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课程总结范例

创业课程总结

创业课程总结范文1

关键词:汽车类专业;创新创业;实践体系;教育路径

0引言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指出: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是国家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促进经济提质增效升级的迫切需要,是推进高等教育综合改革、促进高校毕业生更高质量创业就业的重要举措。各地区、各高校要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促进高等教育与科技、经济、社会紧密结合,加快培养创新创业人才队伍。随着21世纪经济全球化、教育综合化的纵深发展趋势,对高校汽车类专业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实践体系进行研究,有利于在对传统创新创业教育实践课程开展总结反思的基础上,吸纳新时代教育理论知识体系,使高校汽车类专业培养模式更加科学系统,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全面发展。文章本着更好促进汽车类专业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实践体系科学发展,完善高校课程教学模式的目的,对相关观点进行了研究,特将研究思路梳理如下。

1传统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实践体系现状

传统创新创业教育课堂注重教师对学生的理论性知识讲授,并且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与汽车类专业理论课程呈现出 分化模 式,知识的统 合性、同构性意味不强,学生缺乏自主实践平台检验并拓展获取的理论知识,不利于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1.1专业课程与创新创业课程结合性差

由于高校的创新创业课程处于初步探索阶段,对于创新创业课程的教育模式、培养方案等,还没有完全具备统一科学的标准和规范,创新创业教育的实践课程与高校理论课程的结合性不强。这导致了专业课程与创新创业课程培养模式的脱离,使学生偏重于某一理论型知识领域或实践型技能领域的侧重发展,难以达成对汽车类专业课程与创新创业实践型课程的综合能力提升,不利于达成对高校知识的全面掌控。

1.2教学模式“重教轻学”,缺乏实践性机会

传统创新创业教育课程的实践模式,以教师的主观讲授为主,注重对学生基础性知识、实践性知识的讲解,或者以选修课的方式进行基本理论知识的传输,学生缺乏实践机会,发展自身技能。例如,部分高校以公共选修课、网络课程、创新创业指导型学术讲座等形式对学生进行创新创业实践教育,这样的形式难以真正对接学生的实践技能提升点,使学生在探究实践技能方面存在知识盲区与操作性不足的难题,在实践过程中发展自身创新创业技能上存在阻碍。

1.3教师实践教学意识薄弱

高校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创新创业实践教育的过程中,缺乏现代化教学手段与科学的教学思路支撑教学实践。教师意识层面的欠缺直接导致了创新创业实践课堂中的实践平台缺失,使学生的知识获取量止于理论传输。部分教师对于创新创业课程的好感度不高、对于高端前沿理论理解力不够的情况,直接反映了高校教师队伍的薄弱,使教师一味沿袭传统教学模式,不愿进行教学思路与教学理论的更新,从而使新时代汽车类专业的创新创业教育实践课程难以实现大跨步的发展。

2汽车类专业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实践体系研究价值

开展汽车类专业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实践体系的研究,有利于在对传统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实践体系的反思中汲取先进教学经验,有效规避要害,更好对接高校汽车类学生对创新创业知识的需求,改进课堂教学模式,提升学生的综合实践水平。

2.1促进学生个性化能力发展

新时代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实践体系,要求将课堂教学直接对接学生的能力提升点,从学生的学情和认知发展规律角度,真正制定符合学生个性化能力发展的培养方案,促使学生在教师的辅助与方案的直接指导下挖掘真正适合自身能力的创新创业提升点,制定出展现自身水平的创新创业方案,引导学生在切身实践过程中反思自身的优势与不足,从而在职业生涯中选取适合自身的职业发展方向。

2.2改善高校创新创业类课程教学体系

新型创新创业类课程教学体系,实现了传统理论性知识讲授与现代实践探究平台两方面整合教学的发展方向,有效改善了传统高校知识体系分布不均、发展失衡的现状。使新时代汽车类学生的创新创业实践课程,得以在提升自身专业水平与发展创新创业探究能力的过程中实现了整体课堂教学的转型升级,不仅拓宽了学生的知识视野,激发了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兴趣,而且促进学生实现了头脑理论性知识与实践性知识的紧密结合,助推了高校创新创业类课程的全面发展。

2.3提升教师教学水平

对传统汽车类专业学生的创新创业课堂实践模式进行守正创新式的改革,有利于引导高校教师群体在反思总结提升的过程中,发现自身教学思路与教学方法方面的问题,促使其在新时代教育理念的指导下完成理论型讲授与实践型探究双面教学的整合,使教师在丰富自身头脑知识储备、收集教学材料、探究新型教法的过程中,提升自身的课堂掌控能力与课堂教学水平。激发其对传统创新创业类知识体系不断进行整合、重构,提升课堂知识讲解的力度与强度,使学生真正获取到有价值的知识

3汽车类专业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实践体系的潜在问题

尽管开展对汽车类专业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实践体系的反思与整合迎合了新时代教育发展趋势,具有守正创新的引领性作用,但是将新型创新创业教育模式与高校汽车类专业教学融合的过程中难免产生种种问题,这些问题能否成功解决是事关汽车类专业创新创业教育课程能够实现转型升级的命脉所在。

3.1创新创业教育体系不够完善

新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实践课堂需要以科学、公正、高效的人才培养模式与现代化教育体系做上层理论支撑,学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的质量与培养模式,直接影 响了实 践课 堂的 生成效果。部分 建校 历 史时间短、经 济基础薄弱 的 学校,难以在高校教育体系与硬件设施方面为汽车类创新创业课程实践体系的探索与升级提供强大的后备支撑体系,这直接对高校进行创新创业教育的探索之路产生了现实阻碍,使其在具体实践的过程中缺乏指导性理论作后备基础,进而难以保证教育改革的维稳前进。

3.2学生创新创业意识薄弱

从学生角度而言,对汽车类学生的创新创业实践课程进行知识体系及讲授模式的更新,直接影响了学生课堂接受知识的途径及教师与学生在课堂上互动的模式,这是对学生接受知识方式的较大变革,不同水平的学生,会产生不同的反应,如果教师处理不好学生的过渡期,就可能导致学生更加忽视创新创业方面的能力培养,从而产生高校学生创新创业意识薄弱,难以将创新创业知识 与 汽 车 类 专 业 的 基 础 知 识 融 合 发 展 的情况。

3.3高校师资专业水平不强

高校推进将汽车类基础知识与创新创业实践课程融合发展是新时代教育背景下的新型教育举措,这对于教师的课堂掌控能力、教学材料的组织能力、与学生及家长的沟通能力都提出了新的要求。但是部分高校教师面对此种新型要求,产生了教学方面的极大不适应感,对于新时代创新创业教学模式领悟不深,这种现实困难限制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采取新颖的教学方法、创新型教学思路的发挥空间,使改革高校课程教学体系成为一句空话,很大程度上沿袭了“新书旧教”的教学思路。

4汽车类专业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实践体系的应用策略

为了更好的进行汽车类专业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实践体系方面的研究,推进其在传统教学模式上的守正创新,需要从多主体角度进行综合施策。以推动新时代教育背景下的创新创业课程在高校教学中落地生根,实现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实践体系的转型升级。

