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品德范例

幼儿品德

幼儿品德范文1

幼儿期是关乎幼儿良好品德养成与否的关键性时期,在这个阶段对其进行符合人文发展和社会规范的道德教育,使其树立良好的道德观念、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对其形成健全人格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但是,现在很多家长的教育思想都是“重智育、轻德育”,这种教育观念和家长的过度宠爱很容易使孩子养成不良的行为习惯和以自我为中心的想法。例如,很多孩子不尊重他人、铺张浪费、自私自利等等,要想改变这种现状,必须要重点抓幼儿的品德教育。良好的品德教育有助于幼儿健康成长,以适应社会的环境,真正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才。

二、在幼儿园教育中渗透德育教育的策略

1.把德育贯串于幼儿的日常生活。

强化道德教育,培养幼儿的良好行为习惯要从点滴和细节做起,教师要在平时琐碎的小事中对幼儿进行不断地引导和教育,使学生在每日的常规活动中慢慢受到德育的熏陶,改变自己不良的行为习惯。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不难发现,有的孩子做事有条理,按部就班,但有的孩子却做事不稳重,没头绪,总是乱放牙缸、毛巾、书本凌乱,就餐前不洗手等,针对这种现象,我们应将个别教育和集体教育相结合,举办了一些活动,如内务比赛、卫生扫除等,来积极对幼儿进行引导,告诉幼儿其行为习惯的好坏,帮助其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促进其身心健康发展。

2.创造相应的环境及氛围。

培养幼儿热爱祖国、热爱家乡、诚实勇敢、自信的情感是《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的要求。我们可以在幼儿园的走廊、活动室、卧室、餐厅等各个地方渗透品德教育的相关内容,对幼儿进行无声的教育。例如,可以在园内走廊内贴上家乡景色或祖国河山的图片,在活动室配置相关锻炼、游戏的设施,在洗手间贴节约用水的标语,为其播放龟兔赛跑的视频等,通过这些环境的改变,可以辅助道德教育的进行,让幼儿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爱国主义教育和品德教育,不自觉地养成良好的生活和学习习惯。

3.利用节假日进行道德教育。

情感是行为的支配者,只有使幼儿对事物有正确的认识,才能引导其正确行为的形成。我们可以利用节假日通过开展各种活动来对幼儿进行道德教育。如,妇女节时,播放以母爱为主题的动画片让幼儿体会母爱的伟大,以激发幼儿对母亲的感恩等;春节、中秋节等节日时,给幼儿讲相关的民俗故事,使其对我国的风俗人情等有一定的了解;国庆节、建军节时对幼儿进行爱国教育,使其感受正义和勇敢的力量等。

4.在游戏过程中对幼儿进行品德教育。

幼儿心智还不成熟,玩耍是其最喜爱的活动,游戏也是最能激起幼儿兴趣,是其最乐意进行的一项活动,因而教师可以在游戏中对幼儿进行品德教育。教师可以根据教育目标选择相应的游戏形式,在游戏过程中认真观察幼儿真实品德行为表现,选准时机,适时地对幼儿进行言传身教的教育,使其学会忍让、共享、谦让,培养其团结友爱、乐于助人的良好品德。这种寓教于乐的方式,可以把道德教育渗透到游戏中,让幼儿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

5.在举止言谈中渗透道德教育。

幼儿大部分的时间都是在幼儿园中,与老师和小伙伴在一起,因而教师和周围小伙伴的行为都会对其产生一定的影响。所以,从幼儿一入园开始,教师就应该从自身做起,积极主动地和小朋友打招呼、问好,从而引导幼儿与教师或同学见面后养成打招呼的好习惯。除此之外,教师在平时工作中,还要注意使用文明用语,教导幼儿注意语言的文明礼貌,对文明的幼儿进行及时鼓励和表扬,促进形成健康、文明的环境。

6.建立幼儿园———家庭的联合德育机制。

对幼儿的品德教育主要是帮助幼儿培养道德情感,形成良好行为习惯的过程,教育的内容和方法都和生活紧密相关。所以,建立幼儿园和家庭的统一教育机制,对幼儿产生综合影响,更有助于德育的进行。幼儿园可以定期召开家长会,发放相关资料,向家长宣传正确的教育观念,让家长了解幼儿园教育的重点和难点,协助、配合幼儿园的教育工作。

三、总结

幼儿品德范文2

【关键词】幼儿教育;品德教育;策略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们对教育的不断关注,幼儿教育越来越受到国家层面的重视。由于幼儿教育在人生中的重要作用,幼儿的品德教育作为幼儿教育至关重要的组成部分,主要包括2个方面,即幼儿园和家庭共同担负起幼儿的品德教育,为孩子成长和全面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一、在幼儿学习中进行品德教育

由于幼儿的认知特点,幼儿教育的主要目的是让幼儿通过学习,特别是阅读活动增强自身的语言表达能力和社会群体生活的适应能力。幼儿园的语言教学中蕴含着丰富的品德教育素材,如大灰狼、小红帽、白雪公主等让幼儿对真善美丑恶有了大致的认识,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品质。在学习活动中的团队合作、幼儿之间的互相交流在提升群体生活能力的同时,贯穿教学活动的应该是人与人之间相处所需遵循的道德、所需具备的品德。为此,教师一方面要注重挖掘教学素材中品德教育元素,让幼儿在学习的同时实施品德教育;另一方面要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和方法,如教学游戏、主题实践活动等来调动孩子的情绪情感,从而在学习中提升孩子的品德素养。

二、在幼儿游戏中进行品德教育

幼儿教育最主要的方式就是游戏,这是幼儿本身的认知特点所决定的。通过游戏能让幼儿快乐地学习,获得更多的生活能力。由此,教师要注重活动的策划设计,在游戏教学目标中要体现品德教育的重要性。如:老鹰捉小鸡游戏中,教师要对孩子进行引导,让孩子对游戏规则遵守、团队合作等有所认识和提升,同时教师还可以借助游戏环节联系生活实际进行亲情教育,让其生活中要“听妈妈的话”;再如:幼儿主题实践活动亲子参观动物园,教师可以让学生了解动物习性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爱护动物、保护自然生态的环保理念。当然,游戏之后的总结是必不可少的,教师可以让孩子进行团队分享,让孩子把经验、不足真正内化于心,提升自身的认知度。

