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工业范例

食品工业

食品工业范文1

新时期食品工业建筑首先应与城市总体和区域规划相协调,尽可能减少对周边环境的影响。为适应现代工业化生产的要求,新建筑体量越来越大,总图设计要结合场地地形、地质、地貌等特点,因地制宜并尽可能做到紧凑布置,节约用地。建(构)筑物布置要符合防火和卫生规范及各种安全规定和要求,满足生产工艺的要求,保证生产作业线连续、便捷。要使厂内外运输配合协调,避免往返运输与作业线交叉,避免人流、货流交叉。还要考虑合理的功能分区,保证有良好的生产联系、工作环境和职工的休息环境,各种动力设施要尽可能靠近负荷中心,以缩短管线。采用绿色建筑的设计理念,在生产和使用的全过程尽可能多的节约能源、保护环境,创造一个健康、高效的生产环境,满足地上、地下工程管线的敷设,采用合理的绿化布置。

2项目背景

安徽东鹏饮料有限公司———年产55万t东鹏饮料生产基地,由深圳市东鹏饮料实业有限公司投资建设。东鹏饮料成立于1987年,是深圳市最早的国有饮料企业。近年来,东鹏饮料依托先进的工艺技术和优良的产品品质,形成以食品流通领域为突破口的经营管理理念和管理机制,使公司步入健康快速发展的轨道。饮料发展到今天,其品种极其繁杂。而消费者的消费习惯逐渐趋同。人们日益关注健康和环境,不喜欢糖和添加剂含量高的饮品。保健功能饮料越来越受到关注。随着企业的成长,深圳市东鹏饮料实业有限公司在滁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城北工业园,打造安徽东鹏饮料有限公司———年产55万t东鹏饮料生产基地。项目基地西临杭州路,南接东鹏路,交通便捷,总用地面积约为200666m2。整体呈现东北高西南低的态势,地势最高处约为35m,最低处约为29m,最大高差6m左右,并有少量水塘。

3设计理念与规划布局

设计传承企业文化,打造独具文化特色的厂区。以绿色建筑设计理念应用于厂区建设和生产的各个环节,坚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采用现代工艺技术和现代分析仪器应用于饮料生产的过程中,现代分析仪器对原材料采购、生产过程和产品质量进行全面的质量控制。园区规划以满足生产流线和空间需要为前提,强调生产流线和生产、营销、研发等功能的便利联系。园区的规划结构可概括为“1轴3核5区”,其中“1轴”:指从东鹏路主出入口一直延续到产品检测中心的中轴线。“3核”指分布在厂区的主要景观节点,分别为滨水景观核、办公广场景观核、工业景观核,为员工创造良好的生产、生活环境。“6区”为办公区、生产区、物流区、生活配套区、生产配套区、污水处理区。园区依据地形高差和周边道路高程,因地制宜布置6个分区,使得厂区既满足排水等市政管线要求又节约土方量。作为整体的各个局部业已形成明显的相互关系,建筑秩序才得以产生。办公区:承担园区内行政办公、接待等功能,布局有办公楼和前广场,是园区的标志性景观。整个区域以主办公楼为核心,集中展示了东鹏集团的企业文化。办公楼前广场,着重表现其庄重大气。生产区:主要承担产品的生产功能,以高效紧凑布局模式组织生产车间,集约空间并便于管理。物流区:由于厂区里大型物流车运输频繁,在紧靠南侧市政道路的生产区东西南三个方向均布置物流区域,整个厂区的人流、物流力求互不干扰。生活配套区:主要承担员工食宿和其他生活要求的功能。生产配套区:主要承担污水处理等功能。园区规划3个出入口,沿杭州路设1个出入口,东鹏路设2个出入口,其中一个为物流出入口。根据使用功能,园区内道路分为园区主要道路(12m)、园区次要道路(9~6m)。园区机动车停车场共计7处,办公区规划停车场3处,主要为企业办公人员和游客车辆服务。生产区规划停车场2处,主要停放货运车辆。生活配套区既规划了机动车停车场也有非机动车停车场,主要为员工生活服务。厂区车间单体建筑平面根据生产工艺的特点布置,使各生产模块既相互独立又联系紧密,根据卫生要求分别布置不同级别的生产区域,并有适当分隔,设备用房紧邻使用区域,洁净区域设置更衣和洁净通道与其相连,避免交叉污染。建筑风格方面,注重建筑与整体环境的协调,采用水平条形窗体现稳重大气,局部设幕墙和分离片墙形成入口空间,并与之形成虚实对比。开窗结合平面功能,保证采光通风要求。建筑根据工艺特点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与轻钢结构相结合,既满足大跨度空间要求又可分层设置不同功能,使两种结构的特点都得到了充分发挥。当前处在一个迫切需要保持生态环境平衡的时期,轻钢结构体现出轻型、高效、环保、工厂化生产、机械化施工的特点,体现出环保型建筑可持续发展的特点。轻钢结构建筑不仅在大跨度建筑上得到应用,在新时期,轻钢结构体系使得建筑创作与结构的关系更加紧密。设计返回到建筑的本原,从支撑建筑的结构体系上寻找答案,利用当今科技的发展和新材料的涌现,寻求更加合理的结构体系,并由此创造出具有新时期美学价值的建筑形式。生活区由倒班宿舍和食堂组成,沿杭州路布置。利用原有水面形成滨水景观,生活区相对独立,与生产区适当分开,通过一个出入口便捷联系。倒班宿舍平屋面满足可再生能源利用条件,设置太阳能热水系统为职工生活服务,达到节约能源的目的。注重生态的建筑环境不仅是能源,而且是同环境的和谐以及自然的融合。

