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企业市值管理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上市企业市值管理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上市企业市值管理

上市企业市值管理范文1

[关键词]新三板;市值管理;流动性

[DOI]1013939/jcnkizgsc201650086

随着 “十三五”规划的开局,新三板也迎来了更好的发展时机,政策利好不断推出,2016年新三板挂牌企业将突破万家。对于新三板企业来说如何利用资本市场提供的良好的条件和机会,主动开展市值管理,脱颖而出,实现企I的跨越发展,是一个长期的重大课题。当前新三板企业的市值管理已经成为时代热点,但新三板市值管理理论与实现还在探索,亟待形成体系。本文通过分析新三板市值管理的特点,试图为新三板企业的市值管理理念及思路提供建议。

1新三板市值管理内涵

11市值管理概念

市值管理是上市公司基于公司市值信号,综合运用多种科学、合规的价值经营方式和手段,以达到公司价值创造最大化、价值实现最优化的一种战略管理行为。市值管理是推动上市公司实体经营与资本经营良性互动的重要手段。市值管理的精髓是产融互动与循环,市值管理的核心是价值管理。任何一家公司,不论是上市的、挂牌的还是未上市、未挂牌的,都需要在两个市场进行经营,只有两个方面的相互配合、互相促进才能实现价值的提升。[1]

12市值公式

市值=利润×市盈率=股价×总股本

其中,利润是基数,是“基本面”;市盈率是市场上投资者给予的估值倍数,是“未来”。股价体现的是上市公司的内在价值对外的表现形式,公司股票价格与公司内在价值相近,股票价格才能够真实反映公司内在价值。

13市值管理要素

决定市值的内部因素主要有创造收入的能力、运营成本控制能力、资本成本的控制能力,以及资本结构、战略导向、公司治理水平和行业地位等。企业外部因素主要是指对企业内在价值进行发现和认同的相关因素,包括投资者关系、投资者偏好、市场环境和宏观经济状况等。

总之,市值管理是可持续增长的业绩,是企业内在估值水平的持续提升,是追求可持续的上市公司市值最大化,其本质是一种长效的战略管理机制。因此新三板企业需要把握市值管理内在的逻辑,并持之以恒才能取得良好效果。

2新三板市值管理误区与原则

21新三板市值管理误区

211市值管理认知存在的问题

由于新三板企业对资本市场缺乏了解,尤其缺乏对市值管理理论的深入学习,造成对新三板市值管理认识的片面性、有失偏颇。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十大认识误区:一是市值管理就是股价管理;二是最有效的方法就是用资金拉升股价;三是市值管理就是内幕交易;四是市值管理就是讲故事;五是市值管理就是投资者关系管理;六是市值管理是并购重组;七是市值管理就是高抛低吸;八是市值管理就是再融资;九是市值管理就是股权激励;十是市值管理就是资本运作。[2]

212践行市值管理存在的问题

新三板企业在市值管理实践中没有深入分析新三板市场特性,并结合企业自身实际情况采取切合的市值管理方式与手段,照搬A股等其他资本市场通用的市值管理手段,造成企业市值管理的短视及不合规行为。这主要表现在:运用大宗交易型、联合做庄型,通过定增操纵股价等手段假借市值管理的名义进行伪市值管理,同时企业缺乏系统的市值管理规划和配套的市值管理制度。

22新三板市值管理的差别

221企业质地的差别

A股企业要求持续经营3年以上,财务指标和盈利指标都有严格要求,说明A股企业上市前,主营业务清晰,盈利能力强劲,运营管理规范。而新三板实行注册制,企业挂牌门槛低,企业规模小,股本总额多数小于2000万元,且多数处于成长期,缺乏良好的业绩和制度规范,需要通过新三板市场实现企业质地的升级。

222新三板市场的制度差别

作为我国资本市场重要的组成部分,新三板市场定位不同,制度不同。如当前新三板目前只有协议交易和做市交易两种模式,注册制的低门槛,而执行适当投资人的投资高门槛,不做涨跌停板限制等制度特点,造成当前新三板流动性不佳,没有充分的交易和竞价,尚未实现良好的融资功能。

企业质地及资本市场定位的不同,决定了不同资本市场采取的市值管理方法、抓手不同。如在A股市值管理中高送转、讲故事、签大单等很灵的抓手,在新三板上将得不到良好效果,因此,新三板不能直接套用沪深 A 股传统市值管理的手法。

23新三板市值管理原则

231合法合规原则

在资本市场,对于“市值管理”,违法违规的现象频发,完全违反了证监会给市值管理划的三条红线:一是不能搞内幕交易;二是不能操纵股价;三是不能虚假陈述,就是编造故事,没有实际东西。

法律风险管理贯穿于市值管理的全过程,从挂牌前的规范,到挂牌后的投资并购,大到定增小到信息披露,都需要依法依规,所以新三板企业在做市值管理过程中应该充分考虑法律因素,做好合法合规的把控。

232系统全面性

A股较高的流动性,企业单靠讲故事或实施单一的资本运作动作都能对企业市值产生巨大的影响,但是新三板流动性差、企业规模小、盈利不强、抗风险能力弱、投资者偏少、分析师关注程度低等现状,靠单一的市值管理手段将难获得良好效果。因此,新三板企业应采取综合的解决方案,通过系统的、全方位的市值管理来提升企业流动性、实现价格发现,从而实现融资、并购等市值管理功能,最终实现产业资本互动的发展战略。

233长期可持续性

企业市值的增长依赖于内在价值的提升,而内在价值的提升需要时间。短期内提升股价,拉高市值,只能靠资金去推动,这样就会面临巨大的法律风险,而且企业市值管理不可持续,一旦内在价值没有提升,股价如果暴跌,对公司的形象影响非常坏。市值管理是企业一项长期的战略管理系统工程,是一种长效的综合管理机制,贯穿企业的整个生命周期,通过短期股价管理,想瞬间取得成效是不可能的。

3提升新三板市值管理的途径

31新三板市场的制度完善

新三板定位与纳斯达克相似,自成立起就备受重视与关注。但当前处在全国性扩容初期又如此爆发式成长,存在制度跟不上、监管跟不上、行业自律乏力等众多缺陷。2016年,新三板加大了制度体系的建设,如实施了分层制度、引入私募做商等。未来,新三板仍须在转板制度、开展竞价交易制度、降低投资者门槛、估值体系等方面不断完善,为企业的市值管理提供良好的市场环境、制度保障。

32新三板企业市值管理的主要措施

新三板企业市值管理涉及两个运作端,即“实业端”+“资本端”,产业和资本的良性闭环循环,从而实现企业市值有价有市。

321实业端运作,以内生增长为本,坚定市值管理的基础

第一,明确战略规划。企业持续增长的业绩须有明确的战略规划,市值管理的出发点是帮助企业找到自己的位置,发现自己企业的价值,精准定位在细分行业的地位。因此,新三板企业应以市值、资本市场为导向制定公司未来3~5年的企业战略规划,用资本语言设计未来成长故事,使之符合资本市场的偏好。并将企业的市值管理纳入企业战略管理中,构建一套规范化、标准化、数字化和模块化的市值管理模型。[3]

第二,优化公司商业模式。优化公司的商业模式是提高公司盈利能力的重要方式,新三板公司力求创造低成本高盈利的商业模式,将企业的发展战略、产品经营、资本运营有机结合形成一个系统,构建一个基于市值最大化的创新商业模式,即基于公司战略目标,调整公司经营管理模式和盈利模式,从而实现高效运营绩效。