三、在幼儿生活中进行品德教育

当下的幼儿教育多数是“全日制”的,包括了学生的吃喝拉撒睡,这就构成了孩子的日常生活,而且占了幼儿教育的较大部分时间,这更是孩子接受品德教育的重要阵地。吃饭时的排队等候、节约粮食、就餐礼仪、饭后动手收拾碗筷等;休息时保持安静、起床时杜绝赖床等;在生活相处中与同伴发生冲突时的解决方式、价值引导等,这都需要教师在孩子的日常生活中对其进行细心的引导和教育。教师可以将日常生活的事件分为两类处理,一方面要杜绝什么样的事情,比如孩子可能因为抢玩具而打闹,教师要教育孩子学会团结和谦让;另一方面要树立榜样的力量,让孩子有参照、有目标,当孩子发生不恰当行为时要告诉孩子参照榜样的处理方式,同时教师也不能吝啬自己的赞美,及时对孩子不恰当行为的纠正、对良好习惯的强化,把品德教育融入到孩子的日常生活中。

四、在教师教育中进行品德教育

教师是幼儿品德教育的主体和实施者,幼儿品德教育的好坏、质量高低最主要的还是在于幼儿教师,因此要注重对幼儿教师专业素养的培养和提升。幼儿教育机构要注意引进高素质、专业能力较强的人员队伍,奠定幼儿教育良好的基础;其次要加大对幼儿教育的培训力度,更新幼儿教师对品德教育的思想观念,提升幼儿教师对品德教育的认知和能力。这为师生之间的相处、交流、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都能提供较好的条件。近年来,幼儿园虐童事件层出不穷,除了幼儿园管理机制的缺陷之外,教师品德教育不足也是诱发此类事件最关键的因素。2017年年底的红黄蓝幼儿园虐童事件引发社会广泛关注,这不仅对受事儿童造成极大的身心损害,也让我们看到提升幼师品德、专业素养对幼儿教育至关重要。

五、幼儿园和家庭共同营造良好的品德教育环境

无论是学习、游戏、日常生活,还是幼儿教师素质的提升,都是在为幼儿品德教育营造不同的环境。除此之外,幼儿园环境设置也是对幼儿进行品德教育的重要方式,如在不同场所以卡通图片形式对孩子行为进行指引,教室内可张贴小伙伴相处时应该怎么做,食堂内设计就餐秩序、节约用餐的漫画等。父母是孩子教育的第一任教师,在家庭教育中父母也要特别重视孩子的品德教育,做好表率、示范作用,比如和谐的家庭环境给孩子带来愉悦的身心,对长辈的礼貌用语让孩子掌握交往过程中的礼仪规范等。家长要在日常生活中培养和提升孩子的品德教育,在家庭中形成良好的、正确的品德培养环境。

六、结语

幼儿教育阶段的主要目标就是要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树立正确的思维方式,这是当下幼儿教育阶段社会所关心、关注的,品德教育应在幼儿教育中占相当比重的分量。幼儿园作为幼儿教育的正规化、系统化的场所,要将品德教育体现在各个环节、各个方面,家庭作为幼儿成长最起初的场所,要配合、补充幼儿园对孩子进行品德教育。唯有各方共同努力,才能为孩子全面发展提供良好的条件支持,才能让孩子实现更好人生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薛艳红.浅谈如何在幼儿园教育中渗透德育活动[J].中国校外教育,2017(27):154-154.

幼儿品德范文3

关于幼儿教育,现阶段并没有一个精准的定义,通常认为幼儿德育教育就是对幼儿进行品德、德行等德育内容的教育,其内容要以现代社会中对成人要求的道德规范,通过对幼儿的影响教育,促进幼儿养成良好的道德素养。德育教育主要由两个组成部分,分别是幼儿的情感教育和良好习惯的养成。幼儿园的德育教育不能像成年人的教育一样,而是需要在日常的生活中不断地进行影响,这就是本文中“渗透”的含义。德育教育在幼儿园中的渗透就是要让教师在幼儿园生活中的各方面进行有效的影响。

二、幼儿园德育教育的重要性

幼儿时期是人接受教育的最基础的时期,在这个时期对幼儿进行有效的教育,可以对幼儿的一生都会产生影响。在幼儿时期养成的习惯,会跟随人的一生,因此可以看出,加强幼儿的德育教育非常重要。现阶段的中国家庭中一家只有一个孩子,家长对其宠爱有加,使很多孩子养成了自私的性格,不愿意与别人分享和互助,甚至存在着很多不好的生活习惯,这对幼儿的成长非常不利。在对幼儿的教育中,除了父母进行言传身教之外,幼儿园的教育也很重要。现代社会对幼儿的早期教育非常重视,这就对幼儿园的德育教育有了更高的要求。幼儿园要加强德育在幼儿生活中的影响,从而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品质和习惯。

三、现阶段幼儿园德育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幼儿园的德育教育需要渗透在教学活动中的方方面面,比如游戏中、教学中、生活中等,因此本文就从这个几个方面来阐述现阶段幼儿园德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在游戏中缺少德育教育的渗透

游戏是幼儿教学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幼儿通过游戏来进行与外界的接触,从而进行认知,但是很多教师并没有认识到游戏中教育的重要性。在幼儿园的游戏中,教师都是游戏的主导者,而幼儿只是被动地按照教师的要求完成游戏。幼儿在游戏中容易发生很多的分歧,比如在游戏“过家家”中,两个儿童都要扮演“爸爸”这一角色,但是教师在面对这种情况时仅仅是规定谁要扮演哪个角色,对儿童的主观意识不管不问,这使得儿童不懂得谦让,甚至会对教师的处理存在不满的心理,这对幼儿的发展非常不利。

(二)在教学中缺少德育教育的渗透

幼儿教学是儿童获得知识的重要途径,很多教师在进行教学时仅仅是培养儿童的有关机能或者是认知,对于其中的品德教育不重视,从而很少对儿童进行情感教育,在进行教学活动时忽视学生的团结合作意识,从而没有很好地对学生的品行进行引导。

