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实验范例

初中物理实验

初中物理实验范文1

中学物理实验大致可分为演示实验、学生实验、课外实验三种。根据现行中学物理教学大纲,初中物理有演示实验69个,学生实验43个,课外实验54个。大纲还明确指出:“规定的实验都应该力求做好。如果限于条件,一时做不到的,可以用类似的实验代替。条件较好的学校,还应该多做一些实验”。教师要设计好演示试验、学生实验和课外实验应该注意哪些问题呢?

1.设计演示实验的基本要求

(1)遵循教材大纲,明确演示目的。演示实验在物理教学中有重要作用,但并不是处处都要演示,也不是演示的数量越多越好。因为演示并不是目的,而是要通过实验,让学生理解物理概念,培养学生实验技能。如果单纯追求形式上的直观、形象,把演示实验搞成像看把戏,这就会走向反面。所以,要遵循大纲教材和教学内容,明确演示的目的。(2)突出重点关键,排开次要细节。一个演示实验,总是为了解决一个重点或关键的问题,使学生得到鲜明而深刻的印象。如果层次不分明,就会冲淡主题。例如,演示运动学的一些实验,需要测定时间,其方法很多:可用各种节拍器、停表、电子秒表、数字计时器、频闪照相、打点计时器等等,演示时只要指出它用来测时间即可,不宜大讲这些仪器的细节。(3)装置力求简单,让学生看得清楚明了。演示实验应当在可能条件下,尽量增大可见度,使全班每一个学生都看得清楚。除了改进仪器之外,还可采用白昼幻灯、显微投影等手段,以增大可见度。装置力求简单,应当作为演示实验的一条重要原则。例如,在电学中,如果需要观察某一物理过程中的电流变化,显然不能采用高档小型安培计,而宜采用立式长指针,高灵敏度的电流指示计。(4)认真做好准备,保证实验成功。演示实验是否做得干净利落,是上好一节物理课的关键。既是课堂其他环节的基础,又能为其他环节争得时间。课前应当检查、调整好仪器,亲自动手试试。(5)演示实验的过程和结果,必须符合教学原理,特别是科学性原则。教师在演示实验中可灵活地改变实验的某个条件,让学生模仿教师的实验程序进行简单的实验设计,使学生从中获得成功体验,增强对实验设计的兴趣。例如在设计影响液体蒸发快慢因素,通过对这一现象的合理猜想得出影响液体蒸发快慢的因素有:液体种类、液体的温度、液体的表面积、液体表面的空气流动。先举例探究液体蒸发快慢与液体种类有关,应如何设计才能得出与种类有关呢?就要控制质量、液体温度、液体表面积、液体表面空气流动、所放的容器都要相同,而且在观察的时候还要对两种液体现象进行比较分析得出相应的结论。然后把学生分成三组,分别设计其他三个因素,每组派一代表来表述,对学生的闪光点加以肯定,同时让其他组一起参加选择,判断是否合理。在尝试成功的喜悦之后,同学们的信心更足了。上述是设计演示实验的基本要求。为了达到演示的教学目的,不仅应当紧紧结合教材内容,而且必须从学生实际出发,选择恰当的演示方法。

2.设计学生实验的基本要求

对于学生实验,教师决不能包办代替,又不能放任自流。要创造条件,开设大纲中规定的实验,加强学生实验的组织、管理、指导工作。设计好学生实验应注意以下三点:(1)加强实验备课,做好实验前的准备工作。要根据教材特点,深入钻研每堂实验课的教学目的;要认真地把将要做的每一个学生实验都亲自动手做做,并仔细研究实验仪器的性能和合理的布局,找出实验难点;要认真考虑好实验课组织形式以及实验的指导和检查工作,这是达到实验目的的有效措施。(2)认真做好实验指导工作。实验前,让学生通过预习对即将做的实验有充分的准备,真正懂得实验的目的、要求、原理、方法和步骤。实验中,教师通过提问、讨论、示范等方式,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阐明实验成败的关键和注意事项。实验后,教师应该把实验预习思考题、实验情况、实验结果联系起来,通过学生讨论,教师讲评,巩固并发展实验的结果,要求学生写好实验报告。(3)认真做好实验课的组织安排。在组织学生实验时,应该力求让同学们做到既动脑又动手;为了使每个学生都有机会独立进行操作,可以采取轮换办法;学生在实验室做实验的时候,应该对号入座,这样有利于实验室的管理。学生实验的设计是学生从认识到实践,在实践中提高思维能力的过程,它可以激发学生的探索兴趣。在这个过程中,可以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采用不同方法进行设计,其中必然蕴含着对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和训练。

3.设计课外实验的基本要点

学生生活在丰富多彩的物理世界中,有许多可供观察的自然现象,有不少可供探索的物理技术问题,有各种各样日常生活提供的训练课题和创造活动,它们为学生课外活动提供了大量的素材。教师在设计这些课外物理实验时,应当结合学生生活实际,组织学生开展物理课外实验活动。学生的课外实验可以扩大知识领域,使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对物理和技术的学习兴趣和独立工作能力。课外实验不仅形式灵活,方法简单,在培养学生的实验设计能力方面有独特功能。因此教师在设计课外实验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引起学生的兴趣并让学生认真地去完成。总之,好的物理实验设计是提高物理教学质量的关键,是学生学习物理实验化难为易的重要途径,是培养学生物理实验能力的有效手段。

二、结语

初中物理实验范文2

摘要:

在小组合作模式中,要注重对学生进行规范实验的培养,包括实验器材的取放、实验器材的正确使用、清洁、实验过程中如何做实验记录、实验结束后如何做到对实验结果进行准确描述等等,学生间的互相提醒比教师单纯的讲述效果显著。

关键词:

物理;实验;探讨

物理是一门研究自然发展、运动规律的学科,自然界、人类社会所发生的种种现象,都有内在的规律存在,以既定的规则运行。物理的学习始终以实验贯穿整个学习的过程,初中物理以基础实验为主,通过实验切实向学生介绍事物是怎么发展的,服从什么法则,如何运用规律、法则来解释自然界所发生的事情。实验教学有利于把抽象化的物理规律直观化,并提高学生的实操能力、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对初中阶段的学生有着重要的引导作用,以自然科学的角度观察这个世界,实验教学中积累的思考经验、辩证思维也将帮助学生独立思考。可见,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的质量至关重要,需要在实践中不断积累经验,本文就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的实践与思考做出讨论,以期在今后的教学中真正保证教师教学质量,提高学生学习能力。

一、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现状

物理来源于生活同时也应用于生活,但受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过去的教学模式教师更注重对知识的讲解,认为学生对理论知识有好的认识才能更好地迎接考试,客观上忽略了对实验教学的安排,而物理相对有难度也打击了学生的积极性。当下,学校教育理念的革新以及受到互联网教学的启发,物理实验教学对教学效果产生的积极作用都使其得到重视。物理实验室、器材的不断完善意味着学校对物理实验教学的支持,目前实验教学融入综合实践活动,进行开放性教学的新模式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动手能力得到增强的同时也让学生认识到课本中所描述的内容在实践中是如何体现的,并在实验过程中遇到问题、解决问题,最终提高了学生的自主学习、独立思考的能力。

二、新型实验教学模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一)结合生活实例,提出实验目的

物理实验教学的出发点应简单明了,基于生活中最普遍的现象而提出要研究的目的,教师要在实验前将问题展示出来,展示方式可以是教师自己操作,若自然条件不允许,比如讲光的折射、散射时天气为阴天,无法以三棱镜制造彩虹,教师仍要以视频的方式向学生展示神奇的自然现象是如何形成的,让学生对问题产生兴趣,以便在实验中集中注意力针对问题进行思考。在引出所研究的问题时,要提高学生的参与度,演示实验时邀请课堂同学参与教师适时作出讲解,课堂气氛的活跃也对实验教学有积极作用。

(二)推行小组合作实验模式,交流中产生新想法

简单的物理实验可以由学生一个人完成,但往往物理涉及分工合作,比如定滑轮、动滑轮的实验设计,会设计到不同的方案,产生不一样的结果,且在实验操作过程中实验器具较多,需要几个同学共同完成,诸如上述较为复杂的实验推行小组合作实验模式,可以增加同学间的交流,平衡学生间学习能力的强弱,在实验过程中理解能力好、动手能力强的同学将带动动手能力稍弱的同学,多方进行交流的结果更利于促进学习效果,每个人关注的重点不同,提出的问题也有差异,交流中会产生新的想法、设计新的实验来验证提出的问题。同时,在小组合作模式中,要注重对学生进行规范实验的培养,包括实验器材的取放、实验器材的正确使用、清洁、实验过程中如何做实验记录、实验结束后如何做到对实验结果进行准确描述等等,学生间的互相提醒比教师单纯的讲述效果显著。每次小组合作后,教师可以组织小组代表发言,最佳组将得到奖励,各组之间的成果展示形成的竞争也会促进学生对问题的思考,并在下一次实验中继续努力。

(三)延伸课内实验,进行课外小创作

课堂实验由于受课时、教学目标的限制,往往进行时间短,应鼓励学生在课外继续进行探索,初中阶段的物理学虽然简单但也可以衍生出众多别出心裁的小制作,关键在于教师对学生的引导作用以及学校教学管理对其的支持。学校可以定期举办小制作、小实验的比赛,初中学生活力四射,对物理学又刚刚产生认识,在生动有趣的课堂中兴趣会激发其思维的活跃性、创造性,学校营造爱发明、爱创造的氛围也将极大的鼓励学生,比如学生发明的“家庭自动控水”装置、“猫眼自动提醒”功能都是基于物理在实践中的应用。课内实验只是物理教学的第一步,真正的应用还体现在生活中,学生学习电能后,综合市场中所售的定时器,可以将定时器与其他电器一起使用,激发了自身的探究能力,从认识到小制作需要一个过程,无需强制要求学生有小制作,而应鼓励其在应用中感受物理的魅力,发现问题到解决问题也就变的水到渠成了。

三、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对教师提出的新要求

教师在物理实验教学中发挥着重要的引导作用,从实验教学的精心设计问题到实验过程中的参与度,以及最后对实验做出的总结,教师都对学生知识的掌握产生重要的影响。教师要帮助学生树立正确合理的物理实验理念,遵循客观规律,避免实验中的危险,在理论与实践间做好契合是教师的责任,教师的创新思维也将影响学生的创新,平时作为物理老师也应多多思考,新想法的涌现不光是为了鼓励学生,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可以产生诸多思考并以自身更专业的角度去看待事物,教师只有与学生一起共同进步,才能更快速、有效、深刻的分析问题并传授于学生。

作者:王金兰 单位:山东省无棣第三实验学校

[参考文献]

[1]丁铁明.探究学生物理思维能力的培养[J].学周刊,2015(35).

[2]高美英.浅谈初中物理的有效教学策略[J].科学中国人,2015(11).

第二篇:初中物理实验教学

【摘要】

初中物理学科的实验教学一直以来制约着物理教学质量的提高。在学校,物理实验设备相对缺乏,教师在一定程度上忽视实验教学,或很少进行实验教学;学生普遍认为物理知识抽象难学,教师很少指导他们做实验;即便有些演示实验,学生还没观察清楚,教师匆匆演示完后就直接给出实验结论等等———这些现状不利于学生的素质教育和可持续、全面的发展。

【关键词】

初中;物理;实验教学

物理学科不但是一门以观察、实验为基础的学科。然而在学校,物理实验设备相对缺乏,教学资源比较不足;学生感觉物理难学,逐渐对物理学习失去兴趣;教师在一定程度上忽视或轻视物理实验教学。鉴于这样的现状,教师要想法设法,不但要完成教材上规定的实验,还要利用的教学资源,尽可能多地给学生创造动手实验的条件和机会。

一、实验要注意安全第一

不论是在教室里进行演示实验,还是在实验室进行操作实验;不论是课堂内的实验,还是学生自主在校外进行的实验,师生必须首先树立安全第一的意识。师生在设计实验时,首先要考虑实验各个环节的安全性(包括实验用品安全),保证实验者的人身安全。例如在电学部分,有些学生有特别强的好奇心,在没有干电池(组)的情况下,一个人在家里没有家长的帮助,擅自尝试用220V的家庭用电串联或并联用电器,有些用的电器甚至是大功率的,这样很容易造成触电,造成危险。因此,教师要对学生自主实验进行必要的安全教育。

二、演示实验要充分准备、熟练操作

演示实验是物理教学课堂实验不可缺少的环节,也是一种教学手段。演示实验是教师在课堂上进行演示,让学生观察,同时教师要适时引导学生在观察的同时思考并分析实验现象。要使演示实验达到预期的效果并顺利进行,教师必须在演示前进行充分的准备,准备好实验所用的所有仪器和材料。为了避免出现意外,教师还要多备一些易碎易坏的仪器和材料,以免在演示过程中出现意外而手忙脚乱。教师不要以为以前看过别人演示而认为自己会操作,或是在以前做过而疏忽大意,在45分钟内进行演示实验,不仅仅要让学生观察实验过程,而且要引导学生总结实验结果,达到教学内容、教学目的、教学效果的完美结合。教师在课前要反复操作,直至熟练,同时还要考虑到演示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的各种情况并对学生进行分析解释。

三、注重实验探究的科学过程

物理教材在每一章节都设置有一个探究活动,教师可指导学生在课堂上分组进行探究,也可以在实验室让学生自主探究。《标准》中明确列出了初中物理两年必做的20个实验项目。不论是用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还是探究光的反射规律,都要严格按照实验的科学步骤进行,不可随心所欲。首先师生或合作,或独自提出实验要解决的问题,并让学生大胆地猜想和假设,鼓励学生多角度思维。接下来设计实验,设想实验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的情况,在理论上准备好后,开始用所需仪器和材料进行实验。在实验过程中,要仔细观察,做好观察记录,做完后要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论证,而后师生共同评估实验的可靠性和数据的准确性以及实验过程的科学性,最后师生、生生间交流实验结果,写出实验报告。另外,教师不可“一刀切”,完全按照实验要求的步骤按部就班地进行,而是要让学生大胆尝试不同的实验方法,激励并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精神。

四、鼓励学生自主实验

《标准》中明确指出,学生要有初步的实验操作技能,会用简单的实验仪器,能测量一些基本的物理量,知道简单的数据记录和处理方法,会用简单的图表等描述实验结果,会写简单的实验报告。这是对学生实验的基本要求。教师不要因身处学校,就以没有实验条件为借口,或错误地认为实验不重要而忽略了初中物理的实验教学。有些教师担心学生自主实验存在安全问题而“禁止”学生做实验,有些则认为实验费时费力,还有的认为只要让学生记住实验仪器的名称、作用、用法和实验观察就可以解决考试题中的实验题。殊不知,眼过千遍不如手过一遍,实验更是如此。不让学生自主实验,学生会对学习失去兴趣,扼杀了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不利于新课标下对学生的能力培养。教师要善于引导,适时鼓励,起初让学生在指导下实验,之后让他们自主实验,不但激发了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还在很大程度上培养了他们合作、创新的意识和精神,为他们将来的发展提供了条件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总之,实验教学在义务教育阶段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在学校,教师要高度重视。不论在课堂上,还是实验室,在校内还是在家里,师生要以安全为前提。实验前,教师要充分准备,直至熟练操作;实验的过程中师生要严格按照其科学步骤教学,切忌随心所欲。教师要引导学生多观察,多动手实验,激发并培养他们的兴趣,培养科学精神和科学意识,培养团队合作意识,提高他们的实验操作能力,从而提高学校物理的实验教学质量,并为学生以后的学习和全面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作者:于永亮 许晓荣 单位:吉林省白山市靖宇县第三中学

第三篇:初中生物理实验技能缺失现状及策略

去年,扬州市初中物理实验考查安排了两个实验,一是天平和量筒测量小石块的密度,二是测量定值电阻的阻值。我正好在学校参加监考,在监考的过程中,我目睹了学生的整个实验过程,也发现了学生在实验中存在一些问题,表现出实验技能的缺失。天平和量筒测量小石块的密度,是八年级第六章的一个重要实验,在实验考查中,出现了许多问题。如在使用天平测小石块质量时,有的同学在称量前游码没有移到标尺左端的零刻度线处,有的学生天平没调平衡就开始称量,还有个别学生竟然用手拿砝码;在用排水法测小石块的体积时,部分同学在量筒中装水时未达到适量,有的加多了,当石块浸没时,总体积已超过量程了,有的水放少了,不能让小石块浸没,更有甚者,直接把小石块往量筒中一扔,导致量筒底部破裂。测量定值电阻的阻值,是九年级第十四章的重要电学实验,从学生的实验过程来看,反映出他们平时动手实验的机会太少,实验的技能显得缺失。有的学生进入实验室,站在仪器面前显得有点不知所措,部分学生实验的电路图很快就准确地画了出来,可等到连电路时,就不知如何下手,连接线路时会看到有的学生手抖得厉害。从这些可以看出,学生的实验心理素质不稳定,虽然他们都想把实验做好,但由于平时缺少动手实验的机会,所以到实验考查时,就表现出手忙脚乱,漏洞百出。

一、原因分析

1.教师缺少实验意识。

客观地说,现在农村物理老师工作负担重、压力大,再加上初中物理实验考查不算入中考总分,所以就会造成部分物理老师在平时的工作中不重视物理实验的教学,缺少实验教学的意识。当前,在物理实验教学的课堂上表现出“重讲授、轻活动以及重结论、轻过程”。长此以往,教师的实验意识也会渐渐淡薄,遇到学生的分组实验,有时怕组织起来麻烦,往往只简单地演示一下,有时感觉不是很重要的实验或者能用课件演示的实验就直接用动画演示一下就过去了。

2.学生缺少实验素养。

现在的初中生由于在平时的学习中接触到实验的机会不多,积累的实验技能、实验素养本来就很有限,当遇到复杂的物理实验时也是按既定步骤进行操作,在实验教学中我也发现:有些学生不能根据电路图组装好实验器材;有些学生不会正确操作某些实验步骤;有学生一旦实验失败了,就不知所措;也有些学生对实验中出现的突发事情缺少正确分析、处理的能力;有些学生对测量出来的数据不知如何处理,等等。从上述种种现象可看出:农村中学生的实验素养、实验技能还是比较缺乏的。

3.学校缺少实验保障。

农村学校由于受财力的影响,配置的物理实验室一般只有一个,而农村学校班级和学生人数也比较多,如果经常组织学生进行分组实验,显然会对实验室的工作带来很大的压力。有时学生实验过程中损坏的器材也没有得到妥善维修,又未及时添置补充,导致部分实验教学无法正常开展。目前特别是在农村学校,物理实验的考查只是一种象征性的考查,于是部分领导在思想上就不重视实验教学。还有农村学校实验员一般由物理老师兼职,对其工作学校也没有明确的要求和奖惩制度。

二、应对策略

1.学校应多关注实验教学,多途径提供实验保障。

学校物理实验室首先需要配备专职的实验员,学校要对实验员的工作职责做制度化的规定,要求实验员积极配合老师做好演示实验和学生的分组实验。有条件的学校还可以开放物理实验室,提高实验室的利用率。在平时的实验教学活动中,常会出现下列现象:教师课堂演示实验部分学生看不清、分组实验时部分学生手忙脚乱来不及做、部分思维活跃的学生又有了做其他实验的想法,等等。为了让上述同学在其他时间能“想做就做”,建议学校适当开放实验室。

2.改变教师教学观念。

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实验既是学生学习物理知识的重要内容,也是学生学习物理的重要方法,教师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应充分认识到实验的重要性,要给予学生动脑、动手的机会,要让他们尽量地参与到物理实验中来。初中物理教学必须以实验为基础,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要充分地放手,让学生自己通过实验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通过实验让学生认识到物理的奇妙,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3.培养学生的实验兴趣和探究能力。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依据教材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采用小组合作探究的学习模式。采用小组探究性实验教学,可以让学生自己探索,使其成为科学知识的主动探索者。学生在做探究性物理实验时,在教师的引导下思考实验原理、实验的基本步骤及处理实验结果,促使学生进行思考、交流、讨论。这样可更大程度地提高学生的实验素养和实验能力。

总之,初中学生物理实验技能的缺失是多方面造成的,它的缺失跟学校、教师、学生三方面都有一定的关系,要想改变这一现状,提高学生的实验素养与实验技能,必须做到三管齐下,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实验兴趣,学生的实验能力也才能得以充分发展。

作者:王宏 单位:江苏省扬州市宝应县开发区国际学校

第四篇:初中物理实验教学设计

实验是物理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初中阶段,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较差,而实验则有助于其理解抽象的物理知识,因此教师需要精心设计实验教学.声音存在于世界的各个角落,几乎每时每刻都萦绕在我们身边.虽然声音是学生熟悉的事物,但只有通过学习物理知识,才能真正理解声音的概念、产生和传播.本文以《声音的产生与传播》为例,总结了设计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的方法.

1师生互动,巧妙导入教学内容

在日常生活中,声音始终存在于我们身边,对学生而言,它虽然是熟悉的事物,但同时也让人感到陌生,我们无论在哪里、什么时间都能听到声音,却不清楚产生声音的原因以及其传播过程.所以,在教授《声音的产生与传播》一节时,教师需要调动学生对物理的学习兴趣,激发其好奇心与求知欲,从而充分发挥主动学习能力,探索未知内容.对于教师而言,需要做的就是精心设计实验教学内容,增强趣味性,吸引学生注意力,使其真正理解有关声音产生和传播的知识理论.在学习和生活中,我们与他人交流、沟通,需要以语言为载体,互相交换信息,而声音则是传递语言的媒介,在教学开始时,教师可以先提问学生关于声音知道什么,想了解哪方面的内容等问题,活跃课堂氛围.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重要阶段,好奇心强烈,自然会提出千奇百怪的问题.比如:“我们在教室里面,可以听到楼道里其他学生打闹的声音,说明声音的传播不会因为墙壁而被阻隔,那还有什么介质可以传播声音呢?”“我们平时通过说话发出声音时,好像只动了嘴唇,那声音究竟是如何发出的呢?”“地球上能够听见声音,但是假如到了火星,还能这么容易地听到声音吗?”通过这些问题,我们可以发现学生是在认真地参与讨论和探究,这也说明其对声音产生及传播的求知欲望很强.教师应当先给予学生肯定和表扬,称赞其课前预习做得好,问题重要或新颖,增强其学习自信心,接着引导其共同开始模拟实验,揭开声音产生及传播的神秘面纱.

2合理设计,组织学生开展实验

该部分教学内容大体上分为两个部分,所以实验也分为两个,即声音的产生与声音的传播.

2.1探讨产生声音的原因

先将学生划分为若干个学习小组,每个小组的所有成员合理分工,共同完成实验.要求每个成员任意选择一样工具,利用其制造声音,认真观察声音产生的过程,分析这些工具在发出声音时的不同点和相同点分别是什么,并且开展组间讨论.同学们听到要求后纷纷表示很有兴趣,很快融入了实验之中,气氛良好.比如,一些学生固定橡皮筋的一端,一只手将其另一端拉住,另一只手在橡皮筋上随意地拨动,这样振动中的橡皮筋就发出了声音;有的学生用鼓槌在鼓面上敲打,振动的鼓面发出了打击的声音;有的学生随意拨动吉他的琴弦,琴弦在振动的同时,发出优美的声音;还有的同学将一只塑料直尺放在桌子边上,使其两边分别在桌外与桌子上,随意用手拨动直尺,在振动的同时,直尺发出了声音.在自主实践的过程中,学生初步了解了声音的产生,此时教师再给予适当引导,要求其用手触摸自己的喉结,发出A、B、C等字母的声音,并认真感受手在喉结处的振动,利用类似的小实验使学生明白物体要通过振动来发出声音,发声的基础就是振动,在无形之中向学生渗透了一切物体发声都需要振动的知识点.

2.2探讨传播声音的条件

在玻璃罩内放置一个闹钟(正在响铃)和抽气机,利用抽气机缓缓抽出玻璃罩内的空气,在抽气的同时要求学生仔细聆听闹钟是否还在发声以及声音的强弱.大多数学生可以描绘出闹钟铃声的具体变化,也就是玻璃罩中的空气越来越少,闹钟的铃声也逐渐变小,最后当抽出所有空气时,闹钟也不再发声,学生纷纷准确描述出闹钟铃声的变化过程.接着,为了证明该描述,教师再将空气缓缓充入玻璃罩中,直到空气充满玻璃罩,同样要求学生认真聆听并描述铃声变化,发现在充入空气后,玻璃罩中的闹钟又发出了声音,充入更多的空气可以增大闹钟铃声,当玻璃罩中空气达到一定浓度时,铃声大小不再变化.此时教师询问学生根据闹钟铃声随着抽气和充气操作的变化过程,能够得到什么结论.一些学生说:“声音在真空中不能传播.”有的学生回答:“闹钟铃声会随着玻璃罩中空气密度的增大而变大.”这些回答都和声音传播相关,并且点到了《声音的产生与传播》一课的重点内容,教师需要把握时机,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和探索,使其知识面拓宽,思维能力提升,比如提问:宇航员在探索月球时,互相之间的距离很近,但为什么在交流时还要采用无线电设备?根据刚才的实验,学生们很快就能回答是因为月球不存在空气,所以声音无法传播,真空之中,无线电波是能传播的,因此宇航员将无线电波当作交流工具.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就是利用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特性来信息交流和沟通的,此外,声音在固体介质与液体介质中也可以传播,教师要引导学生如何通过实验或举例来证明这一特性,给出讨论时间,鼓励其充分交流,自由表达观点.有的学生说:“钓鱼的人都会保持安静,害怕鱼在水中听到人的声音而不上钩,说明液体介质可以传播声音.”还有同学说:“大家在房间外谈话时,房间内的人可以听到,在房间内说话时,房间外的人也可以听到,说明声音不仅可以在空气中传播,也可以通过固体介质传播.”这种引导学生思考并得到答案的教学方法可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分析能力,进一步理解新学的知识,并且在短时间内加深对物理知识的理解与掌握.

3课堂总结,提高学生把握能力

通过“声音的产生”与“声音的传播”两个实验,学生在亲身实践中对声音产生和传播的原理进行了探究,完成实验后,教师需要趁热打铁,引导学生及时归纳与总结当堂课的知识点,从而进一步理解声音产生和传播的知识,达到巩固已学内容的目的.

3.1通过振动才能产生声音

根据一系列的实验结果,学生已经得出了声音是因为振动而产生的结论,为了有效巩固知识点,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教师应鼓励学生回想自己的生活经验,列举能证明该结论的例子.学生对此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短暂思考后举出了许多例子.有学生说,瀑布的水垂直从高处落下,与石头发生撞击,使周围空气振动,便发出了响亮的声音;有的学生说,表演者在吹口琴时,琴内的弹簧片受到气流作用而振动,发出优美的声音;有的学生说,歌唱家唱歌时,因为声带振动而发出了令人沉醉的歌声.这些例子都能证明振动产生声音的结论,同时也说明学生在一定程度上理解了声音产生的知识.

3.2具备介质才能传播声音

气体、固体、液体介质都能传播声音,说明声音的传播在多种介质中均能实现,在不同的介质中,声音的传播速度也不尽相同,在真空之中声音是无法传播的.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本节课的内容主要就是声音的产生与传播,这些内容是大纲中要求学生理解和掌握的.所以教师在完成教学后需要及时归纳与总结当堂课的知识点,以及一些重点和难点知识,引导学生将教学思路理清,全面掌握知识点.通过课后的小实验,指导学生对产生和传播声音的知识进行自主探索,增强其观察能力与思维能力,充分发挥其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其知识掌握程度.初中阶段,学生的心智尚未发育成熟,在学习知识时,兴趣仍然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在动力因素.因此教师应当精心设计实验教学,增强教学的互动性,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引导其积极探索声音的奥秘.教师通过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以及自主学习能力,引导其分析、思考和解决问题,从而深入了解与全面掌握物理知识.但目前学生对物理实验的参与度不高,教师要适当调整教学方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教学效率,改善教学效果.

作者:石桂彬 单位:如皋市实验初中

第五篇:初中物理实验途径策略

物理课程作为一门自然学科,依靠实验的方法来进行教学,能够培养学生探索问题和自主学习的能力.这种实验式的初中物理教学方法已经完全替代了传统的物理教学方法,成为现代初中物理教学的主要方法和教学手段.本文将阐述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的重要性和提高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的策略,从而更好的推动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方法的实施.

一、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的重要性

1.推进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对初中物理的教学已经不仅仅是停留在对基础物理知识的简单学习的层面了,还要不断地提高学生的素质教育.开展初中物理教学实验活动,能够让学生在实验的过程中,充分的发挥主观能动性.在这一实验的过程中,学生不仅能将物理知识熟练地掌握,也能提高自身综合素质.

2.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有效途径

完整的物理实验由实验目的、实验步骤、实验器材的选择、进行试验和得出结论等步骤共同配合完成的.学生在进行试验的过程中,这些实验步骤都是必不可少的,学生通过对这些步骤的完成,不仅能够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还能够提高学生对物理实验规划和设计的能力,让学生在操作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3.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创新精神的保证

初中物理实验的一些新奇的实验器材和新的教学方法,都能够引起学生对物理实验的好奇心,实验式的物理教学方法很好的弥补了传统教学中单一性的不足.通过生动直观的实验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并让他们积极的投入到实验的过程,促使学生对试验所产生的问题进行探索和思考.

二、提高初中物理实验有效途径的策略

1.提高学生对物理实验器材使用的熟练程度

让学生熟悉物理实验器材,是进行物理实验教学的前提条件.进行初中物理教学实验前,教师首先要将实验器材的基本原理、内部构造、使用方法和在使用过程应当注意的事项教授给学生,对物力实验器材的共性和特点进行分析和指导,重点对物理实验器材的注意事项进行讲解,在保证学生对物理实验器材操作安全的情况进行物理实验,只有让学生对物理实验的器材进行基本知识的了解,才能使其在进行物理实验的过程中,对实验器材进行正确的操作,确保物理实验的安全性和结果的可靠性.

