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课堂教学范例

地理课堂教学

地理课堂教学范文1

1.现代教育教学理论是对地理教学规律的客观总结和反映

现代教育理论主要包括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哲学等,是对地理教学规律的客观总结和反映,为地理教学论提供了理论依据。依据科学的教学理论和学生的认知规律进行地理课堂教学设计,在实施教学时就会得心应手,事半功倍。其中,作为教育学和教育心理学一门分支学科的学习理论,自20世纪初桑代克提出世界上第一个学习理论———联结主义学习理论至现在,人们对学习的理解可以归纳为四种观点:学习是刺激—反应间的形成过程;学习是知识的接受、获得过程;学习是人的自我实现的过程;学习是知识的主动建构过程。与之相对应的学习理论可以分别称为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认知主义学习理论、人本主义学习理论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乌美娜教授在《教学设计》一书中,专门讨论了“学习理论的发展使教学设计从萌芽到诞生,从起步走向发展”。加涅所关注的重点是把学习理论研究的结果运用于教学设计。加涅按照学习的类型、学习的结果和学习的过程,推导出他的教学设计原理。地理教学设计是对地理教学论“如何教学地理”的具体研究,学习理论作为地理课堂教学设计的理论基础继承和发展了教学论。

2.系统科学理论为有效整合地理教学因素提供指导

系统科学理论是包括信息论、控制论、系统论等的综合性理论体系,它揭示客观世界各种物质运动形式内在的共同属性与共同规律,是新兴的科学方法论。地理课堂教学过程就是一个系统,组成要素有教学目标、教师、学生、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学方法、教学媒体、教学环境、政治、文化背景、国情等。系统科学方法应用于地理课堂教学设计就是全面地综合各要素优化整合教学过程,传递、反馈信息,整体思考,有序性、系统化设计等,揭示教学要素之间必然的、规律性的联系,发挥教学系统的整体功能。在具体的教学设计中既要做到明确每个教学因子在教学进程中的作用,又要能为每个因子发挥作用提供时间、条件或机会。设计教学过程应遵循一定的顺序,应该从人的整体发展的思路出发,注意教学情境中学习者这一重要因素,以及教师的积极参与、教师的能力特征和个性特征在教学设计中的作用,并有效地运用系统反馈进行地理教学设计修正,以期获得教学效果的最优化。

3.传播学理论是选择有效传递地理教学信息途径的理论指导

地理课堂教学本身就是一个传播过程。传播学理论揭示地理教学过程各要素之间的动态联系。在地理教学设计中运用传播学理论,能够很好地在地理教学过程中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学习的主动性。研究表明,人类各种感觉器官的功能是不同的,在相同条件下,五官获得知识的比率有较大差别。五官中视觉的比率最高,这一成果能为教学媒体的选择和优化组合提供科学依据。如果采用动态的媒体设计,如flash课件,再配上声音,学生比较容易接受信息。此外,合理的地理教学信息结构、适量的地理教学信息也有利于学生的记忆和理解。

二、地理课堂教学设计的理念

地理课堂教学设计理念是指教师进行地理课堂教学设计时所应遵循的教学观念,是地理教师教学思想和地理教学风格的重要体现。中学地理教学要以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观点为基础。(1)结合地理学科特点,认真研究地理课程标准、地理教材;(2)结合学生个性特点,因材施教,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知识的增长、技能的训练、能力的提高、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的发展;(3)结合学生生活实际,教学对学生生活有用的地理、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4)系统思维,教师要着眼整体,不仅要关注每一节课的各个要素、教学系统的各个部分,而且要作为一个整体来看待,并要研究这节课与整个单元乃至与初、高中地理教学其他内容存在什么联系,起怎样的承前启后的作用;(5)教学相长,教师的教学设计是教师思想、知识、能力、直觉及创造等方面的综合,教师如果理解了教学设计的原理,通过系统设计教学的实践,教师在教学中就可能做到:目标更明确(知道要做什么)、程序更清晰(知道应怎样去做)、针对性更强(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和灵活性更大(知道在什么样的具体情况下该做什么和怎样去做),教师专业能力得到成长;(6)形成教师独特的教学风格,要结合教师自身的素养,扬长避短,进行富有个性色彩和弹性的教学设计;(7)不断反思,教学设计虽构思于课前,但上课时并不能机械照搬,需根据学生等实际情况灵活调整,课后应当不断地反思、补充、修正,使教学设计不断完善和提高;(8)注重综合,地理学科内容十分丰富,兼跨自然和社会两个科学领域。地理教学设计应反映多学科知识的相互联系、相互渗透,以及各学科思想、研究方法与手段的交叉综合,全方位地运用人的智慧、经验、审美情趣,多维、多角度地思考、分析和处理地理教学设计中的各种问题,创造性地进行具有时代特征的地理教学设计工作,努力提高教学效果,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

三、地理课堂教学设计的模式

地理课堂教学范文2

[关键词]“互联网+”;地理课堂教学;影响;改革路径

“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对社会各行各业都带来了巨大影响,同时“互联网+”理念,也冲击着传统地理教学,为其教学带来了全新的挑战。互联网的广泛应用,促使教育向现代化、数字化、智能化的方向迈进。怎样有效利用先进的网络技术改革地理教学思想、方法和评价方式,是当前地理教学应重点思考的问题。

一、“互联网+”对地理课堂教学的重要影响

(一)提高教学趣味

在“互联网+”时代,地理教师可利用先进的技术,随时共享网络资源,照片、动画以及视频等各种形式的资源在多媒体技术的支持下,有效融入到课堂教学中。不仅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还能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过程的趣味性。

(二)丰富教学方式

随着网络视听设备、多媒体信息技术等先进科技的飞速发展,全新的教学方式转变着传统地理课堂。慕课、翻转课堂等多种形式运用到地理课堂教学中,能够让学生在网络中直接在线观看网络教学视频,使学生可以随时随地的进行学习,不再受时空条件的影响和限制,既丰富了教学方式,也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三)拓展教学评价

过去地理课堂教学主要是根据期末考试分数来实施教学评价,评价信息单调且片面。而利用先进的网络技术,学生可以在网络平台中完成地理学习任务,教师依托大数据技术找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难点问题,进而更好的考察学生实际学习效果。此外,学生拍摄的地理实验以及绘制的地理图表等都能够以视频的方式及时上传到网络平台上,便于教师考察学生实践能力,为学生相互评价提供便利。“互联网+”时代下,地理课堂教学的评价不只局限在教师对学生的单方面的评价,同时还包括师生相互评价、学生相互评价、学生自我评价等多种评价方式。

二、“互联网+”背景下地理课堂教学改革的有效路径

(一)丰富地理教学资源

课程资源是新课程改革中提出的全新概念,其是课程自身的延伸、课程实践的范畴和能力。地理课本虽然为地理日常课堂教学提供了有效的资源,但仅针对课本自身来说,由于受到篇幅及重点选择等方面的限制和课本编写时间段的影响,导致其结构虽然严谨,但缺乏灵活性,某些教学内容远远落后于时展脚步。还有部分内容过于注重地理知识资源的解析和介绍,无法及时将最新的学科知识和其他有关学科知识融入到课本中。在“互联网+”背景下,网络空间中包含着极其丰富的课程资源,有效弥补了传统地理课本中的资源不足情况,不仅开阔了学生知识视野,同时也为地理课堂教学思想与方法的改革,提供了技术层面的支持。让网络信息技术融入到了地理课堂教学中,并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对教学而言,网络技术能够提供一个方便学生开展自主学习的良好环境,只要在搜索栏中输入想要了解的地理信息,便会出现大量的资源。学生根据教师挑选、整理的专题学习网站,可以迅速进入到具体学习内容板块中。在丰富课程资源的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

(二)提高学生主体地位

首先,应改变教学方法。课堂教学属于一项整体性的实践活动,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要对象。在以往的地理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并未受到应有的重视,教师的工作仅仅是教学,是根据教科书、教学辅导材料、测试卷以及标准答案等进行传授知识。而“互联网+”环境下,教师则可向学生传输多样性的信息资源,可结合具体的教学要求,通过对当前已有资源重新利用,将教学内容的动态性、生动性、结构性进行有效整合,实现对知识内容的加工、重构和整理。因此,在网络技术支持下,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充当的是课程构建者与开发者的角色,教学也不再只是单纯意义上的教学,而是通过多种资源来实现知识、内涵、思想、情感、价值为一体的综合性教学。比如在讲解西北地区自然环境时,教师可在课前制作包含沙尘暴、绿洲等概念,分布、形成原因及特征等内容的教学课件,并在课件中增加动画演示、核心题型讲解、课堂训练与纠正练习等模块,然后及时上传到网络平台中,让学生在课前进行预习,进而在对重点和难点知识在课堂中与学生们进行讨论和分析。这样的教学方式,能够让学生在课堂中,始终保持积极思考、深入探索的状态。这是传统课堂教学所无法实现的,彻底颠覆了过去单调机械化的教学模式,让教学不再只是板书的转移、教材的重现、旧知识的罗列,而是利用现代化软件的丰富信息,让学生从模仿思维切换到程序思维,进而激发他们的创新思维,充分体现出信息技术支撑下的教学优势。其次,提高学生整体素养。新课程注重探究性学习,“互联网+”背景下,鼓励教学过程中,学生在实践探究和发现中获得知识,进而将学习过程中的发现与研究等活动体现出来,让学习过程成为广大学生自主思考、提出质疑、敢于批判、努力求证的过程。比如在讲解人口知识时,教师应主动向学生提出“你想知道哪些内容?”这种带有一定激发作用的问题,进而和学生相互讨论并总结出以下问题。即中国人口整体数量、人口迅速增长的主要原因、我国人口政策和背景、我国人口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等等。这些问题在课本中已经做出了详细阐释,只要学生仔细阅读课本就能从中找到正确答案。但有些问题却在课本中无法找到答案,还需要课外资源加以补充。如果只是让地理教师对相关知识一一讲解,那么学生将始终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这样会严重降低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影响课堂教学效果。对此,教师可让学生利用网络技术,到有关网站中翻阅各种资料,寻找理想的答案。这样不仅能够让学生掌握课本内的知识,同时还能让他们了解更多有关人口方面的信息内容,充分开阔了学生视野,丰富了他们的知识体系。既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能动性,又能提高他们的沟通和语言表达能力、信息处理能力,让学生在合作、学习水平、学习技巧等方面都能得到明显进步,促使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

(三)创新教学评价方式

学生成绩是以往考察学生发展情况的主要指标,但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在互联网时代下,只具有扎实的知识是远远不够的。教师在注重学生学习成绩的同时,还要重视他们其他方面的发展,如学习态度、创新意识、思考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价值观等,从检测学生学习效果,到对学生能否运用知识、懂得生存、积极合作、学会做人等不同方面进行全面考核及评价。“互联网+”背景下的地理课程评价是多样性、动态化的,其评价主要运用的是过程性评价,利用观察、记录以及总结学生在日常学习中的实际表现,将综合评价与专项评价进行有机结合,将他人评价与自我评价相结合,将绝对性评价与相对性评价进行结合,进而构成集引导、学习和考察于一体的完善评价体系。比如在乡土地理主题教学网站中,教师可整理人口和环境、交通、地理变迁、经济以及旅游等不同的学习主题,让学生结合自身的兴趣与爱好,利用科学合理的方法搜集、整理相关的地理知识资料,然后连接到专题网站中在全体同学面前展示。这一环节是从教学的总体出发,有针对性、有规划的对学生实施培养,让每位学生都能够充分表现自己的机会,进而促使他们积极主动的进行学习。学生和教师还可通过网络论坛与聊天软件进行实时沟通,其能够真正实现全员参与,能够让广大学生参与到相关问题的讨论中,也能让学生了解更多的观点和想法。每位学生都能轻松的进行交流、自由发表个人观点,有效激发了学生们的主动能动性,做到了全面资源共享和信息及时反馈,弥补了以往教学中信息不全面的问题。此外,学生也可根据巩固练习以及网络在线检测来开展自主学习,教师和其他学生都能通过学习中所反映出来的态度、价值观等实施客观评价。从而让教师结合评价结果,调整和优化教学方案,更好地促进广大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申立雪,梁彦庆,王琪,等.“互联网+翻转课堂”地理教学模式探讨[J].教育教学论坛,2018(39):210-211.

[2]孙文霞.基于“互联网+”的高中地理主题教学研究[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18.

地理课堂教学范文3

从要求课堂教学有效到要求课堂教学高效是新课程改革的一个重大突破。实现高效课堂教学是地理教师的追求,地理教师要对新课程理念有深度理解;正确处理教材及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注重与生活实际的密切联系及学生已有经验的利用发挥,实行个性化教学,体现教学的创造性和开放性,实现由有效到高效的转变。

关键词:

高效课堂 初中地理课堂 教学实效性

从要求课堂教学有效到要求课堂教学高效是新课程改革的一个重大突破。这个突破来自教师对新课程理念的深度理解;来自对教材的科学处理及教学内容呈现方式的转变;来自与生活实际的密切联系及学生已有经验的利用发挥;来自课堂教学的创造性和开放性,从而实现由有效到高效的转变。那么,新课程改革理念下,初中地理课堂教学如何回归本色实现高效呢?下面笔者结合初中地理教学实践谈几点自己的思考:

一、树立正确的教材观,体现用教材“教”的理念

初中地理新教材更强调人地关系,不断追求完整的学科体系,增强地理教学的开放性和弹性,强调个性化教学,为教师创造性教学提供了施展平台[1],同时意味着教师对教材的理解与运用有更高的要求。

1.对教材进行适度调整

新教材为创造性教学留有余地,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做出调整,如教材知识呈现顺序的调整,教材重点难点的调整。《世界的气候》一节,将掌握世界各种气候类型的分布作为教学重点,将通过阅读气温曲线图和降水柱状图,描述气候的特点作为难点,而把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做淡化处理,调整过去重气候成因的现象。经过这样处理,降低了学生学习难度,给学生留有更多时间学习感兴趣的气候知识。

2.对教材进行适当删减

新教材的编写和呈现方式尽量考虑学生的年龄特征、认知水平,但由于知识体系完整性的要求,抽象、理性强的知识点难免出现。对于这部分知识,教师可做适当删减。《地球和地图》这部分知识一直是学生学习的难点,“地球的运动”中,对地球公转产生的现象和意义的教学,可让学生了解“二分”、“二至”的名称、时间,至于其他知识可不必说明。“地形图的判读”中,只要求学生根据所给部分将剖面图补充完整即可,删除详细的绘制过程,以降低难度。

3.对教材进行必要扩充

新教材很鲜明的特点就是“化简为繁”,教师适时适量扩充是必要的。一是乡土知识的扩充。乡土知识中有许多新奇、有趣、重要的事物和现象,补充关于风土、人情、气候、环境、经济等的实例,可唤起学生的好奇心,使他们注意力更集中,思维更活跃,激发学习兴趣。《气温和气温的分布》一节中,讲述气温日变化时,可先向学生提出问题“为什么新疆的哈密瓜那么甜?”,然后介绍当地谚语“早穿棉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最终总结气温的日变化。二是时事知识的扩充。讲《中东》时,教师可扩充美伊战争、几次中东战争,以战争作为主线,讲述中东特殊的地理位置、丰富的石油资源、匮乏的水资源及文化差异。教学《欧洲西部》一节时,正值欧盟东扩时期,将欧盟东扩内容补充到教学中,更新欧盟成员国的数字,极大提高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看到地理学科的与时俱进。三是与生活联系密切的地理知识的扩充。新教材强调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要求教师将与生活联系密切的地理知识扩充到教学中,让学生体会学习地理的重要性[2]。如教学气候知识的时,可让学生对家乡气候类型进行归类,并描述特征。《地图》一节组织学生利用学习到的地图知识,自制校园地图。四是与地理学习相关诗词的扩充。教学《中国的气候特征》中的“季风区与非季风区”时,引入“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教学《地球的运动》中,引用诗词《七律•送瘟神》“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说明地球的自转;在地形与气候关系教学中,引入白居易的《大林寺桃花》“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既陶冶学生情趣,进一步激发学生解开大自然奥秘的热情,又促进理论与实际的结合。五是与历史知识的扩充。新课程理念下“地”与“理”的关系有了很大调整,适时适量扩充一些相关历史知识,更便于学生记忆,提高兴趣。《印度》一节,扩充印巴冲突及历史渊源,三奘法师在中印文化史上的影响等历史知识。教师在地理教材的处理上找准结合点,渗透进其他学科知识,有利于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和运用能力。

4.对教材进行有益改编

新教材中有些知识的呈现方式很直接,不利于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教师可对教材重新整合或改编部分内容,使其适合学生探究性学习需要,使授课形式多样化。如辩论课的出现,在有充分准备的前提下,由学生自己组织的辩论课会给学生新、奇、巧的全新感觉。另外,还可以设置活动课、实践课等,这些教学形式能增强学生实际动手能力与实践能力。

5.对教学内容进行适度延伸

教师对新教材进行处理时,可对教学内容做适当延伸,使学生回味无穷。如《发展与合作》一章,有关四合院的观点,教师只是引导学生说明各自观点,不做评判,学生将自己的观点延伸到课外具体社会生活、生产中,从而培养学生综合能力。教师的教材观影响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学习方式改变,这就要求教师具有较高的专业水平和较强的创新能力,能灵活、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愿所有教师都能有效利用教材这一载体,愉快地上好每一节课。

二、加强集体备课活动是地理教学的关键

教师备课时要善于运用多种教学方法,精心组织教学活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使没有生命的教材变成有“趣”的资源;强调地理素养,抓住重点、难点,使教材有“魂”;总结事物之间的联系,让学生探究知识实质,使教材有“理”;注意理论联系实际,用身边地理现象解读教材中的理论,使教材有“用”。在备课方式上,采用集体备课和个人备课相结合的方法。由于教师的情感、个性、经验和思维方式等存在差异,通过集体备课可增加教师之间相互交流的机会,通过教法和技艺的相互探讨,达到教师之间分享智慧,取长补短,提高工作效率的目的。集体备课的目的是让教师对地理教学内容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与研究、争辩与交流。只有通过思想碰撞才能迸发出灿烂火花,因此争辩能帮助教师加深对教材的理解,拓展教学思路。集体备课是一个能激发教学灵感的平台,只有置身其中才能感受到其中益处。集体备课有利于教师把独到的见解和鲜明的观点呈现出来,实现教师之间传、帮、带的功能,不仅能为青年教师提供教学资料和成功的教学经验,还可以帮助教师克服个人备课的局限性、片面性和随意性。集体备课能促进教师尽早摆脱传统教学模式和思维定式的束缚,使教师主动和乐于接受新理念,成为新课程的实践者、开拓者和推动者,从而提高教学实效性,突出高效课堂的理念要求。

