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学生管理工作探析(5篇)

高职学生管理工作探析(5篇)

第一篇:高职学生管理工作新思路

摘要:随着社会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网络成为了当代大学生获取信息和人际沟通交流的主要平台,已经成了大学生活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给当前的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在教学课堂、学生安全保护意识、学生心理健康方面带来影响和挑战。笔者在郑州财税金融职业学院担任团委书记、辅导员,一直在学生管理工作的第一线,通过管理实践,认为应该从严抓思想意识形态、开展丰富团学活动和加大网络平台建设三个方面开展学生工作。

关键词:互联网;高职院校;学生管理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普及,网络以其不可阻挡之势融入了学生们社会生活,并已逐渐成为一种新型的社会形态,对当代高职学生的学习生活方式也产生方方面面的影响。怎么解决互联网时代高职学生的管理问题,是学生管理着面对的重要问题。

一、互联网对高职学生的影响

2016年10月17日,共青团中央书记处第一书记秦宜智在第十六届中国网络媒体论坛开幕式上的演讲中,指出“当代青年是‘网生代’,伴随着互联网而成长,也深刻影响和塑造着网络社会”。具体到实际,主要体现在2个方面:

(一)占用大量时间

根据我所带班级及学生会成员的统计,我院学生都拥有智能手机,几乎占到100%,其次为台式机、笔记本和平板电脑,占到37.2%。使用新媒体上网时间上,尤其是大一新生和毕业班学生,40%的学生日均上网时间超过3小时,80%的学生每天上网时间为1.5—3小时,仅10%的学生使用时间控制在2小时之内。

(二)互联网的信息影响高职学生

高职学生经常利用手机、电脑上网。微信、QQ等APP共享的资源和传播的信息几乎占据了高职学生的全部信息来源。这些信息良莠不齐、迷惑性强,会引导不成熟的大学生误入歧途。在学校生活中,学生们往往对辅导员、学校的正确引导置若罔闻,却相信贴吧里、网络上的流言蜚语,给学生管理工作带来很大不便。

二、高职学生主要问题

互联网的蓬勃发展给高职学生管理带来了一系列问题:

(一)生源构成问题

我院高职生源主要分两类:通过高考的高中毕业生,以及五年一贯制、3+2、对口升学招收的中专学生。以15级学生为例,第一类生源即普通高中毕业生,他们是通过高考而就读于我院,这些学生经过高中学习,有基本的纪律意识和团队意识,便于管理,占我院高职生比例的88%;而五年一贯制、“3+2”和对口升学生占我院学生的12%,这部分学生个人自我控制能力差,学习态度不端正和学习自觉性不强等问题,是学生管理中的难点。我院高职45%的学生来自农村,27%的学生来自城镇,仅有28%的学生来自城市。农村学生普遍存在着性格内向、自尊心强、不善于表达等特点。本来升入大学获取高等就业机会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但是与城市里的大学生相比,他们容易产生自卑与消极的心理,滋生心理问题,需要辅导员老师大力关注。

(二)追求独立、缺乏集体意识

我院学生普遍年龄较小,在生活中渴望独立,在思想上自由发展,不愿意被约束。由于我院学生管理制度严格,不会放任他们自由自在的旷课、玩耍。这些矛盾使得学生在思想上和行为上的不成熟,缺乏对自我情绪的管理与控制,导致以自我为中心,缺乏团队精神,集体活动不愿参加,缺乏集体荣誉感,不喜欢别人的说教、约束。

(三)容易产生挫败感,容易自暴自弃,感觉前途迷茫

高职学生在高中时期往往是差生、弱势群体,由于高考失利和长期的不公平对待,往往有一种自卑心理,一心想通过在学校接受高职教育的这几年来提高自己的综合能力,以摆脱高考失利等负面因素所给自己产生的心理阴影。与此同时,他们找不到适合自己的解决方法,在这种情况下极易产生对未来的迷茫感。

三、会计学院2017年学生管理新思路

针对互联网时代高职学生的各项问题,我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重点着手。

(一)严抓高职学生意识形态工作

高职院校学生管理要坚持“立德树人”原则。团总支书记与各辅导员一起,连同思想政治课老师,应切实担负起政治责任,以主题班会、重大纪念日活动、志愿服务活动为抓手,将意识形态工作落到实处,为党和国家培养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二)利用网络平台对学生进行管理教育

第一,推进学院官方网站建设。实时更新学院网站信息,会计学院内部的各项活动和通知,都将通过官方网站进行宣传,提高网站吸引力和关注度,从而让教师和学生都能接受学校的教育与指导。第二,建立学院自己的贴吧、微信号和微博,以轻松活泼的口吻,学生喜爱的方式,积极地传播学校的大事小情,建立与学生的密切联系。第三,在学院官方网站上引进心理测试、性格测试、职业能力测试和各类主题的网络竞赛。将这些测试和竞赛列人学生的必须完成的作业范畴,从而让学生定期通过权威的测试对自己的行为和思想进行反思。

(三)开展学生喜爱的团学活动,制定考核标准

团委学生会要在原有寝室文化节、厨王争霸、双歌比赛等精品活动基础上,开展学生们喜闻乐见的活动,强调以文化人、以文育人,从而提高学生对于活动的参与度,减少新媒体给学生带来的负面影响。会计学院将在现有专业技能达标手册的基础上,设立综合素质达标手册,将学生综合素质进行合理的量化考核,是我院学生在成为会计专业人才的同时更成为具有健全人格、奉献意识的合格学生。

参考文献:

[1]张岩.“互联网+教育”理念及模式探析[J].中国高教研究,2016(2):70-73.

