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文学范例

初中生文学

初中生文学范文1

济南版初中生物教材中引用很多文学作品,这些优秀的文字都融入了作者对自然对生命的观察和思考,既闪烁着文学之华,又蕴含着科学之实;这些高度精炼、字字珠玑的讴歌生命和自然的文字,与学科内容紧密结合而大放异彩,使学生感受到自然之美、生命之美和意境之美,帮助学生拓展生物学科的视野,提高学生的自然科学素养。为了更好的挖掘教材中引入的文学作品蕴含的生物科学知识内涵,将成语、谚语、俗语、谜语、歇后语等资源中融入的生物科学知识运用到课堂教学中,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与学习能力,笔者以济南版初中生物学教材为本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初中生物教材;文学作品;资源融入;激发兴趣

济南版初中生物教材中引用很多文学作品,这些优秀的文字都融入了作者对自然对生命的观察和思考,既闪烁着文学之华,又蕴含着科学之实;同时,由于它言简意赅,生动形象,便于中学生阅读,很适合用于对教学内容的阐述,也可应用于对所学知识的反馈,让学生在学习生物知识的同时接受文学的熏陶。这些高度精炼、字字珠玑的讴歌生命和自然的文字,与学科内容紧密结合而大放异彩,使学生感受到自然之美、生命之美和意境之美,帮助学生拓展生物学科的视野,提高学生的自然科学素养。为了更好的挖掘教材中文学作品蕴含的生物科学内涵,将传统文化中描写自然景物的文质兼美的精华节选和借物言志的抒情美文及成语、谚语、俗语、谜语、歇后语等资源中融入的生物科学知识运用到生物课堂教学中,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与学习能力,笔者将以济南版初中生物学教材为例从以下几个方面梳理。

1.身临其境导新课

1.1在学习生物与环境时,八下济南版教材用描述环境的优美诗句来导入新课:“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既写出了北国辽阔的大草原上壮丽富饶的风光,又蕴含着草原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草、消费者——牛、羊等牲畜的吃与被吃的食物关系,继而顺畅的构建了食物链。

1.2《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一节中,教材引用辛弃疾的《西江月》:“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蛙鸣。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创设如临其境、如闻其声的教学情景,悄然开启知识的大门,激发起学生探索生物奥秘的兴趣和求知欲望。

1.3生物的遗传和变异中,引用“龙生龙,凤生凤,老鼠儿子会打洞”“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一母生九仔,连母十个样”这样韵律感强,朗朗上口的谚语,用最节省的文字把学习内容表达出来,变凌乱为有序,化繁冗为简短。

2.设计问题引思索

济南版修订教材中运用一些直观、科学反映生物学现象和本质的文学作品作为问题情境,设疑让学生去思考、讨论、分析,从中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启迪思维,发展创造力,从而形成恰当科学的生物学概念。

2.1“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凋落的花瓣被土壤中腐生的细菌真菌分解成无机物后又被植物重新吸收利用,促进了生物圈的物质循环。为什么完成使命的花儿会“化作春泥更护花”给学生以开放的思维空间,激起他们的探究欲望。

2.2陶渊明《归园田居》“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在同一片土壤中,草和豆苗你争我夺,是一种什么关系?大家你言我语、种间关系中的竞争关系便迎刃而解。

2.3在讲授动物生长发育时,李商隐的《无题》恰到好处:“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思考:难道是“春蚕丝尽即死”吗?事实上是“春蚕化蛹丝方尽”。教材中大量古诗词的引入,使生物学科人文精神韵味浓厚,便于教师对学生进行科学和人文素质的培养,在美的享受中使学生思维得到启迪,综合素质得到发展。

3.点缀课堂激兴趣

修订后的济南版教材对广大劳动人民在生产和生活中长期积累而创造的成语、谚语、俗语、谜语、歇后语等有着恰到好处的引用,这些包含着智慧结晶的文字,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跳出了传统教材对生物学知识的完全机械、枯燥的描述,将抽象的知识形象化,将深奥的道理趣味化,把内容讲得简易直观,符合初中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身心发展规律。

3.1一山不容二虎—-结合能量的传递效率描述了生物的种内斗争。

3.2狭路相逢——受精作用。精子和卵细胞在输卵管的狭窄处相遇并结合。

3.3谜语“麻屋子,红帐子,里面坐个白胖子”——花生。

3.4牵一发而动全身——食物网中每种生物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

3.5津津有味——口腔中唾液淀粉酶将无甜味的淀粉分解为有甜味的麦芽糖。

3.6金蝉脱壳、作茧自缚——昆虫生长发育的某个时期。

3.7一方水土育一方人——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4.托物言志润情感

初中生文学范文2

关键词:初中语文;人文素养;策略

初中生的身心发展还不够成熟,正处于形成品格、思想的重要阶段,教师要注重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渗透人文素养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人文素养,充分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让他们拥有坚持不懈的学习毅力和动力。当前,在初中语文教学工作中,教师也要注重民族精神与文化底蕴的渗透,在具体的语文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良好的人文素养。教师要改变传统语文教学中理论灌输式的教育模式,不断创新教育观念与教育模式,强化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人文教育、礼仪教育、责任教育等,围绕人文素养开展语文教学活动,进一步引导学生深入探究语文教材知识中蕴含的人文精神,体现出语文学科的人文性特征,让学生做到有情操、有信念、有理想,在探究语文知识期间,拥有自己独特的见解与认知,树立积极的情感价值观与文化价值观,这样才能够成为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人才。同时,教师在语文教学活动中要讲究方式与技巧,有针对性地渗透人文素材和人文精神,引导学生自主构建语文知识,从中获得更为深刻、全面的领悟与认知。本文主要是对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策略展开探究,希望对初中语文教学工作者提供相应的参考。

一、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必要性

(一)人文素养教育属于素质教育的重要基础

当前我国较为重视素质教育理念,素质教育理念提倡发展学生的综合素质,而语文学科中落实人文素养教育,属于开展素质教育工作的重要基础。人文素养属于素质教育中的核心构成部分,更为关注学生人格的完善与健全,不仅让学生全面掌握学科知识,更要教会学生如何“做人”,对于学生未来的发展有着非常大的帮助。同时,学生个体的人文素养会影响整个社会的人文素质,国民的人文素养属于衡量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标尺,如果缺少人文素养就会出现社会发展失衡的问题,不利于社会和谐、稳定发展,由此,当前大力提倡人文素养与素质教育的融合教育,要在改善物质生活的前提下,追求精神文明,更要丰富学生的精神内涵与情感,培养出符合时代需要的高素质人才。

(二)科技发展要求培养学生良好的人文素养

经济全球化的迅速发展也带动了我国科技的发展,人们在创造一个丰富的生活环境与物质世界的同时,也相应地为人们带来了更多的诱惑,让人们去追求更高层次的物质世界。这种时展的趋势,让很多人的精神生活较为匮乏,对人生的价值观比较迷惘,由此,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人文素养是非常有必要的,这是社会发展背景下对于人才的要求。学生只有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才能够在探究知识的过程中,获得更高层次的精神领悟,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与文化修养。

