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教育培训范例

高中教育培训

高中教育培训范文1

【关键词】高中英语;语言能力;培训

掌握基本的语言技能是学生提高语言运用能力的重要关键环节,包括听、说、读、写四方面的技能以及这四种技能的综合运用能力。在理解方面,主要要培养学生听和说的技能,而在表达方面主要要培养学生读和写的技能。在平实的语言交际和学习当中,这四种技能是相互促进,相互发展的。学生应通过大量的专项训练和平时的实践活动形成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为实际生活中的交际和往来打基础。高中阶段听、说、读、写的训练应该立足于学生对这几方面的发展需求。

一、培养学生善于倾听和说的能力

常言道,倾听是一种美德。学生只有善于倾听才能将所接受的知识转化为自己的。教师在实践教学过程当中可以利用情景教学法、视听结合法等各种教学方法,来培养学生关于听和说的能力。在课上,教师要保证自己的知识点传达的是正确的,让学生在听的同时能够接受到正确的知识。除此之外教师要培养学生善于说的能力。英语是一门语言类学科,学生必须要善于表达,教师要善于创造机会,让学生表达自己的看法和见解。在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当中,教师首先要培养学生对于词汇的理解力。学生对英语词汇的理解有利于对文化知识环境形成初步的认知,教师要从学生的听说读写等四个方面培养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而且是对词汇的理解,第一步都是从发音开始的,如果学生不能很好地理解英语的发音,那么对学生词汇和语法的理解也会有困难。例如,教师在教学《wildlifeprotection》这一过程中,为了培养学生善于倾听的能力,教师首先可以让学生认真的听录音的单词发音,在脑海中形成自己的印象,然后跟着录音跟读,让学生形成正确的发音,比如教师可以在多媒体课件上放读一些地道的英语发音,帮助学生形成发音的正确认识。在学生对知识点有个初步的了解之后,教师应该给学生留出一点空间,让学生做一些发言准备。要让学生感受到自己的存在,给学生创造和思考的空间。如果教师一堂课一直喋喋不休讲下去不仅会让学生感到疲倦,而且教学效率也非常低下。除此之外,教师要鼓励学生多说英语,如果能掌握好英语的发音,那么说出来英语一定会非常流利。教师就要紧紧地抓住学生们的课堂热情,用精髓的前半部分,清晰明了的为学生们讲解今天所学习的语法,让学生在有效的时间内对语法形成正确的认识。用剩余的后半部分与英语课本联系在一起,更好的让学生们吸收刚刚所学习的语法知识,高效课堂就此展开。教师要充分的鼓励学生进行小组交流,将学生分成几个不同的小组,然后让学生根据教师进行的话题进行交流,鼓励学生上台发表自己的看法和分享自己的故事。这样既能够锻炼学生的口语能力,也有利于学生培养自己的自信心。

二、加强学生乐于阅读的习惯

阅读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个好习惯,学生通过不断的阅读可以拓宽知识视野,增加知识容量,从而为自己的知识做储备。高中课程目标对学生阅读的要求是让学生能够在文本阅读中获取和掌握信息,能从文章中的线索来进行推理和分析,能根据文章的资源运用到自己的实际写作表达中。在学生进行阅读的过程中,教师要予以一定的阅读技巧和阅读方法,要充分注重学生的阅读训练。要想培养学生的阅读的习惯,首先就要培养学生对阅读的兴趣,教师要尽可能再选择一些具有趣味性的阅读材料,推动学生进行学习和阅读。学生在掌握了一定兴趣之后,自然而然的会投入到英语阅读当中。例如,教师要鼓励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在阅读中,根据自己的问题进行不断的思考和探究,往往能形成新的认知和发现。多向自己提问题,有利于自我的提高,通过自己的认知和努力来解决问题,会给学生带来很大程度上的成就感。除此之外,教师为了加强学生的阅读,可以定期的给学生订约一些阅读资料,给学生布置一些阅读任务,让学生进行阅读笔记的记录,这样能够促进学生阅读的动力。教师应当多多的鼓励学生参加一些阅读交流活动,这样不仅能够促进学生在阅读能力上的提升,也帮助学生提高了自己的实践能力和交流能力。另外,教师应当给学生一些阅读技巧,帮助学生能够在阅读时提高速度,比如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在阅读时提取关键词信息,对一些不重要的地方,不要进行逐字逐句的深入分析,尽量一带而过,而对于自己不同的地方应当进行深层次的分析,争取将自己不懂的问题弄懂。学生在阅读时应当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比如进行实时的勾画和笔记,做好平时的阅读笔记。

三、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写作能力最能够反映学生对知识的掌握能力和对实际的运用能力,是对学生综合英语素养提升的运用。学校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写作与阅读相结合,先阅读相关材料,之后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述出来,或根据教师给出的主题来进行自我发挥。很多学生在下笔时觉得没有话可写,就是因为关于平时的词汇和句子积累太少。教师在指导学生时要遵循一个循序渐进的顺序,要给学生一个成长的过程。首先从最基础的话题写起,然后慢慢的从简单到复杂,不断增强自己的写作能力。例如,在第一阶段,教师可以让学生阅读一篇材料,在这篇材料中得到了什么启示?用自己的语言表述出来。然后到第二阶段教师可以给学生一定的自由,给学生一个固定的话题,让学生围绕这个话题进行自由发挥。到学生的英语写作能力有了一定的基础的时候,学生就可以进行自由写作了,在生活中遇到什么现象或遇到什么事情都可以用自己的笔来书写出来。教师同时也要给学生一定的写作技巧,在布局谋篇、语法运用等各个方面给学生一定的指导。教师要针对学生的学习特点来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安排,要具有层次性,让学生在薄弱的地方有所提高,在擅长的地方有所拓展,争取让学生的英语综合能力得到提升。教师在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时,要根据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尽量创造好一定的情境让学生进行写作,比如教师可以在多媒体课件上展示一幅图片,让学生根据这个图片,发挥自己的想象力,进行语言的发挥和写作。这样,不仅能够为学生写作提供一定的素材,而且能提升一定的兴趣。

四、结语

高中英语是培养学生英语素养的一个重要阶段,不仅要满足学生自身的发展需求,也要满足未来发展和就业的需求。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在高中英语中尤为重要的部分,就是提升学生的综合语言能力,高中语言能力的培养深刻的影响了学生在高中阶段英语学习的素养高低。教师只有不断地更新教学理念,不断寻求行之有效的教学策略来促进学生基础语言能力的提升,才能真正让学生学以致用。

参考文献:

[1]陈慧着.试论初中英语课堂师生互动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学周刊,2017.

[2]叶文芳.新课改下中学英语课堂师生互动教学模式探究[J].英语教师,2016.

