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创新创业课程设计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课程设计

[内容摘要]创新创业教育在高职教育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实践与现实意义,课程设置与实施是孵化大学生创新创业的主线,其以培育在校学生的创业意识、创新精神、创新创业能力为主要出发点。本文分析目前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课程设计的不同模式,试探性地提出新形势下构建高职院校创新创业课程设计思路与建议。

[关键词]创新;创业;高职教育;课程体系

创业模块写进了人才培养方案。创新创业是时代的呼唤,是社会前进的步伐。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了“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的发展战略。在响应国家“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口号下,高职院校的步伐迈得还是比较快的,在不同的领域与不同的环境做了各种有益的尝试,特别是在人才培养方案改革方面做了不少努力。积极构建系统性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融入创业培训、创业沙龙、SYB创业辅导等,学院也定期开展创业讲座。目前高职院校广泛开展创新创业教育,以项目驱动创新,以空间孵化创业,以大赛促进创业,一时间掀起了大学生创新创业浪潮。本文从目前高职院校的创业模式进行浅显剖析,找出存在的不足或有待改进的地方,针对人才培养方案中的课程体系提出一些个人见解。

一、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课程设计的现状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构建呈现出以下两种模式:一是创新创业教育课程设置模块化。模块化在人才培养课程构建中比较常见,也比较凸显高职教育的特点,特别在基础模块与技能模块以及实践实训模块分得比较详细,基本上遵循知识、素质、能力三位一体的原则;二是创新创业教育课程融合模式。将“创业指导”“创业常识”“创业实践”等融入传统的职业教育课程中,以此突出创新创业教育的特点,促进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学科课程与实操课程相结合,形成选修课与必修课相统一的创业课程结构体系。把创新创业这条主线贯穿整个人才培养方案中。但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构建过程中仍然面临不少困境,如课程培养目标太多太杂,盲目跟风;不考虑自身的师资力量与实训条件,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看上去高大上,实施起来困难重重,也谈不到什么实质性的教学成果;课程教学内容不系统,创业课程未与专业教育有机结合,创业课程内容不能体现时代的发展趋势;缺乏具有创业实践能力培养的实训类教材,教师培养缺乏系统性培训与学习,没有实际工作经验,无法引领学生在实际中创业;创新创业课程过于分散,在1~3学期灌输创新创业知识还为时尚早,因为这段时间是学生吸收专业知识的重要阶段,很难被转换与吸收,等等。这些都导致了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实施效果不理想。另外,创业大赛、学生社团等实践活动参与学生有限,实习实训条件有一定的局限性,校企合作在各类高职院校落实程度不同,导致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偏重创业知识的灌输,实践活动开展难免流于形式,可见,不同类型院校的办学条件、学生状况不同,不同时期对创新创业教育的认识不同,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的构建是在理念不断更新中发展的,在不断适应条件中变化的。所以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的建设一定要有前瞻性与可行性。

二、新形势下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课程设计构想

1.构建理实合一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

要想让创新创业对人才的培养落到实处,切实实现对创新创业人才的孵化,系统性地构建高职院校创新创业课程体系,让创新创业教育根植于高职人才培养体系之内。首先要建立合理的课程架构,这是创新创业的必要条件。建议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可以分成两大块,即专业基础与专业实践,将通识课程、专业基础课以及专业核心课程同归于专业基础模块,授课时间基本上在第1~3学期全部完成,第4~6学期开设仿真实习实践模块。这个模块里面没有专业课,只有理论与实践实训环节。其实创业知识不一定安排在前面通识课程里面,前期学生由于对专业认识不够全面,创新创业意识相对不高,很难调动积极性,安排在仿真实践阶段效果会比较理想。这个阶段是学生在掌握必要的专业知识与专业技能的基础上进行仿真实践,学生在结合所学的专业基础上来领悟项目,领域创业,认知性就比较强,学生就明白自己要做什么,怎么做,基本上都有个初步的概念,这个环节需要的就是引导。在仿真创业阶段灌输创业知识效果自然可观,仿真实践完全摆脱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结合企业进行校内外仿真实践,在老师与企业的引导下结合创业规划进行项目调研、项目分析、项目实施以及项目总结。值得注意的是,实践性教学并不是完全侧重于实习实训,在日常教学活动以外的学生社团活动、专业技能比赛、素质拓展活动、第二课堂活动等。这些活动对整个模块起到推动的作用,尤其是省内外的各项关于本专业的大赛活动,特别是大学生“互联网+”大赛,具有一定的挑战性与创新性。这里面会萌发创业精英,国家对这块的支持力度很大,对学生来说比较有吸引性。把“互联网+”创业大赛作为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课题来做,可以有组织地对创业学生加以规范引导与指导,有些大赛成果直接可以作为创新创业项目进行延续与提升。在仿真实践模块中,理论引导非常重要,在学生开展创业计划之前必须完成,可以结合SYB创业培训进行。SYB创新创业培训在仿真实践模块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