(三)在生活中缺少德育教育的渗透

幼儿的日常生活是培养其良好习惯的重要部分,但是很多教师不重视日常的培养,比如教师在日常生活中不注意礼貌用语的使用、教师不能很好地指出幼儿不正确的习惯,从而忽视了德育工作在日常生活中的开展。德育教学在日常生活中的渗透不是教师强加给幼儿的,需要教师进行不断的引导和影响,从而更好地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习惯。

四、提升幼儿园德育教育的措施

在提升德育教学的效率时,要针对现阶段出现的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改正。可以看出,幼儿在幼儿园中的各项活动都可以对其进行德育教学,因此教师人员要注意对这些地方加强渗透。

(一)在游戏中让幼儿养成良好的品行

游戏是幼儿园教学中很关键的部分,儿童可以通过游戏去进行交流和沟通,从而更好地认识世界,进行人与人之间的初步交流。儿童年纪小,各方面的成长都不完全,因此其品德的养成很少。因此在幼儿园组织的游戏活动中,教师要让幼儿在游戏中懂得一定的道理,比如要团结,要遵守游戏规则,要学会以礼待人等。比如有些儿童在游戏中不小心碰到了其他小朋友,由于儿童不懂得如何去使用礼貌用语,如何对人说“对不起”,因此教师要让儿童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且帮助小朋友学习道歉。对于幼儿在说“谢谢”“对不起”等礼貌用语时,教师要进行及时的表扬,并且要告诉其他的小朋友也要这样做,从而更好地保护孩子的积极性和自尊心。教师要注意观察不同的幼儿在游戏中的不同表现,对于幼儿出现不正确的做法要进行纠正,从而让幼儿在游戏中养成良好的品行。

(二)在教学中培养幼儿的良好品德情感

相关的幼儿认知研究表明,幼儿在进行与外界交流时是主动的,并且是通过与外界进行不断的互动和交流来进行认知的,因此对幼儿的所有教学都要建立在与幼儿能够主动交流上,从而更好地帮助幼儿进行思想上的认知发展。在教师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帮助幼儿掌握一些基本的常识,还要注意培养幼儿良好的品行,要与幼儿进行充分的沟通,要寓教于乐,从而产生良好的教育效果。比如在讲《拔萝卜》这个故事时,教师可以让幼儿懂得团结力量大这个道理,要让幼儿懂得集体力量的强大,同时还要让幼儿懂得帮助别人的快乐。幼儿园可以举办一些活动,例如让幼儿去描述自己的爸爸妈妈,让幼儿更好地理解爸爸妈妈对自己的爱,从而让更好地培养幼儿的情感。

(三)在日常生活中培养幼儿良好的习惯

幼儿品德范文4

关键词:幼儿教师;幼儿美术作品;评价

幼儿园的美术活动是幼儿园教育“艺术”领域的重要内容,对幼儿的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教师要站在幼儿的角度,发掘他们的内心世界,科学地评价幼儿的美术作品,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一、幼儿教师对幼儿美术作品评价的现状调查及分析

现以一次美术活动进行的时间为单位,记录从美术活动开始到结束教师评价的详细情况,对评价的典型案例进行记录,并依据访谈提纲对幼儿园的九位教师进行访谈。通过对幼儿美术作品评价的现状分析,总结得出结论。

(一)评价目的落空,评价对象以幼儿个体为主

2001年教育部颁布的新《纲要》指出:“教育评价是幼儿园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了解教育的适宜性、有效性,调整和改进工作,促进每一个幼儿发展,提高教育质量的必要手段。”但我们调查期间发现一部分教师并未正确理解和运用“教育评价”,他们的评价与科学、合理的评价存在很大差异。

(二)评价以笼统的肯定性评价为主

例如:大班美术教育活动《自画像》中,教师要求幼儿在20分钟内画出自己的样子,在此之前,也没有借助镜子或其他事物让幼儿观察认识自己的模样,所以很多幼儿拿起画笔不知道该怎么画,大部分幼儿画出的画与自己没有联系,虽然教师在评价时多以肯定性评价为主,但评价语言过于笼统、乏味,如用“像不像”“哪里像(不像)”“再接再厉”“很好”“好漂亮”等简单的语言就草草结束了评价。

(三)评价模式以幼儿间的横向比较为主

例如中班幼儿在画“向日葵”时,一个小朋友把向日葵涂成了紫色,教师说:“你仔细看看向日葵是什么颜色的?连黄色都不认识,重新涂。”第二次他又涂成了大红色,教师很生气地说了句“笨死了”后转过身不再管他了。后来经了解得知,那个幼儿对颜色不敏感,很多颜色都会混淆。

(四)评价功能不全面

现在大多数教师对幼儿美术作品评价的功能只体现出前者,且在评价中还出现了“只抓两头”的现象,教师只关注在美术活动中表现优异和表现差的幼儿,忽视了中间大部分幼儿的作品,甚至有些幼儿的作品一学期都得不到教师的评价。

二、影响幼儿教师对幼儿美术作品评价的因素

(一)社会环境的影响

如今很多幼儿在幼儿园期间就报各种美术辅导班,参加各种绘画比赛。家长让孩子学习绘画、手工等活动的出发点是好的,但现代社会多种原因的影响导致出现一些不良的社会风气,很多家长互相攀比,借助各种形式让孩子参加比赛,忽视了美术教育真正的意义所在。

(二)教师专业化程度的限制

大部分教师没有参加过幼儿美术教育或培训,经验也不充分,专业水平低,对幼儿美术作品的认识不全面,对评价的理解不科学,因此在评价时不能站在幼儿的角度理解作品的内容和要表达的情感,只是按成人的眼光去评判。

(三)教师的性格和喜好

幼儿教师在对幼儿美术作品评价时,不仅仅是从客观方面评价,很多时候也带着自身的主观情感。幼儿的作品不是如出一辙的,在绘画方面,有的幼儿属于冲动型,其作品可能会有些乱,画面也表现得无拘无束,但是幼儿的绘画能力强。