高中教育培训范文2

关键词:课程设置;参训教师;一线优秀教师;高校专家

一、研究背景

教育部在2008年颁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1]中明确提出,要加强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提高教师业务水平和教学能力,强调教师要终身学习,以适应教育发展的需要。自2009年始,教育部、财政部开始组织实施“国培计划”,即中小学教师部级培训计划,这是国家深化中小学教师教育的一项示范性举措,也是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第一个教育发展的重大项目,也为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提供了千载难逢的机会。2014年12月5日,根据《教育部关于实施卓越教师培养计划的意见》[2],教育部又确定了80个卓越教师培养计划改革项目,由此可见党和政府对教师培训的高度重视。同时也体现了教师培训的重要性,但是培训低效仍是困扰我国教师教育的一个重要问题[3]。导致教师培训低效的原因有很多,但其中最为根本、最具有决定性影响的一个原因就是教师培训需求分析不到位。培训需求分析是培训系统中最为关键的一个环节,是确保培训课程具有针对性与实效性的重要条件[4]。因此,在当前教育改革和发展的背景下开展高中英语教师专业发展培训需求分析无疑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高效的教师培训能够将教师过去已有的发展状态、当前现有的发展状态和以后可能达到的发展状态有机结合起来[5]。它不仅会影响教师今后的发展方向和状态,而且教师会以未来发展方向和状态为目标支配和决定今日的努力方向和状态,今日的努力方向和状态是以过去已有的发展状态为基础和借鉴,以便更加正确地明确今后的发展方向和状态。教师培训课程是实现培训目标的有力保障,是实施培训方案的关键前提,也是达到培训效果的重要基础。只有高度重视并且扎实做好培训课程设置,才能有效满足参训学员的培训需求,才能使培训真正具有针对性与实效性。

二、研究设计

(一)调查对象

本项目的调查对象为2015-2017三年间保定市高中英语骨干教师培训的参训学员,共285人。285名参训学员来自保定市重点高中及市普通高中,县一中、县普通高中及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其中县一中及县普通高中的参训学员来自清苑、高阳、满城、阜平、蠡县、博野等20个县及地级市。

(二)调查工具与方法

本次调查采用了定量(问卷调查)、定性(个别访谈和参训学员学习日志整理分析)相结合的方法。2015-2017三年间通过“问卷星”向参训学员共发放问卷285份,收回270份,其中有效卷262份,有效率为92%。问卷设计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是参训学员对本次培训课程的总体满意度及对每位授课教师的满意度调查。第二部分是针对培训课程的不同课型及培训专家层次的需求及满意度调查。第三部分是开放性问题,参训学员对培训课程设置有什么建议和意见。个别访谈借助面谈和qq、微信聊天的形式共访谈18人;随机整理、分析、统计参训学员日志200份(每位参训学员在培训期间每天需要写一篇学习日志)。

三、调查结果与分析

(一)参训学员对授课专家满意度分析

培训期间的每次课后,班主任老师通过“问卷网”设计授课专家满意度调查表并且及时把满意度调查表发送到参训学员所在的微信群进行网络测评,然后对统计数据进行汇总。展示如下统计数据:表1显示,大部分一线教师的“非常满意”百分比高于平均“非常满意”百分比86.8%,一线教师的平均满意度为89.69%;然而只有个别教授的“非常满意”百分比高于平均非常满意百分比86.8%,高校专家的平均满意度为82.68%。由此可见,大部分参训教师对一线教师的授课更满意。

(二)参训学员对授课专家层次的需求度分析

2015-2017三年间参训学员对培训课程中授课专家层次的需求调查通过“问卷星”共发放三次,本题有效填写人次为238人,统计数据显示一线优秀教师的平均综合得分为3.32,是四个授课专家层次(高校专家、教研员、一线特级教师、一线优秀教师)中得分最高的一个层次,一线特级教师的平均得分为2.68,是四个授课专家层次中得分第二的一个层次。事实上,一线特级教师一定意义上也是一线优秀教师。高校专家的平均综合得分为1.74,是四个授课专家层次中得分最低的一个层次。2015-2017三年间参训学员对培训课程中授课专家层次需求统计的平均综合得分基本与表1所示的参训教师对授课专家的满意度统计数字相一致,即参训学员认为一线教师的课对他们来说更实用,更适合,更受益。

(三)参训学员对培训课程的课型需求度分析

2015-2017三年间参训学员对培训课程中的课型需求度调查通过“问卷星”共发放三次,本题有效填写人次为226人。培训课程中设置的课型分别为X轴的1~4,分别为“一线优秀教师的示范课”“教研员课例分析与点评”“同课异构实操训练”和“高校专家的理论理念引领”。Y轴的0~4分别表示X轴上每类课型的平均综合得分,得到的总体数据如表3所示。图1显示,在2015-2017三年间参训学员对培训课程中课型的需求统计中,“一线优秀教师的示范课”课型平均综合得分接近3.5,表示一线优秀教师的示范课课型需求度位居第一,是四种课型中需求度最高的一种课型;“教研员课例分析与点评”课型平均综合得分接近3,在课型需求度中位居第二;“高校专家理念引领”讲座与对话课型的平均得分在1.5~2之间,在课型需求度中位居最后。图1中2015-2017三年间参训学员对培训课程中的课型需求度统计数据与表1中参训学员对培训课程中授课专家层次需求统计分析基本吻合。一线优秀教师相对于高校专家更受学员欢迎。

(四)参训学员对培训课程的内容需求度分析

2015-2017三年间参训学员对培训课程中的内容需求度调查通过“问卷星”共发放三次,本题有效填写人次为211人。数据显示79%的接受调查的参训教师认为在培训课程中应该多安排一些如何有效进行课堂教学的培训内容;11%的接受调查的参训教师认为在培训课程中应该多安排一些如何有效进行课堂管理的培训内容;只有5%的接受调查的参训教师选择了如何有效进行教学研究和5%的参训教师选择了如何有效与家长沟通。该调查数据基本与图1的培训课程的课型统计分析相吻合,大部分参训的一线高中英语教师专注于观摩、学习、借鉴一线优秀教师的示范课以提高自己的课堂教学。对高校专家的理论、理念的引领关注度不太高。

四、高中英语骨干教师培训课程设置的意见和建议

通过2015-2017三年间的三次培训,借助“问卷星”,共向参训学员发放三次调查问卷收集统计参训学员对培训课程的意见和建议。本题为开放性问题,有效填写人次为210人。此题的答案文本通过词频统计工具V2.75进行了统计,统计结果中,145人提到了“多安排一线教师,或一线特级教师的示范课和教研员的课例分析”,116人提到了“多安排实践课程”,82人提到了“安排高校专家讲解先进教育理念”。另外,对2015-2017三年间三次培训的参训学员的学习日志随机抽查审阅了200份。对此200份日志中的词频通过词频统计工具V2.75进行了统计,统计结果显示,“学以致用”出现89次,“拿来就能用”出现92次。基于以上词频统计结果及文中六个表格中的统计数据,针对高中骨干教师培训课程的设置提出以下三点建议和意见。

1.培训课程中的专家层次以一线优秀教师、教研员为主,高校专家为辅。2015-2017三年间,参训学员对授课教师“非常满意”的百分比逐年上升,由84.8%上升到86.8%,三年间“非常满意”百分比上升了两个百分点。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2015-2017三年间的课程设置中一线优秀授课教师的比例也在逐年增高。一线教师所占总授课教师的比例由2015年的41.7%上升到了2017年的58.3%。参训教师认为一线优秀教师、教研员的示范课、课例分析更贴近他们的实际教学。表1显示,高中一线教师对大部分一线优秀教师和教研员的授课满意度相对较高,对高校专家的满意度相对较低。但是参训教师对少数高校专家的满意度也超过了对个别一线优秀教师的满意度,所以在以后的培训课程安排中要尽量邀请学员满意度高、授课内容接地气的高校专家授课。高校专家传递的先进教学理论、理念犹如教师教学之路上的信号灯、指南针,能够起到引领作用。为了满足参训学员对一线优秀授课教师的需求,结合一线优秀教师自身特点,在培训课程设置中把一个半天,3个小时切分成两个板块,即一个半天内两个优秀一线教师授课,每个一线优秀教师授课1.5个小时。如表2所示。

2.培训课程的课型以一线优秀教师、教研员的“示范课”“课例分析”为主,高校专家的理念、理论引领等以“讲座与对话”的形式为辅。根据图1可知,一线优秀教师的示范课、教研员的课例分析在高中一线英语教师中非常受欢迎,所以在高中英语骨干教师培训课程中可以适当提高其所占总课程的比例,但是高校专家的理论、理念引领必不可少。在实际培训课程设置中,高校专家理论、理念引领以“讲座与对话”的形式与一线优秀教师的“示范课”和教研员的“课例分析”相辅相成、互为补充、相得映彰。以“示范课”“课例分析”“实操训练”为主,以“讲座与对话”为辅,这样可以做到动静结合、观察与思考结合、总结与创新相结合。如表3所示(以英语阅读为例)。