2.课程设置要体现本土文化

结合当地经济发展的特点和需求,服务于周边企业,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是高职教育的重要职能。一些高职院校不考虑自身条件,盲目跟从,一味照搬本科院校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课程设计过于流于形式,看上去很高大上,实施起来困难重重,接不了地气,不能体现出本土文化的高职特色,导致课程实施起来没有力度,效果不明显或基本上流于形式。比如有的地方陶瓷是一大特色,研究石雕、玉雕就接不了地气,缺少创业氛围。课程设置一定要与时俱进,结合周边企业特点与特色制订具有创业实践的实训类教材,实训教材一定要挖掘本土特色,分析这种特色目前与将来发展的一种趋势以及目前所处的困境,特别是学会结合互联网进行研究,从中找到创业切入点。市场调查非常重要,深入当地企业,了解企业需求,寻找创新点。这样实训起来平台多,以项目式推进创业开展,以仿真实训融进校企合作模式,创业项目才能落到实处;师资力量也会壮大,企业师傅可以作为专业兼职教师、创业指导。所以高职院校课程体系理应以当地文化特色为主线,在此基础上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创新知识作为基本内容,分层分类实施创新创业教育,这样不仅能满足创新人才个性化需求,而且能提高创新创业教育质量。任何一种教育模式的最终实效性,取决于其实施过程的本土文化,创新创业教育也不例外,因此,在实施创新创业教育中,应充分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合理有效地利用现有资源优势,将创新创业教育最大化,为社会培养更多创新人才。

3.大力推进多元支持的延伸课程建设

课程建设是为培养各类创新创业型人才搭桥的,课程体系不能太单一,在新的形势下,建设多元化的课程体系对培养创新创业型人才非常重要。各学校可以利用自身的社会资源有计划地开展多样性的选修课程,让同学们融进创业实践场所,比如众创空间、创客咖啡、大学生创业园等。学校要建立一些较稳定的创业实训基地,这些创业基地不仅可以提供本学校学生创业实践,还欢迎其他兄弟院校学生进驻,特别是毕业创作等,其他院校学生来本校创业基地创作能带动本院学生创作氛围,拓展他们的视野,激起他们学习与创业的热情。很多学校进驻的大学生都留在本地创业,效果很不错,无形中影响了本校学生创业;以项目驱动创业,建立校企合作机制,也是孵化大学生创业的直观因素。其实学生的创业思维大部分来自个人的实践经验,在企业实习中,他们会体验企业的文化与理念,熟悉企业新技术、新工艺的应用以及适应产品制作流程和设备的操作规范,进一步强化岗位实践能力,这就是大学生在创业前夕的最好学习,经验就是财富,有了经验就有了创业的信心,进而会寻找创业机会,校企合作起到很好的创业孵化作用。另外,在校园营造创新创业氛围是很重要的。校园要有一种浓厚的创业文化氛围,让往届成功创业的学生案例不断地在海报栏、公告栏、校报、学院网站等进行传播,宣传创业经验,展示创业魅力,大力宣传创新创业教育的意义,特别是创业较成功的,不仅要宣传,还要经常带学生去实地参观考察,感受创业魅力与成就,激发学生的创业欲望。这样会促进大学生创业认知和态度,努力在校园里形成“推崇创新、尊重创业、支持冒险、宽容失败”的精神文化环境。通过互联网自主学习创新创业也是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很好的渠道。当代大学生是一个普遍掌握信息技术的群体,又是一个具有独特个性心理特征的群体,网络创业已成为大学生创业的新途径。通过建设创新创业课程网站,提供网络创业、网页设计、网站管理、网络检索、网络营销等学习内容,提供创业指导。搭建起自主学习、内外结合的创新创业教育平台,可以激发大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为他们的个性发展提供更大的空间。最后建议在学院开展“三层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这样的教学体系可以以选修课、校选课的形式进行,重在培养全院学生的创业意识。第一层次面向全体学生开展普惠教育,通过创业基础、创业沙龙、SYB创业培训等选修课启发学生的创新潜能和创业意识,挖掘学生的创业潜能,点燃学生的创业激情,发现创新创业型人才,提升学生创造性就业的能力。第二层次面向有意向创业的学生开展小众教育,通过创业类公选课与相关的实习实训,进行创业知识、创业素质拓展教育和创业技能培训,引导学生为自主创业做出积极准备,一旦时机成熟即可创业。第三层次面向已经进行创业实践的学生开展个体教育,针对经营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进行个性化的指导和培训,比如产品定位、价格取向、服务群体等,让学生在创业中不再是孤军作战,这样加快了他们的创业步伐。特别是第三层次教育非常重要,很多学生在首次创业激情比较高昂,步伐迈得不太稳,往往一旦遇见挫折或困难就会失去信心或动力,错误地认为自己所走的创业之路不合理等。鉴于这种情况开展必要的个性化的指导和培训有利于让在创业困境中的学生走出迷茫,逐渐走向成熟。然后让成熟的学生以老带新的模式对下一届创新创业的学生进行引导与帮助,形成良性循环,带动其他学生创业与就业。所以说开展小众化的选修课程也是很有必要的。

三、结语

综上所述,创新创业教育要以提升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创业能力和社会责任感为核心,创新创业课程体系建设一定要围绕培养高技能型人才、创新创业人才为主要目标,同时在创业素质培养方面也不能松懈,倡导学生在就业与创业方面“先做人,再做事”。创新创业教育也不是游离于人才培养体系之外的,不能让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成为两张皮,要让创业不是纸面上的空谈,也不是什么辩论赛,一定要将创业落到实处。

参考文献:

1.葛玉良,韩丽丽.我国高校创业教育体系构建研究.中国成人教育杂志社,2014

2.于利.“项目参与式”高职院校创业体系的构建.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12

3.李昆益.基于创业过程的高职创业教育课程体系构建.中国教育出版社,2011

4.程洁.基于知识技能素质为一体的营销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武汉理工大学出版,2015

5.李作战.基于品质和能力培养的大学创业教育课程体系设计.中国兵器出版社,2009

作者:郑振雷 单位:泉州工艺美术职业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