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与投资范例

前言:一篇好的文章需要精心雕琢,小编精选了8篇创业与投资范例,供您参考,期待您的阅读。

创业与投资

创业与投资范文1

关键词:创业板上市公司;内部薪酬差距;创新投资

通过搜集整理文献发现,目前大多数文章的研究方向是探究薪酬差距如何作用于企业经营绩效或者研究影响薪酬差距大小的因素,而研究薪酬差距对企业创新投资影响的文章极少,且结论并不统一。基于目前薪酬差距研究的不足和创新投资对企业的重要意义,通过研究创业板上市公司内部薪酬差距与企业开发支出之间的关系,为研究企业创新投资水平的影响因素提供新的方向,同时为企业如何通过调整薪酬结构提高创新投资水平提供理论依据,引导企业通过完善薪酬体系提高企业创新投资水平。

1内部薪酬差距与创新投资的概念

1.1内部薪酬差距

内部薪酬差距是指企业员工由于职位、工龄、能力以及对企业贡献的不同,导致员工之间薪资水平存在差异。此处所指的员工是包括董事、监事以及高管在内的全体员工。内部薪酬差距的研究有以下3个方向。第1个方向是高管与董事之间的薪资差异,第2个方向是研究是高管层与普通员工之间的薪资差异,第3个方向是员工与员工之间的横向比较。在研究过程中仅涉及第1个方向和第2个方向,研究时仅使用财务报表中披露的货币性薪酬。

1.2创新投资重要性

在经济全球化时代,创新是衡量一个企业能否在日趋复杂的环境下存活并壮大的关键,是推动企业实现飞跃式发展的最大动力源,企业只有重视创新,与时俱进,以创新转变核心生产力,实现产业转型升级,才能驱动企业发展,稳定甚至超越自身的市场地位,实现企业的长足发展。反之,如果企业轻视创新、畏惧改变,即便企业目前在市场上占据主导地位,也会逐步被其他企业赶超,被他人蚕食。因此,企业必须重视创新,扩大创新投资规模[1]。创新投资作为高风险、高收益的企业核心财务事项,具有成本高、风险高、技术复杂性强、严重滞后等特性,虽然投入过大、创新前景低,但只要企业创新成功,即可为企业创造大量现金流,维持企业存续和发展。创新投资成功与否主要取决于两个因素,即企业的研究开发能力和投资意愿。只有企业的研究开发能力足够强,同时具有投资意愿,才能成功实现创新。当代企业,尤其是创业板上市公司,只有重视创新,大力开展创新研发活动,高层管理团队成员团结协作、整合个体资源,聚合各个高级管理人员的能力,才能真正促使高级管理人员以创新为导向,合理分配和调用企业资源,为企业的发展提供动力。

1.3高管人员团队合作对企业创新的重要性

企业高级管理人员是制定企业创新决策的重要人物,掌握着企业大量的机密信息,高级管理人员主导创新活动的全过程。创新作为企业攻坚任务,极富挑战性,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主导该创新项目的高级管理人员因高风险性等因素,受资源和能力的限制,创新意愿较低,将导致创新进程严重落后,无法充分挖掘企业技术的潜力,难以形成企业核心竞争力。因此,创新投资不仅要由高级管理人员主导,还需要知识水平较高的高级管理人员团队,团队内部成员拥有不同类别的知识交叉,才能作出更加全面、精确的创新投资战略决策,以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的目标[2]。

2我国创业板上市公司薪酬差距与创新投资关系分析

2.1高管与普通员工之间薪酬差距与创新投资

选取了2554个年度样本公司,分析了2009—2017年的高管薪酬与普通员工薪酬,具体分析结果如图1。合理的薪酬制度是提高企业创新投资水平的关键。通过分析创业板上市企业中高管薪酬与普通员工薪酬的有关数据可以得出,2009—2017年间高管和员工的薪酬差距整体呈上升趋势。从图2可以看出,我国创业板上市公司高管和员工之间薪酬差距与研发强度存在负相关关系。2009—2017年高管与职工之间的薪酬差距逐年递增,研发强度在这9年间时增时减,但整体呈下降趋势。因此,薪酬差距与企业创新投资水平显著负相关。

2.2高管与董事之间薪酬差距和创新投资

从图3可以看出,2009—2017年高管和董事之间的薪酬差距先上升后下降再上升,整体波动较大。我国上市企业中高管与董事之间的薪酬差距整体上和研发强度的变动幅度是相反的。2009—2017年高管与董事之间的薪酬差距呈先上升后下降再上升的趋势,而2009—2017年研发强度的变动趋势为先下降后上升再下降的趋势,从整体上看,二者变化趋势相反。

2.3统计分析结论

选取2009—2017年2554个创业板上市公司作为研究样本,通过对数据进行筛选整理、计算相关指标、分维度进行描述性统计以及制成折线图、柱状图等方式进行统计分析。从不同年份来看,整体上存在高管员工、高管董事之间薪酬差距越大,研发强度越低的现象。因此,高管员工、高管董事之间薪酬差距与企业创新投资存在负相关关系。统计分析结果表明,高管董事之间薪酬差距与企业创新投资存在负相关关系;高管员工薪酬差距与创新投资同样存在负相关关系。

3提高企业创新投资水平的建议

从分析结果可知,在不同年份,高管董事之间薪酬差距均与创新投资呈负相关关系,结合统计分析结论以及相关理论文献可知,从设置以公平为主导的薪酬差距体系、完善普通高管的晋升机制两个方面提出了企业提高创新投资水平的建议。

3.1设置以公平为主导的薪酬差距体系

统计分析结果表明,薪酬差距对创新投资存在负向激励作用。因此,企业在设计薪酬体系时,应同时遵循效率与公平原则,且应以公平原则为主导。企业在设计薪酬体系时,应当注重公平原则,充分考虑薪酬差距对创新投资的负向激励作用。较小的高管内部薪酬差距更有利于公司内部和谐及工作的协调,推动创新投资决策的制定和施行。有效且合理的薪酬结构有利于企业更好地展示自身魅力,便于企业吸引和留住人才[3]。

3.2完善普通高管的晋升机制

通过统计分析发现,在一定情况下,高级管理人员之间薪酬差距越小,企业的创新投资水平就越高。高级管理人员之间的薪酬差距取决于核心高管与普通高管之间的薪资差异,因此要想缩小二者的薪酬差距,不仅要限制核心高管的权力,还要完善普通高管的晋升机制,普通高管晋升后,其薪资水平也会随之提高,那么高管之间的薪酬差距也随之减小,企业的创新投资水平能够得到提升[4-5]。因此,完善普通高管晋升体系是缩小高管之间薪酬差距的重要手段,只有完善普通高管的晋升体系,才能缩小高管之间的薪酬差距,进而提高企业创新投资水平。

参考文献:

[1]孔东民,徐茗丽,孔高文.企业内部薪酬差距与创新[J].经济研究,2017,52(10):144-157.

[2]苗冰玉.高管团队内部薪酬差距对企业投资效率的影响研究[D].合肥:安徽大学,2018.

[3]黄国良,杨光.高管内部薪酬差距、内部控制与研发投入[J].中国注册会计师,2018(6):56-60,3.

[4]康莉霞,徐飞.高管薪酬差距、CEO特征与股价崩盘风险[J].会计之友,2020(2):41-48.

创业与投资范文2

关键词:风险投资;创业教育;创业能力

    一、前言

    在我国经济快速增长,结构进行调整的今天,风险投资作为一种新型的股权融资方式在国内逐渐流行起来。它把资本投放和企业管理职能有机结合在一起,提高了投资效率,成为各方关注的热点,为工业化、全球化的经济发展提供了资本融资渠道,并成为深入影响当前社会经济发展一个重要特征。

    在大众化教育的背景下,创业逐渐成为大学生的热门话题与最后抉择。我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已经走过了十多年的发展路程,但与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相比,创新创业教育还满足不了实际的需求。风险投资作为现时代资本投放与融资必要手段之一,是激励创业思维的重要工具。风险投资下,更加容易实现创业思维和想象的表现,更有助于激励创业思想的交流和智力风暴的发挥。风险投资下的创业,也因大量使用风险技术而具有更高的科技含量,进行科学的管理,因而不断超越传统的创业教育模式与思维,更具发展与现实意义。

    二、目前高职创业能力培养的现状与问题

    (一)高职院校学生创业能力的培养现状

    我国近年来也非常重视大学生创业能力的培养。目前高职院校学生创业能力很大程度上受制于学校的培养,随着高职院校的发展,无论在基础设施等硬件还是师资力量等软件方面都有了进步,但仍然与社会发展形势不相匹配,学生的创业能力与市场要求出现脱节现象。另一方面,大学生创业准备不足,缺乏创业技能、资金、管理知识等诸多方面的素质;在创业过程中同时也出现有技术无资金、有资金无管理、有管理无规划等诸多问题。调查显示,有 85%大学生的自主创业以失败告终。

    1、创业能力不足。创业是一项具有挑战性、创新性的活动,十分强调创业者个人的素质和能力。不可否认,现代大学生实践活动的增多,使认知能力、组织能力、沟通能力有所提高,但是根据全国大学生创业失败的众多的例子来看,这种外在的表现的能力,在一切顺利时能够起主导作用,但当出现困难和问题时,心理素质和适应能力等内在能力显的比较弱,出现临事慌乱,不知所措,遇难则止,知难而退的表现,最终导致大学生创业成功率的不高。

