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物理论文范例

高校物理论文

高校物理论文范文1

我国处于改革开放的攻坚阶段,市场经济的迅猛发展,需要大量综合素质人才,而我国的高等学校招生规模也出现的井喷式的发展。但是,高素质、综合性强的优秀毕业生远远不能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要,高等院校现有的实验室,在建设和管理方面也很难满足人才培养的要求。我国高校的规模扩大,将大量的资金投入到学校的基本建设中,如教学楼、图书馆、体育馆、寝室楼等,而实验室的建设资金投入则很有限,特别是基础实验室,没有学校的资金,也没有政府性的专项基金,因而在各个高校的实验室建设中也处于十分尴尬的地位。对于,一般的省属高校物理实验室,大量陈旧、落后的实验仪器、设备还在使用。高等学校的大学物理实验室,离不开所在高校的支持和资助,但是省属高校由于资金和科研工作的滞后,未对大学物理实验室的建设和管理投入足够的的重视,从而使学科发展成为物理实验的瓶颈和绊脚石。许多省属高校认为教学是高校立足的根本,没有必要加强一些基础实验室的建设,应该把更多的精力和财力放到学科建设和教学工作中。长此以往,大学物理实验室的建设和管理没有得到发展,甚至长期停滞、瘫痪,实验室仪器得不到及时维修、更新,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教师的授课也受到严重的影响。

2学校对大学物理实验教学的管理缺乏认识

尽管高校的教育经费逐年增加,同时也加强的实验室的建设和管理,但是大学物理实验室的全校布局、资源分配、学科定位、项目申请以及教学改革的布置仍然存在重视理论教学而轻视实验培养的情况。学生被动的预习实验、应付式的完成实验,而教师也没有很高的教学积极性,被动的授课,降低了实验学科最基本的认知能力培养,学生发现物理现象和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没有得到突出,自主创新能力更难得到锻炼和加强。

3大学物理实验室的开放程度不足

大学生的物理实验,不简简单单是一门课程,更是多学科交叉与综合的实验学科。目前,大多数高校的大学物理实验课程安排不合理,基本是依附《大学物理》所传授的知识,没有进行更深入的发掘。实验的操作性远远超过实验的设计性,大学生被教材和老师设计好的题目紧紧地束缚着,只能按照设计好的模式进行实验,学生的实验能力基本上就等于操作能力,这极大限制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再者,大学物理实验既然是基础性课程,就应该向全校学生开放,无论是理科生、文科生还是艺术生,他们都应该得到相应的学习和锻炼,全面满足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的需求。同时,一个学校内的不同专业、不同实验室也应加强沟通和交流(例如:电气实验室、材料实验室、力学实验室等),实验室的设与管理需要资金的大量投入和仪器的大量购置,一个开放的实验室能融合不同学科之间的优点,整合各个学科的长处,达到真正的资源共享,也使学生们从不同实验室得到精髓的知识,对学校的科研和人才的最佳配置也能得到充分的满足。

4物理实验室改革的解决对策

高校物理论文范文2

在大学物理课堂中教师一般采取讲授式教学,经常都是教师一个人在讲台上唱独角戏,而学生听着枯燥乏味,没有主动思考,教学效果不佳。因此,我们为何不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走上讲台呢!我院多年来在物理课堂上一直开设讨论课,讨论课是在教师的精心准备下,由教师提出特定问题,学生以小组形式搜集资料,做好PPT,然后在预定的时间各小组派代表走上讲台发表见解,在课堂上进行激烈的讨论,最后在教师的引导下得出正确结论。整个教学过程的主体是学生,教师是学习的引导者。这种方法体现了教学活动的中心不是“教”,而是“学”,实践表明能有效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团队协作能力、思考问题并解决问题能力、表达能力等,深受学生的喜爱。值得注意的是,教师提出的问题必须针对民办高校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同时也注意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所以问题要有一定的实际应用基础和趣味性;另外要针对学生的物理基础,问题难度要合适,不能过于简单失去讨论价值,或者太复杂打击学生学习积极性。

二、把生活引入课堂,增加感性认识

民办高校学生一般理科知识较为薄弱,如果在物理教学过程中采取纯知识灌输模式,过于重视严密的理论推导,一方面会让学生产生难学、甚至厌学的抵制情绪;另一方面由于严密的逻辑推导占据大量的课堂时间,使得教师不得不舍弃一些教学内容而没办法将一幅完整的物理图像呈现给学生。物理学的根源的是现象,而现象来源于生活。“生活即教育”也是陶行知先生教育思想的核心。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根据学生认知习惯和方式,避免一些枯燥的数学推导过程,多举一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物理现象,让学生多一些感性的认识,对物理产生认同感。另外教师还应该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在课堂上播放一些小视频进行现象展示,提高学习的趣味性。总而言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淡化数学推导过程,重视物理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这样不仅能使物理教学内容变得丰富多彩,还能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培养学生观察生活的能力,同时有助于学生形成一幅比较完整的物理图像和知识框架。

三、分阶段考核评价,重进步而非结果

目前,各个高校对学生物理成绩的考核,一般分为平时成绩和期末成绩,我院期末成绩占比重为70%,以试卷形式呈现。这种考卷的考核方式过于单一,导致一部分同学抱着60分万岁的心理,平时根本不学习,到考试之前抱一抱佛脚,也照样能够通过考试,这有悖于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因此我们可以采用分阶段考核的方式,增加考核次数,丰富考核内容。总而言之,考核方式要注意阶段性和多样性。我院近两年也在进行考核制度的改革和探索,选取部分专业进行阶段性考核试点,实践证明分阶段考核的专业对学习的投入度更大,学习效果也比较好。当前,高校的学生评价存在的主要问题是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功能,忽视评价的激励和促进功能;且评价标准机械、单一,过于强调共性和一般,忽视个性发展和差异性。因此,发展性评价和鼓励性评价更能增强学生的自信心,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处于主动、积极的学习状态。发展性评价是指在学生学习过程中,综合发挥教育评价的多种功能,运用多种评价手段,通过系统地搜集评价信息和进行分析,诊断学生的学习结果和存在的问题,激励评价者与被评价者发现问题,对照问题改善自己、完善自己,然后求得发展。一方面教师应该采取发展性评价,能适应人才发展多样化的要求。另一方面由于民办高校学生基础较其他本科院校相对薄弱,教师应该包容、承认学生的这种差异性,不过分关注学生某一次课堂上的表现或者某次考核的成绩,而应该纵向比较,关注学生的进步,对学生的进步予以肯定和鼓励,树立学生的信心和自我学习意识。

四、科研与教学相结合,提高学生科学思维和创新能力

现在教学与科研已成为大学的两大职能,教学和科研是相互促进,相辅相成,共同发展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将自己的科研工作和教学相结合,把物理科研的内容、方法和科研成果融入到课堂教学,让学生更加了解物理学的学科特点,了解物理的前沿发展,包括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这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可以让学生从物理科研中体会到科学研究的方法和魅力,提高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有利于实现民办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如,笔者在讲到光的干涉这一章中的减反膜时,会结合“溶胶凝胶法制备二氧化硅减反膜”这一科研课题,指出将减反膜镀在太阳能热水器光接收板上,可以减少光的反射,增大太阳能的利用效率。接着结合教学内容提出问题,这个减反膜的厚度理论上要达到多少,而在实验上又应该如何控制?实践证明这些问题跟实际应用联系紧密,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五、实验教学和理论教学相结合

整个物理学的发展史是人类不断深刻了解自然、认识自然的过程。实验物理和理论物理是物理学的两大支柱,实验事实是检验物理模型和确立物理规律的终审裁判。物理理论则是对实验观测结果的归纳和总结,并在此基础上去解释新的实验结果和预测新的实验现象。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因此在物理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将理论和实验相结合,使学生构建完整的物理知识体系。

1.将演示实验带入理论课堂:由于物理学是建立在实验基础上的学科,教学呈现方式的合理性与多样性,对“大学物理”教学尤其显得重要。

在大学物理教学过程中引入演示实验,可以使抽象的物理概念具体化、形象化,加深学生对物理概念的理解,也可以大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达国家在物理教学上演示实验的普及与多媒体教学手段的辅助值得我们学习借鉴,其中德国大学的物理讲授无演示不成课,每次课都会安排2~3个演示实验,物理概念的引入都有实验的配合,整个大学物理课程演示实验的配置次数达到120~150之多。我院近年来在这方面也做出了尝试,建立了演示实验室,一些小仪器如:弦驻波、陀螺回转仪、音叉等都带入了理论课堂,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和效果有了明显的提高。

2.组织实验竞赛,理论教学为实验服务:在传统实验教学中,主要以验证型实验为主,形式呆板,步骤单一,在很大程度上抑制了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思维的形成。

目前,一些高校提出了一些新的实验模式,例如:探索型实验、研究型实验、设计性实验等。我院也每年组织学生参加物理实验竞赛,由物理教研室提出实验的主题和基本要求,每三个学生一组通过各种途径查找资料,大胆设计实验方案;然后师生共同论证方案的可行性;接着选取实验器材进行实验操作,在实验过程中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最后进行实验总结,包括实验原理、器材、步骤、数据分析、实验过程出现的问题分析、实验的改进分析等。在此过程中,实验方案的设计并非凭空捏造,一定是以物理理论知识为基础提出的,实验过程中,理论教学时刻为实验提供依据。由此可以看出,教师在物理教学过程中时刻要注意理论和实验的紧密结合,切忌纯理论或者纯实验式的教学。

六、加强物理模型的教学

在物理学中,大到物理理论的建立,小到求解一个物理习题,都有一个建模的过程。物理模型方法是物理学家研究自然界的最基本、最重要的方法。在物理教学中,学生往往对定律、原理和公式记得较熟,但是却不会将这些定律公式运用到实际的物理问题上。究其原因,在于学生不会简化物理问题,不会对问题进行抽象概括和建模。物理学中的概念、原理、定律等都是借助于一定的物理模型抽象和推导出来的。因此,加强物理模型教学,对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能力的提高息息相关。例如牛奶皇冠问题,面对看似复杂的物理现象,我们可以引导学生抽取出最基本的自由落体碰撞模型进行估算。同时供选择的近似条件。这一开放性的物理模型的解决方案并不唯一,可以把更多的思考留给学生课后完成,是学生在该过程中学会把复杂现象的模型简单化、简单模型的条件复杂化,从而学会思考,学会科学研究的方法。

七、小结

高校物理论文范文3

(一)制度缺乏政策法规依据

出台财务管理制度规定,不是依照国家法律、法规和财务规章制度,而是脱离学校实际情况,不合乎相关规定,缺乏严肃性。

(二)制度不健全不合理

制度建设严重缺位,相关内容片面、笼统、不规范,有的内容已不符合当前实际,失去其合理性,不利于操作。

(三)制度制订过程简易化

宣传工作做的不够,不能虚心广泛征求教职员工意见,制度不能被广泛理解和接受,不能得到很好地贯彻执行。

(四)制度执行约束力软化

制度只能写在纸上,贴在墙上,落实不到工作上,流于形式。

二、高校内部财务制度建设的政策法律依据

国家法律法规和财务规章制度是高校制定内部财务管理制度的政策和法律依据。《高等学校财务管理制度》规定的原则精神是高校制定内部财务制度的直接依据。它明确规定。

(一)高校财务管理基本原则

执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财务规章制度;坚持勤工俭学的方针;正确处理事业发展需要和资金供给的关系,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关系,国家、学校和个人三者利益关系。

