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教学培训范例

初中教学培训

初中教学培训范文1

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具有的特点是以教师为中心,政治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在课堂上讲解,学生在下面做笔记,在课堂结束之后,学生就死记硬背,在课堂上学生如果有什么疑问,基本上是没有机会去解决。这种课堂教学的模式缺乏教学信息的反馈,主要在于灌输知识,对于《师说》中“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的思想严重偏离,政治教师可能做到了“传道和授业”,至于“解惑”是完全没有考虑,这种课堂教学模式容易让学生失去了学习政治的兴趣,在课堂上的积极性不高,所以中学政治教师需要改变课堂教学的模式,把学生放在课堂教学的主导地位,开展讨论式教学、任务型教学等一系列新的教学模式,在课堂的教学中,适当的穿插当前最新的时事热点,吸引学生们在课堂上的注意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们的灵感,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二、理论联系实际

在初中政治教学中,最主要的形式就是将理论与实际相联系,从日常生活中挖掘政治教学的素材,深刻的把握初中政治教材的实质,教学内容相关的时事政治资料都可以作为政治课堂上学生讨论的实例,让学生能够从生活中去感知,将学生的生活与理论相结合,当前初中紧张的教学节奏让学生很少有机会与外界接触,政治教师可以在课堂上设置学生常见的情景,然后与学生一起去探讨,同时政治教师在每一节课堂将要结束的时候,要布置一些课外的作业,例如让学生对下一节课将要学习的内容进行预习,让学生利用互联网等方式搜集一些时事资料,将学生分为一些小组,来准备课堂讨论的话题等等,采取这种形式,学生可以主动去学习,去把握当前的热点,有利于提高学生动手和动脑的能力。

三、开展情景教学法来学习初中政治

在初中政治的教学中,开展情景教学法,就是让学生在一个模拟真实的教学情境中,主动积极的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政治教师在课堂上布置课下的任务,由学生在课下搜集资料,设立下一节课堂将要讨论的时事问题,然后在下一节课堂上分组讨论,学生在政治课堂上处于主体地位,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政治的兴趣和积极性,通过开展情景教学方法,可以扩展学生的知识面,加深学生对于政治知识的印象,在讨论的过程中,是学生能够灵活的运用已经学习到的政治知识,教师在政治课堂上处于引导的位置,在学生出现错误的时候,适当的进行纠正,当学生出现一些好的想法的时候,政治教师要给予肯定。

四、建立科学评价机制

评价机制是对教学中学生学习效果的检验方式,是初中政治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一个科学的评价机制可以引导政治教学走向好的趋势,长期以来,我国的评价机制都是以考试的成绩作为主要参照,这种教育的方式只能培养出一些高分低能的人才,要想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必须建立一个科学的评价机制,初中政治教师在进行教学评价的时候可以考虑以下几种点:

(1)综合评价,这种评价方式不依赖于学生的考试成绩,学生的考试成绩只占综合成绩的一部分,主要注重的是学生的平时表现,例如学生在讨论问题时的积极性,学生对于一个问题的创新性观点或者意见等等;

(2)评价体系公开,教师在评价教学效果之前,公开教学的评价方式,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有目标的去学习;

初中教学培训范文2

【关键词】核心素养;高中;化学教师;培训实践

一、重视对学生学科思想的培养

高中化学学科的核心素养的养成需要教师重视对学生学科思想的培养,这是学生养成学科核心素养的关键。高中化学学科是实践性比较强的科目,这需要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形成一种独特的思考模式,通过在自己了解的基础上,探讨高中化学的本质特征以及学科的重要价值,化学学科的研究内容比较多,例如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变化、能量的守恒定律,水解平衡、电子得失守恒、电离平衡、化学平衡、量变与质变等等,涉及到内容极为丰富,实践方法也比较多,因此高中化学教师在进行高中化学培训实践上,要通过以小见大的模式,将有关的课程环节进行巧妙设计,保证课程教学的合理性,另外在实践课堂上,以学生的思考能力为主,通过“宏观———微观———符号”这种方式让学生思考物质变化的相关内容,让他们通过自己的逻辑思维,对有关的物质变化进行推理。

二、重视对学生化学学科能力的培养

想要学好一门课程,必须对此门课程的知识达到熟练掌握的地步。在高中化学上亦是如此。为此高中化学教师要重视对学生化学学科能力的培养,提高他们的学科理解能力、试验探究能力、推理论证能力、综合分析能力。如此一来,才能够真正是基于“核心素养”下的培训教学。高中化学教学中对学生化学学科能力的培养需要通过教师在化学教学实践课堂的设计。可以按照《2017年考试大纲》的相关指标要求,利用推理论证能力来间接提升学生的平衡思想以及变化观念,利用试验探究能力以及综合分析能力来开创学生的创新意识。为此首先教师在培训实践时,就要以学生为主体,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来进行针对性设计实践题,从而拓展学生的思考思维,再通过他们的动手能力一步步进行推断论证,最后得出结论来培养他们的学科核心素养。例如在进行钠与水的反应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实践课程,让学生在了解氧化还原反应理解上进行实际的推理论证,通过此教学实践培训,能够逐步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

三、加强化学实践探究,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素质

高中化学就是通过不断实践、不断推理,最后得出结论的学习的过程。为此教师要充分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素质,在基于“核心素养”理解下进行高中化学教师培训实践。为此在进行相关的化学实践设计时,教师要寻找重点的主题,在通过深化了解课本的基础上进行规划设计,让学生在通过实践的过程提高自己的思维科学能力以及推理能力,加强化学实践探究可以从化学教学内容的多方面入手,可以是影响化学反应速率探究,可以是物质性质的研究等等,但在设计的过程中要针对大部分学生的思考能力进行,这样能够快速培养学生的敏捷性、创造性。

四、重视情境教学,培养学生的责任感

高中化学知识与其它的一些内容息息相关,例如环境、例如技术、例如社会等等。为此教师在进行教学实践过程中,可以通过强化情境教学,让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下意识到自己的化学知识的掌握。也能够为学生的核心素养提供表现机会。因而化学教师要充分捕捉社会新闻热点以及我国的科技成果,然后结合化学知识来进行授课,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从而培养学生的责任感。

五、教师自己要不断学习,与时俱进

基于“核心素养”理解的高中化学教师培训实践除了要求教师在充分掌握学生的情况下进行授课实践外,最重要的还是教师自己要提高自己的学科核心素养,这是提高高中化学教学的最关键指标。为此教师要自己要不断学习,根据新时代的化学教育理念,在深刻了解自己的薄弱基础上进行深化,查漏补缺,可以自学,也可以进行培训,还可以跟相关的有经验的化学教师进行沟通,从而提升自己的实力。基于“核心素养”理解的高中化学教师培训实践是一项重大内容,教师需要引起重视,在通过不断优化自己核心素养下,不断深入了解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把握时代趋势,把握高考的改革,创新教学理念,从学生本身出发,有效地进行化学课堂实践设计,让学生的核心素养得到充分发挥。

参考文献:

初中教学培训范文3

1.课程实施存在“随意性”现象,缺乏针对性。

纵观各级各类农村中小学教师培训,课程实施普遍存在“随意性”问题。以“国培计划”为例,课程设计缺乏统一标准和要求,各项培训领域从具体课程的目标、内容,到课程的结构,都是由各个培训机构自主制定,而对于同一培训项目,不同培训机构在课程的目标设计、内容选择、结构安排等方面均存在差异,这样一来就出现了部级培训“地方化”的现象。因此,相关决策部门应以“国培计划”的指导思想为准绳,充分考虑参训人员的特征,基于“示范引领”的基本功能,统一设计不同领域培训课程的结构、具体目标和内容标准,切实体现“国培计划”对农村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的要求。