4结束语

食品工业范文2

关键词:西方饮食文化;食品安全;营养均衡;现代食品工业

民以食为天,中国饮食文化博大精深,菜品形式丰富多样,其发展历史源远流长。中国的饮食不单纯是一种生活行为,更重要的是一种饮食文化。中国有粤菜、川菜、鲁菜、苏菜、浙菜、闽菜、湘菜、徽菜八大菜系,一个地方的特色菜肴代表一个地方的饮食习惯、地理环境,甚至代表该地居民的生活习性和性格。西方饮食则相对简单,口味上也没有太多变化,甚至过于单调,是追求较高时间效率的饮食。故这种饮食文化便于批量生产和复制,更便于大规模工业化生产。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的生活压力也越来越大,导致人们没有太多的时间去享受精美的中餐饮食文化。所以受西方饮食文化的影响,快餐文化在中国也逐渐盛行,规模化的西方快餐不断涌现,也出现了中国饮食文化和西方规模化餐饮结合的产物。受西方饮食文化的影响,中国的食品工业趋于规模化、高效化和趋利化。中国的厨房设计、厨具设计方面也受到西方饮食文化的影响。中西方饮食文化的交流能促进中国吸收融会西方饮食文化的精髓,促进中国饮食文化的良性发展。

1西食东进的历程

西餐最早在中国对外贸易最活跃的广州地区开始出现,由于各种原因,港口城市上海成为中西方贸易最为繁盛之地,同时西方的餐饮文化也逐渐传播,上海开始成为西餐业在中国的重心,对中国的传统饮食文化如烹饪技艺、饮食文化和食品加工业产生影响。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之后,西餐文化也开始进入中国的北方地区。随着西餐文化从通商城市兴起,逐渐在全国其他城市蔓延开来,西餐馆也逐渐延伸到内地广大地区[1-2]。西方饮食进入中国后,中国饮食文化领域发生了巨大变化,“开洋荤”成为上流社会的时尚和普通市民阶层的荣耀,可见对中国社会影响之大。西方食品丰富了中国人的饮食选择,并拓展了饮食市场,中国民族食品工业也开始学习西方食品工业的先进技术和运营模式,得以迅速发展。西方饮食所提倡的卫生、营养和健康等观念逐渐深入人心,中国饮食开始不仅仅追求丰富和美味,也更多开始注重饮食的合理搭配和营养的均衡,从而对提高中国人的健康水平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同时,西方饮食文化中优雅、绅士、文明的餐桌礼仪同时也引导中国的餐桌礼仪更注重文明和礼仪,因此也促进了中国饮食文化的良性发展[3]。一方面,西方饮食文化为中国饮食文化的发展打开了新的视野,使中国的饮食文化能充分吸收西方饮食文化中的精髓,同时促进中国民众对西方文明的深入了解;另一方面,西方饮食文化的现代化、规模化和高效率也促进了中国食品工业现代化的嬗变和经营[4]。总体来说,中国饮食文化和西方饮食在原料选择、烹饪方式、烹调标准、菜肴温度、上菜程序、菜肴数量、餐饮习惯、饮食用具、饮酒方式、环境装饰和经营机制方面存在较大的差异,具体的差异如表1所示。

2西餐文化对中国饮食观念的改变

18世纪末至19世纪初,现代营养学在实验科学的基础上逐步兴起,研究人体需要什么样的营养成分搭配才合理、每一种食物都含有什么营养成分、怎样才能做到饮食均衡科学等。现代营养学通过科学研究给出初步结论并不断完善,而且逐渐成为西方饮食文化的主要特征之一[5-6]。随着近世中西饮食文化交流的频繁,中国民众日益认识到西方饮食注重科学营养的重要意义,出现了一批对食物成分和烹饪理论进行研究和分析的专著与论文。如高丕弟夫人编的《造洋饭书》、李公耳编的《西餐烹饪秘诀》、下田歌编的《新编家政学》、杨章父译的《素食养生论》、张思廷编的《饮食与健康》、龚兰真编的《实用饮食学》、吴宪编的《营养概论》等数十种[1-5]。这些书籍的出版使西方饮食科学知识在全国得到全面系统的传播,丰富人们在饮食文化方面的理论知识。在饮食摄入方面,中国饮食开始提倡科学合理的饮食习惯,根据自身消化系统的承受能力,并适当食用营养滋补食品,以保证身体所需的各种元素的平衡。西方科学营养观在中国的传播,冲击了中国传统以味为追求、以饱为主的饮食观念,推动中国饮食文化向科学和营养方向发展,使中国人在饮食菜肴制作上以科学化和营养观为指导思想,进而改变了以往饮食习惯上的追求口腹之欲的片面理解[6]。随着西食东进进程的推进,中国的饮食也开始逐渐注重饮食的均衡合理,如注意荤素搭配,多吃蔬菜水果,注意糖分和盐分的摄入量,油炸食品也不宜吃太多等。因此,健康饮食搭配的理念逐渐深入人心,随着时展,中国食品工业走向成熟和完善。如遍布全国的某食品连锁企业,宣传以蒸为主的理念,因为油炸食品会容易上火,而且高温会使很多食材的营养丧失。其合理的荤素搭配再加上蒸出来的效果,而且高效率容易规模化,受到许多注重饮食健康的消费者尤其是老人和小孩的喜爱。20多年来历经初创期、标准化运作期、品牌运作期、资本运作期,实现由个体企业向现代化企业集团的飞跃,成为中国快餐行业的佼佼者。所取得的巨大成功,与其受西方饮食文化的影响,注重营养均衡密不可分。