2.培养学生对物理实验的自主设计能力

初中物理教学实验的过程中,教师会根据实验的目的,对物理实验的操作原理和理论进行讲解和分析.当学生对实验的基本原理了解以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依据所学的物理理论和该实验的操作原理,自己设计出实验的方法和步骤,不能仅仅局限于物理课本中的试验方法.教师要对学生所设计出实验方法和实验步骤,进行相应的指导和评价,对学生物理实验设计和操作步骤中的存在不足和缺陷指出来,指导学生对这些不足进行及时的修正,进行规范化的操作.让学生自主的对物理实验过程进行设计,不仅能够让学生更好的理解物理的基础知识和原理,也能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和创新精神.

3.分组的物理实验教学方法

进行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经常会出现学生过多而物理实验器材不够,或实验步骤太多一个人难以独立完成的现象.针对这一教学现状,分组进行物理实验的教学方法能够很好的解决这一问题.对学生进行分组的物理实验方法,是将班级内的所有学生,在物理老师的指导下根据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进行均衡分组的实验教学方法,让学生与学生之间相互合作,共同探讨,在进行实验的各个步骤中来观察所产生的物理现象,来验证物理定律的科学准确性,加深对物理概念和规律的学习.分组实验的教学方法,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还能培养学生与学生之间相互合作的精神,促进了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

4.不断改变实验方式,开发探究式实验

在当前我国的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只是将课本上单一的物理实验方法进行简单的演示后,让学生开始对教材中的试验方法进行复制,在这一实验教学过程中,并没有真正的实现实验教学的教学目标.针对目前的这一物理教学实验现状,教师应该在初中物理的教学过程中,实行探究式的教学方法,让学生自己对物理实验进行设计,自主的进行物理实验,通过物理实验的操作,来研究所反映的物理现象和过程,探究和分析各个物理因素之间的关系,从而让学生形成新的物理概念.这就要求学生必须学会控制变量的试验方法,在实验中只改变一个量,从而求出其他物理量之间关系,不断的对物理量进行变换研究,最后总结出物理概念和规律,让学生在这一试验方法中不断加深对物理知识的理解.

5.重视学生实验,提高学生实验的积极性

在进行初中物理实验的过程中,学生很有可能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甚至是实验失败的现象,这时教师应该对学生的实验步骤进行一步一步的检查,分析出学生出错的原因,引导学生重新进行实验,提高学生对物理实验的积极性.同时,教师还应着重关注学生在物理实验过程中的规范性操作和设计.

6.通过物理实验的趣味性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

将物理实验运用得到初中物理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充分的利用物理实验的趣味性和新奇性来吸引学生学习的热情,充分的将学生的好奇心调动起来,让学生有学习物理的欲望,这是初中物理教师进行物理实验教学的第一步,将学生的好奇心和学习的兴趣成功的吸引是成功教学的前提条件,接下来初中物理教师要营造一个开放且全面的物理实验室,由于物理课堂实验并不能让每一个学生在短短的一节课当中将所有的物理实验全部做完并全部领悟,所以针对当前物理课堂实验过程出现的这一问题,教师建立起一个开放式的物理实验室,让学生设计实验的过程中自己动手,自己实验,自己学习.在长此以往的物理实验教学培养中学生就会形成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同时学生在进性将物理实验的过程中一旦有了新的实验想法和方法就可以通过自主实验的方式来验证对物理知识的构想,对学生的创新能力也有所培养.将实验的教学方法引入到初中物理教学试验中,是推进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有效途径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创新精神的有效保证.今后初中物理实验教学,要不断培养学生对物理实验的自主设计能力,实行分组的物理实验教学方法和探究式的实验教学方法,不断地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性.

作者:郑文欢 单位:江西省上饶市上饶县碧霞学校

第六篇:初中物理实验创新教育提升策略

摘要:

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是整个物理知识学习的重要环节,通过物理实验的辅助,可以帮助学生更直观、更深入地掌握物理知识。分析了创新教育理念在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的意义,对创新教育理念在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的有效应用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

创新教育;初中物理;实验教学;实效性

实验是物理教学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有效设计物理实验,可以帮助学生更直观、更深入地了解物理知识。在新课改的要求下,需要有效创新初中物理实验策略,提升实验的时效性,本文对此问题进行了探讨。

一、创新教育理念在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的意义

对于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来说,物理实验的详细演示,可使学生通过现象逐步地去认识本质,尤其是在新的教育理念的指导下,物理实验更是初中物理教学中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手段,对整个初中物理教学具有重要的意义。探索创新教育理念在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的应用,有利于促进物理实验教学的有效开展。

二、创新教育理念在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的有效应用

(一)从创新性的角度切入实验讲解

在进行物理实验教学的时候,要从一个全新的角度切入,引起学生的操作兴趣。例如,在讲解“浮力”这一课的物理实验时,教师就可以运用故事切入的方式。教师讲述“草船借箭”的故事,开始的时候讲述诸葛亮的神机妙算以及战争场面的精彩,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然后话锋一转,询问学生这些船是怎样在江面上随水而行的。这个时候,教师就可以自然而然地引出本节课所要操作的浮力实验。学生凭借对这个故事的想象和理解,也会迫不及待地想要知道其中的原理,这样就可以将学生的注意力引入到物理实验上来。同时,学生也了解到物理与生活的联系,间接培养了他们在生活中的物理思维,从而提高了他们学习物理的兴趣。

(二)增加课堂创新性探究讨论

教师在进行物理实验的时候,要增加课堂创新性探究讨论。简单来说,就是要通过学生的讨论和参与,促进学生思维力的发展,促进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的创新。例如,在讲解“重力”的时候,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几组,然后让学生根据自己讲解的重力的概念和相关知识,让大家思考一下生活中常见的重力现象,这样一来学生就会对自己日常生活中的现象进行筛选,积极地参与讨论,从而对重力这个概念有了更加深入的认识。创新性探究讨论,可以让学生在小组内自由地发言,激发思维,在组员之间的交流中,大家各抒己见,对不同的认知进行讨论,能更清楚地发现认知中的错误,更有利于对重力这一知识点的学习。而且,教师通过学生的反馈,可以根据学生的答案来帮助学生解释为什么有些作用力不属于重力,这样一来就可以更正学生的错误认知,促进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

(三)开发创新性物理实验方式

教师可以通过开发创新性物理实验方式来推动物理实验课堂教学的创新发展。例如,教师在讲解“串并联的知识”的时候,就可以改变传统的实验方式,采用新型的、有选择的实验方式进行实验。这种新型的实验方式简单来说就是给学生更多材料选择的机会,让学生进行自主的探究,这样学生就可以通过自己的实验探究来找到最佳的实验方式,并且取得成功,最终获得实验结果。所以,教师在进行“串并联”的实验时,除了要给学生准备一些基本的灯泡、导线、开关、电池之外,还可以准备一些与该实验无关的器材,让学生根据具体的实验原理去选择实验器材,这样一来,学生的选择空间就会变大。传统的实验教学中,只准备了实验会用到的材料,导致学生形成思维惯性和思维惰性,认为给出的材料一定要用到,如果没用到就是自己实验出错了。而且实验时已经给定了材料,学生就不会思考做这个实验应该用什么原理,用什么材料合适,与探究物理的基本原则相违背。而这种创新性的实验方式,可以进一步推动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的发展,也能培养学生物理实验的思维。

(四)重视实验总结的教学环节

教师还要注意总结实验经验,通过实验经验来提高学生的创新拓展能力。在物理实验结束后,教师要根据本节课的实验内容让学生进行实验总结,写出自己的实验心得。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可以再次回顾本次实验过程以及一些基本的注意事项,这样学生就可以在这个实验基础之上学会举一反三,掌握基本的实验原理和实验方法。例如,对以上“浮力”和“重力”的实验,学生就可以在实验之后对基本的原理进行总结,然后再联系一些生活现象,这样就可以提高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这同样是创新教育理念在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的有效应用的表现。

三、结语

通过本文的进一步研究可以看出,创新教育理念在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的有效应用,需要从教学理念、教学方式以及教学总结等多个方面来共同深入,并且要做到不断地渗透,只有这样才可以促进创新教育理念与初中物理教学之间不断地融合,实现初中物理教学水平的进一步提高。

作者:周希斌 单位:昆山市新镇中学

参考文献:

[1]周小强.创新教育理念增强初中物理实验教学实效的有效策略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11.

第七篇:初中物理实验学生创新能力培养

随着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与发展,创新能力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实力重要指标,关系着人类社会的进步与发展,只有进行不断创新,才能够推动科学技术与人类社会进步.因此,物理作为一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基础性课程,通过开展物理实验教学,向学生讲解物理学方式与手段,能提高学生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及实践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社会主义建设输送创新型人才.

1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现状

1.1实验教学效率低下

现阶段,初中开设物理实验教学课程,在实际操作中,没有取得令人满意效果,大多数物理实验教学的目的不能够满足新课标教学要求,即使学校在规定时间内开设物理实验教学,也未收到令人满意的效果.

1.2忽视物理实验教学作用

目前,学校物理实验教师大多数存在轻视实验教学问题,认为讲解实验与操作实验相比具有更多优势,因此,物理教学实验成为演示实验,不能够充分地发挥实验教学作用.此外,由于物理教师缺乏对实验足够认识,大多数教师不愿意花费时间与精力在实验教学中,致使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方式呈现单一化状态.

1.3教学模式落后

初中学校目前的实验教学模式比较落后,一直沿用呆板的教学方式,大多数班级学生使用同一器材与方式开展物理实验,得出的物理实验结论呈现一致性特点,上述情况容易使得学生一味模仿他人操作实验过程,不能深入地观察实验过程,且缺乏对实验内容的思考,没有充分发挥实验教学对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思考能力作用.

2物理实验教学对培养创新能力的意义

2.1转变演示性实验

传统物理实验教学中多数教学采取演示实验方式,教师在讲台上讲解实验过程,学生被动地听取教师讲解,然而受到场地等条件的制约,大多数学生无法仔细观察整个实验过程与效果,降低了学生的实验参与度,大大降低实验教学效率,阻碍了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所以,教师在开展实验教学过程之中,应改进实验物品及辅助性用具,提高实验教学效果,让学生更加直观地观察实验教学整个过程.

2.2促进学生思维拓展

学生在实验教学中不仅要掌握一定的物理知识,更要提高发散思维能力,从而做到举一反三,并能够灵活地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真正地掌握物理知识,因此,教师应引导学生将现实生活中问题与课堂知识相联系,突破课本的实验案例束缚,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促进学生探索能力与创新能力培养.

2.3课外实验内容的拓展

物理教学以实验为基础,通过进行物理实验,从而得出物理定理、规律及定律,但是,物理教材所提供的实验案例,不能够让学生充分地理解物理教学内容,因此,物理教师应突破教科书的束缚,对物理教材的内涵及外延进行深入挖掘,开动脑筋、创新思想,为学生创设出创新性实验,从而丰富物理实验课程内容.例如,教师应结合物理知识内容,适当地拓展与社会相关的物理实验活动,其中包含课堂内外实验,教师在设计课外物理实验过程中应注重实验的综合性及灵活性,紧贴学生实际日常生活,促使学生将物理原理运用到生活中.

2.4重视学生的亲身参与

传统物理实验教学强调学生对课堂实验内容的观察,而新课程改革背景下,重视提高学生动手能力,顺应人类认识规律过程,让学生直接获得感性材料,提高对物理实验教学内容理解,从而逐渐地掌握物理研究与学习基本方式.学生在亲自操作实验过程之中,独立思考与解决面临的物理问题,发挥自身创新意识,解决物理实验问题,有利于提高学生自学能力,与此同时,教师可以将学生划分为若干个小组,促使学生采用小组合作形式,提高学生的沟通交流能力与合作能力.此外,学生预测实验结果及提交实验报告的过程,提升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有效地提升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3提高物理实验教学的策略

3.1引入问题式教学法

传统教学模式强调教师的主导地位,学生被动地听讲,忽视学生主体地位,不利于培养学生发散思维,因此,教师应充分地利用学生好奇心重、喜欢动手操作的特点,为学生创造更多的动手实验机会,促使学生能够突破传统的思维束缚,自觉地拓展知识,提高创新能管理.所以,教师应引入问题式教学法,结合教学内容,巧妙地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能够带着问题投入物理实验过程中,在物理实验教学中提高解决问题能力.

3.2提高学生的主体地位

传统教学模式中重视教师主导地位,教师对物理实验教学过程全程的控制.首先,教师提出相关物理问题,而后简单分析问题,之后告知学生操作过程,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缺乏对实验过程及结果的认真思考,教师要求学生通过机械记忆方式记忆实验步骤与结论,长此以往,严重束缚学生的创新能力,学生对问题的观察仅仅流于表面,失去思维的独立性及主动性,阻碍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因此,初中物理实验教学过程中应充分地尊重学生主体地位,转变教师角色,以引导方式让学生通过仔细实验,从而得出相应的结论,提高解决问题能力.此外,教师在安排实验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学生的差异性,有针对性地安排实验,在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的前提下,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并积极地发表对实验见解,教师的引导与纠正,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独立性.

3.3实验教学与实践相结合

物理现象来源于生活,但是,人们往往对生活中的物理现象缺乏足够认识,学生在面对现实生活中的问题时,往往感觉到措手不及,因此,教师应归纳整理生活现象,引导学生分析与探讨发生在周边的物理现象,一方面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另一方面可以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索精神,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综上所述,开展合理的物理实验教学,一方面,有利于激发学生的物理学习兴趣;另一方面,可以培养学生进行物理探索的精神,在物理实验教学中贯彻落实素质教学的目标,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作者:梁文顺 单位:广东实验中学

第八篇: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优化策略

实验一直是物理教学的有效手段.进一步对实验教学进行优化,推动学生素质向更高层次发展是初中物理教师经常思考的问题.对此,笔者有以下思考.

一、变演示实验为学生自主实验

为什么有些物理实验在教学中由教师来演示呢?原因一般讲有两个:一是相关器材有限,不足以将其以学生实验的形式全面铺开,而相关实验现象也比较直观,不需要学生近距离接触,例如演示“声音在真空罩中无法传播”这一现象;二是相关操作较为复杂,限于初中学生动手能力尚有欠缺,因此由教师操作,能节约时间.但是这也带来一些弊端:那就是实验由教师或少数学生进行操作,大多数学生成为被动的参与者,其操作体验上有太大的缺失,因此笔者认为除了基于第一点原因设计的演示实验之外,其他实验都尽量让学生来操作.正所谓“绝知此事要躬行”,学生在操作中能充分发挥其学习的主体性地位,能有效提升其动手能力.当然,对于操作较为复杂的实验,教师要做好示范工作,让学生边学习边模仿.相对来讲,这会花费更多的时间,实验操作过程中,学生也会面临更多的不确定因素,但是每一个学生都能切实地体验实验操作,学生在磕磕碰碰中完成操作后,收获的不仅是物理规律的构建,更有一种探究成功的成就感.例如《杠杆》一节的导入环节,教师本来以演示的方式呈现羊角锤拔钉子的实验,但是因为没有直接的体验,学生无法获得杠杆省力的感性认知,因此将其以学生实验的方式在课堂内进行,让他们围绕“如何将牢牢钉在木板里的钉子拔出”这一问题,思考、讨论和操作,在他们解决问题后,教师趁热打铁,立足于这一模型和他们一起认识支点、力臂、动力和阻力等概念就水到渠成了.

二、变课外制作为物理实验平台

物理教学不应该局限于课堂之内,让学生在课后以小制作、小发明的方式进行物理实验也能有效培养学生兴趣,提升其动手操作和物理思维能力.特别是课外实验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学生在素材搜集、资料查询、实践操作等各个环节会面临各种各样的问题,学生或依托网络平台,或小组相互协作,最终实现问题解决的过程中,他们的创新性思维和团队合作能力将获得极大的培养.例如,安排学生课后进行“自制水果电池”的小制作,并让学生将设计思路和制作过程以文字形式进行整理.学生先通过图书资料或互联网平台进行相关制作方法和原理的查询,对水果和电极的选择有了大概的思路框架,但是实际操作还会有很多细节的问题.比如,水果好找,但是哪里去找铁片和铜片?是到商店购买,还是在生活周边进行就地取材呢?学生对这一问题的解决可谓五花八门:铁钉、硬币、钥匙等等都成了他们的器材,就这一小小细节问题的处理其实就是一种开放性思维的训练。此外,学生的思维一旦被激活,他们就会主动地思考:苹果能做电池,那么番茄和柠檬呢?谁的效果更好呢?水果电池的电压和哪些因素有关呢?为什么铁片和铜片插进水果就能形成电池?换用其他金属可以吗?如果两个电极的金属材质一样,结果又如何呢?一系列问题出现得如此自然,让学生的问题意识得以充分的训练,此外他们围绕问题的进一步思考和探究会引领他们的认识发生更高程度的飞跃,而且学生在这一制作过程中体验到实践的趣味和快乐,这才是最大的收获.

三、变验证性实验为科学探究实验

当前的教学理论一再倡导变验证性实验为探究性实验,以更为直接地将实验规律的发现过程呈现给学生.因此,初中物理教学在开展学生分组实验时,要提供充足的时间,让学生在思考和讨论中发现问题、进行猜想、设计并完善实验思路,让学生在实验过程中更为深刻地体验科学探究的本质.例如,《欧姆定律》一节的教学,笔者是这样来设计的:教师不对实验的原理和操作做任何讲解,而是将“探究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这一课题提供给学生,并对实验的操作进行一定的说明,比如电流表和电压表量程的选择以及接入电路的方法等等.然后,就将科学探究的主导权交给学生,让他们在教材阅读、小组讨论以及实验探究中对有关规律进行总结.学生在进行实验探究的过程中,暴露出很多以往没有发现的问题,比如,学生在对电流与电阻的关系进行研究时,更换电阻之后就马上读数,忽略了需要重新调整滑动变阻器,以保证电压为定值这一控制变量法的常规操作;对电流和电阻的规律进行总结时,学生也立足于深化认识的角度,进一步推论出“电压不变时,电阻与电流成正比”这一错误结论.对于这些探究活动中所出现的意外情形,都是物理教学中宝贵的生成性资源,教师引导学生对此类原生态的问题进行进一步探究和思考,有助于学生的相关素养的提升.因此,在学生科学探究活动结束时,教师引导学生的总结不应该局限于实验规律的汇报,更应该包括各小组实验过程中暴露问题和经历挫折的经验交流,这能推动科学探究实验教学效率最大化的提升.

综上所述,对优化实验教学能有效推进课堂效率的提升.而对实验进行恰当地改进性处理需要教师从学生认知特点出发,立足物理学科特点,突破传统教育理念束缚,在课堂实践中不断探索、思考和总结.

作者:孙素莲 单位:江苏省如皋市搬经镇高明学校

第九篇:初中物理实验器材选择优化

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离开了实验,物理学就得不到发展,物理学的质量也得不到提高。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学生需要掌握的概念、规律及公式等都是以客观实验为基础的,即物理理论绝不能脱离物理实验结果的验证,物理实验是初中物理教学的灵魂,是物理学的魅力之所在,也是激发学生学习物理学的兴趣的主要源泉,更是培养和发展学生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方法和手段。然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物理实验并没有很好地起到引导学生探究和实践的作用,物理课堂教学效果并不理想,其根本原因在于缺乏与教材配套的实验器材、器材配置不合理、部分器材破损而无法满足教学需要等。本文将针对物理实验器材的选择和优化展开研究。

一、如何合理选择有效的实验器材

初中物理实验是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了解物理现象,探索物理规律,所以我们选择的实验器材要保证能够顺利完成实验,并且能从实验现象、数据、图像中找出规律,得出结论。否则,实验就是无效的,是流于形式的。

1.选择的实验器材要能保证实验顺利完成,具有可操作性。

我们要选择精良的实验器材,一件精良的实验仪器不但能保证实验顺利完成,而且还能提高物理课的课堂效率,帮助教师轻松突破教学难点,让学生在有效的时间内学习的内容更多,知识掌握得更加牢固。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如果没有一套合适的实验器材,就有可能导致课堂实验最终失败,从而使演示实验环节变得毫无意义。比如做“马德堡半球实验”,这个实验一般在课堂上很难做成功,因为往往是一边抽气一边漏气,反复多次实验都达不到理想效果,经常是学生不费吹灰之力就能把两个半球拉开,不能充分展示马德堡市长当年所做的实验,显然这样的实验操作是失败的。我深入反思了实验失败的原因,发现配套的实验器材———两个半圆形的铁球,如果按教材上的方法去做,无论怎样都无法抽成真空状态。这显然是因为选择的器材不够合理,无法完成实验操作。于是我开始想办法改进、完善现有的实验器材,使其更具有操作性。我首先联想到了拔火罐,同样没有密封材料,拔火罐却能牢牢地压在皮肤上,并由此受到启发,在两个半球中间放入酒精棉,并用火点燃棉花,经过一定时间后取出棉花,再把两个半球合在一起,等冷却后请两位同学拉两个半球,发现很难把两个半球拉开。为了让实验变得更具可操作性,我又选择了更加合适的器材来代替原来的实验器材。受生活中的吸盘的启发,我选择了两个皮碗代替两个半球,对压排去中间空气,然后需要用很大的力才能把两个皮碗拉开。选择这样的实验器材,不但能达到初中物理教学的目的,而且操作简单,容易成功。总之,物理实验课应当精心设计、巧妙应用和不断改进实验器材,这样不但能确保实验的可操作性,还能使实验操作更加简单,效果更加明显,从而促使物理实验课堂更加高效。

2.选择的实验器材要能保证实验现象直观,数据清晰,结论明确。

初中学生的思维发展正处于从具体形象思维过渡到抽象逻辑思维的阶段,所以我们在选择实验器材时应该保证实验更加直观,数据清晰,结论明确。比如物理教材八年级上里第一节是《声音的产生》,其中有一个“探究声音能否在水中传播”的实验。书上设计的实验器材是一盆水、一个摇铃,做实验时把摇铃放在水中摇晃发出声音,人可以听到从水中传来的摇铃声,从而证明声音能在水中传播。但是这个实验存在的问题是,手在摇铃时水也会振动发出声音,学生听到的摇铃声夹杂着水振动的声音,所以实验现象不够明确。另外,摇铃发出的声音并不只是通过水传到空气中的,还可以通过手臂传到空气中,所以实验结论也不够明确。因此我重新选择了一个发音器———收音机。把正在播音的收音机密封在塑料袋里,用线悬挂起来,再放入水中。注意让塑料袋全部浸没在水中,同时又要保证不和盛水容器相接触。这时可以听到发音器发出的声音,从而明确地得出声音可以在水中传播的结论。

二、如何优化和改进初中物理实验器材

1.选择实验器材要生活化

初中物理实验是来源于生活的,“瓶瓶罐罐做实验”这句话是初中物理实验的真实写照。从物理走向生活,从生活走向物理,可以让学生更加深刻地体会到生活处处皆学问,并且还能强化学生的创新意识。

2.要不断优化和创新实验器材

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和创新精神,需要不断地改进和优化物理实验器材。不管什么实验,如果实验结果无法达到预期效果,就会影响学生的认知,干扰学生对物理概念的理解,所以在预先估计到实验效果欠佳时,就要全力改进并创新实验,以确保达成教学目标。例如在《物质的三态温度的测量》一节的教学活动中,教材设计的实验是观察温度计,掌握温度计的原理、单位和使用方法,然后尝试测量一杯温水的温度。这样的教学方案往往会让学生觉得枯燥乏味,因为器材比较普通,实验也没有任何挑战性。鉴于此,我对实验器材进行了改进,课前给学生准备好了一根细塑料管和一只小玻璃瓶(可用带橡皮盖的青霉素瓶),瓶中装水,然后再把管子插入瓶中。先让学生说说自己知道的有关温度的知识,动手摸一摸盛有热水和冷水的两个烧杯,感受哪个温度高,哪个温度低。先将小瓶放入盛热水的烧杯中,然后再放入冷水中,观察细塑料管中水柱的变化。学生会观察到,在热水中管子里的水柱高,而在冷水中管子里的水柱低,从而为理解温度计的原理打下基础。可以说,通过改进和优化实验器材后,整个实验变得更生动、更具有探究性了。接下来是引导学生制作温度计,我以问题为线索,引领学生思考动手。(1)如何在管子上标上刻度?让学生先自学摄氏度的规定,然后再给管子标上刻度。(2)如何让这个温度计使用起来更方便?学生回答,管子要密封,管子和瓶子连接要牢固。(3)如何让温度计更加小巧?学生答,可以将小瓶子改为玻璃泡,管子做得尽可能细一些。这样经过学生讨论得到的温度计,离真正的温度计已经相差无几了。最后展示温度计,并分发给学生观察。由于有了前面的铺垫,学生对温度计的原理、单位和使用方法很快便了然于胸了。实验在物理教学中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因此作为物理教师,我们要想办法通过各种途径来开发物理实验资源。一方面,可以精选实验室配备的实验器材做实验。另一方面,也可以对已有的实验器材进行改进和优化,让实验误差更小,操作更加简单,效果更加明显,探究更加深入,这样做可以让学生在新的实验器材和不同的实验方法中保存持久的探究兴趣和饱满的学习热情,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只有这样,我们的物理教学才能做到事半功倍,真正实现有效课堂、高效课堂。

作者:钱登鹰 单位: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实验初级中学

第十篇:初中物理实验科学方法教育初探

在实际课堂中一直存在重知识轻科学方法教育的情况,这样的现状使很多学生学到的是支离破碎而不是有序系统的知识链.在2011版物理课程标准中,将“过程与方法”作为课程目标明确写入课程标准,强调学生学会学习的过程,义务教育阶段物理教学的目的就是培养全体学生的科学素养,让学生获得知识的同时,经历探究过程.《课标》强调既要学习科学知识,更要掌握一定的科学思维方法.只有掌握一定的科学思维方法,才能有力促进学生的能力提高和落实素质教育的目的.

1初中物理课堂科学方法教育的现状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三维目标的理念已经深入广大教师心中,大部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能够重视“过程与方法”目标的实施,注重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参与科学探究活动,进行分析归纳总结.但是现实上还存在诸多问题影响“过程与方法”目标的落实.初中物理《标准》中对科学方法没有明确的要求,教师在实际教学中不好把握过程与方法目标落实的程度.《课标》在过程与方法目标中的表述,主要是对于过程的具体要求,对于科学方法,只在第五条中提到“要学习物理学家在科学探索中的研究方法,并能在解决问题中尝试应用科学研究方法,”但是在初中阶段具体要学习哪些方法?在问题解决中要会用哪些方法?学生应该达到什么层次?课标没有具体要求.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很多老师对科学方法教育的“度”理解认识有偏差,教学过程中无从下手.还有很多老师在实际教学中把方法与能力相互混淆,把方法等同于观察、记忆、分析、归纳等能力目标,这些教师并不明确在初中课堂上学生到底应该学到哪些科学方法,在教学设计时应如何制定科学方法的目标.这些现象直接导致了科学方法教育落实不到位,肤浅漂浮的情况.

2实验教学落实科学方法教育的重要性

科学方法是人们在认识和改造客观世界的实践活动中总结出来的正确的思维、行为方式,是人们改造和认识自然的有力工具.科学方法是科学素养的主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培养学生终身学习能力的途径,它是将知识和能力联系起来的纽带.对于刚接触物理的初中学生,虽然对世界充满了好奇,但是还没有接触了解研究问题的基本方法和手段,那么就无法将大量的物理知识在头脑中编织成一个层次清晰、逻辑严密的网络,也就无法完善自己的知识系统,当面对陌生的问题时也就无从下手寻找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源.因此,初中阶段在注重物理知识教学的同时,必须加强物理科学方法教育,教师要有目的、有意识、有步骤地在课堂渗透和学习物理学的基本研究方法,使学生受到物理科学方法的熏陶和训练,避免那种在课堂教学中只重知识,忽视方法,只是孤立地解释现象的状况存在.经过合理实时的训练,让学生逐步掌握最基本的科学方法,达到促进知识学习,培养能力和提高科学素养的目的.当然初中学生刚开始接触物理,分析、思维等能力还处于开发提高阶段,我们也不能过度拔高科学方法教育的要求和作用.

3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常用的科学方法

研究物理的科学方法有许多,在初中课本中用到的有控制变量法、观察法、实验法、比较法、类比法、等效法、转换法、模型法、科学推理法等.其中观察法是最基本、古老、最直接的科学方法,在初中教学中,观察法的教学始终贯穿于物理课堂各个内容的教学,教师应对学生的观察随时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促进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由于学生自身的知识、能力限制,在初中教材中唯一明确提到名称的方法就是控制变量法,其它科学方法都是渗透于实际教学内容中,并没有把名称明确提出.控制变量的思想是在课本中明确提到的,广大师生能够张口就来,在《课标》中具体要求是“尝试考虑影响问题的主要因素,有控制变量的意识”.所谓控制变量就是在研究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对影响事物变化规律的因素或条件加以人为控制,使其中的一些条件按照特定的要求发生变化或不发生变化,最终解决所研究的问题.可以说任何物理实验,都要按照实验目的、原理和方法控制某些条件来研究.如导体中的电流与导体两端的电压以及导体的电阻都有关系,初中物理实验难以同时研究电流与导体两端的电压和导体的电阻的关系,而是在分别控制导体的电阻与导体两端的电压不变的情况下,研究导体中的电流跟这段导体两端的电压和导体的电阻的关系,分别得出实验结论.通过学生亲自实验,让学生在动脑与动手,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点上找到这“两个关系”,最终归纳得出欧姆定律.初中物理教材中,还有很多实验均应用了控制变量这种科学方法.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探究液体内部的压强与哪些因素有关;探究浮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探究影响物体动能和重力势能大小的因素;探究导体的电阻与哪些因素有关;探究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探究电流做功与哪些因素有关等.利用控制变量法研究物理问题,注重知识的形成过程,有利于扭转重结论、轻过程的倾向,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使学生学会学习.实际在研究某些物理知识或物理规律,往往要同时用到几种科学方法.如在研究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时,我们同时用到了观察法(需要观察电流表的示数的大小)、转换法(通过研究电流的大小来判断电阻的大小、实验中把电阻的大小转换成电流的大小)、归纳法(分析实验数据现象,将分别得出的电阻与材料、长度、横截面积、温度有关的信息归纳总结在一起)和控制变量法(在研究一个量与另外一个物理量的关系时控制了第三或第四个量保持不变)等方法.