三、对幼儿教师的建议

(一)明确评价目的,多种评价形式相结合

调查发现,对幼儿美术作品评价的主体多为教师,对象多为幼儿个体,这样的模式既单一又不能调动幼儿的积极性。建议用多种评价方式,如幼儿自评、幼儿间互评等,改变以往教师为唯一“裁判”的形式,让幼儿主动参与到评价环节中。

(二)评价应以客观、具体、激励的正面评价为主

教师要努力发现幼儿美术作品的闪光点,给予其更多的肯定,保护幼儿创作的激情,让每个幼儿都能体验到成功的愉悦。在鼓励性评价过程中还要注意用语的具体、生动,教师要把一些抽象的语言用符合幼儿年龄和身心特点的语言表达出来,让每个幼儿感受到自己的作品与其他幼儿的不同。

(三)评价模式要以纵向评价为主

幼儿教师要为每位幼儿建立美术作品档案袋,把幼儿入园以来的美术作品保存下来存档,在评价过程中,教师就可以把当前的作品与幼儿以前的作品相比较,看幼儿有无进步,进步在哪里,这样才能对幼儿作出客观、正确的评价。综上所述,促进幼儿美术作品的科学评价,并不全是幼儿教师的责任,需要幼儿家长乃至全社会的理解和支持,应该全面普及幼儿美术作品评价的意义和作用,利用多种渠道拓宽教师对幼儿美术作品评价的功能,全面提升幼儿教师的艺术素养和职业道德精神,根据《纲要》的指示,科学、客观地评价幼儿的美术作品,促进每个幼儿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幼儿品德范文5

一、学前教育阶段培养幼儿良好品格的重要意义

从发展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品行,要抓住3到6岁这样一个关键期,在这一阶段,幼儿大多处在学前教育阶段,面向幼儿开展相应的品格教育活动,会对幼儿今后的发展产生重要的影响,对他们的一生都会起到引导作用。例如,《狼孩》的故事,在形成狼的生活习惯以后,回归正常人类社会,使得男孩用了很长的时间才适应了人类生活,逐渐学会了站立和走路。而这些用了它两年和六年的时间才学会,直到狼孩去世,他也没有学会说话。通过这个狼孩的事例可以说明,儿童行为习惯的养成需要在关键期的时候进行必要的训练,错过了关键期,就可能难以弥补。因此,在学前教育阶段,家长和教师都要认识到对幼儿进行品格教育的重要性,要用积极正确的观念去引导幼儿,让幼儿形成正确的善恶观和是非观。所以,在确定了学前阶段对幼儿进行品格教育的重要性之后,接下来我们要思考的问题是,幼儿园开展品格教育的具体内容。在幼儿园阶段,很多幼儿从原来自我中心的状态,逐渐学会融入集体,逐渐学会与其他小朋友进行交往和互动。因此,在学前教育阶段进行品格教育,要注重去纠正一些幼儿在品行方面的偏差表现,帮助家长和幼儿一起改变错误的思想和观念,逐渐引导幼儿学会感恩分享,学会尊重他人。

二、幼儿园日常生活中对幼儿进行品格教育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明确指出:“幼儿社会态度和社会情感的培养应渗透在多种活动和一日活动的各个环节之中,要创设一个能使幼儿感受到接纳、关爱和支持的良好环境。”幼儿园的各项教学活动,以促进幼儿综合素质的发展为基本目标,所以,教育教学的形式非常灵活,大多让孩子在边玩儿边学中来学会知识培养技能,磨练品格。例如,在区域活动中,教师可以提前向幼儿家长说明在区域活动中要遵守的规则,当自己需要的图书或玩具正在被其他幼儿使用时,我们要通过商量和交换等方式来加以解决。为了让幼儿更容易理解这样的方式该如何进行,教师可以提前给幼儿进行演练,如可以通过角色扮演的形式,让幼儿在直观的演示中学会如何表达,如何解决类似的问题。

三、注重打造对幼儿品格教育起到促进作用的教育环境

对幼儿进行品格教育需要一定的环境,而且品格教育不是让幼儿背会具体的条目,而是真正要在他们的一言一行中看到效果。幼儿每天在幼儿园进行生活,幼儿园的环境,教室的环境,首先就是对幼儿进行品格教育的基础环境。教师要在环境的布置上多下功夫,用幼儿能够懂的方式进行教育的宣传活动。在幼儿喜欢看的图书区中,要放置一些相关主题的图书作品。这方面的作品非常的多,大多以绘本的形式呈现,幼儿可以通过看图,就能明白其中的含义。另外,教师可以跟幼儿一起阅读,帮助他们对其中的内容做更加深刻的理解。

四、联合家长一起做好幼儿的品格教育

幼儿品德范文6

关键词:基础教育;美术教育;个性;创造性

幼儿教育是学校教育的预备阶段和基础环节。《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对于幼儿园阶段的教育目标、教育计划以相关课程理论进行了比较详细而科学的说明,指出幼儿园的主要任务是“实行保育与教育相结合的原则,对幼儿实施体、智、德、美全面发展的教育,促进其身心和谐发展”。美术教育是学生美育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的发现美、创造美的主体性和潜能,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鼓励、支持和引导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当前在幼儿园阶段,美术教育内容主要体现在欣赏、绘画和手工三方面,然而,在实际的美术教育实践中,我们最容易犯的错误就是在不经意间抹杀了孩子们的主体性及创造性,将美术教育简单化。

一、美术教育与创造性

3-6岁儿童正处于身心发展的黄金时期,发展具有连续性,这一阶段儿童的发展对于儿童的发展具有潜移默化、深远持久的影响。学前阶段的儿童身心发展具有阶段性和发展性,知识性目标适当要对位于学生的学习主体性的培养。美术教育过程中,对于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审美能力的培养至关重要,正如鲁道夫•阿恩海姆所说,学习“无论在哪里,都需要以培养自发的然而却是直接的冲动来取代机械的练习”,使儿童在美术创作中融入更多的思考和激情,展现自己的个性与创造性。在美术教育过程中教师应保护、尊重和发展每一个孩子的个性与创造性。儿童美术作品往往创造性丰富,源自儿童对生活的感受与由此而发的兴趣和热情,展现的是儿童的真、趣、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我们也经常为学生的创造性惊叹。然而在实际的美术教学过程中,教学内容的单一制约着学生创造性的发展,太阳、云彩、小鸟等已然成为大部分孩子的作业内容,儿童的创造性思维得不到充分发挥,美术作品存在机械单一、重形式、少个性等缺陷。在教学过程中,一些平时被我们认为是绘画能力比较差的孩子,在他们的作品当中,依旧存在许多值得我们深思和欣赏的地方。孩子们对于绘画技巧掌握的不足同时彰显了他们的天性———天真而纯洁,张扬着他们的个性。作为教师,应树立正确的交易理念,不能单一的苛求学生作品的完美性,而侧重与学生的主体性和创造性,注重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并且要运用鼓励,正强化学生的创造性,这也是孩子们学习、喜爱美术的原动力。

