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个人教育扶贫总结范例6篇

教师个人教育扶贫总结

教师个人教育扶贫总结范文1

2014年,中国政府正式确定每年的10月17日为国家扶贫日。今天是我国第二个扶贫日,也是第23个国际消除贫困日。设立“扶贫日”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对于扶贫开发的高度重视,也充分体现了对贫困地区贫困群众的格外关心,是向贫困宣战的一个重要的举措,也是广泛动员社会各方力量参与扶贫开发的一项重要的制度安排。根据教育部关于启动教育扶贫全覆盖行动的总体部署,今天我们在这里与教育部、全国各省市同步启动教育扶贫全覆盖行动。

刚才,代表不同教育类型的12家单位现场签订了结对帮扶协议,明确了结对帮扶的合作内容、工作方法等,很有代表性,也涵盖了我省4个贫困片区。江滨幼儿园、师专附小、云南粮油职业教育集团、云南大学等7家单位和云南师范大学志愿者服务队的代表作了发言,从各个层面不同角度介绍了构建全领域结对帮扶工作的成效、经验和下一步工作思路,讲得都很好。大家对教育扶贫的认识是深刻的,制定的措施、方案是切实可行的,对于加快贫困地区教育事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下面,我就如何推进全省教育扶贫全覆盖工作,讲3点意见。

一、充分认识教育扶贫的重要意义

(一)深刻领会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重大意义

党的十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对扶贫开发工作站得高、看得重、落得实、抓得紧。多次就扶贫开发进行视察调研,站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全局高度,站在党的使命、社会主义本质的政治高度,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概括起来就是“四个明确、四个切实、六个精准、四个一批”。即:目标明确、任务明确、责任明确、举措明确;切实落实领导责任、切实做到精准扶贫、切实强化社会合力、切实加强基层组织;扶贫对象精准、项目安排精准、资金使用精准、措施到户精准、因村派人精准、脱贫成效精准;通过扶持生产和就业发展一批、通过移民搬迁安置一批、通过低保政策兜底一批、通过医疗救助扶贫一批。其中的核心思想就是精准扶贫、精准脱贫。

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是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扶贫工作新机制,是新形势下国家扶贫开发战略的完善和升级,目的是更好地发挥党委、政府主导作用,构建政府、市场、社会协同推进的精准扶贫开发新格局。中央“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关键词就是“全面”,就是不能让任何一个地区掉队、任何一方群众落伍。加快扶贫攻坚,关乎“四个全面”的协调推进,尤其关乎全面小康社会的如期建成,是一项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系统工程。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就是要以全面小康的时间表倒逼扶贫攻坚的路线图,以全面深化改革的举措引领扶贫攻坚的顶层设计,以全面依法治国的成效营造扶贫攻坚的良好环境,以全面从严治党的实绩筑牢扶贫攻坚的政治保障。教育系统做好新时期扶贫开发工作,最重要的就是要紧扣“精准扶贫”主线,把总书记的战略思想不折不扣的落实到各项教育工作中来,以改革创新的思维和务实有效的举措,推动贫困地区教育跨越式发展,使贫困地区孩子能享受到公平、优质的教育,共享教育现代化的成果。

(二)教育扶贫是扶贫助困的治本之策

教育扶贫,是新时期扶贫开发工作的重要内容,也是精准扶贫的重要着力点,是扶贫助困的治本之策。2012年,十闭幕不久,到河北阜平县考察扶贫开发工作时专门指出:“治贫先治愚。要把下一代的教育工作做好,特别是要注重山区贫困地区下一代的成长。下一代要过上好生活,首先要有文化,这样将来他们的发展就完全不同。义务教育一定要搞好,让孩子们受到好的教育,不要让孩子们输在起跑线上。古人有‘家贫子读书’的传统。把贫困地区孩子培养出来,这才是根本的扶贫之策。” 2013年9月,在联合国“教育第一”全球倡议行动一周年纪念活动上发表视频贺词时又指出:“努力让每个孩子享有受教育的机会,努力让13亿人民享有更好更公平的教育,获得发展自身、奉献社会、造福人民的能力。”2014年6月,总书记在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上又着重强调了贫困地区教育的重要性,指出“要加大对农村地区、民族地区、贫困地区职业教育支持力度,努力让每个人都有人生出彩的机会。”在今年教师节前夕给“国培计划(2014)”北师大贵州研修班参训教师的回信中,总书记又再次指出:“扶贫必扶智。让贫困地区的孩子们接受良好教育,是扶贫开发的重要任务,也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重要途径。党和国家已经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推动贫困地区教育事业加快发展、教师队伍素质能力不断提高,让贫困地区每一个孩子都能接受良好教育,实现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成为社会有用之才。”在昨天举行的2015减贫与发展高层论坛上,又强调指出:“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扶贫必扶智,让贫困地区的孩子们接受良好教育,是扶贫开发的重要任务,也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重要途径。”在10月12日国务院扶贫办国家扶贫日活动新闻会上,宣布了5条很重要的扶贫措施,第一条就是教育扶贫全覆盖行动。这充分体现了中央对于教育扶贫工作的重视和肯定。同时,更是对教育在消除贫困和阻断贫困代际传递方面提出的殷切期望。

