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物流管理探析(3篇)

高职物流管理探析(3篇)

第一篇:高职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问题与对策

摘要:电子商务的崛起和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使物流产业得到了巨大的发展,面对发展如此迅猛的物流产业,人才就变成了重要资源。如何培养专业物流管理人才,成为所以高职院校主要研究的课堂,增加高职院校物流专业的实际操作能力,使学生在毕业后变成具备高应用性和高职业性的人才。笔者将通过研究高职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中的不足,对其提出改进对称,以供参考。

关键词:高职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问题与对策

高职院校的主要目的就是为社会培养需要的人才,在进行教育培训的时候,需要关注学生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的培养。需要有开放性、实用性思维,加强学生对专业实践的机会,不能照本宣科,过于迷恋理论知识。对此我们需要了解高职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并寻找出对策。

一、高职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中的不足

1.专业建设思路不清晰

高职院校对与专业的课程设计需要根据当下的社会需要设计课程,使学生具有较高的实践能力和应用能力,在毕业后可以顺利的找到对应的工作。但现在的高职院校过于迷恋理论教育,重理论轻实践成了现在教育的主要问题,这使学生在进入社会后不能适应企业工作环境,无法发挥学到的知识。学习的课程内容都比较落后,不能适应现代社会需要。实训基地设备老旧、设施不全等问题都使学生得不到很好的教育训练。

2.课程设置不科学

在高职的物流专业教育中,需要认真研究当地物流发展事态,设计出最符合当下社会产业需要的学习课程,并加强学生的实操能力的训练。可是目前的高职物流管理专业课程设计中,没有体现物流专业的特色教育,只是普通的高职院校课程设计,使学生没有正确的认识到物流专业技能的重要性,这种课程设计将无法培育出适合现代物流产业的人才。

3.学生实践素质不高

实践才能出真理,所以高职物流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中需要加入实践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就需要增加实训的设备和器材,建立专业的实训基地,并配备专业的老师,这样才可以让学生快速掌握技能。但是现在普遍存在的情况就是实训基地的设施较差不够全面,甚至有的学校没有实训基地,目前,大多数的学校还是利用物流软件模拟实训进行教学,总体来说就是现在的高职物流管理教育的学生缺乏实践训练。

二、高职物流管理人才培养对策

1.明确人才培养思路

高职教育和本科教育是有明显的区别的,高职的物流管理主要是培养专业性、操作性的人才,主要是为企事业单位培养基础的物流管理人才,应该更加注重学生的实操能力,所以需要明确人才培养思路,要突出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根据市场需要随时修改教学内容,使学校的培训课程始终符合社会需要。高校物流管理专业具体可以分为两个部分物流企业、企业物理。高职院校需要为学生设置学习目标,根据不同的学习目的进行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2.完善课程体系

完善课程体系,高职院校的课程体系需要贴合社会实际需要,不能脱离社会对人才的实际需要,在课程设计中加强专业技术的教育和培训,并提供大量的实训课程,帮助学习切实掌握实际工作中需要使用到的技能。在专业技能加强的同时也要注重素质教育,使学生变成专业技术过硬的综合性人才。在课程设置中,要使用理论与实际操作相结合的方式,让理论可以得到实践的检验。在教材的选用上要有层次,由简入深逐步增加学习难度,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

3.改进教学方式

高职教育和本科教育还是有区别的,高职教育应该更加注重对专业技术的培训,为高职学生的未来工作打下结实的基础。所以在教学方法中需要根据高职专业的特色建立相应的学习方法,最大程度的帮助学生提升素质、专业技术、创新意识等。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使用开放式的教学方法,注重与学习的交流与互动,引导学生对于专业知识的自我探究。现代技术的发展学生通过互联网技术可以查询到需要的知识,教师在进行教学的时候应该重点培养学生自我探究能力和创新精神。

4.加强师资建设

教师水平的高低将会直接影响到教育成果,所以在高职物理管理专业人才教育中,对老师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要求教师本身就具有较高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充分的理论知识,这样教师才可以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教育。所以高职院校需要加强对教师的教育培训,提高教师的专业知识和教学水平。可以定期对教师进行理论培训,使教师的理论知识处于最新最前端状态,并且利用暑假时间,让教师去企业进行学习训练,增加实际操作能力,定期去外校学习先进的教学知识,提高教学能力等。我国有些高职院校办学特色不清晰,培养学生实践能力方而缺乏重视,无法适应物流岗位对人才的要求,为此,高职应当在充分考查当地情况及学生素质的改进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实训课程。

