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插花培训范例

传统插花培训

传统插花培训范文1

这些世界级的大师们如此喜爱中国的文化,喜欢中国传统插花,作为国人尤其是业内人士,有何理由不学习不传承自己的文化艺术。增强文化自觉和自信,应当成为我国花卉业界特别是插花花艺界的当务之急。在政府相关部门的关心下,中国传统插花已于2008年6月14日进入部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更证明了它的史学价值与文化艺术价值。深入挖掘与积极传承中国传统插花艺术,创新中国现代插花花艺是必然之势,这对弘扬传统文化,特别是弘扬中华优秀传统花文化,提高国民精神文明,促进社会和谐,都能产生积极作用。让极具公益性又兼经营性的中国传统插花艺术作品最终走进千家万户,让寄情花木之风代代相传,这正是我们为之奋斗的最终目标。

有学者称“教育系统是维护文化传承与创新的主干”,“教育的本质功能是留存传统、创造文化的基地”。当前我国插花花艺界的现状,也证实了这一点,其关键是由于我国至今没有插花花艺的教育体统来维护传承优秀中华花文化与传统插花,没有一所正规的高层次的专业培训机构,更没有像京剧、昆曲、古琴等国粹一样进入正规的学校与课堂,而是任其在社会上散兵游勇,各唱各的调、自生自灭,在较低层面上摸索生存与前行。因此,也就难以有目的、有系统地培养出高素质、高层次的专业人才,致使我国现有插花花艺行业与日本、韩国以及西方诸国在发展上存在相当大的差距,特别是在插花花艺教育方面,差距更大。早在上个世纪,美国、日本就成立了美国芝加哥花艺学院、日本帝国花道院、日本池坊短期大学等全国性的插花专业学院,并已成为世界各国花艺师们获取行业资质的认证机构。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在荷兰、法国、韩国、美国都有各自的公办与民营的插花教育体系,如荷兰农业大学内设有斯特尔花艺学院,培养学士、硕士、博士等各层次专业人才;德国慕尼黑大学设有古伦堡花艺学院,该学院已有200多年历史;德国还有著名的德雷斯敦花艺学院,该学院的沃利花艺博士曾在我国执教。此外,美国的波士顿大学和法国的米兰大学内也都设有插花花艺学专业院系。如此高层次的教育体系,不仅大大促进了西方各国以及日本、韩国的插花花艺事业的发展繁荣,推动了花卉业的兴旺发达,同时弘扬、传播了他们的本土文化,增加了他们在世界范围内的软实力和话语权。比如在表述插花这个单词时,西方世界全都统一使用日本的专有名词“生花/IKEBANA”,而无人注意到日本插花其实源于中国。

更为严重的是,由于我国目前没有一家系统教授插花花艺的专门教育机构,致使境外教育机构在我国大量开设分支机构,将他们的审美观、文化观和价值观连同他们的插花艺术一同传入我国,再通过接受这种教育的中国插花花艺界人士进行更为广泛和彻底的普及。如果任由这些境外教育机构在教授花艺艺术的同时传播他们的价值观的话,在可以预见的二三十年内,中国传统插花艺术将只能成为历史名词,中国传统插花所承载的民族审美观、文化观和价值观也将不复存在。

传统插花培训范文2

一、理论来源

(一)“对话”是一个新兴的学术概念

目前关于对话的讨论大都是基于现代西方对话哲学展开的。有人对此进行了概括:“在当代西方哲学领域,‘对话’是一个始终受到关注的话题,胡塞尔的‘主体间性’、海德格尔的‘共在’、伽达默尔‘视野融合’、布伯的‘关系’、巴赫金的‘对话’以及哈贝马斯的‘交往理论’等哲学话语形成了一个强大的理论谱系。”这些理论都强调了主体与主体之间的平等、自由、开放的关系,这些关系无不以“对话”感知的方式存在,因而这些理论同样适用于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教学对话。如果把“对话”理论延引至教学领域,必将促进教学方式的有效转变和教学质量的提升。

(二)源于皮亚杰的认知心理

在皮亚杰看来,由于人具有理解客观世界和满足好奇心的内在欲望,儿童会主动去建构有关外部世界的知识,并且通常是在自身经验的基础上建构自己的知识。经过对各年龄阶段儿童的多年观察,皮亚杰提出了著名的儿童认知发展阶段论,认为儿童的认知发展依次经过四个主要阶段,感知运动阶段、前运算阶段、具体运算阶段和形式运算阶段。皮亚杰的学说为确认学生的“学习经验”提供了理论支撑。在确定儿童认知的基础上,采用对话的方式,唤醒儿童沉睡的认知心理,进而促进儿童心理的发展;这是对话在具体教育中的运用,由儿童所具有对外界的认知心理,可知儿童具有接收来自外界“对话”的认知基础。因此,皮亚杰的认知心理可视为“对话教学”的理论来源之一。

二、对话教学在语文教学中的理论建构

对话教学作为课堂教学领域里的实践手段,践行着哲学、心理学、社会学、教育学等学科基础知识和理论。据此,在中学语文课堂中开展对话教学,必须把这些理论与语文学科的相关属性结合起来,才能有效的开展对话教学。这里的建构主义是为达成科学教学的目标,探索、创新是建构主义的理论核心。因此,笔者根据课堂操作实践的需求,拟从以下两个方面对中学语文课堂对话教学进行建构。

(一)立足于建构主义,利用哲学、心理学、教育学的相关理论进行学科交叉融合

对话理论的阐释始于哲学领域,利用建构主义理论,把哲学、心理学、教育学理论有机融合,构建一套新型的教育理念,并有效服务于语文课堂教学,这是有效对话教学的操作基础。

1.从哲学角度探索指导理论的合理性

从认知,特别是学习理论的角度看,建构主义的核心是,“学习并非学生对于教师所授予知识的被动接受,而是依据其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所作的主动建构。”作为哲学范畴,建构主义的渊源可以追溯到18世纪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的哲学家、人文主义者站巴蒂斯塔•维柯。他认为:“历史是最伟大的科学,历史涉及的是人类的自我创造过程。……同样,通过历史,我们才能了解人类是如何塑造自身的。”维柯基于此提出了“新科学”这一概念,他指出,人们只能清晰的理解自己建构的一切。因而,当今建构主义的主要代表人物冯•格兰斯费尔德称维柯为“18世纪初建构主义的先驱”。从哲学角度建构主义根源还可以追溯到德国著名哲学家康德对理性主义与经验主义的综合,他试图揭示人的双向运动:“人在认识世界的同时认识自身,人在建构与创造世界的同时建构与创造自身。”同时,探索建构主义,还得提及杜威的经验自然主义。李吉林在其著作《建构主义教育研究》中说:“杜威可以说是一个终生在对一种建构主义的知识论进行精细加工的哲学家;杜威哲学的全部出发点就是试图运用新的经验方法取代二元论的非经验方法。他认为传统哲学的非经验方法割裂了客体与主体、心与物、经验与自然的联系,造成认识上的片面性。他则主张运用经验方法确立经验与自然、主体与客体、精神与物质之间的连续性,将他们作为一个统一的整体加以认识。”从这段话里可知,建构主义是对原有知识、理论的进一步探索建构,同时发掘出新的建构元素。

2.从心理学的角度讲,对话的目的在理解

巴赫金在其著作《诗学与访谈》中说:“理解是对话关系的重要构成因素;信任、尊重、关系、理解与意义是构成对话的核心要素。”对话是理解的手段,是相互主体间有意识的交流,呈现出“信任、尊重、关系、理解”等心理因素,而理解则是对话成功的心理体现。把这种理念延引至语文教育或学习,亦可视为教师与学生对话的目的在于相互理解。因此,立足于心理学,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对话教学,有助于语文课堂对话教学的理论构建。

3.从教育学角度看,教学是师生平等对话

从主体与结构的关系来看,主体之间的平等对话不仅是发生在主体与主体之间,更是发生在一定结构里。哈贝马斯的对话理论揭示了这一点。哈贝马斯在其著作《交往与社会进化》中认为:“现代社会有两种价值取向的行为:策略行为和交往行为。”在教学中,教师与学生是两种价值取向行为的载体,师生之间教学行为的发生又是基于师生之间的平等对话;由此可知,平等对话是师生对话教学深入开展的前提条件。值得注意的是,提倡多元价值取向,有助于在对话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多维视角。钟启泉在《多维视角下的教育理论与思潮》中强调:“在教育领域和心理领域,皮亚杰和布鲁纳都表现出了从结构主义到建构主义的发展。”皮亚杰在《结构主义》一书中对结构的组成部分进行了论述,结构是自我调节和转换的并且有规律的活动着,而建构主义从字面而言则基于不同部分与结构的建构组合。布鲁纳则是20世纪50年代认知革命的倡导者,他把认知带入了教育研究并倡导文化心理学,对教育及社会领域的认知促进了建构主义的发展。基于建构主义理论基础来探究对话教学的合理性,势必要对建构主义理论有着清晰的认识。自古有言,文史哲不分家,尤其对于语文教学而言,更是契合了这句话。因而,利用哲学、心理学、教育学领域的相关知识构建一套系统的中学语文教学指导理论,具有合理运行的可能性,这也是本文探究语文课堂对话教学理论构建的意义所在。

(二)立足于建构主义,对中学语文教学知识系统的内部重构、异化、重组

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结构——解构——建构”的发展历程表明,“‘破坏’和‘建设’既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又都是十分艰苦和重要的工作。”施教者对语文文本进行处理的过程,是基于课程标准对语文知识系统进行再创造、构建和开发的一个过程。语文教学内容的确定性问题,也是语文教学的一大难题。如何对文本内容进行筛选有效教学信息,并且有效的传达给学生,这是课堂教学取得成功的关键所在。因此,鉴于语文教学的特殊性,下面从语文的育人功能进行理论建构:

(1)语文素养:

中学语文教学教育应注重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把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作为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和使命。这是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也是社会发展的需要。基于新课标对语文素养的培养要求,在构建对话教育理论时,理应把语文素养作为考量的组成部分。

(2)语文运用能力:

语文就是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一门学科,语文作为一门言语交流工具,要求学生能做到学以致用,以更好的达成教学目标。这里的交流与对话教学具有较强的关联性,泛意的对话与交流具有一致性和共通性。在语文课堂上开展对话教学,有助于增强课堂真实性,进而提升学生的参与性,达到培养学生语文运用能力的目的。

(3)情感态度价值观:

新课标提出要对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进行引导,因而在课堂上教师应有意识的对学生进行言语的引导。有鉴于此,对话教学的开展,应本着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目标,参照课标对教学内容做出正面教学信息的筛选,对筛选出的教学内容进行结构重组,最终形成教学内容。施教者再把重组后的教学内容传达给学生,做到以正面教学内容的建构来促进学生正确的、健康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建构,以实现语文教学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目标。

(4)人格熏陶:

语文教育是关于学生人格塑造的教育。语文教学应以促进学生健全人格的发展为德育考量目标。诚然,影响学生健全人格发展的因素很多,存在于各方面。但从语文教学内容的内化作用上分析,可知教学内容对学生人格的熏陶具有潜移默化的功能。因而在语文教学内容的重构上,必须有意识的把对话教学对学生人格的熏陶作为一个考量的重要指标。为了对话教学的有效开展和教学内容的有效筛选,以及教学目标的有效达成,必须对语文教学文本进行合理的加工处理,使之成为课堂教学内容。施教者可依据学生的需求和课本模块对知识、内容进行系统加工,本着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和语文运用能力的提升,而有针对性的设计教学内容,有意识地加强听、说、读、写能力等核心内容的培养。

三、对话教学在语文教学中的具体效用

对话教学作为一种时代精神,必然要深入到中学教育领域的各学科。克林伯格认为:“在所有的教学中都进行着最广义的对话,不管哪一种教学方式占支配地位,相互作用的对话都是优秀教学的一种本质性标识。”对话教学是一种必不可少的教学形式,是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互动的主体形式。“对话”在师生关系、教学目标、教学策略等诸多方面发生着变化,并逐步生成一种新的教学形态,我们称之为对话教学。由此可知“对话教学”在处理师生关系,达成教学目标以及教学策略的操作上都有重大意义。对话教学已经形成一种新的教学形态,新课标里的“对话教学”无疑具有蓬勃的生命力和广泛的探究空间,以及推广意义。

