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公司盈余管理探讨

上市公司盈余管理探讨

摘要:近年来,我国的资本市场快速发展,与此同时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问题也日益凸显,越来越多上市公司采用各种盈余管理手段操纵利润,严重扭曲信息的真实性,扰乱市场秩序,成为监管部门严处的事项之一。本文选取*ST烯碳盈余管理的案例,揭示其主要利用长期股权投资、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处置及应收款项计提坏账准备和转回的操纵手段,力图达到扭亏为盈的目的,避免面临退市风险。

关键词:上市公司;金融资产;减值;盈余管理

1引言

盈余管理是公司的管理层出于业绩粉饰、平滑利润及扭亏为盈等目的而操纵利润,利用这种行为以吸引更多的投资者或使上市公司避免出现退市风险。但上市公司的过度盈余管理严重扭曲了财务报表信息的真实性,对信息使用者的决策产生误导,扰乱金融市场的秩序,导致严重的经济后果,因此极具研究意义。由于我国金融市场的高速发展,特别是监管部门对上市公司的业绩考核越来越严格,如证券交易所规定上市公司出现三年连续亏损,就强制其退市,因而上市公司出于扭亏为盈避免三年连亏的目的,在其经营不佳情况下更频繁地进行盈余管理。因此,本文基于前人的研究,结合*ST烯碳的案例,对2006年准则颁布之后该上市公司利用金融资产的减值及其在后期的转回和处置着手研究其盈余管理活动,探讨该公司盈余管理可能存在的动机,分析该盈余管理活动对公司、利益相关者及社会产生的影响。

2*ST烯碳公司金融资产会计政策及相关数据

2.1*ST烯碳金融资产分类政策

银基烯碳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ST烯碳)前身为沈阳物资开发股份有限公司,于1993年5月18日在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是东北地区第一家深交所上市公司。根据其年报内容显示,自2012~2016年该公司的金融资产占总资产的比重趋势呈倒U型,该公司管理层出于投资策略和风险管理将金融资产于初始确认时分类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持有至到期投资、应收款项、可供出售金融资产、长期股权投资(见表1所示)。

2.2*ST烯碳金融资产减值政策

*ST烯碳规定其金融资产发生减值时都要计提减值准备,坏账准备计提方法采用账龄分析法。除了以成本计量的金融资产减值损失不能转回,对于其他以摊余成本计量的资产如持有至到期投资,若有客观证据表明该资产价值已恢复,原确认的减值损失予以转回,计入当期损益。对于已确认减值损失的可供出售金融资产,若是债务工具投资,转回的损失计入当期损益,若是权益工具投资,转回的损失直接计入股东权益。

3对*ST烯碳盈余管理行为及其影响的分析

3.1对盈余管理行为的分析

据*ST烯碳年报数据显示,该公司在2013~2016年的净利润连续出现盈亏交替的情况(如图1),但其2015年度财务报告被审计机构出具了无法表示意见的审计报告,该公司股票自2016年5月4日起被实行“退市风险警示”处理,股票简称变更为“*ST烯碳”。在重新提供的财务报告中,该公司将正的净利润更正为负(如图2),原本的“盈亏交替”情况也就消失了。对此问题,笔者从该公司的金融资产的视角着手研究,分析其是否和净利润的增减变动有关,判断其影响是否符合盈余管理的常见动机来了解其与盈余管理的关系。表2是2012~2016年度的主要财务信息。(1)从金融资产计提减值准备角度分析。对于应收款项(应收账款和其他应收款),*ST烯碳大幅度计提坏账准备,*ST烯碳在2012~2013年的财报中对资产减值损失情况披露详细,公司计提坏账准备的同时确认了大额度的坏账损失,2012年公司因收回坏账而转回坏账准备14.22万元;2013年应收账款计提坏账准备34万元,其他应收款共计提坏账准备97万元,比应收账款计提的数额多两倍,可见其他应收款在该公司的盈余管理中使用更为普遍。同年坏账准备转回1.06万元,转销106.27万元,转销部分为无法从沈阳风驰置业有限公司收回的其他应收款。而在2014~2016年间资产减值损失只列示了本期发生额和上期发生额,并未有详细的坏账准备转回或转销情况。在没有详细的信息披露情况下,*ST烯碳公司2015年的坏账损失发生额却为-3.81百万元,可见其转回了大量的减值准备。该公司由于2015年的年度报告存在财务数据不实,未按规定披露重大事项而受到证监会的行政处罚,修改前的2015年度合并财务报表虚增了资产1795.24万元,合并利润表虚增净利润1967.64万元,其中主要原因是*ST烯碳将支付给华融渝富股权投资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的融资服务费1446.06万元作为“其他应收款”列报,未计入当期损益,对于这部分其他应收款,公司却没有计提坏账准备,很明显*ST烯碳公司利用其他应收款进行了利润操纵,财务数据存在明显的虚假性。表2显示*ST烯碳的其他应收款呈逐年递增趋势,并且涨幅愈发增大,林东杰在对坏账准备计提异常与盈余质量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中发现全部应收款坏账准备计提与盈余质量显著负相关,尤其是其他应收款,表明其他应收款计提更容易被企业用来操纵盈余。所以更是证实*ST烯碳公司进行了盈余操纵。(2)从金融资产不计提减值准备角度分析。根据2012~2016的财务报告,发现*ST烯碳除应收款项外,以持有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和长期股权投资为主(占到总资产的20%~30%)。对于这两类资产,该公司普遍采取不计提减值准备的做法,并且通过处置资产来进行盈余管理。*ST烯碳在2014年购入2.06亿可供出售金融资产,而在2014年对外公布的资产负债表中其他综合收益项目的余额为0。在2015年将该项资产全部卖出,随后又投资3.85亿元并再作为持有意图不明确的可供出售金融资产,但在2015年首次出具的资产负债表中该公司可供出售金融资产项目余额显示为0,而其他综合收益项目却存在2812.88万元的余额。可以看出该公司的财务报告存在巨大漏洞,财务数据缺乏真实可靠性,因此被审计机构出具了无法表示意见的审计报告,被证监会责令重新更正财务报表。在该公司重新更正后的2015年的报表中,可供出售金融资产项目余额变为3.85亿元,其他综合收益项目余额不变,更加证实其更正之前的财务报表有着严重的人为操纵之嫌,数据的真实性令人怀疑,从而导致反映本期经营成果的利润也是虚假数据。同2014年一样,该公司在买入并以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持有一年后,于2016年再次将其全部卖出。分析来看,该公司从2014~2016年三年中的净利润均为负,这些数据都显示该公司2012年来的经营状况都很糟糕,管理层的经营业绩存在很大的问题。因此,在2012年、2013年公司的经营业绩持续低迷,而2014年净利润已经变为亏损的情况下,该公司极有可能出于避免连续亏损而被迫退市的考虑。在2015年的财务报表中通过数据造假尝试将利润调整为正,因而利润只显示有200万元,但由于其数据造假特征明显,无法出具审计报告,证监会要求其重新更正报表。因此,在2015年第二次公布的报表中净利润就从正的200万变为负的4100万,其试图通过利润操纵的手段扭亏为盈的想法随之破灭。总体来看该公司在2013~2016年的净利润,如果2015年首次公布的报表没有被查出的话,该公司的净利润将会出现“盈亏交替”的情况,虽然盈利不多,但可以避免了证监会规定的“三年连续亏损就必须退市”这一风险。由此看来,该公司也想通过持有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并出售调节利润,但在2015年年报中不将其列示以隐藏管理层的动机,同时进行利润操纵试图将2015年的利润扭亏为盈。但从更正后的报表数据看,该公司试图通过盈余管理扭亏为盈以维持“盈亏交替”而不必退市的想法不复存在,从2014~2016年净利润都为负且亏损逐年递增,已经面临退市的威胁,公司财务状况堪忧。