第三,优化公司治理。公司治理从各方面影响着市值管理效果,良好的公司治理机制可以激发管理层为股东创造财富的热情,可以筛选出有能力的管理者,为利益相关者创造利益。新三板企业总股本低,流通股本少,公司治理需要M行科学决策提高运营能力,如当公司价值被高估时,向市场发行新股,扩大股本,稀释股权,当公司价值被低估时,收购同行企业加强整合、采取回购、加强预期引导等手段,维护公司股价正常。[4]

322资本端运作,持续并购,拓展外延式增长空间

在目前新三板的流动性状况下,重组并购不失为一种好的市值管理手段。通过并购不仅实现大业务规模、多元化经营、解决同业竞争,而且往往是达到净利润和估值水平同时提高的市值管理的目的。[5]比如:

第一,并购一家或数家具备较好净利润水平的同行业公司,可以较好地将收进来的公司消化,可以提升利润增长率,此外由于降低了竞争水平,对于两者的利润投资者预期会有所提升,也可以有助于股价的进一步提升。

第二,并购一家具备较高估值的企业,将具备高成长性的资产/运营实体纳入了上市公司范畴,这部分资产/实体带来的利润增长可以支撑公司的股价成长。实现大股东、被收购股东、散户的三赢。

因此,鉴于新三板企业多为创新型、创业型的中小微企业,企业挂牌新三板后更大的挑战在于如何快速提升企业质地,因此企业应仍应以夯实企业实业端为基础,使企业获得良好的基本面。同时,以企业战略规划、市值目标为指导,抓住新三板的政策利好,以重组并购为资本运作抓手,适时配合实施股权激励、定向增发、分红派股、做市转板等,持续地综合运用其他市值管理手段,使企业市值围绕合理的市盈率、股价稳步持续提升。

参考文献:

[1]朱虹“四步法”助新三板企业提高市值管理能力――访《中国企业报》评价研究院执行院长郭昀[N].中国企业报,2016-09-27

[2]刘不舍,刘国芳,喻金田浅谈上市公司市值管理的几个误区[J].财会通讯,2016(23)

[3]陈雁龙,胡玉涵上市公司进行市值管理的动机探究[J].财会研究,2016(6)

上市企业市值管理范文2

上市公司必须重视市值管理

《亚洲财富论坛》:市值管理自从被管理层强调以来,其理念已经开始在上市公司中传播。您认为上市公司为什么要重视市值管理?

金岩石:市值管理的重要性就体现在一个证券市场是否存在,没有市值管理就根本没有证券市场。过去国有上市公司不会考虑市值概念,激励都是以当年利润为基准做激励,国有上市公司与非上市公司都一视同仁,现在有了差别对待,这是国资体制的一个变革,这种差别对待会进一步驱动国资当中非上市公司的上市步伐。

由于股改后,市场本身有了控制权交易的概念,这些因素使得上市公司本身变成商品。上市公司本身的商品化,实际上就是现代企业制度,现代企业制度与传统企业制度本质的差别就是公司是不是商品,对于商品化的企业而言就是市值。所以从经营商品的管理角度,其开始把市值作为唯一的衡量其价值的标准,于是企业从经营企业变成了经营商品,这是企业制度的变革,这种变革会进一步加剧市场的商品化,从而导致市场估值标准的改变,企业的管理者把企业当成商品去经营。

商品的价格不单纯由企业卖方决定,因此不单纯地由企业本身决定,而更主要是由买方决定,特别是股改后,控制权交易进入了市场、机构投资者进入市场,这就大大强化了买方的话语权,于是企业就被动地从原来服从于上级领导,变成了服从于市场,也就是服从于投资人、投资人的价值取向,由此引发了价值取向上本身的一个改变。

朱武祥:市值对企业而言是个长期的可持续概念,市值管理就是衡量一个企业到底能给投资者创造多少价值,是一个评价指标。上市公司的整个投资价值,是资本市场对企业的未来预期盈利能力的评价。企业上市仅完成了一个预期概念,企业的发展必然是长期概念,评价上市公司重点考察其可持续能力。

市值本身是个中性、基于一个相互信任的概念,有投机市值和投资市值,关键不是市值本身,关键在于企业能够选择一些适合自己企业风格的投资者。一些已在国外上市的企业为何不能在国内上市?主要原因不在于国内的发行审核问题,关键是国内投资者的评价水平不行,在中国是要提高投资者自己的评价能力。

《亚洲财富论坛》:上市公司如何建立与自身相符的市值管理模式?

朱武祥:企业家当然希望企业在行业内变得越来越强大,上市公司首先要明确自己的投资哲学和经营理念,要把自己的想法传递给投资者,让投资者知道企业的风格,要亮明自己的观点,让投资者选择你。上市公司可以通过年度发展战略和年度发展计划展示。

另外,企业也可以自己去找一些投资者。美国有专门的机构帮助上市公司寻找投资者,会帮助上市公司分析投资者结构。按上市公司的经营情况,可以劝进或者劝退一些投资者,优化和调整投资者结构。财经顾问公司可以做,投行也可以做,这会形成一个新的行业。

金岩石:不是要建立市值管理模式,而是必须服从,必须按照商品市场的规范来规范上市公司自身行为。尽管投资人并不直接参与管理,但投资人的选择决定着企业的价值,这就要求企业有严格的公司治理架构,严格的、完整的信息披露。

市值管理开始给企业的生产经营引入一个新的周期,就是市场的心理周期,心理周期往往是非理性的,当一个市场走牛时企业的价值会高估,市场走熊的时候市场会低估,于是市值与企业本身价值永远是背离的。由于其必须服从于投资人,而投资人又是非理性的,在非理性的状态下做的非理性的决策,所以市场上永远是在非理性的情况下来确定各种交易的,于是一个企业的价值和本身的价值就处于一个经常背离的状态。

《亚洲财富论坛》:在财务管理过程中如何与市值管理相结合?

金岩石:不需要结合,企业本身就是一堆财务数据,企业的财务最关键的一点就是通过财务来反映企业的本身健康状况。财务人员的财务数据能否真实地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是其本身的职责。其所提供的财务数据,到底能否决定一个企业的真实价值,市场会做出选择。

两个管理相结合的地方就是现代企业制度和现代会计制度,现代企业制度要求企业要公开透明,而现代财务制度就不能够完全做到公开透明,于是上市公司的会计制度存在着很多灰色地带,这种灰色地带对财会人员提出更高要求。

《亚洲财富论坛》:对上市公司而言,是市值越大越好,还是需要控制一个相应的度?

朱武祥:如果投资者投资行为评价合理,当然是越大越好,市值越大表示公司的投资价值越大。而如果投资者是投机也会有市值,怎么把握住?关键看其是迎合投资者还是迎合投机者。对于投机性的高市值,美国、欧美市场就会利用市值,高了就增发、配股、分拆,或者换股收购(原来一比一换购,现在可能就是二比一)。

股票市场对公司的市值会有两种结果,一是会高估和低估的情况,当市值畸高时,上市公司应明确亮明自己的观点,或者直接告诉投资者自己的市值被高估了,提醒投资者。面对这一问题时,也恰恰考验上市公司是否明确自己的企业是持续经营还是短期的投机。

金岩石:市场永远没有一个好与坏的问题,什么样的投资者都会有。没有人来控制这个度,一个公司值多少钱是由市场来决定的。如果投资人能够控制商品价格,那么市场就不存在。生产商品的人如果能够永远控制商品的价格他也就永远不需要市场,市值的商品价格永远是在双方的博弈当中进行的。

如何利用市值创造价值

《亚洲财富论坛》:上市公司如俐空制其市值的适度规模?如何通过市值管理工作达到反并购、防止恶意并购的目的?