    2、创业资金不足。创业资金可以来源于:银行贷款、风险投资、典当融资、股权融资和融资租赁等渠道。对于创业者来说,筹集资金创办企业本来就是一项艰巨的挑战,大学生创业者在寻求外部融资时更是困难重重,尤其是考虑到贷款的安全性,银行一般不会轻易的贷款给大学生创业者,风险投资者的眼睛又仅关注较大的投资项目,大学生创业者的资金只能来源于自有资金,亲戚朋友的借款或其他私人股权投资,得到社会资本支持的微乎其微,从而导致创业启动金的拥有量极为有限。

    在对创业障碍的调查中,48.8%的学生认为最大的障碍是资金问题,很多有创业意向的大学生因为资金问题止步于创业大门之外,创业理想无法付诸于实践。调查还显示,大学生解决财务问题的主要手段是向银行贷款,占39.8%,向政府申请资金占23.1%,吸引风险投资占14.2%,向亲朋好友借钱13.7%,自己积累8.5%。这表明以银行贷款为主的资金供给政策与大学生认知需求基本一致。在调查发现,没有任何一个创业大学生获得风险投资机构的资金支持,这主要因为风险投资与创业项目之间没有成熟的信息互动平台。目前大学生创业仅能通过政府相关政策或一些大学生创业基金得到小额资金支持,但是与资金实际需求还存在较大差距,创业资金供给不畅造成的资金问题仍然是大学生创业的主要瓶颈。

    3、创业管理不善。在创业管理过程中,大学生创业的管理基本理论来源创业教育课堂或者是创业活动实践中。创业课堂知识的简单化、创业实践活动的单一化,使他们学习不到系统的企业管理知识,掌握不了管理方法。另一方面,大学生创业规模往往基于最基本的组织结构,独立创业或者团队创业,一旦雏形规模,组织结构复杂,人员队伍扩大,其管理技能日趋渐下,掌控不了企业的发展,最后不了了之。

    以温州各大高校为例,据统计,目前温州市六大高校在校大学生人数约为8万人,2010年毕业生人数为3.5万人。有抽样调查显示,温州市大学生毕业后有创业意向的人数占总人数的15.8%,高校大学生自主创业群体正在日渐壮大、崛起。调查还显示,温州市大学生创业企业多处于初始运营期,大学生创业失败率约为83.97%,温州市大学生创业成功率为5.13%,高于全国毕业生创业成功率平均水平2%-3%。

    (二)高职院校学生创业教育创业能力培养存在的主要问题

    1、高职创业能力培养意识薄弱。大多数学校只把培养重心放在职业技能上,建立创业园区,成立创业工作室,实践基地,给予硬件设施的支持,对学生创业能力培养的意识相对单薄,多数学校没有完备的创业教育课堂体系,缺少对创业精神深入的探讨与学习。

    2、创业教育定位不准,认识不清。创业教育不是短期知识技能教育,是一种新的教育思想和教育实践活动,以培养大学生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为主的素质教育。多数高职院校本能得将创业教育作为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的渠道,而忽略了创业教育的本质所在。不能使学生通过创业教育掌握创新创业的相关知识和技能,培养兴趣、意志,增强文化修养,导致大学生为了创业而创业,在某种程度上很难成为一名具有风险投资意识的企业家。

    3、创业课程体系的不完善。创业课程体系是学生接受创业教育、获取创业知识的平台,而目前的高职院校教学设计缺乏能力本位的统筹,课程安排设置千篇一律,多数学校将其纳入就业指导课程体系中。这种边缘化的安排导致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知识学习相脱节,难以使学生掌握创业过程所需要的创业技能、管理等知识,局限于表面化的创业操作,这也是为什么我们的学生大部分在创业孵化中就归于失败了。#p#分页标题#e#

    4、高职创业教育中缺乏对创业人才培养全生命周期的职业生涯考量。人才培养目标的落实往往还只停留在就业率的百分比上,却没有将学生接受终身教育、发展全生命周期的职业提升纳入培养目标,造成学生持续创新的动力和能力不足。

    三、风险投资融入高职创业能力培养的需求分析

    (一)基于教育创新的风险投资特征

    风险投资已经成为现时代创业者积累财富的必要手段,也是激励创业者思维的重要工具。在风险投资环境下,更加容易实现创业者创新思维和想象的表现(如风险意识)、更有助于激励创新思想的交流和智力风暴的发挥(如风险投资策略)。

    风险投资作为创业环境下存在一种投资形式,具有与一般环境完全不同的特征:

    ① 理念:风险投资所透露的投资创业理念,并非我们传统意义上的企业精神(一味着眼于盈利),而以企业价值作为衡量去探索个人的追求与企业的发展。相比之下,现实高职院校创业能力培养的教育目的显得十分渺小。

    ② 风险性:风险投资作为一种投融资机制,面临全程的高风险性。在这种投资环境,创业者有着高度的风险意识控制,更加容易实现创新思维。

    ③ 创新性:风险投资高风险性和高收益性使显著区别于传统的投资形式,从风险投资的运作机制到具体投资策略都显示了与传统投资形式的不同,而风险资本对每个项目的投资都有不可复制的地方,从而更有助于创业者智力的爆发和技术上的创新。

    ④ 配置:在具有较大资金与丰富经验的情况下,风险投资具有较强的示范和吸引作用,在创业过程中起到种子融资与资源的自由配置,从而起到效益功能。

    ⑤ 规范化:风险资本支持的创业企业在结构与特征上不同于一般的企业,需要经常打破陈规,根据自身生存的创业计划,进行文化、结构上的转型,以便实现持续生存。

    ⑥ 群体决策:风险投资公司通常由一群经验丰富的投资专业人士组成,他们的背景不同,观点各异,不允许其中任何一个人的权力或地位影响到群体的讨论。群体中健康的讨论和争辩,最终能够做出更好的投资决策,胜过任何一位充满智慧的个人单独作出的决策。

创业与投资范文3

(一)出口:风险资本退出机制不通畅

顺畅的退出机制是创业资本实现增值的根本保障。我国创业投资还处在起步探索阶段,创业投资退出机制不完善,退出渠道不通畅成为我国创业投资的一大障碍。首先,退出方式比较单一。我国风险资本的退出方式主要是股权转让。受证券市场发展以及法律制度等方面的限制,股权转让成为我国创业投资退出机制的主导方式,而其他方式运用极少。其次,法律制度不完善。目前法律法规和制度体制不利于创业投资的发展和完善,与创业投资有关的规章制度存在着许多不利于退出的条款。再次,产权市场混乱。我国的产权交易市场过多过滥,监管滞后,产权交易法律缺位等问题阻碍着统一的产权交易市场的形成,加大了创业投资退出成本和投资风险。

(二)人才问题:缺乏复合型创业投资人才

人才是农业科技创业投资成功与否的关键。由于我国创业投资在农业科技领域的发展不成熟,目前多层次、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少之又少。一方面,缺乏创业企业家,未形成创业企业家队伍。很多商业案例充分说明:一流管理与二流技术结合,可以获得成功;一流技术与二流管理结合,则极可能失败。另一方面,缺乏既懂高新技术又能开拓市场,敢冒风险寻求高额收益的综合型投资者。我国存在不少优秀的专业技术人才,但由于我国的市场开放时间不长,以往高等院校的专业分工过细以及现行的人事管理体制和教育体制等,不利于复合型人才的培养,所以目前能满足创业投资要求的复合型风险投资人才很少。

(三)运作问题:科学管理运作制度不健全

我国目前农业科技企业创业投资风险管理运作机制不完善,随意性强。首先,风险投资管理未按照风险资本的办法管理,存在“首长贷“”人情贷”现象[3],未建立对投资对象系统的筛选和评估体系,资金利用率较低。其次,面对各种风险管理机制,创业投资家对农业科技企业创业投资风险管理的重视程度不够,投资后不再关注企业经营管理,缺乏规范的运营机制和管理制度,使得农业科技企业不能建立健全完善的风险管理机制,不能满足农业科技企业发展的需求。再次,公司治理机制不合理。农业科技企业国有投资比例一般在70%以上[4],公司实行经理负责制,少数大股东掌握着实际权力,其他股东的权益得不到保护,这些系列问题严重挫伤投资者的积极性。公司还存在管理体制陈旧、监管机制缺失等问题,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创业投资作用的发挥。

(四)中介机构问题:中介服务机构不完善

近几年创业投资中介服务机构发展迅速,但是有实力特色并与农业科技创业投资相匹配的中介机构还未真正形成。中介机构不完善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大多数中介机构经营不规范,独立公正性和科学权威性差,它们往往只是提供价值较小的参考信息,造成资源浪费。二是中介机构信用缺失。我国对创业投资管理方面的法律和准则较少,虽然2005年出台了《创业投资管理企业暂行办法》,但是关于创业投资中介机构的管理未做规定。中介机构缺少统一规范的执业标准,致使中介机构缺乏信用认知度,增加了交易成本[5]。三是中介机构中涉及创业投资业务的较少,对农业科技的创业投资业务更少,大概只占2%~3%[6]。再加上中介机构的服务质量和人员素质参差不齐,缺少对创业投资的研究,阻碍创业投资在农业科技领域的发展。