2.参训教师的遴选没有标准、后续关注不足,缺乏持续性。

首先,参训教师的遴选缺乏统一的标准。一方面,有的参训教师甚至连新课改为何物都不晓得,很难胜任“种子”教师的责任,另一方面,部分参训人员作为所在地的骨干教师代表曾参加过不同层次、类型的各种培训,这样就要求“国培计划”应避免与各“省培计划”、“市培计划”甚至“县培计划”相重复。其次,对参训教师的后续关注不足,参训教师在培训后得不到跟进的支持,在实践中遇到的问题难以得到指导,使其无法进行持续性的学习,在培训中掌握的技能很快生疏,学到的新理念束之高阁。

3.培训方式拘泥于“灌输———接受”,缺乏灵活性。

农村中小学教师培训仍以“灌输———接受”学习为主,不符合成人学习的特征。成人学习的核心特征在于“学习者的主体性和学习的建构性,成人必须是在解决其内部认知矛盾的自我调控的过程中,透过经验、对话和反思而不断生成知识”。事实上,在教师的教学实践中起决定作用的是教师个人的默会知识,这种“内隐”的知识处处时时以无意识的方式对教师的教育教学思维和课堂教学策略产生影响。那种以课程为基础、以知识传授为特征的传统“讲授式”培训模式暗含一个错误的预设:只要教师获得了某种新的理论知识,就一定会将其付诸于教学实践,因此也就回自然导致他们教学行为的改变。参训教师能否将所学的教育理念内化并自觉付诸教学实践,这需要其在具体的教育情境中去把握、分析、反思,在不断的实践中获得。因此,培训须引发教师对其自身教学实践的反思,培养其反思意识,使“所倡导的理论”转化为参训教师“所采用的理论”。

4.培训监管存在“重教轻学”现象,缺乏规范性。

从培训质量监管的维度来看,当下的农村中小学教师培训存在“重教轻学”的现象。各级相关主管部门与各个培训机构大多注重对培训者的评价,如采取参训学员课下“评教”和训后网上“暗访”等方式来考核培训者的教学效果,而对参训学员经培训后所发生的变化缺乏相应的后续检测措施,各培训机构多通过让学员写听课感想来对培训质量做出评判,而这些评判往往是一些无实际意义的经验判断,没有科学依据,有的甚至是在互联网上下载相关文章,随便改改应付了事。在评价方式上,应当“注重过程性评价和结果性评价相结合,最终以行为改进为主要评价标准”。鉴于此,从国家的层面研制大规模的农村中小学教师培训质量标准,开发培训质量过程监控技术,建立科学有效的培训监控数据库都是不错的选择。正如有学者所说的那样,“要将评估贯穿于培训全程,即将培训评估按照培训环节划分为对培训需求分析的评估、对培训设计的评估、对培训实施的评估、对培训效果的评估四个环节”。惟如此,才能切实提高培训监管工作的规范性。

二、对农村中小学教师培训存在问题的归因分析

1.传统社会本位论思想的影响。从历史上看,社会本位的教育目的论从来都不乏生存的土壤。在西方,赫尔巴特强调从国家立场出发培养社会有用之才,迪尔凯姆则呼吁教育在于塑造“社会我”而非“个体我”;在东方,从孔孟时代所倡导的“克己复礼”理念,到清末盛行的“忠君、尊孔、尚公、尚武、尚实”思想,无不体现着鲜明的社会本位论色彩。而教师正是社会的代言人,因此教师培训也会受到社会本位论的影响。长期以来,我国的农村中小学教师培训一以贯之的存在“自上而下”的培训模式,即由高高在上的相关主管部门单方面提供他们认为有利于教师专业能力发展的课程和实践模式。换言之,各级培训的价值取向多定位于教师群体,从社会本位出发,教师个体的需求被遮蔽。

2.农村中小学教师文化背景的制约。农村中小学教师培训的各个层面都会受到参训主体的文化背景的影响,无论是培训过程中的知识、语言方式和行为规范还是道德准则、生活方式、组织原理等各要素都会打上文化的烙印。正如有学者指出的:“文化支配着教师的实践及生活方式的基本准则,决定了教师的价值取向与行为方式”。在培训过程中,我们经常听到一些学员抱怨来自高校的一些“洋专家”其培训内容“过于理论化,回到农村无多大用处”,而大多数人更喜欢来自教学一线的“土专家”的精品课程展示、影子教师的优质课观摩等培训方式。究其根源,这是农村中小学教师的“文化阻抗”所致。由于农村中小学教师的教育理念相对落后、价值取向存在偏差、行为仍有失范,他们更愿意接受不用反思即可信手拈来使用的“教学经验”,而不愿运用前沿的教学理念进行“创造性教学”的转变。

3.社会公共教育理念与民间教育舆论相互博弈的冲击。所谓社会公共教育理念就是指那些教育理论工作者在其教育专著中所提及的教育规律以及政府通过政策、法规等形式加以强化的教育思想,如素质教育,这类教育理念往往受到大众媒体等主流群体的认可。而民间的教育舆论系指普通民众对于教育所持的一种带有功利色彩的非理性期待。在我国,应试教育的践行堪称民间教育舆论的典型。在当前的农村中小学培训过程中,受训教师呼声较高的“培训内容与教学实践相脱节”的问题正是这一博弈的冲击所致。在许多受训教师看来,他们在培训过程中接受的理论虽然前沿和先进,但对于升学率的保障、提高最奏效的还是他们在实践中的经验。在这种思想主导下,他们参加培训的成效显然会大打折扣。

三、农村中小学教师培训的应然转向思考

1.哲学基础:从客观主义转向主观主义。

目前,农村中小学教师培训的哲学基础是“实证观”指导下的客观主义思想,这集中体现在以下方面:一是追求参训教师知识与技能的提升而忽视其教育智慧与经验的生成;二是青睐那些体现公共知识与宏大叙事式的课程内容而忽视反映参训教师个性化的知识与个人故事;三是倚重“讲解———接受”的教学方式而忽视教师的参与和合作。显然,客观主义的培训将重心放在了教师“硬教育力”的提升上。这种培训观在教师培训的“补偿型”阶段有其合理性和生命力,然而在“发展型”阶段,我们应将重心转向以教师的教育精神为核心的“软教育力”的提升上。这种教育精神包括教学情境中的个人情感力量,如教育信念、教学智慧、教育观察力、与学生家长以及同事等的沟通合作能力、课程的开发与整合能力、对教学的不断反思能力、对不同背景学生的差别教育能力、面对不同情境的灵活教育能力等。这些教师的个人情感力量正是与波兰尼(M.Polanyi)所言的缄默知识相呼应的,它们处于内隐状态,却是教学实践的指南。正如有学者指出的,从某种意义上来讲,教师外显行为的真正改变主要源自其内在知识基础与信念的重构。这就必然触及教师个体从自己长期的教学实践中通过各种途径所获得的默会知识。因此,我们应秉持主观主义的培训观,在培训中更多地以“案例”、“问题”等情境性知识为抓手,让教师在参与中“主观”地生成其缄默知识。

2.培训范式:从培训取向转向学习取向。

无论是课程设计还是培训方式,农村中小学教师培训都体现出明显的“培训取向”。该取向的假设是教师还没有达到培训预设的水平,其培训内容是一些放之四海而皆宜的具有规律性的“知识和技能”,受训教师只要掌握了这些知识与技能,其教育教学水平就会达到培训预设的水平。在此种假设指导下,培训活动是以培训者为主导的,培训方式是以“教———学”为导向的,而被培训者则是在外力推动下进行学习的。事实上,成人学习不同于儿童,其主要特点是主体性强,即具有强烈的学习选择性。因此,他们更倾向于案例学习,喜欢以问题为导向的培训方式。在新一轮农村中小学教师培训中,须更注重信念、情意、反思能力、专业认同等教师内在价值的生成,充分尊重参训教师的个性及其理解的自由性,通过对话,理解受训教师的行为,促进其教学智慧的形成。概而言之,学习取向的教师培训认为,培训应是满足参训教师的权利与需求的一种“学习”,而非基于权威论调的“培训”;参训教师的学习应是主动建构的而非被动接受的;培训者与被培训者之间的关系应是合作的而非对立的。