4.1增添实践性内容,改革教学体系

为了更好的在创新创业实践课堂上给学生传授具有实践性的知识,改善传统课堂“重理论性知识,轻实用性知识”的现状,需要从课程内容角度进行知识体系的梳理与重构,适当的减少基础性知识、理论性知识的比重,增加实践性知识、创新创业知识的比重,使整个知识体系倾向于发展学生的创新创业实践能力,实现教学体系方面的根本性改革。

4.2为学生搭建自主探究平台,发展实践能力

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创新创业教育的过程中,要注意采用合适的教学方法,避免单一采用讲授法、讨论法等传统教学方法,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要为学生搭建自主探究平台,引导学生在完成探究性任务的过程中,发现自 身 能力 的 长处 与不足,在教学情境的帮助下,真正深入到创新创业实践情境,发展自身发现问题 与 解 决问 题的 意识,注重能力方面的提升。

4.3开发教学媒介,引进现代化教学手段

汽车类专业学生的创新创业实践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运用互联网与现代科技技术,引用现代化媒体教学手段,提升学生对新型知识的接受度与掌握力,消除对知识的陌生感,最大程度地实现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互强度。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引入,不仅提升了教师应用和掌控教学手段的能力,更增添了创新创业课堂教学 的活 力,提升了 课堂教 学效果。

5结语

创业课程总结范文2

关键词:创新创业教育;专业课;教学改革;食用菌栽培

教育部在《关于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的意见》中指出:“在高等学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积极鼓励高校学生自主创业,是教育系统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服务于创新型国家建设的重大战略举措;是深化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是落实以创业带动就业,促进高校毕业生充分就业的重要措施。”[1]全国高校响应教育部要求,纷纷开设创新创业教育课程,搭建创新创业平台,组建创新创业团队。通过多年建设,高职院校已形成了多种创新创业教育模式,组建了各层次的创新创业教学团队,涌现了大量的创新创业案例。然而,目前创新创业课程多以公共选修课或通识课程,或者是讲座、课外活动等的形式单独设置,课程内容大多是一些创业的基本知识,在专业课程教学中进行教学结合的较少,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因此,如何立足于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课程教学的有机结合,着眼于具有专业知识背景的学生创新创业团队建设,摸索出一套创新创业教育专门课程教学模式,研究如何将专业课程与创新创业教育有机结合起来,进一步促进人才培养就显得尤为迫切。

一、创新创业融入课程改革中的重要性

创新创业是指基于技术创新、产品创新、品牌创新、服务创新、商业模式创新、管理创新、组织创新、市场创新、渠道创新等方面的某一点或几点创新而进行的创业活动。创新是创新创业的特质,创业是创新创业的目标。创新创业教育指为了适应社会发展和国家的战略规划需要,以培养具有创业意识和开拓型人才为目标产生的一种新的教学理念与模式。通过将创新创业教育在《食用菌栽培》课程中的教学改革,从而有效解决课程标准与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方案契合不够紧密、课程知识点与技能点覆盖不够全面、资源形式不够丰富、课堂教学模式单一、课程设计未能突出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等问题将有重要意义。此外,食用菌的生产目前呈现快速发展的趋势,已成为我国农业经济中的重要产业,[2]该课程的教学改革可以进一步促进高等职业院校园艺技术专业学生完善专业知识结构,打造宽广的就业平台,拓展就业岗位。通过课程标准、教学活动总体设计等教学文件的编制,食用菌栽培创新实训室的内涵建设,学生创新创业团队的组建与运行,探索创新创业教育与课程教学内容实现有机对接的途径和办法。《食用菌栽培》课程作为园艺技术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教学效果的好坏直接影响人才培养质量的高低。经过创新创业教育在课程中的融入教学所形成的教改方案一旦推广,可在园艺技术专业产生持久而重要的影响。

二、课程基本情况

《食用菌栽培》课程是高等职业院校园艺技术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作为园艺技术专业的必修课程其任务是:使学生掌握常见食用菌的种类和生物学特点,掌握食用菌制种和栽培管理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具备进行食用菌制种、栽培管理的基本技能,满足从事食用菌资源开发利用岗位对该类知识的基本要求。通过课程学习,使学生掌握常见食用菌品种形态、生物学特点,能进行食用菌各级菌种的制备,能根据食用菌的生长发育规律进行生产管理,能从事食用菌加工及相关工作。

三、课程教学改革设计思路

(一)课程内容设计

根据职业能力目标,本课程设置食用菌品种的鉴别、食用菌菌种生产、食用菌栽培管理、食用菌病虫害防治、食用菌保鲜与加工等5个学习项目。每个项目包括多项任务,将具体学习内容融入到每个具体任务的实施过程中,最后还有课程综合实训。通过任务的实施过程和综合实训实现对学生知识、能力、态度的训练。

(二)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

1.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课程学习的特点,结合创新创业的教育理念,在《食用菌栽培》课程教学中应注意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进取精神,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确定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选择和评价方法的选择,有助于自主、合作、探究的这种学习方法的形成。

2.正确把握《食用菌栽培》课程的特点

《食用菌栽培》课程是与生产实践结合非常紧密的一门课程,应结合创新创业的教育理念,密切注意实际生产中新技术新方法的出现。同时,该课程又是实践操作要求较多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3.教学中强调创新创业的教育理念和实训技能提升

教学内容的选择上力求以满足工作岗位需求为度,结合创新创业的教育理念,实践技能的训练上,以适应食用菌生产管理为底线,能力塑造上重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4.以生产过程为导向

在学生能力训练过程中,以实际工作过程为导向,采取资料查阅→教师讲授→实际演示→学生演练→过程记录→结果评估→总结提高→意见反馈的模式。

(三)课程目标、内容制定

经过行业、企业专家深入、细致、系统的分析,结合创新创业的教学教育理念,课程最终确定了食用菌品种的鉴别、食用菌菌种生产、食用菌栽培管理、食用菌病虫害防治、食用菌保鲜与加工等5个学习项目,每个项目包括多项任务,将具体学习内容融入到每个具体任务的实施过程中,最后还有课程综合实训。通过任务的实施过程和综合实训实现对学生知识、能力、态度的训练,在课程目标和内容制定中融入创新创业教学理念。[3]

四、课程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

(一)教学方法改革

1.基于工作过程的情境教学法

在教学过程中,渗透以任务引领型的项目活动,探索在实际工作情境中解决实际问题的新方法,由教师提出要求,让学生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措施,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不断实践让学生具备本课程相关知识和相应职业能力。根据生产实际工作过程,结合具体的工作任务,整合课程内容,并将每个学习情境里的大任务细分为若干个小任务。让学生每6~8人分一个小组,每个小组完成一个模拟的实际工作,随着课程情境的渐进开展逐一完成项目的任务,当课程结束之际,各小组也就完成了各自选定的食用菌栽培生产管理的完整过程。

2.采用启发式教学、讨论式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根据授课内容的不同,首先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教师不断启发,学生自己总结答案;对于学生理解难度大的问题,采取互相讨论,让学生充分发言,教师综合学生意见总结,以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精神。鼓励学生在课堂上或课后自主学习,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针对学习问题加以引导。当学生具备一定自主学习能力后,改为后提问题法和学生归纳总结法,逐步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学习兴趣。