二、我国农业科技企业创业投资风险管理的建议

(一)开辟多元化融资渠道

加大融资支持,建立农业科技企业多元化的融资渠道。一方面,要充分利用银行资金。为鼓励银行资金进入农业科技领域的创业投资行业,我国政府可以借鉴美国SBA(小企业管理局)采用“杠杆融资”的模式来引导银行富余资金参与创业投资[7]。另一方面,要大力发展民间投资,充分利用民间的闲置资金。培养我国居民的风险投资意识,减少对个人、企业、保险基金、养老基金等参与风险投资的限制,让更多的民间资金融入到农业科技创业投资领域,扩大民间融资的渠道,丰富融资的多元化,实现了双赢。再次,健全资本市场,减少中小企业板市场和场外交易市场(OTC)与发达资本市场的差距,早日与国际金融市场接轨。降低农业科技企业融资门槛,鼓励农业科技企业在中小企业板、创业板、海外证券市场上市融资,同时充分利用国际金融市场,积极引进国外资本从事风险投资业务,拓宽投资领域。

(二)畅通资本退出渠道

风险项目退出渠道不畅通是制约我国创业投资发展的障碍之一。有效的资本退出是创业投资成功的基础,成功退出意味着从一个项目退出后可以投入到下一个项目中去,循环推动高新科技成果不断转化,从而实现高额回报。根据先进发达国家经验,公开上市是资本退出的主要形式,在美国约有30%的风险资本采取公开上市的方式退出[8],因此我国要加快创业板市场的建立,尽快开设创业板、国外二板市场或香港创业板上市,设立和发展柜台交易和地区性股权转让市场,为规模较小的农业科技企业提供股权转让和交易市场,并充分利用海外证券市场上市。要进一步完善企业并购方式,积极培育投资银行,充分发挥其在资本市场中的中介作用。要完善法律制度,对私募市场进行规范,并放松对股权回购、清算退出、买卖上市等场外交易的限制。

(三)培养复合型创业投资人才

创业投资跨越科技与金融两大领域,涉及评估、投资、管理、审计和高科技专业知识等多学科,实践性、综合性强[9],需要具有相应科技知识、管理经验、金融投资知识,善于捕捉市场信息,具有国际视野高层次专业化人才和复合型风险投资人才。当下培养一批高素质的复合型创业投资人才尤为重要。首先,建立人才激励机制,加快人才的培养与引进。对其提供优厚的薪资待遇,加强人才的培训,不断更新知识,开拓视野,促进资源的有效配置。其次,推动教育改革,加强与国外农业科技创业投资企业的合作,学习先进的知识和管理经验,培养在农业科技、管理、金融和法律等方面具有综合素质的复合型人才。再次,高薪聘请国内外优秀的专家来企业指导工作,定期或不定期地邀请国内外著名创业投资机构及专家到企业内部交流和座谈。

(四)完善创业投资运作机制

为了保障农业科技企业创业投资的顺利进行,改革和完善创业投资运行机制是关键。要加强对农业科技创业投资的科学管理,建立一套严格的、适应我国国情的农业科技创业投资资金管理制度,构建农业科技风险项目的筛选、评估体系,提供系列化管理和增值服务,合理利用各方资源,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提高资金利用效率。同时要加强对创业投资风险管理的重视,制定运营管理规章制度、产权保护制度和先进的信用体系,减少交易成本和投资风险,使创业投资在农业科技领域更加规范化、制度化,促进农业科技企业健康发展。必须调整、改变农业科技企业的股权结构,降低国有股比重[10],建立完善的资本市场,增加控制权在市场的竞争。要建立先进的管理体制和监管机制,规范农业科技企业行为,促进我国科技金融市场健康有序发展。

(五)完善中介机构服务体系

创业与投资范文4

关键词:创业资本市场;羊群行为;影响因素;原因

创业资本市场在高科技发展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创业投资商在投资之上通常会对投资项目进行全面的调查了解。然而在金融市场运行的过程中,信息不对称现象是普遍存在的,加上外部环境波动性,使得创业投资商很难对投资项目做到完全精准掌握,二者往往会引发盲目跟风投资的羊群行为。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创业资本市场受到的重视越来越高,对羊群行为进行研究可以为市场投资行为提供科学的引导和监管,确保创业资本市场的健康稳定发展。

1羊群行为简述

羊群行为的本意是动物成群移动和觅食,后来这一概念被用于描述资本市场中存在的一种行为现象,根据现有研究,可以将羊群行为定义为投资者在不确定的情境中,在相同的时段内模仿他人进行投资决策的行为。羊群行为在人类社会的许多领域中都存在,如企业管理领域、消费领域都曾经出现过羊群行为。羊群行为在专家和新手身上都有所表现。而且羊群行为具有跨文化的一致性,实际上各个国家的投资者都普遍存在羊群行为。资本市场中投资者的羊群行为和从众行为很相似,但从本质上来看,羊群行为与从众行为形成根源却存在明显的差异性。一方面,投资者表现出的羊群行为是在和其他投资者博弈过程中为了节约成本而采取跟随策略导致的。另一方面,羊群行为和从众行为导致的结果不同。

2羊群行为出现的深层原因

在资本市场中,由于信息不对称以及情境不确定性的影响,投资者不可避免地会承担一定的风险,很多投资者为了规避风险并获得可观的利益,往往会选择和他人采取一致的行为。综合分析之后,可以将羊群行为产生的原因归纳为三个方面:

2.1社会影响因素

根据20世纪80年代Latane的研究,一个社会或是群体中个体的观点常常会受到他人观点的影响,其深层原因有二,分别是社会规范的作用和信息的影响。其一,社会是基于某些规范聚集而成的群体,在社会中,所有个体都需要遵守社会规范,这会使得社会中个体的行为呈现出趋同化。其二,在一个群体中,个体对他人决策行为的关注度很强,因为他们偏向于认为从中可以分析获得有价值的信息。资本市场中的投资者在投资决策时就希望通过对其他个体投资行为的观察以了解到更多的信息,如此就会表现出羊群行为。

2.2认知机制影响

羊群行为的产生实际上受到了个体认知系统的推动作用,其中两个关键点分别是早期注意和后期加工。个体认知资源的有限性使得个体在决策时会下意识地节约投入的认知资源,个体搜集信息的成本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其是否会出现羊群行为。若信息搜集成本偏低,个体更倾向于自主完成信息搜集并做出决策。但若是信息搜集成本过高,个体则倾向于观察其他个体的行为作为决策的依据。个体认知资源的有限性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其一,注意。当个体处于某个情境中时,对于先注意的信息,才会进行更深层次的加工。在资本市场中,投资者不可能注意到所有信息并对其进行加工,从而做出最优化的决策,他们通常只会选择性地注意到一些信息。在情境不确定性较高的情况下,投资者会尽可能地搜集信息为决策提供支撑和参考,而其他个体或是专家的投资行为就可能成为个体投资决策的线索,进而关注到情境中的某些热点信息,形成与大众或是专家相似的信念。这种方法可以在节省认知加工成本的同时实现利益最大化。其二,启发式加工。人类个体在对信息进行加工时所遵循的是有利于自身快速加工信息的方式,启发式信息加工可以让人类个体基于简单地信息加工完成决策。在资本市场中,当投资者缺少专业知识和关键信息的情况下,就会采用这种信息加工方式,具体表现为一致性启发式和能力启发式。前者是指投资者倾向于大众的决策是正确的,后者则是倾向于专家所具有的专业能力。人类在进行信息加工时所采用的启发式加工的实质是人类认知系统所存在的因果方式,即人类个体会下意识对事件和行为做出明确解释,且通常会采用因果关系模式进行信息组织。资本市场中的投资者会将其他投资者作为一种信息,一旦市场中多数人出现相同投资行为时,就会逆推出这些人必定掌握着一定的关键性信息,才会做出这种决策,继而选择和大众一致的投资决策。

2.3模仿策略

羊群行为从表面上来看就是投资者对其他人的决策行为进行模仿,这种模仿是长期进化过程中形成的一种习惯,在远古时期这种模仿可以帮助个体有效地规避不确定情境中存在的风险。资本市场也是不确定情境的一种,个体出于规避风险的考虑会倾向于使用模仿策略,这样一来就会引发羊群行为。而基于博弈论同样可以对这种现象做出解释,人类在长期进化的过程中会习惯性地学习并传承一些好的策略,相互模仿是获得可观效益的有效手段之一。

