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教育管理体制创新思考

高职教育管理体制创新思考

摘要:由于我国高职院校在管理的过程中缺乏相应的法律法规,同时没有根据实际情况开展相应的措施,进而导致社会参与度不充足,没有相应的投入管理资金。要想保障高职教育管理体制的稳定实施,需要根据地方政府的规定,以及各个部门协调开展对策,健全法律法规,规范高职院校的发展。基于此,本文分析了高职教育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影响高职教育发展的因素,笔者根据自身经验提出相应的对策与建议。

关键词:管理体制;高职教育;改革与创新

高职教育管理体制是关于高等教育事业机构设置的规则与制度,实施的过程中主要反应高职院校在发展过程中与社会、政府之间形成的关系,反映着其与经济的联系。高职教育管理体制主要包括宏观管理体制与微观管理体制两个层次。高职教育作为高等教育重要的组成部分,其起步较晚,但是发展的速度十分迅猛,为了保障其高效稳定发展,应该根据实际情况完善相关的管理体制。

一、高职教育管理体制的现状以及问题

(一)宏观管理体制

中央、政府两级政府对高职院校实施管理体制称之为“宏观管理体质”。自建国以来,我国高职教育宏观管理体质虽然在不断改革与完善,但是在实际开展的过程中仍然受到限制,进而影响其发展和进步。伴随着我国社会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与建设,这种管理体制在实施过程也中遇到各种问题,产生更多的不足,难以跟进社会的发展[1]。因此,为了确保宏观管理体质的有效实施,无论是理论还是实践,都应做出相关的努力,在实际改革的过程中,应该明确方向,同时需要扩大地方政府对高职教育的管理权,将升级作为主要改革方向,建立有针对性的管理体制。与此同时,应该适当地下放权利给高校,促使高职专业能够根据实际情况展开招生,为宏观管理体质的顺利实施奠定基础。然而,高职教育在实施改革宏观管理体质的过程中力度不足,无法直观地反应高职教育的现状。在办学主体方面,高职教育应该根据实际情况开展多级办学,以省为单位开展分级管理机制,相关政府在不违背国家规定的情况下,自主地规划高职教育的发展,根据实际情况完善相关的规定与制度。在投资体质方面,除了民办院校以外,地方政府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出资,主办高职院校,并允许相关企业投资,合理实施专家管理体制,适应时代的创新与改革。促使高职教育管理模式适应时展的变化,培养更多的优秀人才,进而吸收更多的社会资金[2],避免在创新发展的过程中存在资金不足的状况。推进办学主体以及投资主体的多元化发展,根据实际情况改变单一的管理方式,提升高职管理体制的效率。

(二)微观管理体制

高职院校内部开展的管理称之为“微观管理体制”。相对其他本科院校而言,高职院校的内部管理改革创新起步较晚,但是其发展较为迅速。根据实际调查可知,目前高职院校的管理体制与办学主体有较大的差异。学校内部领导体制与普通高等学校相同,主要决定权在于校长以及领导层人员。学校在实际实施管理体制的过程中,由于建设规模较小,通常会开展两级管理。伴随我国经济发展的进步,部分高校得到社会的投资,并扩大校园的建设规模,进而适当地开展三级管理模式。高职院校在机构设置的过程中一般会应用直线职能制,而且内部管理正在向目标管理方向发展,同时会明确工作人员的职责,以及设立相应的考核机制。然而,大部分高职院校在实施微观管理模式的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待解决的问题。例如,部分高职院校在发展时没有明确目标,一味地模仿其他院校,同时会有攀比的心理。由于自身起步较晚,相关资金在实施的过程中不够充足,导致无法体现自身的办学特色,严重影响高职教育的发展与建设。与此同时,虽然部分高校应该根据自身发展的现状进行改革,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政治管理、学术管理以及行政管理,但是这3种管理在实际实施的过程中与高等院校组织存在不协调的现象,限制微观管理模式的发展。

二、创新高职院校管理体制是我国高职教育的客观要求

伴随高职院校迅速的发展,我国高职院校的管理体制出现相应的弊端,主要存在的问题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制度建设滞后

据实际调查,我国高职教育在实际开展的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行政管理不够规范的现象,虽然已经颁布相关的教育法规,明确了高职教育在社会发展中的位置,同时也指出了发展的方向与目标,但是在实施的过程中无法适应高职教育的发展[3]。

(二)教学软件与硬件条件较差

由于部分高职院校属于民办院校,没有充足的资金,师资建设与软硬件建设不够完善,并存在较为严重的问题,限制了高职院校的发展。同时没有根据实际情况建设实训基地,学生在参与实际操作的过程中并不能够有效地提高自身的能力,影响学生专业水平的提升。虽然大部分高职院校认识到教学质量的重要性,但是由于资金原因,不能够引进高质量的师资队伍,不仅影响学生素质的提升,同时限制了高职院校的发展[4]。