(三)教育扶贫对于我省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云南集边疆、民族、山区、贫困“四位一体”,贫困人口数量多,扶贫开发任务艰巨,是全国扶贫攻坚的主战场。云南有73个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和 7个省级重点县,4个连片特困地区涉及15个州93个县,是全国片区县、重点县最多的省份。2014年末建档立卡有贫困乡镇476个、贫困行政村4 277个、贫困自然村98 393个、贫困户195万户574万人,贫困发生率15.49%,贫困人口居全国第二位。2014年末全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为24 299元和7 456元,仅相当于全国平均水平的84.24%和71.08%。在全省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中少数民族贫困人口占42.99%,其中15个云南特有少数民族贫困发生率高达28.17%,傈僳、佤、景颇、布朗、怒、基诺、德昂、独龙、拉祜、哈尼等部分少数民族,是新中国成立后直接从原始社会末期、奴隶社会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的“直过”民族,基本处于整体贫困状态。综合分析我省4个片区贫困原因,大体涉及基础设施、自然条件、社会事业与公共服务、产业发展与地方经济等多个方面,尤其是滇西是典型的素质性贫困。现展经济学的理论表明,对生产要素的组合,除当地既有的自然资源外,还要注意人力资源的开发,两者结合才能最大限度地提高生产力水平。通过大力发展教育事业开发相对富足的劳动力资源,形成丰厚的人力资本,不断引入新观念、新思维、新资源,有利于打破既有的内部要素均衡,可以提高区域自我发展的能力,实现连片扶贫目标。

由于地方经济发展缓慢、财力有限,我省的贫困地区也是教育发展较为滞后的地区。从我省教育事业“十二五”规划学前三年毛入园率、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两项指标的完成情况来看,迪庆州、怒江州、临沧市、昭通市、红河州、德宏州、普洱市、版纳州、临沧市等片区州市均距离规划目标有较大差距,昭通、怒江、迪庆、临沧等边疆、民族、贫困地区各项教育事业发展水平还与全省平均水平有进一步加大的趋势。全省教育系统必须勇于担当、责任上肩,提早介入,掌握基数,大力推进教育扶贫全覆盖,把贫困家庭的教育兜底问题解决好、落实好,让能考的考出去,能学的学出来,彻底斩断贫困复制链条。

二、准确把握教育扶贫全覆盖的主要内容

教育部始终高度重视教育扶贫工作,2013年7月印发了《国务院办公厅转发教育部等部门关于实施教育扶贫工程意见的通知》(〔2013〕86号),明确提出了教育扶贫的总体要求、主要任务和保障措施等具体内容。同时,国家层面先后实施了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全面改善贫困地区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学前教育资助政策、义务教育“两免一补”(免学杂费、教科书费、寄宿生生活补助)、普通高中学生资助政策、中等职业教育免学费补助生活费政策、少数民族预科班和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培养计划、面向贫困地区定向招生专项计划、乡村教师支持计划等20项教育惠民政策。我省还启动实施了怒江州、迪庆州职业教育全免费全覆盖试点,两个州初高中毕业未能升学的农村户籍学生,均能获得免费中等职业技术教育。这些全覆盖教育扶贫政策中:既有贫困地区教育发展总体部署,也有具体支持项目;既有面向学生的举措,也有服务于教师的政策;既有普通教育,也有职业技术教育;既有面向11个连片特困地区的,也有专门针对新疆南疆四地州、、四省藏区的特殊政策;既有改善基础设施条件的,也有提高学生身体素质的。通过教育扶贫全覆盖行动的实施,努力办好贫困地区每一所学校,遍及每一名教师,培养好每一名孩子。

在形成了一个立体完整的教育全覆盖政策体系之后,关键是要把政策落实到位。因此,教育部决定依照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基本方略,以结对帮扶为抓手,以提升教育发展水平为重点,采取超常规政策举措,精确对准最薄弱领域和最贫困群体,促进教育强民、技能富民、就业安民。力图举全教育系统之力,建立各级教育结对帮扶关系和学生结对帮扶关系,全面覆盖贫困地区每一所学校、每一位教师、每一名学生及每一个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具体内容包含以下7个方面:

(一)学前教育结对帮扶。县级教育行政部门统筹安排城区公办幼儿园、优质民办幼儿园对口帮扶乡镇中心幼儿园,乡镇中心幼儿园对口帮扶所在乡镇村级幼儿园,在县域内建立“县―乡”和“乡―村”两层结对帮扶关系。

(二)义务教育结对帮扶。地市级教育行政部门统筹安排市级义务教育学校、市辖区优质义务教育学校对口帮扶县级城区义务教育学校,县级教育行政部门统筹安排城区义务教育学校对口帮扶农村薄弱义务教育学校,组织乡镇中心校对口帮扶所在乡镇村小学、教学点,在县域内建立“市―县”“县―乡”和“乡―村”三层结对帮扶关系。

(三)普通高中结对帮扶。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地市级教育行政部门统筹安排区域内优质高中分别对口帮扶贫困县普通高中,在县域内建立“省―县”和“市―县”的“二对一”结对帮扶关系。

(四)职业教育结对帮扶。教育部统筹安排东部地区职教集团对口帮扶片区地市级职业院校,国家中职改革发展示范校“一对一”对口帮扶片区各县中职学校,在市域内建立“职教集团―市”和“示范校―县”两层结对帮扶关系。

(五)高等教育结对帮扶。教育部结合东部高校对口支援西部高校计划,会同省级教育行政部门采取“1所部属高校或东部高校+1所省属高校”的形式对口支援1所片区高校,在省域内建立组团式结对帮扶关系。

(六)继续教育结对帮扶。国家开放大学统筹安排东部地区开放大学(广播电视大学)“一对一”对口帮扶片区县广播电视大学。面向贫困地区农村开展公益性继续教育,打造教育部“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国家开放大学升级版,为片区县每一个行政村培养若干后备干部、创业青年和致富带头人。

(七)贫困家庭学生结对帮扶。依托大学生志愿者服务西部计划、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等活动,动员大学生志愿者与片区农村贫困学生建立“一对一”长期结对帮扶关系。鼓励开展多种形式的社会公益活动,动员社会志愿者与片区贫困学生建立“一对一”长期结对帮扶关系。县级教育行政部门统筹,建立校长、教师“一对一”对口帮扶农村留守儿童的工作机制。

这7个方面的结对帮扶,总体上以学校对学校层面为主,同时包括了志愿者与贫困学生的“一对一”帮扶,以及校长、教师“一对一”对口帮扶农村留守儿童。内容覆盖各级各类教育,涉及国家、省、州(市)、县、乡到村各级教育资源的优化组合,最终形成一个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结对帮扶网格体系,是一项需要上下协同、多方努力的系统工程,同时要做好20个项目。

三、迅速掀起教育扶贫全覆盖工作的新热潮

(一)以高度的政治觉悟和责任感,切实加强教育扶贫全覆盖工作的组织领导。省教育厅各相关职能部处室、各州(市)县教育部门、各支援方和受援方,要将思想和行动统一到贯彻落实党中央“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和系列扶贫思想的高度,认真抓好教育扶贫结对帮扶全覆盖工作。各部门必须强化责任担当,着力建立相应的责任机制,一级抓好一级,层层抓落实;要加强统筹协调,加快建立系统完整的各级各类教育结对帮扶体系,真正形成上下衔接、左右联动、合力推进的体制机制,确保教育扶贫全覆盖各项任务落到实处。尤其是支援方和受援方作为教育扶贫结对帮扶全覆盖的实施主体,要切实强化责任意识。一方面支援方要讲担当、讲奉献,充分动员自己的优质资源,动真情、使真力、真扶贫;另一方面受援方要消除等靠要思想,主动对接,找准着力点,充分挖掘和用好支援方的帮扶机遇,不断增强自生发展能力,最终缩小与支援方的差距,同进步、同发展。