(三)初中生的个性特征需要加强人文素养教育

初中生正处于成长的关键时期,无论是心理方面还是生理方面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情绪、情感方面经常会出现不稳定性情况,在这个重要的“过渡期”和“危险期”中,教师需要在语文学科中强化人文素养教育,以此来提升初中生的认知水平,使他们拥有较强的独立能力和自我意识,面对事物拥有自己独特的认知和见解,学会合理调节自我情绪,以最饱满的状态投入到语文学习中去,培养自己积极的情感价值观与文化价值观,在学习、生活中能够通过自己的努力去解决问题,拥有较强的独立意识与思辨能力。

二、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策略

(一)教师要持续提升自我人文素养

在初中语文教学活动中,要想培养学生良好的人文素养,教师自身需要拥有较强的人文素养。初中生缺乏一定的社会阅历,对于语文书本知识的理解不够深刻,对于书本中涉及的情感、思想及人文精神,需要在教师的引导之下才能够获得感悟和理解,由此,教师一定要学会全面挖掘语文书本知识中的潜在意义与价值,有目的性地引导学生去分享、创造,在学习中追求更高的人生境界。学校教育就好像一把精致的乐器,教教学研究师需要调准音准,而在语文教学工作中,人文素养也好比是乐器中的一个部件,教师只有具备浓厚的人格修养与人文素养,才能够为学生呈现理想的语文课堂,得到学生的喜爱与尊敬。而且,在语文教学工作中,教师要不断增强自我人格魅力,用专业的教学能力以及渊博的知识感染每一位学生,帮助他们端正学习态度与生活态度。同时,教师需要具备丰富的情感素养,这样才能在语文教学工作中做到学生喜欢,同事尊敬。“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所以,教师只有充分挖掘自我情感需求,才能够从中掌握学生的情感需求,在带领学生阅读文本知识的同时,投入到作者的真实情感世界之中去,并受到情感的感染与熏陶。对于文本所要表达的主题思想、中心思想有更为准确的认知,以实现情感的升华和知识的拓展。除此之外,初中语文教师需要不断提升自我知识素养,因为语文学科具备较强的广泛性与综合性特征,教师自身的知识素养对于学生的影响比较大,所以,在日常教学工作中,教师需要和学生共同学习、阅读,积累更为丰富的语言知识。教师可以鼓励学生提意见,师生之间互相评价,教师从中能够发现自己教学工作中的不足之处,从而加以改正,尽力为学生呈现出最为理想的语文课堂,成为学生学习的优秀榜样,从而促进师生的共同成长。

(二)深入挖掘语文教材中蕴含的人文精神

语文教材属于开展教学活动的重要基础,教师要学会深入挖掘语文教材中蕴含的人文精神、文化底蕴,以此来提升学生的文学鉴赏水平,锻炼他们的想象能力与发散性思维能力,使他们拥有欣赏美、发现美的素养。在写字与识字教学中,教师可引导学生感知中华汉字中蕴含的文化底蕴,要让学生意识到写得一手好字的重要性,要着重讲解书写的要领,积极开展写字竞赛活动,让学生拥有良好的写字习惯。同时,教师还要为学生多展示一些中国书法艺术,让学生了解书法艺术和中华五千年文明是共同发展的,从中让学生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教师也要善于在阅读教学活动中渗透人文意识,由于阅读本身就是一种智力技能,在阅读中可以获取关键的阅读知识,所以,教师要加强对阅读教学的重视,引导学生开展有创意、多角度的阅读,从中来反思、批判、探究,使自己拥有更为深刻的感悟。另外,教师不要把教学内容局限于教材知识内,而是要对课内教材知识进行延伸与拓展,多多引入一些人文性的素材,培养学生良好的语言技巧与能力,做到在阅读中提升自我人文意识。除此之外,教师需要在写作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良好的人文素养,阅读属于一种输入性的学习活动,而写作属于一种输出性的学习活动,教师要改变学生抄袭、模仿、改写的写作习惯,要让学生学会思辨性地开展写作,准确借助于文字来传情达意,实现信息的传播、思想的交流。教师要鼓励学生在写作中表达自己真实的情感,多设定一些有品位、思想深度高的写作主题,让学生在写作中树立积极的情感价值观与文化价值观,培养自身良好的人文素养。

(三)实施个性化的课堂设计与引导

在初中语文教学活动中,要想培养学生良好的人文素养,教师需要改变以往的语文教学观念与模式,要实施个性化的课堂设计与引导,做到不悱不发、不愤不启,通过讲读式、启发式、讨论式、引导式的模式来开展语文教学活动,让学生在学习语文知识的过程中,实现思维的积极运转,拥有自己独特的学习个性与品格。在正式开展语文教学活动之前,教师需要自主解读文本内容,改变以往按照参考书来备课的形式,而且,教师要深入了解每一个学生的情感需求、学习进度、个性特征,以此来科学设定教学目标与方案,设定的教学内容要能引发学生的持续思考与阅读,丰富学生的人文修养。在具体的语文教学活动中,教师需要让学生对文本内容开展个性化的解读,在独立思考、自主探究中加深感悟,形成自己独特的见解与认知,学会归纳、辨析、思考,这样才能够激发学生的人文意识。同时,教师要充分尊重、理解学生,不要用标准答案限制学生的思维,要引导学生多理解、辨析,培养他们大胆表达、用心思考的学习习惯,在母语环境中得到肯定与尊重,获得良好的学习成就感,这样学生才能够对文本内容有更为透彻的理解。另外,教师要保证课堂教学氛围是愉悦的、轻松的,让学生能够勇于发表自己真实的看法,获得学习情感的满足,不断提升自我审美与鉴赏能力。除此之外,教师要引入多元化的教学方式与手段,教学内容不光要有知识方面的渗透,同时还需要有思想方面的引领,以此来塑造学生的品格与人格,在实践中去改变、去创造,培养学生良好的人文修养。

三、结语

总之,在初中语文教学工作中,教师要不断创新语文教学观念与模式,围绕人文素养来开展语文教学活动,引导学生深层次探究文本知识,从中获得更为深刻的人生感悟,锻炼学生的语文思维能力与实践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人文素养,以此来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生活态度,实现素质教育与学科教育的深度融合,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同时,教师需要了解学生的实际学习需求,以此来设定人文素养培养目标、方案,让每一个学生在语文学习活动中,都能够获得更多的成长。

参考文献:

[1]曹丽萍.发挥大学语文的育人功能提高高职学生的人文素养———湖北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大学语文教学与高职生人文素质培养的研究[J].襄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3).

[2]毛元金.高职学生人文素养现状调查及《大学语文》课程教学对策[J].思想战线,2015(S1).

[3]孙宇沁.开放性特征:人文素养视阈下高职语文教学的必然趋势[J].语文教学通讯•D刊(学术刊),2019(10).

