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音乐论文范例

高校音乐论文

高校音乐论文范文1

该系统主要是依托学校校园网进行运行,因为,为更好的满足学生对系统使用的需求,采用MVC模式,对系统整体进行构造,并结合B/S模式的思想,将系统进行分层。在该系统架构中,将其分为展示层、控制层、数据访问层等三个不同的层次。其中,展示层主要是由WebUILayer和WebServiceLayer两部分,并通过其中的JSP等语言来实现客户端和应用服务器的交互;控制层则是利用Spring等来完成对系统的逻辑业务的处理,并将客户端收到的相关功能请求通过调用数据层来进行处理,并将最终处理的结果通过交互的方式来展示出来,以此方便用户用户进行查看。而数据访问层则主要为更好的实现业务层和数据库的访问,并防止因数据的不一致而给数据的安全和完整带来一定的损害。

2系统数据库的设计

2.1数据库设计原则

数据库作为音乐辅助平台最为基础的数据来源,其系统运行的好坏,与数据的设计有着最为直接的关系。因此,在进行数据库进行设计的时候,其必须遵循以下的设计原则和标准:第一,在命名上其必须要规范。而在系统的设计中,其命名的规范将直接关系到后期对系统维护和升级。因此,在对系统数据库进行设计的时候,其必须遵循严格的命名标准,并将其注解到所有的列信息。第二,在数据进行验证的时候,则按照数据库设计的相关规范作为依据,并在设计中以规范化和标准化对数据的结构进行设计,以此保障在系统进行运行的时候,数据的一致性。第三,对数据中出现的数据冗余以及数据范式的规范性等,都将对后期数据的检索的速度构成影响。因此在对不同的数据表格进行设计的时候,必须掌握好对数据表格设计的度,从而是系统能够达到快速的检索速度,并将少用户和系统交互的时间。第四,安全性。在对该系统进行设计的时候,严格进行身份认证方可实现对系统的登录,并根据不同的访问权限,对不同的功能进行操作,从而保障系统的安全性。第五,并发控制的原则。通过触发器以及存储过程等的使用,对表的同时操作进行严格控制,确保同时修改访问的控制,减少数据的不一致性,查询可不受此控制。

2.2数据库概念结构设计

对数据库进行概念设计其主要的目的则是实现对已有的数据的抽象。而所谓的抽象则是根据现有的情况,对相关的概念、事物和人的关系进行的一种抽象的处理,并针对共同点特性进行提取的过程。而通过这种方式所抽取到的特性再进行一定的描述,从而形成一定的模型的结构。在该系统当中,我们选用SQLServer2008作为对数据库开发的工具,以此实现数据库中不同表格的连接。而根据上面的结构分析,并结合系统需求分析,将系统的数据库设计分为试题表、课件表、基本信息表、院系表、专业表、试题参数表、系统参数表、公告信息表、论坛讨论表等不同的表格。

3系统的开发环境

对该系统的开发,主要从硬件和软件两方面入手:从硬件方面其服务器的要求则为应用服务器的CPU要求Intel奔腾2GHz以上,并且在实际操作中,将数据服务与应用服务进行分开的配置,同时每个服务器其内存的配置不得低于4G的容量。数据服务器则全部采用磁盘阵列形式自动增量,应用服务器空间不低于50G。而客户端的要求则是只需要安装IE浏览器,并且其版本在6.0及其以上即可实现用户和系统的交互。而从系统的软件方面入手,服务器的操作平台在WindowsServer2003或者为更高的操作版本。数据库则采用现阶段比较流行的SQLServer2008数据库。

4系统测试

高校音乐论文范文2

作为高校教师,承担的责任就是培养初中学生的艺术素养,增强学生在音乐上的创造能力。音乐是通过富有美感的声音来传达情感的。音乐作为一种文化传播符号,是由其社会功能所决定的。在中国古代,音乐从宗教意识中产生,逐渐地添加了政治色彩,当音乐流入到社会中之后,与当地风俗结合成一体,形成了特有的音乐特征。因此,音乐的教化功能是不可小觑的。作为培养人才的职能部门,高校要转变思想。教师要发挥教育引导作用,就要首先从观念上加以转变,形成传统音乐文化至上的观念。将具有积极意义的民族传统音乐教育观传递给学生,让学生对于传统音乐文化给予认同,并认识中国传统音乐的形态和表现特征,形成新的审美界定。

二、高校音乐素质教育中所存在的问题

(一)高校教育对音乐素质教育没有足够的认识

除了专业的音乐教学之外,高校都会将音乐教育安排为选修课。高校这种选修课课程安排的初衷在于,希望学生能够从自身的兴趣爱好出发选择提高自身素养的途径。但是,由于中国的大学生过多地重视专业课学习,没有认识到音乐课程学习的重要性。特别是大学一年级的学生,以基础课教育为主,辅以少量的专业课,课程安排紧张,学生无暇选修自己所感兴趣的课程。当大学生进入高年级阶段之后,过多的专业课程,使学生难以选择艺术类课程,特别是目前大学毕业生就业形势并不乐观,越来越多的学生为了自己的专业技术能力提升,而忽视了自我素养的提高。从中国高校的这些教育状况来看,高校教育所存在的片面性以及学生的消极态度,都不利于高校音乐素质的培养。

(二)高校教育在政策法规上对音乐素质教育管理力度不够

关于高校素质教育,国家教育部出台了《关于在普通高校中普及艺术教育的意见》,其中对于高校艺术素质教育的指导思想予以明确要求,即要求中国的高校教育,无论是教材的内容还是课程的安排,都要充分发挥艺术素质教育的功能。音乐素质教育是多数高校普遍采用的素质教育模式,不仅可以为学生开展音乐文化素质教育,让学生领略音乐中的文化内涵,而且还要制定相应的教育法规。不仅要在教学大纲上体现出来,还要制定音乐素质教育标准,以使高校音乐素质教育有依据可循,从而提高学生的重视程度。但是,从目前高校音乐情况来看,都是从学校自身的教育特点的角度出发,无论是在教师资源上,还是教学设备上,都根据学校自身的经济特点自主配置。这就意味着高校音乐素质教育并没有形成统一的规范,其较大的随意性和高校的自主选择性,对于高校素质教育都产生一定的负面效应。

三、完善高校音乐素质教育的对策

(一)从文化传承的角度实施音乐素质教育

孔子在音乐理论上的贡献,是其政治性的作用。经过后人的继承、完善和发展,已经自成体系,对后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老子的音乐教育思想讲求“平和”“恬淡”,这也是孔子音乐思想中的一部分。儒家音乐思想对于政治性和功利性的过分强调,使其忽视了音乐作为艺术的本质性意义。音乐本是一种艺术表达,如果忽视了音乐自身的特殊性和内在的本质规律,而以其为工具来维护统治阶级的利益。虽然达到了政治教化的作用,但是使音乐因不能按照自身的规律发展而形成了审美缺陷。道家主张“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而这种“淡和”的思想并不是道家独有。儒家和道家成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两大体系。高校音乐教育是艺术教育的基础,其不仅是一种艺术教学,更是与其他学科融合,发挥着感化以及净化学生心灵的作用。就哲学的角度而言,中国音乐文化源远流长,是一种教化形式,以礼仪展示出来,来提升其社会约束力。

(二)请音乐教育名家到高校召开研讨会

高校开展多种形式的音乐素质教育,以音乐研讨会的形式,让学生领略名人风采,由于学生崇拜心理而在接受潜移默化的教育时,外化为行为,从而对高校大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审美能力给予定位,有利于提升学生的人格魅力。比如,对于音乐作品的赏析评论,对于音乐美学的探讨等,都可以对学生产生艺术审美导向的作用。以《春江花月夜》为例。声乐作品《春江花月夜》已经在中国的民间流传已久,经过不断地完善,使这首中国民间乐曲登上了舞台,成为了中国著名的古典音乐。开展学术研讨会,对《春江花月夜》这首抒情乐曲从不同的学术角度开展探讨,可以让学生打开眼界,而不再局限于音乐本身,而是将对音乐的理解提升到更高的文化审美层次。在《春江花月夜》的民族管弦器乐中,所展示的不仅仅是优美的音符,而更多的是抒发了情怀。那种大自然的美感,那种古典文化,暗含哲学意味以及优美恬静的情调,使歌曲听起来轻巧圆滑而婉转悠扬、清新,那种温雅具有脱俗之感。在名师讲解的过程中,如果配合《春江花月夜》优美的乐曲,就会让学生产生身临其境之感,可以让学生感受到“春江花月夜”的景色是一幅色彩柔和的画面,其淡雅清丽给人一种轻松畅快之感,而不失深意,令人听之回味无穷。

四、结语

高校音乐论文范文3

关键词:音乐教学;策略方法

高中时期是一个学生学习的重要阶段,在此阶段中学生接触的知识种类多、学习任务重。音乐这一课程经常被忽略,或被其它课程占用。随着新课改的推行,音乐的作用与地位不断被重视。音乐可以陶冶学生的情操,提升学生自身的艺术气息。同时也可以减少学生的负面情绪,帮助高中生释放学习压力。作为高中音乐教师,要在有限的课堂中为学生提供更优质的课堂内容。通过音乐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对此,本文提出一些高中音乐教学的方法策略,希望可以为更多的教师以及教育部门提供一些参考。

一、提升音乐教师整体水平

当今社会发展迅速,社会需要的是综合素质高的人才。新课改的推行提升教师行业的整体水平。对于高中音乐教师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相关部门对于教师的任用也更为严格,对教师的基本功以及课堂表现重视程度高。教师的要具备过硬的教学能力,作为教师要对自身的专业知识以及授课能力都要重视起来。作为教育者,将知识传递给学生,专业素养与水准达标才可以使教学质量得到整体提升。要想做一个新时代合格音乐教师,要有扎实的基础功,对于音乐的乐理知识要充分理解。并可以通过通俗易懂的课堂教育来进行知识传授。对于所讲授的内容深要入理解,研究要彻底。对于学生的基本唱功学习,亲自示范。规范学生的正确发音,奠定一个好的学习基础。对于教学上所使用的乐器进行熟练学习,可以更好的掌握教学乐器对学生进行示范,激发学生对乐器的喜爱、对音乐的喜爱。同时,对于各种民俗歌曲有一定的了解,可以在课堂上融入一些音乐赏析。让高中生可以学到更多的知识,开阔其眼界。其次,教师要有恰当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对音乐课程感兴趣。在课堂教学中作为教师要与时俱进,利用课下时间学习关于音乐的多种知识。将知识进行整合在课堂上讲授给学生,将学生的基础打造好。同时,学校要对音乐教师进行定期的培训,保证教师自身水平跟上时展的步伐,更好的应对社会发展。

二、通过多种途径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现代的音乐教学中,作为教师要可以利用先进的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可以利用多媒体进行辅助教学,让学生通过具体的影音资料带动感官、感受。从具体的影音资料中找到要学习的内容,并进行相关分析。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也是极其重要的,像是学生在音乐教学的学习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感兴趣的点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感兴趣的地方进行音乐赏析。比如可以利用最近很火的跑男来进行音乐赏析,在其中一期众多媒体、音乐人在黄河边进行《黄河大合唱》,场面震撼人心。教师以此为引,在课堂上利用学生感兴趣的综艺节目进行音乐鉴赏。从音乐鉴赏中看见作品的内涵,强化学生对于作品认知。可以利用影视资料进行提问,这是什么类型的音乐,作品表达什么含义。这样学生在具体的赏析中可以带着目的去学习、去了解。从感兴趣的教学点进行知识切入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性。

