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思政课课堂管理策略实践

高职思政课课堂管理策略实践

摘要:

课堂问题行为的存在严重阻碍了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保障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必须严抓课堂管理。基于此,本文从高职思政课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行为入手,探讨有效课堂管理对策和措施,以期不断提高高职思政课的教学质量,为业界同仁提供一定的借鉴。

关键词:

课堂问题行为;课堂管理;管理策略

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简称“思政课”)作为在校大学生的必修课程,是高职院校的基础理论课,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主渠道,高职思政课的教学在学生思想道德品质培养及成长成才方面起着重要作用。但由于种种因素,目前高职思政课教学的课堂现状并不理想,课堂问题行为的出现更是扰乱了课堂秩序,影响了正常教学,因此,针对思政课堂教学中存在的课堂问题行为,进行有效的课堂管理,加强高效课堂建设,以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凸显其重要价值和意义。

一、高职思政课课堂问题行为的表现

高职思政课教学中存在的课堂问题行为概括为两种不同类型的课堂问题行为,即显性的课堂问题行为与隐性课堂问题行为。显性课堂问题行为指敌对的、攻击性的和不服从的行为;隐性问题行为,指学生表露出害怕别人,感到焦虑,对那些可能受到的批评、嘲笑或抛弃的处境表示回避的行为,是一种退缩的行为。具体来看,主要有以下几种表现。

1.“后排现象”问题。

走进一些高职思政课的课堂,不难发现有些学生抢坐后排,甚至于有的学生课前早早地来到教室其原因竟然就是坐到后排座位上。

2.课堂“低头族”问题。

当前大部分学生对手机的依赖性越来越严重,所以,课堂上玩手机的现象越来越普遍。放眼望去,偌大一个教室里虽然坐满了学生,但低着头用手机上网聊天、玩游戏、看小说、发短信等学生占较大比例。

3.课堂纪律意识问题。

高职院校一些学生的学习基础、自控力较差,中学阶段养成的不良学习习惯与行为习惯,加上进入高职院校后人生目标模糊,一些学生大学生活过得自由散漫,在课堂上说话、睡觉、吃东西、打闹嬉戏,甚至随意进出教室,缺乏学习意识和课堂纪律意识,对老师的课堂管理持一种抵触情绪。

4.课堂参与积极性问题。

由于受到过去应试教育和灌输式授课方式的影响,加上自身学习目标和信心缺乏,一些高职生不习惯、不适应在课堂上发言、和老师交流、对话,即没有养成主动参与课堂教学的意识。

5.轻视的心理问题。

一些高职生认为思政课内容无趣,来到高职就是学习专业的,于是不愿意参与到课堂教学中,不重视思政课的学习。

二、加强高职思政课课堂管理的重要性

课堂教学中,教师除了“教”的任务外,还有一个“管”的任务,也就是协调、控制课堂中各种教学因素及其关系,使之形成一个有序整体,以保证教学活动顺利进行[1]。面对思政课堂中存在的诸多课堂问题行为,广大思政课教师必须充分认识到加强课堂管理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1.有助于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

一些高职学生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行为习惯,而这些良好习惯的养成既需要学生个体正确认知、努力学习和实践,又要依靠外在的熏陶、规范和管理。为此,高职思政课教学必须重视学生“规则意识”的培养和“规范行为”的养成,所以,广大思政课教师要加强课堂管理,促进学生良好习惯养成[2]。著名的加拿大教授江绍伦曾指出:“教师必须把纪律作为他进行教学的重要部分教给学生。可以肯定,其重要性不低于规定的课程的学科内容。”

2.有助于建立良性的师生关系。

高质有效的课堂教学环境,即要求教师能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同时学生应在熟悉、遵守课堂纪律的基础上自由活动。课堂纪律情境是微妙的,教师的神态、表情和手势等非言语行为,都会对学生产生极大感染力,使学生自觉遵从教师的意愿。可见,有效的课堂管理能加深师生间的彼此了解,增进师生间的情感交流,从而建立起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

3.有利于良好课堂氛围的形成和教学目标的实现。

对课堂问题行为听之任之,或处理不当,必然会破坏课堂气氛,致使教学效果弱化,甚至课堂教学无法正常开展。相反,课堂教学过程中加强课堂管理会使学生意识到课堂教学中是有纪律要求的,不是想做什么就做什么、随心所欲的,从而有利于形成良好的课堂氛围,同时有效的课堂管理营造的高质教学环境既保障了课堂教学顺利开展,又保证了思想政治理论课育人功能的实现。