二、尊重个性差异、因材施教

美国当代著名哲学家莫里斯说:“如果人的潜力和人的差别得到尊重,自我创造的方法就必然是多种多样的。”艺术教育有其自身的特殊性,并且呈现出个性化特征,不同的人面对同一事物也会呈现不同的表现方法。美术是最为尊重儿童个性和创造性的课程之一,作为美术教师应摒弃传统的教师本位和知识本位的教育观,应坚持学生的主体性地位,使学生做主体,教师要善于引导、鼓励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勇于表现出自己的美学感受,从而激发学生的个性化发展。美国美术教育家罗恩菲德对创造性推崇备至,其指出美术教育的目的在于通过美术作品达到学生主体性和创造性的培养。美术与创造性的关系是路径与目标的关系,美术教育与其他艺术教育一样都是通达创造性目标的路径。罗恩菲德关于美术教育或艺术教育的目标形象的指出:“如果孩子长大了,他的美感经验获得较高的创造力并且能够服务于他的生活和工作,那么可以说艺术教育的主要目标已经达到。”因此,教师在美术教学过程中并应该对于学生的创造性行为进行激发和鼓励,给予学生充分展现自我的机会和舞台,并树立学生自我表现的自信心。著名教育学家艾斯纳曾指出:“任何一个艺术问题都不会有唯一正确的答案,而可以作多种解释。没有什么法则能确切地告诉学生究竟是他还是她的解释才正确。”这一教育思想对于美术教育具有极大的启发性意义。美术可以被称为“无错误的学科”,在美术教育过程中对于学生的作品而言并没有所谓的标准答案,有的只是基本的创作技巧,创作一件艺术品是不存在什么正确和错误的方法。因此,作为美术教师在教授基本的操作性技巧的基础上应侧重于学生创造性的激发,鼓励学生积极创造,形成美术教学多样化、多元化的发展局面。

三、引导、启发,营造情境化课堂氛围

良好的情境氛围有利于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美国著名美术教育家艾利奥特•W.艾斯纳强调:“教学艺术不仅给孩子们提供必要的艺术经历,而且还能营造一种鼓励探索和冒险。”“教学可以艺术地进行,但这并不意味着所有的教学都带有这种特征,教学可能很呆板、机械、愚蠢或完全没有想象力,而只有当它敏感、机智和有创意—这些特性赋予它艺术地品格—时,在我看来,它应该被看做是人类在最高水平上对其智慧的运用。”我们要营造一种鼓励探索和冒险的课堂氛围,带领儿童进行激动人心的探究,鼓励他们对已知或未知的美术世界进行探索和冒险,激发他们热爱美术的情感,让儿童真正获得美术素养。教师积极利用情境化教学能够对于学生施加一种潜移默化的艺术影响和学习习惯的养成,不仅对于学生的美术素养而且对于学生的综合素养都具有重要意义。第斯多惠曾说过:“知识是不应灌输给学生的,而应引导学生去发现它们,独立地掌握他们。”美术学习不仅是一种接受学习更是一种有意义的发现学习,因此,在美术教学中,作为教师一方面提供基本的写作素材和创作背景,另一方面积极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发现新知识,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个性创意,有利于学生个性品质的发展和完善,对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四、正强化,积极教学评价

新课程改革已经实施多年,但还有不少教育工作者缺乏教育耐心,教育冷漠,对于孩子们的心声缺乏关注和理解,往往在教师本位思想的立场上去理解和评价孩子的作品。但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学生的身心发展不平衡导致学生能力的差异,有的学生的作品表面看来不尽人意,但如果能够让他们来谈一谈自己的想法,然后再来看他们的作品,就会发现不一样的感受。笔者记得看过这样一篇文章:一位教育工作者在教《出壳了》一课,在点评作业时,发现有一幅画面表现形式和其他同学都不相同,作品中鸟的造型过于简单而且运用的有效色彩就只有蓝色,这位教师没有基于否定,而是请这位学生走上讲台,谈一谈画画时的想法。这位学生认真的说到:“我想小鸟们出壳了,一定想妈妈了,排着队飞向妈妈的怀抱,妈妈张开翅膀正要拥抱它们呢。”孩子的话语简单却很感人。是的,妈妈的怀抱是最温暖的,也是最安全的。再回过头来看这幅造型能力有限,却表达出关怀意味的原创作品,已经是不能用“好”或“不好”、“像”或“不像”来给予评价了。后来老师多方面了解得知,这个孩子的家庭经济条件并不好,甚至彩笔还是一年级时买的,最后只有几支还能够继续使用,所以,孩子的作业色彩不是很丰富。另外,孩子的妈妈常年在外打工,很少能陪伴在孩子身边,可能也是孩子内心的思念,才产生了这样的作品。对于这位孩子来说,这就是一幅优秀的作品。这样的一个事例不仅仅是对于教师教育耐心的说明,更是对于孩子教育的最好诠释,比起知识性的教学目标和评价,了解并尊重孩子的感受和体验、需求和愿望,并爱护他们,和他们平等地沟通,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是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应该做到的。最后,笔者引用了艾斯纳在《教育想象》一书结尾的一段话作为本文的结束语:“我们需要负起引导的责任来拥抱教育的可能性,并欣然探究可以达到这种可能性的更多的路径”。

参考文献:

[1][美]艾斯纳.教育想象———学校课程设计与评价[M].李雁冰等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8.

