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专题报告范例6篇

生态专题报告

生态专题报告范文1

(一)改善城乡环境,建设生态家园

1、开展生态示范创建工作。从2006年开始,县逐步在全县范围内开展以生态示范为载体的创建工作,推进环境综合整治。自去年以来,编制了覆盖全县13.15万农村人口的59个村庄环境综合整治项目,涉及整治项目资金1.6亿元,争取农村环境综合治理项目资金50万元。通过多年的创建,我县已逐步实现了生态创建以点带面的发展。

2、建设生态宜居城市。在建设生态宜居和内涵方面,县创新经营城市理念,围绕建设创业、宜居、平安、生态、幸福为目标,充分利用区位优势,按照三江六岸、山水特色的生态型、现代化中等城市现代化城市,努力提高城市品位目标要求,不断提高城镇化水平,目前正在实施的百里绿色长廊项目和月亮湾建设项目是推进创特色、铸品牌、成一极,建设风景独好新的重要举措。以百里绿色长廊建设为主线,与全县特别是两岸的经济社会发展相融合:通过绿色长廊建设,依托两岸的生态资源,把沿线的一产、二产和三产有机结合起来,通过发展沿线的休闲观光农业、建设特色工业基地、进行镇和村庄整治、建设国家湿地公园等项目,使百里绿色长廊沿线成为我县红色旅游、休闲旅游、生态旅游的基地。在建设过程中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在调研、谋划、争资争项、规划设计等工作中,提出了很多高屋建瓴的工作理念、思路以及措施办法,百里绿色生态长廊工程建设指挥部在县委、县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在各成员单位的积极配合下支持下,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将不断提高城市品位,人居环境跃上新水平。

(二)注重科学发展,壮大生态经济

2、构建旅游网络,发展生态旅游。近年来,县确立了以景区为龙头的旅游发展战略,通过实施旅游旺县战略,充分发挥区位、交通、资源等历史人文资源优势,创新机制,着力打造特色品牌。现在重点推进生态长廊旅游区、地貌观光旅游开发区、温泉旅游度假区三大旅游项目建设。通过大手笔、大项目,逐步做大做强生态旅游经济,打造旅游强县。

3、强化可持续发展理念,推进生态工业发展。县通过抓技改、建园区,推进生态工业发展。一是严格执行产业发展规划。工业园区今年完成了《省氟盐化工产业发展规划》和《台商创业基地产业发展规划》,并以两个规划为依据,实施分类管理,提升绿化低碳发展水平。二是制定《生态园区规划》。今年初,工业园区聘请省公司咨询公司对工业园区进行了生态园区规划编制,将两基地一小区纳入了生态园区规划范围。三是全面落实环保三同时制度。严把生态入口关,严格项目规划环评,尊重专家意见。四是大力提高园区绿化水平,近两年投入资金500余万元,对省氟盐化工产业基地九二大道、工业园工业大道、南北大道、台商创业基地沿江路进行了重点美化绿化,建成以锦顺达公司为代表的花园式工厂5家。

(三)强化监管力度,保障生态建设

1、切实抓好污染减排工作。一是严把建设项目环保审批和验收关。二是将减排任务分解到排污单位。三是抓好节能减排;四是严格环保执法。五是加快污水处理厂的建设。

2、严厉打击企业违法排污行为。一是按照环保部的部署,加强对十五小、新五小企业的整治。二是抓好矿山治理整顿工作,全面整治矿业开发秩序。三是抓好排污企业的监督检查力度,严查企业不正常使用污染物处理设施、超标排放污染物等情况。四是加强对国控企业的监管,确保监管工作切实到位。五是抓好饮用水源保护工作,确保了饮用水源水质量100%达标。

3、加强环境监测。一是切实抓好县内大中型企业污染源全年的常规监测工作。二是认真做好污染投诉的监测调查取证工作。三是认真做好环境监督监测工作。

二、存在的问题

(一)舆论引导还不够强势

一是没有形成主流的文化舆论导向。干部群众没有充分认识到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二是宣传没有突出重点,缺乏针对性。三是没有充分利用好各种纪念日或活动日,运用电视、报刊等媒体进行绿色消费、生态城市等科普知识的宣传。

(二)生态经济还比较落后

生态农业的规模化、产业化程度还比较低;品牌可持续保护和发展的意识亟待增强。生态工业方面,生态工业关键技术创新不足;节能工作刚刚起步,但宣传不够,未引起企业足够重视;大多数企业规模小,力量薄弱,产品档次低,单位产品能耗高,节能改造心有余力不足;生态旅游方面,仍然存在旅游新项目开发建设进展缓慢的问题;现有的、温泉、地貌观光旅游区由于投入不足,景区的档次和品位都不高;而景区周边村民关系太复杂,又直接影响到投资者的投资信心。

(三)农村环境综合整治还须加强

一是脏、乱、差的环境尚未得到有效治理。现在厕所简陋、人畜共处、柴草乱垛、垃圾污水随意排倒是当前县农村的四大顽疾。二是清洁能源还未全面推广使用。近年来,县虽然建成沼气池几千个,在这项能源的开发上,也积累了一些经验,但在推广使用时,却受到了资金、技术、服务等条件的限制,这一清洁能源并未在农村全面推广使用。三是农民作为生态文明村、省卫生村建设的主体意识不强。许多农民对于生态创建工作不理解,认识不到位,参与热情不高,行动迟缓。

(四)工业污染治理任务艰巨

从总体上看,目前县仍以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为主,资源能源消耗量大,污染物排放总量较大。工业污染源中以工业废水污染为主,而废水中以工业园区污染较突出。污染物排放总量不断增加,污染治理进展较慢,重点污染行业、重点污染源企业虽经限期治理,但仍存在结构性污染重,排污总量大、治污欠帐多的问题。企业生产力不断增加,污染物排放总量增加,污染治理相对滞后。由于小规模,零散选矿点多,选矿工具落后,环保设施不健全,矿山污染问题仍然较为突出。

(五)执法能力和力度亟待强化

县环保执法力量不足,环境监察、监测设备相对落后,专业人员较少,离环保规范化建设的要求还有一定距离,未能满足新形势的要求,环境管理能力跟不上经济发展的要求,环境管理能力仍然薄弱。