3.培训课程的内容以提高有效课堂教学为主,以教学研究能力、教学管理能力、教师、学生、家长、学校间的有效沟通能力为辅。教学与科研是每位教师教育工作中的两大任务。在工作中,教师应该坚持以研促教,以教促研,教研相结合。然而,通过访谈发现,大部分高中一线英语教师科研意识薄弱。原因主要有两点:一是高中英语教学任务重,没有时间进行科研工作;二是部分一线教师虽然有想做科研的想法,但是由于科研意识薄弱感到无从下手。一线英语教师有丰富的一线教学实践经验、教学案例、教学数据,这些为科学研究奠定了坚实而牢靠的研究基础,所以高中英语骨干教师培训课程中应该适当安排一些培养一线教师的教学研究能力课程,指导教师如何从日常教学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从而从现象到本质,通过教研结合发现教学中的不足,改进教学方法,提升教学效率。另外,教学管理能力,家校之间,师生之间的沟通协调能力也非常重要,所以培训课程中对这些方面也应该有所涉及。

五、结语

高中英语骨干教师培训的效果和质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培训课程设置的合理性与有效性。为了实现培训课程的合理性和有效性,课程设计者必须对高中一线英语教师的实际课程需求和对培训课程的心理预期有一定的且必要的了解与调查研究,从而使培训课程的供给与参训学员的需求之间达到有效平衡,真正地满足参训学员的实际需要,有效地解决参训学员实际教学中的困惑。本文基于对2015-2017三年间保定市高中英语骨干教师培训的参训学员的调查与访谈,提出了以上三点建议和意见,以期能够对高中英语骨干教师培训的课程设计者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高中教育培训范文3

高校中层干部是促进学校建设和发展的中坚力量。他们的综合素质不仅关系到一所高校的办学实力和办学水平,同时还关系到高等教育事业的科学发展。本文通过分析研究我国高校中层干部教育培训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探讨高校干部教育培训体系的构建,以更好实现干部教育培训改革。

关键词:

高校;中层干部;教育培训;需求

中层干部是推动高校科学快速发展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是高校管理工作开展的中坚力量。因为高校管理工作具有着既综合又专业的特点,必然对管理工作具体实施者即中层干部提出更高的要求。众所周知,提升高校中层干部综合素质和专业化水平的重要途径就是教育培训。因此,对兼有管理者、执行者、教育者和文化人的特质的高校中层干部这一群体的教育培训,需要以需求为导向来设计个性化、系统化的培训模式。

一干部教育培训存在的问题

(一)培训理念相对滞后

目前,高校中层干部的培训模式仍然是“由上级主管部门制定培训计划,培训实施机构执行计划,干部服从计划”的教育培训模式,这种模式犹如是简单的执行上级任务的重复教育模式,往往忽略了干部的个人实际需求,组织的岗位需求和学校的发展需求,培训内容、方式不能遵循干部成长规律以及成人学习的基本特点。这种背离了现代人力资源管理培训理念的教育培训模式,通常会让干部觉得“被迫培训”,培训自主意识不强,培训效果不好,造成了培训资源浪费。

(二)培训需求分析不够

高校干部教育培训一般按照上级指令制定培训计划,对个人和组织对干部教育培训的需求缺乏深入的调研和分析。对干部个人的实际需求分析不够,导致参训干部在教育培训中一直处于“被动地位”,对所学的内容缺乏兴趣,学习动力不足,参与培训的积极性、主动性无法得到充分调动。另外,高校究竟需要什么样的中层干部,高校中层干部培训特点是什么,教育培训的业务知识是否适合干部的岗位需求,这些问题也往往容易被忽略。

(三)培训模式比较单一

高校干部培训传统模式往往是以“教师中心、课堂中心、教材中心”的一元方式。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虽然会有一定的教学效果,但是其弊端是十分明显。这种被动接受的“填鸭式”学习,缺乏灵活性、多样性,会让参训干部感觉枯燥乏味,自然他们的自主学习的积极和主动性不能有效的被调动起来,更谈不上通过教育培训来实现提高干部学习能力、实践能力与研究能力的目标了。现代教育培训应根据高校干部的学历学业背景及职业特点,采取“启发式”、“研讨式”、“管理游戏”、“角色扮演”、“素质拓展”等现代化的教育方式和手段。

(四)培训内容针对性不强

高校管理干部培训内容大多以政治理论学习为重点,对于作为中层干部特殊性的高等教育管理理论等业务能力培训经常被忽视了。随着高校管理的专业化水平不断提高,对干部的业务能力需求日益突出,如果教育培训内容设置单一,针对性不强,培训重点不突出,将会难以满足素质较高、基础较好、求知欲望较强的干部培训需求。

(五)培训保障措施不到位

高校干部教育培训还需要有力的保障措施。目前,高校教育培训首先是缺乏物质基础保障,有的高校没有专属的培训设施和物质基础,没有专用经费,一般都是临时要培训时,临时找地点,临时组织和准备。其次是干部培训时间得不到保证。高校缺乏长远、科学、有效的培训规划,再加上干部“工学矛盾”突出,往往有培训也因为“工作忙,走不开”等原因无法参加教育培训。

(六)培训管理机制尚不健全

现代化的干部教育培训管理机制需要有一套成熟的、规范化的、系统的管理制度和相应的监督机制。就目前高校中层干部教育培训而言,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还存在很大的差距。例如,干部的教育培训与干部的选拔任用没有实现有效的互动机制,干部学与不学一样被提拔。干部教育培训没有形成一个较为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缺乏必要的培训激励措施,缺乏系统的培训结果运用的配套制度,干部培训主动意识不强,干部参与学习的内在动力和潜能不能有效的被激发,正是导致培训落实不力的关键所在。

二干部教育培训体系构建

(一)培训项目体系构建

1.明确专业化导向的培训目标

高校干部培训的总体目标应是不断促进高校中层干部的专业化发展。高校中层干部的专业化发展是指干部在专业精神、专业知识、专业能力、专业意识等方面的发展。高校中层干部专业化有利于促使他们形成自己的专业角色意识,激发他们的职业热情与责任感,激励他们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从而提升高校中层干部队伍总体的职业素养,推动高校教育管理水平和办学质量点的提高。

2.完备系统性的培训内容

高校应以“提升培训质量”为主线,在充分考虑干部个人需求的基础上,结合高校管理工作实际,做好干部教育培训的内容设计,力求体现培训的系统性和完整性。高校干部教育培训内容应包括理论知识、实践锻炼和养成训练等三个方面的课程。第一,理论知识课程。主要包括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高等教育理论、高校管理工作理论等。这是干部培训主要内容。第二,实践课程。主要包括参观、调查研究、教育实践考察等。其目的是让干部在社会实践中通过比较、检验、剖析,将课堂所学的理论和知识得以运用转化,做到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既巩固所学理论,又提高办学实际能力。第三,养成训练课程。这个系列课程是让干部对培训的常规管理、规范、规章、纪律、考核评估等制度的学习。其目的在于提高干部对培训重要性的认识,养成一个自觉遵守有关培训的规章制度的良好习惯,从而保证培训规范有序进行,保证培训目标顺利实现。

