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审计报告范例

上市审计报告

上市审计报告范文1

关键词:内部控制;非标准审计意见;案例

0引言

自2002年美国安然、世通公司等财务造假事件暴露,我国开始重视上市公司的企业内部控制报告,并了一系列政策,如《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从2012年开始,我国监管机构规定上市公司全面实行内部控制审计,并且企业内部控制自我评价和内部控制审计报告需要和财务报表审计报告一起披露。内部控制是企业为了实现经营目标,保护资产的安全性和完整性,保证财务报告及相关信息真实可靠,提高经营活动的效率和效果以及促进企业发展等采取的一系列政策程序、规章制度。内部控制由企业全体人员协同实施,是一种全面控制,也是一种全程控制。同时,对于外部投资者等,设计并且运行有效的内部控制可以增强企业会计信息资料的真实性、可靠性以及相关性,提高市场投资者对企业财务报告的可信度,使得投资者的投资信心增强。因此规范和加强企业内部控制意义重大,本文以哈尔滨工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股份有限公司为例,分析该公司2017-2019年内部控制审计报告意见并提出相应的意见。

1ST工新公司简介

哈尔滨工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ST工新公司)于1993.07.28成立,法定代表人为任会云。该企业的主要经营范围为高新技术及产品的开发,生产,销售和技术服务,技术咨询,技术培训以及技术转让。ST工新公司在公司总部设立子公司,并对子公司进行控股承担有限责任,ST工新公司属于控股公司制组织结构。

22017-2019年度内部控制非标准审计意见分析

内部控制审计是会计师事务所接受企业委托,审计在特定的基准日内部控制是否设计并且运行有效。中准会计师事务所连续三年(2017-2019年度)为ST工新公司出具的内部控制审计报告为非标准内部控制审计报告,意见类型均为否定意见,因此分析ST工新公司内部控制审计报告并提出改进意见具有现实意义。

2.12017年度内部控制审计报告分析。2017年,哈尔滨工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股份有限公司红博商贸城因为拖欠工程款导致与黑龙江省七建建筑工程有限责任公司产生法律纠纷,存在诉讼事项。但是,ST工新公司没有及时发现并披露这项事项,造成ST工新公司披露的相关财务数据信息存在重大错报以及前期重大会计差错更正。这说明ST工新公司没有对分支机构实施有效的内部控制,导致ST工新公司存在重大财务风险。因此,相关的内部控制是无效的。ST工新公司黄河公园项目拖欠工程款并且有逾期借款没有及时偿还,因此ST工新公司有许多涉诉案件。这导致法院冻结了ST工新公司以及其分、子公司的部分银行账户以及查封其部分其他财产,而ST工新公司并没有及时披露这些相关信息。ST工新公司违规对外担保而必须承担连带责任,这说明相关的内控制度是失败的。该公司的内部控制并不能合理保证财务报告以及相关会计信息的真实完整性,因此中准会计师事务所为ST工新公司2017年度出具否定意见的内部控制审计报告。

2.22018年度内部控制审计报告分析。ST工新公司在2018.07.21的公告中披露,在2017年该公司为控股股东哈尔滨工业大学高新技术开发总公司及关联方哈尔滨工大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提供的担保金额累计约达591万元。由于控股股东及关联方流动资金较少,工大高新公司可能会因此承担担保责任。法院冻结和查封了部分工大高新公司的银行账户以及财产。ST工新公司没有经过决策程序提供违规担保,并且在提供担保后未及时披露相关信息,这不符合公司制定的规章制度,与担保相关的内控是无效的。在ST工新公司2018年7月的公告中称,关联方工大集团占用公司资金累计金额为1016000万元人民币。截至2018年年底,占用余额仍有74752万元。ST工新公司没有履行审议程序并且没有及时披露关联方非经营性占用ST工新公司巨额资金,内部控制制度是失败的。公司未及时披露存在大量仲裁和诉讼案件,其金额重大,占公司2017年度净资产的73.56%。同时,在2018年,ST工新公司的子公司汉柏科技内控环境存在重大缺失,其子公司资金链断裂,无法正常进行生产经营活动,大量人员离职。基于以上种种ST工新公司内部控制运行失效的现象,中准会计师事务所在2018年度出具的内部控制审计报告为否定意见类型。

2.32019年度内部控制审计报告分析。ST工新公司没有按照公司的关联交易相关内部控制制度进行,从2005年起将某房产无偿提供给哈尔滨工大集团使用,并且没有及时将该信息披露。ST工新公司原子公司汉柏科技没有依据充分适当的客观证据,仅凭借对未来发展的主观判断对存货、往来款以及预付账款单项计提了大额减值损失。ST工新公司在2019年为控股股东、关联方以及子公司借款提供的担保计提的大额损失缺乏适当的客观证据。由此表明,ST工新公司有关大额资产减值准备计提以及担保损失计提的内部控制制度是失败的。因此,中准会计师事务所为ST工新公司出具的2019年度内部控制审计报告为否定意见。

3建议

本文通过分析比较2017-2019年度哈尔滨工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股份有限公司的内部控制审计报告,对提高企业内部控制运行有效性提出以下建议:企业应当沟通与落实诚信和道德价值观念、关注内部控制是否设计并且运行有效、实行职责分离原则等。及时的风险评估能够较好的预防风险,因此企业需建立完整有效的风险评估程序,并且提出风险应对措施,将风险控制在可承受范围内,由内部审计人员对内部控制的设计和执行进行专门评价。

参考文献

[1]徐晓情.论实行《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及配套指引》的积极作用[J].时代金融,2015,(5X).

上市审计报告范文2

2008年6月28日,我国财政部会同证监会、审计署、银监会、保监会制定并印发《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并自2009年7月1日起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设立的大中型企业(包括上市公司)执行,同时鼓励小企业和其他单位参照其内容建立与实施内部控制。在颁布了《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之后,财政部、证监会、审计署、银监会及保监会于2010年4月26日联合了《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其中包括18项《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指引》和《企业内部控制审计指引》。可见,我国已形成“应用+评价+审计”三者紧密结合的内部控制制度模式,这是融合国际先进经验、立足本国国情的成果。该内部控制制度模式对全面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及增强风险防范意识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价值,对内部控制有效性进行自我评价是管理层的责任;为了增强披露的内部控制信息的可信度,对内部控制有效性进行审计是注册会计师的责任。虽然内部控制审计与财务报表审计是两种不同类型的鉴证业务,各自具有特殊性,但是从审计流程来看,二者存在许多共性。美国在继SOX法案提出后,率先开展了内部控制审计业务,在实践探索中提出了整合审计这一创造性概念,通过资源共享、审计流程再造,执行整合审计流程时满足两种审计目的。我国《企业内部控制审计指引》中提出注册会计师可以分别执行两种审计,也可以整合审计,会计师事务所在提供审计业务的方式与方法上有一定自主选择的空间。但是,虽然目前很多会计师事务所都提倡整合审计,但是并没有明确提出如何开展整合审计,甚至尚未意识到内控审计与财务报表审计之间相辅相成的重要作用。基于上述背景,笔者希望以自己的实践经验为例,浅析会计师事务所整合审计的有效性。