初中生文学范文3

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最新修订稿]总目标中明确提出,初中学生通过语文教学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述自己的意思。能根据日常生活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由此可见,提升和培养良好的表达能力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特别是在日趋发展的今天,人才竞争激烈,沟通交流彰显主要地位,使得研究“提升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学生表达力”这一课题变得适时而又重要。

关键词:

初中语文;提升;表达能力;措施

前言:法国作家莫里哀说过,语言是赐予人类表达思想的工具。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不仅是人类和谐相处的方式,也是参与竞争提升自己的加分工具。而这种能力的培养离不开学校从小的教育和熏陶。特别是初中生,他们正处在人生启蒙的关键时期,对任何事物都是似是而非的认知。我们应该抓住这个不可逆的时机,充分发挥语文教学的重要作用,提升初中学生的表达能力,为日后更好更长远的发展奠定扎实的基础。下面我们就从培养初中生表达能力的重要性着手,来谈谈如何提升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的表达能力。

1培养初中生表达能力的重要性

1.1适应“应试”教育,获得分数和荣誉上的成就。

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分为两个方面,一是口语表达二是书面表达。口语表达是我们日程生活中最常用的表达方式之一。为了锻炼学生们的口语表达能力,从小到大学校总是会举办很多演讲大赛,讲故事大赛等多种语言类形式的比赛。如果一个学生有良好的口语表达能力,能在这些比赛的舞台上脱口成章,妙语连珠的表达自己的中心思想,口齿伶俐,对答如流的回答评委的提问,洋洋洒洒的完成比赛任务,那他就会获得自己应得的荣誉和成绩,实现自身价值的同时,为学校争光。这都是在应试教育环境下,家长、老师和学校呕心沥血所需要达到的教学目的。而提起书面表达,不言而喻反映在学生身上就是各种各样的作文,议论文、说明文、记叙文等等。从小学时期的日记、周记到高中的论文,初中时代的作文起到了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100的试卷,可能30份都是作文题目,可见书面表达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地位。良好的书面表达能力小则可以保证良好的语文成绩,大则能获得省、国的大奖,甚至是走向世界。这在另一个层面,又巧合的和应试教育的要求达成了一致。虽然这都是有些“虚荣”和“形式”的成分在里面,但是在现如今中国应试教育的大环境下还是显得非常有必要的,这也是初中语文教学新课标里提出的目标。

1.2为以后良好表达能力的形成扎下坚实的基础。

众所周知,一个拥有良好表达能力的人在面对同样的环境和条件下比那个不会表达自己的人,更容易获得成功和机遇。这不是随机的,而是有一定道理的。如何说话,如何倾听,什么时候该说话,什么时候沉默是金,如何让自己的表达调理清晰且不失幽默,如何巧妙的规避你不想回答的问题等等……这都是表达的技巧。往小了说,这些技巧关乎着我们个人的综合发展,往大方面说,能上升到国家与国家之间的交往。初中生是从儿童过渡到青少年的关键时期,这个时期的他们就像早晨七八点钟的太阳,朝气蓬勃,好奇心重,学习能力突出。所以,初中阶段是培养表达能力的重要阶段。然“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良好的表达能力的培养是一个循序渐进而且终身都在进行的过程。初中时期培养起来的的表达能力和表达习惯,会为他们日后表达能力的发展和提升开一个好头并打下坚实的基础功,也会给他们日后个人综合能力的发展带来深远影响,而这些益处也都是终身受用的。

2如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提升学生的表达能力

初中语文作为培养学生表达能力的重要载体,在学生们积累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的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我们应该在现行的初中语文教育中合理的、积极的、创新的发现方法和措施,稳健的有效的提升初中生的表达能力。

2.1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表达能力的培养也不例外。

莱辛有言,好奇的目光常常可以看到比他所希望看到的东西更多。简言之,兴趣是我们主动探索未知的动力。这个道理同样适用在表达能力的培养上。初中生本来就是好奇心比较重的阶段,我们可以利用这一点,在初中语文教育中慢慢的引导,让他们觉得表达是一件非常有意思的事情。比如,在平时的生活语言交流中,我们可以交给他们一些表达技巧,掌握这些技巧后,他们会突然感悟,原来我还能这样和同学、老师家长沟通,原来把自己的观点流利完整的表达出来是一件很愉悦的事情。久而久之,他们自己就会带着心中的好奇去主动的索取这些技巧。慢慢的,会喜欢上表达,并养成习惯。

2.2阅读和倾听是培养表达能力的重要途径。

初中生学业负担相对比较轻松,有着充裕的学习时间和课外时间。初中语文老师应该鼓励学生广泛阅读,积累谈资和素材。初中生本来就经验少,阅历少,如若不通过读书来丰富自己的知识体系,就会使自己对某一事物的论述显得单薄无力,也会让自己的认识变得浅显和片面。通过大量阅读,学生们可以深入的了解文章本身的语言措辞及逻辑结构,加深理解的同时,丰富自己的知识库存。把别人的东西,经过自己的慢慢消化,转变成自己的东西。这样才能在与人的交流中谈笑风生,在写作中信手拈来。很多人理解表达能力往往会局限在一个“说”字上面,不管是口头的还是书面的,都是在说出自己的观点、想法。这种理解是有误区的,因为表达不仅仅是为了说,更多的是在倾听。如果你没有良好的倾听习惯,如何能准确的、快速的判断别人说出来的话,如何能做出适当的回应。所以,初中语文教育的课堂上,要培养学生的倾听能力,对老师的提问好好听,对同学的回答仔细听,这样才能更好的交流,不至于答非所问和对牛弹琴。在此,老师一定要发挥好自己的示范、引导和督导的作用,在这个可塑性加强的初中阶段,培养学生良好的倾听习惯。

2.3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改变死板枯燥的教学方法。

语文学习,情景很重要。哪怕是一篇议论文,老师绘声绘色,慷慨激昂的讲完之后,学生们都会觉得有理有据。所以,我们应该在课堂上多多制造轻松、生动的学习环境,特别是初中生,由于年龄还小他们的心理还比较稚嫩,羞涩和保守,这时候,语文老师要使劲浑身解数,把孩子们喜问乐答的天性调动起来,比如,分组讨论,故事教学,及时鼓励等等。这个时候他们就会变得踊跃发言,想表达自己并且愿意表达自己。

3结束语

在初中语文教育中,重视学生表达能力的培养和提升,不仅能提高教学质量,还能为学生以后综合能力的发展奠定良好基础,为国家培养更多高素质人才。

作者:靖春清 单位:辽宁省鞍山市第二中学

参考文献

初中生文学范文4

关键词:初中语文;初中生;叛逆心理;引导

不同于理工课程的理性和逻辑性,语文是门具有极强的实践性并且感性的课程,通过对于语文的学习,从而培养出来的语文素养内涵是极其丰富的,这对于让初中生能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对于现如今学习的重担和学校以及社会的高素质要求,当代的学生无不都是压力满满,久而久之的积压造成的叛逆心理现如今也成为了教育界的关注重点,叛逆心理造成的负效应不可忽视,因此对于语文教学更应该认真对待,利用语文多样性和丰富性的特点对初中生心理进行排解和疏导。

1多数语文教学中对于疏导学生叛逆心理的不足

出生在新时代的初中生,思维和想法与以往的学生有着极大的不同,现如今的学生见识更高,思维更广,不甘于被长时间的约束,表现出极强的求知欲,因而表现出的叛逆也更甚于过去的学生,面对这种现象,如今的初中教学工作者如果继续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将会明显的感到力不从心,管理难度大,对于这些精力充沛的学生感到没办法。作为中国的传统文学,语文给人的印象一直是老师的个人演讲,简单地向同学们灌输着书本上的知识,强调字、句、章的结构和内涵却忽视了中国文学的精髓———对思想道德教育的渗透。实际教学中的老师多数不会对课本内容进行再拓展或者对于学生课堂表现的再关注,学生的自我意识较重,以自我为中心,这在课堂教学的引导上也形成了阻碍。