三、为学生提供音乐表现舞台

高中学习课程较为紧张,为了舒缓学生的压力以及提升学生的艺术修养,可以适当开展一些音乐活动。在音乐活动进行时,作为音乐教师要做好充分的准备。为学生创造一个可以展现自我的舞台,音乐不是单独存在的课程内容。而是可以通过课堂延伸走入学生的生活之中,也是创建校园文化的重要途径之一。作为高中音乐教师,要遵循新课改的落实,通过音乐课程延展课外活动。使各科教师可以利用这一平台,引导学生健康成长。像是在高中,有一些艺术特长生。可以选出相对专业的音乐生加入活动。在大型的校园活动中,用音乐代替音响,这样不仅可以让学生参与进来,还可以使其可以应对大型现场招考,锻炼艺考生的专业能力。同时,一段时间的合作锻炼也可以使学生之间关系融洽,提升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对其它学生的自身素质有着良好促进作用。此外,还可以通过校园的毕业晚会以及各种文艺表演舞台,搭建学生之间的良性竞争平台。开展一些竞争性比赛,对于成绩好的同学进行相应精神及物质上的奖励,激发学生的参与度。也可以开展一些音乐兴趣小组,进行校外交流活动,开阔学生的眼界。但是要注意的是,作为教育者要掌握好活动与教学之间的时间协调。在不影响学生学习的前提中,开展相关活动与演出。这样可以减缓学生的学习压力,活跃校园内的气氛。让学生在紧张的学习中放松精神,做到劳逸结合。

四、结语

伴随课改的落实,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推行。教师的课堂内容更加丰富,教学的形式逐渐转变。有单一教学方式向多元化模式发展。高中音乐教学在具体的课堂学习中,时间安排较少。音乐教师要利用有限时间,丰富课堂知识。开创新课堂形式,以学生感兴趣的点进行切入教学。并通过互动增强学生参与度。在音乐教学上对学生的想法进行肯定,提升学生的信心、通过多种课外活动激发学生的积极性。通过音乐教育培养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以及艺术赏析水平,开展课外活动,活跃校园氛围使学生在丰富的活动中缓解紧张的学习氛围。提升学生综合能力,培养符合时代需求的综合型人才。

[参考文献]

[1]王海英.高中音乐课程有效教学方法分析[J].农家参谋,2017,24:163-167.

[2]李龙云.高中音乐特长生声乐有效教学探究[J].北方音乐,2017,03:145-150.

[3]洪雅丹.试析新课改下高中音乐有效教学的策略[J].北方音乐,2016,09:118-122.

高校音乐论文范文4

一、现阶段我国高校音乐教育现状

(一)音乐教育形式过于单一,音乐学科设置不科学

音乐教育的学科特点要求学生在掌握音乐乐理基础知识的同时,还要学习专业知识、锻炼专业技能,而且提倡个性化教育。但是,目前绝大多数普通高校的音乐教育都存在教育形式单一的问题,而且大都重视专业技能的培养和锻炼,轻视音乐理论知识的学习,这对于学生的音乐学习是非常不利的,会直接导致学生音乐理论知识的缺乏,使学生的音乐素养得不到全面提升。而且,目前大部分普通高校的音乐教育在学科设置上也存在不科学、不合理的普遍现象,这将直接影响到音乐教育的个性化要求,而且不能充分有效地体现出音乐的艺术美感。

(二)音乐教学内容不合理,音乐教材选取不适合学生的学习需求

当下的大部分普通高校的音乐教育选取的教材都存在不符合学生需求的现象,其选取的教材内容偏重西方音乐的学习,而对中国民族音乐的学习比重偏少,这对学生的音乐学习存在一定的不利因素,会使得学生产生一些想法,会以为只有西方音乐才是高尚的音乐,才是值得学习的音乐,而中国音乐就落后于西方音乐,学生会把西方音乐文化当作衡量音乐好坏的标准,以西方音乐文化作为目标和楷模,将中国传统音乐放于次要的地位,认为中国传统音乐缺乏独立体系。这对于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是非常不利的,对于大学生音乐素养的培养也极其不利。

二、高校音乐教育的改革措施和策略

(一)引入多元文化音乐教育

适应时展的步伐,高校音乐教育可以引入多元文化音乐教育,多元文化音乐教育是音乐教育文化发展的大方向。音乐教师要在正确处理中外音乐文化关系的基础上,结合社会发展趋势和音乐教育的实际情况,为学生推荐广泛的优秀世界音乐文化。音乐教师还可以以我国民族文化为切入点,在融合民族音乐的基础上,广泛吸收优秀的世界音乐元素。高校音乐教育要注重多元文化音乐教育课程的设置,通过教学方法的改进和教学内容的改革来加强世界音乐同本国音乐的融合。这些都有利于学生的音乐学习,使学生在获取多元文化音乐感性认识的同时,对世界各民族音乐文化有一个全面的认识。

(二)要正确认识和重视音乐教育,提高音乐教师的专业素养

高校的领导、教师、学生都要正确认识音乐教育,而且要重视音乐教育。音乐教师必须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真正达到“一专多能”。音乐教师要具备良好的思想素质、文化素质、职业道德,还要具备较高的专业素质和业务能力。唯有如此,音乐教师才能在教学中以良好的基本功、精深的知识赢得学生的尊重和支持,并由此激发出学生对音乐课的学习热情。

(三)建立健全的音乐教育课程体系

普通高校要重视健全的音乐教育课程体系的建立,只有有了健全的音乐教育课程体系,音乐教育开展起开才能顺利,使学生通过音乐学习不但可以丰富音乐知识,还可以提升综合素养。高校要建立健全的音乐选修课课程体系,为学生充分发挥个性提供空间和平台。高校音乐教育课程体系的形成和健全要以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素养的提高为宗旨,充分调动学生的音乐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欲望,使学生在学识和能力方面得到同步提高。高校音乐教育还要增加实践性课程的设置,因为实践性课程不仅可以使学生巩固音乐专业知识和技能,还可以使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得到锻炼。

(四)有意识地引进音乐教育种类

高校音乐教育在结合实际教学情况的前提下,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需求引进音乐教育种类,如原生态音乐,引进原生态音乐要考虑到校园音乐文化的科学健康发展,还要注重引进方法。高校音乐教育要建立健全的原生态音乐制度,以保证原生态音乐被健康、完善地引入。另外,高校在引入音乐种类的时候一定要有原则上的坚持,即以教育目的和时代要求为导向,选择典型的、健康的音乐种类,以确保在校大学生能够接触到更丰富的音乐种类。

三、总结

高校音乐教育不仅可以促进素质教育的发展,并且对大学生身心充分、自由、和谐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普通大学音乐课程可以培养大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提升大学生的音乐素养和音乐技能,还可以提高大学生的审美能力,培养其健康的心理,使大学生养成高尚的审美情趣和健康的生活方式。高校音乐教育要坚持教学与科研共同发展,有效提高学生的音乐素质和人文素质。

作者:高剑霞 单位:兰州城市学院音乐学院

第二篇

一、新时期我国高校音乐教育的改革

(一)技能方面,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我国传统音乐教育中,学生多以背诵书本知识为主,导致很多学生在实践中死板地应用理论知识,缺乏灵活性。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相关工作单位对新型人才的需求,原有教育模式下培养的学生越来越难以适应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为了帮助学生扎实掌握、灵活运用专业知识技能,我国各高校在开设音乐专业的同时不断更新教育方法,提升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一方面,音乐专业越分越细,专业化程度越来越高,学科门类越来越丰富,让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自由选择,使学生针对自己的特长充分发展自主创新的思维。另一方面,音乐教学方法越来越灵活,音乐教学不再是单一的“填鸭式”讲授,多媒体的应用、现场教学、情景教学、体验式教学等方式使学生凭借自己的音乐灵感积极主动地进行创作。

(二)教学方面,教师自身素质不断提高

教师不仅是学生的标杆,更是学生综合发展的指明灯。“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音乐教师不仅是引导学生进入音乐课堂的“领路人”,更要教会学生如何向自然万物学习、如何进行自主创作。因此,音乐教师一定要高标准地严格要求自己,才能更好地从事音乐教育工作。一方面,音乐教育对教师所要具备的工作技能要求很高。音乐教师不仅要不断充实自身的专业知识,还要明确自身的职责。另一方面,音乐教育严格要求着音乐教师的思想和综合素质。所谓的综合素质不仅包括音乐教师的执教能力,还包括思想、心理等方面的综合素养。因此,音乐教师要想做好音乐教育工作,就一定要提高自身素质。

(三)形式方面,音乐教育趋向多元化

我国传统的音乐教育形式主要是依靠教师教授,而经过几十年的不断实践和总结,这种局面得到了明显改进,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由单向的教授转变为多向研究。在传统的音乐教育课堂上,教师们为了能够将音乐理论知识完整传授给学生,会严格按照教学大纲、教学计划和教材的要求对其进行讲解。但随着音乐教师对音乐教育的不断总结,并结合对高校学生的专业基础、心理变化、性格特征、领悟能力等方面的分析和掌握,本着“因材施教”的理念,使单向的教学转变成多向的师生互动,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二是由单一的教学设施转变为多种教学设施并用,传统的音乐教育多以钢琴为主,随着音乐教育的发展,以及学生对不同音乐器材的兴趣需求,多种音乐器材都出现在了音乐教育课堂中。此外为了能让学生根据自身的特点,充分发挥自己某方面的潜力和优势,部分高校的音乐专业还分别设置了不同的音乐器材专业。可见,我国高校的音乐教育形式越来越多元化。

(四)内容方面,音乐与其他学科间的联系更加密切

音乐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学科之一,一直以来并不是独立存在和发展的。目前我国各大高校的音乐教育,一方面加强了教育对音乐发展的促进作用,通过教育方式的变化和手段的更新,让学生对音乐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和了解,激发了学生对音乐学习和创作的兴趣;另一方面也加强了音乐与教育学、心理学等学科的联系,音乐教育让音乐这一学科体系与教育得到了完美的结合,加上心理学的促动,让学生切实感受到心灵的启迪和感染,对生活、学习和工作等有了新的认识。音乐与其他学科的交融,形成了很多新兴的交叉学科,比如音乐声学、音乐美学、音乐心理学、音乐编辑学等,这些学科的诞生和深入研究,反过来又促进了音乐学科的发展。

二、新时期我国高校音乐教育的作用

(一)有助于培养高素质专业人才

音乐教育的作用首先表现在对高素质人才的培养上,尤其在内容上,很多音乐从词、曲等方面对高校学生们的思想均有指导作用。一方面音乐教育可以帮助学生由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探索知识。当代从事音乐方面工作的人不仅会演绎别人的作品,还要能够创作与众不同的音乐,这样,才能让自己在专业领域有立足之地。另一方面音乐教育可以帮助学生提升自身的艺术素养。音乐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净化人的心灵,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和工作的心态,学会以平常心积极乐观地独立完成每一项工作。

