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微企业发展路径与趋势

中小微企业发展路径与趋势

摘要:肺炎疫情爆发以来,经济社会发展遭受较大冲击,而其中尤以与人们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传统中小微企业为甚,复工复产推进缓慢。面对疫情影响,中央和地方政府推出系列企业发展扶持政策,以实际举措减轻企业负担。中小微企业也通过降本节流、畅通供应链衔接、拓展线上营销、探索企业互助合作乃至调整转产等多种方式开展自救,加速数字化转型。在技术环境支持和政策鼓励下,数字化升级势必成为后疫情时代企业发展重要趋势。

关键词:疫情;中小微企业;困境;政策扶持;数字化

一、疫情冲击下中小微企业面临的困境

肺炎疫情爆发以后,随着感染病例不断上升,疫情防控及相关应对措施成为国内各行各业关注的重点。疫情导致的春节假期延长、出行受限和减少聚集等限制措施,无论对中国宏观经济运行还是微观的企业经营管理都形成了较大的挑战。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20年一季度GDP同比下降6.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8580亿元,同比下降19.0%。其中,3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6450亿元,下降15.8%,商品零售下降12.0%。那些需要消费者在线下参与体验的,以衣食住行、文化娱乐、旅游等为代表的中小微企业,遭受较大冲击。疫情持续期间,虽然中小微企业积极贯彻落实政府各项疫情防控措施,但消费、投资和出口等方面依然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消费方面,疫情爆发于春节假期,出于疫情防控需要,餐饮、酒店、零售、旅游和文化娱乐等行业按下暂停键,餐饮、酒店停业,电影撤档,景区关闭,商业超市、零售店面关门或缩短营业时间,餐饮住宿消费、旅游休闲消费、文化娱乐消费等大幅减少。投资方面,为减少人员集聚,多地的基建投资工程项目处于停滞状态,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出现下滑。进出口方面,疫情发生后,由于企业延迟复工、交通管制、物流滞后、订单交付延误等问题,进出口压力加大。随着疫情防控形势持续向好,各地有序推进复工复产,社会生产生活秩序加快恢复。然而,中小微企业复工复产进度整体缓慢,特别是服务业小微企业进度滞后。[1]根据中国劳动学会和新华社联合开展的“百企农民工复工与防疫防控快速调查”,对涉及18个行业的200余家中小微企业进行的调查结果显示,复工率低成中小微企业普遍现象。[2]受市场需求减少、现金流受困、劳动用工不能及时到位等因素影响,加上国外疫情持续蔓延影响全球供应链的稳定,部分企业经营压力巨大。以餐饮业为例,根据中国连锁经营协会的《肺炎疫情对中国连锁餐饮行业的影响调研报告》显示,从2020年3月1日起,5%的样本企业账上没有现金支撑运营;79%的样本企业表示依靠自有现金无法支撑3个月;表示现金流储备丰厚,且能支撑6个月以上的样本企业仅占16%。