金岩石:上市公司不是一个被动的商品,市值的高低是博弈而形成的。所以,当上市公司不愿意把自己卖给一个特定的对象,特别是由于这种交易会带来不利于企业的发展,或者不利于企业管理能力实现的时候,上市公司可以有办法拒绝这种交易。常用的就是并购当中的毒丸计划,反收购计划。

上市企业要注意的问题就是始终保持对自身内在价值的理解,当市场非理性地出现某种不利于自己的价格时,企业要能够利用某种方式抗拒对自身价值的低估,当某种交易必须导致一个公司未来价值丧失的时候,上市公司要能够采取某种方式阻碍或者抵抗这样的破坏,证券市场交易的是预期,不要把所有的市场行为都界定为合理的行业。这种抗拒有很多方式,毒丸计划、黄金降落伞、白马骑士等。用得比较多的就是毒丸,但这却是最不管用的方式,任何毒丸方式都可能在交易完成后用新的方式来解除毒丸,都有可能在交易完成后通过其他的方式来规避。

具体没有固定的标准,有的公司可以使用,有的不可以使用,关键看这些上市公司的董事会章程中是否排除某些些方式的可能性,所以交易过程各异。

《亚洲财富论坛》:如何利用股价和市值来展开收购兼并、对抗恶意股东扰乱和敌意收购袭击?

朱武祥:市值高了别人不敢收购你,但你却可以收购别人。如果市值偏低你可以回购,以此防止被别人并购去。管理层认为被低估可以回购,以此证明这是家有价值的企业,其次还也可以完全退市,这些以后都是正常的市场操作策略,未来会变成企业正常的经营方式。

金岩石:一个上市公司就像任何商品一样,当企业把自己的商品放到市场上,就必须要管理,这种管理不是你在管理市值,而是根据市场的变动来管理。最重要的差别在于普通商品在一次交易完成就退出市场,上市公司是一个连续性的交易,不会因为一次交易而退出市场,反而是一次交易后就永久地在市场上呆着,直到其退出市场,所以这就使得上市公司出现了一个制度性的问题。当商品在市场上时,就要不断地维护商品的信誉,维护商品内在的价值,来管理市值的波动与内在价值之间的差别。

《亚洲财富论坛》:对于市值已经跌破净资产的公司而言,市值管理怎样操作才有可行性?如何进行市值管理?

朱武祥:这要看企业的情况,看企业是怎么跌破的。如果这家企业确实没有前景,在走下坡路,企业已经承担不了投资者的厚望了,这样的企业退市都有可能。但也有可能是企业的价值被市场低估了,企业可以选择回购的方式。

如果企业认为自己被低估了,既不想回购,又不想退市,想把自己的市值拉起来,可以在证监会允许的范围内,多披露正面信息,或者动用一些公关手段。企业也可以动用上下游供应商关系、投资者关系,找个“白马骑士”来自救。但也可能存在有的企业故意一些信息,故意炒作一把,要看企业是不是恶意低估,未来这种问题会越来越多。

金岩石:其实这就是净资产实与不实的问题。如果净资产不实,说明市场比企业聪明,如果净资产是实的,说明市场不理性。在两种情况下,只要在这个市场上卖,就必须服从于市场上理性的或者非理性的投资者,当企业不能接受市场上的非理性决策和非理性估值时,选择退出。如果不选择退出就管理不到市值,只能选择退出,或者限制性的交易。

限制易就是自己出钱回购股票,让真正流通的股票只占一小部分,或者通过和机构协商,让机构能够接受某个价格。这都是经营商品的特点,或者退出,或者找好的买家,让好的买家承认你的价值,或者自己当买家。坦率地讲,当时的股改就是一种限制易,不管投资人怎么买,国资依然不动。

市值管理和净值管理的两个核心概念,一个是商品化企业,一个是非商品化企业,是现代企业制度的特征,非商品化的企业是传统化的特征。这是两个不同的制度上的变化。

与机构投资者的博弈

《亚洲财富论坛》:机构投资者的力量越来越不容漠视,上市公司有没有必要设立一个专门的市值管理部门,如何进行投资者关系管理?

朱武祥:企业家希望自己的企业可持续经营下去,然而市场投资者很多。如果找到志同者,双方就容易和谐,不容易产生争议,双方都基于长期就更容易沟通。如果是长期增值找到个短期的投资者,容易在在公司战略、投资策略上受到牵扯,企业希望长期增值的若找短期的投资者,则双方容易产生分歧,冲突。比如说,发展目标不一致,基于长期竞争所考虑的投资方向投资项目。可能会一些机构投资者反对,冲突大,会有怨言,但总体上会两败巨伤的。

如果企业是不分红的公司,投资者需要分红,则要告诉投资者我的公司不适合你。在国内,木土机构投资者影响力还不够,短期行为较多短视,投资者的范围应该更宽。要想达成和谐就必须增加选择面,让投资者类型多一点。类型太少了,如果机构一联手,那容易让上市公司陷入尴尬。解决这一问题要进一步拓展机构投资者的风格和类型,类型越多,有更多的选择空间。国内应该进一步增加机构投资者的类型,以后一定会出现更多风格的基金。

金岩石:必须要建立,就像董事会设立了董秘制度,要求上市公司必须出季报,及其他的信息批露制度都是制度设计,这都是制度设计,不管是成立单独的部门,还是多个部门共同实现这一功能,要求能够有一个部门或者好多部门同时实现这一功能。市场要求的是这一功能,区别在于是以部门的形式还是以流程的形式实现而已。

上市企业市值管理范文3

房地产公司可持续发展能力是指其在追求长久生存与永续发展的过程中,既能实现经营目标、确保市场地位,又能使企业在已经领先的竞争领域和未来的扩展经营环境中保持优势、持续盈利,并在相当长的时间内稳健成长。中国资本市场弱有效特质难以反映出房地产公司真实的内在价值,迫切需要公司将市值管理作为一种生存方式与成长机制。上市房地产公司依赖优质的市值管理以缩小内在价值与外在市场表现偏离的需求日益增加,同时利益相关者如投资者等对房地产公司市值管理导向正确性的要求日益提高。因此,注重提升市值管理质量以构建公司可持续发展能力创造机制具有强烈的动力需求与发展契机。

