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公司财务范例

上市公司财务

上市公司财务范文1

关键词:因子分析;影视业上市公司;财务绩效管理水平

随着人们生活条件的不断提高,人们对文化产业的需求也不断增加,而影视业作为文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中国的资本市场也产生了重大的影响。据国家广电总局统计,电影票房已从2005年的16亿票房增长到2019年的642.66亿元,在15年的时间内增长了大约39.17%。2020年,全球电影产业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严重停滞,但中国电影院和银幕数在这一年里仍呈现正向增长,最终实现全国总票房204亿元。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也给电视业带来了新的机遇。2018年,爱奇艺、腾讯、优酷三大视频网站付费用户总规模接近2亿,这表明有越来越多的人成为网络视频网站的用户,从而影视业公司就可以直接与视频网站合作,将生产的剧集直接在网络上播出,这样也减少了等待上星的时间。在影视业大热的背后,当然会在股票市场上吸引到大量的投资者。对于投资者而言,在投资前要对公司背后的财务信息进行分析,才能做出合理的决策。本文对已有的研究进行拓展,在相比于其他的评价方法后,认为因子分析法使用方差贡献率对各综合因子的权重进行赋值,可降低人为确定权重带来的随意性与盲目性,因此构建基于因子模型的影视业上市公司财务绩效管理评价,从新的角度量化影视业上市公司的财务绩效管理水平。

一、样本的选取和指标体系构建

(一)公司选取。为了保证本次因子分析的统计意义,本文通过对等网站信息的搜集与整理,剔除ST和已经退市的公司,最终选取了24家影视行业上市公司作为研究对象,分别是华数传媒、湖北广电、欢瑞世纪、慈文传媒、中南文化、鼎龙文化、万达电影、金逸影视、华谊兄弟、华策影视、捷成股份、光线传媒、华录百纳、新文化、康德影视、幸福蓝海、浙江广厦、中视传媒、当代文体、文控控股、中国电影、上海电影、横店影视、中广天泽。本文研究的数据来源于国泰安CSMAR数据库2020年的数据。数据处理运用Excel2007和SPSSStatistics23.0统计软件。

(二)指标选取。在评价指标体系选择和构建方面,本文吸取了前人的研究成果,在此基础上结合影视行业上市公司的经营特点和实际情况,分别从偿债、营运、盈利、成长能力类别中选取了9项财务绩效管理指标,即流动比率(X1)、速动比率(X2)、现金比率(X3)、应收账款周转率(X4)、总资产周转率(X5)、总资产净利润率(X6)、净资产收益率(X7)、资本累积率(X8)、每股净资产增长率(X9)。

1、偿债能力。偿债能力是指影视业上市公司使用资产偿还债务的能力,它是判断公司经营与财务情况的关键指标,其关乎着公司是否可以持续生存与健康发展。本文选择流动比率、速动比率、现金比率来衡量影视业上市公司的偿债能力。其中,流动比率采用影视业上市公司的流动资产与其负债之比来表示,该指标能反映出流动资产清还债务的能力;速动比率采用影视业上市公司流动资产与流动负债之比测算,可客观反映公司流动资产偿还债务的能力;现金比率为公司的全部货币资金与有价证券之和除以流动负债,可大致体现公司在不依靠应收账款及存货销售的情况下,偿还当前公司债务的能力。

2、营运能力。营运能力是指公司的经营管理能力,即公司运用各项资产以实现经营利润、达成财务目标的能力,能反映出公司的经济资源管理以及运营效率的高低。本文选用应收账款周转率、总资产周转率来测算影视业上市公司的营运能力。因为公司的应收账款在流动资产中是至关重要的,总资产周转率能用来衡量资产投资情况与营销水平的配比情况,所以本文选用应收账款周转率和总资产周转率这两个指标来衡量公司的管理效率,进而反映出影视业上市公司的营运能力。

3、盈利能力。盈利能力可用来判断影视业上市公司在运营过程中是否具有赚取利润的能力。经营者可通过对盈利能力进行分析,从而发现公司在运营管理的过程中所出现的问题。本文选取总资产净利润率和净资产收益率等测算影视业上市公司的盈利能力。其中,总资产净利润率为影视业上市公司净利润和公司资产平均总额的比值。对于公司经营管理者而言,总资产净利润率对于衡量公司投入产出水平的高低至关重要;净资产收益率是指公司净利润和平均股东权益的比值,该比率对于体现公司股东权益的收益水平至关重要,上市公司股东投资收益水平主要通过净资产收益率体现,而净资产收益率也可以衡量自有资本的运用效率。净资产收益率指标也与投资者收益呈正向趋势,体现了自有资本获得经营净收益能力。

4、成长能力。成长能力可以用来反映出公司通过持续经营扩展获取业务的能力。本文选择资本累积率和每股净资产增长率等来量化影视业上市公司的成长能力。其中,资本累积率采用的是公司所有者权益的增长额和期初所有者权益总额的比值,是投资公司对上市公司评价市场行业环境、企业发展潜力的重要要素指标;资产企业本期净资产增长额除以上期净资产总额的比值为每股净资产增长率,而增长率是衡量上市公司股东的收益情况的要素,也是衡量公司运用资本的使用效率的指标。

二、实证分析

(一)数据处理及检验。如上所述,在整理得到相关指标对应的数据后,接下来对24家影视行业上市公司的指标数据进行因子分析。但由于各变量之间可能存在较大的均值方差以及变量间的量纲不同,因此为了保证评价结果更为有效,在进行因子分析之前对选取的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即先对各指标变量进行描述性统计,结果如表1所示。(表1)由表1可知,流动比率、速动比率、现金比率、应收账款周转率、净资产收益率和资本积累率这六项指标的标准差均大于1,表明影视行业上市公司的流动比率、速动比率、现金比率、应收账款周转率、净资产收益率和资本积累率存在较大差异;而相对应的总资产周转率、总资产净利润率和每股净资产增长率的标准差均小于1,说明各样本企业的总资产周转率、总资产净利润率和每股净资产增长率差异较小。为了判定所选取的财务指标是否适合采用因子分析提取公共因子,接下来需要进行标准化数据的适用性检验,即KMO和Bartlett球度检验,以分析样本数据之间的相关性。检验结果如表2所示,KMO值为0.617,大于0.5,Bartlett球度检验的概率值为0,小于显著性水平(0.05),即说明所选变量之间存在相关关系,适合做因子分析。(表2)

(二)提取公共因子。运用SPSS23.0对各指标提取公因子,公因子方差结果如表3所示。其中,除了应收账款周转率、总资产周转率之外,其他指标的提取度都超过了0.9;只有应收账款周转率、总资产周转率的提取度介于0.7~0.8之间。从结果来看,多数变量的提取度大于0.8,说明各变量的提取度较好,能够反映原始变量的大部分信息。(表3)公因子的特征根及方差贡献率结果如表4所示。由表4可知,前4项指标值均高于1,则表明提取的主因子共有4个,这4个主因子的累计贡献率达到92.507%,满足因子个数对累计贡献率的要求,说明前4个因子对变量的解释能力非常好。其中,第一个主因子的特征根为2.890,方差贡献率为32.116%;第二个主因子的特征根为2.001,方差贡献率为22.232%;第三个主因子的特征根为1.923,方差贡献率为21.370%;第四个主因子的特征根为1.511,方差贡献率为16.789%。这表明4个主因子可以代表原9个财务绩效管理评价指标所包含的大部分信息,可作为分析影视行业上市公司财务绩效水平的4个公共因子。(表4)

(三)公共因子命名。对公共因子进行命名需构建旋转因子载荷矩阵,确定每个影视上市公司财务绩效管理指标在各公共因子上的载重,以明确因子的含义。基于此,本文运用最大方差法开展因子旋转,并将方差高于0.7的公共因子确定为有效因子。旋转后的因子载荷矩阵如表5所示。由表5可知,第一项公共因子在速动比率、流动比率、现金比率这3个指标上的因子载荷值较大,可体现出影视行业上市公司的偿债能力,所以命名为“清算债务因子”;第二项公共因子在资本积累率、每股净资产增长率这2个指标上的因子载荷值较大,可体现影视行业上市公司的成长能力,所以命名为“运营发展因子”;第三项公共因子在净资产收益率、总资产净利润率这2个指标上的因子载荷值较大,可反映出影视行业上市公司的盈利能力,所以命名为“获利因子”;第四项公共因子在应收账款周转率、总资产周转率这2个指标上的因子载荷值较大,可反映影视行业上市公司的营运能力,所以命名为“运营管理因子”。(表5)