3西方饮食文化对中国食品卫生的影响

随着中西方饮食文化的深入交流,中国民众对饮食卫生也愈加重视。1907年,天津卫生总局告诫市民要喝开水,禁止商家用生水制造汽水等。中国在民国期间还成立专门的“商检局”,对茶叶、家禽等动植物商品进行卫生检疫,确保食品卫生。有的地区还设立专门对屠宰业进行管理的卫生检疫站,以减少生鲜肉类可能带来的疫病,从而在一定程度保证国人的饮食健康。这为后期中国的食品加工和管理相关法规和条例的实施奠定了基础[5-6]。15世纪晚期的欧洲就已普遍认为食用变质的肉会导致生病。所以欧洲颁布很多关于肉类检疫的法令和法规。如果出售病畜会受到严厉的惩罚,如在中世纪就有人仅仅因为出售不新鲜的狼肉而被处死。随着中西方饮食文化的不断交流,中国也开始学习西方的食品卫生管理制度。例如在上海,19世纪60年代起租界就在人口密集的居住区建立菜市场,重中之重就是检查肉类产品的卫生,一经发现出售不合卫生要求的肉制品和海鲜制品就将会受到严厉的惩罚。肉类稽查员对租界内的肉店进行随机检查,并对租界邻近地区的一些屠宰场进行卫生检疫。工部局授权稽查员扣留有可疑患病的牲口、鲜肉、鱼类、家禽等,并对这类有害的农副产品进行销毁。1873年,工部局规定夏季肉类食品不得隔天出售,其他季节不得出售存放两天以上的肉类。1904年的工部局规定,卖肉铺摊,野味、家禽铺摊,必须用砖石建造,并应安装自来水清洗地面。民国时期也制定了许多关于食品卫生的章程,如1919年7月23日了《取缔章程十条》和1921年7月22日《取缔简章十条》,规定不得售卖死物、菜蔬水果已经霉烂变色的、掺合生水和冰块的冰淇淋及凉粉汽水、隔夜的鱼肉及一切油腻物、染病的牲畜、无纱罩覆盖的刀切西瓜等。违者定行严惩不贷,从而为当时民众的饮食健康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近年来,禽流感事件的频发也为中国的食品安全敲响警钟,因此,现在中国大部分菜市场都禁卖活禽,从而方便肉制品的食品安全管理,减少因活禽引发的大规模疫病[5-7]。西方饮食文化也对中国的饮食卫生习惯有一定的影响。2003年肆虐大半个中国、波及全球几十个国家和地区的SARS事件,该事件的起因是因为有人食用了不应该食用的野生动物,造成多人因感染SARS病毒死亡。该事件也引发全国对于食品卫生和饮食习惯的重视。“混用餐具同饮食”是中国一种相对不合理的饮食习惯,会导致有害细菌和病毒的相互传播。而以中国饮食文化领域的知名学者赵荣光教授为首的有识之士提出,中餐公宴场合应该采用“一人两筷制”——有公用的“取食筷”,还有个人用的“进食筷”——这既是针对传统“共食”而津液交流之恶习的理智举措[8],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保留了中国的传统饮食习惯,有利于中国食品卫生的发展,从而保障中国民众的食品安全和公众健康。

4中国食品工业的发展历程

随着欧洲的工业革命的兴起,近代意义的食品工业也应运而生,1810年法国阿佩尔提出用排气、密封和杀菌的方法来保存食品,于1829年建成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化规模生产的罐头厂。这标志着欧洲正式进入现代食品工业时代。1872年美国发明了喷雾式奶粉生产工艺,1885年乳制品生产正式成为工业生产的一部分,也标志着现代食品工业在美国的蓬勃发展。中国先民就有“民以食为天”、“国以民为本”的古训,食品生产受到历朝历代的高度重视。由于历史的原因和生产力发展的水平,在中国长期的历史社会中,油坊、磨坊、粉坊、豆坊、食坊、茶坊等食品生产活动一直处于自给自足的传统农业状态,是对以家庭为主体的食品加工生产方式的补充,传统小农经济的特征非常明显。中国近代意义的食品工业,始于清末进口制粉机械进行的面粉加工业,不仅起步大大晚于西方工业化国家,且发展速度缓慢[1]。直到新中国成立以后,中国才开始了比较系统且稳定的食品工业发展;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中国社会快速工业化、城市化发展的历史进程,中国的现代食品工业才得到迅猛发展。中国食品工业的发展经历划分为了4个阶段:即缓慢增长阶段(1952—1990年)、觉醒发展阶段(1990—2000年)、高速增长阶段(2000—2014年)、中高速发展阶段(2014年至今)。建国初期中国食品工业基础薄弱,不仅发展起点低、发展瓶颈多,而且技术严重依赖进口,因此发展非常缓慢,这个阶段食品工业比较注重食物安全;改革开放后中国社会的工业化和城市化快速发展,为中国食品工业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市场需求和历史机遇,产业发展开始提速,主要产品产量居世界前列;2000—2014年,中国初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主要农产品生产已由过去的长期短缺转为总量大体平衡、丰年有余、结构性过剩阶段,中国食品工业进入高速增长阶段;这两个阶段民众已经开始逐渐关注食品安全;2014年之后,中国食品工业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在刚性需求和消费升级的推动下,稳中求进,由高速增长转向中高速增长,消费者对食品的需求已经由食品安全升级为营养均衡,保障人体健康的需求。