二、整合审计的意义

从了解企业的内部控制作为财务报表审计的一个过程和关键审计程序,到今天会计师事务所要对企业的内部控制进行审计,并发表独立的审计意见,足见企业的内部控制对企业财务报表以及企业整体发展水平和未来发展前景的重要性。有效的内部控制在减少舞弊、加强企业管理水平甚至提升业绩方面能够发挥较大的作用,这也是内部控制审计产生的原因。内部控制审计是保证企业内部控制有效性的关键环节;内部控制审计是与财务报表审计平行的均属于基于责任方认定的合理保证的鉴证业务。对于企业而言,年末要接受双重审计,考虑到成本效益原则,整合审计是符合其利益的最佳选择。而对于会计师事务所而言,内控审计通过恰当的资源整合及了解与评价企业内部控制,从而实现风险评估的目的,突出风险控制点,提高财务报表审计工作的效率和效果。总之,二者终极目标均是提高财务报告信息的可信性,有效的内部控制可以合理保证财务报表不存在重大错报。内控审计与财务报表审计可以利用彼此的工作,注册会计师在审计财务报表时需获得的信息很大程度上依赖对内部控制有效性的结论,利用内部控制审计结果来修改实质性程序的性质、时间及范围,并利用该结果来支持分析性程序中所使用的信息的完整性与准确性。在确定实质性程序的性质、时间安排和范围时,注册会计师需慎重考虑识别出的控制缺陷。实施内部控制审计时,注册会计师需要评估财务报表审计时实质性程序发现问题的影响,最重要的是,需要考虑发现的财务报表重大错报对应的关键控制点的控制有效性。因此,在整合审计过程中获取的审计证据可以相互印证和利用,对两种审计进行整合,可以有效的利用审计资源实现审计目标,提高审计质量。

三、会计师事务所整合审计的有效性

1、对于之前会计师事务所单纯实施财务报表审计而言,整合审计则是加入了内控审计的内容,而整合审计所起到的“1+1>2”的效果也因此产生。内控审计通过恰当的资源整合及了解与评价企业内部控制,从而实现风险评估的目的,突出风险控制点,提高财务报表审计工作的效率和效果。笔者认为,整合审计确实可以起到节约审计成本的作用,但是,在内控审计过程中,通过对企业内部控制,包括企业层面的组织结构、企业战略、企业文化、社会责任等及具体业务层面流程的了解,从而识别出内部控制缺陷。通过对内部控制缺陷的分析和评价,识别重要风险点,并评估其对财务报表的影响,从而指导财务报表审计的审计计划和策略,这是整合审计相对于财务报表审计而言最重要的贡献和作用。为突出表现整合审计的优越性和有效性,笔者将以不同业务流程为例,具体说明整合审计过程中,内控审计对财务报表审计所起到的风险导向作用。

2、从工程项目流程看在建工程核算与企业经营风险

A公司作为化工企业,工程项目较多,且具有规模大、投资时间长的特点。针对不同类型的工程项目,又进一步分为基建项目、技改项目和大修项目。在对其工程项目进行内控了解时发现,A公司出现个别技改项目最终按基建项目进行验收和管理;个别小型基建项目最终竣工验收时总投资金额翻番,变为中型基建项目。出现上述情况的原因多种,如:个别项目由于初步设计不到位,导致在后续施工过程中发现基建工程不能达到预期目的,从而进行二次设计,增加、删除或修改某项设计,以至于基建成本增加;个别项目由于时间紧迫,出现“三边工程”,即存在边勘测边设计边施工的现象,由于缺乏严格的初步设计和概预算管理,导致工程成本难以有效控制。当然,针对初步设计不到位情况产生的原因,审计人员进一步追查,则可能发现初设评审工作或施工图会审会议流于形式、设计单位的选择未履行相关程序、设计变更审批程序不到位等控制缺陷,甚至要考虑在工程项目管理过程中是否存在舞弊嫌疑。因此,在对A公司工程项目流程的内部控制进行了解和评价后可知,其财务报表审计中,在建工程科目核算的准确性认定将作为重点关注项目,在建工程科目是否存在高估资产的可能,是否存在费用化项目资本化处理的可能,是否应对某项在建工程计提减值准备等等,都是财务报表审计中必须要考虑的风险点。同时,A公司存在大额贷款,现金流紧张;而工程项目投资大,项目周期长、项目管理不规范,使得部分投资资金未能得到有效利用,无疑反应出公司资产管理及运营存在风险。

3、从生产管理流程看成本核算

B公司主要生产焦炭、甲醇、粗苯等化工产品。在对其生产流程进行了解后得知,B公司生产部门每天编制生产日报,每月编制生产月报,并向财务部门报送。财务人员根据生产月报反映的生产数量,确认产成品的产量并结转生产成本。生产日报中,各产品的日产量由生产班组人员根据计量仪器统计得出;而为避免产品由于挥发等正常性损耗对月产量的影响,B公司生产部在编制生产月报时,根据月初结存量、本月发出量与盘点的期末结存量,倒挤得出该类产品的月产量。因此,B公司生产部门存货管理表现一贯优秀,即盘点的产成品结存量与生产月报反映的结存数始终相符。如果未关注生产部门日报表中的产量月累计数、计量仪器显示的月产量数与生产月报倒扎的月产量之间的差异,并进行对比分析;直接根据生产月报反映的生产数量,确认产成品的产量,那么B公司的资产管理堪忧。生产过程中的非正常损失及产成品管理过程中的非正常损耗将在企业看似规范的管理中被隐藏。笔者认为,在目前各公司财务基本实现电算化核算的大背景下,会计师事务所对生产成本的审计,依旧重点依靠对其成本的重新计算,已不容易发现成本核算的问题所在。然而,在内控审计过程中,公司关键控制点的缺失,生产管理流程中存在的重大缺陷,无疑为同时进行的财务报表审计提供了审计指引方向。

4、从企业战略变化看财务报表层面风险评估

公司层面的内部控制一般情况下不易发生较大规模的调整和改变,然而,公司层面的内部控制一旦发生调整和改变,大多将会对公司业务流程层面造成重大影响。因此,公司层面内部控制的变化,直接影响注册会计师进行的财务报表整体风险评估,包括考虑会计政策的选择和运用是否恰当,以及财务报表的列报是否适当等等,从而进一步影响财务核算以及财务报表的质量。C公司主要以生产和销售电子产品、软件开发及提供技术服务及技术咨询等业务。上年底,该公司对其业务流程进行了梳理,并对内部控制进行重新设计,主要表现为组织架构和企业发展战略的转变。C公司以前年度销售电子产品的收入占其总收入的比重较大,由于近年来IT产业的迅猛发展,市场上电子产品更新换代较快,产品差异化程度逐渐降低,利润空间逐步缩小,因此,为发展新的利润增长点,C公司在上年进行的业务流程进梳理中,对组织架构进行了调整,尤其对公司发展战略进行了进一步规划,即C公司将缩小电子产品的销售规模,而将主要的利润增长点放在软件开发及技术咨询服务业务。在新的企业战略规划指引下,今年公司销售收入的构成发生了变化。经营战略的变化直接影响到经营重心的转移,公司的各职能部门各业务体系是否得到有效的整合以及公司是否存在因组织架构和战略的转移而带来的经营风险,这些都将对注册会计师调整风险评估程序具有重大影响。更进一步,通过对C公司经营环境的了解,注册会计师在财务报表审计时,需要重点考虑该变化对财务报表整体风险评估的影响,包括考虑会计政策的选择和运用是否恰当,以及财务报表的列报是否适当;是否存在需要特别考虑的领域等等,从而识别并评估影响财务报表的重大错报风险,进而调整后续的审计策略,以提高财务报表审计的整体质量。

四、会计师事务所整合审计实施过程中可能存在不足之处

上市审计报告范文3

关键词:上市公司;财务报表;内部控制;整合审计

在《企业内部控制审计指引》基础上,内部控制审计得到高度重视。基于成本效益原则导向的财务报表审计与内部控制审计整合,为市场参与者提供了更加丰富的信息,是审计事业发展的主流和最佳选择,有关方面的研究备受学术界和社会各界广泛关注。