[2]付盈.互联网新媒体环境下的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探讨[J].人才资源开发,2015(24):103-103.

[3]教育部师范教育司.教师专业化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1.

[4]朱正昌.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1.

作者:王玉兆 单位:郑州财税金融职业学院

第二篇:高职院校顶岗实习中的学生管理方法

摘要:本文在介绍了高职院校学生进行顶岗实习的重要性后,对目前顶岗实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详尽的分析,最后针对存在的问题就顶岗实习过程中的学生管理方法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对高职院校实施顶岗实习管理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高职院校;顶岗实习;管理方法

顶岗实习是专业教学计划中规定的一门必修课程,它是每个学生必须完成的一项学习任务。它是学生在校完成了两年的专业理论知识的学习后,将理论知识用于指导实习实践的过程。顶岗实习的有效完成对于学生加深对专业知识的理解、完成学生到社会人的转变、增加职业经验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在实际顶岗实习过程中,由于学生对于顶岗实习的认识不足,在实习过程中心理存在波动,从而导致在实习过程中出现了一些问题,影响顶岗实习的正常进行。笔者认为对待这些情况一定要认真分析,拿出切实可行的办法,解决好实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确保顶岗实习工作顺利完成。

一、顶岗实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1.学生不适应学校与企业管理方式的差异

学生在去企业实习前一直都在校园里,接受学校的教育和管理。到了实习企业,一切行为都得受到企业的管理规定的约束。在学校里面,犯了错还有机会更正。但是去了企业,工作上出现了失误可能会给企业带来不可预估的损失,学生需要对自己所犯的错误承担责任,这对刚走出校门的学生看来是难以接受的。也还有部分学生由于在学校就没有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生性散漫,到了企业一时难以承受那么严格的管理规定,总觉得适应不了企业的生产和生活节奏。

2.学生存在一些不良的心态

很大一部分学生在实习前觉得实习是好玩的、新鲜的,而绝大多数企业的工作都是简单单调劳动的重复,这使得学生觉得顶岗实习没意思。还有部分学生到了企业后,觉得实习太辛苦了,和自己预想的不一样,缺乏吃苦耐劳的精神,很容易就产生离职的念头。还有些学生由于对自身的期望值过高,觉得自己应该做更有技术含量的工作,工作环境应该更好些,实习报酬应该更高些,由于这种心理的存在致使学生对实习单位产生不满与抱怨的情绪,严重影响了实习的稳定性。

3.实习指导教师的指导不到位

部分教师可能所指导的学生较多,存在对学生的管理不到位的情况。如指导教师很少到岗位上去查岗,对学生的关心较少,对学生反映的问题置之不理,不清楚学生的实习岗位是否发生了异动,不清楚学生到岗情况,对学生的安全教育不到位等,这些情况都会影响学生顶岗实习的顺利完成。

二、顶岗实习过程中的学生管理

1.在日常教学中融入顶岗实习意义教育

教师要将顶岗实习的意义宣传积极融入到日常教学中,让学生充分认识顶岗实习的作用。此外,学校应通过多种形式和渠道宣传顶岗实习的目的和意义,如邀请成功的企业人士来学校开展讲座、优秀顶岗实习学生到学校做汇报、顶岗实习成果展示等,来建立良好的理念氛围。让学生认识到顶岗实习是促进自身发展的一个很好的锻炼机会,从而让学生从心理上主动接受顶岗实习,进而乐于实习。

2.强化实习过程中的安全管理

一方面,学生在到企业实习前,认真开展顶岗专项安全教育,强调学生在实习期间必须接受学校和企业的双重管理。对实习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提前强调,以及要求学生认真学习企业的安全生产规定,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杜绝安全事故的发生,能够起到一定的预防作用。另一方面,在顶岗实习过程中,要让学生牢固树立起“安全第一”的思想观念。首先,是要做好平时的生产、生活安全管理。定期进行生产安全、人身和财产安全方面的专题教育。其次,做好节假日的安全管理。节假日期间的安全注意事项,统计学生节假日期间的去向等,确保学生节假日期间的安全。再次,做好特殊天气情况下的安全管理,如酷暑、严寒以及洪水天气下的安全管理。最后,为了保障学生实习过程中的合法权益,及时督促学生全部签订就业协议,构建完整的协议服务体系。

3.顶岗实习指导教师要积极帮助学生适应环境的改变

前三个月是学生适应企业生活的关键期,学生如果能在这三个月及时做好角色的转变,就能快速适应环境的改变。顶岗实习指导教师在这个阶段要让学生树立吃苦耐劳的思想而乐于实习。

