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技术范例

管理技术

管理技术范文1

地铁明挖车站施工,涉及大量地下管线需要探查,由于城市形成过程和历史原因,导致城市地下环境的十分复杂,给管线探查带来很对困难。本文结合西安地铁五号线管线探查实际情况总结分析,探究地铁施工管线探查相关技术。

关键词:

地铁施工;管线调查;洛阳铲;地质雷达;物探

1.管线现状概述

按照正常情况,地铁施工管钱探查迁改工作,按照业主提供的管线图纸进行挖掘,是件很容易的事情。但现状是:由于过去城市管理认识局限性和规划、设计、施工各个环节管理的不到位,导致现在地铁施工阶段,业主从市政、规划系统获取的管线图信息准确性比较差。往往出现实际探查结果和图纸信息不相符,偏差非常大,可靠性很差。

2.管线信息不准确原因探究

(1)施工偏差和地形变化,没有被录入档案资料。例如,设计显示天然气主管在西安地铁五号线岳家寨站施工范围内埋深1.2m,实际探查结果为车站南端头埋深1.2m,车站中间埋深2.8~5.8m,车站北端头埋深0.8m。造成这一原因是,原来管线施工时受到地面附着物影响无法挖沟直埋,最后采用顶管法进行施工,导致埋深出现一些偏差。之后的几年内,该区域地表陆续出现倾倒建筑垃圾,修建道路等人为活动改变了地貌,使得管道埋深偏差进一步加大,这些缓慢持续的变化最终并没有被录入档案资料。多年以后的今天,修建地铁调取的图纸资料,与实际情况已经不相符了。(2)认识的局限性,导致采用的定位方法不先进。例如:设计图显示荣家寨站污水管在车站范围外1.5m处,实际探结果为在车站内3.5m处,偏差达到5m。出现这情况的原因,除过上述存在的因素,还存在一个因素是定位系统导致的。市政管道除过新埋设的天然气管道采用坐标定位外,过去大部分地埋管线都是采用道路中心线为参考,进行定位。例如,电力管沟位于某某南路中线以东4m处埋深9m,雨污水管道位于某某北侧路中线以东1m处埋深6m。而随着城市发展,道路经常进行改造,道路高程和位置也发生了变化,道路中心线也随之变化,但各部门信息沟通不顺畅等原因,使管道实际位置和档案资料出现偏差,地铁设计和施工时接收的信息是错误。(3)城市道路下存在大量老旧管线和无规划无备案管线。过去一些城中村及单位,在当时看来比较荒僻的城市周边埋设用户管道,没有经过市政部门规划和备案。随着城市发展,地铁修建到这些区域时,过去埋设管道的相关人员已经很难找到,,没有人清楚地下管道的位置,导致信息中断丢失。例如:岳家寨站设计图显示管线8类8根,实际探查为9类18根,荣家寨站设计图显示管线4类9根,实际探查为4类16根。这些设计图上没有显示,现场走访调查阶段难以获得有效信息,临建与围护结构施工期间,非常容易发生管线事故。

2.1管线探查不准确导致后果

管线探查不准确,会导致以下几种情况:(1)管线事故。因为探查不准确导致施工挖断破坏管道事故,在国内外多个城市施工中屡见不鲜。(2)迁改延误,进而影响地铁施工总工期。由于无法快速准确找道地下管道,导致管道迁改无法按时开展,或者发生管线事故,导致停工抢险,都会延误工期。(3)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和社会影响。无论是管线事故和工期延误,都会造成巨大经济损失。特别是天然气、自来水、电力、热力等高危管道,破坏后给城市居民生活造成严重影响,甚至阻断交通,造成基坑坍塌,人员伤亡等重大事故,社会影响恶劣。

3.探查方法及步骤

(1)前期走访。项目开工前,对周边单位和城中村等走访调查,了解信息不全老旧管线和无规划无备案用户管线。组织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线工程师,会同管线各产权单位或原管线施工单位人员,到现场指认地下管线分布情况,形成各方签字确认的管线书面交底。(2)现场踏勘核对数据。根据业主提供的本标段管线改迁施工图,安排技术、测量、作业人员对场地内既有管线检查井、井内管线走向、埋深及种类等数据进行摸排与采集,综合数据后以确定管线实际情况与设计是否一致。绘制初步地下管线分布实测图,如图1。(3)洛阳铲钎探。对于场地内未探明管线的区段,宜先采用洛阳铲探查。地下常规管道一般埋深小于8m,所以洛阳铲探查深度为地面以下8m,探查孔位梅花形布设,孔径5cm,间距20cm,探孔沿基坑开挖轮廓线布设。通过观察洛阳铲取出的土体颜色和感受孔内障碍物,判断是否有管线。凡是发现回填土、黄砂或下探困难时,在该处周围增加探孔数量,确定存在异常时,可采用人工开挖或其它方法进一步确认。

3.1专业物探

对有偏差不确定的管线,或地下建筑垃圾较多洛阳铲无法探查情时,可采用专业物探进行探测。对于金属类管线,宜使用金属探测仪和地质雷达进行探查,能比较准确的测定管线埋深、走向;对于混凝土管和PE类管线,通过地质雷达扫描地层情况加以确认。由于地下建筑垃圾等因素影响,物探存在一定的误判情况,不能作为最终确认依据。

3.2人工挖探槽确认

对于调查阶段、洛阳铲探孔阶段、物探阶段发现的疑似管线,进行人工开挖探槽进行确认。由于地下管线信息的不可靠性,在该环节只能使用人工开挖,不允许使用机械开挖。开挖深度2m以内采用垂直不放坡开挖,深度超过2m时必须做好沟槽支护或放坡。发现不明管线应停止开挖,由技术人员采集管线坐标及高程后方可进一步处理。

3.3绘制管线现状图

由技术人员根据探查结果及时绘制管线现状图,形成一整套真实、准确的地下管线资料,为指导施工提供必要的依据。图中应包括设计未注明和与设计不符的管线走向、埋深、类型、材质、管径、使用状态及地面阀门井、检修井位置等内容。

4.管线事故案例分析

(1)2016年2月18日,在施工某车站右线围护桩时,旋挖钻钻至地下2.2m处,将一根DN600预埋自来水管打断。原因分析:车站位于某规划十字路口,因未能完成征地,该段道路未施工,地貌为原城中村农田。根据业主提供的管线迁改图纸显示,该自来水管为规划管线还未施工,地铁土建施工单位就没有进行全面探查。但是原管道施工单位实际已经将该十字路口的管道埋设,但未告知产权单位,也未进行交工验收,地铁建设单位在市政管理部门提取的信息肯定不准确。(2)根据业主提供的管线迁改图显示,在某车站左侧围护桩施工范围内无管线,为了确保安全,土建施工单位按照走访调查、洛阳铲探查、物探协助缩小范围、人工开挖确认的方式,在该区发现7根无规划无备案管道影响车站施工。分别为:一根原城中村DN600污水管;某单位DN400雨水、污水、自来水各1根;3年前市政施工单位在此预埋的未备案DN1200雨水管和DN1000污水管。经过全面排查,排除了该车站施工引发管线事故风险。

5.结论

(1)对图纸上显示的管线信息,必须通过洛阳铲探查或物探探查确定范围,然后通过人工开挖查明管道信息。(2)图纸显示没有管线区域但是需要涉土作业的,也必须按照走访调查、洛阳铲探查、物探协助探查缩小范围、人工开挖确认的方式进行全面探查,确认管道信息。避免管线事故的发生。

参考文献:

[1]张晓丽,张顶立,王梦恕.既有地铁注浆抬升合理位置的确定[J].岩土工程学报,2008(05):712-717.