三、注重作业形式的多样化

教师布置作业的初衷是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笔者认为地理作业应成为学生掌握知识的渠道之一,而不应成为学生的负担。要让学生在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提出新问题、再解决新问题的探索中成长。只有让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体验成功的喜悦与研究的艰辛,才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地理作业设计一般可以分为以下三种类型。

1.教师精心设计的短期作业。

短期作业主要由学生在课堂上独立完成,时间为5~8分钟,是课堂教学的延伸与补充,既能巩固、理解、掌握和深化课堂所学知识,又能帮助学生养成良好学习习惯。教师在习题选择过程中应尽可能避免单一的重复式训练,做到“少而精”。此类作业要求学生在每节课之后必须完成,达到温故知新的目的。

2.师生共同开发的中期作业。

中期作业是需要较长时间,经过一定努力才能完成的作业。学生可以在同学或老师的帮助下完成,时间一般为一周或者一个月。如观测类,观察月相变化,测算太阳高度、气象、物候变化;理论分析,如“两小儿辩日”,地面的冷热等问题分析;查找资料,收集相关资料等;准备地理知识竞赛等。此外,学生提出的一些有价值的问题可以作为中期作业。这类作业要求学生互相合作完成,达到互相帮助、共同进步的目的。

3.学生自主选择的长期作业。

长期作业也可称为初中地理学科的研究性学习。由3~5个学生自由组成学习小组共同完成,时间为一个学期。作业题目由学生根据本学期教学内容自行选择,教师要给予一些适当的建议。

四、总结

总之,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初中地理课堂教学对教师的要求越来越高,从有效提升到高效是地理教师的追求。只有树立正确的理念,把握新教材观、课程观、学生观;注重教学开放性、创造性;加强备课,并着力思考学生学法的指导,突出学生主体性,才能实现从无效、低效到有效、高效的转变。

作者:付德芝 单位:汪清县春阳镇中学

参考文献:

地理课堂教学范文4

摘要:

本文分析了目前高中地理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结合教学实践提出提高课堂教学实效的对策,即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创设灵活的课堂教学形式,提高教学效率;适时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优化教学过程;加强智能开发,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优化课堂提问艺术。

关键词:

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教学措施

课堂教学是否高效直接影响教学质量的高低,课堂教学是促进学生素质教育发展的主要途径。有效的课堂教学指学生在过程与方法、技能知识和情感价值观等维度得到和谐发展。高中地理科目有自身特点和学科地位,要实现课程目标,地理教师就需要从实践层面,认真研究有效的方法与策略。笔者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积累,谈谈如何提高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效率。

一、高中地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方式单一。

高中生由于不同的智力水平和性格特点,接受水平与基础知识有不同,这就要求教学方式不能过于单调,会难以顾及所有学生,造成学生之间更大的分层,影响学生素质发展。这会让基础不扎实的学生更加有压力,逐渐失去学习信心。由于个体之间存在的差异性,对问题的思考方式和解决办法各不相同。因此,教师在课堂上不能总是主导整个课堂,这会严重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教学内容更新不及时,不注重课堂互动。

一些教师受到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课堂上还是学生以听为主,老师讲解得多,这种固定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流程不能跟上时展。由于地理学的科研成果日新月异,地理知识、观点和方式、思想等都不断涌现,而一些老师没有及时更新知识,未能搜集最新的一些地理资料,使得教学课堂内容很乏味。课堂上的过多讲解让学生没有时间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这让地理知识学得似乎无用处,学生更是没有兴趣。

二、提高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效率的对策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习的动力与源泉,也能推动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它能够激发学生求知欲。高效课堂能够让学生全身心投入学习,激发学习兴趣,营造活跃学习气氛,让学生能在情态与态度方面都得到提升。课堂上的内容注意要与学生的现实生活紧密相连。这样可以通过创设情境,通过一个有趣生动的实例引起学生的参与热情。情境的创设一定要新颖,能吸引学生注意,情境中的内容是富有科学性的问题。比如,学习《热力环流》这一章节内容时,我先展示了一个小实验:在玻璃罩子里放一盘水和沙子,然后用晶莹的灯光照射它们,再用温度计测量沙面和水面的温度,让学生观察温度的变化和差异,再放一根香,让学生观察,然后提问学生看到了什么?通过观察实验中的现象,学生很有兴趣地探讨热力环流的形成原理。

(二)教学形式多样化,提高教学效率。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课堂教学形式可谓丰富多彩。传统的教学模式逐渐被一些现代教学形式取代。一些教学形式理论上看起来符合教育学心理学和认知规律的原理,但从实质上看,学生的学习潜力和创新思维、探究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还未能真正挖掘;一些课堂形式从表面上看,气氛十分活跃,整堂课看似花俏,但实际上的效果没有真正达到,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没有真正得到提高,知识掌握得不是很牢固。虽然我们常说教无定法,但是如果教学方法过于单一,学生就会逐渐失去学习兴趣。因此,我们要不断创新教学方法,达到最佳教学效果。

(三)使用多媒体教学,优化课堂教学。

高中地理是一门现实性很强的学科,课堂教学可以利用多媒体方式展示所学内容,这种方式更加直观形象,很多地理现象可以通过多媒体将其模拟出来,这比教师单纯的讲解来得更加生动,传递的信息量非常大,课堂的重点和难点利于突破,还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启发学生思维,使教学效果更加显著。高中地理教师要非常熟练地运用多媒体教学,并恰当合理地使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四)加强智能开发,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

高中地理课上,知识的传授很重要,但是智力的开发更重要。要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就要在备课时深入钻研,吃透教材的重点和难点,对学生可能会出现的问题做好充分准备。课堂上通过示意图、地图和地理事物与现象,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观察能力。在教学方法上,要将抽象的东西形象化,理论性的内容尽量讲得浅显易懂。

(五)优化课堂提问艺术。

课堂提问是教师输出信息并获得反馈的重要途径,是沟通师生思想认识的主要渠道,它是一门设疑、激趣、引思的综合性教学艺术。在高中地理课堂中,如果老师提问得当,课堂就会很出彩。提问要注意讲究科学性、新颖性和多样性。提问后要注意启发学生,循循善诱,给予学生足够的思考时间。问题一定要精心设计,让学生带着老师的问题,进行积极的思考,在动脑过程中培养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课堂上要充分运用地图、图像、图解,变隐为显,形象地概括出来,将内容讲授清楚。

综上所述,高中地理教师要认真分析地理学科特点,转变传统教学观念,适应新课改需要。课堂上要重视学生学习主体的地位,精心备课,运用科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运用现代化手段搞活课堂。教师一定要抱着终身学习的态度教学,切实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作者:廖威 单位:新余市新钢中学

参考文献:

[1]徐宝芳,裴亚男,等.高中地理/双动两案0教学模式的构建[J].地理教育,2007(2).

[2]张立伟.高中地理教学中存在的典型问题及对策探微[J].高考,2015,2(1):69-79.

[3]陈澄.新编地理教学论[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131.

[4]纪懿芯,林媚珍.高中地理教学中存在的典型问题及对策探微[J].课程教学研究,2014,2(2):51-54.

[5]杨立宇,徐宝芳,裴亚男,白瑞敏,关海霞.高中地理学案设计与实施研究[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7(8).

第二篇:新课程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改革探索

摘要:

从高中地理教学环境变化入手,利用全新教学资源,打造不同地理课堂活动,是推动高中地理教学模式改革的必要手段。文章立足高中课堂教学现状,重点分析新课程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模式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关键词:

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模式;探索实践

新课程改革的快速实施,使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模式得到更新。在教育发展新时期,开发创新教学方法,更新地理教学模式,能激发高中学生的地理学习兴趣,更能让高中地理教学发展方向发生改变。

一、改革地理课堂教学模式,营造良好课堂氛围

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当积极为学生营造自由学习氛围,让学生轻松参与课堂学习。轻松的课堂氛围不仅能让学生积极学习,而且能减轻教师的教学负担。教学氛围死板,会影响教学活动效果的发挥。高中地理教学活动应当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吸引学生注意力。兴趣是学生最有力的老师。学生喜欢地理,才会积极学习地理知识,对课本内容与教师讲解感兴趣。要营造良好课堂氛围,教师首先要重视课堂导入环节。优化课堂开端,在一开始就激活学生思维,有利于课堂氛围轻松化。如讲解《地球的圈层结构》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层彩虹蛋糕结构分析导入。蛋糕是学生熟悉的事物,而多层彩虹蛋糕较为美观与新奇,能够吸引学生注意力。教师让学生对多层彩虹蛋糕的结构进行描述,再用蛋糕与地球圈层结构进行对比,让学生对地球圈层结构进行分析。趣味性导入能吸引学生注意力,促进学生将更多个人精力放在本节课学习内容上。

二、改变地理课堂教学模式,促进知识合理传递

向学生传递地理学科知识,是地理课堂教学活动的重要目标之一。但是传统地理学科教学过程中,教师一定要遵循学生认知规律及地理学习水平,根据学生头脑中已有的地理知识进行教学。重视地理知识的传递固然没错,但教师要积极选择合理方法,引导学生自主构建地理知识体系,明确个人地理学习中的重点与难点。高中地理教学的最终目标是让学生活用地理知识,促进学生掌握地理知识本质。因此,教师可以利用课本知识与生活结合的方法引导学生学习。如讲解《城市化》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利用课下时间收集一些自己所在城市的老照片。课堂中利用学生寻找来的学习资源,让学生对比现在城市与多年前城市,从建筑、人口及经济水平等多个角度分析不同,了解城市化的特点。与生活相近的教学过程更容易为学生所接受,有利于知识传递。

三、改革地理课堂教学模式,提高学生地理综合能力

培养学生的地理综合能力,是地理教学的重要目标。地理学习能力指学生学习与应用能力。要促进学生地理综合能力提高,就不能将教学重点单一放在课本内容上,更要引导学生了解有效的地理学习工具,培养学生的地理知识获取能力。引导学生利用地图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发现地理现象与分析地理信息的能力。如讲解《农业的区位选择》时,教师可以利用地图进行教学,让学生对某一农业区位的自然环境进行分析,促使学生从地图中提取有效信息。并提出农业区位的选择要求,让学生选择区位地址。用地图进行教学,有利于学生地理综合能力的提高。

四、改革地理课堂教学模式,丰富课堂学习活动

多元地理课堂活动能让高中地理课堂更充实,调动学生参与积极性。改变单一课堂活动现状,是让高中地理教学满足新课改需求的实践。教学设计过程中,教师要考虑学生对地理课堂的期待,组织能够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的活动。开展更多实践活动,加强高中地理学习实践性,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有利于地理教学创新。如讲解“绿色食品知多少”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做一次社会调查活动。首先,引导学生通过课堂讨论活动分享他们了解的绿色食品知识并列出想知道的东西。其次,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利用课下时间进行社会调查,了解社会大众对绿色食品的认知程度,以及他们想要了解的问题。将问题汇总在一起合作解决,制作实践学习报告。这样的活动不仅将课上学习与课下学习完美结合起来,而且能帮助学生解决问题、丰富知识。

综上所述,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要促进高中地理教学改革,需要教师营造全新课堂氛围,丰富课堂活动,重视学生各项能力的培养。让学生通过思维运动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有利于教学目标实现,更能彰显高中地理学科的魅力。创新教学模式,让地理知识更形象,便于学生记忆与理解,提高学生学习效率。

作者:刘玉国 单位:舒兰市第一中学校

参考文献:

[1]余祥富.新课改背景下高中地理实验教学初探[A].山地环境与生态文明建设———中国地理学会2013年学术年会•西南片区会议论文集[C].2013.

[2]毛利琴.提高地理课堂教学效率的理性分析与实践尝试[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08(10).

[3]李秀清.新课程背景下高中地理高效课堂教学实践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3.

第三篇:高中地理课堂小组学习策略

当前,将学生视为课堂学习主体的课堂教学理念正逐渐得到广大教师的认可。很多能够凸显这一理念的教学策略也正日趋被教师在实践中摸索出更有操作性的教学思路。高中地理学科新教材中的众多内容呈现形式也更利于学生的自主参与,笔者试图在小组学习中寻求最佳的路径。

一、精选内容,精心教学设计

在教学中,分组学习更多地是为了便于学生之间的个体合作,共同参与探究学习。但高中地理学科中有很多内容未必均适合小组合作学习,如必修I《地球的运动》内容中关于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部分。因绝大部分学生缺少必要的知识积累,小组合作学习难以正常开展,部分内容应以教师集中讲授为主,可以在典型例题训练时采取小组合作学习;再如《大气环境》中的气候成因分析中的原理归纳也应尽量由教师先行讲解。在选择便于小组学习内容时可以依据学生已学内容导入和设计导学案,也可以通过多媒体材料展示给学生一些思路指引,便于学生的思路打开。如在学习《城市空间结构》时,可以要求学生结合笔者学校所在镇的土地利用状况理解城市空间结构的概念、各种用地的特点及空间位置原因,在学生对基本概念和原理掌握的基础之上继续小组合作学习,效果就会更好。教学设计应更为巧妙,就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问题的给出、教师对学生可能出现的思考的预设和相关预案、学生所得呈现方式的选择等方面有更为充足的准备,从根源上促使教学流程的顺畅。

二、过程指引,优化课堂绩效

在参与一些课堂教学的观察中,笔者发现,部分教师组织学生小组学习的明显遗憾主要是对学生个体及小组学习的过程性指引不够及时、缺乏科学性。当学生在参与小组学习时,教师绝不可以只是在讲台前等待,更多的时候要走进学生小组,参与学生们的交流,留意每一个组员在学习中的表现,对学习小组组长加以指导,对相对薄弱的学生鼓励和引领,等等。在多次有效磨合后形成相对固定且更为高效的学习小组,组员之间密切协作,相互之间能产生更多的碰撞,在小组学习中有更多发现和方法的提升。在开展合作学习的初期,可以对勇于展示自己发现的学生加以鼓励,对性格内向发言不积极、声音不响亮的学生则多强调表达要大声、大方。展示时也可让不敢积极展示自我的学生回答相对简单的问题,学生会在不断的成功中自信起来,良好的小组学习习惯也会得以形成。如在学习湘教版高中地理新教材中区域矿产资源开发内容时,导学案中特意安排学生合作学习我国辽中南工业发展区位条件及能够借鉴德国鲁尔区的哪些经验的讨论。在学生们展示自己的发现后,教师对学生的思考加以整理,在多媒体课件中提供更为完整、科学的回答思路;在分析问题的思路建立后,接着展示我国山西煤炭资源开发的相关资料,要求学生指出煤炭资源开发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及对策,笔者发现学生的思考更加贴切了,参与度也更高了,课堂学习效率也更为理想了。

三、科学评价,形成参与习惯

诚然,学生的小组学习能力和习惯的养成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教师的科学、适时评价可以成为学生不断完善自我的最佳途径之一。教师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廉价的赞赏往往会起反作用。如在学习全球气候变化的内容时,笔者要求学生就全球气候变暖的原因、危害及措施联系实际提出自己的观点。该部分内容和学生的实际生活所接触到的众多现象密切相关,很多学生能够有感而发。在展示过程中,有学生就提出全球气候变暖不只是有危害,也有一些有利的地方,如部分地区热量可能会变得充足,等等。笔者对这种勇于表达自己独到见解的行为大加褒扬,其他同学投来的羡慕眼神更使得该生倍受鼓舞。在后期的学习中,他变得更为主动了,学习成绩出现了更多的可喜变化。小组学习中,教师对学生的评价未必全是赞扬,也可以依据学生特点和课堂氛围等因素加以批评,而不是为保护学生自尊一味赞赏。如出现部分学生可能觉得某些内容自己已经知道或者认为课堂中部分已学知识点尚未弄清楚,对课堂中教师接下来安排的小组学习内容专注度明显降低的现象应及时指出;对探究问题浅尝辄止,不愿意深入思考的学生适当批评。当然,高中地理课堂小组学习中策略还有很多,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就细节性问题处理依然需要不断摸索和思考。如小组组员的数量不一定每堂课均是固定的,可依据教学内容的难度、学生掌握程度适当调整,在确保教学节奏和效果的情况下更好地优化学习小组的组合;再如,小组学习的时间把控,学生思考呈现方式的多元化,教师给出问题的角度应更利于学生思考,等等。高中地理课堂小组学习对教师其实提出的要求层级更高,教师也应不断完善自我教学素养。可以想方设法从教育教学刊物、专著中汲取营养,也可在参与本组其他教师或其他学科的课堂观察中寻找他人在小组合作学习中的闪光点加以学习,在存在的不足中反思自我。总之,只有不断加强学习和研究才能真正让小组学习这种新的课堂教学组织形式大放异彩,营造出真学课堂,收获课堂高效。

作者:沈小新 单位:江苏省?茶高级中学

第四篇:高中地理课堂教学质量提升

作为一线地理教师,一定要不断地创新教学模式和教学思想,最大限度地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本文中,笔者通过文献研究和实地调查研究的方法,探究了提升高中地理课堂教学质量的方法,希望这些新的教学方法能为高中地理的教学提供一些思路,对提升授课的质量有所帮助。

一、提升教师队伍素质,贯彻新课改理念,激发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近些年,随着我国社会思潮和人们生活水平的变化,学校的教育也面临着一些新的情况,比如高中生的思想趋于社会化,呈现出一定的功利性,他们对学习的热情不再那么高涨,而是有更多的思考;教学的内容也更加丰富,教学媒介也丰富多样,学生对知识也是选择性地学习和记忆,课堂不再由教师主导,学生已经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实践证明,有效的课堂教学需要教师精心地设计教学内容,优化教学过程,激发学生的学习能动性和自主性,让学生动起来;有效的课堂教学是由教师的精心“教”和学生的有心“学”构成的,二者缺一不可。没有高素质的教师队伍,高中地理课堂教学质量就很难提升;没有学生的主动学习和认真学习也不可能实现既定的学习目标。所以要想提升高中地理课堂的教学质量,必须抓好“教”与“学”这两个方面,具体来讲就是要想方设法地提升高中地理教师队伍的综合素质,特别是教学能力,认真地落实新课改和素质教育的理念,实现课堂的回归,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学习自主性。如在学习《资源及生态保护》的时候,教师就可以先让学生总结目前我国和世界的资源状况以及生态环境遭到破坏的情况,这样学生就会积极地去搜索资料,进而促进课堂的学习,提升他们的接受能力。其次,针对高中地理的教学来说,教师在备课的时候除了需要精心设计教学内容外,还需要备学情,了解学生的心理,并巧妙地运用学情信息整合教学过程和教学设计,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如在学习《自然灾害与人类活动》的时候,给学生播放有关汶川地震的视频,让学生分析汶川地震发生的原因,这样不但可以激发学生的探究意识,让他们学会主动思考,还能让学生参与到课堂中来,做到活学活用和学以致用,进而实现教学目标。