三、几点意见和建议

(一)切实加强工作领导

一要建立强有力的领导机构。县里要形成“县委负总责,政府负实责,职能部门具体抓,相关部门协同抓,人大、政协督促抓”的工作格局;乡(镇)也应成立相应的领导机构。二要建立工作责任考核制。要倡导“保住青山绿水也是政绩”的政绩观,把生态建设和保护成效纳入干部考核评价体系之中。县委要制定全县建设生态文明的目标量化考核内容和办法,纳入党建工作之列,每年对乡(镇)进行严格考核,并将考核结果作为推荐选拔使用干部的重要依据。三是强化资金保障。按照生态县建设规划,设立专项引导资金,建立健全有效引导和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财政政策,完善“政府主导、市场推进、公众参与”的多元化投入机制。

(二)建立健全管理体制

一是制定规章条例,确保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工作步入规范有序的法制化轨道。二是建立健全激励约束机制,对生态资源进行统一管理、调度、调剂。三是深化林权制度改革,按照“林农得实惠、生态受保护”的要求抓好林改,最广泛地动员林农投资投劳育好山、护好山、开发好山。四是充分发挥人大监督、政协参政议政的职能作用,建立起权力监督、行政监督、媒体监督与社会监督“四位一体”的监督体系。

(三)构筑生态经济格局

一是突出资源培育,发展生态林业。通过产权明晰的林改工作,加快林业结构的调整,加大经济林和林木资源的精深加工利用,减少资源消耗,凸现林业生态效益;二是突出绿色食品开发,发展生态农业。结合主导产业、区域特色产业,依托现有农业龙头企业和安全食品基地等载体,本着因地制宜、相对集中、规模经营、提高品质的原则,抓好标准化生产示范区建设。促进农产品的就地加工和转化,形成“闭合”式生态产业链。着力培育一批特色鲜明、实力较强的农业产业基地。三是突出生态保护,发展生态工业。按照新型工业化的要求,不断改进工业生产模式,大力推广节能降耗、污染较小的清洁生产工艺,逐步改造和淘汰技术落后、污染严重的的工业设备,最大限度降低工业污染和原材料消耗。凡新上项目均要进行严格的“环评”,对生态环境可能造成严重污染的,必须坚决“砍”掉,始终把可持续发展贯穿于发展工业的全过程。四是突出资源整合,发展生态旅游。加快推进创建5A风景区、地貌观光旅游开发区、温泉旅游度假区和重点景区的配套基础设施建设,注重生态保护与自然景观的协调,强化包装宣传,规范经营管理,促进生态旅游的健康发展。

(四)创建良好生态环境

一是继续强化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组织开展以畜禽粪便污染、化肥农药污染、农村改厕等为主的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程,全力推进新农村建设进程。二是开展生态示范镇创建活动。借助创建推进城镇建设,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步伐,推动城镇美化、绿化、净化等公用工程建设,改善城镇环境“脏、乱、差”现象。同时着力实施一批重点生态工程,建设蓝天、碧水、绿地工程,营造良好生态环境。三是形成科学的区域开发格局。根据怀集县资源禀赋和环境承载能力,进一步明确优化开发、重点开发、限制开发、禁止开发的区域定位,形成功能定位清晰、发展导向明确、开发秩序规范、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的科学区域开发新格局。

生态专题报告范文2

关键词:人代会;政府专项工作报告;哈尔滨市十四届人大三次会议

中图分类号:D035.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4)34-0071-02

在国家权力监督体系中,人大的监督是层次最高、效力最大、权威最高的监督。面对不断深化改革和各方面工作不断创新的新形势,人大工作也需要创新。地方人大如何紧跟形势和发展需要,不断加强与改进监督工作,对地方最高国家权力的行使进行积极有益的尝试探索,也是需要深入思考和大胆创新的课题。哈尔滨市十四届三次人代会专题审议市政府民生工作报告的成功实践为我们提供了有益的启示,人代会审议政府专项工作报告不仅是人大工作创新之举,更应成为常态和必须,成为加强人大刚性监督的相对固化形式。

从目前看,多数地方人代会上除了“规定动作”审查和批准这六个报告外,对讨论决定本行政区域内各方面工作的重大事项这一职权行使并不多,而这个规定恰恰运用的是人代会“审议”的职权。听取并审议工作报告,是各级人大行使监督职权的一种最基本、最惯用的工作形式,无论对人大还是其常委会都如此。对人大常委会而言,通常两个月召开一次会议,间隔时间短、一年多次召开,所以有机会就“一府两院”的一些重点、难点工作更多、更经常地审议并做出决议,以此更好发挥人大常委会经常性的监督作用。而对一年召开一次的人代会而言,除了法律规定的审查六个报告外,全体人大代表的直接话语权就显得有限。随着改革的深入,政府职能发生重大改变,工作的内容和领域不断调整变化,工作的重心也有新要求新倾斜,在这种形势下,作为最高权力机关的人民代表大会,对政府就事涉发展战略全局、影响深远,事关百姓切身利益、社会普遍关注的一些重大事项、重要工作要求提交专项工作报告进行专题审议,充分利用并发挥好人代会上全体代表的智慧和力量,充分反映并代表全体人民的意志,在此基础上做出相应的决议决定,这也是行使人代会审议职权的题中应有之义。