一、整合审计

现阶段而言,整合审计已然成为上市公司财务报表审计与内部控制审计工作发展的主流,因其优势功能价值,得到普范推广,对其了解是有效实践的基础。

(一)概念。整合审计作为一种有效的工作模式,最早出现在美国AS5中,即是指由同一会计事务所完成对象单位的财务报表审计和内部控制审计,基于流程、计划的科学化设计,实现财务报表公允性、内部控制有效性以及审计意见合法性的目的。其中,财务报表审计作为提升财务报表可信度的基础手段,可视为在审计准则的指导下,注册会计师为保证财务报表合法性以及公允性,而制定和执行的计划,并发表审计意见。而内部控制审计则是指注册会计师对特定日期的企业内部控制有效性进行审计,并发表意见。从宏观维度上解读,财务报表审计与内部控制审计的最终目标指向都是提高公司可信赖程度,亦均采用风险导向的方法,即基于风险评估,精准识别和评估重大的错报风险,继而根据相关结论获取充分的审计证据,可应用的方法包括询问、观察、检查以及重新执行等。正是缘于两种审计工作高度的关联性以及相似性,奠定了整合审计基础,为对象公司提供高品质财务信息,保障决策有效性和发展持续性。

(二)价值。面对激烈复杂的市场竞争,风险导向审计被视为控制风险的有效方式,财务报表审计与内部控制审计均是采用自上而下的思路,两者整合有利于提升审计工作效率。某种维度上讲,整合审计在保证审计结果的同时,节约了审计资源及成本,还降低了注册会计师工作强度,它所展现出的价值功能优势,奠定了其存在的基础。另外,在整合审计系统中,可促进工作成果共享共用,大大降低了审计风险。而对于上市公司而言,财务报表审计与内部控制整合,避免了其被重复取证,相关材料的利用价值显著提升,工作效率也得到了有效改善。同时,财务报表审计与内部控制审计均需要较高的费用支出,从经济价值上讲,两者整合势必会成为公司领导层的首选。根据国家相关法律规定,上市公司要在同一时期内公布财务报表及内部控制审计信息,如果分开实行,很容易增加上市公司面临的法律风险,亦会造成会计事务所工作上的协调问题,因此两者整合更具可行性。综上所述,无论对于会计事务所还是上市公司,财务报表审计与内部控制审计整合均发挥了重要价值。

二、上市公司财务报表审计与内部控制审计的整合策略

对于上市公司而言,财务报表审计与内部控制审计整合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价值,其作为一项系统化工程,需以明确的目标为导向,并规范流程、创新实践、完善报告。

(一)明确目标。纵观整个事实发展,上市公司财务报表审计与内部控制审计整合体系的重构,其核心目标是提升审计信息质量。微观层次上分析,注册会计师为了了解和测试内部控制,往往针对财务报表审计和内部控制审计执行不同的目标。其中,财务报表审计更多的是为了对上市公司财务报表合法性、公允性发表审计意见,其作为实质性程序性质、时间以及范围制定的有效依据,往往要求注册会计师综合考量与财务报表编制相关的内部控制,但并非对上市公司内部控制发表审计意见。而内部控制审计则是偏重于上市公司特定基准日与财务报表相关的内部控制设计及运行有效性发表意见,并出具审计报告。因此,上市公司财务报表审计与内部控制审计的整合,应将上述两种审计目标融组在一起,这就需要注册会计师树立较强的风险、错报、控制连带意识,提高他们的执行能力,以保证整合审计顺利实施。

(二)合理计划。在上市公司财务报表审计与内部控制审计整合执行中,审计计划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影响着整个审计的步调,亦关系到整合审计质量。在具体的践行过程中,应对整合审计系统进行宏观考量,计划内容包括审计范围、报告目标、时间安排以及审计方向、审计资源等,指导进一步的细化计划实施。具体整合审计计划的目的则是为了进一步降低审计风险,并控制在可接受范围内。计划审计工作是一个持续、不断修正的过程,应灌入到整个审计工作体系中,要求综合考虑财务报表错报和内部控制缺陷对其的影响,并基此增加相应审计程序或扩大审计范围,确保审计信息质量。注册会计师在开展审计相关工作之前,应与上市公司进行协商,共同约定整合审计业务,合理规定审计收费、沟通形式、管理责任、审计范围等内容。在此基础上,为了提高资源利用率和节约审计成本,整合审计应要求统一项目人员完成,协调好各部分关系,根据质量控制程序指导,确定对其的监督和复核工作。

(三)创新实践。风险评估作为整合审计体系的有机构成,为后续工作开展奠定基础。常规情况下,风险评估的首要基础是了解上市公司的所处环境及实际情况,在自上而下的审计思想指导下,对整体层面的风险进行评估分析,找出其中重点部分,针对性地组织审计业务,并进行必要的测试,从而提高审计工作效率。完善的风险评估应包括几项基本内容,即上市公司的会计政策、上市公司的战略目标、上市公司的财务业绩以及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等。控制测试虽对财务报表审计是非必需的,但却是内部控制审计的核心部分,其中亦包括与财务内部控制相关的内容。从整合审计的角度讲,无论财务报表审计还是内部控制审计均需出具审计报告,要求控制测试不仅要考虑成本效益,还需满足内部控制审计要求,如此才能保障审计意见的实效性,在此过程中,时间的确量尤为重要,一般为上市公司内部控制自我评价基准日前后。另外,在整合审计实践中,还需着重考虑舞弊问题,尤其是针对关联方交易、非常规交易等高风险领域,进而考虑相关控制对舞弊发生的披露和阻止效力。

(四)完善报告。根据《企业内部控制审计指引实施意见》的规定,注册会计师在完成内部控制审计与财务报表审计后,应当分别对内部控制和财务报表出具审计报告,并签署相同的日期。因此,在上市公司财务报表审计与内部控制审计系统中,注册会计师应明确两种不同的审计目标导向,并生成与之相对应的意见结果。某种维度上讲,财务报告内部控制的目的是为了保证财务报表信息的完整性、真实性而设计的,因此与内部控制审计结果存有一定的内在联系。值得客观指出的是,上市公司可通过注册会计的调整意见适当地修正重大错报,而内部控制重大缺陷却不能被及时修正,因而两种审计报告生成的结果又有所不同。因此,在我国现行整合审计系统中,并不支持整合审计结果及意见,对此,注册会计师可采用在同一份报告中呈现两种内容,亦可选择独立报告。完善的审计报告,对上市公司财务报表与内部控制进行了审计分析,并以报告的形式出现,提出了相应意见,对促进上市公司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总之,上市公司财务报表审计与内部控制审计整合十分重要和必要,对减轻会计事务所工作负担及上市公司审计成本均产生了积极作用,其作为一项系统化工程,需从目标定位、合理计划、创新实践、报告完善等诸多方面做出努力,未来关于此课题的探究任重而道远。

主要参考文献:

[1]唐勇军,夏丽,王文婷.内部控制审计对财务报表审计质量影响研究———基于中小板和创业板上市公司视角[J].财会通讯,2018(1).

[2]罗忠莲.上市公司内部控制审计对财务报表审计质量影响研究[J].财会通讯,2017(4).

[3]袁益伟.上市公司财务报告内部控制审计研究[J].财会学习,2016(13).