参考文献

[1]邓小明.高职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与对策[J].物流科技,2013,03:91-93

[2]安雅静.高职物流专业人才培养问题与对策研究[D].天津大学,2015

[3]周云.高职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与对策[J].科技展望,2016,23:352

作者:田萌 单位:河南农业职业学院

第二篇:高职物流管理专业学生英语能力提高策略

摘要:随着物流行业的逐渐国际化,英语成为高职物流管理专业重要的课程之一。文章通过分析当前高职物流管理专业学生英语的能力要求和物流专业英语教学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些提高学生英语能力的策略,如:优化课程结构和教学方法、就业英语指导和岗位英语教学、提升专业英语授课教师实践能力等。

关键词:高职物流管理专业;英语教学;英语能力

高职学院培养人才就业的最初定位在基层岗位,但是随着毕业生工作经验的积累及能力的提高,逐步将会走上管理岗位,物流管理专业也不例外。物流管理专业最初的岗位主要是基层的理货员、分拣员、打包员、装卸工等等,这些工作,对专业有一定的要求,看中学生的职业素质,随着工作年限的增加,到了管理岗位的时候,开始对学生的综合能力有所要求,如复杂状况的应急处理能力、物流规划和供应链设计等。中国经济的国际依存度增加,物流服务对接国际企业,物流企业甚至走出国门,组建跨国物流企业将会成为中国物流企业下一个目标。这使物流企业员工掌握英语能力的重要性逐渐凸显。目前,很多物流企业在招聘新人时开始对英语能力提出了一定的要求,物流企业的人才选拔开始注重应聘者的综合素质。随着物流企业信息化、机械化和自动化生产的变革和生产效率的极大提升,大规模招人和员工短缺的时代一去不返。面对当前物流企业的新形势,作为源源不断提供人才供给的高职学院应该有所思考,摒弃物流管理学生就业方向不是仓储管理就是运输行业的旧思想,一方面要优化人才培养目标和模式,另一方面要重视英语在物流管理专业教学中的重要性,全方面提高物流管理专业学生英语能力。

一、当前高职物流管理专业学生英语能力要求的分类

1.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的基本要求

早在2000年10月份,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就颁布了《全国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明确了学生在高职课堂200个左右学时的学习,英语综合能力达到的标准,包括了词汇、语法、阅读和写作等能力要求,如对词汇要求是这样规定的:“A级作为较高要求,要求学生认知3400个英语单词(包括高中毕业应该要求掌握的1600个词)以及由这些词构成的常用词组,对其中2000个左右的单词能正确拼写,英汉互译。学生还应结合专业英语学习,认知400个专业英语词汇。”高职英语教学强调了英语的实务能力,该文件还强调了实际业务中的交流能力,如:公司介绍、迎送业务、旅游交流等等。除了教育部对高职学生英语的要求,很多学校还针对自己学生的实际,制定了本校英语能力要求,如必须通过英语等级考试,英语应用能力和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1]

2.就业面试需求

用人单位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很多知名单位在招聘过程中会出现千人争抢一个岗位的局面,为了更公平地选拔人才,很多岗位需要多次面试,面试内容也非常全面,在综合评价人才的时候,英语水平成了一个重要的衡量标准。面试当中灵活地运用英语成了致胜的法宝,一般说来面试英语包括书面考察和面对面交流。书面表达一般考察外文函电的书写、基本阅读能力和专业词汇。面对面交流主要考察英语语言的表达能力、语音准确性、情景应急表达能力和观点视角。

3.物流岗位需求

高职培养人才的主要目的是积极服务区域经济,教学模式普遍采用工学交替,职业教育的精髓是应用技能和实践能力,所有的教学过程都要为岗位能力服务,英语教学过程也不例外。高职物流管理专业英语要以毕业生岗位为依托,丰富教学内容和手段,遵循高职英语教学中“适用和够用”的总体原则。物流行业岗位种类很多,岗位对英语的要求程度不一样,如拣货、包装岗位对英语的要求相对较低,仅仅只需要识别英文标签和一些简单货品词汇。有的岗位对英语要求较高,尤其是国际物流相关的岗位,如外贸单证、贸易跟单和国际货运人员。随着工作经历和岗位的提升,英语的要求会更高,特别是那些需要跟国外直接打交道的岗位,如外贸经理,不仅需要物流专业英语,而且需要全面的英语表达能力。