(一)对话教学可为课堂蓄势,营造课堂氛围

对话教学是一种对话智慧,“对话智慧具有情境性,对话智慧具有反思性,对话智慧与对话情感密切相关”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运用对话教学,需要一定的语言情景和特定的教学环境,这将为课堂教学的顺利开展创设情境,为教学环境营造氛围。在语文教学中,只有加强对话教学的比重,才能在师生互动中形成体验探究的氛围。为营造更好的课堂氛围和对话空间,对话教学可以结合多媒体技术,提高教学效率。

(二)对话教学的开展可促进语文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统一

叶圣陶在《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中把语文概括为“口头为语,书面为文,合称为语文”,从语文学科的界定来看,语文是最重要的工具性学科,语文的学科属性就隐含着“对话”技能的培养目标。语文具有人文性与工具性两大属性,是一门应用型学科,听、说、读、写是语文教学的核心内容,而对话为人类交往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把对话上升为一种教学技术纳入语文课堂中,可增强语文教学的实践性,达到学以致用的教学目的。对话教学的开展是新课标改革和社会发展需要使然。就语文学科而言,对话教学中的“对话”可以在现实生活中具体化,达到对话工具运用的目的。由此深入到语文学科的内部,可以发现语文学科还是培养学生人文素养、塑造学生健全人格的一门学科;并且从语文学科篇目的内容而言,学习语文就是与古之圣贤深入对话的一个过程。因此,无论是从语文学科的工具属性或人文属性进行论述,都涵盖着对话及对话教学,具体或抽象的体现着语文学科对话教学的存在。因而,在语文课堂上开展对话教学,可以把语文学科的工具性与人文性更好的交叉融合,进而达成语文教学目标。

(三)对话教学可以增强语文教学的课堂实践性

霍斯泰特斯说:“我将主张,对话与其说是一种技术方法,倒不如说是一种实践智慧。”据此可知,对话教学有着极强的教学实践性,开展对话教学可以增强语文教学的生命激情,让学生更好的体会到语文的魅力,从而增强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所以,施教者应本着促进学生语文素养发展为目标开展对话教学,这是对话教学取得成功最为关键的因素。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就说过这样发人深省的话:“在课堂上,教师不仅要想到所教的学科,而且还要注意到学生的感知、思维、注意力和脑力劳动的积极性。”从这段话可以看出,语文课堂多维度的实践性是考量教学成功与否的标准。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引导和调动学生各方面的积极因素,并即时提供一些实践案例;如在语文学科教学中提供一些典型的思考案例,以调动学生的思维触觉,进而达到师生互动对话的参与性。因此,对话教学的开展,将更好的调动学生各方面的实践智慧。对话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实践智慧。如能把学生在社会上能遇到的一些对话交流问题在课堂上进行模拟对话演练教学,开展生动有效的实践教学,以课堂实践教学促进社会实践能力的提升,即对话、表达、交流技能的提升,这是语文教学的终极目标,也将是教育发展的动向所在。

(四)对话教学可以引领学生还原生活

生活中处处皆语文,说明语文具有较强的广泛性和实用性。语文教学资源的开发可以来自现实生活,如生活中的时事新闻、资讯、视频、歌曲、多媒体资源等。语文教学的运用将反馈生活,语文教学与生活在一定程度上是相通的。从实用主义角度讲,学习语文就是为了指导生活。因此,对话教学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而且对话教学必须回归生活。从语文的时代性而言,语文教育应反映时代性和社会发展思潮,以做到与时俱进,进而不断创新教学方法以培养出适宜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对话教学可以引领学生模拟和感受现实生活,杜威曾说过:“教育即生活”,课堂教学内容只有源于生活,才能更好地指导生活。因而,在语文对话教学资源的开发上,应更重视校本课程、地方课程的开发。第一,有利于开展针对性教学。语文教育资源的开发和传达都可凝聚着具体的对话教学元素,而且可以有意识的、有针对性的开发语文对话教育资源,这样可使语文的对话教学更具针对性,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对话教学的引领性。施教者要做的就是让对话教学更好的引领学生回归现实生活,以增强语文对话教学的现实指导意义。第二,有利于就近时空开发课程资源。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为我们确认学生的“学习需要”提供了心理学的理论支撑。因此,语文课堂教学应为学生呈现就近生活区域的语文资源,可以是时间上的就近原则,也可以是空间上的就近原则。应以语文学科的基本性质为出发点和归宿,即做到工具性和人文性的有机统一,诚如现行语文课程标准所言:“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第三,有利于师生互动分享生活。对话是一种分享,对话教学就是一种分享式的教学;分享教学既可以是教师学识文化素养的分享,也可以是教师生活所见所闻的分享,这就要求教师增强生活的敏感性,以有意识的开发收集生活中的教学资源,可以生活案例的形式呈现在课堂。但课堂对话资源的呈现必须有倾听者,才算是一堂成功的教学,即“‘倾听’与‘表述’构成了语文对话教学的重要内容。对话是一种双方或多方的‘倾听’和‘表述’,是双方共同在场、互相吸引、互相包容、共同参与乃至共同分享的关系。”。因此,对话教学在引领学生还原生活的同时,还得呈现和分享与学生生活时空就近的、易于学生理解的生活原型。这也体现在语文课程的五大系统模块中,即课程排版远近交错、传统与现代、人文性与工具性交错出现在系统模块中的原则。

(五)对话教学可以增强语文课堂教学的体验性

语文文本的理解就是一个“对话”的过程,是教师引领学生与文本、文本作者、教科书编者之间的对话过程。对话的过程即是体验文本的思想及其教育意义的过程。德国生命哲学家威廉•狄尔泰认为:“对话是一种体验”“狄尔泰的对话思想对于教学有重要的启示意义。狄尔泰不但指出理解的目的在于把握他人的精神生命,理解就是一个不断对作者的精神生命的体验和再体验的过程,而且特别指出了‘推心置腹’‘同情心’‘用心体验’等在理解和解释中的作用。所以对话教学不但应是一个认知的过程,更应是一个精神交融和心灵沟通的过程,教师不但要了解学生的内心精神世界,把握其生命表现。”由此可知,对话教学应关注学生的内心体验,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不应只强调自己的感受,还应重视学生的体验,即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获得内心体验。在与文本的交融对话中让学生与文本、文本作者、语文教材编者精神上的交融融合,这是有效对话教学顺利开展的基础,也是学生获得语文审美体验不可或缺的步骤。伽达默尔也强调:“对话即视域融合”“伽达默尔认为,对话就是要碰撞和生成一种新的理解,达到一种不同视域的融合。”滕守尧在《对话理论》中说:“在碰撞和相互中,调动出二者最大的潜力,喷射出绚丽的火花,从而使对话成为一种活泼的事件。又像一个具有无限魅力的提问者,用自己一个又一个的深邃而迷人的问题,迫使理解者作出回答,而理解者一接触到这样的问题,就受到启发和感悟。”从这段话可知,对话教学应是基于启发诱导基础之上的教学,它的前提必须建构于充分理解语文文本,方可取得预期的教学效果。

四、结语

语文教学的内容和教学信息要依托于对话来传达,这是语文教学的特殊性所在。对话是语文教学的特色,也是语文教学目标的直接体现。因此,语文课堂与对话教学是相互包涵的关系,语文教学与对话有着千丝万缕的关联性,基于语文对话功用基础之上的对话教学适用于语文课堂教学,能增强语文教学的生命活力和激情,亦可进一步扩展语文工具性的作用及其价值。在中学语文的教学过程中对话教学应该立足于文本,关注语言,关注形象,体会情感,品味思想,并且应该努力调动师生的情感体验,实现阅读感受的共鸣,这是语文学科所特有的属性,也是语文教学与对话教学更易合拍和契合的关键点所在。

作者:顾田忠 单位:闽南师范大学文学院

第二篇:高中生物课堂分层次教学理论实践

一、学生分层分组,知识分层分组

进行课题研究的第一点是“明确研究方向,制定研究方案”,本文讲述的是分层教学法在高中生物课堂的运用,因此,教师的研究方向是高中生物课堂,研究方案是分层教学法的应用,具体的应用实践如下。

1.学生分层分组

明确了研究的方向后,就要对高中学生进行分层分组,这个也是分层教育法的基础,教师通过仔细的考查,根据学生的平时成绩、潜在能力和性格等等,大致将学生分为三层,每一层学生的能力和成绩相当,性格相似或相补,这样有利于统一同一分层小组中学生学习进度,以最快的速度让这个小组的学生都明白知识点的内容。

2.知识分层分组

将学生分层分组后,就要确定教学课题的研究方案,简单说就是如何培养分层后的学生。针对上面将学生分成了三类,所以教师的教学教案也分成三类,如,在做“遗传和变异‘这一章的教案时,教师针对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要准备简单一些的教案,让学生理解“具有遗传效应的DN段叫做基因,染色体是基因的载体。而遗传物质中除DNA以外还有RNA,对于绝大多数的生物来说,遗传物质是DNA,因此主要的遗传物质是DNA。”针对学习能力中等的学生,教案可以深入一点,除了掌握学习简单的知识外,还要掌握“不同基因的脱氧核苷酸的碱基顺序不同,碱基对的排列顺序千变万化,而碱基对又有特定的排列顺序,导致每一个DNA分子的多样性和特异性,不同的基因含有不同的遗传信息”。针对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教案可以尽量深入,接近高考的考题类型,如“信使RNA中核糖核苷酸的排列顺序被DNA分子的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所决定,氨基酸的排列顺序又被信使RNA中核糖核苷酸的排列顺序所决定,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的特异性最终被氨基酸的排列顺序所决定,从而使生物体表现出各种遗传特性。”对知识进行分层分组分类,有利于学生学习时掌握好自己能力所及的知识,增强他们对学习的自信心。

二、创新教学方式,使分层制度合理化

确定好研究的方向和教案后,教师就要从教学内在的方面进行研究。在分层教学法下,教师必然进行教学形式的创新和改革。

1.课堂教学形式的创新

因为学生已经进行了分层教学,所以教师在课堂上的教学方式也要适当地进行调整。首先,在课堂上,讲述所有学生都必须掌握的一般书本重点知识,以“遗传和变异”这一章为例,教师主要传授这些知识点“具有遗传效应的DN段叫做基因,染色体是基因的载体。遗传物质除DNA以外还有RNA,对于绝大多数的生物来说,它们的遗传物质是DNA。DNA分子的复制完成保证了遗传信息的传递。”然后,针对每一层不同的学生,适度地给每一层学生扩展知识和教学实验,如DNA、蛋白质和RNA的图像,大概位于人体的哪个位置和在生命中的作用等,最后回归生活,如何健康地生活,吃一些蛋白质高的健康食品,拒绝垃圾食品,知识上主要通过课后复习资料、作业量和作业难度的不同来实现,回归到生活实践上,主要靠学生的自觉。为了适应分层教学方式,教师就必须改革自己的课堂教学形式,才能更好地完成课题的研究。

2.分层制度合理化

虽然说将学生分层教学是为了学生更好地学习,教师更好地教学,提高效率,但分层教学难免会遭到质疑,其中对于它的“不公平性”质疑的呼声最大。其实,本质上说,世界上不存在绝对公平的教学方式,为了提高课堂效率,就会出现不公平现象,因此,需要做到分层教学制度的合理化。这种合理化的要求有两个方面。第一个方面是教师,教师对于每一个层次的学生都要一视同仁,充分地注意到和照顾好每一个学生,积极地为他们解答问题,观察到他们内心的不满和消极情绪,并与他们谈心,化解他们的不良情绪,鼓励他们,积极指导具有高度上进心的学生学习;第二个方面是制度,建立灵活的分层制度,让学生知道,每个人都有机会成为重点分层生,而且分层的制定不代表他们永远的成绩,他们可以私下学习其他分层生的知识,还可以与同一层次的同学相竞赛,在同一层次的学生中获取优秀成绩。通过分层教学法的高中生物课题研究分析,教师要进行总结,总结出分层教学法的利与弊以及以后的改造方法,争取很好地将分层教学法实施在高中生物课堂上,然后扩展到高中其他科目上,同时保持分层教学法的活力和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作者:郭丽芳 单位:福建省泉州市德化县第一中学