国内外学者对市值管理已做了大量研究。(1)从市值管理与企业价值创造角度出发,剖析出市值管理重要性的研究主要观点:Jensen (2001)升华了企业价值理论,将股东价值管理理论与利益相关者价值理论融合,认为企业价值是利润预期下的长期市场价值,促使人们认识市场价值管理的重要性。Copeland(2006)开发了EBM价值管理指标,认为公司运用EBM形成绩效管理模式创造出符合投资者对公司长期利润预期的经营现金流,才能保证公司市场价值稳定增长,从而驱动企业价值提升。Lougee and Wallace(2008)发现与市值表现密切相关的社会责任正成为最大化公司长期价值的工具,社会责任正声誉投资将削弱公司价值的负声誉,从而影响公司价值。(2)主张从不同角度建立市值管理模式的相关研究有:孙孝立(2007)认为真正规范的市值管理应该是建立一种常态机制,包括工作内容、工作规范和流程等,以维护和保持公司的股价长期内正常反映公司的内在价值,本质上是上市公司应有的管理职能。刘国芳 (2007)认为市值管理是建立在价值管理基础上的,是价值管理的延伸;价值管理主要致力于价值创造,而市值管理不仅要致力于价值创造,还要致力于价值实现。张济建和苗晴(2010)探讨影响公司内在价值创造的财务性、公司治理、客户关系处理、投资者关系四大关键驱动要素,并在此基础上,从价值创造、价值经营、价值实现出发构建市值管理框架。朱陵川(2007) 认为对于坚持长期真实价值最大化的上市公司来说,实施价值管理需要加强投资者关系管理,要吸引和建立一个认同自身经营哲学和价值理念的股东群,并且向股票市场明确传达公司价值取向信号。朱武祥(2007)认为上市公司实施价值管理,需要建立基于企业长期真实价值最大化的分析模型,不断优化商业模式和盈利能力,强大核心业务等。同时,还需加强投资者关系管理。巴曙松和矫静(2007)认为上市公司进行市值管理,寻求公司的市值提升,获得市场溢价,可以从主业溢价、管理溢价和投资者偏好溢价三个维度进行。施光耀(2011)认为市值管理覆盖四环节,其中价值创造是基础,价值实现是关键,价值经营是杠杆,价值分享是核心,市值表现是结果。

上述文献突出市值管理对上市公司的重要性,主张一定的市值管理模式及其策略,对企业价值创造具有支持与贡献的功能。关于我国房地产公司的市值管理与可持续发展能力的互动关系的深入研究尚显不足,本文将研究房地产企业如何通过市值管理提升其可持续发展能力。

二、房地产公司市值管理与可持续发展能力

(一)房地产上市公司加强市值管理的动因

市值管理是建立在“全流通”背景下的战略性管理行为:企业通过把握市值信号,与资本市场保持准确及时的信息交互传导,从而主动建立科学长效的经营机制,以达到公司价值创造最大化,价值实现最大化和价值经营最优化的战略管理行为。房地产上市企业需要进行市值管理的驱动因素。(1)市值管理促使企业转变经营理念与经营风格:当房地产企业的市值成为企业利益相关者与管理层的纽带,企业管理者通过关注市值表现,注重维护中小投资者利益,有助于企业价值最大化目标的实现,减少短期行为、问题发生。(2)市值管理对管理层激励约束作用更明显:净资产不再是衡量房地产企业绩效的唯一指标,追求高市值所带来的报酬激励有助于提高管理层经营能力,同时低市值带来的负面企业形象及激励减少约束管理层的不当行为。(3)市值管理更加能促进企业融资的数量与质量:房地产企业只有不断提高内在经营绩效使之符合较高的市值表现,才能激发投资者的投资愿望,从而获得再融资实现企业经营扩大的可持续发展。(4)市值管理为企业的并购等行为提供机遇:利用反周期行为的“低吸高卖”,房地产企业可在不景气时期大举趁低价吸入并购对象的股票,取得股权的绝对控制,促进规模扩大等。(5)市值管理可带来资本市场变化,刺激公司间的竞争与成长,从而推动股价资本配置功能的完善与宏观经济的发展。

(二)市值管理与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关系

市值管理与房地产公司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关系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市值管理作用于可持续发展能力:市值管理是建立在价值管理基础上的进一步延伸,当房地产企业注重市值管理时,最直接影响的是股东回报。倘若市值升高,股东收益增大,则可进一步提高企业对投资者的吸引力,获得资本市场的青睐,从而取得可持续发展的资金支持,促进企业规模扩大与经营改善,最终带动其他利益相关者从中受益。然而,市值提高的前提必须要求企业的内在价值与外在高市值信号相匹配,才能够加强房地产企业市值管理的稳定性,避免大幅度的波动性损害投资者利益。倘若市值下降,房地产企业的融资空间将受到限制,不利于企业经营机制运行,最终影响发展持续性。(2)可持续发展能力反作用于企业市值管理:房地产企业只有改善经营,具备可持续发展能力,才能够不断赋予市值更高的投资信号质量,从而激发投资者的投资兴趣。

三、我国房地产公司市值管理模式优劣比较

市值管理与其可持续发展能力息息相关,表1归纳总结了市值管理模式的优劣势体现,反映公司经营质量和市场吸引力。进一步比较分析我国房地产上市公司市值管理得当与不当的具体体现。

(一) 对市值管理得当的公司而言

房地产上市企业发展目标更加聚焦于市值表现。在追求高质量的市值信号表现时,公司往往注重内在价值经营,减少与市值差异间的不匹配。房地产公司在市值管理过程中,时刻关注宏观政策对公司的环境影响,致力于提高经营能力与品牌形象,以提升公司综合实力。同时,公司注重外在联系,时刻保持着与投资者的良好互动,有着及时有效的信息披露机制引导投资意向。甚至在必要时进行相应的股价运作,低估时以“增持”等行为稳住股价,维护股东利益等。例如万通地产借助系统性较强的市值管理工作,对内优化商业模式,提高经营能力;对外致力于“新股东文化建设”,如实施“三级投资者网上接待日”、“革新独立董事提名方式”等,以提高公司对股东利益的重视性。如此一来,万通地产的外界形象受到投资者好评,间接促进其融资能力发展,实现可持续发展。

(二)对市值管理不当的公司而言

从内部看,公司过度看重融资空间的大小,而公司的股价波动将对投资者产生不同的影响。在弱有效的中国资本市场中,房地产公司的市值表现难以真实反映出公司内在价值的大小,甚至有可能掩盖公司重大经营弊端,从而损害投资者利益。从外部看,市场上依旧存在不少房地产公司忽视对资本市场这一融资渠道的关系维护,过度追求融资规模而忽视对相关利益者的反馈与回报,最终破坏公司形象,打击了投资者投资意愿,不利于公司长远发展。

市值管理过程中的问题具体体现如下。

(1)对市值管理重视不足:部分房地产公司没有直接或间接把市值管理与经营者利益挂钩,导致管理层市值管理观念不强,即使建立相应市值管理机制,依旧造成市值管理工作落后。

(2)市值管理观念有误:房地产公司将市值管理等同于追求股价最大化,导致股票操纵等短期行为和违法犯罪行为;将市值等同于股价×股本之积,忽略“价格围绕价值波动”的市场规律,对公司内在素质投入不足。

(3)核心业务不突出:房地产公司战略定位不清晰,主要业务不突出,忽视关键性价值驱动因素作用,难以激发投资者投资兴趣;或者非关联多元化经营质量不高,虽造成短期内股价急速上涨,但当事后真实价值显现,则导致股价急速下跌,深度挫伤大量散户利益,且长期埋下公司财务危机的隐患。

(4)忽视内外价值偏差,挫伤投资者热情:部分房地产公司一味强调高市值融资,忽略公司内在价值远远落后的情况,且缺乏及时有效的信息交互传导机制,与投资者的联系不密切,导致投资者处于劣势。例如万科地产于2007年9月,在股市接近历史高位时公开增发融资100亿元,增发价高达31.53元/股,发行市盈率高达96倍。其后随市场调整,万科很快跌破了增发价,导致参与2007年增发的万科股东们即使经历2009年的千点反弹后仍处于深套状态。这对投资者造成了巨大伤害,也损害了公司形象。