三、高职思政课课堂管理的有效对策与技巧

1.建立课堂规则,发挥规则制度的力量。

行为主义取向的课堂管理模式其基本理念就是: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是由外部环境决定的。所以,课堂管理中,教师要想使学生在课堂中表现出适宜的行为,必须清楚地讲明课堂纪律要求,奖励和强化适宜的行为,纠正和惩罚不良的行为,也就是借助制定的课堂纪律要求、管理规则进行课题问题行为管理。高职思政课课堂管理过程中,我们首先要发挥规则制度的力量,以形成良好的授课开端。首先,课前,教师要结合教学经验和对课堂效果的预期,针对课堂问题行为制定相应的规定和要求,并提出奖惩细则和办法,作为课堂管理的依据。其次,在第一次课上就要让学生明确课堂表现的重要性,告知学生课堂要求及奖惩措施。明确课堂要求、建立课堂规则,一方面可以节省教师们宝贵的教学时间,另一方面让学生掌握课堂活动的度,减少学生做出扰乱教学秩序、影响教学过程的行为。

2.完善考评机制,强化教师课堂管理责任。

教师作为课堂的主导,主观意识和组织能力对整个课堂秩序、教学效果等起着非常直接和关键的作用。因而,教师在教书育人中的主导地位决定了广大教师是课堂管理的主要负责人,课堂纪律如何、教学过程能否顺利开展主要取决于教师能否进行有效的课堂管理。但由于种种原因,不少高职思政课教师的课堂管理责任意识不强和课堂管理能力欠缺。经调查了解,现在学生对手机的依赖性较大,既有学生厌学情绪的影响,又有老师管理不当的因素。如果学生在课堂上玩手机,老师放任不管,那学生更是肆无忌惮,而且会让更多学生效仿,最终造成课堂混乱、无序,课堂教学无法有效开展,由此可见,完善目前教学评价机制、将教师课堂管理纳入教学考评体系的重要性、必要性。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强化广大教师课堂管理意识和责任,并不断提升课堂管理能力。教师效能取向的课堂管理模式认为,课堂管理主要取决于教师的管理技能。课堂管理技能是教师教学中的一项综合能力,是教师基本素质的集中体现。结合多年教学经验,我认为教师首先要有相应的教学机智。教学机智是教师面临复杂教学情况表现的一种敏感、迅速、准确的判断能力。教学机智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主要体现在对课堂偶发事件的处理上[3]。只有运用教学机智才能使偶发事件及时、巧妙地得以处理,从而对课堂教学起到促进、增效的作用。其次应通过构建起积极师生关系实现管理提高教师课堂的领导力、掌控力。因为师生关系如何是影响课堂管理的重要因素。如果师生关系紧张、冷淡则易造成学生精神紧张、思绪不宁、抵触教学活动,从而不利于课堂管理。相反,友好型、关怀型的师生关系,学生对教师是有感情的,对教师的课堂管理在很大程度上是愿意配合、服从的,因而良好的师生关系能促进课堂有效管理。

3.优化教学过程,激发课堂活力。

人本主义取向的课堂管理者认为,学生有自己的决策能力,可以对自己的行为负主要责任。课堂管理中,教师不应该要求学生百依百顺,而应该关注学生的需要、情感和主动精神,向学生提供最好的机会发掘归属感、成就感和积极的自我认同,以此维持积极的课堂环境[5]。只有从学生实际出发创设教学环境,设计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激发学生主动学习、乐于参与教学过程,使他们的满足感、成就感和尊严感得以满足,课堂气氛必然是积极向上的,课堂秩序必然是有序的,教学过程才能得以有效开展。学生是课堂活动的主体,要使课堂秩序有序有效,就必须使学生安于课堂,享受课堂。如果教学内容的难度不适中、组织不合理、内容的枯燥、不接地气,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极易引发问题行为。所以,课前,广大教师要对教学内容进行优化,尤其是思政课,教学内容相对较枯燥乏味,不易学生接受。只有不断用丰富多彩、充满趣味的教学内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激发他们积极投入、参与到教学过程中。除此之外,从预防先于干预理论出发,课前,广大思政课教师还可以对客观的课堂环境进行设计,对学生的心理环境进行先期诱引,以形成良好的授课开端。课中,广大教师可以通过任务驱动、合作学习凝聚班级的合力、激发课堂活力。以任务或项目为驱动,以小组为形式协同开展,进行合作学习,建立起小组成员的相互依赖,增强班级每个学生的归属感、集体荣誉感,同时人人都有事做,都有施展自身才能、发现自身价值的机会和平台,必然会减少课堂问题行为的出现。

作者:张立梅 王国顺 单位:常州机电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胡新峰.问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机制分析[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5(5):87-90.

[2]杨滨.高职学生养成教育探析[J].陕西青年职业学院学报,2009(1):20-23.

[3]张健.新课程与传统课程背景下的教学机智比较[J].基础教育研究,2011(1):19-20.

[4]孙小红.互动论视域下积极师生关系的构建[J].教育研究与实验,2015(1):23-26.

[5]孙重攀.提高中等职业教育课堂管理水平[J].决策与信息(下旬刊),2012(9):133.

基金项目:

常州机电职业技术学院2015年度重点课题(2015/YJ/SHKX/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