3.“项目驱动”教学法

按照典型工作任务的实施过程重构课程内容,充分体现以职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以项目为载体的职业教育理念,以现场教学和技能训练为主,加强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在技术实践教学中开展项目教学,通过“项目驱动”教学法,借鉴国际经验和行业标准,进一步加强学生技能训练能力,提高技能水平,增强学生的知识能力,综合能力,创新创业能力。[4]

4.增加实践教学,强化职业技能的训练

实际操作技能的训练是课程教学的关键。要重视实验教学和综合实训,在实验内容的安排上,注重基础性和实用性,即使学生掌握基本实验操作技能,又联系生产实际,以具体工作任务为导向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解决生产中实际问题的能力和独立操作能力,努力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综合职业素质。本课程是实践性操作很强的专业必修课程,通过实验室与实习基地相结合,缩小了课堂所学与实际生产之间的差距,也能将课堂所学灵活应用到生产实际中,为学生将来走创业之路奠定了基础,并为以后有所创新做了引导。[5]校内实训基地全天对学生开放,通过实验、实训、实操、实岗的顺序保证学生由掌握基本操作技能到熟练掌握生产技能,并反复进行技能锻炼,达到和生产需要零距离。

5.专题报告(论文)课外实践

以创新创业理念为指导,借鉴国际经验和行业标准,可以通过专题报告(论文)课外实践内容,学生根据所学理论知识,以及自己的专业方向,分小组或自己独立选题。整个流程为:查找文献资料→阅读文献资料→选题→教师检查、认可选题→整理归纳资料→制作演示汇报文稿或撰写论文→汇报讲演、答辩或交教师修改论文→教师点评引导。从而,多方面综合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能力。

6.积极运用现代教育技术

充分利用多媒体和网络资源,采用多媒体教学,增加教学内容的信息量和提高直观度,使学生可以在有限的授课时间内获得更直接的图文信息,把抽象呆板的理论内容变得生动活泼易于接受、乐于接受。应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将最新生产动态引入教学内容,有效地缓解了教学内容增加,学时减少的矛盾。利用网络进行课外指导和答疑,开通新的师生交流渠道。

(二)教材编写

以课程标准为依据,并参照菌类园艺工的相关职业标准进行编写,应充分体现以岗位任务引领、以工作项目为载体,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按活动项目组织教学内容。立足陕西及周边省市食用菌行业的生产实际,立足于国内食用菌行业发展现状,将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及时纳入教材,使教材更贴近本行业的发展和实际需要。通过参观调研、技能训练、撰写总结报告、顶岗实习等一系列教学活动,通过多媒体辅助教学实现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与生产一体化,最终形成具有可操作性、启发性、趣味性和指导性,并应为教师留有根据实际教学情况进行调整和创新的空间。

(三)教学评价改革

在教学评价中应该改变以往单一的结果性评价方式,采取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教师评价与学生自我评价相结合、理论学习的评价与实践学习的评价相结合的方式,注重理论与实践一体化评价,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其中,实践学习的评价以实验、实习过程中的表现情况、操作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任务完成情况、实训成果质量情况以及实验、实习报告为依据。通过课程标准、教学活动总体设计等教学文件的编制,食用菌栽培创新实训室的内涵建设,学生创新创业团队的组建与运行,探索创新创业教育与课程教学内容实现有机对接的途径和办法。其中,学生自主学习、自我评价是在理论教学中改变以教师讲授为主,转变为结合提问、讨论、自学,以及学生设计并制作出符合要求的产品等多种方式,达到以学生为主体。在教师的引导下,加强学生的过程体验,培养学生爱岗敬业的精神和开拓创新的能力和意识,增强学生的责任心和使命感。

五、结语

创业课程总结范文3

创业教育课程是中职学校一门新兴的课程,创业教育课堂是开展创业教育的重要途径和渠道。本文通过观摩具有相同课堂内容但教学方法和学生情况不同的两堂同课异构课,对提高创业教育理论课的有效性进行初步的分析,同时对如何有效地开设创业教育课程,提出一些建议。

[关键词]

中职;创业教育;有效性

温州人有很强的致富欲望和创业精神。温州人肯吃苦、勤于创业,把生意做遍全国、做到海外,体现的是一种强烈的自主创业意识。当这种自主创业意识成为一种社会氛围、社会风尚的时候,也就为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注入了不竭的动力。也正为此,以温州本地企业家创业史为主线的地方德育教材———《创业在温州》便应运而生。创业教育是通过教育,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自我意识、参与意识和实干精神,激发学生强烈的创业意识,使学生具备创业的基本素质,掌握创业技能,以便未来在社会生活中能善于把握各种机遇进行创业的教育活动。中等职业高中的性质和学生的年龄特征,决定了中等职业高中学生创业教育的目标,就是要为学生各种创业素质的发展奠定基础。

一、创业教育理论课课堂教学现状

中等职业学校的创业教育致力于全面提高学生的以下素质:一是对创业活动深刻的理性认识,二是对创业活动丰富的感性认识,三是强烈的创业兴趣和动机,四是良好的创业心理品质,五是在社会生活中进行创新的能力。这种教育强调的是学生的创业态度和实际创业素养的培养,强调师生互动、学生参与和团队合作。目前,中职学校中的创业教育课程都是德育教师承担执教,但德育教师缺乏丰富的创业经历和实践。同时,课程改革也要求教师要从原来的主导者、指挥者转变成服务学生的组织者、参与者,课堂应该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学必须坚持个性化表达、激发创造精神。如何让职高的学生在创业教育课堂上活跃起来,主动参与教学活动,同时又有秩序、合情理地自主学习,就成了大多数教师为难的一件事。

二、同课异构课堂实录与效果对比

笔者有幸观摩了两堂教学内容相同、运用案例相同,但教学方法和学生情况不同的同课异构课。

(一)第一堂课

教学对象:高三电子商务3+2班(该班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已创办了“创业街”,进行了初步的创业活动和实践)。主要教学过程(片段):教师下发案例(“炎炎”烧烤的成功和失败),要求学生只看案例的前部分,先找出案例中创业成功的原因,给学生5分钟时间阅读思考并分组讨论。阅读完毕后,教师叫小组学生代表回答,要求其余学生注意倾听并准备补充回答。教师把学生所有讲到的原因进行点评概括并逐一写在黑板上,若出现无人补充“冷场”时,教师便极力调动学生进一步思考,适时激将:“真的没有补充的啦?那我把答案发下去了,到时候可别后悔噢!”“好的,女生表现不错,男生呢?男子汉大丈夫跳出来!”最后,学生在教师的调动下找出了12点原因。教师此时下发答案,师生一起校对黑板上学生总结出的答案和参考答案。首先小组间互评,然后教师总结、分析、评价。随后教师才让学生看案例的后部分,寻找创业失败的原因。同样的方法调动学生回答并分析后,教师让学生根据总结出来的经验来解决本班级创办的“创业街”在经营上碰到的一些问题。学生积极献计献策,相互讨论,气氛很活跃。班级中参加“创业街”创业实践活动的几位学生还纷纷做了笔记。此时,教师又适时地进行了爱集体、爱学校的教育。

(二)第二堂课

教学对象:高一数控班。主要教学过程(片段):教师下发案例,要求学生阅读全部案例并找出失败和成功的原因,学生边阅读,边回答。但教师只倾听没有将学生的答案总结罗列在黑板上,然后下发答案,就答案再详细分析。之后也让学生根据总结的经验帮校友创办的“创业街”出谋划策。个别学生反映不熟悉或不知道“创业街”,献计献策的积极性不高。教师又临时调换了案例。