(5)市值管理工作缺乏灵活性:房地产公司在市值管理过程中过度陷于市场周期,在不景气时没有巧妙因势利导。公司虽陷于低迷的宏观环境中,但却没有巧妙反周期操作,进行“低吸高抛”等股票运作,因此丧失并购扩大规模等战略行为的发展时机。

四、通过市值管理提升房地产公司发展能力的策略

根据上述市值管理优劣分析,通过图1提炼出市值管理的具体策略,并针对提升我国房地产公司可持续发展能力做以下论述。

(一)深化市值管理理念、健全市值管理机制

首先,市值管理具有战略性意义,并不是一时的管理,房地产公司需建立长期有效的运行机制。市值管理机制的运行需要处理好组织结构、人员安排、流程设计等相关问题。其次,公司内部必须强化市值管理理念,提高管理层以及所有员工的认同与支持程度,明确市值管理不等于股价操纵,不只是等于公司股价×股本之积等。管理是合法前提下对股价变化所采取的合理操作,股价×股本之积仅是市值的外在表现,市值的内在本质是房地产公司的综合素质或价值的集中体现。房地产公司的市值管理需要合理有效的统筹安排和战略重视,提高思维系统性,纠正错误观念。

(二)提高内在价值的环境适应性与质量

上市房地产公司对宏观经济周期、行业周期等变化有较强敏感性,尤其是政府宏观调控政策影响作用明显。房地产公司应不断提高自身战略、经营与外部环境变化的动态适应性,多方面综合优化商业模式,促进运作、融资、盈利等模式的协调,从而提升公司综合素质,这有助于灵活应对外部环境变化带来的风险。经营质量的改善带动公司业务组合的优化,通过致力于关键性价值驱动因素切实提高公司价值,真正为股东创造利益,缩小内在素质与外在市值的偏差。

(三)重视投资者关系管理

房地产公司的目标在于为利益相关者创造最大价值,因此需培育积极健康的投资者关系管理文化,带动全体人员对投资者关系的重视,减少信息沟通障碍,强化信息的交互传导,这有利于加强双方间长期目标追求的一致性,降低冲突发生的可能性。倘若投资者关系处理得当,公司形象将从中受益,获得投资者对公司的认同与支持,投资意愿提高,为公司发展战略,稳定性融资提供有效途径,最终促进公司可持续发展。

(四)因势利导操作经营

房地产公司应主动干预和合法经营市值,合理进行资本运作,如兼并收购、资产分拆等,寻求市值溢价空间,为公司创造更大价值。在市值管理过程中,公司将面临不同的股价变化,应当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及时做出相关反应。例如在股市低迷时,房地产公司可反周期操作,通过“低吸”对竞争对手进行收购,适时壮大公司规模;或者回购公司股票,防止恶意收购的发生。当公司股价被看好时,公司可进行不良资产剥离或以公司股份作为支付手段兼并优势企业,或者根据具体的融资需求,适当增发股票,寻求公司业务的优化发展。当公司股价被不合理低估时,可发行可转债、回购股票或者退市进行转板到估值更高的市场上市等。

参考文献:

1.Jensen Michael C.2001.Value Maximization,Stakeholder Theory,and that Corporate Objective Function.Journal of Applied Corporate Finance.14:8-2l

2.Copeland,T.,A.Dolgoff.2006.Expectations—Based Management,Journal of Applied Corporate Finance.18.82-97

3.Lougee B,Wallace J.2008.The 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CSR)Trend.Journal of Applied Corporate Finance.20:96~108

4.孙孝立.公司市值管理全流通时代的“革命”.资本市场.2007.9

5.刘国芳.上市公司离不开市值管理.中国企业家.2007.13

6.张济建 苗晴.中国上市公司市值管理研究.会计研究.2010.4

7.朱陵川.全流通时代的市值管理.财经界(下旬刊)2007.5

8.朱武祥.上市公司如何进行市值管理.证券市场周刊.2007.6

上市企业市值管理范文4

一、企业价值评估产生的背景

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初期,伴随着产权市场的出现,专门从事企业买卖的产权市场迅速发展,使人们日益清楚地认识到,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作为商品生产者的企业本身也是一种商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企业为求得生存和发展,必须使自身价值在市场中得到承认,并不断寻求增加价值的途径,以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在产权市场上,企业的购买者之所以愿意拥有企业,是因为企业为他们提供了一种获取投资收益的途径。企业创造的投资收益率高,愿意购买它的人就多,它的价值就大。因此,企业价值反映的是企业在未来为其所有者不断提供投资回报的能力。对企业股东而言,股东把资金投入企业,委托企业通过组织各种生产经营活动实现资金的增值。每一名投资者与企业都是契约关系,投资者为企业提供资金,企业则要承诺能够不断为投资者创造满意的回报。如果企业实现的收益低于投资者的预期,投资者将采取出售股份等形式撤回资金,中止与企业的契约关系。产权交易的需要,使企业价值评估应运而生,开始成为一项专门的评估活动。

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以后,企业兼并、重组、出售、股权投资等产权交易活动日益频繁,企业面临的经济环境更加复杂多变,经济金融化在奇迹般地提高了整个经济系统流动性的同时,也带来了不可忽视的风险。它可以在一夜之间给人们带来巨额财富,也可以使亿万资产顷刻之间化为乌有。对企业风险和收益的界定、度量,对企业价值的衡量,已经成为投资者和企业管理者的一项十分重要的经常性工作。投资者对企业价值进行评估并据以做出买卖决策,使得股票市场价格达到新的均衡。企业理财人员通过对企业价值的评估,了解企业的真实价值,做出科学的投资与融资决策,不断提高企业价值,增加所有者财富。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经济金融化和信息化不断深入,西方工业发达国家的许多企业已经进入了财务导向时期,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的目标已经由片面追求利润最大化、所有者财富最大化转变到追求企业价值最大化。“价值最大化已经成为一切财务管理工作的中心”[2]。企业价值最大化作为财务管理的目标具以下优点:(1)以现金流量为基础,充分考虑了资金的时间价值和风险价值。(2)能处理好短期利益与长期利益之间的关系,大大克服企业在追求利润上的短期行为。(3)考虑了风险和报酬的关系,实现二者的最佳平衡。(4)在充分考虑了所有者利益的基础上,实现所有相关者利益最大化。(5)可以优化资源配置,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使企业价值和社会价值相统一。不仅财务管理以企业价值为导向,企业管理也越来越趋向于以价值为基础的管理(ValueBasedManagement),企业价值概念成为企业管理理念中的核心观念,企业价值估价技术已经成为企业管理技术的重要技术,“价值是我们已知衡量绩效的最佳标准”[3]。

二、我国开展企业价值评估的动因分析

企业价值评估在国外有较长的历史,但是在我国出现的时间并不长,直到最近几年才逐渐引人瞩目。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企业价值评估将越来越受到各相关人士的关注。我国开展企业价值评估的动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市场经济的发展是企业价值评估的实践基础和永恒动力