4.学生毕业后英语能力可持续发展的需求

2008年11月,教育部领导在中国教育报上发表了《英语教育改革重在提高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文章,提出了英语教育的目的是为培养学生自我可持续学习英语的能力。一个人的可持续发展在于不断提高和学习,人只有可持续发展社会才能进步,自己才能达到生活和学习的目标。高职教育和高中教育有很大的区别,如教材内容、教师教学方法、考核方式等等。高职的学习更强调了自我为中心,自己寻找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和内容,老师只是指明了学习的基本方向和重难点。高职教育是大部分学生最后的学生生涯,在高职培养的英语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将会影响他们的一生,在高职英语教育中培养他们可持续的英语学习能力非常重要。

二、当前高职物流管理专业英语教学存在的问题

1.英语类课程结构不合理

目前很多高职学院物流专业英语开设的英语课程主要是两门:高职公共英语和专业英语。公共英语全校统一开设,专业英语也成为专门用途英语。这种模式基本是全国高职物流专业普遍采用的人才培养模式。这种模式过于强调了学生的书面能力,对学生的英语实践能力提升意义不大。在英语教学中教师也普遍采用讲授的教学方法,与学生互动不够,课堂上忽视了学生的地位。

2.专业英语教学针对性不强

专业英语也叫专门用途英语,针对某个具体的行业而使用的英语。目前很多高职学院开设了物流英语这门课程,但是这门课程在教学在教材的内容和教师讲授方式上存在一些问题。市面上销售的高职物流管理专业英语教材并不多,这些教材的编排模式一般有多个章节,每个专业关注某一个物流环节的科技论文,课文后是练习题。该门课程的授课教师把每一篇课文逐段翻译后,下一步完成课后练习。这种模式对学生专业英语的实践能力没有提高,仅仅学习了部分专业词汇和一些语法知识,对自身的阅读能力有所提高,但是对毕业后的工作帮助不大。

3.学生自主学习英语的能力不强

由于高职录取在高考录取的最后一个批次,学生普遍英语成绩较差,没有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主动学习英语的意识缺乏,很多学生反映在英语学习上有畏难的心理。高职作为学生踏入社会的最后缓冲阶段,学生应该具备自主学习的能力,除了专业课程外,也应该具备一定的英语自主学习技巧。英语学习对学生智力要求相对其他科目并不高,英语学习重在平时的训练和积累。

4.物流专业英语授课教师实践经验有待提高

目前各大高职学院物流专业英语的教师主要由英语专业教师和物流专业教师承担,他们各有优势。英语专业教师英语能力强、语音标准、英语语言表达能力好,物流专业教师则拥有深厚的专业背景知识。高职教师很多都是直接从高校硕士毕业直接走上讲台,他们共同的问题就是实践经验缺乏。由于实践经验缺乏,无法将实践中最重要的技能通过课堂来传递给学生,物流专业英语教学同样如此。

三、提高物流管理专业学生英语能力的路径

1.构建合理的高职物流专业英语类课程结构,优化教学方法

为了提升物流管理专业学生英语能力,首先要优化课程结构和教学方法。课程设置要降低公共英语的学时数量,增加英语实践课程,如英语听力、英语口语和专业英语会话。英语教师在授课过程中也要优化教学方法,增加情景教学和学生互动,如希望英语教材第一课是校园生活,老师讲解文章内容以后,布置任务设计情景,进行互动,如寝室同学第一次见面的对话等类似的桥段。英语授课教师在平时教学中要增加学生的自信,重视学生之间的合作教学。[2]