(四)计算因子得分。根据各公共因子得分情况并计算综合因子得分,可以从不同层面对影视行业上市公司的财务绩效管理水平进行综合评价。(表6)由表6可知,采用回归法得出各公共因子得分系数矩阵,采用F1、F2、F3、F4分别表示公共因子1、2、3、4、5的得分,采用表6中各因子得分系数确定公共因子的权重,可得各主因子的线性得分函数分别为:由该模型可知,清算债务因子在综合因子中的权重最高,达到32.116%;其次为运营发展因子,占22.232%;其余两者分别占21.370%和16.789%。这表明影视行业上市公司的偿债能力对公司财务绩效管理的影响最大,提高偿债能力对提升公司财务绩效管理至关重要。但是,从4个因子所占比例来看,各因子占比相对均衡,这表明每一个因子在影视行业上市公司的财务绩效管理评价中都十分重要。

(五)实证结果分析。如表7所示,本文依据分值大小将计算结果划分为四类。在债务清算能力方面,债务清算能力得分高的为4家公司,流动资产量可如期偿还负债,在不扩张的情况下保持长期健康运营。在运营发展能力方面,运营发展能力得分高的公司只有1家,表明该企业的资本规模与当期资产规模呈扩张趋势;运营发展能力较低的公司有21家,样本公司中占比87.5%,这表明在运营发展能力方面,大部分公司水平偏低,很有可能是受到国家政策调控、新冠肺炎疫情等外界因素,大部分影视上市公司运营发展能力有所下降。在经营获利能力方面,获利能力强的公司有4家,得分较高的公司有13家,合计占比70.83%,没有企业经营获利能力低,这表明大部分影视上市公司具备一定的经营获利能力,其总资产净利润率和净资产收益率指标相对较高。在运营管理能力方面,运营管理能力得分高的公司有4家,通过调整企业发展指导方针与模式,提升自身市场竞争力与运营管理能力;运营管理能力得分较低的公司有7家,得分低的公司有8家,合计占比62.5%,表明大多数影视上市公司运营管理水平较低,需要通过提升账款或资产周转水平,提高综合财务绩效管理能力。(表7)将24家影视上市公司的相关数据导入上述综合得分模型,分析影视上市公司综合财务绩效管理状况。F值越大,表明影视上市公司的财务绩效管理水平越高;反之,水平越低。依据计算结果分值大小,将24家公司分为4类。由表8可知,在24家影视上市公司中,4家公司财务绩效管理为高水平,6家公司财务绩效管理为较高水平,10家公司财务绩效管理为较低水平,4家公司财务绩效管理为低水平;公司财务绩效管理评分小于等于0的公司有14家,占比58.33%。结果表明,超过一半的公司的财务绩效管理情况较差。(表8)

三、结论及建议

上市公司财务范文2

关键词:上市公司;财务信息;信息披露

0引言

会计部门是企业财务信息的提供者,投资者、债权人等是企业财务信息的使用者。财务信息披露是指企业以报表、说明、附注等形式组成公开报告,向信息使用者提供重要会计信息,使后者了解公司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投资者的投资行为有据可依,避免盲目投资。除此之外,严格的财务信息披露制度也可以有效防止企业传播虚假信息。对上市公司财务信息披露现状进行研究,可以发现现阶段上市公司财务信息披露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并以此改善投资环境,规范上市公司行为。

1上市公司财务信息披露现状

从市场经济和投资者的角度出发,根据法律规定,上市公司对自身财务、经营等会计信息进行报告,并向社会公开,因此,对广大投资者来说,上市公司财务会计信息是投资者最直接、最主要的信息来源。投资者通过这些财务信息做出有利于自己的投资决策[1]。所有上市公司必须严格按照有关法律、法规,公开披露具有真实性、及时性的财务信息。这对我国资本市场及社会经济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但部分上市公司业绩预告、业绩快报中披露的财务信息与真实业绩、最终经审计的财务数据存在较大差异。

1.1财务会计信息失真

财务会计信息是股价变动的基础。一些上市公司在财务会计信息上弄虚作假,以达到各种目的。有关政策明确规定:连续3年净资产收益率不到10%的上市公司将失去配股资格;连续2年亏损的上市公司将被特别处理;连续3年亏损的上市公司将被停牌。在这一背景下,一些上市公司不顾自身经营的实际情况,为保住配股资格和不被特别处理,粉饰财务会计信息,骗取配股资格。更有甚者与投资机构相互勾结,欺骗中小投资者,故意制造虚假财务会计信息,美化利润,扰乱了我国证券市场的正常运行,损害了上市公司的声誉,给中小投资者带来巨大损失。

1.2财务会计信息披露不及时

原则上,上市公司应在法定时间内及时披露财务信息,当公司发生重大事件可能对股票价格产生影响时,也应及时向社会公告。但目前,部分上市公司未按法定时间披露财务会计信息,甚至故意违反该项规定,对于公司已经发生的收购、兼并、重大债务纠纷,以及股权转让等重要财务会计信息不及时公布;当发生招股书中的募集资金投向已经发生了变化,或者投资项目已经超出原来的投资进度范围等情况时,也不及时予以披露。由于企业财务会计信息披露不及时,给中小投资者带来误导,加剧了中小投资者的投资风险。

1.3财财务会计信息披露的不全面

有些上市公司对于财务会计信息披露流于形式,只注重一般项目的披露,回避负面消息。如公司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的股份及其变动等均未完全披露。特别是股息的发放和股票的派息,没有明确的时间,使大多数中小投资者蒙受损失。

2上市公司财务信息披露问题形成的原因

从上述分析可以看出,我国上市公司财务会计信息披露存在诸多问题,造成上市公司财务信息披露出现问题的原因既有主观因素,也有客观因素[2]。

2.1主观因素

2.1.1上市公司财务会计信息的虚夸和虚假宣传

为取得配股资格、提高股票价格,编造财务务会计信息。我国上市公司针对成本内容的信息披露会使竞争对手获取关键信息,导致企业失去竞争优势;而信息披露失真会给投资者和企业带来更大损失。此外,上市公司的业绩直接关系到上市公司的利益,如果公司业绩不佳或下降,会导致上市公司利益受损,而与此直接相关的利益主要有公司的股价和融资能力。这通常会使上市公司的管理者回避信息披露的要求,并且不在其业绩预告和业绩快报的财务数据中披露公司实际业绩状况。

2.1.2企业内部审计机构缺乏独立性

若无利益驱动,公司财务人员会严格遵守会计准则,业绩数据与披露的财务信息也不会有太大差异。尽管会计准则明确规定了会计的内容和程序,但由于企业主管人员法律意识淡薄,许多企业采取断章取义、各取所需的“有用主义手段”,随意篡改会计数据,造成会计信息失真。会计人员受局部或短期利益驱动,为追求不正当经济利益,在会计核算中任意调整利润,损害国家、投资者和社会利益。

2.2客观因素

2.2.1证券监管机制不健全

目前的法律法规存在对上市公司财务会计信息披露监管力度不够、监管职责不清等问题,使一些上市公司有机可乘。

2.2.2上市公司财务会计信息披露的法律、法规不完善

目前,我国上市公司会计约束的法律、规范、制度不健全、不科学,存在执法不严、处罚不力等问题。导致上市公司违规后被查处的可能性不高,与违规操作获得的利益相比,成本较低。

2.2.3注册会计师专业及职业道德水平不高

注册会计师的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不高是造成上市公司财务信息披露问题的主要因素。上市公司财务会计信息质量的关键在于注册会计师的审核。我国现有注册会计师队伍中,有些注册会计师在出具财务会计报告时极不负责任,甚至与上市公司联手误导中小投资者,不仅给中小投资者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也严重扰乱了资本市场秩序。

2.2.4上市公司年报披露信息为考虑年初数据更正因素

上市公司年报披露信息与业绩差异较大可能与披露时间有关。审计人员经常按照公司约定的披露时间即4月末开始进场审计,而会计师一般会在2、3月才被安排进场审计,因此,1月末和2月末披露的业绩预告数据通常与实际业绩数据存在较大差异。

3解决财务报告披露存在的问题的建议和方法

3.1上市公司角度

3.1.1内部治理结构调整

调整上市公司内部治理结构,对改善上市公司会计信息真实性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完善的制度约束公司管理层的行为,避免财务信息在收集、整理、审计、披露等环节受主观因素影响而失去真实性。合理的公司内部治理结构一方面可以从根本上规避因内部结构因素造成财务信息披露不健全,另一方面可以使公司获得持续发展的环境,规避风险。此外,对于上市公司年报等信息,可以根据不同内容进行分类监管,建立网络会计信息数据库,以此规范上市公司行为。