[2]陈伟珂,王兴华.地铁施工灾害预警指标体系的设计与分析[J].城市轨道交通研究,2007(10):25-29.

[3]房倩,张顶立.浅埋暗挖地铁车站下穿既有线结构施工方法研究[J].中国铁道科学,2007(05):71-77.

[4]汤漩,吴惠明,胡珉.盾构隧道施工风险知识管理系统的设计开发[J].地下工程与隧道,2006(04):20-24.

管理技术范文2

关键词:雪松;播种繁殖;扦插繁殖;栽后管理

雪松(Cedrusdeodara)属于松科,又叫喜马拉雅杉、喜马拉雅雪松、香柏等,其原产地在喜马拉雅山附近,为常绿针叶乔木,最高可至50m以上,树干多为灰色,树冠呈圆锥形,小枝常下垂,大枝横伸平展,针叶短且尖锐,其横切面为三角状,花期约在秋季。雪松属温带物种,从1920年引入我国后,在全国各地均有种植。为了使其更好地繁殖与生长,应提升栽培技术,加强病虫害的防治与管理。现将雪松的繁殖方法以及栽培后管理方法介绍如下。

1繁殖方法

1.1播种繁殖。1.1.1选种。雪松种子的质量会直接影响其发芽率。因此,选种时需选择新鲜的种子,其发芽率可高达90%。同时,剔除空秕粒。1.1.2种子处理。播种前,将种子用高锰酸钾浸泡杀毒,浸泡1h,冲洗干净,再置于40℃的温水浸泡48h,每日应冲洗1次,捞出晒干后即可播种,切忌种子内含有水分。1.1.3选地整地。雪松怕涝怕旱,种植地最好处于坡度较低、排灌良好、地势平坦处,土壤最好肥沃且呈微酸性。育苗时,最好不要挑选种植多年的老圃地,以未经开垦的地块为宜。播种前先消毒土壤,将细土与多菌灵按比例混合,若土壤的黏性较重,可适当将蛭石、泥炭、锯末或细沙掺入其中,提升土壤的保水、通气性能。同时,将复合肥、硫酸亚铁混合均匀,结合整地翻入苗床。1.1.4播种。播种时间最好在3月或4月,播种量不应超过75kg/hm2。由于雪松种子不易得,播种方式尽量采用条状播种,即种子的大头朝上,株距5cm左右,行距15cm,覆土厚度低于1cm[1]。覆土后需立即压紧,在土壤上层覆盖草帘,并及时浇水。种子2~3周后出土,揭去草帘,架设遮阴棚,及时浇水,保障土壤的湿润性。追肥可在种子出土2周后进行,最好采用自然肥料,也可施用速效化肥,施于行间沟中。幼苗长大后,应及时松土,深度不可过深;为了避免土壤板结,雨后应立即松土。

1.2扦插繁殖。1.2.1穗条采集。母树树龄与扦插成活率有直接的关系。树龄较小的母树,生命力较为旺盛,扦插成活率也会随之升高。因此,最好挑选健壮的、树龄低于5年的实生母树枝条作插穗,长度最好在15cm左右,极易生根。在7—8月采集穗条,因为该阶段的苗木生长较为缓慢,采集时间最好在早上或傍晚,收集过程中要保证穗条的新鲜度。插穗要做到随采条、随短截、随扦插。为了更好地进行光合作用,应保留部分针叶或穗顶梢。1.2.2扦插。雪松一年四季都可扦插,但主要扦插季节为春季,时间在4月前后,春插前要进行土壤消毒。扦插时,先开沟,再灌水,将插穗插于苗床内,使土壤与插穗密切接触,株行距为5cm×10cm,扦插深度为8~10cm,若采用斜插法,深度以6~8cm为宜。扦插完毕后,及时浇水、遮阴(透光度最好为30%~40%),有效防止水分蒸发,避免插穗萎蔫。

2栽后管理

2.1水肥管理。播种后,为了保障土壤水分,应立即浇水。由于播种早期空气湿度较高,温度较低,应及时覆膜,有利于提升发芽率,保障雪松植株出芽整齐。采用扦插繁殖的,若水分不足,插条因失水会降低成活率;若水分过多,插条易腐烂,也会影响苗木存活率。为此,可采用叶面喷雾,在维持水分平衡的同时,可提升成活率。夏季温度较高,应增加喷水次数,不仅能维持土壤湿度,还会降低周围温度,有助于插条生根。追肥前,进行中耕、除草与灌水,可采用磷酸二氢钾溶液或叶面喷雾进行整体追肥;幼苗速生期,施尿素37.5~45.0kg/hm2,间隔期2~3周。

2.2防寒与遮阴。雪松为阳性树种,喜光,耐阴能力较强,若生长条件不充分,极易生长不良。其中,耐阴力最强的阶段为幼苗期,其喜好凉爽天气,年降雨量最好达到600~1200mm,耐阴的最低温度为25℃,栽植时最好处在背风处。雪松苗木冬季要防寒保暖,夏季则要防晒遮阴,最适宜幼苗生长的环境为光照不强的地区,如果光照过强或遭受烈日曝晒,叶片较易被灼伤,甚至会引发植株死亡。因此,种植人员需为幼苗搭棚遮阴,棚高要在1m以上,透光率50%,并定期进行人工养护。遮阴棚应做到冬季防寒、夏季防光照,以利于雪松苗木健康生长[2]。

2.3培土支撑。借助合理剪修,剪除树干部分重叠枝叶,可降低枝叶量,将根冠比率调整到合适的比例,不但能提升苗木存活率,也有利于树形的培养。部分雪松根系少,但树冠大,其根冠比率严重失调,若春季干旱少雨,随着蒸发量的增大,植株存活率会极大降低。因此,如果当地的土壤性能不佳,且苗木根系少,种植人员需开展培土支撑工作。在雪松根部培土,距植株约40cm处踏实,再采用绳子或铁丝实行斜拉固定,每株雪松的绳子或铁丝数量为3~4根,斜拉固定的角度约120°,高度为150cm。培土支撑可以有效改善雪松植株的生长质量[3]。

2.4病虫害防治。在开展肥水管理的同时,中耕时期要及时除草,进而加强其病虫害的防御力。雪松虫害多为地老虎和蛴螬,可采用糖醋液与黑光灯进行诱杀;当幼虫伤害植株根部时,可利用毒饵捕杀;幼苗地上部分的虫害多为地老虎,可采用20%敌百虫粉剂喷雾防治。雪松生长后期,可产生较严重的立枯病,可用1∶1∶100的多菌灵可湿性粉剂喷雾防治。在日常管理中,适当控制水分、增强光照,不仅可提升苗木的成活率,还能较好地预防病虫害[4]。

参考文献

[1]屈巧格,董于.浅析雪松移栽养护技术[J].农民致富之友,2019(15):192.

[2]李大刚.雪松栽培技术[N].中国花卉报,2018-01-09(W04).

[3]陈风杰.松柏类植物景观调查研究[D].杭州:浙江农林大学,2017.