(二)以严谨细致的工作,摸清贫困基数,打好全覆盖基础。精准扶贫的前提是精准摸底。教育厅相关职能部门、各州市和县级教育部门要按照分级管理职责,对本系统和辖区内的教育资源和贫困学生情况进行全面摸底,做到底数清、问题清、对策清、任务清、责任清,为开展结对帮扶提供真实情况和准确依据。要坚持问题导向,对各级各类教育薄弱学校情况进行认真分析研判,区分办学条件、师资队伍、教学管理、教育质量和缺项目、缺资金、缺师资、缺理念等情况,列出需求清单,做到因校结对,精准帮扶;要对各类贫困生和贫困学生家庭情况进行排查,区分因灾、因病、因学或缺劳力、缺技术致贫等情况,因人施策,对症下药,真正做到致贫原因清、帮扶措施准。要健全档案资料,收集完善文字资料和网格化管理资料,建好省、州(市)、县(市、区)、乡、村五级教育精准扶贫数据库和信息服务平台,通过网络监管系统对教育薄弱学校、贫困学生、贫困学生家庭和扶贫项目运行情况进行动态监测,实现基础数据和需求信息互联互通。

(三)以精细化的工作方案,认真抓好各领域教育帮扶的对接落实。实施教育扶贫全覆盖,内容丰富、惠及面广、配套程度高、支撑力度强,教育系统各级各部门都要做好对接、抓好落实。省教育厅财务基建处、发展规划处、基础教育处、职成教处、高等教育处等相关处室要积极加强与教育部的对接协调,争取更多优质教育资源流向我省贫困地区;要认真落实好国家层面的20项教育扶贫惠民政策,尽快建立完善我省教育扶贫全覆盖实施意见等相关政策,并协调对接部属高校、东部职业教育集团、国家示范中职改革示范校与片区高校、州市职业院校等的对口帮扶工作。各州(市)、县教育部门要认真研究国家和省教育扶贫政策,吃透精神实质,大力强化政府综合统筹,履行好本级结对帮扶职责,立足州情、县情和乡情实际抓紧做好各自的工作方案,细化目标、细化任务、细化举措、细化责任,如在县域内建立“县―乡”和“乡―村”两层学前教育结对帮扶关系,建立义务教育“市―县”“县―乡”和“乡―村”三层结对帮扶关系,建立普通高中“省―县”和“市―县”的“二对一”结对帮扶关系;在市域内建立“职教集团―市”和“示范校―县”两层结对帮扶关系;在省域内建立高等院校组团式结对帮扶关系。在结对的过程中,要讲求方法、务求实效,充分尊重支援方和受援方诉求,不搞“拉郎配”,不搞形式主义为结对而结对,把重心落在真结对真帮扶真提高上来。

教师个人教育扶贫总结范文2

2020年学校脱贫攻坚工作总结

2020年,古浪县希望小学脱贫攻坚工作,在古浪县教育局、黄花滩教育工作站的正确领导下,全校上下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会议精神和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充分发挥教育扶贫在推进脱贫攻坚中的基础性、先导性、可持续性、根本性作用,着力抓好各方面工作,促进贫困家庭从根本上脱贫致富。现就我们具体做法汇报总结如下:

一、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扶贫攻坚的重要指示精神,抓好扶贫工作。学校成立脱贫攻坚工作领导小组,学校校长主抓,全体教师负责具体落实,广大教师,特别是党员教师积极响应学校“千师进万家”号召,广泛开展贫困家庭及人口调查,掌握第一手资料。黄花滩镇马路滩村现有贫困户126户,贫困人口529人,今年已经实现全部脱贫。具体做法:一是对全村建档立卡的贫困学生, 建立基本情况信息档案, 摸准摸实逐级上报; 二是建立贫困学生的在校情况档案,学校对贫困生进行摸底,摸清贫困生家庭状况,做好贫困生建档工作,明确助学思路,然后有计划有步骤地实施。三是学校领导、教师结对帮扶本村贫困学生12人。

二、工作落实到人,温暖送进家庭。

学校对贫困学生的帮扶工作落实到各责任人,做到每个贫困生都要有人关爱,每个贫困家庭都能感受学校的温暖。结合国家的“两免一补”政策及各项惠农惠学政策,发动广大师生积极献爱心,为贫困学生购买学习用品、书籍等,其次组织老师、同学到贫困学生家庭进行慰问走访,鼓励他们振奋精神,刻苦学习,报答社会和父母关爱。2020年,学校适龄建档立卡贫困生春季69人,秋季64人;辖区内适龄学生全部落实了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家庭经济困难寄宿生生活补助及非寄宿生困难生活补助。同时广泛宣传国家各项资助政策,使贫困学生全部享受到国家资助政策。

三、认真落实义务教育阶段免学杂费、免教科书政策,杜绝了乱收费和乱推荐教辅资料的行为,切实减轻学生负担。

四、认真做好防流控辍工作,全村适龄学生入学率达100%,无辍学现象发生。

五、积极开展送教上门、教育帮扶工作,最大限度实现教育公平和资源共享。

六、争取各方力量,拓展扶贫助学途径。根据上级部门部署,组织全校师生在校园内开展了“扶贫日”、“济困助学,情系教育”等爱心捐助活动;另外学校还通过县教育基金会、社会人士等为贫困学生献爱心,解决贫困学生的后顾之忧,从根本上解决贫困生的经济困难。

总之,2020年,古浪县黄花滩中心小学高度重视并努力抓好了脱贫攻坚工作,各项工作取得良好效果。今后,我们将继续响应政策,按照“脱贫不脱策”“收官补收摊”的原则,继续抓实做好脱贫攻坚工作,实现共同富裕!