(二)高校财务管理体制

“统一领导、集中管理”和规模较大的学校可以实行“统一领导、分级管理”。高校财务工作实行校(院)长负责制。高校应单独设置一级财务机构,统一管理学校财务工作。

(三)高校财务管理遵循的一般原则

预算编制应遵循“量入为出、收支平衡”的原则;事业基金管理应遵循收支平衡原则;专用基金管理应遵循先提后用、收支平衡、专款专用原则;资产处置应当遵循公开、公平、公正、竞争和择优原则,按科学规划、从严控制、保障事业发展需要的原则合理配置资产等。

三、高校内部财务制度建设的主要内容

主要包括高校财务预算管理、收入管理、支出管理、专项资金管理、结余分配管理、专用基金管理、基本建设财务管理、资产管理、后勤保障财务管理等诸多方面制度。

(一)根据事业发展目标和计划编制年度财务收支预算

区分不同性质收入来源,合理组织收入;根据资金支出性质、用途,加强支出管理;专项资金、结转和结余、事业基金和专用基金管理应专款专用、单独核算。

(二)重视学校资产、负债和成本费用管理

加强财务管理科学性、真实性、有效性、均衡性,降低风险;建立基本建设投资制度,内部控制制度,经济责任制度,财务信息披露制度,财务清算制度,定期报送财务分析和财务报告。

四、高校内部财务制度建设的保障实施

高校内部财务制度是高校开展财务工作,加强财务管理监督的直接依据。高校、财政、主管部门和审计部门应切实依法行使监督职能,与高校形成合力,保障财务制度的贯彻执行。

(一)履行监督检查职能

财政部门应定期检查高校财务管理制度是否得到有效执行,管理措施是否有力,落实到位。监督高校专项补助拨款使用情况,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处理。

(二)重大财务事项报告制度

高校应严格执行财务制度。如有会计核算方法的改变、重大预决算方案变更、重大财务制度实施,应向财政部门报告,并自觉接受检查。

(三)财政部门、主管部门的审批制度

高校的重大项目建设、重大设备购置,按财政管理制度规定,应实行报批和招标采购程序,高校进行必要的可行性论证,合理配置资源。

五、高校内部财务制度建设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高校物理论文范文4

1.提高领导财务管理认知

作为我国高等学府的重要管理决策层,高校领导要时刻牢抓高校的财务管理工作,不断的加强自身对财务管理知识的认知。高校财务管理领导最先要做的就是,转变自己古老传统的观念,改善自己对传统财务的认知。在某些高校,部分财务管理的领导明争暗抢实际财务管理权,只在乎钱财资金,却疏于管理,更有的实际掌权的财务领导甚至不懂所管高校的财务状况。高校的财务管理工作是学校完善的运行、科研不断的运作的坚实后盾,是学校其他重点决策的经济基础。

2.强抓财务管理工作

高等学府教育是我国必将大力扶持推进的,所以,相应的高校财务管理工作也将是一项持久之作,所有高校财务管理工作必须时时刻刻牢抓,不得有一时的松懈。我国高校前期发展所需的经费支持与投入缺失的矛盾一直存在,并且一直存在,问题十分严重,所以,我国高校有必要加强财务管理工作,高校财务管理人员务必要非常清楚自己所管高校财务的来龙去脉,收入与支出一定要均衡平稳。但后续我国政府和民间组织等依然会加大力度对高校进行投资建设,财务管理工作的加强也将是一项持久之战。

二、完善财务管理制度、调整高校经济布局

部分高校内财务管理不得当,管理水平较低,很大程度上都是由于高校内部没有合理科学完善的财务管理制度。高校财务管理制度是高校组织开展任何活动的基本保障,也能阻止一些趁财务管理不善的贪污腐败分子觊觎学校的资金财产。现代社会下,高等学府所开展、从事的经济活动甚多,所以必要的时候要进行高校经济布局的重新规划调整,依据我国相关法律法规和财务管理制度,建立完善的财务管理制度,修正经济规划等措施。以下是我国高校完善的财务管理制度所必须包含的几个项目:

1.完善高校财务收支制度,制定所有收支管理方法

在高校财务管理的具体工作中,管理人员应当明确划分收费区别,拒绝违章收费、乱收费的现象,要确保做到合理收费,尤其是针对学费的收取工作,不得擅自更改学费收取标准、扩大学费收取范围。在规范费用收取的条件下,支出管理也变得相当重要。所有支出必须要标明细,尽可能的节约不必要的支出,所有支出要经过合理科学的规划,尤其是要管理好校内的各项必要经费以及发展建设经费,并且要总结每一年的大头支出以及普通支出,明确之间的关系,再经过分析研究、积极调整,优化收支结构,管理好相应的财务管理人员,逐年制定计划目标,节约、合理、科学的进行财务管理。

2.完善高校内国有资产管理制度

国内高校应当成立相关部门机构来专门负责高校内国有资产的管理工作。相关管理工作要从不同的国有资产性质来区分对待、分别管理,国有资产一般都是大资产,必要时可以分不同部门来进行相应管理。在一些项目的采购招标上,要明确相关制度,严格管理采购招标相应的账户、账卡等。对一些易耗品的管理应当做到合理科学规划,确保易耗品不浪费、不闲置、用到正途上。这样才能完整的保护、利用国有资产。3.完善高校内部财务部门的设置在我国,一般高校的财务管理大都是两种管理模式,一种是高度集中财务管理,只有一个财务部门来进行所有的财务管理工作;还有一种则是分部门管理,不同的院系进行相应的财务管理工作。但经过多年的实践经验来总结,独立的财务部门统筹管理较为合适,不会出现财务管理失衡、假账坏账多的情况。

三、优化财务管理运行制度,提升财务管理运行质量

我国在大力推进教育制度改善后,当前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重心已经由规模建设向高水平方向转移,在这样的政策方针带领下,高校财务管理运行制度必须要得到提升,财务运行质量也必须要的得到相应改善,这才能确保高校财务管理水平的整体提升。

1.完善高校财务管理运行制度

在当下信息时代,做任何事都应发挥联想思维,所以,高校在进行财务管理运行时,要能从中领悟到管理运行的联想思维,财务收支必须明确每项的预算与实际收入支出,充分理解预算、收支、核算各智能,最大程度的发挥各职能应有能力,实现高校财务的全面完善管理运行,还应当注意教学风险以及会带来的相应的财务风险,使高校整体的运行以及财务运行正常合理完善。

2.提升高校财务管理运行质量

为了能让高校财务管理运行全面合理、健康,必须要加强对各财务管理部门的监管,这就需要高校所在地方政府部门进行相关的监管工作,同时高校内部应当成立相关部门,专门负责此类工作,做到财务制度与相应的监管制度相辅相成。确保高校财务信息的全方面真实可追溯,杜绝一切贪污腐败做假账的现象发生。

四、大力推进财务管理人才利用,提升整体财务管理能力

高校物理论文范文5

1.1提高数据查询统计效率

教务管理系统比之原有的教务工作模式,其重要的优势表现在对数据的整合、查询、分析的高效性。原有教务工作一般会呈现出过于独立的工作范畴,部门与部门之间、工作内容之间联动性较差,从而导致系统的统计效率较低。教务系统通过基础数据的建立和日常信息维护的工作,将数据与信息之间进行关联,采用一定的计算方式,将统计结果呈现给使用者,为学校管理层的决策支持提供详尽的数据分析。

1.2规范教务管理工作

教务管理系统一般是采用将含有信息数据的表格按一定的关系构成的数据库,各种表之间具有紧密的关联和制约,组成了一个涵盖所有教学运行和教学管理的大型数据库系统。这其中每个操作人员都需用自己的所属身份登录系统,按照既定原则进行操作。

1.3强化了院校两级教务管理

传统的高校教务管理是按照校院或者院系二级管理的,各自具有数据信息独立保存的特点。这个特点体现在虽有计算机参与管理及数据储存,但存在数据重复、数据交流错误、功能简单、维护成本高等问题。随着学校规模的不断发展,信息量的逐渐增加,旧有的单机信息数据储存、管理模式已经落后,并严重阻碍着教务工作的发展。教务管理系统采用数据从服务器集中管理和调用的办法,减少了数据过于分散而导致的信息错误,保证了数据的一致性。同时,这种数据管理模式也为院校两级管理提供了平台。

2.教务系统使用存在的问题

2.1教务系统设计与学校体制不符

大多数学校通过购买成品系统的方式建立的教务管理系统,这其中普遍存在系统本地化问题。教务系统既要促进教学管理的现代化、信息化,又要符合学校的自身情况。购买的教务系统的设计是参照一般高校的教学管理模式开发的,而每个学校的教务管理模式又不尽相同,这就产生了使用过程中的矛盾或博弈。伴随着教务系统在教学管理中使用的逐步深入,购买成品系统的高校也存在着系统升级维护和拓宽功能领域的需求,往往这种需求不被学校决策者重视。学校领导只重视系统的建立而忽视系统的维护和再开发工作,资金投入、技术支持都无法得以保障,导致教务系统发展停滞不前,阻碍学校教务管理工作的推进。

2.2技术与业务边界

通常教务系统是由学校技术部门人员参照同类院校的标准和使用情况进行引进,并根据系统模块的设置,结合现有使用者的工作分工加以赋予相关功能或开放有关联权限。一旦系统平台搭建成功,技术部门人员便将系统交由教务处进行管理。教务处会在本部门使用者中设立系统管理员,负责将使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反馈给系统管理员或系统研发者,以寻求技术问题解决。系统管理员一般会由学校单纯的技术部门人员,如网络实验中心管理员、计算机教师担任;或者在教学管理部门中选择具有一定业务能力的使用者担任。教务系统的使用面临着对使用者需具有一定的要求,既了解教务工作的基本原理,又能把握高校教学的规律,熟悉教学管理规定,能根据系统设计原理并结合实际需要的提出系统实现要求,由技术人员遵循业务规律,结合数据库设计和网络安全规范,严格控制操作环节来进行技术支持。教务系统本身就是具有技术性和业务性的特点,如何达到业务与技术的平衡点,融合彼此的优势,是目前教务系统使用的重要难题。

2.3使用者工作习惯

教务管理系统的使用者一般为与教学工作相关人员。这些人员中大多不是出自技术性专业或者日常办公中对技术相关内容接触较少。这其中部分使用者往往会根据系统管理员或使用熟练者的操作方法进行继承操作,而缺少对系统功能和实现效果的研究主动性。并且由于长时间固定工作方式的积累,而存在对固有工作方式的依赖,抵触改变工作方式或加入系统工作内容。这种工作方法在学生人数、信息量较少的条件下,由于工作熟练程度较高,反而能体现出一定的工作效率,但随着学生人数的增加和教学管理不断的科学化、制度化、丰富化的背景下,这种脱离或部分脱离系统平台的教学管理工作方法,反而增加工作成本,使得教务事务处理的速度减慢,总体的教务信息筛选,联系和处理问题能力下降。