3.转变“被动”为“互动”的培训模式

高校中层干部培是“成人”的学习活动,仅为“被动”的灌输方式已经不能满足干部的需求。因此,在培训模式上,要做好“被动”到“互动”的转变,注重对开发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发挥它们不同效能,加强它们之间的相互衔接、相互补充、相互渗透,构成一个完整的培训模式。这种新模式需要“五个转变”:一是“封闭式”到“开放式”的转变。着力建立一个“立体开放”的培训格局,让干部教育培训不再局限于“小课堂”,而是以教育实践为主的“大课堂”,将具有操作性的培训内容安排到教育教学现场。二是信息“单向传导”到“多向传导”的转变。将教师单向传导教学方式转变为参训干部间的“多向性信息传导”,例如组织学员相互经验介绍、专题交流研讨、社会实践考察等,让干部多方位、多角度获得信息,而不仅仅局限于来自教师。三是“教授为主”到“实践为主”的转变。加大培训中社会实践考察的时间安排,真正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四是“知识补偿”到“素质能力提高”的转变。在培训效能上,着眼于高校中层干部实际能力的提高。五是干部“被动学习”到“主动学习”的转变。培训中,自始至终将干部置于主动参与教学的地位,让干部成为活动主体,激发其学习兴趣、愿望和积极性。

(二)培训保障体系构建

1.实施干部培训档案管理

培训项目实施保障的一项重要有力举措就是建立高校干部培训档案。建立健全的干部培训档案,做好干部培训登记工作,可以有效的追踪干部参加培训的情况,有利于对培训学时和内容数据做好统计分析和督促考核,从而为将干部接受培训的情况与其职务晋升、考核和奖惩等挂钩奠定基础。

2.建立干部培训考核机制

开展中层干部教育培训学时管理,定期考核。培训考核工作可以有学校组织人事部门负责,负责对高校干部教育培训学时考核的审核、认定、登记等工作。培训学时一般包括基础学时、实践学时和研修成果学时。基础学时包括干部参加脱产培训、集体学习、中心组学习、在线学习等学时。基础学时占比一般不低于60%。实践学时为干部参加实践锻炼。研修成果学时包括学历学位进修、专业资格考试、在职自学、学习成果运用等的学时。

(三)培训效果评估体系构建

1.培训课程的评估

培训结束后,要及时开展培训课程评估。一般是采取问卷或访谈的形式了解参训干部对培训的感受和评价,收集参训干部对于培训项目的效果和有用性的反应,如对教师讲课水平、培训教学内容、培训设备设施、培训综合管理等的评价。参训干部对培训的评价和反应对于重新设计或继续培训项目至关重要,对于培训调整和预测培训的实际效果十分有益。

2.参训干部培训情况的评估

参训干部培训情况的评估主要通过建立学习测验系统指标来实施评估。对参训干部在培训实施前后用同一标准对干部进行测验,然后比较两次测验指标的得分情况,测验分数提高越多,说明培训效果越好。学习测验指标反映干部掌握培训内容的程度,表明了培训的质量。一般学习测验系统包括口试测验、笔试测验、客观测验、绩效测验、态度调查等。

3.培训绩效的评估

干部参加培训后,组织要对干部的培训绩效进行追踪评估。一般可在培训前、培训结束以及培训结束后半年等3个时点对参训干部的个人绩效、其所在团队的绩效,通过问卷、访谈和行为观察等方式来进行量化对照和评估。如对新任中层干部的培训绩效评估,可以通过试用期满考察谈话、民主测评或者年度考核来进行。

参考文献

[1]李华,杨国梁.高校干部教育培训现状及对策研究[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7(4):92-97.

[2]陈萃光,陈莉华,盛新风,潘靖之.高校中层干部能力本位培训体系的构建与实践[J].继续教育,2013(5):31-34.

[3]侯伟.基于胜任力的我国公务员培训体系研究[D].南京: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1.

[4]沈江.基层党校干部培训效果评估研究——以浦口区委党校干部培训为个案[D].南京:南京农业大学,2010.

高中教育培训范文4

【关键词】职业教育培训;高质量;扶贫

一、引言

2019年1月24日,国务院了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国发〔2019〕4号),在该实施方案中对职业教育给予充分肯定,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是两种不同教育类型,具有同等重要地位。改革开放以来,职业教育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人才和智力支撑,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框架全面建成,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和社会吸引力不断增强,具备了基本实现现代化的诸多有利条件和良好工作基础。随着我国进入新的发展阶段,产业升级和经济结构调整不断加快,各行各业对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越来越紧迫,职业教育重要地位和作用越来越凸显。但是,与发达国家相比,与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教育强国的要求相比,我国职业教育还存在着体系建设不够完善、职业技能实训基地建设有待加强、制度标准不够健全、企业参与办学的动力不足、有利于技术技能人才成长的配套政策尚待完善、办学和人才培养质量水平参差不齐等问题,必须下大力气抓好职业教育。在具体实施方案中的构建职业教育国家标准中,就有一点是说要开展高质量职业培训。落实职业院校实施学历教育与培训并举的法定职责,按照育训结合、长短结合、内外结合的要求,面向在校学生和全体社会成员开展职业培训。自2019年开始,围绕现代农业、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战略性新兴产业,推动职业院校在10个左右技术技能人才紧缺领域大力开展职业培训。引导行业企业深度参与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培训,促进职业院校加强专业建设、深化课程改革、增强实训内容、提高师资水平,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同时在促进产教融合校企“双元”育人中,就有一点是说推动校企全面加强深度合作。职业院校应当根据自身特点和人才培养需要,主动与具备条件的企业在人才培养、技术创新、就业创业、社会服务、文化传承等方面开展合作。学校积极为企业提供所需的课程、师资等资源,企业应当依法履行实施职业教育的义务,利用资本、技术、知识、设施、设备和管理等要素参与校企合作,促进人力资源开发。校企合作中,学校可从中获得智力、专利、教育、劳务等报酬,具体分配由学校按规定自行处理。厚植企业承担职业教育责任的社会环境,推动职业院校和行业企业形成命运共同体。随着经济的全球化和知识经济的兴起,职业教育培训及继续教育被认为是促进国家和组织经济增长的一个积极因素,也是劳动者不断丰富知识、更新和提高职业能力、提高人力资本、保持在劳动力市场上的竞争力的主要途径。职业教育培训还有助于缩小劳动者的素质与技能差距,增加社会资本,增进社会福利与公平,降低犯罪率,消除贫困,缩小收入差距,促进社会发展与和谐。那么,如何利用企业和学院各自的优势,提高职业培训质量,为国家培养高质量职业技能人才?本文就围绕在“精准扶贫”中高质量职业教育培训的实践性应用研究探索职业教育培训高质量发展路径。

二、在“精准扶贫”中高质量职业教育培训的实践性应用研究

本论文以2018年度甘肃省“十三五”教育科学规划高校与职业院校一般课题(经费自筹)“提高职业教育培训及继续教育质量探索研究”的研究为基点针对职业教育培训在“精准扶贫”中的问题,探索职业教育培训在精准扶贫中高质量发展的途径。

1.“中建高级技能人才培训班”实践性应用研究项目:

