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危机管理范例

城市危机管理

城市危机管理范文1

1、政府和公众的危机意识不够

如前文所述,危机的发生具有不确定性,但做好危机的预防工作便可以减少危机的危害甚至防止危机的发生。如火灾、交通事故等,降低其发生的频率,可以通过技术和管理手段来实现;对于不可避免的自然灾害如地震等,要使危害降到更低,也可以通过周密的准备工作作保障。因此首先就是加强对危机的意识,不仅对于政府应这样,公众也应该加强对危机的防范意识。

2、危机管理的指导理念需要革新

上海连续发生的“瘦肉精”食物中毒事故便暴露出我国在危机应急方面存在的问题,特别是执行危机监督的监管部门的职能问题。目前我国的城市危机管理理念还比较落后,还是因袭旧有、重救轻防的传统的管理理念,在处理手段上,还多是采取行政手段,相关机构和组织依然是凭经验来进行应急管理。

二、危机应急预警机制不健全

目前我国在建立危机预警机制方面还存在很多问题,需要进一步的完善。首先是没有建立与现代城市发展适应的灵敏准确的信息监测系统,缺乏对城市潜在危机的分析判断和风险评估;再次是对于预案本身的研究不够,在对危机管理人才培养方面也较落后。

三、危机管理综合指挥协调机制有待完善

由前文所述可知,我国目前的城市危机管理在横向上是分散的,各部门各自处理分管领域的应急事务,管理体系是割裂的。这种分部门、分灾种的危机管理模式应对单项危机的能力较强,但对于复合型危机便较为无力。一旦危机爆发,各部门往往各行其是,各自为政,缺乏一个将政府各个相关部门组织起来共同面对和解决突发事件的指挥协调机构。

1、中央和地方的政策不协调

不同层级间危机管理的不协调主要体现在中央政策与地方政策的不协调。如暴恐事件在开始处理时就暴露了这个问题。由于中国传统的高度集权的中央决策,使得地方政府在应对危机时不够灵活和合理,同时层级过多也使得危机管理缺乏效率。因此在危机决策的执行中,地方政府往往受自身利益的驱动而采取“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行为,使管理效果整体低下。

2、危机管理缺乏制度化的协调机构

城市危机管理范文2

自来水出现以前,中国人用水多直接取自河湖或掘井,供水以民间自为的方式解决。青岛“初为渔舟聚集之所,旧有居民三四百户,大都以渔为业。章高元驻兵而后,渐成为小镇市。”尽管境内河流众多,但由于东北部为崂山主峰,地势向西倾斜坡度较大,涓涓溪流难存地面,淡水取得较困难。故开埠之前当地居民的饮水以河水、泉水为主。开埠后,随着城市建设对劳动力的大量需求加上每天0.4-0.5金马克的较高工资,“成千上万的劳动者从山东各地聚集青岛”。由于“人口多了,井太少,实在困难,况且青岛是个刚硬的地质,地底下的涌水,又不旺盛,所以各区常添凿新井,越添越多,后来竟掘了160多个,仍然还是不够用的”。另外,这些人未改变随地大小便的习惯,最终将井水污染造成大肠伤寒流行。因此,寻找稳定、优质的水源成为当局当务之急。从1901年9月起,总督府经过长期卫生调查和技术准备,通过地下管道将海泊河谷的地下水引到了市区。1905年日耗水量最高可超过800立方米。由于水的消耗量持续增长,1908年12月李村水厂建成。在地下10米处的岩层上修建过滤机井,经过长11公里、内径为400毫米的铸铁管道将水压入位于毛奇山山顶的水塔可融水2000立方米。李村水厂的修建,最终解决了当时青岛的城市供水问题。日本第一次侵占期间(1914-1922)人口增加,自来水供不应求。1919年当局在白沙河仙家寨附近开辟了白沙河水源地。北洋政府时期(1922-1929)对其逐步改造,1928年白沙河水源地每日送水量增加至6000吨。南京国民政府第一次统治时期(1929-1937)城市供水需求日益扩大,为此1930年建成白沙河西厂,日送水量约3500吨。1933年夏建成蒙古路升水机室,增强白沙河水源地的电动输水能力。至日本第二次侵占时期(1937-1945)当局又建成了黄埠水源地和四方山水池,日供水1.2万吨。总之,经过近半个世纪的建设青岛“水质之优良素负华北盛名,且设备完善,应用普遍,足为全国之模范。”

二、战后青岛饮水问题的出现

战后,由于后方机关及人员纷纷东迁、工厂大部分复工,“房荒”、水荒、“电荒”、“煤荒”、“粮荒”等问题。青岛城市饮水安全问题的突现,就与这种情况密切相关。其主要表现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涵养林等被破坏

涵养林、涵养砂的主要作用是涵养水源、保持水土、净化水质。战前,青岛市政府设立专门的法规予以保护。《青岛市水源涵养林规则》规定禁止民众随意砍伐,对违法者处以惩罚。战后二者被破坏之事却频频发生。1946年,海泊河水源地的涵养林被人盗伐,“不法之徒多深夜潜入盗伐。看守人员被阻。涵养林荒凉狼藉,不堪入目。”1949年自来水厂向市政府报告称,驻防白沙河水源地的军队将该地涵养林“砍伐殆尽,余仅二百余株。虽属向该队劝阻,然该队环境困苦无法为炊,情难强制,着长此以往,恐只株无存。”私自挖取涵养砂之事亦时有发生。1947年,勤务总司令部兵工署第四十四工厂称,因“修制军品,需用黄砂贰十公吨,经由包商鸿兴号在水源地附近一带采运”。

(二)水质遭到污染

民国时期,时人既已认识到,水对人体的重要作用:“一年三百六十五日,一日二十四小时,差不多很小时间可以离开水的供应,而更不能不十分小心,要不然,就有许多的传染病要从清洁的水传播了。”因此,优良的水质对民众健康至关重要。随着青岛各工厂相继复工,位于海泊河水源地上游的染织、制胶、造纸类工厂将含有灰泥、油腻、脂肪、胶质、和蜡等物质的污水任意排泄,遂使水质受到污染。这些废液通过自来水流入寻常百姓家,民众不无担心甚至惧怕。台东镇居民反应称,各水龙头流的自来水都呈黄绿色,咸滋味,洗衣做豆腐都不堪应用。曹县路一带居民疑惑地说,像这样的饮水卫生却不知检查合格能否,饮了以后对于身体有何影响。民众的不良卫生习惯,也是造成水质污染的因素之一。1947年,鱼山路贮水池附近的居民向自来水厂投诉说,“金口三路五号所羁押之犯人常将粪便倒入于该贮水池内,污秽满地,殊于市民饮用之水卫生,有碍卫生”,请求速予制止。