2.4使用者操作不规范

目前我校系统使用最重要的问题为使用规范化的问题。已应用到我校教学管理系统的部分模块已较为成熟,并给我校教务管理工作带来便利,如选课、成绩管理模块等,系统使用者使用规范问题较为严重。一旦使用者的前期的基础数据存在录入失误,将会给后期数据统计分析带来严重错误及工作漏洞。例如:教学任务的数据错误将引发教师成绩录入、生评教数据准确性、学生成绩统计、补考统计等一系列数据问题。因此,系统使用者在使用过程中的规范性操作,将决定教务系统应用的成败,也决定着工作效率是否能够达到提升。

3.教务系统的管理及建构

3.1完善教务系统管理制度

在日常教务管理中,往往出现教务工作制度健全而系统教务制度缺乏的现象,或者照搬日常工作制度而不考虑教务系统的可操作性,就导致教务系统管理定位模糊,缺乏科学性和实用效果。制度是管理过程的重要环节和实施保障,它将劳动责任和生产效益有机结合。所以教务管理系统的构建与发展,需要学校各部门的共同搭建与维护,其中涉及的相关人员及其操作规范需有明确而健全的教务管理系统的管理制度把控,例如,教务管理系统数据安全制度、教务处及教学秘书操作权限制度、教务系统网上选课制度、网上生评教制度、成绩管理和成绩修改监督制度等,只有制度规范,管理到位、责任明确才能确保教务管理系统有序运行。教务系统的使用者也需提高系统规范使用意识,自行遵守教学管理部门对系统的规范操作要求,增强风险责任意识,减少盲目性操作。

3.2创新和调整固有工作思路

教学管理者是教务管理系统的信息传递媒介,以数据和工作指令维持信息在不同使用者之间流动,从而完成教务工作。随着教务系统的使用不断深入,一些原有工作内容则不再适用和不符合教务系统设计,这就要求教学管理者调整原有工作流程,打破工作部门界线,开发新的管理模式,实现数据与资源的共享。例如,我校改变了原有自上而下通知、自下而上汇总信息的效率的工作模式,利用教务系统开放授权Web端学生信息查询和修改功能,实现了教学管理者、教师和学生的实时信息交流,在学籍、学生档案、火车票优惠卡购买、考试报名等工作中,工作效率、数据的准确率有明显提高。

3.3优化人员配置,提高系统使用者业务水平

高校对教务工作人员配备、结构组成、工作分工要有针对性的进行划分及组合,对技术型人才要有一定的配置,发挥成员优势及特长,搭建合理的教务管理系统人力资源结构。对原有使用者要进行定期系统培训,提高使用者系统业务水平,增强其使用系统进行教务工作的现代化办公意识和独立思考问题能力,逐步改变原有工作方法。采用系统模块培训手段,针对工作中某一问题或者某项任务进行专项培训和操作。多组织高校之间教务系统使用的交流、学习活动,借鉴其他高校成熟的操作方法。

3.4坚持系统维护投入,做好系统二次开发

教务管理系统在使用一定的时间后,会出现系统数据冗余,部分查询操作报错的可能性。这就要求学校需继续坚持对系统稳定性和拓展功能的投入。有研发能力的高校,可对原有系统进行二次开发。目前,无自主研发能力的学校,基本采用购买较为成熟的教务管理系统的模式,但在使用的过程中,无法根据学校自身情况进行使用设计,对自己所提交的个性化需求均需研发公司进行技术支持,这种需求实现过程周期性较长,技术依赖性较大。因此,高校需采用系统引进与二次开发相结合的工作思路,以实现系统使用与自身特点相适应的需要。

3.5总结使用经验,引入知识管理概念

教务管理系统的使用虽有操作手册、系统配置等说明性的技术知识,但在使用过程中,使用者的经验和操作技巧也同样具有重要作用,特别是解决突发性事件(如迎新现场的故障排查),非规范性的操作实现等,这些对解决我们使用系统中出现的暂时性无解问题,通常具有良好的使用效果。这就需要我们引入知识管理概念,建构一个量化与质化的知识系统,让使用者把使用过程中总结出来的有效经验反馈到知识系统内,实现过程分享,形成永不间断的智慧循环。

4.结束语

高校物理论文范文6

珠三角是我国发展物流产业最早的地区,据相关资料显示,广东省物流从业人员缺口将达到300万,不同类型的物流企业、物流工作岗位性质、不同行业、不同地区都对物流人才需求不尽相同。根据高职院校物流人才培养的基本定位为高级技能型人才,需要掌握国际贸易、运输、物流地理,且还需具有扎实的英语能力和物流经营相关知识。为了获得准确的数据报资料,已经完成了《广东省物流人才需求调研报告》,分析了广东地区特别是珠三角地区的中小出口制造型企业物流人才需求、中小微物流企业物流人才需求,为制定高级技能型人才培养标准奠定了基础。具体的就业岗位如图1所示。总体来说,广东省中小物流企业对高职物流人才能力和素质要求主要可归纳为:良好的沟通能力、动手实操能力、团队合作能力。专业理论知识要求主要包括:物流管理知识、财务知识、专业英语、计算机信息系统知识等。目前来说,物流人才主要来源之一是高校毕业生,最有效的途径就应该是加强高等院校的物流学科和专业建设,提高高职院校物流专业学生各项知识和技能。在珠三角区域,对高职院校物流专业的人才培养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具体要求,如何制订契合物流企业发展的人才培养方案是高职院校物流专业发展的当务之急。

二、人才培养方案系统设计与开发的建设思路

(一)确立以职业能力为导向的培养方案

学院物流专业或系部要以物流管理岗位群的职业能力要求为基础,借鉴中小微物流企业各岗位工作要求,以物流工作流程为依据,确立职业能力要求和知识模块,构建新的课程体系。课程体系必须突出岗位能力和职业素质培养,并注重对学生职业道德和创业能力培养。另外课程体系要淡化专业基础课、专业理论课和专业实训课的边界,延伸与企业合作范围,在课程设计上,与企业共同开发一批工学结合的实训实践课程和专业精品课程。目前已经努力把《仓储与配送实务》、《生产运作与管理》、《物流运输实务》等课程列为精品课程开发项目,目的是打造课证一体化和培训学生的职业能力。

(二)提升校内外实训基地的建设质量,满足实践教学需求

学院物流专业或系部要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突出技能训练。学生实训环节既包括校内实训,还包括校外实训基地的顶岗实习。走工学结合模式、提高学生职业技能的前提条件是要具备良好的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

(三)建设好梯队型的专兼职教师队伍

学院物流专业或系部要加强与物流行业企业的合作,安排专职教师参与到物流企业一线的实践,提高其专业技术和技能水平,建设一支“双师”型教师队伍。同时通过对外引进海外人才和招聘物流企业专家兼职等方式,建成一支由本校专职教师和企业兼职教师共同组成的优秀教师团队。

三、设计和开发“专业+创业”模式的建设路径

根据新的人才培养方案系统设计与开发的建设思路,本文提出以“行业+企业”模式为支撑,以“专业+创业”模式为系统设计和开发的建设路径,通过这个模式培养适合广东省中小微物流企业人才,解决企业技能型人才的缺口,并为社会解决就业严峻形势找到突破口和方向之一,提升学生的创业激情和能力,为将来创业打下坚实基础。

(一)共同研究讨论确定人才培养目标和规格

通过专家论证、集体讨论等方式对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与规格进行准确定位,建立物流管理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定期开会讨论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意见和建议。

(二)共同开发模块化课程体系及具体课程

按照新人才培养方案要求,物流管理专业的课程体系采用工学结合模块强化技能、能力训练的课程体系,该课程体系由基本职业素质模块、职业定位顶岗实习模块、创业能力训练模块构成。初步设计和开发的课程体系由专业实践课程(平台实践课程、专业技术实践课程、拓宽训练)、专业理论课程(平台课程、专业技术课程、拓宽课程)、公共基础课程、方向性选修课程组成整个体系。主要在平台实践课程里面,开设物流认知实训、国际贸易实训、管理学基础课程实训、市场调查、会计实操等,在专业技术实践课程里面开设仓储与配送实训、物流运输实训、报关综合实训、采购与供应管理实训、连锁企业物流实训、商务谈判实训等,在拓展训练课程里面开设供应链管理实训、电子商务实训、创业方案设计、毕业论文设计、毕业实习等。

(三)共同建设提升物流管理专业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

物流管理专业将根据真实生产任务和情境,与合作企业共建情境式的校内外实训基地、校内仿真型实训基地和校内外生产型实训基地,形成与合作企业互利双赢的局面。目前,我院物流工程系已经与顺丰速递东莞分公司合作建立了校内实训基地———东莞职业技术学院大学生速递中心(速递实训室)。整个速递中心(速递实训室)完全依照企业真实营业环境布置,引进顺丰全套经营管理制度及管理系统,在为校园师生提供优质物流(速递)服务的同时,为物流专业学生提供一个完全企业化运作的真实的实训环境,提供全方位、综合性强的专业实训实习。大学生速递中心(速递实训室)采用学院投资建设、企业全程参与、学生自营自管、教师协助指导的模式,其运作从门店管理、市场开发、广告宣传、人员招聘与考核、业务经营管理、质量监控等完全引入企业管理文化,结合学院实际,在经营运作过程中,学生的学习、实训实习一体化。通过规范化、制度化的真实环境建设,充分发挥其实习基地、实训场所、教学平台、师生服务中心的多个作用,办出了专业特色,提高了人才培养质量。另外为了拓宽和加强物流专业学生的顶岗实习环节,采取和合作企业签订协议的方式,把学生毕业顶岗实习期和企业试用期相结合,使学生的毕业实习和企业的用人需求紧密结合。我院已与物流合作企业共同制定了毕业顶岗实习管理办法,并与其中六家企业签订顶岗实习协议,明确双方的责任和义务。在学生顶岗实习期间,聘请企业经理或业务骨干作为学生顶岗实习指导教师,与物流管理专业教师共同参与学生的组织教育、技能指导及考核上岗工作,加强学生在实习期间的管理,同时注重职业道德和纪律教育,增强人际交往和心理承受能力,培养吃苦精神。

(四)共同打造“双师”结构型的教学团队

高质量教学团队建设是保证基于工作过程所需的知识传授和职业技能、能力训练的顺利展开的基础要求,那么必须培养既有专业职称,又有职业资格,还有技能等级证的“双师”结构型师资队伍。而要建设这样的教学团队,校企合作是可行的和可操作的。在实现双向交流的基础上,行业企业需要为教师提供见习锻炼、挂职实践、参与员工培训的平台,学院也为聘请相关物流专家进行兼课任课、挂职实训实习指导教师、参与人才培养的教学过程和量化评价教学质量的监控,真正能够形成出得去、来得了、可干事、能作为和“双师”教学型团队。

四、保障措施

(一)制度保障

希望新设计的人才培养方案通过项目的方式进行学院立项,并下达《项目建设任务书》,然后组建项目团队明确项目的建设责任、各阶段的建设任务、建设进度和建设目标等,并按照学院的各项规章制度进行检查考核、评价通报,以保证项目建设的进度和质量,确保项目建设达到预期目标。