为发展建筑业技能培训及继续教育的机会,在甘肃建筑职业技术学院领导的指导下,落实学院与中国建筑集团有限公司、甘肃省康乐县人民政府签定的康乐县教育扶贫三方协议的文件精神,进一步加强康乐县贫困劳动力技能培训工作,积极协调和参与中建集团助力康乐县教育扶贫项目“中建高级技能人才培训班”的各项工作,商定教学模式、培训目标和培训方案,共同制订教学计划并具体组织实施。(1)招生模式根据中国建筑集团有限公司用人需要,康乐县劳务办提供生源,以身体健康的建档立卡户为重点(建档立卡贫困户劳动力占人数的30%),初中以上文化程度,18—40周岁之间,兼顾贫困人口当中有培训需求、身体健康的康乐籍有专业基础和相关从业经历的青壮年劳动力、两后生、大中专院校未就业毕业生。(2)培训模式甘肃建筑职业技术学院设立为期三个月技能人才培训班,为学员提供优质的师资配备和教学设备,负责全体学员在校期间食宿和人身安全。甘肃建筑职业技术学院根据中国建筑集团有限公司的实际需求共同制定相应的培训方案,根据教学计划,学员的实际操作和顶岗实习教学工作按照“双元制”的教学模式与中建集团共同组织实施。为学员提供优质的师资配备和教学设备,使培训班学员们安心学习、乐于实践,降低就学成本,提升培训效果。加强学员在培训期间的日常管理和考核,进行严格的出勤和纪律考核,学员必须完成培训阶段所要求的全部课程和学习任务,成绩合格,考取相关职业资格证书。(3)实习模式中国建筑集团有限公司为学员提供相应的顶岗实习岗位,学员通过顶岗实习将自己在职业教育培训中的职业技能进行巩固和提升,以技能促进就业,争取部分培训成绩优异的学员到中国建筑集团有限公司技能岗位工作,帮扶康乐县实现稳定脱贫。

2.“庆阳市镇原县孟坝镇精准扶贫劳动力培训”项目:

积极组织并参与我院精准扶贫培训工作,近年来,在我院扶贫联系点庆阳市镇原县孟坝镇开展了精准扶贫劳动力培训工作。近年来,在我院扶贫联系点庆阳市镇原县孟坝镇开展了精准扶贫的劳动力培训工作,有168人参加了焊工、电工、砌筑工、测量放线工等工种的培训。在教学上,派出了优秀的教学团队,科学合理的安排理论学习和实际操作,并派出班主任进行全程管理,培训取得了积极效果,受到了镇原县扶贫部门及孟坝镇受培训贫困户的高度评价。

(1)培训目标

旨在通过培训,使精准扶贫劳动力真正掌握专业技能,提升脱贫致富本领。参加培训且通过测试的人员,取得建设行业中级职业资格等级证书。

(2)招生范围

以身体健康的建档立卡户为重点,初中以上文化程度,兼顾贫困人口当中有培训需求、身体健康的庆阳市孟坝镇塔李村、王山村、东庄村的有专业基础和相关从业经历的青壮年劳动力、两后生、大中专院校未就业毕业生。

(3)教学方式

甘肃建筑职业技术学院选派优秀的教师资源,载着先进的教学设备仪器,采用送教上门的教学模式,分别到庆阳市孟坝镇塔李村、王山村、东庄村开展培训工作,让学员以最便捷、最直观的方式进行理论及实操的学习,及时掌握消化培训内容,提高自身专业技能,以技能促进就业,实现稳定脱贫。

3.实践性应用项目创新论点

(1)改善培训内容,灵活培训方法职业学校教师类型的多样性、层次的差异性、要求的异质性和目标的可能性,明确了实践方案的问题性导向和对象性要求;针对在实践教学中的盲目性及形式化,要求企业和学校共同研制方案。(2)企业和学校针对教学中的实际问题,结合教师专业水平制定实践方案,研制出符合企业发展及企业文化等等一系列能帮助劳动者在该企业长期发展的实质性教学实践方案,让企业及劳动者体会到学以致用的快感和成就感。(3)将职业教育培训及继续教育作为人才发展规划纳入到企业发展规划,建立健全企业教育培训激励约束机制,完善培训与使用结合的制度,实行“带薪培训”和经费保障制度,增强劳动者守望职业竞争意识和风险意识,激发员工终身学习的需求。(4)建立学员及企业职业教育培训档案。

三、职业教育培训高质量发展路径探索

在培训过程中,我们不难发现,现在的职业教育培训工作对于劳动者自身而言,还是存在多多少少的强迫性,那么,如何提高建筑业劳动者自身的培训积极性,让劳动者深切的参与到职业教育培训及继续教育中,体会到学以致用的成就感,是提高我们职业教育培训质量工作的难题。建筑业劳动者主要是从建筑业劳动市场中获得社会地位和社会角色,也决定着个人能够获得企业提供培训的机会的多少和个人对继续教育的投资能力。只有将这种概念灌输到建筑业企业领导及每位建筑业技术工人思想上,才能从本质上调动企业及建筑业技术工人参与职业技能培训及继续教育的积极性。

1.在培训中,开发劳动者的科学文化素质和职业道德素质,培养劳动者良好的专业技能和敬业爱岗精神,树立个人职业理想,强化职业责任,提高职业技能。大力倡导员工通过自我锻炼、自我改造、自我提高进行职业责任的反省、对照、检查,提高劳动者的职业责任感,进行职业责任修养和教育,培养劳动者内在的、稳定的、良好的职业道德品质。

2.企业和学校要针对教学中的实际问题,结合教师专业水平制定实践方案,研制出符让企合企业发展及企业文化等等一系列能帮助劳动者在该企业长期发展的实质性教学实践方案。

3.将职业教育培训作为人才发展规划纳入到企业发展规划

(1)企业重视程度,依赖于企业内部宣传,将劳动者参与职业教育培训及继续教育转化为福利性质,而非应付政策的无奈之举,通过企业自身的重视,渲染到劳动者自身,提高劳动者自身重视程度,形成有序的循环机制。有效调动教师企业实践积极性,提高教师参与度和岗位对接能力,确保实践成效。(2)完善培训体制,强化素质和能力的开发。强化劳动者参与职业教育培训及继续教育的主体地位,将劳动者参与职业教育培训以及继续教育纳入到单位的发展规划。(3)企业建立劳动者参与职业教育培训以及继续教育档案企业建立工人参与职业教育培训及继续教育档案,将劳动者参与职业教育培训及继续教育作为奖励机制、晋升机制、福利机制,劳动者可以做到有据可依,有据可查。

4.提高劳动者自身以及企业对职业教育培训重要性的认识

变被动培训为主动学习,于劳动者自身而言,培训在一定程度上是被动的,学习是主动的,从培训到学习,不只是一个名词的转换,而是一种思维模式的更新,是提高工作能力,获得更高劳动报酬的有效途径;于企业而言,培训在一定程度上是企业获得利益的敲门砖,从培训到学习的转换,不只是一个名词的转换,是企业对人才的投资,是企业获取更大利润的投资,只有利润大于投资,培训的创新才是有意义的。变革总是充满挑战和困难的,在国外70%的组织变革以失败告终,组织变革三个阶段,一是高水平的做“错误”的事情;而是低水平的做正确的事情;三是高水平的做正确的事情,引导培训变革创新可以试点“以点带面、循序渐进、持续推进”开展。

【参考文献】

[1]王蕊.影响成人参与继续教育的因素:劳动力市场结构视角[J].教育研究,2013-4.

[2]吴慧娟.《建筑业发展“十三五”规划》解读[R].中国建筑业协会,2017-8-22.