二、与时俱进,巧用信息技术授课,开展地理实践活动

高中生很难关注不感兴趣的问题,所以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一定要抓住学生的爱好,从学生的兴趣出发开展教学活动。多媒体等电教化的设备集图像、动画、声音于一体,全方位地给予学生多角度的感官刺激,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另外,利用多媒体可以将教学所需的文字、数据、图像以及声音等有机地融为一体,制作成直观的教学课件,并根据课堂教学过程适时地调整内容,从多个方面刺激学生的感官,提高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力和掌握度。对于这一点,许多软件也可以为我们所用,如CAI课件,Authorware、Flash、Powerpoint及“课件大师”等。这些软件不仅可以提高我们的工作效率,还可以节约时间。将这些软件进行整合优化,再通过多媒体平台展示给学生,我们所预期的教学效果也就实现了。如在学习《中国可持续发展之路》的时候,教师就可以在网络上下载一些有关我国资源环境问题的视频播放给学生观看,让学生感受到我国面临的发展困境,进而对可持续发展有深入的反思和了解。当然,利用多媒体虽然有诸多益处,但是作为一项辅助工具而言,我们在使用多媒体时也不能完全依赖于它,而应该合理地使用。

三、开展分层教学,提升学生学习的自信心

高中生在学习能力、接受能力、生活经验、智力发育、个性特征等方面存在一定差异,这些反映在他们的学习上就是学习成绩参差不齐、高低有别,针对这种情况,高中地理教师一定要明白,既然学生存在一定的差异,如果在教学的过程中仍采取整齐划一的节奏进行授课的话,那么是不可能照顾到每一位学生的,必然会导致马太效应的产生。为此,要想提升高中地理课堂教学的质量,必须照顾到每一位学生,做到因材施教。这就需要高中地理教师弄清楚学生存在的差异,有效地划分学生之间的层次,实现层次化的梯度教学。需要注意的是,高中地理课堂的分层教学并不是简单地把学生按照成绩划分,而是要通过整合教学内容的变化和学生的学习情况、教学环境和条件等因素,按照一定的标准和教学目标开展梯度化的教学,在此过程中每一位学生都获得了尊重和发展,他们的思维和能力都得到了提升。

总而言之,提升高中地理教学质量不是一蹴而就的,面对当前高中地理教学发展的困境,应该要找到症结所在,并对症下药。对于教师而言,要从思想上重视地理学科教学,扭转以往的教学误区,同时提升自身的素质;对于学生而言,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增强学习的自信心。只有这样从“教”和“学”两个层面去改变,才能提升高中地理学科的教学质量。

作者:曹小军 单位:江苏省泰州市姜堰区溱潼中学

第五篇:新课程高中地理课堂合作学习策略分析

【摘要】

新课程改革后,高中地理逐渐受到教师和学生的重视,培养学生课堂合作学习也成为地理教学的重要手段,学生通过相互之间的合作共同完成学习任务,相互鼓励,相互促进,在完成任务的同时自身能力也得到提高。本文对高中地理课堂合作学习方法进行探索,以总结有利于高中地理学习的方法和策略。

【关键词】

新课程理念;高中地理;合作学习;策略

合作学习在新课标改革后逐渐成为知识吸收的主要渠道,学生通过互帮互助的方法使互相之间的知识缺陷得到及时填补。在合作学习中,学生往往为了达到共同的目标而努力学习,制定详细的分工合作,这比一个人的学习摸索更加有效,在高中地理学习中,运用合作学习的方法能更好实现知识的积累与理解,使学生对地理知识的吸收更加迅速。

一、高中地理课堂合作学习的概念及意义

课堂合作学习是指在学习时采取分工合作或以小组为学习单位进行知识学习方法,这是新课标改革后实施的一种新的学习模式,通过互帮互助的方法接受知识,往往能让学生产生新的知识概念,因为每个人的思维习惯和理解事物的方法不同,学生根据自己的思维见解接收知识,将自己的理解反馈给其他同学,引发知识的碰撞,通常都会产生出其不意的效果,学生之间互相取长补短,相互提高。合作学习对于高中地理学习有很大的帮助,就比如高中地理湘教版“自然灾害与我们”一节中,学生在进行学习时可以采取分组讨论的方法,将小组的答案进行汇总,让学生在学习时能充分认识到自然灾害的危害性,这种分类讨论的方式能使知识得到最大程度的分享。湘教版高中地理知识点广泛,涉及面大,各自然要素之间相互联系又相互影响,组成一套完整的知识链,在实际学习中,采取合作学习的方式能让学生尽快的摸清整个高中地理之间的关系,对地理成绩的提高有重要意义。

二、高中地理课堂有效合作学习的实施策略

1.建立课堂学习小组。

合作学习的有效性是通过小组之间的学习成果来反映,所以,在进行课堂学习时,首先要对学生进行分组,在进行分组时教师要精心安排,不是随意的将学生聚在一起,这样能保证小组的学习效果最大化。对于小组人数的分配,一般以4到6人为最佳人数,并且课桌之间的距离保证同学之间的对话清晰,能进行面对面进行交流,在进行课堂讨论时,学生对老师提出的问题进行自由讨论,然后推荐一人总结讨论结果,向学生和老师阐述本组讨论的结果,这样既保证讨论结果的有效性,又能使课堂气氛不至于太哄乱。

2.课堂小组组建原则的科学化。

在课堂讨论分组时,不免发生各种纪律缺失的情况,针对这种情况,教师要严格把控课堂纪律,防止分组时造成过大的动静,小组队员之间的分组工作整合学生与老师的观点,将分组名单书写于黑板上,学生进行有序的分组,并且同一组内学生的综合水平要有分层,不能将几个优秀的分为一组,或者几个相对落后的分成一组,要尽量保证小组之间差异平衡,这样的分组能促进小组内学生的优势互补,保证小组之间整体水平相当,为学生创作有效的合作学习氛围。

3.教师针对合作学习提出的问题要明确。

合作学习的关键就是学生之间进行相互讨论,优势互补,使组员之间尽量达到平衡,因此,教师提出的问题要符合学生的发展要求,将讨论功能发挥到最大,提出的问题要明确,有了确定的目标,学生在小组内的分工就很明确,提高了课堂学习效率。问题的设定一般是具有情景性、启发性和层次性,并且比较容易理解,这样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参与讨论的积极性,而且问题的设定是实例可以考究的,答案不是统一的,而是广泛的,能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同时在设计问题时可以加些有趣的内容或文字,充分调动学生的好奇心,使学生相互之间的分工协作更紧密。例如在高中地理湘教版“水循环和洋流”的课程学习中,教师可以提出以下问题供学生讨论:“郑和下西洋时,第一次起航是夏季,返航是秋季,而后来的六次都在冬季出发,在夏季的时候返航,为什么郑和要这样选择起航和返航时间呢?”这个问题牵扯着历史和地理两方面的知识,并且这种有趣的现象也能引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的欲望,在分组讨论时,可以安排1-2个人查阅有关郑和下西洋的历史资料,其他的人可以通过地理进行分析,然后将提炼出的观点进行整合,得出结论:郑和在第一次下西洋的时候,由于对航线不熟悉以及对西洋的海面环境不了解,因此选择了夏季起航秋季返航,而第一次返航后,郑和发现夏季是西洋逆流,如果选择冬季的时候起航,就可以利用顺季风和顺流洋流,这样可以节省很多时间,于是后面六次郑和都是选择在冬季起航夏季返航。最后再通过教师和学生的相互探讨,分析出更加深层次的结论:在冬季,我国东部常刮北风,陆地沿岸形成由北向南的沿岸流,而在北印度洋,冬季的时候常刮东北季风,洋流的方向为逆时针,因此,在冬季出发比较好。

三、结语

综上所述,合作学习通过分组讨论,互帮互助,优势互补的方式,使学生能充分利用课堂时间,达到知识吸收的最大化。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灵活使用分组合作的方式,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地理知识和沟通交流的能力。

作者:牟恩智 单位:重庆市綦江南州中学

参考文献:

[1]刘立超.新课程理念下的高中地理课堂合作学习策略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2.

地理课堂教学范文5

【内容摘要】

生活即教育。初中地理作为基础教育的重要学科之一,与生活有着密切的关联性。生活中蕴含着丰富的地理知识,初中地理是学生首次真正的接触科学性学科,这个阶段的学习对学生今后探究科学、实践能力的形成等有着推动性的作用。因此,我们作为初中地理教师应将地理知识与生活相融合来开展教学活动,一方面让学生感受到初中地理的生活实用性,增强学生学习地理的自信心;另一方面能够加深学生对地理知识的认知和了解,强化学生的科学素养和技能。

【关键词】

初中地理;生活化课堂教学;有效;策略

地理课程本身源于对生活的一种经验总结,是对生活的概念化、科学化显现。生活是地理课程资源的源头,新课改指出:初中地理教学要源于生活且高于生活。而初中地理对于初中生来说是一个刚开启的探究旅程,需要教师不断的引导和强化,进而促使学生更切实的掌握地理并运用地理,即:能够主动地运用地理知识去解决、解释生活中的问题,借以来增强学生学习地理自信心的同时有助于自我科学素养和技能的形成和发展。可以说,初中地理生活化课堂教学是有着特殊意义上的价值和作用的。在此,笔者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粗略的谈一下初中地理生活化课堂教学的有效策略。

一、挖掘乡土资源

从新课改的角度来说,乡土资源本身属于是课堂教学资源的范畴,主要指的是本乡本土的自然资源、地理环境等,能够充分展示地域自然和人文地理的资源,是地域性的。初中地理研究的主要内容即是地理环境以及人与环境之间的关联等。乡土资源是学生所熟悉的生活环境,是学生身边最为常见的一些事物和现象。而学生对于这些乡土性质的资源是有着一定的生活经验的,同时这些乡土资源相对地理教材中的内容更能够吸引学生的关注。对此,笔者认为,教师可以充分挖掘乡土资源,以学生日常的自然现象来引发学生深思,尝试从专业的角度来分析问题,真正感受初中地理在生活中的“零距离”,启发学生内心的乡土情感,强化学生对地理的学习。如:在学习“降水与降水的分布”一课时,笔者都知道降水,也都了解降水的形成等,但是他们的这些了解相对这一章节的内容来说还处于表面层次。笔者则以此为基准点来运用乡土资源启发学生进行思考:结合自己已有的生活经验说说什么是大雨、什么是中雨、什么是小雨;在本地一年中的降水情况是什么样的?我国的各个地方的降水情况一样吗?为什么?请根据你的认知和了解说说我国降水的主要分布情况。这样挖掘乡土资源,并以此为点拓展开来,丰富学生自然环境和人文方面的知识。

二、探究社会环境资源

这里说的社会环境资源是大的概念范畴,是基于地理知识的整体角度而言的,主要包括:科技馆、展览馆、植物园、动物园、自然环境等等。它是对初中地理知识的一个眼神和拓展,打破了初中地理教材、课堂的局限性,是潜在的地理教学资源,有着非凡的价值和作用。即:社会环境资源能够强化学生对地理知识的实践、探究等,有助于学生体验、感悟初中地理的科学性,进而形成正确的科学态度、价值观念等等。初中生正处于塑造个性的关键时期,对此,笔者认为,教师在初中地理教学中有必要探究社会环境资源,并结合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实际需求设计可行性的地理实践,并在实践中潜移默化的学会以地理的角度去分析问题、看待问题等,更切实的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技能。如:笔者开展社会资源环境统计调查活动,来让学生探究自然环境和人文景观资源,诸如:自然环境资源(如地形、植被、河流、自然保护区等)和人文景观资源(如港口、工厂、农田、城市街道、高新技术开发区等)。之后,让学生以地理的角度探究、分析他们之间的内在联系,进而更贴近的体会科技与社会、学科与生活、人与自然之间的关联性,促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地理协调观,朝着全面健康的方向发展。

三、整合生活资源

一切课程资源都源于生活,一切资源都属于生活资源范畴。新课改一直倡导:课堂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学习生活中有用的地理。而初中地理知识本身就是对生活的一种高度总结和概括,是对其一种质的升华。鉴于诸多的生活课程资源,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需要教师结合实际情况进行一定的整合和优化,进而来确保生活教学资源的有效开发和利用。在日常生活中,处处都有地理知识,诸如:柴、米、油、盐等都能够在初中地理中找到其升华的概念和总结的远离。尤其,人们的衣食住行也都受地理环境的影响等等。诸如:东北多雪、森林草原一望无际,这里生活的人们衣服更多的是就其取材以畜牧皮毛为主;江南地方气候温和,这里生活的人们衣服更多的是棉布、丝绸等。对此,笔者在教学中结合教学内容,整合生活资源,以知识链的形式来引导学生。如:在学习“气候”一课时,笔者以学生向往的云南地区生活资源为例,引导通过温度来逐渐延伸,诸如:气温较高、属于亚热带气候,每年的降雨量、人们的生活习惯、生活特点、经济、科技等等生活性质的内容,引导学生进行掌握。初中地理与生活之间的关系十分密切。开展生活化的教学是新背景下的教育教学的必然趋势,能够更切实的让学生对地理知识学以致用,增强他们自主探究的自信心,同时也有助于推动学生形成正确的科学探究态度等等。我们作为初中教师应不断的探究生活化教学的策略,进而最大限度的促使学生全面健康的发展。

作者:谢翠燕 单位:江西省吉安市吉州区兴桥中学

【参考文献】

[1]优才教育研究院.初中地理课堂教学典型问题解决案例[M].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2013.

[2]李家清、雷鸣.初中地理有效教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

第二篇:初中地理课堂教学策略分析

地理是一门很重要的学科,它不仅包含了自然科学知识和人文科学知识,还将思想品德教育、情感教育等融为一体,对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积极的意义。近年来,在新课程改革不断深入发展的背景下,初中地理教学也在进行着不断的改革和完善。但是,由于受到传统应试教育理念的影响,在初中地理教学中,教学理念、教学模式等都还存在很多问题,教师的教学还停留在传统应试教育的基础上,没有形成与时俱进的教学理念。本文基于初中地理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阐述了有关的应对策略。

一、初中地理课堂教学现状

(一)地理学科被边缘化

众所周知,地理学科涵盖着丰富的知识,不仅包括自然科学知识,还包括人文科学知识,所以加强地理教学,不仅可以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还可以强化学生的唯物辩证思想。此外,地理学科还可以增强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但是,在当前的初中地理教学中,地理学科却有着被边缘化的趋势。出现这样的教学现状,一方面源于中国考试制度的存在。相对其他学科来讲,地理学科并不纳入初中的升学考试科目,很多学校为了提高升学率,压根不重视地理教学;另一方面,学生在地理学习中缺乏学习的动力,觉得非升学考试科目不应占据学习的时间。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影响了初中地理课堂教学的效率。

(二)教学体系不够完善

在初中地理教学中,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落后,缺乏明确有效的教学目标,这些都是当前初中地理教学存在的问题。在教学内容的设定上,初中地理教材将难度系数较大的知识放在首位,这样设置教学内容,让地理基础知识不够牢固的初中学生感到望而生畏。尤其是教师在落后的教学手段下,难以将抽象的教学内容具体化,从而使得学生在学习地理的过程中感到吃力,久而久之,学生的厌学情绪普遍增强。

(三)师资力量薄弱

当前,初中地理师资力量薄弱,究其原因,一方面源于地理学科不被重视,优势的教学资源没有被分配到地理学科的教学上;另一方面,教师在教学中没有树立与时俱进的教学理念,没有进行不断地学习和充电,促进自己综合素质的提升。当前,师资力量薄弱已经成为初中地理教学普遍存在的因素,这也是影响当前初中地理课堂教学效率的主要原因之一。

(四)教学设施的配置有待加强

对于地理学科的教学来讲,教学设施及教学辅助设备的配置极为重要。例如,地球仪、中国地图、世界地图、各种模型等都是地理教学中必不可少的教学设备。但是,当前的初中地理教学过程中教学设施的配置明显不足,有些学校连最基本的地球仪都没有,更谈不上什么实验室等,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如果仅仅是通过板书、讲解的方式进行,势必会严重影响课堂教学的效率。

二、新课程背景下如何提高初中地理课堂教学效率

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师的教学不能处于传统应试教育的基础上,而应当进行不断的改革与创新,实现初中地理课堂教学的不断改进和提高。

(一)不断更新教学理念

在21世纪,教师的教学应当与时俱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只有对自己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不断创新,更新自己的教学思想,才能促进课堂教学的改革和进步。例如,教师应当认真学习新课程改革的思想和内涵,通过学习,努力改进自己课堂教学中存在的不足;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当积极学习一些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进而提高自己教学的水平和技能,促进初中地理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

(二)强化地理教师师资队伍建设

强大的师资队伍是提升课堂教学效率的基础。在初中地理教学中,要想促进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强化师资队伍建设是基础,也是保障。对于师资队伍的建设,可以从以下两方面进行:一方面,学校应当配备专职的地理教师进行初中地理课堂教学;另一方面,要加强初中地理教师的在职培训。通过在职培训,不断提高地理教师的专业水平和综合素质,从而提高初中地理课堂教学的效率。

(三)整合教学资源,改善教学内容

对于初中地理的教学,教师应当坚定“学以致用”的教学目标。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在教材内容的基础上不断地整合和完善现有的教学资源,促进初中地理教学内容更加生活化,更加符合学生的日常需求和实际需要。此外,教师在教学中要重视将知识讲解、技能培养以及正确的科学态度和世界观、人生观的培养有机结合起来,以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

(四)形成多元化的课堂教学模式

在初中地理教学中,教师应当改变传统板书、讲解式的课堂教学模式,不断丰富教学内容和教学策略,实现初中地理课堂教学的创新和优化。例如,教师在教学中可以通过多媒体技术的引入来丰富课堂教学,也可以带领学生走进大自然,通过对大自然的观察,了解地理知识的博大精深,从根本上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促进初中地理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

总之,初中地理知识博大精深,与学生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在初中地理教学中,教师要尽可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技能,实现课堂教学的高效发展;教师要重视学生自然科学的培养,并加强学生人文科学的认识和了解。教师只有不断优化教学策略,才能提高初中地理课堂教学效率。

作者:刘宏春 单位:西藏自治区那曲地区那曲县中学

参考文献

[1]韩梅.新课标下中学地理课程的环境伦理教育目标体系的构建[J].教育探索,2010(9):34-36.