三、启发与对策

听完两堂同课异构课,通过不同的教师对同一教材内容的不同处理、不同的教学策略所产生的不同教学效果,笔者对如何提高中职创业教育理论课的有效性,有了新的认识和启发。

(一)最大限度地让学生参与教学活动,自主探索得出结论

正如苏霍姆林斯基说的,教学应使学生从中产生发现的惊奇、自豪、满足、求知的愉快和创造的欢乐等各种情感体验,从而使学生带着高涨、活跃的情感进行学习和思考,使教学成为一种充满活力和激情的活动。创业教育必须充分发挥、充分利用学生的主体精神,学生在未来的创业过程中能够进行自决、自控。在创业教育中应该充分发扬教学民主,尊重学生的意愿和个性,允许并鼓励学生对权威和成规进行质疑,形成自己对社会生活方面独特的见解、思路和风格,让课堂成为学堂。在这样的教育教学活动中,教师的职责是引导学生不断地提出问题,使学习过程变成学生不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探索过程;指导学生搜集和利用学习资料;帮助学生设计恰当的学习活动;并针对不同的学习内容,选择不同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学习变得丰富而有个性;营造支持学生学习的积极的心理氛围;帮助学生对学习过程和结果进行评价。第一堂课中,教师试着给了学生更多的发言权,首先采取小组间互评的方式,然后教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点评,渐渐地课堂像被注入了活力,学生自己“动”了起来。这种学习方式不是被动、封闭、接受性地学习的一种补充,更不可能是传统课堂教学的“调料”和“兴奋剂”,而是一种学习的革命,一种学习理念的根本转变,融合了以学生的自主合作学习为主、教师的引导点拨为辅的教学思想。

(二)创设“仿真”课堂,让学生感知创业

创业教育是一项实践性很强的活动,单靠理论的说教或逻辑的思辨难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创业素质。第一堂课中,教师要求学生为“创业街”献计献策,学生积极性都很高,缘于“创业街”是该班学生创办的,学生有着初步的创业实践。创业品质和创业能力的培养重在实践,学校为学生提供实践锻炼的环境和条件,使学生在创业实践中磨炼创业意志、培养创业能力,得到创业技能训练。因此,让学生身临其境,使学生得到创业教育的体验,通过体验使学生获得创业的感性认识,是创业教育成功开展的前提条件。学生参与的主要是实践性的创业,即模拟性的、练习性的创业活动,它突出自身的教育性,重视发挥在提高学生创业素质方面的作用,不太追求利润、荣誉等功利性的目的。实践性的创业易于组织开展且不需承担太大的风险。为贯彻实践性原则,学校应该将实践性的创业活动纳入课程体系,把丰富多彩的活动作为开展创业教育的基本途径,同时也为创业教育理论课程的实施做好实践铺垫。

(三)进行课程的校本开发和生本开发,让学生体验创业

新课程使教学过程中教师可支配的因素增多了。随着课程内容的综合性、弹性加大,教材、教参对教师留有的余地加大,教师可以根据教学需要,采用自己认为最合适的教学形式和教学方法,进行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教师不仅会“教”书,还要会“编”书。教师需要根据教学内容创造各种不同的教育情境,使学生获得更加丰富的体验。课程实施不仅是学生凭借书本,在教师的指导下,把知识对象化,以获得客观、精确的知识的过程,更是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凭借自己的情感、直觉、灵性等直观地感受、体味、领悟,去再认识、再发现、再创造的过程。简单地说,就是学生学习不仅要用自己的脑子去想,更要用眼睛看、用耳朵听、用嘴说话、用手操作,并亲身经历,用自己的心灵去感悟,这不仅是理解知识的需要,更是激发学生生命力,促进学生成长的需要。重视学生的直接经验,鼓励学生对教科书的自我解读、自我理解,尊重学生的个人感受和独特见解。在第一堂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直接选取该班学生的创业实例———“创业街”,让学生就“创业街”目前遇到的经验问题各抒己见,体现了体验式教学方法开放性的原则。知识的获得总是与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即“情境”相联系的,学习者与周围环境的交互作用,对于学习内容的理解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第一堂课后面选取的“创业街”案例来自于学生自身经验,使学生容易通过“观念—身份—实践”的途径,从提高学生创业积极性和兴趣入手,帮助学生理解创业中营销和成本核算(本课内容)的意义,为创业打好知识基础。因此,师生取得了良好的互动,双方在互动沟通中相互启发,相互激发创业智慧火花,并从中领悟创业的真谛,达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四)结合学生专业特点,精选授课载体

在第一堂课中,教学对象是高三电子商务专业的学生,学生具备了一定的营销和成本核算方面的知识。而选择的案例正是有关创业成本核算及资源整合方面的内容,结合了专业的自身特点,使创业教育与专业课教学实现了有机结合,提高了创业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材料的选取、活动的设计要根据学生的专业进行,取得“情理之中,意料之外”的效果,从而使接受式、体验式、探究式学习有机结合,培养了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五)发挥德育课育人功能,在课堂中渗透创业素养

创业教育本身就是德育课程体系的一部分,中职阶段的创业教育课程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自我意识、参与意识和实干精神,激发学生强烈的创业意识,使学生具备创业基本素质,所以创业教育中理应渗透着德育教育。第一堂课教师在课堂的最后让学生为班级的“创业街”一起出谋划策。通过材料选取、活动设计,引导学生关注集体的发展乃至学校的发展,有机渗透小组互助合作、爱校、爱集体的德育熏陶,达到了德育教育的效果。创业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创业教育理论课是开展创业教育的重要途径和主渠道,也是学校开展创业教育的第一课堂。创业教育课堂是否有效,直接影响了创业教育第二课堂、第三课堂等实践课堂的开展。创业教育在课堂中必须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改变传统的重理论灌输、轻启发探索,重知识掌握、轻知识创新的教学思想和模式,才能有效。而有效地开展创业教育,对促进中职德育课课堂教学改革同样也具有积极意义。

作者:胡若 单位:浙江省温州市职业中等专业学校

[参考文献]

[1]邢于仓,柳国强.创业教育与职业教育的关系[J].社会科学论坛,2011(2).