4.采取多形式的沟通交流方式加强同学生的联系

顶岗实习指导教师实习指导工作做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实习效果的好坏。虽然顶岗实习过程还是属于教学管理过程,但是由于学生人在企业,学生的日常行为教师均不可视,这就导致了实习过程管理的复杂性,给教师的管理带来了一定的难度。这就需要带顶岗实习的指导老师以高度的责任感来进行顶岗实习学生的指导。由于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现在人们的沟通交流非常便利。实习指导教师可以通过不同形式的沟通渠道加强同所指导顶岗实习学生的联系,如QQ群、微信群、电子邮件、微博、短消息、电话等多种方式加强同学生的沟通联系。这样指导教师才能了解学生的动态,及时对学生进行指导,确保顶岗实习顺利完成。顶岗实习有利于学生了解社会、了解企业工作岗位,有利于学生将学习的专业理论知识用到实习实践中去,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能够让学生尽早实现身份的转变和尽快适应工作岗位。我们应对顶岗实习进行良好的管理,加强校企合作,努力培养高素质的技术技能人才。

参考文献:

[1]姚从明.高职学生顶岗实习中的心里困扰及应对策略[J].中国成人教育,2010(11).

[2]邵勋.构建新型职教理念大力发展职业教育[J].职业技术教育研究,2004(8):15.

[3]谭辉平等.做实高职顶岗实习有效推进工学结合[J].中国高教研究,2008(1).

作者:刘婷 单位:湖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第三篇: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的改进

摘要:以人为本是一种现代管理理念,并且在各行业中的应用比较广泛,在高职院校教学中也广泛应用。以人为本管理理念的应用提高了学生管理工作的效率,推动了学生管理工作的现代化发展。但是,由于我国传统的教育观念的影响,导致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在应用过程中还存在一定的问题,需要引起高职院校的重视。本文对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进行了探讨,旨在为更好地推动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提供参考。

关键词:以人为本;学生管理;高职院校

上世纪80年代,我国企业管理中首先引入了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随着该理念实施的不断深入,改善了企业的氛围,推动了企业的发展,作为一种新型的管理理念,体现了其应用的价值。以人为本的重点就是要突出“人本化”和“人性化”。对于高职院校来说,它的主要作用就是培养社会需要的技能型人才,以人为本管理理念的应用推动了学生管理工作的创新,尤其是突出了学生这个主体,并且促进了学生和高职院校两个主体的协调发展,因此,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应该广泛应用、推广,并且对其进行深入研究,形成以人为本的管理系统,让培养的每位学生都充分发挥自身的社会价值。当前,以人为本管理理念的应用并不成熟,还存在少许不容忽视的问题,因此应该加强这方面的研究,并认真解决。

一、以人为本管理的内涵和价值

1.以人为本管理的内涵。对于高职院校学生管理来说,应用以人为本的学生管理理念就是在开展学生工作时,尊重学生的意见,充分体现人性化、人本化的特点,加强对学生的关爱,及时对学生进行心理疏导,遇到问题以鼓励为主,在不违反校规校级的情况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构建和谐的学校氛围,使学生管理工作更加科学化和正规化。2.以人为本管理的价值。在高职学校中采用以人为本的理念对学生工作进行管理,其价值如下:一是,不断提高学生管理工作的成效。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实际上将柔性管理和刚性管理有机结合在了一起,这样的管理模式以学生为中心,一切以学生的利益为先,激发了学生的自我管理意识和能力,使学生更加配合教师的管理工作,最终整体管理水平得到提升。二是,使学生的素质得到提高。实施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为学生参与日常工作的管理提供了机会,学生在和他人交流和进行管理工作的过程中,会发现自身存在的问题及时进行改进,并加强了他们交流、团结协作能力的培养。三是,利于学校形成科学、规范的管理制度。制度是进行学生管理工作的基础,从以人为本的理念出发对学生进行管理,能够发现管理制度的不足之处,及时进行改进、完善和创新,特别是对于改变过去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制度由学校制定和实施的“单向性”,向学生参与制度建设的“双向性”转变,实现由义务本位向权利本位转型。

二、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的现状

1.学生管理工作的观念较陈旧,忽视学生的主体作用。由于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我国传统的学生管理以教师为中心,要求学生听话,服从教师的命令,不得进行“反抗”,学校处于管理的绝对地位,方法单一、观念陈旧,控制学生的行为,如采用封闭式的“保姆式”模式,这种管理理念使学生丧失了主体性,限制了学生个性的发展及创新意识、能力的培养,导致了学生管理成效不理想,并且很多学生出现逆反心理,和教师的关系处于紧张状态,不利于学生专业知识技能的培养和综合素质的提升。虽然当前很多高职院校在学生管理工作中应用了以人为本的理念,但是,这种理念的应用只是处于喊口号的阶段,对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缺乏深刻的认识。从某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制度的调查来看,在制定管理制度的过程中,学生的参与度较低,90%左右的学生都没有参与到学校制度的制定方面,这就使得学生对制度制定的过程、目标、内容等不了解,因而也无法更好地调动学生参与管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2.学生管理工作队伍的专业化知识水平较低。当前,高职院校开展学生管理工作的很多是年轻的教师,他们刚刚毕业,管理经验相对欠缺,管理的专业知识水平较低,并且和学生的年龄相差不多,很难令学生感到信服。由于他们自身缺乏工作经验、生活经验等,他们很难对学生遇到的问题进行正确的引导,对实践工作中处理问题的能力仍有待提高。同时,很多管理者身兼数职或者是一个人管理多个班级,工作任务十分繁重,对于一些具体的管理工作可能落实不到位,这样就降低了学生管理工作的质量。年轻化的、非专业的学生管理工作队伍很难提高学生管理的质量。此外,学生管理工作队伍也没有彻底理解以人为本理念的内涵。3.以人为本的管理环境不佳。当前,在对学生工作进行管理时,虽然学校的相关部门下发了以人为本的管理文件,提出了相关的建议,但是在具体执行过程中,以人为本的制度并不完善,校园文化建设中也并没有纳入以人为本的理念,学校的管理制度相对欠缺,与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不相符,这必然会降低以人为本管理理念的实施效果,不能有效提高管理水平,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因此,应该加强这方面的研究,完善相关的管理制度,将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贯彻其中。

