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教师岗位绩效管理问题

高职院校教师岗位绩效管理问题

摘要:高职院校是我国实施高等教育的重要场所,在培养应用型专业人才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高职教育中,对人才培养质量产生关键影响的因素是师资队伍,而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保证师资队伍稳定性的重要途径就是绩效管理。就当前高职院校绩效管理工作而言,存在着诸多问题,对高职院校师资队伍的进一步发展与稳定产生着不利影响。基于此,本文在对高职院校教师岗位绩效管理问题进行简要分析的基础上,重点探讨了高职院校教师岗位绩效管理的有效对策,以期转变观念、改变现状,提升绩效水平,促进教师的职业发展,保持高职院校的稳定发展。

关键词:高职院校;绩效管理;问题;对策

绩效,即在特定组织中,个体或群体通过工作表现、工作行为所产生的工作成绩、劳动成果与最终效益的结合体。绩效管理则是按照科学的管理标准,通过特定的管理流程对组织内个体或群体的德行、能力、态度与绩效加以考核与评定,确定其工作能力与工作成果,为其劳动报酬、业务培训、工作调配、工作激励及职业生涯管理等工作提供依据的管理方法。就绩效管理而言,是一个涵盖绩效计划、绩效实施、绩效考核与绩效改进的过程,不能仅仅关注其中一项,而应保证管理过程的完整性。下面对高职院校绩效管理问题与对策展开详细分析。

一、高职院校绩效管理问题

(一)绩效计划欠科学

第一,岗位分类考核得不到体现。因高职院校不同的岗位在工作内容与工作性质上存在较大差异,这种差异应在绩效计划中有所体现。但是就当前的高职院校绩效管理而言,绩效计划并未科学设计教职工的岗位分类,采用统一的绩效计划,对教师岗位没有明确的职业发展方向划分,并没有划分科研方向、教学方向、教学和科研并重方向,导致绩效考核欠科学,也无法起到促进作用。第二,绩效指标体系欠完善。当前,许多高职院校于期初制定课时数量为绩效目标,在期末以课时完成情况来决定绩效薪酬水平。这样的方式不适用于教师岗位,对其教学质量与科研质量并未给出明确标准,影响教学水平的提升。

(二)绩效考核欠合理

第一,考核周期欠合理。通常而言,高职院校在对教职工的考核中设置一个学期为一个周期,在年度考核中,仅仅是对本期的考核结果进行累计。这样的考核周期影响教职工长期教学计划的制定,导致整个教学系统性被打破,尤其很多科研课题、专利发明是一个长期的过程。第二,考核方式流程化。高职院校在教师岗位的绩效考核方式上一般由两个部分组成,即职工自我评价与领导成绩认定,学生评价与同事互评方式非常少见,考核方式过于单一固化,且评价缺乏客观性,在各种“关系”的影响下,考核结果往往有失公平。第三,考核标准偏于定性。在对高职院校教职工的绩效考核中,往往缺乏量化标准,考核者仅仅凭借个人主观印象予以评价,导致考核结果存在片面性。

(三)缺乏有效的绩效反馈

绩效反馈是通过考核者与被考核者的及时沟通,实现绩效激励功能的有效途径,使被考核者明确自身存在的问题,并在今后的工作中改正问题,提升工作水平。但就实际情况来看,许多高职院校对绩效反馈不够重视,仅仅是为了考核而考核,或者考核者因碍于情面,或避免与被考核者产生矛盾,仅仅将考核结果及其工作有点反馈给被考核者,而对于其工作上存在的问题与需要改正的行为只字不提,使得绩效考核的激励作用得不到充分体现。

二、高职院校绩效管理对策

(一)完善绩效计划的制定

第一,以岗位细分来制定绩效计划。在绩效管理中,对岗位分类进行合理分析,有利于提升绩效计划的科学性,并帮助绩效管理者制定出科学合理的岗位工资。因此,在绩效计划的制定中,应以教师的工作职责、工作标准、发展方向为依据,确定工作量、难易度及知识含量,进一步制定绩效考核计划,保证绩效考核标准与岗位工资标准的公平性。需要注意的是,在制定绩效计划时,应避免以主观判断与以往经验为依据,应在进行深入考察与分析的基础上,提出有理有据的判定标准,在得到反复验证的同时,确定长期的执行标准,并根据现实情况进行适当调整与优化。第二,制定科学的绩效指标体系。要想保证绩效管理效果,就必须制定科学合理的绩效指标体系,保证绩效管理目标的科学性与全面性。以院校实际情况与总体要求为依据,对绩效内容、指标进行明确,确定本学年或本学期的总体工作目标,并细化到各部门,教职工以学院发展目标为依据,制定工作计划与目标,并由绩效考核者对其工作目标的合理性进行评定,保证工作计划的科学性。