创业课程总结范文4

近年来,计算机、网络通讯和多媒体技术取得了长足发展,对教育理论与教学实践产生了巨大影响,成为教育创新的重要源泉。信息技术的运用有助于提供动态、丰富的学习资源,有助于构造虚拟化、生动的教学环境,有助于教学活动脱离空间和时间的限制,有助于提供多元、灵活的沟通渠道,有助于促进单向接受式的学习方式向自主化、合作化转变,更好地支持学习协作与创新精神的培养。以信息技术为支撑,本项目拟从资源体系、平台开发、内容设计以及教师培训4个方面开展工作,构建创业教育学科服务体系。①建立内容丰富、层次分明、动静结合、与学科相融合、可持续发展的资源体系;②组织优质专家团队,创新资源建设,提供高品质创新的课程资源;③构造基于混合课堂的网络学习环境,提供资源共享、互动交流、学习管理的功能,创设课堂教学、直播教学、自主学习和协作学习环境;④通过引入教学模式示范工程,探索先进的教学模式,开展教师研修培训,引导教师合理利用资源和平台开展教学活动。

2、资源体系建设

创业教育是一个面向大学生的广泛、系统的教学工作。创业教育的学习主体处于不同的学校、专业、不同的知识背景,创业与行业和社会经济活动紧密衔接,这导致创业所涵盖的资源非常广泛。如何促进各种资源的聚合并实现集成共享,需要建立一个完整的创业课程资源体系。在理清创业课程资源体系的基础上,构建资源聚合平台,形成共享共建机制,促进优质教育资源不断丰富、不断完善。(1)基础资源。以国家教育部制定的创业教育教学大纲为基础,建立创业教育的核心资源,满足标准化课程建设的需要。开发完整教学资源系统,包括电子教材、微课程视频、作业、测评、题库、PPT、WIKI、讨论主题、问答、案例集等资源。(2)领域资源。创业教育的发展趋势是将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相结合,鼓励以专业为背景,发现事业机会,实现个人和团队的创业规划。要逐步积累领域创业案例,促进领域创业教育资源的发展。此外要关注不同层次学校、不同学业级别的创业机会、创业案例、创业领域的知识,构建细分的创业教育资源体系。(3)公共资源。不断收集创新资源,收集最新的行业发展动态、政策、法规、文案,洞悉行业发展的脉搏、提供最新行业案例。提供丰富的创业信息,了解创业的前沿信息,提供学生实习、创业竞赛、创业辅导、创业孵化等社会化整合服务。(4)培训资源。组织优秀教师,开展课堂教学改革实验,探索创新的教学模式,建立面向教师培训的资源库。培训资源包括教师培训专用资源、教师授课资源、教学经验分享库、教学研究资源库、教师互动社区。(5)动态资源。引入师生交流共享服务,内容包括师生在教学过程中创建的课程录像、笔记、创业计划书、学习者在学习活动和主题讨论中产生的各种数据。建立专家开发资源、教师分享资源、学生交流资源、社会参与的动态资源体系。

3、创业教育平台建设

3.1平台功能

为了开展网络创业教育,本项目团队联合企业研制了创业教育网络学习平台。创业教育平台提供了学科资源管理、教学支持工具、学习社区环境、学习活动管理等功能。系统具有动态可扩展能力,随着创业教育建设的发展,平台在资源、教学工具应用、学习活动、社会协作等方面都可按照需要扩展。创业教育平台由资源管理系统、教学工具系统、学习管理系统组成。其中:资源管理系统以学科为单位完成资源的管理、分类、检索、评估、展示等功能。教学工具系统(学习工具、协作工具、评价工具、课程开发工具)包含广泛的学科应用,如资源点播工具、直播互动工具、论坛子系统、答疑子系统、虚拟实验室、模拟实训、在线创业计划书、学科评估等工具。学习活动管理系统由人员管理、课程管理、活动管理、教学管理、成绩管理等组成,为教学提供过程控制,支持程序教学。

3.2教学环境

平台以工具系统为基础,提供4种学习环境,包括:传统课堂、直播课堂、自主学习、互动学习。①传统课堂环境。平台为传统课堂提供的工具包括电子白板、课堂互动、录播工具、课程资源播放器,教师利用资源和工具组织课堂教学;②直播课堂环境。平台为直播课堂提供的工具包括虚拟教室、录播工具、在线测评等工具,可以组织专家讲座、大型公开课等教学;③自主学习环境。平台提供视频点播、文库浏览、虚拟实验室、模拟工具、测评工具等应用,学生根据学习起点、兴趣、适应经验等情况来选择适合自己的课程和进度来学习;④协同学习环境。平台提供社区管理、论坛系统、视频答疑室、问答系统、小组管理等工具,师生可以开展任务协作、问题研讨、在线答疑、内容分享等学习活动。平台支持课堂教学、直播教学、自主学习和互动学习4种学习环境,支持灵活的混合教学策略;支持对学习活动过程的测评,利用网络技术,师生可以得到教学效果的及时反馈,并对学习质量进行过程考核;平台注重收集人机互动数据,记录学习者的学习行为,通过不断积累,最终形成学习分析资源库,发现教学规律,以达到改善教学的目的。

4、创业教育课程实践

4.1资源设计

创业课程开发过程中通过聚集一线优秀教师,聘请一些优秀企业家、成功的创业者、技术创新专业人才组成专家小组,构建理论研究、实践教学、社会参与相结合的课程开发团队。在开发过程中,结合创业教育的特点,在课程内容开发上引入情境教学、案例教学、问题教学等先进教学方法,利用混合教学的思想开展教学设计。创业课程的突出特点是:坚持以人为本,课程自始至终通过讨论展开,课堂学习力求生动活泼;在学习内容与方式上采取问题导向,把联系学生思想实际开展教学落到实处。通过资源整合与应用,将案例学习、专家意见等以微课程或插播形式加入课堂讨论,教学信息容量大、教学组织技术性特征明显,课程呈现方式多样。在《创业基础》课程内容设计中,以电视连续剧的形式引入了剧情设计,剧情以一组大学生成长经历为背景,反映了大学生的创业生活与成长经历。借助剧情的设计,以大学生的思维为背景,展现了大学生普遍的观点、问题、思维习惯,引出创业认识、创业知识、创业实践中的各种典型观点和疑惑。课程以剧情发展为主线,引导课程各个教学环节的导入,学生在对各种观点思辨和问题研讨中提高认知。课程中设计了大量微课程,向学生深入透彻地阐述创业教育的核心和知识点,在学生完成讨论后展示专家意见,并由教师进行总结点评。

4.2教学实施

创业教育平台涵盖3个要素:资源开发、平台支撑、教学模式。教学实施的核心是教学设计,即如何利用资源,在平台的支持下,结合师生的特点,开展有效的教学活动。为此,创业教育课程专家小组,将模式示范作为项目建设的组成部分,通过教学研究专项课题,鼓励一线教师开展教学方法创新,积极总结教学经验,并开展教师研修培训。信息技术环境下的课程活动设计关键是有效进行课堂教学设计和课后教学设计,充分发挥课堂教学和在线学习平台的优势。

(1)课堂教学设计。课堂上教师的主要任务是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思考、讨论,对学生的观点进行点评,引导学生建立正确的观点、掌握基本方法。活动的形式能够让学生在轻松、有趣、高度参与和互动的氛围下主动地建构知识,促进学生深度学习。课堂面授教学包括活动准备、交流互动、总结反思3个环节。在活动准备环节,教师需要先用相关的图片、PPT或视频动画等创设一个生动的活动情境,勾勒活动所处的大背景,然后提出具体的问题引发学生的思考,并同时提出该课堂教学活动的目标;在交流互动环节,主要以学生之间的互动为主,教师作为活动组织者,为学生提供必要的引导和辅助。互动类型主要为讨论、探究、展示、竞赛和评价;在总结反思环节,课堂活动回归教师主导,围绕前面提到的问题进行剖析,与学生一起形成最佳解决方案,然后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对该活动中出现的知识点进行回顾和归纳;最后根据具体情况对该问题进行扩展,提出相关问题,让学生将所学的知识点融会贯通,举一反三,或根据实际情况引入下一轮的学习活动。