一、人代会审议政府专项工作报告的实践探索

近年来,无论从全国人大还是各地方人大都在创新人大工作上不断探索,为人大更好履职行权、发挥监督作用不断注入新的活力。在人代会上审议政府专项工作报告,就是宁夏人大首先尝试,首开先河。自2007年以来,仿照国民经济计划,宁夏开始实施“民生计划”,每年选取一批民生实事列入民生计划,有计划、有步骤、系统性地解决民生问题。但是,民生计划内容谁说了算?民生计划执行情况谁来监督?从2009年开始,宁夏回族自治区政府已连续3年将宁夏民生计划及执行完成情况形成“民生报告”,独立于惯常的《政府工作报告》之外向自治区人民代表大会单独提交,在人代会上由人大代表审议并做出决议,由人代会表决通过上一年度民生计划执行情况与下一年度民生计划的决议。宁夏人大把民生计划列入人代会议程,提请人大代表审议,实际上是将民生计划放到一个强有力的监督平台上推动,在提升民生计划实施质量的同时,也保证了民生计划的长期性、持久性,有利于及时把人民改善民生的意愿上升为共同意志,把不带有法律意志的文件上升至法律的规章制度层面,使民生计划不仅成为“民心工程”,而且成为了“法治工程”。人大审议通过以后,再由人大监督执行,政府抓落实。这样做既凝聚了全社会的智慧和力量,也督促和支持了政府更好地关注民生、改善民生、保障民生。宁夏人代会专题审议民生报告并取得良好效果的实践,随即被宁夏辖内的市、县人民代表大会仿效,不少市、县人民代表大会通过审议政府年度民生报告、民生计划,监督地方政府回应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在推动政府民生工作上均取得了积极成效。

哈尔滨市自十四届人大以来,在常委会“凝万众一心聚力发展、解百姓之忧共创和谐”工作主题的引领下,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不断创新人大监督工作,无论是全国首创的“五边”形式专题询问、创新立法方式加强地方立法工作组织协调,还是加强上下级人大联系成立联系指导区、县人大工作办公室等,都取得了积极的成效。这次在市人代会上专题审议政府民生报告就是市人大创新人代会工作的又一次探索,也让人大工作创新的脚步又向前迈了一步。在市人大常委会和市政府主要领导就人代会期间增加审议政府民生工作报告议程沟通商定后,市十四届人大三次会议秘书处迅即将审议政府民生工作报告正式纳入人代会议程开始筹备并成立专门工作组。经过反复研究论证,专题审议形式最终确定为:针对市政府同一个民生工作报告进行审议;根据参加的市政府领导人数确定举行几个代表团联组会议,每位市政府领导分别深入到一个联组会议;每个联组会审议内容依据政府领导的职能分工各有侧重,使专题审议覆盖到民生领域的各个方面;全体代表分别以参加各联组会议形式同时参与审议,代表当场提出问题发表审议意见,市领导当场回应作答。经过精心设计、紧张筹备,最终在人代会上同时呈现了八场别开生面、气氛热烈、各具特色的专题审议民生工作报告联组会议。这次专题审议民生工作报告经媒体专题报道后,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不仅使专题审议成为这次人代会上最大的亮点,使民生成为人代会上最热的话题,也标志着这次人代会专题审议民生工作报告的成功尝试,为今后继续创新人大工作积累了宝贵经验、奠定了良好基础。

二、人代会审议政府专项工作报告常态化的制度保证

人代会审议政府专项工作报告,有利于推动政府加强和改进专项工作并取得积极成效。对于这一监督形式,不仅要大胆创新敢于用,而且要用好用足善于用。但就人代会行使审议职权而言没有单独的法律规定,《监督法》对审议职权的规定也仅就各级人大常委会而言,因此,对人代会审议专项工作报告还要在实践探索的基础上,对一些相关内容做出规定,对其中的重要环节加以明确。

1.审议专项工作报告题目的确定。《地方组织法》第8条第3款对人代会行使审议权规定:“讨论、决定本行政区域内的政治、经济、教育、科学、文化、卫生、环境和资源保护、民政、民族等工作的重大事项”。从这一规定不难看出,人代会审议的政府专项工作内容宽泛、覆盖面广,但一定要是重大事项。重大即重要、全局、事关国计民生的事项,对一个地区而言,这样的内容会很多,哪个题目更急迫、更重要、更受关注,自然先提上议程。所以,专项报告的题目可以是政府根据工作安排主动向人大提出,也可以是人大要求政府就某一方面工作提交专项报告。无论是哪种形式,都需要人大与政府事先妥善沟通、达成共识。

2.审议专项工作报告形式的确定。在人代会上代表出席并参加各项活动通常是以代表团为单位的。依据法律规定和实际工作情况,人代会上审议政府专项工作报告,通常可以采取这样几种形式:一是以代表团为单位进行审议,人数较多的大代表团还可分组审议或举行全体会议审议;二是几个代表团联组审议,有利于在更大范围内更集中充分审议,这次市人代会采取的就是这种形式;三是对一些专业性较强的专项工作报告,可根据代表行业、界别组织专业代表集中审议,充分发挥代表专业特长,保证审议的高质量。四是延伸审议,对人代会上代表的提问政府领导不能当场给予充分说明,还需会后深入调研再做答复的,也可会后处理。具体采取哪种形式还要视专项报告内容、人代会日程安排等实际情况而定,选择适合的、有效的、有利于审议质量的形式最重要。

3.审议专项工作报告审议结果的处理和运用。审议结果的正确处理和运用是衡量人代会审议专项工作报告效果的重要标志。审议结果或形成审议意见,或做出决议决定,都是督促政府加强改进专项工作的重要依据。宁夏人代会审议专项报告后,由人代会表决通过上一年度民生计划执行情况与下一年度民生计划的决议,这不仅让代表们审议政府为民办实事的落实情况,也要把握审定政府今后要为百姓办的实事,督促政府更好地履行职责,关注、改善和保障民生。我市这次人代会专题审议政府民生工作报告,将在人代会结束后,将代表们的意见、建议整理汇总后转市政府。半年后,市人大常委会将集中听取市政府办理情况的汇报,并进行测评。这种做法不仅能极大提升专题审议民生工作报告的效果,督促推动政府兑现承诺,将民生工作做实做好,更是一次对人代会上的审议结果和会后人大常委会的监督有效结合、持续跟踪的有益尝试。

三、人代会审议政府专项工作报告常态化的理论思考

人代会审议政府专项工作报告,是法律规定的人大监督职权,不仅体现了国家一切权力属于人民的宪法原则,体现了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国家治理体系的核心要求,更是由人民监督政府权力运行的不二选择和最佳渠道。要使这一监督形式走向常态、更好发挥作用,还需代表、政府、人大等有关各方共同努力,深化认识,达成共识,共同发力。