管理技术范文3

关键词:农业机械管理;信息技术;应用方式

作为农业机械化发展的产物,农业机械管理也在随着农业的发展而逐渐进步。在信息资源丰富的今天,农业信息机械管理需要充分利用信息资源,提升农业机械管理水平,加强行业的基本竞争力,实现农业机械管理效率的有序提升。本文将针对信息管理技术在农业机械管理中的应用实践进行相应的探究,希望能从理论层面上为农业机械管理的发展提出可行的参考建议。

1信息管理技术在农业机械管理中应用的基本内涵

目前,农业机械管理的过程中,作业功能相对丰富,所以企业需要控制与掌握各种机械运行状况以及管理状况,在这之中就存在着一定的难度。农业机械化大大地解放了人力,并且能够弥补由于农业劳动力转移带来的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下降,农业机械作为农业先进生产技术的重要载体,能够实现对先进的农业技术的传播与推广。在这一前提下,社会发展迅速、土地流转迅猛,农业生产逐渐向系统化、规模化发现发展,对于一些机具的综合利用与处理形成了规模管理[1]。但在这一过程中,农业机械管理也面临着相应的问题,如农机装备技术存在短板,高端的农业机械无法形成供给,老旧应淘汰的设备还在使用等,这些都给农业机械管理工作增添了困难。为了改善这一现状,需要在农业机械管理中应用信息管理技术,利用信息管理技术加快推进农业生产的管理。这不仅是农业在发展过程中必须要作出的选择,同时也是信息化浪潮下顺应时展的重要方式,我国农业部也对此情况提出了“机器换人”的相应政策,从而实现“重中之重是补短板”的目标,促进创新成果向产品方向进行转化,从而实现对于新产品的推广以及应用。从国家政策的扶持上来看,农业机械管理中应用信息管理技术也是智能农业装备创新的重要体现。十三五期间,国家提出了一系列的创新标准,科技能够为国家的农业伐之战带来全新的发展机遇,同时也能够提升我国农业的技术装备支撑,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三者之间的有机结合[2]。

2农业机械管理的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农业机械管理过程中还存在着较多的不足,不仅在管理内容上存在着缺失问题,同时农机驾驶员以及相关的管理人员仍然缺乏规范意识,不能正确看待农业机械管理的重要性。另外,在先进技术以及信息技术的引用上不够积极,而且不能正确掌握信息技术应用方式。在农机的作业环境上也相对不够稳定,作业环境存在着一定的安全隐患。农业机械管理直接与农业的生产质量、生产效率牢牢挂钩,所以在明确目前农业生产现状的同时,对于已有的农业机械设备进行资源的合理配置是十分关键的内容。为了避免存在相应的麻烦,就需要提升工作效率,加强对于农业机械的信息收集以及信息管理,利用科学的管理方法与指导理论,使得整体的农业机械使用更加规范化。农业机械管理还有一个相当大的问题就是缺乏系统完善的管理标准,这直接导致了农业生产机械磨损率的增加以及农业生产效率的降低,使得目前农业机械出现资源配置不合理以及资源浪费等多个现象。所以,想要加强农业机械管理的发展,就需要在明确农业机械管理的发展现状以及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攻克农业机械管理难点。

3在农业机械管理中应用信息管理技术的具体措施

3.1做好农业机械信息收集工作

一切信息管理技术应用的基础都是信息收集。在收集信息的过程中,保证农业机械信息的真实性、合理性、可靠性、时效性,才能建立全方位的农业机械管理,实现对于农业机械资源的合理调动。强调农业机械的时效性,是因为农业生产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农业生产同时在实际情况之中也有很多的不可控因素,出现较多变化,所以收集的信息具有相应的时效性,才能实时对于农业机械进行控制与掌握[3]。另外,在信息收集的内容上也相对较为广泛,除了基本的农业机械的使用方式、使用类型另外还要使用数量等,这些都是在农业机械管理工作中应用信息管理技术的基础与前提。所以在设立信息管理系统之前,需要建立农业机械信息数据库,将农业机械的使用状况、维修数据、机械自身的型号参数等记录在档,使得农业机械的数据实现规范管理[4],从而方便在进行农业机械资源信息调取以及查询的过程中相对安全与便利。在信息的收集阶段中,不能仅仅考虑单方面的信息收集建议,同时也需要考虑多个方面,实现信息资源的全面收集与利用,为接下来的资源信息的分析与整理奠定基础,提升农业机械工作效率,同时对于未来农业机械化发展也具有重要的意义。

3.2细化农业机械管理中的信息管理技术

信息管理技术的应用过程中有较多的技术分类,管理部门需要在明确技术分类的基础之上进一步对于农业机械管理中的信息管理技术进行细化,实现对于技术掌握的深化,从而提升技术应用与使用能力。以维修环节为例,很多农业机械在使用或者放置的过程之中会存在着较多的故障问题,在故障处理的过程中,主要可以概括为两个方面,分别是联系相关人员以及对于故障信息的收集、处理及分析。计算机控制系统能够掌握农业机械的运行状况,当运行状况处于一个相对脱节的状态的时候,农业机械计算机控制系统能够在第一时间记录故障信息,并且及时上报反馈,农业机械生产厂家以及维修企业能够及时地掌握状态进行维修,从而避免更多的经济损失以及时间损失[5]。另外,故障自我判断以及自我分析环节也是重要的技术应用体现,它能有效利用信息技术的分享性、传播性的实际优势,去满足农业机械故障维修的相应标准,对于一些零部件以及结构能够明确进行分析与整理,给予了维修厂家以及生产厂家更多的维修意见指导,推动了农业机械化维修体系的完善,为目前的农业机械工具的使用与保养提供了帮助,使目前的农业机械管理与控制能够向系统化、科学化、智能化方向发展。除了控制系统之外,目前的信息管理技术从地点位置的管理上来看也适当的使用了遥感控制系统以及GPS定位系统,加强对于农业机械位置的控制与掌握,同时,其遥感技术以及定位技术也能够给予农业机械使用和地质条件之间更多的联系,明确农业机械的使用环境,在对比后,来进一步完善目前农业机械的基本参数[6],最大程度上发挥农业机械的实际价值,为农业机械的良好运行提供信息分析前提与基本运行条件,这不仅仅提升了农业机械的管理能力,同时也能够实现农业资源的合理化配置,最大程度上推动农业资源以及农业信息的综合管理,实现了农业的迅速发展以及农业数据信息的数字化与智能化。

3.3加强对于信息管理技术的创新

目前,我国正打算构建国内的智能农业装备创新高地,所以在农业机械管理工作进行过程中,不仅仅需要使用信息管理技术,而且还要加强对于信息管理技术的创新,对于农业机械的管理不能仅停留在农业机械的使用状态以及使用位置上,还要从对农业装备的测试、研制以及身份验证等方面着手,提升农业产业的核心竞争力以及自主创新能力[7],从而在信息管理技术方面实现智能化的创新作用。

4结语

目前的农业机械管理工作中还存在着较多的不足,需要加强对于信息管理技术的应用实践与创新研究,通过细化信息管理技术的应用方式、加强对于信息管理技术在农业机械管理之中的认识、推动信息管理技术在农业机械管理应用创新等多种方式,实现信息管理技术在农业机械管理工作中的深化,推动农业机械的完善,同时利用农业资源以及信息资源等,增强农业的发展动力,实现农业发展目标。

参考文献

[1]苑东明.农业机械管理中信息管理技术的应用分析[J].环渤海经济?望,2017(7):149-150.

[2]朱新明.信息管理技术在农业机械管理中的应用[J].科技风,2017(12):156.

[3]汪因朝.信息管理技术在农业机械管理中的应用研究[J].农业与技术,2016,36(24):68.

[4]孙浩然,汪凯,段瑞明.基于WEB数据库的农机统计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J].南方农机,2016,47(9):32,35.

[5]周桢云.信息管理技术在乡镇农业机械管理中的应用[J].江西农业,2016(1):62.

[6]阮志奇.浅议信息管理技术在农业机械管理中的应用[J].江西建材,2015(16):299,302.