自1992年春邓小平南巡讲话以来,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彻底摆脱了传统的计划体制的束缚,走上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道路。产权制度的改革推动了我国资产评估行业从无到有地产生和逐步发展。我国的产权制度改革主要是国有企业财产组织形式和经营方式的改革,改革的目标是:在宏观层次上、社会总量上保持公有制为主体,在微观层次上建立以多元所有者形成的、以混合所有制为主体的企业所有制结构,建立起现代企业制度。在这个过程中,我国不但出现了多种企业财产组织形式和经营方式,发生了与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下极不相同的经济行为,而且出现了企业资产大规模的流动和重组。①企业兼并、承包、租赁、联合、集团化有了很大发展,股份制逐渐成为主要的企业财产组织形式,大批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工厂,逐步按《公司法》改造和改组成为有限公司、股份有限公司、国有独资有限公司和股合作制企业。②企业的整体买卖、企业的分割式买卖和资产折股买卖,尤其是股票上市企业的股票买卖有了较快的发展。③企业破产法冲破重重阻力得到贯彻,破产清算、企业整体式和资产分割式拍卖等成为见惯不惊的事情。④企业以资产作抵押向银行贷款,以企业资产为其他企业作经济担保,企业向保险公司投保和发生事故后向保险公司索赔。⑤国有和非国有控股公司迅速发展,投资者(个人或机构)开展以保值增值为目标的股权投资管理。以上活动的蓬勃开展,极大地促进了企业价值评估的发展,企业价值评估的结果成为这些活动顺利进行的基础和依据。

(二)产权交易活动的需要是企业价值评估的直接动因

产权制度改革要求有一个发达的产权交易市场。企业价值评估也要建立在发达的产权交易的基础之上。产权交易市场由五个要素所构成:一是多元化的产权市场主体,即作为商品的企业的买方和卖方;二是产权市场体系,包括产权买卖市场、企业兼并市场、企业租赁市场、企业拍卖市场等;三是市场机制,即产权的价格由市场竞争形成;四是法定的产权交易场所,即产权交易所或交易中心;五是企业价值评估机构和正确的评估工作。我国企业产权交易市场近几年发展较快,但仍未成熟和规范,由市场竞争形成产权价格在短时间内还难以做到。在这种情况下,企业价值评估工作对推动产权交易有很重要的意义。

(三)资本市场的迅猛发展为企业价值评估提供了大量机会

1981年,我国政府恢复发行国债,经过20世纪80年代的初步发育,90年代证券市场得到迅速发展,相继建立了深沪交易所、证券交易委员会及其常设监督机构——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并颁布了一系列法规。与此同时,资本运营高潮迭起,1997年深沪两地有211家上市公司发生了270余起并购事件。1998年,近400家公司进行了程度不一的资产重组。1999年7月1日起正式实施的《证券法》,对于推进我国资本市场的发展将起到深远影响。上市公司发行股票上市由审批制改为核准制,避免企业以虚假经营状况来获取上市资格,对信息披露的要求更加规范,同时恰当地规范了企业资产重组行为,放宽了收购条件,这些都为我国公司价值评估提供了用武之地。

(四)企业价值最大化管理的需要

我国企业管理水平现状急待改善。据统计,1996年,A股公司有29家亏损,占当年挂牌A股的5.02%。1997年,A股公司亏损42家,占当年挂牌A股的5.61%。98年,833家A股公司有70家公司发出亏损公告,占当年挂牌A股的8.40%。同时还涉及一家B股公司和16只B股。上市公司尚且如此,其他企业的情况就可想而知了。目前企业管理中存在的最主要的问题在于管理水平落后,不重视以企业价值最大化管理为核心的财务管理。企业价值评估在西方国家获得了很大成功,其中一个重要的推动力就是西方企业普遍重视企业价值管理。企业价值评估及其管理作为国际上先进的手段,是我国企业管理的未来发展趋势。目前我们迫切需要改变股东及其人——企业管理者的行为,建立足够的证券投资和信托基金,完善中介机构,加强市场监督功能,切实以企业价值最大化为理财目标,给企业价值评估创造条件,充分发挥其应有的功能。因此,正确推行以价值评估为手段的价值最大化管理,是推动我国企业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手段。

尽管我国已经具备大力开展企业价值评估的有利条件,但同时也存在许多障碍。最根本的原因是我国证券市场发育不够成熟,存在许多问题,企业实际上没有,也不可能将企业价值最大化作为财务管理的目标。主要表现在:(1)股市投机盛行,股价严重脱离上市公司经济效益。成熟的证券市场能够有效地执行优化资源配置、资本资产风险定价、提高资本资产流动性等功能,企业提供的财务信息较为真实、完整,在众多投资者的作用下,股价的变动反映了各企业的真实业绩和未来发展前景。我国股市的超常规发展,大大激发了股市投机功能,掩盖了投资功能,表现为缺乏以长期投资为目的的理性投资机构,多为零散股民,重行情、轻业绩,其短期投机心理大于投资心理。股价的高低不是企业业绩的真实反映,而是庄家炒作的结果,许多上市公司虚假的财务报告对股价也产生了误导作用。这样,价值评估就失去了原有的意义。(2)企业管理者缺乏责任心,管理水平得不到改善。我国上市公司绝大部分是由国有企业改组而成的,至1996年底,政府和国有企业绝对控制的上市公司占70%。上市公司股权资本结构存在着先天缺陷,国有股、法人股和个人股三股分割,不能流通的国有股和法人股占相当大的比重(少量可以协议转让的非流通股还必须获得有关部门的批准)。这不但大大限制了资本运营,而且那些由国家控股的大公司,由于其他公司无法对之进行控股、收购和兼并,而感受不到市场压力,并不急于改善公司管理,提高公司价值。管理者的这种状况已经超出了一般的委托问题,价值评估作为改善管理的有效手段,没有得到重视。

企业价值评估及其管理作为国际上先进的手段,是我国企业管理的未来发展趋势。目前我们迫切需要改变股东及其人——企业管理者的行为,建立足够的证券投资和信托基金,完善中介机构,加强市场监督功能,切实以企业价值最大化为理财目标,给价值评估创造条件,充分发挥其应有的功能。

参考文献:

1.王诚军:“国际评估业发展历史和当代特点”[J],《国有资产管理》,1997年4月,第3-8页

2.潘学模:“资产评估中的资产概念及其他”[J],《福建资产评估》,2000年4期

3.曹庆仁等:“关于企业价值的理论探析”[J],《经济问题》,1999年7期

4.杨丹:“西方资产评估理论简介”,《四川会计》[J],1999年2期

上市企业市值管理范文5

关键词:上市公司;内在价值;分析;评价

一、企业内在价值的概念

巴菲特在其创作的《Lessons Forcorporate Anlerica》一书中明确提出,企业内在价值是不可忽视的概念,它重在评估企业的投资情况,提高企业的相对吸引力。其计算值只能是简单的估计值,而不是用某种计算公式精算得出的精确值。而且在利率变化的情况下,企业内在价值的估计值也会发生相应的变化。而后,业界大部分学者又结合巴菲特提出的企业内在价值理论,从投资的角度提出了企业内在价值的概念:企业在其剩余寿命中将现金流量进行折现产生的折现值即为公司内在价值。其能够最大程度地反映企业现在与未来的盈利能力。

当前,上市公司主要依靠股票价格来评估其内在价值。究其原因,是上市公司股价高低代表了投资大众对企业内在价值的评价,股价能反映企业资本与投资大众获利的关系。而在内部方面,企业的内在价值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企业所有者权益及企业的未来获利能力。

二、上市公司内在价值的分析

1.影响上市企业内在价值的因素

(1)财务效应

相比普通非上市公司,上市企业财务效应对企业内在价值的影响更大。而上市企业财务效应又主要通过财务杠杆作用影响企业的内在价值。具体来看,财务杠杆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中企业负债与优先股筹资情况。当财务杠杆加大时,上市企业的投资利润率往往要高于其负债利息率,此时若企业处于盈利状态,企业内在价值将有所提升。相反,如果企业创造的利益无法支撑债务利息需要,那么企业内在价值将受此影响而略有所下降。换言之,财务效应对企业内在价值的影响,主要是通过企业负债率与利益的关系间接实现的。