(二)有助于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不仅要依靠思想政治教育进行培养,更要通过其他多种方式进行引导,音乐教育就是十分理想的培养途径。音乐家圣桑说过,“语言的尽头是音乐的开始”。音乐是美的产物,是心灵的外现,能通过音响、旋律来表达临场情绪气氛和所抒发的情感意蕴,能直接感染听众,引发他们的情感感应,产生共鸣效果。正是基于这一点,我国高校的音乐教育内容中,有很多红色经典歌曲和爱国歌曲,不仅能够让学生充分认识我国社会和文化,也能让学生对自己的人生和价值都有新的认识,明确自己的使命和责任,改变以往的理所应当、不思进取等心理,加上音乐教师的不断引导和教诲,学生就可以真正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三)有利于原生态音乐的传播

随着我国音乐的发展,很多草根歌手登上了舞台,而原生态音乐也随着这样特别的群体慢慢出现。原生态音乐对于很多艺术家而言是纯洁的、神圣的,能够让人们感受到心旷神怡。而我国各大高校的音乐教学也在逐渐引入多种原生态音乐,这无疑为原生态音乐的发展和传播开辟了新的渠道,更让高校音乐专业的师生体会到其韵味和魅力,也为原生态音乐在今后的发展营造了一个良好的、宽泛的、优越的氛围和环境,为渐成程式的音乐教育和音乐创作注入了一股滚滚流淌的新鲜血液。

(四)有利于加强民族艺术的融合

众所周知,我国的文化不仅多元化,更丰富多彩,音乐也是如此。56个民族的文化表面上各自独立,但是也存在着内在的联系。音乐教育在形成理论时,不仅将这些多元文化和语言进行整合,更让众多文化以链条的方式存在于教育、生活和学习中,尤其是民族音乐的独特魅力让很多学生对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也因此在理论和实践中各种民族艺术减少了独自存在的形式,更多的是以其相通的地方为主,以模块的形式出现在学生的视野中,让学生切实体会民族艺术的价值所在。

(五)有助于音乐教育教学工作真正做到实践与理论相结合

理论是学生进行实践的依据,而实践又恰恰是理论的完美体现,从哲学的角度讲,理论与实践是相辅相成、密切联系的。教育教学工作不仅需要实践的探索,更需要强大理论体系的支撑。音乐教育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无法脱离实践,更不能脱离理论,可以说,音乐教育恰好能够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结合起来,帮助学生提升自身的专业技能,为学生成长为优秀的音乐人才提高一系列的优越条件,更让学生明白只有在实践中才能够得出真知。

三、结语

音乐教育的开展不仅对学生的成长有着巨大的促进作用,对我国民族文化的发展也起着重大的促进作用。虽然音乐教育在实践和发展中遇到重重困难,但是只要我们在今后的教育实践中创新教育思路,去除音乐教育体系中的糟粕,发扬其精华,充分利用新型的教学技术和教育手段,就能为社会培养出新型的、优秀的音乐人才。

作者:朱冬梅 单位:安阳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第三篇

一、互动条件

高校与社区本属于不同的系统、不同的领域,但在高校与社会联系日益紧密和校地、校企合作日益纵深的情况下,加强高校音乐院系与社区音乐教育的互动就变得更加可能。首先,是高校音乐院系人才培养的需要。高校主要是面向社会培养适销对路的人才。高校音乐院系及其师生参与社区音乐教育,能深刻体验到社会需要什么样的音乐人才,这无疑有利于提升高校音乐院系人才培养和教育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其次,是社区引进音乐人才的需要。社区发展音乐教育必须要有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和良好的职业素质的工作人员。社区与高校音乐院系互动可以使用人单位与培养单位之间实现“零距离”和“无缝对接”,以确保社区招聘所需的音乐人才。最后,是学生自我完善的需要。社会实践是学生接触社会、了解社会、服务社会、回报社会的很好的方式,也是学生自我提高、自我完善的重要途径。学生参与社区音乐教育,不仅可以提高自身的专业技能,而且能在丰富多彩的实践中不断完善自己,以便日后更好地适应社会。

二、互动原则

1.人性化原则。以人为本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基本方针。高校音乐院系与社区音乐教育互动,一方面要坚持以学生为本、以教师为本,自觉为广大师生的成长成才创造条件,最大限度地与周边社区交流合作,通过在社区指导合唱团、举办音乐会、开展声乐和乐器培训班、辅导班等形式,为师生提供演唱、演奏、指挥等实践机会;另一方面要坚持以社区居民为本,针对社区儿童、老人、妇女、残疾人、农民工等群体开展有针对性的文娱活动,丰富他们的文化生活,达到文化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目标。

2.互惠性原则。高校音乐院系与社区音乐教育互动的落脚点与归宿是寻求彼此发展的最大空间,最终形成互惠互利的关系。两者之间互动合作的内容、目标、结果既要符合高校音乐院系办学类型定位、办学层次定位、学科专业定位、服务面向定位、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也要与社区音乐教育需求一致。比如,高校音乐院系在社区开设乐理班、视唱练耳班等,既可以提升师生的教学能力和实践能力,也可以提升居民的艺术修养,陶冶他们的情操,达到为社区音乐教育服务的目的。

3.差异性原则。目前,“我国社区音乐教育的发展还处在初级阶段,同国外的许多国家相比,存在的一定的差距。”②加之经济社会发展的区域差距和城乡差距较大,使我国各个社区音乐教育的发展现状不尽相同。因此,两者之间的互动,尤其是高校为社区音乐教育提供的服务千万不能搞“一刀切”“想当然”,而应该立足社区实际具体分析,区别对待,注重差异性,针对不同社区的需求、不同群体的需求,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促进社区音乐教育的协调发展。

4.常态性原则。高校音乐院系与社区音乐教育互动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做到全面而深度的合作。因此,高校音乐院系要在日常的声乐教学、器乐教学、舞蹈教学、合唱教学等活动中自觉加强与周边社区的联系,主动向社区居民开放师生音乐会、演唱会,或直接在社区开展相关音乐活动。同时,社区占有“近水楼台先得月”的地缘优势,有音乐教育方面的问题要主动与周边高校音乐院系联系,争取开展互动合作活动。高校音乐院系与社区要就音乐教育方面着力构建常态化、长久性互动合作机制,双方都不能走“或热或冷”的互动合作路线。

三、互动内容

1.人才培养与社区需求互动。“人才培养作为高等学校的根本任务,在不同时期总是被赋予不同的内涵,或者说社会发展的不同时期,对人才培养的侧重点有着不同的要求。”③也就是说,高校不能闭门办学,而需要坚持以市场、社会需求为导向,做到“有求必应”。总而言之,随着社会的发展,高校敞开门办学是不争的事实。落实到人才培养方面,就是要做到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良性互动、无缝对接,注重人才培养的社会评价。这里说的社会评价即高校人才培养的社会契合度,具体地规定了高校音乐院系所要培养的人才应达到的基本素质要求和业务规格。其内容大体包括基本理论、专业能力、职业道德等方面,也就是要系统掌握音乐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以及音乐分析创作的基本方法,并具有一定的演奏、演唱、音乐创作和从事文艺演出活动组织、策划、管理及教学的能力。这既是高校音乐院系人才培养的标准和目标,也是以现实社会需求为核心所建立的社会评价标准。实现人才培养与社区需求互动,是高校音乐院系提高办学质量的关键所在。高校音乐院系不仅要根据自身设定的培养目标培养人才,而且要根据社区不同用人单位的具体要求,培养出适销对路的人才。因此,高校音乐院系要经常深入社区服务中心、文体活动中心、艺术团、合唱队等,深入了解人才需求、行业发展现状以及工作岗位要求,及时调整人才培养方案,确保人才培养符合社会需求。

2.社会实践与社区活动互动。“实践性教学环节,是音乐学专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综合能力和全面素质的关键。”④如演唱、器乐演奏以及合唱、合奏等的教学都必须以舞台的实践表演为主要实现形式。而参与社区音乐活动无疑是一种极为有效的实践形式,不仅能使学生“零距离”接触专业技术岗位,而且能使学生检验自己的学习效果,巩固理论知识,提升音乐专业技能。所以高校音乐院系要鼓励广大师生走出课堂、走出教室,走进社区、走进居民,广泛地接触社会生活,并利用自己的所学所长,为社区音乐教育服务,着力提升音乐艺术工作的实践能力。与此同时,高校音乐院系要与社区签订合作协议,共建校外实践实训基地,定期与不定期组织师生到社区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参与文娱演唱演奏、担任合唱指导指挥、举办乐器声乐培训班等志愿服务活动。值得强调的是,参加下乡文艺演出活动是一种非常有效的形式。在节假日和课余时间,组织师生编排雅俗共赏、贴近社区群众生活,集知识性、趣味性、娱乐性、参与性于一体的节目,开展下乡文艺演出活动,既可以丰富广大社区居民的音乐文化生活,也可以丰富学生舞台实践经验,还可以赢得良好的办学声誉。

3.课题研究与社区发展互动。科学研究应策应社会需求,着力解决社会发展中的关键问题。高校音乐院系开展科学研究也应该如此,需要牢固树立研究成果为社会服务的意识,在与社区建立良好互动联系的基础上,根据社区和社区音乐教育发展的需要,敏锐捕捉市场信息,主动迎合现实需求,针对“当下学术研究严重脱离实际、缺乏问题意识、学者社会责任和国家情怀淡薄的现状”⑤,着力提升课题研究的针对性和现实性,为社区音乐教育和文化建设提供实实在在的服务。

四、总结

高校音乐论文范文5

一、Seminar教学模式概述

Seminar最早产生于德国,德意志统一后,Seminar的教学模式开始渐渐得到重视,且随后在西方国家传播中美国受其影响最大。在德留学的美历史学家HenryAdams19世纪70年代将Seminar引入哈佛大学,并在约翰•霍普金斯大学成立后在美国得到真正的发展。Seminar教学模式是美国高等教育改革中的一项重要措施,旨在为学生提供综合性的、跨学科的和有深度的大学学习体验。其教育理念是充分发挥学生潜能,使学生在交流中对事物有更深刻的认识。

二、seminar教学模式特点

Seminar教学模式最大的特点是学术交流互动,将学生学的与老师的教形成整体,彼此之间相互启发,循循善诱。学生与老师之间对于不清楚的问题进行讨论与交流,在最大程度上产生互动,使学生在学习中具有主动性,实现学术交流的最佳效果。从这些交流中碰撞出思想的火花与每个学生独特创新的思想。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师生之间美好的友谊关系以及学生彼此之间的一种团结合作的团队精神。Seminar教学模式的第二个特点是民主性。在21世纪的现在,美国更加重视自由、平等、民主并且充分地尊重每一位公民的权利。美国高校的教育理念是一种以自然人性为本的音乐理念,它注重学生个性的发展,培养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尊重学生个性,重视培养学生健康完整人性,鼓励学生自主学习。Seminar教学模式就是建立在一种民主平等关系下的学习状态,学生在课堂可以各抒己见,教师充当一种引导学生,辅助学生学习的人。因此学生可以开放思维,勇于探索,去寻找属于他们自己对音乐的理解与想法。Seminar教学模式的第三特点是研究性。教学和研究的过程中,教师从事的是研究性教学,而学生从事的是自主性的研究学习。美国高校的教师在培养学生由好奇到探索到树立学术精神的过程是值得我们认真思考和学习的。研究性教学的根本目的是让学生在自主学习和研究的过程中逐步养成问题意识,独立思考并解决问题。在研究过程中,学生也就在逐渐的扩宽自己的知识面,同时也在培养自我的各种兴趣,有利于学生们形成头脑风暴,实现知识的创造性与想象性。因此,对于Seminar的这一特点可适用于高校的音乐教育课程中,以弥补从前重教学而轻研究的现象。