管理技术范文4

关键词:油松;栽培;管理;技术

油松别名短叶松、短叶马尾松、红皮松、东北黑松等,是一种相对耐寒、比较抗旱的树种,其适应性较强,在多数土壤条件下均能生长,在我国北方特别是东北地区广泛栽植。油松是我国林业的重要资源,既可作为生产树种,也是改善生态环境的重要树种。本课题对油松的栽培管理技术进行研究,以提高油松的出材率及品质,从而提高当地森林的生产力和生态效益。

1油松栽培技术

1.1林地选择与整理。土地质量是影响油松生长的重要因素之一,优质、丰产的土地对于种植油松具有巨大益处。选择透气性好、土质松软、土层厚、较肥沃的地块,保证油松获得足够的营养与空气。目前我国的土地质量随着化肥农药的大量使用而不断下降,很多农田出现了板结干涸的现象。对土地质量达不到种植油松要求的,应积极开展土地整理工作,以获得土质松软的土地,为油松的生长奠定良好的物质基础。

1.2种子选育。种子的选育是营林工作的基础,这一环节直接影响后续的工作。经过长期的人工选择和自然选择,油松这一树种已出现许多变种。因此,要准确选择品种质量好、出材率高的油松品种,保证成活率和产量。针对种植管理严格的环境,要选择能够承受缺乏氧气和充足阳光的品种,这类品种是经过技术人员的大量选育和试验工作筛选出来的。目前从事林业工作的研究人员和技术人员存在巨大的缺口,应积极培养林业人才,鼓励创新,以培育出适合不同地区高密度油松栽培管理的优良品种,提高土地效益和行业利润。

1.3化肥施用。很多土地的肥力无法满足油松密集栽培管理的需求,需要对土地进行施肥管理。目前我国林业施肥工艺发展较为成熟,技术人员根据当地土壤养分含量情况设计适宜的施肥配方,同时配以具有我国特色的农家肥,使土地肥力达到要求。在油松种植过程中,遇到肥力不足的情况时,需要有针对性地研究和开发适合土地肥力实际的施肥配方,以满足油松生长对养分的需求,提高油松栽培质量,保证林业资源可持续发展。

2油松管理技术

2.1油松播种。选择适宜的播种方式对于实现油松的高产栽培非常重要。如何在确保成活率的基础上使单位面积种植更多的油松是林业发展研究的重点。目前经过技术人员和林户的不断探索,已基本形成一整套油松栽培管理模式。油松的播种可采用人工或机械方式,两种方式各有优缺点。人工播种方式比较灵活,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来调整播种量和密度,很多经验丰富的林户根据自己的栽培管理经验来种植油松并进行养护,一般都能获得很好的收成。但人工播种方式耗资巨大,且不易传授推广,所以在大机器时代,更多林户选择机械播种方式。机械播种只要在播种机上设置一定的程序,就能高效地完成播种工作。但机械播种的油松成活率往往低于人工播种,而且需要消耗大量的种子。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与进步,研究人员不断对机械播种方式进行改进,使机械播种方式更广泛地为广大林户所接受,从而提高油松的生产效率与经济效益。

2.2病虫害防治。油松在栽培管理过程中容易感染某些病害,一些害虫也会频繁地对油松进行破坏,因此,油松的病虫害防治尤为重要。不同的病虫害由于当地气候、土壤等条件不同,也会产生不同的危害效果。通过对历年病虫害资料进行分析,可以总结出当地哪些病虫害发生严重,并深入探讨其发生原因,有针对性地进行预防和治理,减少及避免其对油松的危害。2.2.1病害油松主要病害有松树腐烂病、松树干腐病、松树白粉病、松树轮纹病等。防治措施:1)清除病原。2)加强栽培管理,喷施药剂进行保护。常用药剂有多菌灵、甲基托布津、代森锰锌、波尔多液等。3)在病虫害发生期使用药剂进行防治。常用药剂有甲基托布津、多菌灵、苯来特、福美胂等。2.2.2虫害油松主要虫害有宽肩直同蝽、松尖胸沫蝉、油松球蚜、油杉长足大蚜、居松长足大蚜、油松长足大蚜、松干蚧、松旨大小蠹等。防治措施:1)加强检疫工作。严禁调运蠹害木,发现蠹害木要及时进行药剂或剥皮处理,以防止扩散;清理所伐蠹害木的原木和枝梢,必须全部进行除害处理。2)协调采、运、贮环节。夏季伐区内严禁存放带皮原木;林班线等处的原木和梢头不得以未剥皮状态留在林内过夏;新伐原木必须运出林外;贮木场和林间楞场应远离林分。3)保护和利用天敌。天敌在控制纵坑切梢小蠹种群数量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应积极保护和利用天敌,创造对其有利的森林生态条件;林内严禁滥用化学农药,提倡无公害防治,避免大量杀伤天敌。

3结语

管理技术范文5

关键词:油田测试;现场管理;技术探讨

在油田测试现场,科学的现场管理对施工质量提供了有利的条件。想要油田科学高效开采利用,保持油田长期供应必须加强对现场的管理。其中不仅要加强井口测试管理,提供精准的测试数据,还要加强施工现场团队管理,提高作业人员的专业素质和工作水平。油田测试技术是利用科学的仪器设备对现藏油田资源的储量情况进行准确分析,并对其有针对性的合理开采和利用。如果能确保油田注水质量和效率就能使油田开采效率更快,从而提高对石油的开采水平,促进社会经济发展。因此优化油田测试现场的管理工作具有十分巨大的意义。

1油田测试现场管理的内容

大多数人都知道油田测试是属于带压式的作业,所以在进行现场测试中一定要有专人监督,对现场测试的各个环节进行监测并认真做好相关数据记录,在实际实施开始前严格检查调整测试所用的防喷装置,在油井压力较高的时候一定要更换安装防喷装置,确保施工现场不漏油、不冒油、不渗油,利用好每一滴油,也能一定程度上减少发生安全事故的发生。在测试环节中登高作业也是一大重要环节,此时确保作业人员安全成了最重要的问题。由于部分测试井口比较深,测试人员放置设备过程中,要严格做好相应的预防措施,根据季节不同防护措施也不同:例如夏季要防中暑,冬季要防滑与防冻。在油田测试现场对油污的处理也是管理的一项内容。不能在现场乱倒油污和垃圾等,以免破坏现场环境从而带来生态压力,因此现场设有警示带是最安全的做法之一。油田测试现场的管理不仅只是包括对设备的管理,还有对工期的具体规划,环境的保护和对现场所有作业人员的安全管理,这是一项长期且艰巨的管理技术,需要多方协调,共同促进。

2提高油田测试现场的管理技术

2.1提高测试工艺完善技术。在油田开发过程中会经常会采用以桥式偏心与钢管电缆直读测调相结合的分层注水技术。我国率先应用此项技术的是在开采大庆油田之时,在早期油田开采过程中我国专业人士就开始积极尝试并推广分层注水技术,后来逐渐被其他油田所采用。分层注水技术在目前我国应用比较广泛,发展逐渐完善的同时开采水平也不断提高。在测试过程中选用双流量电缆调测仪,利用两种不同的仪器使测调效率准确度有效提升。通过对类似工况的测调可以直接测试单层油井。同时为了测量斜度较小的注水,必须改善测试的仪器,将测试仪器从原来的连接调整为软连接,从而有效降低油田开采作业的风险,否则就可能会对斜井造成一定程度的磨损,影响正常使用。目前我国油田开采量逐渐增大,但是有资源是有限的,所以要求分层注水工艺也要相应的进行提高。在实际利用过程中应该不断提高油田测试现场的效率及测试的准确性以便降低劳动强度,减少工程的成本。基于此我国自主研发了“测调联动分层配水工艺技术”,这一新型测试工艺主要表现为偏心配水技术,可以充分利用其测试功能精准测试的同时,操作也更加方便,不仅能够实时监测流量走向,还能同步读取数据信息。在实际工作中,此项工艺通过单独下井测试,不仅降低了测试现场管理的难度,还有效的减少了施工成本。石油属于矿产资源中的稀缺资源,一定要科学管理,确保技术的精准才能珍惜这项资源。