(三)管网故障频发

早期工程设备年久失修,管网时常发生故障。据统计,战后青岛市配水管共15万公尺,其中修建于20世纪40代的约8万公尺且多锈蚀。断水或供水不畅之事每每发生。1947年9月,台东镇水管年久生锈且直径过小,时常断水。市民称,“台东镇的水流很慢,流出一桶水要四五分钟之久。一区镇在八月下旬还闹过一次水荒,忽然没有水了。现在台东六区的马路水龙白天没有水,附近居民提水必须熬夜工作一天得不到正常的休息,多困苦啊”。1947年10月,台西镇居民也声称,“福山支路、金口路、湛山、太平角一带以及观海二路、济东路、观象山一带俱为青市最高之地,敌伪时期终日无水,水压过低之处现均有水可用,绝无缺水之虞。惟用户之专用水管,多有因锈塞而用水不便者”。战后青岛城市饮水问题愈演愈烈的原因在于如下三个方面。首先,工业化进程迅速。1891年,青岛城市建置后开始吸纳农村人口来此从事建筑、服务等行业。德租、日本占时期,营建大批企业。1937年,青岛工厂已达150多家。随着国民政府对敌伪企业的接收、工厂回迁,全国工业生产特别是纺织企业恢复、发展的速度较快。1946年底青岛日夜班共开纱锭568,000枚、织机12,424台,较2月份分别增加10倍及66倍以上。至1948年青岛拥有纱布厂470户,洗衣补染厂85户,橡胶厂29户,化学颜料厂62户。这些企业对水资源的需求较大且任意排污。其次,青岛近代都市化的发展造成人口激增,使得饮水供不应求。开埠之后的十余年间,市区人口尚不足4万。之后,由于山东地区军阀混战、兵匪横行,农民多弃农事而就食都市,青岛市区人口陡增,1936年已有居民50余万。1937年日本第二次侵占期间,人口变化起伏较大,1941年为626,234人;太平洋战争爆发后,英美侨民撤离,工厂企业大量倒闭或停产,工人大批失业,1943年市区人口减少了16余万人,降至441473人。与此同时,战后随着流离的百姓返城,国民党军政人员、地主、还乡团等携家带口涌入使青岛人口剧增,1946年达到753,369人,1947年达到7,776,905人,1948年则突破100万。这些必然给市政设施的使用带来压力,饮水问题即是连带效应产生的后果。城市的发展吸引人口的集聚从而形成移民浪潮,人口既是生产单位,也是消费单位。因此,居民的增加必然对城市设施的使用带来压力。饮水问题即是这种连带效应产生的后果。再次,战后国民政府致力于内战,无暇顾及城市建设,青岛的供水基础设施无法适应工业化及人口增加带来的压力。

三、官方的应对举措

自来水是市政建设的重要方面,其不仅事关民众日常生活,且与其他各种重要事业有深切关系。一言以蔽之,饮水问题事关国计民生,具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影响。时人对于战后社会建设的重要性及紧迫性,早已提醒当局:社会建设的目的在于社会组织的巩固与秩序安定,“而欲达此目的,又当注意人民生存问题的解决”。青岛市政府面对饮水问题采取的措施如下。

(一)凿井开源

战后青岛市自来水厂认为,1945年送水量为32,000吨,预计9年后日送水量为47,000吨,须扩充15,000吨。为此,决定改造黄埠水源地、开辟大沽河水源地。但“该项之工程计划所需之各种材料,绝非内所能购置。”所以,自来水厂请市政府转呈善后总署鲁青分署青岛办事处给予资助。另外,市参议会代表孙方锡等还提出修建水库的方案。即,在“劳山白沙河上游谷深而挟如骆驼头,附近南北两山相去不远数十公尺,择以适宜地点,筑一横堤则上流可成一堰塞湖,亦即为一大规模之贮水池,迨湖水填满时无论本市如何发达,用水当无不给之虞。除湖中水产可以利用外,又可利用外溢之水作一发电厂,于是煤费省而电价低。数十年以后,其利益当不可以数字计矣。”寻找新的水源地或修建水库固然有益,仍需十年之功。故,凿井成为可行之法。1948年6月青岛市政府召集自来水厂、卫生局、警察局集议后,决定“拟先就敌伪时期所勘测而尚未添凿之水井,令各区保自行添凿,调查并整理旧有公私水井。各公共场所、学校、工厂等均应自设水井。”并“聘原计划人德籍工程师葛伦普自沪来青协助。”7月,葛伦普在青岛各处空地及人行道上共勘定26处水井。除了开凿新水井外,还检查市区原有水井的水质、水量。并积极整顿破坏自来水设备、倾倒垃圾将井口堵塞、井口低矮致使污水流入井内等问题。

(二)保护涵养林和贮水池

针对涵养林被破坏之事,市政府相当重视。1946年9月市长亲自函电青岛警备司令部,希望制止砍伐事件,将犯罪者依法严办,并派遣军、警协助保护水源地。如李村河水源地配有警察10名、军人30名;白沙河水源地配有警察70名、军人60名。1947年,青岛警备司令前往张村河水源地视察认为,“该处无军警防卫,颇不安全。查照酌派军警数名前往张村河,以资防卫而策安全,”并希望四沧区警察也给予保护。

(三)修配旧有管道

青岛市供水水管或因自然原因,或因人为原因,均有不同程度的损坏或堵塞,严重影响供水。特别是德租日占时期安装的水管历年既久,诸多锈塞腐烂。为此,政府大力保养水管、更换水管、检修漏水处,以便提高供水能力。如,白沙河送水管经过西流庄河底,该河原有保护管道的石桥被洪水冲毁,水管堪虞,为此修建木桥12座并加砌石墩保护。又如,汇泉路由正阳关路口至山海关路口配水管年久锈塞,水流不旺,住户饮用困难,更换直径3寸的铸铁管500公尺。有些水管因直径过小,输水不畅,工务局予以更换大口径水管。如,张村河升水机室系补助李村水源地送水设备。该处含蓄丰富潜水且升水机能力尚有余,但至李村水源地的送水管管径狭小,阻力过大不足以输水,故更换为直径200厘米水管,以畅水流。另外,水门、水龙头等或有保护不周而被损害,常有漏水一事。自来水厂派工逐日按户检查,将漏水处修复完好。