[2]胡唐明.中学地理“主题学习”课堂教学模式实践与思考[J].上海教育科研,2013(11):21-22.

[3]蔚东英.论可持续发展教育对中学地理教师的挑战[J].教育探索,2004(11):135-136.

第三篇:初中地理课堂导课艺术实践

【摘要】

导课是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一直受到教师的重视。本文首先分析了初中地理课堂导课缺乏艺术性的具体表现,然后细致讨论了初中地理课堂导课艺术创新方法。

【关键词】

初中地理;课堂导课;导课艺术

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地理课堂的导课对于课堂教学质量有重要影响。同比其他学科,学生在学习的时候,其主观能动性比较弱,需要教师通过鲜活的引课来引起其学习的兴趣。然而,时代改变,学生的群体特点显著变化,这就使得传统的导课方法有不同程度的不适应性。因此,初中地理课堂导课艺术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一、初中地理课堂导课缺乏艺术性的表现

导课缺乏艺术性,主要表现为以下方面:一是导课方式单调,形式呆板,没有新意,缺乏感召力,难以引起学生的听课激情;二是导语过于浅白,内容过于平淡,震撼力不强,难以促成学生进行深度思考和探究欲望;三是导入或转弯抹角,或过分渲染,或喧宾夺主,看似形式新颖,作用却不明显。由于学生在上课前常常处于冷淡的“被动接受”的心理状态,再加上一些学生对地理学科不够重视,学习地理的兴致不高,导致学生进入上课状态缓慢,课堂学习气氛不浓郁。这时候,如果教师能运用生动活泼的导语,就能为新课学习奠定良好的心理基础。

二、初中地理课堂导课艺术的创新方法

1.多媒体导课,声情并茂。课堂教学中教师和学生的交流和沟通是完成课堂教学任务的重要途径。在互联网下成长起来的初中生,见惯了各种各样的视听资源,单纯的语言教学略显枯燥。充分利用多媒体进行导课,能够让课堂变得鲜活起来,从而也让音乐和美术艺术激活孩子的心情。在多媒体导课中,可以参考以下三点。第一,运用现成的视频资料进行导课。BBC国家地理中有关于世界各地的地理知识,其视频具有很高的教学价值。用这样的视频资源来引课,不仅能够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够增强学生的国家自豪感。与此同时,教材上的相关知识也通过视频素材进行初步学习,可谓一举多得。第二,运用音乐作为背景进行导课。音乐可以洗涤人的灵魂,地理课通常被安排在下午,学生处于疲劳期,播放音乐,能够让学生的精神放松,从而为听课奠定良好的基础。歌曲的选择与教学内容相关。例如,在讲世界地理中河流分布时,可以播放《蓝色的多瑙河》。第三,整合互联网资源进行导课。对于复习课,其导课的艺术就体现在各种资源的整合方面。这就需要教师充分发掘网络上的优质资源,将其穿插在自己的教学思路中。

2.语言渲染,直触学生内心。抑扬顿挫的语言能够渲染所陈述的内容,引起学生的共鸣,这样很容易将学生的注意力转移到课堂中来,教学的效率也就上来了。这就对教师的教学用语和个人综合素质有了更高的要求。语言渲染的导课,需要注意以下两个方面。第一,要有真情实感,不能矫揉造作。具有真情实感,学生的思绪会跟着老师走;矫揉造作,会将学生的注意力分散到对老师教学技能的评价上,不利于引课内容的释放。第二,语言要有力度,能够拨动学生的心弦。引课的语言要像鲁迅的语言一样,针针见血,铿锵有力。这样会有一种情绪上的冲击力,让学生的思想随着老师的思路而飞翔。

3.短小精悍,把握节奏。引课的作用就如同是中药的药引子,就想点燃鞭炮的火柴。如果引课的时间过长,必然会影响到后续正课内容的讲解,所以引课必须要短小精悍。只有这样才能够把握好课堂的节奏,同时也能够让学生认可教师在教学方面的能力。引课的语言要短小精悍,就要有所侧重。在有限的时间内进行引课,其侧重点主要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与教材内容相关。短小精悍,在学生的短期注意范围能记得住。然后就在教材中碰到了,这时进行教材知识的讲解恰到好处。第二,与教辅资料习题有关。当学生课后在做作业时,发现老师引课的内容就是作业中的信息,会大幅度引起学生上课的注意力。第三,与热点话题有关。热点话题一直是学生议论的焦点,将热点话题作为引课,链接到教学中,能起到让学生全神贯注的目的。

4.提高地理科学素养,潜移默化影响。人都有锦上添花的心理,喜欢精益求精。对于喜欢的事情,就非常喜欢去做。很多学生不喜欢地理是因为其地理常识比较匮乏,无法引起其共鸣。提高地理科学素养,能够有效地对学生的地理学习热情进行影响。在提高学生地理科学素养方面,可以从以下三个层面展开。第一,将地理知识与初中阶段历史课堂和语文课堂上涉及的知识融汇在一起。地理知识是对客观地貌地形的讲解,与个人的关系不大,这也是学生对地理学习热情不高的原因。将历史中涉及到的人物和事件,与地理联系在一起,就能够引发学生的注意,同时也能够起到复习历史知识的作用。第二,将地理知识与先进的科学技术联系在一起。地理测绘是大学的专业之一,百度地图上的三维图像可以看到自己家的楼顶,这都是地理测绘的成果。这样就可以将地理学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从而引起学生的重视。第三,将地理知识与政治知识联系在一起。钓鱼岛问题和南海问题一直存在,将地理知识与政治联系起来,能够增强学生的国防意识,在爱国主义情感的带动下,能够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三、结语

综上所述,初中地理教学的课堂导入要进行创新,从而起到导课应有的作用。运用多媒体导课,能让鲜活的影像和音乐感染学生的情绪;教师教学语言的渲染,能够直击学生内心,从而激发起学习的欲望;引课短小精悍,能够避免对正题的讲解,把握好课堂节奏,有利于提高学生对老师的教学能力的信任度;提高学生地理素养,能够让学生将所学对知识与其潜在的知识结构关联起来,从而促进其自觉进入学习状态。因此,当下初中地理教学工作者,要在传统的教学经验的基础上,分析当下学生的群体特点,充分利用丰富的互联网资源,设计出精良的地理导课。

作者:王海 单位:四川省宜宾市第五初级中学校

参考文献:

[1]张立.浅谈课堂教学中的导课艺术[J].学周刊.2011(28).

第四篇:初中地理课堂教学高效课堂构建

摘要:

教育对于任何国家而言都是非常重要的,我国目前是以班级为单位,课堂教学为主的教育模式。地理这门学科对于初中生而言是刚接触的科目,有着强大的未知性,在课堂教学中,只要教育方法得当就会得到很好的教育反馈效果。但是,如何高效率地进行课堂教学需要进一步探究。针对初中地理课堂教学高效课堂的构建策略进行分析和研究,并加以阐述,希望会对初中地理的高效课堂构建起到积极作用。

关键词:

初中地理;课堂教学;高效课堂

伴随我国教育模式的不断改革和发展,现行的是新课程标准,其要求学生必须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能力,并提升思考和思维能力,在教学的时候必须以学生为主体,进而提高教学效率。效率问题一直是教育中的重点,在初中地理课堂教学中,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保证学习效果是教师一直关注的重中之重。保证高效不是教师一味灌输,也不是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教师教授的知识越多越好,而是在有限的时间内,学生真正掌握的知识越多越好。下面就对构建初中地理高效课堂策略进行探讨。

一、初中地理课堂教学效率较低的原因

1.学生方面

有许多初中生认为地理课程是可有可无的,而且地理课程也不是主要学科,学得好、学得坏都不重要,从而导致大部分学生学习地理的效率普遍低下。这样一来,就会导致初中地理的课堂教学效果和质量都非常不好,学生对地理知识的掌握程度也非常低。另外,学生有了地理课程不重要的观念之后,就不会对其进行预习,这也是造成地理课堂教学效率和质量非常低的重要原因之一。这些学困生就会在地理课堂上捣乱,影响地理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在教师讲课的时候,也不会互动和配合,导致课堂教学的效率非常低。

2.教师方面

在现阶段,很多初中地理教师只是按照地理教材中的内容进行教学,不能够对其中不重要的地方进行删减,也不对重点内容进行扩充,这对于学生学好地理课程来说是非常困难的。书本上的内容从总体上来说是比较单一的,而且只进行教材中内容的教学也会降低学生对地理的兴趣,采用“填鸭式”教学模式更是如此,进而导致初中地理课堂教学的效率非常低,影响学生对地理课程的学习效果。

二、初中地理教学高效课堂的构建策略

1.激发学习兴趣

想要不断提高初中地理课堂教学的效率和效果,就必须针对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行培养,这样才能够使地理课堂的教学效率有所提高。比如说,在学习湘教版八年级地理教材上册中的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一课时,教师可以针对我国特有自然环境的视频和图片进行收集,并在课堂上利用多媒体进行播放和观看,这样就能使学生对其产生兴趣,进而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2.营造学习氛围

在初中地理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大多数学生都具有非常好的自主学习意识,而且这种自主学习意识还非常强烈,所以,想要使地理课堂更加高效,就应该对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进行强调和培养,并且大力创设自主学习的环境和氛围,进而保证学生在地理课堂上的学习效果和效率都有所提高。比如,学习“中国的自然资源”一课时,教师可以在上课的时候让学生讨论,活跃课堂的学习气氛,让学生回去后对中国的自然资源进行调查。

3.加强学法指导

地理教师在高效课堂教学构建的时候,应针对学生的实际学习能力和情况进行分析,按照学生的差异性进行有效指导,并且在地理学习的过程中,将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出来,进而使学生的学习能力有所提高。比如说,在学习“中国区域差异”的时候,教师可以针对学生的学习方法进行指导,使学生能够充分掌握南方与北方的文化差异和地域性差异,加强学生的记忆。

4.认识到学习的意义

首先,教师在课堂上应该针对学生的思想进行良好教育,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性。其次,在地理课堂教学的时候,应该让学生能够感受到地理就存在于我们的身边,进而提高高效课堂的构建水平。比如说,教师在上课的时候,可以对地理的重要性进行渗透,慢慢使学生理解学习地理的意义,提高地理的学习效率。

结合上文所言,我们能够了解到,地理课程对于初中生来说是刚刚接触的学科,这对于丰富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在我国班级授课制的教育情形下,教师不能对学生一概而论,要因材施教,讲究教学方法。初二地理并不是非常深奥,教师要根据学生特点进行有效教学,在保证学生兴趣的基础上进行高效课堂教学,让学生从课堂上获得知识并且达到最大效益。

作者:王菘华 单位:重庆市黔江区石会中学校

参考文献:

[1]马艳平.如何构建高效地理课堂[J].现代教育科学:中学教师,2012(3):115-116.

[2]肖明.“导学案”的四大矛盾与教学建议[J].中学地理教学参,2011(3):220-221.

[3]张桂祥.编制优质导学案打造高效新课堂[J].成才之路,2011(16):122-123.

[4]王国珍.如何构建高效地理课堂教学[J].新课程学习:综合,2012(1):328-329.

第五篇:初中地理多媒体课堂教学优化

摘要:

社会的发展让人们步入信息化时代,电子产品在人类日常生活中已成为不可缺少的辅助工具。就教学领域而言,多媒体已经广泛运用于大部分学校,使教学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本文就多媒体教学对提高初中地理教学的有效性方面进行了分析,以便对多媒体课堂教学有更直观的了解。

关键词:

多媒体课堂;初中地理;含义;现状;有效性

多媒体给教学工作带来的直观效果最为明显。利用多媒体教学能弥补传统教学的缺陷和问题,打破以文本解析、图片展示为主的传统教学模式。多媒体能从声音、图片、动画、视频等方面来促进学生学习,这是传统教学无法做到的。尤其像地理学科,需要用到的地图、图片多,多媒体可以为老师和学生提供大量标准的资源。学生也可以利用多媒体进行课后复习、拓展、考试等,满足学生学习要求。多媒体教学是课程改革的产物,体现了教学的与时俱进。

一、多媒体课堂教学含义

多媒体课堂教学是指教育者在实施教学的过程中,根据制定好的教学目标和所教学对象的特点,通过教学设计,合理应用现代电子教学媒体,并与传统教学有机结合的教学过程,以多感官全方位的形式刺激学生学习神经,优化教学结构,提高教学质量。目前常用的多媒体教学基本上都是借助于多媒体计算机和先前制定好的教学软件来进行教学活动,因此现阶段的多媒体教学又被成为计算机辅助教学。多媒体教学是利用计算机、网络、通讯等技术来实现对教学、教研等活动的规范管理,将信息进行归类整理、集成,数字化,以构成统一的用户管理、资源管理和权限控制。

二、多媒体课堂教学现状

1.据有关统计数据表明,我国学校教学对多媒体的利用在逐年增加。多媒体教学的优势有目共睹,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教育部提出今年将实现全国中小学生互联网接入率百分之九十五的比例要求,基本实现全国中小学生都有多媒体的辅助教学。超过半数的普通教室要配备多媒体设备,加大对条件相对较差的农村和偏远山区的扶持力度,尽可能让这部分学校尽快使用多媒体进行课堂教学,以满足学生的学习。

2.就目前初中地理课堂来看,多媒体给老师和学生带来了直观便利。我作为初中地理老师中的一员,对此深有体会:多媒体节省了上课作图、板书和知识链接的时间,并且通过多媒体作图和板书比传统在黑板上板书要准确、工整得多,更能帮助学生有效理解和记忆。多媒体超大容量的存储功能减少了传统纸质资料的浪费,降低了资源的消耗,能将相关知识和需要拓展的知识点进行链接,将其快速、准确地展现在学生眼前,满足学生课外拓展知识的学习。

3.在使用多媒体教学的过程中也存在相应问题。教育者把多媒体教学和传统教学进行有机结合,能让学生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当然,若教育者没有把握好对多媒体辅助教学的“度”也会导致一些问题的出现。例如,多媒体在节省老师板书、作图时间的同时,也在无形中相应地加快了课程进度,导致学生没有足够的时间记笔记和消化课堂内容,不利于学生课后的巩固和复习;网络教学常常会在课堂教学进行中弹出与教学无关的信息和画面,分散学生注意力。这就需要老师结合课堂实际情况,灵活处理在利用多媒体教学中出现的问题,保证教学质量,把多媒体教学的优势发挥到最大化。

三、多媒体课堂优化初中地理教学的有效性

1.有利于提高初中生的兴趣和主动性。利用多媒体进行初中地理教学能调动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正所谓“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在教学过程中,初中地理老师通过电子白板展示,将知识点以图、文、声、像的具体形象方式来促使学生主动参与和积极思考,刺激学生的眼、耳、口、手、脑多种感官,使得学生思绪处于较为兴奋的状态,手脑并用,集中注意力,提高上课效率。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兴趣教学是现代教学的要求,也是提高学生主动学习的关键。多媒体能很好地发挥情景教学优势,其丰富的色彩、真实的画面、精准的地图和数据,能让学生融入一种较为真实的学习场景,亲身体现和感受所学地理知识的真实场景,加深印象。情景教学能大大提高初中学生对地理的关注和兴趣,活跃课堂气氛。

2.有利于巩固理论知识并有效把握重难点。多媒体可以巩固理论知识,并有效把握重难点。初中地理相对来说比较抽象,经常需要学生在脑海里呈现地图、地貌,分析地理信息。有时候单靠老师一人的讲解,学生理解起来很费力。若借助多媒体的形象展示,能将地理知识无形化有形,让学生更为直观地看到信息图和信息网,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

3.有利于帮助学生建立空间概念。初中地理概念的学习需要学生“有感而知”,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以前的传统教学方法,基本都是老师一遍遍解释文本,再配合例子让学生理解。但地理本身就是一门空间性和立体感强的学科,全靠老师的讲解很难让学生在课堂上吸收知识,也无法帮助学生构建空间概念。而巧用多媒体可以让学生形象地看到地球的内、外部活动,不仅能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地理知识,也能帮助学生构建地理的空间概念,发散思维,从而更好地掌握地理运动规律和分析地理现象。

4.有利于陶冶学生的审美情操和健全学生的道德品质。多媒体通过图、文、声、像的方式全方位展示地理知识,能刺激学生的多种感觉器官,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白电子白板丰富的色彩和真实的声音能陶冶学生的审美情操,健全学生的道德品质。多媒体更多的是给学生带来视觉上的冲击,绚丽的色彩和整齐规则的排版格式,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也能感受到科技进步给课堂带来的审美改变。

总之,多媒体辅助教学是教育领域革命性的改变,它给教学注入了新鲜血液,弥补了传统教学的缺陷,丰富了教学手段和内容,使课堂教学充满乐趣,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教学质量。教育者应与时俱进,充分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做到传统教学和现代教学有机结合,形成互补,使教学优势发挥到最佳状态。

作者:付飞飞 史波 单位:山东省淄博市高青县第二中学

参考文献:

[1]王树声:《中学地理教学法》[M].高等教育出版社,1995。

[2]李家清:《中学地理教学设计与案例研究》[M].科学出版社,2012。

[3]刘莹:《初中地理课堂生活化情境的创设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14。

[4]施良方:《学习理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8

第六篇:初中地理课堂案例观察法实施

一、“课堂观察”之寻踪溯源

“课堂观察法”(Class-observing),溯源于20世纪中期西方的科学主义思潮,乃隶属于美国课堂研究专家N.A.Flanders于20世纪60年代所提出的“互动系统教学”,其发明的教学编码记录系统以量化的观察技术,将课堂教学观察纳入科学管控,将课堂行为回归情境本身,以更好地阐释课堂,是人际互动化课堂教学研究之典范以及系统量化课堂评估模式之先例。自此以后,伴随着多媒体技术的出现,课堂观察法以其完整的操作性呈现课堂全貌,使得课堂观察科学研究方法不断升级、完善,已然成为现代课堂教学观察的主流发展趋势。