3.1.2优化内部审查

优化公司审计结构有利于审查部门的建设和优质会计信息的产出。可以从加强内部审查机构管理体系入手,加强领导管理力度和审查人员的责任意识,从根本上促使内部审查发挥更有效的作用。此外,要加强审查工作的独立性和权威性,这是审计工作的核心问题,审计人员也应保持专业态度,严格按照审计程序开展工作,保证审计结果的公正、客观。合格的内部审查是企业完善财务管理的关键,不仅可以提高财务信息在决策过程中的参考性,也可以防止在接受外部审查或质疑时出现严重后果。

3.2外部制度环境的解决措施

3.2.1建立健全的上市公司财务信息披露制度

健全中介机构监管信息披露制度是信息提供主体和信息需求者力量平衡的结果,完善和构造对称信息的主体是信息中介即会计师事务所等机构,合格的信息中介是制度的实施者,也是制度有效性的保障。规范管理信息中介机构的措施有:第一,提高会计师事务所的独立性;第二,完善和规范信息中介机构的信息获取手段、业务能力和工作方式,形成有效的信息供给约束;第三,强化信息中介风险意识,增强注册会计师的责任意识,严格执行审计程序,维护良好的职业道德。当前,我国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制度尚不完善,相关部门应尽可能发挥指引和规范作用,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和法制环境,根据上市公司的特点,及时制定适当的披露政策,积极借鉴先进经验,明确法律责任,加强对提供虚假财务信息的行为的追究问责。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方式和内容应符合监管和投资者需求,监管部门可以根据上市公司披露的信息对其经营情况和财务情况有直观的判断,投资者可以对会计信息进行最大程度的了解和利用,从而使信息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3.2.2在披露方式上实现“三个结合”

(1)数字统计报告与文字描述报告结合。因财务信息利率无法完全量化,因此仅以统计报告的形式表达非财务信息难以全面揭露真相[3]。大部分财务信息以文字描述为主,提供必要的数据统计是增加信息可读性的有效方法。(2)定期披露和适时披露结合。定期披露常见的有年报、半年报、季度报等,其中包括企业的经营情况、当期财务数据等;适时披露即在重大事件发生时,结合财务信息发生变化情况及时披露有关信息。两种方式结合,可以使投资者了解公司运营方向和成长性,也不会错过重大事件对公司运营造成的影响,更有利于投资者做出理性投资决策。(3)主动披露与互动披露结合。传统信息披露模式中,财务信息由企业主动披露这一方式本身隐含缺陷,公司所披露的信息与信息接收者希望获得的信息往往不一致,从而导致“垃圾信息”过多。互动披露是建立在公司与信息接收者之间的交互方式。用户可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向公司提出信息需求申请,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公司根据用户的需求提供信息。随着技术的发展,交互性信息披露方式不仅能实现信息按需披露,还能节省披露成本,是未来信息披露的主要途径。

3.2.3加强信息披露的监管和违规披露信息的处罚力度

应充分利用互联网、各类媒体、中介机构、专家学者等社会资源,构建多层次、全方位的监管体系。强化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监管必须做到有法必依、违法必究。对掩盖或歪曲重要信息的行为予以重罚,对违法乱纪者起到震慑作用。如建立社会公众举报、监督机制,设置投诉电话等,充分利用社会舆论的力量,及时调查,严肃处理和曝光。加大对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处罚力度,进一步明确各证券监管机构的权限。证券交易所要对上市公司披露的会计信息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检查,严惩存在问题的上市公司,尤其是提供虚假信息或重大遗漏的上市公司。利用警告、没收违法所得、摘牌等手段。严重时还应追究有关人员的刑事责任,以维护广大投资者的利益,确保我国资本市场的有效运行。

4结语

上市公司财务范文3

[关键词]创业板;上市公司;财务风险;预警体系

创业板为中小企业提供了融资平台,但是由于创业板中小企业存在发展规模小、成立时间短以及收益不稳定的特点,导致上市公司的财务存在较大的风险。2016年商务部研究院信用评级与认证中心的《中国非金融类上市公司财务安全评估报告》中提出自2012年至2016年,创业板指数已经累计下降13.78%,说明创业板中小企业的财务安全现状在不断的恶化。《深圳证券交易创业板股票上市规则》做出了创业板退市制度的规定,因此基于我国资本市场新常态发展,构建完善的财务风险预警体系对促进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发展,健全我国资本市场制度具有重要的现实性的意义。

一、创业板上市公司财务风险的概述

创业板是相对于主板市场而言,其主要是为中小型公司、新兴企业提供筹资渠道的新兴资本市场,是对主板市场的重要补充。创业板具有上市门槛低、关注企业成长性(创业板上市要求企业近两年的营业收入增长率均不能低于30%)以及发行审核严格的特点。截止2016年10月份,我国创业板市场共有484家上市企业,上市企业总股本达到1782.4亿股,总市值超过45688.56亿人民币。基于我国资本市场新常态的发展,创业板上市公司财务风险比较大,综合分析导致创业板上市公司财务风险的因素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一是系统性风险。系统性风险就是由于政治经济等变动而给创业板上市企业所造成的风险。如经济波动和关于高科技企业的税收等政策的出台往往会影响到创业板企业的股票价格,从而给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造成巨大的影响,当然创业板存在的投机风险也是影响财务风险的重要因素。部分投资者投资创业板企业往往存在较大的投机心态,他们利用各种手段操纵股权价格,从而达到盈利的目的。更为严重的是操纵股权价格的过程也是破坏创业板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过程。二是非系统性风险。非系统性风险主要包括筹资风险、经营管理风险、投资风险以及收益分配风险等等。

二、创业板上市公司财务风险预警构建的必要性

财务风险预警就是从财务管理的角度对企业的经营活动通过各种分析方法,检测企业是否处于财务危机中,以此实现企业经营活动的健康发展。财务风险预警的关键是分析财务风险,当企业没有能力偿还到期的债务时就表明企业的财务出现风险。财务风险预警机制则是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及时进行适度监控,防止企业财务出现风险的有机系统。实践证明创业板上市企业构建完善的财务风险预警体系无论是对公司的健康发展还是对资本市场制度的完善都具有重要的作用,具体表现为:一是通过构建财务风险预警体系有助于对创业板上市公司进行监测。由于创业板环境比较复杂,上市公司不仅需要把控好企业内部的财务管理工作,而且还要做好市场投机者的风险防控,因此通过风险预警体系可以对企业的财务活动进行有效的监测,一旦出现财务风险指标,就会发出预警,以便企业管理者及时做出相应的财务管理调整;二是有助于促进创业板制度的不断完善。虽然我国经过多年的发展创业板制度在不断的完善,作为创业板主体的上市公司,上市公司的财务状况很大程度上影响创业板制度的发展,因此通过构建风险预警体系可以促进企业财务管理活动的健康发展,这样避免因为上市公司出现各种会计舞弊行为,从而净化创业板市场环境,实现创业板的可持续发展。

三、创业板上市公司财务风险预警模型的构建

基于对相关文献资料的研究在财务风险预警模型中较多选择多元性回归模型、多元逻辑回归模型以及神经网络判断模型等等,但是上述的模型都存在缺陷,因此本文选择功效系数法,此种方法不容易受主观因素的影响,而且还能通过计量模型客观的判断企业的经营现状,因此较为公平、公正。具体的财务风险模型构建这里从以下的步骤中予以说明下:

(一)风险预警指标的确定

对于创业板上市公司的财务风险预警分析首先需要确定预警指标,在整个预警体系中预警指标的确定非常的重要,如果预警指标没有选择对那么直接会影响到预警的结果。因此在预警指标确定上必须要遵循有效性、重要性、可操作性以及系统性的原则对指标进行合理的优化设计。基于功效系数法的预警体系构建方法,对于创业板上市公司财务风险预警指标的选择时需要从以下方面入手:一是企业盈利能力的指标。企业的盈利能力主要是通过费用控制水平、资产薪酬水平以及经营现金流量状况等财务指标;二是企业营运能力的指标。基本指标有应收账款周转率和总资产周转率、流动资产周转率以及不良资产比率等等,其主要是对企业的资源使用情况等进行分析,以此判断企业是否处于高水平的资产管理阶段;三是企业偿债方面的确定,该指标主要是对企业负债情况进行分析,分析企业的信用情况以及企业所面临的债务水平等。基本指标有资产负债率、速动比率、现金流动负债比率以及有负债比率等;四是企业成长方面的指标。对于企业成长能力的分析能够判断企业的发展空间,因此对于企业成长能力的指标分析主要是从资本保值增值率、营业增长率以及修正指标为技术投入比率等方面。其次确定指数权重的确定。财务风险预警指数的权重充分体现了风险指数对企业整体经营的影响程度,对此可以依据《企业绩效评价标准值》进行设置。最后是标准系数的确定。创业板上市公司的财务风险预警标准系数确定需要按照不同的行业、规模以及指数类别进行划分,一般划分为五档,也就是分为优秀值、良好值、平均值、较低值以及较差值。优秀值的数值在1之上,较差值的数值在0以下。