2对于疏导学生叛逆心理教学中的合理做法

2.1掌握好师生关系,营造良好氛围:教学过程中,课本内容是进入教学活动主题的根本和依据,但是轻松活跃的氛围则能够对教学质量和效率的提升起到极大地推动作用,因此,初中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环节中,不仅要对课文中蕴涵的深刻的思想进行深度挖掘和讲解,同时,教师要想对学生的叛逆心理进行更好更为有效的疏导,应该赋予学生一定程度的自由学习和探讨的空间,相互之间的互动交流,更能了解学生的真正学习需求和想法。课堂是教师和学生进行学习的主要阵地,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明确学生为主体的意识,通过和学生的密切交流构建出一个民主平等的课堂氛围,教学中,适当的针对课文内容进行课堂小活动,带动学生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营造出轻松愉快的教学氛围。在讲解语文知识的过程中,教学工作者针对学生的学习技巧和方法,对学生的课堂表现进行及时恰当的评价与鼓励,通过认真倾听,逐渐渗透积极的思想意识和对学生缓解叛逆心理的技巧和方法进行引导。课堂上的相互交流更能让学生感到到教学工作者对其的尊重和理解。2.2结合课文内容,对积极健康的思想意识进行渗透:语文是个丰富多彩的存在,充满了积极性和正能量,初中语文教学工作者完全可以通过对不同内容之间的理解进行有机整合,对学生的心理进行有效引导,帮助学生借助语文课本中的美好描述转移注意力和思考的方向,联想到生活中自己身边的家人和朋友,教学结束后,为学生有意留下专门的阅读和思考的时间,通过自我反思,为自身的叛逆心理寻找释放点和解决办法,逐渐学会去体谅理解他人,懂得去调节自身情绪,让学生通过学习体会到生活的趣味性并逐渐融入其中。2.3课后与学生真诚沟通,构建信任与情感基础:课上课下的交流是进行心理疏导的一个重要方面,做学生学习上的良师,生活中的挚友,通过彼此之间的交流,不断发现和挖掘学生的优点与长处,积累的多了,就可以让学生的学习信念更加明确和坚定,俗话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学生和老师之间的长期交流与相处,不知不觉中就可以使学生改正一些缺点和错误。学生产生的亲近感、信任和尊重是与学生进行情感沟通的关键点,这不仅可以使学生敢于畅所欲言,更有利于老师对学生的心理情感的了解,当然也实现了学生在课堂上主动积极地配合教师的目的。

3结语

语文教学在学生心理成长上处于良师益友的地位,蕴含着丰富的情感和人生哲理,能够有效排解学生的负面心理,当然需要结合具有丰富经验的老师的指导以自己深刻的见解为学生的心理状态做出相应的回复,要充分的认识到叛逆心理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并且意识到语文教学对疏导学生叛逆心理的重要性和意义,并付诸于教学实践中。因此,初中语文教学工作者应从多个角度和方位出发,通过不断的优化教学方式适应学生逐步去引导学生的真性情,运用科学合理的方法帮助学生面对自身偏激不成熟的心理这一成长进程中的过渡阶段。

参考文献

[1]史云铃.《初中语文教学中疏导学生叛逆心理的综合实践研究》[J].科教文汇(中旬刊),2014(34):112-115.

[2]窦辉.《初中教学中缓解学生心理压力的思考及探究过程》[J].成才之路,2016(58):104-110.

初中生文学范文5

关键词:初中语文;表达能力;存在问题;措施

新课标改革明确指出,初中语文教学应当注重对学生表达能力的培养,因此初中语文教师需要从低年级的学生开始教学。传统的低年级口语教学方法存在许多问题,不能高效地提升学生的表达能力。因此,现阶段教师需要认真地分析初中语文教材的教学内容,不断创新自己的教学方法,充分利用初中语文教材的新要素与新内容,探索出符合基于初中语文教材的低年级表达能力提升的策略。

一、初中语文提高学生表达能力的现状分析

初中阶段正是学生由少年向青年发展,心理逐渐成熟的时期,学生的自尊心也发生着变化,在日常交际中越来越重视个人的形象与他人的感受,学生会有害怕自己的语言伤害别人而令自己挨批评等想法,因此部分学生会选择尽可能地逃避语言表达。初中生的思维能力逐渐发展,个人的口语表达能力往往无法与思维表达的步伐一致,这就导致有些学生说不出话来,或者说出的话与个人的内在想法不符,当他们处在陌生的环境中,会变得极度紧张,甚至语无伦次。而多次的失败也使得学生不想再进行表达,这就造成多数初中生沉迷于网络的局面,直接影响学生未来的学习与生活。表达能力指的是人思维最直接的反应,口语训练则是基于对思维力的智力训练。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可以培养学生思维的逻辑性与敏捷性,有利于提升学生的注意力、观察力与记忆力。资料显示,在人类日常的生活语言中,听占比为45%,说占比为30%,读与写分别占比16%与9%。简单来说,听说占据了人们沟通交流的四分之三,倘若一个人不善于表达,那么他的生活与工作都会受到严重的影响。现阶段,在我国初中学生表达能力提高过程中,仍然存在较多的问题。第一,初中对于表达能力的提升方面的课时设计较少。这主要是因为教育工作者对初中部分年级口语教学工作不重视,认为表达能力的提升不是十分重要,大部分教师只重视识字、阅读、写作方面的教学。第二,初中部分年级口语教学内容缺乏科学性与严谨性。在实际的教学中,语文教师仅仅依据课本进行循规蹈矩、照本宣科的讲解,或者参考他人的教案教学,并未针对本班学生的实际特点与个人学习能力进行设计,也并未深入研究初中语文教材。第三,教师也不看重在教学时创设有关的教学情境。由于课本内容较为丰富,且与初中生的认知能力相符合,因此大多数教师在教学中普遍认为仅仅依据课本就可以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却并未创设有趣且相关的教学情境。第四,学校缺乏系统化的评价系统。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评价系统不够完善,教育工作者也不看重对教学评价系统的搭建。总而言之,初中语文教师要想提升学生的表达能力,应依据初中语文教材特点创新教学策略,改善如今初中语文教学存在的问题。