第三篇:翻转课堂学习教学理论实践

1掌握学习教学理论的核心思想及影响因素

1.1核心思想

布鲁姆提出的掌握学习理论关注社会整体性教育与学习效果,而非少数人的学习优尖程度,在其《为掌握而评价》、《人类的特性与学校的学习》等著作中系统地阐述了掌握学习教学理论。在研究了大量心理学家的理论后,卡罗尔公式———能力倾向=f(学习速度)———成为了掌握学习理论的核心思想,即一个学生的能力倾向是指其掌握一项学习任务所需要的时间量。可见,掌握学习理论研究的前提是承认所有的人具有学习能力,每个人的学习能力倾向可能存在区别,但能力倾向的函数变量只与学习时间相关。

1.2影响因素

1.2.1学习时间

掌握学习教学理论将学习时间作为首要的影响学习效果的因素。在卡罗尔公式的基础上,布鲁姆设计建立了掌握学习模型:学业达成度=f(实际学习时间/需要学习时间)。这一学习模型反应了时间是学业达成效果的唯一影响因子。在教学实践中,可以解释为只要教学活动给予学习者充分的时间,任何人都可以学习掌握预期的学习内容,学习者的学习能力和效率通过时间加以体现。

1.2.2学前认知度

掌握学习教学理论把学前认知度对教学效果的影响力界定在50%,意思是学习者开展新的学习内容前所具备的能力倾向、知识结构水平等将对学习效果起到一半的影响效果。这意味着教师在开展新的学习内容教学之前,需要充分了解学生的学前情况,对于既定目标的学习任务需要具备哪些前导知识,都需要在新的学习活动开展前完成。

1.2.3学习意愿

良好学习意愿对学习效果正向影响的概括解说。所谓的学习意愿包括了学生对将要学习内容的兴趣、态度、信心等综合的非智力因素。了解学习者学习意愿,激发其学习意愿,使学习者能在学习活动中充满浓厚兴趣和强烈自信心,才能帮助学习者在学习遇到挑战和困难时,保持学习的自制力和恒心,从而顺利完成学习任务,达到学习目标。

1.2.4学习组织

从学习者角度,掌握学习教学理论将学习者的时间、认知度和意愿作为影响因素,但不是说教学对学习效果不发挥影响作用。掌握学习教学理论认为,学习者学习活动的组织引导即教学,对学习效果起到25%的作用。学习组织从学习目标的确定,到学习内容的整合,到学习内容顺序的安排,到教学方法的选择,到学习效果的评估等等都应遵循科学的规律。

1.3掌握学习教学理论与现今高等职业教育的契合

伴随着国家对职业教育的重视,高等职业教育定位于培养社会应用型高级人才,有别于以往的精英教育,实际是更为普及性的高等教育,这与掌握学习教学理论的对学习者个体学习能力认同观点一致;现今高等职业教育高度关注学习个体特征,提倡以学习为中心开展教学组织活动,掌握学习教学理论研究以学习者为中心,尊重学习者意愿,充分给予学习者时间,以同学习者能力等观点与以学为中心也是契合的;掌握学习教学理论主张教学活动应当以与学习者交流反馈为基础进行多次矫正,针对学习个体特征进行教学活动,这与高等职业教育强技能学习,在学中做、做中学的理念亦是同源的。

2翻转课堂

课堂上教师讲授知识点,课后完成作业练习是传统课堂的基本模式,教师统一授课,学生自行完成课后练习,根据掌握学习教学理论来分析,学习者的学习能力倾向是有区别的,因此,个体学习也是有时间长短区别的,一部分学习者只需少量时间,可以掌握所学内容,而另一部分学习者却要花上跟多时间,传统课堂授课时间一致,而且以教师口授为主,部分学生可以记住大部分内容,顺利完成作业,但另一部分学生对课堂内容有所遗漏,可能就无法顺利完成课后的巩固学习,并且难于获得老师直接指导。伴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以掌握学习教学理论为依据的翻转课堂诞生,引发了颠覆传统课堂的教学改革。

2.1翻转课堂的特征

2.1.1明确具体的学习目标

每堂翻转课堂都有明确的目标,从浅层的知道、领会和应用,发展到高层分析、评价和创造的目标,引导学习者展开课前学习,参照目标引导学习活动,以明确具体的学习目标来检测学习效果,或是参照目标检查学习偏误,对没有掌握的知识点加以教学指导和辅助,以帮助学习者完成学习任务,达到学习目标。

2.1.2以学习者位中心

翻转课堂打破传统课堂一言堂,将课堂还归学习者,课程前学习重视学情的分析,以学习者学前认知结构为基础,导入新学习内容,课程学习遵循学习者个体的节奏,根据个人的学习理解情况,可以选择快进和反复学习。

2.1.3翻转的课堂学习

翻转课堂是先教后学教学传统模式的翻转,也是教师与学生在课堂主导地位的翻转,原有的以教师为中心,以教为中心的情景,转换成了以学习者为中心,以学为中心,通过视频的学习,使课堂上的学习活动有了一定的理论基础,学生围绕不理解的知识点,或者深入思考产生的问题,请老师进行解说或进一步分析,课堂从以往的单纯教授,翻转为答疑解惑、合作探究、互动交流等学习形式。

2.1.4多元化学习资源

翻转课堂的迅速兴起与信息化教学改革时代不无关系,源于激发学习兴趣以及满足学习者深入探究的需要,翻转课堂的学习资源丰富起来,甚至于摆脱传统教科书,以信息化教育媒介呈现,除了大量以图片、音频、视频等多媒体形式出现的电子信息资源外,翻转课堂中各类实物教具也成为了辅助学习活动开展的重要支持。

2.1.5关注形成性测试与反馈

循序渐进的知道—领会—应用—分析—评价—创造学习目标的实现,需要翻转课堂对渐进的目标加以实时检测,形成性测试反应当前目标基本达成,便可进入下一层次目标学习,同时,形成性测试如果反映出一定的学习问题时,教师亦可以实施干预,协助学习者解决个体困难知识点。

2.2翻转课堂预期效果

根据掌握学习教学理论,结合翻转课堂所具备的的特点,进行一门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资源和教学考评系统的开发,其目的在于寻找到适合学习者更有效掌握学习知识和技能的教学方法,并在指导学习者达成课程学习目标的同时,引导学习者养成自主学习的意识,帮助其形成适合自身学习能力的学习方法,能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获得良好的学习感受。

3《酒店插花》翻转课堂的设计

在掌握学习教学理论和翻转课堂教学策略的指导下,结合《酒店插花》课程实践教学的具体情况,笔者对《酒店插花》尝试性地进行了翻转设计。

3.1课程学习目标的确定

《酒店插花》课程是酒店管理专业的选修课程,对专业学生进入行业,完成岗位共走起到提升推动作用。该课程通过对插花技能的学习与实践,在引导学生掌握酒店插花的技能的同时,将专业审美知识应用于具体的插花作品制作中,实现专业人才德育、美育与知识、技能的综合培养目标。通过课程的学习与实践,在课程结束时,能达到能养成专业创新精神;能具备基本的酒店插花审美知识;能掌握酒店插花基本技能;能设计以插花为展现方式的酒店服务作品;能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能形成良好的团队合作意识等目标。

3.2课程学习目标的分解与内容的确定

3.2.1课程学习目标分解内容的确定

为了更好地落实课程学习目标,并更紧密地结合学习内容,课程学习目标需要进行细化分解,以下是运用DACUM图表方法对《酒店插花》学习目标的分解:整体看开,课程学习目标的6项内容进行细化后,形成了33项分项目标,这些分项目标更为具体,已经可以用具体的学习内容进行教学支持,由此基本确立了课程学习的主要知识内容。

3.2.2课程学习内容的整合

课程学习内容整合,即结合课程30个学时,将上述33项知识点中,相近的知识点进行合并,并按照从浅层的知道、领会和应用,发展到高层分析、评价和创造认知规律,调整知识点学习顺序,结合学习任务,形成具体的学习活动。《酒店插花》课程学习内容整合后,形成基础学习、动手实践和设计创新三大学习模块,包括8项具体的学习活动内容,分别是基础学习模块的了解课程信息及学习活动任务,酒店插花花材种类与选择原则;动手实践学习模块的酒店礼仪类插花学习与实践,酒店展示类插花学习与实践和酒店设计类插花学习与实践;设计创新模块的酒店主题宴会插花设计实践,酒店插花作品展示筹备和酒店插花作品展示会。

3.3课程教学环节的设计

3.3.1整体设计

《酒店插花》课程教学设计依据了掌握学习教学理论,首先从学情了解入手,针对学习者的基础,结合课程学习目标,设计和组织学习活动;考虑到知识点多,实践性强的课程特点,采用翻转课堂的教学策略,课前借助网络学习平台进行导入性理论知识学习,使课程有更多的时间展开具体操作训练,引导学生进行每堂课程的总结活动,有利于重复知识点在下一实践中的应用;实施偏重过程性的考核,并以最终的展示会任务作为课程总体学习任务,驱动学习者的理论学习和实践操作。

3.3.2学情调查环节

学情调查以采用了网络问卷调查的方式,设计14项调查问卷题,其中封闭式题型13项、开放式题型1项。着重了解学习者构成情况、学习课程前对酒店插花的认知程度、对课程感兴趣程度、对课程期待程度、学习主要方式的建议等问题。

3.3.3课前自学环节

课前自学环节主要以课前视频观看为主要方式.课程视频学习资源向学习者展示了即将开始的学习活动的主要内容,学习分项任务指导(如完成嘉宾胸花制作视频),以及够用的插花理论知识。课前自学环节要求学习者在观看视频的同时,完成课程学习指南的对应学习任务,并邀请学生针对学习的视频提出自己的疑问,以便在课程实践训练间,有针对性的进行个别指导。

3.3.4课堂实践环节

《酒店插花》课程在完成了基础理论(约占10%学时)的学习后,开始实践操作学习(约90%),为了更好的开展实践学习,课程设计为四节联排,使学习者利用近4个小时的时间进行专项的学习实践操作。实践操作前,教师复查学生课前自学情况,发现学习薄弱环节,实践时进行针对指导,对于普遍问题进行整体指导,实践操作包括了团队合作和个人完成两种方式,团队合作中,具有较强学习能力倾向的学习者可以带领或指导其他学习者共同学习实践,教师在团队间走动观察,即时帮助解答问题。

3.3.5课后教学反思环节

总结反思尽量避免老师代为实施,每堂课程预留10-15分钟时间,以作品赏析、小组互评、一句话总结等方式,进行课程重点内容的总结与反思,是学习者自主巩固学习、反思学习的重要环节,能加深要点知识和技能点的印象,在下一堂实践中弥补不足,生疏的知识和技能点得以巩固加强。

3.4课程学习媒介的设计

翻转课堂以网络信息化媒介为平台,能更为有效地实施教学活动。

3.4.1学习媒介的作用

在翻转课堂里,网络信息化媒介平台成为学习的第二课堂,在这个课堂里,学习者可以通过文字、图片、音频和视频等多元学习资源进行学习,通常这些学习活动被设计为前导学习形式,课堂学习中基础知识(如插花颜色搭配原则)可以通过视频学习,预先进行了解,课堂上,再进行具体实践,帮助了知识点的巩固,也为实践动手操作预留了更多的时间。此外,由于网络学习方式终端基本为一人一机,学习者独立完成学习过程,能在学习中充分根据自己的学习能力把握进度,当遇到难点时,可以通过回头看,反复看的方式加以巩固,这是教室里教师讲授方式无法实现的效果。