(2)资本结构

资本结构是否合理,直接影响了企业的内在价值。当前,判断上市企业是否具备合理资本结构的方式主要有:①判断上市企业的资本结构是否具备成本节约、弹性适度等良好特质;②上市企业的资本结构与投资结构在结构、数量及期限等方面是否协调;③对未来环境变动进行预期,全面考核资本结构、投资结构是否具备应变能力。通常,资本结构合理性越强,资本结构愈加优化,企业获得预期盈利的可能性越大,企业内在价值越大。相反,如果上市企业的资本结构不合理,财务杠杆作用无限放大,那么上市企业的投资风险就会无限放大,企业的内在价值就会越难确定。

(3)经营业绩

上市企业的经营业绩通常通过股价来反馈,且经营业绩会直接影响上市企业的内在价值。具体来看,上市企业经营效率越高,经营业绩越好,股价会随之上涨,企业盈利能力增强,企业内在价值提升;如果企业股价受外部影响下跌,企业的经营业绩会受其影响下降,企业的盈利减少,企业内在价值下降。更具体地说,上市企业预测的经营业绩越好,股价越高,购置该上市企业股票的股民会逐渐增加,企业经营的外部环境变好,企业更容易获取更多高利润项目,进而促使企业实际经营业绩向上提升,企业整体盈利增加,企业内在价值顺势提高。

(4)股利政策

股利政策主要包括四个维度,分别是股利支付情况、支付方式、支付水平及支付连续性。其中,若上市企业股利支付能保障投资者的稳定收益,说明企业股票风险小,企业经营状况良好,企业内在价值高;反之,则说明企业资金紧张,企业难以继续运营,企业内在价值流失;若企业能够长期采用现金股利支付方式,说明企业投资风险低,投资者青睐度高,股价会随之上涨,企业价值也会随之提升,反之则企业内在价值下降;若企业支付水平保持某个适当的波动幅度,而不大起大落,说明企业的经营状况相对较良好,上市企业的未来发展前景可观,企业盈利机会大,进而促使企业内在价值有效提高。

2.提升上市企业内在价值的方法

(1)强化财务杠杆效应

发挥并强化上市企业的财务杠杆效应,有利于进一步优化上市企业当前的资本结构,促使上市企业实现内在价值最大化。而上市公司要强化财务杠杆效应,首先要按照企业发展实情调整财务结构,实现财务结构的规范化,并进一步完善企业的股权结构,提高企业治理水平。其次,按照《公司法》的相关规定,明确公众持有企业股票的最低比例,使企业能够在合理合法的情况下回购股票,实现股权结构调整,把握上市企业的财务控制权。再者,财务部门要时时核算企业的负债情况,监督企业的股价变动情况,评估企业盈利能力,并以此与企业管理者协商,适当强化财务杠杆作用,规避企业盈利风险,增强企业的财务杠杆效应,提升企业内在价值。

(2)把握企业控制权

把握企业控制权,优化企业资本结构,是间接提升企业经营业绩,增加企业内在价值的方法。而要把握企业控制权,管理者必须要先积极克服经营权与所有权两权分离产生的利益目标偏差,并采用合适的方法实现两权的规范化;同时,上市企业管理者要积极把控企业经营情况,监督股价上涨与下跌波动幅度,规避不利于企业经营、股民收益、股东利益的措施,同时要采取合理的方式消除敌意收购股票的现象,尽可能保障上市企业平稳运营,把握企业控制权,使企业正常发展,进而保障企业获取可观盈利,有效提升企业内在价值;此外,把握企业企业控制权,要求企业监事会等监督部门要时时监督企业高层职位被接管、管理者被更换的情况,以及时消除“蚕食”控制权现象。

(3)优化证券市场

上市企业内在价值与其盈利能力有关,而上市企业的盈利能力通常又通过企业股票直接表现。众所周知,企业股票是置放在证券市场上的。证券市场的变动或一些不稳定情况,都会对上市企业产生负面影响,进而减少企业的内在价值。因此,要提高上市企业的内在价值,必须要做好证券市场优化工作。具体来看,可执行以下几项措施:①构建合理的证券市场运营监督机制,提高证券市场工作成员的工作积极性,及时消除证券市场不流通问题;②以立法的方式颁布提高证券市场规范化操作的法律法规,使证券市场有序发展,规避不必要的企业股价波动风险;③根据企业实情适度调整企业在证券市场上的股票供应量,使股票价格均能实现价值回归,保障股东利益;④构建违法清偿机制,对违背证券市场规定,恶意“暗箱操作”,打击经营良好的上市企业的行为进行相应的法律惩治。总体而言,只有实现证券市场的优化,使上市企业的股票减少外部环境波动影响,提高企业盈利稳定性,才能真正有效提高上市企业的内在价值。

(4)提高政策利用效率

提高政策利用效率的直接目的是为上市企业创造收益提供更多保障。一般而言,良好的股利政策,乃至外部政府部门颁发的优惠政策,都能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上市企业提高经营绩效,增加企业收益,提高企业内在价值。特别是政府部门颁发的优惠政策,它能够优化上市企业经营的外部环境,为上市企业与其他企业提供“通行证”,使企业获得更多合作机会。因此,上市企业要特别注重提高政策利用效率。具体来看,应做好两方面工作:①发挥监事会等监督机构的作用,完善企业治理结构,使政策得以有效利用;②发挥管理层的功能,结合政策优势进行有利决策。

三、上市公司内在价值的评价

1.贴现现金流量法

贴现现金流量法是一种通过评价企业投资收益或现有资产收益情况来判定企业内在价值的方式。该理论认为,上市企业的内在价值其实就是企业经营产生的所有的现金流现值总和。因此,用贴现现金流量法评价上市公司的内在价值,评价方必须要具备长远发展目标,并积极收集与上市企业发展有关的各项完整的信息;同时,要在现有的风险调整机制的基础上对不同阶段的现金流进行比较,以提高上市企业内在价值评估的精确性。

当前,利用贴现现金流量法对上市企业的内在价值评价,又可分为直接法和间接法两种。其中前者重在扣除利息再进行折现,后者重在先整体折现再实行利息扣减。不同上市企业主要看其整体现金流与债务现金流的本质而定。但不管是哪种方法,其最终的导向都是客观公正地评价企业的内在价值。

2.经济增加值法

经济增加值,简称EVA,其主要是通过衡量企业组织价值、度量企业财富创造能力来评价企业的内在价值的。就数量角度而言,EVA就是通过计算企业缴纳税收后所得营业利润减去债务与股本成本的剩余收入,进而判定企业当前盈利能力与内在价值的。相比其他判定方法,经济增加值法更符合经济收益本质。而且,这种方法规避了传统企业内在价值评价方法的不足之处,有利于正确衡量企业股东的收益、管理者绩效,进而评价企业的内在价值,使企业内在价值评估结果能够为企业内部管理所用。所以,从经济学理论来看,EVA对企业内在价值的评价更实在、更客观。