3.管理模式:从纵向管理转向横向管理。

从管理模式来看,农村中小学教师培训存在科层制的纵向管理特征,呈现出诸多弊端。宏观上,我国的农村中小学教师培训逐渐形成了从部级培训、省级培训到市级培训、县级培训乃至校级培训的垂直培训体系。在这一体系中,各级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充当管理者的角色,进行“行政化”管理,这种等级制培训体制往往导致在培训资源、利益获得等方面的不公平现实。中观上,纵向等级制管理模式容易造成各个培训部门的相对封闭,培训效能的考核、监督及竞争机制匮乏,从而导致将培训当任务、视培训为走过场,培训内容重复、培训效能低下等问题。微观上,各级培训仍采用班级制的管理模式,成立临时班级组织,设立班主任,选用班干部等来负责相关事务的管理工作。很明显,这种适合于在校青少年学生的管理模式是与成人学习的规律和特征不相符的。吴康宁教授曾指出:“在向知识社会迈进的过程中,现在的这种‘成人教育学校化现象’与‘成人学习课堂化’现象将会逐步消解”。因此,在新一轮农村中小学培训中应打破纵向管理体制,放低管理重心与中心,构建区域性、平行性、开放性的管理体系,转向横向管理模式。这方面,西方国家的经验值得借鉴,如英国政府颁布的《继续教育白皮书》就明确强调整要合全英的继续教育力量,在全国不同地区建设高质量的教师培训中心CETT(Centers for Excellence in Teacher Training)。教师培训中心主要设于大学,负责教师培训的管理工作。这些培训中心虽没有等级,然而各具特色。它们基于各自鲜明的特色,通过跟踪调研教师培训的意向、设计、开发、执行等全过程并进行及时总结,以服务于全英的教师。的确,成人继续教育不同于在校学生的教育,应体现管理者与被管理者的对等性、对话性,强调受训教师的主体性、参与性,这样才能确保培训的针对性、有效性。

初中教学培训范文4

[关键词]混合学习;干部教育;自主学习

干部教育培训是指采取一定的培训方法,使干部通过培训学习在“知识、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力、素质”方面达到显著性的绩效提升的过程。传统干部教育培训目标模糊欠缺,培训内容供需不匹配,学习支持系统及机制欠缺、学习过程缺乏有效管控,培训的方式手段古板单一,培训学员的被动受训、自主学习的严重滞后,难以真正满足干部培训的实际需求。面对一系列问题,我们需要找到更为恰切的方式来实现干部教育培训的目标。混合学习在传统教学中早已存在,又可以称为混合式学习、混成学习或者融合性学习。何克抗教授认为,所谓的混合学习是“一种将面授教学与基于技术媒体的教学相互结合而构成的学习环境”,[1]也就是将线下传统的学习方式与网络化学习的优势结合起来,构建适宜的学习环境,创造出一种线上线下衔接的学习体验,从而达到提高学习效果的目的。

一、混合学习的教育优势分析

(一)实现了学习方式的优化和教学质量的提升

混合学习改变了传统面授教学“刻板、单一、低效、不可重复”等弊端。混合学习打破了传统的时空限制,实现了处处可学、时时能学、人人皆学、按需选学。混合学习有效解决了优秀师资短缺的问题,广泛邀请专家远程参与教学,通过在线授课、在线交流、论坛回帖等方式,给学生带来更高水平的授课。混合信息通道比单一的通道能够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2]

(二)实现了师生交流互动与学习反思能力的提升

由于传统的线下面对面教学囿于课堂时间局限,无法充分实现师生互动、生生交流,学习实效大打折扣。传统远程在线学习由于时空的封闭性,导致学习者与教师的交流通道封闭。混合学习克服了两者的局限,学生可以在教室里进行互动交流,也可以进行线上交流互动。学生通过师生、生生之间的多元互动性交流学习,学习效率得到明显提升。混合学习改变了传统面对面教学过程中“教师教、学生被动学”的尴尬局面,并且将所有可能的学习机会、学习权交给学生。

二、混合学习在干部教育培训中的应用

混合学习最先应用于企业培训,从混合学习在国际上的应用情况来看,IBM、CISCO等500强IT企业大多采用混合式学习模式,将网络技术充分运用在企业培训中,降低培训成本,达成培训目标。[3]在国内,混合学习在企业培训、学校教育、高等教育、远程教学、教师培训等多方面均有应用,取得了一定的学习效果。

(一)培训领域的应用与网络技术手段实施

首先,混合学习广泛应用于培训领域。信息与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促进了传统教学与基于信息技术的学习环境之间的相互融合,使混合学习得到了更充分的应用,在干部教育培训领域展现出巨大魅力。混合学习已经被频繁应用于企业培训、高等教育、中小学教育以及继续教育中,尤其突出的是基于混合学习的培训形式成为技术领域的研究热点。其次,混合学习中常以网络技术作为实施手段。“云技术”和移动网络技术的应用为人们的生活带来更大便利,不仅使混合学习方式更易于实施,也为干部教育培训形式的创新提供新的思路和支持。在混合学习中引入移动网络技术,使培训进一步突破工、学、休的矛盾,平衡了干部工作与学习的关系。同时,“云技术”的使用也会使学习者无论在何时、何地、通过何种媒体进行的学习都具有连续性,使学习体验更加流畅。

(二)干部教育培训学习空间的合理设计

将混合学习应用于干部教育培训,是根据干部工作,学习实际工作环境,设计网络一体化的学习空间,使干部能够在工作之余实现灵活学习、弹性学习、主动学习。学习空间不仅仅创建干部的实体培训环境,也加强了在线学习环境构建。将实体和网络学习空间进行数据优化整合。根据干部教育培训特点为其混合式学习提供适合的思路。将面对面学习、在线非实时学习和在线实时交流进行整合。根据技术发展能够让学习者在面对面交流与虚拟交流之间进行无缝切换。[4]

(三)混合学习活动组织模式的优化组合

将组织调训、干部选学、网络培训、专题讲座和读书活动四种培训模式进行优化组合,在培训活动组织过程中可以不断探索最合理的学习活动组织模式,将设计方案尽可能地细化,为干部提供清晰的指引。以培训目标为出发点,培训内容为依据,选择最恰当的培训方式进行组合,将干部教育培训的实效性提升到最大化。实践中,可以将一些培训目标固定,培训人员层次构成稳定,学习内容确定的课程,进行学习活动组织的模式化设计的探索和尝试,确定相对具有普遍性的学习活动组织标准,为各类人员提供清晰的指引。

(四)混合式自主学习平台的打造与学习形式的融合

其一,打造基于自主学习平台的干部教育培训网络课程资源库,并研发虚拟网上教学系统。包括:网络教学资源库系统、电子备课系统、在线教学系统。通过该系统,受训学员可以轻松卖现“教、学、练”等功能于一体的网络课程学习,受训学员可根据平台提供的专题学习资源和协作学习交流工具,轻松实现网络自主学习。其二,混合式学习的核心思想是根据不同的问题、要求,采用不同的方式解决问题,目的就是要付出最小的代价取得最大的效益。[5]因此,正式学习与非正式学习的融合发展是实现混合学习良好发展的必经通道。移动互联网快速发展,人人都已经习惯利用移动终端进行学习和浏览文件。非正式学习场所以自我为导向,基于兴趣的学习方式越来越多。在干部教育培训中推进正式学习和非正式学习的混合,是学习者有效选择非正式学习资源,利用移动终端进行随时随地浏览,实现学习培训目标的要求。