(二)财务风险预警模型系数的计算

在确定好预警指标之后需要根据确定的指标数值进行计算:首先计算基本指标。也就是在收集好创业板上市公司的各个指标数据之后,确定最后的指标数值,然后将各个实际值与合成的指标标准值进行比较,最后给出相应的评分;其次是计算修正指标。利用基本指标计算之后,能够得到企业大概的数值,但是其存在一些模糊,因此需要使用更多的同类型的指标进行修正,以此准确的对企业的各种情况进行分析。。其公示为:修正后总得分=y各部分修正后得分。当然在指数修正过程中还会存在特殊情况,例如当实际值大于优秀值时,利用上述的公式是没有办法却别上下挡,因此需要对指数单项修正系数进行修改,具体修改为:单项修正系数=1.2+本档标准系数-该部分基本指标分析系数;其次需要对经营增长状况、债务风险状况以及资产质量状况等进行计算;最后财务风险预警判别标准的确定,在经过上述的基本指标和修正指标后,就能得到企业的最终绩效得分,衡量得分的标准也就是根据最终的分数进行。例如通过计算创业板某上市公司的财务预警风险得分超过1,就说明该企业的财务风险系数比较小,企业的经营状况就比较好。当然在具体的预警模型中需要对绩效得分进行分级标准,具体的标准是以40、50、70以及85作为各个类型的分界点。如果分值小于40就说明企业差,在40与50之间属于低水平,而在85之上的就属于优秀的企业。

(三)模型验证结果

为了准确的对上述模型进行验证,选择至2016年创业板上市公司作为研究对象,按照财务风险预警模型要求对相关的数据进行计算,经过计算得出以下结果:37家企业处于无警状态,167家企业处于轻警状态,其中B+级企业共60家,B级企业共有49家;处于中警状态的企业为128家,具体是C级企业70家,C-级企业40家;处于重警企业的共13家,该类别企业的财务风险比较大,容易出现财务危机。而一旦出现财务危机就存在退市的风险,这样不仅影响上市企业的经济效益,而且还会影响到社会投资者的利益。因此总体而言创业板上市公司财务风险存在一些问题,因此需要强化财务风险预警体系。

四、强化创业板上市公司财务风险预警体系的对策

(一)政府部门要加强对创业板上市公司的监督

由于影响创业板上市公司财务管理工作的因素比较多,例如政策、环境以及人员等等,因此基于我国资产市场环境相对还不完善的现状,尤其是近些年出现的各种会计舞弊行为,要求政府部门要加强对上市公司的监督力度:一方面政府部门要积极出台关于完善创业板上市公司财务监督的制度。目前我国处于资产市场制度不断健全的新阶段,基于国际经济发展形势,尤其是与香港资产市场的互通等制度的实施,要求政府部门要加大立法建设,以完善的制度措施规范创业板的财务管理行为,为社会投资者提供公平、公正的投资环境;另一方面政府部门要加大对各种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尤其是要强化对投资者的监管。在资产市场环境下越来越多的投资者采取短线投机的手段干扰创业板市场的健康发展造成创业板指数波动较大,干扰资产市场发展,因此国家要加强对非法投机者的打击力度,不仅要给予其必要的经济处罚,而且还要对其进行刑事惩罚。

(二)加强信息披露制度建设

造成财务风险加剧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双方信息不对等因素造成的,因此创业板上市公司必要建立完善的信息披露制度:首先创业板上市企业要拓展财务信息披露的途径。创业板上市公司不仅要严格按照相关的规则制度等对财务信息进行披露,而且还要切实结合大数据技术等平台,创建网络财务信息披露模式。例如创业板上市公司可以依托网站定期与不定期对企业的财务信息进行披露。尤其是对于重大财务信息要做到随时披露,以此让社会投资者可以及时了解相关信息,维护投资者的合法权力;其次上市公司要丰富信息披露的内容。根据以往的经验部分上市公司在财务信息披露的过程中会存在刻意隐瞒的现象,例如对于影响企业发展的财务信息采取不披露的消极方式,对此需要社会公众要加强监督的同时,企业要从自我长远发展提高信息披露的质量。

(三)健全上市公司内部治理结构

创业板上市公司的存在着严重内部管理问题。由于规模小,上市时间段,整个公司还处在家族治理的情况,缺乏合理的制衡机制,政策制定也容易主观和不科学,从而影响公司的长远发展。监管机构可以尝试设定新的标准,协助创业板上市公司制定更加完善的管理体系。此方面如果能够有效实旌,可以降低大股东套现等问题,对于公司与投资者与市场都是一个好的趋势。此外,还可以促进经营方面的发展,对技术和管理人员流失起到一个很好的防护作用,使众多员工更加齐心协力的为公司发展努力。从而营造一个良好的市场氛围。另外企业还需要做好事前控制,对客户的信用情况进行调查,确定合适的信用期,制定出合理的回收账款政策,针对不同类型,不同债务采用不同的收账方式。

(四)加强对创业板上市公司财务预警模型的理论研究

由于财务预警模型对创业板上市公司财务管理工作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需要强化理论研究:首先需要企业在构建财务风险模型时必须要选择相应的指标体系,例如国外国家的财务风险预警体系虽然相对比较完善,但是其并不适合我国国情,因此需要我国创业板上市公司在选择的时候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设置优化;其次在财务风险预警模型的数据选择上要注重年限。例如根据调查创业板上市公司往往在第一年的时候其经营管理比较良好,具有优秀的利润,但是在第二年、第三年,企业的业绩就会出现较大的波动,因此需要在财务风险预警指标选择上采取多年的财务数据。总之,随着国家对创业板市场的重视逐渐增加,相关统计数据以及标准的制定也会逐渐完善,对于构建适用我国特殊情况的财务风险预警模型也会更有帮助,并且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预警模型也会逐步改进,最终达到多种更加精确的预警方法。

[参考文献]

[1]李健,孟庆胜.当前证券市场存在的问题、成因与对策[J].华北金融2012(5).

[2]陈建华,张宇光.对我国创业板“三高”现象的思考[J].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5).

[3]林浩贤.创业板上市公司财务预警研究[J].现代经济信息,2013(3).

上市公司财务范文4

关键词:财务风险;市场竞争;风险控制与应变

一、引言

要想从根本上处理解决好好上市公司的风险控制管理的问题,上市公司需要在全球一体化趋势中,在市场开放度及自由度越来越高的大环境里运筹帷幄,精准把握可能发生的各种风险,自身加强风险意识。这样才能保住公司不受财务风险的困扰。从各个调查研究表明,使上市公司陷入严重的财务危机主要有以下这几个方面的原因:第一,上市公司风险意识与危机预防认知不强。第二,不断涌现其他的难以预知的新风险。第三,对来自买方市场及“人情”方面的可能风险缺少防范意识及应对手段等。如上种种,都会使企业陷入重重财务困境不能自拔。上市企业要想立于不败的境地,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生存下来,其关键在于高度关注企业风险和防范风险的发生,提高公司的自我完善发展能力,加强对风险的认识和研究,有效管理风险。这样才能保证上市企业参加国内外市场竞争。“海尔总裁张瑞敏曾经发表过著名言论-企业永远要战战兢兢,如履薄冰”,财务风险意识应该永远印在上市公司的企业精神及企业文化中,作为每家上市公司的必要特质之一。当企业需要做出经营决策时,这种特质就应该显现出来,考虑经济,收益性,风险性等各方面的因素,拥有超前的财务风险的识别与管理能力,使企业在面临危机时有更好的应变能力。本文主要通过对上市公司企业面临风险的分析及几点行之有效的建议来论述本篇文章。

二、上市企业财务风险分析

(一)营业利润下降

近几年来,国家提高了人民币贷款基准利率水平,增加了企业的利息费用及其融资成本,产生了连锁反应导致企业利润逐年下降,现金流量逐年上升,带来利息收入与支出方面的巨大影响,使公司的财务风险逐年增加。从销售利润这方面来看,如果上市企业每年的销售利润率呈不断下降趋势,这说明了企业销售疲软,利润不断下降,企业盈利能力也不断下降,财务危机的风险增加。