二、提高学生表达能力的教学策略

(一)完善初中语文教学内容。初中语文教材中关于学生表达能力的培养与传统教材大有不同,是通过独立进行呈现的。教材的不同需要初中语文教师更加看重这部分教学的内容,同时还需要教师在开展语文教学的时候,深入研究初中语文教材,根据课本教学内容确定符合现阶段初中学生的认知水平,且重点完善的教学内容。第一,教师应先总结梳理提高学生表达能力的要点。初中生的表达能力有着许多的问题,例如学生的注意力集中时间短、记性差、表达较困难,等等。教师应重点针对上述问题,进一步提升初中学生的表达能力。不但应确保学生表达清楚、说话连贯,还要能灵活地使用多种句式进行交流、语速得当等。第二,教师还应深入寻找课本中的语言材料。教材是表达能力提升的根本,教师在开展语文教学时应深入研究语言材料,寻找适合学生模仿的内容,让学生可以在练习中得以提升。第三,教师还应依据初中语文教材来安排学生的教学目标与教案。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应确定此次课程的教学目标,主要包括认真学习课本中的表达方法、使用自己的话来自信、清楚地表达,可以认真地倾听他人的发言并从中学习他人的优点,也可以在倾听完他人发言后提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或进行合适的补充。教师可以让初中生模仿阅读中的表达方法,并把图片中的内容用自己的话进行表达,以此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二)组织多种形式提升表达能力的活动。第一,教师应当根据教学内容为学生创造合适的教学情境,以此来让学生在生活中锻炼自己的表达能力。教师还应重点结合学生的特点与爱好设置相应的情境,例如在打电话中,教师可以给学生创建约定外出玩耍、打球,生病询问等情境,以此提升初中学生的表达能力。第二,教师还可以组织表达能力游戏,从而达到寓教于乐的目的。比如在“我说你做”的活动中,教师可以设计“我说你做”的小游戏,通过将学生分成多人小组,并让学生自由决定由小组内的一名同学说语言指令,由其他同学做规定动作的游戏,在把游戏与表达能力教学进行适当的结合中,吸引初中学生的注意力,提升初中学生表达能力的教学效果。第三,教师可以采用讲故事的方法为学生创造轻松愉快的教学氛围。此外,教师也可以利用信息技术,给学生播放视频、音乐或者PPT,为表达能力的教学营造良好的氛围。

(三)强化指导。第一,教师在实际的语文教学中,应重点讲解关于表达能力提升的知识,以此促进学生掌握口语表达,并组织热身游戏,让全部学生都可以明确地了解怎样依据指令来做动作。第二,教师也可以使用思维导图来提升自己的教学质量,以此让学生更好地表达。第三,教师还应引导学生多进行反思。表达能力的培养与提升所用时间较长,教师应当让学生多进行反思,以此来帮助初中生更好地了解自身,并积极给予改正。(四)激发学生的兴趣兴趣是成功的基础。在初中生心理还未完全发展成熟时,对于能力的提升更需要以兴趣为基础。教师首先应该解放学生的思想,以初中生性格活泼、期待展示个人的特点为基础,教师要多组织一些表演类的活动,积极鼓励学生在表演中使用口语来充分表述个人的内心想法。教师还应关注到积极引导与环境宽松的重要性,让学生能够放开自己,自信地表达自己,鼓励学生多说而不要不说,更不要害怕说。教师可以定期在课堂中安排几分钟的时间,选择学生就个人“想说的事、想讲的人”进行一次口语交流,确保每位学生都能发言并经常发言,让学生依据个人的经历,对某件事情表达自己内心的想法。这样坚持一段时间,就可以发现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有了明显的提高。

(五)创设口语交流情境。在平常的教学中,学生的活动范围受限,参与的活动也比较少,多数初中生害怕说话,甚至不愿意说话。因此教师在进行日常教学时,应重点消除学生的讲话心理障碍,积极鼓励学生开口表达自己的想法,多多表扬学生的进步,通过鼓励与表扬大大激发学生的自信心,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师首先应给予学生一个轻松自由的交流环境,让环境来感染学生去自主地表达,让学生自信地表达自己内心真实的想法。情境教学是如今教育界中极为有效的教育方之一,在语文课堂训练学生个人的表达能力时,也可以使用多角度创设情境的方法,依据课文学习来安排学生进行表演。总之,教师应积极探索新的教学训练方法,帮助学生克服不敢讲话的心理。

(六)引导学生进行口语积累。口语表达能力不但需要训练,也需要积累,在表达能力中也会应用到大量的口语交流技巧。初中教师应该在培养学生能力的初期就引导学生积累表达能力的基本技巧。教师应鼓励学生向口语表达能力好的同学学习,也可以鼓励学生通过听名人演讲、跟读新闻等方法,深入分析他们的讲话特点、方式与技巧等。此外,教师还应鼓励学生进行阅读方面的积累,只有广泛地阅读才能够促使学生真正做到言之有物,言之有理,才能自信地表达自己的内心想法。

(七)完善教学评价。第一,教师应重点完善口语教学的评价系统,做到循序渐进。在实际的口语教学中,教师应及时根据初中生的实际学习状况、交流能力进行评价。当学生出现表达错误时,应该及时指出学生的错误,并引导学生进行改正。但是在学生表达完后,教师应先表扬与鼓励学生取得的成绩,再提出改正或完善的建议,以此来更好地提升初中学生的表达能力。第二,为了完善教学评价效果,教师也可以使用量化评价的方法,通过设计评价表对每位初中生的学习状态、表达能力等进行评价,以此来进一步完善评价系统,帮助学生更好地提升与进步。综上所述,教师在基于初中语文教材拟定初中语文口语教学策略时,应深入钻研初中语文教材的新内容、新要素,并结合学生的真实学情与实际生活,通过组织游戏、创设情境、讲故事等多种方式,增强初中生表达能力教学的乐趣,重点丰富教学内容、完善评价系统,以此来提升初中表达能力教学效率,提升初中生的表达信心、表达能力与交际能力。

参考文献:

[1]刘雪红.浅论初中语文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J].新课程(中),2017.

[2]沈明煊.初中语文教育中有效提高学生表达能力的对策研究[J].课外语文,2016.

[3]耿秀芝.初中语文教学有效提高学生表达能力的实践与研究[J].亚太教育,2016(6).

初中生文学范文6

一、当前初中生物课堂情境教学中面临的问题

(一)实施情境教学的环节过分单一

许多初中生物教师在课堂上实施情境教学时,往往只将其应用于新课导入环节,只在每节课的初始部分简单进行情境创设,之后就回归于传统的生物知识单向讲授与灌输模式,并未充分发挥情境对于生物教学的作用,学生在课堂上仍然处于被动接受生物知识的地位,主体性不足,导致学生对于生物学习的兴趣未能得到激发,因而课堂气氛沉闷,教学效果较差。

(二)创设的情境与生活实际相脱节

初中生物极富生活气息,学生与生物课本中的内容距离并不远。因此,只有那些与生活实际相符合,反映了生物学科在生活中实际应用的情境,才能真正收到引发学生进行独立思考,使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生物学科重要性的效果。但是,许多生物教师在进行情境创设的时候,没有考虑到情境应具有的生活性,而是单纯从主观角度出发,随意设置情境,这就使得情境教学流于表面形式,学生无法在情境中将生活与生物学科相联系,在课堂上接受的仍然是抽象的生物知识,不利于学生理解和应用生物知识。

(三)情境创设与教学目标缺乏联系

情境教学法与其他教学方法一样,都应该与生物教师的教学目标紧密联系在一起。生物教师采取情境教学的目的,就是为了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然而,当前许多生物老师都未能在所创设的情境中体现教学目标。究其原因,是因为他们没有意识到情境教学除了激发学生的生物学习兴趣之外,还能够在情境中渗透教学内容,减小教学难度,帮助学生吸收生物知识,并将知识内化为分析和解决具体生物问题的能力。