3羊群行为的影响因素分析

资本市场中羊群行为的影响因素多种多样,具体可以概括为情境因素和个体因素两大类。

3.1影响羊群行为的情境因素

资本市场情境所具有的不确定性会为投资者带来一定的风险,这会对投资者的羊群行为产生影响。为了规避资本市场存在的风险,很多投资者会选择和大众采取一致的决策行为,风险程度越高,出现这种现象的概率也就越大。同时,资本市场具有模糊性,简单来讲,投资结果的不确定性,在这样的情况下,个体加工信息的难度大幅度提高,很难做出正确的决策,这就使投资者会下意识地规划这种模拟的概率,即模仿大众的投资行为。此外,资本市场的投资环境也发挥着一定的作用,包括信息披露状况、市场监管力度、政策干预等因素。我国资本市场示意个体投资为主,市场监管的不足以及政策的过度干预为羊群行为的产生创造了条件。个体投资者的信息加工能力较弱,对自己掌握信息的信心不足,因此更加重视其他投资者的信息。我国资本市场信息披露机制的不完善使得投资主体之间的信息不对称现象十分严重,投资者在掌握信息不足的情况下,会通过观察其他投资者的行为进行信息校正。最后,我国政府对资本市场的政策干预过于频繁,使得投资者对国家政策产生了严重的依赖,因此任何关于政策的信息都可以使投资者采取跟随策略,形成羊群行为。

3.2影响羊群行为的个体因素

影响资本市场中羊群行为的个体因素主要有三点:其一,群体内部一致性程度。在高度一致性的群体中,个体会倾向于模仿大多数人的决策,从而出现羊群行为。而在群体一致性较低的情况下,投资者会选择模仿专家的决策,这样也可以导致羊群行为的出现。其二,情绪。怀有不同情绪的个体在对信息进行加工时的倾向性也会表现出一定的差异性,如积极情绪的个体通常会选择启发式加工,而消极情绪的个体则会选择系统加工。资本市场所形成的对收益具有强烈预期的氛围会使投资者保持积极情绪,采用启发式的信息加工方式,导致羊群行为。其三,动机。资本市场上投资者决策中的羊群行为形成的动机有三:一是个体希望和群体中的大部分成员保持一致性,因此群体成员之间能够相互帮助以抵御风险,和大部分群体成员保持一致可以获得资源,规避风险。二是个体认知闭合的需要,个体在面对一个不确定的情境时,希望可以采用一种明确且简单的方式处理问题。三是个体控制自己周围环境的需要,采用和大众一致的投资行为可以巩固自信,获得一定的安全感,消除恐惧和焦虑。

4羊群行为对我国创业资本市场带来的启示

在创业资本市场中,若是市场发展繁荣,投资商对高科技行业的投资模仿行为推动了市场的高涨。反之,若市场衰退,投资商的模仿行为则会导致市场受挫。创业投资商的跟风行为必须引起重视,为了实现创业投资对基金运作的有效引导和创业投资行业监管的加强,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做出改进。首先,对创业推出渠道进行完善,退出渠道不畅对我国创业资本市场的发展造成了极大的阻碍作用,同时也抑制了创业投资对自主创新发展的推动作用。因此,我国应拓宽创业投资的退出渠道,构建多样化的创业投资退出方式,促进创业资本市场体系的完善,将创业投资的潜力充分挖掘出来。其次,充分发挥创业投资引导基金的作用,更多地向具有高市场声誉和良好投资业绩的创业投资公司倾斜,发挥引导基金的示范引导作用,使创业投资公司加强对高科技行业的重视,为高科技行业的发展提供充足的资金支撑。同时,引导社会上其他投资商的介入,为高科技行业的崛起奠定基础。最后,进一步加强对创业资本市场的培育,构建完善的市场体系,健全市场监管相关的法律法规,尤其要注意资本市场中投资商跟风行为,最大程度地防控因此带来的风险,对创业资本市场发展制定完善的规划。

5结语

综上所述,创业投资市场中投资者的羊群行为对市场稳定发展的影响很大,对此应采取完善创业投资退出渠道、加强基金引导、完善创业投资市场体系等措施来应对,有效防控因此出现的市场风险。

参考文献

[1]郭妍,殷佳佳,张立光.“担保机制”下网贷投资人羊群行为的理论分析与实证检验[J].金融发展研究,2019(11).

[2]杨瑞杰,张向丽.基金经理羊群行为是否明智:盲目跟风VS理性选择[J].证券市场导报,2019(09).

[3]朱玥琳.投资者过度自信、羊群行为与股价崩盘风险[D].无锡:江南大学,2019.

[4]王震.股票投资者羊群行为研究[D].兰州:兰州财经大学,2019.

创业与投资范文5

一、创业板上市公司的基本分析与评价

的基本比率分析

在分析上市公司经营活动时,我们往往要首先分析企业的“现金”支付能力。

支付能力是指企业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入扣除用现金支付本期经营活动的支出后,用“现金”偿还负债、进行固定资产投资和支付股利的能力。支付能力的评价用充足率来表示:

充足率=经营活动净额/负债偿付额+资本性支出额+股利(利润)支付额

笔者认为,“充足率”是创业板上市公司分析的最基本比率指标。因为它涵盖了经营活动和融资活动中的负债偿付、投资活动中的资本性支出及股利支付,贯通了各项主要之间的关系,揭示了创业板上市公司的支付能力及风险。一般认为,该指标应大于1,并且越大越好;如果该指标小于1,说明企业来自经营活动的不能满足必要的运用及支出。例如:创业板某企业某年表中,经营活动产生的净额为400万元,本年偿还债务所支付的现金为200万元,在建工程、固定资产等资本性支出为250万元,对外分配利润为50万元,该企业的充足率为400/(200+250+50)=0.8。但如果就此得出企业经营收现能力较差,财务状况不好的结论,就有可能属于错误判断。原因如下:假如,该企业的“三项”支出数(200+250+50)不折不扣地完全是按计划支付的——债务全部偿还,内部投资项目全部到位,“红利”也全部分配给投资者,即使有20%的缺口,企业还能用其他活动产生的现金来弥补这一不足,即使使用减少“现金”置存额的方法弥补,企业财务前景仍然乐观。但是如果债务的偿还,项目的投资以及“红利”的分配只完成了计划的50%,即(200+250+50)×50%=250万元,那么这个指标的数值将会提高到1.6(400/250),常规分析的结论将十分乐观。如果得出企业很充足,支付能力很强的结论,则又进入了财务分析的误区。因为该企业有许多该做的事情没有做,许多应支付的现金尚未支付,以后年度的压力将会增加,负担将会更加沉重,财务状况实际是不佳的。

对于上述指标评价,应结合企业内部决策的计划来进行,并与企业历年水平比较,与同行业水平比较,才能得出较为正确的结论。一般来讲,如果企业连续几个会计期间的充足率都大于1,则说明企业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净流量在满足偿债、扩大生产、分配利润等必要支出后还有盈余,企业的财务状况应该是良好的。那么,作为供应商来讲,可考虑与之赊销货物;作为投资者来讲,将来可以收回投资成本,赚取“红利”,进而增强继续投资于该企业的信心。

2.分析的基本评价

在分析一个企业的财务状况时,可了解企业本期及以前各期现金的流入、流出及结余情况,发现企业在经营与财务方面存在的问题,正确评价企业当前、未来的偿债能力、支付能力,以及企业当前和以前各期取得的利润的质量,科学预测企业未来的财务状况。虽然为我们提供了众多有价值的信息,但它本身也有一些缺陷,诸如受信息不对称的限制、行业特点的差异性、公司所处生命周期及规模的影响、外部环境的差异及变化等,甚至有时会出现假账。为此,有些市场人士和一部分投资者甚至于全盘否定其作用。很显然,片面地强调或者全盘地否定都是不足取的。所以,在理性投资理念越来越深入人心的今天,财务报表作为创业板上市公司基本面分析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应该得到充分的重视并且作出动态的行业性强的稳健分析。笔者认为,注意对创业板上市公司表外非财务信息的分析不失为弥补本身缺陷的一种好的方法。

二、创业板上市公司特点分析

1.上市公司的结构分析

结构分析包括流入结构、流出结构和流入流出比分析,可列表进行分析,旨在进一步掌握本公司的各项活动中的变动规律、变动趋势、公司经营周期所处的阶段及异常变化等情况。其中:(1)流入结构分析分为总流入结构和三项(经营、投资和筹资)活动流入的内部结构分析。(2)流出结构分析也分为总流出结构和三项(经营、投资和筹资)活动流出的内部结构分析。(3)流入流出比分析即分为经营活动的入流出比(此比值越大越好);投资活动现金的流入流出比(发展时期此比值应小较好,而衰退或缺少投资机会时此比值应大较好);筹资活动的入流出比(发展时期此比值较大较好)。财务分析者可以利用入和流出结构的历史比较和同业比较,可以得到更有意义的信息。对于一个健康的正在成长的创业板上市公司来说,经营活动应是正数,投资活动是负数,筹资活动的应是正负相间的。如果上市公司经营的结构百分比具有代表性(可用三年或五年的平均数),财务分析者还可根据它们和计划销售额来预测未来的经营。