1.代表的主体责任和履职能力是人代会审议专项工作报告常态化的基础。审议政府专项工作报告代表是主体。人大代表来自各行各业,代表广大人民群众,代表在人代会上围绕政府专项工作,审议发言质量的高低,提出问题是否真实、准确、科学、全局,都对保证审议质量、使审议取得实效至关重要。这就需要代表不断增强为民履职、为民代言的主体责任,同时不断提升自身履职能力,加强学习调研,多深入人民群众中听取民意、了解实情、汇集民智,真正为人民代言、替人民监督。这不仅是人代会审议政府专项工作报告走向常态的基础,更是对十八届三中全会强调的“要从各层次各领域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的具体落实。

2.政府的诚恳接受和积极主动是人代会审议专项工作报告常态化的前提。总理曾指出:“人民政府的权力,本质是责任,本色是为民”,这句话也是对人民政府存在属性的最好诠释和解读。这次人代会专题审议政府民生工作报告,市政府坦诚接受、主动配合,取得良好效果的成功实践更应成为督促、启示市政府今后主动接受人大监督的必要提醒和难得契机,督促政府充分认识到这种监督是对政府工作的有力推动,专题审议的结果积极而富有成效,也将转化为改善民生的实际工作成果。人大对政府的监督是支持、是服务,更是保障。由被监督向主动接受人大监督的转变,不仅能够增强政府的人大意识,更是建设法治政府的必然要求。只有政府有了这种接受监督的主动自觉,人代会审议政府专项工作报告才能有的放矢、取得实效、走向常态。

3.人大的精心组织和制度安排是人代会审议专项工作报告常态化的保证。人代会审议政府专项工作报告,审议在人代会上,但人代会会前的精心筹备和日常的基础工作以及人代会会后对审议结果的处理和跟踪问效,都对审议专项工作报告走向常态至关重要。正所谓审议在会上,功夫却在会下。引导和扩大人民群众、代表对审议专项工作的积极参与;会前对审议专项工作议题的充分调研、准确把握、征集确定;日常对代表有组织、有计划、有针对性的培训;人代会会后相关工作的有序衔接和对审议结果的追踪;注重和强调政府的整改落实和对审议意见办理情况的关注;扩大社会影响,对政府落实情况人大表决结果向社会公布等等,都需要地方人大及其常委会不仅要通过精心组织实施、制度安排设计来完成,更是值得深入研究探讨认真思考破解的恒久课题。

生态专题报告范文3

【关键词】新闻界;十精神;贯彻;抓手

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以下简称“十”)上,同志作了题为《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 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而奋斗》的报告(以下简称“报告”)。这份纲领性文件,不仅为全党确定了行动指南,而且为中国新闻界提出了诸多新的议题。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过程中,中国新闻界该如何贯彻十精神,努力提高传播能力?

改革时政报道

克服各种形式主义

宣传好十精神

新闻界努力贯彻十精神,首先要做的便是大力宣传十会议的主要内容及会议所传达的精神。

事实上,新闻媒介作为,宣传和解读党的各项政策义不容辞。因此,简单地照搬理论、照搬材料是不够的。在为公众传达上级精神的同时,媒介还需帮助公众更好地理解十八的精神。

但是,以往一些时政报道存的问题有:报道很宏观、但实质性内容不够;照本宣科,深度解读不够。随着对形式主义的批判日渐增多,很多媒体改用生动活泼的文笔反映现实问题。

在今后的宣传报道中,媒体不仅要将核心精神传达给公众,还必须真实、客观,贴近实际、贴近群众、贴近生活。

推进媒体产业化经营

打造传媒集团

争取更多传媒成为上市公司

《报告》第三部分提出:“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深入人心,公民文明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明显提高。文化产品更加丰富,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基本建成,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中华文化走出去迈出更大步伐,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基础更加坚实”。

《报告》第六部分提出:“增强文化整体实力和竞争力。文化实力和竞争力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重要标志。要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推动文化事业全面繁荣、文化产业快速发展。发展哲学社会科学、新闻出版、广播影视、文学艺术事业。加强重大公共文化工程和文化项目建设,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提高服务效能。促进文化和科技融合,发展新型文化业态,提高文化产业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水平。构建和发展现代传播体系,提高传播能力”。

《报告》以此为着眼点,对中国新闻界提出了一些具体的要求。如,加强国内媒体的影响力、将国内的声音传出去,增加国内媒体在国际新闻界的地位等。但是这些目标单靠单个的媒体是不可能实现的。只有媒体走向集团化,才能一起把这块蛋糕做大做强。因此,集合新闻资源,创办“航空母舰”式的媒介集团,是现阶段中国新闻界的必然选择。

纵观国内新闻界现状,我们在坚持发展跨媒体、跨地区的媒体产业的同时,必须变国内新闻界的数量优势为质量优势,变散兵作战为集体作战,合理有效地进行的资源整合,充分实现产业经营实体化、市场化。同时,也要及时延伸产业触角,扩充规模,增强经济实力与自身影响力。通过媒体产业化与集团化的经营,新闻界可以集中兵力将新闻做实做大,更好地向国际传递国内的声音。同时,自身强大的实力也为新闻媒介提供了经济支持与地位保障。此外,新闻界应该争取涌现出更多的传媒类上市公司,提高其适应市场的能力。

在未来的一段时间内,新闻界应努力构建新闻媒介集团,引入现代化技术与管理理念,打造出具有中国特色的“国际传媒大鳄”。

增加生态新闻的比重

增设相关栏目或版面

《报告》第八部分中提出:“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这是党代会报告上首次单篇论述“生态文明”,也是首次提出“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建设美丽中国”的概念。

可持续发展作为科学发展观的要义,在十报告中得到充分重视。这也为中国新闻界明确了努力的方向。

新闻媒介作为党的的喉舌,具有“联系社会”的功能。即及时地传播、宣传、普及党的纲领政策,运用党的理论引领社会思潮。那么,此次生态新闻便是首当其冲应该得到重视的环节。从目前国内新闻界的现状看,少数媒体对这一问题已经有所重视。如南方周末就辟有专门的绿色新闻板块,宣传绿色经济与环保型生态。