三、混合学习在干部教育培训中的应用路径

(一)搭建网络技术培训平台,创设优质混合学习环境

其一,加大信息技术培训,增强干部混合学习能力。要想让干部很好地进行混合学习,必须提高干部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干部的信息素养越好,混合学习能力就越强,在平时的工作学习中使用混合学习形式进行学习的可能性更大,参与混合式培训的积极性和效果就越好。可以通过组织调训、干部选学等形式进行一部分的信息技术应用提升培训,增加混合学习意识,促进个性化学习的发展。其二,完善网络培训平台,构建优质混合学习环境。能否构建一个适合的混合式学习环境直接影响着混合学习的发展。混合学习环境包括面授环境(组织调训、干部选学、专题讲座和读书活动)和网络在线学习环境。当前的面授环境比较成熟,混合学习环境的构建重点在于在线学习环境即网络培训平台的建设。要实现这一目标,必须统一规划管理,实现分层级的在线网络培训平台,建立分类分层的干部教育培训体系,满足各级各类干部多样化的需求,为干部提供自由选择的空间,提供不同条件下的优质学习支持。

(二)构建混合式学习模型和学习设计体系

首先,要搭建混合学习式模型。构建干部教育培训混合学习模型,不仅要建设良好的物理环境,还要加强社会环境和规范环境的构建,建立个人终身学习档案,规范各类学时学分换算办法。混合学习要协调干部和学习环境之间的关系,建立一种兼容、开放、共享、规范的干部培训体系,促使混合式学习中的面对面传统培训和线上学习有机结合,发挥培训干部在混合学习中的活力,更好地适应混合学习,提高干部教育培训效果的作用。[6]其次,进行混合学习设计体系建设。第一,识别与定义干部培训混合学习的学习需求。干部教育培训学员的学习需求复杂多样,通过广泛调查,对干部教育培训的对象的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学习方式、学习资源进行识别和定义,为混合学习计划的制订奠定基础。第二,根据学员特征,制订干部培训混合学习计划。依据受训学员的原有知识经验、学习风格、技能水平,邀请课程专家、教育专家和技术专家,制订适应干部培训实际的混合式学习计划。第三,制订计划、跟踪过程并进行学习考评。设计干部培训的混合式学习支持策略,执行干部培训的学习计划,跟踪混合学习过程,并对混合学习学习成果进行绩效测评,评价应包括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通过学习结果测试,以不断提升和完善混合学习的水平和质量。

(三)调研需求分析,构建培训课程体系

在干部教育培训中,开发、整合优质学习资源是高效应用混合学习形式的关键要素之一,其主要实践手段就是需求分析调研。除了干部教育培训课程中的必修科目之外,各位学习者的经济、文化、政治等背景因素对干部教育培训的课程目标也有很大的影响。培训课程在整个培训中居于核心地位,是提高干部培训质量和效益的关键要素。可以通过高位引领和经验借鉴,制定涉及分学科、分学段的培训课程体系。准确把握不同层次干部的培训目标和学习需求,不断充实网络资源、定期征集、筛选培训资源,进行资源整合,统一进行整体设计。在此基础上,组织专家进行专题培训资源体系设计,建立干部教育培训体系。

(四)建设混合学习过程中学习共同体和综合性评价体系

首先,混合学习活动中的学习共同体指学习活动的所有参与者(主讲教师、教学管理者、参训干部、组织者)在特定的时间围绕一个共同的学习主题或者学习任务构建一个实际或者虚拟的相互尊重和相互合作的学习环境,便于成员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提升共同体成员之间的协作学习能力,促进集体知识的构建。这样,干部个体也能在学习共同体集体知识建构中提高自己与他人的协作能力并获取知识。[7]从群体动力学理论来讲,在混合学习过程中建立学习学习共同体就是将面授、在线课程、教师、学习者等干部教育培训体系中的多个要素整合起来,构建一个有机的整体,便于各个要素之间的沟通和交流,从而促进混合学习在干部教育培训中的应用实践。其次,要建立混合学习的综合性评价指标体系。在干部教育培训中应用混合学习必须深入探讨混合学习的评价机制,构建干部教育培训的综合性评价体系。由于混合学习的学习环境、学习方式和学习内容都发生了改变,对评价信息获取的方式和评价方法也提出了不同要求,在培训结束后要对干部整体学习效果进行评价,为下一步培训提供参考,同时可以作为培训模式改进依据。

(五)加强移动学习在干部教育培训中的实践应用

首先,研发适用于主流移动应用平台的客户端。网络自主学习平台不仅可以满足以太网和互联网应用,而且还能适应移动网络应用的需要。引进WEB3.0和HTML5的新元素来扩展网络教学资源的应用功能,结合MOODLE和Soodle技术扩展网络自主学习的功能并提升应用体验。其次,建立课程移动学习平台。目的是实现学员获取网络课程学习资源,并能充分利用零散的学习时间片断提交网上作业,较好地解决工作与学习的矛盾。同时提供便捷的教学管理信息服务,作为WEB网服务的有效补充,为干部培训学员自主安排学习提供及时指导,从而完善现有的学习支持服务体系,以满足学员日益增长的多样化的需求。移动学习网建设分成两期工程来完成:一期工程实现教务信息查询服务功能,二期工程搭建课程学习平台。再者,扩展移动网站功能。第一,采用WAP、中的“推”(PUSH)技术,加强系统的互动提示功能。第二,实现手机SMS短信与WAP方式的结合,做好两者的优势互补。第三,加强与银行的合作,开通手机支付功能;最后,充分利用移动设备的多媒体功能,使移动网站的形式更加丰富,满足学生干部培训移动中自主学习的需要。混合学习作为一种教育形式和学习方式,为教育培训方式、方法创新提供了一种新的手段。其优势不仅在于优化学习方式和提升教学质量,更在于革新传统的干部教育培训方式,能够使干部教育培训的学习空间、学习组织模式、自主学习平台得到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1]詹泽慧,李晓华.混合学习:定义,策略,现状与发展趋势[J].中国电化教育,2009,(12).

[2]张豪锋,卜彩丽.混合学习的优势及运用探讨[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6).

[3]李晓庆.混合学习在非学历教育培训中应用的要素和效果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2.

[4]L•约翰逊,S•亚当斯•贝克尔,M•卡明斯,V•埃斯特拉达,A•弗里曼,C•霍尔.殷丙山.新媒体联盟地平线报告[J].高茜,赵广元,李院春,李志强,冯振振译.开放学习研究,2016,(2).

[5]胡志金.论混合学习设计的适配原则和定位策略[J].中国远程教育,2009,(3).

[6]郭冠平,张小宁.生态视域下的混合式学习模型构建[J].现代教育技术,2013,(5).

初中教学培训范文5

实施“国培计划”对于提高初中英语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通过调查探析湖北省荆州市城区及周边地区初中英语教师培训的现状,笔者提出了改进培训的优化策略,从而有针对性地保障培训质量,提升并促进初中英语教师专业水平的发展。

关键词:

国培计划;教师培训;英语

一、“国培计划”的初中英语教师培训的背景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基础教育呈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指导着课堂教学的改革趋势。在这种教育大环境之下,广大初中英语教师同样面临着诸多挑战:需要更新自己的教学观念,转变在课堂上的角色,学习日益更新的知识和现代教学技术等。因此,务求实效的教师培训成为当前解决在职教师专业发展问题的基本途径之一。作为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平台,教育部、财政部从2010年起开始实施的“中小学教师部级培训计划”(简称“国培计划”)是“具有示范引领作用的高端培训,它要求培训具有‘示范引领、雪中送炭、促进改革’的作用”。初中英语教育是中小学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当前我国初中英语师资队伍质量参差不齐,学历低、专业知识欠缺等问题逐渐凸显。因此,全面了解初中英语教师培训工作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进而有效推进“国培计划”的实施,对于提高我国英语基础教育教学的水平和质量具有重要意义。笔者在调查分析湖北省荆州市初中英语教师培训工作的基础上,探讨了当前初中英语教师培训工作的现状和问题,以及如何依托“国培计划”进行师资培训改革的策略。

二、“国培计划”的初中英语教师培训现状及问题分析

长江大学外国语学院自2012年起已连续两年承担“国培计划”英语教师短期培训和英语教师长期培训项目,共计培训荆州市城区及周边地区初中英语骨干教师200余人。通过对参加本校“国培计划”的初中英语教师的问卷调查和访谈,根据收集整理的资料和数据分析发现了以下亟待解决的矛盾和问题。