2.上市公司的资产流动性分析

公司资产的流动性是指公司资产经过正常秩序,无重大损失地转化为现金以及公司债务契约或其他付现契约履行的能力,它是蕴涵于公司生产经营过程中的、动态意义上的偿付能力。根据资产负债表确定的流动比率和速动比率,虽然能反映流动性但有很大的局限性。这主要是因为:作为流动资产重要成分的存货并不能很快转化为可偿债的现金;存货用成本计价不能反映变现净值;流动资产中的待摊费用也不能转为现金;应收账款会有一定的坏账发生。许多公司有大量的流动资产,但现金支付能力却很差,甚至无力偿债而加大财务风险,导致最终破产。真正能用于偿还债务的是。所以必须用上市公司债务进行比较分析才能更客观地反映其真实的偿债能力。主要分析指标包括:(1)现金到期债务比=经营现金净流量/本期到期的债务;(2)负债比=经营现金净流量/流动负债;(3)现金债务总额比=经营现金净流量/债务总额。

上述指标越大,说明企业经营活动越快,流量越大,企业的财务基础越稳固,内部控制合理有效,从而偿债能力与对外筹资能力就越强,公司流动性越好,抗风险能力越高。一般来说,本期到期的债务是指本期到期的长期债务和本期应付票据。通常这两种债务是不能展期的,必须如数偿还。负债比不但可以衡量公司短期偿债能力,还可以预测出公司整体财务状况,如果该比率大于40% ,表明公司的财务状况良好。而现金债务总额比是评估公司中长期偿债能力的重要指标,同时也是预测公司破产的可靠指标。该指标越高,公司承担债务总额的能力越强。对于处于高投资高融资的创业板上市公司来说,资产流动性分析固然必要,但债务的比率分析显得更为重要。

3.上市公司获取现金能力的分析

获取现金的能力是指经营现金净流入和投资资源的比值。它弥补了根据损益表分析公司获利能力的指标的不足,具有鲜明的客观性。投入资源可以是主营业务收入、公司总资产、净营运资金、净资产或普通股股数、股本等。具体指标有:

(1)销售现金比率=经营现金净流量/主营业务收入。该比率反映每元销售得到的现金大小,即销售收入的货款回收率,既可从一个方面反映公司生产商品的市场畅销与否,又从另一个侧面体现了公司管理层的经营能力。其数值越大越好。

(2)每股营业现金净流量=经营现金净流量/普通股股数。该指标反映每股流通在外的普通股的资金流量,它通常高于每股收益,但不能替代每股收益。因为没有减去。它能反映公司最大分派现金股利的能力,超过此限度,就要借款分红。

(3)全部资产现金回收率=经营现金净流量/全部资产×100%。该指标说明公司全部资产产生现金的能力,该比值越大越好,可与同业平均水平或历史同期水平比较,评价上市公司资源配置获取现金能力的强弱。

创业板上市公司大多数处于创业期到成长期,经营活动获取现金的能力折射出公司可持续健康发展的能力。

4.上市公司的财务弹性分析

所谓财务弹性是企业适应经济环境变化和利用投资机会的能力,也叫财务适应能力。这种能力来源于支付现金需要的比较。有剩余的现金,适应性就强。因此,财务弹性的衡量是以经营与支付要求进行比较。支付要求可以是投资需求或承诺支付等。具体指标包括:

(1)现金满足投资比率=近5年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近5年资本支出、存货增加、现金股利之和。该比率越大,说明资金自给率越高,对外借资金依赖性越小,财务风险越小。此指标达到1时,说明公司可以用经营获取的现金满足扩充所需资金,公司有一定的成长潜力。若小于1 ,则说明公司是靠外部融资来补充,虽可在一定程度上利用财务杠杆,但会加大公司财务风险。

(2)现金股利保障倍数=每股营业现金净流量/每股,此比率越大,说明支付现金股利的能力越强,公司运用股利分配政策的余地越大。

以上两个比率越大,说明上市公司财务弹性越大,适应各种环境和资金需求的灵活性越强,抗风险的能力越大。这种抗风险能力的分析对创业板上市公司广大投资者来说特别重要。

5.上市公司的收益质量分析

收益质量是企业公开报告收益与其经营业绩之间的离差程度。它是完整性、可靠性和可预测性的综合。收益质量分析主要是分析会计收益的比例关系。由于上市公司收益质量主要受到会计政策的变化和选择,收入和费用确认的时间,公司对自行列支成本的选择,以及管理者的财务决策等因素的影响,评价公司收益质量的财务比率是营运指数。营运指数=经营现金净流量/经营应得现金,其中:经营应得现金是指经营净收益与非付现费用之和,经营活动净收益=净收益-非经营收益。可以通过计算营运指数对公司收益质量进行评价。有些项目如折旧、资产摊销、信用政策等虽不影响经营活动的但会影响公司的损益,使当期会计收益与经营活动不一致,但是两者应大体相近。

因此,若营运指数大于或等于1,说明会计收益的收现能力较强,收益质量较好;若小于1,则说明会计收益可能受到人为操纵或存在大量的应收账款,收益质量较差,有虚盈实亏的可能性,必须进一步分析会计方法或会计估计的影响。应采取相应的理财措施,改变企业的营销策略,提高公司的收益质量。

三、创业板上市公司风险分析和控制手段选择

1.上市公司的风险

从目前创业板上市资源的情况看,上市公司大量集中在新技术、新经济、新能源等新兴产业,在技术和商业模式上具有明显的创新特色。这些企业的发展历史不长,经营的稳定性整体上低于主板公司,经营风险较大,投资风险也大于主板的。 此外,作为创业板上市公司主打概念“两高六新”中的技术创新,其在面对市场时,科技转化为产品存不确定性;掌握核心技术的高管离职,技术有外泄风险,这些不确定性在带来巨大机遇时也蕴藏着巨大的风险。

2.流动性风险

所谓流动性风险就是股价变现时价格的波动幅度和撮合成交的速度。因为创业板公司规模比较小,发行的股数少,且公司经营不稳定,从理论上讲,股本较小的企业,往往面临股价大幅波动的风险,变现难度也较大,如果想要及时兑现,则需要价格让利的幅度更大。

3.估值风险

创业板市场上的企业,无形资产比重高、成长性好、经营不确定性大,主板市场中传统的每股收益(EPS)、净资产收益率(ROE)、市盈率(PE)等估值指标在创业板上可能会出现“水土不服”现象。如果简单地将主板市场的投资策略、分析方法复制到创业板企业中去,投资风险会被放大。此外,创业板市场还会涌现一些行业划分更细更专业的企业,投资者要想较为全面地了解这些企业,必须具备一定的专业背景。

4.操作风险

创业板交易规则与主板市场相比有所不同。在活跃市场的同时,增加了市场的波动性,股票价格涨跌幅度弹性大大增加,在获取高收益的同时也带来高风险,给投资者带来更大的投资风险。所以投资者很有必要在投资创业板之前认真学习创业板的交易规则。

5.信息不对称和理解偏差风险

除了传统主板市场中的信息不对称带来的诚信风险,由于创业板上市公司所处的行业特殊,技术含量比较高,投资者理解上市公司所披露的信息有相当的难度,难以把握企业未来发展的前景。

6.盲目炒作风险

创业板市场设立初期,上市公司数量少,规模小,难免出现短暂的过度“繁荣”,盲目追高蕴藏着极大的风险。此外,由于中小投资者资金水平有限,不能以投资组合来规避单个企业的非系统性风险。所以,过度投机炒作不仅对于投资者来说容易引发较大的投资风险,也对创业板市场长久发展不利。

7.退市风险

创业与投资范文6

创业企业在发展中面临一定的风险,研究中将创业企业风险因素、风险影响以及风险管理等问题进行了系统性的分析及总结,核心目的是通过对风险管理内容的优化,进行风险管理问题的明确,提升企业对风险应对的核心能力,从而为企业的稳定发展提供保证。

关键词:

创业企业;风险管理;风险因素;优化策略

在社会经济体制逐渐改革的背景下,市场运行体系呈现出全新的发展局面,在该种环境下创业企业逐渐增多,但是,在创业企业运行中,由于不同问题的限制,导致其运行中存在着一定的风险。因此,在企业发展中,需要采用跟踪性的风险监督管理机制,通过对全程风险跟的踪,降低风险因素发生的概率,从而实现企业经济发展的核心目标。通过研究对企业创业风险管理问题进行了系统性的分析,核心目的是通过对风险流程、风险种类以及风险特征的分析,进行风险管理工作的确定,优化企业风险的控制管理机制,从而为创业企业的稳定发展提供有效支持。

一、创业企业的风险管理的基本要素

通常状况下,创业企业中的风险因素需要按照经营者的经营方式进行划分。

(一)内部环境。对于内部环境而言,主要是管理组织中的基调,同时也是其他风险管理中的基本组成部分,这种风险因素的组成内容相对较多,如风险管理哲学、风险文化、风险偏好以及组织结构等内容。

(二)目标设定。在企业风险管理工作构建的过程中,首先需要设定明确性的控制目标,通过对风险管理识别因素的分析,进行企业目标的设定,通常状态下,其也目标设定主要包括了战略发展目标、经营管理目标、报告目标以及监管目标,在这些目标相互组合、相互重叠的同时,实现了目标设定的明确性。

(三)事项识别。事项识别主要是影响创业企业运行的内外部因素,而且,事项识别的技术形式不仅针对过去,而且也针对未来。对于一些潜在负面的影响实现而言,主要是指企业运行中的事项风险,因此,创业企业中的管理者就需要对该种风险进行评估分析,提升风险控制的合理性,从而为风险评估与风险应对提供有效支持。