二、政策扶持企业复工复产的主要措施

广大中小微企业尤其是服务业,大多面向终端消费者,是社会生活的基础细胞,其活跃程度代表了整个社会的繁荣程度。也正因为如此,党中央高度重视中小企业复工复产工作。中央政治局会议指出,“要加大对重点行业和中小企业帮扶力度,救助政策要精准落地,政策要跑在受困企业前面”。为此,从中央到地方层层部署,短期内密集出台各类扶持政策,推出一系列举措为企业减轻负担,全方位助力中小微企业渡过难关。一是加强金融支持政策。地方政府积极与金融部门协调,保障对相关企业落实不抽贷、不断贷、不压贷政策,保障中小微企业信贷存量不低于2019年。2020年2月1日,央行等五部门的《关于进一步强化金融支持防控病毒感染肺炎疫情的通知》,增加信用贷款和中长期贷款,降低综合融资成本。对受疫情影响暂时遇到困难的企业,不盲目抽贷、断贷、压贷。2020年2月7日,财政部等五部门又《关于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强化疫情防控重点保障企业资金支持的紧急通知》,在人民银行专项再贷款支持金融机构提供优惠利率信贷支持的基础上,中央财政按企业实际获得贷款利率的50%进行贴息,通过贴息资金支持降低企业融资成本。地方政府也先后出台政策,加强对中小微企业的金融支持。2020年2月2日,苏州市印发《关于应对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支持中小企业共渡难关的十条政策意见》,在全国率先推出惠企政策,提出确保2020年小微企业信贷余额不低于2019年同期余额,融资成本不高于2019年同期融资成本,鼓励金融机构提供保障性金融服务。2020年2月6日,山西省印发《关于应对疫情支持中小企业共渡难关若干措施的通知》,提出要确保中小微企业信贷总额不下降;2020年省内各类金融机构对中小微企业新增贷款利率,同比下降幅度不低于10%;对受疫情影响较大的批发零售、住宿餐饮、物流运输、文化娱乐和旅游等行业的中小微企业新增贷款利率,同比下降幅度不低于20%。2020年2月9日,安徽省出台《关于应对病毒肺炎疫情支持中小微企业平稳健康发展的若干措施》,明确加大金融支持,落实中央再贷款相关政策,再安排50亿元支小再贷款、再贴现额度,以“央行直通车”模式发放。二是推行税费减免政策。为缓解疫情影响,支持中小企业和相关重点企业发展,国家加大各级财政支持力度,国家税务总局推出税费减免政策,主要包括房产税、城镇土地使用税的减免,延期缴纳税款,以及部分企业免征增值税。房产税减免方面,对受疫情影响,缴纳房产税和城镇土地使用税确有困难的中小企业,可向主管税务机关提出申请,经审核后,给予不少于2个月的应纳税款减免。延期缴纳税款方面,提出不能按期办理纳税申报的中小企业,依法准予延期申报,最长期限不超过3个月。免征增值税的项目,主要涉及提供公共交通运输服务、生活服务,以及为居民提供必需生活物资快递收派服务取得的收入。2020年2月6日,财政部、税务总局《关于支持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有关税收政策的公告》,提出受疫情影响较大的困难行业企业(主要包括交通运输、餐饮、住宿、旅游四大类)2020年度发生的亏损,最长结转年限由5年延长至8年。三是实行援企稳岗政策。地方政府实行援企稳岗举措,政策主要聚焦在减缓社保和住房公积金缴纳、返还失业保险金,以及鼓励国有企业、国营机构、房地产商、创业园区等减免中小微企业相应的租金等方面,减轻企业负担,促进中小微企业复工达产,降低失业率。对于面临暂时性生产经营困难且恢复有望、坚持不裁员或少裁员的参保企业,提高失业保险返还标准。继苏州市率先出中小企业支撑政策后,北京、上海、广东、浙江等地方政府陆续企业援助措施。各地所出台措施,除上述所提到的返还失业保险金、延缓社保缴纳、房租减免等政策外,还有其他创新举措。2020年2月3日,北京市出台《关于进一步支持打好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阻击战若干措施》,强调为企业做好服务,帮助各类企业稳定生产经营,协助企业解决防控物资保障、原材料供应、物流运输等问题。同时,上海也提出“四条举措”为中小企业纾困,其中一条是实施培训费补贴政策,对在停工期间组织职工参加各类线上职业培训的,按照实际培训费用享受95%的补贴。2020年2月7日,深圳《应对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支持企业共渡难关的若干措施》,提出降低企业住房公积金缴存比例、减轻企业用电成本、进一步释放“四个千亿”政策红利等。