3.2金融资产盈余管理行为的影响分析

第一,损害了会计信息的可靠性。企业经常通过买入或处置金融资产以“美化”各年的报表数据,平时金融资产变动的列示及资产减值的变化隐藏了管理层盈余管理的动机,在经营业绩不佳时达成增加会计收益的目的,而使财务报表无法真实反映企业的实际经营状况。可靠性是会计信息有效的保证,它的缺失会使会计工作无法准确地记录和预测企业的经营情况。*ST烯碳将支付的融资服务费计入其他应收款项目,试图减轻企业亏损程度,虚增了企业利润。这种做法掩盖了企业真实经营成果,虚假的会计信息使得财务报告失去其指引和协助决策的作用,信息使用者无法做出正确的决策。第二,损害了投资者、债权人和国家的利益。企业管理层利用金融资产进行盈余管理严重扭曲信息的真实性,信息的不对称性致使其追求的管理者的经济利益与投资者、债权人及国家的利益冲突明显。*ST烯碳2015年企图通过盈余管理将公司利润扭亏为盈,虚增利润严重损害了投资者的利益;利润操控以“避税”同时也损害了国家的利益。第三,增大了企业发展的风险性。*ST烯碳在2015年第一次财务报告中虚报可供出售金融资产项目金额,企图通过处置金融资产增加企业利润。但是这种非经常性项目不具有连续性,如果盈余管理行为得不到约束和监督,经常依靠盈余管理粉饰公司业绩,不从根本上解决危害公司长期发展的问题。长期来看,这种做法会使企业的诚信度受到质疑,阻碍企业未来的发展。

4结语

在经济全球化发展的必然趋势下,我国关于会计准则方面也一直保持着与国际准则相趋同。在2006年财政部在颁布的会计准则中对此进行了针对性的修订,严格限制了绝大部分资产减值准备的转回,取消了存货的后进先出法,仅允许个别项目如应收账款的坏账计提、持有至到期投资、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等的减值准备可以转回,极大地限制了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活动。由于准则的制定会给公司留有一定的弹性空间,换言之,2006年的准则也没有完全消除可以利用资产减值准备进行盈余管理,所以本文结合对*ST烯碳近5年金融资产及利润表净利润的增减变动,研究发现其以持有可供出售金融资产、长期股权投资为主,并通过对这两类资产的处置及应收款项(应收账款和其他应收款)的减值转回操控利润,使得该公司的净利润处于一年亏损、一年盈利持续交替的局面,存在明显的盈余管理之嫌,其管理层企图通过该种盈余管理的手段扭亏为盈,避免出现退市风险及因管理层盈利能力的欠缺而导致的股票下跌。

参考文献

[1]魏涛,陆正飞,单宏伟.非经常性损益盈余管理的动机、手段和作用研究一来自中国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J].管理世界,2007(1).

[2]王跃堂.会计政策选择的经济动机——基于沪深股市的实证分析[J].会计研究,2000(12)

[3]林东杰,刘梦宁.坏账准备计提与公司盈余质量的关系——基于中国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J].南京审计学院学报,2013(5).

[4]吕瑞静.巨额资产减值:稳健还是盈余管理?——基于*ST沪科案例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6.

作者:许鋆婷 周清清 田家蕊 单位:江苏大学财经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