上市审计报告范文4

关键词:收益质量;会计政策;财务指标;非财务指标;外部审计

一、企业收益质量及其评价体系存在的问题

(一)企业收益质量整体不高

1.粉饰利润的企业比例大。部分企业为了保持股份可以正常持续交易,常常会采用粉饰利润的手段,如把应该费用化的资产进行资本化从而虚增企业利润;通过未实际发生的交易增加主营业务收入或其他业务收入从而增加利润来美化企业的收益结果,这些情况导致了企业收益质量下降。2.企业利润的来源不合理。上市公司中存在通过其他业务而增加利润包装的行为,尤其在一些连续两年亏损的上市公司中,倘若第三年继续亏损会影响其股票在证券市场上的交易。房产作为企业的资产有较高的价值,对房产的转让在某种程度上成为企业调节利润的有效手段。3.利用关联交易操纵企业收益现象严重。关联方交易是企业常用的操纵收益的手段,因为这种方法有较高的隐蔽性并且容易操作。有些公司通过和关联方进行交易,轻而易举地调整企业期末所产生的净利润。在企业亏损的情况下进行关联方交易,可以使上市公司避免停牌、退市的风险;企业盈利时进行关联方交易,可以使企业达到避税的目的。正是这些行为的存在,使企业的收益丧失了真实性,导致了企业收益质量的下降。

(二)财务指标分析具有局限性

1.企业收益评价只重视短期营业利润。财务指标分析在很大程度上只注重数据上的结果,导致对企业收益质量的评价出现偏差。企业为了追求眼前的利益而忽视了对企业长期发展的规划。企业往往不会把资金投资于短期内不利于盈利却有利于企业长期盈利的项目,忽视了企业长期价值的创造。2.企业用过去的经营业绩对未来的经营做出错误决策。企业利用过去的经营业绩对未来的经营做出的决策通常是不可靠的,尤其在信息高速发展的时代下,企业利用过去的经营成果对企业未来的发展做出决策通常是错误的。经济市场往往是经济周期的循环往复,处于衰退阶段的企业不能以之前增长期的数据作为参考依据,这样作出的决策必然是错误的。

(三)外部审计报告的可信度不高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对企业审计报告产生的过程和审计报告质量的高低有了更为严格的要求。如今虚拟经济日益膨胀,股东、债权人和其他利益相关者希望通过可信度较高的审计报告得到更为可靠的会计信息,避免因会计信息的差错而导致决策错误。然而近几年,我国时有审计丑闻被披露和曝光,主要是由于某些注册会计师为了一己私利而丧失了职业道德,对所出具的报告不考虑其真实性和完整性,忽视对信息使用者造成的影响,严重损害了他人的合法利益。利益相关者使用缺乏真实性、准确性或完整性的审计报告导致了其经济决策的失误。

二、完善企业收益质量评价体系的建议

(一)完善相关准则及监管制度

1.对会计准则进行修订和补充。企业会计准则对我国会计行业的行为进行了规范,是各个企业进行会计工作的依据,但是其中还存在许多不足之处。会计准则的发展是一个需要不断完善的过程,自会计准则产生以来一直在不断的对其进行修订和补充。为使会计行为更为规范,应把现有准则当中存在漏洞的部分进行修订,并把目前会计准则当中还未包含的内容进行补充。继续对会计准则进行修订可以规范会计业务在处理过程中的细节,降低会计信息的可操作性,加强对财务信息和会计报告的约束,使利益相关者能够更好地作出决策,保护其合法利益。会计准则的修订和补充能够促进市场经济的合理发展,为我国长期的经济发展提供持久的动力。2.将道德观植入会计监管系统。会计制度和公共领域之间存在着密切复杂的关系,有时会计制度和职业道德可以彼此取代,有时又是互相补充的。会计制度和职业道德两者相辅相成,会计制度完善的结果是对职业道德要求减少,职业道德完善的结果则是对会计制度的要求减少。相反的,伴随着会计制度的发展完善,他的公共领域是在逐渐变小的,相应的诸如诚信、严谨等职业道德发挥的影响力就会渐渐消失。另外,行为者将随着会计制度的逐步完善,能够进行机会主义的情况日益减少而变得更加道德化。把道德观植入会计监管系统可以作为完善会计准则的途径之一,把从业人员的道德行为记录在案可以有效减少违反道德行为的发生。3.完善我国企业的内部管理机制。上市公司内部治理结构不完善往往会造成企业收益质量存在问题,通过完善我国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制度可以有效解决这一问题,相关信息得到充分披露是信息使用做出正确经济决策的首要保障。董事会的存在可以使企业对一些重大事项共同作出决策,防止独断专行,造成某些利益相关者的损失。设立监事会对公司的内部治理进行监督,防止任何一方徇私舞弊,同时要保证监事会在公司的独立性,及时发现与准则产生差距的原因并提出有效的治理措施。通过建立更加清晰明确的产权制度,解决所有权虚化的问题,最大程度上减少企业对会计政策可变更的程度,从根本上解决企业滥用会计政策变更的问题,防止企业经营者侵害股东的权益。

(二)综合财务与非财务指标分析

1.用经济附加值替代会计净收益指标。经济增加值是对企业业绩进行评价的核心和基础,这是一个全面且相对成熟的性能评价指标。经济增加值体现的是真正的经济效益,是扣除所有资本的机会成本后的剩余利润。在传统的会计净收益方法下,当企业的实际收益率低于以市场为基础的风险调整资本成本时,可能净利润大于零;用经济附加值进行衡量,企业则会亏损。用经济附加值对企业业绩进行评价可避免出现隐形亏损而侵害股东的权益,因此使用经济附加值评价企业收益质量更为恰当。2.采用平衡计分卡方法进行绩效评价。企业常用的综合财务指标和非财务指标对企业进行评价的方法是平衡积分卡,这一方法可以有效对企业及管理层进行全面评价。平衡计分卡以公司战略为导向,寻找能够驱动战略成功的关键因素,并建立与之密切联系的指标体系来衡量战略实施过程,并采取必要的改进措施以维持战略的持续成功。平衡计分卡主要是通过财务与非财务考核指标之间的相互补充,使绩效考核的地位上升到组织的战略层面,成为组织战略的实施工具。使用平衡积分卡方法,可以更加全面的对企业的收益质量进行评价,并得出更为可靠的结论,有利于企业未来的规划发展。

(三)加强对注册会计师行业的监管

1.提高注册会计师的审计质量。注册会计师应当在遵守会计准则和职业道德的前提下,尽可能地把相关专业知识融会贯通,不断提高自身的执业能力,为所出具的审计报告提供质量保证。注册会计师协会要担负起相关的责任,对未取得职业资格的人员要严格要求,使其具备一定的知识水平才得以进入;对已经取得注册会计师证书的人员定期进行相关专业知识的教育,要不断进行学习和完善专业技能。注册会计师事务所应该加强内部管理,对业务承接、整个工作过程的监督以及最后工作内容的复核等等都要加强管理,向客户提供高质量的审计服务。注册会计师要对其出具的审计报告负责,审计报告如果出现质量问题或存在错报漏报的情况,出具报告的注册会计师担负主要的责任,对发现的违法行为要做到追查到底并作出相应的处罚。2.注册会计师独立的出具审计报告。注册会计师的独立性是进行审计工作的首要要求,在审计领域十分重要,注册会计师要能够独立的出具审计报告。注册会计师在提供审计或其他鉴证业务时必须保持独立性,这对信息使用者能否做出正确的经济决策至关重要。为保证注册会计师的独立性,要给审计市场提供一个公平竞争的环境,不得出现违反市场经济的行为,让其自然地参加到社会竞争中去。加强对独立审计法的建设,注册会计师对其出具的审计报告要承担法律责任,然而独立审计相关的法律法规还不够完善,对违规的注册会计师进行刑罚或罚款,以提醒注册会计师出具更为可靠的审计结果。要加强对会计师事务所和被审计单位信息的披露,被审计单位变更会计师事务所的理由要进行充分说明,其中很有可能是因为被审计单位发生了不利事项,要特别加以关注。

参考文献:

[1]王哲.企业收益质量及其评价体系研究[J].中国商论,2015(12):49-50.

[2]宁丽光.企业收益质量及其评价体系研究[J].财会学习,2017(1):168.

[3]李杨茜.中成药上市公司的收入、盈利能力及收益质量分析[J].财会研究,2016(6):43.