高中教育培训范文5

【关键词】新教改;基础教育;教育培训;培训市场

一、基础教育培训市场发展现状分析

1.行业准入门槛低,市场难以管控。就目前了解到的情况,我国基础教育培训市场的行业准入门槛较低,市场也处于难以管控的状态。目前我国的基础教育培训机构随处可见,除了较知名的大牌培训机构(如新东方、新思维等),其他各大、中、小型培训机构也是并列存在的。甚至许多私人老板看中这片红利,自主进行工商注册,聘请各学科的教师,也就组成了大大小小的培训机构。这样看来,目前我国的培训行业准入门槛太低,许多地方并未严格审查是否合规,就允许开办培训机构;有的教师并未注册,私人开办培训班的情况也是存在的。市场具有自发性,若国家不提高基础教育培训机构的准入门槛,当培训市场变得失衡,基础教育培训市场必定会逐渐失控。2.品牌定位较模糊,市场竞争残酷。随着国家政策逐渐开放后,各类基础教育培训机构像雨后春笋般出现,很多小型甚至私人开办的机构也争相出现,基础教育培训市场逐渐泛滥。就目前调查的情况来看,很多基础教育培训机构的主打课程还是小学升初中、初中升高中、高考冲刺班等常规课程,覆盖了语文、数学、英语、化学、物理等多学科,但是大多数培训机构都对自己的品牌定位和品质服务不清晰,只是开办了课程却对自身的定位和品牌竞争力不了解。这样一片市场必定是很残酷的,培训机构失去竞争力将难以在这片市场上立足。3.培训机构逐利性太强,教学质量无法保障。教育的目的,是为了能够给予学生基础知识,通过知识的学习搭建起他们完整的知识框架,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基础教育培训机构存在的目的,也是为了弥补学校内基础教育的不足,为学生们提供更多的接受基础教育的机会,拓宽他们的眼界,或者帮助学生们去突破他们的薄弱知识点。但就了解到的情况,目前的基础教育培训机构,大多对利润的追求超过了对教育质量本身的追求,很多培训机构单纯为了盈利、为了赚取更多的利润,导致他们的教学质量急剧下滑,使得培训机构的教育变得无意义,这是目前基础教育培训市场较普遍存在的问题,急需得到解决。

二、“新教改”时代基础教育培训市场发展与改革前瞻

1.加强市场准入规范。由于市场存在自发性,因此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常常导致资源失衡,想要提高基础培训教育机构的教学质量,真正帮助学生们取得较好的教育效果,国家需要用“看得见的手”,来对培训市场进行宏观调控。国家可以通过各种形式提高基础教育培训市场的准入规则,提高基础培训机构的成立门槛,筛选出一批有实力的、有质量的师资力量来成立培训机构,将市场风向标引导向教育本身,才能真正提高基础教育培训的质量,使得基础教育培训市场变得有序。2.培训机构应明确自身的品牌定位。除了国家加强宏观调控,想要长远发展,培训机构本身也应该花更多精力去思考和明确自身的品牌定位,思考如何树立良好的品牌口碑,通过提高自身的品牌竞争力和教育质量来来吸引更多的客群。培训机构在成立前要清楚自身针对的学生群体定位:是为了培养更优秀的学生?是为了拔高中等学生?还是为了帮扶学习较吃力的学生?只有做好了品牌定位,才能更有针对性地去进行品牌宣传和推广,也更能根据学生的情况来选择合适的方法,有针对性地制定教学计划,达到更好的培训效果,进一步提高自身的品牌口碑。3.培训机构提高自身的教学质量。培训机构的最终竞争力,还是其教学质量。作为学校内基础教育的补充,课外的基础教育培训班,其存在的最大意义,也是为了教育本身,因此想要更长远地发展,各大培训机构一定要致力于提高自身的教学质量。在课程体系的设计中,不仅仅应该涵盖基础课程,还应该多多引进国内外优秀的创新类课程,将多类型课程纳入各学科的课程体系之中。培训机构还可以为教师们提供更丰富的教学资源:引进国内外优秀视频、引进国内外优秀教学课件、邀请教育专家为老师们进行培训,引导教师们将学到的新知识、小亮点融入自己的教学中,从日常的教学中逐渐培养起学生们的基本素养。老师要将“师本”课堂转变为“生本”课堂,将学生置于学习的中心,通过观察和总结学生们普遍喜欢和接受的方式,采用更合理的方式,更有针对性地开展培训教学,提高培训机构的教学质量。

三、结语

基础教育培训市场是一片蓝海,培训机构只有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做好市场定位,才能在这片市场中立足。

参考文献:

[1]兰芸.“新教改”时代基础教育培训市场发展与改革前瞻[J].现代营销,2018,(09):239.

高中教育培训范文6

1、农民整体素质偏低,接受培训的意识不够强调查结果显示,农村劳动力中,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劳动力占劳动力总数的88.9%,这部分人年龄偏大,文化基础薄弱,思想观念落后,安于现状,自我脱贫意识不强。高中(含中专和职高)以上文化程度劳动力占11.1%,他们认为有文化知识,没有必要参加培训,甚至有的以为大学毕业,参加农民培训和职业技能培训不可能学到致富法宝,参训意识不强,积极性不够高。

2、开展技能培训的专业较少,促农增收效果不明显全县开展农民教育培训的专门机构主要有县农广校、农机校、汽车驾驶学校、职业高级中学共4个部门。近几年来,各类职能机构组织的培训以传统产业为主,种植和养殖业占培训人数的81.74%,农产品加工及餐饮服务培训人数占8.33%,机动车驾驶及其他行业的技能培训占9.93%。培训内容与农民创业、就业需求关联度较小,重理论、轻实践,专业设置单一,专业性、实用性不强,经过培训的学员仍无用工企业需要的劳动技能,就业优势不突出,增收不明显,培训缺乏吸引力。

3、培训机构硬件设施薄弱,学员实践操作能力不强全县现有培训机构必要教学设施设备配备不到位,培训期间学员动手实践机会较少,除机动车驾驶外,大多数以理论讲授和观看视频、现场观摩方式进行培训。经培训后的学员进入服装加工、农产品加工、机电等行业的实践操作能力较弱,输出到发达地区就业缺乏竞争力。

4、技能型教师比较缺乏,专业设置与就业需求脱节全县现有职业教育培训机构的教师97人,其中专业技能方面教师25人,占25.77%,其他均为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方面教师,从专业学校毕业既懂理论又能从事劳动技能培训的技能型、实践型职业教师严重不足。技能培训的专业设置与就业市场需求脱节,培训后输出的人员技能优势不明显,培训效果与预期目标仍有差距。2.5培训资金投入严重不足,培训持续发展能力不强客观上,施甸属部级重点扶持的山区贫困县,地方财政困难,在农民教育培训方面投入有限,培训经费主要依靠整合各种涉农项目的培训资金。主观上,农民教育培训对经济的直接作用不明显、见效慢,重视不够,投入不足,对培训机构软硬件建设、培训工作经费及农民培训补助等方面的资金缺口较大,影响了培训工作的持续深入开展。

二、加强新型农民教育培训工作的建议

1、转变思想观念,增强新型农民培训重要性认识2000年以来,国家强农惠农富农政策不断加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成就举世瞩目。但是,农产品供给平衡的基本态势还没有根本缓解,保障粮食等主要农产品有效供给、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农业发展效益和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面临着严峻挑战。加快农业发展方式转变,加速农业科技成果推广应用,突破资源束缚,农业劳动者素质问题日益突出。近几年来,农村劳动力大批转移后,高素质青壮年农民急剧减少,农村劳动力结构失衡,高效率农业设施装备难以利用、高水平农业科技成果难以转化等已成为制约农业发展的主要瓶颈。发展现代农业出路在科技、关键在人才,只有不断培育有科技素质、有职业技能、有经营能力的新型农民,才能有效保障粮食安全和农产品有效供给,才能加快现代农业发展和新农村建设。培育新型农民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迫切需要。

2、充分认识县情,切实加强对农民教育培训的领导施甸人地矛盾突出,矿藏资源匮乏,工业基础薄弱。但是气候条件较好,物种资源优势独特,人力资源优势明显。近十年来,通过实施“绿色证书工程”、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等项目,在农民教育培训方面积累了一定经验,培养了一大批有素质、有技能、有经营能力的乡土人才。目前,村级农民科技培训的设施设备全部建成,乡镇农民科技培训教室加快推进,县级配备了科技直通车,农业、教育、劳动、科技、扶贫等部门之间相互衔接的农民教育培训机制已经构建。各级政府和部门要紧紧抓住发展机遇,把新型农民教育培训纳入重要议事日程,进一步健全完善农民教育培训体制机制,明确责任领导,细化工作方案,强化组织措施和政策保障,为新型农民教育培训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障。