教师个人教育扶贫总结范文3

严格执行课程计划,按表上足、上好体育课,认真落实“体育大课间活动”,课余时间让学生真正动起来,确保学生每天有一小时的活动总量。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新课程教学重点计划制定资料,提供参考,欢迎你的阅读。

新课程教学重点计划制定一

一、转变教育理念,迎接新的挑战:

1、新的课程标准,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根据课改的

指导思想,学生是知识的建构者,学习是经验的重组和重新理解的过程,学生是自主的学习者,通过自主的知识建构活动,学生的创造力、潜能、天赋等得以发挥,情意得到陶冶,个性得到发展。

2、树立了“健康第一”的思想,体现身体、心理、社会“三维”健康观,实现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五个领域目标。

二、熟悉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在实践中总结经验

1、课堂的观念变了。

①课堂不在是教师表演的舞台,而是师生之间交往、互动的舞台。

②课堂不再是对对进行训练的场所,而是引导学生发展的场所。体育教学需要练习,但更需要兴趣。

③课堂不只是传授知识的场所,而更应该是探究知识的场所。

④课堂不再是教师教学行为模式化的场所,而是教师教育智慧充分展示的场所。

2、教学内容选择余地大。教师可以根据学校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组织教学,针对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教师对教学内容和教材处理更加机动灵活。

3、评价方法有所改变。新课程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要求评价采用自模和常模评价相结合,重视学生的点滴进步。通过实践,学生的积极性、自主意识明显提高。

4、体育与身体健康相联系。提出身体、心理、社会三维健康观和五个领域的目标,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考虑的更多、更仔细。

5、注重学生兴趣的培养。在实践中,重视学生兴趣的培养,形成特长,为学生终身体育打好基础。学生在课堂中表现积极、认真,学习效果好。

6、教师可以尝试多种教学方法。在教学实践中注意尝试各种教学方法,或由学生提供他们喜欢的练习方法,以提高教学实效。

总之,通过这此培训学习,使我认识到必须转变教育观念,摒弃传统的教学理念,以新的角色和学生相处,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把选择权让给学生,授于鱼不如授于渔,让学生学会学习的方法,运用新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主动求知的欲 望,激发学生练习的兴趣,鼓励学生大胆提出设想,促进学生自主性和独立性,突出学生的个性,培养学生具备现代的适应能力和生存能力,使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主角,教育的主体和获得知识的主动者,让我们走进学生的心灵,让课堂追求一份诗意,让孩子们享受到体育的快乐!

新课程教学重点计划制定二

(一)总体思路

20__年,我们将继续深入贯彻党的十x大精神,继续坚持精准扶贫方针,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抓住本市列入__片区的大好机遇,提高扶贫标准,加大扶贫投入,扎实开展整村推进、搬迁扶贫、科技扶贫、“雨露计划”培训和产业化扶贫等专项扶贫工作,认真开展定点帮扶工作,加大行业扶贫和社会扶贫力度,全面做好我市扶贫开发各项工作。

(二)目标任务

加大农村扶贫开发力度,创新扶贫开发模式,对4个贫困村实施整村推进工程;完成“雨露计划”培训600人,提高贫困农民劳务技能;完成160人独居、散居贫困群众的搬迁扶贫任务,改善贫困地区群众生产生活条件;选择4个村开展到户增收项目,切实增加群众收入;开展产业扶贫贴息贷款工作,带动贫困户就业脱贫;认真开展老区村建设,改善革命老区村发展条件;扎实搞好定点扶贫,深入持久开展社会帮扶。

(三)主要工作

1.全面开展搬迁扶贫

坚持群众自愿原则,对生存条件恶劣地区的扶贫对象实行迁户并村,充分考虑资源及就业条件,因地制宜,科学规划,有序搬迁,把迁户并村与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小城镇建设、产业聚集区建设有机结合起来,引导搬迁对象向中小城镇、产业集聚区、新型农村社区集中。确保搬得出、稳得住、能发展、可致富。20__年计划完成搬迁50户200人,同时做好市级搬迁工作。