4结合具体内容进行科学方法的渗透

教学中既不能脱离知识去讲方法,也不能只讲知识不讲方法.离开知识讲方法就会使方法显得过于理性化,抽象而不具体,学生难以琢磨.知识是方法的载体,脱离了知识,科学方法教育就成了空中楼阁水中花.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充分利用和挖掘教材中科学方法的教育因素,抓住知识与方法的结合点,以具体的教学内容为依据,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手段,适时点拨,让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在不知不觉中学习不同的科学方法.通过概念、规律的形成,培养学生抽象和概括、分析和归纳、综合和推理等思维能力.将科学方法教育贯穿于物理教学过程之中,既能使学生了解知识的来源,知道知识形成的过程,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同时也能学到科学方法,为学生能力的提高打下基础.在教学《平面镜成像》时,为了使学生理解平面镜成像的特点,老师们在课堂上采用实验法,将点燃的蜡烛A放在竖立的玻璃前,让学生通过玻璃观察点燃的蜡烛的像,比较物、像的大小;然后再将另一只等大的蜡烛B放于玻璃后,移动蜡烛B使它与点燃蜡烛A的像的位置重合,比较物与像的大小;通过标出玻璃以及玻璃前后蜡烛的位置,测出蜡烛和它的像到玻璃的距离,找出物像连线与玻璃面夹角关系.改变蜡烛到玻璃间的距离多做几次实验,从而总结出平面镜成像的特点.这种通过实验方法来探索物理规律的做法,既使学生理解了平面镜成像特点的知识,同时也学到了由实验研究问题的科学方法,培养了学生观察能力和实验能力.在物理知识的教学中,注意发挥教学内容中科学方法教育因素的作用,做到方法教育和知识教学有机结合,是培养学生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科学素养的有效途径.

5进行科学方法教育应该潜移默化、循序渐进

初中物理实验范文3

【摘要】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实验是不可缺少的一项内容,将直接关系到学生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的能力。在本文中,将就以综合实践活动拓展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的方式进行一定的研究。

【关键词】

综合实践活动;拓展;初中物理;实验教学

1.引言

物理是一门自然学科,其中很多知识都需要在具体实验操作中获取。而在以往初中物理实验课程中,往往以课堂的形式开展实验教学,并没有将初中物理实验融入到实践活动当中,不能够实现实验教学效果的充分发挥。对此,需要及时把握重点,通过综合实践活动的应用提升物理实验教学效果。

2.物理实验中综合实践活动意义

在初中物理实验中,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意义有:第一,物理实验强调实践教学。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实验是支撑教学活动的重要力量,实验教学成为物理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途径。通过直观教学方式,能够在彻底激发学生求知欲望的基础上使其更为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实验环节中;第二,课堂中不能充分发挥教学效果。在初中课堂中,教师开展的物理实验通常会受到时间和空间等方面的限制,不能够充分发挥实验教学效果。而通过综合实践活动的应用,则能够帮助教师更好地开展实验,最大程度发挥实验效果。

3.综合实践活动拓展物理教学方式

3.1活动目标设置

在物理实验教学中,科学目标的设置非常关键,通过学生“最近发展区”的了解以及目标设置,能够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在实际目标设置之前,需要做好实验教学要求的深入研究,做好学生在学习当中存在难点以及问题的把握,在做好具体实践活动开展特点、形式掌握的基础上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设置。如在“水果电池制作”这堂课程中,教师在目标设置时要避免仅仅要求学生能够将水果制作成电池,还需要使学生能够通过实验了解电压表的使用知识以及电压概念的掌握,即在做好实验设计、学生小组合作、实验操作以及问题排障的基础上更好的帮助学生实现生活应用性以及科学趣味的体验,进而使其在做好知识掌握的同时也能够对物理这门课程形成更高的学习兴趣。

3.2强调活动过程

在物理实验教学中,教师要把握活动过程:第一,教师提前做好准备,在实验进行之前做好实验材料以及相关设备的检查,保证实验的安全性和效果;第二,在课程中,要提前说明本次实验的要求、目标、实验原理以及各类仪器设备的使用方式,通过谈话以及讲授等方式的应用做好说明,通过科学示范方式的应用提升学生的自觉性;第三,要在实验当中做好调度以及检查,尽可能使每一名学生都能够亲自动手。同时要做好巡视指导,在学生实验存在问题后要及时指出以及纠正;第四,在实验完成之后,要根据学生实验过程中的表现总结,并安排学生写出实验报告。

3.3活动任务布置

在初中物理教学当中,学生成功体验情况将直接对他们的愉悦情绪进行激发,在实现自身挫折感降低的同时获得更高的学习兴趣以及学习动机。而如果频繁失败,则将在产生挫折感的同时降低学生效能。在具体实践当中,如果教师在活动任务布置方面存在过难的情况,学生则会在产生畏难情绪情况下不能够获得既定目标。而如果任务设定过于简单,也将在不能够实现学生求知欲激发的情况下使其缺少参与到实验当中的热情,进而使活动出现流于形式的情况。对此,就需要教师能够在教学当中充分联系学生学习水平以及能力,通过学习任务的科学布置给学生以“跳一跳就能摘到果子”的成功滋味。在实践活动就开展前,可以对本次活动的任务记录卡进行制作,在做好不同活动任务分配的基础上做好完成情况的简单记录。在任务具体实施阶段,则需要由教师将具体实践要求提出,如每天由组内学生做好资料卡的填写、以集体方式制作课件等,并要求学生在完成操作之后能够定期向教师汇报情况。在该种情况下,不同学生则在实践活动当中都具有了属于自己的岗位,且教师也可以以此更好的实现学生具体活动情况的掌握,且根据学生具体情况实现任务难度的调整,即在将整个活动任务逐渐细化的基础上使学生感觉到自身活动的意义,进而获得更高的参与积极性。

3.4优化实验报告

对于物理实验当中的综合实践活动而言,虽然活动时间以及过程相对较长,但是教师在实践活动当中做好不同学生参与情况的照顾之后,也需要及时回归到教学本色当中。在实验中,一份优秀实验报告对于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引发以及指引都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在物理探究实验中,要求积极培养学生提出问题、提出假设、设计实验、收集资料以及评估交流等方面能力,其中,实验报告非常关键,在对实验报告进行编制时,要能够紧贴教学目标,以完整、系统的方式实现整个实验过程的探究、或者尽可能实现其中某一环节的突出,以严谨、科学研究方式的应用做好思维线的架设。对于实验报告而言,其不仅是整个小组实践活动开展的重要成果体现,也是积极强化学生物理素养、实验能力的重要一环,在科学思维同实验相结合的基础上帮助学生获得各方面能力的提升。

4.结束语

实验是初中物理教学当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对学生物理知识的掌握以及实践应用具有积极的作用。在教学当中,教师需要做好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发以及运用,以此不断提升物理教学效果。

作者:高奇 单位:江苏南京六合区竹镇民族中学

第二篇:初中物理实验虚拟仿真实验应用

【摘要】

虚拟仿真实验室是近年来出现的组织物理课堂教学的新手段,尤其是给初中物理实验带来极大的便利。本文从超越条件限制,方便演示实验模拟;无需实验操作,方便探究实验模拟;启发想象,方便设计实验模拟;有效控制多种因素,方便应用实验模拟四方面出发,探讨虚拟仿真实验室在初中物理实验中的应用,试图为促进这一虚实结合的新兴技术手段在物理教学中的应用提供可借鉴的参考。

【关键词】

虚拟仿真实验室;初中物理;实验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越来越多的现代科技成果被运用到初中物理教学活动之中,虚拟仿真实验室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仿真物理实验室是一款面向中学物理课堂开发的软件,内容包含了教科书中所有实验的仿真演示,并且操作简便、呈现效果好、无需具体的实验器具,能够帮助教师把课堂理论教学与物理实验结合起来。在这样的现实情况下,研究虚拟仿真实验室在初中物理实验中的应用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一、超越条件限制,方便演示实验模拟

演示实验是初中物理课中重要的课堂实验之一,这种操作演示类的实验没有安全风险,学生在进行实验时不会发生安全问题。但是,教师在课堂上进行演示实验也存在许多不便之处:其中最主要的就是部分实验过程在现实情况下难以模拟。因此,教师就可以运用虚拟仿真实验室进行教学,把“虚”的理论知识与“实”的演示实验结合起来,从而使课堂教学活动达到最佳的效果。例如,在进行初中物理“分子的热运动”实验时,这一试验在难以通过现实的条件演示出来。教师就可以运用虚拟仿真实验室进行教学。首先,教师要对这一实验的基本理论、原理进行讲解,把“虚”的理论教授给学生。之后,再根据教师的指导利用虚拟仿真实验室进行模拟实验,掌握“实”的实验过程和实验结论。运用这一模拟实验室进行课堂实验,能够使学生观察肉眼难以观察到的“分子的热运动”的物理现象,从而加深学生对“扩散是由分子热运动产生的”这一结论的理解。这种虚拟仿真实验室进行演示实验,一方面能够帮助初中物理教师把虚实结合起来,从而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另一方面能够超越条件限制,方便演示实验的模拟。

二、无需实验操作,方便探究实验模拟

探究性实验过程较为复杂,如果实验操作达不到探究性实验的要求,就难以取得较好的实验效果,甚至是完全无法得到实验结论。在这种情况下,物理教师就可以运用虚拟仿真实验室进行教学,从而摆脱实验操作的具体过程,以模拟代替操作。例如,“布朗运动”这一实验按照传统的实验方法需要教师用水稀释墨汁,之后取出一滴用显微镜进行观察,并用大屏幕向学生们展示小碳粒的无规则运动轨迹。这一实验操作步骤较多,并且如果去墨汁的量控制不好,就难以达到满意的实验结果。而利用虚拟仿真实验室则能够很好的解决这一问题。具体来说,教师通过三个步骤就能够完成实验:第一步,教师向学生们讲解“布朗运动”的实验过程;第二步,教师利用虚拟仿真实验室进行实验演示,并得出实验的结论;第三步,教师对布朗运动实验结论进行一定的说明、总结,向学生说明“布朗运动本身不是分子的无规则运动,但是它反映了液体分子永不停息的做无规则运动”。通过虚拟仿真实验室教师能够把这一探究性实验完整的向学生们展示出来,使布朗运动的规律与具体实验操作结合起来,通过“虚实结合”的方式得到了很好的物理课堂教学效果。

三、启发想象,方便设计实验模拟

设计性实验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创新思维、逻辑能力具有无可替代和无可比拟的优越性,所以在初中物理课上进行设计性实验是十分必要的。设计性实验要求学生发挥想象力,实验原型与转换对象结合起来。例如,在设计“船闸实验”时,教师首先向学生说明原理“船闸本身就是一个巨大的连通器,它有连通器的特点”,学生们在教师的启发下把船闸想象成一个连通器,之后按照连通器的原理想象船闸的工作原理。之后,教师向学生介绍我国的三峡工程中的葛洲坝二号船闸。通过教师对船闸实例的讲解,一方面,检验了学生对连通器原理的理解;另一方面,吸引学生学习的兴趣,为下一步的虚拟仿真实验室实验进行铺垫。“船闸实验”是实验室里无法创设的情景,因此为保证实验效果和实验的真实性,这个实验就需要通过虚拟仿真实验室进行。通过虚拟仿真实验室对葛洲坝二号船闸的模拟,教师就能够得出“船闸有连通器的特点”的实验结果。教师的知识讲解属于“虚”的原理,学生亲自进行原理与对象的转换、教师模拟船闸实验则是“实”的实践,运用虚拟仿真实验室实现了“虚实结合”,达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四、有效控制多种因素,方便应用实验模拟

初中物理课堂上的应用性实验多为电学实验,进行电学实验存在一些不可控因素:一是部分学生较为顽皮,在进行实验时可能会存在一些与实验无关的活动,比如相互讲话、摆弄实验器具等等,导致实验难以按时完成;二是学生会出现操作不当的行为,从而导致实验难以取得预期的效果。而虚拟仿真实验室则能够有效对多方面因素进行控制,解决上述的不可控因素。例如,在进行“欧姆定律”实验时,如果按照传统的教学方法,由于器材、学生本身、实验条件等多重因素的影响,本分学生可能无法按时、保证效果的完成全部的实验操作。而如果运用虚拟仿真实验室就能够避免实验时间过长和实验无法完成等现象的出现,从有效控制物理课的进程。通过虚拟仿真实验室进行欧姆定律实验,能够把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实现虚实结合。虚拟仿真实验室对于初中物理课实验教学要重要的积极作用,因此要求教师在实验课上积极运用这一最新的科技成果。当然,在运用虚拟仿真实验室从事教学活动的过程中还会出现一定的问题,这就要求初中物理教师在实践中不断积累经验和方法,发挥创造思维把这一工具更好地运用到现代物理教学过程中。

作者:李江 单位:张家港市暨阳湖实验学校

参考文献:

[1]王一多.初中物理虚拟实验室有效支撑教学的应用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3.

第三篇:初中物理实验课合作学习应用

【内容摘要】

合作学习应用于初中物理实验课,打破了初中物理实验课的教学传统,这是教学方法的创新,也是教育事业的一大进步。在初中物理实验课中开展合作学习,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还能够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本文着重分析合作学习在初中物理实验课中的应用,详细阐述了合作学习的概念、合作学习应用于初中物理实验课中的必要性,以及合作学习在初中物理实验课中的具体应用。

【关键词】

合作学习;初中物理实验课;具体应用

素质教育背景下,合作学习在初中课程教学中使用比较普遍,在初中物理教学中也不例外。合作学习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尤其是在初中物理实验课程中的应用,大大提高了初中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探索意识。初中物理实验课采用合作学习方式进行,能够激发学生在实验课程中的学习兴趣,调动初中学生做物理实验的积极性。初中物理实验课程大都与电路相关,生活化很强,比如初中物理实验课程中的电源、导线和小灯泡的连接实验,这在日常生活中经常见到,采用合作学习方式能够促使初中学生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结合自己的日常实践经验进行创新,进而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

一、合作学习的概念

合作学习是一种新型学习方法,数名学生分成一个小组,共同探讨,共同学习,遇到困难时共同解决,共同努力完成学习任务,达成学习目标。合作学习开展过程中,学生处于主体地位,教师只是扮演引导者角色,组织和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小组合作学习需要每个小组成员的共同努力,才能够提高小组合作的学习效果,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最佳功能。就初中物理实验课而言,合作学习是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验,协作进行,遇到问题共同解决,能够大大提高实验效果和实验课学习效率。

二、初中物理实验课中进行合作学习的必要性

1.调动学生实验的积极性

在初中物理实验课中开展合作教学,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学生带着明确的实验目标,严格遵守实验指导中的安全操作规定进行实验,实验过程中学生利用实验室里的工具和材料进行一些小发明,比如说连接并联和串联电路,学生可以不用局限于实验指导中的电路,完全可以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设计出更为新型的电路,然后由小组成员共同批评指正,得出最优设计方案,这样小组学生的实验积极性可以大大提高,进而提高实验课的效率和实验效果。

2.加深学生对实验知识的理解

初中物理实验课程中设计的实验题,有些同学可能不能够完全理解,有些同学甚至不能理解,在实验过程中难以入手,但是在实验课程进行小组合作实验,不理解实验题的同学可以看着理解的同学去做,然后慢慢体会,轮到自己实验时,积极主动实验,不懂的可以及时向小组其他同学请教,学生的动手操作加上其他学习成绩好的同学的指点,很容易使一些物理学困生明白实验过程,加深对实验题的认识和理解。

三、合作学习在初中物理实验课中的具体应用

1.有效把握合作时机

初中物理实验课程开展合作学习时要有效把握合作时机,使合作学习的教学方法发挥最佳效果。比如,初二物理教师可以选择试卷中的实验题在实验课程中开展合作学习,原因在于物理试卷中比较难的实验题,很多学生理解起来比较困难,单个学生可能考虑不周全,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同学之间互相指正实验过程考虑不全面之处,很容易帮助学生发现自己在实验过程中哪些方面思考不足。此外,每个同学的实验方法不一样,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可以集思广益,同学之间互相学习实验方法,这不仅有利于学生自己总结考试经验,而且可以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

2.明确学生的主体地位

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初中物理教师要保证学生在实验课上有充足的讨论时间,在学生实验过程中教师不要轻易打岔,除非学生主动请教。比如学生在进行电路连接实验时,不要总是干涉学生,尽量避免出现教师代替学生连接电路的现象。学生连接电路时,教师应该允许不完全按照实验指导进行,可以创新电路连接方法,甚至可以跨知识范围涉及一些新型电路,只要学生敢想,感兴趣,可以大胆放心进行实验,小型电路也不会出现什么安全问题,即使出现短路现象,也不会伤害学生。

3.明确合作学习目标

初中物理教师在实验课程开展小组合作教学之前,要为学生设计教学目标,原因在于明确的合作学习目标能够有效提高合作学习效率。以初二的物理重力实验为例,在实验课开展合作学习之前,物理教师就要让学生明白实验课程之前要带着“正确理解何为重力”这一学习目标进行,可以利用重力称随意测量实验中任何一种实验工具和材料的重力,让学生亲身体验重力的存在,进而达成学习目标。

四、总结

综上所述,合作学习应用于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提高了初中物理实验课程的教学效果,培养了初中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提高了初中学生的实践和创新能力。合作学习应用于初中物理实验课程中,要带着明确的学习目标,在适当的时间,充分尊重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方能确保合作学习有效开展。我们要看到合作学习应用于初中物理实验课程中的重要性,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出发点,不断改进合作学习方法,促进初中物理课程合作学习向着更好的方向发展。

作者:刘长生 单位:江西省抚州市南丰县傅坊乡中学

【参考文献】

[1]胡荣才.初中物理实验课中小组合作的有效性探究[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4(01):10-15.

[2]李建鹏.合作学习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J].科技信息,2009(05):20-25.

第四篇:初中物理实验综合实践活动教学

【内容摘要】

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不仅强调对学生的知识传授,更重视对学生综合素质与动手能力的培养。国内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已经取得了一定成果,其在物理实验教学上所发挥的积极作用也得到了教育界的普遍认可。本文将对如何利用综合实践活动拓展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的相关问题进行阐述,并对于如何进一步发挥综合实践的教育意义与价值提出看法与建议。

【关键词】

实践活动;初中物理;实验教学

初中物理知识相对基础与简单,通过实验教学的方法也能够使得此类知识更为容易被学生理解和接受。当前的初中实验教学存在着系列问题,这也使得利用综合实践活动对于其进行一定程度的拓展显得尤为重要,国内部分初中正在进行此类教学尝试且取得了好的教育成果,这肯定了其实际的教育价值与意义。

一、综合实践活动及其对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的意义

1.综合实践活动的相关含义

综合实践活动是现代教育中的个性内容、体验内容和反思内容,与传统教育片面追求教育个体的发展、共性和知识有所不同,综合实践活动提供了一个相对独立的学习生态化空间,学生是这个空间的主导者,学生具有整个活动绝对的支配权和主导权,能够以自我和团①队为中心,推动活动的进行。教师在综合实践活动这个生态化空间里,只是一个绝对的引导者、指导者和旁观者。

2.综合实践活动对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的意义

综合实践活动有利于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目标的更好达成,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主要是通过实验的形式将基本的物理学知识传递给学生,使学生能够对相关知识进行更好的掌握与理解。此外,新课改背景下,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更加强调对于学生动手能力和团结协作意识的培养。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不仅能够很好的达成这一教学目标,更能够使得相关知识更为生动的体现在学生面前,也能加深学生对于物理知识的理解程度,从而使得物理实验教学的教学目标更为顺利的达成。

二、利用综合实践活动拓展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的重点与难点

1.综合实践活动的利用程度及频率确定

利用综合实践活动拓展初中物理实验教学,重点在于对综合活动利用程度及频率的确定,国家当前并未出台对于综合实践活动开展频次及具体利用的规定,很多初中在物理教学乃至其他学科的教学中对于综合实践活动的利用都在②摸索中进行。这一现状极容易导致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对于综合实践活动的利用出现盲目性,过分利用容易导致常规实验的教学目的难以达成,而过少的利用则会使得综合实践活动的价值与意义难以充分发挥。这一重点性问题实际上也成为了当前综合实践活动在初中物理实验教学利用上的首要问题。

2.综合实践活动与物理教学内容的契合度调整

利用综合实践活动拓展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的难点则是综合实践活动与物理实验教学在内容契合度上的调整。综合实践活动类型多样,同一活动在具体的开展和进行上也容易呈现出不同的特点。当前的综合实践活动在具体教学效用发挥上会与内容设置的科学与否产生直接关联。综合实践活动过于强调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更是使得其在内容契合度的调整上具备了难度,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的内容也并不如书本知识那样容易去把握,这些都使得内容契合度的高低及调整效果的好坏成为了综合实践活动在具体应用中的直接影响因素。

三、更好发挥综合实践活教学作用的相关建议

1.合理化开展综合实践的相关活动

合理化开展综合实践等活动才能将综合实践活动的教育效用更为充分的发挥出来,地方教育主管机构及初中学校要鼓励物理学科教师进行综合实践活动的具体利用,在鼓励教学创新的进程中也应当做好规划,防止过度应用综合实践活动对于常规教学活动带来的不利影③响。合理化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更要求初中物理教师对于综合实践活动的具体开展与利用进行更多的调研,在教学实践中不断的进行总结与摸索,完善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情况,对于综合实践活动中的不合时宜部分进行及时地调整。

2.重视综合实践活动开展中教学内容的嵌入

当前初中实验教学环节中开展的综合实践活动,所涵盖的初中物理知识相对较少,活动本身也并未充分发挥出知识传递的作用。鉴于此,应当对于综合实践活动开展中教学内容的嵌入给予关注与重视。初中物理教师应当就具体的综合实践活动引入与实际教学计划和目标之间进行内容上的深度融合。将实验教学所相关的教材知识适度地引入到综合实践活动环节之中,从而使得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能够充分发挥出寓教于乐的作用。在具体的教学内容嵌入中,更是要对于教学内容的嵌入程度作出分析,防止物理知识的过度嵌入引起综合实践活动吸引力下降这一问题的出现。利用综合实践活动虽然能够较好的达成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的教学目标,但如何应用?怎样应用综合实践活动?则需要进行更多的思考与规划。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虽然要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地位,但教师更应当充分的发挥出引导性作用,保障综合实践活动能够与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更好的进行融合。

作者:陈晶 单位:江苏省南通市如东县马塘中学

【注释】

①王亚娟.利用综合实践活动拓展初中物理实验教学[J].课程教学研究,2014(06):63-66.

②刚正祥.利用综合实践活动拓展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的方法与策略[J].中国校外教育,2016(16):120-121.

③邹瑞琰.有效利用“综合实践活动”,提高初中物理教学效率[J].中国校外教育,2012(10):114

第五篇:初中物理实验探究器材改进与创新

【摘要】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影响,初中教育开始注重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对于初中物理教师来说,需要增强学生的探究意识,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中去。但是通过调查可以看出,当前物理教学中的教学方法存在较多问题。物理教学中和物理教材配套的探究器材不足。基于此本文针对初中物理实验探究器材的改进与创新策略进行了简要阐述,并提出几点个人看法,仅供参考。

【关键词】

初中物理;实验探究器材;改进措施;创新研究

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教师开始认识到了培养学生探究能力的重要性。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正确的引导学生,让学生可以主动的参与到学习中去。但是由于受到实验器材问题的影响,教学的效果并不理想。所以教师要做好初中物理实验探究器材的改进工作,保证教学的准确性与时效性,这样才能满足学生的学习与发展需求。

一、衡量实验探究器材选择有效性的标准

对于科学探究活动来说,就是要坚持以实验器材或是从场地的层面上出发,保证实验器材准备的充分,这样才能更好的开展实验探究活动。通过调查可以看出,想要提高初中物理教学的有效性,就要运用好实验器材,这样才能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但是在实际中一些教师往往是从已有的实验器材上来进行教学的,并没有引导学生进行自主选择或是引导学生自行制作实验器材来开展实验,这样也就造成了学生实验设计与选择器材的有效率并不理想。对于有效性来说,主要包含了有效果、有效率以及有效益三方面。

(一)影响着探究任务

对于实验探究来说,本身就是范围相对比较广泛的学习方法,但是也并不是针对具体的教学方法来说的。学生在实验中如果可以自主选择实验器材,并观察到实现的现象,从而得出最终的数据与结论,那么也就证明了选择的有效性。反之就会出现形式化与僵化等现象[1]。

(二)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对于实验探究器材来说,已经成为了衡量实验探究活动的重要环节。在开展物理教学的过程中,就是要针对实验探究的目的出发,不断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且对于这一环节来说。并不单纯是要得出知识结论,而是要增强学生发现问题与设计实验等方面的能力。作为课堂探究活动来说,所选择的器材如果只是作为一种科学探究的表现形式,那么这种活动的效果也就成为了一种无效的活动。

(三)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意识与精神

对于科学探究来说,作为一种精神就需要在开展实验教学的过程中选择有效的器材,同时教师还要为学生提供出可以进行自主探究的机会,这样才能更好的激发出学生的探究意识与热情,从而让学生主动的掌握好物理知识。

二、初中物理实验探究器材改进与创新的措施

(一)生活化的措施

对于初中物理教学来说,许多的知识都是来源于日常生活的,对于对于初中物理教学来说,其宗旨就是要坚持从生活中走向物理教学,在物理教学中融入生活知识。所以就鼓励借助生活中的物品来进行实验器材的创新与改进,在这种教学方法的影响下,也可以拉近物理与生活之间的联系,从而让学生感受到物理知识的存在。这种教学方法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感受到物理知识的真实性,同时也可以实现对课堂教学的一种补充,提高了学生的创新意识与能力[2]。如学生在学习摩擦力的方向的过程中,由于存在着一定的难度,所所以教师就可以组织学生借助泡沫与细绳等来进行实验,通过观察实验在运动中的形变方向,可以让学生更好的判断摩擦力的方向。通过从生活化的层面上出发,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解决学习上的重点与难点知识,从而提高对这一知识的理解与掌握。

(二)直观化的措施

对于学生的认识来说,就是要坚持从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出发。且对于这一阶段的学生来说,思维发展正处于从具体形象思维向着抽象逻辑思维方向不断发展的阶段。从教学的效果上来说,在实验教学中借助直观的教学手段,可以有效增强学生的感受,从而对学习的知识产生出相应的认识。且在这种教学方法的影响下,还可以丰富好学生的感性经验,帮助学生形成全新的概念,掌握好规律的发展。作为课堂探究活动来说,也成为了科学探究过程中的全部,或是其中的某一个片段与要素。所以在选择目标达成时的实验器材时,就可以从某些次要的因素上出发,适当的减少难度,同时还要做好器材的创新,这样才能更好的突出教学的重点。

(三)精准化的措施

对于实验探究教学来说,有着多为的课程目标,不仅是要做好知识上的讲述,同时还要注重发展学生的实验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所以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就可以让学生来设计实验,通过收集与分析好实验中的数据等来提高学生自身的实验能力。其次是要让学生在实验中认识到客观数据的重要性,以此来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就现行的教材来说,存在着一些实验在操作难以控制的现象,所以也就要对这些实验探究器材进行创新,帮助学生掌握好这一知识。此外,对于物理实验探究器材的改进与创新来说,还要坚持在培养学生探究能力的基础上来进行,尊重实验的规律,从学生的认知水平上出发[3]。

三、结语

综上所述可以看出,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实验教学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就要做好实验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工作,结合已有的实验器材,同时还要不断发现生活中存在着的实验器材,这样才能激发出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作者:江永强 单位:江西省婺源县朱熹中学

参考文献

[1]李永跃.农村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改进与创新策略探究[J].新课程•中旬,2014,(11):89-89.

[2]吴琼.浅谈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的改进与创新[J].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14,(15):142-142.

[3]牙韩胜.论新课改下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的改进与创新[J].中国校外教育(下旬刊),2016,(08):108-109.

