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会计高校财务管理研究

管理会计高校财务管理研究

一、前言

管理会计在我国的研究和应用起步较晚,其发展同我国整体会计改革与发展的进程息息相关。管理会计利用相关信息,有机融合财务与业务活动,在单位规划、决策、控制和评价等方面应当发挥重要作用。然而,从我国目前的实践来看,尽管管理会计有一定的实践基础,社会各界对发展和运用管理会计的呼声也极为迫切,但管理会计的作用尚未得到充分发挥。高校作为社会的一个独立部门,其根本任务是培养高素质人才。随着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的不断扩大、办学资金来源日趋多元化,高校财务管理的弊端逐渐显现,管理会计作为现阶段一项热门改革,若被应用在高校财务管理之上,对其应用途径提出了新的挑战。

二、目前高校财务管理的缺陷

1.高校财务管理制度所有者缺位

高等教育的投资者与所有者是国家,高校无须偿还国家支持高校发展的大量资金,在这种背景下,国家对其进行拨款与宏观调控,却未对资金使用和投入实行严格的规划控制。由于高校不以营利为目的,做到收支平衡就算达到了财务管理的最终目标,因此在日常的财务工作中,不必计算盈利、亏损和相关成本支出,缺乏成本管理意识,在资源优化与配置、优化资金支出结构、规划资金使用方面没有发挥最大的效能,也就是说,即便高校是不以营利为目的的组织,也应将“绩效最大化、可持续发展”作为财务管理工作的目标,而不仅仅局限在收支平衡上。

2.高校财务管理缺乏系统的评价体系

缺乏系统的评价体系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缺少系统的评价指标,二是缺少必要的财务分析。一方面,随着市场经济的蓬勃发展,高等教育体制不断地与市场融合,高校的教学科研活动、办学规模、基础设施建设等随着高等教育的发展而不断壮大,高校的经济活动呈多元化,这就加大了高校财务风险,且对高校的财务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就决定了高校财务工作不仅要在核算上精益求精,更要注重财务工作的分析、预测与管理。尽管一些高校在财务管理过程中设定了特定的评价指标,但多数罗列简单的加减法公式用以反映收入、支出、结余的关系,并未融合高校发展的规模效益等因素,也并未对财务数据的内在联系进行深入研究,影响了高校财务管理的实质作用。

3.财务管理的分析环节重视不够

高校财务管理一项重要的基础工作就是做好财务分析。目前,各高校的财务分析工作开展的差强人意。具体来说,目前高校会计的工作重点主要在账表的填制、核算、报送上,对资金运动无法开展有效性分析,在预测与决策上更是空白,这往往导致面上的账务处理很正确,但没有多大的实践应用,使财务管理失去了本身的管理效用。只有对高校一段时期的财务活动作出客观的分析与评价,才能对未来的财务工作进行参考与指导。

4.财务管理人员的专业素养有待加强

高校财务管理若想达到效能最大化,必须通过对财务问题的形成原因进行剖析,查找当前资金运营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以解决高校可持续发展与资金配置不相宜的问题,突破高校发展的瓶颈,促使财务工作良性循环。但就目前的形势来看,高校的财务会计将财务工作重点放在日常核算和报表填报上,很少有高校能够将先进的管理理念融入到琐碎的财务工作中,且相关管理人员的财务思想停留在“收能抵支就好”的层面上,并没有树立起与时俱进的创新理念,再加上缺乏相关的财务管理知识,这必然导致了高校财务管理工作难以获得突破性的进展。

三、管理会计在高校财务管理中应用的意义

1.理论意义

首先,本课题的研究将丰富和发展现有的高校财务管理体制方面的理论成果,为有关高校建立与社会相适应的高校财务管理体制提供指导和借鉴。其次,本课题将从会计学、管理学、经济学等角度来分析说明相关的问题,必将对高校财务管理提供全新的理论视角,且对相关学科的发展具有重要理论意义。

2.实践意义

(1)有助于加强高校的宏观调控的能力

管理会计时刻处在一定的高度之上,因此,管理会计的应用所反映的信息更能接近高校未来发展状况的事实,在财务管理过程中,通过寻找经营活动与管理会计分析结果的差距,可以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有利于高校管理层始终保持对未来经营活动的全盘考虑和规划,保证高校各项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高校的教育经费性质多样,涉及教学、科研、后勤、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对于项目周期长、资金数额较大的工程项目,实施管理会计机制可以确保目标建设的明确性以及工作进展的高效性,从而使财务管理在高校运营中具有更大的前瞻性。