1.教师学历结构不合理。当前荆州市城区及周边地区初中英语教师的整体状况不能满足教育改革的需求,专任教师缺乏,学历水平整体不达标,从回收的有效调查问卷中发现,在被调查的参培初中英语教师中,本科以上学历占27.2%,大专学历占39.6%,中师、中专学历占33.2%。

2.教师综合素质难以满足教学要求。初中英语教师对于新课改所蕴含的教学理念未能科学了解,在课堂上仅仅将英语作为单一语言知识教授。通过对参培教师的访谈发现,大多数初中英语教师在如何提高学生交际口语、原版材料阅读等能体现素质教育的语言综合能力方面均缺乏有效的教学方法。

3.教师培训体系不健全、培训模式单一。近年来,我国中小学英语教师培训的规模与质量不断提高。虽然已有将近75%的初中英语教师参加过各种形式的培训,但调查对象中有22.5%的教师认为教授的内容对英语学科教学的帮助不大。在被问及“最期待哪方面的培训指导”时,有42.6%的教师希望进行英语学科教学知识,如现代教育技术和新教材使用等方面。

三、基于“国培计划”的优化对策

针对荆州市初中英语教师队伍的实际状况及区域特性,寻求切实可行的教师培训机制,更好地满足一线教师的教学需求已成为当务之急。根据发放并回收的满意度问卷调查的结果,95%的参培教师都认为通过参加“国培计划”,可以促进他们在教学理念和综合素质方面的成长和发展。但是也应认识到,“国培计划”的实施在进一步增强培训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方面还具有较大的发展空间。

1.培训内容和形式需要不断完善。第一,通过集体备课、撰写教学反思与评价教学过程等形式处理好理论课与实践课之间的均衡分配。集体备课活动为教师们创造了集思广益和相互学习的平台。通过撰写教学反思,教师们能学会批判性地检验自己的教学实践。第二,扩充培训内容和培训模式。要把学术讲座、专题报告和“影子基地”的观摩学习相结合,整合一支包括国家新课标研制组专家以及对新课改有深入研究的教授和一线优秀教师的培训者队伍,同时建立有效的管理团队协调配合管理。第三,注重教师人文素质的提升,提高其对中外文化异同的鉴别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

2.加强培训后的跟踪指导,健全教师培训质量保障机制。第一,充分依托网络优势,构建以高校专家和一线教学名师为引导、以参培教师为主体的远程教育模式。第二,通过课题研究跟踪指导,提高参培教师的教育研究能力和发挥示范引领的骨干作用。

四、结语

在对近两年参加长江大学“国培计划”的初中英语教师的调查访谈中了解到广大参培教师通过培训在教学技能和教学研究水平方面获益良多,培训不仅使他们更新了自己的教育教学观念,也促进了自身的专业发展。针对参培英语教师对于培训“专业化”的共同期望,结合荆州市城区及周边地区教师队伍的整体状况和实际需求,作为培训新模式的“国培计划”在项目实施的过程中,应及时对培训模式做相应的改革,促使培训更具针对性和实效性。

作者:马欣 单位:长江大学外国语学院

参考文献

[1]况红.有效实施“国培计划”的实践与思考[J].继续教育研究,2011(11).

[2]王枫林.在“国培计划”实践中探索中学英语教师培训新模式[J].中小学教师培训,2011(11).

初中教学培训范文6

关键词:初中生物;教学效率;新时代

随着信息技术在教学领域的广泛开展,信息教学硬件设备不断更新,极大地满足了日常教学所需。网络的发展使学生具备了大量零散的知识,教师通过理论教学使学生在零散知识的基础上将知识系统化。初中生物是学生较为感兴趣的课程之一,尤其通过新技术进行展示可以极大地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但是,传统教学思想仍然左右教学技术手段的应用。为此,分析当前初中生物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极有必要,以问题为导向,研究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方法。

一、初中生物教学方法

初中生物是教学大纲要求学生必学的内容之一,教学内容主要涵盖自然植物、人体组织、器官等,通过简单的讲授启发学生探索自然的兴趣。当前,我国大部分地区的初中生物教学集中在初中的一、二年级,有些地区生物科目不用参加中考,例如河北等,有些地区则需要参加中考,例如内蒙古自治区。是否是中考科目对于初中生物的教学方式有极大的影响。例如内蒙古自治区中考科目中包含生物,因此在讲课中就要贯穿知识点,要求学生背诵较多的知识点,学生学习的同时要背诵大量的知识点。生物不作为中考科目则可以将生物作为兴趣课,以学生的兴趣为导向,培养学生观察自然、了解世界的意识。

二、当前初中生物教学存在的问题探究

(一)传统教学观念根深蒂固

初中生物的教学内容较少,且多以基础性知识为主,学生在学习中需要记忆大量的基础知识,例如花的各个部分,又如呼吸系统的各个部分。传统的讲课方式是通过梳理知识点来完成教学,例如让学生通过教材找到呼吸系统的组成部分,再通过系统的讲述使学生知道呼吸系统的工作原理以及步骤,并要求学生能够背诵下来。由于初中学生对于呼吸系统没有直观的感受,因此在教学中学生往往将知识点停留在文字而未内化。

(二)教学技术应用较少

当前丰富的教学资源使教师的理论和能力有了大展身手的空间。随着信息技术的进步,教师搜集教学资源的方式众多,既可以通过大量的参考书目,也可以通过网络,例如生物教学资源网、百度文库等。大量的教学资源需要教师进行充分利用,但是,我国当前的教师队伍老龄化严重,老教师以自身的经验为基础,新教学技术应用较少。为此,学生学习过程中仍然以课本知识为主,对于知识的内容仍停留在文字而非直观印象。因此,当前初中生教学的另一大难题即时教学技术应用较少,难以满足学生的需求。

(三)学生学习兴趣乏味

由于初中学生好奇心强,在教学中极易提出各类问题,且多与课堂教学内容无关或者与课堂教学关系不大,如教师不能得当应对,对学生学习的热情将产生极大的影响。同时,由于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因此许多学生在学习中对知识越来越缺乏兴趣,在课堂中表现也愈发明显。

三、提升初中生物课堂教学效果方法探析

(一)吸纳新生力量

我国大量的师范类人才经过大学四年的培训已具备一定的教学基础,与老教师不同,新教师观念新颖,接受能力强,新技术应用水平较高。为此,加强初中生物课程教学的方式之一即可通过招录新教师,实现教师队伍的更新换代,老教师既可以运用经验给予新教师帮助,新教师也可将自己的新技术和新理念潜移默化地影响老教师,双方实现教学相长,共同进步。例如,江苏地区学校大量招录新教师,实现了教师队伍水平的不断提高。

(二)加强新技术的应用

经过三十余年的发展,教育技术在教学领域的应用已较为成熟,开展教师队伍的信息技术培训对于提升教学效果水平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为此,学校———教育系统的培训模式极为重要。当前许多学校应用电子白板、触摸屏电视,学校开展相应的培训对于提升教师信息技术水平有极大的作用。除此之外,教育系统从全局角度出发,开展相应培训,可以极大地提升教育教学水平。除开展培训外,通过教学节等比赛推动教育技术的应用也可以有效促进信息技术的应用。例如在比赛中要求教师应用微课等,有利于提升教师技术的应用。比如在讲授《血液循环》时,可以通过FLASH展示血液循环的具体过程;利用多媒体中丰富的影像图片资料进行合理膳食、青春期卫生教育。还有在《呼吸运动的过程》《尿液的形成》《眼与视觉》《激素的调节》中也可通过多媒体手段使之形象化、具体化,学生更容易理解。

(三)提升课堂教学趣味性

为了提升学生兴趣,满足学生的好奇心,教师在授课时应设置相应的趣味环节,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升学生兴趣。例如在授课中可以通过竞赛等环节提升学生的参与性,然后才去循序渐进的方式引导学生进入课堂情景,逐步提升学生的参与感,最终对学生回答问题进行评价,从而提升课堂的趣味性。除此之外,教师在授课中也可以通过课件、微课等方式提升课堂教学的趣味性。

四、结语

课堂教学的教学效果体现在各个方面,比如教学设计的有效性,生物探究方案设计及组织的有效性,课堂组织和学生参与的有效性,课堂民主氛围创建的有效性等等。通过新技术的使用,最终实现教学方法的有效使用,提高学生的成绩。

参考文献:

[1]孟祥玉.初中生物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究[J].中国高新区,2018(9).