第六篇:初中物理实验综合实践活动拓展

摘要:

本文主要从利用综合实践活动拓展初中物理教学重要性入手,探究利用综合实践活动拓展初中物理实验教学,将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与综合实践活动有效融合在一起,彰显初中物理实验的科学性、趣味性、真实性,希望以此提升初中物理整体质量水平,提高学生的实践探究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为其综合素养的提升奠定基础。

关键词:

初中物理;实践活动;实验教学

一、综合实践活动拓展初中物理实验的重要性

第一,实验操作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在当前初中教学的课程当中里面,物理是一门基础课程,物理实验教学是初中物理课传道授业解惑的主要途径,因此实验操作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物理实验教学不仅是初中物理常用的教学手段,也是教学过程当中学生快速掌握所学知识的重要手段,实验操作能够把课本上的理论知识,经过现实中的操作直接得出答案,可以更进一步的提升学生对教学知识的理解,从而提高教学质量。第二,综合实践活动可以拓展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提升学生综合应用能力物理是初中学生的必修课,在具体实际操作中,一些简单易操作的实验容易在课堂上来完成,而一些实验受活动形式和时空上的限制物理实践活动不能在教学课程中来完成,所以实验教学的优势和效果尚未得到充分发挥,学生所得到的实验体会也极其有限,这样大大削减了学生积极参与实验的兴趣。然而当前还有一些传统的课堂教学形式依然存在,好多学校只重视教学内容的掌握,却没有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只看重学生的学习成果,却没有关注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导致好多初中学生对实验操作了解不多,但是理论成绩遥遥领先,出现一大批高分低能的初中生。[1]怎样利用综合实践活动拓展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提升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综合应用能力,是当前教学活动中一项具有深远意义的探讨。

二、利用综合实践活动拓展教学活动的实施

第一,制定合理物理实验目标。物理实验教学一般以理解课文知识等数据的概念,依托成功的实验设计,才能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有效的设置教学目标,必须对学生进行必要的观察,了解学生相应的行为能力和相关知识的掌握,简而言之,就是设置的活动要有一定的难度,同时也要从学生的实际能力出发,达到实践活动的预期效果。在实践活动目标设置之前,必须对实验教学要求有一个充分的把握,对学生在学习过程当中存在的相关问题有一个基本了解,结合教学知识和学生能力自身情况,制定合理有效的实践活动目标。让学生在实践当中带着明确的目标,进行相关的观察发现活动,才能更容易掌握和了解相关知识,从而进一步的提高学生的兴趣性,探索发现新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学习的信心,有利于保证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的实现。[2]第二,积极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初中物理实验课程占物理教学很大的比例,教师可根据学校、校园周边和学生自身所具有的条件,对活动的内容进行灵活的选择,尝试建立适合初中学生兴趣的课标,选取优质成功案例做引导,运用于试验课题教学,积极调动学生们的兴趣并且满足学生的内心需求,制订合理的实施计划,让教学实验目标与学生学习效果紧密结合。同时教师要给予学生充分的自由操作和思考空间,让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意愿和爱好参与活动,这样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不仅是积极参与者,还是活动的组织者,在实验中自主学习,认真思考,引导他们有目的进行实验总结,在错误和失误中及时找出问题,解决问题,提高应对问题的能力。实验结束之后,由教师引导,师生共同总结实验结果,加强对相关实验问题的探讨研究,对实验内容和教学目标有更加深刻的认识,制定实验报告,同时学生亲身体会实验的操作过程,一定程度增强初中物理学习的乐趣。[3]第三,将物理实验与日常生活相结合。物理实验活动和日常生活中的问题有紧密的关系,在实际的活动中,学生要将物理课上学习的理论知识进行灵活地运用,与生活实际相结合,将实践活动的内容以及切身体会融会贯通,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提高他们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第四,讲物理实验与所学知识相结合。物理实验的目的就是对课堂中所教授的知识在实践活动中进行体现,将知识精心灵活运用,物理实践活动要结合多个学科之间的知识,多方面学科知识相结合,才能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和综合能力,便于学生多方位多角度思考问题,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从而不断完善实验过程和提提升各门学科知识的综合运用。

三、结论

综合实践活动对于拓展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有重要意义,把实践活动和物理实验有效结合,对拓展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是有很大帮助的,通过运用综合实践活动来指导物理实验教学,使学生能够对物理学习产生深厚的学习兴趣,让更多的学生积极主动投入实验研究的各个环节中,他们通过亲身经历,对实验中蕴含的物理知识以及探索的过程和方法有深刻的体会,也体现物理作为自然科学的独特魅力,通过实践活动的教学,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知识评价能力,创新操作能力和物理学科的综合素养,都有很明显的提升,通过实践活动教学与实际生活的实验安排,学生不仅能掌握教学知识,也把实践技能转化为生活实践,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调整物理教学工作者的教学模式,充分发挥物理实验教学的作用,提升学生学习物理知识的积极性和趣味性,通过把新颖的教学方法运用于实践活动当中,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和深入的课堂参与率,还提高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和敏锐的观察能力,对学生的综合素质的提高有很大影响。从而达到了综合实践活动和初中物理教学的共同目标。

作者:郝慧 单位: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朝阳学校

参考文献:

[1]孙宏.浅谈物理实验教学中如何实施科学探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6(25).

[2]唐小军.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分析[J].学周刊,2014(33).

[3]王亚娟.利用综合实践活动拓展初中物理实验教学[J].课程教学研究,2014(06)

第七篇:初中物理实验探究式教学法运用

摘要:

探究式教学法是提升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有效性的重要措施,本篇文章主要从探究式教学的认识入手,对探究式教学法在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的运用问题进行了探究

关键词:

探究式教学法;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教学应用

在初中阶段,物理课程是以让学生对物理知识进行初步学习为基础,通过让学生在经历基本的科学探究过程的方式,让学生在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的影响下实现自身全面发展的教学课程.为了对《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进行充分落实,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科学素养,成为了初中物理教学中的一项重要教学目标.在这一教学目标的影响下,探究式教学法在初中物理教学过程中开始得到了应用,因此我们有必要对探究式教学法在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的运用问题进行探究.

一、探究式教学的认识

在对探究式教学法在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的应用问题进行探究之前,我们首先要对探究式教学模式进行一定的了解.在教学领域,探究式教学法主要指的是一种以课堂探究为主要内容的课堂教学形式.在探究式教学法的应用过程中,学生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之下,会通过独立自主学习和小组合作讨论的方式,对以教材为基本探讨内容的教学知识进行学习.在初中物理教学中,这种教学方式的应用,可以让学生在对教材内容进行学习的基础上,通过将所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进行运用的方式,对学生的物理思维进行提升.

二、探究式教学法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

1.在物理实验教学过程中坚持以实验为主的教学模式

物理实验教学,顾名思义,是通过让学生参与物理实验的教学方式掌握所学知识的教学方式,因此在对探究式教学法进行应用过程中,教师在实验教学过程中应该坚持以实验为主的教学模式.这就要求物理教师在日常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对物理实验教学所需的实验材料进行了解.以便在实验教学中选择合适的器材参与实验.在实验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让学生亲自参与到实验教学活动之中,进而让学生参与实验教学的学习兴趣得到提升.

2.在物理实验教学中突出教学的探究性

探究式教学法在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的应用,要求教师在开展实验教学的过程中要通过隐瞒实验结果的方式,让学生在参与实验探究的过程中推导出本节课所要掌握的结论,因此,在物理实验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对实验教学的探究性进行强化.这样,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向学生渗透一些物理研究方法的方式,对物理实验教学的探究性进行突出.在初中物理学习过程中,类比法、控制变量法和比较法是学生需要掌握的一些物理学习方法.在指导学生利用控制变量法进行实验探究的过程中,教师应该让学生在参与课堂实验的过程中,对实验方法应用过程中需要控制的问题进行明确,例如教师在导体中的电流与电压、电阻关系的实验教学中,教师在指导学生参与课堂实验的过程中,应该让学生明确,在研究导体中的电流与电压的关系的过程中,学生应该在保持电阻不变的情况下,通过对导体两端电压进行调整的方式,对电流随着电压的改变而发生的改变进行了解.在探究电流随电阻的变化情况的过程中,我们应该通过让导体两端电压保持不变的情况下,利用滑动变阻器对这一问题进行探究.在指导学生利用类比法进行实验探究的过程中,教师应该指导学生通过将所研究的物理实验对象与熟悉的物理对象相比较的方式,从两种事物的共同点入手,对研究对象进行探究.例如在电压的实验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指导学生对电路模型和生活中常见的水路模型进行类比探究的方式,进行实验探究.在电磁感应的实验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将切割磁感线运动与农民用镰刀垂直地割水稻的动作进行类比.在对比较法进行应用的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比较法的应用,对一些容易混淆的知识点进行区分.例如教师在实验教学中可以让学生通过对比实验的方式,对光的反射规律和直射规律,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电流表和电压表的功能和使用方法等知识点进行区分.可以说,在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对实验教学的探究性进行突出,可以让学生在参与实验教学的过程中提升自身的推理能力和分析综合能力.因此,在物理教学中突出实验的探究性是对探究式教学法进行应用的有效措施.

3.在探究式教学过程中突出学生的主体性

突出学生的主体性,是新课改给广大教师提出的一项要求,因此在探究式教学法的应用过程中,教师也应该对学生的主体性进行突出.应该让学生通过自主实验的方式,对教师提出的问题进行解答.在对探究式教学法进行应用的过程中,一些教师在布置实验任务的过程中只对实验要求进行了解释,对于实验方法和实验结果,教师没有进行丝毫的暗示,这样,在实验教学开展过程中,学生只能通过对已有的知识进行运用的方式,来对实验方法进行摸索.在教学过程中,对于学生在实验过程中产生的问题,教师会通过给予学生一定的思维点拨的方式让学生对遇到的问题进行自主解决,通过这种方式的运用,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得到一定的提升,这一例子也可以说明教师在对体验式教学法进行应用的过程中应该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探究式教学法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运用,可以让教师的指导地位和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在实验教学中得到有机结合.针对学生初中阶段的学习能力,探究式教学法的应用,可以让学生在参与实验教学的过程中加深对所学知识的印象,因此这种教学方法可以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得到推广.

作者:何立强 单位:广西梧州市藤县和平镇第一初级中学

参考文献

[1]王宝玉.探究式教学法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运用[J].中华少年,2016,22:181.

[2]王利民.探究式教学法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运用[A].北京中外软信息技术研究院.第五届世纪之星创新教育论坛论文集[C].北京中外软信息技术研究院:,2016:1.

[3]靳江宏.探究式教学法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运用[J].新课程(中),2015,08:61.

第八篇:初中物理实验教学微课应用

摘要:

教育体制改革在不断的深入,现代化的教学采用较为先进的教育手段,使我国教育机制开始呈现出多样化的教学形态,微课借助于微视频的明显性优势,将物理课堂中教师无法向学生呈现的实验过程通过视频的形式完整的展现给学生面前,并且能充分的补充教师在课堂上所讲述的知识,有助于学生全面性掌握物理知识以及运用规律,进而有效的提升物理教学实验课程的效果以及学生的学习效率.

关键词:

初中物理;实验教学;微课;应用探究

现阶段,我国教育资源在进一步发展,随着通信技术、网络社交媒体、社交终端性设备的卓越进步,在教育资源中逐渐兴起一种以“微视频”为主的微课教学学习资源,并且正在以一种飞快的速度被教育学者广泛性的应用于各类教育机构以及教学课程当中,在物理教学中对于微课的运用更加的普遍,物理教师善于将微课作为一种辅助式的教学方法应用于课堂教学中,并以这种方法来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以及教学效果.

一、现阶段物理教学实验的教学现状

为了使学生能够有效的掌握物理教学知识以及教学规律,大部分学校开设了物理教学实验的课程,这一门课程的开设有助于学生能够充分的掌握物理知识,深入了解物理学知识的奥妙.但是由于物理教学条件以及教学观念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对于物理实验教学中仍然存在着诸多的问题.

1.教师善于用讲解实验代替探究实验

由于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较为持久,并且在应试教育的大背景下,我国许多学校的物理教师习惯于采用讲解的方式将物理实验的内容以口头形式呈现出来,他们认为这种教学方式并不影响学生的成绩,并且节省课堂的教学时间.即使一些学校的教师组织学生进行物理实验,但是也仅仅要求学生对书本的固定实验流程生搬硬套,不引导学生进行全面性的思考,也不对实验过程进行细致性的分析.

2.物理教学时间分配不合理

在进行物理教学实验的整体过程中,由于实验课堂的教学时间有一定的限制,教师讲解实验仪器以及实验流程,教学时间就花费了一大半,并且教师会产生一定的忧虑,担心学生对实验原理的掌握不够、实验仪器的认识不足以及实验内容不清楚等,又会占用一定的时间进行重复强调以及提醒,这样一来又占去了一部分时间,使得剩余的时间无法满足物理实验的完成.

二、优化微课在物理实验教学中的有效应用

现代化的物理教学中,对于物理课堂的实际教学现状以及课堂中存在的具体问题进行综合性的分析,其中微课的引用对于物理教学而言具有一定的意义,将微课有效的应用于物理教学中,以此来提升物理教学的整体质量.

1.微课能够呈现物理实验的真实情景

微课教学主要以视频为教学载体,将物理实验的具体流程通过视频的形式得以呈现出来,有助于引起学生的注意力以及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进行思考,使得学生能够对物理产生一定的兴趣.在进行实验教学的过程中有一个重要的环节,就是对于实验仪器进行深入性的认识以及了解,按照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学生对于课堂教学仪器的认识仅仅局限于书本之中,但是微课教学能够将实验仪器以及使用仪器的注意事项采用视频的形式直观的呈现在学生面前,并且可以将实验的具体流程对学生进行反复性的播放,学生在进行观看的同时能够逐渐熟悉并且了解实验的具体过程以及操作步骤,有助于学生能够熟练操作具体的实验过程,进而有效的提升课堂效率.例如:教师在讲解探究凸透镜成像的特点这一课程时,物理教师可以利用微课播放出凸透镜成像的相关影像,可以搜集眼镜、放大镜等成像后的影像播放,使得学生能够充分的认识到凸透镜成像的具体过程以及成像的原理,并且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以及印象.

2.微课能够满足学生的不同需求

初中的物理教学中,具体分为物理理论讲解、物理仪器讲解、物理实验教学内容讲解以及物理实验注意事项等几个环节.由于初中学生对于物理知识的掌握能力有限,掌握程度也不相同,而微课教学主要是针对一个物理知识点进行综合性教学的,教学的宗旨与目标相对明确,在进行课堂教学中对于某一方面知识欠缺的学生,教师可以利用整理好的微课课件对学生进行有目的性教学,在学生观看的过程中可以查阅一些相关性的资料,促进学生能够全面性的掌握物理知识.例如教师在讲解初中物理教学探究串、并联电路中电流的规律时,可以在课前将准备好的电流微课教材直接上传到移动设备或者网络邮件中传递给学生,使得学生能够熟悉的认识到物理教学中的实际性应用,掌握课堂教学的要点,学生对于不能理解的内容,要通过查阅相关资料或者询问他人来解决,在进行物理实验教学前,教师可以通过小测验检查学生对于微课教学的实际效果,进而全面性的了解学生在进行实验课中的操作情况以及完成情况.

综上所述,微课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有效应用不仅能够进一步强化以及加深学生对于物理知识的掌握能力,并且也能进一步协助教师进行专业授课,是一种新型势的教学资源,其诞生以及发展作为现阶段我国长期经理探索的必要阶段,即使不能够完全代替课堂教学,但是对于物理课堂教学具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教学实践的进一步推进,微课的有效应用在教学领域中将发挥着更大的作用.

作者:陈红珍 单位: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邵伯高级中学

参考文献

[1]李平,张学军.基于“微课导学”模式的初中物理实验课堂重构———以“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为例[J].现代中小学教育,2015,31(9):89-92.

[2]王保劼,王林.微课在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电子制作,2015(14):57-57.

[3]金龙.浅析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微课”教学法[J].高考,2015(7):17-17,18.

第九篇:初中物理实验翻转课堂应用

摘要:

教学手段以及教学方式的创新和改革一直是素质教育领域中教育者们所关心和关注的一个核心问题,如何使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教学内容进行有机的结合?如何将实现由“教”到“学”的转变?等问题都是广大教师所应当研究的课题,而正是在这种教学背景下,“翻转课堂”应运而生并快速地发展着.这种新型的教学手段主要是以学生为核心的,旨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以及质疑探究的能力,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物理实验的教学效率和质量.为了更好的将“翻转课堂”的价值发挥出来,本文就将以如何更好的在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应用翻转课堂为主要内容,进行相应的策略探究.

关键词:

初中物理;翻转课堂;实验教学

翻转课堂教学法,简单的说就是指教师在课前给学生布置看相关教学视频的任务,让学生先进行预习,然后在课上让学生针对预习中发现的问题进行合作交流,并给予及时的引导,进而教学达成教师预设的教学目标的教学方法.它在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的应用,能充分体现出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同时其所具有的高科技性也使得它在教育领域中的应用成为了一种必然.

一、合理制作课前教学视频是前提

翻转课堂最大的特点,同时也是最大的优势就是让学生在课前进行相关教学视频的观看,即帮助学生能够有目的、有方向并参照自己的学习兴趣,有选择的进行课前预习,这里的视频资源学生可以从开放的网络资源中进行寻找,同时也可以由教师来亲自制作.一般来说,这样的视频是间大多控制在10分钟左右,因为时间过长不易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时间过短又无法完整的表达教师的教学内容.经许多翻转课堂教学实践证明,网络上符合教师教学要求的初中物理实验教学视频是非常少的,因此,教师要想达到实际的教学要求以及自己所预设的教学目标,就必须要亲自制作教学视频.因为制作视频需要一定的信息技术知识,所以为了制作出更加精良的视频,教师就要不断地提高自己的信息技术能力,或是借助同校的信息技术教师的帮助.同时,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在制作视频的时候,就要注意适当的增添一些趣味元素,例如在制作与“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实验教学内容有关的课前视频时,教师就可以向其中添加问题、判断的元素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即在视频中展现四个实验,第一个是向两平行的纸张中间进行吹气实验;第二个为吸管喷泉实验;第三个是硬币乒乓球实验;最后一个为漏斗向下吹乒乓球实验.然后,将其中的两个实验的结果设计成错误的,让学生进行思考和推测,到底哪个是错的,错误的原因又是什么.这样的视频不仅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而且还能在调动学生好奇心的同时,让学生更好的融入到接下来的课堂教学中.

二、充分发展合作探究教学是关键

一般来说,课前的教学视频并不是翻转课堂教学的核心所在,它仅仅是以一些重难点为基础进行的教学,教师如果想要真正的发挥出翻转课堂的价值,就必须要在正式的教学中充分利用自己引导者、组织者的作用,使学生在自己的引导下进行有效地合作探究学习,让学生在合作探究的过程中对教学问题有更深一层的认识和理解.例如在学习“伏安法”的时候,教师就可以先提问道:“伏安法测量电阻的实验步骤是哪些?如何对实验的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实验中小灯泡电阻的变化情况是怎样的?影响其变化的原因又是什么?”因为课前教师安排学生看过相关的教学实验视频,所以学生很轻松的就回答出来第一个和第二个问题,然后,教师就可以开始安排学生进行实践的实验操作活动,让学生自己动手去用“伏安法”来测量小灯泡的电阻,并通过实验得出的数据进行相关的合作探究与交流分析.在学生进行实验的这段时间内,教师也要不时的对学生的表现进行巡视,及时了解学生在实验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并给予其正确的引导.等到了一定的时机,教师为了再次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就可以继续抛出问题:“如果现在大家手中没有电流表,就只有电压表和定值电阻的话,还能不能测出未知电阻的阻值呢?”学生在小组中再次的展开的互动与讨论.通过合作探究教学,学生很快的就掌握了新的知识以及教学中的重难点,这一点是不容置疑的.总之,在翻转课堂中教师是教学的引导者、组织者、鼓励者,而学生则是课堂的主人,为此,只有当教师真正的将课堂还给学生的时候,才能够更好的推动初中物理实验教学课堂的发展,才能够更好的迎合新课改的教学要求.

三、进行学习成果交流评价是保障

每一个完整的教学课堂都少不了成果交流评价的环节,翻转课堂也不例外.在经过了合作探究这一教学过程之后,教师就要及时的组织学生进行相关的实验成果交流,并让学生在交流的过程中碰撞出新的思维、获取更多的知识和想法.那么教师应当如何进行良好的成果交流评价呢?首先,尊重、关心、爱护学生,在平等的教学氛围中构建起和谐的师生关系,让学生在这种状况下,自然而然的对教师产生亲切感和依赖感,进而放下自己心中的防备,更好的融入到评价的环节之后.其次,将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即将评价的权利交给学生,让学生以小组互评、小组自评、小组成员互评等方式,选出表现最佳的小组并说出原因,这样不仅有利于让学生在自己的思考中做出属于自己的判断,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同时还能有效地拉近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关系,进而促进翻转课堂的顺利展开.同时,教师还要注意的是,教学课堂的时间是有限的,因此,并没有太过充足的时间让师生进行交流和评价,为此,教师就可以让每个小组将自己的实验成果传到网络上,让学生以网络为交流平台,在课后的时间内进行评价和讨论,这样既突破了教学课堂的时间限制,又有利于激发学生的评价积极性.

总而言之,翻转课堂在教学中的应用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虽然其在物理实验课堂中能切实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物理成绩,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其自身还是存在一些弊端的,例如是否满足所有学生的学习需求、是否符合所有的课型等.为此,教师就要继续的深入探究,努力钻研和挖掘其存在的更深一层的价值.

作者:李国平 单位:江苏省淮安工业园区实验学校

参考文献

[1]王敏.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对初中生物理实验思维深刻性的影响[D].广西师范大学,2015.

[2]吴中荣.“翻转课堂”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实践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4

第十篇:初中物理实验教学微课的应用

摘要:

在微时代背景下,基于微视频的微课程在物理教学中得到了快速地应用和发展.本文在分析初中物理实验课堂教学现状和微课在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的优势的基础上,以《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实验为例,阐述了微课在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关键词:

微课;初中物理;实验教学

在微时代背景下,基于微视频的微课程在物理教学中得到了快速地应用和发展.所谓微课就是以简单视频为载体,针对有代表性或典型的内容和问题所设计的教学视频,具有内容明确、短小精悍、资源丰富、情境真实等特点.特别是在破坏性强、危险系数高的物理实验教学得到了充分的应用.因此,在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应用微课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初中物理实验课堂教学现状

为了能够直观、形象地展示物理现象和生活规律,几乎所有的初中学校开设了物理实验课程.但由于思想观念和教学条件的限制,初中物理实验课堂教学并不理想,具体表现为以下两个方面.一是时间分配问题.一般情况下,初中课堂教学时间为45分钟,而在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讲解实验原理、实验仪器、实验步骤等知识与技能将占据大量的时间,而真正用于实验操作的时间较少,难以在短时间内完成实验任务.二是“讲”实验现象严重.由于受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和升学的压力,很多物理教师通过讲述的形式呈现物理实验现象,即使组织学生开展实验课程,也是按照固定的流程机械地操作,不能深入细致地引导学生全程参与实验,分析实验过程中所遇到的各种问题.

二、微课在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的优势

针对当前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的现状,结合微课的特点,笔者认为微课在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的优势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传统的物理实验多以教师操作演示、学生旁观为主的方式进行,然而由于班级人数、物理器材的限制为主,教师的演示实验很难让学生观看清楚,而学生进行的动手实验由于操作流程不规范,难以达到实验所要达到的效果.例如,在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等一些带危险实验中,由于不当或混乱操作容易导致学生受伤.而微课可以在保证学生安全的前提下,让所有学生清晰地观看到整个实验操作流程,培养学生在实验中的严谨态度.二是增强学习物理的兴趣.微课可以针对物理实验中的知识点和某个教学环节进行设计,学生可以利用微课范例运用日常生活中的器材设计实验和实验操作,从而达到初中物理实验自主性、开放性、创造性的要求.这种方法不仅能够节约教学时间、拓宽教学的空间,更为重要的是能够让学生在体验实验学习中感受到快乐,增强物理学习的兴趣.例如,学生根据教师的要求和安排,在父母或同学的帮助下在家完成实验,并通过智能手机录制家庭实验的全部过程,在课堂上进行分享.三是满足学生个性化的需求.由于学生个性的差异,不同学生对于知识和技能的掌握能力各不相同,而微课是围绕一个或几个知识点进行设计,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需求,重复选择观看,直至完全掌握,并且可以在观看期间查阅相关资料,增强学生学习知识的灵活性和主动性.总而言之,相比传统授课方式,微课是当前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的改革。

三、微课在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的案例分析

鉴于微课众多的教学优势,本文以人教版初中物理教材《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实验为例,深刻阐释微课在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1.前期分析

前期分析主要包括学生特征、教学内容、教学目标三个方面,下面将一一进行阐述.学生特征:该阶段的学生年龄主要集中在14岁左右,这个阶段的学生意志不够坚强、情绪不够稳定,但接受新事物的能力较强,逻辑思维开始由“经验型”向“理论型”转变.在学习过程中表现为遇到困难或问题时,沉默寡言,不善于与教师交流.物理课是该阶段学生开始学习的课程,对于该课程的学习求知欲和主动性较强,然而,在面临中考的压力下,学生很难长期保持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因此,需要新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体验学习中获得快乐和成就感.教学内容:本节演示实验的主要内容是理解凝固、熔化两个基本概念,通过石蜡和海波两种固体的熔化,演示固体熔化的物理现象,并通过绘制折线图的方式研究温度变化的规律.教学目标:在知识与技能方面主要包括物质存在的三种状态、熔化和凝固的具体含义、熟练掌握晶体与非晶体之间的区别、收集实验中的数据绘制折线图等;在过程与方法方面主要包括总结物态发生变化的条件、培养学生处理数据和认识、分析图像的能力、学会探究实验的一般科学步骤和方法等;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主要包括培养学生勇于探究与克服困难的精神、激发学生对自然现象的好奇心等.

2.确定微课教学内容并制作微课课件

?根据上文分析,确定微课教学内容为《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实验中的实验装置和实验现象.在确定微课教学内容后,教师应及时在课外提前制作微课视频,讲解实验中所需要的器材以及石棉网、水浴法加热的作用,实验器材的安装、实验操作具体步骤以及实验现象等。

3.微课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及效果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通过微课的形式直接演示实验操作和实验现象,在播放微课过程中,教师及时给予提问和强调,如在视频播放过程中提问在烧杯下面放一块石棉网的作用是什么?请哪位同学描述一下海波和石蜡熔化过程中的现象等问题?并在播放结束后进行归纳和总结.实践证明,微课这种教学模式,改变了传统教学中注重讲解、实验测量的教学方式,逐步变为集问题探索、原理应用、逻辑分析、引导观察相结合的教学模式,而教师在教学中的地位也相应地发生变化,把过去讲原理、实验步骤所耗费的时间转变为启发、引导学生思考的时间,使课堂变得更加生动、有趣.值得一提的是,在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应用微课总体效果是好的,但也存在着一些不足.一是缺少传统演示实验教学的直观感,容易忽视学生的真实学习以及掌握知识的情况;二是容易忽视情感因素在学习中的作用,真实有效的交流较少;三是教师难以把握学生学习的深度.