3、强化教育引导,增强农民参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人是生产力的决定因素,劳动力素质对转方式、调结构、促增收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各级政府要充分发挥宏观调控功能,采取综合措施加强对农民的教育引导,培育典型。鼓励职业农民承担农业项目,并在信贷投放、土地使用、税费减免、技术服务等方面给予优惠。通过政策引导、资金扶持、媒体宣传,让农民实实在在的看到成效,增强农民信心,提高他们参加新型农民教育培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4、创新培训方式,培养就业市场急需的技能型人才一是开展学历教育以农广校为主体,按照国家实施农村人才“百万中专生计划”要求,对村组干部、种养大户、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带头人、应(往)届初、高中毕业生及社会待业青年开展学历教育,培养各类管理型人才和农业生产一线高层次人才。二是开展实用技术培训。结合农业生产季节及生产实际需求,综合运用现场会、集中培训、入户指导、移动课堂等方式,紧紧围绕高原特色农业对生产一线的农业劳动者开展高产优质新品种、高产高效新技术、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技术、动物疫病防控技术、农产品加工储运技术等农业产前、产中、产后各环节的培训,促进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提高农业生产科技水平。三是实行订单培训。以培养职业农民为目标,通过校校联合、校企联合、学校与中介服务机构联合建立互动协作机制,把技能培训、就业推介、就业安置、创业扶持联为一体,培训机构与中介服务组织或与用工企业签订合作协议,劳务市场需要什么,培训什么,让参训农民输得出、留得住、能致富。

5、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培训机构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能力以提升教学能力为重点,着力打造“双师型”专兼职教师队伍。依托农业大学、职业院校平台,把走出去与请进来有机结合,有计划、分阶段对在教学一线的教师进行轮训,使之不断得到“充电加油”,更新知识,提升师资教学能力,建立一支优秀的农民教育培训队伍,为持续开展新型农民教育培训打实基础。同时,通过加强教师职业道德教育,健全科学合理的绩效考核评价制度,强化内部管理,努力营造爱岗敬业、乐于奉献、勇于创新、积极进取的浓厚工作氛围。

高中教育培训范文7

关键词:消防通信;三级组网;灭火救援;教育培训

消防现场通信对于各种灭火救援现场的指挥行为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现场通信网络的建立对于火场信息采集,指挥体系建立,灭火救援战斗分析及进攻决策都有决定性的影响,因此,现场指挥员对于消防现场通信网络的了解及应用水平决定了每一次灭火救援战斗的最终结果,也对消防基层指挥员的培训水平提出了新的挑战。随着消防队伍体制改革,消防队伍职业化建设的推进,全国消防指挥员教育培训体系产生了重大的变革,基层指挥员的培养补充渠道也进行了相应的调整。目前,消防救援队伍基层指挥员成长途径分为三类:第一为北京消防救援学院所进行的全日制本科教育培训;第二为公务员社招进入消防救援队伍,通过短期培训成为基层指挥员;第三:定期对现有指挥员进行业务培训,以提升其业务素质。面对全新的晋升培训体系,现有的消防通信教育培训就存在了重大的问题。

1消防现场通信教育培训所存在的问题:

随着转制的进行及指挥员业务素质及理论水平的提升,消防通信教育培训所面对的培训对象也产生了很大变化。之前的教育培训对象为部队生长干部,均为高中学历,且理论基础较差,学习也仅满足于基础知识的吸收,转制以后所面临的培训对象均为优秀高中毕业生,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或者是具有相当时长基层任职经历的指挥员,因此,简单的理论知识讲解已经不能满足培训对象的需求。展望未来的发展趋势,消防现场通信教育培训面临以下几个问题:(1)新招录全日制大学生经历过正规高考,且成绩均为一本线以上,具有扎实的数理功底,不同于之前的培训对象,之前的培训中理论讲解对于他们而言过于肤浅。但该类学员没有消防员经历,对基本的消防现场通信实际操作缺乏了解,不能将理论与实际很好地结合。(2)公务员社招对象有过一段时间的基层消防员工作经历,对于消防现场通信具有实操经验,但是这部分对象均为高中毕业生,理论基础不够扎实,只知道怎么应用,缺乏对装备理论知识的了解,面对突发故障及装备扩展应用缺乏应对能力。同时思维意识还停留在消防员的层面,缺乏对大局的把握,容易将自己当作通信网络中的终端节点,而不能承担起连接各终端的中枢作用。(3)现有指挥员具备一定的实践经验,同时也有理论支撑,能够很好地扩展应用现有装备,面对突发故障。也能具备大局思维,思考网络扩展及覆盖应用,但是由于习惯于应用固定装备网络,造成对新装备新组网方式具有抵触情绪,不习惯使用新型网络,优势也同时成为劣势。

2如何解决消防现场通信教育培训面临的问题:

(1)面对新招录全日制大学生缺乏基层经验的问题,我们可以将基层消防通信训练进行模块化设计,在完成理论授课之后进行分组实操训练。以消防通信三级组网为例,我们对参训人员进行划分,分别以前方指挥员、通信员、消防站指挥员、战斗班长等角色加入整个现场通信网络,分别模拟日后所担任的职务,让参训对象能够实际操作装备,同时感受一名现场指挥员所面对的复杂环境,使其能够提前适应,调整心态,更好地掌握消防现场通信网络的应用。(2)公务员社招对象理论基础差,缺乏指挥员的大局观,我们在理论授课中就要着重强调作为指挥员的大局观,以全面的视角看待整个通信网络的构建,增加理论知识部分的课程内容,侧重于装备操作讲解,避免过于复杂的理化原理。同时,在细微处做文章,为各通信装备配备详细的操作手册及故障排查手册,这样能够在火场这种紧迫的环境下使操作人员从容地进行装备组网和故障排查,提升通信网络的使用效率和安全可靠性。(3)对于现有指挥员的业务技能培训来说,他们具有相当的理论基础和装备实际操作能力,所缺乏的是对于新型装备的熟悉和各种极端条件下设备使用的操作经验。例如:大规模的水灾或洪涝灾害现场会形成大面积的水域,这些水域对于无线电波传递会产生极大影响,大大降低现有设备通信距离和效果;又例如在某些乡村和野外,需要使用市电长距离供电时,距离过远会造成电能损耗,从而影响供电电压,在这种情况下对我们现有装备的正常工作会造成巨大影响,笔者曾经就遇到过卫星通信指挥车动中通在接市电的时候不能正常工作的情况,进行故障排查几个小时均未发现问题,最后由于打印机工作不正常才检测电压情况,最后放弃市电采用发电机供电,动中通才恢复正常。因此,对于现有指挥员应当在平时的实战中多采集实战资料,同时在教育培训中模拟多种极端情况,以增强其实战经验。

3结语

总之,随着消防业务信息系统的建设与应用,在消防监督管理业务工作和灭火救援战斗中,移动的信息通信交换需求日益迫切。消防队伍在灭火救援指挥系统数字化预案管理和跨区域调度、实现灭火救援现场指挥与消防指挥中心的实时信息通信、灭火救援指挥调度和辅助决策支持、消防车辆动态管理、消防图像通信等环节对于消防现场通信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同时也对基层指挥员的信息化处理水平及消防现场通信组网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一个专门的干部培训机构,以后我们面对的挑战也越发艰巨,只有在工作中不断总结经验,提升能力,才能面对更加复杂要求更加严格的消防干部教育培训要求,从而满足现代职业化消防发展方向的需要。

参考文献:

[1]汪自云.计算机与现代教育技术[M].湖北教育出版社,2000.

[2]王素荣.教育信息化:理论与方法[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

[3]袁文先.军队院校教育学[M].国防大学出版社,2001.