二、“课堂观察”之探微索义

何谓“课堂观察法”?观其名,思其义,则可察其实。传统观察法(TraditionalObservations)是评课者以对照量表的形式,将评价结果进行量化,以期对授课教师的授课情况与质量做出主观评价,是一种单向的、规范性强的主观观察法。而新型观察法(NewObservations)乃是观察者在与授课者全面沟通其教学设计后,确定观察维度,制定观察评价量表,并借助于观察表、录音、录像等多媒体辅助观察工具,进行有针对性的科学合作观察。可见,现代课堂观察法强调“教师-学生”与“教授者-观察者”之间的双重任务,是量化记录与质化评价的相互融合,是一种专业、高效、互动的教学评价法。

三、“课堂观察”之纲举目张

根据笔者在课堂观察中的初步实践,将观察法分类为“团队观察法”、“个体观察法”以及“自我观察法”。团队观察法以学校地理教学科研组以及课题组为观察者,对教师的教学情况进行“质+量”的考查,对学生的学习状态进行分时与分类的评估,以期进行针对性的反馈;个体观察法则以观察表格标记授课者的课堂主题、细节问题以及情境表现,最终反馈给授课者,要求其进行反思并反馈;自我观察法则是授课者对自我课堂表现的观察与反思,以课后反思、课堂笔录以及回忆笔记的形式对自己的课堂教学质量进行客观评估。

四、“课堂观察”之躬行实践

课堂观察法应该慎思慎行,笔者在初中地理教学课堂观察的实践中,积累并总结了一些行之有效的实证课例。课堂观察评估程序如下所示:观察前:观察角度、观察内容、观察方法、观察工具、观察任务观察中:课后访谈,个别学生面谈听课情况并获得反馈观察后:个别反思,听评后与个别教师或学生进行针对性交流;集体反思,将个别反思结论进行集体探讨;综合反思,以表格、报告、论文等形式整理意见。

(一)观察背景

观察对象:初中七年级地理任课教师A观察内容:如何判断不同特征的气候类型?观察团队:初一地理教研组

(二)观察前

观察任务:地理调研组在课堂观察前以小组会议形式了解授课者A的授课内容、教学目标、教学资源以及学生学情,根据观察表和评估点对其授课提出参考意见或者调控,以便能够使观察评价量表的考核更清晰和具有针对性,确保无误地实施量化观察。

(三)观察中

授课内容:世界气候类型的成因、特点和非地带性分布教学目标:掌握气候基础知识,学会判断气候学生学情:学生无法根据不同地带的温度范围和降水量范围判断不同气候类型教学资源:地图、地球仪、多媒体教学设备教学方法:“导学法”讲解气候成因;“归纳法”判断气候类型教学过程:第一步:以“讨论法”导入授课主题太阳辐射到地球表面,照射到海洋、陆地、山脉、森林,对人类的居住、食物、饮水、健康产生正面或负面的影响,同学们各抒己见,阐述一下影响气候形成的因素。第二步:以“归纳法”总结气候类型分组归纳:以组为单位让代表学生对气候类型进行总结PPT归纳:A教师引导学生归纳不同气候类型及其分布区域、降雨情况和温度特点第三步:以“读图法”认知不同气候类型区域分布情况用地球仪、地图引导学生对即时所学的知识进行回顾,对不同的气温降水图、气候分布图进行准确判断

(四)观察后

A教师与观察者互动过程:地理教研组教师对A在教授过程中的细节问题进行评价,并提出可行的建议,以量表形式定量记录教学流程完整性、教学目标准确性、判读方法有效性、教学设计合理性;以描述形式定性记录学生课堂行为、课堂参与度、态度、情绪、互动效果等。观察后反馈主要包含师生对话、现象描述及即时反思等,为课堂分析与评价提供有效证据,并报告观察结果。观察后测试评估学生的课堂学习效果,制定与量表对应的测试题,对课堂内容进行考点测评,在A教师所在班级随机抽取学生25人,参与量化评估,测评结果将达成目标的学生比例统计。根据观察结果,可判定A教师的课堂讲授在学生掌握基础气候知识以及区分不同气候类型上是有效的,但是在气候类型图表判定中尚待提高,本次地理课堂观察结果以及评估结果以量表、报告以及意见表形式向地理教研组和A教师反馈,以期提高教师地理课堂教学质量以及效率。

总之,本次的地理课堂观察案例证实了课堂观察法的有效性,对分析教师课堂质量有参考借鉴作用。此外,作为互动教学评价法的课堂观察法,使得教研组教师处于同一观察合作体,提高了其合作意识,这不但有益于教师个人专业授课能力的提升,亦将初中课堂教学评估科学化。

作者:王燕 单位:江苏省南京市雨花台中学春江校区

第七篇:初中地理课堂学生主体性策略

[摘要]

在初中地理课堂上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关注学生在课堂上参与程度是十分重要的。新时代地理教师要秉承“授之以渔”的理念,结合本学科特点,从多角度分析并制定适宜的策略,以突显学生的主体性,以实现课堂的高效化。

[关键词]

初中地理;主体性;策略

在课堂上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对于培养学生终生学习的能力,促进学生各方面素质的全面提高,以及对提高教育教学质量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换位思考策略,站在学生的角度去感受课堂

换位思考是建立在师生关系平等的基础上,教师站在学生的角度感受课堂,安排教学环节。以学生的认知水平学习课本知识,分析解决问题。在课堂上用学生最容易理解的简单清晰的话语表达教学内容,并鼓励学生研究探讨、提出疑问,有效突出学生的主体性。换位思考的具体做法和建议:首先,教师在备课的时候就要以学生的心理和认知水平去审视教学内容,创设课堂情境,以学生掌握知识程度来作为一节课设计的目的。例如:在学习“亚洲的季风气候”时,若按部就班地按原理展开介绍高、低气压,以及其成因是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学生很难真正理解。因此,考虑到七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有限,以及物理的相关知识未学,教师改变思路。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入手,设计了活动:(1)比较同时被加热一分钟后的空水壶和水壶里水的温度。(2)比较同时冷却了一分钟后的空水壶和水壶里水的温度。显然,学生均能轻松完成,加上教师的引导,学生就能顺利地透过现象看本质,理解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及其影响。其次,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听课表情、讨论研究和回答问题状况等来判断学生的情况,然后根据学生掌握程度参与到学生讨论当中,引导学生正确理解课堂知识。例如:在学习“中国的地形”时,教师设计了小组活动“探究中国的地形特征”,面对问题,学生一脸茫然,根据学生的表情反馈,教师及时引导“可以从地形类型、地表起伏、海拔高度等方面表述地形特征”,学生马上领会。第三,教师要思考什么样的评价最能让学生接受,什么样的问题最能引发学生的思考。如果只是简单地说出正确结论,那么课堂讨论和学生的发言就没有意义了。例如:在学习“东南亚的火山国——印度尼西亚”时,教师设计了活动“谈谈你对火山的看法”。学生积极发言,有的谈污染、有的谈破坏、有的谈资源、有的谈土壤、有的谈旅游,等等,该活动解放了学生的思想,学生参与度高,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辩证思维。第四,课后布置的作业要切合学生自身实际,还应该能够鼓励学生思考,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力。例如:在学习“中国的水资源”时,教师布置学生设计一条节水标语,既有情感意义,又能激发学生思考,发挥学生的创造力。

二、培养兴趣策略,让学生主动参与课堂

首先,融洽的师生关系,实现互动课堂。学生只有“亲其师”才会“信其道”,所以,融洽的师生关系是学生参与课堂的重要基础。对于地理教师而言,由于任教班级太多,时间有限,所以每个教师要充分利用课堂时间,在课堂上要努力构建和谐的课堂气氛,让他们感受到积极的情感和真挚的爱。针对某些方面特别典型的学生,可以对其作业采用“面批”的方式,借此机会,对学生进行心灵的沟通、问题的引导、真诚的建议、适当的关爱等,既解决了学习问题,也拉近了师生距离。其次,独特的教学风格,吸引参与课堂。同样的教学内容,不同的教师上起来学生的感受是不一样的,因为每一个教师都有自己的教学风格。我们很难说到底哪一种教学风格是最好的,但是教师应该知道哪一种教学风格是最适合自己的。例如,大学时期给我印象最深的要属“三板教学”课,教授简单的三两笔之后,黑板上就呈现出生动的一幅幅画或逼真的一张张图,让我们惊叹不已,至今记忆犹新。可见,没有教学风格的教师是很难触动学生内心的,当一个教师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后,并且在课堂上很好地展示出来,那么学生不仅记住了这名教师所授的知识,还记住了他的这种课堂风格。这种课堂风格无形中就成了教师个人才学和课堂魅力的体现,学生自然被吸引过来主动参与课堂了。第三,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利于激活课堂。

1.教具辅助教学,提高学习效率

合理的教具辅助使用,能有效的提升学习地理的兴趣,有利于培养空间想象力,亦可以轻松化解难点,弥补传统教学的某些不足。例如,在学习“等高线”时,若采用传统的方法教学,学生连基本的地形部位名称都很难完全理解透,做题自然有难度。为此,教师利用多媒体动画演示等高线的制作过程,再结合等高线模型介绍地形部位。“小教具,大助教。”教具辅助教学,形象直观,难点不再难懂,学生学习的自主性自然得到提高。

2.创设问题情境,诱发学生思考

例如:在学习“经纬网”时,教师创设“探险者遇险→求救→救援者施救”的情境,学生分组探究。A组学生扮演探险者,求救“我在哪儿”;B组学生扮演记录员,分析“他在什么方位”;C组学生扮演施救者,行动“设计救援路线”。通过情境设置,诱发思考,让学生积极参与,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

3.结合“三板教学”,让学生动起来

例如:在学习“世界的海陆分布”时,若采用普通的讲述法,往往枯燥无味,对于地理事物的记忆,学生也多是机械记忆,遗忘率高。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教师结合“三板教学”设计如下环节:(1)让学生“动眼”,观察地图,找出七大洲四大洋,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2)让学生“动脑”,如何快速有效地记忆七大洲四大洋的位置,训练学生的发散思维;(3)让学生“动口”,分享记忆金点子,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以及合作和分享意识;(4)让学生跟着教师一起“动手”,绘制世界地图简图,落实知识点。通过教师的循循善诱,学生积极参与,动用多角度的感官,化解难点,又强化了学生的地理基本技能。

三、合作探究策略,彰显学生主体性的课堂

小组合作探究不但增进了同学间的情感,同时,又是学生参与课堂,突出其主体性的重要方式。在进行小组合作探究时,教师应注意以下事项:首先,分组很重要。所分的小组人数要适中,同组成员之间水平要有高低,各小组之间要处于大体平衡的状态,这样才能保证学生对任务的主动性和参与性。其次,要对学生的合作探究进行一定的指导训练。教师要指导学生必需的合作技能,如尊重其他成员的意见,服从小组的安排,遇到困难不气馁等等。还要适当的进行学法引导,让学生学会发现和探索,把学生的探究引向深处。第三,要选好合作探究的任务并精心设计合作方式。选择的探究任务不能太容易或太困难,每个成员的分工要具体明确,然后再指导学生进行共同探讨或综合。这样能保证学生的参与度,提升学生的探究能力,达到实现学生课堂主体性的目的。第四,合理使用评价机制。在课堂上,尽量要让每个小组展示自己的成果。在评价时,应遵循发展性评价原则,采用多元化评价方式,对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全方面及时评价。如引导学生通过这次活动我们得出了什么结论,学到了什么,接下来要怎样更好的学习。此外,教师不应该把结论是否正确作为唯一标准,应以赞扬和鼓励为主,使学生能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和被肯定的价值,进而更加积极地参与合作探究,有效突出学生的主体性。

总之,为了让学生既能有效地参与到课堂,又能顺利完成学习任务,教师要认真安排和设计每一堂课,提高课堂效率。

作者:翁秀静 单位:福建省莆田中山中学

第八篇:初中地理高效课堂构建

【摘要】

地理是在初中阶段新开设的一门学科,如何在众多科目中使学生产生耳目一新之感,在初始阶段就带领学生畅游地理的海洋,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创造更大的价值,是值得我们思考和解决的问题,本文将结合教学实践来阐述如何构建初中地理高效课堂。

【关键词】

初中地理;高效;课堂

初中生要学习的科目多,课业负担繁重,并且在升学考试的重压下,地理学科显得无关紧要,因此地理教师肩上的担子更重了,需要在课时少的情况下创造高效课堂,从真正意义上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1什么是高效课堂?

(1)实现单一、清晰、有深度的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是一堂课的灵魂,其教学内容全部围绕教学目标而展开,只有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设置一条单一、清晰并且具有一定深度的教学目标,课堂教学才会做到心中有数,节省不必要的时间和环节,使课堂井然有序。

(2)学生积极性高,兴趣浓厚。教学是师生互动的双边活动,二者缺一不可,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作用更不可忽视。真正的高效课堂绝不是只照顾到个别学生,或人人都是“低头族”,而是尽可能地调动每一名学生的学习热情,让他们参与到课堂中来,师生配合,才能共同学习、共同成长。

2构建初中地理高效课堂的具体措施

(1)精心准备,设计一个精彩的课堂导入。考虑到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注意力集中时间短,因此要在课堂伊始的导入部分就牢牢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为一堂课教学的顺利进行奠定下扎实的基础。因此,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要格外重视导入部分,多花费一番时间和精力仔细打磨。首先,回归教材,从教材出发,夯实基础。教材体现了编者的意图,是许多专家智慧的结晶,使得我们能够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继续前行,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有的教师喜欢建造空中楼阁,自由发挥,弃教材内容于不顾。其实有自己的想法和见解是必要的,但要在教材内容的基础之上,踏踏实实地提升自身的业务素养;其次,设计一条单一、清晰、有深度的教学目标,使整堂课的教学都有的放矢;最后,在设计课堂导入时,充分体现分层教学的教育理念,考虑到不同层次的学生的基础、兴趣包括性格等特点,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例如,在讲授《经线和纬线》这一课时,考虑到这节课的内容相对来说比较困难,学生难以接受,在设计课堂导入时结合数学学科中的“平面直角坐标系”,针对学生在教室中的座位建立了坐标系,每一名学生都拥有自己独特的坐标,并进行了相关联系,自然而然地进入到了这节课的教学:“同学们,你们每个人都有独一无二的坐标,地球上的每一个地方也是如此,那么,它们又该如何定位呢?今天我们就来共同学习《经线和纬线》。”这样一来,在讲授地理的同时与其它学科相结合,给学生一种新奇之感,赋予每个学生参与进来的机会,课堂氛围很快就被调动起来了。

(2)运用小组教学法来凸显学生的主体性。在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应运而生,强调将课堂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真正的主人。只有让学生体会到自己的存在感,他们才能真真切切地学到东西,促进学生的个人发展。小组教学法是近年来在中小学课堂中行之有效的一种教学方法,能够契合这一教育理念,起到很好的效果,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教师要做到以下几点:第一,在小组的划分上,绝不是随意的划分,而是要执行“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原则,一方面保证小组之间水平相当,在进行比赛等活动时能够公平公正,另一方面又要保证小组内的百花齐放,实现学生的多样性,让学生自由发展;第二,赋予小组每一名成员不同的任务,哪怕是谨小慎微的学习任务,比如记录员、监督员等,定期轮换职位,引导学生各司其职,在学习中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培养学生树立健康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促进情商教育;第三,教师所起到的只是引导的作用,主要发挥学生的作用,充分相信每一名学生都是可以教育好的,为他们提供机会和平台,他们一定会还给你一个不一样的自己。例如,在讲授《56个民族》这一课时,我充分发挥了小组教学的优势,布置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通过查阅资料、询问师长、调查走访等方式了解不同的民族的历史、风土人情、风俗习惯等基本常识,回到课堂中来小组之间互相分享、交流,实现共赢。在此过程中,通过对有的民族全面的了解,让学生消除偏见,引导学生全面、发展地看待问题,民族团结、和谐是我们共同的目标。这样一来,每一名学生都参与到了课堂中来,也不再感觉学习地理是一项艰巨的学习任务。

(3)联系生活实际,引导学生学以致用。任何一门学科知识都来源于我们所处的生活,最终又要回归于生活、服务于生活,地理也不例外。教学低效很大程度上的原因在于教师仅仅把它当做教学,学生也仅仅把它当作是学习,如果师生双方都能够认识到我们学习地理并不是为了应付考试,而是从真正意义上掌握一项技能,以便于更好地运用于生活之中的话,地理课堂的教学效率自然而然地就会提高了。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充分运用学生耳熟能详的生活实例,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同时也让教学更加生动形象;引导学生用心去体会生活、欣赏生活、享受生活,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心态,充满正能量;注重地理学科在生活中的实际运用,提高学生对地理学科的认识。与其苦口婆心地对学生讲学习地理的重要性,不如让其显而易见,让学生自然而然地明白这个道理。例如,在讲授《水是宝贵的资源》这一课时,为了提升学生的环保意识,让学生明白地球是我们共同的家园,水也是我们共享的资源,我布置学生开展一项调查活动:“生活中有哪些浪费水资源的现象?你有哪些办法?”学生们十分认真地投入其中,通过走访、调查问卷等形式搜集了很多数据资料,并且提出了切实可行的办法,从向父母亲人倡导节水开始,逐渐扩散,为节约水资源贡献一分自己的力量。这次活动也让我看到了学生们不同以往的一面,学生们没有高喊什么口号,而是身体力行,只要每个人都做好自己,距离我们实现“中国梦”还会远吗?

总而言之,真正的高效课堂不是课堂节奏快,一味地追求教学进度,也不是课堂氛围多么活跃,而是花费最少的时间和精力让学生学到更多的知识与技能,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传授知识恐怕永无止境,但教会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却可以使学生受益无穷,使用一生,真正实现“得法于课内,受益于课外”,从真正意义上促进学生的个人发展,让学生初学地理便爱上地理、爱上地理课堂,不再把它当作是一项任务去完成!