(2)课后教学设计。在线学习主要包括课程公告、资源下载、教学视频、课外知识、实时协作、主题研讨、作品展示和互动评价几个模块。通过课程公告模块和电子邮件系统可以远程向学生课程通知,提醒学生做好活动准备。资源下载模块主要提供教学课件和学习工具的下载服务,方便学生补充课堂笔记和搭建必要的软件环境。教学视频模块主要供学生回顾课堂学习活动中的重点内容,加深记忆。课外知识模块主要为解决学生知识起点水平参差不齐的问题,为学有余力的学生提供与课堂所学内容相关并加以扩展的课外知识。主题研讨模块提供师生就某些主题进行离线交流的空间,主要通过论坛模式实现。实时协作模块主要为学生课堂上或课后的小组协作提供一个共享资源和在线交流的场所,通常可以借助班级群组来实现基本功能。作品展示模块是为学生提供一个展示课堂活动成果或平时作业的场所,用以交流和相互学习借鉴。互动评价模块既可以进行学生内部投票选出优秀作品,又可以进行平时作业的互评,以获取教师和学生双方面的反馈。在线学习是课堂面授教学的良好支持,同时它又受课堂面授教学进度的限制,为课堂面授教学所主导,二者相辅相成,协同作用,优势互补。在线平台较适合远程进行以下的活动:资源分享和消息,让学生随时随地下载到上课课件和需要安装的软件,随时了解教师最新的课程安排以便做好下一课堂活动的准备;提供重点难点内容的教学视频,供学生回顾和复习相关知识点;以课件或网页的形式呈现课堂上没有时间涉及的简单知识点,或为学有余力的学生提供课堂以外扩展知识。而对于实时协作、作品展示和互动评价活动,可以尽量放在课堂上开展,但当班级学生人数较多或课堂时间不允许时,这些活动可以适当在线开展。

5、结语

创业课程总结范文5

关键词:创新创业课程;案例教学;教学设计;实践能力

近年来,国内高等院校招生规模逐年增大,不少高校的办学目标已经实现了从“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的转变。受毕业生升学率、就业率等硬性指标考核的影响,越来越多的高校在制定培养方案和课程设置中加强了对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要求。创新创业类课程作为其相关专业学生的必修课程之一,承担着传授创新创业知识、培训创业技能,培养学生具有战略眼光、良好的沟通协调能力、营销能力和决策能力等目标,在培养专业型人才方面做出了突出贡献。

一、创新创业课程案例教学设计的现实要求

作为应用性强的创新创业类课程,其鲜明特点就是密切联系社会生活,运用专业知识和技能开发产品或提供服务以满足社会需求。这就要求创新创业类课程教学必须从传统的“填鸭式”教学向现代的“互动型”教学转变。但对于相关知识基础较弱且社会阅历较浅的大学生而言,要在有限的时间内掌握相关知识并提出切实可行的创新创业设想实非易事。对授课教师而言,想要达到既定的教学目标必须在课前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安排学生预先对教学内容进行有效地思考。同时,为了提高课程的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专业素质和创新能力,教师在授课时必须加强其教学的直观性。与传统的教学相比,具有真实性、具体性和可感性的案例教学更受学生青睐。以学生为主体的案例教学模式促使学生真正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发散思维,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二、创新创业课程案例教学设计

案例教学是以教师整理和筛选的案例为载体,以案例中呈现出的真实问题为内容,通过不同方式组织学生对案例进行阅读、思考、分析、讨论和辩驳等,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为目的的一种教学方法。在创新创业课程案例教学过程中,老师应坚持以行为主义理论和建构主义理论为主导,以学生为整个教学的中心,通过一系列行为刺激来唤起学生的主动性,比如制定具体的可观察、可测量的行为目标与结果,制定一系列的奖惩措施等。1.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是教学模式的核心。在应试教育的大环境下,案例教学被用来辅助学生学习理解理论知识。这样的案例教学目标是缺乏高度的。创新创业课程案例教学在帮助学生掌握相关理论知识的基础上,还可以帮助学生在分析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转变思考方式,培养创新能力,提升知识运用于实践的能力。除了这个主要目标外,还有关于案例教学模式的目标:一方面,与传统教学方式不同,案例教学强调实践性和互动性;另一方面,在教学过程中,要形成以学生为中心,教师起引导作用的师生互动模式。2.教学程序。教学程序是案例教学的具体操作步骤,也是案例教学设计的主体部分。首先是课前准备阶段,在这个阶段,老师需要依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知识水平选取典型的案例,同时确定相应的学习要求和讨论主题。在挑选案例时,不仅要考虑案例与创新创业课程内容和目标的契合度,还要考虑案例与学生的知识水平的匹配性。除此之外还要注意案例的时效性、代表性。最好挑选与学生现有知识结构相匹配的信息适中、篇幅适中、紧密结合课程内容、突出教学目标的最新国内典型案例。同时老师在给学生预留准备时间的前提下将案例与相关主题和要求发给学生。学生在课前需要自主研读案例,小组合作探讨,熟悉案例内容,做好充分准备。然后是课中教学阶段,在这个阶段又可以细分为三步:教师导入案例、学生讨论汇报和教师总结。在上课时先由老师介绍案例的相关背景以及与案例相关的理论知识,同时引出案例。然后让学生针对案例组成小组讨论,再依次发表自己的见解。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对学生课堂参与的调动,引导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巩固和提升创新创业理论知识素养,积累实践性知识。创新创业课程案例教学在学生掌握理论知识的基础之上,还要求学生通过这种教学方式达到思维方式的创新。这仅仅依靠教师的努力是不够的,还需要学生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以一个主动接受的态度参与到课堂讨论中。在学生展示后,老师要针对学生的看法做一个点评与总结。对学生探究过程的评价要以正面鼓励为主,对积极参与合作探究的学生给予表扬,对有创新见解的学生给予鼓励,对探究中暴露出的错误观点要彻底纠正,同时还要对学生探究问题的方法进行点评,使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获得方法上的启迪。最后是课后总结阶段,案例教学不是一蹴而就的,这是一个不断修正提升的过程。学生在课后撰写学习报告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案例的理解,还可以通过这个过程反思学习过程,有助于学生改善自己的学习方式。虽然教师在案例教学过程中是一个引导者的角色,但这个角色直接关系到教学的走向,所以教师是十分重要的。教师在课程结束后根据教学效果反思教学的设计,并对优劣做出总结,最终改善教学设计中的一些不足的地方。3.教学策略。在创新创业案例教学过程中,为了更好地达到教学的目标,需要教师和学生采取相应的教学策略。案例教学也算是创新创业课程教师采取的一种教学策略,在采用这种教学方式后,还需要利用更多的教学策略来促成教学目标的实现。为了让学生更集中注意力到课堂中来,教师需要运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案例教学。多媒体技术可以呈现图片、声音、视频等,相较于传统的板书、纸质材料更形象生动,可以引起学生的兴趣,将学生引入案例的思考中来。在创新创业课程案例教学中导入案例、案例呈现、学生发表对案例的见解都可以采用多媒体形式。不仅增强理解,也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案例分析不是一项简单的任务,让单个学生独立完成案例的课前准备、课中分析是有一定困难的,而且也不利于学生之间的思维碰撞。因此,教师可以采取将学生分成小组的方式来进行教学,学生的案例准备、案例分析都以小组的形式进行。通过分工合作、小组讨论的形式,学生之间的想法产生碰撞从而达到思维创新的目的。为了更有效地规范学生的行为,也是为了激励学生,教师需要制定一系列的目标、要求、评分标准等措施。明确的教学目标,教学要求可以让学生对课程有一个清晰的认知,评分标准可以让学生不偏离主题,也能提高学生的自我要求,增强对课程目标完成的控制能力。4.评价体系。评价体系既是对教学成果的评价,也是后续改进的基础。教师的评价主要是对教学目标,以及教学效果的评价。对于创新创业课程的案例教学来说,学生的参与程度决定了最终对学生创新思维与能力的培养效果。因此,创新创业课程案例教学需要通过强化平时成绩来督促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中来。对于创新创业课程的考核,可按照平时“成绩20%+案例分析40%+期末考试40%”的比例来进行。案例分析的评价一方面由老师根据案例分析的表现进行评价,另一方面需要学生采用组间、组内互评的方式进行自我评价。这样可以避免评价的片面性,增强评价的真实性。