三、seminar教学模式在中国高校音乐教学应用的构想

在中国,高校音乐课堂上课以听老师授课为主,学生机械接受。最后考试方式也是学生死记硬背考试卷。这种教学方式,随着时间的推移知识渐渐淡忘。Seminar研讨会式的教学方法在音乐教学中运用,可以逐渐改变这种现象。该教学模式让学生学习的知识是经过探究得出的结论。老师可以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每小组可以选择一个音乐问题进行研究,课下自行查找资料,教师辅助学生为她们提供一些查找资料的来源以及关于她们在研究上需要注意的问题。下一周,学生将自己所找到的资料与所有同学进行探讨。结束后,教师对本次课程进行总结。通过该教学模式,可培养学生探究问题的能力,并且在研究问题的同时,也学到更多课堂上所没有学习到的音乐方面的知识。中国高校的音乐教育中,学生们只看重书本上的知识,却不注重经验的积累。自古以来,中国的教育模式就是填鸭式的教育。笔者在美国交换的一年时间里,发现美国的学校很注重实践,学生都有极强的动手能力。遇到他们不懂的问题,他们会自己搜寻解决的办法,并且自己学习经验知识。而不像中国的学生,有些书上不曾提到过的问题产生,第一时间想到的是老师。因此,学生在走入工作岗位后,需要很久的时间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教师。Seminar的教学模式恰巧就可以解决这一问题,它提倡的学生自主的研究性学习。例如在中国的音乐教学论课堂上,教师可以在课堂中提供一些其他老师上课的视频,学生在这段上课的视频中找到教学中的失误以及教学中可借鉴的地方,然后大家一起讨论这位教师在教授中做的好的以及需要改进的地方。对自己未来走上教师的道路积累一定的经验。同时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将书本上的理论知识转换为实际的视频演示,更有利于学生以后的应用。中国教育与美国教育给大家留下的印象大都是美国培养出来的孩子实践能力比中国孩子实践能力强。同样,在中国高校音乐教育中,学生们的实践能力是比较薄弱的,实践课程的设置基本上为零。以华中师范大学为例,音乐教育的实践课程只有实习,时间是大四上学期,实习的周期大概为三个月。短短三个月的实习经历,学生们就即将走上工作岗位。对于音乐教育的学生显然不够。Seminar的教学模式鼓励学生们在讨论中,交流中学习到知识。根据seminar教学模式的特点,可以鼓励学生们多实践,学校可设置一些课堂让学生们模拟实践上课的场景,课后让学生们交流实践感想,为以后走上讲台打下良好的基础。

作者:吴扬 单位:华中师范大学音乐学院

第二篇:高校音乐教学民族音乐文化探讨

一、高校音乐教学中融入民族音乐文化的重要性

对于任何成功的音乐作品而言,均彰显着特殊的情感,通过对此类作品的讲解,学生的发展才能够具有全面性与积极性。我国民族音乐文化中蕴含着丰富的内容与积极的思想,高校的音乐教学与民族音乐文化二者的融合,利于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通过民族音乐的熏陶,学生的文化素质、道德素养等均将得到大幅度的提高。在我国五千年的历史文化中,民族音乐文化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在历史长河不断发展的背景下,民族音乐文化的底蕴更加浓厚,其民族精神的呈现更加深刻。在社会稳定发展的环境下,民族音乐文化得到了持续的发展,它体现着社会的各个方面。在现代音乐教学过程中,融入民族音乐文化是重要的,学生不仅能够感受民族音乐中所传递的情感,还能够增强自身的民族自豪感,进而将得到全方位的发展。

二、高校音乐教学与民族音乐文化传承问题的表现

1、在高校方面

目前,高校十分注重学生的全方位发展,即:综合素质的提高。但教学模式的传统性与落后性,制约着音乐教学工作的高效开展。因此,音乐教学未能与民族音乐文化实现有效的融合,在教学中,过于注重文化课程,而忽视了民族文化。

2、在教师方面

当前,民族融合的趋势日益显著,世界各国的文化均在密切的交流,此时要注重民族文化的传承,但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承受到了阻碍。在高校中,音乐教师受西方音乐的影响较多,在教学过程中,不自觉地具有了西化的特点,进而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播受到了严重的影响。

3、在学生方面

新时期,音乐的类型具有了多样性与丰富性。在高校,学生对于流行音乐的关注度较高,而未能明确民族音乐的重要性。部分学生不了解甚至抵触民族音乐的教学,主要是由于民族音乐教学具有一定的乏味性与枯燥性,未能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因此,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承难度较大。

三、高校音乐教学与民族音乐文化传承问题的处理

1、正确理念的树立

民族音乐文化传承是必要的,但在与高校音乐教学二者融合过程中,要进行传承的创新与改革,将其中的精华进行保留,而对于落后的、封建的文化进行剔除。同时,高校音乐教学要求教师要形成正确的教学理念,关于民族音乐作品的运用,要选择优秀的,此时学生对民族音乐文化的认识才能够有所转变,进而易于调动学生对其学习的热情。

2、教学模式的创新

高校音乐教学与民族音乐文化的有效传承,需要对教学模式进行改革,借助不同的教学方法,使二者的融合更加完美。在音乐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对民族音乐作品进行积极的利用,通过作品的欣赏与讲解,让学生明确作品中的技巧,以此促进学生音乐体验的增多;同时教师要明确民族音乐文化的差异,通过分类使不同民族音乐文化的差异更加明显,进而学生对于民族音乐的了解将更加全面,与此同时学生也能够更好地把握民族音乐文化的价值。在实际教学时,教师可以对不同的教学模式进行运用,如:情景教学或者互动式教学等,教师也要注重对教学模式的创新,将课堂教学与实践活动进行有机的结合,此时民族音乐教学的诠释将具有生动性与清晰性,同时学生对于不同民族的音乐风格易于形成深刻的印象,进而利于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承。目前,高校音乐教学和民族音乐文化的结合,是音乐文化发展的必然选择与客观规律。

3、教学水平的提升

在高校音乐教学过程中,教师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因此,高校要注重教师队伍的培养,在高效培养的基础上,教师的知识体系将更加完善,进而音乐教学的质量才能够不断提高,同时也利于和谐教学环境的形成。在高校音乐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对于学生的困惑要给予及时的解决,并且要有意识地结合民族音乐文化。高校教师队伍的构建是必要的,通过系统的培训,教师团队的综合素质将有所提升,进而民族音乐文化传承的效果将更加显著。同时,高校在对民族音乐课程教师安排过程中,要任用民族音乐专业素质、教学能力均相对较高的,同时还要注重教师的教学经验。针对我国高校音乐教师欠缺民族音乐文化素养的现状,要求教师要对民族音乐文化展开积极的、系统的学习,以此促进自身知识体系的完善,进而其教学能力也将不断提高。与此同时,教育部门要采取必要的措施,如:民族音乐培训课程的开设,此时要保证培训的系统性与定期性。当高校音乐教师民族音乐素养不断提高的基础上,通过教学将直接影响学生,在示范与带动的作用下,学生对于民族音乐的学习效果将更加显著,进而民族音乐文化也将得到高效的传承。

4、教学手段的改进

高校音乐教学要注重教学手段的改进,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与心理需求等,选择适合的民族音乐作品与教学手段,此时要借助先进的科学技术,如:多媒体、投影仪等,要为学生提供良好的环境,并注重学生的课堂表现,在此基础上,音乐教学的质量才能够有所提高。

四、总结

综上所述,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承需要与高校音乐教学进行有机的融合,为了有效解决高校音乐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本文提出了几点建议,相信,在高校、教师与学生三者共同努力的基础上,不仅高校音乐教学水平能够提升,同时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承效果将更加显著。

作者:田冰洁 单位:河南艺术职业学院音乐系

第三篇:高校音乐教学革新探讨

一、音乐学习对现代大学生的裨益所在

历史长河浩荡延绵,音乐依附左右传承千年。追溯至封建时期,我国便享有“礼乐之邦”的美称,音乐文化源远流长,历史上每一阶段所创造的音乐文化都是历史精神的凝结,是民族思想文化的沉淀,同时也折射出我国古代人民的艺术内涵和价值取向,体现了我华夏文明的博大精深。高校音乐教学正是立足于民族传统音乐文化所开展的重要课程,也是对上古文明与传统文化的继承。长期接触和学习音乐文化,很大程度上也是对本民族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扬。此外,学习音乐对陶冶高雅情操、培养高尚人格方面也有着不可取替的作用。我们在日常音乐学习中,所学到的不仅是简单音乐乐理或是曲目赏析,其中还包涵人文教育,使得民族精神、传统文化在潜移默化中激发出更多热爱音乐、热爱祖国的美好情操,为成长为“外而有礼、内而和乐”的高素质人才夯实了艺术基础。

二、沉静的礼乐之邦———当前高校音乐课堂教学中的客观问题分析

第一,音乐教学设施简陋。

虽然近些年音乐教育在人才培育中承载的重要职能被越来越多的人所认可,但受教育大环境的限制,学校对学生综合能力评判仍以文化课成绩为主,导致教师和学生都将主要精力投放在文化课学习上。这导致了对实质的音乐教学缺乏足够重视,音乐教学设施建设沦为教育硬件建设的“弱项”。须知道,教学设备是开展音乐学习与活动的基本物质基础,对学习音乐起关键作用,基于缺乏足够的音乐学习场地、乐器或音频设备来支持音乐活动的开展,教学质量与学习效果也就可想而知。

第二,器乐教学效果欠佳。

器乐演奏需要手、足、眼、口、脑等多器官的协调运作,能够锻炼大脑的综合协调能力。但大多数高校乐器存量短缺,学生人均乐器拥有量很低,直接影响了器乐教学的正常开展。与此同时,针对器乐的教学方法也较单一,教学理念陈旧,教师往往“机械式”地讲解些许吹、拉、弹、唱技巧,缺乏理论传授,学生难以通学要领,一堂课下来收获甚少。此外,器乐多以学习西方乐器为主,鲜有对本国传统民族乐器的教学。

第三,声乐教学鲜有情感。

西方国家对于声乐教学除了讲究学生对声音的拿捏程度,同时还注重教授学生如何更好地将声乐作品进行处理与表现。反观国内音乐学院的教学过程,错误地将“声乐艺术”认知为“声音艺术”,教师多侧重讲解声音技巧的塑造、打磨,忽略了培养学生体悟音乐作品中蕴含、流露的各类情感因素。例如,世界级女歌唱家杰西•诺曼曾来访我国进行示范授课时,在众多音乐高材生中挑选了两名演唱莫扎特著名歌剧《费加罗的婚礼》。待两名学生唱毕,杰西•诺曼问道:“两位是否知道这首曲子表达了怎样的思想与情感?”两名学生全然不知如何作答。杰西•诺曼在行程结束时感叹道:“中国音乐学生的外形优雅,声音优美,却欠缺乐章的灵魂———情感表现力。”由此可以看出,对演唱技巧的过分执着,造成情感培养缺位,声乐艺术的“声情本味”尽失。