作者:樊军志 单位: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原市弘文中学

地理课堂教学范文6

摘要:

2010年秋,四川省实施普通高中课程改革,简称新课改。新课改的目的是要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培养符合时代需求的多种类、多层次的人才。在这种背景下,作为一名高中地理老师,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组织教学,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成为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

关键词:

高中地理;有效教学

一、有效教学的含义

有效教学,是指在符合时代和个体价值建构的前提下,教学效率在一定时空内不低于平均水准的教学。“有效”是指通过一段时间的教学后,学生获得的具体进步或发展。教学有没有效率,与教师是否教授完教学内容和教师教学态度是否端正无关,而是指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是否达到教学的平均水准。

二、实现有效教学的途径

有效的教学途径包括有效的课前准备、有效的教学实施和有效地课堂教学评价等三个步骤。

1、有效的课前准备

有效的课前准备包括解读课标、学情分析、资源整合和有效预案。教师确定上课内容后,首先应仔细研读新课标,剖析本节课的教学目的,重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然后再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确定教学设计方案。值得注意的是,教师应仔细思考教学资源应该怎样整合,才能既符合新课标的要求,又使学生容易接受。以人教版必修一第二章第一节为例,本节的课标要求是:运用图表说明大气的受热过程。考虑到学生不了解辐射这个知识点,我做了以下处理:首先,我在预习案上给出了一个阅读小资料,让学生了解什么是辐射,短波辐射,长波辐射等。然后我再把大气的受热过程分解成三个阶段,并附上受热过程图:一,太阳暖大地(图略);二,大地暖大气(图略);三,大气还大地(图略)。接下来我让学生们根据教材的文字解读来填图。最后等课前检查完学生们的预案后,我再根据检查结果适当调整本节课的教学方法。有效的课前准备一方面有利于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自主探究学习;另一方面有利于教师了解学生的预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真正实现有效的课前准备。

2、有效的教学实施

有效的教学实施包括包括有效的导入或情境创设、有效的设置疑问、多变的教学模式和有效的课堂教学评价等。

1)有效导入课堂

课堂导入是指教师在课堂教学起始环节中采用教学媒体和方法,使学生迅速进入学习状态的活动方式,是课堂教学的第一关。一个好的课堂导入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兴趣,明确学习目标,形成良好的学习动机,对一节课的成败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笔者在讲人教版必修三第二章第一节时,用了一段三分钟的视频导入,视频内容是关于我国荒漠化的主要地区、荒漠化的速度及荒漠化的面积。尤其是荒漠化的速度及荒漠化面积占我国国土面积的百分比给学生们一个直观的数据,形成强烈冲击,大部分学生们都会有疑问:为什么我们国家的荒漠化会这样严重?是什么原因导致的?这样,笔者本节课的导入就成功了。

2)有效设置疑问

法国伟大作家巴尔扎克说:“打开一切科学的钥匙毫无疑问是问号。”在教学中,设问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但是问题并不是越多越好。教师应该如何设问,使问题恰到好处,做到有效设问?笔者认为,在关节点处设置疑问,层层递进设问,就能把力量用在刀刃上,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笔者在讲气候类型的成因时,问学生赤道穿过东非高原的气候类型是什么?学生答:“热带草原气候”。笔者进一步设问:赤道穿过的地区,不是受赤道低压的控制吗?应该是热带雨林才对,怎么是热带草原呢?这就激起了学生的兴趣,学生马上联想到热带雨林和热带草原主要的不同点是:降水少了很多且有季节变化。这时,笔者提示学生:可根据影响气温降水的因素来考虑且结合地形图,然后学生们展开了讨论,最后得出了赤道穿过东非高的气候是热带草原气候,这充分说明了在关节点处设问,层层递进设问的重要性。此外,教师在设置疑问时,切忌不可开放自主,要有目的、有方向的进行引导和提示,以利于学生有目的性的思考。一味的放开,会使学生在探究问题的过程中抓不住重点,不能真正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其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也将大打折扣。

3)进行有效的课堂教学评价

有效的课堂教学评价是指针对学生学习成果的评价。所谓“有效”,就是表扬要适得其所,教师要关注学生的需要,使表扬真正起到激励与促进的作用。这就要求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回答及时反馈信息,客观地指出学生的长处及存在的缺点,使学生对自己的提出更高的标准。教师在进行评价时应注意以下几点:①评价要及时。及时指出学生思维的正确与否,给予学生及时的鼓励,同时教师要对思维方向错误的学生给予指正。②评价要符合个体差异。有的学生喜欢老师直截了当指出自己的正误,但有的学生却接受不了老师的否定,因此评价要贴近学生的心理。③评价应多元化。在课堂评价中,实施多元评价,构建多元互动的立体评价机制,多方面发现和发展学生的潜能。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自评、互评,既要启发学生认识自我、发现自我,也要让学生学会用欣赏的眼光看待伙伴,从而激励学生共同发展。

3、有效的课后评价

有效的课后评价是指教师针对学生本堂课的掌握情况,精心设计习题。一般来说,该习题的针对性强,要有效的调动学生思考和活动,提高作业的有效性,且学生完成习题的时间不超过15分钟。如何设置这样的作业呢?首先,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教师应按梯度设计作业,做到作业梯度与学生层次相对应。其次,在作业内容方面,教师应因材施教,设计必做题和选做题。必做题为基本内容,属于对所有学生的共性要求。选做题采取教师指导与学生自主选择相结合的办法,让学会自主选择适合自己的选做题,尽量使作业适合每一个学生,这是对学生作业的个性化要求。必做题和选做题相结合的课后评价很好地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学有所得,它减轻了学生因作业压力带来的心理负担,学生完成作业的兴趣浓厚后,作业的成功率也提高了,这就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实现了有效的课后评价,真正体现了素质教育的要求。笔者从一个高中地理老师的角度,整理归纳以上教学途径和教学方法。学有涯而知无涯,笔者愿在接下来的教学生涯中,积极思考不同的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为培养时代需要的的多种类、多层次的人才贡献自己的力量。

作者:聂学群 单位:成都西藏中学

参考文献

[1]华人名共和国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

[2]陈澄.樊杰《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解读》.江苏教育出版社.2004年1月1日

[3]杨《课堂教学评价的有效性及改进建议》.教育科学论坛.2006年12期

[4]顾琴《高中语文教学的课后有效评价策略》.(语文天地)2011年第17期

[5]《有效教学》.百度百科[引用日期:20163-4-5]

第二篇:高中地理课堂有效教学策略分析

摘要:

处在当前的教育改革背景下,对高中地理课堂进行教学改革非常重要。新课程标准实施下,对高中地理课堂教学的要求也有待提升,加强课堂有效教学策略实施,对高中地理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就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基于此,主要就高中地理课程的特征和课堂教学困境进行详细分析,然后结合实际探究高中地理课堂有效教学策略。希望此次理论研究对高中地理课堂教学质量提升有所裨益。

关键词:

高中地理;有效教学;教学困境

高中地理是学生高中学习阶段比较重要的科目,对学生全面素质的提升有着重要作用。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改革的有效实施与否,主要是看老师自身应对改革能力的大小,能否满足改革的要求。通过加强高中地理课堂有效教学理论研究,对实际教学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就有着实质性意义。

一、高中地理课程的特征和课堂教学困境分析

1.高中地理课程的特征分析

高中地理的课程教学对与实际的结合比较重视,对学生在事实梳理分析基础上,并逐步地对地理原理的运用得以掌握也比较重视。实践性能力的培养是新课程实施下,高中地理课程的一个重要特征。在高中地理课程内容的设计上,主要是以可持续发展作为重要的思想,然后将当前的一些社会发展问题以及人类面临的一些严峻问题作为重要的学习内容。新课程改革对高中地理课程的知识难度有了相应降低,在一些探索性的内容上有了增加,这些探究的内容基本是和实际有着紧密联系的,对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目标比较突出。

2.高中地理课程课堂教学困境分析

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还面临一些问题有待解决,主要体现在地理老师在课程资源的开发过程中还有待加强,对课程资源意识要能得到进一步强化。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的指令课程计划比较突出,这就和当前的新课程标准要求不能得到紧密结合。高中地理教师的专业培训方面也没有达到标准,缺乏对课程资源的识别以及开发能力是一个普遍现象,这对课堂的有效开展就形成了很大的阻碍。高中地理课程教学中对教学方法的应用不科学,这对课堂有效教学目标的实现有着很大的影响。受传统教学思想的影响,一些高中地理教师还是采用以往的教学方式,对学生的主体性没有加以充分重视。灌输式的教学方法对学生的课堂主动性作用的发挥很不利,这一问题在当前的高中地理教学中还有广泛存在。如果不能从思想观念上进行转变,高中地理课堂的有效教学目标就很难得以实现。

二、高中地理课堂有效教学策略探究

加强高中地理课堂有效教学策略的实施要从多方面进行考虑,首先要对学生的学习情况有一定的了解,这是有效教学策略实施的基础。只有在了解学生学习情况的基础上才能做到有的放矢,通过针对性的措施加以实施应用,这样才能使课堂的有效教学目标得以实现。还要全面解读课标,实施有效教学设计,从具体措施实施上就要先进行教学目标的确定,制定出因人而异的教学目标,让每个学生都能够使自己的学习能力得到发挥。然后对学生学习重点加以确定,教学方法的应用过程中要能灵活多样。要对地理教学的策略加以转变,将地理课堂的良好氛围进行营造。对高中地理教材中的活动内容要进行合理化的利用,将地理课程的活动教学有效开展。对地理课程要能创设教学情境,对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行激发,这也是学生知识建构的需要。通过问题情境对学生的客观以及抽象知识能同化到学生认知结构当中,能有效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以及激发学生的认知内驱力。在导入情境的时候,要和实际生活相联系,让学生能产生共鸣,通过图片以及视频等多种方式应用下,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得到充分发挥。在当前信息化发展背景下,对教师的网络化课程资源开发能力进行积极培养。高中地理课程中通过网络资源的利用,就能使教学效率得到有效提升,对于一些比较抽象的内容,老师可直接通过网络化进行展示,学生通过网络化的地理资源的观看就能直观地了解到所需要的知识。在教学的方法上老师也要创新运用,将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探究学习以及合作学习能方式进行充分利用,这也是新课程标准中素质教育的要求,让地理课堂丰富化地呈现。在地理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对教学内容得到创新,在教学内容的组合以及选择上要重视学生的实际需求,以及结合教学大纲的要求。通过多样化的创新方式,让学生对学习的内容能产生新鲜感,在教学效果上能够得到良好的呈现。

总而言之,对于当前的高中地理教学发展,要结合实际将教学问题充分分析,然后通过多方面的考虑分析,采用针对性措施实施保障地理课堂质量的提升。此次主要从高中地理课程特征和课堂教学问题进行着手,然后结合实际探究了相应措施,希望能够对实际教学发展起到促进作用。

作者:普春花 单位:重庆市长寿中学

参考文献:

[1]李守忱.高中地理双动两案教学模式构建研究[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教育,2016.

[2]黄强.高中地理教学中分层教学法的应用[J].广西教育,2015.

[3]王端玲.浅谈高中地理教学多样导入设计[J].中学课程资源,2016.

第三篇:高中地理灵动课堂策略

[摘要]

高中地理灵动课堂的构建,是指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教师组织引导作用,立足于具体的学情,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使学生能积极思考,主动参与,促进教学过程中的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通过营造轻松的学习氛围,使地理课堂充满活力。基于此,对高中地理灵动课堂的构建与实施进行探究。

[关键词]

灵动课堂;高中地理;构建;实施

高中地理新课改的特征之一,就是改变传统的地理学习方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能主动进入一种学习的状态中。而灵动课堂是指通过对动态资源的实施,使课堂教学更加灵动,既能将学生的学习压力缓解,同时还可使学生的学习效率得到提升。教师应因势利导,在课堂上生发更多的创新因子,促进学生获取更多的情感体验。

一、铺垫背景知识,培养学生思维

高中地理的课本上的教学案例,基本都能很好地诠释地理的规律和原理。因此,在学习中,应注重活学活用,迁移典型的案例。学生在探究“为什么、怎么办”这种深层次的问题时,因为还不具备充分的知识储备,所以缺乏一定的分析问题的能力。教师有必要对案例进行一定区域地理知识的铺垫。而如果对区域背景知识过分强调,则可能对会剖析案例这一核心内容形成干扰。那么,应该投入多少的精力来铺垫区域背景知识呢?这一点是由学生掌握基础知识的扎实程度以及分析地理问题的深度所决定的。为此,教师可采用对比分析法、主导因素法和模式描述法等,来铺垫背景知识。在人教版教材《能源资源的开发———以我国山西省为例》这一案例之前的教学内容中,并没有对相关的能源方面的知识进行介绍。笔者在教学中,首先对能源的地位、分类这些相关的能源知识进行补充,以进行知识的铺垫。在对“山西煤炭资源的开发条件”进行分析时,笔者将分析交通条件、市场条件和区域的资源状况这三个资源开发的原则有意识地提出来。其中,在对区域资源状况的分析上,重点是从以下五个方面:即开采条件、品质、种类、分布和储量方面进行考虑。通过这样教学方法,学生能够条理清晰地分析何种资源处于哪个地区,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习惯。

二、剖析重点案例,捕捉创新信息

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必修2”“必修3”多数是采用案例教学,即通过一个完整的地理问题的提出,帮助学生进行总结和归纳,完成地理规律的学习,并且能真正在应用中渗透,做到学以致用。案例的各个环节之间的联系都是非常密切的,教学时就在挖掘各部分内容的内在联系,找到学习的思路。通过剖析重点案例,案例教学的重点其实就是“通过案例学方法”,“跳出案例找规律”。例如,在“能源资源的开发”这一课的学习中,教材首先凸显了山西能源开发的基本条件,包括环境特征、能源结构和地理区位。同时,对山西能源基地的建设及我国能源供需面临的五大挑战进行了分析。其次,从立足于自然资源整体性的视角,进一步分析了如何综合开发和利用区域能源。最后,从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视角,提出了如何更好地治理和保护区域环境,以高度统一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通过深入分析和挖掘教材,教师引导学生对区域可持续发展的一般思路进行归纳和总结。具体包括以下步骤:对区域特征进行分析,对有利和不利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因素进行了探寻,最后对具体的策略和发展战略进行确定。尽管每一个区域都有着差异性的地理环境,同时也有着不同的能源开发的内容。但不管是学习哪一个区域的“能源资源的开发”,都是有着大致的基本思路。教师通过剖析重点案例,捕捉创新信息,引导学生对世界上任何一个区域的“能源资源的开发”内容进行学习。

三、采用灵动方式,提高学习效率

“活动”“阅读”“思考”,这些版块大量。存在于人教版教材中,可极大地提升学生对教材和内容的理解能力,若仅仅是采用简单的学习方法,则不仅调动不了学生学习的热情,还很难实现预期的目标。因此,教师必须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采用灵动的教学方式,这样才会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例如,《能源资源的开发———以我国山西省为例》学习时,处理“对山西省来说,输煤好还是输电好”这一活动时,笔者采用小组学习的方式,将全班分成两大阵营,开展小型辩论比赛,学生在具备一定观点的基础上,开展生生互动,通过积极主动的参与,能很好地掌握学习内容。地理高考题一般都具有较强的开放性,这些命题不拘泥于教科书,突出“以能力测试为主导”的原则,强调对问题的分析从不同的视角进行,鼓励学生的创新思维。教师在教学中,就应该对学生实际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进行循序渐进的训练。同时,整合教材中的思考题,将其设置成具有探究价值的问题,并具有一定的思维含量和一定的梯度。通过开展小组合作探究,既让学生既能学习的乐趣,又能对得思维的锻炼,从而提升学习的效率。

四、提供畅想空间,生成精彩课堂

作为灵动课堂的有价值的资源,教师应善于从学生的观点中挖掘有价值的资源。面对学生的不同声音,教师的延迟评价,能为学生提供广阔的畅想空间,将学生的发散思维激发出来,引发更加精彩的讨论,使学生在互动的过程中,轻松愉悦地学习。如在对人教版本《能源资源的开发———以我国山西省为例》的学习中,教师以身边的事实激发学生的兴趣,为其提供畅想的空间。学生分别从自然和社会经济区位因素的角度分析山西省煤炭资源的开发条件,从而巩固并熟练掌握区位因素分析的方法,学会用区位因素分析的方法解决区域自然资源综合开发利用的实际问题。教师再通过引导学生进一步探讨和思考可持续发展的意义,激发学生的发散思维。可持续发展具有广阔的问题范畴,特别是统一了发展观和环境观。学生可立足于教材内容,更好地理解环境对人类的影响。在生产力发展后,生产水平大大地提高,人们依靠土地赖以生存。而新的历史时期,农村劳动力外出打工,逐渐淡化了对土地重要性的认识。一些学生认为不断上涨的房价,说明在人们思想意识中,土地的重要性。这种发散思维,为思辨课堂生成动态课堂提供了有利的条件。教师应善于引导学生的情感共鸣,通过不断激发思维,以生成更加丰富的课堂动态资源,进而生成精彩课堂。教师的有效组织和引导,是高中地理构建灵动课堂的前提。首先,应将学生的思维激活出来,最后对学生的创新信息进行捕捉,对学生的独到见解给予鼓励,通过不断的讨论,生成灵动课堂,从而获得教学效率的提升。

作者:殷建红 单位:江苏常熟市浒浦高级中学

[参考文献]

[1]孙艳辉.浅析案例教学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运用[J].教育教学论坛2014年27期

[2]王晶.研析新课改下思维导图在高中地理复习中的实践与研究[J].文教资料2014年07期

[3]齐建锋.浅谈高中地理创新教学[J].学周刊2014年11期

地理课堂教学范文7

新课程标准强调的是教学相长、共同发展,要实现这一点,在课堂教学中就需要教师和学生之间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因此,我们在地理课堂教学中,应一改传统的教师教、学生学的做法,应让师生彼此形成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学习共同体”。这种交流凸显了学生的主体性、学生的个性和创造性,实现了教师观念的华丽“蜕变”。