(三)无法明确理论重要性与现实重要性

从理论上来讲,高职教育不仅会影响区域经济社会的发展,同时能够促进人才强国战略的实施,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国家教育部相关部门也认可了高职院校教育的重要性,并对其给予相应的支持。然而,部分学生不愿意到高职院校上学,并一致认为高职教育的教学水平不足,影响自身的发展。与此同时,高职教育的学生在找工作时常常受到限制,认为高职院校学生的水平不足,而且待遇相对较低。

(四)高职教育与中职教育衔接不当

高等职业教育在开展教学的过程中,主要是由高等教育部门监管,而中职教育则由职业教育部门监管,两个部门在实际开展工作时并没有实时进行沟通交流,同时没有商讨制定管理规划与开展相应的制度[5]。进而导致中职教育与高职教育在衔接的过程中出现问题,教学内容与规范出现较大的差异,严重影响学生的全面发展。

(五)高职教育各部门之间不够协调

高职教育的管理部门通常由行政部门主管,而经费使用以及花销则由财政部门主管。在实际开展管理工作的过程中两者并没有协调发展,缺少相应的沟通。无论是在校内教育,还是校外融资上都会出现一定的影响因素,限制高职院校的稳定发展。与此同时,尽管国家相关部门领导已经下达相关的高职教育的发展与规划,但是在研究解决高职教育工作中的问题仍然缺乏一定的权威性,缺少相应的执行主体。伴随社会发展的进步,这种机制的弊端逐渐的显现,影响高职教育的发展与创新。

(六)社会参与度不高

高职教育在创新发展的过程中必须得到人们的认可,同时需要占据一定的位置,否则将会直接影响高职教育管理体制的发展。然而,目前社会各界对高职教育的管理体制并没有足够认识,同时没有参与其中,限制了高职教育管理体制创新的发展。

三、高职院校管理模式创新的意义

(一)更加高效地实现技术性人才的培养

众所周知,高职教育是高等教育重要的组成部分,其主要的目的就是为社会培养专业性人才。作为培养人才的基地,只有跟进时展的脚步,完善相关的管理模式,才能够培养出更多优秀的人才。与此同时,在培养人才的过程中应该转变传统的教学理念,根据市场的需要进行培训,提高学生的就业率。除此之外,还应该根据实际情况与企业进行合作,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就业平台。

(二)提高对高职教育的重视

虽然高等教育能够培养众多的专业型人才,但是社会对高职教育的评价并不高,同时对高职院校学生的能力存在质疑。首先,社会上大部分人认为高职院校的学生文化素养较低,无论是技术还是素质无法与本科院校的学生相媲美,进而忽视了高职院校学生在实际岗位中的重要性。其次,虽然相关教育部门重视高职院校管理体制的改革,同时也培养了相关的专业性人才,但是政府的重视程度不足,进而限制了高职学生的发展,甚至会出现大规模失业的现象。

(三)让教育与管理同时发挥作用

部分高职院校在发展的过程中,通常会将教育与管理相区分,教师只需要做好相关的知识传授,而学生的管理工作基本上由一位或多位教师监管,出现严重的教育与管理脱节的现象。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无法了解学生的思想,同时不能根据实际情况开展针对性教学。因此,只有改善传统的教学模式,创新发展,才能够将教育与管理有效结合,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为学生日后的发展奠定基础[6]。

四、创新高职教育管理模式的有效管理

(一)创新管理理念、改进管理模式

高职教育管理模式要想高效地完成创新与改革,需要转变传统的教学理念与思想。首先,需要正确教学理念与方式,制定相应的教学目标。在高职院校教育管理的过程中,不仅要重视教学质量,同时需要提高校园的管理力度。在实际管理的过程中应适当地将先进元素与理念融入进来,严禁一致遵循传统的教学理念,适当突破传统教学模式。其次,应该坚持以学生为主体的创新理念,根据学生的需求进行改革,促使学生的学习效率与专业能力得到提升,符合社会对人才的要求。与此同时,在创新管理思想的过程中,应该坚持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将其作为创新管理理念的发展方向,针对学生的学习能力,开展相关的教学,促使学生能够适应市场的需求。除此之外,还应该坚持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在制定教育管理模式的过程中应该从教师与学生两方面出发,全方面分析教师与学生的需要,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推动教育的发展[7]。

(二)健全高职教育发展的督导评估系统

在传统教育实践的过程中,相关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对高等院校的管理相对比较严格,并设定了相关的管理制度。然而高职院校的管理制度相对比较宽松,主要原因就是高职教育对经济社会的发展没有充足的认识。因此,相关管理人员应该转变管理理念,从多元化角度出发,提高高职院校的管理力度。其中比较重要的措施就是建立督导评估职能,根据高职院校实际的发展状况,定期对其开展监督工作,并严格遵守国家规定的法律法规以及相关政策,促使高职院校能够健康稳定的发展。除此之外,应该保障监督工作的公平、公正性,避免出现注重形式化的现象。