三、实施以人为本的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改进的对策

1.构建人性化管理工作体系。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国已经形成了多元性的文化,学生的思维、思想也朝着多元化的方向发展,受到西方独立思想的影响,学生在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也要求独立,也要求重视,也要求自由,在这种情形下,如果采用传统的管理方式,只会加深学校和学生之间的矛盾,因此,必须以“以人为本”理念为指导,构建人性化管理工作体系,贯彻人性化管理理念,把发展人、完善人作为根本目的,提升学生管理工作的有效性。在开展管理工作过程中,创设人性化的发展环境,在不断实践中关注学生个性,总结人性化学生管理对策,为高职院校学生创新发展提供有效保障。在学生管理工作中,高职院校要采用人性化管理工作手段,不断完善学生的管理激励工作机制,利用激励手段调动学生创造性及积极性,转变学生角色,让他们认识到自身在学生管理工作中的责任,培养责任意识和主人翁意识,同时加强学生品德的培养,使学生逐渐具有把自己事业与国家进步、社会的发展以及人类的文明融合一体的品格,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并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2.提升管理工作队伍综合素质。为了能够在学生管理工作中贯彻以人为本的理念,应该加强管理队伍对以人为本理念的学习,定期对他们进行培训,注意以人为本管理理念应用中存在的问题。为了加强对年轻教师工作的指导,学校可以加强和区域学校之间学生管理工作的经验交流,相互取经,改进日常学生管理工作中存在的不足之处。同时,科学制定管理教师培训计划,建立校级培训中心和培训团队,加大培训经费投入,鼓励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到教师的培训中,增强教师参加培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不断提升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使教师专业管理水平和综合素质不断提高,同时,注重师德师风建设将其摆在教师队伍建设工作的首位,狠抓师德教育、师德宣传、师德考评、师德监督、师德责任和组织建设,健全教育、宣传、考评、监督、奖惩机制,更好的做好学生管理工作。3.培养学生自我管理能力。学生管理工作中,坚持“以人文本”的理念,需要给予学生足够的信任以及足够的尊重。高职院校学生反叛心理比较强,对高职院校学生规章制度采取抵触态度,往往喜欢自由。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人员可以适当放权,认真听取学生意见和建议,尊重学生自主权利,鼓励学生自我管理。高职院校在学生管理工作中,要充分利用学生团体或者是班级干部的重要作用,充分发挥党员、团员的重要作用,提升其影响力,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通过多样化的激励手段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外学习以及社会实践等多样化活动,利用物质奖励以及精神奖励来提升学生的自我调控能力以及自我管理能力。4.完善制度,以服务学生为理念。制定以人为本的学生管理制度,突出制度的科学性,同时突出为学生服务的管理理念。从本质来上讲,学生管理工作就是为学生服务,辅助学校教学目标的实现,因此在实际的工作管理过程中一定要树立为学生服务的理念,尤其是加强贫困学生的关心,设置助学贷款、勤工俭学等工作岗位,必要时还要为学生争取一些特殊的补助,帮助学生解决困难问题。此外,学校还可以定期开展一些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询活动,及时纾解他们存在的心理问题,为他们将来走向工作岗位奠定基础,更好的应对生活和工作的压力。5.加大校企合作的力度和质量.由于高职院校是培养专业技能型人才,以人为本的学生管理理念要求学校加强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这样将来学生更容易就业,因此,学校应该尽全力为学生提供实践机会,保证学生学习的高效进行,而校企合作就是一个非常好的路径,高职院校要积极地与企业进行联系,积极地配合各个企业做好学生实习工作,引导学生在实习工作中要充分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在实践工作中保持谦虚的学习态度和较高的学习热情。

四、结语

高职院校在应用型、技能型人才的培养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推动了我国经济的发展,服务于社会,因此,国家对高职教育十分重视。为了提高高职院校的教学效果,培养出现代化的技能应用型人才,高职院校开始进行教学改革和学生管理改革,积极引进先进的管理理念,促进学生管理工作的全面发展。在“人才强国”国策的影响下,高职院校结合自身教学实际特点,贯彻落实“以人为本”理念,重视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作为一项系统性的工作,取得了不错的效果。在今后的学生管理工作中,高职院校要继续探索,充分发挥“以人为本”理念的最大效用,不断创新学生管理工作。

参考文献:

[1]邬静.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中以人为本管理的认识误区剖析与对策[J].东方教育,2013(4).