2.分类实施整村推进

以改善贫困村生产生活条件,发展特色支柱产业,增加贫困农户收入为着力点,促进贫困村物质文明、精神文明、生态文明协调发展,实现贫困村整体脱贫。20__年计划实施4个村整村推进任务,按照规定重点用于村级道路建设、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和小型农村饮水安全配套设备建设。

3.搞好雨露计划培训

加大“雨露计划”培训力度,促进贫困农民就业增收。以促进扶贫对象稳定就业为重心,以提高贫困农民职业技能素质为目标,积极创造条件,促进培训就业农民向城镇转移。结合贫困村产业实际和需求开展农村实用技术培训。20__年计划培训600人。

4.稳步推进到户增收项目

选择贫困人口比较集中和具有产业发展基础的村,在改善生产生活基本条件的同时,以村为单位,实施到户产业发展项目,实现增收目标。20__年计划开展4个村,实施到户产业发展项目。

新课程教学重点计划制定三

在金秋时节,紧张而忙碌的新学期开始了;为了更好的完成新学年的工作,争取更大了成绩,现制定工作计划,具体如下:

一、指导思想

贯彻《小学生体制健康标准》,以《学校体育工作条例》为体育工作的基本法规,以“健康第一”为宗旨,把学校体育工作作为实施素质教育的突破口,以科学的管理促进学校体育工作全面健康发展,建立完善科学的管理体系,深化教学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二、工作目标

1、继续深化教育科研,强化学科研讨,提高教学质量。

2、抓实传统项目,加强业余训练,提高运动质量。

三、工作重点及主要措施

1、规范实施《学生体质健康标准》

严格执行课程计划,按表上足、上好体育课,认真落实“体育大课间活动”,课余时间让学生真正动起来,确保学生每天有一小时的活动总量。本学期,要强化学生体能训练,确保成绩合格率达市规定指标。

2、积极开展教科研活动

教师个人教育扶贫总结范文4

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入贯彻党的人才路线方针政策,通过实施大学教育扶贫现代远程教学站项目,进一步提高全县广大教师的素质,推动我县教育事业发展。

二、工作目标与任务

一)工作目标

积极推进教育制度改革,努力探索和实践具有时代特征与特色的教育培训新机制和新体制。

二)工作任务

1巩固和加强全体教师的思想政治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提高教师自身修养,使广大教师具备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和教书育人的人格力量。

2抓好教师业务知识和能力的培训。重点学习现代教育管理知识、专业知识以及外语、计算机及其他履行岗位职责必备的知识和技能。把学习各种知识与研究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围绕工作中的重点和难点问题,开展专题培训和讨论,提高广大教师工作水平和创新能力。

3努力改善教师的知识结构和学历层次。鼓励教师特别是年轻教师利用业余时间抓紧学习,力争通过5年努力,使全县45岁以下的教师基本具有大学本科以上学历,培养一批高层次、复合型的人才。

4通过名校名师的高考讲座,提高我县高中教师的素质,提高我县高考质量。

5利用大学的专家教育资源,为广大教师开设专题知识讲座,为全面提高教师素质和推动全县教育事业的发展作出贡献。

三、培训内容与形式

根据大学的教育资源优势和教育扶贫项目的内在要求,主要开设:教育领导干部培训、班主任培训、骨干教师培训、新课改培训、学科专业知识培训和专业技能培训、专升本学历教育等。

培训形式:以远程网络教育为主。

四、步骤

大学教育扶贫项目分三个阶段实施:

一)启动阶段

1成立领导机构。成立县大学教育扶贫项目领导小组(以下简称领导小组)由县政府分管教育的副县长担任组长。下设大学教育扶贫现代远程教学站,中小学教师培训站设在县职教中心。

2制定实施计划。各学校结合实际情况,分别制定具体实施计划或实施方案,并将实施计划或方案报县领导小组备案。

3各学校要积极配合县职教中心做好开展大学教育扶贫项目的前期工作,完善各项硬件、软件建设。

4开展广泛的宣传发动工作。通过会议和新闻媒体宣传教育扶贫项目,落实项目各项准备工作。

二)实施阶段

实施阶段的重点是组织学习。根据大学教育扶贫项目提供的资源,各有关部门根据本规划的要求,结合本单位实际,有步骤、有重点地认真组织实施,积极输送学员到县大学教育扶贫现代远程教学站进行培训,务求取得实效。

三)总结阶段

各有关单位要按照本规划确定的目标要求,认真开展自查和总结工作,并报县领导小组。县领导小组根据各单位的自查情况,对工作取得显著成绩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

