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地理学科融合教学实践对策

初中地理学科融合教学实践对策

【摘要】地理是一门兼具自然科学性质与社会科学性质的综合性学科,与其他学科具有密切的联系,其知识体系的构建必须借助其他学科知识。本文立足初中地理教学,着眼向语文学科渗透的思路,探究学科融合意义和学科渗透原则,并着重分析常见初中地理的语文渗透教学示例,以期在学科融合中完成学生核心素养全面提升的育人目标。

【关键词】学科融合;初中地理;语文;教学研究

地理是一门集区域性、综合性、思想性、生活性、实践性于一体的综合学科,涉及生活的方方面面。语文是一门基础性学科,一切生活皆语文。在历次课程改革中,教育部的课程标准中均有“构建互补体系”的相关表述,学科融合势在必行。“关心家乡的环境与发展,关心我国的基本地理国情,增强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感。尊重世界不同国家的文化和传统,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理解国际合作的意义,初步形成全球意识。”2011版初中地理课程标准提出的课程目标与语文学科存在高度的相关性,因此,初中地理的语文渗透教学具有坚实的理论依据和深刻的现实意义。

一、语文在初中地理中渗透教学的意义

地理学科语文渗透教学能让地理学科用文学艺术的崭新视角描述地理现象,将客观自然用主观热情表达出来,能让学生对祖国河山、大美自然有更深刻的认识,民族自豪感与文化认同感油然而生。

(1)提升地理课堂语言美感。在地理课堂,由于长期的教学习惯,很多教师满足于知识点的灌输,平铺直叙缺乏美感和感染力,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部分教师语言不够精练,琐碎的语言让学生很难抓住要点;还有一些教师表述欠缺逻辑,知识点表述不清晰,导致学生听课如雾里看花,朦胧不清。因此,将语文的表达方法渗透到地理课堂能打造充满诗意与美感的地理课,不仅提高了课堂语言的层次,也提升了学生的审美情趣。

(2)塑造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当代教育,在党中央提出的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指导下,“培养什么人”是教育的终极问题之一,仅仅知识育人成才是不够的,还需要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以育人成才。在这一点上,初中地理教材略有不足。语文学科注重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但以文本为载体略显单薄,所以地理学科的语文渗透教学,将学科特点完美互补,从而达到育人成才的效果。

(3)增强信息筛选能力。地理的学科载体往往是图文并茂的。当下,地理考查常以材料分析的形式出现,越来越多地出现语文元素。例如试题:公元771年,颜真卿在江西省麻姑山山顶发现了螺蚌壳化石,并在《抚州南城县麻姑山仙坛记》中写道:“高石中犹有螺蚌壳,或以为桑田所变。”材料分析题考查的首先是学生的信息筛选能力,这恰恰是语文学科素养的体现,其次才是地理知识的综合运用。因此,语文学科的渗透,特别是语文学科对文本信息筛选的能力培养就显得十分有必要。

(4)激发地理课堂活力。地理是兼具自然科学性质与社会科学性质的综合性学科,两方面性质的融合叠加才能使地理课堂活力四射。例如:七年级下册“极地地区”可设计演讲活动“保护极地,人人有责”:科学家一直警告,极地地区的气候变暖趋势比中纬度地区更明显。根据公益海报,作一个简短的演讲,谈谈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能做些什么来阻止这种情况的发生。将语文活动与地理知识相结合,充分激发了学生的参与激情,激发了地理课堂的活力,使学生寓学于乐。

(5)全面提升综合素质。初中地理核心素养主要包括人地协调观、区域认知、综合思维和地理实践力四个方面。除课本知识点之外,能力的提升是极其重要的方面。在传统的评价体系之下,重知识、轻能力,重考试、轻实践的现象屡见不鲜,对学生能力的培养不甚重视。地理学科的语文渗透教学将人与自然、精神归属阐释得更加生动。例如:在概括“中国的地理差异”时“万里长江横波,极目楚天空”“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烈日炎炎水难觅,平沙万里无人烟”“雪山连绵入天际,时在七月遇高寒”等文学现象都能生动地反映地理知识,通过探究,全面提升学生发现、思考、探索的能力。

二、语文在初中地理中渗透教学的原则

学科渗透中,常常会出现一些误区,比如课堂中学科意识混乱,选材单调,主题单一,无效知识芜杂等问题。因此,在地理教学语文渗透时,笔者认为应当遵循地理主体性、渗透多样性、资源实用性三大原则。

(1)地理主体性。地理学科文理兼具,有区域性、综合性特征。语文学科但凡涉及地理知识,便会涉及空间规律,即区域性、综合性。这是两门学科融合的基础,同样也是难点。地理教学中涉及语文渗透时可以选用相关的文学作品,但要把握“度”。语文学科在地理课堂中仅仅是思维的出发点,而不是深入探究点;仅仅是补充佐证材料,而不是主要教授内容。这个尺度一旦把握不好,就必然导致地理课堂变味,失去地理的主体性,本末倒置。

(2)渗透多样性。语文学科内容浩如烟海,博大精深。在地理课堂进行语文渗透时,地理教师常常选用的是古诗文。其实,语文的内容有很多,从题材上分有诗歌、小说、散文、议论文等;从时空跨度上来说有古今中外。此外,语文不仅是文本的阅读还有演讲、写作,即语文“听说读写”四大基本功能;语文不仅教授语言文字,还有思维提升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内涵。多样的渗透、多元的融合才能使地理课堂丰富多彩,深刻有意义。