根据“议程设置”理论,大众媒体可以通过提供信息和安排相关的议题有效地左右人们关注哪些事实和意见及他们谈论的先后顺序。媒体自身的关注度能够影响受众对于该议题的关注度。因此,加大生态文明建设的报道能在很大程度上增强人们保护生态环境、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意识。新闻界应该对这个问题给予高度的重视。

从形式上看,电视台可以开设生态新闻频道或板块,电台可以增加生态新闻板块或频率,报纸也可以开辟生态新闻专栏专版,网站更是可以采用新颖的形式开展生态新闻宣传;从内容上看,媒体可以扩大生态新闻的报道面,从各方面解读绿色生态,从各角度宣传报道,使生态文明的理念能深入人心;在选材上,适当地向生态新闻倾斜、增强报道力度;从节目设置策略上看,为了突出生态新闻理念,各大媒体可以将生态新闻提至重要版面、重要时段、重要位置上,并增加生态新闻报道的频率,形成长期的潜移默化的效用。

加强舆论监督性报道

鼎力支持反腐败工作

维护公平正义

《报告》第二部分提出:“坚持以人为本、着力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报告》第五部分提出:“坚持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保障人民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推进权力运行公开化、规范化、完善党务公开、政务公开、司法公开和各领域办事公开制度,健全质询、问责、经济责任审计等,加强党内监督、民主监督、舆论监督、让人民监督权力,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报告》第十二部分提出:“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媒体的舆论监督是体现在多个层面上。首先,媒体应该及时正确地将“应该在传媒上公布的各种信息”广泛传播,满足公众的知情权。这其中包括及时地揭露各类违背公平正义的事件、及时地公开各项党务、政务以及主要领导干部、人财务使用管理、及时地报道各种腐败事例、各个腐败份子、有违党的精神的行为、与人民民主相悖的行径等。媒体要及时地向公众报道事实真相。

媒体是连结党和人民的纽带。因此,它必须同时肩负起上情下达的使命。媒体应该利用自己的平台将民众的意见、心声、需求和愿望及时地反映出来,充分保证公众“表达权”的实现。

当然,在加强对社会进行舆论监督的同时,媒体自身也要接受社会的监督。因此,为了树立媒体自身的公信力,新闻界一定要加强对新闻从业人员素质的考核。以防各种腐败、违法违纪现象在新闻界内部出现。

针对以上所说,新闻界可以从多方面入手。如,报纸、电视等可以开辟更多的专栏专版、公布公开党务政务。

深入贯彻“服务型政党”理念

追求新闻报道的服务性

《报告》始终没有脱离“为人民服务”的核心。

《报告》第三部分提出的:“加快形成科学有效的社会管理体制,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健全基层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网络;加大对农村和中西部地区扶持力度。”

《报告》第五部分提出:“深入推进政企分开、政资分开、政事分开、政社分开,建设职能科学、结构优化、廉洁高效、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继续简政放权,推动政府职能向创造良好友好发展环境、提供优质公共服务、维护社会公平正义转变。”

《报告》第十二部分提出:“要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从严治党,全面加强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反腐倡廉建设、制度建设,增强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这也是党代会上第一次提出建设服务型政党的概念。

从《报告》中,我们可以看到,党的工作核心就是为人民服务,而媒体作为,也必须要将服务意识贯彻到底。尤其是党报及其子媒,更要将此作为行动准绳。

而媒体的这种服务性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第一,媒体自身要有服务意识,即在选稿、报道时,从人民的角度考虑问题,解决人民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报道最关乎人民利益的新闻,如就业、教育、税收、社会保障制度、健康、医疗等这些关系国计民生的问题。因此,第一时间为公众解读相关的方针政策、及时地跟进相关报道,是体现媒体服务性的重要部分。

第二,媒体在内容上可以选择一些服务性较强的报道。如那些能引导公众进步、能帮助公众保持健康、能教会公众如何解决实际问题或者是能让公众从中得到经验与教训的报道。

第三,媒体可以加大“帮办”新闻的比例,如党报可以增设“党报”热线,都市报可以设置“帮办新闻”等。以每日新报的帮办新闻为例,该报自创刊以来一直坚持这种办报理念。从2000年创办的“新帮办”专版,到2007年联合天津市政府办公厅推出的“民生”专线,再到2008年成立的专门性帮办组织——民生帮办办公室,其中的每一次改革都体现出服务意识。而且,每日新报的帮办题材很广,涉及到老百姓生活的方方面面。可以说,这种帮办行动充分体现出了媒体的“服务”功能。近年来,不少都市报对这方面都有注重。如蓝色快报也开设了“帮办新闻“专版。

坚持以人民为报道主体

重视反映基层民生、民意、民情

《报告》第六部分提出:“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提高文化产品质量,为人民提供更好更多的精神食粮。坚持面向基层、服务群众,加快推进重点文化惠民工程。”

《报告》第七部分提出:“加强社会建设,是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保证。必须从维护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高度,加快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推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

经过统计,在此次十报告中,共出现“人民”98次。足以看出,人民的重要性。

毫无疑问,人民始终是报道的主体。因此,新闻界应该以人民为中心展开各方面报道。

这种“坚持人民为主体”的报道方式对新闻界提出了两个要求:

一是要加重对人民的报道,尤其是对民生、民意、民情的报道。新闻媒体尤其是传统媒体如党报、央视、省级卫视等需要进一步加强这方面报道,以使报道更加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

二是要增加人民对报道的兴趣。既然报道的目的就是为人民服务,那么增加公众对报道的兴趣则是关键。在这一点上,媒体还需要更加努力。

(作者单位:南昌大学新闻与传播学系)

参考文献:

①:《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 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②赵兰英:《试论媒介产业化经营》,《现代商业》2012年第24期。

生态专题报告范文4

关键词:台湾;大学毕业生;就业能力;学用落差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4428(2016)01-105 -02