3.Ohlson模型

Ohlson模型是学界研究者于1995年提出的专门用于企业内在价值评价的方法。这种方法主要通过评估企业的财务会计信息完善情况,并利用代表企业价值创造活动的利润取代价值分配股利,进而实现企业内在价值评价。即这种评价方式更看重的是企业的价值创造活动,而不是鼓励分配活动。据悉,利用这种企业内在价值评估方法,有利于上市企业根据不同行业现有的发展情况,评估企业自身的增长率、市场占有率等专门驱动企业增加盈利的因素,进而集合这些因素构建基础模型,制定与企业发展相适应的发展模式,增加企业盈利,提高企业内在价值。值的注意的是,利用Ohlson模型对企业内在价值进行评价,最好要分清企业当前所处的阶段是成熟期、成长期,企业投资资本报酬率与销售增长率是否保持基本稳定。

四、结语

上市公司内在价值是评估企业未来盈利能力的重要手段。从某种程度上看,分析企业内在价值,就相当于分析企业未来盈利能力。因此,上市企业必须要善于剖析影响上市企业内在价值的因素,如财务效应、资本结构、经营业绩、股利政策等,并寻找相适应的方法提高企业内在价值。同时,在企业内在价值合理分析的基础上,针对企业现实情况采取贴现现金流量法、经济增加值法或Ohlson 模型等评价方法对并对企业内在进行合理评价,以为企业未来的发展提供有力的依据。

参考文献:

[1]周露.基于价值评估模型对上市企业内在价值研究--以獐子岛为例[D].上海海洋大学,2014.

上市企业市值管理范文6

关键词:公允价值;会计问题;措施

中图分类号:F230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7)010-0-01

引言

市场经济的平稳发展需要建立在交易双方公平交易的基础上,这是我国市场经济正在努力的方向。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上升,公允价值在市场中的运用也在逐渐增多。虽然公允价值对市场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但我国会计行业对公允价值计量的应用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对企业的发展与市场的健康发展造成了一定的影响。由此,国内外会计行业都对公允价值计量问题进行了探讨。

一、公允价值会计运用中存在的问题探讨

随着公允价值在会计行业方面的逐渐应用,一些问题已经凸显出来,成为制约企业、市场发展的因素。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相对较晚,在公允价值会计计量方面的运用还不够成熟。受到经济、文化、背景等因素的影响,群体之间对事物的价值衡量都没有统一的标准,而公允价值的运用需要对事物进行可靠的计量。

但在实际运用过程中,想要实现真正的公允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因为我国市场经济对公允价值的确定还存在一定的问题,企业运用公允价值计量时,只能以市场价格为参考。会计部门整体工作效率不高是制约企业发展的因素之一。虽然拥有会计从业资格证的人员逐渐增多,但真正接受过专业学习的会计人员却相对较少。会计人员职业能力方面的不足,对公允价值的运用会造成一定的影响。

因为公允价值计量需要会计人员具备一定的知识体系,在价值判断方面拥有一定的经验与眼光。公允价值会计计量在运用过程中存在一定的风险,企业在进行风险管理时,都会遇到很多的问题,对企业信贷会造成一定的影响。而且我国市场经济价格起伏较大,企业在进行公允价值应用时,无法确保财务报表的稳定性。我国会计师对公允价值的审计缺乏专业的技术手段,会计师的估算与决策存在一定的差距。多数企业在进行决策时,都会存在一些问题,造成企业资源的浪费,对企业的发展壮大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另外,市场经济发展存在操纵现象,企业管理问题、信息管理体系不足、相关部门规避等,都会对公允价值会计计量造成了一定的影响[1]。

二、公允价值会计优化措施研究

由于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相对落后,因此市场在公允价值方面的运用还不够完善,会计行业在进行公允价值应用时,仍然存在一些问题。根上述问题,对公允价值会计优化措施进行研究。主要从公允价值会计运用环境、会计人员专业能力、会计管理制度、会计信息等方面进行研究。

1.构建良好的市场经济环境

公允价值计量运用的前提便是事物的可靠,而当下市场价格的波动幅度相对较大,企业在进行会计财务报表时,都没有可靠的参照。市场规模在扩大的同时,应该为公允价值会计计量提供更多的资源,为会计行业的公允价值计量提供稳定的环境。相关企业必须逐步建立完善的公允价值计量制度,使企业的公允价值计量透明化。只有企业的公允价值计量明确化,企业在进行价值计量时,才可以有公允标准。这对维持交易双方的利益,实现交易的公平有一定的促进作用。相关部门应对上市公司进行约束,通过法律等手段,对企业中存在的暗箱操作等不法行为进行严查、严办。政府部门应加强对市场经济的调控,对市场经济的价格进行限制,维持价格的平稳。这对企业会计部门公允价值的运用有一定的帮助,对企业的发展能够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通过一系列手段,为会计行业的公允价值计量运用提供稳定的市场环境。

2.加强会计人员专业能力培养

虽然我国的会计行业得到了一定的发展,但从事会计职业人员的职业能力却存在一定的问题。企业想要在公允价值运用方面有保障,就必须对会计人员的职业能力进行培养。会计人员职业能力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企业可以从专业技术手段、公允价值判断、财务审计等方面对会计人员进行培养。企业可以对会计人员的专业技术进行培训,使会计人员的专业技术手段能够得到加强。在实际工作中,明确要求会计人员进行公允价值运用。对财务人员的财务报表进行监督管理,加强对会计部门的管理。同时,企业应该对会计人员的职业能力提出标准,激励会计人员对自身职业能力的培养。相关教育部门及人才培养区域,应加强公允价值在会计专业方面的教育,为企业提供更多具有综合职业能力的高素质人才。

3.不断完善会计管理制度

企业虽然在经营管理方面逐渐运用公允价值计量进行财务管理、项目决策等活动,但会计部门的工作质量却无法达到企业的要求。这是因为企业的管理制度存在问题,对会计部门的管理监督工作做的还不到位。企业应根据自身发展的需求,制定相关的会计管理制度,明确会计人员的工作任务,将公允价值计量作为会计部门财务管理的标准。同时,企业应安排相应的激励机制,以提高会计人员工作的积极性。会计部门的管理对企业运营管理都有一定的影响,而在实际企业财务管理方面,会计人员的审计工作都存在一些问题,对企业的决策管理都产生了一定的影响。鉴于此,企业应对会计部门的财务报表进行监督管理,对财务人员的财务能力进行考核。对能够为企业创造经济价值和经济利益的人员进行提拔,对不符合工作要求的人员进行淘汰。因为公允价值的计量需要会计人员具备专业的职业能力,若是会计人员的职业能力存在缺陷,那企业的财务管理就会存在很大的风险问题。企业在经营管理中,应不断完善会计管理制度,加强对会计部门的监督管理,为企业公允价值的运用提供稳定的发展平台。

4.加强会计信息体系建立

市场经济的发展逐渐完善,信息体系建立日益完善,对公允价值的运用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企业想要在公允价值方面得到发展,就必须建立会计信息体系,不断实现事物价值的公允。企业应根据自身发展的实际情况,对市场中价格的信息、竞争企业之间的信息等内容进行资料收集,这对企业公允价值的应用有着很大的帮助。同时,企业应紧紧跟随市场发展的步伐,逐渐建立自身的公允价值衡量标准。只有明确了事物价值的标准,交易双方的公平交易才能得以实现。而会计部门在进行企业资产审计时,才会拥有公允价值计量标准,这对企业的经营发展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因此,企业应加强会计信息体系的建立[2]。

三、结语

我国市场对公允价值的应用还不够完善,会计行业的公允价值运用依然存在技术、管理、公允标准等方面的问体。企业想要在财务管理方面有所保障,就必须对会计部门的公允价值应用进行探索,不断完善会计部门的公允价值体系。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