总之,在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应用微课还处于起步阶段,需要更多的教师进行深入研究和探讨,并在教学过程中积极改变直观感缺乏、互动交流少等弊端.我们相信,在所有物理专家、学者和教师的共同努力下,微课凭借其独特的优势定能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作者:李娜 单位:山东省东营市东营区黄河路街道中学

参考文献

[1]薛多珍.微课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J].西部素质教育,2016.7

初中物理实验范文4

关键词:POE;NAEP;初中物理;实验命题

POE(Predict-Observe-Explain)策略自提出以来,一直作为教学策略应用于教学实践的模式探讨过程中。美国“国家教育进步评价”(NAEP)在2009年首次将POE项目集作为科学框架新增的试题类型,同时各种试题类型也可运用POE策略进行设置[1]。实验试题是初中物理考试的重要部分,现有的实验试题的题型包括选择题、填空题、作图连线、简答题等,以填空题和简答题为主。本文借鉴NAEP中的POE试题的特点,探究将POE策略应用于初中物理实验试题的编制。

一、POE策略发展概述

1980年,为揭示学生前概念,Champagne,Klopfer,Anderson提出用演示、观察、解释(Demonstrate-Observe-Explain,缩写为DOE)来探查学生对运动学的理解。1981年,Cunstone和White把DOE改为预测、观察、解释(Predict-Observe-Explain,缩写为POE)。1985年,Champagne等把POE作为教学策略应用于自由落体的教学中。1992年,Gunstone和White正式提出了POE教学策略,并把这一策略分为预测、观察和解释三个阶段,作为一种用于探查学生对科学理解程度的研究方法。在教学实践中,人们不断对这一策略进行尝试和改进。例如,Ranne和Kolari把POE策略扩展为PDEODE[2],即预测、讨论、解释、观察、讨论、解释六个阶段。在国内,POE策略在物理、化学、生物等学科上也有较多应用研究。而POE策略不仅可作为一种教学策略应用在教学设计和教学过程中,NAEP还将这一策略应用于科学试题的设计,NAEP2009年科学框架新增加的试题类型POE项目集正是这一策略在命题设计上应用的典型案例,各种试题类型也可运用POE策略进行设置[1]。表1是NAEP科学框架[3]对POE的说明,以运用POE项目集来体现科学探究的过程。

二、基于POE策略的初中物理实验试题编制流程

在NAEP试题编制的过程中,主要通过科学内容和科学实践从不同维度来确定课时的表现期望,进而以表现期望为中心,引出学生反应,再根据学生的反应判断学生“知道什么和能做什么”,即判断学生在科学领域具体掌握了哪些方面的内容,以此作为科学素养评判的依据[4]。本文结合雷新勇的著作中命题与评价的要求[5],参考NAEP试题编制的流程,总结出基于POE策略的初中物理实验命题流程,以此为初中物理实验命题提供可操作性指引,如图1所示。POE命题策略表示学生在实验探究过程中对某一现象做出预测(判断)、观察、解释(论证)的一种命题模式,预测、观察、解释三个环节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组合使用,题型可以是选择题、建构反应题或者是组合题。内容领域即考查的内容范围,能力水平则是考查的不同能力维度,参考NAEP科学实践的四个能力维度,可将我国初中物理实验试题的能力水平要求划分为“识别实验原理”“运用实验原理”“进行实验探究”三个维度。因纸笔测试和操作考试的侧重点不同,因此考查的能力水平也不同。“进行实验探究”的能力在笔试中较难全面考查,而POE的特点是对实验现象、实验结果预测或判断,观察实验现象或实验结果,分析解释实验现象产生的原因,解释实验结论等,因此尝试采用预测、观察、解释来概括POE试题的考试行为目标,表2为POE策略应用于实验笔试的具体表现要求。在操作考试方面,考查目标应该侧重在“进行实验探究”方面。NAEP科学框架指明可以运用预测、观察、解释项目集来体现科学探究过程。因此,为体现POE的特色,有必要将“进行实验探究”这一过程再细分。结合新课程标准中科学探究的七个要素及POE各环节在科学探究方面的说明,尝试将实验考查的要素分为预测与设计、观察与实验、解释与评估三个方面,显然这里将POE的各个环节进行拓展,表3为其对应的表现要求。实际操作任务的编制在观察环节也不仅仅是实验现象结果的观察,还涉及实验过程的具体操作、数据收集和处理,因此对POE策略应灵活运用,不能模式化。

三、基于POE策略的初中物理实验试题编制

以纸笔测试为例,选择探究动能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实验为考查内容,具体试题编制需制订该实验的表现水平(见表4)、实验试题(见表5)、制订评分细则。试题源于2013年广东中考试卷第22题,该题采用控制变量法和转化法对实验内容进行定性探究。原题总体上较注重实验结论的考查而忽视实验过程的考查,因此将其改编为两道建构反应题,通过E2的考查,侧重于考查学生根据观察的结果分析推导出结论,属于POE的解释环节。回答解释这两道题目,学生需要明确实验的目的,知道实验的方法,会比较观察实验的结果,从而分析得出结论,由此能考查到实验的过程而不仅仅是实验结论。表6为第1问的评分细则,采用SOLO(StructureoftheObservedLearningOutcome)分类评价法,使用评分量规[6](ScoringRubric)制订详细的评分细则。第2问的评分细则与第1问类似,限于篇幅,不再赘述。在C市某中学两个平行班进行测试,共发放105份试卷,有效回收试卷103份(包括其他4道试题),测试后对各题目测试结果进行克隆巴赫系数分析,SPSS软件分析显示克隆巴赫系数为0.856,测试结果可信。再通过测试成绩与学生的物理成绩的相关性来分析测试的效度。由SPSS软件的斯皮尔曼(Spearman)等级相关系数分析,二者的相关系数为0.921,相关性较强,说明测试结果是比较有效的。该试题两小问满分各为2分,总计4分。测试结果表明,61%的学生只能获得1分及以下,从学生的答题内容来看,学生不知道实验中的对比实验,不会分辨控制哪个变量变化,往往停留在实验的表面,只能从势能、摆球角度、高度、滑动距离等内容答题,无法意会转化法在该实验中的应用。有29%的学生获得2分,这部分学生知道实验要探究的内容,知道动能大小的影响因素有物体质量和速度,能直接给出结论,但无法根据实验结果的观察给出合理的解释。此外,仅有9%的学生获得3分,4%的学生获得满分。此题设计意图在于通过学生的推导过程和表述考查学生对实验方法及实验过程的掌握情况,由此判断学生的实验能力。此题也反映出学生的实验能力还较弱,特别是对实验方法、实验过程的理解方法有明显的不足,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加强这方面的引导。本试题是以考查POE策略中的解释环节的要求进行编制,若选择表4的不同表现水平进行组合,则可以编制更加灵活多样的试题及试题类型。

四、结语

初中物理实验范文5

任课教师有的满堂灌,有的满堂练,有的满堂问,单纯追求课堂气氛———假热烈,给人的印象视乎在表演作秀,没有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忽视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有的演示实验效果不明显,或没有结果,现象看不到,没有说服力.比如水沸腾实验,明明水还没有沸腾,教师就让学生站起立即说水在沸腾时有什么现象,教学效果可想而知.有的教师过分依赖仿真实验或者实验视频,一年做不了几个实验,经常利用电脑仿真代替演示学生实验,学生就没有经历动手动脑做实验的经历和体会.

2实验器材不足,有些实验没有条件做

有的学校多年不添置仪器耗材,实验器材数量明显不足,比如某校马德堡半球实验只有一套器材,平行班级有八个班,只能等一个班上完以后下一位教师才能使用,影响教学进度.有些学校在经费使用上也不愿意给实验教学上花费更多的钱财,几年甚至十几年也不添置器材,实验仪器匮乏.有的学校实验室器材虽然很多,但器材的型号数量配备很不合理,有的过多有的又太少,如某校弹簧秤量程为0~50N的数量多达100个,而量程为0~5N、0~10N的弹簧秤总共只有30个,给教学工作带来很多不便;有的学校在购置实验器材时不听取专业教师的意见和建议,领导拍脑袋想购啥器材就买回来,有的器材对初中物理实验用处不大,如适合高中教学用的有交流输出的学生电源在初中使用的时机很少.

3有些教师实验教学能力有限

可以说这是制约实验教学质量难以提高的关键,困扰着广大教师,其中存在的问题最多,也是需要我们特别引起重视的地方;比如有些演示实验操作不规范,甚至有些是错误的,有些学生实验教师不能很好地指导,发给学生实验器材后让学生自己乱动,学生想怎么用就怎么用,实验器材当成玩具,比如有的学生把砝码浸入盐水中,用量筒给水加热等,仪器损坏现象时有发生,课堂教学秩序混乱,实验效果明显降低;有些上课用语不规范,比如把溢水杯叫水桶,把烧杯叫玻璃杯,把导线叫电线等.有的教师不清楚滑动变阻器、电阻箱及电位器的适用条件,不分电路情况和实验精确度的要求任意使用,给学生一个错误的信息;有的教师不知道学生电源稳压和直流输出的特性,给学生讲在任何电路情况下可以随便使用没有区别,混淆视听.有的老师在讲授布朗运动和扩散时让学生在显微镜下观察悬浮花粉微粒或在无风情形观察空气中的烟粒、尘埃都会看到微粒的运动,墨汁撒在水中会迅速扩散,并且温度越高,运动越激烈,扩散也越快,于是老师解释到我们学生看到的微小花粉或烟粒是它们的分子在做无规则运动,墨汁扩散也是因为墨汁分子在运动等等,当解释到花粉微粒为啥会在某时刻瞬间不动时是由于水分子静止不动,试想水分子怎么能在某时刻静止不动呢?把布朗运动与扩散现象说成是同一种现象;凡此种种漏洞百出的解释都是老师没有吃透教材出现的错误;还有个别教师实验课后不打扫卫生,不整理清洗器材,不爱护公共财物,实验过程中浪费现象严重,对学生不进行良好实验品格的培养,态度情感价值观教育缺失;不重视总结得失,课后没有反思,不写实验报告、作业批改不认真.

4实验器材保管使用不当管理混乱

有些砝码生锈影响测量结果,有些开关,滑动变阻器接触不良导致电路不通,有些电池电量不足影响实验效果,有些砝码不用镊子取用而用手拿取,天平上的游码不用镊子拨动,也是用手直接滑动,有些电流表、电压表接线柱螺丝松动接触不良,实验时电路虽然连接正确但是电流表电压表指针不动,学生会认为电路错误,造成误解.有的实验室管理员非专业人员,又不经过培训对物理仪器不懂,张冠李戴,经常发生仪器搭配不正确现象,仪器摆放不规范,制度不健全,没有器材更新更换计划,不重视实验室建设,学校买啥仪器就保管啥仪器,充其量就是一个保管员的角色,没有报损赔偿制度管理混乱;有的实验室管理人员由物理教师兼职,教学任务重无暇顾及实验室工作,有的教师不愿意承担实验室工作,认为学校对实验室人员划入后勤服务人员,在评职称评先进绩效考核等方面低人一等;有的实验室装备精良,先进仪器高端,仪器价值成本较高,装饰豪华成了应付检查和学校装饰门面的工具,长期不使用,或使用率不高,不打扫卫生仪器器材上面灰尘一层,白白浪费了很多财政资金.

5缺少必要的教学挂图

有些当年很好很实用的教学挂图,由于经常使用,存在破损现象,没有及时修理或更换,教学的直观性打了折扣.比如船闸教学活动挂图,在长期使用后,闸室闸门损坏,如果能及时修理或更换新挂图,配上多媒体动画,教学效果会更好.有的学校近几年购置的教学挂图、图片、光盘都很少,课堂上老师可选用的教具数量少种类单一.

6没有充分利用好多媒体教学

有些课件与教学内容联系不十分紧密,或者课件表达的意思不明显,对学生知识的生成意义不大,有些课件或视频资料突出趣味性,知识性不足,忽视对学生知识的传授,顾此失彼.有的老师课件多少年都一成不变,不修改也不增加丰富新的内容,没有时代气息,很不适应现代学生的认知理解能力,课堂没有吸引力.有些老师上课只会演示课件,课堂俨然变成了课件展示会,离开课件就束手无策不会上课.

7教师自制教具能力弱

部分教师不能根据学情、校情独立制作教学用具,只会使用现有的教学用具,不会开发利用周围资源制作适合学生实际情况的教学用具.开发创新能力较弱,很难辅导学生的课外手工制作,对于学校或上级举办的手工制作大赛也是疲于应付,不能保证工作质量.

8课外实践活动开展不正常

学校不重视课外实践活动,学生外出参观学习机会很少.物理源自生活又应用于生活,理论知识必须与生产劳动想结合,比如在学习水能利用时,可以组织学生就近参观水电站发电设备,聘请工作人员讲解发电流程工作原理,学习汽油机柴油机时,有些老师很少组织学生去汽修厂参观,学生只能在课堂上看到汽油机柴油机模型,缺乏真实感.

9学校缺乏对学生的科技小制作小发明创作活动的重视

初中物理实验范文6

1物理实验教学应立足于教材,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创新、改进

在物理实验教学中,有些实验可加以改进、创新,让实验更科学,误差更小。比如:在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教材中的实验是用弹簧测力计拉动小木块在水平长木板上做匀速直线运动,然而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就会发现问题———在用弹簧测力计拉动小木块运动时,难以控制小木块做匀速直线运动,故而弹簧测力计示数不稳定,且拉动时弹簧测力计处于运动状态,给读数带来困难。学生既然在实验中发现了问题,老师这时就应该对学生加以引导,运用所学物理知识对探究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解决,在此实验基础上对实验进行创新、改进,从而更好地完成实验目标。通过教师引导,学生将原实验中拉动木块改为拉动长木板,就可克服拉动木块做匀速直线运动的问题,当拉动长木板时,无论长木板是否做匀速直线运动,小木块都能处于静止状态,根据二力平衡条件,可得出摩擦力大小就是弹簧测力计示数的大小,这更加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对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很大的积极作用。再如探究二力平衡条件的实验中,将小木块置于光滑的水平桌面进行探究,在物理学中,光滑表示不计摩擦力,但实际实验中不可能找到表面绝对光滑的物体,因而在此实验中探究二力平衡条件中二力作用在一条直线上时,学生将木块扭转一个角度,木块受摩擦力影响,松手后木块可能处于静止状态,导致实验失败,同样此装置也难以探究二力作用在同一物体上,当学生出现这样的问题时,教师就顺势引导,又对此实验加以改进,学生已经学习了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上边实验木块既受摩擦力较大,从而影响实验效果,可从减轻木块质量或增大木块所受拉力克服摩擦力大的影响。但要探究二力作用在同一物体上,还可对实验进行怎样的改进呢?我们将小木块换成轻小硬纸片进行二力平衡条件的探究,从而使实验更合理,更易于学生理解。当探究二力是否作用在同一直线时,将纸片扭转一个角度,松手后立即看到纸片转动到二力在同一直线时才处于静止,当探究二力是否作用于同一物体时,可用剪刀将纸片从中间剪为两部分,观察到纸片两部分在两边拉力作用下由静止变为运动,进而证明二力要平衡,二力需同时作用于同一物体。但此装置仍的改进之处,让学生自己加以改进。从而激发学生求知欲,使学生更加热爱物理。

2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增强实验效果

在物理实验教学中,实验教学贯穿于整个教材,教师利用实验器材,创设必要的实验条件,展现实验过程,揭示物理规律,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是提高学生学习物理兴趣的重要手段。然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有些实验由于受条件限制,现象细微,学生观察不到实验现象,难于激发学生求知欲,同时也增加学生对物理知识理解的难度。如用磁感线描述磁场时,老师用磁感线演示仪进行教学,磁感线演示仪是平放的,老师只有走下讲台,让学生依次观察,这样就浪费了很多时间,降低教学效率。我们改用多媒体投影教学,可以在屏幕上呈现出条形磁体、“U”形磁体、同名及异名磁极间的磁感线空间分布情况,弥补了磁感线演示仪的不足,从而加深学生对“磁场”的认识。又如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中,实验现象虽然明显,但要在实验现象中归纳,总结得出凸透镜成像规律却有很大困难。如“一焦分虚实、二焦分大小、像儿跟着物体跑”。若利用动画投影教学,在展示凸透镜成像动画时配合光路图,将凸透镜成像特点直观、生动地呈现在学生眼前,增强实验效果,进一步找出规律性的东西,得出正确结论。

3通过学生实验,提高学生动手动脑能力

初中生刚开始学习物理,对物理实验仪器的使用和实验操作方法极少,因此,在学生进入实验室之前,应让学生了解仪器的结构、原理、用途、量程、分度值、调零等使用方法和操作原则,正如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学生的聪明才智来自他们的手指头”。就生动地说明了实验对学生成长的重要性。如在做水的沸腾实验中,学生就要会正确使用酒精灯、温度计、秒表等测量工具,还要知道铁架台、石棉网、烧杯的用途。通过学生实验,培养了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

4对实验进行反思、有助于对实验的理解

在实验教学中,除了课堂实验外,要求学生课外对物理实验进行反思,学生将在实验过程中发生的问题、现象、实验过程进行梳理,回顾,找出现象产生的原因,本质,找出其规律。加深对物理实验的理解。总之,实验在物理教学中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教师只有做好实验教学,才能将学生的观察和思维活动充分调动起来,才能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求知欲,使我们的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作者:赵绍友 单位:贵州省毕节市双山新区响水中学

第二篇:初中物理实验教学学生学习兴趣浅析

一、利用趣味实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在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学生求异、求趣、求新的心理,引用趣味性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和兴趣,促进教学目标的实现。例如,在学习“大气压强”这一内容时,教师可以设置一个“玻璃瓶吞鸡蛋”的实验,通过将去壳的熟鸡蛋放在瓶口上,这时的鸡蛋外壳大落不下去,再将一端浸过酒精棉的铁丝点燃插入烧瓶中,当燃烧完后立刻抽出铁丝将鸡蛋放在瓶口发现鸡蛋滑落到瓶中了,这一现象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励了学生的成功体验。

二、利用认知实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在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运用认知冲突实验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探究欲望,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讲“大气压强”的时候教师可以先设置一个冲突性实验,如将小试管插入盛满水的大试管中,竖直倒悬于空中,学生会看到小试管不会掉下来,针对这样一个与认知冲突的实验,学生在大脑中形成了一定的印象,对于课堂学习也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

三、利用身边随堂实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在学生生活中有很多体现物理知识内容的实验,教师充分发挥这些身边随堂实验的作用,激发学生的内心体验和主体参与,再创设与教材内容相关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学习“摩擦力”这一知识的时候,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用手掌去替代一个接触面来实验,如引导学生通过对身体的触觉体验来理解摩擦力这一知识难点。

四、利用探究性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教师要运用探究性实验强化学生的理解过程,让学生能够完全理解课堂知识,并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很多物理知识教师看起来很简单,但是受到知识经验和生活经验的影响,学生很难完全理解,这就需要教师设置探究性实验来解决这一问题。例如,在学习“浮力”知识的时候,教师可以通过浮在水中的物体浸没在水中的深度与浮力大小的关系这一探究性实验,引导学生理解浮力与物体沉浸在水中的深度是否有关系这一知识点。

五、总结

总之,在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可以从趣味性实验、认知实验、身边随堂实验、探究性实验等几个方面出发,激励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提高。

作者:王怀军 单位:甘肃省泾川县党原中学

第三篇:初中物理实验教学小组合作学习实践

1前言

一个成功的学术研究绝对不是建立在一个人的努力之上得来的,正如奥斯特洛夫斯基所说:“不管一个人多么有才能,但是集体常常比他更聪明和更有力量。”物理科学理论的形成是建立在无数的实验基础上的。每一项政策的出台都有一个领导集体在背后的付出,每一项著名的理论的得出,它的背后都有一个强大的研究团队,只有众人团结在一起才能够取长补短,弥补自己的不足。那么小到日常的物理教学之中,传统的教学模式是否早已不适应现代社会的要求?现在需要的是懂得团结合作、创新实践的学生,这是当代社会赋予他们的使命。

2实验教学中小组合作存在的问题

教师都曾走过学生时代,由于存在对新生事物的好奇心,通常在上课的时候就可以发现学生对于物理实验课的热爱程度远远超过课堂书本知识的传播,当把合作小组的计划告知的时候,出于好奇心,学生热情高涨,纷纷选择搭档,好在上实验课的时候可以合作。但是,随着教学计划的开展,物理实验小组合作这样的教学方法存在的一些平时难以发现的问题便会出现,这些问题大大降低了合作的效用,减小了学生那种对实验课的热情。这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分组问题为了体现教学的人性化,将分组的问题交予学生自行安排,这也是锻炼他们的一种方法。由于学习成绩的差异,学生平时所在的朋友圈大不相同。在安排选择实验搭档的时候,教师所提出的要求就是大家要以学习为目的,寻找可以相互帮助的同学作为搭档。可是在上课的时候就会发现,学生的小组水平差异太大,优秀的学生组在了一组,那些学习一般、之前单独实验的时候不会的那些学生又组在了一组,平时玩得好的学生组在了一组。。这样使得那些优秀的小组成绩更加优异,一般的小组要解决的问题还是难以解决,那些玩得好的学生上课的时候完全忘记了自己的任务,总在开小差,聊天去了。合作问题撇开分组的问题,发现在实验过程之中,通常也是问题百出,往往就是合作难以持续。在合作的过程中由于大家各执己见,意见不尽相同,然而又由于学生都比较倔强,通常在实验的时候会闹得不欢而散,使得实验无法继续。面子问题为了促进学生互帮互助提高成绩,加强对问题的理解,在分组的时候选择优秀生与一般的学生相互搭配,希望借此帮助他们补缺补差,利用团队合作的精神以及集体的荣誉感让他们完成任务。可是由于一般的学生羞于将自己不会的问题提出来,甚至因为在优秀学生面前怕出错惹得同学的嘲笑,更是连动手操作的勇气都没有了。很多学生在回答问题时争先恐后,乱成一团,毫无组织纪律可言。忘记职责有的学生在实验的过程中忘记自己的职责是做实验,探究物理原理,让自己的知识更加充实,而在实验的过程中一味地在聊天。

3解决实验教学中小组合作存在问题的对策

为了提高学生的成绩,为他们提供更多的物理知识,开拓更多的物理创新思维,培养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创新型人才,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也增加学生对自然科学知识的了解,了解物理原理的来源,对于小组合作教学方法存在的问题具体提出以下几点解决对策。首先,既要考虑教学方法的人性化,也要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分组时给予学生自主选择的权利,但是教师也应该在一旁指导,使得学生分组时优秀与一般搭配,顺利地完成分组。其次,团队合作的精神是当今时展的要求,学校应该积极开展关于此类的课程教育,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的精神,明白当中的重要性,为国家人才建设做出贡献,尽心培育祖国的未来。在之前由于设备的原因,在物理教学方面,通常只是教师在课堂上说,学生在下面听着,很多物理现象由于外部原因而无法向学生展示,就会导致学生听着无趣,教师也会失去教学的热情。这样的教学往往比不上学生亲身实践的效果好。亲身实践,自己动手实践不仅可以开拓学生的思维创造,而且可以勾起学生学习的热情,让他们真真正正提起学习的热情。现在社会进步了,国家重视教育的发展,在教育方面的投入不断加大,给许多学校拨款购置教学设备,新增的设备给教学实践带来福音,学生再也不用凭借想象来听教师教学了。比如在讲到关于电压电阻的有关课程时便可以不用再空讲,而是带着学生实验,在传授光的知识时常常需要做关于平面镜成像以及小孔成像的实验。起初在物理实验课程之中,让每个学生自己独立完成某项实验时,通常会出现优秀的学生很快完成实验,而学习一般的学生无法按时完成实验,甚至有时不知从何下手的现象。由于缺乏团队合作的意识,学生往往会为了自身的荣誉而不愿意去帮助其他的学生;而那些学习一般的学生往往又会因为害羞,不好意思而羞于请教。这样的问题在教学中是比较严重的。经过不断地实践,为了培养学生的团结合作精神,也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和综合素质,在物理实验课上采用小组合作的方法,用以提高学生对问题的理解,掌握物理理论知识。小组合作这种教学方案的提出不仅可以培养出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而且可以为学生将来参加学术研究奠定基础,因为他们从小就培养了可贵的团结合作的团队精神。再次,加强对学生的心理教育。学生的成长不仅仅是身体的成长,心灵的成长更加重要,应该增设心理教学内容,让学生明白在学习过程中什么是“不耻下问”,这样有利于团队合作的实现,也有利于成绩的提高。在实验完成之后回答问题的时候应该严守课堂纪律,按照顺序,一个个慢慢来,这样也会有利于知识的吸收以及问题的解决。最后,针对学生上课爱说话忘记自己职责的问题,教师应该加强思想教育,明确其自身的职责,在学习中马虎不得,应该稳重。

4总结

正所谓,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学无止境,学习的道路是遥远的,在学习的道路上少不了合作,世界上哪一个诺贝尔奖获得者的背后不是有一个默默无闻的团队?因为团队合作,补缺补差,善于倾听解决问题,最后到达成功。在物理实验教学中小组合作是教学的一个突破,也是培养学生团结互助精神的重要举措。

作者: 许东 单位:淄博市周村区城北中学

第四篇:初中物理实验探究教学研究

1物理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物理实验教学能帮助学生对课本上的基础知识更为深入地理解与记忆,成为初中物理教学体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通过实践的方式来获取新的知识,更能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热情,对改变枯燥的课程氛围起到积极影响。尽管如此,受到很多主客观因素的影响,初中物理实验教学还存在一些问题。学校重视程度不够,硬件设施比较落后应试教育是我国长期以来形成的一个教育风格,在短期内不会得到较大的改变。从学校、教师到家长、亲戚,都以让学生升入更好的高一级学校为目标,致使分数成为学生唯一的教学期待。在此背景下,学校和教师忽视物理实验教学,进而对硬件设施的构建不上心,部分物理实验器材不全,老旧的实验器材也得不到及时的更新。在大部分初中物理实验中,缺少专业实验员,对物理实验室缺乏专业管理,实验器材得不到充分合理的使用。由于实验设备跟不上,致使实验过程和实验现象受到较大的影响。如在做电流的相关实验时,因某些实验器材陈旧、破损没有及时更新,使得学生严格遵照实验操作步骤来实验时得不到预期的效果,而且常常找不到原因所在。这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学生的热情,慢慢对物理实验失去兴趣,甚至放弃物理实验的实践学习,仅仅为应付考试而背一下实验的理论知识,最终使得学生的物理实验素养得不得培养,实验技能低,进而对学生的将来产生影响。教育观念陈旧,实验教学模式单一在新课改的不断推进下,大部分教师的教育观念开始转变,而部分教师则仍停留在原有的教育观念,或是还没有得到及时转换。在以往的初中物理实验中,一些教师往往以掌握实验理论为中心,忽视实验实践操作的重要性。在这些实验课中,教师常常会重点讲解实验结论,而对结论的获取过程和途径不够重视,仅仅是蜻蜓点水一掠而过,使得学生只能机械地接受这些较为生硬的理论知识,为学生掌握此知识增加了难度。有部分重视物理实验的教师则因教学方式跟不上时代的发展而导致效率不高。如在进行怎样用变阻器改变灯泡的亮度实验时,教师都是一步一步地直接讲解该如何操作,学生只用机械的模仿就能得到实验的结论,如此单一的教学模式使得学生逐渐不感兴趣。在以往的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只让学生通过发现问题到解决问题,自发去逐步探索,才能增强学生获取知识的成就感,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能力。

2探究式教学在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探究式教学为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的实施提供了一种崭新的思路与方法,既解放了教师沉重的教学压力,又让学生进行自主探究与学习的天性得以解放,突出了学生自我管理、学习的强烈愿望。为了让探究式教学获得更大的教学收益,应该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转变教学观念,重视硬件设施的配备在初中物理实验课上,要利用探究式教学来提高教学效率,首先就要重新认识物理实验的重要性。新课改要求学生主动学习,在教学中以学生为主,重在教授学生学习能力、动手能力以及创新能力。物理实验恰恰能够为此提供较好的平台,通过探究式实验教学,让学生自发融入学习过程中。因此,学校要重视物理实验,积极组织完善实验仪器和设备,安排专业的实验员对实验室进行管理,对一些能够修理的实验器材及时进行修理和补充,保证实验的顺利开展。在运用探究式教学时,教师应通过层层递进的模式将问题由浅入深地进行讲解。先让学生课前预习,然后放手让学生动手操作实验,让学生发现其中的问题,再靠自身去解决。教师应营造一个轻松的环境,让学生能够在良好的状态下发散思维,充分发挥自身的才智来对实验进行探究。在整个实验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教学重点是教学生明白知识的根源,掌握整个认知过程,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素养。选择合适的实验内容,加强对实验课程的引导在初中物理实验教材中,有着各种不同种类的实验,其中探究性实验占据主要位置。教师在开展探究式物理实验时应科学选择实验,依据实验的特性来因材施教。如在进行凸透镜的实验教学时,教师可以充分利用探究式教学法。凸透镜在学生的日常生活中就可以见到,而关于凸透镜的原理大部分学生却不知道,在一定程度学生对其存在好奇心。在实验进行中,教师应放开一段时间,让学生自行探究,可以不涉及课本知识点,让学生主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主动去解决问题。教师可以提供一条线索,让学生将蜡烛、凸透镜、光屏以及光具座放在一条直线上,不告诉学生它们之间的摆放位置以及摆放距离,让学生尝试不同的摆放方法和距离,逐渐的教师可以通过疑问的形式引导学生往实验的下一步骤进行。在探究式实验教学中,教师在进行问题引导时要注意问题的难度,既不能过于困难而打击学生的积极性,又不能过于简单,让学生失去探索的兴趣。在实验过程中加强小组合作,转变评价机制在探究式教学中常常与小组合作学习相交叉使用。教师依据日常学习能力的不同来对学生进行分组,让一个组中同时有学习能力不一的学生。在对实验进行探究时,教师可以依据实验内容设置一些小组比赛,评出“提问题最多小组”“解决问题最多小组”“解决问题最快小组”“动手能力最强小组”等,激发学生更加积极地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进一步提高动脑动手能力。如关于电路实验,就可以评比“最快联好电路组”等。在对实验教学进行评价时,教师应重点对实验的过程进行评价,而不是简单通过实验报告或是试题测验来进行评价。教师可以制定一个评价表,让小组互评、教师点评,从内容和形式上更加充分,对学生进行综合性评价。

3结束语

综上所述,新课改背景下,初中物理教师应积极转变教学观念,以提高教学效率、增强学生综合素质为目标,对教学模式进行创新和突破。在初中物理实验探究式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积极做好课前准备,精心选择所要探究的实验课题,利用网络信息资源进行多方面的搜索,在实验中对学生进行发散性的启发,鼓励学生在掌握基础知识之后进行创新。

作者:李秀荣 单位:海阳市行村镇赵疃学校

第五篇: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与STS教育浅议

一、STS教育在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的作用

STS是科学(Science)、技术(Technology)、社会(Society)的简称,STS教育重点强调现代科学素养以及社会价值观。初中阶段对学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时期,学生智力、认知、感觉、思维、想象力以及记忆能力得到不断的增强,理解、分析等方面的能力也在成长。而初中阶段增加物理科目主要是为让学生引起对物理的兴趣,进而对生活中其他的科学技术进行关注,为今后的物理学习和科学素养打好基础。初中阶段物理教学中以实验为主导地位。通过实验对事物进行观察、思考、理解总结出物理学中重要的理论。而实施STS教育在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能有以下作用:

(一)改变传统的重理论轻实践应用的偏向

物理教学是一门实验和实践性很强的学科,而初中物理教学主要目的是为了引导学生学习物理的初步知识以及应用,结合比较全面的物理理论知识,合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并逐步了解物理以及其他与科学技术相关的学科。但是在传统的物理教学中,比较偏向物理教学的理论知识而不注重物理实验教学和实践环节,缺乏实际的应用。STS教育能结合物理与科学、技术、社会的实际问题,突出物理实验和实践的重要性,使学生掌握物理知识的同时,还深刻的认识到这些知识的实用价值。

(二)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

STS教育在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其体现出较强的综合性。其所涉及到的知识和学科比较多。在学生的综合能力测试中是以现实生活中的有关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命题,考察的知识多样、复杂。可见,STS教育能够培养学生用整体的、综合的观点来分析问题。

(三)开辟多样化、开放式教学

传统教学主要以课本知识为主要的吸收工具,且教学形式比较单一。而在物理教学中实施STS教育,能将现代科技以及社会中的一些重大问题及时地渗透到物理教学之中,教学内容的选取突破了教材内容的限制,有利于更新教学内容,使物理教学紧跟时代的发展。同时,实施STS教育,将学校与家庭、社会以及课内与课外有机地结合起来,有利于形成以学生为主体的开放式的教学。

二、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STS教育的应用

(一)STS教育的内容选取

在物理实验教学中主要采取渗透式教学,然后选取合适的内容。由于STS教育内容较为广泛,因此,在选择内容时必须遵循以下原则:(1)科学性:所选择的STS教育内容应该与物理教学内容联系密切且相适应,应该与学生的认知水平和能力相适应,做到深度和广度适当。(2)时效性:STS教育内容能够及时反应科学技术的发展与科学技术相联系的社会问题。(3)综合性:STS教育内容应体现学科之间的综合,促进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融合。根据以上原则选取渗透式教学内容。