第四,授课形式缺乏创新。

由于部分教师教学经验与能力有所欠缺,在教学活动的组织过程中缺乏足够的创新能力,一味沿袭与模仿传统的音乐教育模式,甚至全然不顾个体差异性而采用分层教学,故而教学质量堪忧,也在某种程度上打击了学生音乐学习兴趣。例如,部分教师虽能正确认识培养情感对学生声乐学习的重要性,但却苦于无处下手,也没有具体细化的指引说明什么是情感培养,于是情感教学或是一笔带过,或是隔靴搔痒,鲜有实效。

三、将课堂变为舞台———高校音乐课堂教学改革与创新的相关建议

作为音乐教育的直接受众,笔者认为当前高校音乐教学应尝试性迈出创新步伐,不断在实践中探索更适合学情的教学模式,例如对情景教学法的灵活运用。所谓“情景教学”即运用语言、实物、画面以及音乐等教学手段,模拟出音乐教学所需要的环境或情景,使学生能够实现情感和认知的结合,从而激发出更多的音乐情感。仿真情景不仅能使学习气氛变得轻松愉快,还能陶冶学生情操,提高音乐欣赏水平。此外,在授课模式上还可以借鉴当前关注度高的社会音乐类比赛模式。如《中国好声音》的比赛规则,在比赛开始时由四位导师背对学员,通过声音来判断学员音乐水准,如果学员演唱能够打动导师,则导师转身。这类新颖的比赛模式能够有效吸引观众。如将此舞台情境与音乐氛围“搬”到课堂上,为课堂注入的音乐激情更是不言而喻。具体可分为两个步骤:

一是舞台情境的创设。

首先,让学生饰演中国好声音中的导师,让教师饰演学员,开讲之前学生可以低头或趴在桌子上,如在讲授过程中对教师讲课内容感兴趣,就可以抬起头来;反之,若觉得教师讲课内容缺乏新意,就不必抬头。由此一来,学生为了尽到“导师”的责任而更加认真听课,对讲课内容进行深刻钻研;同理,教师为让更多学生“抬头”,则会更努力开展教学研究,两者都能更为积极地投入到音乐学与授中。

二是点评方式的设置。

《中国好声音》中四位导师以幽默、机智、专业、真诚的点评方式点燃了整个舞台的热情,也温暖了所有参赛学员的心,同时获得了电视机前观众们的认同,可见正确的评价方式的重要性。在音乐学习中,正确的教学评价方式对教学质量和学习效果同样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对于教学评价的看法,笔者认为这既是对学生进行教学指导的客观需求,也是关于教师语言技巧、教学智慧、人格魅力的自我展示,如果教师能够将“导师”的真诚、机智、幽默运用到课堂实践中,用真挚情感打动学生、用妙语连珠让学生顿悟、用风趣幽默让学生倍感亲切,将对教学质量的提升大有助益。当然,不仅只是导师点评学员,也要给学员点评导师的机会。所以,在音乐课堂上,可以适当地给学生评价教师的机会,提出音乐学习感悟,指出教学中的不足。由此一来,不仅对教师教学水平提高有所帮助,同时也能让师生之间有更为良好的交流互动。

四、结语

当前高校音乐学习内容涉猎广泛,对于内心情感、艺术素养等方面都有重要促进作用。音乐教育是高素质人才培育的重要途径,作为知识经济时代下的社会接班人,大学生要不断完善自我,积极向上,以新的教学姿态迎接新时代的挑战。

作者:王喆 单位:安徽大学

第四篇:高校音乐教学实效性研究

一、创造性策略

创造力是高校音乐教学赖以生存的源泉,也是提高教学实效性的重要途径。高校音乐老师在教学中应当对教学方式、教学手段和教学理念进行创新,不断地创造更多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使得高校音乐教学能够冲破传统的教学模式,注入更多新元素。在过去高校音乐教学模式下,老师更多的是在讲台上“唱独角戏”,这种模式不仅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甚至产生抵制的情绪,而且也极大地影响了教学实效性的提高。因此老师务必要将教与学有机地结合起来,,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具体来说,可以对音乐训练方法进行创新,在给学生讲授完基本的音乐知识后,老师应当正确地引导学生建立起音乐知识结构与逻辑体系,使得学生能够在平时的音乐学习中实现自我调整和自我提高,最大程度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和训练效率。例如老师可以创造新的教学评价方式,对于个别学生犯的低级错误,老师可以使用具有普遍性的集体纠正方式来引导学生发现自己身上存在的错误,从而更加主动地进行自我纠正和自我调整,提高高校音乐教学的实效性。

二、人文性策略

实际上,音乐是属于人文科学的范畴内的,在当前时代快速发展、高等教育不断改革的环境下,要求高校音乐教学务必要重视人文性这个特点。通过将人文性与实际的高校音乐教学活动结合起来的方式,使得尊重学生、尊重艺术的理念深入人心,有利于提高高校音乐教学的实效性但是在传统的音乐教学环境下,老师仍然采取“我讲你听”的方式,这使得学生的思维得到了极大的限制,学生只能跟着老师的思维走,没有了自己的想法和主见,失去了教学的主体地位,这对教学来说是非常危险的,因为学生会对这种灌输式的教学方式产生抵制情绪,不利于音乐教学活动的顺利发展。因此,老师务必要改变以前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思想,真正地将人文精神贯彻到自己的实际教学活动中。具体来说,为了能够实现高校音乐教学实效性提高的教学效果,高校应当加大对人文主义精神的宣扬和投入力度。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增强高校音乐老师的人文素养。作为一名现代高校音乐老师,在具备基本的音乐知识和技能的同时,也要在教学中不断深化和贯彻“人文精神”,将“以人为本”作为教学的指导思想,不断地提高自身的认为素质和人文关怀。“以人为本”要求老师在实际的教学中要实时关注学生的心理变化和状态,不能一味地只是给学生灌输音乐知识,却忽略了学生的内心感受与想法。老师应当以学生为主,树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得学生真正地成为音乐课堂的“主人翁”,让学生能够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到高校音乐教学课堂中,深入地思考和学习,从而改变过去沉闷、枯燥的教学模式,提高高校音乐教学的实效性。

三、实践性策略

高校音乐教学理念与实践之间有着非常紧密的联系。新形势下,高校音乐老师应当在教学中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同时也将这种思想传输给学生,让学生能够在掌握音乐知识和技能后懂得学以致用。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慢慢地认识、掌握和领悟各种音乐知识,并且将其运用到实际中,实现高校音乐的与时俱进,从而更好地提高高校音乐教学的实效性。但是很多老师认为理论知识的教授十分重要,并且将教学的大部分时间用于给学生讲解理论知识,学生虽然基本掌握了这些知识技巧,但是由于他们没有过多的实操,使得他们很难讲这些技巧和要领运用起来,等到真正需要使用音乐器材时,学生再去重温之前学过的内容。为了改变这种现状,老师务必要认清教学中存在的各种要素,并且实现“边教边学”,使得学生真正做到学以致用。具体来讲,实践性策略要求处理好教学中出现的各种教学要素之间的关系。举个例子,在开展音乐教学的过程中,老师便要重视对学生的研究、对各种教学工具的研究等。通过从整体上加强老师与学生对实践与理论相结合的研究工作,使得各种音乐教学要素都能够得到最好地优化和配置,增强了要素与要素之间的交流与联系,从而保证了高校音乐教学的实效性。举个例子,老师可以引导学生在学习音乐的过程中,对自身的学生特点进行研究,将学习方法和自身的实际结合起来进行分析和研究,通过学生对学习特点的研究,有利于老师进一步对教学内容进行改进,从而提高高校音乐教学的实效性。

四、科学技术策略

现如今网络技术越来越发达和普及,这给传统的高校音乐教学手段和内容提出了巨大的挑战,很多高校的教学课堂开始运用多媒体技术,使得多媒体技术在以更快的速度进行推广和发展。加上高校大学生对科学技术的好奇心十分强烈,他们趋于接受新的事物,因此老师便可以充分利用学生的这种特点,在教学中运用好科学技术策略,使得高校音乐教学的实效性得以保障。具体来说,老师在实际的音乐教学中,可以运用多媒体技术将音乐基本知识、有关的图像或者是音频等资料进行整合与运用,给学生展示丰富多彩的教学画面,也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课堂活动的开展,让学生通过听曲子来猜作曲家等等,这不仅能极大地提高高校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积极性,让学生的学习注意力得以集中,而且也能极快地提高学生的音乐基础能力,真正地在高校音乐教学过程中确保教学的实效性。

五、结束语

高校音乐论文范文6

一、音乐教学在高校中的作用

在我国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音乐教育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是高校素质教育的重要教育手段。因为音乐能够通过其自身强大的感染力来引发高校学生们情感上的共鸣,让学生们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另外,音乐也是开启学生们智慧的钥匙,对于高校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起着重要的积极作用。

二、高校音乐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随着新课标的不断改革和实施,很多高校在音乐教学上得到了不同程度上的优化。但是,由于受到长时间传统教学方式及教育观念的影响,高校音乐教学在短时间内很难真正摆脱传统音乐教学的束缚,很难在教学内容与形式有着革命性的突破。所以,目前很多高校在音乐教学上都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问题,需要音乐教育工作者们正确认识并加以改正优化。本文列举了音乐教学中较为常见的几个问题:

(一)对音乐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

高校是让学生更好、更快踏入社会的重要平台,在学校主要学习专业知识,以便日后能在社会上担起顶梁柱的作用。但是,音乐课程是高校的辅助课程,基本也不用参加考试,所以受到学生和老师的轻视,总认为音乐课不重要。故而在上音乐课的时候,同学们要么是逃课,要么是在课上玩手机,或者是看其他书,做其他事,很多时候都是敷衍了事。这样的音乐教学多数都是走过场形式,根本起不到音乐教学原有的积极作用。

(二)音乐课程的安排欠妥

高校的音乐课程安排对音乐的教学质量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在目前的音乐教学开展过程中,多数高校只是将音乐作为一科选修科目,学生对于音乐课程的重视程度远远不够。音乐课程安排方面的不妥当是音乐教学中的主要问题之一。

(三)音乐教师的素质不够高

高校音乐课堂的教学效果多取决于教师的教学水平。一个具有高素质的音乐教师能够调动起课堂气氛,激发起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使音乐课程的教学高效完成。而在当前的音乐教学中,许多教师却缺乏这方面的能力。高校在音乐课程的教学过程中,也多将注意力放在学生身上,学生的学习能力得到高校的重视,教师的教学能力却被忽视也是当前高校音乐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四)音乐教学方式较单一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教学中可利用的方式也在不断丰富。对于音乐教学来说,及时利用信息技术等方式展开教学,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但在目前的高校里,许多教师仍固守传统单一的教学模式,缺乏对教学方式的创新,使得课堂教学没有乐趣,枯燥乏味,无法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对音乐知识只进行灌输式的僵化教育,没有让学生合理融入到音乐的鉴赏学习中去,使音乐教学质量大打折扣。