(四)加强水质检验

由于水质良劣事关市民健康,为此青岛市自来水厂十分重视水质化验,成立了水厂化验室暨市立化验所并制定严格的化验制度,以保安全。各水源地的供水用漂白粉消毒,每月化验二次,必要时增加次数;春秋二季通刷水管、水池;洗涤送水机器。1947年8月29日驻青盟军化验水质后竟发现其中含有大肠菌。因,“大肠菌是饮水不合卫生的标准。大肠菌寄生人的大肠内,参差粪便中,自来水里有了大肠菌,就是自来水里含了粪便或同类之物质。”自来水厂得知消息后,立刻逐处取水检验。待确认一部份水质发现该菌后,随即购买杀菌效力较大的漂白粉,每日逐时在各水源地及升水机室适量掺放,以资消毒。治标于一时,不如治本为长策。随后对此事进行彻查,发现“该细菌来源,实出自李村水源地。因该水源地之涵养林,被地政局放租于农民耕种,其所施粪质肥料经雨渗入水井所致。”经过交涉,自来水厂将该地收回。同时,市政府也下令,“禁止在水井地面耕种以清水质,农民倘真不遵令仍行耕种,是以个人之利益妨害八十万市民之生命,将依法办,绝不宽容。”之后,自来水化验次数由每月二次变更为每周一次。后来,水质不洁之事又有发生。经过调查系自来水厂接收敌伪所遗的漂白粉日久效力变微所致。为求水质良好起见,向“云华行采购英制含氯百分之三十五之标准漂白粉使用。化验结果,水质已无大肠菌、细菌数每立方米仅存六个,确为良好饮料。”至于海泊河水被污染一事,工务局装设了下水道以备排泄污水。除上述措施外,青岛市政府还发文要求用户节省用水。无论平时还是战时,饮水都是重要的战略资源。面对饮水问题,青岛市政府通过加强水源地保护、开凿新井、修配管道、强化水质检验及消毒等措施,一度缓解了该问题。但是随着国共内战青岛人口激增,饮水问题愈演愈烈。1948年12月9日,青岛竟举行断水演习2天,当局通告市民想象水源地已完全失去控制陷入严重威胁中。可以说,此时青岛的饮水供应已经捉襟见肘,随时崩溃,市民的心理承受能力也达到极限。时人带着忧虑口吻的说:“青市人口逐日增加,工厂逐渐复工,盟邦及本土海军、空军之用水量有增加。故送水量日益不足,捉襟见肘。此等情形日甚一日”。

四、结语

城市危机管理范文3

目前,我国的道路安全受到了很大的影响。每年我们的国家会有数以万计的道路事故,而这些事故中又有很多的死亡的人都是正值壮年的对社会有很大贡献的劳动力,这些丧失的劳动力又是能够对社会产生很多贡献的劳动力,丧失了这些,对社会经济的影响是很难估量的,因为这些数以万计的劳动力对我们国家的发展是非常重要的,我们国家现在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需要这些劳动力来促进社会的发展。这也对受害人的家属造成了精神上难以修复的伤害,这些伤害将伴随受害人的家属的一生。另一方面,还有好多的司机还抱有着自己很幸运的心里,客车的承载的人数严重超过了客车的核定承载人数,货车的承载重量严重超过货车的核定承载重量,因为一点点的经济利益,这些司机们就抱有这些侥幸心理,这也就对社会道路安全造成了隐藏的危险。现在,也有好多的道路交通事故的产生,不仅有人为地因素也有道路的因素,比如前一段时间发生的城市道路发生的连续的坍塌事故,这些事故的产生不仅对人民的生命和生活产生了重要的影响,还对社会的安全稳定和经济发展产生了一定的影响,这些影响包括道路不通阻碍了人们的出行,阻碍了交通,让那些需要从这里过的车辆均受到了严重的影响。

二、道路交通危机对城市经济的影响

由于道路交通危机产生的影响是非常大的,尤其是对经济的影响,每一年都有许多由于道路交通产生的危机对经济造成的的损失达到了百亿美元的程度,我们国家每年因为交通危机而死亡的人数在迅速的上升,数以万计的人死在了道路交通危机上。这对每一个受害者的家庭产生了难以估计得伤害,无法用任何的东西去弥补。让这些家庭不是丧子就是丧是亲人。道路交通危机管理的不是很完善也对经济产生了非常严重的影响。如果当路交通危机管理很完善的时候,那么现实中的好多的交通事故可以得到避免,因为当又要发生事故的时候,可以对这个区域做出警示,让司机,让每个人都去注意,这样很多的不是难以避免的交通危机就会得到避免,让更少的人受到伤害,这样也可以让经济更加健康的发展,还有让经济更能快速的发展。

三、城市经济对道路交通的影响

我们很多时候都认为是交通情况制约了城市的发展,那么反过来,城市的发展也进一步影响了城市的交通状况。不管什么时候,社会发展所需要的物质层面的空间迁徙,为交通运输业的发展和进步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和保障。没有运输需求,或者说缺乏运输劳动对象的运输业是难以想象的。因此,社会经济发展对运输业的需求规模适中是运输业发展的一个最基本的界限。众所周知,运输业的发展有赖于社会经济发展的实力,发达国家先进的运输系统使得发展中国家的运输系统相形见绌。人们通常进行对比,将自己所追求的目标设定为人均道路长度来实现。从根本上讲,一个国家越是发达,那么就能够拿出更多的资金来支持交通运输的发展。交通运输业毕竟是一个需要大量资金才能发展的产业。因此,我们可以说运输使社会经济发展,而社会经济也会同样推动交通运输业的发展。当一个城市的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的时候,这个城市的交通跟不上经济的发展的时候,这个城市就会大力的去改造自己城市道路交通,大力的去修建那些能够对经济产生影响的道路,如果没有经济的发展,那么这个城市就没有足够的资金去建设自己的道路。道路交通安全的产生大部分原因就是因为对利益的要求,这些要求就是人民对生活的需求,所以,当我们去解决道路交通安全的时候可以运用经济手段,这样的手段是非常有效的运用经济手段。

四、健全道路交通危机管理

城市危机管理范文4

关键词:建筑工程管理;危机管理意识;应用

前言

施工管理与施工过程密不可分,施工管理是建筑工程施工质量安全的保证。但是整个建筑工程管理过程中,由于施工涉及的内容繁多,且建筑工程一般持续的时间较长,导致建筑工程中出现了一系列不稳定的因素,对建筑工程的质量造成了巨大的威胁,因此建筑工程中应用危机管理意识,通过对危机的预知处理,有效控制处理危机风险及后续影响,对于整个建筑工程的顺利进行有着重要的意义。

1当前建筑工程施工管理过程中常见的问题

1.1国家对施工工程安全方面不够关注

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政府相关部门承担着对建筑施工工程的监督责任,但是,由于部分政府工作人员对施工安全问题不够重视,只将关注点放在施工工程进度上,忽视了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的安全问题,从而导致政府对施工安全的管理不到位,再加上相关政府工作人员,没有对建筑施工现场进行定期的安全检查及采取危机排除措施,也导致了政府出台的建筑施工安全相关条例没有发挥的余地,从而增加了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的安全威胁。

1.2施工人员安全意识不够

目前建筑施工的基层施工人员大多综合素质不高,大多数施工人员认为建筑施工工作仅仅是简单的劳务工作,因此在施工过程中基层施工人员并没有建立足够的安全意识,而施工单位为了节约用人成本也没有进行对其进行专门的安全培训,导致基层施工人员普遍不了解施工危机因素,也增加了施工过程中的隐性危机因素。

1.3施工设计不合格

施工工程的设计对于整个施工过程的顺利进行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施工设计方案衔接着工程实施的各个环节,但是现阶段个别施工企业为了节约成本运用不合理的施工方案,从而导致施工过程中各个环节不能有效衔接,再加上在进行施工设计是为了节约时间也没有对实地进行考察,导致施工设计与实际情况脱节从而严重阻碍了工程的顺利进行。