一、前言

自2000年起,台湾年轻人高失业率问题已经存在。在1980、1990年代台湾15~24岁的年轻人实际失业率低于10%。但是,从2000年开始,年轻人的失业率不断向上攀升,失业率甚至超过10%。根据台湾官方统计数据显示,20~24岁年轻人的失业率已经高达13%,是整体平均失业率3.98%的3倍;专科学历失业率为3.14%,大学本科以上学历失业率高达4.88%,是所有学历水平中失业率最高的。如何让大学毕业生顺利进入职场,已经成为一项重要的课题。

二、企业对毕业生的能力需求

随着产业结构的变化,企业对大学毕业生的能力需求,因产业各领域在劳动市场不断细分化、专业化、多样化的工作内容,而产生了与以往不同的期待。根据台湾官方的调查报告《2006年大专毕业生就业力调查报告》《2009年大专青年就业力现况调查报告》,以及《2010年青年就业接轨之研究》等结果显示:企业主认为大学毕业生应具备的就业能力分别为:(1)良好的工作态度;(2)敬业精神与态度;(3)稳定度及抗压性;(4)表达与沟通能力;(5)团体合作能力;(6)学习意愿与可塑性等一般泛用的基础能力。

从学校和教师的角度来说,“专业知识与技能”是最重要的。但是在毕业生实际的求职过程中,“专业知识与技能”在后两次的调查里却下滑到前五名之外;而一般泛用的基础能力却越来越受到企业的重视,具体见表1。由此值得深思的是:现今的大学毕业生不仅欠缺一般泛用的基础能力,“专业知识与技能”更与企业所期望的能力有很大的落差。

数据来源:《2006年大专毕业生就业力调查报告》《2009年大专青年就业力现况调查报告》《2010年大专青年就业力现况调查报告》

由表1可知,企业认为大学生需要加强的一般基础能力,应在就业前就已具备,然而却是现今大学毕业生最欠缺的部分。表2进一步给出了企业认为台湾大学毕业生应加强的就业能力项目由高至低的排序情况。

数据来源:《2006年大专毕业生就业力调查报告》《2009年大专青年就业力现况调查报告》《2010年大专青年就业力现况调查报告》

由于台湾的大学教育已经成为普及教育,但是大学教育形式主义化的影响,学用落差日益严重等社会现象,台湾年轻人的能力也随之产生下面的变化:

(1)人际关系薄弱,无法团队合作

现今台湾年轻人强烈的自我意识,虽然在工作中可以获得成就感,却容易忽略了工作中应有的职业伦理的重要性,往往容易衍生出“人际关系薄弱”、“缺乏团队合作能力”等问题。

(2)勇于表达自我,却无法逻辑思考

现今的年轻人虽然勇于表达,却无法将自己的想法有组织、有系统地表述出来,缺乏统筹整合的能力。

(3)自尊心强烈、自信心薄弱,承受力差

年轻人虽然有强烈的自尊心,但相对来说,自信心却十分薄弱,容易觉得自己任何事都会,但在挑战更难任务时,往往遇到困难便无法承受。

三、态度是发挥专长的基础

在现今的市场环境下,企业主需要具备正确表达自我、积极的学习态度、良好的组织及整合能力、良好的工作态度、以及良好适应能力的人才;特别是“良好的工作态度”和进入职场后的“积极的学习态度”两种能力,都能够协助年轻人在未来职场上将积极的学习态度转化为良好的工作态度,使得个人专长得以发挥,从而得到上佳的成果。

在存在信息不对称的劳动市场,企业在招聘的时候虽然比较看重学历文凭,但是大学生在学校所学的知识仅能支撑有限的时间,之后的工作绩效表现仍然取决于个人“积极的学习态度”。职场实战经验不丰富的年轻人,如果能够通过广泛地学习、消化、吸收、转化、升华、运用,将能够进一步提升个人工作技术与能力,这样才能够和企业在国际化、全球化的激烈竞争中共同成长。

四、一些启示

通过对台湾的大学毕业生就业能力的研究,能够给我们提供以下的启示:

(一)要重视学生良好学习态度的培养,特别是认真做事的态度。在课堂上,除了注重专业知识的传授,还要重视学生的学习态度,比如:上课不带课本、玩手机、说话、睡觉。这类问题固然学生本身的原因占很大的比重,但是教师也有一定的责任。如果教师上课枯燥、照本宣科,学生自然没有学习的兴趣,更谈不上学习态度。学习态度的培养要从师生两个方面同时入手。此外,还要丰富图书室学习参考资料和网络配套学习资源。

(二)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设计,缩小“学用落差”。以管理学院为例,作为一个2011年才独立出来的新学院,师资力量薄弱是突出的问题。此外,年轻教师占较大的比例,具有专业工作经验的教师比较少,反映在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设计上就是理论类的课程所占比重太大,实务类的课程所占比重偏低,这使得我们的毕业生在严峻的就业形势中,专业优势不够明显,不能满足企业的人才需求。

(三)重视大一新生,将专业参观与专业导论相结合。让学生尽早接触相关的企业,在了解专业发展方向的基础上,做好职业生涯规划;与企业建立实习培养协议,实现学生毕业与就业的无缝对接,减少毕业生的就业障碍。

参考文献:

[1]胡尊利,刘朔,程爱霞.国外大学生就业能力研究及其启示[J].比较教育研究, 2008,(08).

[2]高耀,刘志民,方鹏.人力资本、家庭资本与大学生就业政策绩效――基于江苏省20所高校的经验研究[J].高等教育研究,2010,(08).

[3]贺平.高校大学生就业问题的新思考[J].山东青年政治学院学报, 2011,(01).

[4]刘怡.国外促进大学生就业政策的比较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8.

[5]张景聪.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的市场化诉求――对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的再审视[J].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10,(01).

[6]王霆,张婷.扩大就业战略背景下我国大学生就业质量问题研究[J].中国高教研究, 2014,(02).