[2]张岩伟.以人为本的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解析[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3(26):208.

[3]唐一鸣.以人为本的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J].商业文化月刊,2016(9):149.

[4]王大伟.以人为本的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探讨[J].现代交际,2015(10):182-183.

作者:徐庆佳 单位:广东科学技术职业学院

第四篇:高职五年一贯制学生管理工作探讨

摘要:高职五年一贯制招收的学生大多具有学习基础弱、学习习惯差,纪律意识淡漠,自我约束能力较差等鲜明特点,使得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面临一大挑战,而学生管理工作关系到学生的培养。高职院校旨在培养德才兼备的技能型人才,因此,如何做好学生管理工作,是管理者需要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五年一贯制;学生;学生管理工作

随着职业教育的不断发展,高等职业院校的规模也在逐步扩大,招生人数逐年上升,有一些高等职业院校开始招收五年一贯制学生(3+2模式),这些学生大多初中毕业,由于年龄小,个性叛逆,自我约束能力较弱,表现为自由散漫、无组织无纪律,致使管理困难[1]。高职院校有着向社会输送德才兼备的应用型人才的责任,做好学生管理工作是培养学生的重要前提,管理者要在充分考虑学生综合情况的基础上思考有效的管理途径。

一、高职五年一贯制学生现状分析

本文以某高职院校园林系某五年一贯制班级为主要的长期研究对象(时间为一年),观察调研的结果表明,该班学生的生源大多数是初中毕业生,他们无心再读高中,或是根本考不上高中。在他们的错误观念里,认为进入高职院校读书,会获得一个比高中更加自由的氛围,以致形成“混日子”的心态。该班有部分学生在成长的过程中,因父母工作忙碌,并未与父母住在一起,多是被寄宿在亲戚家中,有的甚至寄宿在老师家中,与父母缺少沟通与交流,父母在家庭教育中的缺位,造成父母的愧疚心理,为了弥补,他们通常对孩子“百依百顺”,有求必应,认为只要孩子健康,不出事就行。在溺爱之下,这些学生没有经历生活的艰辛,往往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反而形成个人利益至上的心理,对他人苛责,对自己放任,对老师、对班级、对集体漠不关心,不懂得尊重他人。与人相处时,不懂得站在对方的立场考虑问题,常常一言不合就大动干戈,要么口出狂言,脏话连篇,要么直接动手打架,处理问题的方式方法简单粗暴,听不进去劝告与教导,只会从他人身上找原因,认识不到自己所犯的错误。一些学生则因为父母关系不好,经常当着其面吵架打架而产生自卑心理,导致性格孤僻,行为处事受到影响。部分学生的家长认为自己将孩子送进校园,管理孩子的任务自然是学校的了,于是在管理教育方面持消极态度,对于学生违反纪律的行为和种种不佳的表现,家长颇感无能为力,有的家长从不主动联系老师,不主动关心学生在校的学习、生活情况,只负责打生活费,缺乏对学生的家庭教育。五年一贯制学生中的大部分学生在最初进入职业院校的时候,表现为难于管理,组织纪律性极差,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对学习生活丧失兴趣,上课聊天睡觉,下课活蹦乱跳成为常态,“混日子”现象较为严重。相当一部分学生痴迷于手机游戏,上课玩,下课玩,吃饭走路玩,回到宿舍继续玩,熄灯以后仍然三五成群熬夜打游戏,有的甚至旷宿,偷跑去网吧玩,这些学生晚上不睡,白天不醒,逃学旷课家常便饭,有的甚至因此受到处分,却仍是漠不关心,不知悔改。

二、高职五年一贯制学生存在的主要问题

1.长久以来没有形成良好的生活与学习习惯

五年一贯制学生长期以来没有形成良好的生活,以该班为例,该班共有12名学生住校,分别住在4个宿舍,即使是在明确通知检查卫生时间的情况下,宿舍卫生状况仍然堪忧;一些学生不会照顾自己:穿衣服只管漂亮不管保暖;不按时吃饭,吃零食泡面;懒得打开水,凉水洗头发;有的学生甚至有吸烟现象……因此,他们经常生病请假,不仅影响身体健康,而且还影响学业。任课老师反映,有五年一贯制学生的课堂需要花费相当的时间维持上课纪律。上课效果仍然不佳,源于学生没有形成较好的学习习惯,这些学生上课期间不带书,无心听讲,睡觉、聊天、玩手机,对学业要求极低,流传着“60分万岁,多一分浪费”的“名句”,缺乏上进心,得过且过,厌恶课堂,对一切都提不起兴趣,有些同学旷课成性,对于老师提出的要求,置若罔闻,自己该干什么干什么,严重影响了学业以及班级管理[2]。