3.4.2学习媒介平台的选择与框架设计

随着信息化技术的推进,越来越多的实体教育机构开始关注信息化教育,设计建设许多网络课程,通过网络平台推进教育培训事业发展,也有很多IT公司凭借网络技术或平台,投资教育,比较典型的包括了网易云课堂,以及与爱课堂合作的中国大学MOOC都是非常优质的课程集合平台,此外,腾讯、阿里巴巴、YY教育等等都有不同类型的网络学习课程的设计,腾讯微信作为应用更直接的网络平台,也可以作为网络课程推广和学习的网络媒介平台。《酒店插花》课程学习媒介平台选择了职教新干线世界大学城学习空间,对课程的整体网络学习进行了构架,在框架上,该课程设计了课程导航、课程学习内容、课程管理三大一级导航栏目;课程导航帮助导引学习者按不同的资源类别可以进行学习资源的查找,课程学习内容集合了课程需要学习的所有知识点和技能训练内容,课程管理帮助教师对学习者的学习情况进行交流、分析、反思、评价和学习展示的;根据此前课程内容的整合,设计课程学习内容的三大模块,作为二级导航栏目,然后分别上传具体的学习资源,课程管理一级栏目下设置学习交流、学习纪律、学习评价、考试考评、作品展示和教学反思等二级栏目;以一定的规律组合各个栏目的链接,加以美化在一个界面上展示,综合在主页以首页导航的形式进行展示,方便学习者点击学习。

3.5课程考评的设计

《酒店插花》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因此课程考评更关注课程学习实践后的成果考评,此外还设计了对学习态度与学习过程的考评,三个部分比例分别为课程作品考评20%、学习态度考评20%和学习过程考评占60%。学习态度主要从课前学习考勤、课堂学习考情和整体学习表现进行考评,课前学习考勤以激励学习者重视翻转课堂课前自主学习,学习表现融合了对学习表现和团队合作意识的考评;课程作业包括了各个知识和技能点的学习指南作业和各个模块插花作品的考评;课程作品考核以插花展示会的形式呈现。

4结语

传统插花培训范文3

关键词:1+X证书制度;高职园艺专业;教学改革

1高职园艺专业实施1+X”证书制度的意义

革故而鼎新,继往而开来。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园艺产业行业也逐渐向现代园艺、智慧农业推进,2019年开始进行“1+X”证书制度改革的实施,是全面落实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牢固树立人才培养是高校的根本、质量是高校的生命线、教学是高校的中心工作的重要举措,一方面为了推进园艺产业逐步向智慧农业发展,使之与我国飞速发展的经济相匹配;另一方面为了强化园艺技术专业教学管理,深化教学改革,促进园艺技术专业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培训模式和评价模式的深度融合,以此提高园艺技术专业教育质量,拓宽园艺技术专业学生就业、再就业渠道和创新创业本领,这不仅是高等教育自身发展规律的需要,也是办好让人民满意的高等教育的需要,更是建设创新型国家、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需要。

2高职园艺专业教学中实施“1+X”证书制度存在的问题

2.1园艺专业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存在差距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园艺产业也由传统园艺向现代园艺转变,随之而来的产业结构、工作岗位、社会分工的不断升级与变化,对园艺专业人才需求的数量和质量都有了更高的要求。据不完全统计,从2006年松原职业技术学院建院至今,松原职业技术学院园艺专业毕业生总人数约1000人,从事园艺专业及相关工作的人数不足300人,本专业就业人数不到30%,“基础薄、专业窄、能力弱”成为园艺专业毕业生就业途中的“拦路虎”。要想使园艺专业的学生成为现代园艺产业行业的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生产、技术技能研发、农业技术推广等),专业结构设置、调整与社会需求之间的节点成为现代园艺发展的重中之重。

2.2园艺专业科研服务能力与育人能力薄弱

松原职业技术学院位于松原市宁江区,是吉林省下辖的地级市,虽然松原被评为国家园林城市,园艺产业行业发展前景良好,但是它的发展带有鲜明的区域性、行业性、职业性等特征,尤其是“校企合作”对象堪忧,一方面,政府和企业对职业院校社会服务认识不到位,影响了园艺专业进行社会服务的热情,降低了服务效果,社会影响力不大;另一方面,受季节与区域经济发展影响,“校企合作”模式仅校方一头热,合作企业不积极、不热情,而且规模较小、现代化操作程度低、技术含量不高,并且从业者素质及文化程度要求不严格,受传统思想影响深,无论是学生的实习实训,还是技术服务的衔接都不够紧密,理论和实践一体受限,师生得不到良好的职业技能与职业素养的锻炼,导致园艺专业学生前途渺茫。最重要的是,职业院校本身也仅限于校园内部建设,如:教学手段、教学方法、教学形式等,并未外延到另一个高度来认识职业教育服务区域经济的重要性,科研、服务、育人三者不能相辅相成,良性循环反应慢,重视程度低,导致园艺专业毕业生就业率不高。另外,如花卉园艺工、植保工、插花员等证书含金量不高,工作岗位重视程度不够,相当一部分从业者并没有相关的证书,导致园艺专业学生降低了获取相关证书的积极性。

2.3继续教育意识不足,忽略非学历教育

职业教育因对社会开放程度不够,导致大众缺乏为继续教育创造条件的意识。尤其是园艺专业,毕业后能继续深造学习的学生屈指可数,从事园艺专业或相关专业的学生需要迎合社会发展,不断提高自身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如:当下流行的集采摘、观光、旅游、住宿于一体的综合现代园艺产业园,需要具有园艺产品生产、管理、销售能力(包括园艺植物的播种、繁育、病虫害防治等)、行业企业发展洞察力、市场变化的应对能力等。职业教育发展至今,仍然存在诸多问题,如:对社会吸引力不大、管理体制粗放、资金投入严重匮乏、政府统筹力度不够等,致使职业院校发展不能适应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如地级市职业院校)、校企合作力度不足、实习实训基地建设等等,职业教育缺乏科学引导,“工匠精神”没有形成社会主流,受传统普通教育影响,大多数学生认为职业院校不如大学,思想上就低人一等。尤其是园艺专业,对不少家庭乃至学生的吸引力不强。

2.4“学历至上”的传统观念致使职业教育吸引力不强

东北地区地域辽阔,农业生产居全国首位,当地人受地域及传统思想、理念及文化影响,一直崇尚高学历教育,认为“只有考不上大学的人才进职业院校就读”。虽然国家及政府大力发展职业教育,也采取了一定的实际行动,但是普通老百姓仍然认为职业教育是低等教育,持不认可态度。

3高职园艺专业教学中实施“1+X”证书制度的对策

3.1根据市场需求调整人才培养方案,健全园艺专业课程体系

园艺技术专业是涉及生物、工程、环境学等多学科交叉的一门专业,是多学科的综合发展与应用,具有极强的活性。生物方面包括蔬菜、花卉、果树等的生长发育与管理;环境方面包含光照、温度、湿度、土壤及气体等五大因子的相互作用与调控;工程方面涉及到温室结构优化设计及环境调控设计、建筑材料选择与计算、建造施工技术等内容,所以它既需要一定的理论知识,又强调生产的实际应用性。为深入贯彻《以“质量工程”为抓手,全面提高教育培养质量》的重要指示,为进一步配合“质量工程”的实施,松原职业技术学院园艺技术专业同样立足新时代,展现新作为,为了提高园艺技术专业复合型人才的培养质量,尤其伴随着现代园艺产业结构分工的细化,出现了绿色食品、休闲观光、观光采摘等工作岗位,经过市场调研、园艺行业、企业专家研讨后,调整了课程整体设计思路如下图。松原职业技术学院园艺技术专业生源比较特殊,但大体上分为3个部分:应届高中生、职高对口生源和应届初中生,大多是吉林省省内生源,本身对大农业有抵触情绪,而且大部分学生对园艺技术专业不了解,尤其对专业内容、就业去向知之甚微。事实上,园艺技术专业毕业生就业方向大致分为:园艺产品营销和农业技术推广、园艺植物栽培养护和管理、植物组织培养、插花与花艺设计、园艺植物绿化栽植等,具体的就业方向对应不同的职业技能证书(具体详见表1)。如表1所示,园艺专业毕业生就业群大体分为5个方向:园艺植物栽培养护领域、花艺设计领域、绿化栽植工程领域、园艺产品营销、农业技术推广领域。在满足学生获得“X”个职业技能证书的同时,可以使学生学到核心专业课程,培养与之匹配的职业核心能力,并将创新创业教育贯穿于职业教学的始终,与此同时,园艺专业插花设计室、制图室、组织培养实验室等随时为学生提供实验实训场所,方便学生进行实践操作、提升实践技能。

3.2加强师资队伍培训,满足“1+X”证书的相关要求

2021年吉林省职业院校教师培训项目包括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国培项目、高等职业院校教师国培项目、中等职业学校教室培训示范项目3个部分,其中就包括国培1+X证书制度教师培训。培训内容将根据新时代国家职业教育改革的新要求,把职业技能等级标准作为教师培训的专题内容,聚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改革、模块化教学和课程重构、先进的教学方式方法等内容,引导教师深入研究X证书与各专业课程教学完美融合,全面落实“育训结合”。高职教育作为一种现代教育形式,不仅要为社会输送应届大学毕业生,而且也越来越多地为社会人士提供充分学习的条件———必要的职业技能培训。按照岗位职业人才需求类型及特点,高职院校要广泛开展相关职业技能培训课程,提高师资队伍的职业技能,并使全日制课程和培训课程相协调,这就是大家所关注的“1+X证书制度”。高职院校也将持续增强职业培训——以工作本位为基础,这能使劳动者形成特殊的技术技能优势,为从业人员转岗和失业人口再就业提供服务,职业教育也终究会从“有为”到“有位”的角色转换。

3.3积极推进产教融合,深化园艺专业校企合作

传统插花培训范文4

关键词:情景教学法;听说模块课程;语言交际能力

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是地方高校日语专业听说模块课程的主要教学目标之一,而听说能力又与语言运用能力密切相关。如何将有效的教学方法运用到听说模块课程课堂教学,是任课教师必须认真思考的问题。情景教学法能够通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创设各种相关联的场景、再现听说内容中的情景等,帮助学生理解“听”“说”内容,加深对听说内容中涉及的日本文化、语言、社会、经济、环境等知识点的记忆,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同时激发学生学习日语的兴趣,达到听说模块课程的教学要求,实现学生的日语综合水平得到提高的目标。通过情景教学法与听说模块课程的关联性论述,探讨在听说模块课程的课堂教学中如何将情景教学法运用到相关课程,并运用情景建构以及情景建构的原则。通过教学实践,发现该方法能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得到极大提高,教学效果良好。

一、情景教学法概述

情景教学法(SituationalApproach)在外语教学中得到运用始于20世纪60年代的英国外语教学界。这种方法将所教语言与特定环境中的学习者联系起来,对教学目标和教学要求没有统一的规定,主要是强调学习者在教师的引导下,在教学情景互动中积极地探索并掌握知识。与传统教学法相比,情景教学法更加注重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更加注重学生在情景中获取相关知识。语言学家弗斯认为,语言环境对语言的使用是必不可少的,具体的语言是在一定情景下使用的,情景的创设必然有助于学生在真实的场景中使用。学生对语言的掌握,依赖于真实情景。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外语水平创设合适的情景,让学生在情景中学习教学内容所要表达的文化、语言、政治、经济、环境等相关知识,增强语言学习兴趣。情景教学法引入中国后,许多中小学教师在教学中进行了探索与应用,并取得了事半功倍的良好教学效果。在外国语言类学科的教学中,英语学科的教学对情景教学法的应用与研究进行了大量的探索与尝试,并已在部分高校的课堂教学中进行了实践和应用。而在日语课堂教学中进行实践运用和教学研究的还比较少,笔者作为高校的一名日语教育工作者,也尝试在听说模块课程中进行情景建构,将情景教学法应用到教学实践中,以期对学生听说实践能力的培养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听说模块课程简介

根据20世纪70年代国际劳动组织研究开发的模块化教学的概念,安顺学院日语专业在进行课程设置时,将内在逻辑联系紧密、学习方式相近、学习内容交叉的“听力、会话、语音、视听说及专业方向课”等涉及听说内容的课程进行整合,作为一个“听、说”模块整体课程,通过该模块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不仅掌握“听、说”内容中涉及的单词、语法和句型结构等日语语言知识,还能掌握其中涉及的日本文化、政治、经济及人文地理环境等深层次的知识,在实现地方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同时,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和国际视野,为其他学科的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因此这里的听说模块课程在课程特征、授课内容、课程结构和授课形式等方面都有别于传统的视听说课程,也有别于听力、会话课程,是听力、会话、语音、视听说及专业方向课等多门课程知识的融合,是广义上的听说模块课程。