5西方饮食对中国食品加工的影响

由于工业革命在西方的兴起,西方饮食在食品加工、规模化生产和食品贮藏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随着中西方饮食文化交流的融会贯通,中国也学习来自西方的先进食品生产制造、储存保藏等技术,中国民族食品工业得以崛起并长足发展。如电冰箱、冷柜、冷库等现代化设备从西方引入中国,使得中国食品的储藏周期大为延长,中国的食品卫生状况和公众的饮食健康也得到了极大的改善,从而促进了中国食品工业的蓬勃发展。各个民族食品工业品牌在借助西方饮食的现代化东风以及有中国传统特色的饮食文化而飞速发展,从而为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兴起作出了巨大贡献[10]。西方的机械化对中国的食材加工方式也产生具大影响,古代中国采用手工的方式,面朝黄土,背朝青天,全靠人力和畜力耕种收获粮食。自从鸦片战争轰开闭关锁国的中国大门后,在西方机械化的影响下,中国的食材加工方式逐步向现代化缓慢发展。现在已采用机械化的方式耕种收获。而一些中国传统的美食也开始机械化,如鱼糕、牛肉丸等传统美食,包括面粉、豆浆和豆腐等食材都开始采用机械化的方式进行制备。手工制备的方式越来越罕见,成为商家宣传的一种重要噱头。食材加工方式的机械化虽然会使食材失去一些风味,但现代化加工设备的使用使得加工更加高效,也更有利于中国现代食品工业的发展,同时机械化和标准化的流程也更有利于食品质量的监管和食品安全的保障。人们也可以把双手解放出来去研究更多有风味的食品,使食品的搭配更加多样化、营养化和均衡化,促进中国食品工业的良性发展[11]。

6结语

饮食文化能反映一个国家的富裕和文明程度,西方饮食文化注重营养均衡、健康、卫生,餐桌礼仪更注重优雅和文明,中西方饮食文化的交流和融合使中国的饮食文化不断取长补短,反省自身,中国的消费者开始更加注重饮食安全和食品的营养与健康,从而使中国的饮食更加营养、合理。中西饮食文化的交流使中国的食品工业更加多元化、现代化和规模化,同时为中国消费者提供更多饮食品种,促进中国现代食品工业的高效而健康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陈振江.通商口岸与近代文明的传播[J].近代史研究,1991(1):62-79.

[2]姚伟钧.饮食:传统文化的根基[J].南宁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4):1-5.

[3]邹振环.清末的国际移民及其在近代上海文化建构中的作用[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7(3):49-55,74.

[4]邹振环.西餐引入与近代上海城市文化空间的开拓[J].史林,2007(4):137-149.

[5]尉麟君.近代西方饮食文化对中国社会的影响[D].杭州:浙江工商大学,2011.

[6]邵万宽.近现代西餐烹饪技艺在中国的渗透与发展[J].南宁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7(3):1-5.

[7]梁刚.饮食生活变迁视域下近代中国的两个世界——以上海、成都为例[J].江汉论坛,2012(2):82-87.

[8]陈天伦.公务宴会“双筷制”与新时代餐桌文明[J].南宁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4):5-8.