三、结语

创新创业课程案例教学是将案例教学应用于创新创业课程的新型教学方式。创新创业课程不仅要求学生对创新创业理论知识的学习,更强调学生创新思维创新能力的培养。案例教学的方式很好地满足了创新创业课程的需要。选择了案例教学的教学方式后,还要依据教学内容、学生特点,制定相应的教学设计才能更好地实施教学。案例教学是一个不断完善的过程,因此还需要教师根据特定的教学环境不断修正完善教学设计,以便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从而为案例教学在创新创业课程中的应用提供更高的参考价值。

参考文献:

[1]潘懋元.大众化阶段的精英教育[J].高等教育研究,2003,(6):1-5.

创业课程总结范文6

目前大多数普通本科院校认为工商管理专业应该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应用型、复合型高级管理人才,课程也是围绕这个培养目标设置的。有些依托学校原有的学科背景,比如语言类的院校突出外语优势的国际化复合型人才,工科类院校突出高素质技能型人才,鲜有提出创业型复合型人才。据统计,在开设工商管理专业的296所普通本科院校中,仅有26所学校在人才培养目标提出培养创业能力或者创业型人才。通过查阅工商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教学计划或者专业简介等资料,与创业能力培养相关的课程体系具有三大特点:

(一)课程结构不完善,内容与经济发展相脱节

中国高等院校根据教育部对工商工商管理专业的课程设置要求,开设管理学、经济学和企业管理等11门核心课。为了突出培养创业能力,有些学校加开一门创业管理课程。还有的以创业管理为基础基础,开设中小企业创业实务、企业创业案例分析等选修课。从此看出,以培养创业能力相关的理论和实践知识大多以零散的形式融入教学计划,没有形成一套完整的课程体系。有些学校将课程进行整合,分别从基础课、学科课程和模块课程三个维度设置课程。在教学过程中,由于目前大部分经典创业教材都是舶来品,国内的教材内容陈旧,不能适应日新月异的创业环境变化,实用性差。

(二)注重创业理论知识,忽视培养创业实践能力

学校提出培养学生“创业能力”的口号,有些学校并没有具体落实,不能围绕这一目标建立相配套的课程体系。有的学校没有任何有关创业的课程与培训。课程设置侧重于营销、会计、人力、生产等职能管理课程,这些课程偏向于理论性,缺乏足够的培养创业能力的实践环节。在教育模式上只注重知识的传授而忽略了对素质培养,培养学生实际创业能力的实践环节薄弱,有些课程开设了实践环节或第二课堂,也流于形式,其结果是学生的创业能力较差。

(三)创业能力培养与课程体系结合不紧密

工商管理专业人才不仅要具备专业基本素养和专业能力素养,其专业基本能力素养包括职业道德素质、人文素质、政治素质和协作能力,其专业能力素养还有具有组织领导能力、企业运营能力、协调执行能力、创新创业能力。创业能力作为专业目标能力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专业目标能力是创业能力实现的基础,两者有联系也有区别。但是课程设置没有合理安排,创业能力课程与专业课程不能交叉融合。存在课程内容重复,从某种程度上加大了学生的学习负担,使得学生自主学习和实践时间不足。同时由于院校大部分专业教师缺少创业经验,对创业能力培养缺乏充分理解,加上创业能力培养资料匮乏,他们所设计出来的课程体系也就没能和学生的创业能力紧密结合;即使能够参照个别兄弟院校的课程设置,也还存在实施的可行性问题。

以创业能力核心重新打造工商企业专业课程体系

(一)构建“平台+模块”课程体系

在课程建设中,根据工商管理专业培养目标的知识、能力和素质要求,按照创业能力结构与知识结构的对应逻辑关系,将相关学科和课程内容进行重组,有针对性地设置相应课程,构建“平台+模块”课程体系模式,有利于学生创业能力的培养。笔者认为应该建立“平台课+创业模块”相结合的课程体系。

1.公共平台课。工商管理专业的本科生,主要学习三个层次的课程内容:公共基础课、学科平台课和专业平台课。其中公共基础课主要面向所有普通本科学生,培养学生人文素养、政治素养、职业素养等综合素质。学科平台课主要面对的是管理类的学生,需要学生掌握管理学的基本知识和理论。而专业平台课也称专业核心课主要针对的是工商管理专业的学生,需要学生掌握管理的计划、组织、领导、协调和控制四大职能。

2.创业模块课程。创业模块课程是根据创业能力培养目标而选择和设置的。工企课程体系在公共平台课和专业课的基础上必须增加创业模块。创业模块课程体系应由创业理论课程和创业实践课程两大部分组成。创业理论课时根据高等学校创业教育目标,为学生掌握创业理论知识而设置的课程性课程,主要由创业管理学、创业教育概论、大学生创业指导等组成。创业实践课程是为了完善学生创业知识结构,提高学生创业能力和技能,培养学生创业个性的课程。主要分为模拟创业实验、创业教育专题活动、创业教育项目活动课程等方面。只有通过学习创业理论、掌握创业技能、加强实践,再结合本身专业特点,才能培养创业能力。

(二)开发相对独立的实践课程体系

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具有应用性特征,而创业能力的形成也离不开实践。所以要根据工商管理专业特点,设置多种类型的实习实践活动,突出实践性教学,培养学生创业实践能力。根据工商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和分层训练的原则,为培养学生的基本实践能力、专业技能、综合实践能力和综合技能,要建立与本专业培养目标相适应的、循序渐进的实践课程教学体系。要对创业所涉及到的一系列程序和解决问题的方法进行固化、分析、分类、总结,并总结出一套操作性强的实训课程体系。同时按照创业历程排列实践课程,由低到高,由创业申报、创业经营管理体验到创业营销、网络营销、财税等,在大学生创业者中形成持久的积聚效应。实践教学环节开设ERP沙盘专业实验、资本运作实战实验、沟通与谈判实战实验、资本运作实战实验、创新创业模拟与实战等课程。同时要开拓第二课堂,设置创业成功学讲座、工商登记注册讲座等等课程。