2.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和持久的学习动力

很大一部分五年一贯制学生认为理想、未来是一件遥不可及的事情,他们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导致学习积极性不高,学习氛围不浓。仍以该班为例,按学院的统一规定,在校生,周日至周四晚上均需上晚自习,在近一年的观察时间里,该班学生上晚自习时,仅有个别同学整理白天上课的笔记、复习、看书,而大部分同学则是无所事事,三三两两坐在一起聊天、睡觉,下课铃一响,飞奔回宿舍打游戏。一年以来,只有极少数同学去图书馆借阅图书,延伸课外阅读。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也就没有持久的学习动力,干什么事情都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经老师家长教育,就积极表现两天,但很快又恢复原状,难以持久,缺乏内在动力。

3.纪律意识淡薄,自我约束力不足

部分五年一贯制学生纪律意识较差,随意迟到、早退、旷课,不懂请假、报告,不按规章制度要求行事,目无组织、目无纪律,老师找其谈话,他们还一副满不在乎的态度,认为自己不过是旷了两节课而已,老师是在小题大做,故意为难他们。宿舍老师会在早晨第一节课时锁宿舍大门,以这种方式督促学生早起上课,但仍有学生自由散漫,不按时起床,拖拖拉拉,不能及时离开,与宿管老师发生争执,认为自己有心上课,是宿管老师不让他们去,才造成了旷课的事实,丝毫没有意识到自身的问题[3]。

三、五年一贯制学生管理工作的具体措施

1.提升教师管理队伍的整体素质,为学生树立榜样

在家庭教育中,家长的一举一动是孩子模仿的对象;在学校教育中,老师的一举一动,亦是学生模仿的对象。一些老师在学生犯了错误以后,没能控制住自己的情绪,不分青红皂白,不听学生解释,简单粗暴地处理问题,事后发现学生情有可原,这样做不仅容易挫伤学生的内心,而且也容易让学生习得这种不正确的处理问题的方式。教师的行为会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职业类院校应提升教师管理队伍的整体素质,为学生管理工作输送一批经得起学生检验、时时传递正能量的优秀教师。

2.在管理学生过程中融入情感教育,打开学生的心扉

五年一贯制学生自身有着非常鲜明的特点,也有着不可忽视的缺点。他们普遍对学习不感兴趣,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自由散漫,没有强烈的纪律意识,有时候做事仅凭心情和兴趣,这是造成学生工作难以开展的原因之一。他们习惯的养成并不是一朝一夕之间的事,想要改变也不可能是一夕之间,传统意义上的说教对于他们来说效果不佳,甚至会因为非常抵触而产生逆反心理,做出一些过激的反应。因此,在对五年一贯制学生进行教育的过程中应当融入情感教育,以真诚和关心为情感纽带,构架起学生与老师之间的沟通桥梁,借助情感教育能够让学生感受到亲切与关怀,让他们感受到自己被尊重,以这种潜移默化的形式教育学生学会尊重他人,理智处理矛盾与问题,引导学生树立起纪律意识,自觉遵守校纪校规,规范自己的行为举止。寓于情感教育之中的管理方式能减少老师与学生交流时的摩擦,情感教育是一种无声的信任与鼓励。在情感教育中,老师不再是高高在上的权威形象、说教形象,在情感教育中充分地让学生觉得自己备受重视,提升自我存在感,从而激发学生内在的动力,以积极的心态呼应学生管理工作[4]。

3.根据五年一贯制学生的性格特点组织各类活动,激发学生的兴趣

组织活动的目的在于多渠道、多途径、行之有效地了解学生的实际,以丰富的活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走出宿舍、走出网络。由于五年一贯制的部分学生对什么都提不起兴趣,团队意识淡薄,集体荣誉感不强,最初参加活动可能多是处于被动,以消极的态度应付活动,起不到活动预设的作用。因此活动的开展必须要考虑参加活动对象的性格特点,紧跟时代的步伐,不断创新活动内容,丰富活动形式,让学生由被动参与变为主动参与,积极融入到活动中去。寓管理工作于活动之中,让学生在充分体验活动的同时感受到活动的意义,形成较强的团队协作意识,明确责任,增强集体荣誉感,在活动中释放天性,打开自我,学会悦纳自己,悦纳他人,在活动中获得友谊。

4.选出优秀的班委团队,培养学生自主管理能力

一个班级的自主管理,关键在班委,班委的任用,很大程度上关系着班级的发展。被观察调研的班级组织过班委改选,改选后班级呈现出较大的区别,之前的班委不作为现象严重,在学习、生活中起不到好的带头作用,遇到问题互相推诿,有些班委管理班级时不讲方式方法,态度蛮横粗暴,伤害了同学之间的情感;有些班委对于执行班规有所顾虑,害怕得罪人。新产生的班委则截然不同,经班主任召开几次班委会后,责任明晰,分工明确,大家各司其职,很快进入班委状态,表现出一种积极状态。对于班级的管理,从各个方面入手,确立各项制度,最后各方汇总,目标达成一致。在班级管理的过程中,各位班委的责任意识强烈,参与的主动性提高,大家更愿意为班级筹谋划策,慢慢形成了团队意识,团结意识。