上市审计报告范文5

〔关键词〕创业板;内部审计;上市公司

1999年TheInstituteofInternalAuditors诠释了内部审计的新定义:“内部审计是一种独立、客观的保证和咨询活动,其目的是增加组织的价值和改善组织的经营。其通过系统、规范的方法评价和改善组织的风险管理、控制和管理过程的有效性,帮助组织实现其目标。”从这一定义明确提炼出内部审计的两大职能:监督职能和服务职能。2009年10月,深圳证券交易所(以下简称“深交所”)正式了《深圳证券交易所创业板上市公司规范运作指引》(深证上〔2009〕106号)首次对在创业板上市公司提出了明确的内部控制运作指引,其中对创业板上市公司提出“设立内部审计机构或专门职能部门对内部控制进行审计”的强制要求。

一、创业板上市公司内部审计现存问题

(一)内部审计机构独立性与权威性不足

《深圳证券交易所创业板股票上市规则》中规定“上市公司应当在董事会下设立审计委员会,内部审计部门对委员会负责,向审计委员报告工作。”虽然我国创业板上市公司的组织架构中均设置审计委员会,但是在实际工作中审计委员往往为兼职人员,审计委员会形同虚设,不能对内部审计日常工作实施具体指导和有效监督。上市公司大部分内部审计机构隶属于财务总监等高级管理层,一方面内部审计很难深入调查和切实检查发现;另一方面即便有所发现,由于其受财务总监等高级管理层的领导,受其挟制以及自身经济利益和组织利益影响,致使内部审计难以据实报告。

(二)内部审计机构注重形式,忽视实质

我国创业板上市公司的内部审计机构设置和内部审计制度的最初建立并不是为了让企业能在市场竞争中求得生存和发展,只是为了满足上市公司强制条件而建立起来的,这种内部审计机构的设立和运行缺乏内生的主动性。因此,公司内部审计的实质性职能并没有真正发挥出来,使得管理审计、效益审计的作用大打折扣。

(三)内部审计机构人员设置及执业能力不足

我国创业板公司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因此与经营稳定的主板公司相比,机构设置与内部控制规范明显存在较大不足。其中,内部审计制度不健全,不重视企业经营范围扩大与内部审计人员设置的配比率,内部审计质量不高以及内部审计在公司内部地位低下是内部审计部门设置暴露的主要问题。创业板T上市公司在拟上市阶段为应付监管机构上市要求,其内部审计人员由分公司财务主管兼任,该人员一般未经过内部审计理论知识的系统学习,内部审计知识的欠缺使其不能发挥内部审计实际监督服务职能,由于同时兼任两份岗位工作难以完成上市企业内部审计的工作任务,造成内部审计部门处于边缘化定位。

二、我国创业板上市公司内部审计的优化策略

(一)加强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和权威性

在上市准备期和上市后,内部审计部门与审计委员会应当加强定期书面沟通和会议沟通,并建立强制披露机制对会议形式、会议地点、参会人员以及审议主要内容等向广大投资者进行公开披露,增加公众监督环节。强化外部审计部门与内部审计部门的交流协作,强化内部审计在公司内部监督和内部控制规范建设中扮演的重要角色。增加内部审计部门对各被审计单位关键绩效指标的外部评分,使得被审计单位重视内部审计在公司内部控制规范的重要地位。

(二)优化内部审计职能,控制审计质量

1.提高审计计划的质量,作出合理风险判断。根据2015年修订的《深圳证券交易所创业板上市公司规范运作指引》中规定“内部审计部门应当每季度向审计委员会提交内部审计工作计划和工作报告,工作计划的执行情况以及内部审计工作中发现的问题等”。内审机构负责人负责制定年度内审计划,计划应当以风险为基础来制定。内部审计机构负责人在制定计划时需要综合考虑公司的风险管理框架,包括管理层针对不同业务或部门确定的风险偏好水平。内部审计机构负责人应当审查并在必要时调整该计划,以适应公司的风险、业务、运营、程序、系统及控制的变化要求。2.控制审计证据的质量,建立有效沟通方式。对于高质量的审计证据,内部审计人员应当重点关注审计证据的相关性和可靠性。核实审计证据的信息与审计目的以及所考虑的相关认定间的逻辑相关性,对不同来源的审计证据应当交叉比对,相互印证。如果不同来源不同性质的审计证据之间有不一致,应当追加必要的审计程序,以便验证确认审计证据可靠性。另外,内部审计人员还应加强自身素质,积极寻求更容易被审计单位人员接受的最佳沟通方式,以便获取更直接有效的审计证据。3.更新审计方法的运用,有效评价公司内部控制。随着市场经济环境的不断深入发展,各种新知识、新技术、新思维也不断涌现,内部审计工作的方法和手段必须要推陈出新,建立适应新环境的内部审计工作模式。在当下计算机信息技术迅速发展的背景下,公司应当建立完善的内部审计信息化系统,重视审计过程的变化,丰富审计方法,变静态设计为动态审计,变现场审计为远程审计与非现场设计结合。在实际审计过程中,审计人员要认真做好统计抽样、数理统计、经济计量模型等评价分析,敏锐发现其中薄弱环节,分析存在的问题,提高内部审计效率,建立完善的内控机制,助力推动公司持续健康发展。4.提升审计报告的质量,加强后续审计持续督导。审计报告是对内部审计机构审计任务完成情况和结果作出的书面总结,审计报告体现了审计工作的质量。内部审计报告内容要求准确、客观、清晰、简洁、富有建设性、完整和及时,必须有充分、可靠、相关及有用的证据支持,还应当鼓励在内部审计报告中对令人满意的业绩予以认可。

(三)完善内部审计机构人员设置制度,提高内部审计人员专业能力要求

监管机构应当根据上市公司体量提出创业板上市公司具体内部审计机构人员数量、人员专职性质、人员执业资格等相应的强制性要求,从法律思维角度来规范内部审计部门在上市企业监督作用的保障。内部审计是一项综合性很强的工作,因此要求审计人员具备沟通能力、协调能力、应变能力等各种综合素质。审计人员要激发起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借助各方面的力量来支持审计工作,努力争取领导的重视和认可,形成各方面协作的良好审计氛围。

三、结语

上市审计报告范文6

 