2.2有效加强测压管理科学开发。油井测压管理工作对油藏开发的质量好坏有直接的影响。因此,优化对油田测试现场的管理工作,就必须要有效加强油井测压管理。在油田开发过程中,要有效对地层储油量进行动态分析就要进行油井测压管理工作,这样才能确保对地层压力和原始压力进行科学分析和对比,并依据压力的变化对油田开发进行综合判断以免浪费时间。在对油藏开发进行评估监测时关井压力恢复是最简便快捷的技术之一,他不仅能够对周围的地表压力情况一一记录在册,还能使其对相关参数进行读取与评估。关井压力恢复法的工作主要是依据钢丝将测压计吊起放入油井当中,进入到油层的中部位置必须通过井口的中心位置,对油层各个位置的流动压力测试约半个小时左右,才能继续执行下一步的操作,并对内部压力的数据情况进行合理的记录。但这种监测方法也存在一定的不良影响,如关井时间较长,恢复时间太短,导致记录出现一定程度的误差。所以相关人员应反复测量油井压力恢复情况并找到最合适的方法进行检测,从而确保数据完整性。当前我国油田现场管理技术工作中所使用的测试仪器大部分都是双通道存储式的设备这种测量工作时会将压力计坐入到工作筒当中,在进行水井密封时,密封段要让下部压力和注水压力分离,并在检查段当中融入注水压力,从而通过压力计对地表压力进行记录。利用开关井功能的控制,对密封段上部压力进行观察记录,可以实时查看密封段地表压力也就是下部压力会不会随之产生变化。如果显示压力线是平直的,则可以证明密封段上一级的封隔器完整。如果压力线不是平整的,则没有密封完成。

2.3严格把控水井验封提高效率。在不断的深入研究的同时,相关人员对油田进口密封难的问题进行了合理的改良。在控制水井验封管理工作中,相关人员要了解和掌握验封仪器及设备设施的操作方法,明确验封仪器的原理,并能对相关资料进行记忆和了解,从而确保水井验封管理工作的顺利完成。强化水井验封管理工作油田测试技术现场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强化对水井验封管理工作显得尤为重要,水井验封工作可以有效保障注水质量。如果没有严格管理水井验封工作,就很难保证油井的注水质量。在油田开采过程中进口密封难对于开采工作人员来说是个很头疼的问题,带来了很大困扰,所以基于此目前施工中将传统铠装电缆替换成了新型钢装电缆,从而使得进口密封变得不再困难在水井测试中要想做好水井验封工作,第一必须要全面掌握验封仪器的操作方法及其工作原理,并且随时查看相关资料,并在遇到问题井是可以立即反应进行修复或者准确找出修复方法。井口开关井的变化会使压力曲线也发生了相应的改变,所记录曲线忽高忽低陡峭的话就证明封隔器密封性能不够好。这是就需要进行重新坐封,重新捞出全部水嘴,将水最放入死嘴中,并将其关闭半个月左右,降低其压强然后再取出进行打压提水,由于此时的压差比较大就可以重新释放封隔器并进行验封,如果密封性还是不够强,可能就要进行重配作业。所以对水井验封一定要严格要求,以免出现失误还要重新返工,得不偿失,给工程带来较大难度的同时增加劳动力成本。

2.4强化水井测调管理工作。对水井的测调管理工作也是提高油田测试技术现场管理的重要方法之一,对水井进行测调工作能够有效保障注水效率,使其能够通过分析及时采取相关措施对问题进行解决,使注水效率更加稳定高效。目前,大部分油田都拥有双滚筒绞车以及配套的钢管电缆和铠装电缆,不仅能够满足不同深度油井的测试需求,而且还可以有效的测试注水井。在进行水井测调工作过程当中,作业人员要注意对油管内壁进行清洁和维护,这样才能一定程度是提高测试的成功率。如果碰到井底含油量大或者井壁当中有结块的问题时,一定要对其进行清扫,否则就会在测试过程中受阻从而影响测试准确度。在油井测试当中会存在这类问题,因此研究先进的清洁效率高的清洗流程是十分必要的环节。在正对井的清洗问题时,可以采取洗三注二的方式,以便确保洗井完成后能快速的进行注水工作,保证油不会外漏,同时密封井筒进行处理。采取这种方式清洁,可以是重配时的效率同步提高,随之更加高效的开展调配工作。在进行洗井过程当中,难免会遇到各种问题,相关人员应能够及时迅速的反应并解决好这些问题,有效制定针对性的方案从而提高测试的合格率,油井的开采才能得到有效保障。通过在不同位置、不同角度使用监测设备进行监测,更好的提高仪器的安全可靠性。由于实际情况不同,油田开采所使用的流量计也是不同的,所以需要现场管理通过对电磁流量计、超声波流量计等进行检测,从而完成注水井测试的实际目标。

3结束语

油田的现场管理需要对水井验封工作、测调工作以及油井测压工作等内容进行管理,操作及管理人员应从这几个方面入手着重优化现场的管理,从而保障油田测试技术能够有效应用,从而不断推动油田资源的顺利开展和高效利用。另外,相关人员还要对油田其他方面进行优化,从而使油井管理工作的全面落实与发展。只有进一步提高油田的现场管理技术,才能推动我国油田开采整体效率的提升,并促进我国的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

参考文献

[1]谢南星,孙风景,王威林,等.适用于大注采气量水平井注采能力测试的连续油管测试技术——以重庆相国寺地下储气库为例[J].天然气工业,2019,39(02):67-71.

[2]白琳.提升油田基建工程现场施工管理有效性的措施探讨[J].大众标准化,2019.

[3]张涛,平瑞祺.浅谈油田安全生产现状与安全监督管理措施[J].企业文化(中旬刊),2019,(2):210.

管理技术范文6

关键词:蚕桑;温湿度;桑叶;眠起处理

0引言

蚕儿自收蚁到结茧要经过四眠五龄的发育过程,在正常的温湿度保护和合理的饲养管理情况下,要经过24天左右方能老熟而吐丝营茧。此期间的管理得当与否,对蚕茧的产量高低、质量优劣和提高家蚕叶丝转化,提高担桑产茧量,增加经济效益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1养蚕期的环境管理

蚕是生活体,即是具有生命的有机体,它不能离开环境而存在,且在其生活过程中,不断吸取外界物质转化为其本身的营养物质和构成细胞。同时不断从外界取得能量或通过分解营养物质释放能量,作为生活的活动能力。因此对蚕生长、发育、繁殖、对刺激的反映等等生命的现象和特征都必须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加以了解。

1.1温湿度调节

稚蚕期对高温多湿的抵抗力比壮蚕期大得多,为了促使发育齐一,稚蚕期应重视保护。稚蚕期的最适温度为27℃左右,壮蚕期则相反,要求较低的饲育温度和较干燥的环境,高温多湿环境易使蚕体虚弱导致发病。因此壮蚕期饲育温度以23~24℃较为理想,茧质优良,产量表现良好。