(二)组织保障

首先组建项目团队,负责项目的规划、决策、实施、管理等工作,然后安排组员进行项目的具体建设计划实施,最后由学院组织实施项目监督、检查项目执行情况、评审、竣工验收等。

(三)人员保障

根据系统设计与开发内容,项目团队成员由物流管理专业教学团队、中小微物流企业负责人或管理者、出口加工制造企业负责人或物流相关的管理者、物流行业领域专家构成。

(四)经费保障

在取得学院项目立项的基础上,获得学院立项资金支持,还可以在专业建设资金中获得系部的专款专用,也可以在合作企业中获得本项目拨款支持,项目组严格按照学院和其他部门的相关规定使用资金。通过本项目拨款、企业投资、系部配套三部分资金保障项目顺利完成。

(五)质量控制

首先,按照立项任务书严格执行项目建设方案,以学院的相关政策为依据,项目团队不得随意变更,若确因客观原因需对原计划进行局部调整,须严格按审批程序报批学院相关部门审核。其次,加强项目运行监控,项目建设将按照“责任到人、专家把关”的思路,将建设内容层层落实。同时,根据学院有关政策,由学院对项目建设方案执行情况进行定期检查和评估。同时由物流专业系部对其随机抽查,实现对项目建设全过程的动态管理。

五、结语

高校物理论文范文7

1背景研究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行业间对软实力的重视程度日益加深,对于高校而言,其教学及科研要实现现代化,就应与与时俱进的经济发展趋势实现迅速接轨,并将高效的信息技术应用到高校各个教学及科研领域,以实现高校的长足发展。但是,我们要清晰地认识到高校科研经费在财务管理上具有特殊性,其在教学科研的实际攻坚过程中,伴随着探索创造性、结果未知性及困难隐藏性等特点,因此,为了保证能够在现有的环境下,有限的资源里,保质保量地完成科研进度,科研经费财管显得尤为重要。现行阶段,应注意财管工作与信息技术的紧密结合,才能最大限度地提高高校科研经费管控能力及资源的使用效能。

2信息技术在高校科研经费财务管理中的应用现状分析

在高校建设中,行政管理人员怎样做才能高效而有序地处理好头绪繁杂的校内日常事务,并使分布较为分散的高校科研人员方便、快捷地共享最新研究成果,是高校信息化建设的重中之重。现阶段,从课题选报、审评、公示、立项过程进度管理及后期的成果鉴定、评审到成果转化过程已经实现了全程的信息化管理,这样不仅促进了信息化的涵盖范围,更促进了经费管理决策执行的公开化与透明化,但初步建成的信息技术运用体系在实际实行过程中仍存在以下不足。

2.1信息管理中造成科研经费的浪费

(1)信息交流渠道不畅。

众所周知,科研项目是一个不断进步、发展,关乎民众、经济、国防等各大方向的重点项目。在高校中,科研信息包括课题、成果及科技人才3大主要方面,随着时代的变迁,课题申请、验收,科研成果鉴定及人才队伍建设从未间断,在此过程中的科研经费财务管理贯彻始终,因此,科研相关信息交流渠道不畅,会大大增加科研经费的无故浪费,且不易于提高科研项目的工作效率。

(2)信息更新速度较慢。

高校在实现信息化进程中都纷纷建立了自有特色的门户网站,随后,各大科技管理、财务部门等与科研经费管理相关的组织也相继建立了自己的网站。但是,多个网站的建立不免雷同,而各个网站也会因信息技术水平、知识结构体系、信息来源的不同而出现内容衔接上的差异,这样,不但会给校内工作人员带来大量的重复工作,还会对访问者造成茫然,增加了网站运作、维持相关费用的同时,网站内容常因更新较慢而流于表面,没有发挥网络化的真实效用。

(3)信息缺乏安全保障。

网络化、无纸化办公已成为高校顺应形势发展所选择的一种新型办公方式,这不仅能提高高校的运作效力、管理水平,更能节约成本,尤其在科研经费紧张的前提下,可以加大科研经费的利用率。但是由于部分教职工不能熟练掌握信息化的相关技术,在科研课题申报、成果验收、科研成果共享等环节不能熟练操作软件,往往会给经费的财务管理工作造成一定的影响。另外,科研信息传递、共享的方式多样化也使得数据在安全及保密上存在隐患,不利于高校网络化办公的深入落实。

2.2经费需求不断激增

高校内部需要科研经费的项目层出不穷,而经费的筹措却十分有限。在高校科研项目建设中,内部的人力、物力、财力是一笔巨大的投入,而在使用外界信息资源时,使用费又偏高,这样,如果进一步提高信息化应用,势必会进一步加大科研经费的投入,从而加大科研经费财务管理的执行难度。

2.3人才队伍建设不同步

实现信息化要基于应用人才的不断努力,而在从事科研经费财务管理方面的人才往往没有接受过专业的培训,边工作边摸索,在工作上常表现得力不从心。因此,构建经费财务管理及信息化技术的复合型人才,对于提高信息化在此项项目管理中的应用大有裨益。

2.4信息化理念薄弱、缺乏科学规划

现代化网络的建成不能满足日益变化的信息需要,在信息化的应用中没有主动性,理念意识薄弱,亦或是实现网络办公仅仅是高校现代化的表现,而不能切实深入到科研项目的应用中去,这样便很难进一步完善科研经费财务管理的各个方面,且在经费财务管理中,缺乏科学、统一规划,这无形中会导致科研经费使用重复、无序现象的滋生。

3信息技术在高校科研经费财务管理中的运用革新

随着高校科研项目的日益发展,实现资源共享的目标使得信息技术在高校中的应用存在现实可行性。然而,实现科研经费财务管理信息化尚需具备专业的领导组织机构,在基于项目申报、审批、立项、进程研究、结项及成果转化等全过程的经费财管过程中,建立网络数据库系统,以实现其信息化平台的设计全面化、更新及时化、使用便捷化,才能进一步强化信息技术在科研经费财务管理中的应用。首先,加强信息化在科研经费财务管理中的运用,应做好科研项目前期的调研工作:

(1)根据高校年度内具体科研项目实际预算,结合科研项目的具体特殊性,建立符合实际标准的经费耗用标准,以督促校内科研人员节约各项资源。

(2)对科研项目经费中的可控成本,要严格执行制定的标准,不得擅自改变标准体系。

(3)针对每项科研项目的经费使用制定财务预算,制定预算的目的不仅要保证科研项目的顺利执行,还要满足高校未来发展的整体趋势。

(4)制定有效地监督体系,实行归口管理。

科研经费的报销要采用实报实销,集中支付等财务原则,以便更好地实现监督与管理。其次,加强信息化在科研经费财务管理中的运用,应做到数据采集的及时、准确,并建立有效的制度保障:一方面,高校在科研经费财务管理方面应建立日趋完善的组织体系,其为科研经费的财务核算提供了坚实的后盾;另一方面,高校在科研经费财务管理过程中应应用信息技术,依据自身科研实际开发科研项目管理模块,实行数据统一采集,统一报送。只有基础数据采集及时、准确,且制度的制定切实可行,才能为科研经费财务核算赢得好的管理基础,并提供切实的制度保障。再次,加强信息化在科研经费财务管理中的运用,应依据科研经费核算现状,加大资金投入力度:高校在科研经费财务核算的实际工作中仍现存一些不可协调的问题:立项审批时间长,使用权限受限,信息渠道受阻等问题均会在某种程度上影响教学科研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另外,对于新兴领域的研究耗时长、耗资大等特点决定领导层在新兴立项考察时缺乏辨识性,但正是新兴领域才更需要专业、高素质人才进行开拓、研发,因此,高校及相关部门应适当加大资金的投入力度,支持科研人员工作,以更先进的科学成果回报社会。还有,为了加强信息化在科研经费财务管理中的运用,高校应推行全面细化的预算管理工作,建立长效项目负责制并实行全过程的目标跟踪与控制,并加强科研经费的内部控制,强化经费的日常支出管理。做到以财务风向为指引,以高校发展为导向,杜绝科研人员利用职务之便营私舞弊,这就要求相关部门要做好基础工作,具体包括:①审核原始单据的合法性;②针对将要结题的项目,做好收尾工作;③审核是否存在尚未执行的合同等,这样才能从财务口径做好科研项目的经费管理。只有保证在信息化应用中原始数据的正确录入,才能在发挥高效的前提下进行更好的经费管理。

4结语

针对目前信息技术的应用趋势,各高校应苦心专研其在科研项目经费管理方面的实际应用,保证在不影响正常科研工作的前提下,合理、有效、适时地运用科研经费,调动教学科研人员的积极性,才能使高校更加完善科研经费的财务管理工作,并在自身价值体现及社会贡献上奉献出各自的一份力量。

作者:薛莉 单位:江阴职业技术学院

第二篇:高校会计制度高校财务管理探析

一、高校中财务工作的主要内容及遵循原则

我国法律对高等院校的财务管理有着极其严格的规定:高等教育机构的财务工作要严格依法进行,按照法律法规进行财务关系的处理。这是高等院校财务工作依法严格管理的特色之处。《高等学校财务制度》中对于高等院校财务工作的规定及原则有如下几条。

(一)严格按照法律办学

依照我国政府部门新出台的《高等教育法》中的相关内容的规定,只有经过教育部审批设立的高等院校,才具有相关的法人资质。基于高等院校经济实力的大大增强,高等院校成为独立法人实体的趋势无可避免。根据法律法规,高等院校的经济活动范围主要体现在:自主管理财产、依法筹资、管理行政事务等高等院校教育活动的开展,教职工科研工作的开展等。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必须要有一个健全的法制经济体制对高校经济进行约束和管理。在高校经济活动的组织和运行中,必须严格遵守法律法规,杜绝一切不正当的行为,规范高校经济,从而使高校经济管理可以健康有序的持续发展。根据相应的法律法规,使高校的资产及职工的合法财产受到法律的保护。

(二)高等院校财务预算所遵循的原则

高等学校财务制度的主要特征就是预算原则,这一点在高等学校财务制度的管理内容中有着明确的描述。我们知道,高等院校对财务工作的规划及管理与企业中的一些管理方法极为类似,比如:企业中广泛存在的计划管理。一般情况而言,高等院校的经济活动在短期内不会发生大的波动,并且高等学校的资金来自于政府财政部门的拨款。所以,对高等学校的财务进行预算有着极大的可行性。当然,现在所用的预算方法与建国之后的几十年中所使用的方法有着巨大的差别。