[2]张大均.教育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

[3]韦茂荣.现代教学模式研究[M].成都:四川民族出版社,1998.

[4]尹少淳.美术及其教育[M].长沙:湖南美术出版社,1995.

[5]彭吉象.艺术学概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4.

幼儿品德范文7

笔者所在的幼儿园地处六盘山区,经济基础相对薄弱,但自然资源和文化底蕴非常深厚,洋溢着乡土气息的多彩多姿的地域文化已成为本地各级各类校园文化的组成部分,充分挖掘和利用这些优势资源,在幼儿园创建一种本土化、特色化、平民化、儿童化的育人环境意义深远。

1.利用文化资源丰富环境内涵

“作为人生奠基阶段的学前教育,有必要整合富有浓郁民族特色的本土文化,既是对当下面临消失危机的民族文化的一种保护和传承,也是利用民族文化中的经典元素优化幼儿园课程,培养民族文化认同感和民族精神,从小对幼儿进行爱家乡、爱祖国启蒙教育的有效途径。”六盘山区有着丰富多彩、独具特色的民族、民俗文化,固原作为丝绸古道的必经之地,自古以来一直是地域文化的汇集地和传播地,在丰厚灿烂的民族、民俗文化之中,民间社火、回族花儿、剪纸、泥塑、编织、皮影等民间艺术形式以其生动逼真、好玩有趣,可操作、游戏性强的特点深受幼儿喜爱。幼儿园环境创设中应注意将这些地方文化与幼儿园课程相结合,以文化长廊和主题墙的形式营造氛围,丰富环境内涵,比如,在楼道走廊或公共教学区设立“民间剪纸长廊”、“民间社火表演长廊”、“泥巴房”、“皮影屋”等等。

2.利用自然资源美化环境

当前幼儿园环境建设在现代化、园林化、奢华化思想的影响下,山区幼教该向何处发展?孩子需要怎样的成长环境?经济投入不足、经费紧缺的前提下,怎样创设环境?如何有效发挥环境的育人功能?幼儿教育历来倡导“低成本,高质量”。因地制宜,就地取材,充分利用自然资源美化校园环境,把纯朴的思想、节俭的品质、创造的精神和先进的教育理念融汇于环境之中,构建一个集净化、绿化、美化为一体,融自然、和谐、质朴于一身的育人环境应该是山区幼儿园努力追求的办园方向,比如在幼儿园户外可以创设种植区、沙土区、民间体育游戏区、田园生活体验区等活动区,并注意将各区域与原有建筑、绿化林带、休憩场所整体规划、合理布局,让建筑与生态、城市与村庄、自然与现代完美结合,营造一种既有时代气息又充满田园牧歌的环境氛围。自然物品是山区孩子的主要玩具,是孩子们进行手工创作的原材料,更是幼儿园环境装饰必不可少的艺术品,坚持勤俭持家的办园理念,充分利用自然资源进行装饰美化,幼儿园环境会因此而更加生动和谐、低碳环保,自然物品如麻绳、稻草、植物的根茎、果实等等,只要用心想办法,这些价格低廉、品种繁多的自然物品都可以变成教师和孩子装点环境的精美艺术品。

二、张扬个性,打造生动活泼的艺术文化

艺术文化以其生动活泼的形式和陶情冶性的功能深深地吸引着幼儿,濡染着幼儿的心灵和情感。艺术教育的本质是美育,而美育是通过审美“怡情养性”,对人的精神领域进行调节,从而达到心理的平衡、人格的完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充分发挥艺术的情感教育功能,促进幼儿健全人格的形成”。幼儿园艺术文化建设要注重发挥艺术的情感教育功能,要把情感体验贯穿于艺术教育活动的始终。要努力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欣赏艺术、自由表达艺术、快乐和谐的教育环境。这样的环境让置身于其中的幼儿能够放松心身、舒缓情绪、积极体验、自由创造、感受快乐!把教与学的过程变成享受艺术、创造艺术、体验情绪的轻松愉悦的过程。《3—6岁幼儿学习与发展指南》将艺术教育的目标定位于“感受与欣赏”、“表达与创造”,强调艺术教育的核心价值在于“充分创造条件和机会,引导幼儿学会用心灵去感受和发现美,用自己的方式去表现和创造美”。基于这样的理念,幼儿园音乐、美术等艺术课程仅仅是幼儿感受、体验、表达、创造美的一个载体,幼儿学会什么并不是终极目标。创设艺术活动室,多渠道开展艺术活动,将艺术教学和艺术体验、校园文化活动结合起来,为每一个幼儿提供更为广阔的活动体验空间和展示平台,让生命在自由开放、轻松愉悦的艺术氛围中尽情舒展。如我园创设了幼儿舞蹈室、音乐室、童谣说唱室、泥工坊、剪纸坊、手工坊等艺术体验活动室,有计划地对各年龄班的孩子组织开展艺术体验活动。活动过程打破了传统的艺术教学模式,以孩子喜欢的、乐于接受的、愿意尝试的教育方法和现代艺术教育理念组织活动。多样化的功能室和个性化的学习方式能够让幼儿安静下来,聆听优美的旋律、表达内心的情感、分享快乐的体验。“我的画、我的歌”、“奶奶的故事”、“今天我的表演”等主题是我园不同艺术形式的展示活动,让每一个孩子以自己的方式感受艺术,体验自由创造的乐趣。

三、共同学习,营造交流对话的教研文化

教研组作为教学实践、教学研究的共同体,影响并决定着教师队伍专业发展水平和幼儿园的保教质量,营造良好的教学研究氛围,用文化的力量来影响、规范每一个成员的行为,用集体的智慧来推进校园文化建设,共同学习尤为重要。

1.创建学习共同体,提升研讨水平

“幼儿园文化建设的真正目的在于提高办园水平和保教质量,因此其关键仍是提高教职员工的人文素养与教育水平。”因此,幼儿园必须将教师作为幼儿园文化建设的第一资源,通过最大限度地促进人的发展,使园所焕发出生命的活力。我们重点采取“引领式学习”、“参与式学习”、“互动式学习”等不同形式的学习交流,引导教师围绕确定的研究主题或问题,运用已有的理论框架针对教学案例或教学活动进行深度对话,获得专业发展。