三、中小微企业实施自救的实践

小微企业规模小,抗风险能力弱,受此次疫情冲击的影响。面对疫情冲击,中央和地方紧急联动,使用金融、财政、稳岗援企等政策组合拳对应企业发展需求,增强中小微企业抗击疫情冲击的信心。但是,对于中小微企业来说,并不能把自身困难的克服完全放到对政府政策的期待上,而是更应该练好内功,积极捕捉市场机遇,通过自身的努力摆脱困境,通过自救化危为机,赢得新的竞争优势。一是降本和节流,确保企业活下来。2020年2月,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对995家中小企业的现金维持情况进行了调研,结果显示,85.01%的企业现金流最多可维持3个月,疫情下企业支出的主要压力来源员工工资及“五险一金”,占比达到62.78%。多数中小企业的成本大头还是员工工资和五险一金。在收入不确定的情况下,工资及“五险一金”支出占比超过60%,企业需要根据现金流能维持的时间和业务冲击情况,制定短期内薪酬发放方式。尤其是现金流低于3个月的企业,要花80%的精力应对危机,制定疫情特殊情况下的薪酬发放政策,确保生存,同时,企业花20%的精力准备疫情后的挑战,考虑疫情后的长期系统地全面薪酬激励方案。[3]二是挖掘供应链韧性,畅通上下游企业衔接。由于疫情防控影响物流通畅以及上下游企业复工制约,部分企业复工后,产业链未形成闭环,原料供给和成品出售均受到一定影响,大量中小微企业无法全面复工复产。调查显示,面临上游企业不开工导致原材料供货短缺或不及时的企业占比26.52%,面临下游企业不开工导致销售困难的企业占比23.20%。供应链要做到上下游有序衔接,才能衍生出供应链上小微企业的订单需求,这是小微企业的生存之道。这意味着,一方面,企业需要对供应链进行重新梳理,与上下游供应商、物流企业进行充分沟通,合理安排生产,将疫情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另一方面,为降低运输成本保障正常运转,加强区域内上下游产销对接,优先采购使用区域内有上下游关联度企业的产品。三是加强数字化应用,推进业务线上化操作。在疫情尚未得到完全控制的情况下,开放远程办公和视频会议服务,实现办公远程化和生产智能化,推动实施停工不停产,是企业复工首选。据艾媒咨询统计,2020年1-2月,远程办公企业规模超过1800万家,远程办公人员超过3亿。除了零售行业,越来越多的线下企业不同程度地选择了向线上迁移,特别是对中小企业来说,在此次战“疫”中,更需要积极抓住数字化、信息化转型的发展机遇。在线诊疗、在线教育、在线健身等数字化新业态在疫情防控期间得到大范围推广。当然,企业数字化转型离不开平台的支持,阿里巴巴也重点投入服务中小企业服务,如天猫、菜鸟、口碑等平台减免平台商家经营费用,蚂蚁金服提供免息低息贷款,钉钉“在家办公”功能免费开放,阿里云全面开放技术能力并推出在线课堂解决方案赋能企业。四是探索企业间互助合作,实现资源有效利用。此次受疫情影响较大的传统行业企业,面临店面停业却要支付员工工资、房租等巨大压力。而因疫情催生的线上电商订单暴增,出现人手短缺现象。在此背景下,市场的灵敏嗅觉促成了餐饮、酒店等行业企业与线上电商的互助合作。面对餐饮业的困境,阿里平台旗下的盒马生鲜与云海肴、青年餐厅、西贝等多家餐饮企业合作,通过人力输入的方式解决疫情阶段餐饮行业待岗人员的收入问题,缓解餐饮企业成本压力,同时,也解决了商超生活消费行业人力需求缺口。与此同时,生鲜传奇、京东7FRESH、阿里本地生活等公司也邀请临时歇业的餐饮、酒店、院线及零售联营商户员工前去“打短工”。疫情时期,一些行业面临需求不足的困境,同时,也有很多行业由于抗疫需求,处于超负荷运行状态,基于此互补需求,企业间加大合作,探索互助互补形式以实现资源有效利用。五是抓住市场机遇,加快转产防控物资。受状病毒疫情影响,防疫防控物资和服务需求激增,在供需缺口较大的情况下,部分企业紧急“跨界”支援,迅速调整转产,积极投入到消毒液、口罩等防疫防控物资生产上来。同时,地方政府也出台政策,通过协调转产安排、加强用工成本补助等方式,鼓励企业转产疫情防控物资。2020年2月6日,福建晋江市出台《关于鼓励企业转产疫情防控应急物资十一条措施的通知》,提出支持企业加班加点、满负荷生产,尽快扩大转产或扩大产能,全力加快疫情防控物资生产。福建泉州也出台《石狮市鼓励企业转产扩产疫情防控应急物资若干措施》,对在时间节点通过设备改造方式生产复合用途产品的企业,单家企业最高给予200万元补助。市场上还有不少有社会责任感的企业选择开启口罩生产线,比亚迪、富士康、OPPO等20多家上市公司投入到口罩的生产,希望尽快解决口罩紧缺的问题。富士康工业富联自办口罩机生产,月产量达二十台,带动东莞兴办起一批口罩生产小企业。