(三)借鉴他人的经验

我国高职教育在进行创新管理体制的过程中,应该合理地借鉴其他高等教育的教学经验,重点培养学生的能力,同时需要分析社会需求人才的类型,避免盲目的人才培养,提高学生的就业率。与此同时,高职院校需要确保学生除了顺利拿到毕业证书外还应该取得相关职业证书,进而提高学生的就业率。

(四)改革招生制度

高职院校虽然教学条件没有本科院校好,但也有自身的优势,其能够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地设置办学机制,根据实际情况适当地调整招生标准,提高教学的效率,因此具有一定的主动权。与此同时,高职院校在开展教学的过程中应该根据市场对人才的需求而开展教学,尽可能调整办学的规模与方向。其中,需要合理规划的就是招生机制,这也是高职院校管理体制改革的重要部分。适当地调整招生制度,并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开展针对性教学,促使学生单方面能力或多方面能力得到有效提升,发挥高职教育创新管理体制的作用。

(五)教育模式的创新

由于时代在不断的进步,社会对人才也提出了更多的要求,只有合理对教育模式进行创新,才能够顺应时代的发展。因此,教学模式应该根据市场的需求变化不断的改进,首先,需要合理设置教学专业,并根据实际情况开展市场调研,分析市场对人才类型的需求量。与此同时,还应该适当改善教学设备以及加强师资团队的建设,综合分析多方面因素。其次,教师在开展教学的过程中应该转变传统的教学理念,取其精华,坚持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根据实际情况科学合理地制定培养人才的方式。

五、创新高职教育管理体制时需要注意的问题

(一)在创新高职教育管理体制时应该合理地调动办学的积极性

高职教育在发展的过程中与社会各方面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相关教育部门应该重视学生的就业问题,并根据高职院校的规模建设就业部门、工业部门以及经济部门,使教育事业能够高效稳定地发展。与此同时,高职教育在发展的过程中应该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支持,为创新高职院校管理的体制奠定基础。因此,高职院校在管理体制创新改革的过程中,应该重视办学的积极性,高效完成教学改革的目的,与社会各界进行相应的联系,进而展现良性循环的发展状态,避免失去创新的意义。

(二)与地方企业协调互动

为了能够提高高职院校学生的就业率,高职院校在发展的过程中应该适当地开展校企合作,根据相关企业的需求,培养专业型人才。因此高等教育在发展的过程中不应该介意企业的融入,而是需要根据实际情况与企业协调发展,提高教学质量。目前我国经济结构呈城镇化水平不高的态势,而且地区发展不够协调,要想有效地解决相关问题,需要针对院校发展的现状,适应全新的模式。因此,高职院校与地方企业的协调发展不仅是对学生就业率的保障,同时也是地方经济发展的需要,还能够增强高职院校自身培养学生的能力。所以说,高职院校在创新管理体制的过程中必须要重视与地方企业的沟通协作。

(三)重视高职院校内部管理以及教学模式的创新

目前我国高职院校在发展的过程中有两大难题,其一是相关管理人员素质较低,能力与学历不符合管理的工作,甚至还会有部分管理人员没有接受过高等教育,对大学的教育缺乏一定的认识,导致在开展工作的过程中出现众多的问题,严重影响管理体制的稳定发展。其二是管理人员的专业水平较低,缺乏专业的管理团队。根据实际情况来看,我国高职院校的发展严重受管理水平影响,因此,高职院校在创新管理体制的过程中一定要遵循发展的现状,开展针对性策略,提高管理的水平与效率,进而提高教学的效率。

六、结语

总而言之,在创新高职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的过程中,应该充分了解高职院校发展的现状,把握创新的机会,提出相应的对策排除影响创新的因素。遇到难以解决的问题时,应该全方面分析问题产生的根源,以及与该问题相关的因素,确保管理体制能够发挥有效的作用。由于社会在迅速发展,高职院校需要主动出击寻找机会,改变传统的教学理念,创新教育管理的体质,从而实现高职院校的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孟昭上.关于创新高职教育管理体制的思考[J].中国高教研究,2017(12).

[2]陈松洲.改革我国高职教育宏观管理体制的若干思考[J].高等职业教育(天津职业大学学报),2011(01).

[3]任全录,纪民.关于创新高职教育管理体制的思考[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1(36).

[4]王岩砾.对能力场视野下高职教育管理的几点探讨[J].教育现代化,2016(08).

[5]汤敏骞.我国高职教育管理体制变革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6(18).

[6]郭红军.关于创新高职教育管理模式的思考[J].知识经济,2018(06).

[7]盛燕萍.对改革我国高职院校管理体制的若干思考[J].金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06).

作者:陈礼管 单位:浙江安防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