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水利建设探讨

生态水利建设探讨

【摘要】

介绍了蒙阴县以绿色发展为目标,建设生态水利的做法。通过开展生态水利工程建设,实现水域环境与经济社会发展的良性互动。

【关键词】

蒙阴县;生态水利;工程建设

近年来,蒙阴县在水利建设过程中始终坚持生态水利理念,按照“打造生态蒙阴,建设美好家园”总体思路的要求,在工程建设中突出了生态、景观、城镇文化等方面的因素。改善和恢复了河流、水库、塘坝等的自然生态环境,走出了一条生态兴水之路。

1基本情况

蒙阴县地处沂蒙山区腹地,年平均降水量为793mm,属干旱地区。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为4.3886亿m3,人均占有805m3,不足全国人均水平的2/5。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水资源供需矛盾变得更加突出。无论从水资源的现状看,还是从县域科学发展看,都必须坚持绿色发展为前提,加强水利建设,保护水质安全,发展生态水利。近几年来,按照县委、县政府提出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生态效益才是最大效益”的经济发展思路,坚持生态治水理念,突出生态建设涵养水源,强化工程建设存蓄水源,实施严格管理保护水源,建设饮水安全工程保障民生,形成了现代生态水利体系,有力地促进了全县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2主要措施

2.1涵养水源措施

蒙阴山地丘陵占全县总面积的94%。按照总体规化,将流域治理作为水利建设的源头,统筹推进山、水、林、田、路、村治理,以小流域为单元,以水土保持为中心,以治山增绿为主线,坚持一治一座山,一治一条流域,累计实施水土保持、综合开发、土地整理、环境整治等各类流域治理项目216个,其中治理小流域49个。建设500m3以上小型蓄水工程951座、拦沙拦水坝3.2万余座。目前,全县治理水土流失面积达到90%,荒山绿化达到75%,植被覆盖率达到70%。通过治理,极大地改变了蒙阴水土流失状况,加快了全县水保生态建设的步伐,建立起人与生态和谐相处的防护体系,形成了“一河清泉水、一条经济带、一根产业链、一道风景线”的水土保持生态治理新模式。

2.2蓄水工程措施

以水库、河道为重点,以“生态带、产业链、风景线”为标准,加强水系全面治理。在河道治理方面,注重城乡统筹,全面协调推进,摒弃传统治河理念,坚持生态治河,在确保实际防洪减灾能力的同时,积极提升生态治河景观效果,根据河道原有河道宽度,所处地理位置和自然地貌的不同,合理布置河岸线,宜弯则弯、易宽则宽,尽量保留河岸的原始形态。在工程措施上采取工程防护为辅、生态修复以及美化绿化为主的多种治理方式。因地制宜,能用天然石材的用天然石材,能用乔灌草结合的注重做好结合文章,坝底栽植水生植物,坝坡栽植灌木、草皮,坝顶栽植乔木,沿河两岸建起高效农业示范园;另外,实行节节拦蓄,层层设防,最大限度地提升河道蓄水功能。在蓄水工程建设方面,兼顾生态、防洪和灌溉功能,注重与环境保护相统一,工程造型与周边景观相协调,工程布局与自然生态相适应,大中型工程与五小水利工程相结合。

2.3水资源监督管理措施

在水源保护上以建立水系生态保护带为目标,重点抓好水源水质保护,水源地水质达标率、城区环境质量优良率、城市地表水达标率连续10年达到100%。一是完善水源保护区基础设施。在水源地保护区范围内分别设置了水源保护区、源头水保护区、自然保护区及农业用水区保护管理的界碑、界标和界桩,明确了水源保护区范围和水质保护目标,公布了保护范围禁止事项,实行了生活垃圾的集中处理,对河流、水库等水源地采取绿化带建设和湿地建设,用生态措施来恢复水资源。同时,实行了严格有效的保护措施,清理了污染水质的养殖业。二是加强入河排污口的督查。对已存在的排污口进行登记,明确污染物的排放种类及排放量。并建立了排污口巡查制度,杜绝了在水源保护区内擅自设置排污口和偷排污水的现象,全县饮用水源达到Ⅲ类以上标准。三是加强对水资源的管理。结合全县水资源综合规划,研究制定了各年度用水控制指标,监督各行政区域、行业及重点企业按分配的指标取水用水,确保了区域及行业用水控制在“红线”之内。同时,对新建、改建、扩建的建设项目需要取水的,开展了水资源论证,保障了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良好的生态环境。

2.4饮水安全措施

坚持把农村饮水安全工程作为新农村建设的民生工程优先发展。一是坚持规划先行,规模化发展。从蒙阴县情出发,围绕农村供水城市化、城乡供水一体化的要求,把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纳入新农村建设总体规划,打破行政区划界限,通过总体布局和分步实施,既为管网延伸清除了障碍,也为区域联网整合留足了空间。二是标准化建设,打造精品工程。按照全县水资源规划和可持续利用的原则,精心做好水源工程选址,在新建的水源确保达标的基础上,积极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饮水工程全部配备消毒设施,应用管网优化计算、自动控制运行、信息化管理等建设,实现了农村供水技术的历史性突破,初步达到了群众满意、社会认可。三是健全机制,加强运行管理。坚持有利于管理、有利于群众使用、有利于工程持续发挥效益的原则,按照“市场化运作、企业化经营、专业化管理”的要求,大胆探索和创新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运行管理机制。对单村小型供水工程,倡导用水户协会管理模式;对规模大、跨村供水工程,倡导租赁、承包经营管理模式。通过创新运行管理机制,确保了工程建得成、用得起、长受益、良性循环持续运转。

2.5宣传教育措施

采取多种形式,广泛深入地进行宣传水生态知识,提高人们的水患意识。增强全民生态水利建设和保护意识,使全社会都认识到生态水利建设的重要性、长期性、艰巨性,认识到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人类文明,就是发展生产力,激励和动员每一个社会成员共同关注和积极参与生态水利建设和保护工作。

3建议措施

3.1加强领导,多措并举发展生态水利

强化政府宏观调控和政策引导作用,鼓励全社会参与意识,同时增加投入,多方引导社会资金投入到水生态建设中来。根据水资源承载能力,确定经济结构调整意见,提出合理的初始用水水权分配方案;制定科学合理的水价调节机制和公平的水市场交易规则,用价格促节水。鼓励社会公众广泛参与,成立用水户协会,参与用水权、水价、水量的分配、管理和监督。

3.2全方位建设节水型社会

建设节水型社会,是解决水资源短缺的根本对策,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支撑,节约用水是一种有效提高水资源承载能力和增加水环境容量的战略性对策,具有双重效益。要加强和完善制度建设,进一步加强节水用水的宣传力度,通过扎实有效的宣传,促进各级领导干部和社会公众认识建设节水型社会的重要现实意义,增强全社会的水资源忧患意识和节约意识,努力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节水知识和技能,为加快节水型社会建设,促进资源环境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作者:秦蒙 赵西虎 单位:蒙阴县水利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