[9]姚伟钧.中国饮食典籍史[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1.

[10]杜莉.古代中西方饮食文化交流的特色及成因探讨[J].中华文化论坛,2015(5):176-180.

食品工业范文3

一,基于传统节日的食品包装设计

传统节日是流传千百年的民族文化,承载着民族文化的思想精华,背后有着很深的文化渊源,也有着丰富的情感内涵,以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传延至今,是中华民族的情感基因库,也是维护民族向心力、凝聚力的好载体。春节作为传统节日的重要组成部分,被赋予阖家团圆的情感,成为了一种民族化情感的表达方式,具有全民族参与和欢聚的特点。如图1所示,为基于传统节日春节而设计的食品包装,其以春节为设计灵感来源,通过对色彩、图形等视觉元素的合理安排,实现民族记忆的美好传承,传递了彼此之间的情感、关爱,成为传承民族文化基因的情感载体。以中国红为包装主色调,金色为辅助色,借助色彩内蕴的情感氛围,烘托出一种热烈、欢乐的气氛,象征红红火火;依据农历春节牛年的属性,设计了两个可爱的动漫牛形象作为主要视觉元素,动漫中两只牛动漫元素抱着春节礼品,并且穿着具有吉祥图案的喜庆服装,反映出了强烈的喜庆感觉,以此祝福新年“甜蜜美好”,代表着年年有余、称心如意,其以欢乐祥和的氛围,成为联结人际关系的重要感情纽带。除此以外,在食品包装上也加入了文字祝福与春节场景,散发着一抹浓浓的喜庆之情,让产品包装更有年味。

二,基于吉祥图案的食品包装设计

食品工业范文4

 