(3)资源实用性。地理在生活中,同样语文也在生活中,两者的交集才是切实可用的地理资源。如《春夜喜雨》,涉及二十四节气知识和冷暖锋的知识,教师深入挖掘“雨水”的拓展内涵,是实用的地理资源。而其余“润物无声”常用在德育领域,杜甫之于成都是文史知识,红花绿叶是生物知识,即无用资源。

三、语文学科渗透课型示例

在教学实践中,笔者从语文能力的层面开发三类地理课程,即地理阅读课、地理写作课、地理演讲课。在应用探索中反响良好。

(一)地理写作课

地理写作是指学生结合自己所掌握的地理知识,认真研究地理现象或事物,经过充分思考后用文字呈现自己的观点和看法。笔者在教学八年级上册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时,进行了地理写作实践。教案如下:“中国的自然环境”写作实践课【教学目标】(1)通过小组讨论,了解亚热带季风气候对南通地区生产生活的影响。(2)通过查阅资料,了解南通地区长江和黄海的开发利用情况。【写作要求】(1)结合生活,有自己的感悟与思考。(2)体裁不限,字数不少于300字。(3)紧扣知识点,可根据自己的情况有所侧重。【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反馈与反思】(1)本次地理写作课,共收作品38篇,以记叙文为主,以家长带领旅游参观为主,仅有3篇作文是知识点的简单罗列,总体情况良好。(2)将作品写成语文游记的有8篇,学科特色不明显的较少,有真实感受的居多,说明地理写作不是闭门造车,接触生活才能言之有物。(3)学生参与热情高涨,其中有5名同学观点深刻,具有启发性,体现了较好的思维品质。(4)请语文老师参与评分,60分总分,42分以上22人,48分以上15人,54分以上5人。地理写作即“跨学科写作”,通过对地理事物和地理现象进行深入思考与探究,既巩固所学知识,又提升学科认同感,使学科素养得到提高,是当下方兴未艾的教学策略。地理写作进一步证明地理源自生活,接触生活才能言之有物,关注生活也是关注地理。

(二)地理阅读课

地理学科内容丰富,要求学生能够从文本中获取关键信息。地理阅读课是借助语文阅读理解的方式提升阅读速度和对关键信息的把握能力。笔者在讲授八年级第九章“西北地区———自然特征与农业”时,以总结归纳西北地区的自然地理特征和人文地理特征,增强保护生态环境的观念为教学目标,结合课外文本《今生今世的证据》开展了地理阅读课。示例如下:【课题】《今生今世的证据》【教学目标】(1)通过阅读文本,总结归纳西北地区的自然地理特征和人文地理特征。(2)通过阅读文本,增强保护生态环境的观念。【阅读提示】本课题是新疆的农民作家刘亮程的一篇散文,从当地农民的视角写新疆一个普通村庄的日常生活,乡村的风、冬天的冷、动物的鸣叫和处处可见的沙丘,构成了一幅生动的新疆生活生产图。【合作探究问题】(1)请结合地理知识推测刘亮程笔下吹彻的寒风的季节性成因。(2)村庄的井有可能是什么样的井?(3)作者去往城市的搬迁应该是什么路线?(4)作者给老乞丐的馒头是由什么粮食做成的?(5)乡村老去的原因有哪些?你还知道哪些?(6)作者笔下天是那么昏暗,那么你知道本地的日照情况吗?(7)村庄的沙丘的成因是什么?(8)你对自然环境和生态保护有哪些建议?(9)如果要在这里进行精准扶贫,可以采取哪些措施?地理阅读课拓宽了学生的视野,强化了对西北地区地理特征的认识,既增强了在文本中把握信息的能力,也增强了保护生态环境的观念,同时还锻炼了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深入理解文本的同时,加深了学生对地理现象的了解,拓宽了其知识面,筑牢其关注生活并学以致用的观念。

(三)地理演讲课

地理演讲课是指针对地理教材中具有科普意义的内容,面向全班或全校采用演讲的方式进行介绍,以期达到地理知识巩固与拓展,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主人翁意识的目的。地理演讲不同于普通意义上的演讲,它科普的内容较多,知识性较强导致情感不够充沛。教师可指导演讲学生增加互动环节或穿插小故事,以增强演讲效果;可引导学生在演讲之后做补充即兴演讲,更能激发听众的热情。

四、结束语

地理学科的特性决定了地理知识的理解离不开生活,而语文恰好是生活的提炼。秉持地理主体性、渗透多样性、资源实用性的原则,地理课堂从语文内容、语文形式、语文育人目标等方面多样渗透、多元融合去打造丰富多彩、充实高效的地理课堂,既提升了地理课堂的语言美感和学生的审美情趣,又通过学科互补塑造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同时全面提升学生发现、思考、探索的能力。初中地理学科通过与语文内容、语文能力、语文素养的融合,形成了独具一格的地理课堂,在学科融合的背景下,已成大势所趋。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2020年版)[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20.

[2]杜学敏.高中生地理小论文写作指导策略[J]教书育人,2018(9):68.

作者:沈珍康 单位:江苏省南通中学附属实验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