(二)企业存货与应收账款危机

企业若为大型实业企业,所以在企业经营中产品的保存、运输、销售等方面的影响,会对企业造成不利影响。根据上市公司企业报表显示,自2014-2017年以来,企业在存货管理方面的支出一路走高,这说明了企业的存货增多,无法将其马上转化为利润,这带来了庞大的财务风险。另外一方面,在应收账款方面也产生了问题,在2014-2017年末,企业应收账款的期末余额不断增加,数额庞大。应收款项增加导致财务方面产生现金流不足的问题,只能向资方借贷,负债经营,产生巨大影响。

三、关于公司规避财务风险的三点建议

(一)利用财务杠杆产生收益来减少风险

企业在进行杠杆收购时,首先应该注意的是目标企业未来的现金流量,如果目标企业存在高额的债务,那么就需要仔细研究这个企业在未来是否拥有稳定的现金流来偿还债务,对于保持这种稳定性提出三点建议。第一,谨慎考虑目标企业,选择一个对的企业是成功的一半,认真考量目标企业的企业结构及企业文化等方面,多角度了解目标企业情况。第二,对目标企业进行周全的价值评估,包括其在市场上各方面的反馈情况等。第三,营造优质的资本结构,打造品牌价值和提升企业价值,使企业做大做强。要想通过财务杠杆来产生利益走向胜利,其重中之重就是拥有可靠的现金流,得以预防无力偿还债务导致的破产。高风险与高收益的资本结构对于企业来说是存在一定风险,但同时也能给企业带来真正的高额收入。利用财务杠杆时保持谨慎,认真抉择,这样才能提高收益,降低风险。

(二)严密管控资金流动方向

企业应建立科学规范的合理流动性资产组合,来预防资产负债流动性风险。第一,应该全面推行预算管理制度,在进行各项资金支出前,应进行周密的资金预算,控制企业大量资金支出前、支出中的流程,严格按照预算方案进行操作。建立预算审批、编制、监督的多方面预算管理系统,预算方案一旦敲定,就不得随意更改,如要更改必须通过逐级上报、层层审批的方式来改变。第二,资金集中管理,完善资金结算制度。创建资金结算中心制度,掌控公司的每一笔资金流动,确保资金管理的集中统一,以便于企业资金的集中管理与监管。第三,关注企业的支付能力与偿债能力,严密管控资金流向,当一个企业的现金流出现问题时,就会无力偿还贷款,面临破产的局面。所以企业应该养成“钱流向哪里,监管就紧跟到哪里”的管理体系。确保企业在经营活动、投资活动等流通环节保持健康。

(三)利用法律武器保护财务安全

在企业债务关系与企业并购过程中,签订一系列的法律法规是必要的,其中应包括义务、治理、经营、股权等涉及企业重要利益的方面。签订仔细周详深入细小环节的法律条约,有利于企业在并购中的正确性和合理性,能够有效规避不能按时偿还债务导致的技术性破产,还能在发现企业问题时,提供一系列相关文件保证自己的合法利益不受损失。这样才能完成降低财务风险的最终目的。国家相关部门应该根据市场上新出现的各种情况与陷阱,积极完善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来保证司法严谨以及公司合理利益不被侵犯。严厉打击各种违法乱纪行为,净化市场环境,使企业在公平公正的环境中竞争发展同时减低双方的财务风险。

四、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社会大环境经济的改革与发展,对外开放程度的不断提高,资本流动的速度越来越快,上市公司面对财务危机与竞争挑战越来越激烈。要想企业在现代保持竞争力不被社会淘汰,就一定要利用财务杠杆产生收益来减少风险、严密管控资金流动方向、利用法律武器保护财务安全,从而提高上市企业生命力,保证经济效益与利润率。促进企业健康蓬勃发展。

参考文献:

[1]王琳.基于现代企业内部控制的财务风险探讨[J].财会学习,2018(26):255-256.

[2]朱佳璇.基于内部控制架构的现代企业财务风险防范探究[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6(30):77-78.

上市公司财务范文5

关键词:财务共享中心;上市公司;财务管理

作为上市公司,数据披露非常严格,对财务管理工作提出了更加严格的要求,必须做好相关内部控制,如实披露财务数据,为内部经营决策者和外部投资者提供数据支撑。其中,不乏很多上市公司率先采取财务共享中心的财务管理模式,在此模式下,上市公司财务管理工作也需要做出相应的转变,以更好地适应新财务管理模式的需求。财务共享模式下上市公司如何适应新财务管理工作思路,如何转变财务管理方式,成为当前大部分上市公司财务管理的变革重点,很多上市公司在实施财务共享中心模式下,都是简单地照搬国外的思路和方法,并没有从自身的工作实际情况出发,结合财务管理的现实情况,采取正确的措施,导致财务共享中心的实施效果并不理想。所以,本文的研究就是希望探讨上市公司财务共享模式实施中的财务工作转变思路问题,提出相应的转变方案,以帮助上市公司更好地适应财务共享模式思维。

一、财务共享中心模式相关概述

早在20世纪,财务中享中心模式就已经被国外的大型企业和跨国公司有效地运用和推广,给财务管理工作带来了非常大的变革。根据相关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以欧美为代表的西方国家跨国企业已有90%以上的公司建立起了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因跨国企业在全球经济发展一体化的大背景下,需在当地建立区域公司,以更好地开展业务,原有的财务管理模式已不能适应各跨国企业的经营管理发展需求,所以在此背景下,财务共享中心应运而生,并在各国大型企业的不断探索和改进下,已形成了非常健全的管理机制。财务共享中心模式作为一种新的财务管理方式,旨在通过将集团内部所有的资源进行整合和运作,有效地解决跨地区、跨国家在不同地域中财务管理职能的重复和效率低下的问题,期望通过财务共享中心的模式,将所有的财务资源进行集中,更好地提高财务的工作效率,达到财务集中规模效应,为上市公司的经营利润增加助力,降低经营管理成本。

二、财务共享中心模式上市公司财务管理运行中存在的误区

随着上市公司的发展规模不大扩大,很多上市公司积极探索新的发展模式,特别是在全国不同地区开展业务的上市公司,都在当地成立子公司或区域公司来更好地开展业务,以节省成本、增加利润,更好地适应当地的业务需求。但是,随着子公司的数量越来越多,业务也越来越复杂,原有的财务模式已不能适应公司的财务管理需求,所以财务共享中心财务管理方式成为了很多上市公司的财务管理首选,通过建立财务共享中心模式能更好地将有限的资源集中起来,优化资源配置,发挥更大的效用,改变过去分散的财务管理模式、财务人员冗余、运行成本偏高的问题;同时,在财务共享模式下,整个上市公司集团的财务人员集中办公,建立垂直的财务管理模式,在整理相关的财务信息和数据统计时能很好的保持一致,快捷高效地提供相应的财务数据,并对这些数据进行整理分析,为上市公司经营管理决策提供充分的数据支撑。但是,在财务享中心模式推进过程中,很多上市公司在没有充分考虑自身的实际情况条件下,就仓促地推进财务共享中心模式的运用,其效果也非常的不理想。在运用过程中比较常见的误区有:一是所有的企业都认为可以运用财务共享中心模式来实现数据的标准化和流程的专业化;二是有些上市公司从一开始就认为财务共享中心模式能够有效地降低企业的管理成本,而并没有充分考虑财务共享中心模式本身的建立也是需要耗费巨大的人力、财力、物力成本的,两者之间没有建立有效的平衡关系;三是在财务共享中心模式建立过程中,财务人员的积极性非常的高,能保持很高的热情来推进此项工作的实施,但是很多上市公司在财务共享中心模式建立之后,财务人员积极性有所缓解,财务共享中心模式的效果也不是太理想。

三、财务共享中心模式下上市公司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财务共享模式推广不深入,下属子公司执行存在难度。财务共享模式的实施和推进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并在实施过程中不断优化和完善,根据内部的战略发展目标和外部环境的变化及时做出相应的调整。尤其是在财务共享中心模式推广前期,由于整个上市公司集团体系复杂庞大,推广的进度很慢,下属子公司对其实施工作不重视,并没有深入理解财务共享中心模式带来的好处,反而认为财务共享中心模式给子公司带来了很大的不便,比如财务支付和审核全力上收,很多财务管理工作不受子公司管理层控制,整个子公司的业务、资金、现金流状况一览无遗地呈现在总部层面。比如,财务共享中心模式的实施将下属子公司的资金及时归集,由总公司统一调集分配,子公司在资金使用决策权上将大幅压缩,整个公司的资金将被总部统一控制和管理,一方面从总部角度来说是能有效提升资金管控效率,但从另一方面来说资金权利的上收对整个子公司的积极性影响非常大,很多子公司在实行初期会出现不予以配合的情况。所以,财务共享中心模式的推广在部分上市公司受到阻碍,推广的进度很慢,财务管控效率的作用也难以发挥。

