性事件有二:其一是及时总结与报道顺德市“三档合一”管理新体制,探索区域性档案资源科学整合之路。其二是首倡镇级建馆全新模式。2006年12月,省档案局在大朗镇召开全省小城镇档案工作座谈会,会议提出了镇设立档案馆同时挂市(县)档案馆分馆的模式。会后,经东莞市政府批准,大朗镇成立镇档案馆并加挂东莞市档案馆大朗分馆牌子,省档案局提出的镇级档案工作“一馆两牌”模式成为现实。三是正确处理“现实”与“未来”的关系,从“立足现实”向“着眼未来”转变。2003年明,省档案局在惠州召开全省档案工作暨馆库建设会议。这是广东省档案事业发展史上第一次专门召开的档案馆库建设工作会议,标志着省档案局对全省档案馆事业已从立足“三年攻坚”时的“现实”,向着眼于“做大做强”档案事业的“未来”转变。

2 管理手段由指导为主向监督为主转变

从1998年起,省档案局陆续开展了达标复查、执法检查、年度评估等活动,将业务指导与行政监督有机结合。并逐步实现由指导为主向监督为主的转变。一是开展档案达标复查,强化对档案工作行政管理。达标复查为防止已达标单位档案工作滑坡起了重要作用,也对档案工作出现明显滑坡单位产生强烈震动,并促使其工作得到及时整改。二是开展档案执法检查,从行政执法检查到人大执法检查,检查力度不断加大。从1999年开始,省档案局组织检查组对省直单位档案工作进行行政执法检查,事后向有关单位发出了监督检查通知书,引起有关单位高度重视。对有些档案工作“老大难”单位,则请省人大有关部门带队执法检查,效果显著。三是开展档案工作年度评估,实现档案行政管理“五个结合”,将行政监督常态化。2004年和2006年,省档案局先后制定和文件,开展对综合档案馆和省直单位档案工作的年度评估。年度评估实现了目标管理和年度评估、现场监管和非现场监管、微观管理与宏观管理、行业主管和专家评估以及档案部门与地方政府(或各单位)的“五个有机结合”,收到很好效果。由于年度评估是一种定期检查,从而实现了档案行政监督的常态化。

3 管理载体由形式单一向形式多样转变

广东省运用于档案行政管理的载体形式很多,其中运用最多、影响最大、管理效果最好的是:

档案达标升级(目标管理)。从1987年起,二十多年来一直没有间断。当然,为了适应新形势要求,省档案局对升级或目标管理考核的内容和指标不断进行修订和补充。

示范档案馆(单位)创建。2004年在全省开展创建示范档案馆活动,目前已有5个档案馆被省档案局授予“广东省示范档案馆”称号。2009年又在省直单位开展档案工作示范单位创建活动。目前已有6个单位被省档案局授予“广东省省直档案工作示范单位”称号。

档案工作年度评估。多年实践说明,年度评估使档案行政管理力度进一步加大,有效促进了全省档案馆和省直单位档案工作水平的提高。

项目档案金册奖创建。自2006年该奖项创立以来,已有17个项目获奖,许多在建项目和新开工项目都以争创“金册奖”作为项目档案工作目标,有效促进了全省重大建设项目档案管理水平的提高。

视野更宽广,工作更主动,管理更到位,管理方式转变对广东档案行政管理影响巨大

1 管理思路由注重微观向关注宏观转变后,视野更宽广

同样的手段和方法,管理思路由注重微观向关注宏观转变后,带来的结果就不一样。例如“三年攻坚”工作,从目的和要求都有别于以往达标升级或目标管理活动。这是一次针对之前一段时间全省档案馆的主体地位不突出,各地档案馆工作发展极不平衡的现状,为了促进全省档案馆事业全面协调发展而开展的专项活动,是一项着眼于全省档案事业的宏观决策,是档案管理达标升级活动开展以来省档案局从“注重个体”到“关注整体”的转变。事实证明,这一决策实施效果明显,实现了全省综合档案馆全部达标升级,缩小了全省馆际之间、珠三角地区与山区档案馆之间差距,为全省档案事业全面发展起到极大促进作用。可以说,自从管理思路由注重微观向关注宏观转变后,广东档案行政管理的视野也变得更宽广更全面。