(四)风险评估。创业企业发展中需要充分了解到企业潜在事项,并管理机制,从而为风险项目的优化管理提供有效保证。

(五)应对风险。在风险管理体系优化及分析的背景下,需要通过对规避风险、减少风险以及共担风险因素的分析,进行不同制度方案的确立,从而为风险制度及风险成本资源的优化提供良好依据,完善企业的项目设计及执行理念。

(六)信息及沟通。在企业外部及内部资源协调中,需要通过对风险制度的格式优化及隔离问题的分析,充分保证企业员工的基本职能,优化风险信息资源及沟通的管理体系,实现风险信息的稳定沟通,保证信息项目执行及信息沟通的合理性,完善信息项目交流的科学性及及时性。

二、创业风险的基本特征

(一)创业风险的客观存在性。在创业企业发展中,其创业风险是客观存在的,通过创业,由于内外部事物的发展挥出现不确定的因素,因此,这种变化内容是事物发展中的基本特征,因此,在风险因素确定及分析中,需要通过对事物发展过程的特征确定,进行创业因素的分析,实现创业风险因素的全面分析。因此,在创业企业发展中,需要认识到风险存在的客观性,通过其机制内容的体现,完善风险内容的控制理念。

(二)创业风险的不确定性。对于创业分项而言,其作为一种全新性的产品及服务形式,创业者在该种背景下会面临不确定的因素,例如,在企业发展中遭到市场竞争对手的排斥,而且在新市场运行的背景下,也会出现一定的不确定因素,同时,在创业企业风险因素分析中,经常出现只有投入没有产出的问题,这种现象的出现也就为企业资金管理造成制约,更为严重的会造成企业创业失败。与此同时,在企业创业不同因素分析中,需要通过对企业变化因素的分析,进行风险的预知,完善企业的运行及创新管理体系。

(三)创业风险的损益双重性。对于创业风险内容而言,其创业收益存在着一定的负面价值,因此,在企业创业风险分析中,需要通过对创业风险因素的确定及分析,进行收益问题项目内容的优化。

(四)创业风险的可变性。对于创业风险中的可变性而言,主要是在创业背景下,通过对创业内部与外部变化的分析,进行创业风险变革的整体优化,完善创业企业风险的可测性,提升创业风险的管理机制,满足企业的创新管理原则,从而为创业产品周期的项目完善提供合理支持,满足企业的市场准入性原则,实现对创业风险可变性的问题优化。

(五)创业风险的可预测性。在创业风险问题分析中,其风险的可测性主要是指风险可以测量,也就是在定性或是定量问题分析中,进行对风险内容的评估。对于创业风险的不准确问题而言,主要是创业风险中会出现的偏离误差,在其特定的范围状况下,实现对创业投资不准确问题的分析,这种问题主要时企业投资不准确、创业产品周期不准确以及创业产品风险不准确等问题造成的。

三、创业企业风险管理的种类

(一)管理风险。对于创业失败的企业而言,其自身的管理方式发生了一定的偏差,其管理问题主要体现在决策随意、信息不通、理念不清以及用人不当、盲目跟风的问题,导致其管理体系构建中存在着知识体系单一、人员工作经验不足以及资金实力较弱的问题,更为严重的会增加企业管理中的风险。

(二)资金风险。对于资金风险而言,其主要是创业初期一直存在的风险内容,对于创业企业而言,是否拥有足够的资金是企业运行中所面临的第一个问题,因此,企业在创办及发展中,需要充分考虑到资金问题。对于初期创业的企业而言,如果在其发展中连续几个月内不能认识到企业现金流中断的问题,会为企业的发展留下一定的安全隐患。

(三)竞争风险。企业发展中的竞争是其面临的必然挑战,因此,创业企业怎样面对竞争是其考虑的重要问题,如果创业企业选择了竞争较为激烈的行业,会使企业在创业初期受到排挤,从而为创业企业的发展造成制约。所以,创业企业在创业初期需要充分考虑到企业创业竞争的核心内容,认识到企业生存及发展中的必须条件,为企业竞争风险的改善提供有效支持。

(四)人才流失风险。对于一些研发、生产以及经营性的企业而言,在其发展中需要面向市场,因此,大量高素质的人才是企业发展中的关键因素,创业企业需要认识到人才流失对企业发展所造成的风险,通过对专业人员的技术强化,满足企业的发展需求,避免创业企业在发展中面临人才流失的风险。

(五)核心竞争力缺乏的风险。在创业企业发展中,对于一些具备长远性发展目标的创业者而言,他们的核心目的是为了不断壮大企业,所以,企业中的核心竞争力也就使企业发展中所面临的必然风险。因此,创业企业需要通过对创业工作的完善,进行长期发展目标的构建,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从而为创业企业的风险控制提供有效支持。

四、企业创业风险管理策略

(一)监控手段的构建。在企业风险管理工作构建中,其风险管理手段的实施需要充分满足创业企业的基本需求,通过对创业企业风险投资合同的规定,进行监控手段的业务完善,使企业在风险管理环境下进行工作,明确企业的发展目标,规范企业的发展流程,从而为企业风险监控管理工作内容的提升提供有效支持,因此,在企业风险监控的过程中,企业需要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风险监管:第一,加入创业企业的董事会机构;第二,对创业企业的财务报表进行严格性的生产,实现工作的稳定核实;第三,通过对管理工作的有效创新,实现企业与人员的交流,为监控工作完善提供保证。通常状况下,企业监控管理工作需要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完善:首先,资金的分期投放,对于资金的分期投放而言,其主要被策划归纳为分段投资理念,也就是企业投资者通过对企业不同时期经营状况的分析,进行分段投资,并营造一种常见的企业资产管理模式,通过对企业经济市场运行模式的发展,进行企业生产项目的保留,从而为企业管理措施的优化提供有效支持,完善企业的投资运营管理理念,将企业发展中的风险降低到最低状态。其次,实现对股票权的管理。在大部分创业企业优先股自行假设中,会将其演化为普通股,并使相关人员拥有特殊的投票权利,实现对创业企业章程的有效规划,实现对企业总资产以及企业并购特权的合理控制。最后,有效解除企业创业中管理人员拒绝投资问题,充分保证企业的战略性发展。

(二)增值业务手段的构建。在增值业务问题分析中,需要将增值业务的设计作为企业投资中的业务总称,其基本的业务手段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有效协助管理人员进行工作任务的选择,企业在创业投资中需要资源进行项目的参与及工作的核实,通过对增值业务管理体系段完善,进行企业风险投资的有效分析,保证企业在资源参与的环境下,进行风险工作的确立,使创业企业在不断完善中实现创业工作的合理选择。第二,经济发展背景下,创业企业需要构建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的发展模式,通过对创业工作管理水平的提升,为企业项目投资提供有效支持,完善企业工作的创新管理职能,使创业企业通过科学定位,进行经济工作的稳定落实,促进企业的经济发展,完善创业企业发展中所形成的增值业务管理手段,满足企业的发展需求。

(三)满足创业企业的资金筹备需求。创业企业在经济发展的背景下,为了不断提升自身的经济实力,需要在企业规模不当壮大的背景下,进行经济利润增长问题的分析,使企业的发展呈现出上升的发展趋势,因此,在创业企业发展中,需要认识到经济利润的增长趋势,通过对资金管理工作的稳定完善,满足企业运行中的资金筹备需求。第一,在增值业务手段运用的过程中,需要使企业投资者利用企业的运行状况,进行人脉关系的确立,从而为企业资金的筹集提供有效支持。第二,在组合投资中,需要将后续资金的筹集作为基础,通过对企业投资项目的分析可以提升企业经济运行理念,通过对创业企业投资问题的分析,满足企业的自身发展需求,促进企业的经济化发展。通过对企业运行现状的分析可以发现,在大部分企业投资及运行背景下,需要与保险公司进行紧密联系,为企业的发展提供资金支持。总而言之,在创新创业企业发展中,需要通过增值业务手段的构建,进行企业风险管理工作的选择,在企业资金筹措工作完善的同时,满足企业的风险调控理念,促进企业的经济化发展。

(四)实现客户与供应商之间的共同联系。对于创业企业而言,在发展中需要构建良好的网络关系,从而有效提升企业后续资金筹备中的工作效率。创业企业在风险控制的过程中,需要与供应商、销售商进行合作,其工作内容需要落实到产品的生产、出厂以及营销之中,满足企业增值业务发展的基本需求,实现企业的经济发展。同时,在企业工作项目投资的背景下,需要充分了解企业运行及生产的状况,通过对各个阶段风险工作的控制,实现客户与共供应商之间的联系,提升创业企业发展中的风险控制基础,从而为企业的经济发展提供保证。

五、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创业企业发展的背景下,需要创业企业通过对自身需求的分析,进行风险管理工作的控制,完善创业企业的风险管理机制,优化企业的管理及运行理念,使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将资金风险、技术风险、市场风险以及管理风险进行综合性的分析,满足企业的风险管理需求,使创业企业在各项工作构建中及时规避风险,提高风险控制及管理能力,使企业在健康的环境下得到稳定发展。

作者:袁立 单位:中国人民大学

参考文献:

[1]董静,翟海燕,汪江平.风险投资机构对创业企业的管理模式——行业专长与不确定性的视角[J].外国经济与管理,2014,(09):3-11.