1.4施工管理不安全

在建筑施工过程中,建筑施工安全管理一直是工程的重要核心内容,但是现阶段大多数建筑企业内部的安全管理人员并没有建立正确的安全管理意识,对其工作职责也不够了解,从而没有及时更新完善安全管理的专业知识,也导致其安全管理能力不达标,不能及时防范施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安全问题,再加上建筑企业向来以利益为首位,对安全管理这种没有带来直接利益的机构不够重视,也造成了建筑工程施工安全问题日益严峻。

2危机管理意识在建筑工程管理中的作用

危机管理意识可以针对建筑施工建设过程中存在的一些危机分析问题,进行管理和处理。建筑施工企业通过应用危机管理意识可以监测危机风险,从而做出危机预警,及时做出处理危机的决策,最后制定有效的危机处理措施避免危机扩大。企业甚至可以把危机风险变为企业管理优势[1]。树立良好的危机管理意识,是建筑施工建筑危机管理的核心。建筑企业在树立危机管理意识可以事先针对不同的危机现象进行监测、管理和控制,从而促进危机问题的弱化或消除。因此危机管理意识从源头上切断危机风险来源,从而有效的防治建筑施工工程中出现的危机问题,避免其继续恶化。而危机管理主要是应对建筑施工过程中一些不明显的危机,制定相应的应对措施,从而可以在其出现的第一时间进行处理解决,通过控制危机风险带来的不利影响,促进工程顺利进行。

3危机管理意识在建筑工程管理中的应用

在建筑施工过程中安全是前提,危机管理意识在建筑工程管理中的应用,可以有效的避免建筑施工管理过程中的危机现象及危机效应,从而保障建筑施工安全质量,促进建筑工程的顺利进行。危机管理意识在建筑工程施工管理中的应用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3.1施工危机意识的强化

在施工过程中施工工作人员应该加强危机意识:①建筑施工管理人员应该对基层施工人员进行危机意识培训,确保每一个施工人员都能够了解工程隐患,同时提醒基层工作人员在施工过程中时刻注意威胁自身安全的不确定因素,避免由于施工人员的忽视而导致的施工安全事故;②为了确保施工安全管理人员能够正确认识自身职责,施工单位应该对施工管理人员进行系统地综合危机意识培训,让施工管理人员能够在加强危机管理意识的同时也能够掌握一些基本的处理危机的措施,从而在进行施工管理的过程中能够下意识地避免危机风险,在危机风险出现时也能及时处理应对;③严格要求施工过程中的各个环节,施工管理人员应该与施工人员保持良好稳定的交流,准确了解施工的各个过程,同时对施工过程中的每个环节都严格要求,避免由于施工管理人员对施工危机因素充分了解而出现的安全事故。

3.2建立健全危机预防机制

危机预防机制可以有效的加强施工过程中的危机管理意识从而避免危机的发生。[2]而制定危机预防机制的前提是施工管理人员通过学习其他建筑企业在进行危机管理时的措施和优秀经验,不断地提高自身的危机管理水平,使自身的危机管理能力达到一定的能够制定完善的危机预防机制的程度,然后建筑施工管理人员再根据实际施工过程中的具体情况,结合以往危机管理的工作经验,同时收集基层施工人员的危机管理意见,制定出更加科学系统且符合实际的危机预防机制,确保在危机因素出现时危机预防机制能够得到良好的应用,对危机风险进行迅速有效的处理。

3.3加大危机意识的宣传力度

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施工管理人员应该经常为基层施工人员口述讲解施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危机问题和常见的危机处理措施,也可以制定成册,在基层施工人员之间进行分发,持续提高他们的危机管理意识,让他们认识到危机出现并扩大对于他们安全的危害,引起他们的警惕意识,然后也可以在危机出现的第一时间进行解决,避免由于施工管理人员工作繁忙所致的诸多危机因素被忽略遗漏。同时施工单位也可以制作相关危机管理意识的警示标语,为施工人员增加危机管理意识营造一个良好的氛围,每时每刻增加施工人员的危机管理意识,使他们意识到危机管理与自身安全息息相关,也增加了施工人员工作工程中的负责意识,在保证自身安全的同时也提升了工程质量。

3.4控制处理施工管理危机

在建筑施工管理过程中采用危机管理意识:①应该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完整的建筑施工危机控制体系,全面持续地对建筑施工过程中的危机风险进行处理;②提升建筑施工企业及建筑施工各部门人员的危机管理意识,对施工人员的施工技术、职业道德等方面进行综合培训,如可以聘请专业人员对施工人员进行建筑质量管理监测的指导,通过对建筑施工人员的危机预先控制管理能力的教育,可以保证建筑施工管理质量;③在进行建筑施工管理过程中可以构建危机控制措施及危机防范措施等一系列制度,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完善,同时也应该建立增设专门的危机监管机构,加强对施工各方面的监管力度,并对建筑施工安全管理人员的行为进行规范,从各个方面实现对危机问题的有效控制,从而促进施工过程的有效进行。建筑施工管理的整个危机风险问题的处理、避免及控制危机产生的有害影响都是危机管理意识的应用,而在建设工程施工过程中危机风险问题出现之后,都会紧接着出现各种各样的后续问题,如发生围墙坍塌后会引发地面垃圾堆砌、施工人员身体受伤等一系列问题,不止影响了建筑工程整个过程的安全,也延缓了工程施工工期,影响了施工工程质量,因此在施工过程中应该对危机影响重点进行分析,然后再采取破坏程度最小的措施对危机进行处理,尽可能保证工程施工的时效。

4总结

综上所述,危机意识在建筑施工的过程中是客观存在的,因此为了促进整体建筑工程质量的提升,危机管理意识的加强必不可少,在增加建筑工程施工管理人员的危机管理意识的基础上,施工管理人员应该对施工现场各个环节的危机因素详细分析,增加基层施工管理人员的危机管理意识和危机处理能力,从而促使对危机因素进行及时的预知处理,在保证施工人员安全的基础上,也可以保证施工过程的顺利进行。

参考文献

[1]陈明兄.危机管理意识在建筑施工管理中的应用浅谈[J].城市建筑,2012(17):148.

城市危机管理范文5

关键词:基层医疗单位;成本管理;现状

在这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医疗卫生工作任务繁重,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是加快医药卫生事业发展的战略选择。而基层医疗事业单位作为我国医疗卫生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提高社区卫生服务质量,改善人们群众生活的重要责任。而加强基层医疗事业单位内部成本管理控制,完善成本管理体系能够帮助降低单位运行成本,提高成本管理效率。

一、基层医疗事业单位成本管理现状

(一)基层医疗事业单位的特殊性

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例,其主要面向社区、家庭和居民提供公共卫生服务和基本医疗服务,包括:预防服务、医疗服务、保健服务以及健康教育。这就导致基层医疗事业单位在进行成本核算管理时,不同于其他医疗卫生机构可以直接按照医疗、医技、后勤、管理科室划分成本管理单位。综合性的社区卫生服务导致其成本项目较多,管理难度较大。此外,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中心作为公益性事业单位,其资金来源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在医疗服务过程中收取的费用,二是政府财政部门拨款。而在当前新医改背景下,政府为了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减轻普通居民群众的就医压力,最大限度地降低了居民的就医成本,导致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不能获取理想的业务收入。另一方面,在我国基层医疗事业单位基数庞大的背景下,每个卫生单位能申请到的专项资金也是十分有限的,这就限制了其在内部成本管理建设上投入大量人力物力,从而导致基层医疗事业单位的成本管理水平较为落后。