[2]金鑫.初中生物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的实践探讨[J].新课程(中学),2018(2).

[3]龙爱华.浅谈初中生物教学中德育的渗透[J].新课程(下),2014(8).

[4]杨井荣.抓好初中生物教学的几点体会[J].雅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3).

[5]张志强.浅谈建构模型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J].新课程(中),2018(2).

[6]孔令娟.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分层教学[J].西部素质教育,2017(22).

初中教学培训范文7

【关键词】初中物理;探究式教学;教学策略

纵观目前初中物理探究式教学现状,不难发现大多数师生对其重视程度还不够,应用流于形式化,有些老师在教学的过程当中,仅仅只会使用画图的方式来进行教学,同时对于学生的掌控力度还不够。为了解决教学中出现的问题,促进初中物理探究式教学的有效开展,本文对初中物理探究式教学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

一、初中物理探究式教学的现状

(一)过于注重知识与技能的学习

在探究式教学中,三维目标并没有完全的实现,师生都过分注重知识与技能的学习,导致过程与方法目标和情感态度目标实现的情况比较差。由于知识技能目标的制定比较具体,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师生有据可依,实践的情况比较好,但是过程与方法目标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规定比较宽泛,在教学中老师不好掌握其教学程度,因此,不同的老师对于学生的要求不尽相同,这就导致老师对于学生探究过程中控制力度不好掌控,导致在教学中出现诸多的问题,因此三维目标的制定需要进一步的改进,以保证其全面的实现。

(二)教育方式过于传统

目前初中生的探究能力普遍比较低,主要的原因是由于老师在教学中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导致学生在课堂中处于被动学习的状态,学生动手能力比较差,没有探索精神,长期被动学习导致学生失去了主动探究的意识和能力。受到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大多数的老师在教学中依然采用的是传统的讲授教学,学生在课堂中只需要跟随老师掌握相关的知识点即可,需要学生探究的部分很少,这就导致学生普遍缺乏探究的精神和能力。即便在教学中老师意识到探究式教学的作用,也给予了学生一定的探究机会,但是由于学生长期在讲授教学法的环境下进行学习,导致学生不会探索,即使发现了问题,也不知道该如何用语言表述出来,在设计实验和进行实验的过程当中,对老师的依赖性更强,因此要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首先就要改变老师传统的教学方式。

(三)教师培训不够

分析目前老师的培训现状,发现依然存在诸多问题,在大部分校方所组织的老师培训中,仍然采用的是讲课和考试的培训方式,老师在培训过程当中出勤率不高,培训的效果也不太理想,老师的考核也经常采用开卷的形式,老师只需要依照教材抄写,就可以通过考核。随着网络的发展,对于老师的培训也开始采用网上培训的方式,这种形式对于老师的培训监管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是学校在相关方面比较欠缺,网络培训的效果也不理想,经常会出现老师在网上挂课,在网页上查找作业答案的问题。因此想要改变这种现象,就要提高老师的思想意识,改变培训的形式,让培训真正的发挥出其效用,更好的达到探究式教学的要求。

(四)考核制度不合理

现在的考试过于注重对于知识和技能的考查,因此学生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也比较注重对于这一部分内容的学习,部分老师会对学生采用题海战术,让学生熟练的掌握相关的知识点。在这样的情况下,学生几乎没有实际的探究活动,即便采取了探究教学方式,也只是选择几个比较重要的内容来进行探究教学,其他的知识点还是依照传统的教学方式来进行教学。这些问题导致学生探究能力过低,老师对学生的探究过程干预过多,评价的方式比较单一。

二、初中物理探究式教学策略

(一)完善三维目标

三维目标当中,知识与技能的目标规定比较具体,实际操作性比较强,但是过程与方法目标和情感态度目标的完成情况不甚理想,特别是在初中物理探究式教学中,这两个目标的落实出现了问题。为了完善所有目标,让其更加的具体化,首先老师在探究的过程中,应该明确每一个目标的具体步骤,了解对学生的引导程度,掌控好提高对学生的约束程度,明确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应该完成的学习任务,并且提出明确的学习需求。情感态度目标在具体的落实程度上是最不理想的,老师在教学的过程当中,应该要明确具体教学工作,了解如何才能让学生在情感上得到提升,帮其树立起正确的价值观,并且在探究的过程当中,要时刻监督学生的学习行为,深度挖掘出学生的情感态度,了解学生在探究的过程当中应该达到的具体需求。三维目标的改进,不仅在于老师,也在于教育专家、学生和家长,因此,需要多方联动共同致力于改进三维目标,共同提高目标的可操作性。

(二)改进教学方式

想要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首先老师应该首先改变自己的教学方式,在教学中,老师依然要坚持讲授为主,在此基础上增加探究的部分,让学生逐步的掌握探究式教学,循序渐进的提升学生的探究能力。在教学的过程当中,老师要有意识的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比如在《凸透镜成像》这一知识中,老师在上课前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爱好,自主选择探究的内容,并且陈述选择的理由。然后由师生共同讨论筛选出合适的探究主题,将其用于课堂的探究活动中。老师要鼓励学生大胆的探求,通过训练以提升学生的探究能力,让学生能够掌握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老师也要尽可能让学生作出猜想,然后引导学生学会剔除无关的要素,学会抓住关键点。在学生探究的过程当中,老师要发挥出自身的引导作用,确保学生探究活动的顺利进行,引导学生正确的收集数据,并且对数据进行分析和整理。老师可以让学生以小组的方式来进行学习,借助小组的力量,掌握归纳的技巧,通过组内互相点评和指正,发现自己学习过程中的问题,查漏补缺,不断的提高自身的探究能力。改进教学方式是循序渐进的过程,老师切忌急于求成,防止走入教学困境,要将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探究方法结合起来,充分发挥出两者的优势,稳步提升学生的探究能力。

(三)加强老师的培训

初中物理探究式教学出现问题的原因之一,是在于老师的教学理念存在一定的问题。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过分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仅注重对于理论知识的教学,因此,在探究式教学过程中,老师放手的力度还不够,对于学生指导过多,部分老师在教学时感到力不从心,不知道如何改进课堂教学。因此,学校要加强对老师的培训,首先学校提高自身的认识,正确认知培训在新课改中的意义,将教师培训作为提高老师教学能力的重要方式,让老师能够更好的达到新课改的教学要求。老师自身也要对教学形成正确的认知,在培训中,引入国内外先进的教学理论,让老师能够具有先进的理论知识作为基础,通过培训让老师能够正确认知学生在探究式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并且在教学的过程当中,学会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来看待问题,适当的对学生进行指导。其次在老师培训过程中,仅仅只注重理论培训是不够的,还需要对老师的教学行为进行相应的指导,增加初中物理探究式教学的具体案例,让老师通过成功的案例,掌握正确的探究教学方式,学会对学生进行正确的指导和评价。比如在《平面镜成像》这一章节中,对于老师的培训内容应该包括老师对学生的具体指导培训。比如当学生在提出问题时,老师不应过多的评论,在猜想和假设的过程当中,老师要对学生们的表达进行梳理,在实验设计环节中,老师可以先让学生自主设计,然后给予一定的指导,切忌过多的干预,在实验进行的过程当中,老师要放手让学生自主进行探索,对学生的错误进行适当的矫正,当学生对平面镜成像的相关数据进行分析时,老师要指导学生依靠小组合作的方式来完成数据的整理。在整个培训的过程当中,要让老师明确每一个环节中的具体教学方式,做到指导力度的适中。最后要增强培训的评价监督功能,评价监督功能是整个教学中的重要环节,老师要转变传统的评价方式,注重对于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将过程评价和结果评价结合起来,全面客观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效。