2.走出去与时代同步,请进来与专家对话一方面,要积极创造条件,让教师参加不同形式的学习培训。走出去才能更新理念、拓宽视野、改进方法。与发达省市先进的教育思想接轨,与时代同步,关键不在于走出去的“看”,回来后的实践与思考更为重要。另一方面,把幼教专家、名师请进来与教师面对面接触,零距离沟通,让观念在碰撞中实现转变,让技艺在切磋中得到提高。

四、以人为本,建设民主和谐的管理文化

幼儿园管理的重要目的就是形成一个和谐、稳定、道德的秩序团队,这样一个团队的建设不能仅仅靠制度和权力,更重要的是思想和精神。苏霍姆林斯 基早有精辟论述:“学校领导首先是教育思想的领导,其次才是行政领导。”幼儿园共享价值观是幼儿园文化的灵魂,是幼儿园发展的命脉,以其明确的导向力、强烈的凝聚力、感染力和有效的推动力凝聚着教师的精神力量,推动着幼儿园的发展。

1.以办园理念引领发展

办园理念对幼儿园的办园目标和发展方向有着引导和规范作用,能够激励全体教职员工坚定地信奉某种教育价值观,并让全体教职工对幼儿园的未来充满信心。比如,我园的办园理念是“游戏丰润童年生活,创造成就美好未来”。游戏是幼儿园教育的基本形式,一日保教活动离不开游戏,游戏更是孩子的生命,童年生活因游戏相伴而幸福快乐。立足幼儿健康成长和主动发展的需要,提出“游戏丰润童年生活”的办园理念,目的在于让每个孩子都能拥有快乐的童年,让孩子每一天的生活都在游戏中幸福地度过。

2.以人文关怀凝聚人心

在幼儿园管理中,我们始终要坚持“以人为本、建章立制,以情育人、和谐发展”的理念,让管理有情、有序、有效也有温度。一是营造“领导力”文化,让教师共同参与管理,形成权利共享的积极的组织氛围。二是以情育人,重塑职业价值观。针对幼儿园教师队伍老龄化现象严重、教育教学任务重压力大的实际情况,我们尝试在原有基础上重新设置调整岗位,将业务骨干、专业特长人员聘任在重要岗位上,为年龄较大、体弱多病人员调岗减负,实施两人一岗兼职后勤工作、行政后勤专业人员兼岗一线教学等有效措施,充分发挥专业人员在教育教学中的引领带动作用,增强队伍活力,同时以减轻一线大龄人员的工作压力,有效防止因队伍年龄老化而对幼儿园发展造成的影响;“调岗减负”既为骨干教师搭建发展平台,也让年老体弱的教师能够得到照顾和安慰,让不同层次的教师都有归属感和成功感。三是加强合作,淡化竞争。幼儿园以女教师居多,在某种程度上,“合作”比“竞争”更有利于团队的健康成长。以教师群体为主,采取“捆绑式”评价方式,将竞争扩展为组与组、班与班之间,用外力来促进合作。定期评选优秀班组、表彰班组成员间互帮互助的典型事例,增强教师的合作意识和集体荣誉感,让每个人都能在集体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发挥自己的长处,实现自己的价值。四是关怀教师的心灵世界。关爱教师的身心健康、关怀教师的心灵世界、关注教师的师德修养。组织形式多样的早锻炼活动、周五读书赏艺活动、月底休闲娱乐活动,合唱队、舞蹈培训、钢琴技能培训、职业道德教育等等,激励教师主动接受艺术美、自然美和行为美的洗礼,引导教师以美好的心灵和高尚的师德展示为人师表的良好形象,感受生命的华彩,提升生命的质量。

五、结语

幼儿品德范文8

一、幼儿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性

(一)促进幼儿社会化发展

人不是独居的个体,是需要与他人进行沟通和交往的。学习如何与人交往、与社会交往和待人接物,是幼儿社会化的定义。在幼儿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家长和幼儿教师要对幼儿进行正确的引导和教育。否则,幼儿会对错误的行为和思想进行模仿,这将直接影响幼儿的个性发展。

(二)促进幼儿个性全面发展

在幼儿的全面发展中,思想品德和性格的发展占据着非常重要的位置。一个成功的人,并不一定有多聪明,但是他一定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优秀的思想品德及性格是需要从小培养的,因为幼儿时期是一个人塑造性格的重要时期。活泼开朗的性格能够帮助幼儿各个方面积极发展。因此,家长和幼儿教师要注意培养幼儿的良好性格。

(三)促进独生子女健康成长

在许多独生子女家庭中,家长对独生子女的溺爱,往往是缺乏理智的。这就使很多孩子在幼儿时期没能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在幼儿发育的关键时期,如果不给予正确的引导,不去干预孩子的发育,将会给孩子的成长带来诸多不利因素。

二、影响幼儿思想品德教育的因素

(一)家庭环境

幼儿学习的第一个场所就是家庭,父母是幼儿的第一任老师,因此,家庭氛围及家庭成员的整体素质对幼儿的成长发育有十分重要的影响。对幼儿的教育观念,家人要做到一致,都要具有从小培养幼儿良好思想品德的意识。要从培养幼儿良好的思想品德及行为习惯出发,约束自己,在幼儿面前做出榜样。同时还要不断提高自身的科学文化素养及道德品质,为幼儿创造良好的家庭环境,让幼儿健康快乐地成长。

(二)幼儿园

幼儿园的生活对幼儿是非常重要的,幼儿教师要把思想品德教育贯穿到幼儿在幼儿园的一日生活中。幼儿教师要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及心理特点,将思想品德教育渗透到日常教学中,把思想品德教育和生活教育相结合,做到随时随地对幼儿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在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时,幼儿教师要注意合理运用表扬和批评,并做到公正公平。同时教师也要为幼儿做好榜样,因为幼儿在这个时期的模仿能力和可塑性是非常强的,就像一张白纸一样。老师的一言一行都会给幼儿带来一定的影响,所以幼儿教师必须具备良好的思想品德素质,对幼儿进行正面教育,帮助幼儿提高辨别是非的能力。