一、审计合谋模型   审计合谋是指上市公司的审计人员(会计师事务所)与经营决策者(我们称之为人)串谋,采用违规违法手段,出具不真实的审计报告使得股东和公众投资者不能真实了解公司的财务状况,并从中牟取不正当利益的行为。审计合谋破坏性很强,在现实经济中普遍存在。它使得公司财务会计信息失真,市场的价格发现功能不能有效发挥,而且严重地损害了投资者利益,所披露的财务信息误导投资者并导致投资决策失误。当审计合谋发展到一定程度,会使市场秩序陷入混乱。完善的公司治理结构不仅能够保证是会计信息质量,而且还可以防范财务舞弊和会计操纵行为。   信息不对称是审计合谋的理论基础。由于审计人员与上市公司股东(委托人)以及经营者(人)之间存在着较为严重的信息不对称,委托人由于时间、精力和技术原因无法对人实施有效监督,所以通过引入第三方独立审计人员来监督公司经理人以防止其道德风险。但审计人员仍然可以利用其拥有的私人信息做出与委托人利益不相符的行为,与公司经理人瓜分信息租金。由于我国证券市场具有新兴加转轨的特征,各项法律法规仍不完善,证券交易市场换手率高、投机性强。在股权分置改革之前,上市公司控股股东与中小投资者有着很强的利益冲突。上市公司重筹资,轻改制以及不注重向投资者分红的现象非常突出。因此,加强上市公司审计的监管,防止上市公司与审计机构的合谋对完善上市公司治理结构至关重要。我们所构建的审计合谋模型是一个二层委托结构,即委托人—人—监督人(审计人员)。   在这个模型中,委托人为防止人利用其拥有的私人信息以获得信息租金,聘请独立审计人员对人进行审计,我们所关心的是进行一个机制设计来防止人和审计人员的合谋行为。如果由一个审计人员对人进行监督,那么人(经理人)与审计人员合谋的可能性增大,进而使委托人的利益受到损害。本文根据博弈论中经典的“囚徒困境”模型来分析上市公司审计合谋问题,我们引进两个审计人员对经理人(人)进行监督,以防止审计合谋。   我们来考虑模型中有两个审计人员的情形:当出现两个审计人员所提供的审计报告不一样时,说真话的审计人员有充足的材料证明他的报告是真实的,而讲假话的审计人员不可能提供这样的证据。说真话的审计人员只存在将高生产效率、低边际成本类型的人报告为低生产效率、高边际成本类型人的情形,不存在将高边际成本类型的人报告为低边际成本类型人的情形。委托人对审计人员的奖励是从人那里抽取的信息租金和对提供不实审计报告的审计员处以的罚金。这里我们假设审计人员有着较低的机会成本,即2w<Δθ•q。另外,我们还假定人在和审计人员谈判时占据较为强势的地位,审计人员不能和人讨价还价,人有权决定转移支付的大小,审计人员只能是接受或者拒绝人的转移支付。根据理性经济人假定,人对两个审计人员提供的转移支付一定低于其所拥有的信息租金。为了方便讨论,我们假定人将一半的信息租金转移给两个审计人员,每个审计人员将分享信息租金41Δθ•q。   下面我们要看一看委托人如何设计一种机制来达到最优的奖励水平和处罚水平。表1是在人为高生产效率、低边际成本类形θ时,两个审计人员相应的支付矩阵:为了使得两个审计人员出具的审计报告(,)θθ成为Nash均衡,需要满足如下条件14w≥w+Δθqp,即14p≥Δθq。同时为了不让(θ,θ)组合成为Nash均衡,需要满足14w+f≥w+Δθq即14f≥Δθq。所以,最优的处罚和奖励水平都是14fpθq==Δ。此时,可以得到委托人不聘请审计人员的期望收益是Δθq2w>0。   从上述委托模型的博弈分析中发现,只要委托人聘请的独立第三方审计人员的机会成本低于人拥有的信息租金,尽管聘请审计人员对人进行监督增加了企业成本,但对于有效防止经理人与审计人员的合谋来讲还是值得的。   委托人在进行机制设计时,要注意以下两点。一个是委托人不要同时派遣两个公司内部审计人员,因为内部审计人员缺少独立性,很容易和经理人(人)形成合谋。另一个是委托人不要聘请一个内部审计人员、一个外部审计人员,因为经理人容易和内部审计人员形成合谋,变成一个利益体,这样就不能形成监督人(审计人员)之间的囚徒困境。因此最好的方式是同时聘请两个外部审计人员,让他们形成囚徒困境的局面,来达到防范审计合谋的目的。   二、信号传递模型   信息经济学的经典理论认为信息的不对称会导致事前的逆向选择和事后的道德风险,无碍实现符合委托人最大化收益的交易。在证券市场中,由于上市公司与投资者存在明显的信息不对称,这就有可能使得上市公司做出有悖于投资者利益的行为选择,诸如虚假信息陈述、内幕信息交易、盈余操纵等。通过建立健全的证券市场监管体系可以提高证券市场信息的可靠性和真实性,大大降低上市公司的逆向选择问题,起到提高证券市场交易效率和资源优化配置的功能。问题关键是,采用何种监管方式有效减少证券市场交易中上市公司的逆向选择问题。   在证券市场的信号传递机制的具体设计中,证券市场中的信息优势方如上市公司与信息劣势方会通过信息的有效供给与披露实现信息对称,进而消除证券市场中的逆向选择行为。此种信息对称实现需要一个前提,即信息优势方向信息劣势方提供的信息具有难以模仿的特点或者具有较高的模仿成本。这样方可有效防止拥有低质量信息者通过模仿高质量的信息向监管者提供并进而获取不正当利益。下文对证券二级市场进行模型化研究。   1、基本假设   假设上市公司真实质量为θ,由于信息不对称,投资者无法准确判断这一情况。上市公司通过信息披露向投资者传递的股票价格为R,有R≥θ。R与θ的差距即为上市公司披露信息的扭曲程度,用τ表示。有τ=R-θ。由公式可以得出,上市公司的真是质量越高,扭曲程度越小,即τ是边际收益递减。#p#分页标题#e#   假设上市公司信息传递成本为C,C=C+Cp+fC。   其中,C表示信息披露成本。是上市公司在证券监管部门信息强制披露要求下付出的人力、物力及财力上的成本,该参数是一个常量,不随上市公司自身质量和信息披露内容的变化而变化;Cp是查处成本。当上市公司提供的信息与真实情况偏离即存在信息扭曲时时受到监管部门的处罚。用证券监管部门发现信息扭曲的概率与相应惩罚力度之间的乘积即P•D表示。   监管部门的查处成本与上市公司信息扭曲程度相关,Cp(τ)。   通过c对τ求一阶导和二阶导得出:τpC>0,上市公司的查处成本与信息扭曲程度成正比;0()22>τpC,上市公司的信息扭曲程度对于查处成本的边际效应递增。   上式表明,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情况与自身真是质量偏离程度即信息扭曲程度越大,证券监管部门发现及惩处力度越大,上市公司面临的查出成本也会随之急速上升。   fC表示信息扭曲成本。上市公司披露的股票价格信息高于自身真实质量时,在信息披露时需要支付的高于一般性信息披露的成本。信息扭曲成本和上市公司的信息扭曲程度相关,且有τfC>0,即信息扭曲成本与信息扭曲程度正相关。   并且,上市公司为保持二级市场的股价而支付成本所放弃的其他机会下的成本作为一种隐形机会成本,用iC表示。   iC受两种因素影响:一是上市公司的经营状况及对新增资本的需求情况;二是在特定经济时期社会的宏观经济形势对上市公司的融资条件和盈利情况的影响。结合上述因素,可得τ和C的关系:τpC>0,0()22>τpC,即上市公司的信息扭曲的边际成本递增。   2、信号传递收益的假设   信息不对称的存在使公众投资者无法辨别上市公司提供信息的真实性,上市公司可借机在二级市场上进行再融资等互动并获取收益P。假定公司的收益只与股票价格信息相关,与公司的真实质量θ关联不大,也就是投资者的投资行为决定了公司的收益状况,记为P(R)。设e(τ)=P(θ+τ),e(τ)为信息扭曲收益函数,用以反映上市公司信息扭曲程度与其收益的影响,关系为τe>0。假定公司在业绩虚构造假上服从边际收益递减,有0()22<τe。根据前面的模型假设,我们对上市公司信息扭曲行为τ和信息造假成本C以及收益函数e进行均衡分析。对于公司收益曲线e,有τe>0,0()22<τe,e在[0,+∞)上是凸增函数。对于C有τC>0,0()22>τC,C在(0,+∞)上是凹增函数。当上市公司披露的信息为公司真实质量,即τ=0时,上市公司支付的成本仅为信息披露成本。当存在信息扭曲,即当τ>0时,上市公司应为其传递虚拟信息的行为支付额外的成本。也就说,成本函数C在τ=0处形成一个间断点。下文将分析在既定C和e的情况下上市公司的行为表现。   我们定义下面的净利润函数U(τ),有U(τ)=e(τ)-C(τ),其中τ∈[0,+∞)。假设上市公司以利润最大化为目标,则需要找到一个τ,使τ满足U(τ*)≥U(τ)。   这个τ称之为上市公司的信息扭曲程度。τ可以看做是上市公司信息扭曲的均衡点。由上述分析可以看出,当U(τ)=e(τ*)-C(τ*)≤e(0)-C时,公司进行虚假信息陈述以及造假并不值得,上市公司会选择向公众投资者传递真实的股票价值信号,γ=e(0)-C则被看做上市公司传递虚假信息即信息扭曲发生的临界值。   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过程实质为信号传递过程,上市公司是否进行信息的虚假传递或信息的扭曲程度取决于上市公司的收益函数e和造假成本函数C。即证券交易市场的信号传递机制由e和C两个函数共同决定。单独依靠一个收益函数或造假成本函数的高低无法决定一个信号传递机制的好坏,只有通过一个高的信息扭曲成本函数和高低的虚假信息陈述收益函数共同作用才可有效激励上市公司提供真实信息,建立一个合理的信号传递机制。由于上市公司的造假收益函数受证券市场股票价格波动影响较大,往往难以直接估量与控制,因此,建立一个合理的信号传递机制更多依赖对上市公司信息扭曲成本这一较为容易控制的因素。在证券市场的监管实践中,证监会通过各种方法对上市公司的信息扭曲成本加以控制和影响,如加大对虚假信息传递行为的惩处力度,通过加大上市公司信息虚假陈述的查出成本pc,实现对信息扭曲成本C的影响。但同样应该注意到,由于信息不对称,监管者作为信息劣势方,加之个别努力行为的边际效应递减作用的共同影响,若仅凭提高上市公司信息扭曲成本这一查处行为,很难实现理想的监管效果。   由上述分析可知,上市公司信息扭曲成本是由信息造假成本、处罚成本、信息披露成本等构成的。所以,证券监管部门采用系统的监管办法,从多方面提高上市公司的信息造假成本,才能达到减少证券市场逆向选择的目的。