三、情景教学法在听说模块课程中的应用

1.情景教学法与听、说课程

情景教学法发端于20世纪50至60年代的英国,是在美国的听说法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教学方法。它有效地弥补了听说法创设情境单一、课堂教学以教师为中心、不通过灵活多样的实际情景培养学生主动运用外语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而是通过机械性重复使学生掌握某一个特定情境下的具体表达等不足。情境教学法主张激发学生的创造性,在重视句子内部结构的同时,也强调外部情境所发挥的作用。情景教学法在听力、口语课程的教学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首先,“听力理解的过程也是一个语境选择的过程,”“要理解自然语言,就需根据话语与语境的关联情况进行推理。”一般的听力材料如作为阅读材料来看,会发现其单词、语法的难度并不大,但学生的答题效果常不理想。究其原因,多数学生在听会话时,往往执着于单个单词或短语的意思,而忽略整体会话所处的语言环境因素。因此将情景教学法运用在听力课程的教学中,可有效指导学生通过会话的发生情景推测会话进展,使听力教学不止停留在对字、词、句的理解上,更能通过情景线索猜测知识储备之外词句的意思,从而预测整体会话的内容和深层次的文化内涵。其次,在会话课程中,通过模拟实际工作、生活中的各类情景,让学生拥有特定的角色身份,并根据不同的情景,让学生掌握应使用的口语表达,能有效地提高学生运用所掌握的语言知识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会话类课程的实施离不开具体情景的设置,即使只有两个人物在进行简单的交谈,也会有特定的时间、地点、人物、环境、话题等因素。要使会话课程有效地开展,通过设置有效的场景、铺设合理的情节,可使会话内容更加多样,学生练习的空间相应增大,使用的外语表达也更加丰富,从而提高语言的实际运用能力。由此可知,情景教学法对听、说课程的教学效果都有积极作用,而听说模块课程对情景设置的要求更高,既要达到听得懂、说得出的基本要求,也要将听、说两个行为整合起来,在听懂的基础上给出相应的反馈,不仅是语言本身,还包括表情管理、肢体语言、实际行动等。这些对情景的要求就更为具体,将情景教学法运用到听说模块课程的教学中最关键的步骤就是“情景”的建构。

2.听说模块课程中的情景建构

听说模块课程是将听力类课程与会话类课程整合成为一个课程模块,这些课程的共同特点是听、说互不相离。以安顺学院日语专业为例,现开设的课程中,低年级有“听力(一、二)”和“会话(一、二)”,高年级有“办公日语情景会话”“生活日语情景会话”“导游日语情景模拟”“商务日语情景模拟”“日语口译”“日语视听说”“演讲与辩论”等被归为听说模块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交际能力及运用日语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如何将情景教学法运用到听说模块课程中,需要在听说模块课程中遵循一定的情景建构原则,并在教学实践中进行情景建构,使学生仿佛身临其境的感觉,师生在其情景中进行一种情景交融的教学活动,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1)情景建构原则

第一,情景建构要与专业目标紧密联系。如前文所述,地方高校日语专业往往有各自的方向课程,例如安顺学院日语专业就以旅游日语为特色方向,旨在培养能较熟练运用旅游日语相关知识进行旅游服务的人才。在所开设的课程中,“导游日语情景模拟”是听说模块课程中的一门全实践课程,其具有旅游日语的专业性及导游服务的实践性特点,教师在建构教学情景时,首先需要考虑场景的专业性,例如接机、入住酒店、景区向导、购物、送机等基本情景的构建,是保证该课程专业性的基础,如何使学生运用正确的、地道的导游日语表达也是基于此前提;其次需要考虑场景设计的合理性,情景建构不同于戏剧表演,不求新、奇、怪,而应在有限的场景下,使学生尽可能多地掌握通用的语言表达及行为模式,以此达到举一反三的作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第二,情景建构要体现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情景教学法的特点之一即是有助于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教师可以是情景建构的组织者、情景开展的指导者、情景演示的评价者,但学生才是情景教学过程的真正参与者。教师在建构情景时,应重视激发学习者的兴趣,让学习者积极主动地参与听说活动中;通过增加情景的不确定性、挑战性等因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以此提高课堂参与度,实现学生从被动接受到主动参与的转变。第三,情景建构要保证教学活动的体验性。李星雨认为外语学习是一种认知活动,带有一定的体验性。这种认知活动的体验性与参与者的行为效率和心理认可情况密切相关。学生是课堂的主体,在外语学习的过程中,掌握了语言知识后,在实际生活中如何运用是学习者关心的重点。因此在建构情景过程中在角色分配上应尽可能平均,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让更多的学生参与情景中,亲自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可能发生的各类问题,以提高掌握语言知识的效率。第四,情景建构要满足交际本位的要求。听说模块课程的根本目标是提高学生的日语语言交际能力,能够听得懂说得出,而培养学生能够正确运用所学语言进行言语交际是听说课程的教育目的,听说教育强调交际性。外语教学亦然。在建构情景时,除了保证学生的语言输入,还要考虑学生在情景参与过程中的应对、沟通、协调等能力的提高,在“情景”因素的约束下进行有效的听说行为。例如能根据场景细微的变化调整说话的方式,能就某一话题进行讨论,能从大量的话语信息中筛选出有用信息进行进一步交流等。因此,情景的建构还应具有真实性、多样性。

(2)情景建构方式

实施情景教学法的重点和难点是“情景”的建构,“情境理论认为,最有效的学习是产生于有意义(真实的)情境中的学习。”因此,如何进行有效的情景建构是开展情景教学法的关键步骤,在日语专业听说模块课程教学中的情景建构,需要结合学校的培养定位和专业培养目标进行。①模拟工作和生活情景,注重听说教学的广泛性。在地方高校日语专业听说模块课程中实施情景教学法,最根本的目的是实现“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因此在情景建构时,以某一专业方向课程的培养要求为引导,设置与专业方向相关的情景,让学生提前了解今后就业方向的工作情况,更有针对性地提前操练自己的听说技能。以安顺学院的“办公日语情景会话”课程为例,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就围绕“董事长秘书一天的工作”构建相应情景,设置的情景为“今天公司要开董事会,小王是董事长秘书,他之前已经把相关事情做了安排,并在前一天确认过没问题,但是早上临时收到信息,其中一位董事因为突发疾病不能参加,一位董事因为塞车不能按时到达会场,在开会途中两位董事发现资料有缺页等”,让学生感知在实际工作中各种突发状况都有可能发生,让其在学习的过程中思考此时自己应该怎样应对。通过这样设置与职业相关的具体情景,既能够培养学生全面的工作能力,又能培养学生应对突发状况的能力,使学生在情景学习中学会思辨并成长。②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再现听说内容中的情景,实现立体教学模式。语言的实践离不开具体语言环境因素,在创设情景时,有些环境特征靠想象很难成型,这时可利用多媒体进行辅助。例如在“听力”课程中学习“花道”一课时,学生在预习中听过有关花道的单词并对花道的文化内涵表现出较浓厚的兴趣,但是其中的部分单词平时学习中很少接触,不容易记住,且对其文化内涵不甚了解。笔者在教学实践中首先就利用幻灯片投影播放有关插花文化的视频让学生观看,使其了解花道方面的文化内涵;其次是将学生分组和准备插花要用到的工具花瓶、剪刀、剑山和几个品种的鲜花、枝叶等,在展示道具的时候让学生边听边复述,然后用声音播放软件播放轻柔的和式音乐和插花步骤的视频,让每组学生跟着视频和老师的指导完成插花作品;最后是每一组选一名代表用日语解说自己作品的内涵。通过这样的授课方式使学生亲身体会插花的全过程,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极大提高,学习积极性得到极大限度的发挥,教学效果良好。③学生扮演相应角色,体现课堂参与性。听说模块课程中情景的搭建者可以是教师,也可以是学生,但参与者应让学生担任,教师只对参与效果作评价,以期能最大程度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例如“商务日语情景模拟”课程搭建的“入社面试”情景,公司引导者、面试官、参试者的角色都由学生扮演,必要时可让学生准备面试时的正装等,学生通过亲自实践教材角色,可迅速地把握角色应具备的素质,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也能从感性上认识到自身的不足,通过实践自行修补与想象不符的部分。由学习者自己参与、体验某一具体情景,有助于发挥学习者的主观能动性,进行主动的自我调整,学习效果比传统教学方法让学生被动接受知识具有更积极的作用。

四、结束语

传统插花培训范文5

一、企业行政后勤管理发展现状

(一)被动服务型

企业的行政后勤管理机构没有计划性和预见性,是随着企业的经营和生产等开展各项工作的,行政后勤系统缺乏相应的自主权,只能被动的接受最新的企业发展概况所带来的新任务要求,这显然不利于充分调动后勤工作者的主动积极性和热情,而且阻碍了企业的行政后勤管理部门的进步。

(二)单纯福利型

企业职工的生活福利是由行政后勤部门负责的,福利发放所需要的产品类型、购买资金以及收款方式等都是由企业相关部门决定的,后勤部门只是“听命行事”,得不到应有的关注和重视。与此同时,企业对后勤部门工作人员的监督和考核力度不够,难以激发他们的工作热情,使后勤福利失去了应有的发展,进而影响了企业福利事业的创新与改革。

二、改革企业行政后勤管理工作的良好途径

(一)做好企业行政后勤管理的成本控制工作

成本控制是企业得以顺利发展的最持久的决定性因素,做好成本控制工作,能够让企业的行政后勤管理部门获得更加充足的发展空间,更加自主性的为企业提供更多优质的服务。详细一点来讲,首先,针对企业行政后勤管理部门的发展情况,相关负责人要制定切实可行的成本控制奖励制度,结合企业的实际,对于在成本控制中作出重要贡献的个人或集体,给予合理的物质奖励或者精神鼓励,充分调动工作人员的主动积极性和热情,让整个行政后勤管理部门的工作氛围更加活跃;其次,要重视投入相应的维修资金,任何设备和设施都是有使用寿命的,若不及时对出现问题的设备进行维护和整修,将有可能造成更大的损失。

因此,行政后勤管理部门要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设立用于维修的专项资金,根据现有设备的新旧程度、使用年限、技术设施以及设备折旧等现状,制定切实可行的维修计划并且落实,从侧面为企业节约更多的成本;再者,任何工作的开展都需要一套合理的评估标准体系,成本控制也必须如此,基于这一点,企业的行政后勤管理部门相关负责人要在与企业重要领导沟通以及工作人员交流的前提下,建立科学的评估标准体系,该体系要涵盖行政后勤管理部门的日常工作流程、工作规范、奖惩标准、员工守则等方方面面的内容,并且要随着企业的发展以及后勤部门的改革进行不断地调整与完善,确保该标准体系的构建能够真正的为行政后勤管理乃至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不可替代的催化剂成效。

(二)强化企业行政后勤管理工作职能的转变

基于行政后勤管理工作的发展现状,要结合实际情况,逐渐转变工作职能,以促使行政后勤工作更具时效性和科学性。具体来说,其一,要引导行政后勤管理朝着产业化的方向转变,从传统意义上看,行政后勤系统仅仅是为了企业的发展而服务的辅助性部门,并不会产生相应的经济效益,但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要想促使后勤部门真正的成为企业发展的催化剂,就要朝着产业化方向迈进,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尝试通过成立诸如园艺外包、车辆外包等专业化的服务外包公司等方式,以产业化的运作手段创收,在自给自足的情况下强化行政后勤系统的可行性和自主性;

其二,要逐渐改善单纯消耗型、单纯福利型以及单纯服务型等不利于后勤系统进步的不良工作模式,要不断地转变思维,将一次性消耗方式通过技术的运作转变成可以循环利用的资源,从而形成长效循环的利用机制,如此一来不仅可以为企业的发展节省更多的资源、建设支出和消耗,而且也为企业发展方式的转变提供了良好的典范说明。

其三,在实际的工作中,要注重整顿和精简组织机构,要想解决责任相互扯皮、机构混乱等现象,就要注重对后勤组织机构进行精简,对于职责、权限等出现重叠的工作机构,进行集中整顿管理,同时在完善各项规章制度的前提下明确岗位责任,以保证后勤管理体系的高效快速运转。当然,还要根据企业发展的实际,构建科学合理的后勤信息系统,在内部的信息系统上及时曝晒最新的后勤管理情况、优秀员工表彰、后勤部门职责等多项内容,并且专门设立员工意见箱,让员工在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的情况下,积极地表达自己关于提高管理水平的意见和建议,这样不仅让行政后勤管理系统具备了时代性,而且拥有了人情味。