(二)成本管理意识不足

基层医疗事业单位虽身处市场,但却并没有意识到来自市场的危机。管理层人员长期受事业单位管理理念的制约,并不具备市场竞争的意识,导致单位内部发展动力不强,墨守陈规而不具备创新能力,无法满足现代化成本核算管理需求。另一方面,基层医疗事业单位从很大程度上讲是属于政府的附属品,在某些经营管理问题上,基本由上级政府进行宏观调控而不具有实权,导致单位内部人员缺乏管理意识,降低了成本管理的力度和效力。

(三)基层医疗事业单位不具备解决复杂成本管理问题的能力

由于基层医疗事业单位提供的服务种类多,人员岗位设置较为复杂,产生的成本项目冗杂并且涉及到交叉成本,其成本核算管理的难度不亚于公立医院或其他医疗体系。而由于基层医疗事业单位的发展前景、工作环境与二级、三级医疗卫生机构还是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大部分高水平人员不愿意投身基层医疗事业单位,导致基层医疗事业单位的人员专业素养及处理问题的能力较为落后,限制了单位的发展。

二、加强基层医疗事业单位成本管理的对策

(一)加强预算管理,控制成本增长

建立预算的前提是明确成本对象。基层医疗事业单位应当深入了解剖析本单位成本支出情况,科学划分固定成本及变动成本,可按照项目成本以及非项目成本分类核算管理。建立预算的第一步是要寻找标准成本参考值。基层医疗事业单位应当统计分析本单位配置的工作人员数量、开设的服务类型、服务占用的时间等数据信息,计算每个服务项目单位服务时间,综合参考市场平均工作成本,得出本单位各个服务项目实际具备的平均成本,并将其作为参考值。由于基层医疗事业单位工作的特殊性,在参考市场平均工作成本时,还应将材料成本上涨、社会总体经济形势等不可抗力因素考虑进去,保证成本参考值的准确性。在实施具体服务项目前,即可根据已知的标准值设定预算,最后由预算部门自上而下审批下达,制定适合本单位发展的成本目标。对于预算超支的现象,单位管理人员应当深入分析和调研。如果是由于业务量的增加而引起的预算超支,应当考虑做出适当的调整;如果是由于相关人员的不规范操作,导致资本意外流出,应当严格按照制度规定进行处罚。

(二)通过招标采购实现物资供应的质优价廉

基层医疗事业单位虽然资金来源比较稳定,但同样需要树立起成本管理的意识,保证医疗服务质量的同时降低采购成本。基层医疗事业单位应当成立由主管人领头的采购部门,公开招标、议标,严格按照规范执行招标程序,选择最优的采购方案,把控成本支出。

(三)严格按照国家人事制度聘用人才,优化人力资源配置

在当今社会发展下,人力资本作为一项隐性成本支出,应当同样引起重视。基层医疗事业单位应当重视人才聘用,严格按照规章制度考核选拔,提高基层医疗事业单位财务人员的专业素养。针对成本管理模式与体系进行宏观设计时,可以考虑聘请专家进行指导,结合单位的实际发展情况设计一套适合自身发展的管理体系。此外,基层医疗事业单位还应当定时组织培训会,不断更新财务人员的成本管理理念与认知,通过公众号推送实时热门财务话题,紧跟时展的脚步。

(四)完善内部审计制度,建立奖惩措施

成本管理会计作为一项对内报告的会计工作,主要作用是帮助管理层制定战略决策,提高单位的核心竞争能力。因此,基层医疗事业单位的会计人员必须意识到成本核算管理对于单位的重要性,充分发挥单位内部监督管理的职责,调动每一个财务人员参与到成本管控当中。例如:在进行医用物资采购时,可以安排内审部门人员针对物资的数量、金额、付款方式进行实时监控和指导,进而形成反馈意见作为内审部门评价其他部门工作优劣情况的依据,使绩效评价和奖惩措施能够落到实处并发挥作用,激发工作人员保护成本的积极性。此外,管理层人员还应当注意财务岗位设置的规范性,达到相互制约的目的,杜绝一人身兼多职的现象发生。

三、结束语

在医改大背景下,国家要求各级医疗服务机构能够在提高服务质量和医疗技术的同时,兼顾考虑居民群众的经济承受能力。而深化卫生体制改革必然会使医疗单位的经济效益大不如前,基层医疗事业单位虽身处市场但却并没有意识到来自市场竞争的危机,要继续生存发展下去必然要学会将外部压力化为内在发展动力,挖掘成本核算管理的潜能,以较少的成本耗费获取可观的经济效益,增强自身发展能力与核心竞争能力。

参考文献

[1]王琦.医改环境下卫生事业单位医疗成本的现状及分析[J].财经界,2010.

[2]安小泉.对基层医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成本核算的研究[J].时代金融,2018,708(26):313-314.

城市危机管理范文6

关键词:环卫工程项目;施工管理;成本控制;分析

基于市场经济体制,环卫工程项目交由政府负责并投资建设,而施工企业则在招标方式之下获得市政环卫工程项目的建设权利。针对资金与盈利条件有限的情况,能够与公共需求以及企业盈利需求相适应已经逐渐成为市政环卫部门以及施工企业亟待解决的问题。

1市政环卫工程项目的成本管理研究

对于市政环卫工程项目施工建设的过程中,项目建设成本管理指的就是成本分析、核算与决策和控制的总和。贯彻落实市政环卫工程项目的施工,并积极开展成本管理工作主要是对施工中的各程序进行科学化地管理,在保证项目施工质量的同时有效地节省成本,获取可观的经济效益[1]。一般情况下,市政环卫工程项目的成本管理具体包含以下几点:第一,对工程项目信息与成本信息进行科学化地分析并完成成本预算工作。第二,以货币形式科学规划工程项目施工建设中的费用、成本和各指标。第三,市政环卫工程项目在建设施工中,应控制影响成本的因素,以保证损耗的有效降低,节省费用支出。第四,考虑市政环卫工程项目的建设规定成本范畴,对施工建设当中所涉及的成本费用进行有效统计,贯彻并落实成本核算工作[2]。第五,在成本核算与相关资料内容的作用下,对环卫工程项目的成本构成与变化状况展开进一步地分析。第六,考虑市政工程项目的成本状况开展考核工作,并有效地控制项目成本管理效果。