二、解决初中生物课堂情境教学所面临问题的对应措施

(一)创设信息化情境

针对当前存在于初中生物课堂情境教学中的实施方式单一问题,初中生物教师应提高应用多媒体设备的意识和能力,通过多媒体设备创设信息化情境,将情境创设应用于生物课堂的各个环节,而不再仅仅局限于课程导入环节。多媒体技术最突出的优势就在于它的直观性,这对于初中生物学科而言尤其重要,因为初中生物教材中包含大量的物种内容,如果只是看课本中的物种图片,学生对于这些物种的认识难免浅层化,也很难高效掌握与之相关的生物知识。通过多媒体,教师可以向学生展示动画、纪录片、卡通插图、新闻报道等多样化的内容,这样一来,学生的视野就能得到拓展,生物知识体系也能得到全方位的完善。例如,在进行《细菌与真菌》这一章节的教学时,教师就可以利用多媒体将情境创设运用于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首先,向学生展示一幅显微镜下细菌的图像,让学生从微观层面了解细菌,激发学生的兴趣;接着,教师通过播放与细菌相关的科普纪录片,并对纪录片内容进行相关的讲解,在讲解的过程中让学生逐步了解课本知识;然后,教师引导学生思考生活中与细菌相关的现象,完成师生互动,同时结合学生的思考,呈现相关情境,让学生观看各类细菌的显微镜图像,进一步激活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作用。

(二)创设生活化情境

针对当前存在于初中生物课堂情境教学中的情境创设与生活实际不符的问题,教师需要加强情境创设与生活之间的联系。情境可以是学生日常生活中的一般现象,或是与生物学紧密相关的社会热点问题。这样一来,学生就能更好地进行生物知识的迁移,并提升对于生物学科重要性的认识。生活化的情境还能让学生在课堂讨论的过程中,比较轻松地找到切入点,因此有利于活跃课堂气氛,使生物课堂充满活力。例如,在进行《线形动物和环节动物》这一章节的教学时,教师就可以从蚯蚓,这一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经常遇到的环节动物入手创设情境:首先让学生表达对于蚯蚓这种生物的印象和感受,并在这个过程中描述蚯蚓的特点;接着展示有关蚯蚓的图片和动画,结合这些内容对环节动物的相关知识进行分析。这样一来,学生就不会再对“环节动物”这个生物学名词感到陌生,结合蚯蚓进行联想,就能自然而然地回顾起本章节的内容,教师因而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再如,在进行《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这一章节的教学时,教师可以创设相关情境,向学生展示“以菌治虫”这一技术,让学生了解到细菌和真菌的另一面。生物教师在进行生活化的情境创设时,还可以应用一些成语、俗语乃至古诗词名句。由于学生对这些内容耳熟能详,因而这样的情境,能充分促进学生进行独立思考。事实上,人教版初中生物教材中,也十分重视这种跨学科的联系,例如在《动物的运动》这一章节中,人教版初中生物教材就设置了一个“生物学与文学”的探究式栏目,因此教师可以搜集与生物学相关的文学名句,例如反映植物生长受温度影响的诗句“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反映物种竞争关系的诗句“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等。

(三)创设问题式情境

针对当前存在与初中生物课堂情境教学中的情境与教学目标缺乏联系的问题,教师需要对生物教材进行重点提取和凝练,将其整合成若干与生物相关的问题,进行问题式情境创设,使学生在学习生物的过程中始终带着问题进行,从而让学生在发现生物问题、解决生物问题的过程中,满足教学目标的各项知识和能力要求。例如,在进行《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这一章节的教学时,教师就可以围绕教材内容,设计如下问题:什么是动物的先天性行为?什么是动物的学习行为?动物的先天性行为与学习行为之间应该如何区分?你在生活中观察到的动物行为,哪些属于先天性行为、哪些属于学习行为?之后,教师将这些问题作为预习任务布置给学生,让学生在课前自主对课文内容进行阅读,之后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通过播放动物行为视频或动画的方式,让学生判断视频或动画中体现的动物行为,属于先天性行为还是属于学习行为。这样一来,学生参与课堂的程度就得到了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亦随之提升。对于学生在自主学习中遇到的问题,教师也要给予注意,并创设相应的情境帮助学生解决疑问。例如,在学习完《细菌》和《病毒》这两个章节的内容之后,学生可能会对细菌造成的疾病和病毒造成的疾病产生混淆,这时教师就可以创设相关的情境,帮助学生区分这两类病因。

三、结束语

初中生文学范文7

近几年来中学阶段的教育教学水平在不断提升,初中的语文教学也取得了良好的成果。尤其是将思维能力运用到语文学科中,大大提高了初中语文教学的效率,因此该教学方法被教育界大力提倡。思维能力对初中语文教学的作用非常大,它不仅可以将复杂的知识体系简单化,还可以帮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有效地记忆和锻炼逻辑思维能力,提高语文学习地效率。语文学习课程中,语文的学习难点比较多,对学生地逻辑思维能力、抽象性思维以及解题能力等要求较高,因此对于很多初中生来讲语文是一门相对较难地科目,学习起来有些吃力。为了应对这些问题,初中地语文教学也在不断地改革创新,出现了很多高水平地教学方法,有效地利用思维能力就是其中之一。思维能力对于初中语文教学来讲,不仅可以提高教师地教学效率,而且对学生来讲也是一种很好地学习方法。

1初中语文教学现状

随着教育的改革,教育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使得学生能够通过学科的学习能够得到全面、综合的发展。但是在实际教学中,传统教学的影响依然存在于教育教学中。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仍然采用的是比较传统、单一的教学方式,这种教学方式没有发挥语文教学的价值,同时也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其次,教师对于综合性教学认知不够深刻,在实际教学中对于如何去实施和设计教学还存在一定的问题,部分教师对于综合性学习的部分没有给予过多的重视,对于其的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还不够了解。再次,教师的课程资源开发还不够充分。课程标准强调教师需要有一定的资源使用的意识,充分利用有用的资源进入到语文的学习中。最后,教师对于学生的指导过于片面,在综合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应当对于学生的指导是全方位的,但是在实际教学中在学生综合学习的时候,教师只是将重点放在学生活动准备前和结束的时候,在过程中指导的几乎没有。

2思维能力培养的意义

思维能力作为一种高效的思维模式,经常被应用进各行各业,而且随着社会科学技术的进步,还发明了很多思维能力软件,非常方便快捷。在教育界它被看作是图形与文字相结合的教学模式,是一种高效的学习方法,因此也常常被运用进初中的语文课堂。初中阶段的语文相对于初中语文来讲,知识内容增加了很多,如果不用思维能力对这些知识进行梳理的话,那么学习起来非常困难。对语文老师来讲,在课堂上使用并且引导学生制作思维能力的话,可以大大地提高教学地效率。