五、工作要求

一)各有关单位要站在提高全县人民科学文化素质、建设魅力的高度,充分认识大学教育扶贫项目的重要意义,将这项工作纳入年度工作计划,保证高质量、高标准地完成各项任务。

教师个人教育扶贫总结范文5

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家教育扶贫政策,根据区教体局、镇政府教育扶贫工作部署,坚持构建和谐校园的科学发展观,在做好政策宣传工作的同时,统筹协调、明确目标、强化措施、整体推进,扎实开展教育扶贫工作,确保了贫困家庭在校生扶贫资金准确、如期打卡发放到位,受到贫困户、在校学生和社会的一致赞誉和好评。现将近期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成立组织,强化领导。 

为切实加强对教育扶贫该项工作的领导,中心校成立了以刘强校长为组长,副校长李二毛为副组长,其他班子成员及各中小学校校长为成员的教育扶贫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主任由李二毛兼任。中心校班子主要成员责任包保到各中小学,各校教师包到建档立卡户贫困学生,实行“一对一”信息核查和帮扶。 

二、健全完善各项制度,形成教育扶贫帮扶长效机制。 

为确保帮扶工作扎实有序进行,同时,高标准完成精准扶贫任务,中心校召开专门会议,研究制定了扶贫工作实施方案、扶贫工作计划、扶贫工作包保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等制度。在此基础上,定期召开扶贫例会,及时总结阶段性工作,建立完善并创新扶贫工作机制,推动教育扶贫工作纵深开展。期间,先后制定完善了《教育扶贫走访制度》、《教育扶贫帮扶措施》等长效机制。 

三、广泛开展贫困家庭及人口调查,掌握第一手资料。

一是,对全镇建档立卡的贫困学生,建立基本情况信息档案,摸准摸实逐级上报;二是,建立贫困学生的在校情况档案;三是,及时准确上报补助卡发放情况,对存在问题的进行及时核审。 

四、切实做好扶贫帮困信息反馈工作。

根据上级要求,中心校及时责成各中小校建立贫困生档案,了解完善贫困家庭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一旦发生变化,及时上报。

五、加强舆论宣传。

各校充分利用手机短信、微信、板报、LED屏等各种载体,向家长、学生等群体宣传了教育精准扶贫的重大意义、帮扶内容和典型事迹等,让每个贫困户、贫困生了解帮扶政策,掌握帮扶措施。进一步统一了广大教师的思想认识,激发了教育扶贫攻坚信心,形成了工作合力。全镇印刷扶贫政策明白纸、家长一封信、外地就读学生联系函等8000余份。

六、 做好控辍保学工作。

治穷先治愚,扶贫先扶智。各校积极落实政策。狠抓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控辍保学工作,把控辍保学工作上升到加快普及义务教育,关系到教育强区的建设,提高人口素质、推动经济建设、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的发展大计上面来,通过定期家访及召开家校联谊会等形式与家长进行沟通,适龄儿童入学率达到100%。 

七、做好教师结对帮扶贫困学生工作

通过多种途径,从以下方面对学生进行教育。  

1、培养孩子的健康心理,让贫困生走出家庭贫困的阴影。 鉴于这类学生的家庭特殊,有的是父母长年患病,无经济来源;有的是单亲家庭,劳力欠缺,有的甚至是孤儿。他们往往会缺少家庭的关爱,生活中,学习上偶尔会有自卑心理。因此老师们都能从情感上真正地贴近他们,经常与他们交流,掌握他们的思想状况,有的放矢地化解他们心中的困惑,给予他们精神上的动力,使他们保持积极向上的健康心理。老师不断帮助他们克服自卑心理,树立自信心,自立自强;让他们认识到每个人都是平等的,贫困是暂时的,是可以改变的,进而激发他们的进取心,真正体会到多一份努力,就会多一份收获的道理;要求全体教师平时都把学生当成是自己的孩子一样看待,让他们在学校这个大集体感受到家庭的温暖,使得孩子们能在学校健康成长。   

2、生活上给予帮助,解决孩子们的后顾之忧。 

3.在学习上进行帮扶,帮助他们提高成绩。有一部分学生由于客观条件的影响,往往成绩不如人意。老师们利用休息时间为后进生补讲课堂中孩子们没掌握的知识,不断温习学过的知识,让他们不落下学习上的任何环节。并培养他们自己刻苦努力、持之以恒的学习态度,教育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帮助他们掌握学习方法,使他们学会学习。告诫他们,只有这样才能在未来的社会上立足,为社会贡献自己的聪明才智。