(五)必要的硬件配备不足

很多高校在开展音乐教学的过程中,都存在音乐教学设施无法及时配备的情况。这对学生进行音乐学习,教师实施教学极为不利。目前的一些学校,由于经济条件和各方面的限制,对于音乐教学中必要的教学设备不能及时完善,使得音乐课程的教学质量无法得到有效保障。常言道:“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高校对音乐教学相关硬件的配备不足,学生即使想认真学习,也没有可为其提供练习的相关硬件。对于教师来说,缺乏必要的音乐教学硬件,也造成了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尴尬局面。

(六)教学的实践性较缺乏

当前高校的音乐教学大多侧重于学生音乐知识和技巧的培养,忽视了音乐教学的实践性和学生的具体体验。高校在音乐教学方面的观念仍是采取传统的注重理论知识的教育,并将其作为主要的教学手段。学生对于音乐知识的理论熟知程度较高,然而却无法将其与实际有机结合起来,造成学生理论知识与课外实践相脱节的情况。加强学生的理论知识教育固然很重要,但同时也要重视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这样才能有效提高高校的音乐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有效解决高校音乐教学中存在问题的对策

(一)加强对音乐教育的重视

要加强音乐教育的重视,首先得改变师生们对音乐教育的传统认知,正确认识音乐教育是高校的基础教育,同时也是高校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学校方面,应加大音乐设备的投入力度,引进经验丰富的教师来执教,同时还要开展对音乐学科的研究。教师方面则应在学生学习音乐方法上进行引导并监督,切实了解学生们兴趣爱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投入到音乐课程学习中,有着良好的学习动力。

(二)合理地安排音乐课程

对于高校的音乐课程安排,要做到根据学校的具体情况合理妥善地进行。高校应将音乐的教学放在教学工作的重要方面,为音乐课程的教学配备相关的教材和所需设备。教师也要注意音乐课程的教学安排,对于课堂上的音乐教学,要有组织有计划开展,创建能够切实提高学生音乐水平的课程体系,使学生的课堂学习效果得到进一步提升。

(三)注重教师素质的提高

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对音乐教学效果的增强十分重要。因此高校要重视对音乐教师能力的培养,发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重要作用,进而提高音乐课堂的教学质量。如高校可以加强对音乐教师教学能力的相关培训,给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提供合理的渠道,促进教师的自我完善,强化其自身素质。此外,高校还要健全相关的制度,保证各项要求的严格执行,杜绝水平较低的教师通过走后门、托关系等手段进入教学系统。这些方面的实施对提高教师素质,保障课堂质量十分有利。

(四)丰富音乐教学的方式

教师要提供多种渠道展开音乐教学,不断丰富音乐教学的方式。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使得信息技术也被广泛应用到各领域。高校的音乐教学也要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作用,使学生最大限度的从中受益。借助信息技术对学生开展音乐教育,能够使其充分融入到音乐世界中,对学生音乐素养的提高具有十分积极的作用。如在进行音乐课堂教学时,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技术中的视频功能为学生全面具体的展示音乐,以视觉上的刺激增强学生对音乐的感性认识。除此之外,教师还要注重加强与学生的沟通,尊重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只有丰富了音乐课程的教学方式,才能增强学生的音乐能力,提高课堂的教学水平。

(五)促进教学设施的完善

高校在开展音乐教学的过程中,要注重加大对音乐教学设施的投资。保障学生音乐学习的必要硬件设施,是实现高校音乐教学效果的必要前提。高校可以向有关部门申请资金购进教学设备,更新落后的音乐教学器材。让学生对音乐设施有全面具体的了解,从而促进学生进行音乐教学中相关内容的练习,增强学生对音乐器材的可操作性,提高学生的音乐水平。

(六)加强音乐实践的教学

高校音乐课程教学质量的提高还要重视学生实践能力的加强,这也是音乐教学的必然要求。教师要注重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使其自觉地将音乐理论知识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增强学生对音乐的深刻理解。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参与相关的音乐活动,重视学生的音乐体验培养,使学生对音乐的感悟更上一层楼,达到音乐学习的更高一层境界。教师要为学生音乐实践性的培养提供有利条件,进而加强学生的音乐素养。

四、结语

总之,对于高校音乐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不能选择逃避,要以一个认真的态度积极面对,积极寻求合理有效的解决方式。高校要注意利用各方面的资源对教学方式进行完善,加强教师的能力水平培养,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音乐学习氛围,进而更好的提高高校的音乐教学质量。

作者:李仁莉 单位:郑州大学西亚斯国际学院音乐学院

第二篇

一、高校音乐教学存在的问题

1.师资缺乏、教师压力过大

音乐教育作为一项素质教育学科,在师资培养上面临的压力尤其显著。一方面,由于音乐的专业性及技术性较强,原本从事音乐教育工作的教师就十分稀缺。另一方面,由于高校招生制度的改革,许多高校对教师实行绩效考核制度,其中也包括了对音乐教师的考核,从而给音乐教师造成了一定的教学压力。再加上学生数量的激增,一般的高校音乐教师需要教授3-4个班级的音乐课程,一周的课时数也是其他课程教师的3倍左右,使得课程的教育质量和效果都受到了严重的影响。一些高校为解决音乐教师稀缺的问题,往往聘用一些原本从事音乐工作却没有教育学知识和授课经验的人员担任授课教师,在授课的系统性及课程安排的合理性上都受到了一定的限制,甚至从整体上降低了教师队伍的专业素质水平。

2.教学设施落后

音乐课程的教育常常需要专业设备的辅助,但大部分高校由于自身经费或其他因素的限制,往往无法为音乐课程的教学提供专业的设备,使得许多内容的教授只能停留在基础理论上。近年来,随着高校数量和规模的不断扩大,分配给每个高校的教育经费还在不断减少,高校无法承担购买诸如音响、乐器、专业书籍等必备的教学设备,使得学生的实际操作练习时间大大减少,无法真正提高自己的音乐素养。

3.音乐教育体制中存在诸多问题

音乐教育体制的问题也是限制我国音乐教育发展的重要因素。在长期的实践总结中可以将音乐教育体制中的问题归纳为以下几点。

(1)高校音乐教育的内容不符合社会需求。高校对学生的音乐教育往往停留在理论指导上,只重视对书本内容的解释而忽视了学生的音乐实践。在这种教育体制下培养出来的学生只具有音乐的理论基础,却没有真正的音乐素养,不符合社会对于综合性人才的需求。

(2)选拔和淘汰机制不合理。音乐学科不同于其他学科的主要方面就是对学生天赋和领悟力的要求。只有学生具有一定的音乐鉴赏能力才能领悟音乐中的内涵和魅力。而高校的入学考核中没有对学生音乐素质的考察,使得高校学生在音乐素养上有很大的差异。

(3)高校音乐教育缺乏办学特色。由于高校对音乐教育的长期忽视,使得音乐课程的设置流于形式,且在教学内容上缺乏创新,无法激起学生学习音乐的热情。

(4)我国音乐教育人才缺乏创新精神和责任感。由于我国的音乐教育往往被视为次要学科,导致教育人员对自身的专业能力和工作素养要求低,在工作时时常照本宣科、应付了事,降低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在教育方式上,我国的音乐教育人员也通常采用传统科目的教学方法,忽视了音乐学科的特殊性和实践性,降低了音乐教育的质量。

二、高校音乐教学的改革措施

1.用数字音乐技术推动音乐教育发展

科学技术的进步也同样促进了音乐教育的发展,数字音乐技术的产生就是科技促进音乐教育发展的重要表现。数字化教学是近年来新兴的一种高科技教学手段,在其他学科的授课中已获得了广泛的应用,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将数字技术引用到音乐教学中来可以解决传统教育方式下存在的很多问题和缺陷。例如,通过数字化技术,可以将音乐、视频等直接通过计算机播放,并且使信息的收集、整理更加便捷,解决了传统授课过程中对专业音乐设备的要求。同时,学生也可以利用数字化技术完成原本需要借助专业乐器和设备才能完成的练习。例如音乐的编排和组合原本需要有乐器、录音器、拾声器等多种设备,现在借助数字技术对乐器的模拟,只需要借助一台计算机就能完成编曲、录音等多项工作,大大简化了工作流程。

2.网络技术在音乐教育中的应用

网络技术的发展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将网络技术与音乐教育结合起来也能极大地提高教育工作效率。通过网络技术,教师能够突破传统的以课本为主的教育方式,在授课过程中融入更多的拓展知识和影像资料,使学生对于音乐内容有更直观的了解。网络技术的应用还能简化教师的工作流程,给音乐教师减轻工作压力,将更多的精力放在提高专业技能和授课水平上。

3.体验式教学模式在音乐教育中的应用

新课程的教育要求在教育过程中应以学生为主,强调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自主性。体验式的教学模式注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自我领悟和实践能力,通过课堂讨论、小组活动、课外实践等多种方式,激发学生自主思考和学习动力,引导学生观察生活加强实践,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果。

4.加强音乐教师的师资队伍建设

音乐教师师资力量的不足一直是限制我国音乐教育发展的重要因素,为此我国政府部门制定相关政策,鼓励青年教师投身于音乐教育研究,并建立一定的音乐专业培训机构,定期对音乐教师进行培训,从而从整体上提升音乐教师专业素质。同时,高校自身也应提高对音乐教师的工资福利,使音乐教师与其他专业教师享有同等的教育资源和教学设备。教师自身也应加强工作责任感和职业道德素质,在实践中不断提高教育水平。

三、总结

总之,在新的课程要求下,高校音乐教育改革势在必行。尽管在音乐教育改革中会遭遇一定的困难,但这对于我国高校教育体制发展而言也是一次难得的机会。只要能把握好这次机会,从音乐教育、美术教育、体育教育等各个方面入手,进行全方位的改革和发展,我国的高校教育体制就能朝着更科学、完善的方向前进,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更好的平台。

作者:宋健 邓江 单位:兰州城市学院教育学院

第三篇

一、当前高校音乐理论知识学习现状分析

我们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即使抛开学生个人对音乐的兴趣和喜爱,也必须承认学生在音乐学习中都会有一个明确的方向和目标,比如希望自己在音乐的道路上有所作为并突破自己,或是希望未来成为一名优秀的音乐教育工作者等等。无论是哪一种情况,都需要学生在音乐学习中要具备较强的综合素质,而扎实稳固的音乐理论知识更是必不可少的。但是,从目前的音乐教学来看,学生们无论是受到周围环境影响还是自身观念影响,都在无意识间偏离了自己的目标。学生仅会唱歌或某种技法和乐器,在音乐的学习中缺乏扎实的音乐理论知识作为基础,这样一来,学生无法在音乐的道路上超越自己并走得更远。学生忽视音乐理论知识的学习不但影响了学生对音乐领悟,同时更严重地阻碍了学生自身能力的提升。

二、加强高校音乐理论知识学习的几点建议

(一)合理规划音乐理论知识学习

在高校音乐理论教学中,科学合理地规划音乐理论教学的时间,是为了使学生更好地学习到更深层次的音乐理论知识,感受到艺术的熏陶,为学生以后对音乐内容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对于学生而言,在音乐学习中重视音乐实践而忽视音乐理论知识是不行的,俗话说磨刀不误砍柴工,音乐理论知识的学习就好比砍柴磨刀的时间,不但不会耽误音乐技巧的学习,而且还会对音乐技巧的训练和音乐知识的学习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所以在音乐理论教学中要合理安排,同时还要与实践相结合,合理分配理论学习和实践课堂的时间,这需要校方积极配合,适当地对音乐课堂进行调整,将那些不必要的内容从音乐课中剔除,为学生学习音乐理论知识提供一个有利的平台。