5.充分利用主题班会、团日活动有目的地开展学生管理工作

形式不变,内容重复枯燥的机械式班会课,面面俱到、高谈阔论的说教式班会课都已经不再适应现在的90后学生了,经常开展别开生面的班会话题,主题明确,形式多样,内容丰富,以期达到更好的教育目的[5]。班会、团日活动的主题可以在开学初期制定出来,当然这需要学生处、系部确定大方向,班主任、班委确定内容后,选择适合本班学生的方式组织开展。如安全教育主题班会,可以组织学生观看相关视频,让他们自己从视频中意识到安全的重要性,然后讨论在生活中如何做才能消除安全隐患;五一劳动节团日活动,可以组织学生大扫除,打扫班级、宿舍卫生死角,让班级、宿舍焕然一新,在劳动中体验团结。学生管理工作并非一气呵成之事,需要根据管理对象的特点探索工作艺术和工作方法。在新时期下,学生管理工作地开展要准确把握时代的气息,紧密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要有足够的耐心,循序渐进,循循善诱,最终达到育人的目标。

参考文献

[1]祝其耀.“五年一贯制”学生的管理研究[J].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04):88.

[2]包琼雪.当前高职院校班主任工作难点及对策[J].科技经济导刊,2016(35):171.

[3]门保全.高职五年一贯制学生素质养成教育探讨[J].河南农业,2017(03):41-42.

[4]董清.高职院校班主任工作中的柔性管理[J].科技风,2016(20):21.

[5]杜文文.五年制高职班主任工作策略研究[J].职业技术,2017,06(02):22-23.

作者:张伶 单位:新疆应用职业技术学院

第五篇:中高职学生管理工作思考

摘要:中高职衔接已成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中职学生管理是影响中高职衔接质量的重要因素。本文从中职学校学生管理工作的现状出发,思考中职学生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提出实施差异化管理,健全管理机制,强化法纪意识教育,从而更好地促进中高职衔接。

关键词:中高职衔接;中职学校;学生管理

实现中职与高职的有效衔接是推动我国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核心内容。《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第十七条指出,要增强职业教育吸引力,鼓励毕业生在职继续学习,完善职业学校毕业生直接升学制度,拓宽毕业生继续学习通道。探索并建立灵活多样的中高职衔接模式,对于拓宽中职毕业生继续学习通道,增强职业教育吸引力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毫无疑问,中职学生的上升通道将会越来越宽广。在此背景下,做好中职学校的学生管理工作也是促进中高职有效衔接的重要因素。

一、中职学校生源特点对学生管理工作的要求

在当前的现实情况下,中职学生普遍存在学习成绩和学习能力较差,行为习惯不好、自控能力较弱、人际交往能力欠佳、心理承受能力不强、缺少职业与人生规划意识、耐挫及适应社会的能力差等特点。1.中职生源构成的特点。从地域分布来看,农村学生占大多数,城市学生仅占40%左右。从阶层分布来看,大多数学生来自工人和农民家庭,弱势群体和特殊家庭子女较多,家长受教育程度普遍不高。大多数家长文化程度以“中低”为主要特点,家长从事的职业大多为农民、工人、个体经营者,家庭经济收入绝大多数为中低收入人群甚至是贫困家庭。受自身文化水平和经济能力所限,职业学校的学生家长很难为子女提供更有效的教育帮助和经济投入。家庭教育在青少年学生的成长中占有重要比重,家长的文化修养、道德水平、教育经验、生活习惯等都会对学生产生重要影响,中职生的家庭教育特点也增加了学校教育管理的难度。2.普遍存在文化基础知识和学习习惯较差的情况。由于社会的认识问题及其他原因,职业学校的社会认可度较低,学生的中招成绩普遍较差。虽然近年来社会整体观念有所转变,部分热点职业学校出现了一些高分段学生,但是整体还不容乐观。新生问卷调查表明,大部分学生初中时就不喜欢数学和英语等基础课,上课时注意力不集中,不少任课教师也认为中职生习惯比较差,缺乏学习的动力和激情。3.中职生中存在心理方面问题的学生较多。中职学生多为16-18岁左右,无论生理还是心理均不成熟。大多数中职生因学习成绩不理想,在初中一般得不到重视。在当前社会对职业教育还存在着一定偏见的背景下,很多中职生认为自己与同龄人比较,感觉未来渺茫,具有一定的自卑心理。这种自卑心理与青少年阶段强烈的自尊心交织在一起,使他们内心冲突更为激烈,抗挫能力和心理调适能力较差。同时,由于很难对自己的未来做出预测,很多学生感到前途渺茫,缺乏人生理想与规划。4.行为习惯方面。不少中职生由于学习成绩较差,及心理与社会方面的问题,没有养成较好的行为习惯。部分学生有顶撞老师、逃课、旷课、打架斗殴的经历,学生中存在抽烟、迷恋网络游戏等情况。不少学生爱着奇装异服,男生留长发、染发,女生戴首饰等刻意的社会化形象都与学生身份不相符。在礼仪交往方面,有些学生不善于与身边的人交往,缺乏基本的礼仪常识,举止不得体,行为与学生身份不符。