2 管理手段由指导为主向监督为主转变后,工作更主动

实践表明,管理手段由指导为主向监督为主转变后。由于提高了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工作的主动性,进而增强了档案行政管理工作的计划性和时效性。首先,由于监督工作是由监督者主动实施的。什么时候进行、对谁实施监督都是由监督者安排,大大提高了工作主动性;其次,由于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工作主动性提高,可以有更多时间思考对全省档案事业的统筹规划,增强了档案行政管理工作的计划性;第三,由于工作的主动性和计划性提高,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可以根据党委和政府不同时期工作重点,有针对性地组织开展一些服务性工作,使档案工作能够紧贴中心,服务中心,避免档案工作游离于中心工作之外,从而增强了档案行政管理工作的时效性。实践同时表明,管理手段由指导为主向监督为主转变后,档案行政管理效果更加明显。实际工作中,档案行政管理工作显得软弱无力的根本原因是档案部门手段“太软”,一旦动“真格”,效果还是很明显的。

3 管理载体由形式单一向形式多样转变后,管理更到位

近十多年广东省档案局之所以不断创新档案行政管理载体,使管理载体逐渐由形式单一向形式多样转变,目的就是根据档案工作管理需要,使不同工作有不同管理载体,从而使档案行政管理更加具有针对性,管理工作更加到位。以2004年开始的综合档案馆年度评估为例。这是对实行多年的“达标升级和目标管理”手段的重要补充,由于年度评估将“全省所有县级以上国家综合档案馆,一律纳入年度评估范围”,改变了达标升级(目标管理)活

动中“鞭打快牛”的现象。同时,“把年度评估结果分别抄送给各馆所在地党委和政府,并建议以年度评估结果为依据对有关的馆进行奖罚”的做法,也使档案行政管理力度进一步加大,有效促进了全省档案馆工作水平的提高。再以项目档案“金册奖”的设立为例。由于切合了当前国家和省对项目档案管理的需要,而且,“金册奖”的设立宗旨、产生方法和激励机制都与其他奖项不同,具有明显特色,因此,在奖项无数的当今,这个纯属“荣誉”的奖项依然引起许多单位领导的重视与关注。

与时俱进,科学发展,发挥人的作用,广东档案行政管理方式转变的启示

1 档案行政管理方式必须随环境改变而改变,与时俱进

例如,随着“依法治国”方略的提出,省档案局逐渐加大执法检查力度,强化了行政监督职能,并逐步实现由指导为主向监督为主的转变。早在1989年国家档案局和国务院法制局就提出“依法治档”概念,但由于当时整个社会“法治”氛围还不浓厚,“依法治档”基本停留在口号上。1997年9月,十五大提出“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后,“依法行政”成为各级政府部门工作的基本要求。从1998年起,广东省陆续开展的档案达标复查、执法检查和年度评估等活动,就是省档案局适应“依法治国”大环境要求,进行“依法治档”的具体举措。又如,适应“简政放权”改革要求,省档案局按照“统一领导、分级管理”原则,通过委托或授权将一部分管理权限(如机关档案综台管理省特级评审、档案综合管理达标单位复查、省重点建设项目档案验收组织等)下放给各市档案局,并逐步实现由注重微观向关注宏观转变。随着改革开放的继续深入,党和政府将会有更多新的治国方略出台,政治、经济、文化以及社会环境都将会发生新变化,档案行政管理方式也必须随着环境改变而改变,不断与时俱进。

2 档案行政管理应以“三个体系”建设为目标,坚持科学发展

近十多年以来,广东省档案局一直把搞好档案资源建设、档案利用工作和档案安全保管工作作为促进档案事业发展重要内容。国家档案局提出建立“两个体系”和“三个体系”要求后,省档案局进一步明确方向,并将理论与实践结合,使“三个体系”建设得到进一步深化和细化,为全省档案资源、档案利用和档案安全体系建设提供保障,也取得显著成效。目前全省各级各类档案馆馆藏总量超过2125万卷,省档案馆与广州、深圳市档案馆通过互联网建立的跨馆查阅利用系统已经开通,以档案安全问责制为基础的档案安全体系也已初步建立。在今后档案行政管理工作中,应当以“三个体系”建设为目标,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统筹兼顾档案工作中个人和集体、局部和整体、当前和长远的利益关系。

3 做好档案行政管理必须有开拓创新和勇于进取精神,发挥人的作用

近十几年来广东省档案局行政管理方面发生的系列重大变化,充分说明“干部是决定因素”这一论断的正确性。1997年以后,随着省档案局有关领导和业务部门领导相继更换,广东省档案局先后推出一系列措施,从而开创了广东省行政管理新局面。可以说,广东省档案行政管理方式发生大转变的直接因素,源于省档案局领导和有关部门的开拓创新和勇于进取,源于有关人员在关键时候发挥了关键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