2.1思维能力提高学生记忆的效率

初中阶段的语文的重难点有宾语从句、同位语从句、状语从句等,都是一些比较抽象、难以理解的知识点,一般一个章节或整本书学习结束后,再来复习、记忆的话,难度比较大,要花费很多的时间。其实学生可以在复习的过程中,做两种思维能力就可以了,每个单元的思维能力和一本书全部知识的思维能力,非常的方便且节约时间。因为在做思维能力的过程中,学生相对于对这些知识点做了第二次记忆,而且这种记忆的方式更加深刻。此外思维能力做好后,之后再复习可以直接看思维能力,记忆起来也更方便。遇到掌握不牢固的知识点再去看书,这样就节约了很多时间,学习语文的效率也提高了。

2.2思维能力可以将复杂的语文思维简单化

思维能力可以将复杂的语文思维简单化,这对于语文基础较薄弱的学生来讲是个很好的学习方法。语文基础不好的原因有很多,比如对语文不感兴趣、学习方法不合适或者认为语文难度大等等,而利用思维能力来学习的话,可以解决一些问题。思维能力相对于语文课本上的文字、公式要有趣得多,也简便,可以很好地将复杂的知识与图文框架的模式结合起来,将复杂的语文思维简单化。比起传统的语文学习方法,思维能力比较新颖,还可以引起学生们的兴趣,既简单又高效。此外这一是一种很好的语文学习方法,对于之前学习方法不适合的学生来讲,也值得去尝试,也许是一种适合自己的方法。初中阶段的语文非常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文思维,也就是逻辑思考能力、发散思维的能力,为高中阶段的语文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思维能力用最简单的模式来培养初中生的语文思维。

2.3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逻辑是非常重要的东西,不管做什么都要有逻辑,才能使人信服。思维能力的外在形式就是框架,可以称之为逻辑框架。思维能力的制作要求学生们将语文知识做一个有层次地逻辑框架,可以很好地培养学生地逻辑思维能力,对语文重难点知识有很清晰地思路。其实语文题地解题思路都是有迹可循地,尤其是一些较难地解答题,需要一层一层的有逻辑地推理。逻辑就是将看似毫无关系地知识点个体联系起来,然后再将它们融合在一起使用。而思维能力就是将所有的语文知识点有层次地联系起来,学生经常做思维能力,就可以得到很好地逻辑思维锻炼。

2.4思维能力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思维能力作为一种学习方法,可以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其实思维能力不仅是课程学习结束后使用,课前的预习也可以用到它。初中语文教师可以要求学生们在做课前预习的时候,将自己的预习成果也用思维能力的形式写下来,尤其是不理解的知识,这样在老师授课时可以很快的知道自己预习的不足在哪里。此外思维能力也可以培养学生综合知识的能力,从整体上把握所有的语文知识点。一学期下来,学生养成了做思维能力的习惯,课前、课后都用思维能力,这个习惯对于高中阶段、大学阶段及以上的学习都很有帮助。在初中的语文的学习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合理利用思维能力,注意不要过度依赖思维能力,因为有些学科或知识并不适用。思维能力的形式有很多种,语文教师在课堂上应该给学生做一个思维能力的专门讲解,鼓励学生用不同的思维能力形式,因为长期使用单一的思维能力形式,学生会感到乏味。此外还可以让学生们在课堂上展示自己的思维能力,学生之间有交流互动,然后互相借鉴,这样一堂思维能力的分享课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还可以让学生的主体性得到充分展现。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不仅教师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模式需要改变,学生的学习方法也需要改变。

3在语文课堂中展开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

3.1教学目标与思维能力培养相一致

初中语文教师应充分研读语文课文内容,与教学目标相结合,设置难度适当的多层次问题,有效引导初中生深入思考文章内涵,发展初中生的思维分析能力,推动整个语文课堂高效进行。语文教学问题情境的创设具体应做好以下三方面:第一,初中语文教师应结合文章重难点及教学目标等,设计有一定难度的探究性问题。第二,初中语文教师应结合初中生的认识能力及兴趣点等对问题进行优化,使语文问题与初中生实际生活相贴近,能促使初中生快速进入专注的学习状态。第三,初中语文教师需了解初中生的多种想法,并筛选出较为新奇的想法融入问题中,使初中生的探究学习需求得以有效满足。如部编版中《鲁滨逊漂流记(节选)》课文教学中,初中语文教师可设置“鲁滨逊刚到岛上思考哪些问题”等,先让初中生分享自己第一次单独坐公交车等经历,再引入鲁滨逊岛上冒险的故事,要求初中生通读课文,引导初中生结合鲁滨逊的真实需求分析问题。初中语文教师可指导初中生将自己带入鲁滨逊角色中思考与野人作战及打猎等生存问题,再让初中生探究鲁滨逊用什么方式排遣孤独,使初中生切实感受到鲁滨逊的困境。初中语文教师需带领初中生结合问题针对性阅读文章,让初中生分析困境中鲁滨孙乐观不屈的冒险精神,使初中生深刻把握文章的乌托邦思想内涵。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有效培养,需要以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为前提,正所谓“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初中语文教师在设计教学方案时,要贴近初中生的学龄特征和兴趣偏好,多通过喜闻乐见的形式开展教学,才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维火花,让学生的创新能力可以在语文课堂教学活动中得到有效培养。初中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避免空洞理论的灌输,要通过积极有效的教学措施,创设形象化、趣味性、具体化的教学情境,这样可以更好的活跃学生的语文学习思维,降低学生语文学习的心理负担。比如,在《邹忌讽齐王纳谏》等文言文教学中,由于大部分初中生的文言文基础比较薄弱,很多学生对文言文的学习存在心理障碍,此时教师就要多在课堂上创设趣味化、互动化的教学情境,如通过FLASH动画对邹忌与齐王之间的对话情境进行模拟,可以对学生的感官神经进行有效刺激,带来给学生不同寻常的学习体验,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与发展。

3.2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造力

要想在初中语文的教学实践中促进学生各种思维能力的有效发展,初中语文教师就必须转变过去以“教”为中心的传统教育理念,以生本教育理念为指导,充分保证学生在语文课堂上以及各类学习活动中的主体性地位,让学生在初中语文课堂上可以充分个人的主体性作用,进而激发和提升学生的思维活动,加快学生综合素质与能力的培养。对此,初中语文教师在课堂上必须做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在教学活动中多对学生进行引导,做好“设疑”、“导思”、“评价”等关键性的教学中。正所谓思源于疑,有疑问,才有思维,才有创新,所以初中语文教师在教学的具体实践中,要积极围绕教材的重点和难点,科学地、有针对性地、有梯度地提出疑问,然后结合有针对性的教学评价策略,让学生敢于回答问题,积极参与课堂互动,激活每个学生的语文学习思维。例如,在初中语文《敬畏自然》的教学中,初中语文教师除了要完成基本的语言教学任务还,还需要培养学生的生态保护思维,所以可以设置带有启发性的问题:你在生活中是否发现不尊重自然规律的生态破坏行为?全球自然危机得以产生并持续发展的原因是什么?人力该如何处理好同“自然”之间的关系?通过设疑启发,可以使学生从原有的知识结构中产生新的认识,激发学生的思维火花和探究欲望,让学生的多种思维能力得到有效培养。