1.1.1稚蚕期。稚蚕期对温湿度要求高,室内要达到目的温度必须加温,这易使室内干燥,桑叶虽采用防干育,但由于蚕座残桑薄,切桑分寸小,叶易干萎而使蚕遭到饥饿,因此调节的重点在保温保湿。根据天气情况灵活掌握薄膜覆盖时间。蚕座覆盖薄膜对桑叶保鲜,防止过早萎凋发挥重大作用,但也容易造成蚕座湿度增大,特别是阴雨天气尤为厉害。因此必须灵活掌握薄膜覆盖时间,提前揭去薄膜,促使蚕座干燥。

1.1.2壮蚕期。壮蚕期对温度要求不高,但空气中湿气较重,室内由于给桑量多,水分蒸发量多,常处于低温多湿或高温多湿的环境,多湿对壮蚕危害较大,必须用各种排湿的方法促使室内干燥,如室温偏低时可开窗加温,高温多湿时用电风扇鼓动气流,减轻蒸热危害。

1.1.3变温饲育。蚕在千万年的自然驯化过程中,无日不遇到变化的温度,蚕的特性是适应于变温。如果温度在不高于适温和低于起点温度之间变动,那么温度的变化可以使蚕儿发育加速,增强蚕的体质,蚕的适温范围为:1龄26.5~28℃,2~3龄25.5~27℃,4龄25~26℃,5龄23.5~25℃。蚕儿在各龄给桑初期宜适温偏高,中后期宜适温,偏高温度有利于提高蚕儿食桑速度,提高食桑量。适温情况下,有利蚕儿对桑叶的消化吸收,减轻新陈代谢对营养物质的消耗,有利提高蚕儿叶丝转化率,提高担桑产茧量。蚕儿少食期宜适温偏高保护,此时有利提高蚕儿食欲,提高食桑量;蚕儿将眠期在适温偏高温度保护下,有利促进蚕儿加速入眠,提高就眠整齐度,方便后期操作管理。

1.2蚕室气流调节

蚕儿给桑初期适当控制通风量,以利桑叶保鲜,延缓萎凋速度,中后期桑叶基本吃完后,适当加大通风量,促进室内空气新鲜,减轻空气湿度,促进蚕座干燥。低温干燥天气,也应适当控制蚕室气流,以增温保湿为主。

2蚕的饲养管理

养蚕就是在合适的环境条件下,选择优良桑叶,依据蚕的生长发育阶段,按一定量给予,促使蚕健康发育,吐出较多的丝束,群众总结出“良桑饱食”四个字,可以说是养蚕技术的基本要求。

2.1桑叶选择要求

2.1.1不含有害物质。对过多施用速效性氮肥,尤其施用硝态氮时,如果桑叶采摘过早或长期遭受阴雨,硝态氮被根部过度吸收,不能全部通过光合作用形成蛋白质,在叶中多量地硝态氮存在,对蚕虽无害,但经还原为硝态盐则对蚕易产生中毒。

2.1.2营养价值高。营养价值高的桑叶,还原糖含量充足,在蚕体内积蓄的能量增多,对蚕构成一定体质所需能量减少。有利提高桑叶叶丝转化率。叶质优良蚕儿食下后,营养积累足,蚕儿就眠率、就眠整齐度高,有利蚕期操作管理。

2.1.3叶的被食良好。蚕所食桑叶,以很少残余为有利,如1龄叶,以叶肉大部被食,留存上表皮为合适,2龄用叶则要求能被食穿成孔洞,这种良好的桑叶,蚕的消化率也较高。

2.2桑叶选择标准

秋期收蚁一般用3~5位叶,以后用4~6位叶,二龄用6~7位叶,饷食用上龄盛食期叶质,三龄和四龄初桑叶要保持质量,不可忽视。春天三眼叶要按排三、四龄蚕使用(表示)。

2.3桑叶质量调节

由于非人力所能克服的不良气候影响,有时不可能采到各龄适熟叶,或是因受干旱影响,桑叶中的水分、粗蛋白质、葡萄糖和果糖的含量显著比正常发育的叶少,蚕对这种桑叶食下量就少,食下后的消化率也低,对小蚕的损害较大,此时可在清晨采摘桑叶,并在叶面进行补湿,以增加食下量和提高消化率。如在水涝和多雨气候影响下,叶质成熟缓慢,各种营养物质合成量少,在此情况下,可在傍晚时采叶,并应适当延迟贮桑时间,以减少叶中含水量,使一部分碳水化合物转化为可溶性糖而提高营养价值。从蚕龄发育来看,各龄起蚕抵抗力都较差,食欲不很旺盛,此时要选择较好的叶饲养,至盛食期叶质可以差些,接近将眠期,为力求眠起齐一和眠蚕贮存必要的营养物质,同样要求叶质优良。

2.4用桑量调节

2.4.1看蚕给桑。根据环境条件,蚕的动态、食欲情况,确定给桑时间。蚕胸部膨大、头胸部昂举或体躯伸长静伏,皮肤呈暗色而紧张,这是饱食状态。蚕胸部稍带透明,体躯伸长爬动,这是求食状态,此时为给桑适时。蚕胸部透明,皮肤松弛,口吐丝缕,这是受饿而疲劳状态,此时应抓紧给桑。

2.4.2根据蚕的生长发育掌握给桑量。少食期:皮肤多皱,约占一个龄期的25%,这时消化机能弱,不能给桑过多,饷食用桑约占前龄盛食期的80%,此后渐次增加,通常这一阶段以给桑后至下一次给桑前将近食尽为宜。中食期:体色逐渐转青,体躯细长,约占一个龄期的25%,给桑量也不宜过多,至下次给桑前有少量残桑为适度。盛食期:体色青白,皮肤紧绷而有光泽,体躯细长,约占龄期的37%,食欲旺盛,食桑量多,必须达到良桑饱食,使其积蓄充足养分以供眠中消耗。催眠期:皮肤紧绷发亮,体躯粗短,约占龄期的13%,食桑量逐渐减退,给桑量可以酌量减少,但要防止饿眠。

2.4.3根据给桑回数掌握给桑量。由于给桑次数有多有少,每回的给桑量也有所不同。一日内给桑次数多,每次给桑量少些;反之,给桑次数少的每次给桑量应多些。

2.4.4根据气象情况掌握给桑量。在低温多湿时可酌减,但在高温干燥时应酌量多些。

2.4.5依据蚕座密度掌握给桑量。少、中食期未能及时匀、并匾,蚕头希、残桑多,浪费桑叶,应适当控制给桑量;盛食期往往因扩座分匾不及时,蚕座密度大,给桑量不足,叶很快被吃光,引起蚕食桑不足,此时应适当加大给桑量。

3养蚕期的眠起处理

眠起处理是对蚕的群体处理,要通过个体观察,照顾大多数来适当处理。这是一件比较复杂细致的工作,处理得当与否与蚕体生长发育好坏关系极大。

3.1饱食就眠,适时加眠网

加眠网前给桑不能偏少,桑叶不可切得过大,给桑时保持蚕座平整,加眠网时要扩到最大蚕座面积。加眠网适期为:一龄体皮炒米色,0.1%个体达将眠,蚕体上粘附有蚕粪;二龄体皮渐呈乳白色,体皮紧张发光,体肥短,有蚕驼蚕现象,0.5%将眠;三龄体皮乳白,有光,体躯肥短,有0.1%的将眠蚕;四龄有0.5%~1%的眠蚕。小蚕比大蚕,高温比低温加眠网宜偏早。