(二)STS教育的教学组织形式

STS教育的教学内容涉及到科学、技术以及社会等多方面,因此,其教学组织形式也是多样化的。可根据编写的STS教材和STS教案适时地开展STS活动课。具体如下:(1)以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创新能力为主的活动课系列。一是定期开展小制作、小实验、小创新、小发明以及实验操作活动,如引导学生利用废旧材料制作照相机、潜望镜、潜水艇等。二是引导学生进行一系列实践操作,如测定炉子的效率,安装照明电路,测定太阳的直径等。(2)以培养学生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为主的活动课系列。如举办“生活用电知识竞赛”“生活中的大气压知识竞赛”等。(3)增长学生见识、扩大学生视野的科技讲座系列。例如,超导、新兴电源的发展前景、核能的利用等。(4)以培养学生初步的科学研究能力的STS报和科技小论文系列。如举办物理STS报和开展撰写科技小论文活动等。

(三)STS教育的社会实践

STS教育的社会功能主要是引导学生去接触大自然,领会物理科学技术在社会生产以及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结合本地的特色,开展社会实践教学。如环境污染调查,围绕环保开展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分别到油漆厂、特种水泥厂、造纸厂、化工厂等地进行调查、访问,使学生切身体会到大气污染、水污染、噪声污染、固体废物污染、白色污染、光污染等给人们带来的危害,并让学生进行讨论,探索怎样控制、消除这些污染等。

三、加强初中物理实验教学建议

(一)开放实验教学内容

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的开放有两个方面,一是内容要开放;传统的实践教学中主要是以课本的实验内容为主,教师按照课本的实验步骤进行讲解并做出来,最后得出的实验数据和实验结果告知学生即可。实际上,这样的实验教学并没有发挥其真正的作用。因此现代物理实验教学应该不局限于课本的内容,既要将课本中的实验,特别是演示实验,扎扎实实地做好,以帮助学生理解有关的物理概念和规律,又要注重适当增加实验内容,特别是探索性实验,以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索精神,帮助学生掌握科学研究方法,使学生遇到实验现象与课本中的内容有出入时,有勇于探究的精神。

(二)改变实验教学形式

初中物理实验教学除了课堂上老师演示、学生操作课内实验这些传统、简单的教学形式外,可以让学生走出教室,到室外进行各种实践教学。实验教师可以提倡学生根据实验教学相关物理知识,结合实际生活,设计完成一些小实验、小制作、小修理等实践操作。此外,学校可以组织学生到相关电子仪器厂等进行实践,定期组织学生到现场参观、学习。使得学生更加深刻感受到科技创新技术的内涵和重要性。除此之外,学生可以课外到图书馆、科技馆等地方阅读学习,增加物理兴趣。

(三)把握实验教学原则

在初中物理教学实验中,教师不仅要教授学生知识,同时还要教会学生怎么学习,使学生主动的学习,在面对问题时,能独立的思考,积极进行探索。同时,还要根据物理知识进行实践。但是实验所用知识最好不要超过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和接受程度,要与教材紧密结合,对实验所涉及的知识进行应用延伸。不要离学生的日常生活太远,要保持学生的好奇心。实验过程提出的要求不要太高,最好是学生经过努力后能够达到的要求,否则学生会失去信心。

四、结语

总之,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主在培养学生的动手、管理能力、分析能力以及创新思维。而加强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是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重要途径,有助于增强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STS教育则是主要的教学形式,提升初中物理实验教学质量。

作者:滕烨平 单位:江苏省太仓市明德初级中学

第六篇:初中物理实验教学分析

一、灵活处理实验教材,改进实验,更加直观

例如,在教学《牛顿第一定律》时,传统的实验(图左)要三次实验,让小车分别从相同斜面相同的高度滑下,观察小车在铺有毛巾、铺有棉布和木板的平面上前进的距离,实验步骤多,浪费时间。我对此实验进行了小的改进:把三个斜面并排固定在一起,让三辆小车从相同高度同时滑下:观察小车前进的距离一目了然。又如,在学习分子运动时,演示分子间有间隙,书上的实验用试管混合水和酒精,可见度较差,也不好操作。我改用量筒来做,具体做法是用注射器分别向量筒注10毫升的酒精和水,混合后让学生读总体积是不是20毫升。练习了量筒的使用,现象非常直观。

二、实验以学生为中心,真正让学生做实验

长期以来受传统教育的影响,实验教学完全是教师操作,学生观察,学生不提问题,也提不出问题,教师说实验现象,得实验结论,即使是学生实验,也是验证性的,教师反复讲实验步骤,学生才动手操作。这种毫无创新的实验完全偏离实验教学根本,也是新课程要求改革的重点。在开始学物理时,就要引导学生从生活中、自然中观察现象,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产生想用实验去探索问题的习惯。凡是学生能动手操作的实验,完全放开让学生做。即使失败也没有关系,帮助学生分析失败的原因,这样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实验习惯和实事求是的学习品质。例如,在学习第二章《测平均速度》后,就把学生带出教室,三人一组在操场上用自制的刻度尺、手表测定步行的平均速度,平时骑自行车的平均速度。让学生体验自己动手,解决自己身边的实验问题。探究性的实验以“新颖、有趣、可操作性”为原则,先从学生身边实际问题出发,先易后难。例如,在教学《热现象》时,刚入冬季,就从学生喝水问题入手,倒入玻璃杯的开水很快就变冷了,以此现象提出问题:玻璃杯内的开水冷得快的原因是什么?让学生探究。学生积极踊跃地参与,自己提出假设,再设计实验方案,找到原因,并讨论今后如何防止开水冷得快的具体措施。既巩固了课本知识,又感受到此探究实验成功的乐趣。又如,探究“冬天口呼出的白气和夏天吃冰棒时周围的白气有什么不同?”学生的积极性很高。三、多种实验模式共存,丰富物理实验内容新课程的精髓就是要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以形成学生终身发展的需要,培养创新能力。因此,要求实验要多元化,形式多样。1.进行实用型的实践教学,在学完《光的折射后》,让学生每五人一组自带照相机进行室外的摄影,让学生认识凸透成像的应用,又学到一门实用操作技能。2.经常开展各种类型的小制作、小发明的实验活动,安排学生利用废旧材料利用节假日,完成小实验、小制作,在家中完成课堂中的拓展实验。3.培养实验能手和骨干,以点带面。每班都由几名学习带头人组成兴趣小组,定期开展兴趣活动,再由其辅导其他学生,使全班学生共同提高发展。

三、总结

实验教学是渗透在物理学科教学中的主线和主体,动手、实践、运用、创新能力等方面的培养将是造就一代物理人才的时代要求,更是教师对学生物理启蒙教学,奠定科学思想的神圣职责。实施新课程,树立面向未来的前瞻意识,正确认识实验教学的地位,将是实施物理新教材的当务之急和必然要求。

作者:武定德 单位:陕西省西乡县第五中学

第七篇:农村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思考

一、农村初中生的现状

随着中国城镇化建设的推进,农村初中生数量逐年减少,且多数学生是来自贫困家庭的留守儿童。农村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将学习当作包袱,缺乏独立精神,不愿参加物理学习活动,缺乏求知欲,对学习丧失信心,致使部分学生放弃物理学习。

二、实验课教学的重要性

物理是一门实验学科,能够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物理实验是课本知识的具体体现,是学生掌握知识的重要渠道之一。在各种版本的教材中,知识点均以实验为基础,在实验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例如,在探究“欧姆定律”教学中,学生分组进行实验,亲自动手操作。控制电阻,探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得出结论一:电阻一定时,通过导体的电流与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控制电压,探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得出结论二:电压一定时,通过导体的电流与导体的电阻成反比。综合两个结论,总结出欧姆定律。这样,既培养了学生利用控制变量法探究实验的操作能力,也加深了学生对欧姆定律内容的理解,更有利于学生在解电路计算题时对电路的分析,对电路中三个重要物理量“电流、电压、电阻”的变与不变的精准锁定。

三、实验课教学的措施

1.农村初中物理教师要转变教学理念,与时俱进,积极主动地为实验课的开设创造条件但是,在物理教学中,特别是农村学校,教师的实验教学观念落后,忽视了实验教学。教师只从应试角度出发,急功近利,看重考分。教师让学生死记硬背实验目的、实验器材、实验过程、实验现象和实验结果,最后成绩照样“优异”,结果名利双收。发现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不让学生真正到实验室里实际操作,又怎能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更谈不上创新和发展。黑板上讲实验的时代应该结束了。实践出真知,没有创新就没有发展,物理实验为培养学生创新精神提供了最佳环境。

2.发现和认识身边的自然现象,激发兴趣,培养观察能力兴趣直接影响学习的积极性。物理是一门自然学科,农村学生生活在自然环境中,对自然现象充满着好奇。在物理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去发现和认识身边的自然现象,弄清其现象发生的条件、过程和特征,有助于加深对物理知识的理解。我在教学物态变化的“液化”时,由于气温高,教室外一根常年裸露在外的自来水管上有大量小水珠。我就给学生提出了几个问题:空气中是否有水蒸气?大家观察教室外的自来水管上是否有小水珠,小水珠是怎么来的?自来水管上的小水珠经常在什么季节出现?通过观察分析和讨论,学生自己得出:自来水管上的小水珠是空气中的水蒸气由气态变为液态的小水珠(液化),此现象一般出现在炎热的夏秋两季(液化现象是一个放热过程)。

3.通过画图、识图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画图、识图贯穿于整个初中物理教学。力学中的受力分析和滑轮组装配图,光学中的光路图,电学中的电路图识别,对学生的实验探究和知识的掌握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通过画图、识图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鼓励学生动手制作,促进学生对教学内容的学习和实践学生在动手完成各种小制作的过程中,思维活跃,增强了参与意识,并且迫切地希望进一步探索问题。在学习“科学探究:电动机为什么会转动”后,我给学生布置了一个课后作业小制作,参照课后迷你实验室中制作简易电动机的方法,让感兴趣的学生利用周末时间制作简易电动机,返校后由教师提供磁铁和电池,看谁制作的电动机最好。结果有三分之一的学生到校后的第一件事就是找我借磁铁和电池,要把自己的制作演示给大家看,兴趣之高完全超出了我的预期。通过动手制作,学生能够深刻掌握物理知识,加深了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和记忆,激发了学生学习物理这门学科的兴趣和信心。

四、总结

农村教师需要加强农村中学物理实验教学,全面提高物理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动手实验能力。实践出真知,适者生存,多培养创新型人才,真正实现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化,这既是教育工作者的目标,也是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如何改进农村初中物理实验的教学方法,还需要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地思考、探索和研究。

作者:刘代祥 单位:梁平县城北乡中心学校

第八篇:物理实验激活初中生科学思维策略研究

1大数据对物理实验的影响

大数据通过大数据技术和大数据应用影响着中学物理实验,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大数据对传统物理实验的冲击

1.1.1传统的物理实验室与基于大数据的数字化实验室的矛盾冲突

传统的物理实验室使用的是诸如刻度尺、量筒、天平、弹簧测力计、电压表、电流表等器材,这些器材的测量数据需要学生记录、整理和总结,往往占用了大量的实验时间,在需要重点探究的环节花的时间反而偏少,不利于学生享受实验探究的过程.大数据要求的数字化实验室由计算机、传感器、数据采集器和相关的软件等组成,利用先进的数据处理技术比如曲线图像、柱状图等直观地挖掘物理现象的本质.例如,在比热容实验中,要探究不同物质吸放热的本领,就需要以多种物质为研究对象,测量它们加热相同时间升高的温度,得出比较少的几组数据.由于比热容概念的抽象性,同学们对这些数据的分析有一定的难度,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而如果利用大数据技术,将实验室温度计换成温度传感器,利用朗威数字化信息系统动态地将大量的温度数据实时地发送给计算机,利用计算机软件就可以“秒处理”这些实验数据,有利于学生及时发现规律,总结结论.

1.1.2教师演示实验有可能成为学生的自主探究实验

部分传统的物理实验由于时间和空间的局限性,只能由教师在课堂上演示,学生往往成为旁观者.由于没有参与到实验中来,缺乏浓厚的兴趣,长此以往必将打击学生学习物理的信心,束缚科学思维的发展.如在《动能》演示实验教学中,教师在讲到不同质量的小车从同一高度静止释放后,到达水平面时的速度相同这一结论的时候,都是采用陈述的方式,直接告知学生.由于没有经过实验验证,学生会对这一结论存疑.利用大数据技术,只要在小车即将到达水平面前的很短的距离内(可以控制在几个毫米范围内),放置两个光电门,将信号传送给计算机,实时显示小车到达水平面时的速度.由于大数据技术的应用,增强了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学生对如何控制速度相同就有了更深的认识.

1.1.3传统的物理实验获得新生

我国传统的物理实验经过几十年的教学沉淀,已经逐渐固定为一种模式,大家都按照实验教材做,创新少.大数据可以为传统的实验教学注入新鲜的血液.如《声现象》的实验教学,在探究声音具有能量的实验中,教材是采用录影机播放音乐,使蜡烛火焰“跳舞”来证明声音具有能量.笔者将书本的实验改为比赛:让多位同学施展“狮吼功”,震碎玻璃杯,利用DISLab数字化信息系统,将不同同学发出的声音经过声传感器反馈给计算机,在教室的液晶屏幕上展示,同学们能够根据波形了解不同同学在不同时刻发出声音的响度和频率大小,知道什么样的声音能量最大,能够有效地震碎玻璃杯.

1.2大数据对物理教师的要求

大数据时代已经来临,正在悄然地改变着整个社会,也必将彻底改变物理实验的现状,对我们物理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改变自我,学数据的相关技术并且应用到物理实验教学中,更加有效地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习惯.物理教师相比较其它学科的教师有着先天优势,对实验仪器和数字化教学有着一定的基础,能够顺应大数据时代的发展要求,自觉地更新已有的科技水平,整合大数据在物理实验教学中的应用.在实验教学过程中能够游刃有余,及时熟练地利用数据软件帮助学生,培养他们的质疑能力和创新精神.

2大数据视野下物理实验激活学生科学思维的策略

2.1利用计算机交互性展示实验课件、实验视频

有些同学熟悉的简单的物理实验并不需要走进实验室,可以利用计算机交互性展示实验课件和实验视频等数据资源简单地让学生自学.在初三的一轮复习中也可以利用这些数据资源给学生展示物理实验.比如《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初三复习课中,教师课前制作好凸透镜成像规律课件.上课的时候,学生人手一台平板电脑,利用网络互联,将实验的数据提交给服务器,在每位同学的电脑软件中实时反馈相关规律.短短的两分钟时间就可以实现对整个实验的再回顾,理清实验的科学思维过程,对初三后期的复习工作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2.2实验实录、制作微课

每一次的物理实验都是很好的教学素材,利用摄像头数据采集系统录制同学的实验过程、实验数据.如在演示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实验中,将纯净水桶口安装两个DIS力传感器,两个力传感器之间放一个小纸团,老师安排各实验小组代表依次轮流对纸团吹气,结果发现纸团不仅没有被吹入桶内,反而从桶口射出,越是用力,效果越明显.此时学生的质疑精神被激发起来,为什么纸团反而射出了?再经过老师的引导,利用软件知道原来是纸团前后两个表面存在压强差,纸团被吹的那一面流速大,气压小.教师将整个的实验过程、实验数据录制下来,存储到学校服务器,供学生利用互联网随时观看和学习.教师制作物理实验微课也是提高物理实验教学效率,开发学生思维的有效途径.将物理实验原理、实验目的、实验过程等提前录制好,存储到学校服务器.同学们利用假期在家自学,真正做到教学延伸到校外,帮助同学们随时随地激活科学思维.

2.3建立历年物理实验中考真题网络数据库

统一将历年物理中考真题分类汇编,配有相关答案,利用WEB2.0技术制作交互网页,同学们能利用网络在线答题,并且能及时反馈错误.利用大数据技术,研究同学们多次大量答题错误的数据记录,分析中考易错知识点,找出实验教学难点,有针对性地对相关知识点再巩固,对个别学困生再关注.

2.4DISLab数字化实验室

2.4.1利用数字化实验装备提高实验效率

DISLab数字化实验装备正在走入各个学校,使充分利用大数据的优势弥补传统实验变为可能.在笔者的实验教学过程中,一直存在着将测量定值电阻阻值的实验和测量小灯泡电阻以及电功率的实验有机统一起来的想法.但是由于传统实验的时间限制,都是将这两个实验分在两节实验课进行,由于有一定的时间跨度,教学效果降低了,就要再花更多的时间强调该知识点,给同学们的学习造成了一定的困扰.利用数字化实验,将定值电阻和小灯泡电阻以及小灯泡电功率的测量,利用一节实验课的课堂时间将三个实验全部完成,提升了实验容量.利用霍尔传感器测电压、电流和电功率,实验数据反馈给数据库保存,利用软件分析定值电阻和小灯泡阻值的不同点,并根据不同电压下的电功率,学生利用软件图像,直观地知道灯泡阻值和温度有关,电功率越大,温度越高,灯丝电阻越大的结论.

2.4.2利用数字化实验促进思维方式的变革

传统的实验数据需要学生处理大量的数据,耗时费力,学生自己绘图,由于学生学习能力参差不齐,绘图会有一定的偏差,造成对实验结论的错误认识.学生循规蹈矩,按照实验步骤亦步亦趋,不敢做稍微的变更,这些都束缚了学生科学思维的培养.数字化实验要求教师创造性地开展实验教学,这就必然会对学生起到示范引领作用,有助于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科学思维的培养.

3总结

初中物理实验范文7

1进行正确的教学实验的演示

在物理实验教学中,教师只是作为教学的引导者,在教师的带领下让学生能够更加积极主动地学习物理知识,同时在物理实验教学当中,教师要进行正确规范的教学演示.实验本身如果操作不当的话会有一定的危险性,在进行实验教学的时候,要保障操作人员和实验仪器都在安全的条件下进行,这样才能够取得想要的实验效果,因此正确的实验步骤和操作方法是非常必要的.在课堂开始的阶段,教师就需要将实验用到的器材准备好,做好基本的检查工作,接下来就是教师要在进行实验的过程中进行实验过程的讲解,对于其中的注意事项都要在具体的操作时进行重点强调,这样才能够加深学生的印象,在适当的时候,教师还可以邀请学生完成相应的实验步骤,这样的互动过程能够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比如,在进行“大气压强”的验证实验的时候,教师可以选择比较简单的实验仪器来完成,用到一个广口瓶、水、硬纸板等实验材料,首先教师应该先将广口瓶装满水,然后将硬纸板覆盖在瓶口处,按住硬纸板然后将整个瓶子倒置过来,一段时间之后,教师可以提醒学生注意观察,将按住瓶口的手拿开,这时学生惊讶地发现广口瓶中的水没有流出来.这一实验现象验证了大气压强的存在,教师在进行演示的时候要谨慎地操作,每一步操作都要认真仔细,给学生做好示范,并且在揭示实验最终现象的时候给学生设置悬念,让学生去猜想实验的结果,这样才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的注意力更加集中,提高实验教学的有效性.

2学生实际操作,培养动手操作能力

在物理实验教学当中,对于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也是非常重要的,学生不能只是看着教师的演示,课堂的真正参与者还应该是学生,教师应该给学生提供参与课堂的机会,将整个课堂真正还给学生.学生在课堂开始的阶段要认真地听教师的讲解以及观察实验演示的步骤,当学生基本了解和掌握实验的过程之后,教师就应该给学生一定的时间让他们自己动手进行实验操作.只有自己动手完成整个实验过程,才能够让学生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让学生对实验有更深一步的理解.在进行实验的过程中,学生要对实验的现象进行认真的观察,规范实验步骤,并且通过做实验,学生也能够对一些理论知识有更加深刻的理解,巩固学过的物理知识.比如,在“测量小灯泡发光的功率”的实验中,学生应该对每一步操作都进行细致认真的分析,首先要画出记录需要用到的表格,以便将测量的数据记录下来.接下来的步骤就是要看实验器材是否够用,是不是适合这个实验,检查完毕之后,接下来就是要将实验器材按照合理的方法摆放好,根据电路图进行连线,正确地完成接线之后,检查连线是否正确,如果有错误的情况下,应该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调到阻值最大的位置,这样才能够保障整个电路的用电器不会被烧毁,正确连线之后,闭合电路的开关,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使电压表的示数发生变化,调节到小灯泡的额定电压之后停止,这时读出并记录下电流表和电压表的示数,断开开关,整理实验器材.然后根据得到的实验数据就能够计算出小灯泡的发光功率是多少,这样一来一个完整的实验过程就完成了.教师要教会学生自己动手收集实验器材,开动脑筋,用自己的智慧收集实验中需要或缺少的器材,为实验的顺利进行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例如,在做天平实验室,由于实验室管理方面的原因造成了天平砝码丢失,这时一些爱动脑筋的学生就会利用泥捏成和天平砝码等效的泥砝码,从而让天平实验得以顺利进行.在做弹簧实验时没有弹簧,一些有生活经验的同学会用生活中常见的铁丝烧制成土弹簧.再比如自制滑动变阻器时实验室没有滑片,学生可以找一些烟盒里废弃的锡纸,这些锡纸电阻极小,可以起到与滑动变阻器的滑片等效的作用,从而保证实验的进行.在初中物理小实验中大力倡导学生的这种艰苦奋斗精神,可以让学生大大了解生活成果的来之不易,养成热爱劳动、珍惜资源的良好品德.

3联系实际生活,设置实验任务

在实际生活当中,一些现象也涉及到了物理知识,但是学生却很少能够发现,所以大多数的学生觉得物理和自己的生活之间的距离比较远,这是因为学生缺少观察能力.为了改变目前的教学现状,教师应该改变教学的形式,联系实际生活布置一些实验任务,让学生在实际生活当中去进行物理实验的探究,解决实际问题的同时还能够帮助学生更加透彻的理解.这样的实验教学任务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实际生活当中自主地进行实验探究,提升学生的物理探究能力.比如,教师可以给学生布置“探究水缸出汗的秘密”,这一教学主题本身就很有吸引力,根据教师的提示,学生可以回想到,在夏天的时候会经常看见水缸表面会有一层细密的水珠,好像出汗一样,那么这一现象产生的原因到底是什么呢?可以让学生根据这一任务来设计实验内容,对这样的生活现象进行探究分析,让学生能够对生活有更加深刻的理解,同时对于物理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也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初中物理生活小实验是通过一些科学有趣的手段提高学生们学习物理知识的能力,同时加强学生们动手动脑的能力.例如,初中物理教学中,就采取了生活小实验的教学方法对学生们进行授课.老师根据本节课所讲关于液体浮力的内容让学生们自制一个密度计对物体进行测量.浮力一直以来都是学生学习物理中比较困惑的知识点,为了帮助学生们更清楚地了解浮力学的原理,物理教学老师利用物理小实验的方式对学生们进行教学.在小实验开始前,老师要求学生们首先准备一个小细圆木棍,然后在木棍表面涂上一层石蜡,以确保木棍的光洁程度.在小实验开始时,老师要求学生们首先在小木棍表面缠绕铁丝,缠绕的圈数以木棍能够直立在水面上,并且木棍的五分之一处能够露出水面为准.而后,分别倒入水、牛奶、盐水进行三种液体的密度测量.学生们通过观察可以发现三种液体的不同之处及不同的密度关系,并通过实验可以清楚地看出,三种液体中,牛奶倒入后小木棍线圈露出水面的距离最短,而盐水倒入后所露出水面的距离最长,也就是说,在三种液体中,牛奶的密度是最小的,而盐水的密度最大的.

4结语

总之,物理实验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物理知识,让学生更加直观形象的观察到实验的现象,将物理的理论知识和实验结合在一起,帮助学生将这二者进行融合.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做好实验演示工作,给学生展示规范准确的实验操作步骤,同时让学生自己亲自尝试实验过程,从中获得不一样的学习体验,培养和提升学生的观察能力,让学生能够获得能力上的提升。

作者:马忠 单位:大丰市万盈初级中学

第二篇: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方法

1生活实例,激发兴趣

在上《磁体和磁场》一节内容时,笔者出示了如图1所示的写字板,演示磁力笔和磁力板擦相互配合写字和清除字迹的过程,请同学思考原理.很多学生小时候都用过写字板,觉得很亲切,但就是想不出个所以然来,老师的话勾起了他们浓厚的兴趣.为了知道其中的奥秘,接下来的课程中同学们异常投入.学到“同名磁极相互吸引,异名磁极相互排斥”时,他们豁然开朗.笔者提问:“有个小朋友很调皮,把这只神奇的笔丢了,他能用铅笔代替吗?”大家异口同声:“不行!”笔者犯愁了“那写字板没用了吗?哪位同学有解决的办法?”“用磁铁!”早有学生迫不及待地喊出来了.笔者把一块磁铁递给他,让他证实了一下.同学们终于揭开了儿时的迷,显得心满意足.

2巧设障碍,激发思维

笔者将伏安法测电阻设计成学生实验,把电阻阻值用白纸贴住,学生们有了欧姆定律的基础,很快就测出了阻值.接着笔者设置了一个障碍:换成阻值很大的未知电阻,让他们继续测量.学生发现电流太小,电流表无法使用.笔者借着设计的情景,指出当电流表无法使用时,能否利用电压表和刚才已测电阻测出新的未知电阻阻值呢?这下可难倒了一些同学,但是在另一些同学的带动下,他们很快也参与探究,并取得了成功,喜不胜收.笔者接着再设置障碍:“只做了一次实验,误差太大,能否利用手边器材,改善实验?”同学们发现了桌上的电阻箱,便又动手做了起来.单表测电阻的难点也就迎刃而解.

3展示魔术,引发想象

在讲《光的色彩颜色》一节时,笔者播放了黑光剧:一位演员用手将另一位演员吸上吸下,同学们看得目不转睛.笔者提问:“人为什么悬空?”“有透明线吊着”、“有气功”、“有引力”……答案五花八门,课堂气氛异常活跃.当讲到“不透明物体的颜色由反射的色光决定,白色反射所有色光,黑色吸收所有色光”时,很多同学领会了其中的玄机:原来该魔术的核心道具是黑色的背景,一个穿黑色衣服的演员背着白衣演员上上下下.同学们都乐了,深切体会到了“黑色能吸收所有的色光”.

4设计情境,引发争议

在探究串并联电路电流特点时,老师把串联的两个小灯出示给学生,亮暗不同,问两小灯为什么亮度不同呢?因为老师知道学生只学过电流和电压,没有学过电功率,预料到他们都会从电流和电压方面考虑,总有部分同学认为电流流经一个用电器后会消耗一部分电能,所以另一个会变暗,但也会有一部分同学受上节课老师把电流比作水流的影响,认为电流只有一条路径,大小不变.争议由此产生,学生的探究欲望被激发起来,老师顺势让学生想办法如何证明自己的观点.有些机灵的小孩想到了把小灯的位置互换看亮度,有些聪明的学生想到了上节课学过测电流的仪器电流表,拆开电路测一下不就知道了嘛.智慧的火花四溅,学生们动手开始实践,老师预期的结论和一些生成性的小知识小技巧应运而生.

5逆向思维,发人深省

在讲机械能和内能时,笔者通过让学生们弯折铁丝,得到了“机械能可以转化成内能”的结论,很快有同学嘀咕开了:“那内能能转化成机械能吗?”笔者因势利导,问同学们说:“你们觉得可以吗?生活中有这样的例子吗?”有学生想到了烧水的例子,笔者立马拿出了酒精灯,给一个放有少量热水且用塞子塞紧的试管加热,随着“嘭”的一声巨响,学生们的身子都猛然向后一仰,大吃一惊,一起“哇”了出来,大家看到了塞子被喷出很远,试管口产生大量白雾,定了一下神,原理已经了然于心.如果再加上陈秋民教授的一个实验,那他们印象就更深了.在饮料瓶子放一点点烟雾,肉眼几乎看不见,拧紧瓶盖,用力一捏,瓶子是透明的,一放,瓶中充满白雾,一捏又透明了……如此重复展示给学生看,像变魔术似的.原来用手捏时,对气体做功,气体内能增大,白雾汽化;放手时,气体对外做功,内能减小,温度降低,水蒸气液化.极少量的烟雾起到了凝结核的作用。再比如,笔者与学生在研究完奥斯特实验后,学生们知道了磁能生电,笔者问学生:“大自然中很多现象都是对称的,互逆的,那电能生磁吗?”学生们不假思索地说:“行!”笔者接着问:“那你们能实现吗?”教室里鸦雀无声.问题直奔主题,但跨度太大,笔者开始铺设台阶了:“想想要产生电流的条件是什么?”学生答:“电压和通路.”笔者继续启发:“那你们能用身边的导线、开关、灵敏电流计、线圈、磁体组成一个含有电源的通路吗?谁会是电源呢?你怎么知道有没有电流产生呢?自己动手能尝试一下这个伟大的发现过程吗?”学生们凭着对逆向思维的执着,在老师的指引下,认真地动起了手来.终于有几组成功了,笔者把先做成功的组员安排到有困难的小组中,就这样,像链式反应似的,很快全班同学都经历了一次真正的探索,异常兴奋.我们不断地深入下去,顺理成章地探究完了感应电流的大小和方向与哪些因素有关,还讲了科顿错失良机的故事,学生们觉得好玩,又为他惋惜,感受到了实验设计的重要性.类似的例子还有电动机和发电机可以互相改造,话筒和扬声器可以互相改造等.