3.3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拓展学生思维空间

初中的心理特点具有好奇、好玩、好动,因此教师要为学生创设有趣的课堂问题,在开展语文实践教学的时候,要注重课堂的趣味性。知识来源于生活,而最终又应用于生活,当学生将知识学习与知识应用进行有机结合时,不仅能够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记忆,个人的思维空间也将会得到有效拓展,所以初中语文教师要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为丰富学生的语文学习体验,有效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例如,一堂“辩论赛”的教学课,不仅可以丰富语文教学形式,促进学生语言思维的发展,还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反向思维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可谓一举多得。再比如,为了更好拓展学生阅读量,教师可以组织主题课外阅读活动,专门为学生准备一节课的时间,让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历史、人文、科学、经典小说到课堂上进行阅读,教师要规定学生阅读的规则:一做好阅读笔记;二100-200字的读后感;三在下节课上课前,针对自己阅读书籍进行一个3分钟的分享。在这样的过程中就能够更好的提升学生思维,使得学生的思维得到拓展。

3.4精选教学方法,改变学生的固定思维

在传统的语文教学中,学生的思维变得“固化”,认为语文教学没有什么特别大的变化,由此,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的时候能够通过自身的经验和判断力,在面对不可预设的课堂环境能灵活自如地运用各种教学方法来丰盈课堂,使得学生能够主动地参与到课堂中。比如,创设情景,利用情景教学法。情景式的教学就是教师为学生创设一个与课堂内容相同的情景,让学生身临其境,感悟知识、体验知识获得的过程和问题探究的过程,为学生知识的习得、能力的提升提供了有效的方法。通过教学情境的创设,为学生们融入课堂,与老师之间、学生之间展开积极的互动提供平台和途径。还原情景促进学生参与到课堂中,增强对文章内容的把握,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就如,在《最后一次讲演》的教学,教师在课堂导入是可以为学生相应的视频,使得学生能够带入到文章背景的学习中。教师也可以安排两到三个学生进行这样的还原式的演讲,学生在听的时候要思考这篇演讲蕴含的含义,在结束后,教师安排学生进行课堂讨论,加强学生对文章的理解。

4结语

初中生文学范文8

关键词:初中语文教学;情感态度;教学方法

语文是一门综合性学科,让学生能够在掌握科学文化知识的前提下,获得一定的情感态度教育,培养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态度可以帮住学生更好的理解学习内容,快速融入教学情境中,实现情感教学目标,不断激发学生得创造力,点燃学生的学习热情,促使学生能够形成科学合理地学习体系。教师要通过多种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在教学实践中不断贯彻素质教育理念,提升初中生的语文素养。下面就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情感态度的培养进行简单分析。

1创设语文学习情境,引发情感共鸣

初中生学习语文知识,是在具备一定的语言基础上的实现的,在基本的听说读写能力培养的前提下,教师要融入对学生得情感态度培育,学生在初中阶段需要具备基本的语言知识能力,需要教师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语言学习环境,让学生可以进一步增强学习热情,完善自身的语言知识体系,在此过程中,培养学生得情感态度目标,有助于学生健康快乐成长。要创设一种语言情境,帮助学生塑造良好的情感态度目标,首先,教师要根据学生得学习水平制定教学任务,让学生可以在能力范围内,完成教学任务,促使学生得学习变得更加自信。教师可以从学生得生活实践出发,寻找学生感兴趣的学习话题,进一步引导学生思考问题,产生对语文知识的探索欲。并且能够在语文实践过程中不断获得语言知识体验,进而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其次,教师可以将语文教学变得更加丰富多彩,融入小故事等,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在篇章段落学习过程中,还可以适当的引用一些歌曲,导入教学情境,奠定本节课的情感基调,让学生得思维可以快速集中起来,促使学生更好的掌握语文知识。例如,在学习《我亲爱的祖国》中时,学习本节内容可以先为学生导入歌曲,让学生在听觉的享受中,感悟到祖国美丽山河的景色,然后展开知识性教学,更加容易引发学生得情感共鸣,促使学生提升课堂学习效率,增强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质量。最后一步是让学生参与课堂互动。教师要尽可能地创造机遇,让学生可以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在不断的实践中获得情感体验,让学生的学习充满快乐。贯彻实施寓教于乐的教学理念,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促使语文课堂教学质量不断提升。

2丰富语文教学过程,培养学生情感

要想发挥情感教学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作用,就要教师随时贯彻对学生得情感态度教育,让学生的学习变得更加充实,丰富多彩。因此教师要多渠道的实际教学内容,不断丰富学生的语文学习过程,从教学实践中培养学生得情感。情感教学应当从教学的一点一滴做起,体现出循序渐进的过程。教师不仅要具有统筹的观念,更加要贴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教学过程要尊重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在创设教学情境的过程中要深入挖掘教材内容,从学生最熟知的内容出发,加深学生对语文知识的理解,不断拓展学生的知识面,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发挥语文学科特点,把握住语文学习的重难点内容。例如,在学习外国文学作品时,教师在教导学生欣赏外国优秀文学作品时,也要学会分析比较与我国的文学作品存在的差异性,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不过度的崇洋媚外,也不过度的摒弃外国文化,学会尊重不同国家的文化,加强对世界的认知,学会沟通交流。教师可以适当的延伸背景知识,帮助学生丰富语文学习过程,塑造良好的学习情感,促使学生的语文学习更加丰富多彩。当然,教师在组织课堂教学时,也要综合考虑不同年龄段学生得认知水平以及不同层次学生得接受能力,针对不同的学生,教师要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因材施教,善于开发学生得智力,促进学生得健康成长。

3倡导小组合作探究,锻炼协作能力

培养初中生的情感态度,就要善于将学生放置在一个小集体中,不断丰富学生得学习过程,促使学生能够不断发挥学习主动性,激发学生的创造欲望。新课标提出了小组合作式教学更加有助于学生树立集体观念,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生在一个小组内部可以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当遇到问题时,可以寻求小组内的帮助,取得进步,进一步强化了学生得学习水平,提升了学生参与意识。当然教师对学生进行分组要注意科学、合理、公正的原则,既可以发挥小组内部的优势,又可以促进小组内每一位学生得成长。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探究,既可以让教师快速发现学生之间存在的问题,又可以让教师关注每一位学生的成长。例如,在对学生写作素材搜集时,教师对学生进行合理分组,让学生在小组内部进行讨论,让学生在学习小组中进行实践探索,同时教师在此过程中能够发现学生存在问题,进行引导教育,更加能够锻炼学生的合作能力。可以让学生各自分工合作,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在小组内部分享、沟通、交流,让个人的想法最大化体现,同时可以帮助学生树立学习自信心,学会与他人进行沟通交流。既锻炼了学生的协作互助能力,同时培养了学生的语文素养。这种小组合作的方式还可以帮助教师获得一定的教学评价,学生往往在小组内共同反映出来的问题可能是大多数学生存在的问题,语文教师针对反应出的问题进行讲解,可以帮助学生快速理解重难点内容。提高语文知识学习效率,形成科学、完整的学习体系,促进语文水平的提升。

4结语

在初中语文知识的学习中,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就要从学生的实践生活出发,寻找学生感兴趣的话题进行兴趣教学,培育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促进学生健康快乐成长,在一点一滴中提升语文学习水平。

参考文献:

[1]尚晓霞.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J].新课程:教研,2011(7):115-116.

[2]温素云.浅谈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J].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20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