(二)上市公司财务人员本身专业水平欠缺,导致推进难度增大。财务共享中心模式的推广更多地是依赖于上市公司整体财务人员的共同努力,由于新模式的推行,其涉及的知识面很广、业务流程体系也很复杂,财务人员刚接触时,本身的专业知识理论欠缺,对财务共享中心模式的推行进程和步骤难以把握,导致推进难度增大。尤其是在推行过程中,财务人员如不能起到引领作用,将财务共享中心模式的优势向其他部门进行解释,将很难取得其他部门的支持,推行的难度可想而知。财务共享模式本身包括的范围非常广,包括财务管理的思维转变、财务流程的优化、财务考核体系的完善、财务报销工作方式变化等内容,如财务人员不能很好地掌握上述知识体系,财务共享工作的效果也将不理想。比如,财务人员的专业水平在报销流程设置和优化上,如财务人员不了解整个报销业务流程及业务端口的支付情况,只是根据自身的财务审核范围来设置流程体系,将导致设置的流程难以满足经营管理的需求,不能很好地推动公司的发展。

(三)财务管理思维模式根深蒂固,难以发挥共享模式作用。新的模式推行势必会颠覆原上市公司财务管理人员的思维方式,原来的财务管理方式已运行多年,要想彻底改变原工作思路,势必会有一个过渡过程。比如,在原财务管理模式下,上市公司各子公司都配备相应的财务人员,分别进行核算,虽有统一的财务软件进行监管,但是各子公司的管理层牢牢掌握着各自的财务管理工作权利,很多工作开展非常方便,在此思维模式下觉得财务管理非常的好。一旦实行新的财务管理模式,要想改变他们的思维方法,将财务管理权上收,很多子公司将会出现各种拖延改变,所以财务模式的推动节奏很慢。财务共享中心模式的推进需要有一个过渡过程,在整个过程中,很多财务人员的财务管理思维还处在一个衔接过程,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内的财务管理思维对财务共享中心模式的实施起到了制约作用,尤其是财务人员需要熟悉财务共享中心实施的信息技术媒介,包括信息系统的运用、风险的防范、资源的整合等很多工作,所以在短时间内难以充分发挥财务共享中心模式的作用,需要在上市公司内部稳步推进。

四、财务共享中心模式下上市公司财务管理转型对策

(一)提升上市公司财务管理人员的信息化思维。财务共享模式本质上来说就是信息化技术的细化应用,所以财务工作的转变之一就是需要上市公司的财务人员对自身信息化思维方式进行更新,更好地适应财务共享中心模式的需求。财务人员信息化思维的提升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充分领会财务共享模式的信息化需求,包括无纸化办公、银企互联、财务报销自动一体化等财务方式转变,并及时地适应信息化需求;二是上市公司也需要定期组织相应的专题培训来提升财务人员的信息化思维,通过专业的讲解来快速推进财务共享模式的应用;三是对接财务共享中心实施过程中的软件厂商,如何根据公司的实际情况定制个性化的财务共享中心模块,将整个公司的业务流程体系能很好地融入到财务共享中心模式中。

(二)推进上市公司业财融合一体化。财务共享模式的实施背景下,上市公司财务管理工作已不是简单地进行会计核算和记账部门,更多的是需要业财融合,做出巨大的转变。业财融合的要求就是上市公司财务人员站在公司整体角度来思考问题,全面熟悉公司的业务流程体系,不局限于自身的本职财务工作,能用财务的思维去思考业务方面的知识,同时也能站在业务的角度来思考财务工作如何更好地优化调整。在具有业财融合一体化而思维模式下,上市公司的财务共享模式的财务管理工作将得到更大的效用发挥,财务管理水平将得到一个质的飞跃。财务共享中心模式对整个上市公司的资源进行有效整合,优化资源配置,打通了业务和财务之间的沟通障碍,所有业务的流程都将更加透明化。

(三)不断完善财务信息化管理模式。财务共享模式实施并不是代表上市公司的财务管理工作固定才采用此模式,需要根据外部环境的变化及自身内部经营战略发展来调整财务管理。随着上市公司经营业务规模的扩大,财务共享模式也需不断完善。比如,实施初期,财务共享模式可能是简单地将财务管理权利上收,并未做好分工流程;在实施过程中,会发现公司很多实际情况与财务共享模式不匹配,就需要对其模式进行调整和优化,更好地适应公司业务发展;在实施后期,公司的经营计划调整和战略目标变化,财务共享模式也需要进行调整。所以,上市公司在确定好相应的财务信息化管理模式后,需要根据外部环境的变化以及公司自身内部经营战略的变化,及时地做出相应的调整,在调整过程中需要从公司整体角度考虑问题,收集各部门的现实需求,建立更加科学有效的信息化管理体系。

上市公司财务范文6

关键词:因子分析;上市公司;财务风险

上市公司是区域经济发展的微观主体,对于产业发展、经济进步和生产方式变革具有广泛而深远的影响。但随着日新月异的技术进步和迅速多变的消费者需求,使得上市公司难以取得资源和技术的完全优势,上市公司的发展可能会面临一定的风险。河南省地处我国中原,占据独特的区位优势,经济飞速发展,上市公司的数量也不断增加,但与北京市、广东省等地区相距较大,同时河南省上市公司总市值相较于2017年减少了2753.85亿元。总体来说河南省上市公司经济基础薄弱,在未来发展过程中可能会面临更多的财务风险。因此,有效评价河南省上市公司财务风险,对于河南省防范其未来潜在的财务风险、促进区域资本市场发展有着重要意义。因此,本文从区域角度出发,以河南省A股上市公司为例,选取合理的指标构建河南省上市公司财务风险评价体系,整体评价河南省上市公司财务风险,并提出相应建议。

一、河南省上市公司财务风险评价研究设计

(一)样本选择

本文以2018年河南省所有的A股上市公司财务数据为样本,剔除金融类企业以及数据缺失的企业,得到71家河南省上市公司观测值。所有数据均来自于国泰安数据库,并使用SPSS20软件进行分析。

(二)指标选取

本文结合现有的成果,借鉴何玥[1]等人的研究,选取盈利能力:资产报酬率、净资产报酬率、营业利润率、每股收益;成长能力:主营收入增长率、总资产增长率、营业利润增长率;偿债能力:流动比率、速动比率、产权比率;营运能力:流动资产周转率、总资产周转率;现金能力:现金流量比率,共13个财务指标5个方面来反映企业的财务风险。

二、河南省上市公司财务风险评价

本文的KMO值为0.646,表明适合做因子分析。并提取特征值大于1的共提取5个公因子,累计贡献率达到了79.266,接近80%,所以认为可以反映13个原始指标的信息量,并将5个公因子分别命名为F1、F2、F3、F4、F5。以5个因子的方差贡献率和累计方差贡献率之比计算综合得分。综合得分:借鉴何玥[1]等的研究,根据上市公司的综合得分将财务风险划分为四个等级,上市公司的综合得分越高,表明公司所面临的财务风险可能就越小:财务良好上市公司综合得分为[1,2);财务一般上市公司综合得分为[0,1);财务风险较高上市公司综合得分为[-1,0);财务风险很高上市公司综合得分为[-2,-1);由上述上市公司的综合得分结果,2018年河南省上市公司财务良好的有东方银星、思维列控、华兰生物、远东传动、利达光电、利达光电、濮阳惠成6家企业,比2017年减少了2家,并且综合得分相较于2017年有所减少;2018年财务一般的上市公司有双汇发展、普莱柯、新天科技、神马股份等56家上市公司,比2017年少2家;2018年河南省上市公司财务风险较高的有中孚实业、林州重机、银鸽投资、神火股份、太龙药业、安彩高科共5家上市公司,比2017年增长了2家企业;2018年财务风险很高的豫能控股、一拖股份、雏鹰农牧共3家上市公司,比2017年增加了1家。总体来说,2018年河南省上市公司防范财务风险能力相较于2017年有所下降,首先,除前三的企业外,原在2017年财务状况良好的企业4家上市企业在2018年全部下降为财务状况一般的企业。其次,原有在2017年财务状况一般的4家上市公司在2018年下降为财务风险较高的企业,甚至有3家上市公司下降成为财务风险很高的企业。同时与其他发达地区相比,河南省上市公司的财务风险相对较高,具体原因可能为:第一,盈利能力较差。河南省71家上市公司,在2018年仅有43家企业综合盈利能力得分为正,并且高利润的上市公司较少。第二,成长能力较弱。成长能力的综合得分中,2018年河南省上市公司50%的成长能力得分为负。第三,现金流动性较差。2018年河南省上市公司现金流动性里有21家企业得分为负,主要的原因是河南省以制造业上市公司为主,其他行业发展不均,高新技术行业、信息行业等数量不足。