6分析诱导,作出猜想

在探究完浮力与液体密度和排开液体体积有关后,笔者引导同学们猜想,浮力是力,但是排开液体的体积和排开液体的密度决定的是排开液体的质量,这两者之间到底有什么联系呢?很多同学经老师一提示,马上就猜想到“物体所受浮力大小可能与排开液体的重力有某种联系”.于是笔者让同学们从小桶、下沉的重物和漂浮的重物、弹簧测力计、细线中选择器材探究自己的猜想.因为是学生自己得出的猜想,他们目的明确,做起实验来有板有眼.有的组得出了下沉的重物“浮力等于排开液体的重力”,有的组得出了漂浮的物体“浮力等于排开液体的重力”,有的组两个结论都得到了,最后笔者告诉他们,早在两千多年前,著名的物理学家阿基米德就发现了这个原理.笔者让一位知识渊博的学生把阿基米德辨别真假皇冠的故事给大家讲了一下,同学们听得兴趣盎然.

7神奇现象,引人入胜

在探究物质熔化和凝固特点实验时,冰的熔化实验很容易做,只要事先用孩子吃果冻的塑料袋装些水,插入温度计,放入冰柜冷冻,到时取出观察读数即可,然而要做凝固实验用通常的思维方式却很难成功,因为不可能拿个冰柜来做该实验,然而当笔者出示一种神奇的液体,将试管放入其中时,学生发现纯水居然凝固了,同学们顿时惊奇万分,观察完凝固规律后,笔者揭秘其中的原理:笔者用了零下十几摄氏度的盐水溶液,低于纯水的凝固点,试管浸在里面,相当于放在冰柜里,同学们豁然开朗.本实验的另一个收获是使孩子们深刻理解了不同晶体有不同的凝固点.当然想现场制冰方法也不是唯一的,比如陈秋民教授就做过这样的实验.在烧杯中放入适量水,将高压灌装液体倒置喷向烧杯,水很快就结冰了.老师如果顺势把汽化吸热的知识点复习一下,学生一定印象极深.但该实验不建议学生模仿,因为这种方式温度可降到-50℃.教学有法,教无定法,好的实验教学方式举不胜举,希望本文能起到抛砖迎玉的作用。

作者:丁建方 单位:昆山市第二中学

第三篇:初中物理实验教学

1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实验探究欲

对于刚接触物理课程的初中生来说,好奇心是学生学习物理实验课程的重要动力。但是,在传统的初中物理实验教学课堂上,物理实验教学主要是以演示性的实验教学为主,学生始终处于被动学习的位置,这会让学生觉得物理实验课堂枯燥乏味,很难长时间保持物理学习的兴趣和热情,也不利于学生对物理知识和物理现象的认知、理解与记忆。因此,在初中物理实验课堂上,初中物理教师要敢于打破传统实验教学思维的限制,要积极创设有吸引力的问题情境,激发出学生在物理实验学习中的探究欲望。例如,在初中物理“摩擦力”的教学中,教师不妨先设置一些“趣味化”的问题情境:如果没有摩擦力,前进中的人怎样停下来?谁能讲一讲身边摩擦力的好处和坏处?这些问题一经提出,会有效激发出了学生对物理实验的学习兴趣,接下来的物理实验教学也会显得更有针对性。

2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拓宽学生的实验空间

为了有效消除学生在物理课堂上可能遇到的各种心理障碍,减少物理实验教学的阻力,初中物理教师在实验教学中,要有意识的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尤其是对于相对抽象的物理知识和实验内容,单纯让学生观察实验、记诵知识,容易让学生感觉物理知识学习起来比较枯燥,影响到学习热情的保持。但是如果教师能够加强物理实验教学的生活化设计,不仅可以让学生充分认识到物理科学的价值,还能够降低学生学习物理实验的心理障碍,激发出学生对于物理实验的求知欲和探究欲。因此,初中物理教师要有意识地通过更多的生活现象与案例的引入,拓宽学生在物理实验课堂上的探究空间,如在讲到“光的反射”课程内容时,教师不妨选择生活化的物理教学情境,如玻璃幕墙的全反射,雪天的雪盲现象等,也可以通过“照镜子”这种生活化的实验内容,让学生在课堂上自己亲自动手演示,将抽象的物理知识形象化、具体化,降低学生的学习难度,提高学生的物理学习兴趣和信心。

3优化教学方案,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基于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的实践性、应用性等主要特征,以及在培养学生实践创新能力方面的重要职能。初中物理教师在实验课堂上必须保证学生的“主人翁”地位,增强学生在物理实验课堂上的主体意识,促进学生物理科学思维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的发展。对此,初中物理教师可以在原有物理教学方案的基础上,对原有的实验流程进行改进和优化,这样一方面可以帮助学生加深对物理知识的理解,提高学生的物理应用意识以及独立解决现实问题的实践能力,另一方面可以对学生的创新意识进行培养,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例如,在“浮力”的教学中,在实验教学中通常会用到盛水容器、漂浮物等常规实验器材,此时教师完全可以将实验主动权交给学生,可以让学生自己从现实生活中搜集废弃材料,然后自制实验器材,如有的学生找的实验器材能够漂浮,有的学生找的实验器材不能漂浮,还有的在漂浮一段时间后下沉,这时教师再结合学生的实验过程进行课程知识的讲解,不仅增强了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有针对性的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探究精神。

4面向全体学生,加强全过程指导

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方案的制定,必须保证面向全体学生,并对学生的实验过程进行全程指导。由于每个学生的物理知识基础、兴趣偏好、学习积极性等都不尽相同,如果教师单纯进行统一化的指导,难以实现理想的效果。这就需要初中物理教师能够结合物理实验课堂上每个学生的个性化特征,以及在实验过程中面对的各种困难和遇到的各种问题,采取有针对性的指导策略和引导措施,强化对学生实验过程的监督和控制,提高学生在自主实验过程中的科学性和针对性,维护好课堂教学秩序。尤其是在教学评价环节,要全面考核学生在物理实验中表现出的学习态度、进步情况、动手实践能力,保护好学生亲自动手实验的信心和勇气,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5结语

总之,初中物理精彩课堂的打造,需要物理教师转变传统以单向演示实验为主的教学方式,要给学生更多亲自动手、主动实践的空间,增强学生在物理实验课堂上的主体意识和探究欲望,从而让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更具趣味性、实践性、探究性,这样才能保证初中物理课堂的精彩纷呈。

作者:杜鹏飞 单位: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第三中学

第四篇:初中物理实验综合实践活动教学

1物理实验教学的实践化和生活化要求

1.1让学生亲身参与到物理实验教学的活动

实践教学是让学生在身体力行中了解物理理论的重要途径,学生在综合实践中学会观察、探究、分析和总结那些原本枯燥的理论,既可以让学生充分理解和应用物理教学中的理论,又增加了物理实验教学的趣味性、实践性.这就要求教师和学生之间要实现良好的互动,不能忽视物理实验教学的重要性,在物理实验教学中给予学生更多的指导、辅助作用,而不是主导的作用,创造机会给学生足够多的空间和时间,让学生围绕主题充分开展.学生在亲身实践中不仅能提高自己的创新能力和动手能力,而且也有利于培养其良好的思维习惯.

1.2将物理实验的教学生活化

物理实验教学设计的生活化要求教师要实现实验情景生活化,实验设计生活化,实验过程生活化和实验应用生活化,物理实验教学的生活化要求是基于学生的生活经验,将生活中常见的现象引入实验教学可以激起学生强烈的兴趣和探究欲望.实验情景生活化要求教师提供的生活情景要富有趣味性,要与学生的认知水平相当,并且在解决过程中可以使学生的认知能力有一定程度的提高;实验设计的生活化要求实验设计来源于生活,实验器材也要与生活相贴近,这样学生就可以在用自己熟知的生活用品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不仅有利于课堂教学的顺利开展,同时也提高了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实验过程的生活化要求我们可以采用多样的活动形式开展,如小组合作学习、社区调查、社区服务和劳动、实践活动等.实验应用生活化要求实验结论可以回归生活,教师要让物理实验教学的设计实现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帮助学生实现这个认知过渡,引导学生将实验结论应用于生活实际,使学生感受到物理学科的趣味性和实用性,这也将大大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性.

2物理实验教学的教学设计

2.1合理设计物理实验教学的选题

苏联著名心理学家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给我们启示,教学目标的设计既要有一定的难度,又要将学生的实际水平作为目标设计的基础.所以在进行目标设计之前,我们一定要综合考察学生的智力发展水平,了解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在教学目标的实现中,让学生体会到合作的快乐,实践的有趣,在提高学生学习信心的同时,也培养了他们对于科学文化探究的兴趣.

2.2合理布置任务和分组

在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时,我们通常建议学生进行分组合作,细化分工.这样实现实验教学的良好进行,又可以激发学生的合作精神和竞争意识.学生学习活动的挫败感往往会打击学生的学习兴趣,所以任务分组和细化分工有利于实现促进学生的合作学习,降低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畏惧情绪,即使在实验失败的情况下,对于小组内个人的打击也会减小,因为大家会觉得这是小组的责任,这种责任分担的心理也会让学生对于实践学习失败的情绪大大减小.在教师的指导下细化分工,有利于各个小组教学实践计划的顺利完成,学生在明确自己的主要责任之后也会更加清楚当前自己的责任,在提高教学实践效率的同时,也会提高学生的责任意识和分工协作的精神.这样在细化分工的条件下老师的一旁指导会让学生觉得有事可做,参与的积极性自然会大大提高。

2.3鼓励学生将实验结果应用到实践中去

学生在得出最后的实验结果之后可举行短暂的讨论会,让学生踊跃发言,指出生活中是否还有类似的现象,以及还有哪些现象还可以用这个方法解决.最后总结一下这个实验结果在生活中的实际用途,提高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

作者:曹纪明 单位:临海市台州学院附属中学

第五篇:新课程初中物理实验教学

一、物理实验教学概述

初中物理作为一门基础课程,它是以实验和观察为主的自然学科,需要在实验中概括和分析课本中的一些定义和规律。在初中阶段,采用实验授课的教学形式,可以更加有效地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和自主性,这是因为在这个阶段中学生的动手能力强,精力充沛,求知欲望强。在物理授课中,教师的身份应该为合作者、服务者、研究者以及探索者,要变之前传统的授课形式为学生能自主学习的授课模式。通过实验,既能指引广大学生动脑思考各种各样的问题,也可以让他们动手去分析问题或找出问题,最后得出正确的答案,这就是物理实验授课的最大优点。我国现行的物理教学课本早就提出了日常教学中应有学生实验和教师实验两个部分,然而在实际的授课中这一点并没有引起重视,实验课很少,学生自己动手实验的机会就更少。要想改善这样的局面,学校要为各种实验提供条件,教师更要勇于创新,突破以前陈旧的教学模式,在上课的时候多通过实验讲解。实验课可以帮助学生主动地多动脑、多动手,还可以让学生快速理解和记忆枯燥的物理知识,懂得运用自己的语言组织描述各种物理定义。

二、优化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构建高效课堂的策略

(一)改变传统的授课观念,提高物理实验的授课意识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教育理念必须要跟得上时代的潮流,我们塑造的人才必须符合当今社会发展的需要。教师必须改变传统教学中不重技能、只重书本理论的观念。随着社会的发展,那种一味追求考试分数的模式已经不能够适应当代社会了,现在的社会需要学校多培养一些具有创新能力、较强分析能力和动手能力的人才。物理教师必须要将实验授课与理论授课放在相同的高度,不断创造能让广大学生多操作、多思考的实验机会。这种模式不但可以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能力,还可以提升他们的创新意识。

(二)合理利用资源,增加演示实验授课

现代化授课的重要标志就是利用现代化的教学资源为教学服务。在初中物理课本上往往会有一些微观的、难以用现实实验演示的、比较抽象的教学内容,因为它们的可见度小,演绎现象不明显,或者基于客观条件限制无法做出实验。这时候我们可以运用多媒体等一些现代器材来演绎这些复杂地实验,以便让学生更加容易地理解文中所提到的概念和规律。

(三)完善实验结构,提升学生的实验技能

实验步骤的设计和实验结果的猜想是广大学生实验能力体现的关键。当前,大部分教师都是预先安排好整个学生实验的过程,把步骤、目的、现象、结论都提前告知学生,这样学生只需跟着老师的步骤进行即可,这种形式的教学会促使学生形成依赖心理,因此,在实验教学中教师尽量不要为学生安排好一切。第一,在实验的授课过程中,要秉持由简及繁的原则,尽可能地选择一些接近学生生活的例子,然后再慢慢增加难度。第二,鼓励学生在实验后比较,及时归纳总结。如当学生对电路有了一个大致的了解后,可让学生自主设计实验进行验证。

(四)贴近生活,进一步完善实验授课方式

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存在着各种各样的物理现象,这就是所谓的物理源于生活。在初中阶段,物理实验授课应该跟实际生活结合,这不但可以避免物理课堂的枯燥气氛,丰富授课内容,还可以激发学生探索生活的兴趣,进一步提高学习的主动性,培养学生在生活中主动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比如,在教授电路的时候,可以根据生活中楼梯开关的实例,让学生思考为什么楼下的开关打开后,楼上的开关可以关掉,从而引导他们画出电路图,让学生把课堂上学习到的理论知识跟日常生活结合起来。此类授课方式可以让学生体会到物理知识的实用性,懂得运用物理知识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

(五)开展虚拟实验,扩展学生的视野,提升课堂的教学效率

初中物理实验范文8

一、易于教师转变传统教学观念,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基于传统考试升学的压力,课堂大部分的时间往往用于讲解物理习题,搞题海战术,物理实验被当作次要的教学,只留一少部分时间,甚至有的实验课程直接跳过.造成学生严重依赖老师,独立思考、动手能力差,学生的自主性、创造性受到严重过制约.事实上,转变一下初中物理教学的传统教学观念,只要合理的分配课堂教学时间,在课堂上多进行物理实验,不但会提高学生的物理成绩,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也会得到提高.教学的过程是师生互动、交流、共同发展的过程.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改变教学观念,更新教学方式,进行物理实验是直接简便的方式.同一物理原理的实验方式多种多样,可以加深学生对物理原理的理解.物理实验不仅可以在课堂上开展,在课后也可以进行.例如讲解浮力的公式时,课前让每位同学准备一个小水杯,课堂上给每位同学发一小块橡皮泥.这时候同学们就好奇了,边听边鼓弄手上的橡皮泥来.“请同学们把橡皮泥放在水中,会发现什么现象?”“要是把它做成一个船型,大家再试试!”“它浮在水面上!”初中物理课堂实验教学,改变了初中物理教师以往一味传授的权威,使物理原理与实践相结合,提升了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二、课堂教学灵活性、趣味性增强

物理老师课堂上经常做一些实验,不但增加了课堂教学方试,还可以让同学接触生活,从生活的日常现象中学习,通过上网查阅资料,做些课堂、课后小实验,课堂教学中,吸引学生注意,引起学生兴趣,增加课堂教学的灵活性、趣味性.课堂上多开展关于实验的讨论与学习,教师与学生的交流增加了,学生比以往对物理也更加感兴趣了.如讲解压力时,老师先让同学把手指按按桌面,手施加的力量不一样,手指的感觉是不一样的,告诉同学们压力是确实存在的.然后拿出来一个塑料小杯,装满水,用一张白纸盖住.“请同学们注意观察.”将水杯倒过来,发现纸张像盖子一样,将水牢牢盖住,水没有撒出来.“这就是压力神奇的魔力.”教师以学生自身的感受与神奇的物理现象相结合,不但加深了学生对物理原理的理解,又极大的调动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增加了课堂教学的灵活性和趣味性,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

三、扩展学生学习思维促进学习方式的转变

现在的企业不但要求员工拥有良好的理论基础,更要求具备良好的实际操作能力,只会学习的读书人,在现今的社会中发展的空间越来越小.初中物理实验教学,通过教学中演示,学生学习实际操作,进行物理原理研究,教师围绕研究安排教学过程,利用实验手段去发现事物的变化、联系和规律的科学方法,改变了学生传统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全方位的素质与能力.例如学习密度的实验中,同学们都认为天平是称量物理质量的,“如何用天平称这个不规则形状的小铁块物体的体积呢?”这时学生就会给出答案,一下便引起了学生的兴趣,如直接测量.等同学们都说出答案,但是都不符合现状.这时可以引出密度一词以及密度的公式ρ=m/V.“除了直接用密度的方法呢?如果我们不知道不规则小铁块的密度呢?”把方法都说完,这时同学们就会陷入沉思,还有什么方法解决.这时老师拿出来几个正方体的小铁块,放在天平上称出与不规则小铁块一样的重量,由于两者质量相同,密度相同,这几个小铁块的体积就是那个不规则铁块的体积.以上内容说明,物理实验教学可以让学生们发散思维,摆脱传统思维学习方式的禁锢.主动探索,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从而在自我学习与探索中获取答案.

四、易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及创新精神

由于初中学生的年龄、生活阅历有限,受制于传统教学的影响,思维偏重于具体思维,联想和发散思维较弱.初中物理实验教学,则可以引导学生广开思路,从多个角度分析问题.初中物理教师不但要在教学过程当中教会学生物理原理,更要教会学生如何学习、发散思维、创新想法.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重点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与创新思维,有效提高学生们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更深层次的了解物理教学的意义.例如讲解凸透镜成像规律的时候,以防盗门上的“猫眼”为例,从屋里往外看,镜面是凸出来的,我们便叫它凸透镜.门口的人离门上的“猫眼”凸透镜很近,但是我们却能看见门外人的整个成像,那是因为外面的人被凸透镜放大成虚像.然后让同学举例子,“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还有哪些像猫眼这么神奇的凸透镜?”这时候同学们就会说出老花镜、投影仪、放大镜、照相机等等.如此问答,由此及彼,由浅入深,透过教师演示的某个物理现象,衍生出多个物理原理相同的自然现象或者生活用品.教师不仅可以把教材要求的实验展示给同学们,还可以把教材上的一句话、一幅图、一道练习题在课堂上做成实验,展示给同学们,帮助同学们分析问题,一题多解,易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及创新精神,使学生热爱物理,热爱大自然.

五、总结

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更多侧重对于学生理解物理知识,感受物理学习的乐趣为主,实验教学不仅仅可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更可以进行独立思考与操作能力的训练.在同组实验的过程中,学会了聆听、互动、接纳,增进了同学之间友谊;教师在发现问题、运用问题的过程中,深刻体验到教学与生活的联系以及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的重要价值.

作者:饶发根 单位:江苏省张家港市合兴初级中学

第二篇:初中物理实验学生探究能力培养

1利用物理实验提高学生的质疑能力

在初中物理学习中,学生的质疑能力尤为重要.质疑就是学生在学习遇到难题难点或者学习中的疑惑时,敢于去分析问题、提出问题,然后去思考它并且想办法去解决这个疑惑.初中物理学科对于初中学生而言是一个比较难学习的学科,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往往会遇到很多难点和疑点,于是就需要学生的质疑能力,只有敢于质疑,才能熟练掌握新的知识.然而质疑不是随便的提出疑惑,而是要挖掘有深度、有内涵的问题,是对物理规律的发现、对物理新技巧的创新.如何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质疑能力是教师必须解决的问题,而物理实验则是一个很适合的途径,通过物理实验的探究可以帮助学生提高自己的质疑能力.例如,教师在教授“内能的变化规律”和“热能和功”的时候,在教学方案里面有一个演示实验:在实验中,有一个厚的玻璃筒,在玻璃筒里有一些易燃物品,这时候用活塞压缩玻璃筒里面的空气,这时候玻璃筒内的易燃物品自己就燃烧起来了.这是因为经过压缩,玻璃筒中的空气内能得到了增加,从而玻璃筒里的温度上升了,当温度达到燃点时,易燃物品就自己燃烧起来了.学生往往很容易被这个有趣的物理实验所吸引,因此实验过后很多学生都会提出疑惑:这个物理实验是为了研究什么?玻璃筒内部的温度变化过程是怎样的?从哪里可以看出玻璃筒内的温度变化了?还有这个实验的实际运用可以运用在哪些方面?这些问题都是具有创新思想的问题,是具有深度和广度的问题,从这些问题上就可以帮助学生去锻炼自己的质疑能力.比如,在“玻璃筒内的温度是否变化”这个问题,教师可以通过对这个问题的探究来帮助学生.教师可以改变一下原本教学方案的实验方法,不直接在玻璃筒里放入易燃物品,而是直接用活塞压缩玻璃筒内的空气,然后让学生观察玻璃筒内的空气内能是否增加了.空气的内能当然是无法用肉眼能够观察到的,因此,学生就会心存疑惑,怎么能看得到空气内能是否增加了呢?这时候教师就可以提出一个问题,可以通过什么办法来证明玻璃筒内的空气内能变化了.然后学生就可以展开讨论,自己去思考这个问题,找到解决的方法.当学生自己思考过后,经过不断的尝试之后,教师再把易燃物品放进玻璃筒的方案提出来,这样学生对这个知识点的认识就会更加深刻,对其的理解也越来越透彻.同时又极大地培养了学生的质疑能力,让学生敢于质疑,热爱质疑.

2利用物理实验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物理是充满想象的学科,只有不断地发挥想象去创新,才可以发现新的物理知识,熟练掌握重要的知识点.原子物理学是物理学中较为重要的知识,而原子的学习就需要运用到学生丰富的想象能力,去帮助学生有效地学习这一物理知识.例如,教师在讲到“原子核的人工转变”这一知识点时,需要向学生讲解α粒子撞击氮核的实验.众所周知,α粒子撞击氮核后会形成一种新物质,那就是质子.教师在教学时,可以先不把结论直接告诉学生,而是向学生提出两种预想的实验结果:(1)α粒子在撞击氮核的时候直接穿过了氮核;(2)α粒子在撞击氮核后,被氮核吸收然后变成一个新核,最后分裂出质子.然后学生通过自己的想象,去猜想这两个预想的实验结果哪个是正确的.学生因为缺少对这方面知识的了解,所以大多数学生会选择第一种预想结果,即α粒子撞击氮核后会穿过氮核.因此,在学生经过了充分的猜想、思考过后,教师再公布正确的答案,向学生呈现实验的真实照片,让学生发现α粒子撞击氮核后出现的三条轨迹线.这样,学生就能完全吸收这一个知识点,加深对α粒子撞击氮核实验的理解,同时也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想象能力.

3利用物理实验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物理是最锻炼学生创新能力的学科之一,物理实验则是最主要的方法.在物理实验中,最考验学生创新能力的就是设计型的实验,就是需要学生根据要求自己去设计一个物理实验,然后证实自己的猜想或者得出正确的结果.设计实验就需要学生考虑实验的方法、实验的步骤、实验的过程、实验的分析方法等,每一个步骤都需要学生去思考,从各种不同的方法中选择最适合的方法去引入实验之中.教师在其中只是担任一个辅助的角色,对学生进行适当的指导,对于实验方案的选择、实验器材的选择和最后数据的总结都是由学生独立完成.学生设计的实验结果是否正确,实验是否成功,教师可以组织学生相互之间进行讨论总结后再给予正确的指导.例如,教师在教到“重力加速度”这一知识点时,可以让学生自己设计一个实验测量重力加速度的值.重力加速度的值在测量中的误差还是挺大的,每个学生测出的重力加速度值可能都不一样,这时候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分析原因,让学生相互讨论,探索产生误差的原因.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创新能力就可以得到很好的锻炼,让学生可以发散他们的思维,充分地去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再如某初中物理课中,老师要对学生们讲解如何利用工具对物理的电性进行测量.该校老师为了最大限度保证学生们知识的获取量,采用物理小实验的方式对学生们进行教学.首先,该校老师要求学生们自制验电器.由于该教学实验正值初冬,老师为了方便学生们寻找实验材料,要求学生们首先找一个玻璃瓶,并将其清洁后晾干.然后在实验时将一根拉直的曲别针从瓶塞中穿过.需要注意的是:在曲别针穿入瓶塞前,要将其两端尖锐的部分磨圆.以保证其达到最佳的测量效果.在曲别针穿入瓶塞后,将其一端弯曲成一个小圆圈,而另一端弯曲成直角.然后,将事先准备好的铝纸剪成一个4×0.6厘米的条形状,将其对折后放置到直角弯曲的一边,就制成了一个简单的验电器,学生们通过利用自己制作的验电器对物体的带电量进行实验,得出了不同物体带电量不同的结论,使学生们不仅能够快速掌握物理科学知识,并可以大大提高学生们对学习物理的积极性.

4总结

通过探讨如何在初中物理实验中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充分利用物理实验的灵活性和多样性,帮助学生理解难懂的物理知识,并且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适应教育课程改革的新要求.

作者:韩晖 单位:大丰市万盈初级中学

第三篇:初中物理实验探究教学模式研究

1、信息技术环境下创新物理实验教学模式分析

学习的交流活动与既定的环境具有一定的衔接性,因此任何的断层性的反应都有科恩给你导致知识的接收方面存在着消极的反应,这就需要教师能够顺应考该的目的来进行针对性的意义解读。为了能够实现对于细节问题的深入发掘与引导,这就需要在进行旧知识的整合同时来实现学生学习兴趣的提高,进而为学习提供动力。在初中物理的实验探究教学过程中,信息技术主要是承担的是一种十分重要的支柱作用,通过学生日常行为习惯以及实验态度等多方面的利用和分析来实现结果的获得。诸如,教师在进行物理知识的讲解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四维导图的方式来进行讲解,这样学生学习的好奇心就能够被吸引,同时实现了思维成果方面的共享,最终能够保证后期分析活动所存在的实际价值。

2、初中物理课程实验探究模式浅析

学生主要通过异质化假说的方式来进行分析,化学实验是一项非常具有探究性的活动,师生通过对实现的效果进行猜想和分析,进而不断的启发实现的思路,最终实现实验方式上的完善,同时还能够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物理知识的认知能力。

2.1必要的信息资源提供

实验实际上就是一项贯彻了创造性发展指标的重要行为的过程中,因此其对后期的结果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这就需要充分的把握其中所蕴含的的内容和线索,最终实现科学的管理和搜集。

2.2模拟性试验流程的支持

由于部分的物理实验容易出现设备以及仪器损坏的问题,这就使得在实验的过程中对于学生具有更加严格的要求,计算机的模拟仪器的方式解决了这一问题,通过虚拟化的电学实验来为传统的探究模式发展提供辅助的作用,最终为其内容提供更加抽象化的处理,最终为自由的交流与渗透创造环境。

3、初中物理实验探究教学模式的科学分析

3.1设置科学的教学指导思想

在进行牛顿第一定律的讲解过程中,首先教师需要展示教学内容相关的生活情境,这样就能够引导学生从惯性的原理方面来进行思考,并且能够根据内容来提供一定的实验工具,证明生活中确实存在着惯性,教师还需要引导学生根据教师的示范来进行实验思想以及技术的准确性。

3.2教学构成的反馈作用

课后的测试对于学生所学知识的掌握能力以及应用能力等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这就需要学生能够掌握相关的物理规律以及物理概念来进行。从课堂的发展来看,学生在整个的课堂之中一直是处于一种兴奋的状态,这就能够使得学生无论是课上的发言还是小组的讨论等都能够积极的参与其中。在进行牛顿第一定律的教学过程中,虽然与试验的设计大同小异,但是其中仍然会存在一些没有考虑到的问题,这就需要教师引导小组成员集思广益来进行问题的解决。

4、结语

总而言之,信息技术的环境下物理实验的探究模式教学需要进行全面的验证,这就使得其需要对于实施的要求来进行完整性的处理,进而获得学生的不断认同,实现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不断提高,同时还能够制定阶段的交流目标以及学习目标的制定,实现实践探究能力的不断提升。

作者:白合提古丽·克尤木 单位:新疆阿瓦提县乌鲁却勒镇中学物理教研组

第四篇: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思考

1实验教学延续传统观念,老师讲实验,学生听和看

在这种教学活动中,学生只是观众,静静地坐在台下,听老师在台上眉飞色舞,唾沫横飞.老师讲完了,学生感觉听了一场演讲,接受能力强一点的留在脑海里的是这一步实验要怎么做,不然会怎么样;接受能力弱一点的基本上在老师讲完后已经忘光了.而做起题目来,前一类学生只要把问题换个说法,他就不会,因为他是背实验;后一类学生,老师总批评他,因为讲了这么久,同样的问题还是不会,因为他背得很辛苦,然后又忘记,如此反复.

2学生分组实验依葫芦画瓢,流于形式

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老师成为主导.于是,实验教学成了很多老师的一个响应新课标号召的温床.实验课上,先把实验一通大讲,然后把实验探究过程演示一遍,再给学生发放同样的器材,让学生照葫芦画瓢,把实验过程再重新做一遍.学生的实验过程只是简单地重复,实验过程中没有思考,没有探索,极大地违背了实验要培养学生会思考、会探索、会动手的初衷,而且让学生丧失了实验的兴趣,觉得实验一点意思都没有,自己是老师的傀儡,还不如不做实验,安安静静地听老师多讲几道题.在学生情感态度的培养上危害极大.