(2)有助于高校可持续发展

管理会计作为内部管理系统,其工作侧重点主要为内部管理服务,重管理过程、结果对企业内部各方面人员在心理和行为方面的影响,按照企业经营目标而努力工作,起作企业向导功能,主要履行预测、决策、规划、控制和考核的职能。高校经费的多样化决定了财务管理中对支出项目的侧重点各有不同,高校日常教学科研经费的建设目标一般以一年为单位,由于其目标建设期较短且业务性质不复杂,因此变动幅度不大,但对于在规划期内一些重大改革、重要政策和重大项目,就需要研究其政策目标、运行机制、评价办法,利用多系统来支撑其组织与控制,借助管理会计手段使高校局部规划与整体目标相协调。

(3)有助于高校财务管理更加精细化

高校为提升综合管理水平,提高核心竞争力,在教学、科研、管理等方面都迈出了坚实的改革步伐,试图建立一种节约资源、科学高效、适合自身事业可持续发展的管理模式。如何更好地提高教学质量、提升科研水平、向管理要效益,已提上高校议事日程。高校内部业务错综复杂,资产、人事、后勤、教学、学生工作等各种业务交织在一起,各项工作和业务的开展都离不开经费的支持,对工作效果的评价时的财务管理水平已作为重要指标纳入绩效评价体系。这也在很大程度上促使高校加快理顺业务流程,细化财务管理,加大对资金流量、流向的监管力度,对各类资金使用效果进行科学评价,优化资源配置,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四、管理会计在高校财务管理中的应用途径

1.完善管理会计制度使之与高校财务管理相适应

现阶段,管理会计的理论是从企业的实践活动中总结出来的,高校财务管理与企业财务管理有着很大的区别,若想将管理会计理论应用在高校财务管理范畴,那么就要针对高校的特点,进行深入的专门研究,从高校的实际情况出发,做到不过分求全,不生搬硬套,广泛运用全面预算管理、投资决策、本量利分析等管理会计理论,协调好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关系,形成一套具有高校特点的、适合高校发展的管理会计理论。

2.利用本量利分析方法构建财务管理评价体系

本量利分析法是管理会计理论中很重要的基本分析方法,它根据有关产品的产销数量、销售价格、变动成本和固定成本等因素同利润之间的相互关系,通过分析计量而确定企业目标利润的一种方法,该种分析方法的关键是确定盈亏临界点,可将高校成本分为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其中:直接费用中随学生人数变动而变动的即变动成本,比如:各院系等部门的办公费、材料费等,反之则为固定成本,比如:教职工的工资、奖金、福利费等,间接费用可列入固定成本,包括行政管理部门发生的相关费用等。利用本量利分析确定基本数学模型,然后利用边际贡献法确定高校招生保本点,进而预测学校计划年度的目标利润,即事业结余。

3.推动管理会计信息化建设

2014年1月29日的《财政部关于全面推进管理会计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中,鲜明地提出“推进面向管理会计的信息系统建设”,正式标志着将管理会计信息化建设广泛应用于企业,同时,这也给高校的管理会计信息化提出了新的要求。若在高校推进管理会计信息化建设,首先要配合高校总体经营战略目标,借助信息技术,将会计信息系统将高校综合业务有机联系起来,由于管理会计工作是财务管理精细化的重要内容,可将责任会计作为管理会计信息化的监督框架,因地制宜地针对不同层次的组织成员分配适当的岗位职能,确保会计组织结构具有兼容性,在高校不同发展阶段各部门之间都可以很好地进行沟通和融合,便于今后的分析和预测。

4.建立专业的管理会计人员队伍

管理会计是一种更突出“以人为中心”的管理行为,其工作侧重点主要为企业内部的管理进行服务,从经营管理的角度来获取数据以供管理层进行决策。管理会计信息跨越过去、现在和未来三个时态,因此,管理会计更注重“人”的专业素养。高校的财务管理应定期对会计人员进行培训,将“报账型”会计向“管理型”会计转变,在思维方式及知识层面上进一步提升,不仅要做到精通财务会计原理与方法,还要精准地掌握现代管理理论,熟知高效财务状况,具备对未来经济活动进行预测和规划的能力。此外,还要对其信息化操作的技能水平进行相关培训,在优化会计人员的知识结构的同时,还要不断提高管理会计的理论水平,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手段,提高高校管理会计的整体素养。

五、结束语

将管理会计应用到高校财务管理中是大势所趋,但由于管理会计起源于企业管理,因此在运用到高校的过程中会出现许多困难,只有将管理会计的理论与高校财务管理的实际结合起来,才能更利于高校资金的合理配置、绩效考核的有效实施,才能更利于高校长远战略目标的建设与规划。

作者:徐丽萍 金海燕 单位:东北石油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