二、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教学的目的,不单单是要求学生学会和掌握知识,更重要的是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让学生学会如何求知,这会让学生受益终生。在地理教学中,我们每位教师应充分利用地理教材,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我们不妨考虑以下几种方法:1.图像法。在初中地理学科中,地图最为重要,也最难懂。如果我们在开课之初,就给学生传授读图能力,指导他们多看图、多识图、多绘图、多用图,尽量把地理知识图像化,做到以文析图、图文结合,要求他们将图中的符号、标志等熟记于心,那么,就能为学生将来学习地理知识打下良好的基础。2.顺口溜法。顺口溜朗朗上口,又方便记忆,只要日诵一遍,就能熟记心间。如记忆中国的行政区划,就可编成“云贵川蒙青陕甘,两湖两广两河山,新藏两宁加海南,四市四江福吉安,港澳是我好河山,台归之日盼团圆”;记忆我国九大商品粮基地,就编成“江松嫩和江淮,鄱阳洞庭江汉连,太湖珠江三角洲,成都平原粮为先”。3.观察法。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引导学生注意观察地理事物,尤其要联系课本上的地理知识,对地理现象的成因和规律做出分析,引导他们学习“生活中的地理”。

三、注意运用多媒体技术

由于与地理相关的视频与一些地理景观图片所包含的信息量很大,而且对视觉的冲击力也很强,这就要求初中地理教师,在地理课堂教学中可借用多媒体设备,把一些精美的地理图片和视频展示出来,从而使一些原本疑难的地理问题迎刃而解,同时也能大大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比如在教学东南亚时,我们可以播放2004年12月26日印度洋海底地震的运动示意图,让学生了解到在海底6.5级以上的地震就可以引起海啸,也了解到了海啸给人类造成的巨大危害。这样的教学能够大大丰富课堂信息量,能够化静为动,化抽象为形象,化不可见为可见,使本来不容易讲清的问题让学生能够一目了然;能够使学生的地理视野得以有效拓宽,使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得以大大提高,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得以培养。

四、注意强化地图教学

在地理课程中,地图是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因为它是地理的第二语言,既能够将地理知识化繁为简,帮助学生形成空间意识,帮助学生巩固已知、获取新知,又能够帮助教师创设教学情境,引导学生进行观察思考,进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只要翻开地理教材,我们就不难发现,与过去的教材相比,文字的篇幅大大减少,地理图表的篇幅大幅增多,近乎占据了地理课本的“半壁江山”,有地形图、政区图、气候图、人口分布图、照片及各种各样的统计表。这些图表最凸显的特点就是直观、形象、信息量大、空间性突出,能够形象、直观、准确地表现地理事物及其相互间的关系。面对这些种类繁多的图表,我们在教学时,应充分发挥这些图表的作用,将传统教学方法(如挂图)与现代教学手段(如多媒体)有机结合,将地图展示给学生,从地图的三要素入手,循序渐进地指导学生读图、析图、描图、绘图,教给他们查阅地图、获取地图信息,掌握观察地理事物的方法,提高分析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培养他们的看图兴趣,使他们养成看图、析图的习惯,将地图变成学习地理过程中不可缺少的工具。

五、借助地理漫画进行教学

地理课本中的漫画虽然不多,但也因其极强的幽默、深刻、趣味性而占据着一席之地。它在表现地理事物、反映地理现实问题上,大多采用夸张、比喻、象征等手法,具有形象生动、寓意深刻、耐人寻味等的特点。它在幽默地表现生活中的某些行为或现象时,往往能够一针见血地指出社会的弊端,针砭时事。因此,教师在处理初中地理教材中的许多地理漫画时,一定要注意引导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千万不能就图论图,一笑了之。在当今的地理考试试卷中,也有不少以漫画为体裁的命题,这些题目符合学生的兴趣爱好和认知规律。所以,教师的地理课堂教学如果能够结合课堂教学内容,正确地辅助漫画教学,就能丰富课堂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创新能力、思维能力、实践能力和观察能力。

六、注重挖掘美育资源

地理课堂教学范文8

摘要:

随着教育改革以及教育理念的更新,教学质量与教学效率成为初中地理课堂上亟待解决的问题。只有提高学生对地理知识的学习兴趣,创建轻松愉快的教学环境,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才能使学生积极参与到地理教学之中,从而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构建高效的初中地理课堂。

关键词:

初中地理;高效课堂;学习兴趣;主体地位;教学反思

教育既要满足学生的成长需求,更要实现对学生的素质培养。教育理念随着时代的前进而不断改革,教学也不再是教师单方面地传授知识,新课改后的课堂教学更注重学生的学习体验,要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在轻松愉快的教学环境中完成教学目标,实现初中地理的高效教学。

一、精心导入,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课堂教学同样讲究先声夺人,如果教师能够在教学伊始就通过对导入内容绘声绘色的讲解牢牢吸引住学生的注意力,那么自然可以抓住学生的思维,控制好课堂节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导入是课堂教学的开始,应该在与教学内容紧密结合的同时保证足够的吸引力,这样才能发挥其导入的作用。例如,笔者在讲解“海陆的变迁”这一部分知识时,摒弃了书本中原有的语言导入,采取了多媒体技术与书本结合的方式,为学生播放了一个关于火山喷发与地壳运动的视频。这样既能满足学生的感官体验,又能通过震撼的画面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在沧海桑田的景象变换中为学生创建合适的地理知识学习环境,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高效完成了课堂导入任务。

二、加强互动,明确学生的主体地位

随着新课改的推进,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已经成为一种共识。教师在课堂中应该扮演引导者的角色,发现学生个体之间的差异性,因材施教,适当改变教学方式。教师应该与学生建立良师益友的关系,既要在课堂上给予学生师者的教导,激发学生的闪光点,又要以朋友的身份与学生沟通互动,帮助学生完善自我,实现自主学习。例如,在教学北极地区与南极地区的内容时,教师可以给学生一定的时间阅读书本知识,引导学生进行自学,之后再对学生进行知识问答,如此既可以提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又可以通过问答发现学生的知识漏洞,从而查缺补漏,完善教学。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通过分配讨论小组来帮助学生相互学习、相互交流,通过组内成员的讨论与交流,实现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帮互助,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实现学生的自主学习。

三、强化实践,提升学生的动手能力

学生个体之间难免存在差异性,教学中,教师应该因材施教,根据学生的地理基础以及学习能力的不同,选择相应的教学模式。切不可由于教师的原因,打击学生的积极性与自信心,给学生留下心理阴影。读图是初中地理学习中非常重要的能力,而由于基础知识有限,学生往往很难理解地图中的标识和其抽象的地理意义。因此,教师可以有选择地让学生进行实地测量或者绘图,如此既可以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又可以加深学生对地理知识的记忆。比如在学习气温与降水这一课时,教师可以给学生安排课后作业,要求学生通过查询资料对本市一年内的气温以及降水量进行记录,并分别绘制出气温变化的折线图以及降水量的柱状图。

四、巧用多媒体,加强信息传输

初中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较弱,课堂教学主要依赖具象思维,因此满足学生的感官需求是有效提高地理课堂效率的方法之一。多媒体技术的画面、音频、视频播放功能可以为学生提供视觉、听觉方面的学习需求,通过声音与画面的结合,能够帮助学生快速理解课本内容,从而完成教学任务,提高教学质量,同时利用多媒体技术可以满足学生的感官需求,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构建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因此将多媒体作为课堂辅助手段是教师的不二选择。以“长江”一课的教学为例,学生由于年龄和阅历的原因可能并没有见过长江,因此学习起来十分困难,利用多媒体技术就可以轻松解决这一问题,课前教师可以播放一些关于长江的视频,为学生展示一个真实的、气势磅礴的长江景象,以激起学生的兴趣,降低学习难度,使教学变得简单轻松有趣。又如,关于“日本”的教学,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为学生展示日本的地形地貌以及经济文化发展情况,然后通过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找到课本中的重难点,实现高效教学。

五、进行及时有效的课堂教学反思

高效课堂的建设需要教师与学生的共同配合,而教师作为引导者则要时刻进行反思,及时更新教育理念。教师的反思不是单纯地回顾课程,还应对教学中的成功进行记录,对疑惑以及失败进行研究并解决,发现教学中的问题及时改正,寻找适当的解决办法,并在之后的课堂中制定周密的教学计划,完善教学内容,实现教学的最优化。反思是教师的镜子,能够帮助教师鉴得失,积累教学经验,优化教学风格,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对课堂的掌控能力。通过教学反思,教师可以发现自己的不足,实现从实践到经验的转变,成为一名更加优秀的人民教师,而优秀的教师则是构建高效课堂的重要条件。

总之,初中地理高效课堂的构建并非一蹴而就,需要广大地理教师立足教材,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采取多元化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提升教学的有效性。教师应从理论出发,对新课改的教学理念进行深入理解,在实践中不断弥补教学中的不足,使课堂教学的高效性充分体现出来。

作者:罗国发 单位:西藏自治区拉萨市墨竹工卡县教育〈体育〉局教研室

参考文献:

方艳琼.初中地理高效课堂的探讨[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2(19).

第二篇:初中地理课堂案例教学法分析

摘要:

分析了案例教学法的概念和重要性,探析了案例教学法在初中地理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旨在为初中地理教师以及相关教育研究人员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

案例教学法;案例呈现;案例分析;案例总结

初中地理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学科,但是一些初中地理教师将地理当做“文科”学科,过分重视知识的教学,不重视学生应用能力、操作能力的培养,这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案例教学法在初中地理课堂教学中的应用,能够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因此,文章针对案例教学法在初中地理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案例教学法的概念与重要性分析

1.案例教学法的概念

案例教学法中的案例指的是一个问题或者一种情况的实际例子,并且这些案例会对群体或者某些人物产生一定的影响。案例教学法的定义为:根据教学目标,以案例作为教学载体,为学生创设生动、形象、逼真的教学情境,由学生进行自主分析和讨论,实现师生互动与生生互动,便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课堂知识。

2.案例教学法的重要性

案例教学法在教学中的应用,能够让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案例分析和讨论中,强调学生的实践性、自主性和合作性,充分发掘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进而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由此可见案例教学法的重要性。

二、案例教学法在初中地理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分析

1.设计教学案例

初中地理教师在运用案例教学法时,应该根据教学内容,科学、有针对性地选取教学案例,保证教学案例的质量。例如,在“不同的人种”教学中,在选择教学案例时,应该根据世界不同人种的分布地区、分布原因以及特点,选取相应的教学案例,这样能够给学生非常大的思维空间,不至于出现课堂结束后学生记忆不深刻的现象。选取具有针对性、便于学生理解的教学案例,然后通过多媒体设备向学生展示不同地区、不同人种的图片和视频资料。以黑人为例,黑人主要分布在美洲、非洲,但是美洲和非洲黑人存在差异,学生通过观察图片和视频资料,分析和讨论美洲和非洲黑人的异同点,然后由教师进行讲解,帮助学生更加全面、准确地理解不同人种的差别。

2.案例呈现

案例呈现是案例教学法实施的重要环节,是将案例呈现在学生面前。为了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教师应该为学生创设一个生动形象、真实的教学情境,合理安排教学重点和难点,时刻关注学生,根据学生的参与积极程度、表情以及眼神等,采取相对应的措施进行处理。教师在进行案例教学之前,应该要求学生做好预习和课堂案例讨论准备,并为每个案例给出引导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正确的分析。在案例呈现时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创造一个畅所欲言的课堂氛围,传统的教室布置会对案例教学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为了方便学生讨论和交流,应该采用台阶式、半环形的课堂布置方式,采用可以转动、移动的坐椅,方便前面的学生转过身和其他学生交流和讨论;(2)为学生提供充足的交谈空间,让学生倾听和接受别人的观点。

3.案例分析

案例分析是案例教学法实施的核心,进行案例分析时,应该紧紧围绕问题进行案例分析,引导学生进入案例教学情境中,运用自己的知识和经验进行案例问题的分析。例如,南方为什么多顶尖的房子、吊脚楼?北方为什么多为平房?问题分析:南方和北方房屋的建筑特点是由当地的气候条件决定的,因为南方阴雨天气较多,如果采用平房的建筑方式,不利于雨水的流动,采用顶尖的建筑形式,能够防止房屋出现漏水问题。

4.案例总结

案例总结是案例教学法的理论升级,在案例分析的过程中,先让学生自己总结结论,然后由教师对课堂案例进行总结,因为学生在总结时会存在许多不足或者问题,教师应该帮助学生理清教学案例的关系,并明确各种关键要素,帮助所有的学生理解案例所蕴含的理论,加强和巩固学生的理解和记忆。教师在进行案例总结评价时,应该肯定学生积极探索和实践的精神,对于存在的不足或者问题,应该给予鼓励,对于表现良好或者进步较大的学生,给予正面的激励和表扬,以此增强学生的信心,使其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到以后的教学中。同时,案例总结是对学生的全面考核,应该采用多样化的考核方式进行量化、系统的考核,例如,自我考核,能够让学生清楚地认识自我,弱化和他人比较的心理;教师考核,帮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和进步,给予学生正确的评价和帮助。

总而言之,案例教学法在初中地理课堂教学中的应用,能够为学生营造轻松、愉快的课堂学习氛围,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把握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利于学生创造性、自主性学习能力的培养,从而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作者:孙云 单位:江苏省南京市花园中学

参考文献:

[1]陈雪梅.探析案例教学在初中地理课堂中的运用[J].才智,2015(08):213.

[2]谢丽芳.初中地理案例教学法探析[J].江苏教师,2012(04):49.

第三篇:初中地理课堂地球模型展示法应用

在初中地理教学中,以地球模型向学生解析地理知识尤为重要。一方面,它可以直观地向学生展示书面知识;另一方面可以化难为易,促使学生真正理解和掌握地理知识。在初中地理课堂教学过程中,可以应用的地球模型一般有三种,第一种是地图,第二种是地球仪,第三种是模型地图,这种地图是根据地形特征绘制的,可以使学生对地理知识产生更加直观的认识。为了提高初中地理课堂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初中地理教师在实施教学活动的时候,必须适当应用合适的地球模型推进教学活动有序展开。

一、有助于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浓厚兴趣

初中地理教学基本目的是使学生对地球形成科学的认识,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将地球模型适当应用于初中地理教学课堂中,需要学生对地球模型形成基础的认识。当前,初中地理课堂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是课堂教学效果极差,出现这个问题一方面是由于教师没有意识到地理教学的重要性,另一方面则是学生对学习地理缺乏浓厚的兴趣。将地球模型作为辅助教学道具,可以从学生对地球模型的研究兴趣出发,不断提高学生对学习地理的兴趣。为了提高初中地理教学水平,必须以地球模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很多初中生对学习地理知识存在的想法是“既然地理又不是主要课程,学不学又有什么关系呢”,再加上教师对初中地理教学重要性的认识不足,就使得初中地理课堂教学效果偏差的问题出现。如何利用地球模型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浓厚兴趣呢?现以初中地理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教学为例,七年级下册教学内容分别为: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我们临近的国家和地区、东半球其他的国家和地区、西半球的国家以及极地地区。教师要求学生在地球仪上分别指出亚洲、非洲、南极洲、南美洲、北美洲、欧洲、大洋洲、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以及北冰洋的位置。熟悉地球仪或地理位置的学生迅速指出了位置,而有一部分学生可能花费的时间比较长,对待这些学生教师需要给予足够的耐心,且需要对其进行引导。教师对于这些学生也给出了自己的建议,让他们平时可以多观察一下地球仪。地球仪不同于教材中的地理知识,比较灵活,且具备一定的趣味性,可以充分激发出学生的兴趣,学生在观察地球仪的过程中,就会对地理知识留下深刻的印象,加上课堂教学中教师帮助学生对地理知识的梳理,对提高学生的地理学习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可以将地理知识化难为易,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地理知识

部分学生地理学习的效果偏差,出现这个问题是由于学生脑海中没有形成形象的思维空间,有的学生甚至会疑问“地球是圆的,那当地球转动的时候为什么我们没有跟着转动”,这也使得他们在学习地理的时候容易钻牛角尖。在地理课堂教学中,适当发挥地球仪以模型的形式展现给学生,就可以帮助学生在脑海中形成三维空间,可以及时将所学知识对应起来。比如在学习“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的时候,学生对非洲的认识是“非洲非常热,非洲人非常黑,非洲很穷”,学习这一章就是要使学生明白非洲出现这些现象的原因。首先,要求学生在地图上找到非洲的地理位置,然后,找出赤道的位置,学生发现赤道穿过非洲。通过这一发现,以及学生对赤道的基本了解,学生解释:因为赤道终年炎热,而赤道穿过非洲,所以非洲也非常炎热,阳光剧烈,强烈的紫外线使得非洲人肤色偏黑,而降雨稀少,光太强,使得非洲地区难以发展农业,也就出现了穷困的现象。从学生的回答可以看出,学生真正掌握了地理知识,通过对地形条件的分析,找出了解释问题的原因。由此可以看出,将地球模型适当用于地理课堂教学中,可以帮助学生构架三维空间,在思考地理问题的时候,从地形条件出发,找出与之对应的影响因素,就可以正确解释地理问题。有利于化难为易,促使学生真正理解和掌握地理知识,可以为提升学生的地理学习水平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

部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经常可以看到他们非常努力地学习,但学习效果往往差强人意。通过长期对这部分学生的调查发现,他们往往不会对所学的知识举一反三,自主学习意识和探究能力也比较差,在学习中习惯被动接受知识,而不愿意对教学知识进行深度挖掘。而地球模型作为一种辅助教学工具合理应用于地理教学课堂,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现以初中地理人教版“中国的自然环境”为例,教师在开始课堂教学之前,要求学生观察地球模型,由于中国在地球仪上出现的位置丘陵和山地出现的比较多,有部分学生总结:中国的地形以丘陵和山地为主,又根据中国在地球上出现的位置,认为:中国的气候属于季风气候,由于地形和地势原因导致我国气候复杂多样,对于河流和湖泊的集中地区也有了初步的印象。教师开始课堂教学的时候,对学生所掌握的知识进行了进一步的解析和梳理,为学生构建了有条理的知识框架。

由此可见,在地球模型的引导下,学生可以根据学习要求,自主对进行学习要求进行探究,通过这样的过程对学习内容产生初步的认识,在教师开展课堂教学活动的时候,可以进一步加深学生对教学知识的印象,对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作者:金晓燕 单位:江苏盐城市初级中学

第四篇:初中地理课堂教学导入

摘要:

在初中地理教学过程中,在教学前的一些准备工作可以有效将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起来,并且在特定时间内地理教学也会变得更具吸引力,因此教学前的导入工作极为重要。

关键词:

导入;初中地理;教学互动

地理的学习主要是为了培养学生对自然界有基本的认识,并且对一些常见的自然现象有科学的见解,因此,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需要教师对课堂中需要讲解的知识提前做一个具体的导入工作,也就是进行课堂教学的契机,这对于学生具体的地理学习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一、地理课堂导入工作的背景和作用