3.2早止桑

1~3龄加眠网后8~10h,4龄不超过12h止桑(撒干燥材料)加分批网,要求加网后2~3h提青,防止出现起身蚕混到网上青头蚕内造成处理困难。提出青头蚕根据数量多少进行并匾,但要防止并匾蚕头过密。提青网提去后,随即在眠蚕上撒一层防病1号进行蚕体蚕座消毒。

3.3眠中环境

温度比食桑中降低1~1.5℃,避免强风直吹和震动,保持光线均匀,湿度保持差1.5~2.5℃,见起(1%起蚕)后,上下左右调匾2~3次,遮密窗户,注意补湿,做到眠中前干后湿。

3.4适时饷食

饷食应掌握以蚕群体基本蜕皮完毕,大部分蚕的头部呈淡褐色,有食欲表现为适期。眠中感受温度高低直接影响饷食适期的确定,在眠中各龄适温保护的前提下,每增减1℃,饷食可提前或延迟1h。笔者认为,蚕儿饷食时间在适时的前提下宜偏迟不宜偏早,因为偏早饷食部分蚕儿口器及新长得回食膜都处于偏嫩状态,加之偏迟饷食有利于提高蚕儿肠液的pH值碱性浓度,有利于增强蚕儿的抗病能力。饷食时先撒防病1号,再撒焦康加网。过稀的蚕匾饷食后第二次给桑进行并匾处理。饷食用叶应保持适熟新鲜偏嫩。进入三龄,饷食添食抗菌素应提前喷好,晾干使用。

参考文献

[1]汪健.养蚕技术措施[J].现代农业科技,2009,(18):292-293.

[2]杨建设,丁志伟,黄振涛.云南高山区栽桑养蚕关键技术措施[J].中国蚕业,2013,34(4):71-72.

[3]王永生,范永慧.云南元阳县栽桑养蚕技术探讨[J].四川蚕业,2017,45(1):33-35.

[4]王宗才.浅析山区栽桑养蚕的技术措施[J].云南农业科技,2016,(5):27-30.

管理技术范文7

[关键词]兽药;技术;管理

做好兽药的管理,防止受潮、发霉、变持污染等危害,对于确保药品质量、保证疗效、减少不应有的损耗和浪费、降低成本等方面都有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对兽药的管理应注意以下几点:

1药品的采购

药库主管人员应根据临床治疗需要制定采购计划,有计划有步骤地采购各种药物,采购计划需经单位领导审批,然后交采购人员采购,同时要根据实际治疗和销售情况来进行采购。为便于资金周转,库存药品量一般以不超过三个月周转为宜,对季节性较强、紧缺药品可适当增加库存量,或根据需要一次购进。采购时应认真核对药物种类、质量、数量、单位等,注意品种的真伪,严格按计划采购。

2药品的入库

购进的药品,由采购人员或经手人根据原始凭单入库,药库人员负责验收。验收时必须检查内外标签、品名、数量、规格,同一药品的批号、色泽应一致,不同批号的同一药品的色泽也应基本一致。如发现药品与原始凭单所载数量、规格、质量不符时,根据情况查情更正或退货。凡变质失效及伪劣药品,药库人员有权拒收入库。对包装整齐的针剂药,以注射盒为单位进行验收。如发现外盒有或发现有破损,必须逐支验收,对容易破碎、短少、霉变、挥发的药品仔细做到全部验收。验收期限一般以收到发货单1~3日内入库。

3药品的出库

根据药品提货凭单,库房人员按领药提货凭单所填写的品种、规格、数量发药,经核对,发药人与领药人在提货单上签字。在药品出库前,领发双方进行复核,对药品的规格、数量如有更改,发药人应在提货单上加以注明,并在更改处签字。发放出库时,按先进先发的原则,有期限的药物尽量先付期限近的部分,对失效的药物进行其他处理。

4药库的对账盘点

对库存的药品,采取不定期对帐,随时查对药品库存。盘点时,对兽药的品名、规格、产地、数量等都要核对,尤其要检查有无同药名而不同规格的药物互相混淆或不同的品种错码在一起的情况。计数的品种以记账单为准,零整都要盘,计重的品种,因检斤盘点困难,可采用理论换算方法计算库存量,凭此对账。有盘点方法上,采取以货对账,避免漏盘。经盘点的药品,登在账上,及时报溢报损,对于霉变、滞销、积压、超期失效或接近有效期的药品,要采取及时有效的措施,以免扩大损失。

5合理贮藏和管理兽药

药品的妥善保管,能加速药物收支,减少差错,账货相符和保证药物的质量。其保管方法可分为:(1)分区保管法:此法需要较大的药库房间,库存房间较小的不能采用此法。(2)卡片制管理法:此法主要是把卡片分散拴在药架上,易于查找,并可随时核对,但卡片容易丢失,因此,容易记错的药品要另外有账。在药品的贮藏和保管过程中,大多数兽药都需要在干燥、避光、阴凉处保存。日光的照射、温度的高低、湿度的大小等对药物的质量都有一定的影响。库存药品应根据气候变化,尤其是雨季要勤查,并注意库房的温度、湿度、通风、光线等。

6造成药物变质的主要因素

(1)温度:库房内温度的变化,主要来自库外,温度也是引起药品变质的原因。如霉菌生长繁殖的最适宜温度为30℃,在10℃以下不易生长,45℃以上则停止生长。因此,一定温度变会招致细菌、霉菌的大量滋生和虫卵孵化,造成药物的霉坏虫蛀。一般库内温度应保持在28℃以下。同时,药品贮藏时要根据不同性质分别注意。(2)湿度:库内空气湿度的变化,主要受库外空气湿度的影响,在潮湿的空气中,药品会吸收空气中的水分而引起霉变或分解。一定的湿度是微生物生存与繁殖的必要条件,没有水,一切生命都不可能存在,在相对湿度为80%~90%时,霉菌就会大量生长繁殖,一般库内相对湿度为70%以下,湿度过高,易引起药物霉烂变质,遇到梅雨季节,片剂或粉剂如果在贮藏时吸潮,就会使药片松散破裂或粘连变色,在有水的情况下发生许多化学反应,有些药物遇到水分就逐渐分解失效。(3)空气:有许多药物在空气里会被氧化变质,多数霉菌属于好氧性微生物,在分子态氧存在的情况下,就大量滋生,产生二氧化碳、水和热能,引起药物变质。(4)光线:有些药品要在暗处贮藏,这是因为光线(特别是紫外线)常常会引起某些药品的一系列的化学变化。凡是对光敏感的药品,要避免日光直接照射,用深色容器贮藏,或在无色玻璃外包上不透明黑蓝色纸。但是,温度、湿度、空气、光线等因素都不是孤立的,通常三个因素同时作用,使药物变质。除某些药品按规定在特定的低温条件下保存外,一般来说,绝大多数药品只要保持包装的完整性,减少空气与水分的影响,在凉暗处保存即可。对于药品发霉、变质,在实践中主要采取一些有效的预防方法,如通风、吸潮等。此外,还有不少药品,尽管按照规定的要求贮藏,放置日久,仍然会缓慢变质,有的疗效下降,有的毒性增加,对这些药品来说,时间也是一个变化的因素,一定要在有效期内使用。

7体会

对药品的保存应有宽敞的仓库,有良好的通风条件,地面干燥,温度、湿度、光线等在适合的范围内。熟悉兽药的情况特点,根据气候、环境季节条件,掌握兽药变化规律,才能因地制宜地做好兽药管理工作。

参考文献

[1]张娈.完善兽药机械维修程序优化兽药机械管理模式[J].农业与技术,2016,36(6):101.

[2]曾晓丹,徐志良,曹阳,等.浅议兽药GMP管理中基础设施建设的细节[J].四川农业科技,2014,(1):36-37.