八、下一步的工作计划  

为进一步推进教育扶贫工作,真正扶出实效,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做好以下工作:    

1、继续加强对教育扶贫工作的领导,全面强化帮扶责任。

认真学习领会、贯彻落实和重要讲话精神,根据市、区扶贫办的精神,加强政治思想工作,努力提高中心校全体教职工的思想素质,进一步落实帮扶措施,及时督促帮扶人努力完成各自的帮扶任务,实行问责制。      

2、按政策做好贫困学生资助工作,不让一个学生因家庭贫困而辍学。

教师个人教育扶贫总结范文6

不让一个贫困学生因贫失学辍学,不让一个家庭因学致贫返贫。做到全镇适龄儿童入学率、巩固率均达到100%,坚决完成不让任何一名学生因贫失学,不让一个家庭因学致贫的工作总目标。

现将2021年上半年开展的扶贫工作总结如下:

一、宁平镇中心校高度重视,全体教职员工全力配合, 为了抓好扶贫工作,各学校开学之初成立了扶贫工作领导小组,每校下设扶贫办公室,强化组织分工,细化领导责任,各学校校长担任扶贫工作领导组组长,学校领导班子成员及本村教育村长任成员,学校各班主任具体落实工作,广大教育村长和学校教师积极响应上级号召,先后开展贫困生摸底工作多次,通过调查统计全镇共有户籍人口六万五千人,贫困户2319户,在读学生8697人,其中在宁平各学校就读贫困家庭学前段学生239人,小学段453人,住宿生小学段学生116人,初中段贫困住宿生102人,宁平户籍贫困幼儿共计268人,宁平镇户籍寄宿生共计1287人;同时摸清了贫困生家庭状况,做好了贫困生建档工作,明确助学思路,然后有计划有步骤地实施。

二、宁平镇加大了教育政策的宣传力度,提高了广大群众对国家教育扶贫政策的知晓率和满意度。

三、各项工作落实到人,温暖送进家庭 各学校对贫困学生的帮扶工作落实到各位教育村长,各个班级、各部门、各责任人,做到每个贫困生都有人关爱,每个贫困家庭都能感受学校的温暖,享受到政府的资助和党的关怀。通过开展大摸底大排查工作找出了各学校,个自然村的建档立卡及扶贫帮困对象。各学校教育村长和任课教师自愿与本校贫困学生逐人逐户结对,在生活、学习等各个方面帮扶他们,结对帮扶教师不仅为贫困学生购买了学习用品,并且利用课余时间到家庭了解贫困学生的具体情况,每到一处,他们都要同家长促膝交谈,询问他们对学校还有什么特别的要求。贫困家庭父母对结对帮扶教师的支持和帮助表示连声感谢。贫困学生也表示一定会振奋精神,刻苦学习,报答学校、社会和父母的关爱。

四、各学校在研究确定特困学生名单时,对上报的所有学生都进行了具体细致地调查。通过家访,电话回访等形式如实地掌握了这些贫困学生家庭的生活情况。另外,各学校还根据他们贫困的不同程度对其进行了不同方式的资助,对家庭特别困难、无固定经济来源的实施学校生活费全免;对家庭生活比较困难的实施部分减免。同时全镇要求教育村长每周必须与结对家长进行家访或电话联系一次,及时了解特困生家庭需要学校帮助解决的一些实际问题。

五、健全拓展扶贫帮困的重大意义,形成帮困“人文化”,通过多次组织扶贫帮困活动后,各学校全体师生的热情很高,出手大方,为此我们中心校校提出了“人文帮困”的理念,要进一步发挥帮困的育人作用,除了物质帮困,还更需要人文帮困,以及整个帮困活动的人文化。这是帮助贫困学生在物质帮助之外的另一层次需求,包括如何克服贫困家境带来的自卑心理、如何更快融入集体生活环境、如何正确规划自己的未来发展,对贫困学生这些需求的满足,有时比提供物质帮困更重要,因为物质帮困只能解决生存的问题,而人文帮困,则关系到贫困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为此,要求各单位从事心理咨询的教师,定期或不定期地为这些学生作心灵沟通,进行贫困生心理辅导,帮助他们端正思想、树立信心、确立自己的崇高理想,树立宏伟目标和远大理想,争做社会主义的有志青年。

六、各单位要认真抓好“控辍保学”工作,确保无一人辍学。落实目标责任制,明确责任人、细化分工。围绕2021年扶贫目标任务,实现了我镇学前、义务教育有保障,确保适龄儿童少年全部接受并完成义务教育。争取整合各方力量拓展扶贫助学途径与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