2市政环卫工程项目的建设成本管理问题解构

第一,施工建设成本管理的问题。目前阶段,市政环卫工程项目的施工建设成本,一般指的就是完成环卫工程项目施工以后分析成本报表,但只是数字的简单罗列,难以对市政环卫工程项目的建设成本问题展开进一步地分析,无法正确认知计划成本与实际成本间存在的差异。在这种情况下,市政环卫工程项目的建设成本控制难以得到有效地控制[3]。第二,施工建设成本控制与管理理念缺失。现阶段,国内市政环卫工程项目的建设与施工,经常存在项目管理工作人员成本管理意识缺失的问题,因而很难正确认知工程项目施工建设成本管理与控制的重要作用。在环卫工程项目施工与建设的过程中,成本管理仅仅是对施工成本管理,或者是在完成施工作业后的成本核算,并未对市政工程项目的施工各环节成本管理重要性正确认知,很容易将其认为是财务部门与管理部门的工作。但市政环卫工程项目的成本主要有施工成本与质量成本,同时还包括了保修成本以及招投标成本等。第三,建设成本管理激励机制不健全[4]。在实践过程中,市政环卫工程项目的施工企业,对于生产与经营工作人员的激励给予了高度重视,但却并没有重视项目的成本管理激励。究其原因,在施工建设的过程中,规章机制的约束性难以发挥作用,成本管理奖励体系与措施不健全,导致施工工作人员成本节约意识相对薄弱。一旦出现问题,经常会发生责任推卸的现象。第四,建设施工中的成本管理方法与措施不完善。在市政环卫工程项目的建设与施工过程中,即便贯彻落实成本控制工作,但部分施工企业的现代成本分析方法并不完善,在核算并控制工程项目成本方面形式化严重且十分简单,因而项目成本管理与控制为未对项目实际状况进行综合考虑,因而无法保证成本管理分析工作的动态化,应变能力也严重缺失。在这种情况下,市政环卫工程项目的成本核算与设计变更也会受到影响,难以实现项目成本降低的目标。

3环卫工程项目建设成本控制的有效策略

3.1强化分析环卫工程项目的建设施工成本。成本分析是环卫工程项目成本管理工作的重要基础与必要前提。而在成本分析的过程中,应保证市政环卫工程项目分析的动态化,确定施工中的具体工序以及作业内容,同时还有次要工序与作业内容等等。有效比较项目施工建设中的工序链以及相同行业与类型项目中的工序链,对于施工中的实际能源消耗展开深入地分析。在分析工序与作业的过程中[5]。了解节省市政环卫工程项目成本的全新途径,确保有效地管理并控制成本。3.2有效增强环卫工程项目建设企业的成本控制意识。在环卫工程项目施工建设的过程中,企业需要积极形成成本管理意识,以保证成本管理贯穿项目整个建设过程。在确定环卫工程项目成本目标以后,需要合理地分解目标内容。有效地遵循施工方案要求深入地分析并管理经济指标。针对市政环卫工程项目成本各指标展开全程性的监控,对施工的方案与顺序展开相应的审查。对现代化技术手段、工艺与设备进行灵活地运用,确保全面提升市政环卫工程项目组织管理的效果,对实际的成本进行准确地核算。在此基础上,合理比对实际成本与目标成本的不同并展开分析,为全面建设市政环卫工程项目奠定坚实的基础[6]。3.3构建环卫工程项目成本管理机制。市政环卫工程项目的成本管理与控制的重要基础就是经济成本责任制度。通过不断完善施工企业的考勤机制以及成本分析、财务记录和资料统计等各环节责任体系,实现对成本的严格管理。贯彻并落实成本控制机制,针对各建设环节成本费用来说,以控制和管理的方式确定不同工作人员职责。而以招投标的方式确定环卫工程项目设计方案,使得施工企业的选择更加多样化。对于招投标而言,注重监督与控制力度的加大,使得设计方案成本得以全面优化,从根本上节省成本。3.4新型技术与管理方法的灵活运用。对现代化技术予以合理地运用,积极构建市政环卫工程项目的信息化管理系统,确保成本管理的动态化。与此同时,要强化施工信息的搜集力度,加强整理与分析,并在互联网的帮助下了解相关政策与法规,对市场信息予以全面掌握,进一步贯彻落实环卫工程项目的成本管理与控制工作。

4结论

环卫工程项目成本管理十分复杂,在节省工程项目造价并增强资金使用率方面发挥着关键性的作用。环卫工程项目的成本管理一定要贯穿项目建设整个过程,以保证市政施工项目成本得到合理地监督与管理。

参考文献

[1]高红巍,江峡.环卫工程项目施工管理及成本控制研究[J].大科技,2014(2):21-22.

[2]陈彬.市政环卫工程项目施工成本管理与控制[J].江西建材,2014(21):239.

[3]王海飞,孔燕,徐飞宁,等.环卫工程车辆液压制动能量回收技术[J].江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6):621-626.

[4]王晓华.市政环卫工程项目施工成本管理与控制[J].房地产导刊,2015(1):162.

[5]尹东.浅谈环卫基础设施工程质量监督管理[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6(23):2143.

城市危机管理范文7

本文针对危机意识管理当中的问题进行分析,探究如何进行和做好危机管理意识在建筑施工管理当中的应用。

关键词:

危机管理意识;建筑施工管理;应用

危机管理意识是施工管理制度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对处理好各种不确定性因素的影响,提高建筑施工管理的整体水平和施工的总体质量具有积极的影响作用。因此,在建筑施工管理体系当中有效地构建危机管理意识,减少施工当中的不确定性因素是确保施工总体质量和进度的关键,必须得到建筑管理部门的高度重视。

一、危机管理意识的定义

意识是一种抽象概念,他有一定的预见性,在建筑工程管理当中,一些不确定因素时有发生,管理者具备何种程度的危机意识,将直接影响建筑工程的整体质量,所以说危机管理意识对于建筑工程来说十分重要。因此在日常的建筑施工过程当中,管理部门需要有效地提高施工人员对危机意识的重视程度,并且需要加大培养力度,使危机意识能够深入到每一位工作人员的内心当中,只有这样才能够从根本上保障建筑工程的整体质量。但是在一些建筑单位当中,由于管理部门对危机管理意识的重视程度不够,并且缺乏完善的危机意识管理机制,因此,使得危机意识管理处于相对落后的发展阶段,对建筑工程质量的提升没有起到积极作用,长此以往,使得我国建筑行业的发展相对缓慢,市场竞争力相对落后,所以如何加强危机管理意识,是提高建筑施工单位质量安全、物质安全和人身安全的关键。

二、危机管理意识的特点和作用

1.危机管理意识的特点

危机管理意识能够作为管理学当中的一门独立管理科学,针对各种突发性的危机情况能够做到有效的抵制和化解,能够最大程度地将损失降到最低。在建筑行业的施工管理过程当中,管理单位需要高度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以及外界的影响因素,做好符合自身企业发展的危机意识管理,在危机意识管理的过程当中,应当坚持经济性原则,合理地选用危机管理技术,使其能够高效地发挥作用。在建筑施工管理过程当中,如果能够有效地利用危机管理意识,那么就能够将施工过程当中的危险因素减到最少,对施工过程当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有效地解决,保证建筑工程的安全与稳定,并且能够利用最短的时间解决最多的施工安全和工程质量问题,保证建筑施工活动能够协调有序的展开。