(四)改革考试的内容形式

探究式教学在应用中出现诸多问题的原因之一还有考试制度的约束,因此想要优化探究式教学效果,首先要改革考试的内容,在考试的题目当中,增加对于过程与方法的考核比重。比如可以适当增加一些对学生探究方面考察的题目。情感目标作为一种比较难以考察的内容,在考试中几乎没有出现过考题,导致这一目标在教学的过程中被忽视的最为严重,因此老师在探究中要记录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训情况,并将该记录加入到对学生的总体评价中,这样才能够保证三维目标的全面发展。考试的内容当中,可以适当增加考查学生探究能力的题目,促进探究式教学的开展,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就目前物理的考核现状来看,对于学生的评价中,考试成绩依然属于评价的主体,应该改变这一现状。对于学生的评价应该包括平时成绩和考试成绩,对学生在探究活动中的表现分数以及操作的情况进行打分,增加平时成绩的比重,让考试成绩和平时成绩之间进行有效的结合,全方位的对学生进行考核,帮助学生能够得到全面的发展。

三、结束语

想保证初中物理探究式教学的顺利开展,就需要不断完善三维目标,让其更加的具体化,提高其可操作性,同时老师要改进自身的教学方式,逐渐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学校要加强对老师的培训,改革考试的内容和形式,以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探究能力,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让学生能够真正的成为学习的主人。

【参考文献】

初中教学培训范文8

近年来,随着人们对电化教育的认识不断深入,电化教育的内涵和外延已经发生了相当大的变化。即电化教育已经从以前人们所熟悉的录音、投影、录像、电视等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拓展延伸到多媒体技术、信息技术、网络技术等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电化教育"一词则经常被教育技术、现代教育技术或信息技术所取代。上述几个名词同时运用的情况也会出现在不同的研究文章和书刊之中。为了表达问题的方便,在本课题研究报告中,可能会同时运用电化教育、教育技术、信息技术等词,在此予以说明。

课题研究方法

此项课题研究,主要通过以下几种方法进行研究:接受研究任务后,课题组成员花费了相当长的时间对我省初中电化教育的资料进行了搜集、阅读和分析研究。与此同时,认真研究和领会教育部关于基础教育改革的重要文件和法规、浏览了2005、2006两年全省教育工作会议的重要文件和统计资料,以便从整体上把握课题研究的方向。结合我省经济、文化教育发展的具体实际,我们选择晋中、临汾、朔州、大同四市的部分县(区)教育局和农村初中作为调查问卷的发放对象。在调查问卷的设计上,除了对总课题组设计的调查表及调查问卷提出修改意见并被采纳外,结合课题研究的具体实际,我们还重新设计了县(市)级《现代教育技术情况表》和《农村初中现代教育技术情况调查表》,力图对被调查的县(市)和农村初中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在课题研究过程中,我们走访调查了晋中、临汾、朔州、大同四市8个县(市)教育局和16所初中,召开各种形式的座谈会30次,广泛了解电化教育在我省农村初中的应用情况,征求农村初中校长、教师和学生对电化教育工作的意见和要求。通过对上述3种方法获取的有关我省农村初中电化教育的现状资料进行总结归纳和分析提炼,进一步提出我省农村初中电化教育事业的发展对策,从而完成课题研究任务。以下部分为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我省农村初中电化教育事业发展现状

我省农村初中电化教育事业的发展现状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阐述:

我省农村初中电化教育事业所取得的主要成就

通过调查,我省农村初中电化教育事业所取得的主要成就可以概括和归纳为如下几个方面:

初步具备了农村初中开展电化教育的硬、软件基础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省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两基"任务的最终完成,各级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加大了对农村初中的教育经费投入力度,使我省大部分农村初中具备了开展电化教育的硬件设施和软件基础,使农村初中的电化教育基础设施发生了较大的改观。大多数农村初中都实现了四机一幕。电子阅览室、多媒体教室、电子备课室、液晶投影等现代教育技术设施也已开始逐步进入农村初中。部分农村还建立了校园网,能够及时获取最新的教育教学资源和信息。部分农村初中的教育教学资源已经实现了从常规媒体向电子媒体的转变,教学资源库存量达到150G以上的农村初中数,已经占到全省农村初中总数的1/10,成为我省农村初中电化教育事业发展的新亮点。

一大批热心电化教育的中青年教师在推动农村初中电化教育事业发展过程中发挥了中坚和骨干作用

硬件和软件是开展电化教育的物质基础。但是,要真正搞好电化教育,还必须充分发挥潜件--人在电化教育中的能动作用。对我省部分农村初中电化教育的发展现状调查表明,一大批热心电化教育、熟练掌握各种现代教育技术技能的中青年教师在推动电化教育事业发展过程中起到了中坚和骨干作用。这些教师中的大多数人出身于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大都接受过正规的师范或高等师范教育,熟悉教育教学规律,懂得教育心理学,能够运用电化教育手段有效地解决教学过程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在利用电化教育手段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创设教育教学情境、提高教育教学效率方面进行了许多有益的探索和尝试,取得了明显的教育教学效果。大同南郊实验中学青年教师蔡霞为了在化学教学中使学生清楚地认识CO2能够使澄清的石灰水变灰浊的实验现象,运用课件和液晶投影放大了实验现象,解决了后排学生看不清实验现象的问题。怀仁县云中中学教师倪美琴在语文教学实践中坚持运用电教手段创设情境,运用电教教材再现作品的历史场景,为学生深入理解文学作品内容,提供了较大的帮助,被评为山西省第五届省级教学能手。

信息技术教育工作在我省农村初中得到了初步普及

按照教育部的规划要求,到2007年,全国所有的中学都要开设信息技术课程,普及信息技术教育,实现"校校通"。对大同、朔州、晋中、临汾四市的16所农村初中的调查结果表明,目前我省绝大部分农村初中都已装备了计算机教室,普遍开设了信息技术课程,农村初中学生的信息技术素养得到了初步培养和提高。与此同时,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工作,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育教学研究工作也已开展。网络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作用逐渐显现。所有这些,都为我省农村初中酝酿教师教学方式、学生学习方式、教学内容传输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重大突破奠定了基础。

我省农村初中电化教育管理工作正在实现由传统方式向科学化、信息化方式的转变电化教育管理工作是提高电化教育效益的重要环节。如何最大限度地利用农村初中的各种电教设备,如何最大限度地提高电化教育效益,这是我省农村初中电化教育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在调查中我们发现,为了提高电教设备使用效率,被调查的学校在长期的电化教学实践中总结出了一系列所适合自己学校实际情况的方法。例如,合理安排多功能教室、教师电子备课室和计算机教室的使用时间,设专人维护、修理电教设备,保障电教设备正常使用运行等。有的学校还利用网络技术对学生在校的各种活动如就餐、图书借阅、学习成绩以及教师的教育教学实行电子化管理,为实现学校管理工作的现代化、信息化做了必要的准备工作。

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工作初见成效

国内外信息技术教育的发展经验表明,在经历了信息技术基础设施建设、信息资源建设、师资培训、信息技术课程开设等基础性工作之后,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便会自然而然地列入学校教育工作的日程,成为改变传统教学观念、传统学习方法和传统教学评价方法的重要手段,这一点在被调查的学校中也得到了充分体现。灵石县夏门镇中学多年来十分重视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的应用与探索工作,学校大多数教师都能够熟练地应用现代教育媒体进行教学,并能对现有的教学资源进行修改和补充完善。几年来,该校教师制作了大量的教学课件,使教学质量得到明显提高。做为农村学校,该校的生源质量明显不如城市初中,但却在全县连续三年的统考排名中扶摇直上:2003年初一学生入学全县统考时,总成绩排名为第14名(全县各类初中共17所),2004年初二全县统考时,排名第8,2005年初三毕业时,排名跃升为全县第2。夏门镇中学的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实践,在全县起到了典型的示范和引领作用。#p#分页标题#e#