2.基于物流岗位的英语教学,做好物流就业英语指导

基于岗位的英语教学是提升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技能的核心,基于岗位教学的重点是岗位分析和岗位英语能力要求。开展岗位教学首先必须要分析岗位,和英语紧密相连的物流管理专业岗位主要有:单证员、国际外销员、报关员、货代销售员、货代订舱操作员、涉外客服等等。甄选出这些岗位以后,重点研究这些岗位所需要的英语能力,并在教学中展开。如在国际货代操作这个岗位所需要的英语技能有:世界港口英语表达、世界船公司和航线表达、订舱英语、物流服务报价等等。单证员这个岗位主要的英语技能有:英文单证的制作、合同的缔结和函电的阅读和撰写。每个岗位都有明确的英语能力要求,专业英语教学可以按照岗位分析+岗位英语的步骤来展开。就业是高职教育的最终目的,高职教育要围绕就业展开。为了提高物流专业学生就业竞争力,尤其是英语方面的能力,在三年级上学期开设一门就业英语指导课很有必要,学时控制在12左右,通过这短短12个学时,教授英语简历制作的技巧及面试中问题的回答、自我介绍等重点问题。在本课程还可以增加一些实践环节,如模拟面试,播放一些著名单位的英语介绍,播完后,要求学生复述,考察学生在短时间内抓住英语重点的能力。

3.培养学生英语自主学习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高职英语教师在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英语习惯和提高可持续发展的能力是一项重要的任务,这是英语教学的高级阶段,很多英语教师会忽略掉,他们过于强调课堂上的书本教育。为了培养学生走上工作岗位还能自我学习英语的能力,高职教师可以从以下基本方面入手。首先要帮助学生制定学习目标,通过学习目标来激发自己学习动机,如词汇记忆目标、考级目标。然后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尤其是在当前智能手机和网络普及的情况下,通过手机和碎片化的知识来积累自身的英语能力,如英语的学习APP、英语学习的微信公众号、英语的视频、尤其是推荐学生观看英语新闻和英语电影,在提升英语学习环境同时,熟悉英语国家的文化和交流习惯。同时,高职学院要营造英语学习的氛围,有效地对英语课堂进行延伸,如英语主题的文化节、英语比赛等等。[3]

4.全面提升高职物流专业英语教师实践能力

为了构建物流专业英语教学“双师型”教师队伍,可以从两方面入手。一方面,学校在招聘过程中,优先考虑在物流企业有工作经验的人员,考察他们的英语能力,把兼具英语能力和实践经验的企业人员加入到物流专业英语教学的教师队伍中。另一方面,加强自身教师队伍的在职学习,通过多渠道的在职教育,让他们快速达到物流专业英语双师能力的要求,高职学院也要重视该项任务的重要性,提供一些保障条件支持,如关于教学改革的政策支持、增加英语教师外出培训的机会、参与高职教师国家培训、鼓励英语教师掌握实践能力、假期投身企业顶岗实践、提供机会给予物流专业英语教师校企课题的研究等等。

参考文献:

[1]郭明德.基于企业需求的高职物流管理专业课程改革和实践[J].经济师,2012,(12):121-122.

[2]陈靖.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物流专业英语”课程建设[J].柳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3):123-125.

[3]申玲.高职物流管理专业学生英语能力培养研究[J].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4):83-85.

作者:陈彬 单位:武汉航海职业技术学院

第三篇:高职物流管理专业职业化人才培养模式

摘要:高职物流管理专业是以培养职业化人才为根本目标,致力于将职业理论和职业技能有机融合到一起,帮助学生更加全面、深入的理解和掌握理论知识,同时对学生的实践技能进行系统的训练,使学生真正成为高水平的物流管理人才。本文将论述高职物流管理专业职业化人才培养的重要意义,并针对当前教学中存在的普遍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以期全面提高高职物流管理专业的教学质量,促进学生职业素养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高职物流管理专业;职业化人才;培养模式

高职教育是以向企业输送技能型人才为宗旨,通过与企业的沟通与合作,了解企业对人才的实际需求,从而有计划、有目的的实施人才培养计划,使其能够早日独当一面,为企业创造更多的经济效益。然而在当前的高职物流管理专业的教学中,由于对本专业的调研和定位不科学,导致实际的教学与企业需求严重脱节,不能满足职业化人才培养的要求,大幅度降低了教学的有效性。为了转变这一现状,需要高职院校构建职业化人才培养模式,积极推动高职物流管理专业的改革和创新,以提高高职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一、高职职业化人才培养内涵

所谓职业化人才培养,就是指对学生进行专业化的教育和训练,增加学生的知识储备,使其掌握实践操作的技能,为日后从事某项岗位工作打好坚实的基础。高职职业化人才培养是以学生的职业规划和企业的岗位需求为前提条件,教学内容完全围绕着职业知识和职业技能来开展,致力于理论和实践的融合渗透,促进学生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的共同提升,在此情况下学生的职业素养将会得到长足的进步。