二、当前中职学校学生管理工作存在的突出问题

1.学生管理工作的德育功能弱化和目标的错位。中职教育既要着眼于学生的终身发展,更要关注学生的专业发展和就业。当前中职学生管理工作中存在着管教分离,管多于教的问题,学生中的违纪违规甚至是违法现象也时有发生。在学校整体工作安排中,学生管理工作的德育功能也没有放在应有的位置。常常是说起来重要,忙起来次要,干起来不要。同时,在学生管理的德育目标确定上流于大、空,脱离实际。2.学生管理工作内容的僵化。由于传统观念的影响,学生管理实践中注重观念和规范的灌输,而忽略学生个体的情感体验,在内容上不能结合中职生的特点和时代特征有针对性的开展公民道德教育、职业规划教育、心理健康与调适等。注重强调道德意识中的认知部分的灌输或教育,而往往忽视了人际交往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创新能力、适应环境的能力、自我心理调试能力等能力的培养。3.学生管理工作网络的建设还有待加强。在两年时间里,学校要将生理和心理都处于未定型期的青少年培养成合格的技能型人才。加强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培养他们的自信心,使他们具有良好的行为习惯、健康的心理素质和正确的就业观、择业观,成为社会有用的技能型人才,仅仅依靠学校很难实现这一目标。这一目标的实现需要学校、家庭、社会的密切配合,同时,在学校内部,也要形成全员育人、全方位和全过程育人的氛围,形成良好的德育环境,建设完善的学生管理工作网络。4.学生管理工作评价的空泛。传统的学生管理工作只是注重规范的灌输,忽略了学生的情感体验,仅仅以课堂教学和日常机械管理的模式依赖于简单的说教来落实目标,方法的抽象和简单让学生产生厌烦情绪,学生管理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此外,对管理效果也缺乏科学的评价体系和标准,学生管理工作往往是经年累月,此起彼伏,周而复始,疲于应付。

三、中高职衔接中出现的学生管理问题

目前,我国中高职的衔接不连贯、不顺畅、不成熟。在人才培养方案、管理制度、任课教师、教材课程的协调一致和内涵延进等方面缺乏规划。衔接中高职之间学生管理工作的脱节显得尤为突出。合作中职与高职之间缺乏协调、联系、管理、评价与监控机制,即便有制度也没有得到很好的执行。衔接学校之间缺乏教学参与机制、学生管理参与机制评价参与机制。

四、中高职衔接背景下中职学生管理的思考与实践

中高职衔接的推进必将进一步加快,要求中职学校在各个方面做好衔接的准备工作,中职学生的管理工作也是其中的重要因素。从以上两个方面来看,中高职衔接背景下,必然对中职学校的学生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笔者在结合国内外先进的职业教育模式和省内外中高职衔接的优秀案例的基础上,对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管理工作进行了思考和实践,认为应从以下几点着手。1.创新学生管理工作理念。当下的中职学生处于新媒体时代,自媒体高度发达,信息化、网络化、虚拟化的社会像一个万花筒,令他们头晕目眩,部分学生沉溺其中,无法自拔。这就要求我们要牢牢树立“立德树人”的学生管理工作理念。将管理与服务有机结合起来,树立“管理就是服务”的理念。主动拉近与学生的距离,拥抱学生,拥抱青春。要树立尊重“差异化、个性化”的理念,尊重学生,理解学生。从学校的决策者到一线的执行者,包括职能处室、系部、专业、班级、班主任,这些群体的意识觉醒和理念创新都要跟上形势的变化。2.加强学生管理工作能力。从当前中职学生情况的变化来看,学生管理人员要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提高。第一,对新形势、新问题的调查、分析能力有待加强,从而准确、全面的把握问题的症状。第二,协调沟通不同类型学生的能力有待加强。中职学生多层分化趋势明显,学生类型不断增多,管理人员要不断思考学生的心理诉求,做到有效沟通。第三,学生管理的创新能力有待加强。新媒体日益发达,管理者要摆脱传统思维、老旧做法的束缚,拥抱新媒体,合理疏导,创新管理能力。3.改进学生管理工作方法。发挥课堂教学主阵地作用,对学生进行知识、文化、技能的教育中渗透理想信念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整合课程化的教育资源,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和职业规划教育。发挥学生社团和第二课堂和社团活动的德育体验功能,尊重学生特长,发挥学生才华。在实习实训中对学生进行公民意识和职业精神教育。同时,要通过系列化、系统化的德育主题活动来丰富学生的校园文化生活。充分发挥信息化、新媒体的作用,改进当前的中职学生管理工作。

参考文献:

[1]刘松林,杨秀平.中职与高职专业衔接的研究——以会计电算化专业为例[J].天津L高等职业教育,2012(6).

[2]崔志钰.积极心理:中职学生管理新视角[J].江苏教育:职业教育版,2012(6).

[3]王磐,陈萍.中高职对接背景下多维立体式学生管理[J].高教高职研究,2014(2).

[4]刘松林,纪昌封,叶晓星.中高职衔接的案例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4(9).

[5]韦心梅.中职升高职学生管理常见问题探析[J].科学时代,2013(12).

[6]搭建中高等职业教育衔接“立交桥”[N].光明日报,2013-01-19(4).

[7]高振发.高职院校生源多元化背景下的学生管理创新[J].教育与职业,2014(12).

[8]给予中高职衔接背景下高职学生管理体系构建[J].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14(11).

[9]李丹丹.中职学生与高职学生的性格分析[J].科教文汇,2012(30).

作者:张志刚 单位:郑州市科技工业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