1.地理的学习需要教师结合基本的自然现象去讲解

对于初中生而言,对地理知识的掌握仅仅局限在对一些河流的认识和气候形成的分析,因此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对天气情况的描述来引起学生对接下来课堂教学的注意力。地理课堂教学也需要教师将一些常见的自然、人文现象作为教学案例去进行具体的教学,同时教师在教学中将这些固有的现象结合相应的地理知识进行讲解不仅可以很好地助力课堂教学,而且在导入部分的设计上也可以受到一定程度的启发。

2.导入部分的设置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相应的地理知识

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一般都会进行教学前的备课,因此备课内容其实就是一种典型的导入部分的设计。比如在讲解冷锋和暖锋这两个概念时,一般暖锋过境会有降雨出现,而冷锋过境前也有降雨出现,这其实是一种常见的自然状况,而学生通过教师的简单讲解可能很难理解,因此,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前通过一些地理上的三维图来描绘冷暖锋的情况,并且附上高低气压和卫星云图的注解,这样学生很容易就理解了这些地理知识所表达的意思。因此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这一类地理知识作为导入教学的契机和基本的设计思路。因此,结合初中地理课堂教学内容的情况以及该阶段学生对地理的认知程度,导入教学部分的设置其实是为了让学生在课堂教学前可以有一定的心理准备过程和相应的发散思维空间,以便能够对地理学习充满期待。

二、导入部分设计所要注重的基本要素

首先,教师要对学生的学习心理和认知能力有基本的认识。由于初中阶段的学生首次接触地理这门学科,因此对相关地理知识的认识过程主要是通过平时的日常积累和相关地理常识的印象作为前期学习的基础,因此,教师需要在进行导入设计时对学生对地理的认识程度做简单的统计,然后对地理导入作出基本的设计。比如一些学生对我国的山脉分布以及河流的流向十分模糊,这时地理的导入设计就需要对这类内容进行相应的前期铺垫,铺垫设计可以是问答的形式,也可以是引出的形式,比如:我国主要山脉的分布如何?我国的河流流向有什么规律?这些问题都可以作为导入部分的问题。最后,教师在地理导入设置时需要对对应的地理知识的延伸性有一定的认识,简单来说就是对地理知识发展的联动效应有清晰的认识,比如河流的流向和每年的径流量、深度、宽度决定了其通航情况,而通航情况可以在某种程度上影响河流两岸的经济情况,这样的连锁反应就是地理知识中的延伸性,因此,导入部分的设计其实可以将某一部分的地理知识的“马太效应”作为课堂教学前的准备工作的组成部分。

总体来看,初中阶段地理教学导入设计的成功因素主要集中在对相应的地理知识的基本属性以及学生的基本地理知识贮备作出导入部分的设计,同时还需要教师和学生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中能够围绕导入部分的问题设计进行良好的互动,并且可以让学生在讨论中学习地理知识。

作者:李春香 单位:甘肃省甘南州合作市中学

参考文献:

曾强.如何提高地理课堂教学效果[J].大连教育学院学报,2007(03).

第五篇:初中地理课堂学生问题意识培养

【摘要】

在初中地理课堂上,教师要让学生能够自主提出问题,然后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经历了这样的探究过程后,学生的问题意识不仅实现了良好培养与锻炼。本文对此进行了分析研究。

【关键词】

初中;地理;课堂教学;问题意识;培养

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这既能够让学生积极主动地思考学到的很多知识,也会给学生的自主思考与主动钻研提供有效的平台。在初中地理课堂上,教师要经常进行一些教学模式与教学理念的更新,要尽量减少教师在课堂上单一的知识讲授,而是将这个过程逐渐朝着对于学生思维的引导与启发过渡,让学生能够自主提出问题,然后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经历了这样的探究过程后,学生的问题意识不仅实现了良好培养与锻炼,大家对于探究后得到的知识也会掌握得异常牢固。这才是高效教学过程的良好体现。

一、让学生结合兴趣点进行设问

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首先要激发学生设问的热情,教师可以从不同方面给予学生启发,让学生的思维在课堂上更加活跃。首先,教师可以让学生结合自己的兴趣点提问,以这样的方式为出发点通常学生能够找到很多相关问题,学生对于提出的问题的探究欲望也会更为浓厚。在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做好课堂教学的引导者与协调者,可以透过一些资料的呈现、现象的描述等方法来将一些问题引入到学生的脑海中,这样才会让学生更积极地提出问题,自身的问题意识也得到了有效锻炼。例如:在学习《世界的气候.气温和降水》一节时,我请学生描述本地春夏秋冬四季下雨前后的不同情形,这样的活动贴近学生的生活,让学生认识到地理知识和生活有密切联系,容易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的参与积极性也非常浓厚,大家纷纷就自己在生活中的观察展开了各种生动形象的描述,学生迅速进入到本次课程的教学主题。在描述的过程中学生自然就产生了“为什么会降水”“、降水有哪些主要类型”等问题,大家的思维也更加活跃起来。这就是一个非常自然的由现象描述到问题引发的教学过渡,教师透过以学生熟悉的生活为出发点,很好地实现了对于学生思维的有效激发,并且让相关问题随之产生。学生在提出问题后教师可以进一步鼓励学生积极思考,提出问题并寻求答案的学习过程,可以开拓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对于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可以渗透在很多不同的教学环节中,教师要抓住学生感兴趣的一些话题来创设情境,为学生的思维的活跃打下好的基础。同时,在问题产生后要鼓励学生积极进行思考探究,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会加深相关知识的体会。

二、让学生抓住教学重点提问

让学生围绕教学重点提问,这也是很好的一个教学展开模式。教学重点往往是课堂上需要学生有效掌握的内容,如果能够逐步引导学生就这部分内容进行设问,这会让课堂教学的重点突出,学生也会更牢固地掌握课堂上的知识。如何能够逐渐引发出课程教学的重点,这需要教师对教学过程进行灵活的设计。教师可以先从学生的已有认知入手,让学生从一些自己熟悉且感兴趣的话题或者问题着手,慢慢引入教学核心问题,进而引发学生的思考。教师只有让教学过程由浅入深地进行,并且逐渐实现对于学生思维过程的引导,这样学生才会一点点抓住核心知识点,并且能够在探究的过程中实现对于重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例如:《世界的居民•世界的人口》的学习重点之一是“世界人口的增长特点”。在学习这一节时,我利用多媒体展示了“世界人口增长”图,让学生仔细观察分析,学生自然产生了“世界人口增长有什么特点?“”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增长特点?”等问题。这些问题学生自主读图表学习后,比较容易完成,透过图表的辅助,学生也会实现对于这些知识的获取。让学生自己产生问题和由教师提出问题,产生的教学效果会有较大差异。学生自己提出问题是学生自主思考与探究过程的一种体现,在提出问题的基础上再来想办法解决问题,这则是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因此,教师要加强对于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这对于提升学生的各方面能力和素养都会是一种积极推动。

三、让学生在思维产生障碍处提问

对于有一定思维量或者比较复杂的教学知识点,教师同样可以鼓励学生展开自主学习与交流探讨,并且让学生就自己在思维上产生的一些障碍提出相应问题,这同样是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一种有效教学模式。教师不能指望所有问题学生都可以自主解答,复杂的问题上学生产生了思维上的障碍和瓶颈,这是非常自然的现象。学生的这些思维障碍往往也是知识教学的重难点部分,学生在这部分内容上的疑问会极大地加深学生对于这些问题的印象。在这样的基础上,经过教师的指导和帮助后,学生在慢慢探究出问题的答案后,大家会对于这部分内容的印象格外深刻,对于这些相关内容的理解往往也会更加透彻。例如,在学习《中国的疆域与人口•中国的人口》一节时,针对学生往往会受社会上一些人的影响,无法正确理解我国的人口基本国策的情况,我先让学生谈谈自己对我国人口情况和独生子女政策的了解,再出示“世界上部分国家人口状况对比”图“、世界上部分国家国民经济总值对比”图“、世界上部分国家国民人均收入对比”图,学生对比分析后自然产生了“我国存在什么人口问题?“”怎样看待我国的人口基本国策?”等问题。这几个问题有着一定的难度,解答过程需要学生对于我国的综合国情有比较深入的了解。教师可以在学生提出问题后借助各种数据、信息的说明来辅导学生展开对于这些问题的探讨,经历了这个过程后学生心里的疑问也会一点点化解。

作者:陈兰芬 单位:青海师范大学生命与地理科学学院

【参考文献】

[1]肖擎.基于学生发展的地理课堂教学调控理论与实践[D].华中师范大学2013

[2]朱彦.追问在中学地理课堂教学中的运用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3

[3]张建情.自学共探地理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D].河北师范大学2013

[4]张雪卉.初中学生参与地理课堂教学的对策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12

[5]王丽.知识经济•创新能力•地理教学[J].课程.教材.教法.1999(10)

[6]张之强.关于优化地理教学过程的几点思考[J].课程.教材.教法.1999(09)

[7]王耀华.地理教学中如何提高能力发展思维[J].课程.教材.教法.1999(06)

第六篇:初中地理课堂活动教学理论研究

【摘要】

地理学是研究地理环境,人文环境,和自然环境以及它们之间关系的学科。经常参加课外地理活动,积极引导学生,激发学生兴趣和好奇心,是学习地理的关键。在新时代的教育环境下,地理教学体制与方法逐渐发生改变,使学生的地理学习对自身生活有益。本文主要从初中地理课堂活动教学发展现状,地理课堂活动教学的理论,和地理课堂活动教学的实施三方面进行探讨。

【关键词】

初中;地理课堂;活动教学

在新时代教育环境下,活动教学被越来越多的学校采用,成为了当下教学的重要方法。在活动教学中,学生和老师的角色在不断发生变化,老师成为了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学生成为了自己学习的老师和督促者。地理课堂的活动教学,不仅使学生学习地理有了基本的读图识图能力,更增强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自主创新能力,促进了学生全方面的发展。

1.初中地理课堂活动教学的发展

在新时期的地理学科教育环境下,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动性和创新性尤为重要,活动教学就要求我们多组织多参加地理课外活动,重视校内地理学习资源,挖掘校外地理学习的素材,增大学生的学生空间,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让学生之间互相交流与探讨,总结经验,积累经验,从而更好的实施活动教学。

1.1发展现状

当今地理学科的发展,有效的融入了活动教学的理念。地理教材中出现了活动建议这一重要部分,使地理老师在课下可以根据教材,充分备课相关活动,组织好,设计好将要展开的活动教学内容,使学生在活动教学中,既能充分学习理解地理知识,也能激发了学生对学习地理的兴趣,调动了学生对地理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开发了学生潜能,促进了学生发展。

1.2存在的问题

当今地理教学过程中,依然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这使得学生的地理成绩不理解,也影响到活动教学的开展进行。有些学生,对地理学习的态度不端正,认为地理是一门不重要的学科,在综合考试中的影响也不大,使得学生产生无所谓。个别老师对待地理课堂活动教学不够重视,上课时只是一味地讲课,学生的探究能力得不到培养。

2.初中地理课堂活动教学的理论

在如今新的教育环境下,活动教学是紧跟社会时代的发展,与学生发展需求相适应,不断总结教育经验而发展的教学形式。注重学生的实践和创造,深层次的挖掘学生内在的潜力,将活动教学与课堂学习相结合,全面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生活能力以及个人发展。

2.1活动教学的内涵

活动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主观创造性,增加学生实践的机会,使学生真正意义上做到活动教学,以学生的个人发展为基础,了解学生内在需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主动发现,观察,学习和总结,使学生的自主学习,创造性学习和探索性学习能力得到提高。活动教学让学生主动思考,自主探索,不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注重培养学生的发现能力,观察能力,想象能力。

2.2地理课堂活动教学的理论

活动教学是在继承传统的教育方法的同时,深刻认识教学活动的本质,了解学生接受活动教学的心理,从而逐渐发展完善的活动教学理论体系。地理学科有其综合性和广阔性,并且兼跨文理,在地理学习的活动教学中,开展创新,多样的活动,促进学生的地理学习与实际相联系,更好地全方面地提升自身素质水平。

3.地理课堂活动教学的实施

地理学科的活动教学,可以使教师的教学方式和教学观念发生改变,学生在地理学科的活动教学中既能促进自身地理知识的增长,也使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观念得到改变,全方面地提高学生的地理知识水平和素质。

3.1地理课堂活动教学的方法

地理课堂的活动教学开展前,老师引导学生为活动教学作相应的有针对性的准备,使活动教学能够顺利进行,取得师生满意的活动教学的结果。活动教学中,老师要提前创设活动情景,然后组织学生有条不紊的开展进行活动,活动期间观察学生的个人情况,活动结束后对活动教学作出总结,并且总结每一位学生的活动表现,有针对性给与指导,最后布置此次活动教学的活动作业。

3.2地理课堂活动教学的案例

在活动教学中,老师通过教学内容,设立一个活动形式置于学生的生活之中,使学生自身体验活动和教材中的内容,使学生深刻认识教材里的知识,通过自身实践提高自身的水平。此种活动教学方式,既让学生深刻体会到地理知识在我们生活中的作用,地理知识与我们生活密切相关,也使学生了解到了国家大事。

4.总结

在当今地理教学中,活动教学必是大势所趋,未来会有更多的学校和老师实施活动教学,只有这样,学生的能力才会提高,学生的成绩才会满意,学生的素质才会得到社会的认可。

作者:王妍 单位:临沂方城中学

参考文献:

[1]钟春华.活动教学提高效率———初中地理课堂教学活动初探[J].速读(下旬),2014,(8):62-62.

[2]王星.初中地理课堂活动教学理论和实践[J].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14,(39):122-122,123.

第七篇:初中地理课堂交互式电子白板研究

摘要:

交互式白板是一种将黑板与多媒体融合的全新技术,活跃了课堂气氛,还为学生展现了更多形象的知识,提升了课堂教学效果。但是另一方面,交互式电子白板的使用也有一定的缺陷,会为课堂带来一些负面的影响,所以,教师一定要正确使用,这样才能够提升课堂教学效率。

关键词:

交互式电子白板;初中;地理课堂

交互式电子白板属于高科技产品,它可以与电脑信息及时连接,将电脑中的信息资源用白板展示出来,在实际教学当中,电子白板属于第二张黑板,可以进行书写以及删改工作,也可以根据教学需要将教学图片进行放大、缩小的处理,方便教师的日常教学。

一、初中地理教学中适用交互式电子白板的必要性

初中地理学科在众多学科中有非常明显的特点,既包括复杂的地理环境知识,还包括认识自然等人文因素的培养,地理学科是一门广泛复杂的学科,这也决定了学生不能够直接获取复杂的地理知识,交互式电子白板在这时就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现代化教学的重要表现就是现代科技在课堂上的频繁运用,逐渐将教育与时代划上统一的记号,实现国家教育现代化目标。在现代化的教育设施之中实行现代化的教育观念,这样的教学方式更加符合学生的学习心理以及生理特点,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收获良好的教学效果。现代教育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一切教学活动的开展,教学活动的评价工作都是围绕学生发展而展开的,教师也从课堂的领导者变为辅助者。在新课改的强调之下,教师利用各种教学设备以及教学手段来提升学生的学习质量,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创造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地理教学效果。

二、交互式电子白板在地理教学中的应用

初中生对地理知识不了解以及思维能力、社会经历等方面的经验较为缺乏,所以在一定程度上他们进行地理知识学习存在一定的困难,尤其在养成地理思维习惯方面。传统地理教学过程中,教师一般用语言来进行描述,这样的讲述方式难免显得苍白无力,学生也不能够从几张挂图或者教师的几句讲述中真正地领略到各地自然风光、名山大川的魅力与巍峨,当然,一些复杂的地理面貌就更加难以理解,这些教学内容一般叫做静态教学,很难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效果自然也不甚理想,学生的学习成绩很难提升。交互式电子白板大大改变了这一教学现状,它将地理课堂烦闷枯燥的课堂气氛打破,使其变得更加快乐生动,将地理的抽象知识转换为具体的图片影像,让学生的视觉、听觉亲自体验到各地的自然风光,为学生构建了一个具体的知识形象,提升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讲授《中国自然环境》这一课时,其主要讲述内容是中国各地的气候、河流以及地貌等知识,但是客观存在的情况教师无法用语言向学生展示,这时就可以利用互联网,在其中选取一些具有震撼力、写实性的照片,用交互式电子白板为学生展示出来,让学生掌握动态知识,提高教学效率。交互式电子白板对于重难点知识的突破也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尤其是与传统的教学方法相比,其提升课堂教学质量的效果更好。如何突破初中地理重难点知识一直是教师与学生共同关注的问题,而交互式电子白板可以将抽象的知识变具体,为学生展示更多地理方面的视频与图片,开阔学生的视野,帮助学生扩宽自身的地理知识面。交互式电子白板还能够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对学生进行人文教育。初中地理教学的首要任务是帮助学生了解我国的地质形态与环境的发展和变化,次要任务就是通过地理知识的传授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所以,教师在地理教学过程中,要学会加强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使学生树立热爱生活、热爱国家以及热爱自然的信心。例如,在进行“水资源”这一章节的讲解时,教师首先要通过运用交互式电子白板让学生了解到我国的江河湖泊、冰川雪原等资源,为学生展示美丽风光的图片,在无形之中对学生的情感进行升华,实现人文教育。

三、合理适当地运用交互式电子白板

交互式电子白板在地理教学中的重要性需要各位教师充分地认识到,这样这一教学手段才能在实际教学中获得有效的应用,提升课堂教学效果。但是教师在使用过程中要避免出现交互式电子白板教学适用于所有知识点讲解的使用误区,要知道不同的知识点在课堂讲解中有不同的安排,教师要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安排交互式电子白板的使用,注意交互式电子白板的使用时间,不能够满堂全都用交互式电子白板来讲授,注意对交互式电子白板教学的主导作用进行掌握,避免出现本末倒置,反而降低课堂教学效率的现象。科技迅猛发展的时代代表着人们的生活更加便利,尤其是科技在教育行业的使用,更加提升了教学效率,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提升学生学习效果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是科技是把双刃剑,所以,教师要把握好使用交互式电子白板的度,让交互式电子白板更好地为教育服务。

作者:格桑措姆 单位:拉萨市第七中学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