(二)重视音乐交流和借鉴

高校的音乐教学其实与其他学科课程的学习有很多的共同点,在文化课学习中重视文学借鉴和经验交流,这在音乐课程学习中也是适用的。在音乐学习中借鉴他人良好的学习方法和与他人交流经验也是非常重要的。高校学生在学习音乐知识的过程中,由于自身理论功底和理论知识都相对薄弱,加之缺乏有效的学习方法,缺乏相关经验,在发现和总结音乐规律上有一定的困难。所以应仔细的研究和思考音乐前辈们的成功经验,并可以将其应用到自身的学习中,在音乐知识的学习道路上找到一条捷径前行。但还有一点需要学生注意:借鉴前辈的成功经验并不代表抄袭和照搬,同一种成功方法不可能适用于所用人,学生要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深入思考,选择适合自身发展的学习方法,这样在音乐学习中才能够达到良好的效果。

(三)音乐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音乐是人们内在修养的表现形式,是提升人们审美能力的有效途径,所以音乐必须与实践相结合才能够真正地表现出来。根据表现环境和方式的不同,其音乐的表现效果也不同,从上文中我们了解到,音乐理论对音乐实践具有积极的指导作用,音乐理论知识是实践的基础和前提,音乐实践又是对音乐理论知识的检验和印证,在音乐实践中会产生新的理论知识,两者是相互促进、不可分割的关系,形成了一个良性的循环。

三、结语

高校音乐论文范文7

一、视唱练耳与合唱训练的教学目的及内涵

音乐能够通过有组织的声音来表达人们的思想感情,而通过不同形式所表达的音乐,也将影响到人们对音乐的感受和理解。而视唱练耳也保障音乐表现完整性的重要环节,作为音乐表演的基础训练,进行视唱练耳训练能够强化学生的音乐整体素养。视唱练耳教学的目的主要是通过对学生进行系统化的视唱练耳训练,帮助学生提升学习其他课程的学习能力,并培养学生的艺术情操,促进学生音乐思维的发展。而视唱练耳的教学内涵主要体现在视谱即唱和听觉训练这两方面教学内容,让学生能够根据乐谱的要求而准确唱出旋律和节奏,并加深学生对音乐节奏的辨识能力,通过加强学生的音乐记忆,来深化学生的音乐听觉,让学生能够用更直观、更直接的方式对音乐节奏进行概括和掌握。而视唱练耳与合唱训练的结合,能够引导学生充分运用学习过的音乐基础技能和知识,在学习过程中加强思考过程,从而领悟合唱训练的审听能力,促进合唱教学水平的发展。

二、高校音乐教育专业视唱练耳与合唱训练的结合

(一)强化多声思维训练

加强高校音乐教育专业视唱练耳和合唱训练的结合,需要以音响整体为核心,将学生对声乐作品的认知心理为基础,通过系统的视唱练耳训练,来体会不同声部的相互关系,促进学生音乐思维的拓展。以强化多声思维训练为主,以多声思维加强学生对音响整体的感受和认知,从而促进学生之间的调节和沟通。并从加强音程与和弦的构成练习入手,以及通过听觉训练强化学生对和声框架的整体认知,让学生能够获得音乐作品的认知统一感,以多声思维训练为核心,提升学生的合唱艺术水平。

(二)看谱唱词练习

看谱唱词是高校音乐教育专业的视唱练耳教学中的新型内容,学生通过看谱唱词训练能够提升对音乐作品的认识能力,而学生迅速看谱唱词的能力,也有利于合唱训练中对音准和节奏的掌握。将高校音乐教育专业中的视唱练耳与合唱训练结合,能够让学生在合唱训练中锻炼看谱唱词能力,并将合唱训练作为提升学生视唱练耳能力的平台。而加强学生的看谱唱词练习,能够有效的建立学生的内心听觉,让学生加深对音乐作品的想象空间,充分运用自身的内音乐听觉,从而加强合唱教学的成效。

(三)多声部立体节奏训练

合唱训练中节奏通常呈现出多声部和立体化的特点,而通过加强多声部立体节奏训练,能够将合唱教学的节奏训练过渡到多声部节奏思维训练中,让学生能够在稳定节拍中同时唱出两个以上的节奏,并通过这种不同节奏型的对比训练,加深学生对音乐节奏的框架结构。学生也会在感受不同节奏型的各个声部中,理解更为全面的音乐形象,从而提升学生的音乐内心听觉,并培养学生对合唱训练的整体感性认识,加深学生的积极性,促进高校音乐教育专业视唱练耳和合唱教学课程的进一步发展。

三、视唱练耳对合唱训练的重要意义

(一)高校视唱练耳训练的现状

合唱艺术作为多声部集体演唱方式具有多种演唱方式,而高校音乐教育专业的合唱教学通常以混声四部为主,而声部的复杂变化,也加大了演唱过程中每个声部的掌握难度。高校音乐教育专业的合唱实际教学中,学生通常会受到视唱练耳水平的限制,无法准确的把握乐谱中每个声部的音准、节奏、速度和力度,而这也导致了单一声部都不能完整完成,如果多个声部同时进行演唱,更是加大了教学难度。而单一声部的强化训练,也会因为其他声部的加入,导致节奏混乱。因此教师通常只能对学生尽心分声部的逐次教学,导致高校音乐教育专业合唱教学难度增加,而学生视唱练耳水平的限制,也严重阻碍了合唱教学进度。高校音乐教育专业的视唱练耳课程在实际教学中,传统的教学观念导致教学形式过于单一,降低了学生的积极性,甚至是由于课后练习的枯燥,使得部分学生对视唱练耳课程产生了排斥心理。并且高校音乐教育专业的视唱练耳课程中,也通常忽视了教学过程中的情感作用,如果只是单一的表达乐谱中内容,无法让学生充分理解视唱练耳课程的重要意义,不利于学生的全方面发展。

(二)视唱练耳对合唱训练的重要作用

高校音乐教育专业中学生的视唱练耳水平严重影响着合唱教学水平,而视唱练耳也始终贯穿在合唱教学的整个过程,无论是合唱训练中的发声练习、分声部试唱和合排等部分,视唱练耳都发挥着重要作用。发声练习中需要具备一定的视唱练耳基础,才能充分运用声乐的发声方法,从而完善学生的合唱技巧。而分声部试唱中对于歌词和乐谱的处理,也需要学生通过视唱练耳得到准确的节奏和音准,并深入了解教师对各个组成部分的分析讲解。合排属于高度统一音响,因此对学生演唱的准确性具有极高要求,而视唱练耳对于学生内心听觉的要求,也正是合排训练的基础环节,只有进行过一定时间的科学系统训练,才能让学生掌握到充足的合唱理解和技巧,达到理想的合唱效果。

作者:赵珊 单位:河南省洛阳师范学院

第二篇:高校多元文化音乐教育探究

一、高校采用多元文化音乐教学方式的意义

1.音乐文化教育在高校教育中的重要性

在高校学生所受的教育中,音乐文化教育是一个较为重要的教育内容,长期以来都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密切关注。之所以音乐教育能够引起人们的密切关注,其根本原因还在于音乐教育对于学生独特的意义。音乐教育的开展在较大的程度上提高了学生的鉴赏能力,使得学生对于美学的知识有所了解,能够在生活中寻找出美的踪迹。此外,音乐素养也是人们素养的一个组成部分,音乐素养的养成能够为学生人文素养的提高打下坚实的基础,对于学生人文素养的整提高具有重要的意义,达到提高学生综合能力的目的。

2.符合音乐多元文化交流和融合的趋势

.高校采用多元文化音乐教学方式的意义除了音乐教育在高校教育中的重要意义外,还体现在多元文化音乐教学方式符合当前音乐多元文化交流和融合的趋势。随着文化事业的不断发展,各民族的音乐逐渐的走向音乐大潮中为人们所注意,人们开始将目光转移到各个民族的音乐上,全面的发现各种形式音乐的优点,在这种情况下,高校采用多元文化音乐教育具有重要的意义。此举符合音乐发展的方向,为多元文化音乐的发展垫定了基础,在很大的程度上推动了多元文化音乐的融合和促进,同时也为多元文化音乐人才的需求提供了解决途径。

二、高校采用多元文化音乐教学方式应采取的措施

1.建立并完善多元文化音乐教育体制

.从目前高校音乐教学开展的情况来看,在音乐教学体制当面的建立较为缺乏,诸多的高校在音乐教育体制方面是一片空白,这种状况下,多元文化音乐教学方式的开展可谓是步履维艰,因此首要的措施就是建立并完善高校多元文化音乐教育体制。建立并完善多元文化音乐教育体制一方面能够保障多元文化音乐教学的更好开展,同时还能发展多元文化音乐教学方法,可谓是一举两得。

2.提高高校音乐教师的专业技巧和职业素养

多元文化音乐教学方式的采用是明智之举,但是想要取得较好的结果,提高高校音乐教师的专业技巧和职业素养是必要的措施。目前各大高校里的音乐教师队伍的师资力量状况不一,教师的专业技巧和职业素养也参差不齐。在这种情况下,多元文化音乐教学方式的开展便出现了不同的现象,所取得的成果也是各不相同。这种差距的出现使得多元文化音乐教学方式的推广出现了瓶颈,在该种状况下,想要保证多元文化音乐教学方式的开展,提高高校音乐教师的专业技巧和职业素养迫在眉睫。音乐教师的职业素养体现在其自身对音乐的了解及音乐文化的见解,对音乐的鉴赏能力以及创作能力。职业素养的高低决定了教师的教学水平,从而影响着学生对于多元文化音乐融合的掌握。

3.培养学生音乐交流的学习意识

多元文化音乐教学并不是单纯的教育学生如何进行音乐相关知识的学习,更多还是鼓励学生去传承民族文化,学习其他民族的音乐文化,最终达到弘扬本民族文化的目的。因此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主要任务并不是简单的进行音乐文化的学习,更多还是加强同其他民族相关音乐人的交流,在交流的过程中达到学习的目的,培养学生进行音乐交流的学习意识才是多元文化音乐教学的必要措施。该措施的采用必须建立在打破高校传统的音乐教学模式,即只学习,不交流。

三、结语:

经济全球化的脚步在不断的加快,各国文化的相互冲击带来了文化的多元化时代,在这个过程中音乐教育形式的转换往往给音乐的发展带来不可预测的变化,多元文化音乐教育的出现是时展的必然结果。不同国家,不同民族的优秀音乐都各具艺术价值,开展多元文化音乐教育相关的教学活动,能够在一定的程度上,促进高校学生在音乐学习方面得到全面的发展,为弘扬民族音乐文化,感知世界音乐文化的艺术内涵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作者:朱晓静 单位:郧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第三篇:音乐背景下高校音乐教育改革探究