2.危机管理意识的作用

2.1能够确保施工单位的施工问题解决

有效地运用危机管理意识,能够帮助建筑施工单位进行各种施工问题的分析和解决。危机管理意识能够对未知的可能发生的情况有一定的预见性,并且针对可能发生的危险提出有效的管理措施。或者更近一步来说,当危机情况发生时,危机管理意识能够为险情提供一定性的救援方案,从而使施工过程当中的风险降到最低。所以说危机管理意识对于建筑施工的质量和安全保障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施工的过程当中,由于施工步骤非常多,各种不可预见性因素根据施工条件的不同也不尽相同,这就容易使施工人员造成对不可预见性问题的忽略,从而为突发情况的发生埋下了隐患,为了有效地应对这些隐患,那么就需要在施工的过程当中有效地引入危机管理意识。尤其是在当今激烈的市场竞争大背景之下,如何有效地运用危机管理意识,确保企业在获得利润的同时最大化地保证施工的质量,是确保相关企业取得一定市场地位的必由之路。

2.2确保施工人员和使用人员的生命财产安全

在建筑施工的过程当中,有效地运用危机管理意识,是保障施工人员人身安全的重要因素。由于在建筑施工过程当中,难免会遇到一些不可预见的危险因素,对施工人员的人身安全造成了一定的威胁,危险管理意识能够针对这些威胁因素进行有针对性的管理,从而将危险的发生概率降到最低,最大程度地保障人们的安全。并且在建筑工程施工完成之后,如果在前期工作当中没有有效地运用危机管理意识,那么就会使得建筑工程的质量不能够得到有效地保障,这就为后期的人们使用造成了一定的威胁。建筑施工单位的根本目的是获取利益保障,但是这些利益一定要取之有道,不能够以牺牲工程质量作为代价而获取利益,因此有效地利用危机管理意识,对建筑活动进行有效的指导和保障,是确保工程后期使用质量安全的关键。

2.3解决施工过程当中资源浪费现象

在建筑施工活动当中,如果能够确保施工管理人员合理地利用危机意识,那么就会有效地降低建筑施工活动当中的安全隐患和安全事故的发生,确保工程本身的质量和使用者的人身安全。建筑项目是一个动态的活动过程,借助危机管理意识能够对建筑活动中的不确定性因素进行较为准确的预测,从而提高建筑工程的质量,最大化地降低危险的发生概率和资源的浪费现象。

三、危机管理意识当中的问题

1.管理人员对危机管理意识的重视程度不够

在建筑活动当中如何有效地引入危机管理意识,建筑管理人员对其重视程度是关键,然而在一些建筑施工单位当中,管理人员并没有对危机管理意识加以高度重视,这就导致了危机管理意识在建筑活动当中的应用范围较窄,不利于建筑工程的质量提高,从而影响建筑企业市场地位的提高。

2.缺乏沟通和监督管理

在一些建筑工程企业当中,管理人员缺乏与施工人员的沟通,并且不能够对施工人员的施工作业进行有效的监督管理,上述现象不利于危机管理意识的有效运用。因为缺乏沟通和监督管理,使得管理人员不能够对施工人员进行充分地了解和认识,从而在运用危机管理意识的过程当中往往不能够符合实际。

3.缺乏危机意识管理范围

在进行建筑工程的危机意识管理过程当中,良好的氛围是管理的基础,然而由于管理人员与施工人员缺乏沟通,不能够使施工人员充分融入危机意识管理的过程当中,因此降低了危机意识管理的进度,不利于单位当中的每个员工将危机管理意识落入到内心当中。

4.危机管理意识体制不完善

在进行危机意识管理的过程当中,完善的管理体制是关键,能够对管理活动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从而确保管理单位进行更好的危机预测和处理。但是在一些建筑企业当中,并没有将危机管理意识体制进行有效完善,对各种信息的采集和处理不及时和不到位,影响了危机管理意识工作的正常展开。

四、如何做好危机管理工作

1.有效地开展教育培训工作

为了确保危机管理意识能够在建筑工程活动当中发挥最大的效用,那么就需要积极地展开教育培训工作,注重对管理人员和施工人员的意识培养,对于施工当中的安全隐患应当提高敏感度,对于可能出现的危机情况要提前采取措施,进行有效应对。尤其针对施工的管理者来说,不断地提高自身的危机管理意识显得尤为重要。有效地开展危机意识的教育培训工作,能够使全体工作人员将危机管理工作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因为在建筑活动当中,许多危险因素都是人为造成的,施工的操作不规范或者对某一个具体环节的疏漏都会降低工程的质量,从而威胁施工人员和使用人员的生命财产安全,所以加强相关人员的安全教育工作,能够极大程度地减少危机发生的概率。危机意识管理教育工作的展开,是为了从思想上提高所有工作人员对各种突发情况的重视程度,并且不断提高其专业技能和技术水平,将各种危险事故扼杀在摇篮当中。

2.加强沟通和监督管理工作

对于建筑工程的施工活动来说,沟通是确保每道工序能够有效协调完成的关键性因素。只有确保施工管理人员和施工作业的人员形成良好的沟通,才能够确保技术交底工作和工程质量保障工作做到最优。良好的沟通能够使基层的工作人员内心得到极大的满足,在日常的工作当中有助于其将自己最好的精神风貌展现出来。同时加强监督管理,更有助于提高施工人员的危机管理意识,使其存在一定的约束性,避免由于工作人员放松导致危机事故的发生。

3.培养良好的管理氛围

对于安全意识的管理人员来说,监督管理的过程需要创造管理氛围,确保管理文化的建设。任何一位施工人员都需要尊重,尊重是最起码的人格保障,施工管理人员能够在日常的工作当中给施工人员带来最起码的尊重,能够有效地加强施工人员的融入感,使其形成对企业的忠诚度。

4.完善危机意识管理机制的建设

为了有效地确保危机意识管理工作的展开,完善的管理机制是根本保障。比如说危机预警机制,能够将安全隐患扼杀在摇篮当中,在危机意识管理机制的建设过程当中,需要有效地利用当今的计算机信息技术,对各种可能发生的危机情况进行及时地分析和处理。在监督管理的过程当中,需要有效的收集行业信息,利用信息分析出容易引发危机的因素,促使自身危机管理能力能够得到不断地提升。

结语

对于现代的建筑工程来说,一般具备较大的规模,并且施工环节的复杂性也不断地增加,如何确保避免各种不确定性因素对工程质量产生影响,那我就需要有效地落实危机管理意识,将危机管理意识最大程度地运用到建筑施工管理过程当中。

作者:郭亚莉 单位:河南省银兴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城市危机管理范文8

【关键词】校园危机管理;体验式教学

新时代学校面临着全新的安全形势和特点。辅导员作为校园危机管理过程中的参与者、协调者、和研究者,培养和提升辅导员老师的危机防范意识和应对管理能力的重要现实意义。作为沈阳市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课题的研究项目,我们针对我校30名辅导员老师进行了问卷调查,主要是关于校园危机管理和处理应对的各方面。问卷共有10道题目,得到了以下结果:只有10名辅导员老师实际处理过学生重大疾病或事故的全流程,这说明目前辅导员老师的实际危机事件处理应对能力还存在巨大的不足。各位老师对校园于危机事件的处理过程还存在认知、方法、流程上的不一致,安全预案不熟悉,急需在流程、处理预案、注意事项、沟通协调能力等方面的梳理、规范和提升。加强目前校园安全管理的有效途径就是通过辅导员老师的工作和加强对辅导员老师校园危机管理能力的培养。而如何有效的进行校园危机管理能力的培养和提升是我们面临的重要问题。我们急需新的、有效的培训手段和方法。