三、河南省上市公司财务风险防范措施

第一,增强防范财务风险的意识。河南省上市公司整体财务状况一般,因此企业应合理防范可能遇到的财务风险,提高企业管理、财务等人员的风险意识,甄别企业在外部宏观环境或在企业的内部运营过程中可能遇到的财务风险,采取合理的措施避免风险产生的不利结果。第二,提高企业盈利能力。河南省目前的上市公司多以制造业为主,因此应加大科技投入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在国家创新驱动经济发展的大环境下,促进河南省制造业向高质量发展,提高企业的盈利能力。第三,加强政府引导。政府应制定相应的政策创造更有利的宏观环境,降低市场风险,加大科研投入,促进校企合作的科研成果的转化,促使制造业企业向中高端转化,提高企业的未来成长性。

参考文献:

[1]何玥,王慧,程宝栋.林业上市企业财务风险实证研究[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17(04):66-71.

[2]邓旭东,张瑜,徐文平.基于现金流量角度的财务预警模型研究———以房地产行业为例[J].会计之友,2018(23):89-93.

上市公司财务范文7

关键词:拟上市公司;财务内部控制;体系建设

财务内部控制体系主要指,企业内部结合财务管理要求,设定对应管理对策和方案的总称。建立完善财务内部控制体系的意义在于,提升企业内部管理水平。通过建立完善的财务内部控制体系,能够保证企业财务信息质量安全,给企业财务工作顺利开展提供支持。针对拟上市公司而言,其不能成功上市的主要因素在于,企业财务内部控制体系不完善,这给企业财务内部控制水平提升带来直接影响,导致企业内部管理不满足国家相关部门的内部控制规范标准,让其上市申请遭到驳回,影响其上市。所以,拟上市公司应给予财务内控工作高度注重,结合实际情况,科学构建财务内控体系,将财务内控体系价值充分发挥提升拟上市公司财务管理水平,给其未来发展提供支持。

一、拟上市公司财务内部控制意义

从财务内部控制体系角度来说,其作为企业为了完善财务内控管理,从财务管理角度入手设定一系列管理对策和方法的总和。通过建立财务内部控制体系,便于促进企业财务信息质量提升,规范财务内部控制流程,保证企业资产安全,对增强企业综合实力,实现企业健康发展有着重要意义。针对拟上市公司来说,通过完善财务内部控制体系,让公司运营管理目标更加明确,协调财务管理关系,优化风险防范流程,提升风险管理水平。建立风险应急系统,及时实现财务风险防范和控制,保证公司财务信息不会发生失真现象,真实展现出公司运营状况,发现并处理财务问题,保证拟上市公司可以朝着正确的运营方向发展[1]。

二、拟上市公司财务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

(一)内控环境问题

内部控制环境将直接影响财务内控管理效果,而从当前拟上市公司财务内控管理情况来说,普遍存在内控环境缺失问题。内部控制环境不完善,具体展现两个方面。首先,财务部门和其他部门之间不能做到充分协调,生产、采购、营销等环节联系不密切。财务部门没有对采购价格、采购规模、营销报价等内容进行监管,使得在采购过程中,时常出现虚报采购价格等状况,营销没有根据信誉制度要求及时发货,应收账款管理不规范,导致资金不能快速回笼,出现呆账、坏账现象。其次,信息系统不完善,信息传递缺少实时性,使得业务控制重要环节丢失,给舞弊行为出现提供了条件。部分拟上市公司信息系统仅仅以财务系统为主,没有形成完整的ERP管理系统,此外,信息系统维护人员匮乏,现有的维护人员专业水平参差不齐,不能给信息系统提供专业保护,引发操作风险。

(二)内控体系问题

首先,拟上市公司没有构建完善的内控体系,没有形成完善的内控流程。现有的管理体系比较闲散,没有形成系统性管理格局,诸多体系停留在管理层口头上,阻碍财务内部控制工作顺利进行。其次,董事会下没有设定专业的管理部门,或者成立的管理部门不具有相应权限,不能实现财务内控制定监管,无法对潜在风险因素进行识别和防范。例如,经营预算数据由财务部门统一编制,其他部门没有参与其中,导致编制结果和实际之间有所偏差,不能将预算管理工作执行到位,影响最终工作效果[2]。最后,财务内部控制体系和业务实际偏离,一些业务流程设计、风险管理比较随意,管理混乱。

(三)内部监管问题

首先,内部控制模板比较单一,执行较为弱化,缺少全局思考,注重财务管理,忽略经营管理。部分拟上市公司内部控制工作仅仅交由财务部门落实,其他部门很少参与进来,财务部门比较注重财务流程,轻视其他方面管理,再加上各部门之间交流不深入,不能从全局入手进行内控监管,导致管理效果不理想。其次,内部监管体系不完善,内部审计机构缺失,设定过于形式化。因为部分拟上市公司组织结构通常根据等级形式进行设定,管理层凌驾于内部控制之上,监管秉持由上至下原则,使得内部审计监管独立性不强,影响内部审计作用发挥。

三、完善拟上市公司财务内部控制体系的相关建议

(一)优化内控环境

首先,创建良好的财务内部控制管理氛围,强化拟上市公司所有职工思想意识。只有在良好内部控制环境带动下,才能让公司所有职工都能形成共同的企业价值观和道德意识,提升职工自我约束和责任感,形成自觉遵守各种规章制度的工作习惯,认真负责,廉洁自律,给财务内部控制工作顺利进行提供良好环境。其次,完善信息管理系统。通过建立信息管理系统,便于促进拟上市公司财务管理水平提升,便于财务内部控制工作有序落实。在信息管理系统作用下实现历程设计,让每个职工都能明确自身管理职责,让所有职工可以认识到自身在内部控制系统中发挥的价值,实现信息传递[3]。例如,当前大多数拟上市公司采取OA办公系统,通过建立工作群,实现内部交流,达到信息传递共享的效果。通过应用ERP系统,从产供销各个环节进行业务流程细化,赋予相关人员权限,提升拟上市公司财务内控水平。

(二)完善内控体系

拟上市公司需要对现有的内部控制体系进行改革创新,根据公司业务状况,改善财务内部控制管理流程,让财务内部控制管理工作真正做到有章可循。在建立财务内部控制体系过程中,需要优化各个环节内控管理流程,从资金管理、销售管理、采购管理、存货管理等方面入手,立足业务根本,结合实际情况,形成以制度管人的内控格局。其次,转变拟上市公司治理框架,强化公司法人治理框架,充分发挥审计部门工作职责,保证审计部门的独立性和威严性,对财务内部控制执行过程进行监管。此外,完善职责分配体系,让每个部门和人员都能对自身承担的职责有所了解,让各个工作都有专人负责,保证财务内部控制的专业性和规范性,从根源上提升拟上市公司财务内部控制水平。最后,统一财务内部控制管理标准。构建完善的财务内部控制体系是内部控制管理中重要内容之一,更是防范财务风险的关键手段。要想将财务内控工作落实到位,应结合管理要求,优化财务内控流程,完善绩效考核工作,给后续财务内控工作顺利开展提供支持。

(三)加强内控监管

要想第一时间把运营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反馈给上级部门,拟上市公司各个部门应定期开展检讨会议及财务分析会议,将生产运营和财务内控中发现的问题在会议中提出,之后将处理对策实施到位,对问题处理过程进行追踪监管。拟上市公司需要根据财务内控的安全,明确内部审计实施细则,保证内部审计工作的独立性,对运营生产中存在的内部控制不足问题进行评判,把审计结果反馈给上级部门,真实展现出公司运营状况,揭露重要财务信息[4]。在各个监管部门的配合下,如税务部门、统计部门等,对公司运营状况进行监督和稽查,保证财务内部控制落实到位,提升拟上市公司整体工作水平。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随着市场快速发展,给各个企业运营管理提出新的标准,基于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拟上市公司应加强财务内控体系建设,以增强公司财务管理能力,实现自身长效发展。结合当前情况来说,拟上市公司在财务内部控制体系建设上,或多或少会存在一些问题,为了将问题处理,充分发挥内控价值,应从创建良好内控环境入手,加强财务内控体系建设,做好财务审计监管工作,及时找出存在问题并处理,将财务内控作用全面发挥,提升公司整体水平,给拟上市公司稳定发展打下良好基础。

参考文献:

[1]张传明.浅谈拟上市企业的财务问题分析及对策[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9(09):107-108.