四、疫情倒逼下的中小微企业数字化升级趋势

疫情蔓延使中小微企业遭受巨大冲击,但同时此次疫情也极大地刺激了中小微企业对数字化升级的需求。疫情之前,那些数字化程度较高的行业企业,如电商平台、线上教育、知识付费等线上项目迎来了空前热潮。而那些数字化进程缓慢的传统行业,线上经营能力弱、主要以线下业务为主的企业和门店,在疫情打击下很快暴露出获客能力弱、经营模式单一、供应链预转难短板。在疫情的持续影响下,不少中小微企业现金流告急,面临生存危机,倒逼企业进行数字化升级。中小微企业进行数字化升级,并非简单地将线下内容转移至线上,而是可通过互联网线上手段,进行业务拓展、客户价值提升、订单、物流和配送综合管理等一系列经营环节,打造人、货、场、资全链接O2O模式,真正实现企业品牌和服务升级。[4]通过数字化升级,从短期来说,是加速企业复工复产效率;从长期来看,有助于中小微企业树立信息化、数字化的战略理念,积极利用互联网平台进行数字化转型,探索企业数字化运营新模式。对于众多中小微企业尤其是线下经营企业来说,数字化改造既是时势所迫,也是大势所趋,是后疫情时代需要重点关注的转型发展趋势。首先,数字化转型符合新一轮科技革命趋势和国内经济高质量发展需求。从国际上看,以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为核心的世界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加速演进;顺应新一轮科技革命趋势,关键在于大力发展数字经济,加快新一代信息技术商业化应用。[5]从国内看,发展数字经济,既能提高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的比重,也能通过数字化转型带来效率提升,是转变发展方式的重要途径,有效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2020年3月19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印发《中小企业数字化赋能专项行动方案》,强调集聚一批面向中小企业的数字化服务商,培育推广一批符合中小企业需求的数字化平台、系统解决方案、产品和服务,助推中小企业通过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赋能实现复工复产,增添发展后劲,提高发展质量。其次,数字化转型是企业延长生命周期的重要途径。一是有助于中小微企业拓展线上商业模式。通过线上平台运用,实现线上—线下一体化服务模式,突破企业单一线下经营模式,提高企业抵御风险、多渠道获客、精准营销等综合经营能力。二是有助于中小微企业获得融资贷款。地方性商业银行小微金融通过数字化升级赋能,可以有效降低风控成本与坏账风险,从而有效解决中小微企业的融资难困境。三是有助于提高中小微企业经营管理水平。中小微企业技术信息化水平相对较低,经营管理方式相对简单粗放,通过智能软硬件或平台搭建提升企业管理信息化,有效提高中小微企业管理能力。再次,技术普惠进一步加快中小微企业实现数字化转型。疫情客观上加速了中小微企业的数字化升级进程,但依靠中小微企业自身来完成数字化转型几乎不可能,必须依靠平台支持。以阿里巴巴为例,疫情防控期间重点投入支持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减免平台商家经营费用,钉钉“在家办公”功能免费开放等。随着新一代信息技术引领科技革命潮流,以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为代表的前沿数字技术经过多年的沉淀与发展,衍生出标准化的落地产品,使得技术服务成本快速下降。原本只有大型企业能享受到的前沿数字技术红利逐渐下沉惠及庞大的中小微企业群体,在数字化管理、数字化营销、智能金融服务等方面帮助中小微企业实现数字化升级。

五、结语

相对于大企业、大平台而言,中小微企业不仅受到疫情冲击的面广基数大,且因本身抗风险能力弱,对政策扶持的需求更加迫切。政府对中小微企业受疫情冲击导致的复工延迟、经营困难及财务困境响应及时,政策出台速度快,政策覆盖面广,从金融信贷、税费减免或缓缴、租金减免和防控物资需求等方面给予支持。然而,信贷扶持政策很大程度上只能惠及符合信贷条件的企业,对于那些主要依靠内源融资或者达不到信贷条件的中小微企业,很难获得实际上的支持。[7]这就需要在政策实施过程中加强调研,充分考虑执行难度,降低中小微企业融资门槛,在短期内合理运用“看得见的手”帮助中小微企业渡过难关。在数字化转型方面,疫情倒逼加速了企业数字化进程,与之相关的新一代信息化技术运用、产业升级和数字经济的发展,将为后疫情时代经济社会发展添加新的动力。

参考文献:

[1]项银涛.用好政策组合拳,精准纾困小微企业[N].经济参考报2020—3—19.

[2]杨志明,陈玉杰,李晓曼.疫情冲击下,中小微企业如何渡过难关?[N].企业家日报2020—3—16.

[3]刘玖锋,李鹏.疫情下如何发工资?基于企业现金流的“136”模式[N].劳动报,2020—3—6.

[4][6]艾瑞咨询.2020年中国中小微企业数字化升级研究报告[R].艾瑞咨询,2020—4—13.

[5]蔡跃洲.把握疫情下数字化转型发展机遇[N].光明日报,2020—2—27.

[6]朱武祥,张平,李鹏飞,等.疫情冲击下中小微企业困境与政策效率提升———基于两次全国问卷调查的分析[J].管理世界,2020(04).

作者:宋娟 单位:深圳市广仁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