上市审计报告范文7

关键词:关联方交易;审计风险

我国有相当数量的上市公司中都是由国企改制而来,天生带有复杂亲属关系,非国企性质的上市公司,经过多年的发展壮大,最终也发展出庞大的亲属团,因此,我国上市公司的关联方关系是一种普遍存在的关系,上市公司与关联方进行交易事项也普遍存在着。查阅上市公司年度财务报告可以发现,主动披露的发生关联方交易的上市公司已经超过50%,关联企业之间利用交易进行盈余管理的行为也越发频繁。且关联方交易本身复杂、隐蔽的特征,以及交易双方主动隐瞒的动机,使得关联方交易审计的难度越来越大,尤其对于一些没有完全披露关联方关系的企业,进行关联方关系的辨认对审计人员来说就是一项巨大的工程,直接增加了审计人员的审计难度和审计风险。鉴于以上,对关联方交易审计风险防范与控制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关联交易审计风险研究的意义

实践意义:通过整理分析近五年的上市公司审计报告发现,被出具非标准无保留审计意见的审计报告中有大约九分之一提到了关联方交易,且强调了公司的关联方交易可能存在风险。由此可见,关联方交易可能导致审计报告的重大错报风险,从而影响审计风险。因此,研究关联方交易审计风险,寻找控制和降低风险的方法,对于审计业务风险的降低有实际意义。理论意义:我国对审计理论,审计风险的研究起步晚于西方国家,对关联方交易审计的研究领域更是存在较多空白,关联方交易审计的风险评估体系尚未形成,目前所采用的关联方交易的审计方法仍较为传统、粗放。对关联方交易审计风险进行较为深入研究,逐渐形成完整的关联方交易审计风险评估体系,有助于深入分析重大错报风险影响因素,完善重大错报风险评估体系,同时对于完善我国审计体系和推动审计风险理论的发展有重要意义。

二、关联交易审计风险研究国外研究现状

由于西方国家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企业所有权与经营权的逐渐分离,西方国家对审计需求的产生远早于中国,因此西方国家对审计业务的研究也远早于中国。众多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中,美国对于企业关联方交易的研究最为成熟,但美国的研究主要集中动因方面,以及关联交易为上市公司带来的积极和消极影响,对关联方交易审计风险的控制,以及关联方交易审计方法的研究较少。

(一)传统审计风险模型将审计风险分为固有风险、控制风险和检查风险三个风险要素。“审计风险=固有风险×控制风险×检查风险”应用该模型通常需要先确定出可接受的审计风险水平,然后针对固有风险和控制风险进行评估,根据评估结果再确定检查风险水平,同时根据检查风险设计审计检查程序。但该模型忽视了报表层次的影响,导致注册会计只重视认定层次的错报风险,因此并不能完整的体现全部审计风险。

(二)2003年全新的审计风险模型被IAASB提出:审计风险=重大错报风险×检查风险要求审计人员在审计过程中实施风险评估程序,从财务报表整体层次和认定层次两方面评估重大错报风险,依据评估结果设计和实施进一步审计程序,从而控制检查风险最终将审计风险降至可接受的最低水平。

三、关联交易审计风险研究国内研究现状

近年来,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对审计需求的逐渐增加,在审计领域的研究才逐渐增多。对关联方交易审计风险的研究也是随着近几年审计需求的增加才逐渐增多的,但现有的研究仍以规范研究为主,具有推广意义的应用型研究目前还相对较少。我国学者对关联方交易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内涵讨论和风险防范方法的讨论,近两年开始有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关注审计风险与关联方交易的关系,但目前对于关联方交易对审计风险的影响因素的具体内容和评价体系还未完整的形成,从哪些方面着手控制关联方交易审计的风险,以及如何进行相关的风险管理目前还有待研究。

四、关联交易审计风险研究方法

对于关联交易审计风险的研究目前主流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文献研究法:阅读文献,总结现有研究成果。文献来源主要包括论文、期刊、专家著作等。

(二)实地调查:通过关联交易审计项目实地调查,整理目前审计方对被审计方关联交易的常用审计方法,通过对大量的原始资料及数据样本的分析总结,发现现行方法的利弊,同时测算现行审计方法抽样比重和风险偏差的关系,试图寻找到最有效率的审计方法。

(三)案例研究:大部分的相关研究者都是审计项目的参与者或者间接参与者,通过亲自实践,发现关联方交易审计过程存在的难点和问题,针对个案的问题寻找解决办法,最终将多个个案中存在的问题做汇总整理,寻找共同点,同时通过对不同案例解决方案的实践,寻找到相对合理的解决方案,最终整理成熟理论体系。

上市审计报告范文8

【关键词】独立董事;背景;独立性;内部审计质量

1前言

内部审计的概念一直在不断发展,内部审计质量主要包括审计工作、报告和制度评价的质量,公司的相关利益者最为看重其出具的内部审计报告。内部审计不可避免也有着局限性,公司日常管理存在着诸多影响其进行独立判断的因素,使得内部审计报告的质量良莠不齐,造假案件层出不穷,而相关投资者与利益者是很难对内部审计的独立性进行判断。当前,相关投资者从自己切身合法利益为出发点,越来越看重内部审计的质量,如何保证内部审计质量衡量因素的准确性与独立性是现在各个公司都很重视的一个问题。独立董事制度是上市公司正常运行必不可少的保障,独立董事可以真实客观独立公正的判断,减少公司内部高层人员通过职务来为自己牟取利益的机会,提高审计质量,加强管理。

2相关理论基础

2.1独立董事概况介绍

《指导意见》规定,上市公司会计背景的独立董事至少1人。内部审计部门对中小板上市公司必须设立的由非执行董事构成的审计委员会负责,其他上市公司则可对董事会负责,与公司内部审计部门有着非常紧密的联系,主要负责监督内部审计部门的工作,并且要对所审计的活动保持独立性。独立董事职责是能够独立聘请会计师事务所检查内部控制评价有效性和内审质量。非执行董事分类如表1所示。

2.2内部审计定义及概况

内部审计可以帮助公司提高经济效益,改善治理结构,监督内部机构运行,是一种独立、公正的评价与咨询工作,是我国主要审计工作之一,是能够对经济进行监督,对制度进行评价,降本增效,控制内部风险,维护公司利益的主要途径。内部审计应做到及时披露公司在经营过程中存在的不足与错误,提出合理意见和措施,减少舞弊行为,保证其自身职责的持续性与独立性,维护公司运行秩序,提高审计质量,降低公司违法乱纪行为出现的可能性,合理规避隐藏的风险,改善内部控制与管理,帮助公司树立良好的自身形象,促进公司发展。而董事会下设立审计委员会,并由其来监督与评价内部审计的工作可以说最完善的内部审计结构。