[2]杨隽萍,覃予,王俏尹,王丹俊.创业者风险管理能力、创业自我效能与新企业成长[J].人类工效学,2015,(02):4-9.

[3]朱泉江.创业企业成长风险与管理方式研究论述[J].商场现代化,2016,(20):85-86.

[4]吴蕾.创业投资企业的经营风险管理机制研究[J].商,2016,(30):23.

创业与投资范文7

创业板上市公司财务风险的成因,可以归纳为外部环境和内部因素两个方面:

(一)外部环境因素分析

从外部宏观环境来看,创业板上市公司财务风险的成因,可以从经济环境、金融环境、税收环境、法律环境等多个方面寻找根源:首先,从宏观经济环境来看,收入水平是影响需求的关键:在经济快速发展、社会需求持续增长时。社会对产品需求量大,公司容易获得稳定的现金流,财务风险较少。但受全球性金融危机的影响,近几年整体经济形势并不理想,社会经济相对较为萧条,产品销售困难,使得创业板上市公司面临着较大的财务风险。此外,国家产业政策变化,以及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等因素,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创业板上市公司的稳定发展,使其面临着较大的财务风险;其次,从金融环境来看,自2009年实施紧缩性货币政策以来,创业板上市公司面临着利率不断提高、信贷规模不断萎缩的外部环境,筹资成本越来越高、筹资难度越来越大,资金供给主体(尤其是银行)对企业信用的要求也越来越苛刻,加重了企业财务负担和财务风险;再次,从法律环境来看,为保证上市公司的有效运转,保护广大投资者的切身利益,政府和有关管理部门对上市公司的财务活动作出了一系列严格的规定。上市公司的许多活动,受到诸如《证券法》、《公司法》、《票据法》、《合同法》等法律的约束。作为创业板上市公司,由于其经营活动的高科技性、高风险性,法律管制更加严格,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公司的财务风险;最后,从税收环境来看,应纳税额是公司不可推卸的法律责任,税务筹划则是在合法范围内降低税负的有效手段。然而,创业板上市公司起步较晚,国家有关税收政策还处于摸索、调整过程,其中必然涉及到某些税收政策的改变,进而影响创业板上市公司纳税筹划和实际税负,使得公司面临较大的财务风险。

(二)公司内部因素分析

从企业内部因素来看,诱发创业板上市公司财务风险的因素,首先是公司本身的行业特征所决定的市场不确定性:创业板上市公司多分布在信息技术行业或科技含量较高的制造业,决定其必须将主要资金投向产品研发和技术创新领域,才能确保产品的创新性。但产品研发、技术创新行为本来就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资金回收风险较大,如果研发、创新行为失败,就可能使公司面临着巨大的财务风险;其次,从公司组织结构来看,创业板上市公司股权相对集中,公司很多经营管理决策实际上体现了少数大股东的要求,这为大股东侵占中、小股东利益提供了,便利。即使是代表股东利益的董事会,也多由股东大会选举产生,而股东大会又被大股东所控制,这使得独立董事制度实际上流于形式,并不能对大股东形成有效的约束力,影响了企业决策的科学性,进而可能诱发企业的财务风险;再次,对于创业板上市公司而言,财务风险是客观存在的。但在实践中,一些企业员T认为风险管理是财务部门或公司高管的事,与自己无关。而公司高管和财务人员则认为,高科技产品科技含量高、市场适应能力强,不需要考虑财务风险问题。由于缺乏对公司筹资、投资、利益分配过程中财务风险的全面考虑,财务风险往往在不经意间产生,影响着公司的发展;最后,从财务运行状况来看,创业板上市公司多处于创业初期,资金投入量大,现金供给紧张,在财务风险控制手段不成熟的情况下,容易产生财务危机。在投资决策中,往往由于缺乏科学的决策程序和方法,忽视公司规模扩大的资金约束,容易使公司陷入财务危机之中。在存货管理方面,创业板上市场公司多处于市场开拓期,既没有稳定、忠实的客户群,也没有固定的销售渠道,使得公司产品存货周转期长。为了扩大销售,一些公司盲目赊销,加大了资金回收风险。此外,创业板上市公司市盈率高、股份波动幅度较大,为了稳定股价,一些公司倾向于采用高股利支付政策,以此吸引投资者的投资信心。而股利(尤其是现金股利)支付比例过高,留存收益就会相应减少,必然加大上市公司的财务风险。

创业板上市公司财务风险控制对策

加强对创业板上市公司财务风险的控制,是实现创业板上市公司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和必然选择。强化对创业板上市公司财务风险控制,应从外部环境和企业内部两个方面采取积极措施:

(一)外部环境方面的财务风险控制措施具体如下:(1)强化对创业板上市公司财务风险控制的宏观指导。创业板上市公司财务风险控制过程,是一项系统而复杂的工=作,需要从总体上把握。因此,有关主管部门要在借鉴西方发达国家创业板企业财务风险控制措施和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创业板上市公司所处的宏观环境和自身特征,加强宏观指导,从总体上规范创业板上市公司的财务行为,督促、引导创业板上市公司建立、健全财务风险控制体系,保障创业板市场持续、健康、稳定发展。(2)完善监管机制、提高监管水平。市场监管,有自律监管、集中监管和综合监管等多种模式。我国的创业板市场,并不完全等同于主板市场,有其独特性。对创业板市场的监管,不能完全借用主板市场的监管模式。笔者认为,对创业板市场的监管,宜采用以证监会为主体、以交易所为支撑的集中监管模式。其中要做好三方面的工作:首先要完善保荐人制度:一方面,要借鉴国外做法,适当延长保荐人对公司的保荐期限,扩大保荐人的责任范围,加大对保荐人违规的惩罚力度,提高保荐人的保荐责任;另一方面,保荐人要确保公司发行文件资料的准确性、真实性和完整性,对企业的成长性作m合理评价,对公司信息披露的及时性、公司运作的合规性、承诺的执行情况等进行定期报告、准时,并加强必要的监督检查;其次要规范公司信息披露机制,提高公司信息透明度。主要是要求创业板上市公司严格执行证监会有关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制度,对有关信息进行及时、完整地披露;监管机构要依据《创业板上市公司规范运作指引》的有关规定,强化对创业板上市公司的监管力度,尤其是强化对管理层、股东、董事会的监管,建立有效的财务风险控制机制,加大对违规行为的整治力度,提高监管效率。(3)健全创业板七市与退市机制。健全创业板l=市和退市机制,首先要制定更为严格的上市标准。目前,我国创业板发行条件中,对公司财务指标的要求明显低于主板市场的t:市要求(见表1)。与此同时,创业板在净利润(或营业收入)指标上也有两项标准可供选择,降低了公司上市的门槛。笔者认为,创业板E市门槛偏低,一些财务状况不佳的企业可能混入市场,使他们有更多的机会与其它优质企业发生财务往来,这为财务危机的转移潜伏了风险。因此,有必要制定更加苛刻的上市标准,保证上市公司的质量,切实维护创业板市场的町持续发展。在严格人市标准、保证人市公司质量的同时,也要健全退市机制。笔者认为,退市数量标准是退市门槛的决定性因素,我尉创业板市场退市标准的制定,要借鉴海外做法,对退市数量标准作出严格的规定,并建立与入市标准体系相统一的退市标准体系。#p#分页标题#e#

(二)企业内部财务风险控制措施

创业与投资范文8

关键词:风险投资企业;法律风险;风险管控

社会的快速发展加快了全民创新创业的变革进程,越来越多的高新科技产业不断产生,占据了较重要的市场地位,也带来了一些全新的问题。实际上,高新科技产业在最开始创业时,会对资金产生很大的需求,同时这些高新科技产业本身缺乏运作的重要经验,因此他们在发展过程中需要获得风险投资企业的适当融资以及帮助。而在这个过程中,风险投资企业要适应大环境背景,在投资过程中更加谨慎和细致,规避风险,健康成长,这是一个相对比较困难的问题,需要对此加以研究。本文结合实际情况研究风险投资企业的法律风险以及具体的管控措施,希望可以更加全面分析和了解风险投资企业发展情况和特点。

一、对风险投资企业初步认识

风险投资企业属于企业股权投资业务,它和私募股权投资企业以及投资银行从事的内容基本上一致,但是它们之间的差别又比较明显。通常来说,天使投资者所投创的企业,一般都是早期的一些初创性企业,他们甚至没有完整的产品和产业链,仅仅拥有一个设想以及规划,等到企业拥有了相对比较成熟的产品,并将其逐渐推向市场时,需要更多的资金去帮助企业打开市场,这时风险投资企业就能够产生相对应的作用。风险投资企业可以结合其他企业的一些需求,共同分析关于投资的一些具体事项。相比较而言,私募股权投资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所投资的企业本身就拥有一定的规模,而为了更加快速地占据市场,扩大市场份额,树立自身的品牌形象,风险投资企业需要应用到更多的资金去获得快速的发展,私募股权投资企业因为资金雄厚,规模宏大,可以很好地满足风险投资企业的资金需求。另外,投资银行是一种综合性的大型投资机构,可以对企业进行综合性的分析,帮助这些企业在短时间内快速上市和实现发展,如果这种方法可行,投资银行能对企业进行注资,从而换取企业的股权,并从中获得收益。同时,这些投资银行也可以在合适的时机退出股权,之后获得相对比较高的投资收益。因此,风险投资就是指在企业创新创业的过程中,发展到一定阶段之后,将风险投资企业自身所掌管的一些资金采取各种合理的方法和途径,投入到创新创业企业,从而能够以风险投资企业的资本换取这些创新创业企业的股权。与此同时,在创新创业企业真正上市或者是并购清算时又或者是通过股权转让的方式来获得具体的投资报酬。风险投资企业的规模并不统一,可以是公司制企业,也可以是一种合伙制企业,同时风险投资企业不仅可以是上市公司,也可以是非上市公司。

