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管理的重点分析

学校管理的重点分析

一、走进新课程,学校管理的重点应是评价体系的不断创新

1.在评价目标上,由注重“甄别选拔”转变为重视“促进发展”,实现评价功能的转化。

2.在评价主体上,由注重“单一化”走向“多元化”,实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

3.在评价标准上,由注重“相对标准”转变为“绝对标准”与“个性标准”相结合,实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

4.在评价内容上,由“惟知识”、“惟智育”、“惟书本”转向“重能力”、“重素质”、“重实践”,实现评价内容的综合化。

5.在评价过程上,由单纯重视结论转变为过程与结论结合,实现评价的重心转移。

6.在评价方式上,由单一的量化评价转变为多样化的“综合评价”,实现评价方法的多样化。

在传统的教学评价中,往往只要学生提供解题的答案,只关注最终结论的正确与否,而忽略了对学生发展的至关重要方面——获得答案。这种做法极易导致学生对思维的探究过程的轻视,养成似是而非的认识习惯。可见,建立以促进学生、教师和学校共同发展为根本目的,体现素质教育思想,符合新课程培养目标要求的评价体系势在必行。

二、走进新课程,学校管理的重中之重应是高素质教师队伍的打造

教师是新课程实施的主力军。打造以“研究型”为基本特征的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新课程实施的关键环节,也是新课程实施的必然要求。

1.新课程所倡导的课程理念是民主、开放、科学。课程所要求的是民主、开放的课程,是围绕着学生实际建构的课程,更是“体验课程”。这样的课程不再是特定的知识载体,而是师生共同探求新知识的过程,是对课程内容持续生成与转变的过程。教师不是孤立于课程之外,而是课程的有机构成部分,是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不再是专家研究成果的简单操作者。

2.从教学的角度看,课程实施的基本途径是教学,而新课程理念只有落实在课堂教学的层面,才能转化为实际的教学效果。教师自己应是一个研究者,在教学过程中要以研究者的心态置身于教学情境之中,以研究者眼光审视和分析教学,对积累的经验进行总结,使其形规律性的认识。

三、走进新课程,学校管理的方略应是法制与德治的有机结合

学校管理需要和谐,但和谐不是一团和气。加强制度建设只是提高学校管理水平的一个重要举措,而不是学校管理的全部法宝。过分强调对教师的控制监督和定量评价,结果忘掉人的因素的做法,永远不会使学校的管理进入一个理想境界,也远远不能适应新课改得发展需要。在学校管理工作中,应实现治与法治的完美结合,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以人为本,顺应人性,尊重人格,激发教师的主动精神,最大限度地调动教师积极性。要通过管理文化,创造一种高度和谐、友善、亲切、融洽的教书育人氛围,激发教师的主人翁意识和工作责任感。因此,管理者必须以德修身、以德养身,以德立身,使学校制度管理人文化。

2.制度建设要有利于推进学生全面发展,有利于推进素质教育的实施。

3.学校管理者要经常反思自己的行为,要经常反思是否做到大事不独断、琐事不纠缠、难事不推诿、好事不抢先、工作不挑剔、失误不埋怨;经常反思工作中是否各司其责、各司其职、各尽所能。

4.努力使学校管理变成人的管理、心的管理、思想的管理、智慧的管理、形象的管理。综上所述,只有实现依法治校与以德治校的紧密结合,才能使制度既具有科学性、公正性、又具有激励性、引导性,最终使学校管理达到最高境界——“没管理”。

作者:朱长河 单位:吉林省双辽市第一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