(三)注重调动企业行政后勤管理工作者的工作积极性

在时代不断发展和进步的今天,人力资源在社会各行各业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调动人的工作积极性对于行政后勤管理水平的提高以及企业的进步都有着重要的意义。首先,要提高行政后勤管理者的素质,作为管理者,在日常的工作之余,要注重不断地夯实自身的综合素质,通过阅读、走进员工生活、参与培训等方式,让自己能够在工作中更加游刃有余,以自身良好的素质带动全体员工积极向上的工作之风。更重要的是,要加强对后勤基层工作人员的培训与教育工作。借助于员工手册内容的完善、推荐优秀员工继续深造、参与培训、主题性的拓展训练以及员工座谈交流会等多种合理的途径,全方位的提升员工的综合素质,并且在培训与教育的进程中将正确的服务意识和责任观念等穿插其中,潜移默化中让行政后勤管理部门员工的工作更具活力。还有,作为后勤部门的领导者,要经常性的深入到员工的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去,了解和掌握基层员工的最新工作动态以及思想水平,与他们进行必要的沟通和交流,从而在拉近了与员工的距离的基础上让行政后勤管理水平迈上更高的台阶。

三、结束语

行政后勤部门作为一个服务性、综合性、协调性的部门,在企业的正常中起着关键的作用。随着市场竞争的愈演愈烈,企业发展所面临的压力也逐渐增大,行政后勤管理工作要不断地进行改革与完善,提升工作效率,坚持把本职工作与时代和社会发展的要求融合起来,走出具备时代气息的后勤管理的道路,为企业的发展做出更多的贡献。

作者:李文军 单位:神华包头煤化工有限责任公司

第二篇

一、提高对于后勤管理工作的认识

在开展后勤管理工作中,管理者要从思想层面上,提高其对于后勤管理工作的认识,重视后勤管理工作对于企业经营管理与发展的意义。从企业的内部层面来看,后勤管理工作是企业管理工作中的重要内容,也是保证企业正常运作的基础,与企业职工的直接利益有着密切的联系。完备的后勤管理工作,可以为职工创造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解决职工的困难,让职工更好的投入到工作当中,提高职工的工作热情与工作积极性。现代社会不断发展,从企业的外部层面来看,影响企业发展的因素有很多,企业的后勤管理工作必须适应时代的发展,并且结合企业经营策略的变化,积极的对于新的后勤管理模式进行探索与研究,提高企业后勤管理工作的水平。

二、加强对企业“四大关系”的处理

第一,做好后勤工作于企业核心工作的处理。后勤管理工作的服务内容是为企业核心工作提供服务,后勤管理工作的开展必须要结合企业核心业务的需求。后勤管理部门在开展后勤管理工作时,要与其他行政部门进行沟通,提供日常管理工作水平,为职工提供更好的工作环境。后勤管理工作要切实的做好与企业核心工作的沟通与交流,通过有效的分工合作,强化后勤管理工作对于企业正常运营的促进作用,并且提高后勤管理工作的开展效率与成果。

第二,加强大事与小事关系的处理。后勤管理工作相对复杂,涉及到的问题较多,其中有大事情,也有小事情。后勤管理工作有大小之分,在开展工作中,要对于大小事进行明确的划分,抓住工作中的种重点问题,正确的实现大事与小事关系的处理,从而提高后勤管理工作的合理性与有效性。

第三,加强管理与服务关系的处理。从某种意义上来看,后勤管理工作是为其他部门提供服务的一项工作。后勤管理部门具有很强的综合性,与企业的日常运营管理有着密切的联系,并且其后勤管理工作也与企业日常运行与决策也有很大的关联。后勤管理部门在开展日常服务工作的同事,也要重视自身的管理职能,通过有效的处理管理与服务关系,提高后勤管理工作的开展效果,真正实现后勤管理工作的优化与创新。

第四,加强创收与保障关系的处理。后勤管理工作的开展,要积极的认识到企业创收与保障的问题,合理的协调创收与保障,提高企业后勤管理水平,提高服务效率,做好后勤管理工作的定位,树立科学、合理的管理目标,通过有效的保障工作,促进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

三、有效完成企业的“四个转变”

第一,加强后勤管理工作的企业化转变。在企业后勤管理工作开展的过程中,要以市场意识进行工作的开展,将传统后勤管理工作的意识进行改变,以新的观念进行管理工作。对于现有后勤管理工作的模式进行不断的创新,扩大管理服务对象,并且有效的降低管理成本,打造开放式的企业化后勤管理工作模式。

第二,提高后勤管理队伍专业化转变。后勤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需要高素质水平的专业管理人才作为保证。在后勤管理队伍的建设上,要注重提高整体队伍的综合素质水平,并且合理的保证管理队伍的专业技能水平,通过开展有效的培训工作,提高管理队伍的职业道德与思想素质。与此同时,还要将管理工作于激励制度进行有效的结合,进一步的提高后勤管理工作的开展实效,提高管理人员的工作热情。

第三,加强后勤管理工作社会化转变。要做好后勤管理工作,就要优正确把握后勤管理工作的方向,在优化后勤管理工作的新模式中,要逐渐把后勤管理工作转变到社会中来,实现社会化的后勤服务工作。第四,促进后勤管理工作规范化转变。企业有自身的管理制度,后勤管理工作在开展的过程中,要严格遵守相关的管理制度,提高后勤管理工作的规范性。在开展后勤管理工作上,要注重工作的规范化、标准化与精细化,减少后勤管理工作与管理制度的差距性,提高后勤管理与企业制度的一致性。

四、结束语

企业后期管理工作对于企业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是新时期企业发展应该严抓、狠抓的重点内容。本文对于我国现阶段的企业后期管理工作现状进行了分析,并且提出了相应的新工作的对策。在开展日常管理工作中,管理者要切实的认识到后勤管理工作的重要意义,将后勤管理工作上升到企业发展战略的高度。

作者:惠洪 单位:郑州豫欣纺织有限公司

第三篇

一、后勤管理内容与形式的辩证关系

后勤管理的内容是指后勤管理构成的一切要素,而后勤管理的形式则是指把内容诸要素统一起来的结构或表现内容的方式。后勤管理的内容和形式是统一管理形态的两个侧面。后勤管理的内容和形式是对立统一的。形式是后勤管理形态的存在和表现的方式,内容则是后勤管理形态存在的基础。形式不是内容,内容不是形式,二者存在着确定的区别。后勤管理形式和内容又是统一的。二者的统一表现在:后勤管理形式和内容作为后勤管理所固有的两个侧面,是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另一方面,它们可以相互转化。在一种后勤管理关系中,作为一定后勤管理内容的形式,在另外一种后勤管理关系中,可以转变为另一管理形式的内容;反过来也一样。

在后勤管理形式和内容的对立统一关系中,一般说来,管理内容决定形式;管理形式依赖于内容;有什么样的管理内容,就有与之相适应的形式;管理内容的发展决定着形式或迟或早总要发生变化。一定的管理形式只有在一定内容的基础上,适合一定内容的需要,它才会产生和出现。当然,这并不意味着特定的内容只能有一种形式,特定的形式只能表现一种内容。由于事物的联系是复杂多变的,在不同的情况下,一种内容可以有多种形式,一种形式也可以表现多种内容。例如,同样是后勤管理这项内容,可以由财务管理、军需管理、营房管理等不同的形式表现出来;同是财务管理这种形式,也可以包括伙食费管理、水电费管理等内容。

二、正确处理后勤管理内容和形式的关系

正确处理内容和形式的辩证关系,必须坚决防止和克服形式主义。形式主义是一种主观片面的工作方法。搞形式主义的人在观察和处理问题时,不愿动脑筋深入思考,不肯做艰苦细致的工作,脱离事物的具体内容,只在表面形式上下功夫;写文章,做报告和搞总结时,华而不实,空话、大话连篇,没有什么真切的内容;办事情,不分析具体情况,不注意实际效果,只追求形式上轰轰烈烈、整齐划一,搞一刀切,瞎指挥;有些私心严重的人为了骗取荣誉、地位或金钱,甚至有意地摆花架子,捏造假经验,搞假典型和冒牌货。这些形式违背事物内容发展的需要,对各项具体工作起着消极的阻碍作用。可见,形式主义是一种非常有害的错误方法。在观察和处理后勤管理过程中的问题时,要特别注意克服形式主义。

拟方案、作决策、发指令、搞计划等,都应该建立在深入实际、调查研究的基础上,使之具有充实的内容。要善于提出后勤管理中各种各样的复杂问题,并对此进行分析研究,从中寻找解决的途径。要反对那种粗制滥造、徒具形式的管理倾向。许多人都见过插花艺术,普通的花草经插花能手巧妙裁剪、搭配,就变成了高雅新奇的花篮,鲜艳夺目。但是,有的单位却把“插花术”用在后勤管理上:“填补空白”、“军内首创”、“国际领先”等溢美之词充斥在各类汇报之中。这种“哗众取宠”的“插花术”,助长了形式主义,花冤枉钱、花过头钱,败坏了党风、军风,与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转变“四风”的要求相违背,与提出的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要求相违背。“花”与“化”从字面看仅仅差一个“草”字头,但落实到后勤管理当中,却大相径庭,必须除“草”为“化”。要把科技知识“化”到管理的各方面、全过程,“化”在思想上、行动上,早出成效、多出成果,使后勤管理之花开满军营!

强调管理内容决定管理形式,反对后勤管理中的形式主义,绝不是说管理形式无关紧要。相反,它积极地影响内容,对内容有反作用。管理形式对内容的反作用表现为两种基本情况:一是当管理形式适应于内容时,可以促进内容的发展;二是当管理形式不适应于内容时,就阻碍内容的发展。例如,后勤管理中一定的组织、计划、领导和控制的形式,当适应于社会发展状态及管理主体的发展时,它就能有力地推动后勤管理的发展;否则,就会阻碍后勤管理的发展。这里必须划清必要的形式与形式主义的界限。在后勤管理中,住房设施的改善,环境的绿化、美化,配发新的营具,更新旧的设施,逐步实现营区的整齐划一,是为正规化管理内容服务的必要形式,不能认为是形式主义。后勤管理者必须从后勤管理所面临的条件和趋势中,选择和创造最适当的管理形式,去促进内容的发展。

三、总结

传统插花培训范文6

关键词:大学生;园艺疗法;心理健康

园艺疗法是指通过植物、植物的生长环境以及与植物相关的各种活动,维持和恢复人们身体和精神机能,提高生活质量的有效方法[1]。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其在国外已经实现了较为广泛的应用,在美国,医院、康复机构、养老院、矫正机构以及为残障等特殊人士服务的教育和培训中心都有园艺治疗师的参与[2]。目前,园艺疗法在我国的应用主要有2个方向:一是对各种身心疾病的治疗,如青少年网瘾、老年人的康复治疗;二是应用在城市规划及园林绿化上,致力于建设更加具有治疗意义的城市绿地[3]。但是,根据园艺疗法简单易行、健康环保等特点,我们对于园艺疗法的应用不应局限于这两个方面,园艺疗法可以在对心理亚健康人群的治疗中发挥更大的作用。近年来,大学生因为心理问题而导致的休学、退学甚至是恶性事件频发,因此处于人生转折点上的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不容小觑。学生由高中进入到大学,生活和学习都面临着重大的转折,特别是在十几年为之奋斗的大学目标实现后,今后的人生该何去何从成为了困扰许多学生的心理问题,由于失去目标,学生更易产生迷茫、郁闷、焦虑等消极心理。因此,应用园艺疗法帮助解决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是有必要的,而且国内外关于园艺疗法在大学校园内的研究和应用较少。本文基于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存在的主要问题,结合在我校对大一新生样本的实验观察,分析园艺疗法在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中的作用,探讨园艺疗法在校园中的应用和疗效。