(二)规范绩效考核过程,加强绩效双向沟通

在绩效考核中,应注重对教师聘期目标的考核,针对青年教师,则应注重对其教学能力与科研能力的提升,关注其过程管理与年度考核。在考核方式上,应增强灵活性,加入学生评价与同事互评方式,提高绩效考核的公平性与客观性。另外,在对绩效考核的实施过程中,考核者应通过全面观察、定期抽查、文件记录与工作反馈等形式加强与被考核者的双向沟通,可采用面对面交流、书面报告等正式方式进行。在沟通过程中,应善于倾听与反馈,沟通内容应该不仅仅局限于工作内容、工作进度、工作困难与工作策略等方面,还应涉及一定的思想观念、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

(三)改进绩效反馈,体现绩效管理价值

对于高职院校绩效管理而言,并非只是简单的为教师的教学工作进行考核打分,更重要的是通过绩效考核,来了解教师的工作行为与具体情况。在结束绩效考核后,应将考核结果通过公开方式及时反馈给被考核者,在满足绩效考核民主化要求的前提下,体现绩效考核管理的科学化。作为管理者,应对被考核者的绩效考核结果进行全面分析,准确了解每位教职工的工作情况,在此基础上针对考核结果与其进行交流。使教职工对自身绩效有所了解,并客观认识自身教学能力,发现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找出问题产生的原因,并加以改正。通过有效的绩效反馈,管理者应帮助教师制定下一步的绩效计划,并建立绩效跟踪档案,以此为依据,对其薪资标准与职位调整做出指导。

(四)确立正确的管理思想,坚持以教师为管理中心

高职院校的绩效管理工作始终是围绕教师来展开的,因此在绩效管理的实施过程中,应坚持教师的中心地位,以教师为本,并围绕着教师的日常教学管理来完善绩效管理。第一,确立正确的管理思想,并引导广大教师队伍对绩效管理理念产生认同,通过摆事实、讲道理的方式,来减少教师的不良情绪,提升其对绩效管理工作的配合度与认可度。第二,鼓励广大教师积极参与到绩效管理工作中来,充分体现教师在绩效管理工作中的知情权、表达权与参与权,使教师进一步明确个人绩效目标,并实现个人绩效目标与学校发展目标的统一,实现教师与学校的共同发展。

(五)学习先进经验,提升绩效管理水平

不同的高职院校在历史沿革与发展水平方面均存在着较大差异,因此在绩效管理方面也不尽相同。新时期,随着教育体制的不断改革,越来越多的高职院校不断尝试新的管理模式,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因此,在绩效管理工作中,应积极吸取先进的管理经验,加强与其他高职院校的合作与交流,尤其在学生管理、教务管理、校园建设及招生就业等方面强化沟通,增强对教师人力资源管理新理论与新方法的学习,尤其在教师绩效管理方面深入研究,结合本校的实际运行情况,因地制宜。就高职院校的绩效管理工作而言,并非短时间内就能获得良好成效的,而是一个长期、循序渐进的过程,因此,在绩效管理工作中,要避免急功近利,在不断探索、不断改正与完善中,完善管理机制,提升管理水平,为高职院校的进一步发展提供良好的动力支持。

三、结语

总而言之,要想提升高职院校的教育质量,就必须建立一支教学能力强、专业素质好、综合水平高的教师队伍。经长期实践证明,高职院校的教师队伍应是专兼结合的教育团队,要想充分发挥教师团队的教育价值,就必须完善绩效管理水平,提升教师团队的稳定性,激发其工作热情,强化工作积极性,进而使整个院校的教育教学水平得以提升,促进高职院校的健康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姜潮.胜任力视角下高职院校绩效管理的问题与对策[J].职教通讯,2017(23):51-52+68.

[2]陈植乔.高职院校教师绩效管理体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5,31(22):115-116.

[3]吴万友.二级管理模式下高职院校绩效管理问题探析[J].中国西部科技,2014,13(10):115-117.

[4]李昱.高职院校绩效管理工作问题与对策研究[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3,29(20):146+148.

[5]程晓云.高职院校绩效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3(9):107-108.

[6]童丽.高职院校教师绩效管理水平提升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6(3):66-69.

[7]吴万友.二级管理模式下高职院校绩效管理问题探析[J].中国西部科技,2014,13(10):115-117.

作者:廖广知 单位:湖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