[2]郭永强.拟上市公司IPO财务内部控制体系的构建研究[J].财经界(学术版),2018(14):101.

[3]季小马.公司上市前内部控制建设存在的问题与改进建议[J].中国商论,2018(06):91-92.

上市公司财务范文8

关键词:上市公司;财务风险;控制措施

自从中国加入WTO以来,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进程逐步加大。与此同时,上市公司也面临着巨大的考验。上市公司财务风险的控制能力不仅可以提高资产的有效利用率,还可以保障公司资金的合理使用,是衡量上市公司综合实力的重要指标。但是,传统的上市公司财务风险控制手段已经无法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因此,上市公司要想更好的抵御财务风险,对财务风险实现有效的管理,应该从公司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上入手,让公司的财务风险控制能力得到不断提升,更好地去适应经济发展的新形势。

一、上市公司财务风险概述

财务风险指的是公司所面临的内部资金的风险,属于公司系统内部的客观风险,往往与公司实际的经济收益和支出背道而驰。财务风险遍布公司运营过程中的各个环节,是货币化风险的集中体现。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化,上市公司发生财务风险的几率也在不断增加。一般来说,上市公司所面临的财务风险主要分为以下几种:无力偿还到期债务。部分公司为了尽快上市,在公司运营过程中对外借了大量债务,当公司经营不善时,资金回笼就会出现问题,导致无力偿还外债的情况发生;利率变动带来的财务风险。如果在公司运营过程中发生了政策变动或者通货膨胀的情况,那么就会导致上市公司的利率发生变动,进而产生风险;筹资风险。上市公司如果筹集不到足够的资金,就会影响公司的正常运营,增加负债累积;此外,财产风险和投资风险也是上市公司财务风险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上市公司财务风险控制中出现的问题

1.财务风险控制制度不健全

据调查显示,上市公司财务风险制度的不完善是造成公司出现财务风险的主要原因。一部分上市公司内部并没有建立起一个有效的财务风险控制制度。还有一部分上市公司,虽然有相关的财产风险控制制度,但是审计部门没有按照相关的制度去进行财务审计,让这些制度只是流于形式,得不到具体的落实,进而增加了公司的财务风险。此外,大多数上市公司的财务风险预警机制也很不完善,无法对财务审计工作进行有效的监督和管理。上市公司财务预警机制的缺失会导致上市公司不能对发生的风险进行及时的处理,从而丧失了最佳的管理时机。另外,很多上市公司在执行财务风险管理时,由于无法得到相应流程的指引,最终导致了财务风险控制的无序进行。

2.公司缺乏科学有效的治理机制

由于很多上市公司的内部机构不完善,导致公司的财务风险管控没有专门的负责机构,一般都是由审计部门兼顾,这样就会导致公司财务风险管理的主客体同一化,相关责任和权利的界定很难明确,无法让公司的风险管理制度发挥有效的作用。这种“自我监督”现象发生的最根本原因就是公司治理机制的缺失。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上市公司财务决策问题得不到及时的解决,致使公司内部的财务管理向两极化趋势发展。其次,由于投资者和经营者所追求目标的差异导致公司内部的整体目标难以达成。此外,上市公司的总公司无法对分公司出现的财务风险进行有效的管控。

3.财务风险控制的意识薄弱

据调查发现,上市公司的内部员工普遍对公司财产风险的管控不重视,认识不到其重要的作用。首先,作为上市公司的高层管理者,只是把目光投放在公司所获得的经济利益上,认为公司的财务人员只要处理好财务工作,风险自然会避免。因此,没有做好财务风险的管控,导致风险发生的概率上升。其次,公司的其他工作人员也认为财务风险的管控与自己不相干,是会计的工作,进而放松了对自身工作上的管理,导致了风险的发生。

4.相关财务风险控制人员的能力素质不足

上市公司的财务人员是管控财务风险的核心人物。只有高素质和高能力的员工才能熟练胜任该工作,在风险发生时,能进行及时有效的处理,减少公司的损失。但是,目前上市公司部分财务人员的综合素质达不到要求,同时对公司资金的掌控不够熟练,阻碍了公司风险抵抗能力的提升。

5.监管体系和相关的法律不健全

上市公司为了能更好地应对不断变化的经济形势,不仅要注重公司内部的监督,还应该注重外部监督的作用,例如银监会、证监会和保监会等监督机构。但是,由于我国的资本市场起步较晚,所以在监督体系的构建上还存在一定的缺陷。如,我国当前对于证券公司的管理基本都是由证监会来完成,忽略了证券业协会与证券交易所等自律监管机构作用,很难达到真正的监管作用。此外,我国关于公司财产风险管理的法律只是一些指导性的意见,在具体的操作上还缺乏实用性。

三、上市公司财务风险控制的有效措施

1.完善财务风险控制制度,建立财务预警机制

为了更好地对公司财产风险进行有效的管控,上市公司应该建立起一套完善的财务风险控制制度,丰富财务管理的层次,明确各部门的职责和权力,规范财务风险管理的流程和步骤,制定公司财务风险管理的目标。同时,还应该加强财务部门的内部管理工作,保证关键性职位设置的合理性,遵照不相容职位分离的原则进行职位分配,并且建立有效的财务管控制度。财务预警机制的建立可以帮助管理人员了解公司财务所面临的各种风险,并作出及时处理。上市公司应该设置专人去处理财务预警的工作,同时还要对资料系统进行不间断的升级改造,以保证财务信息的时效性和准确性。此外,上市公司还可以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建立起一个自动的财务风险检测和预警机制,让财务风险指标的变动情况能够及时报告给管理人员,降低公司的财产风险。

2.规范公司治理结构

规范上市公司治理结构最重要的就是要做到权责分明。为此,上市公司应该对公司的相关产权进行明确的划分,这是财务风险防范的基础工作。同时,上市公司还应该选择有能力的工作人员对公司进行管理,让风险管理体系可以进行分层控制,加强各个部门间的联系和信息交流,强化和重视财务总监的职责。此外,上市公司的董事会还应该充分发挥对公司经营者的监督作用,防止经营者的行为偏离公司目标,增加公司的财务风险。例如,设置委托人,加强董事会和经营者之间的沟通,减少利益矛盾和信息不对称现象的产生。

3.提高企业的风险管理意识

为了能切实有效地提高企业风险的管理意识,上市公司可以对相关的财务人员进行一定的风险意识教育。首先,在上市公司内部定期召开财产风险管理会议。其次,公司要制定有效的追责制度,让公司的责任都能落实到每个员工身上。同时,公司还要加强财务管理人员职业判断能力的培养,让他们在公司发生财务风险时能够做出及时的判断,并制定有效的应对策略。

4.提高财务人员的综合素质

为了保证财务人员的高素质,上市公司在进行人员选拔时就应该做好把关,同时加强财务人员的岗前培训和在职培训,培养财务人员的法治观念,加强对他们的职业道德教育。此外,财务人员也应该自觉地利用业余时间,进行相应的学习,以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

5.加强公司内外部的监管,完善法律法规的建设

为了应对公司面临的财产风险,上市公司要建立科学有效的内部财务监管机制。首先,规范公司内部的审计工作,完善公司财产工作的管理流程,以形成严密的日常监控系统。除此之外,国家证监会也应该加强对公司财产风险控制的重视,多制定出台一些监管制度,有效降低公司财产的风险。国家作为市场经济的背后掌控者,也要发挥其监管的作用,及时出台一些财产风险控制的法律文件和具体的操作指引,对一些财务上的违规行为制定相应的惩罚措施,为上市公司在管控财产风险时提高切实的法律依据。

四、结论

综述所述,上市公司只有建立起有效的财产风险控制机制、公司内部财务监管机制和财务预警机制,提高自身的财产风险管理意识和财务人员的综合素质,才能对公司的财产风险进行有效的控制。同时,国家和监管机构应该及时出台相关的法律文件和规章制度,为上市公司的财产风险控制提供有效的依据。

参考文献:

[1]郭今京.上市公司财务风险分析[J].时代经贸,2019(08):26-28.

[2]贾磊.新形势下上市公司财务风险管理的优化措施探析[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8(24):178-179.

[3]杨永青.上市公司信息披露与财务风险预警体系的构建研究[J].现代商业,2018(35):151-152.

[4]苗超.上市公司财务风险管理问题[J].全国流通经济,2019(01):52-53.

[5]张妙.上市公司财务风险管理现存问题及补救对策[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9(04):148-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