一、流行音乐的定义及特征

1.流行音乐的定义

流行音乐是音乐形式的一种,它一般需满足两方面的要求:一是内容比较生动形象,通俗易懂;二是能够被大众所喜爱和欢迎。流行音乐之所以比较容易让人产生共鸣,并且音乐所传达出来的信息与情感容易被接受,就在于它源于生活的特性,并饱含深情,还充分传递了生活中酸甜苦辣各种滋味。在日常生活中,人们也喜欢借助流行音乐来形象地表达自己内心丰富的情感。它已经渐渐地与人们的生活融为一体,成为人们抒发情感的重要载体,并对高校学生的生活和人生产生着巨大的影响。

2.流行音乐的特征

流行音乐情感表达丰富,深入人心。从歌曲所抒发感情的来源看,流行音乐可以说是大众真实生活的再现,人们的生活观念、思想态度和情感等与流行音乐表达出来的各种情感紧密地联系起来。这就不难看出为何流行音乐总是比较容易被大众所支持和喜欢,而且更易于被大家接受。流行音乐歌词短小精悍,旋律简单易记。这一重要特点也是流行音乐之所088以流行的关键原因。对于大部分的普通群众来说,通俗、简单的歌词容易理解,而简单、往复的旋律具有较强的动感,容易被记住,流行音乐也因此广为流传。对歌手来说,流行音乐的专业性要求较少,既不用承受过多的声乐训练压力,还可以减轻嗓音练习可能带来的头疼、嗓子疼等问题。

二、流行音乐对于高校音乐教育的影响

1.流行音乐对高校学生的积极影响

(1)流行音乐丰富了高校学生的业余生活。

如今,流行音乐的存在与风行已经极大地丰富了高校学生的业余生活,成为了高校学生的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课后,许多同学已习惯于播放最新的流行音乐来缓解学习压力。而对于那些求学在外的学子,流行音乐也是舒缓乡情的重要方式。当然,校园和班级活动,也总是少不了流行音乐的渲染。

(2)流行音乐为许多高校学生展现自我提供了机会。

通过歌唱流行音乐,许多高校学生找到了他们未来的新出路。一些普通家庭的学生在流行音乐歌曲比赛或者大型的电视节目比赛中,用灵动的歌声为自己的人生谋求了新的出路。他们在流行音乐中尽情施展自己的才能,也在挫折失败中成长。

(3)增强乐感,拓展减压渠道。

鉴于流行音乐在节奏上明快而活泼,内容表达上通俗易懂,加上具有极强的韵律感和时代气息,因此具有良好的群众基础。当前,随着许多与流行音乐有关的娱乐节目的创制与推广,更是使高校学生自我展示、自我推销的意识被充分激发。在流行音乐的不断熏陶中,高校学生一方面借助流行音乐舒缓了消极情绪,放松了紧张的心情、表达了自己内心的思想情感;另一方面也使得自己的音乐鉴赏水平有了提高。

2.流行音乐对高校学生的消极影响

(1)流行音乐对高校学生健全的人格形成有一定的阻碍作用。

由于对商业利益的盲目追求,不少流行音乐因掺杂了腻味、虚幻的非真实情感而丢失了艺术本真。这不仅会使得它的文化底蕴和审美价值骤减,同时也将导致大学生因过于沉迷某些负面情感中不能自拔,甚至可能对他们人格造成一定的伤害。此外,流行音乐大多表达情感都比较肤浅,趋于表面化,较少蕴含深刻的内涵,不像传统音乐那般具有深厚的人文关怀和思想底蕴,因此也就不能够带给大学生较多具有教育意义的人生启迪。

(2)媚俗的流行音乐使高校学生美学观和道德观念扭曲。

流行音乐的风靡全球,带给了人们无与伦比的快乐。但是,一些流行音乐刻意追求群众基础而过分迎合“大众口味”,在歌曲选词上夹杂了大量的肤浅、媚俗的内容,很可能会扭曲高校大学生的美学观和道德观。

(3)消极的流行音乐淡化了高校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如同大部分的快餐文化一样,一些流行音乐擅长鼓吹及时行乐等庸俗思想,大学生在这种思想的长期熏陶下,容易丧失责任感,对自己所处的社会和时代没有使命感,不利于大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和人生观。

三、流行音乐背景下高校音乐教育改革的措施

1.尊重学生不同的音乐类型的选择

发展高校音乐教育是当今高校音乐教育改革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保持各种音乐类型之间的平衡发展不容忽视。一方面,我们要尊重学生在音乐类型选择上的自主性,让各有所长的学生充分发挥他们的音乐才能。另一方面,要注重加强对学生的及时沟通和专业引导,以便培养他们正确的流行音乐价值观。总之,在信息全球化的今天,高校教师们应该做到与时俱进、积极学习,不管是对待传统音乐、流行音乐或是其他类型的音乐,都应该保持包容的心态和发展的眼光,积极地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2.调整改变音乐课程设置与模式

高校的音乐教学模式应该顺应音乐的发展变化和流行趋势而有所调整。通过对当下流行音乐的摸索而在高校设置相对应的音乐课程和实践环节,是音乐教学改革的方向,这对鼓励学生勇于创新、敢于挑战和通过积极思考设计和排练演出等各类社团活动起到了很大的影响。而这种革新的课程在融入当下流行音乐元素后无疑会受到大学生的追捧,也给他们带来更多亲身参与、感受和学习的机会,推进高校音乐教育改革活动的开展。

3.改革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

变传统单一的教学模式为丰富多样的教学形式。高校音乐教育活动的举办方式过于传统和保守,摒弃单一的说唱式演出,多增加一些组织、编排音乐剧的演出活动等。为了使音乐教学活动更加丰富多彩,高校还可以通过设立音乐兴趣社团、定期举办文艺活动和开展艺术讲座来增进学生对音乐的了解。一方面,学生在这样一个积极健康充满音乐氛围的校园里学习,专业上能够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这也对提升学生自身的音乐审美能力和养成良好的音乐审美情趣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另一方面,丰富的教学形式营造健康的校园音乐氛围,能够引导学生自觉摒弃那些媚俗的流行音乐,对帮助学生树立正确和积极的音乐价值观和人生观具有积极的意义。

4.利用流行音乐引导学生创作

教师要充分利用流行音乐对学生的影响,积极挖掘学生进行自主音乐创作的潜质。众所周知,时下音乐歌坛中不乏一些因其原创音乐作品而走红的歌手,人们为他们大胆性的灵动创作和专业性的演唱功底所感动。所以,流行音乐对激发当代大学生对于音乐创作的灵感具有巨大的作用,高校音乐教师对此应给予足够的重视,并积极鼓励学生进行音乐创作。

四、结语

高校音乐论文范文8

师资队伍是保证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因素,其结构是高校师资调整与建设的重要内容。从统计结果(表1)来看,吉林省高校的音乐教师整体质量较高,但各项指标比例差距明显。7所样本院校中,执教“音乐教育学”课程的女教师居多,占71.42%,男教师占28.57%;教师的年龄分布表现为:以青年教师为主,30-39岁年龄段的教师占71.42%,40-49岁年龄段的教师占28.57%;教师的教龄低段化明显,1-5年教龄的教师占42.86%,6-10年和11-20年教龄的教师均占28.57%;教师的学位多为硕士,占85.71%,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占14.29%;教师的职称层次以讲师为主,占71.42%,助教和副教授分别占14.29%和14.29%;所有教师为专职“音乐教育学”教师,没有兼职教师,但却有50%的教师兼任管弦乐课程,25%的教师兼任教史论,25%的教师兼任教视唱练耳。由此可见,各项指标都有集中点,吉林省高校音乐教育师资建设应朝多样化方向发展。

二、课程设置方面

上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素质教育改革的推行与音乐教育的发展,新音乐课程标准应时而出,对音乐教师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各高等院校音乐教育专业一直将课程改革作为音乐教育改革的突破点。从课程名称调查结果可知,吉林省各高校开设的“音乐教育学”类课程不尽相同。但从名称分析,可以看出“音乐教育学”类课程内容多具有理论与实践并存的特点,这也显示出吉林省音乐教育学科发展逐渐趋于理性、成熟。课程数量。在所调查吉林省高校中开设1门“音乐教育学”类课程的院校有3所,占调查总数的42.86%,这类院校多分布在综合类高校或者音乐艺术学院;开设3门课程的院校有1所,占14.29%;开设4门课程的院校有1所,占14.29%;开设5门及以上课程的院校有2所,占28.57%,分别为教育部直属师范大学和省级重点师范。课程学分数量。学分的数量能够反映课程在专业教学中的地位。教育部制定的《全国普通高等学校音乐学(教师教育)本科专业课程指导方案》中对必修课《学校音乐教育导论与教材教法》的学分规定为6学分。样本校中只有2所高校的音乐教育学类课程达到或超出6学分,其他高校均不足6学分,最低的高校仅对这门课程分配2学分。由此可见,各高校应切实提高音乐教育学课程学分比例,提升学生基础知识素养。实践课程。样本高校对音乐教育实践课程的重视程度各不相同。在所调查的7所高校中,有5所并未开设“微格教学”课程,有4所在教育实践课程中缺少“教育见习”的环节。在教育实习过程中,高校均要求实习作业反馈,但只有28.57%的高校配有实习教材。有71.43%的学生认为教育见习的课时不足,有60.31%的学生没有听说过“微格教学”这门课。在音乐教育实践课程中,“教育实习”环节基本能够满足师学生的需求,而“微格教学”和“教育见习”两个环节都不同程度地显示薄弱。

三、教材选用方面

教材是教学系统化开展的工具,教材的选择体现了教学内容的导向与社会需求。如今的音乐教育课堂已不拘泥于完全依靠某一本教材传授知识,教师经常参考多本教材,结合自己及他人的教学经验,开发校本教材。从调查结果中发现,有50.6%的教师使用多本教材作为参考。“学校音乐教育导论与教材教法”是音乐教育学必修课程,选取尹爱青编著的《学校音乐教育导论与教材教法》作为其参考教材的比例最高,为85.71%,这是否有本土化因素影响还不可知。《音乐课程与教学论》和《中学教育实习行动策略》的使用率皆为14.29%,《音乐学科教育学》的使用率为28.57%,《普通学校音乐教育学》的使用率为42.86,《音乐教育与教学法》第二版的使用率为28.57%。此外《音乐教学论》(陈玉丹)、《新版音乐教学论》(吴跃跃)、《音乐教育学导论》([奥]沃尔夫冈•马斯物纲克著;余丹红,张礼引译)等也是在高校“音乐教育学”教师中使用率较高的教材或教参。由上可见,吉林省高校音乐教育学教材的选定还是存在活力不足的问题。教材的内容在一定的时间段内是相对不变的,但是音乐教育学科的发展却是日新月异,教师应有与时俱进的意识,根据学科发展的趋势及时更新教学内容,与文化、社会、时展相适应,以反映音乐教育学科发展的前沿。

四、教学方式方面

教学方式直接影响着实际的教学效果与人才培养质量。从统计结果可以看出,“案例分析”和“音乐活动”是学生最喜爱的教学方式。教学案例能很直观地让学生感受真实的音乐课堂,并从优秀教学案例中学习直接经验;音乐活动是最能体现音乐课堂生动性特点的方式,音乐律动、音乐游戏是如今基础音乐教学课堂中使用最广泛的教学方式,学生对这样教学也有着浓厚的兴趣。由此可见,教师应根据音乐教育内容的不同灵活采取各种教学方式,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热情。

五、教学研究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