(三)以学生竞赛和活动为中心,发展有学分无学时的新型课程教学模式

创业课程总结范文7

关键词:创业;课程设计;高校

一、现状

现在许多高校设置小学期实践学期,在实践学期中引入创业实践项目,能够推动学生创业实践能力的培养。合理有效的进行实践学期创业实践课程的设计,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业实践能力。

二、课程设计的准则

通过有效创业实践课程的设计能够提高创业实践课程的效果。实践学期创业课程设计和实践的过程中,根据实践总结的经验,应该有以下几个重要的准则:1.小学期创业实践的目的要明晰。不是要学生能够在小学期实践过程中创业成功为目的,而是让学生在创业过程中体验创业的各个细节,出现问题解决的思路和方法,发现自己的不足,以锻炼和学习为主。2.小学期实践采取分组进行,以每组不超过6个人为宜,自由组合,学生在项目进行过程中学习如何的沟通,解决问题,分工和合作。3.小学期创业实践创业主体要明晰。创业的主体是学生,让学生自己设立项目,制定实施计划,执行落实,资源的获取,自己评判,问题的改正,培养锻炼学生的主动性,思考问题的能力。4.小学期创业实践老师的作用。老师的作用是程序上的推动和各种建议提出,对进程进行控制,对学生进行鼓励。5.小学期创业实践的时间和空间需要摆脱以往教学计划的安排,给学生相应的空间。6.因地制宜的参与一些商业活动。项目的制定应该是可行,就近,学生感兴趣,可以激发学生的热情为主。

三、课程设计

学期实践创业一般为期一个月,按照这个时间要求制定实践计划。

(一)创业实践的目的

主要是创造条件让学生通过自主开展参与一些商业活动,让学生体验商业活动的过程,体会商业活动的酸甜苦辣,感知商业精神,学习商业规则,促进学生用专业知识来解读商业现象。

(二)创业实践的时间计划

其中:1.所有过程,均要求学生自己完成。2.开始需制定整个项目的商业计划书。3.每周一师集合,每组进行总结,老师对上一周进行点评,然后制定下周工作计划。4.上课以学生讨论为主。

(三)计划的实施

1.每个小组根据周计划安排进行相应的工作。2.老师为学生计划执行给与指导。

(四)考核与成绩评定

注:学期成绩分开始,执行和总结的三个阶段,主要考核项为学生的参与程度,主动性,合作性,技巧,逻辑性,态度等方面进行,以鼓励学生勇于参与,不怕失败,超越自我。

四、结束语

根据课程合理的设计,通过小学期创业实践的运作,由于时间较短,成绩并不是非常明显,18个学生分成了3组,一个制作美食工众号,两个做新生产品销售,通过一个月的锻炼,学生了解了创业实践的过程和细节,能够主动发现问题并想办法解决,逐步把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过程中,并能提出自己的见解,从心理和动手能力方面都有所提高。

参考文献:

[1]谭立章,钱津津.以创业实践为载体提高创业教育实效性研究[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5(01):40-41.

[2]张呈念,徐丹彤,谢志远.成果应用型创业实践:高校创业实践的新途径[J].教育发展研究,2014(11):35-36.

[3王子刚.大学生就业创业实践教育的要素分析[J].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13(05):22-23.

创业课程总结范文8

当前,我国部分高校大学生创业法律教育课堂内容难以满足大学生实际需求。在很多与法律知识相关的公共课程方面,我国虽然实施思政理论新课程方案,但其中《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却是由“98方案”《法律基础》《思想道德修养》结合的课程。从课程设置来看,相较而言,大学生通识法律课程显得不够充足。而部分高校虽有开设辅修或选修法律课程,不过在课时方面却仅考虑到教学内容与大纲的完整性,很少会重点讲授创业法律风险。另外,大学生就业指导与规划课程中,我国高校普遍重视就业素质、技能和创业精神、品质、素质、意识等内容,相关法律内容却少之又少。因此,从各类型课程来看,我国高校大学生创业法律教育课程都没有系统全面的创业法律知识内容,所以无法满足大学生创业实际需要。

二、大学生创业法律教育课程体系建构

1.建构原则。

大学生创业法律教育课程体系建构须遵循四大原则:

(1)针对性。

在规定时间范围内促使创业法律教育达到预期结果,促进大学生创业法律意识、修养、能力的增强。

(2)配套性和相对独立

创业法律教育课堂体系在当前各高等院校中具有相对独立性,但法律课程与其他创业教育课程之间应当相互配套,以便形成完整综合的课程体系,而不应独立于其他课程体系之外。

(3)实践结合知识性。

开设创业法律教育课程其目的在于让学生全面理解法律知识,为学生树立法律意识,并通过各类活动让学生逐渐形成各种外显操作行为,帮助学生累积法律知识和能力。

(4)多样性。

高校创业法律教育课程活动性、综合性特点,直接决定创业法律教育课程组织方式的灵活多样性,所以课程体系建构必须具有弹性和选择性。

2.体系建构。

遵循以上四大原则,高校大学生创业法律教育课程体系构建分三部分完成:

(1)创业法律能力培养类课程。

创业能力极为特殊,它具有极强实践性、综合性、创造性,创业能力核心即智力;创业能力是自我谋职能力,是转化自己或他人市场创意为现实生产力的能力。其包括综合性、经营管理和专业性能力。大学生创业所必备能力之一为法律能力。针对以上能力设立相应培养的实践和务实类课程,如法律谈判、企业或商法务实等课程。同时,教授这些课程时要改变满堂灌的教学方法,多采用案例教学法、讨论教学法、情景体验、课文训练以及创业基地参观等教学方法,鼓励学生多质疑多思考,促使学生化被动为主动,化接受为探究,发挥出创业法律教育的真正效益来。

(2)创业法律意识增强类课程。

法律意识是高校大学生创业法律教育课程开设的基本目标,其主要培养大学生守法知法、依法办事、尊重交易规则、诚实守信的意识。所以,该类课程教学内容即懂法、知法、守法,主课程以法理学为主,法律方法学、逻辑学等为辅。通过这些课程帮助大学生全面理解法律,强化大学生法律意识,正确认识到法律的重要性和作用。

(3)创业法律知识了解类课程。

现有法律体系中许多法律法规都与大学生创业相关,但大学生却并非全部了解。大学生创业选择企业组织形式是首要问题,因此了解企业法是基本,才能帮助其选择与自身实际相符的企业组织形式。按照各种出资人责任形式企业分为公司、独资和合伙三类。自1999年我国《个人独资企业法》正式出台,到2005年和2006年我国分别对《公司法》、《合伙企业法》进行修订,明确区分出各类企业创建要素的不同,以及《中小企业促进法》等,都是大学生创业法律教育重要教学内容。企业经营的过程即依法交易办事的过程,所以,大学生创业还需要了解《民法》《合同法》《产品质量法》《劳动合同法》《会计法》《专利法》《所得税法》《计算机软件保护条例》《保险法》《劳动法》等一系列法律。最后,创业过程避免不了纠纷争议,大学生还应了解《诉讼法》。由于高校大学生创业法律教育课程体系的庞大,知识内容的繁杂,对于非法学系的学生而言讲解重要概念和制度即可,且介于高校大学生创业法律教育实践来看,主辅修或双学位形式是解决法律教育现状的较好办法。

三、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