二、风险投资企业所承担的法律风险

风险投资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投资的主要是一些最开始创新创业的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就需要了解自身在经济业务发展的过程中,会承担怎样的法律风险问题。

(一)风险投资企业要承担他们投资的创业企业内部治理方面的风险

实际上,有一些企业的高层管理人员,可能会通过一些不正当的交易来谋取个人的私利用于个人的发展,这在一定程度上对企业造成了影响,同时也对其他的一些管理人员产生排挤,影响了整控制措施个企业内部管理层的团结。甚至还有一些企业的主要管理人员,在其发展过程中,出现违法乱纪的行为,导致整个企业形象都受到影响,使企业陷入诉讼的麻烦中,严重影响到企业的商誉和发展的速度。除此之外,还有一些企业可能会在发展的过程中,由于管理的效果不明显而导致连年亏损,在这种环境下,企业需要重新发展和整理,甚至会出现企业破产以及倒闭的现象[1]。这些都会导致风险投资企业投资对象的内部治理风险出现相对明显的问题。出现这种问题的企业并不少,比如说真功夫连锁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就曾经由于股权结构的设置不是十分合理,而导致创始该企业的主要股东相互竞争企业的内部控制权,进而产生了严重的斗争造成了恶劣的影响,对于企业的发展产生了限制。又比如互联网环境下出现的电商PPG的创始人,在其运行企业的过程中,自身的商业道德极为缺乏,企图占有风险投资企业的资金,将其变成自己的资本,最终成为了创业企业的一个反面的典型案例[2]。

(二)风险投资企业面临的企业自身内部治理的风险

风险投资企业在投资创新创业企业的过程中获得的投资收益实际上是根本无法确定的,他们所投资的创新创业企业如果发展成功,能够为他们带来更加高额的收益,但是如果投资的创新创业企业失败的话,也会使他们血本无归。对于风险投资企业来说,他们要在激烈的创新创业市场竞争中占据有利的位置,投资更有发展潜力的创新创业企业,并从中获得更高的收益,体现出自身的重要作用。首先要完善自身内部的治理体系,对自身的发展流程以及发展的模式进行规范,在这个过程中,当投资经理经验丰富,对事物具有正确认识和客观了解时,相关工作的开展也会更加顺利。但是与此同时,也需要关注对于投资风险防范的控制问题,加强管理,防止出现风险问题[3]。实际上,证券投资基金管理企业中一部分基金管理人会存在道德风险,企图占据自己管理的资产,这对于企业的发展具有极大的影响。现如今,我国的风险投资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选择自己要投资的创新创业企业时,会体现出综合性的效果,他们筛选要投资的对象时,会从多个角度来分析被投资企业的特点和发展的现状,以及其发展的前景,但是同时也会有一些风险投资企业在投资时体现出盲目性的特点,他们仅仅会查看被投资企业的概念,看他们是不是海归,是否在看待事物时具有宏观的态度,进行仓促投资之后,后续的监督以及管理的效果并不是十分理想,这就会导致相关的工作难以顺利开展。风险投资企业应当认识到投资市场的变化是十分迅速的,而在其发展的过程中,如果能够结合实际情况,建立相对更加完善的内部控制体系,以及内部管理的方法和流程,就能够有效地防止风险投资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受到较大的损失和影响,甚至阻碍其发展[4]。

(三)风险投资企业要承担投资企业违反合同的风险

实际上,有一些创新创业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可能会由于知识产权的纠纷问题,而导致自身的长期稳定发展受到相应的影响。但是其中有些风险投资企业的产品以及所提供的服务本身就是伪需求,在他们对创新创业企业进行推广的过程中,如果推广的效果没有达到预期的目标,可能会出现被投资企业违约的风险问题。比如说海信集团的商标,在注册之前被德国西门子公司抢先注册,这就导致海信集团的家电在欧洲的市场受到了极大的损失,这在一定程度上为创新创业企业的发展提供了一定的警示和参考:如果要实现快速的创业和发展,就需要重视商标等一些知识产权的顺利保护,防止对初创投资企业造成违约的风险,使投资企业的发展受到束缚和限制[5]。

(四)风险投资企业股权退出带来的风险

现如今,风险投资企业投资的中小微创企业数量比较多,但是沪深交易所中IPO的资源已经体现出了缺乏的特点,同时,风险投资企业股权退出的渠道仍然不是十分流畅,创新创业企业无法在IPO上市时,风险投资企业就会遇到股权退出的风险。同时,如果风险投资企业由于股权退出的渠道不够顺利,而无法锁定具体的经济收益,无法保证其获得的效果时,就直接进行下轮的投资,这会直接影响到我国风险投资业的快速稳定发展,对于中小微企业的融资也会造成一定的限制[6]。

三、风险投资企业的法律风险管控方法

(一)要进一步完善风险投资企业内部管理体系

风险投资企业要实现长远的发展,首先要完善自己的内部管理体系,对自己发展的要求和渠道以及思路进行明确,认识到除了投资融资部门项目管理部门的设置之外,同时也需要重视风险防控部门的合理性设置,安排专业的风险控制管理人员,对风险投资企业运行发展过程中存在的各种潜在风险问题进行详细的分析和判断[7]。他们要直接向企业的高层管理人员提供相应的数据和信息,绝对不能将风险控制的职能完全交给经营管理的部门,企业中的总经理和部门的经理需要为自身的工作负责,同时企业的高层管理人员也需要具有风险管理的认识,尽量将风险控制工作真正落实在企业发展的所有环节,使管理和应用的效果得到进一步的保障,使风险控制管理的责任真正分解在企业发展中不同的工作部门以及工作开展的不同环节,体现出整体性的效果。对于投资项目调查的制度以及投资项目的选择,制度方面需要进行严格、细致、详细的规定,防止出现投资过程中个别投资经理依靠个人的渠道来做出投资决定的情况,也就是说在确定投资项目时,最少也应当有小范围内的工作人员的交流以及论证,要判断和分析某项投资项目的合理性以及可行性。同时,在对投资经理和管理人员进行招聘和选拔的过程中,需要重视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以及业务能力,同时也需要关注工作人员自身的个人素质和思想道德。在具体发展的过程中,体现出数据化、客观化的特点,甚至可以选择专业的中介机构,使其工作人员来提出参考性的意见,保障风险投资工作顺利开展[8]。

(二)风险投资企业可以为他们投资的企业提供一定的帮助

风险投资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可以对所投资的企业提供一定的帮助。实际上,有很多风险投资企业在投资创新创业企业之前十分谨慎严格,每一步工作的开展都十分缜密,但是在投资工作完成之后,对于投资企业的关注度却明显不足,他们甚至认为在投资成功之后,不要太多地干涉所投资的企业,这就会导致所投资的企业在出现一些风险问题之后,直接影响到风险投资企业的经济效益,让风险投资企业处于一个被动的环境下。实际上,风险投资企业对于所投资企业的管理层可以适度信任,但是绝对不能放任所投资企业自己随意去发展,也就是说,风险投资企业必须要在发展的过程中,提供给所投资企业一定的关怀和帮助。这主要是由于创新创业企业在初步发展的阶段,他们内部管理层对于自身的工作职责可能并不明确,同时又缺乏经营管理企业的关键经验,而风险投资企业已经经历了长时间的发展,对于管理方面的认识会更加充分,因此可以适当关注所投资企业的内部管理工作,为其提供一定的建议,帮助企业多元化发展[9]。

(三)保证投资合同设置的合理性

风险投资企业发展的过程中,要和被投资企业签订相应的投资合同,合同中会明确双方的权利以及义务,因此需要对其加以关注。在这个过程中,风险投资企业要尽量避免损失,使自身的权益得到最大化的保障,就需要重视投资合同的签订和设置环节,让合同中的条款内容更加完善,考虑到更多的细节。比如说,可以在合同中明确被投资的企业如果发展到一定阶段之后,风险投资企业发现他们内部管理方面存在一定的问题,可以要求所投的创新创业企业及时去更换某些管理人员,甚至也可以亲自参与到管理的过程中。同时,风险投资企业参与所投资企业的方法可以转换成优先入股的形式,适当扩大在创新创业企业中所占据的份额,同时如果所投资的企业由于发展运行不良而面对清算的风险,也可以对风险投资企业提供更加及时优先的赔偿,保障风险投资企业的经济效益,促进风险投资企业的长远发展[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