1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

初入大学,大学新生在心理上基本都要经历从最初的兴奋到对环境的不适,最终到达平衡稳定的心态变化过程,在如此剧烈的心理变化下,如果无法做到适当的调节,则极易产生心理问题。对于已经进入大学学习生活过一段时期的老生,同样存在学习、情感问题,同时他们还承担着就业的压力,因此他们的心理健康问题同样需要重视。1.1人际交往问题导致焦虑大学不同于中学,人际关系更复杂,学生需要与各种类型的人交往。大学生正处于由不成熟到成熟的心理发展过程中,性格比较脆弱,容易产生自我中心主义、功利意识和知行背离等倾向[4]。因此有些学生可能表现出与室友难以相处,不能妥善处理寝室出现的问题,激化寝室矛盾;有些学生则表现为不会与同学交往,将自己封闭起来,但是其渴望交往的心情与缺乏交往技巧导致的人际交往困难则会产生矛盾,这种矛盾无法解决便引发其焦虑的情绪,久而久之,积累的情绪就可能变成严重的心理问题。1.2对环境难以适应导致迷茫大学的学习环境相对于高中是有翻天覆地的变化的。一是学习内容的变化。在高中,学生有固定的学习内容,学生无法对其做出选择,但是大学则是更有针对性地学习某一领域的知识。有些同学可能发现选择的专业和自己预想的不同,学习的内容自己并不感兴趣;有些同学更是因为专业被调剂而难以接受。这样容易导致学生滋生厌学情绪,沉迷于手机、网络游戏。二是学习时间的安排,在高中几乎所有的时间都用在学习上。在大学,学生有了更多的课余时间,有了自由支配自己时间的权利,但是很多同学短时间内难以适应这种变化,不懂得如何合理安排自己的时间。有的同学可能把时间全部投入到自己的兴趣爱好上,荒废学业,有的同学可能把大量时间投入到社团工作中,但是最终又感觉没有什么收获,导致心理失衡。三是学习目标的改变,高中我们只有一个目标,即为考上大学而努力,但是大学需要我们重新制定我们的人生目标,可是很多同学缺乏对自身能力水平的认知,不知道自己今后想做什么,能做什么,对生活感到迷茫。1.3对自身能力的否定导致抑郁大学不仅考察学生学习的能力,还要考量学生的社会活动能力,而高中的衡量标准较为单一。因此一些在高中成绩优秀的学生来到大学便可能会经受从中心角色到普通角色的转换,昔日的优越感和自尊心受到冲击,内心产生失落感。而且,进入同一大学的学生成绩水平相似,部分学生不能及时适应大学的授课形式,就会导致成绩与自己内心期望落差较大,从而产生对自身能力的否定。这些情绪若不能得到及时的开解与排遣,可能会导致学生心情郁结,进一步便可能会发展为病理性的抑郁。

2园艺疗法对改善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作用

现如今,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往往都是较为传统的方式,例如开展心理教育课程和自愿的心理咨询等,这些方法比较缺乏针对性,并且学生对于心理咨询通常抱有抵触的心理,这都会导致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难以有效开展。而学生自身为排解心理问题采取的跑步,听音乐,玩游戏等活动并不能从根本上释放学生的压力,解决学生的问题。但是园艺疗法同时具有专业性与温和性的特点,能够有效改善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

2.1园艺疗法改善学生人际交往能力

园艺疗法在生活中的可行性高,并且其采取的疗愈手段较为温和,可以消弱学生对心理咨询,心理治疗的抵触心理。我们常说没有人是一座孤岛,是想要表达人与人共同构建起社会这块大陆,我们需要人际交往使我们社会的联结变得紧密。改善人际交往能力通过培育植物也可以实现。在植物生长过程中,人会与植物建立起一种情感的联结,人们在植物生长过程中需要密切关注植物的变化,感受植物的生命力,感受到自己与环境的联系,可以削弱孤独感,更有利于学生融入群体。此外,进行一些集体的园艺活动时往往需要多人协作,在此过程中,同学们需要互相交流,共同承担责任,及一起分享喜悦,这同样有利于改善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

2.2园艺疗法助力学生发现并提升自我

园艺活动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第一,在进行园艺活动时需要体力上的劳动,人在翻土、搬运花木、种植培土以及浇水施肥等园艺活动之后大汗淋漓,会让人心情舒畅,带给人适度的疲劳感和爽快感[5],能够帮助人发泄自己的不良情绪。第二,培养学生耐力与计划性,有利于学生合理利用时间。相较于如今快节奏的社会发展,植物的生长变化是缓慢的,因此培育植物很考验学生的耐心,并且植物在不同的生长阶段需要人施于不同措施,例如在何时需要除草,在何时需要施肥,都需要学生自己做好计划。第三,增强责任感,树立自信心。植物对外界环境变化是敏感的,需要学生及时关注,及时浇水施肥除虫,尊重植物的生命,保持它的活力,这些活动能够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当学生在园艺活动中取得的成果得到他人认可后,有利于其树立自信心[5]。

2.3园艺疗法提升学生专注力及自制力

手机在生活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它为人们打开了一个接触世界的窗口,但同时人们对手机的依赖程度越来越高。特别是大学生群体,大学生刚刚脱离高中严格的管理,极易受到手机的影响,部分学生会陷入内心渴望摆脱手机但行为上难以自制的矛盾中,从而产生焦虑、自责等情绪。园艺疗法可以帮助学生改善情绪,提升专注力与自制力。园艺活动有很多形式,针对学生这类问题,我们可以采用插花、干花制作等方式,这类活动花费时间短,但需要学生在此段时间内集中注意力,可锻炼学生专注力,并且可在较短时间内看到成果,使学生获得成就感。花卉的颜色与香气也可起到改善学生的情绪的作用。

3园艺疗法在高校中的实施策略

3.1利用校园空间营造五感花园

园艺疗法可以通过视觉、嗅觉、触觉等感官知觉共同作用于患者的身体,从而对其身体进行调节[6]。在校园景观建设中,我们同样可以应用多感官作用的设计理念,在布置校园植物时选用一些芳香性的植物,比如薰衣草、桂花、梅花等,有研究表明,薰衣草香气可以降低人的抑郁感,梅花、桂花的香气可以使人放松[7]。此外,高校还可以进行室外阅读角的打造。阅读能排遣人的不安与焦虑,改善情绪[8],而在室外空间的阅读,能够让人在阅读的同时与自然进行亲密的接触,通过观赏植物,感受香气这种温和的治愈方法,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的心情。

3.2利用高校社团组织的素质拓展活动

现在高校都很重视校园内园林景观的建设,校园内的绿化常常交给专人打理,但是比如一些花坛的播种工作,其实可以利用组织素质拓展活动交给学生们播种、栽培。学生们在此过程中可以了解园艺活动的实施步骤,如翻土、挖坑、播种等,接触泥土大地,感受自然的能量,同时需要付出体力劳动,适当的体力劳动可以舒缓压力,令人心情愉悦。在学校的生活中,学生可以随时观察到自己播种的成果,可以获得满足感,体会园艺活动带给自己和他人的美好。

3.3组织园艺知识讲座,鼓励学生在宿舍内培育植物

宿舍是学生主要的生活场所之一,每个学生都希望生活在舒适宜人的环境中,植物就是很好的装点,并且植物有一个显著的特点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人们可以给它浇水、施肥,但不可能强制性地使植物生长,因此在培育植物的过程中,学生需要付出心血,植物也会有生长变化带给人满足感,人们可以与植物建立密切的关系。同时通过感受植物变化能帮助学生更加关注生活变化。植物的美丽的形状、美妙的气味都可以带给学生良好的心情,调节学生的情绪。

3.4组织与园艺活动相关的比赛

学校可以组织如迷你园林建造、组合盆栽制作、插花及利用落叶落花制作植物画等类型的比赛,这类活动需要动脑又需要动手,趣味性较强,容易吸引学生参与。比赛可以锻炼学生多方面的能力,团队比赛可以锻炼团队配合能力,锻炼人际交往能力,帮助学生发挥自己的特长;个人比赛可以增强学生的自信,增加学生对自己的认同感。插花类型的比赛作品还可以妆点环境,持续的影响周围环境,调节学生情绪。

4园艺疗法在心理健康教育中应用展望

园艺疗法所强调的预防就是最好的治疗[9]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不谋而和,园艺疗法所涉及的简单易行的园艺活动亦是非常适合在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中进行应用。通过本文的讨论,园艺疗法的许多活动方式,例如插花、干花制作、五感花园建设、植物培育等,易于在学校应用,并且这些活动能够针对大学生焦虑、抑郁等心理健康问题起到疗愈作用。希望今后有更多的人关注这一领域,园艺疗法可在这一领域发挥的巨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李树华.园艺疗法概论[M].2011,9

[2]傅琦.国外园艺治疗的应用与启示[J].社会工作,2016,(6):25-33

[3]黄瑜勤,颜庆璋.园艺疗法在国内的发展现状与应用前景[J].现代园艺,2017,(12):51-53

[4]宋禹辉.校园园艺疗法———维护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新方向[J].中国园艺文摘,2017,(12):213-215

[5]王梦凡,邱晨,王紫玥,等.一种新型的舒缓压力康复心灵的方式——园艺疗法[J].现代园艺,2017,(8):123

[6]张高超,孙睦泓,吴亚妮.具有改善人体亚健康状态功效的微型芳香康复花园设计建造及功效研究[J].风景园林植物应用,2016,94-99

[7]张高超,孙睦泓,吴亚妮.具有改善人体亚健康状态功效的微型芳香康复花园设计建造及功效研究[J].风景园林植物应用,2016,94-99

传统插花培训范文7

花卉,至古都是赏心悦目,陶冶情操,带给人愉悦幸福感觉的载体,现在随着花卉产业化,花卉培育的科学化,作为旅游业的一个重要分支,花卉业得到了蓬勃发展,越来越多的旅游者开始青睐花卉旅游。然而花卉旅游不仅是造一个花园,开发一个花田,或是举办一个以xx花为主题的节事活动那么简单,这种普通的走马观花式旅游已经不能满足旅游者的需求,在体验经济的背景下,花卉旅游如何从传统的“二维平面”式观赏旅游到“三维立体”式体验旅游就成了一个主要的研究方向,而本文则主要探讨了在体验经济背景下的花卉旅游产品的设计。

关键词:

体验经济;花卉旅游;产品设计

近年来,旅游业发展迅猛,随着花卉产业化,花卉培育科学化,作为旅游业的一个重要分支,花卉业得到了蓬勃发展,由于花卉能带给现代都市人非常愉悦放松的感觉,既赏心又悦目,所以受到越来越多的旅游者的青睐。而各大城市结合当地花卉花期举办大型花事活动为载体,不断挖掘花卉旅游的文化外延,将单一的某类花卉主题展示与多种花卉产业集群园区建设相结合、既是当地人休闲观光一日游的理想旅游目的地,又可以作为青少年科普知识学习的基地[1]。使“赏花”为关键词的春季旅游市场逐年扩大其市场份额,极大地促进了花卉产业链的延伸。花卉旅游逐渐成为继会展旅游、节事旅游、乡村生态旅游后的一种发展迅猛的新兴旅游项目,其发展前景极为广阔。如果花卉旅游发展的好,在旅游产品的设计上有创意、有新意,不仅仅是对乡村生态旅游的促进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也会为工作压力巨大的现代都市人的生活增添了新的休闲方式与生活情趣。然而花卉旅游要能持续的发展下去,不仅是造一个花园,开发一个花田,举办一个花事活动那么简单,传统的游览观光式旅游已经不能满足旅游者放松心情,全情投入的需求,而以花卉为依托向游客售卖有趣的生活方式才能真正保证游客的满意度与忠诚度,纵观旅游业的发展,任何一个新兴的旅游项目要发展得好,最后都必然以“互动”为主题,有旅游者的参与和反馈才能持久的发展下去。所以花卉旅游发展的趋势必然也会围绕着旅游者本身的消费需求延伸其服务内容,更新其服务方式,将科技、文化、生活、艺术等各种数据以不同的项目形式植根于花卉园区,并贯穿于旅游的全过程。本文主要探讨在体验经济背景下的花卉旅游旅游产品的设计。