一、体验式教学模式及其优点

针对这个问题,我们引入体验式教学。该教学方法于上世纪80年代由大卫•库伯开创。由体验、反思、研讨、理论、体验依次循环。体验式学习从体验开始,然后进行研讨,再总结形成理论,最后将理论应用于实践。主张教学应以对象为中心、活动为中心、经验为中心。体验式教学就是通过亲身体验去感受,在此基础上进行理解提高,从而达到教学目的的一种教学模式。在校园危机管理方面,辅导员老师通过平时的学习,虽然大都掌握了一定的知识和技能,但是只有通过参与、体验的过程,才能更加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掌握实际的技能。理论实践相结合。体验式教学冲破传统牢笼,将实践教学运用于教学当中,如在案例重现环节,体验式教学就会让辅导员老师扮演不同角色,充当案例各关系方,然后进行现场对话行动处理,资深指导者在旁边观察参与情况,结束后与参与者一起进行研讨,总结危机处理中的难点,最后进行总结点评。通过这种方式,能够更好的掌握理论知识,并能够更好的运用到实践中。危机应对处理模拟演练可以提升储备知识学习的实效性,可以切实提高辅导员老师危机事件应对处理的能力。这种演练和重新规模可大可小,灵活多变。针对问题不断的调整教学方案和内容,同时选择更恰当的方式方法。参与演练辅导员老师应该积极的扮演好自己的角色并主动地参与各环节,演练中要努力认真感受、勤于思考、积极行动。指导者要时刻关注各位老师的参与程度,及时予以纠正。

二、校园危机管理课程教学设计

体验、反思、研讨、理论、体验的体验式学习圈是我们构建体验教学模式的理论指导依据,我们可以根据课程目标灵活组织教学形式。对于校园危机管理培训课程而言,不仅要掌握相关的知识,树立正确的危机意识,最重要是提升实际校园危机事件处理能力,使培训对象获得操作技能和行动经验。所以我们将辅导员校园危机管理能力体验式教学课程按照体验式学习圈理论分为以下三个阶段:

1.预备知识阶段

当前我校辅导员老师的危机管理知识学习和危机处置能力提升大多处于自发状态,相关知识掌握比较零碎,危机事件应对应对能力参差不齐。在开始正式案例模拟演练体验之前,必须首先开展相关知识的集中学习,为下一步的演练提供知识储备。预备知识储备学习阶段以讲授研讨学习为主,内容包括校园危机事件特点分析、发生机理、学校应对危机的理念、制度和干预策略、心理学知识、法律法规等。促进培训对象掌握关于校园危机特点、规律和科学应对的方法,从而建立形成校园危机管理的相对完整、系统的知识体系,为案例模拟演练做好准备。目前我校积累了3年的学生突发危机事件案例,基本涵盖到了所有的学生在校危机事件种类,形成了《沈阳药科大学药学院校园危机事件案例汇编》。有了比较成熟的培训讲座课程,内容包括《高等教育法》、《心理卫生法》、《沈阳药科大学药学院校园危机处理预案》、《沈阳药科大学药学院校园危机事件案例汇编》、《沈阳药科大学药学院校园危机事件处理流程简图》等。基本满足了预备知识模块的需求。

2.案例模拟演练阶段

设计适合模拟演练的体验式教学场景,是课程教学设计的核心环节,也是体验式教学的意义所在。模拟演练的脚本设计,一般利用以往发生过的案例,从中提取重要和规律性信息,进行案例重现模拟演练。模拟演练由情景仿真和角色扮演两部分构成。首先尽量模拟真实的危机事件场景,以直观感性形式加强认知;然后由辅导员老师和学生扮演案例中的相关各方;最终要求参与培训的辅导员老师现场及时的根据以往所学开展危机事件的处理;在过程中预设以往案例中遇到过的困难和障碍,要求辅导员老师进行应对。目前我校药学院已开展模拟演练两次。第一次是针对2018级新生辅导员老师,利用案例汇编中的3个新生典型案例,分别进行了学生晚间急症、校园骗局、校园群体性冲突事件进行了室外大规模实景模拟演练。3位新生辅导员老师现场进行危机事件处理,其他辅导员老师分别扮演事件各参与方。模拟演练整体效果非常好,辅导员老师们也都非常乐于参与。第二次是针对心理问题学生自杀自伤事件,我们进行了室内的模拟演练,所有参与辅导员老师都分轮次扮演了当事同学、同寝室同学、学生家长、辅导员老师的角色。通过此次演练针对性的提升了面对心理问题学生突发事件的应对能力,特别是以往困扰各位老师的与家长沟通问题,有了长足的进步。

3.总结反思点评提高阶段

反思是体验式教学的重要环节,是把直接经验转换的重要过程。案例重现应对处理演练结束后,全体参与人员进行座谈,回溯自己的应对处理过程,寻找其中的闪光点和不足之处。针对参与重现人员的自我回溯,请授课和指导者进行点评,经过研讨总结对危机事件处理经验进行概括归纳和提升,以提升辅导员老师的应对处理能力。我校药学院进行的两次模拟演练活动后均进行了详尽充分的总结反思,结合过程中暴露出的问题,对我校药学院的危机事件处理预案进行了充分的补充和提升,同时也促进了药学院校园危机事件管理工作的更加全面和正规。

三、体验式校园危机管理课程的意义和思考

目前沈阳药科大学药学院已经全面开展体验式校园危机管理课程,通过培训课程切实提高了辅导员老师的危机事件应对处理能力,在最近3年的学生危机事件应对处理中体现了较高的处理水平。下一步我们准备加强以下几个方面:

1.强化以被培训者为中心的理念

应该强调以被培训者的需求为中心,随着辅导员老师们能力的提升和需求改变变化课程的内容和重点,同时充分尊重辅导员老师们的主观能动性,积极促进辅导员老师们参与体验式课程的设计和教学培训过程,。从被动接受变为主动的参与、学习者。

2.加强模拟演练的真实性

以案例场景设计为基础、体验活动过程为载体是校园危机管理体验式课程的精髓所在。体验式教学的基础就在于体验,真实性关系着学习的水平和质量。我们要利用各种新技术,利用学校的各种资源,提升整体模拟的真实性,以提升课程教学的效果。我们将继续把将体验式教学的成果转换为实际工作的助力,提升学校校园安全管理工作的水平。

【参考文献】

[1]体验式教学在大学生公共危机教育中的运用[J].教法研究,2013(30)

[2]基于体验式教学的公共危机管理课程教学设计[J].高等教育研究学报,201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