(三)统筹兼顾原则

高等院校经济活动涉及到的方面有很多,这对高等院校统领全局、把握时机的能力有着很高的要求。在高校财务管理中,第一位重要的是高校的效益,第二位重要的是统筹兼顾。这就要求财务部门要兼顾当前学校的运行也要照顾到学校的长远发展利益。最基本的一点就是学校财务部门必须做到要维护好国家和学校的利益,个人和集体的利益。对于高等学校职工的利益,要坚持按劳分配的原则,坚持引进竞争制度,在高等学校中,根据个人能力的高低,业绩的好坏进行评选职称、调节薪酬已经是一种常态。任何情况下,只要有竞争的存在,总会有高低胜负的差别。在竞争机制下判定高校职工的薪酬、决定干部的任免已经成为高校统筹兼顾管理的一种方式。竞争机制对高校的发展产生一种动力,利用好竞争机制,可以使这种压力转变为高校职工的驱动力。从高校的长远利益来看,院校职工之间的竞争是一种有目的、有组织的活动。它主要表现出来的是积极的一面,有助于高校职工认识到自己的独特价值,增加他们的自信,让他们在竞争中认识到团体意识的重要,通过对先进人物和事迹的表彰,使他们获得认同感和成就感。同时,也有助于使他们摆脱工作的单调乏味,激发他们的工作热情。但是,我们必须认识到事物的两面性,特别是不正当的恶性竞争,在通过竞争提高职工积极性的同时,也必须防止竞争过度,制定一些不切实际的目标。目标过高容易使教职员工产生急躁,怀疑自己能力,或者树立自暴自弃的态度,进而产生悲观失望、恐惧竞争的心理,这样反而适得其反。同时,不正当的竞争扰乱秩序,使人与人之间产生猜疑、隔阂,容易激发矛盾,造成恶劣的影响。所以,高校管理部门必须认识到这一点,适当的教育和引导院校职工的思想。在方法上,可以给高校员工建立档案,积极的对员工进行心理疏导,增强他们的心理承受能力,正确认识自己在竞争中取得的成功和失败,从中发现差距,避免他们因为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陷入迷茫和唯心主义的境地。再者,高校财务工作也要做到与时俱进,增强员工的忧患意识,做到警钟长鸣。增强领导阶层的决策能力,使领导能从纷繁复杂的情况下统筹兼顾做出最正确的判断。

二、新制度对高等院校财务管理工作的启发

新的制度对高等院校的财务管理有着深远的影响,对高等院校财务制度的创新有着非凡的意义。要辩证地分析高校财务制度与会计制度的关系,我们不能否定其中的任意一个的作用,它们之间不能相互取代,在服务于高校财务会计管理方面,它们是相辅相成的关系。对于高校的经济活动的开展来说,要注意将财务制度与会计制度统一起来,不过对于会计制度来说,除了注意与财务制度的统一之外,还要特别注意在会计核算过程中,会计事项有一定的特殊要求。目前,在高校的财务管理制度中,必须保持会计核算要素、会计科目核算口径、会计科目核算内容、会计报表等的一致。但就某些方面来说有着特殊的规定,不用与财务制度的规定保持一致。比如,从会计质量的高要求以及会计核算行为的规范化角度出发,需要在财务中,对专用基金、结余及其分配管理等进行规范化处理。但是从会计制度的角度出发,要求会计信息的完整性和系统性同固定基金、事业基金等统一统筹为净资产会计核算要素。在高校对外投资的投向方面,会计制度与财务制度又有着不同的要求和规定,对于高校对外投资的投向财务制度不进行具体区分,但是会计制度则根据高校对外投资的具体投向设置了另外的两个会计科目,并分别对这两个科目做了不同的规范要求。总的来说,新高校会计制度对高校财务管理的影响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拓宽了高校资金的来源,使高校财务管理更加的便捷。(2)可更为准确地核算出本校学生的培养成本。(3)可更为准确地反映出高校资产的真实状况,指导高校的开支。

作者:赵宏梅 单位:唐山师范学院滦州分校

第三篇:校园一卡通高校财务管理分析

一、校园一卡通在高校财务管理方面的主要功能

1.电子支付功能:

在学校的各商户中,刷卡进行身份确认和消费,如在食堂、超市、水果店、浴池、校医院等场所消费。

2.多证合一的身份认证功能:

卡片印有身份标识,包括学号或工号、姓名、部门和照片等,以实现视觉身份识别。卡片的芯片和数据库系统中的持卡人身份信息,可实现电子身份识别,从而取代多种证件,如学生证、教工证、图书证等。

3.与其他系统的互通扩展功能:

校园一卡通系统可通过预留的扩展接口,与校园信息化建设中的其他MIS系统、OA系统对接,以实现数据共享,功能扩展。

4.资金结算功能:

一卡通系统可通过结算中心对所有校区的商户实现统一结算和管理,特别有利于多校区的财务统管。

5.费用的定向发放功能:

通过一卡通系统,可实现学生各类补助、奖助学金、助研津贴、勤工俭学工资及其他劳务的定向对卡发放工作,减少现金流动环节。

6.金融功能:

通过银行账户与电子钱包的互通实现银行卡内余额查询及转账等功能。

二、校园一卡通对高校财务管理模式的影响

目前高校财务核算系统是一个全封闭的电算化系统,财务数据系统独立,与高校其他管理系统不能对接和数据共享,师生各类缴费、各类资金结算等必须亲自到财务部门办理,或者由各管理部门收取,然后统一上交学校财务,如学生洗澡、用餐、上机上网等。实施校园一卡通,使师生各类缴费、消费等经济活动直接通过网络系统与学校财务核算系统对接,省去了中间环节,给师生带来了极大的方便,提高了工作效率和资金使用效益。更重要的是通过网络进行资金结算的方式,取消了现金结算环节,从根本上杜绝了“小金库”的产生,内控机制更加完善。校园一卡通的实施彻底打破了传统的现金结算模式,对规范高校经济活动、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和推进数字化校园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借助一卡通系统平台,高校财务管理模式将发生以下方面的深刻变化。

(一)会计核算模式

1.现金充值核算

广大师生的各类消费和缴费,不用到财务部门办理现金结算手续,而是由卡务中心每日根据全校师生的一卡通现金充值收支情况,填写校园一卡通现金交款单,到财务部门办理落款手续。财务部门要以现金充值明细及汇总信息为依据,核对当日出纳交易金额,数据相符,方可进行账务处理,生成记账凭证,借方为一卡通现金,贷方为一卡通专户资金。

2.银行圈存核算

一卡通系统中,银行圈存是重要环节,其通过与银行合作实现银行卡与校园卡之间的转账功能。财务部门每日要核对银行圈存及手机银行圈存收入回单金额与校园一卡通系统金额是否一致,通常银行圈存为回单前一日金额,手机银行圈存为回单日金额。一卡通系统还可生成圈存对账日志日报,自动完成银行扣款转账金额与一卡通存款流水的核对工作。

3.商户结算核算

校内各商户不再通过相关管理部门进行收款结算,而是根据一卡通系统的结算清单,直接与学校财务部门进行结算。财务部门要在一卡通系统中按结算金额填制商户结算报表,根据结算金额的大小,完成相关财务审批手续,然后进行账务处理,完成由一卡通专户资金向各商户的转账支付工作。在资金的支付方式上,独立核算商户采用转账支票,借记一卡通专户资金,贷记一卡通银行存款;校内职能部门的服务性收费,实行内部转账,借记一卡通专户资金,贷记服务性收费应缴财政专户款,同时调整一卡通银行存款户和基本户银行存款,借记基本户银行存款,贷记一卡通银行存款户。

4.其他核算工作

财务部门需要每日核对前一日的账务处理,发现账实不符,查找原因并更正错账;每月初对上一月的账务进行核对,发现问题,及时处理;每月进行一次一卡通现金转款,转为一卡通银行存款;对一卡通银行存款户利息收入及财务费用进行处理等。

(二)资金运作模式

全部持卡人校园一卡通各类充值流水之和,减去全部持卡人的减记类交易流水的总和,即为校园一卡通专户的结余资金。对于校园内相关部门提供的有偿服务性收费,其基本模式不会因为校园一卡通而改变,反而提前对校内各类服务性收费的资金进行预先集中,月末结转也只是银行存款从一卡通账户转移到学校的资金账户,而独立核算部门的结算有一定的时间差,正是这些原因造成了一卡通账户大量的沉淀资金,也为高校财务管理中的资金运作提供了必要条

(三)收费管理模式

校园一卡通具有电子支付功能,通过其与收费系统和消费系统的对接,使学校的现金流明显减少,校内的各类收费和消费均实现了统一管理,如学宿费收缴及餐饮、洗浴等各类消费均通过一卡通平台结算,定期转入相应账户。这种收费管理模式的变革,起到了财务管理的内部控制作用,有效规避了乱收费和“小金库”的产生,使各类收费更加简捷、规范和透明,即校园一卡通结算平台数据更为客观真实地反映了学校各类收费活动。

(四)财务信息管理模式

校园一卡通系统是数字化校园的重要组成部分,以一卡通系统为平台,通过其与其他系统的互通扩展功能,实现全校财务信息集中管理模式。即所有部门都可以通过一卡通平台,将所有财务信息以统一格式交换至财务部门,从而使学校财务管理信息系统实时反映各项财务信息,实现财务信息管理模式资源共享、集中化、高效化。

(五)财务信息查询模式

通过校园一卡通的身份认证功能,在满足安全性的前提下,对财务管理信息系统的查询模块进行开发,根据一卡通的身份认证信息,设置不同权限,对涉及个人的一卡通账户,各部门的经费预算及预算执行情况,科研项目经费的进款、落款、使用进度等,学生学宿费欠费情况,学生奖贷情况,图书借阅及扣费罚款等的综合信息提供查询功能。

(六)内部控制模式

高校一卡通系统的实施,实现了财务信息的实时反映、实时查询,增加了财务信息的公开透明,可实现财务信息沟通和各部门间财务信息的相互监督。同时,一卡通系统的电子支付和结算功能降低了大量分散现金结算的风险,有效规避了乱收费和“小金库”现象的产生,促进了高校财务内控模式的改进和完善。三、校园一卡通在推动高校财务管理模式变革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校园一卡通加快了财务信息化进程,提高了财务工作效率,进一步规范了内部控制,对高校财务管理模式的变革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但在其实施过程中也遇到了一些问题。一是校园一卡通运行模式的选择不统一。现行的高校一卡通运行管理模式归类简单:归属于网络中心、归属于财务部门、归属于后勤部门和归属于校办部门等。采用何种管理模式能够有效实现一卡通系统的统一领导,有效协调各部门关系,划清责任与分工,使全校各部门的一卡通数据规范统一,以充分发挥这一系统的优势,需要结合各 学校的实际情况来深入研究和解决。二是一卡通系统建设的整体规划不够全面,影响后续功能拓展。有些高校对一卡通系统建设没有引起足够重视,缺乏全面规划,功能定位简单,造成系统拓展性差,不能很好地完成一卡通系统和财务系统以及其他部门子系统的对接,甚至造成重复开发的资源浪费。三是网络安全和系统运行稳定性问题。因为校园一卡通系统涉及的范围广,资金流量大,一旦出现安全问题,有可能造成校园各项活动无法运行,甚至会带来无法挽回的经济损失。四是校园一卡通对应的内部控制制度仍不完善,造成一卡通系统在集中学校各项资源,提高管理运作效率的同时,也暴露出内控制度的缺陷以及财务人员的素质能力欠缺等问题。