一、开设花卉种植体验专区

这种类型的体验式旅游产品可以设计成以“种植、采摘”为主题。花卉的种植和采摘是一项既能够满足旅游者追求新奇和浪漫的心理又很容易实现的活动,尤其是在“偷菜”游戏的影响下,越来越多的旅游者希望在真实世界中有一块属于自己的“田”,种上美丽的花为满足旅游者的需求,我们可以在花田中开展“花卉采摘、花田认养、花卉种植”等项目,比如,单独开辟出几个小的片区,作为游客种植、采摘的专属体验区,让游客体验到农耕的喜悦感和成就感。“花卉采摘”属于初级体验区,在初级体验区中,旅游者可以进行简单的采摘劳作,满足女性旅游者和儿童旅游者的需求[2];“花田认养”属于中级体验区,中级体验区中,旅游者可以进行相对复杂的浇水、除草,并通过付费获取花田的命名权等活动;“花卉种植”属于高级体验区,旅游者可以在专业技术人员的指导下进行施肥、剪枝、采摘等全程劳作活动,并可以在花卉成熟以后带回自己的劳动果实,这种设计可以进一步满足男性旅游者的需求,提高男性旅游者对花卉旅游的满意度;另外还可以根据特殊节日,提供“特殊节日劳作”活动,即在具有某些特殊意义的日子里种植纪念树,纪念花,既可以美化环境,又可以纪念特殊的人和事,这就很好的满足了旅游者对情感和浪漫的需求。

二、开设花田运动体验专区

这种类型的体验式旅游产品可以设计成以“运动、娱乐”为主题,开展“趣味花卉装扮、花田音乐会”等项目。通过不同种类的花卉搭配种植,形成不同颜色,不同造型的彩色花田景观植,并在适宜的花田中设置卡丁车赛场、迷宫等趣味运动场地。根据不同的交通方式(开卡丁车游览、步行、驾马车、骑自行车),结合地形特点,设计卡丁车竞赛场、步行道、马车道、自行车道等不同的景观道路。还可以结合地形,引入一些合适的体育项目,比如花海高尔夫、花海自行车、花田漫步。

三、开设婚纱外景摄影基地专区

这种类型的体验式旅游产品可以设计成以“婚庆”为主题,利用花田的景观,打造成“专业的婚庆外景摄影基地”,在项目的设计上,可以划分为“休闲体验区”、“婚俗文化区”、“东方婚俗体验基地”、“西方婚俗体验基地”、“花之爱”。

四、开设插花、香薰工坊体验专区

这种类型的体验式旅游产品可以设计成以“DIY”为主题,开展“盆景设计、DIY香包等香草工艺品制作”等项目。结合不同花卉品种和学习者特征,开设插花培训项目,包括:“微景观花艺”、“日韩花束课程”、“欧美花束课程”、“婚礼花艺课程”、“艺术插花课程”;在专业技术人员的指导下,可以自由选择各种花卉制作各类喜爱的生活小物件,譬如鲜花书签、鲜花壁挂、并通过学习花语,制作不同含义的花束、花篮等,还可在普及花卉知识的过程中,使用香料花卉制作成小香囊、花茶、花浴香料等旅游纪念品,亲手制作成的工艺品会另旅游者对这种类型的旅游印象更为深刻。此外,考虑到成年旅游者和儿童旅游者的不同,还可规划出专供小朋友参与的儿童手工艺制作区,通过教授简单花卉工艺品的制作,如:DIY香包、DIY鲜花发卡、DIY鲜花手链、DIY鲜花名字,提高各种类型游客的参与度。

五、开设美容体验专区

这种类型的体验式旅游产品可以设计成以“美容”为主题。开展“芳香疗养、花泥美容、花茶养颜”等项目。对于一些女性旅游者游客来说,花卉的美容保健功能是非常具有吸引力的。而开展这类美容项目,可以让游客在进行花田园区游览这种相对费体力的游览之后,可以得到身心放松并且加深对花卉知识的了解。通常来说,可以针对女性旅游者开发花卉美容养颜项目,比如在花田最中心设计一座用鲜花覆盖的“变美城堡”,让进入的女性旅游者通过付费体验一次由内到外的花卉美容全过程包括:泡花瓣温泉、香薰沐浴、沐浴完成后采用花泥进行面部或者全身的护肤、在护肤的过程中饮用花茶进行养颜、最后食用花卉食品进行调理。最终达到变得更美的目的。

六、开设花卉养生体验专区

这种类型的体验式旅游产品可以设计成以“养生”为主题。健康是所有旅游者的希望,而养生则是老年旅游者非常关注的话题,老年旅游者具有较多的自由时间和相对较多的可自由支配收入,所以银发市场也是花卉旅游不可小觑的一个细分市场。老年旅游者的身体大多出现了各种亚健康问题。他们到处寻医找药、体验各类养生保健技术,但效果却差强人意。所以,可以根据中医养生学上推荐的鲜花养生法,开设“鲜花养生馆”利用我国丰富的花卉资源及其天然的药用价值,根据不同的症状,选择不同的花卉品种,利用鲜花的药用功能和现代生物技术研发花卉营养品,促进病人康复[3]。

七、开设花卉知识科普专区

这种类型的体验式旅游产品可以设计成以“学习”为主题。在科普区,主要注重科技导入带来的展示上的变化,比如,从花卉苗圃的培育过程和花卉种类的图片展示到3D立体化展示;在专区内还将规划科普体验中心,设置与科普教育相关的功能活动,注重趣味性、参与性;尤其是要针对青少年游客开展生态教育,通过参观可以了解更多的生物学信息,还可用花卉创作有趣味的景观小品,提升花卉的观赏性。

八、开设诗词艺术体验专区

这种类型的体验式旅游产品可以设计成以“鉴赏”为主题。在我国的文学史上,从古到今,以花卉为题材的诗词歌赋、小说、散文、戏剧等作品层出不穷。所以,针对旅游者对文化内涵的需求,利用花卉文学艺术、花卉传说故事开展“以花会友,用花传情”等主题的“花卉诗词”鉴赏大会。

九、开设饮食文化体验专区

这种类型的体验式旅游产品可以设计成以“美食”为主题。当今旅游者追求自然、苗条、年轻、漂亮,崇尚饮用天然健康食品。所以针对旅游者的需求,可以利用各类花卉制作成花卉粥、花卉糖果、花卉糕点还可以利用各类花卉的药用价值制作成各类花茶作为减肥塑身饮品。

作者:刘宇 单位:西南财经大学天府学院

参考文献:

[1]王书侠.花卉旅游21世纪的低碳休闲方式[J].河北旅游职业学院学报,2001,18(1):43.

传统插花培训范文8

职业能力的培养状况最终要通过在企业的生产和管理实践中体现,因此职业能力的培养离不开企业的指导和参与,需要学校和企业之间建立长期有效地合作机制。从目前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的经验来看,校企合作办学的模式效果比较好,学校依托地方酒店企业的优势互补,形成产学研结合的教育机制。但最大的问题是校企合作的内容比较浅,极少进行深层次的合作。在“校企合作”的步伐中,学校应主动出击,创造条件更好的迎合企业的需要,已达到更有效地合作。而企业应当履行合作的义务和社会责任,把学生的培养工作融入到企业的经营管理中,为企业创造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上面提到,职业能力包括职业素质和综合能力两个方面,而从酒店管理专业的教学角度分析,应包括职业通用能力、职业特定能力和职业拓展能力三个层次。以此为基础,既要针对专业培养目标,结合高职教育的特点,又要符合认知规律和教学规律,科学地设计课程体系,本人认为可将课程依据职业能力分为三大模块课程体系:专业基础课程、专业核心课程和职业拓展课程。在专业基础课程体系中,注意公共必修课与专业通用课程的整合;专业核心课程要注意,理论教学、实践教学和职业资格认证三方面的相互衔接,正确处理服务技能类课程和管理技术类课程的关系;职业拓展课程注意必修课和选修课的结合,是为学生将来职业的发展储藏潜能,也要考虑学生就业的职业选择和爱好提供个性化的课程。

“一个中心”指始终以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为核心;“二个平台”指在培养学生职业能力主要依靠学校和酒店企业二个平台,以学校教育为主,以酒店培训为辅;“三个模块”指建立以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构建的课程体系,分为专业基础课程、专业核心课程和职业拓展课程三个模块。社会的发展和高等教育的特点,决定了高职教育办学必须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职业能力是衡量学生在企业生产和实践表现的重要标准,是完成一系列职业任务所需要具备的知识、技能和态度。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学生的职业能力具体而言,包括职业道德与敬业精神、服务意识、语言表达能力、专业知识水平、酒店服务技能、创新能力、管理能力和领导能力等。[4]培养模式的建立必须立足于学生从事酒店行业所需的职业技能的培养,并将这一思路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以此为宗旨构建课程体系,开展各种专业教育活动。

学校作为学生教育培养最主要的平台,除了传统的专业课程教育外,通过多种教育方式,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尤其重点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质。酒店行业对服务意识、沟通能力和职业习惯等方面要求较高,单纯依靠课程教学的培养效果并不明显。营造有利的环境和氛围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职业素质单一依靠专业课程不能让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只有在学校营造特殊的环境和氛围,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逐渐形成正确的职业素质。为创造整齐洁净的生活环境和高雅舒适的学习环境,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创新意识、审美能力和服务意识,学院酒店管理专业每年开展“最有特色寝室”比赛,让学生设计布置自己的寝室;并让学生布置自己的教室,要求具有一定特色和文化性;寝室和教室每周检查卫生情况,开展“星级寝室”和“星级教室”的评比。学院规定酒店管理专业的学生必须穿定制的校服,佩戴校牌,让全校师生监督他们的行为举止,让学生养成良好的仪容仪表和礼仪礼貌。开展各种学生活动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一直以来,学院酒店管理专业坚持把各种各样的学生活动纳入到专业教育的整体环节中,与职业能力的培养有机联系起来,指派专业教师负责指导,使用专业实训场地和设施,提高活动的广泛性和针对性,全面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水平。每年在九月份开展一次大型的“酒店服务技能大赛”,包括客房铺床、前台情景模拟、餐饮创意摆台等比赛项目,还穿插学生的才艺、水果雕花、插花、茶艺等表演,既让比赛选手提高专业技能,展示自身才艺和价值,又让观赏者拓宽专业知识面,加深对专业的热爱,尤其让新生更好的了解专业特色。在每年五月底学院开展的“心理健康周”活动中,通过讲座、讨论和演讲等方式加强对学生“服务意识”的灌输,让学生客观准确的认识酒店服务工作的特点。

职业能力的培养状况最终要通过在企业的生产和管理实践中体现,因此职业能力的培养离不开企业的指导和参与,需要学校和企业之间建立长期有效地合作机制。学院酒店管理专业通过近几年的经验总结和调查分析,探索出行之有效的深入的合作模式。建立紧密型合作基地针对酒店管理专业特性,为增强人才培养的实用性,依托地域优势和社会资源优势,建立了一批相对稳定的校外实训基地,搭建优质的实习平台、广泛的就业平台和校企共同发展产业的平台。酒店管理专业先后与数家高星级酒店及大型餐饮连锁企业建立了紧密的合作关系,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产学结合的长效机制。还聘请企业管理人员参与课程教学,组成联合教学团队,担任客座教授或课程教师,定期开展行业前沿讲座。此外,通过学生参观酒店和顶岗实习的方式,使学生在企业接受现场教学,让学生提前融入企业文化中,提高了综合职业能力与就业适应能力。2012年4月酒店管理专业与湘鄂情股份有限公司签约,达成深度合作办学模式的共识,将在学生培养模式、校企合作等方面进行全新的尝试和探讨。建立松散型合作网络相对于紧密型合作基地多方位多角度的合作与探索,松散型合作企业与学校的合作主要体现在实践教学和校外短期实习环节。要求学生寒暑假期必须进行社会实践,开展行业调查,形成调查报告。一些高星级酒店、大型餐饮机构和中西餐厅等企业可以为学生提供短期实习的机会,因此通过考察和选择,与一些企业建立了松散型合作关系,通过双向选择的方式安排学生短期实习,在双休日、黄金周应企业需求安排学生实习。学生在获得一定的经济效益的同时,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提高很快。这成为酒店管理专业学生的一大特色,100%的学生参与过节假日的短期实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