生态专题报告范文5

我本人是一名林学科技人员,担任过中国工程院分管生态和环境领域的副院长,从2004年至今一直兼任中国环境与发展国际合作委员会的中方首席顾问,因此对生态文明的理念和表述十分关心。在工作过程中,需要为生态文明这一问题与国际上环境与发展领域的专家沟通,以取得他们的理解和支持。但是,遗憾的是,对于“生态文明”的英文译法一直没有正式定下来,现有的中央文件正式译文中对此词的译法既不统一、也不规范,已经影响了与国外在学术和政府层面的交流,在此提出意见,希翼与各界人士和有关专家共同探讨。

“生态文明”这个词在十多年前已散见于一些学术文章。2002年春,原林业部曾组织了一批专家研究中国林业发展战略,当时的研究报告指出了必须把中国林业发展战略方向转变到以生态建设为主的轨道上来,并提出了“生态建设”“生态安全”“生态文明”的“三生态”发展指针。这项战略咨询研究成果于2003年在《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中发〔2003〕9号)中反映出来。2005年,同志在中央已经明确提出了包括人和自然和谐要求的科学发展观的情况下,又进一步指出要“在全社会进行生态文明教育”。而到了2007年的十七大召开时,在中央的英明决断及不少专家学者的努力争取下,“生态文明”正式进入了十七大报告,成为报告中的一个亮点。可是当我们要用十七大的精神与国外学者交流时,却发现十七大报告的正式英译文本中把“生态文明”译成了conservation culture。从英文字面上来理解,conservation culture只是意味着一种保护自然的文化,与“生态文明”的丰富内容相去甚远。我当年就曾为此致信中央书记处,希望改正这个译法。我认为生态文明应该名正言顺地翻译成ecological civilization。

在2007年以后,国内学界普遍认可了ecological civilization的译法,与我接触的外国环境专家也对此认可。可是,直到最近仍有同志把生态文明译成conservation culture,由此可见还需进一步加强推广和使用。

生态专题报告范文6

毕业实习是整个教学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践性教学环节,它是在专业教师和校外各单位、各企业的管理人员共同指导下,对学生进行综合知识运用和综合技能训练的一次集中性教学活动形式。通过毕业实习既可以对教学效果进行反馈,又可以让学生了解社会、培养和提高岗位综合能力,拓宽就业的途径。为保证2011级经济贸易系连锁经营管理专业、电子商务专业、物流管理专业和财务信息管理专业以及农村行政管理专业毕业实习顺利进行,特制订此计划。

一、毕业实习的意义

为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原则,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使每位学生通过实践锻炼,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增强动手能力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依照教学计划,2014级毕业生将进行毕业实习这一重要环节,其意义在于提高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全面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科学研究、组织生产经营活动能力和水平,培养和锻炼独立工作的团结协作的能力,培养岗位综合能力,更好地服务于社会。

二、毕业实习的目的和要求

(一)实习目的

毕业实习是高职教育教学过程最后阶段的重要实践性教学环节,也是实现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环节。通过毕业实习,有助于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专业理论知识和技术,独立分析和解决专业相关问题的能力;更全面地了解企业、了解社会,树立起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和踏踏实实的工作态度;检查所学理论知识在企业中的实际应用范围及适用程度;巩固和扩大所学专业知识,加强理论与实践结合,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使学生能较快地适应工作,顺利地走上工作岗位。

(二)毕业实习的具体要求

1.根据毕业实习具体内容,到实习单位进行现场调查了解,掌握本专业有关实际操作技能。

2.实习过程中应做到“四勤”:即手勤、嘴勤、腿勤、脑勤,不懂就问,虚心向企业实习指导教师学习,努力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为在短时间内上岗打下基础。

3.定期与指导教师沟通,根据实习中发现的问题、收集的资料和查阅的文献,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认真选择毕业设计的调研报告,按时完成调研报告的撰写、修改和答辩。

4.撰写实习记录(周志),为调研报告撰写和实习总结准备材料,定期与辅导员和专业指导教师交流沟通。

5.实习期间工作踏实,遵守纪律,服从企业管理规定,接受指导老师指导,返校时由实习单位填写毕业实习鉴定意见。

6.不得无故缺勤,有事须按实习单位的规定向实习单位请假,请假要有请请假条,注明请请假原因、时间,以备检查。每次请假时间不得超过一周,总计不得超过实习天数的三分之一。实习期间如有特殊情况及时和学院联系。

7.实习期间内遇到特殊情况及时与学校联系。

联系电话:院 办:

教 务 处:

招 生 办:

学 生 处:

经 贸 系:

三、毕业实习领导组织

组 长:刘 源 陈建军

副组长:王华杰 杜 允 李茂强 汪 泉 杨 敏 史明灿

成 员:夏贵勤 邵祥东 尹 涛 牟爱州 张晶晶 马 翔

范秉元 李 想 魏莉莎 高 坡 各专业教师

四、毕业论文的选题和要求

毕业论文的选题与设计应尽可能结合所学专业和实习单位实际,学生在实习单位导师的指导下,一定结合单位和岗位实际对调研报告进行设计。实习初始阶段学生根据课题搜集资料,撰写调研报告提纲。调研报告须有一定的理论基础,实习单位实际资料和个人分析观点三部分内容,同时应体现本人的写作水平。调研报告写作具体要求如下:

1、努力学习,刻苦钻研,勤于实践,勇于创新。

2、虚心接受指导教师尤其是实习单位人员的指导。

3、独立按时完成规定的工作任务,调研报告内容必须是所在实习单位的情况,不得弄虚作假,不准抄袭他人内容。

4、未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毕业设计者,其成绩按不及格处理。

5、调研报告在文本上,应文字通顺,语言流畅。内容要求紧扣专业、数据真实、突出实践。在篇幅上以3000-5000字为宜。

6、层次排列:标题、作者、摘要、关键词、正文、参考文献。

7、摘要:是对文章内容要加注释和评论的简短陈述,要求扼要说明调研的目的、结论、意义,一般为200字左右。

8、关键词:是供检索用的主题词条,应采用能覆盖毕业设计主要内容的通用技术词条,一般列出3~5个。

9、参考文献:反映调研报告的取材来源、广博程度,要求书写明确,包括书名(刊物名)、作者、出版者、出版年、引用部分起止页码等。

10、毕业设计封面要美观大方,题目、专业、班级、指导老师等内容要布局合理(参见附件1)。

11、毕业设计批阅答辩登记表(参见附件2)是供指导教师和专业答辩小组填写毕业设计评语和成绩时使用,学生最后提交纸质毕业设计时须将此表一同装订到毕业设计的最后一页。