四、建议和对策

(一)合理确定校园一卡通运行模式,实行统一领导,独立授权

现行的校园一卡通运行模式,包括归属于网络中心、财务部门、后勤部门和校办部门等,各种管理模式都有各自的优势,网络中心有利于发挥网络技术优势,财务部门有利于一卡通财务核算及财务管理应用,后勤部门有利于开发用户需求实现一卡通的功能应用。但以上几种模式的不足在于:网络中心、财务部门和后勤部门本身都是平行的职能部门,无法站在全局的高点上定位、推进校园一卡通的发展,无法更顺畅有效地完成各部门的沟通配合,加上本身都有繁重的工作,对于校园一卡通这样一个全校规模的信息化工程,各个部门单独承担都难免力不从心。所以,笔者建议以校长办公室为主导,成立校园一卡通管理中心,将一卡通结算中心的管理权全部授权校园一卡通管理中心,由管理中心完成现金充值、银行圈存、商户资金清算和系统维护等工作。管理中心可以从财务部门、网络中心、后勤部门抽调人员,负责一卡通的日常管理和服务工作。这种模式可有效避免多部门职责分工不明、沟通配合困难的弊端,防止权力在某部门集中造成的内控缺陷,同时又可以发挥各部门的优势,提高校园一卡通系统的运行效率。

(二)整体规划,系统功能定位,统一信息规范,全面有序推进校园一卡通系统开发

在一卡通系统的初期建设过程中,高校对一卡通系统的功能定位和整体规划至关重要。对于这项系统工程,高校应统一领导、细致调研、反复论证、整体规划,对部门子系统进行数据整合,以保证数据格式的统一规范。在此基础上,根据需求的迫切程度和经费情况,先实现部分功能,并在系统运行的同时,总结经验,对系统不断完善、不断扩展,陆续实现一卡通系统的全部规划目标,只有这样,才能实现一卡通系统功能的全覆盖。

(三)保证网络安全和系统运行稳定性

校园一卡通系统是基于校园网,以电子信息技术为辅助手段,利用一卡通数据库,完成校园信息资源数据化,实现校园商务电子化、终端网络智能化、资金结算自动化。正是因为校园一卡通系统规模庞大,网络接点分布广泛,对一卡通系统的网络安全和系统运行稳定性提出巨大挑战。提升一卡通系统网络安全和系统稳定性:首先,要在硬件上做好服务器、网络通信线路的配置,选择售后服务好的硬件供货商,增强硬件故障的甄别排除能力;其次,要在网络设计和软件设计上加强安全方面的需求,采用安全有效的数据存储方式,采用有效的杀毒软件和防火墙技术,加强身份认证识别技术开发,加大网络监控力度,做好相应的安全隔离,采用访问控制技术防止计算机病毒和黑客恶意攻击;最后,做好制度规范,严格服务器的专人管理,进行数据的不间断备份,以便损害后尽快修复,将损害程度降到最低。

(四)构建与校园一卡通相配套的内部控制制度,提高工作人员的素质能力

校园一卡通系统涉及学校各类收费部门,规范了各类收费活动,提高了管理运作效率,同时也对一卡通中心的管理及内部控制提出了更高要求。首先,要健全规章制度,坚持不相容岗位职务分离,合理设置权限,并定期轮岗。如系统管理员要与充值人员、结算人员分开,制卡人员不负责卡保管等。其次,加强对圈存资金的管理和监督,严格设置资金使用的审批制度,并对使用情况跟踪检查。财务人员要对一卡通数据及时核对入账,定期对账,发现问题后认真查找原因,及时纠正,保证数据和账务处理的及时准确。最后,加强对一卡通系统工作人员的专项培训,包括财务人员和网络技术人员,提高其业务水平、职业素养和法律意识。

五、总结

高校物理论文范文8

一、信息化技术在高校财务管理中的应用

1.校园一卡通的应用。校园一卡通是现在的高校使用的较多的一种非现金流动的一种支付方式,校园一卡通是在学校内使用的,学校为了方便服务与金融管理,并且把交易结算与学生的身份相结合的信息化财务管理系统的应用。校园一卡通能够把银行卡与校园卡进行有效的结合,实现银行卡、消费支付和身份认证的一些功能。校园一卡通的使用为交易的过程提供了方便,实现了支付、身份认证与其他系统之间的捆绑。高校在使用了校园一卡通以后,使交易的步骤变得更简便,消费的方式更快捷,携带起来更方便,使学校的财务管理逐渐发展成信息化与网络化。现代的信息化管理技术,为高校的财务管理提供了模式、制度、技术、理念上的创新,使高校的财务管理变得更安全、更高效。

2.网上报帐及资金结算。在现今社会,用网上银行来进行支付结算是很普遍的结算方法,运用到高校的财务管理中也是很有必要的。网上的银行支付结算主要是借助现达的网络,利用互联网的作用,把网上银行系统和高校的财务系统与互联网进行连接,实现了即没有地域限制也没有时间限制的信息化管理方式。在校园环境的基础上,对网上银行支付系统进行设计,实现了支付电子化、操作规范化、办公自动化等快捷方便的管理模式。并且,对财务的信息进行了规范的操作,使审核变得更便捷,还减少了人力与物力的成本,实现了科学规范的信息化管理。

3.实现了网上信息的与查询。财务管理的信息查询与平台,是在校园网数据查询系统的基础上建立的。利用校园网作为媒介,对财务的数据进行整理,并公布在网络上,使财务管理的数据变得更公平、更透明,也为领导制定相关的管理策略提供了数据上的支持,保证了政策的有效实施。财务信息的管理和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老师关注的信息,如经费指标及工资查询系统(经费指标控制与查询、工资、公积金网上查询)、;二是学生收费信息的查询,如学生费用收缴管理系统(含学生的学费标准、学费代扣、助学贷款的管理等)另外,一些关于财务管理其他方面的内容,也可以在网络平台上得到了解,从而实现了经费管理与查询的网络化,实现了学生业务、教师业务、部门经费、学生学费和住宿费管理与查询、财务管理与教务选课系统联动等的网络化。

4.数据库与财务软件相连接。一般情况下,学校领导在颁布政策之前,都需要以往的资料或者是数据来作为参考。现在的财务软件,新增加了数据分析和管理两项功能,对会计工作中的管理和应用具有很强的实践性。随着教育制度的不断改革和市场化的不断深入,高校的财务管理方式与管理目标要随着时代的变化而不断变化。财务管理软件能够对数据进行更准确的统计和分析,进行更全面的维护,有效的利用数据,从而做出正确的分析与决策。高校的财务管理软件,使财务信息数据得到了合理的利用,并且保证了系统安全的运行。

二、高校财务管理中使用信息化技术应注意的问题

关于财务管理的安全问题一直都是人们关注的焦点,关于高校财务管理建设信息化技术,加大了信息泄露的可能性。为此,我们可以从三个方面来加强高校财务管理的安全性:第一点是对财务管理人员进行技术培训,设置合理的岗位,提高高校财务管理人员的素质,保证财务管理能够在安全的环境下顺利进行;第二点是加大对网络安全的重视,相对于网络化和信息化的问题,要多多关注财务管理的安全性问题,尤其是要对财务管理信息系统进行保护,我们可以利用一些杀毒软件或者防火墙对系统进行保护,并且还要注意一些外来光盘的安全性;第三点是完善财务会计的管理制度与内部控制,要充分的考虑到系统的通用性与安全性,还要利用加密技术,在安全的环境中进行数据的储存、加工、管理与查询。

三、完善信息化技术在高校财务管理中的应用对策

1.加强对财务人员的技术培训,提高人员的信息素质。高校财务管理人员的素质、职业道德与高校财务管理工作的质量和水平密切相关。所以财务管理人员应该摆脱狭隘的管理理念,对他们进行相关的技术培训,提高自身的素养,适应新的机构与制度。

2.加强对财务管理信息化技术的安全防范。高校的财务信息系统一直处在公开的网络环境下,一些网络病毒和非法用户的入侵,会给系统带来一些安全上的隐患。所以,高校财务管理运用了信息化技术以后,要建立健全的约束机制,实行岗位分工,对一些安全问题进行有效的防范。除此之外,还要对系统进行定期的检查与监督,提高信息系统的安全性。

四、结语

随着社会的发展与科技的进步,信息化技术影响着人们的生产、生活与工作,高校财务管理中运用信息化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信息化技术在高校管理中的应用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分别是:使用校园一卡通、网上银行支付结算、信息的与查询和数据的连接等方面。高校财务管理在运用信息化技术时,要注重它的高效性,与此同时,还要关注它的安全性,不断的进行研究和探索,建立一个安全的信息管理模式。高校财务管理的信息化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现代化管理水平的基本要求,完善教育体制的改革,使我国的教育水平不断提高,是我国现阶段教育战略中的重要目标。

作者:苏春玲 方明忠 单位:湖南铁道职业技术学院

第二篇

一、我国高校财务管理的问题

(一)伴随高效规模的不断扩展,经费增加和不足间的矛盾不断显化,并日益突出

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致使人们对教育的需求和要求的极速以及不断增多扩大与现有教育规模不能满足这一状况之间的矛盾,成为了现代高等教育面临的主要矛盾之一。我国近年来高校招生规模的急速膨胀,推动并必然要求和带来学校新的校区教学、科研、实验、学生住宿公寓等相关建筑的迅速扩张,新旧专业各方面硬件基础设施设备的大量填补增加,都给资金投入带来巨大的压力和挑战。

(二)学校对经费的筹资上来源单一,且财务管理风险意识不强

伴随高校“扩规模、上层次”的跨跃式发展要求以及民办高校、独立院校等新机制办学带来的冲击,高效规模、校区一味的扩展所需的巨大经费,资金的筹措来源上则主要依赖于银行贷款。但银行贷款所带来的风险由于尚未凸显,也尚未被引起足够的重视。

(三)制度建设、体制改革工作滞后

财务管理和会计工作所暴露出的问题,根本上是由于现有制度和体制已不能适应当前飞速发展的客观实际情况,成为了今后工作发展的桎梏。如科研项目经费使用、收费、后勤服务、培养成本的核算等,再如预算管理、经济活动和商业行为监管等,都需要新的制度给予支持。

二、当前我国高校财务管理所应采取的对策措施

(一)完善财务管理体制,健全各项财务管理制度

首先,高校财务管理制度的建立、创新和完善应当以线性法规制度为基础,与学校实际情况结合,建立符合本校发展的完善制度,实现财务与发展同步。其次,使高校财务能够为高层决策提供及时准确决策信息,转变财务管理的作用,实现对高校动态的跟踪动态管理。再次,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必须能够切合高校管理结构,为整个高校发展服务。最后,要重视内部审计职能的发挥。

(二)多渠道筹资,建立贷款风险控制机制

高校财务部门直接担负着多渠道进行筹资的指责,其能力的高低直接关系着高校各项事业计划的顺利实施。高校应充分借助市场经济的优势为导向,依法采取多种手段,托看筹资的渠道,突破对固有资金来源的依赖。充分借助自身在办学、科研等的优势,与社会建立广泛的合作渠道,扩大收入的渠道;学校应积极争取更多的横向科研项目,从而取得更多的横向科研收入。此外,高校的校办企业收入,企业和个人的捐赠收入也是办学资金的重要来源。