二、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

1.专业设置缺乏调研

高职院校在设置专业时往往存在短视心理,仅从当前社会和企业的需求来考虑,忽视了市场的变化,而职业化人才培养需要一定的周期,在人才培养结束后原本的供求关系可能发生了反转,导致物流管理专业的学生毕业后无法找到称心的工作,就业十分困难。部分高职院校对物流管理专业的定位不明,通常是对职业化人才的定位过高,以培养管理型人才为目标,或者是定位过低,以培养操作型人员为目标,这些岗位在企业中所占比例较小,无法满足企业对人才的渴求,不符合高职院校职业化人才的培养理念。

2.教学与市场严重脱节

现阶段,高职院校应用的教材存在着不少的问题,有些侧重于理论知识的讲解,有些则是以实践训练为主,反而缺少与职业化人才培养相适应的专业教材,造成了高职教学与市场需求的严重脱节,极大的削弱了高职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导致高职学生毕业后难以与本科和技校的学生相抗衡。如今,企业对物流管理的人才需求呈多样化发展趋势,企业的各个部门都需要大批的物流管理人才补充进来,高职院校为了扩展学生的知识面,经常是将多个领域的知识强加灌输给学生,使得学生虽涉猎广泛却样样不精,到了工作岗位上仍然需要继续学习,与企业的磨合期不断延长,无形中损害了企业的利益。

三、高职物流管理专业职业化人才培养措施

1.加强校企合作

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职业化人才培养的最终目的是要为企业输送物流管理类人才,为了实现这一目标,需要高职院校加强与企业的合作,聘请企业的管理人员和先进工作者到校内授课和讲座,向学生传授最为先进的物流管理理念和工作经验,增加学生对物流管理的认识,使学生形成明确的职业规划目标。高职院校还应邀请企业参与到物流管理专业的课程改革中,对教学内容、教学模式、教学方法进行优化和创新,加快职业化人才培养的步伐。

2.确定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

工学结合是一种新型、有效的职业化人才培养模式,将其应用到物流管理专业教学中,可以将物流管理的理论和实践有机结合起来,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快速的提升。工学结合模式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培养目标与企业需求的结合、教学环境与工作环境的结合、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结合等等。通过构建工学结合模式并贯穿到物流管理职业化人才培养的整个过程中,使教学环境更加开放,教学气氛更加活跃,显著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质量也得到了良好的保证。

3.采用技能竞赛模式

高职学生具有强烈的好胜心和集体荣誉感,他们渴望获得来自学校和社会的认可和肯定,高职院校可以根据学生的这一心理特征,定期举办物流管理技能竞赛,让学生以个人和集体等多种形式参与到竞赛中,营造良性竞争的氛围,培养学生团队合作和竞争意识,加强学生的有效沟通,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以赛促学,从而促使学生的操作更加标准、规范。

4.建立模块化课程体系

物流管理教学体系的构建必须从物流管理的行业特点出发,对专业岗位能力结构进行调研,分析物流管理岗位对人才应具备的知识、能力和素质要求,构建课程知识模块,形成网络状的课程体系,按照“大平台,小模块”的模式组建教学模式,建立公共基础课程模块、职业技能课程模块和综合实践课程模块组成的物流管理课程体系,这样既符合职业教育发展的规律又满足职业人才的技能发展需要。

5.加快实训基地建设

在校内实训基地建设方面,要紧扣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通过全面规划、合理布局新建实训基地、加大教学硬件设施投入力度、强化实践教学内涵建设,进一步提升校内实训基地培训能力。在校外实训基地建设方面,加快拓展与企业建立长效合作机制,开发能够满足更多学生进行顶岗实习的高质量校外实习基地,使经过实训的学生,毕业后就能上岗工作,以满足企业对于人才的需求。

四、结语

综上所述,高职物流管理专业职业化人才培养的要点在于,加强与企业的合作,构建工学结合、技能竞赛的教学模式,建立模块化的课程体系,建设校内和校外的实训基地,通过上述措施的实施,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对物流管理专业教学以及职业化人才培养计划的开展将大有助益。

参考文献:

[1]王素华,彭娟,祝丽杰.物流高职管理专业职业化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与实施[J].高教论坛,2014(6).

[2]龚月琴.“以赛促教”高职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究[J].成才之路,2014(10).

作者:袁斌 单位: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