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束上市公司真实盈余管理研究

约束上市公司真实盈余管理研究

摘要:本文基于非国有企业性质下,就上市公司的真实盈余管理进行研究,通过阅读大量的文献来了解真实盈余管理的当前现状,研究了真实盈余管理的危害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约束上市公司真实盈余管理的相关建议,希望能对未来非国有企业性质下上市公司真实盈余管理的研究有所助益。

关键词:非国有企业;上市公司;真实盈余管理

1引言

如表一所示,随着公众对盈余管理的关注度上升以及信息披露制度的完善,相比起应计盈余管理,上市公司越来越多地选择更加隐蔽、易于实施且时滞性慢的真实盈余管理。另外,国有企业与非国有企业实施真实盈余管理来粉饰其报表动机也有所差异。国有企业特殊的“血缘关系”,在经营过程中更容易获得政府支持,即便股价下跌也可以采用非市场化手段来进行调控以减少损失,相比起来,非国有企业只能依靠自身,加之市场“三年连续盈利”的规定,如果不进行盈余管理可能会影响其根本,所以,非国有企业性质更具有利用真实盈余管理来粉饰其财报的动机。所以,本篇文献就以下两个方面进行研究:(1)真实盈余管理的不良影响;(2)约束真实盈余管理的途径。

2真实盈余管理的不良影响

第一,有损企业长期利益。企业对可自由支配的费用、生产及销售等过程进行操控以达到一定的财务报告水平,虽然从长远期间来看,并不影响企业实际的盈利,但在短期来看,是将实际盈利在不同会计期间的反映进行调整,在当期收益不好的情况下,通过真实盈余管理来调整报表使得反映良好,以此来迷惑报表使用者。但着会计信息的不断披露,投资者一旦发现企业有盈余管理的行为,就会减少对企业的投资,导致公司的股价不断下跌,从而造成长期市场绩效的下降,这一“反转效应”有损企业的长期利益。第二,有损中小股东利益。真实盈余管理只要管理层达成共识即可,对于企业的控股股东或者少数大股东很容易达成,但对于中小股东来说,他们的意见难以对企业产生影响,甚至无法参与企业的经营决策,在这一现状下,控股股东很可能为了自己的私利采用真实盈余管理,但最终由于“反转效应”有损企业的利益,控股股东“有得有失”,而中小股东只有“得不偿失”。第三,有损社会公众利益。取得上市资格可以使企业获得更多融资渠道、提高企业形象及能够更好的发展企业业务。许多企业进行真实盈余管理提高其盈余水平以取得上市资格,但上市公司的审核最终目的是从市场上选拔出优秀的企业来优化市场的资源配置,企业通过真实盈余管理来调整外部报告以误导利益相关者做出错误的投资决策,这一行为违反了IPO审核的初心,资源配置的不合理有损社会公众的利益。

3约束真实盈余管理的途径

第一,确保良好的内部控制环境。内部控制强调全环节覆盖、全人员参与,良好的内部控制环境能够增强企业管理层之间的权力制约,削弱高管集权,同时能够抑制企业的销售、生产成本以及可自由支配的费用等的操控,从而抑制真实盈余管理。企业可以聘请专业的人员根据企业情况建立健全的内部控制制度,制定赏罚分明的政策,以确保内部控制制度能够有效、快速、高标准的在企业实行。第二,保证审计报告高质量要求。蔡利等[2]研究表明会计事务所能够识别企业的真实盈余管理,并作出以下选择:对于审计风险高的客户会事务所选择重新整改或者变更事务所;对于审计风险较弱的客户会相应增加审计费用。为提高事务所审计的独立性,相关部门应该设立专门的部门来监督会计事务所,对其审计的独立性进行不定时抽查,违者应给予重大处罚,加大违规成本,以保证审计报告高质量要求。第三,完善媒体监督渠道的开通。陈克兢等[3]发现随着媒体对企业的关注度越来越高,企业会相应的减少其真实盈余管理行为,而会计事务所的审计结果也更具独立性。我国法制体系尚不完善,而较强的媒体监督可以抑制由于法制体系不完善而导致的盈余管理。媒体要加强与社会公众的沟通,相关部门应加强与媒体监督的沟通,完善媒体监督渠道的开通,对于有效检举应给予表扬以及奖励,完善媒体监督、公众监督渠道。第四,建立健全的绩效考核体系。在企业经营权与控制权“两权分离”的状态下,经营者的利益来源于短期内的经营成果,而股东的利益来源与企业的长期发展,二者利益不相关,企业的经营者很有可能为了达到一定的绩效考核水平而操纵盈余,危害到企业的长期发展,进而损害股东的利益,为解决这一困境,企业应建立健全的绩效考评体系,使得企业经营者与股东的利益相一致,这样,企业的经营者为了共同的利益做出实际有益于企业长期发展的经营决策,提高企业的质量。

4结语

随着信息披露制度的完善以及社会公众对盈余管理的关注,应计盈余管理实施空间被压缩,导致非国有企业选择真实盈余管理的动机越来越强,而企业实行盈余管理其实就是在损害企业、股东以及公众的利益,所以,要加强对企业的监督,严格防范企业粉饰报表行为,提高会计信息的质量,使市场上资源能够得到有效配置,建立一个安全、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市场环境。

参考文献:

[1]高子捷,王敏.高管团队特征、内部控制与盈余管理[J].会计之友,2019(1):106-112.

[2]蔡利,毕铭悦,蔡春.真实盈余管理与审计师认知[J].会计研究,2015(11):83-89.

[3]陈克兢,李延喜.约束盈余管理的替代效应研究[J].管理科学,2016(4):17-28.

[4]蔡春,谢柳芳,马可哪呐.高管审计背景、盈余管理与异常审计收费.会计研究,2015(3):72-78.

[5]谢德仁,廖珂.控股股东股权质押与上市公司真实盈余管理.会计研究,2018(8):21-27.

作者:张宏娟 单位:西安财经大学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