(三)树立形成科学的理财意识

伴随高校发展与市场结合紧密,高校财务在具有事业财会内容同时,企业财务内容日益加强并不断扩大。这在客观上要求高校财务部门角色的转变和管理制度上的调整。提高高校管理层对财务管理部门重要性的认识,无论是负责人还是具体业务核算人员都要坚持科学的财务管理原则,树立正确的理财观念、竞争观念、成本效益观念,以绩效为导向,积极参与决策过程,转变重核算轻管理的观念。

(四)加强对财务部门人员水平和素质的重视与培养,与时俱进

高素质和专业水平的财会队伍,能够更好地适应不断发展和变化时代新要求。首先,对财务部门领导需进行思政教育和理论学习,是他们树立正确的“三观”,增强服务意识和水平,以更好的支持和推动学校的教育科研;其次,加强对具体财务操作人员的信心素质教育。第三,要抓好财会人员的岗位培训和继续教育。会计人员的专业水平直接影响到财会管理的效率,因此,组织加强对他们的在教育和培训,不断提高他们专业水平的时代性和专业性,提高会计电算化水平,从而使广大会计人员从繁重、枯燥的手工劳动中解放出来,使会计监督由事后监督变成事中控制,保证预算的执行和法律效力,为财务管理打下坚实的基础,为领导决策提供准确的信息。

作者:胡爱萍 单位:西藏职业技术学院

第三篇

一、高校财务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第一点,高校对于资金的管理制度不完善,对于固定资产的管理比较薄弱。首先,很多高校的财务管理部门还不能够适应目前的市场经济体制,理财观念不强,对于高校投资的管理比较混乱,核算机制紊乱,大部分财务管理机构只片面地看到了收入情况,而忽略了成本的核算,从而降低了资金的使用成效;从另一方面来说,高校的预算编制一般都会沿袭上一年的数据,这就会造成数据的不精准,从而导致预算计算错误,不能反映出高校财务收支情况,同时由于财务管理不到位,导致资金随意支出,不能够严格按照预算来进行,从而造成了资金的浪费。其次,高校拥有数量庞大的固定资产,然而对于这些固定资产的管理工作十分混乱,有些固定资产甚至都没有进行入库验收与记录,从而导致了固定资产的流失;另一方面,有些固定资产购置之后并没有多大用处,大多处于闲置状态,从而造成了资源的浪费,使得高校财务管理工作陷入混乱。

第二点,高校财务管理部门的观念陈旧,工作人员的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首先,高校的管理阶层对于财务管理工作的重视程度不高,他们更加注重于招生规模与教学质量的扩大与管理,依旧认为财务管理工作不过是对于学校日常收支的管理,并没有看到财务管理工作在学校经济事务中所承担的财务分析与预测的作用;其次,目前高校的财务管理部门难以适应市场经济体制的变化,与其他部门之间的合作并不积极,通常只是完成自己的本职工作,不能进行灵活沟通,从而造成了财务管理工作难以落实到实际上;第三,由于长久以来形成的一种财务管理体系一时之间很难转变,因此不论是在经费的划拨上还是在人员的分配上都存在着很大问题,一些岗位上工作人员过多,造成人才资源的浪费,令一些岗位上却又缺少工作人员,显得非常混乱;最后,财务管理工作人员对于目前的经济形势认识不够深刻,对于财务工作的转变方向也没有一个正确地把握,只懂得墨守成规,缺少变通意识与危机意识,严重制约着高校财务管理工作的发展。

二、提高高校财务管理工作实效性的策略

第一点,想要提高高校财务管理工作的时效性,首先就需要从管理观念上做出改变。必须要让高校的管理阶层对于高校财务管理工作重视起来,认识到高校财务管理工作在财务分析与预测方面的重要作用,不能简简单单地认为财务管理工作就是记账和报账,而应该看到财务管理工作对高校科研教学工作的保障作用,看到财务管理工作在学校进行基础决策以及资源分配中的决定作用,进一步加强对于财务管理工作的控制,并且正确认识市场经济体制下高校的发展方向,为财务管理工作指出明确的方向。同时也需要认识到高校办学的本质是着重于学术研究,而不是物质建设,因此一定要加大对于学术研究方面的资金投入,从财务管理工作入手,调整资金投放比例,切实提高高校财务管理工作的实效性。

第二点,加强财务管理工作体系的建设,完善管理体制。进入新时代之后,我国高校迫切地需要根据市场经济体制的特点,重新建立起一套行之有效的财务管理工作体系,在构建之初就应该要对财务、基建、后勤等部门的管理结构做出全方位的思考,从而建立起一套管理科学、运行有效、结构完善的财务管理工作体系,切实提高高校财务管理工作的工作质量与实效性。同时,高校还应该建立一套完善的监督与管理体系来对财务管理工作进行监管,对于财务管理工作的每一次记录与决策都要做到监管与审核,减少死账、坏账出现的情况,进一步帮助财务管理工作健康发展,增强财务管理工作的实际效用。

第三点,加强对于财务人员的培养,提升高校财务管理工作的水平。伴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各大高校之间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了,随着高校规模的不断扩展,对于高校财务管理工作人员的要求也就越来越高,财务管理人员除了应该掌握计算与核算的能力之外,还应该具备一定的沟通与协调能力、判断能力以及创新能力。想要提高财务人员的综合素养与专业技能,各高校就必须要加强对于财务人员的培养工作,根据党和国家的相关政策与法规,培养财务管理工作人员对于国库集中支付、财政收支改革等新知识的学习,帮助财务管理工作人员更新观念,改进知识结构体系,从而准确掌握财务管理工作的重点所在,改进高校财务管理工作的水平,并进一步提高财务管理工作人员的法制意识,使其明白自身的权力与义务,保证财务管理工作切实有效地进行,提高其实效性。

三、结束语

目前我国高校的财务管理工作中仍然存在着很多问题,但只要能够根据以上的策略对高校财务管理工作进行改进,那么必然会大大提高我国高校财务管理工作的时效性,使之更好地为高校的发展做出贡献。

作者:刘艳刚 单位:广东机电职业技术学院

第四篇

一、现代高校后勤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

1、高校后勤财务管理目标不明确

我国高校的后勤管理兼具教育服务和企业盈利双重发展任务,因此现代高校后勤财务管理活动目标也不是单一性的,单方面决定其发展目标为扩大教育服务质量或者只追求企业经济效益的最大化都是十分片面的。而如果要同时兼顾教育服务质量和企业的经济效益这两方面的发展目标,就可能造成现代高校后勤财务管理在其目标确定上的模糊,到底应该如何取舍,是绝大多数高校所面临的问题。许多高校都以教育目标为主,即以牺牲其经济效益为代价,这是最好的取舍。但是,在市场经济环境下,所有独立的经济实体都要承担自负盈亏的责任,如果没有持续、稳定的经济效益作保障,那么高校后勤活动就很难保质保量地完成,高校后勤财务管理的教育服务目标也就难以实现,要如何解决这个问题是目前我国高校后勤财务管理一个非常棘手的问题。

2、标准化的高校后勤财务运行体系尚未建立

目前,我国绝大部分高校都已经建立了比较完善的财务管理系统。但是,现代高校后勤系统的财务运行体系并不十分完善。各个高校的后勤财务管理活动都是在相应的《高校财务管理活动纲要》的大环境下,根据自身的发展情况以及高校后勤财务管理活动的实际运行情况来自行管理的,在业内也没有形成统一的高校后勤财务管理办法。因此,各高校的财务部门对其后勤财务活动的管理办法不相同,对后勤财务管理的核算办法也各不相同,甚至在财务会计的科目设置、账目的结余收入计算、转账、财务报表的制定等方面都存在一定的差异。这些因素都可能影响现代高校后勤财务管理活动信息的准确性和真实性。

3、高校后勤财务活动的成本核算意识不完善

我国大部分高校后勤的财务核算都是采用企业的会计核算制度。但是,从其实际的发展情况来看,部分高校后勤财务管理活动的会计核算并没有完全按照企业会计核算制度来进行。这主要是由于部分高校的财务会计人员长久受到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一时之间还难以采用市场经济体制下的企业会计核算原则和方法等。与此同时,由于受到原有事业单位财务会计体制的影响,导致许多高校的后勤财务管理在成本核算方面的意识比较淡薄,并且在实际的经营管理中也大多不太重视后勤成本管理。

4、高校后勤财务管理中的财务分配机制不合理

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合理的财务分配制度的建立,它是企业得以持续发展的基础条件之一。没有完善、合理的财务分配制度,就很难使企业具有凝聚性。而这正是制约我国大部分高校后勤财务管理发展的一个突出问题。大部分高校后勤财务管理在财务分配机制上都表现出极大的不合理性,相关组织和人员的利润得不到有效保障,就不可能充分调动起相关经营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得我国高校的后勤组织缺乏生机、相关人员的流动性大。而由于后勤企业的交替过于频繁,有时甚至不能保证高校后勤活动的正常进行。

二、现代高校后勤财务管理的创新发展

1、创新高校后勤财务管理理念

随着现代高校后勤管理活动社会化发展的不断推进,现代高校后勤财务管理要取得有效的发展,首先必须从更新财务管理理念这方面做起,要从市场经济的发展角度出发,立足当前不断发展的社会改革实情,树立正确的高校后勤财务发展理念。尤其是高校财务管理部门更是要改变其传统的财务管理思想,积极将过去计划经济体制下的高校财务管理思想模式转变为适应市场经济体制的企业化财务管理思想。这种财务管理思想的转化要从高校领导、财务管理人员、高校后勤管理及一线操作人员等各个方面来加强。高校决策层和管理人员更是应该积极树立市场化的管理思想,运用市场手段来加强高校后勤财务管理的变革和创新。高校后勤财务管理部门以及财务负责后勤财务管理的相关人员也应该积极适应教育改革的市场化发展,积极更新自身的财务观念,加强学习,熟悉企业经营的特点,使自己不断适应日益发展的市场经济运作环境,并严格按照《会计法》和相关的高校后勤财务管理办法来处理各项高校财务活动。

2、建立起与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高校财务管理制度

现代高校后勤财务管理的创新发展必须建立在现代化财务管理制度的确立上。高校后勤财务管理制度的确立主要包括会计核算制定、财务分析制度、财务分配制度、会计监督制度等多项内容的确立。建立规范化的高校后勤财务会计核算制度,其目的就是为了保证高校后勤管理各项财务活动的基础信息的真实、可靠、有效等。现代高校后勤管理的社会公益性和服务性特点决定了成本和资金核算在其财务管理中的重要性。因此,为了保证高校后勤财务资金能够用到实处,最重要的就是要树立合理的成本管理理念,建立健全的高校后勤财务会计体系。在高校固定资产的分配上,要综合考虑高校的整体发展情况以及各方面的运营状况等因素,加强高校后勤服务的质量分析,不断优化资源配置,保证高校后勤服务的资金能够得到妥善使用。同时,建立完善的高校后勤财务管理制度,建立相应的财务会计管理体制以及有效的会计监督机制,将企业化的财务管理制度引进到高校后勤财务管理活动中来,保证高校后勤财务管理的正常运行。建立完善的高校后勤财务管理制度,具体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落实。