管理技术范文8

[关键词]制造业转型升级;技术型员工;管理

1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发展背景及相关概述

从内部层面来讲,我国的制造业长久都是将纯加工为主要的生产手段,忽视对技术与研发创新的重视。我国是制造方面的大国,但是缺乏制造分析的科技技术。制造业的发展主要依靠于密集生产力和生产同质量的产品,对员工技术素质的需求较低,忽视技术手段与创新能力,商品的可替代性较强。但是制造业更加注意产品品质的提高,更多地依赖资金、技术等因素进行发展。所以,众多处于缓慢增长的制造型企业,如果出现人力成本上升、原材料价格变化、市场竞争激烈等情况缺少其有效的解决方法。从外部层面来讲,我国制造业发展正处在多重方面的压力之下。众多的压力中主要表现为发达国家逐渐向制造业方向发展,制造业的逐步发展意味着发达国家陆续将商品的生产环节逐渐向本国方向进行迁移,国外制造企业在生产技术、生产材料等方面的技术性优势、质量把关和产品与信息化水平普遍比我国企业的水平质量高。此外还有一部分压力来源东南亚等发展中国家,主要是因为生产成本低等地区性优势[1]。

2对技术型员工分析、探索的价值意义

2.1技术型员工的相关概念

现阶段对于“技术型员工”的相关理念,虽然没有统一标准,然而通过现实分析能够了解,技术型员工主要是利用自身所熟悉的专业技术给企业不断制造经济效益、在复杂的环境中充分体现个人价值,为企业发展与技术创新不断做出贡献的工作者。

2.2技术型员工的发展特点

将技术型员工和普遍的生产线员工相比较,技术型员工的工作经验丰富,特别在专业能力等方面的表现突出,普遍接受过专业的技术培训,了解生产工序的重要工作步骤,拥有一定的创新能力及管理技能,通常担任生产部门中的监管者,是我国制造企业的生产发展的重要的力量。但是与知识型员工相比较,技术型员工基本工作方式为体力劳动并不是进行脑力劳动,技术型员工的受教育水平相对知识型员工来讲较低,其创新性也主要表现在生产技术等方面。

2.3技术型员工对制造业转型升级的价值作用

起初,技术型员工担任着推动企业生产技术完善优化等方面的职责。技术的调整关系着生产资源的优化与创新。现阶段对我国的大中型制造生产企业来说,虽然能够利用资本实力进行生产环节的调整,减少人力花销,比如利用机器人进行工作取代传统方面的人工生产,促进产业生产过程的科学化、标准化、合理化,但始终不能缺少技术型员工对相关机器的管理和维护,更好适应在生产过程中产品的技术要求,提高商品的质量和水平。对于我国的中小企业来说,怎样使企业产品在相同品质的前提下逐渐表现出来,得到客户与消费者的认可,这就要求技术型员工在原材料选取、生产过程的监督、生产流程优化以及解决生产步骤的各种问题等相关的问题上充分体现技术型员工的价值和作用。此外,还需要增加对技术型员工的管理培训力度,进一步为制造企业的管理和监管工作减轻压力。许多制造企业依然出现相关的管理人员不了解企业目前的生产状况,这问题也是制造业转型升级工作中的关键阻碍因素。根据相关的管理材料表明,部分管理人员对企业产品的制造过程、企业生产、关键部分的操作等没有形成全面的认识,如果遇到突发情况或需要解决生产步骤中存在、难以解决的问题,便只有完全依靠技术型人才进行问题的解决。但是关联其管理、统筹与协调水平等方面,企业通常不将技术管理人员作为解雇的考虑对象。所以,若能够增加对技术型员工管理能力的培训,充分的体现其在生产水平、生产管理等方面的积极作用,就能够推动制造企业转型升级[2]。

3现阶段技术型员工的管理问题

全面的了解技术型员工在我国制造部门中积极作用和重要价值,此外还需要分析现阶段制造企业中的技术型员工在管理的部分出现的问题及缺陷。现阶段制造业的不断升级转型,特别是我国中小型企业对制造业种技术型人才的要求逐渐提高。但是现阶段依然有许多的制造企业生产中缺少技术型人才,因为普通的员工对技术方面的工作没有充分的认识,通常要求技术型员工要时刻对自己的岗位有清醒的认识和全面的管理,技术性员工数量少但工作量多,造成工作压力逐渐提高,这种情况不利于制造业企业进一步转型升级。

3.1离职率高

生产企业对与技术型人才的依赖程度较高,对技术型人才的需要长期处于较高的情况,但是技术型人才在企业中的数量却和生产需要不相适应,所以拥有专业知识素养的技术型员工被相同企业所挖走的情况经常发生。此外也正是因为技术型员工的数量及其缺少,相关的制造企业迫不得已增加已有的技术型员工的生产压力来达到所在制定的生产目标,还有诸多的生产企业往往让技术型员工担负着企业商品品质提高与技术优化的主要责任,诸多的因素导致技术型员工的离职率逐渐提高。

3.2缺少目的性的沟通和激励机制

制造业的技术型员工和普通生产员工、知识型人才之间依然有明显的差距,此外不同员工之间的特殊性对相关的激励体制的差异有重要的影响作用。但是多数的制造产业和制造单位,特别是中小企业,依然没有充分的认清员工沟通和奖励体制的重要作用,只是把关注的中心放在企业综合的生产与管理上,从无法从根本上认识并适应技术型员工的相关要求,这种问题也是制造业技术型员工离职率上升的原因之一。

3.3年龄结构比例失调

现阶段我国的制造业转型升级工作主要重视员工的工作发展,然而多数制造企业都希望拥有实际价值的技术型员工,关注员工之前的能力水平,但是缺少对专业方面的知识培训。然而现阶段其多数的技术型员工都没有进行综合性的专业培训,他们所掌握的专业知识都是在过去的生产工作中进行自我思考分析累积而成,所以技术型人员的平均年龄较高,并多数为家庭经济的主要承担着。但是相对年轻人员通常由于缺少专业的经验技术此外没有进行专业的知识培训,潜力和水平无法得到有效的探索。制造业中技术型人员的年龄结构失调,对于制造企业长期发展造成了不良的影响[3]。

4对解决技术型员工管理问题的相关建议

4.1积极进行制造企业的文化建设

正在转型升级重要时期的制造型企业来说,以往的管理方式已经无法和现代化的管理方式相适应,管理制度虽然是生产发展的重要因素,但充分体现企业文化的作用才是生产发展的关键因素,要积极以创新的思维去优化管理方式,高质量、拓展性的完善制造企业的独有文化,利用团队构建、员工交流提高企业的内部的团结力,不管是对企业的技术型员工还是企业生产的相关人员,都能够充分的感受其人文关怀。

4.2健全技术型员工的专业知识培养体系

积极使用“帮带”制度等方式,建设技术型员工培养体制。有利于帮助企业调整技术型员工紧缺的状况,此外,对于普通员工特别是年轻员工来说,有助于提高生产的积极性,提高制造企业的生产效率和水平。

5结语

制造业转型升级是企业发展前进的重要过程,但制造企业的技术、效率和创新将是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的重要组成部分。建立健全技术型员工的管理制度,提高技术型员工的质量与水平将为制造业的转型升级发挥重要的保障作用。

【参考文献】

[1]贾云帆,杨洁.中小企业技术型员工现状与发展对策探析——以唐山金世隆机械制造有限公司为例[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6(35).

[2]张曌.互联网背景下广东省制造业转型升级路径研究[D].广州:广东财经大学,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