高中教育培训范文8

新生代农民工教育培训的必要性

与第一代农民工相比,新生代农民工受教育程度虽然普遍提高了,但与每年600多万大学毕业生相比[5],仍有很大差距,尤其是随着我国经济结构的调整,新兴产业不断推陈出新,对劳动者的素质要求越来越高,如果缺乏一定的职业技能,就难以适应新形势的要求。据统计,2009年我国1.45亿农民工中,年龄在16~30岁之间的有65%左右的人只接受过初中教育,接受过高中教育的不足20%[2]。但从用人单位对劳动者的文化要求来看,21.8%的单位要求劳动者要具有大专以上文化,38.3%的单位要求劳动者要具有高中文化,只有26.8%的单位要求劳动者具有初中以下文化[6],可见大部分新生代农民工受教育程度远远满足不了用人单位的基本要求,从而使其在激烈的就业市场竞争中一直处于劣势地位。通过教育培训,可以提高他们的知识水平,掌握更多更好的专业技能,增强谋生本领,提高就业质量,有助于解决在生产生活中遇到的各种实际问题,开阔他们的视野,跟上时代步伐,推动城市化进程。

与第一代农民工相比,新生代农民工发展目标在于融入城市,成为名符其实的市民,他们中绝大多数人在进城务工之初甚至在学校学习阶段就憧憬过城市的美好生活并希望在城市立足扎根[7]。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的《新生代农民工研究报告》表明有55.9%的人准备将来“在打工的城市买房定居”。虽然目前有部分地区已取消了农村户籍,然而市民在心理上并未接纳他们,据调查,农民工认为市民对他们友好的占36.5%,不太友好以致排斥的占24.8%[8],究其原因虽与市民对农民工的偏见有关,但更主要的是由农民工自身素质造成的。新生代农民工要想完成城市化过程,由农村人变为真正的城市人,在城市中和谐发展,就要不断加强自身修养,改变传统观念。通过教育培训可以加强新生代农民工文化、法律、文明行为规范等学习,使其深入了解城市,自觉增强对市民群体的归属感,克服乡土文化中的封闭、内向、散漫等消极思想,以主人翁姿态,积极参与到城市各项活动中去,在心态、文化、生活方式上逐渐接近市民,最终达到与市民的心理融合。

与第一代农民工相比,绝大多数新生代农民工不满足目前生活现状,对工作条件、工资报酬、福利待遇等有较高的期望。但由于其文化水平、技术技能等限制,新生代农民工入城后一般只能从事需要体力多、技术含量低的工作。由于工作环境恶劣,工资报酬低,与市民相比,新生代农民工会产生巨大的心理落差,尤其是从小备受宠爱的独生子女,进城后由于强烈的环境反差造成的心理负担因期得不到合理的倾诉和宣泄,从而产生心理障碍,引发各种心理疾病,还有可能酿成悲剧。此外由于部分人法制观念淡薄、对自己约束能力不强而走上了违法犯罪道路,浙江省十里坪监狱对近5年入监服刑罪犯调查发现,新生代农民工服刑人员实施暴力犯罪和团伙犯罪的占当年新入监服刑人员一半以上,有的年份达七成以上[9]。因此通过教育培训,一方面提高其综合素质和就业所需技能,让其掌握一技之长,提高就业质量,从而逐渐改善其生活状况;另一方面,加强心理疏导和法制教育,提高其心理承受能力,增强法制观念,提高社会认同感。

新生代农民工教育培训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虽有各类培训机构对进城农民工进行职业技能培训,但缺乏有效的法律和制度保障,农民工培训工作由教育部、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等多部门参与,缺乏统一领导,监管措施不力,致使教育培训工作流于形式,没有达到应有的教育培训效果。目前颁布的有关对农民工教育培训的文件多侧重于对农民工培训的措施和步骤、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等方面,缺乏有效的教育培训配套保障措施,更没有针对新生代农民工的特点制定出相对完备的法律法规,从而使对新生代农民工教育培训工作无法可依。国家非常重视农民工教育培训问题,采取多种有效措施,投入大量资金,对提高农民工素质确实起到了积极的作用,然而由于农民工数量庞大,总体还不能满足他们对教育培训的要求,与国家对高等教育财政投入相比相差甚远,国家对农民工教育培训经费不足直接影响到对其教育培训工作的有效开展。用工单位也没有把对员工培训作为一项投资,尤其是在当前大学毕业生供大于求的严峻就业形势下,用工单位多采用“拿来主义”,不愿意为新生代农民工教育培训买单。

对新生代农民工教育培训时没有考虑到他们的文化基础,有的培训机构将职业教育等内容直接移植到对新生代农民工教育培训中;培训机构师资力量严重不足,多数教师是临时招聘的兼职人员,甚至有的培训机构聘用一些还没有迈出校门、没有任何实践经验的高校在校生,教师队伍不稳定,教师素质参差不齐;更为严重的是培训内容与市场需求脱节,内容老化,没有针对性;多数培训机构培训方式简单,仍以传统的课堂讲授为主,学员动手实践机会不多,灵活性不强,学不到实用技能,不能有效地提高新生代农民工的就业能力和就业质量,调动不起其参加培训的积极性。因此,多数人对培训工作不满意,据杨海芬等调查显示,对培训内容不满意和非常不满意的占56.7%,对培训形式不满意和非常不满意的占32.3%[10]。由于新生代农民工接受正规教育时间短,整体文化水平不高,对当前经济发展和就业形势判断不准确,小农意识较强,缺乏市场竞争意识,只顾眼前经济利益,误认为不参加培训也能“胜任”工作,不愿意投入精力和经费参加培训。多数用工单位同新生代农民工签订的劳动合同期限短,甚至有的单位根本不愿意和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以规避由于签订劳动合同而引发的法律责任。由于绝大多数新生代农民工对自己的人生没进行过认真规划,职业流动性非常大,用工单位不愿意让他们参加培训,以免影响工作,影响单位的经济效益。

加强新生代农民工教育培训的对策

农民工教育培训法制化是世界各国共同的趋势,目前我国还没有一部专门针对农民工特别是新生代农民工教育培训的法律,现有的教育培训机构多以获得最大报酬为最终目标。培训工作功利化,制约了农民工教育培训工作的有序开展。同时由于没有专门的法律保障,导致对新生代农民工教育培训工作的监督和管理无法可依。因此,必须加强立法工作,建立新生代农民工教育培训机构准入制度及奖惩激励机制,进一步完善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加强教育培训机构的鉴定、评估和监管工作,建立培训资金监管制度,充分发挥社会、网络、新闻媒体等监督和评价功能,树立和强化新生代农民工的终身教育理念。明确目标,划清职责,健全机制,理顺关系,把对新生代农民工的教育培训工作纳入到法制化轨道。教育培训经费紧张是制约新生代农民工素质的提高及城市化进程的瓶颈,尽管政府对农民工培训经费投入逐年增长,但新生代农民工数量也在逐年增加,每个参训人员得到的补贴微乎其微。考虑到国家、政府和新生代农民工的实际情况,在政府逐年加大对新生代农民工教育培训经费投入的同时,可以采取有效措施实行多方位立体化的筹措机制,如单位从利润中提取一部分,个人缴纳一部分,社会捐助一部分,共同筹资建立新生代农民工个人教育培训专项基金,定期对新生代农民工进行职业技能、科学文化、心理健康、法律法规等培训,不断提高其综合素质和技能,加快其融入城市的步伐。借鉴国外成功经验,可在九年义务教育的最后一年或采取9+1义务教育模式,对没有继续深造意愿的学生实行分流培养,强化其职业技能和城市化心理辅导,与用人单位联合定向培训,直接为企业培养技术工人。#p#分页标题#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