(三)各种传媒

当今社会是一个现代化的社会,各种媒体充斥着人们的生活,幼儿的社会生活范围比较窄,因此,各种动画片、电视剧、广告等都会对幼儿产生影响。健康积极的内容会给幼儿带来正确的引导,促使幼儿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但是不健康的内容会给幼儿树立反面形象,对幼儿的成长造成影响。因此,家长和教师要注意传媒内容,关注幼儿的健康成长。

(四)榜样的作用

榜样是具有示范作用和教育意义的学习对象,幼儿可以在生活中对其进行观察及模仿,长此以往,幼儿就会养成习惯。家长或幼儿教师可以在年龄较小的幼儿身边选择一些好人好事,由于幼儿的理解能力尚不够深,家长和幼儿教师要帮助幼儿分析榜样的行为,让幼儿理解榜样的意义,对比自己的行为找出不足,从而提高思想品德教育的效果。

三、如何对幼儿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一)日常生活中,让幼儿养成好习惯

教师和家长可以在日常生活中对幼儿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从常规教育入手,将思想品德教育与日常生活相结合,让思想品德教育渗透到幼儿生活的点点滴滴。例如,日常生活中的“节约用水”“节约用电”等,家长和幼儿教师要告诉幼儿节约水电的意义,让幼儿真正明白节约水电的意义,从而养成好习惯。在幼儿园,教师可以通过奖励小红花的方式,对幼儿进行表扬,激励孩子。让幼儿明白什么行为是好的行为,会受到表扬,什么行为是错误的行为,会受到批评,这样能帮助幼儿形成最初的是非对错判断力。在幼儿做游戏的时候,通常会有孩子将自己喜欢的玩具抱在怀里,不给其他的小朋友玩,家长和幼儿教师要教育孩子这种行为是不对的,要教育孩子学会和其他小朋友分享。游戏结束后还要教育孩子将玩具放回原位等。幼儿教师和家长要抓住一切可以对幼儿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机会,将思想品德教育渗透到幼儿的一日教学中,为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打下基础。

(二)培养幼儿的道德情感

幼儿园是教师对幼儿开展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场所。幼儿教师要采取有效的渗透方式,将幼儿思想品德教育有计划地渗透到幼儿的各个生活环节中。教师要做生活中的有心人,发现并关注幼儿生活中的点滴,为思想品德教育做素材,挖掘生活中的思想品德教育资源,把幼儿的思想品德教育落到实处。例如,在进行升旗仪式的时候,教师就可以抓住这个机会,对幼儿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可以用讲故事的方法,由易到难,由浅入深地为幼儿讲解我国国旗的来历,同时可以给幼儿讲解国歌的意义以及教幼儿唱国歌。教师还可以教育幼儿在升国旗仪式中要遵守礼仪等,培养幼儿的爱国情怀。进行户外活动时,教师要告诉幼儿靠右通行、上下电梯要先出后入、公共场所不能大声喧哗等。这些细节都是可以渗透到教师的日常教学中,利用这种方法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不仅能提升幼儿教师思想品德教育的教学质量,还可以促进师生间的感情,引导幼儿进行自我观察,从本质上提升自己的思想品德。

(三)通过节日活动,升华幼儿情感

幼儿都喜欢节日的欢乐氛围,因此,家长和教师可以利用节日举行和思想品德教育相关的活动,让幼儿在节日的欢乐氛围里学习思想品德知识,这样既能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又能加深对节日的理解。例如,元宵节和春节,这两个节日都是幼儿比较期待的节日。这两个节日包含了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教师可以借机向幼儿讲述春节的由来及教育幼儿要尊老爱幼。在“三八妇女节”时,教师可以让孩子回家给妈妈洗洗脚,帮妈妈扫扫地,做一些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让孩子学会感恩。在“五一劳动节”的时候,教师可以将各种职业的视频或图片进行编辑,制作成教案,在课堂上播放给孩子们看,让孩子们对各行各业都有了解。让孩子们知道劳动不分贵贱,要珍惜别人的劳动成果。幼儿教师要把握机会,结合幼儿欠缺的品质,有针对性地展开思想品德教育活动,从具体的行为规范上进行指导,提升幼儿的思想道德品质。

(四)提高教师的道德品质,以身作则

人的道德情感主要是通过环境影响形成的,幼儿教师要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这样才能为幼儿创造良好的道德环境,并且幼儿教师要以身作则。要求孩子的同时先要求自己,不让孩子做的事情,自己是绝对不能做的。幼儿教师要说到做到,决不能说一套做一套。教师的一言一行,都会对幼儿产生重要的影响。例如,幼儿教师在带领学生进行日常的户外活动时看见地上有废纸,但是却没有捡起来,那么幼儿在看见教师的这一行为后也会进行模仿,在日后的生活中也会这么做,当有一天教师发现时去问孩子,孩子会说老师也没有捡,可见,以身作则是多么重要。

四、创新思想品德教育的方式

幼儿的思想品德教育要做到“以人为本”,把幼儿和幼儿教师放在一个重要的位置,给幼儿教师和幼儿创造一个自由、自主的空间。幼儿教师要鼓励幼儿主动学习,做学习的主人。幼儿园可以以日常教育为契机,开展特色主题活动。幼儿教师在进行教学时首先要激发幼儿的道德情怀,以在活动中幼儿体验到的道德品质主题为切入点,从幼儿与环境的互动出发,让幼儿在自发、主动的行为中感受思想品德教育,从而将思想品德转化为自我意识。另外,教师要促进幼儿从“知”向“行”的转变。让幼儿在学习完思想品德的理论之后转化自己的行动。教师要对幼儿的思想品德进行综合的评价,不仅要听幼儿说自己的想法,观察幼儿的行为,更要走进幼儿的心里。只有幼儿教师了解幼儿的内心想法,才能更好地和幼儿进行沟通,才能对幼儿展开有针对性的思想品德教育。例如,幼儿教师可以先给幼儿讲述“孔融让梨”的故事,让幼儿从中理解“爱”和“尊重”等情感,并让幼儿回家后为爸爸妈妈做点事情,再观察爸爸妈妈的反应和心情。这样通过实践活动,能促进幼儿去体会,从而逐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