(1)建立高效的资金管理制度。高校后勤财务管理活动的开展都是建立在财务资金的使用与管理基础之上的,可以说资金管理是现代高校后勤财务管理的核心。保证资金流通的顺畅是高校后勤财务管理能否得到发展的基础,也是能否获得经济效益的决定因素。高校后勤的资金管理主要包括活动筹资以及资金使用这两个方面。现代高校的后勤财务管理应该制定严格的资金审查现金流量表,以加强高校后勤部门的资金管理工作。

(2)建立健全高校后勤实物资产管理制度。现代高校的后勤活动的开展需要一定的生产资料以及相应的生产设备,而这些实物资产的购置需要的财务资金是一笔巨大的开支。因此,加强现代高校的资产管理,必须充分加强高校后勤生产资料、设备等的管理,建立现代化的生产资料采购和管理流程,建立健全高校后勤实物资产管理制度,防止无形资产的流失。

(3)建立合理的后勤活动成本管理制度。运行成本的多少是决定高校后勤活动质量高低的决定性因素,因此建立规范的高校后勤成本管理制度,加强高校后勤成本的管理范围,在最大范围内实现对高校后勤预算成本的控制和管理,能够有效保障高校后勤管理活动的进行,并且能够通过预算规划来达到控制成本的目的,进而实现用最小的资金成本创造最好的后勤活动质量的最终目的。

(4)建立有效的财务分析与监督制度。现代高校后勤财务管理的社会服务性与经营性的双重特征决定了财务分析的重要性。为了有效解决满足社会服务需求和实现市场经济效益需求之间的矛盾,必须加强高校各项后勤活动的财务指标分析,包括高校的整体经营状况、市场发展环境等各方面的财务指标分析。因此,建立有效的财务分析制度是十分必要的。同时,为了保证高校后勤财务管理目标的落实,还要建立与之相适应的财务监督机制,对高校财务分析活动的结果进行总结,并善于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探讨相应的解决对策。

3、加强高校财务管理内容的创新

现代高校后勤财务管理的内容主要包括财务收支预算、财务监督、会计核算、财务控制以及财务分析等方面的内容。加强高校后勤财务管理内容的创新,就是要使高校后勤财务管理的各项资产得到优化配置,实现高校后勤部门的合理增收与有效节省开支的目标,以此来提升高校后勤活动的经济效益。高校后勤管理取得了社会化发展之后,其后勤管理活动增加了市场性、经营性、服务性等特性。这些特点要求高校后勤财务管理要有效加强财务预算的发展,要尽可能地细化高校后勤财务管理的预算活动。此外,还要善于根据不同的后勤活动的经济实体的不同发展状况来制定相应的考核评定标准,对像高校食堂等以市场经营为目的的后勤实体,要确立以盈利目标为主要的财务管理考核指标;而对其他以教育服务活动为主的实体,主要确立以有效节约运行成本为主的财务管理考核指标。高校后勤财务部门要与各个实体及相关工作人员签订财务目标计划责任书,将高校后勤财务管理目标具体落实到各个执行部门和相关人员身上。

4、实现高校后勤财务管理的网络化操作

财务管理方法的创新是保证现代高校后勤财务管理活动真正实现创新发展的重要途径。现代财务管理方法创新的一个关键环节就是将网络技术充分运用到其中。通过网络化操作,来有效提升高校后勤财务管理中财务信息的传递、反馈的速度和质量,实现现代财务会计核算的电算化,保证会计资料的准确汇总和计算。通过先进的财务管理软件,处理高校后勤财务管理的数据信息,能够有效提高会计核算的效率。同时,积极利用网络技术,合理配置有限资源,既能实现财务信息资料的妥善保存,也能有效提升相关财务人员的视野,提升其工作效率。

作者:陈琳 单位:温州职业技术学院

第五篇

1加强信息化建设,提高财务管理人员素质

加强高校财务管理信息化的建设,提高财务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①加强对财务管理人员专业知识的培训,从而提高高校财务管理人员的专业技能。②实行高校财务管理人员轮岗制和竞争制度,从而在最大程度上提高员工的综合能力。③加强对财务管理有关人员技术方面的管理,使其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支持权责一致。通过开展一些有意义的活动,使员工之间能够和谐相处,加强团队的建设,提高财务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

2完善预算管理制度

目前,在我国高校财务管理工作中,财务预算管理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高校开展各项活动之前必须进行资金的预算。因此,在我国高校财务管理工作中,要求有关工作人员科学合理地编制预算,结合高校的实际情况,确定投资项目,使高校的资金使用在最合适的项目上,并且发挥出最大的作用。

3加强对成本核算的重视程度

高校的财务管理部门要加强对成本核算的重视程度,避免高校资金浪费和不正确使用,加强高校跟政府有关部门的合作,在使高校的资金发挥出最大的作用。完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制订出完善的资源购置计划,从而使成本核算的作用得到充分发挥。

4结论

目前我国高校财务管理方面还存在很多问题,高校的财务管理制度必须跟上社会发展的步伐,与时俱进,充分发挥其应用的作用,为高校的财务管理提供科学的依据,促进高校健康发展。

作者:冯丽华 吴皓达 马婷婷 吕世军 单位:牡丹江医学院

第六篇

一、内控设置

1.存在的问题

缺乏良好的内部控制环境,制度执行不力,内部监督力度薄弱。在高校管理方面,财务成本管理中存在不足,不仅不能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而且才财务收支上更是缺乏严格的财务监控制度,并且对于高校的后勤物资购置,以及相关科室的采购计划,高校内的报销审批制度并不完善,不能使资金的使用落到实处,从而造成高校采取资源的浪费,出现物资的浪费积压,使高校资金运行出现周转困难。高校对财务管理并不重视对于财务管理的认识不够完善,不仅没有优化配置财务管理设施,而且还缺乏对财务管理的重视,高校不仅没有制定财务预算,而且还缺乏对高校内部收支活动的合法性监督,造成高校经费物资的流失与浪费,脱离高校财务管理活动的实际,使得高校财务管理活动无章可循。高校财务管理人员的素质低,不仅缺乏优秀的财务管理人员,而且高校之中也不重视培养财务管理人员,财务人员职业责任感差,在工作中不能适应高校财务管理的新发展形式,并没有做好核算工作。

2.完善财务内部控制的措施。

2.1加大内部控制环境建设

由于高校属于事业单位,不像企业那样讲求成本节约化、利润最大化,很多学校缺乏成本管理观念,尤其缺乏风险意识及预先控制的意识,所以应该把增强内部控制意识应放在首要地位。从财务内部控制开始,着手开展内控制度建设,努力形成人人有责的良好氛围,在各自的内控链上充分发挥作用;要有懂经济、讲原则的领导干部,要有内控意识和实践经验丰富的高素质人员,尤其是财务、审计、资产等与内控关系密切的部门,同时还要不断加强财务制度和内制的学习和培训。在高校财务管理中,应该严格管理制度,加强规范化的管理,并通过政策法律建立、健全高校内的财务安全管理,采用责任制方式将管理责任明确到具体的个人中,建立有效针对财务安全发生的预警机制与应急预案,以此来保证高校财务安全。完善高校财务安全管理体系,建立预防性安全管理体系,确定关键控制点,加大高校安全管理力度,搞好整个高校的财务服务工作。

2.2完善制度,提高执行力度

制度建设是有效实现内控的保证。建立健全内部控制体系,是有效实施内部控制活动的核心内容。内部控制可以分为:不相容职务分离控制、内部授权审批控制、归口管理、预算控制、财产保护控制、会计控制、单据控制和信息内部公开。从业务层面可细分为预算业务控制、收支业务控制、政府采购业务控制等若干具体控制制度,从而构成一个完整的内控制度体系。制度完善,还要真正落到实处。要确保内部控制制度整个体系合理,科学、合理、可操作;还要建立完善的考评与惩罚激励机制。

2.3加强内外监督力度

(1)内部监督。内部监督部门应当定期或不定期检查内控的建立与执行情况,以及内控关键岗位及人员的设置情况等,对于内控存在重大缺陷的,应向领导班子提出,要求整改,从而充分发挥内部监督和控制作用。在高校构建财务风险指标体系,如果高校的资产负债率较低,那么高校的净资产就多;如果高校财务对于投资比例小,那么高校的财务风险也小;不仅可以反映出高校的产业速动资产与流动负债之间的比率,还可以反映出高校财务的风险状况。在高校财务管理中,应强化财务监管工作,确保对高校财务成本的有效控制,财务管理人员应该格遵守工作流程,加强对财务信息的日常维护控制,确保高校资金流通的安全性。高校财务还要不定期的展开内部的审计、监督、考核内容,了解财务内部控制制度的执行情况,加强质量管理,强化内部的审计监督,结合高校自身建设提高财务管理水平,确保高校内部财务的安全。在高校中建立财务风险预警系统,可以在高校现有财务管理的基础上,设立敏感性的财务指标,并预警机制对这些指标进行分析评估,发现隐藏的财务风险,为高校的财务管理提供及时的保障,不仅可以将高校财务风险扼杀在萌芽状态。

(2)外部监督。财政部门和审计部门要强化对高校的内控建立和实施情况的监督;由于内控有预防腐败的积极作用,这与纪检监察部门的关注是一致的,因此有纪检监察部门的参与,各部门开展内控建设的积极性会大幅提高。可以利用科学手段对其进行控制,可以开展成本效益分析,建立健全高校财务管理中的现代化手段,能够健全高校外部的成本会计制度,提高高校的竞争力和市场占有率。建立高校成本管理网络,制定适合高校发展的成本核算制度,并还应制定和高校成本核算办法匹配的分配机制,实现对高校财务成本的全过程控制。在高校的财务管理中,应建立健全的财务规章制度,根据高校自身的特点以及工作中的实际情况,成立专门小组对高校各项财务进行抽查,并及时反馈和治理财务管理中的问题,检查控制高校的财务管理账目,规范高校的财务流程,提高高校财务的透明度,提高医院的运行效益

二、流程优化

1.存在的问题

部门预算和校内预算编制时间和口径不一致。高校内部在财务流程方面缺乏有效的管理手段与措施,使得其内部财务管理制度并不健全,从而导致高校财经秩序混乱,高校经费管理出现漏洞。财务管理中因外部环境中的不利因素影响,使财务管理中出现不定的风险危害,从而导致高校财务管理流程出现问题,使得部门预算以及校内预算在编制时间与口径中存在差异,加大工作量的同时,也加大高校的财务管理风险。

2.流程优化在预算中的应用

部门预算应该是在校内预算的基础上编制,所以校内预算应与部门预算的时间一致,通过改进流程可以使预算更加符合学校实际情况,使预算执行更加顺畅,切实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在高校的财务管控信息化体系构建中,还应该具备填单、投递、收集、扫描以及审核归档的功能,可以确保对高校财务信息的有效管理,实现对高校财务费用的控制分析。优化财务管理的流程,加快信息系统建设,有效保证信息数据准确、及时与全面性,制定合理的财务管控制度,确定正确的财务管理目标,强化对高校业务的审批、审核以及会计稽核工作流程,构建完整的财务管理信息化步骤。

三、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