3毫不牵制的放手,过度开放的实验

与上一种情况截然相反,还有一些老师,让实验课堂过分地自由和开放.过分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忘了教师在课堂上仍旧是主导.于是,把学生带到实验室就万事大吉,随便学生在实验室里干什么.于是,有的同学开始玩各种器材,有的同学完成了实验开始打闹.实验室里经常是一片狼藉,课堂纪律难以控制.如此一来,学生都把实验课当成了放松课,把它与正常的物理课堂区分开来.这样的实验教学依旧没有起到作用.诚然,实验教学确实有难度,但也不是改善不了的.实验教学难在哪里?笔者认为主要是问题的生成.一个实验,从实验的目的到设计,再到出现的问题和最后解决的方法,每一个环节中都会出现各种问题.把这些问题串起来,就是一个完整的实验.解决了这些问题,就掌握了该实验.如果我们在实验过程中能够让学生发现问题,再想办法解决这些问题,那么实验教学就达到了它的效果.下面以平面镜成像规律的实验探究为例,谈谈笔者的做法和思考.课本对该实验的描述是:将一块透明的薄玻璃板竖直放在水平桌面上,取两只等大的蜡烛分别放在玻璃板两侧,点燃玻璃板前的蜡烛A,移动玻璃板后的蜡烛B,直到蜡烛B与A的像重合为止,此时蜡烛B好像被点燃了.这段描述实际上有很多关键词,而这些关键词正是该实验的考点重点.也是这节课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比如:(1)为什么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2)为什么要用薄玻璃板?(3)为什么要将玻璃板竖直放在水平桌面上?(4)为什么成像物体要用点燃的蜡烛?(5)为什么还要一只等大的蜡烛?而这些问题,一般老师都是主动提出,然后向学生解释原因.可是,学生不明白,这些问题是基于什么提出的.所以,对于问题的答案,学生基本上靠背诵,一旦题目有所变动,学生就感觉到束手无策了.笔者认为物理课堂的教学一定要注意问题的生成,尤其是实验教学.这就好像带领学生跨进物理知识的殿堂要靠引导,让他们感觉到有趣进而跟随老师的思路走,而不是被老师“绑架”着硬推入门.因此,这个实验要怎么做,从实验的设计上就要让学生参与进来.首先,笔者出示一面大镜子,让学生透过镜子观察自己在镜中的像并提问:你的像和你本人是一样大吗?坐得近的同学和坐得远的同学在镜中的像一样远吗?当你靠近镜子的时候,像有变化吗?这三个问题的提出是有目的的.为学生的回答提供了一个大致的方向,以免出现各种不着边际的回答.这就是老师主导地位的体现.学生的答案实际上就是对问题的猜想.所以,接着要通过实验来验证猜想是否正确.这时,让学生尝试说一说要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需要的器材有哪些?学生很容易想到要有一块平面镜和一个放在镜前的物体.按照学生的想法,摆好平面镜和物体后,接着引导学生寻找镜中的像.学生会发现这个像是镜中花水中月,看得见摸不着.手放在镜子后找像时无法确定是否找到了像的位置.因为镜子不透光,把手给挡住了.于是接着引导学生思考:如果有能透光的镜子,不就既能看见镜中的像又能看见镜子后的手,从而知道是否找到了像的位置.这时老师介绍镜子实际上是由玻璃板后面镀一层不透光的膜制成的,只要将该层膜去掉,镜子就透光了.去了膜的镜子实际上是玻璃板,所以探究平面镜成像的规律实际上是用玻璃板来完成的,第一个问题就解决了.以往在讲到用玻璃板替代平面镜时,老师只是告诉学生原因是平面镜不透光,确定不了像的位置,为什么确定不了?为什么平面镜不行就要用玻璃板来替代?这两个问题学生还是很困惑的.笔者通过学生自己伸手,对于看得见摸不着有了真实体验.通过现场撕膜,让学生认识到撕了膜的平面镜就是玻璃板,这样,对以上两个问题就有了感性认识.当用玻璃板替代了平面镜后,学生马上就发现,镜中的像变得十分暗淡,看不太清晰,新的问题又产生了.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学生用生活经验告诉老师可以提高物体本身的亮度,那么像的亮度也会增强.怎么提高物体亮度?用光照.当笔者用手电筒照向物体时,果然镜中像亮了不少.笔者又提出,用电筒照不太方便,如果让镜前的物体自行发光就好了.能自行发光的是什么呢?光源.而最常见的光源又是什么呢?于是学生马上想到了点燃的蜡烛.这样,问题也解决了.在这个环节中,学生发现一个现象马上思考并提出解决方案,方案在脑海里形成马上用于实践,在实践过程中又产生新的问题,再想办法解决.环环相扣,思维活跃而且严谨,让学生边学边做,动眼动脑,使教学气氛达到了一个小高潮,使教学效果上升了一个新台阶.像找到了,也清晰了,接下来该比较像与物的大小了.怎么比较?引导学生用比身高的方法来比大小.比身高时,两同学站在一起背靠背,比较像与物,也要把蜡烛拿到镜后去跟像站在一起比.但拿开蜡烛时发现,镜中的像也消失了.看来像和物不能放在一起比,怎么办?物体不能和自己的像在一块比大小,那我们给物体找一个替身代替它去跟像比.这个替身有什么要求呢?与物体等大.所以,实验器材中还需要一支等大的蜡烛.这样,为什么要等大的蜡烛问题也解决了.这三个问题解决后,平面镜成像的实验过程也基本明晰了.学生也知道实验大致按照什么思路去完成了.这时,再放手让学生分组实验,自行解决如何确定像的位置?如何比较像与物的大小关系?如何比较像距和物距的大小关系?在实验过程中,学生不仅提供了多种解决上述问题的方法,并且还发现了一些其他的现象.比如,玻璃板较厚的时候,会清晰地看到两个烛焰像;玻璃板没有竖直放置的时候,像呈现在半空中等等.而这些问题,全都是平面镜成像实验的相关考点,在实验的过程中,已经被学生掌握和理解了.当学生在做题过程中再碰到这些问题,解决起来就游刃有余,胸有成竹了.这节实验课,笔者和学生都有了较大的收获.学生收获了知识,而笔者则收获了实验教学的新方法.我们的实验教学可以不按部就班地进行实验.教师在实验教学时,首先要把握该实验的主要问题,并且将思路向学生展示,让学生参与到问题中来,并共同思考解决方案,把方案运用在实践中,在实践中又发现新的问题.这样,学生和老师一起在不断地否定和被否定中,完善实验操作,培养物理思维.

4总结

其实,成功的科学教育要使学生既能学到科学概念又能发展科学思维能力.实验无疑是发展科学思维能力的一个最重要的手段.它不仅是建立概念和规律,理解物理知识必不可少的环节,也是培养科学态度、创新能力以及意识的重要途径.所谓实验探究,就是学生自己动手,动脑探索科学规律,体会科学方法,养成科学态度.但是,有很多实验学生没有生活经验,对于物理实验该如何思考也一片茫然.如果教师重讲授而轻操作,忽视实验技能的培养,学生就缺少动手机会,更谈不上创新意识和探究能力;可是,如果教师一味地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又可能让学生多走弯路,甚至违背当时的初衷.如何将新课标落到实处,真正让实验教学发挥它的作用,教师应该对此作出思考.也许,我们可以预先了解学生实验过程中所存在的难点,设置合理场景引出问题,引导学生积极思考,解决问题.在提问—解决—再提问—再解决的过程中,学习到新知识新方法,而不是让其直接被动地接受前人留下的知识,这才是学习的真正意义所在.

作者:周莹 单位:南昌市第二中学

第五篇:初中物理实验教学问题及策略探析

1.实验在物理教学中的重要意义

1.1能有效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

对于学生来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能够使学生对自身感兴趣的事物保持高度的集中和注意力,并且能够提高有效提高学习的效率。单从物理的理论知识学习来看,学生不免会感觉到有些枯燥和单调,长时间下去学生的注意力也难以集中。然而,在这一过程中若穿插一定的实验环节,则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了他们强烈的求知欲。

1.2能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及动手实践的能力

物理实验探究是一个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过程,学生在这一过程中通过自身的实践与分析,对于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尤其是在日常的教学过程,如果学生遇到难以理解的问题,教师就可以通过实验进行教学,这样不仅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而且能够促进学生分析问题以及动手实践的能力。

1.3有利于形成和谐互助的课堂学习氛围

任何一门学科的实验都需要学生拥有老老实实以及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尤其要注意尊重事实,操作的过程和步骤要科学严谨,切不可弄虚作假。这就需要全体学生能够同力合作,积极参与到实验过程中来,通过相互的配合与帮助,对实验遇到的问题进行共同的探讨并加以解决。在这种互帮互助的氛围中,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合作精神,从而形成和谐互助的课堂学习氛围。

2.初中物理实验教学存在的问题

2.1部分教师对物理实验教学存在误区

当前,在物理教学过程中,能够真正利用实验来进行知识探究的教学形式很少。不少物理教师认为,进行实验教学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不如直接讲解的效率高,只要学生能够做题,就无需再去进行专门的实验。加之,部分实验演示起来确实比较麻烦,并且难以达到相应的效果。而且很多学生在实验课时,行动自如,与周围同学交头接耳,课堂纪律表现较差。这些因素的出现影响了物理教师对实验教学的认识,使得实验教学的成效难以实现。

2.2物理实验教学模式比较单一

目前初中课堂实验教学的模式比较单一。首先,对于演示实验来说,通常是以教师示范,而学生负责观看为主;其次,对于分组实验,一般老师会把原理讲解一遍,有时甚至把详细的步骤传授给学生,而学生几乎是按部就班地进行者各自的实验,缺乏足够的探索,不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也与物理实验教学的目标相悖。

2.3物理实验设备陈旧且匮乏

虽说大多数中学都设立了专门的物理实验室,并且里面的设备和器材也能够满足基本的实验要求。但是,由于这些器材购置的时间比较久,且没有进行及时的更换,使得很多的实验器材和设备过于陈旧,并有一定程度的损坏,对影响实验结果的准确性。而在一些落后的乡镇小学,由于受到经济条件的制约,几乎没有专门的物理实验室,实验器材也严重匮乏,使得实验教学根本无法开展。

3.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的策略

3.1转变观念,重视物理实验教学

为了能够更好地适应国家对素质教育的新要求,必须要转变社会观念,加强对物理实验教学的重视。为此,国家教育部门及学校自身要加强对物理实验教学的重视,不要以担心学生的安全以及破坏实验器材为由限制物理实验教学的实施。尤其是部分的学校领导,更加应该更新观念,全面提倡实验教学,通过制定一定的制度措施来加强实验教学的实施。同时,为了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全面的发展,物理教师自身更要转变观念,通过自身的实际行动做好实验教学的各项工作,促使实验教学发挥其特有的作用。

3.2加大投入,完善实验教学资源

完善的实验教学资源有利于物理实验教学目标的顺利实现,为此,国家教育部门应该加大经费投入,不断完善学习的实验教学资源,对于陈旧的实验器材进行更换,对于缺乏的实验器材进行及时地补充。同时学校对于国家投资建设的实验器材和设备要加强管理和保护,做到合理的安排和利用,从而达到共同维护物理实验教学的目的。

3.3改变评价模式,实现物理教学评价的多样化

由于受到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应试教育及升学的思想早已在学校教育思想中根深蒂固。这种传统的教育思想也对物理教学的评价模式产生了重要的冲击,使得教师和学生只关注应试能力的培养,而忽略了实验教学所带来动手能力的培养。

4.结语

初中物理作为物理教学的基础教育,其目的不仅在于要掌握基础的物理知识,还要勇于实践,不断加强自身的实践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从而为今后更高层次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期望通过本文的研究,能够引起人们对物理实验教学的思考与启发,使得物理实验教学逐渐受到社会和学校的重视,对物理教师实施实验教学具有一定的指导,从而实现初中物理教学的可持续发展。

作者:符华 单位:防城港市第四中学

第六篇:初中生物理实验能力培养

1引言

初中物理学主要研究力、热、声、光、电、原子物理学等形形色色的物理现象,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从现象中升华认知的学科.它与生活联系密切,但是同时,它又“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大多数人的物理知识都是在初中阶段起步学习的.实验在初中物理教学中非常重要,没有实验的物理课就不是物理课.新课改之后,国家对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提出了较高的要求,特别强调了要重视实验方案的自我设计、经历实验探究的过程、深入对实验过程和实验误差的分析、重视对实验方案和实验结果的评估等;另外,在新课标教材中,许多验证性实验已经被提升为探究性实验,教学中不仅需要学生接受式的学习,更要注意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创造能力.因此,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必须要十分重视物理实验教学,使学生乐于做实验、善于做实验,最终将学来的知识正确地、有创造性地运用到具体实验情形中去解决实际问题.

2什么是物理实验能力

初中阶段对学生的物理实验能力大概可以归纳为:(1)能独立完成要求的实验;(2)能明确实验目的;(3)能理解实验原理和方法;(4)能控制实验条件;(5)会使用仪器;(6)会观察、分析实验现象;(7)会记录、处理实验数据,并得出结论,对结论进行分析和评价;(8)能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制定解决方案;(9)能运用已学过的物理理论、实验方法和实验仪器去处理问题,包括简单的设计性实验.我们可以看出,这些方面的能力要求并不是孤立的,着重对某种能力的考查实际上也考查了与之相关的能力,同时,在应用某种能力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也伴随着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因而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要特别注意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等探究能力.本文以若干实例来探讨一下,在具体的物理实验教学中,应该如何将以上的思考融入到我们物理教师的授课中.

3实验兴趣的培养

兴趣是学生愿意做实验最主要的动机.现代教育心理学认为,学习兴趣是积极探求知识的一种带有情绪色彩的意向活动,它能引起学习的需要,是学习动机中最现实、最活跃的成份,是学习的一种动力.对实验有了兴趣,学生才会主动去探究实验现象背后的因果关系,进而通过分析个别事物的因果联系来寻找和掌握物理知识和一般规律,自行探索,亲自动手设计实验,从而培养自己的实验能力.但是同时,我们必须注意到许多学生对实验的兴趣仅仅只是停留在看一看、动一动的层次上,并没有上升到想一想、自行设计的高度,极少有自主的思考和创新.本文仅就实验兴趣和能力的培养问题谈一点粗浅的看法.

3.1实验要尽量使用简单、通俗易懂的实验装置、方法

如学习“大气压”时演示“吹气漏斗倒吸乒乓球”,实验器材只有漏斗、乒乓球.让学生的注意力始终集中在实验过程上,能帮助集中学生的注意力.

3.2实验设计要形象鲜明,能引起学生兴趣

如学习“光的折射”时演示“铅笔在水中看起来折断了”.只有鲜明对比,才能引起学生的注意,大脑皮层才能形成兴奋中心,从而形成深刻的概念.

3.3演示实验要尽可能保证一次成功

实验的第一印象对学生来说是最深刻而又最易接受的.如果演示实验失败,学生很有可能会失去兴趣,甚至把失败实验的影像留在大脑里,形成顽固的错误认识,所以教师一定要在上课前将仪器准备好、调试好,确保实验成功.

3.4演示实验要尽量让学生参与

以往的演示实验教学中,学生一直处于被动地位,仅仅是观看而已.事实上,演示实验让学生参与其中,既可活跃课堂气氛,又可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极大地调动学生积极性,学生更容易把实验牢记于心.

3.5合理改进实验,提高准确性

在具体教学中,由于实验设备简陋、实验仪器精度不高等具体原因,对具体操作中科学准确性不高,分析不够透彻、说服力不够强的演示实验要大胆改进,提高实验的准确性,增强实验的说服力.

3.6实验游戏化,寓教于乐

如学习“大气压”时演示“吞、吐剥壳熟鸡蛋”;学习“沸腾”时演示“纸盒烧开水”等很多有趣但学生意想不到的实验来提高学生的实验兴趣.

3.7多进行课外小实验

课外小实验所需材料操作简单,能提供学生多动手,多观察的机会,如利用废旧材料制作针孔照相机、潜望镜、测力计、杠杆等器材,学生在制作过程中对所学的知识加深了理解,同时也提高了他们在实验中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更可以使他们获得成就感,激发其实验兴趣.

3.8利用好探究实验

新教材中的有些探究实验可以让学生自行回家观察、实验,并在课堂上讨论结果.如用长辈的老花镜和自己的近视眼镜分别对近处和远处的物体进行观察,把结论在同学间进行交流;再如用筷子、碗、水等物品做光的折射现象;用杯子、水、硬纸片等做大气向各方向都有压强的实验,使学生自主探究物理规律.

4实验能力的培养

4.1培养学生掌握实验原理、目的和理论依据的能力

在实验进行之前,一般应将所涉及的物理知识以及注意事项向学生说明,以利于学生对整个实验的目的、原理的把握,从而构建出知识框架,更利于学生深刻地理解该实验.

4.2培养学生正确调试和安装仪器、正确读取数据的能力

在实验教学过程中,学生需要对实验的有关注意事项了如指掌,例如调节托盘天平时,左侧托盘向下偏,则应调节螺母向右移动;再如在读取装水量筒示数时,视线应垂直于量筒、与液面最低处平行等等.

4.3培养学生正确完成实验的能力

包括能回答该实验用的物理定律、公式,电学实验用的电路图等.还要搞清哪些是已知量、被测量.然后选择所需的仪器和设备,进而设计好实验步骤,画好记录表格等.如课本上的探究实验“牛顿第二定律”需要学生自行设计实验记录表格,最终的结论也要在充分理解实验原理的基础上,根据控制变量法设计实验方案,得出物理规律.

4.4培养学生观察能力

实验过程中,应在明确观察目的的基础上,使学生迅速地对仪器装置和实验现象进行全面的观察,指导学生学会分清主次现象、捕捉不易发现或容易消失的主要现象并进行分析、综合.还要使学生养成认真、细致、有始有终地观察实验的科学态度和良好习惯.如在做“摩擦力的影响因素”实验时,可以让学生亲手感受各面的粗糙程度,强调其变化,使学生认识到了这个实验中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影响了摩擦力的大小.

4.5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运用“科学家式探究客观规律方法”,即需要探究的课题,采用启发式教学,可由学生猜想结果后,再根据实验方案进行探究,在正确操作后,得出实验数据或现象,然后分析处理实验数据得出结论、推理、概括,抽象出物理公式、总结出物理规律,从而验证“猜想”的正确与否.如在学习“串并联电路电流和电压的规律”时,可先引导学生猜想“串联电路中电流处处相等,并联电路中各支路电压相等”,然后再将各电表依次接入相应电路,探究各示数之间的关系,分析总结出规律,验证猜想的正确性.

4.6培养学生自主创新、根据实际需要设计实验的能力

古语有云“书上得来终觉浅,觉知此事需躬行”.实践能力是素质教育的重点,独立实验能力的培养是物理实验教学中不可忽视的一节.例如,在2009年科创大赛上学生利用废旧原材料设计的“自动收衣晾衣杆”,主要由测风装置、下雨报警装置、光检测装置、滑杆、固定架、定滑轮、牵引绳、绳收放装置、滑块Ⅰ、滑块Ⅱ、绳子组成,其主要功能是防雨、防天黑、防风和自动控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操作简便、自动化程度高的自动收衣晾衣杆.极大地体现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该项目已申请国家专利.

5结论

物理世界引人入胜的实验众多,但面对琳琅满目的实验,怎样让学生要学、乐学、善学?怎样让学生能从看一看、动一动上升到自行猜想、设计、验证实验的高度?如何更好地培养学生对物理实验的兴趣和能力,使之成为一个具备极强的动手能力和自主创新能力的新世纪人才?这是每个中学物理教师都必须要去深刻思考、积极努力的问题.希望有我们的努力,未来祖国的物理实验和成果能更加让世界骄傲.

作者:左欣 单位:成都市电子科大实验中学

第七篇:综合实践活动拓展初中物理实验教学

1物理实验教学的实践化和生活化要求

1.1让学生亲身参与到物理实验教学的活动

实践教学是让学生在身体力行中了解物理理论的重要途径,学生在综合实践中学会观察、探究、分析和总结那些原本枯燥的理论,既可以让学生充分理解和应用物理教学中的理论,又增加了物理实验教学的趣味性、实践性.这就要求教师和学生之间要实现良好的互动,不能忽视物理实验教学的重要性,在物理实验教学中给予学生更多的指导、辅助作用,而不是主导的作用,创造机会给学生足够多的空间和时间,让学生围绕主题充分开展.学生在亲身实践中不仅能提高自己的创新能力和动手能力,而且也有利于培养其良好的思维习惯.

1.2将物理实验的教学生活化

物理实验教学设计的生活化要求教师要实现实验情景生活化,实验设计生活化,实验过程生活化和实验应用生活化,物理实验教学的生活化要求是基于学生的生活经验,将生活中常见的现象引入实验教学可以激起学生强烈的兴趣和探究欲望.实验情景生活化要求教师提供的生活情景要富有趣味性,要与学生的认知水平相当,并且在解决过程中可以使学生的认知能力有一定程度的提高;实验设计的生活化要求实验设计来源于生活,实验器材也要与生活相贴近,这样学生就可以在用自己熟知的生活用品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不仅有利于课堂教学的顺利开展,同时也提高了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实验过程的生活化要求我们可以采用多样的活动形式开展,如小组合作学习、社区调查、社区服务和劳动、实践活动等.实验应用生活化要求实验结论可以回归生活,教师要让物理实验教学的设计实现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帮助学生实现这个认知过渡,引导学生将实验结论应用于生活实际,使学生感受到物理学科的趣味性和实用性,这也将大大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性.

2物理实验教学的教学设计

2.1合理设计物理实验教学的选题

苏联著名心理学家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给我们启示,教学目标的设计既要有一定的难度,又要将学生的实际水平作为目标设计的基础.所以在进行目标设计之前,我们一定要综合考察学生的智力发展水平,了解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在教学目标的实现中,让学生体会到合作的快乐,实践的有趣,在提高学生学习信心的同时,也培养了他们对于科学文化探究的兴趣.

2.2合理布置任务和分组

在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时,我们通常建议学生进行分组合作,细化分工.这样实现实验教学的良好进行,又可以激发学生的合作精神和竞争意识.学生学习活动的挫败感往往会打击学生的学习兴趣,所以任务分组和细化分工有利于实现促进学生的合作学习,降低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畏惧情绪,即使在实验失败的情况下,对于小组内个人的打击也会减小,因为大家会觉得这是小组的责任,这种责任分担的心理也会让学生对于实践学习失败的情绪大大减小.在教师的指导下细化分工,有利于各个小组教学实践计划的顺利完成,学生在明确自己的主要责任之后也会更加清楚当前自己的责任,在提高教学实践效率的同时,也会提高学生的责任意识和分工协作的精神.这样在细化分工的条件下老师的一旁指导会让学生觉得有事可做,参与的积极性自然会大大提高.

2.3跟进实验进程,加强交流小组间汇报

老师在整个实验教学实践中起到的是指导和辅助的作用,老师跟进实验进程有利于了解学生实践活动的进度,把握教学活动的进程,并且有利于及时发现学生实践活动中的问题从旁给予指导.对于实践活动偏离实验主题的情况,老师要及时予以指正,对于学生碰到自己实在无法解决的问题,老师要循循善诱帮助其解决.加强小组间交流汇报,有利于小组间进度的了解.各个小组的交流汇报能够让各小组在意识到竞争的情况下加快本小组的进程,同时也有利于借鉴别组的意见和观点来完善本组的实验进程.

2.4汇报总结和继续研究

在分组实践活动的末尾阶段,老师要举行实践总结报告会,在班会上老师指导学生将各组的实验成果进行展示,并且交流各组的实验心得和实践经验的交流.并且让各小组提出是否还有更好的实践办法,然后让各个小组继续研究,或者尝试其他小组的办法是否可行,是否比自己的办法更好.这样既培养了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同时也有利于学生完善自己的实验结果.最后鼓励学生提出一个完善的实践方案.

2.5鼓励学生将实验结果应用到实践中去

学生在得出最后的实验结果之后可举行短暂的讨论会,让学生踊跃发言,指出生活中是否还有类似的现象,以及还有哪些现象还可以用这个方法解决.最后总结一下这个实验结果在生活中的实际用途,提高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

3结论

研究性学习、小组合作学习、社会调查和劳动实践活动等都是综合实践活动的多种形式,这些形式不仅丰富和补充了初中物理课堂实验教学的方法和内容,而且还使物理课堂实验教学更加具有趣味性和实践性,在此基础上培养了学生实验探究的能力和科学素养.

作者:曹纪明 单位:临海市台州学院附属中学

第八篇: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法思考

1进行正确的教学实验的演示

在物理实验教学中,教师只是作为教学的引导者,在教师的带领下让学生能够更加积极主动地学习物理知识,同时在物理实验教学当中,教师要进行正确规范的教学演示.实验本身如果操作不当的话会有一定的危险性,在进行实验教学的时候,要保障操作人员和实验仪器都在安全的条件下进行,这样才能够取得想要的实验效果,因此正确的实验步骤和操作方法是非常必要的.在课堂开始的阶段,教师就需要将实验用到的器材准备好,做好基本的检查工作,接下来就是教师要在进行实验的过程中进行实验过程的讲解,对于其中的注意事项都要在具体的操作时进行重点强调,这样才能够加深学生的印象,在适当的时候,教师还可以邀请学生完成相应的实验步骤,这样的互动过程能够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比如,在进行“大气压强”的验证实验的时候,教师可以选择比较简单的实验仪器来完成,用到一个广口瓶、水、硬纸板等实验材料,首先教师应该先将广口瓶装满水,然后将硬纸板覆盖在瓶口处,按住硬纸板然后将整个瓶子倒置过来,一段时间之后,教师可以提醒学生注意观察,将按住瓶口的手拿开,这时学生惊讶地发现广口瓶中的水没有流出来.这一实验现象验证了大气压强的存在,教师在进行演示的时候要谨慎地操作,每一步操作都要认真仔细,给学生做好示范,并且在揭示实验最终现象的时候给学生设置悬念,让学生去猜想实验的结果,这样才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的注意力更加集中,提高实验教学的有效性.

2学生实际操作,培养动手操作能力

在物理实验教学当中,对于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也是非常重要的,学生不能只是看着教师的演示,课堂的真正参与者还应该是学生,教师应该给学生提供参与课堂的机会,将整个课堂真正还给学生.学生在课堂开始的阶段要认真地听教师的讲解以及观察实验演示的步骤,当学生基本了解和掌握实验的过程之后,教师就应该给学生一定的时间让他们自己动手进行实验操作.只有自己动手完成整个实验过程,才能够让学生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让学生对实验有更深一步的理解.在进行实验的过程中,学生要对实验的现象进行认真的观察,规范实验步骤,并且通过做实验,学生也能够对一些理论知识有更加深刻的理解,巩固学过的物理知识.比如,在“测量小灯泡发光的功率”的实验中,学生应该对每一步操作都进行细致认真的分析,首先要画出记录需要用到的表格,以便将测量的数据记录下来.接下来的步骤就是要看实验器材是否够用,是不是适合这个实验,检查完毕之后,接下来就是要将实验器材按照合理的方法摆放好,根据电路图进行连线,正确地完成接线之后,检查连线是否正确,如果有错误的情况下,应该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调到阻值最大的位置,这样才能够保障整个电路的用电器不会被烧毁,正确连线之后,闭合电路的开关,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使电压表的示数发生变化,调节到小灯泡的额定电压之后停止,这时读出并记录下电流表和电压表的示数,断开开关,整理实验器材.然后根据得到的实验数据就能够计算出小灯泡的发光功率是多少,这样一来一个完整的实验过程就完成了.教师要教会学生自己动手收集实验器材,开动脑筋,用自己的智慧收集实验中需要或缺少的器材,为实验的顺利进行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例如,在做天平实验室,由于实验室管理方面的原因造成了天平砝码丢失,这时一些爱动脑筋的学生就会利用泥捏成和天平砝码等效的泥砝码,从而让天平实验得以顺利进行.在做弹簧实验时没有弹簧,一些有生活经验的同学会用生活中常见的铁丝烧制成土弹簧.再比如自制滑动变阻器时实验室没有滑片,学生可以找一些烟盒里废弃的锡纸,这些锡纸电阻极小,可以起到与滑动变阻器的滑片等效的作用,从而保证实验的进行.在初中物理小实验中大力倡导学生的这种艰苦奋斗精神,可以让学生大大了解生活成果的来之不易,养成热爱劳动、珍惜资源的良好品德.

3联系实际生活,设置实验任务

在实际生活当中,一些现象也涉及到了物理知识,但是学生却很少能够发现,所以大多数的学生觉得物理和自己的生活之间的距离比较远,这是因为学生缺少观察能力.为了改变目前的教学现状,教师应该改变教学的形式,联系实际生活布置一些实验任务,让学生在实际生活当中去进行物理实验的探究,解决实际问题的同时还能够帮助学生更加透彻的理解.这样的实验教学任务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实际生活当中自主地进行实验探究,提升学生的物理探究能力.比如,教师可以给学生布置“探究水缸出汗的秘密”,这一教学主题本身就很有吸引力,根据教师的提示,学生可以回想到,在夏天的时候会经常看见水缸表面会有一层细密的水珠,好像出汗一样,那么这一现象产生的原因到底是什么呢?可以让学生根据这一任务来设计实验内容,对这样的生活现象进行探究分析,让学生能够对生活有更加深刻的理解,同时对于物理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也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初中物理生活小实验是通过一些科学有趣的手段提高学生们学习物理知识的能力,同时加强学生们动手动脑的能力.例如,初中物理教学中,就采取了生活小实验的教学方法对学生们进行授课.老师根据本节课所讲关于液体浮力的内容让学生们自制一个密度计对物体进行测量.浮力一直以来都是学生学习物理中比较困惑的知识点,为了帮助学生们更清楚地了解浮力学的原理,物理教学老师利用物理小实验的方式对学生们进行教学.在小实验开始前,老师要求学生们首先准备一个小细圆木棍,然后在木棍表面涂上一层石蜡,以确保木棍的光洁程度.在小实验开始时,老师要求学生们首先在小木棍表面缠绕铁丝,缠绕的圈数以木棍能够直立在水面上,并且木棍的五分之一处能够露出水面为准.而后,分别倒入水、牛奶、盐水进行三种液体的密度测量.学生们通过观察可以发现三种液体的不同之处及不同的密度关系,并通过实验可以清楚地看出,三种液体中,牛奶倒入后小木棍线圈露出水面的距离最短,而盐水倒入后所露出水面的距离最长,也就是说,在三种液体中,牛奶的密度是最小的,而盐水的密度最大的.

4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