12、各专业毕业设计参考题目见附件3。所有题目只是供同学们选择时参考,也可作为最终的毕业设计题目。题目的选择根据实习单单位的具体情况,尽可能结合自已感兴趣的研究方向。

13、毕业设计打印格式要求

①纸张大小:A4纸

②页距:左右2.6cm;上3.5cm,下2.6cm

③装订线:左起0.5cm

④页脚:2cm,插入页码,居中

⑤行数:每页42行

⑥一级标题:黑体小三,居中,段前段后0.5行,多倍行距:1.25倍

⑦二级标题:黑体四号,左对齐,段前段后0.5行,多倍行距:1.25倍

⑧三级标题:黑体小四,左对齐,段前段后0.5行,多倍行距:1.25倍

⑨正文:宋体小四,段前段后为0,多倍行距:1.25倍,首行缩进2个字符

五、毕业实习时间安排

本次毕业实习由经济贸易系统一安排部署,各专业教研室负责具体组织协调工作,采用院系联系实习单位与学生自主联系校外实习单位相结合的实习方式,由辅导员和各指导教师具体指导实施。

1.2014年1月7日办理完相关手续,带上相关材料离校。实习期为2014年1月8日--2014年6月9日。需要带的材料有:

(1)毕业实习指导书

(2)毕业实习鉴定表、顶岗实习记录、实习总结

(3)就业协议书(灵活就业合同)

2.毕业生于2014年1月20日前学生应落实毕业实习单位。

3.毕业生于2014年2月18日前,向指导教师提交实习联系方式和实习内容,并于2014年3月10日前向指导教师提交写作提纲。指导教师应督促毕业生按时完成任务。

4.2014年4月30日前向指导教师提交毕业设计(调研报告)初稿。教师应及时提出修改的指导意见,以使学生及时修改(必要时进行二次修改)。

5.毕业生于2014年5月31日前将定稿报告按要求,连同一份填写完整的毕业实习鉴定表(盖章)上交辅导员老师。辅导员分类后及时交专业主任或指导教师。不交毕业实习鉴定表者,其毕业设计不予评定成绩。

6.专业教师在收到学生定稿后,于2014年6月11日前,及时组织指导教师对调研报告进行评审,写出鉴定意见,填好相应表格,对不合格报告或需要修改的调研报告,通知学生进行修改。并将调研报告成绩、相关表格及学生调研报告一并交教务处。

7.2014年6月9日学生返校,返校前写好毕业实习总结,填写好实习记录,并于返校当天上交实习总结、实习记录表和就业协议书(或灵活就业合同、就业证明、劳动合同)。

8.2014年6月9-12日专业教师组织学生进行答辩。

六、实习成绩考核方式和成绩评定标准

(一)实习成绩评定的条件

成绩评定要具备四方面内容

1、毕业实习鉴定表

2、调研报告

3、顶岗实习记录

4、毕业实习总结

以上1.2.3.4.四项齐备者方可参加成绩评定。

(二)实习成绩考核方式

实习成绩评定由经济贸易系组织专业老师综合评定。依照所在单位在鉴定里的评定、调研报告质量、和实习答辩或交流情况实习总结以及实习态度等方面进行综合评定,分优秀、良好、中等、及格和不及格五个等级。毕业设计(调研报告)不合格者要在返校前重新修改,实习成绩不及格者不得正常毕业。

(三)实习成绩评定标准

1、优秀(90-100分)

①实习目的明确,工作态度好,虚心好学。能出色地完成规定的各实习指导书中规定的各项任务。

②能正确合理地应用所学理论解决实际问题。

③独立工作能力强。

④回答问题及答辩用语正确,表达清楚。

⑤尊敬领导、尊敬师长、遵守实习纪律、团结互助好。

2、良好(80-89分)

①实习目的明确,工作态度较好,学习较虚心。能较好地完成实习指导书规定的各项任务。

②能正确地应用基本理论解决实际问题。

③独立工作能力较强。

④回答问题及答辩用语正确,表达比较清楚。

⑤尊敬领导、尊敬师长、遵守实习纪律、团结合作比较好。

3、中等(70-79分)

①实习目的明确,工作态度一般,学习较虚心。完成实习指导书规定的各项实习任务一般。

②能比较正确但缺乏全面性应用基本理论解决实际问题。

③有一定的独立工作能力。

④回答问题及答辩用语正确,表达有时有误。

⑤尊敬领导、尊敬师长、遵守实习纪律、尚能团结互助。

4、及格(60-69分)

①实习目的比较明确,工作态度一般,有过不良表现。基本上能完成实习指导书规定的各项任务。

②能基本正确应用基本理论解决企业问题,在次要问题上发生过错误。

③能独立完成工作。

④回答问题及答辩用语有误,表达有误。

⑤尊敬领导、尊敬师长、尚能遵守实习纪律、团结互助不够。

4、不及格(60分以下)

①实习目的不明确,工作态度不端正,表现不好。不能完成规实习指导书定的各项实习任务。

②应用基本理论解决实际问题时存在原则性错误。

③在老师指导下不能完成工作。

④回答问题及答辩用语不正确,口头不能表达。

⑤多次或严重违反实习纪律

七、毕业实习的管理和指导

毕业实习管理实行指导教师负责制。实习期间学生有问题应首先联系自己的指导教师。在校外实习应注意安全,遵守实习单位的规章制度及实习纪律,服从指导教师的安排和指导,并与辅导员和指导教师保持经常性的沟通与交流。

指导教师和辅导员应全力完成好实习中的各项工作。启发、引导学生向工程技术人员学习、向实践学习,提高学生实习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并注意学生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督促学生努力达到实习大纲中的各项要求。为保证学生的实习质量,指导教师抽出一定的时间对学生进行业务知识的言传身教,努力提高实习效果。实习组不定期对一些实习单位的实习情况进行检查。

实习总结。在实习结束后,指导教师应进行全面总结,以便交流和积累经验,不断改革实习内容和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