我省农村初中电化教育事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在充分肯定我省农村初中电化教育事业所取得的成绩的基础上,我们还必须十分清醒地看到,目前我省农村初中电化教育事业还存在着许多亟待解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部分农村初中校长对电化教育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认识是行动的先导,正确的电化教育行为源于正确的电化教育认识。反过来,对电化教育的错误认识必然导致错误的电化教育实践。在调查中我们发现,部分农村初中校长缺乏对电化教育工作的正确认识,没有现代教育意识,看不到电化教育和现代教育技术在学校教育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未能把学校电教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舍不得电化教学方面的投资。有些校长甚至把开展电化教学和提高教学质量对立起来,错误地认为,开展电化教学是摆花架子,影响了教学质量和升学率的提高。因而,在这样的学校中,电化教学工作的开展遇到了一定的困难和阻力。

农村初中的电化教育投入严重不足

在教育和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有些县(区)的农村初中甚至连常规电教设备也未能配备。对于某些农村初中来说,电子阅览室、多媒体电子备课室、液晶投影、宽带网等不啻为难以企及的奢侈品。与沿海经济发达地区的初中相比,这些农村初中的教师们简直有恍若隔世之感,我们在大同县倍加造初中调查时发现,为了节省开支,该校教师现在还在用玻璃片制作投影片,该校计算机室里的计算机配置是在原有的386机基础上升级为486的。为了保证正常开机运行,计算机教师需要提前两个小时开启机器,以便及时修理部分不能运行的机器。个别学校教学经费的窘迫简直令人难以置信,大同县西坪中学的计算机室每到冬季天冷时,由于机房没有取暖设施而被迫停开信息技术课程。(1)在被调研的16所农村初中中,绝大多数学校都有多媒体教室和现代远程教育接收系统。(2)在大多数学校已经具备校园网的条件下,尚有部分农村初中未能实现四机一幕进教室,由此反映出了我省农村初中电教化教育发展的严重不平衡现象。(3)有校园网的农村初中仅占被调研学校的37.5%,且校园网宽带接入情况不容乐观。也就是说,有些农村初中虽然建起了校园网,但都未能实现与国际互联网的联通,这无疑影响了校园网效益的发挥。(4)在电子音像教材的占有量方面,各校之间的悬殊也比较大。有的学校高达1620G,有的学校仅有10G,有的学校的电教教材占有量是以常规电教中的盘、片作为计算单位的。(5)从电教教材所覆盖的学科情况来看,除个别几所学校外,大部分学校的电教教材都覆盖了初中教育的所有学科,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我省农村初中电化教育的普及程度。

电化教育设备利用率不高

与电化教育设备配备不足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个别农村初中现有电教设备的利用率十分低下。我们在怀仁县何家堡初中调查时发现,该校的投影仪不是放在教室里供学生使用,而是待在学校的库房中尘封已久。这种现象与我们在大同南效区实验中学所了解到的由于教师电子备课室的利用率特别高而"坐"坏凳子以及该校教师为了使用多媒体教室而发生"争抢"、"撞车"的现象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农村初中教师的现代教育技术应用能力亟待提高

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先后出现,传统电化教育实现了向现代教育技术的历史性转变。新的电教媒体的出现,对教师的现代教育技术技能提出了新的要求。如何使用多媒体计算机、如何制作符合教育教学需要的课件,对广大教师提出了新的素质要求。在调研中我们发现,有些教师不会操作多功能电教室里的设备,有些教师对于常见的课件制作技术如Powerpoint、Excel、Flash、Authorware等很不熟悉。在网络大行其道的今天,有些教师甚至连简单的上网技术诸如下载、转发邮件、BBS都未曾掌握。这一切表明,对于教师进行现代教育技术技能培训已经迫在眉睫。

发展我省农村初中电化教育事业的对策探究

针对我省农村初中电化教育事业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课题组认为,为了进一步发展我省农村初中电化教育事业,今后应当在以下几方面做好工作:

提高认识,转变观念,高度重视现代教育技术在提高初中办学质量中的作用

山西属于中部经济不发达省份,"十一五"期间,省教育厅提出了全面贯彻教育方针,以科学发展观统领教育全局,推进教育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指导思想。为了适应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需要,构建和谐社会,促进教育公平公正、均衡发展,省教育厅在"十一五"时期重点实施的"八大工程"中,提出了"义务教育水平提升工程"和"教育信息化工程"这两大工程的实施,都与广大农村初中密切相关。为此,各级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的领导以及广大农村初中的校长必须进一步提高认识,转变观念,高度重视现代教育技术在提高初中教育质量和教学效益方面的作用,摒弃一切墨守陈规、因循守旧的思想,把改善农村初中办学条件,提高农村初中的现代教育技术含量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只有这样,才能缩小我省农村初中与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在教育方面的"数字化鸿沟",才能实现教育事业的均衡和跨越式发展。

加大农村初中现代教育技术设备投入力度,改善农村初中办学条件

前已述及,当校园网、多媒体技术在沿海发达地区渐成普及之时,我省农村初中仅仅依靠教师苦教、学生苦学的传统办法,仅仅依靠常规的电化教育手段(如投影、录音等)来提升义务教育水平、实现跨越式发展是不可能的。对此,广大农村初中校长和教师有着深切的体会和感受。全国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实施以来,广大农村中小学如大旱望云霓般盼望着"远教工程"在本地的实施。为此,各级政府和各级教育行政部门一定要抓住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这一重要历史机遇,借助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的东风,不断加大农村初中现代教育技术设备投入力度,努力改善农村初中办学条件,使广大农村初中的教师能够与发达地区的教师一样享有优质的教育教学资源,使广大农村中学的学生能够与发达地区的学生站在同一起跑线上,从而实现农村初中教育质量的跨越式提升。

搞好农村初中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建设和培训工作,提高农村初中教师专业化水平

教育部2005年出台的《全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建设计划》要求,要在3年的时间内,完成全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任务,从而实现新时期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各级电教部门应当抓住这一机遇,大力搞好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工作,创新培训思路,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培训,把校外培训与校内培训结合起来,将脱产培训和校本培训结合起来。同时,建立科学的量化考核机制,从而扎扎实实地提高广大农村初中教师的教育技术技能,使其成为新时期合格的人民教师,办好让人民满意的初中教育事业。#p#分页标题#e#

加强农村初中教育技术资源建设工作,提高教育技术资源应用效益

教育技术资源建设工作是搞好教育技术工作的关键。没有教育技术资源,教育技术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我省农村初中电化教育工作举步维艰的根本原因就在于缺乏大量的符合实际教学需要的教育教学资源。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教育费的施行,部分农村初中的教育技术资源得到了一定程度的补充,但是还很不完善,还不成系列,还不能满足各学科教师开展电化教学的实际需要。今后,农村初中一定要通过各种方法解决教育资源短缺问题,最大限度地满足教师开展学科电化教学的需要。与此同时,广大农村初中教师要不断提高教育技术资源的应用水平和技巧,学会结合具体教育教学实际,运用教学设计思想和新课程理念,对现有教育资源进行加工改造、增删改进、为我所用的方法,最大限度地发挥教育技术资源效益。

充分发挥县(区)电教机构的职能,为农村初中提供优质电化教育服务

在全省电化教育这盘棋上,县(区)电教机构承担着承上启下的任务。为了搞好农村初中电化教育工作,县(区)电教机构应当经常深入所在县(区)农村初中,及时了解当地农村初中的电化教育需求情况,除了及时提供电教设备和软件服务外,加强农村初中电化教学研究工作,指导农村初中教师更好地运用电教手段提高教育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