3独立董事对内部审计质量影响因素分析研究

3.1独立董事对内部审计质量影响研究假设

独立董事对内部控制制度进行评价,对财会资料的真实性进行检查,提高内部审计质量,其主要成员应当具备相应的与会计有关的工作背景且该类成员越多,越能提高内部审计质量。由此,本文提出假设1:独立董事的相关会计专业背景或经验影响内部审计质量。在上市公司独立董事履职的过程中,保持独立性是实现独其监督评价作用的基础,我们必须要充分认识到其在完善治理结构,保障内部审计工作有效进行的重要作用,实现独立董事在经济,权力,过程等各个方面的独立性,使其真正履行对公司内部监督的职责。独立董事在履行其监督职责时必须与被监督对象毫无利益关系并且在监督内部审计过程当中得到高级管理层和董事会的充分支持。由此本文提出假设2:独立董事的独立性影响内审质量。

3.2独立董事对内部审计质量影响的分析

3.2.1独立董事的相关会计专业背景或经验影响内部审计质量

本文研究的是2013-2015年度上市公司非标准内控审计意见与该公司相关会计专业背景的独立董事人数之间的关系。独立董事相关数据收集于上市公司的年度报告,非标准内控审计意见收集于中注协年报审计快报。2013年的45家非标准内控审计意见的公司中,共有117名独立董事,平均每家2.6名,31家公司有1名相关会计背景的独董,14家有2人及以上。2014年78家非标准内控审计意见的上市公司中,共有226名独立董事,平均2.9人,55家公司有1名相关会计背景的独立董事,23家有2名及以上。2015年86家非标准内控审计意见的公司中,共有275名独立董事,平均3.2名,72家公司有1名相关会计背景的独董,14家有2名以上。通过上述图表我们可以看出,在2013-2015年这3年期间,有2名以上相关会计背景独立董事的公司被发表非标内控审计意见的数量都少于有1名会计背景独立董事的公司,占比较少,说明聘请人数2名及以上有关会计背景独立董事的公司能够更有效的对内部控制进行评价,提高内部审计质量。当前,随着公司治理机构的不断完善,对独立董事人员的配置要求也逐渐提高,也为具有会计专业背景的各类人员提供了更多实现自身价值的途径,其中之一就是可以在上市公司通过以独立董事的身份评价公司内控,为制度的运行和监管帮助提供。但是,在作为独立董事履行职责发挥的过程中,也存在着因不同经验知识,认识深度,利益价值导向,风险偏好等原因会可能有少许偏差。

3.2.2独立董事的独立性影响内部审计质量

基于2007年和2011年沪市独立董事履职情况分析的公告,2007年上海证交所公司独立董事共有2679名(不包括兼职的626人),在这期间有26家40名独立董事对董事会决定发表不赞成意见,存在不同意见的独立董事占上海证交所公司总数的3.01%,占独立董事总数的1.50%。2011年,沪市共有3081名在任独立董事,在分析报告期间仅26家公司的38独立董事对相关事项发表了不同意见(不包括兼职人数608名)。占上市公司总数的2.77%,发表不同审计意见的独立董事仅仅占总数的1.23%。从上述表格中,总体来看,2007年和2011年独立董事对公司内部相关事项的发表不同意见的占比不管从公司数量还是独立董事人数来说,都明显偏低,占比较少,均在4%以内。这说明现在独立董事制度仍处在发展阶段,很多公司只是为了充当门面,完善制度而聘请独立董事,没有实际独立性,不能正常履行监督与评价内部审计部门工作的职责,改善内部审计质量。结合2013年南纺股份造假案例来看,2000年到2011年共11年间,公司高级管理层,通过不正当途径获得出口退税一千余万元,伪造54份检查留案出口单据,这种靠伪造单据牟取私利的行为在该公司新一届的高层管理人员中也继续上演,而负责对该公司进行审计的南京立信永华会计事务所,也在这期间与高管层合谋,没有审计出任何舞弊之处,且都发表了无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在这十余年间内,南京纺织股份有限公司作为上市公司拥有完整的独立董事机构,面对公司高层管理人员舞弊,财务造假如此严重,内部控制令人堪忧的情况,独立董事没有在实际工作中履行合法监督职责,决定权掌握在高层管理者或者大股东手中,没有自身独立性,权利不清,职责不明,难以对公司内部审计工作进行有效监督评价,无法改善内部控制制度,没有发现或阻止公司的舞弊行为,并且对作为独立的审计第三方南京立信永华会计事务所与公司高级管理层合谋连续几年都隐瞒财务造假的情况。

3.3独立董事对内部审计质量影响的研究结论

3.3.1独立董事的会计专业背景或经验是提高内部审计质量的保证

上述对假设1的分析表明独立董事的会计专业背景或经验与内部审计质量正相关。独立董事制度的建立能够使公司治理机构更加规范,聘请有相关会计背景的独立董事是该制度合理设置最基本的要求,具有会计背景的独立董事人数越多时,越能够有效识别内部审计过程中的潜在风险,为健全内控制度提供保证。

3.3.2独立董事的独立性对内部审计产生影响

上述对假设2的分析表明独立董事的独立性对内部审计的质量产生影响。独立董事的独立性影响其对内部审计工作能否合理正确的监督与评价,影响内审质量。目前,上市公司在日常治理发展的过程中也逐渐认识独立董事的独立性对内部审计部门是否高质量,高水平完成工作的重要性,这里的独立包括独立董事制度,权利,职能等各个方面的独立。

3.4研究过程中的局限性

在对本文提出的假设分析过程中,得到了独立董事的独立性和会计专业背景或经验与提高内部审计质量具有相关关系的结论,但分析时运用的数据还是较少,结论可能不全面,存在偏差,案例分析时也是通过个案,研究不够透彻。

4关于独立董事对提高内部审计质量的建议

4.1聘请具有相关会计背景或经验的独立董事

上市公司独立董事设置方面应合理配置有会计相关专业背景的人员,提高其在总人数中所占的比重,加强专业性,而选聘的关键的成员应当保证自身具有从事相关会计工作的丰富经验。公司应定期对具有相关会计专业背景或经验的独立董事进行培训,在保持其应有的专业技能外不断学习,提高自身技能,提高职业素养,保证内部审计的质量不断提高,推动公司向前发展有效治理。

4.2提高独立董事的独立性实现对内部审计的监督作用

上市公司董事可以运用差额选举方式产生独立董事,与该独立董事有关的高管人员和股东不参加投票过程。在公司法规制度上明确规定其发言权和监督权,要充分给予独立董事在实际问题研究过程中的知情和调查权利,提高参与公司决策的积极性。独立董事要定期向公司监管机构报告的责任并定期检查内审部门的工作,同时也要求公司为独立董事充分发挥其职能提供充足的资金保证,并在年度财务决算报告中披露其职责的执行状况及问题说明,并披露审计问题产生的原因,相应的解决措施及独立董事是否具有独立性,来增强独立董事对参与公司内部审计管理的责任感。

5结语

独立董事制度是对上市公司经营治理进行监督的一项重要制度,它不仅能是公司监督内部审计部门发挥作用的保证,也能够确保内控各项制度的良好运行。我国的独立董事制度起步较晚,在独立董事能否有效履职,实现自身应有作用方面不可避免的存在着一些问题,这都需要我们对该制度进一步研究分析,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1]李晓霞.内部审计质量与公司治理关系的研究[J].中国商贸,2014(26):38-39.

[2]李秀玲.我国上市公司审计委员会特征对审计质量影响的实证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1.

[3]金彦.内部审计与独立董事[J].苏州职业大学学报,2005,16(3):42.

[4]杨伟明.独立董事特征与审计质量的相关性研究[D].重庆理工大学,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