一、引言   所谓食品工业,是指以农业、渔业、畜牧业、林业或化学工业的产品或半成品为原料,制造、提取、加工成食品或半成品,具有连续而有组织的经济活动工业体系。我国食品工业属完全竞争行业,以农副食品原料的初加工为主,精细加工程度不高。总体上,我国食品工业发展处于成长期,产业集中度较低,中小企业多,技术水平较低,同质化严重,价格竞争激烈,利润空间狭小。近年来,随着行业整合及行业成熟度不断提高,行业利润向大企业迅速集中,行业龙头企业渐渐担当起行业资源整合的主角。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我国食品工业在中央及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在市场需求的快速增长和科技进步的有力推动下,已发展为门类比较齐全,既能满足国内市场需求,又具有一定出口竞争能力的产业,并实现了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良好态势,食品工业总产值年均递增10%以上,为国民经济建设发挥着支柱产业的重要作用。作为哈尔滨市的四大优势产业之一,2006-2010年,食品工业的总产值始终在装备制造业之后位于第二位。2006年以后,食品工业总产值始终保持约20%的高速增长。在哈尔滨市优势产业中的地位也逐渐提高,从2011年4月,食品工业总产值跃居哈尔滨市四大优势产业之首,成为哈尔滨市工业发展的龙头产业,总产值指标在全国15个副省级城市中处于中等偏上位置,排名第六。本文试图从分析发展食品工业对哈尔滨的经济意义着手,研究这一产业发展现实中存在的问题,并就如何进一步加快发展哈尔滨食品工业提出一些具体建议。   二、哈尔滨食品工业发展现状   (一)哈尔滨食品工业发展概况   多年来,哈尔滨市高度重视食品工业的发展,确立了“绿色、安全”的发展理念,把壮大食品工业作为工业经济发展的重中之重。通过充分利用丰富的农产品资源、政策引导、招商引资、科技支持、园区建设等措施,着力培育发展食品工业集群,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加大力度推动食品工业的发展,培育出一批起点高、成长快、规模大、竞争力强的食品加工龙头企业,打造了一批知名度高、影响面大、带动力强的品牌产品和品牌企业,形成了以乳制品制造业、饮料工业、啤酒工业、大豆加工业、肉类工业、粮食加工业以及特色食品加工业为特色的食品与农产品加工产业,成为哈尔滨市国民经济发展中增长最快、最具活力的支柱产业之一。2006-2010年,哈尔滨市规模以上食品工业总产值占当年哈尔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均在22.8%以上,对哈尔滨市规模以上工业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也从2006年的14.2%提升至2010年的53.1%。2011年,哈尔滨市规模以上食品工业企业共有258户,实现工业总产值881.2亿元,同比增长25%,占哈尔滨市规模以上工业产值比重34.0%;实现工业增加值257.0亿元,同比增长26.4%,食品工业产值占哈尔滨市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34.0%。   (二)哈尔滨食品工业运行特点   2011年,哈尔滨食品工业经济保持了稳定增长的积极局面,总体呈现平稳较快发展态势。从四个行业来看呈现增长速度“两高两低”态势。其中,农副食品加工业、烟草制品业呈现高速增长态势,增幅分别为28.3%和33.5%,分别高于行业平均增幅3.3和8.5个百分点,产值分别占食品工业总产值的60.8%和8.4%,对哈尔滨市食品工业产值增长贡献率分别为67.0%和10.6%,拉动哈尔滨市食品工业增长分别为16.8和2.6个百分点。但食品制造业、饮料制造业增长速度呈现缓慢态势,增幅分别为16.9%和17.2%,分别低于行业平均增幅8.1和7.8个百分点,产值分别占食品工业总产值的21.0%和9.8%,对哈尔滨市食品工业产值增长贡献率分别为15.2%和7.2%,拉动哈尔滨市食品工业增长分别为3.8和1.8个百分点。   三、哈尔滨食品工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企业规模小,龙头企业少   从食品加工业产值和农业总产值的比例来看,发达国家平均水平为3∶1,全国平均为0.66∶1,与哈尔滨市相邻的长春市为1.1∶1,而哈尔滨市仅为0.59∶1。由于缺乏集农工贸为一体的大型龙头企业,产业链条难以延伸。世界50家最大食品集团中最小的一家年销售收入也达300亿元人民币,约是哈尔滨食品工业年销售收入最多的黑龙江烟草工业有限责任公司6倍。2011年哈尔滨市销售收入百亿元以上的企业1户,50亿元至100亿元的企业1户,10亿元至50亿元的企业12户。   (二)加工层次低   除雀巢、蒙牛等招商引进的一些精深加工企业外,绝大多数企业都是围绕本地原料进行初级加工,浅层次加工产品多,深层次加工产品少;中间产品多,终端产品少;地产地销产品多,辐射全国的产品少。目前,哈尔滨市60%左右的农副产品仍以“原字号”或初级加工进入市场,价值1元的初级农产品经加工后,在美国可增值约3.72元,而哈尔滨市只能增值约0.38元。   (三)产业集群初具规模,但发育不够强势   虽然目前哈尔滨食品工业发展初具规模,但整体产业发育不强,经开区、双城开发区、宾西开发区及五常大米加工基地还没有形成大的产业集群效应,特别是五常大米加工基地规模企业少,企业小而散,由于缺少大的龙头企业带动,产业集群难以快速发展壮大。   (四)缺乏强劲的新增长点支撑   近年来,哈尔滨食品工业发展迅速,工业总产值已由2006年的307.1亿元增加到2011年的881.2亿元,增至原来的近3倍,年度平均增长速度达到23.5%,尤其是近两年增速均在25%以上。继续维持高位增长,需要更大的绝对值增量来支撑。目前食品工业缺少大型项目,在今年新建和续建的30个食品工业亿元重点投资项目中,10亿元以上的项目仅2个,而2012年能够投产项目有14个,新增企业投产、达产较慢,产能释放周期较长,工业投资缺乏大企业大项目的支撑,直接影响到工业的发展后劲。(五)制约食品工业发展的矛盾凸显一是人才和劳工缺乏问题日益突出。当前哈尔滨市工业人才不足,劳动力流动性强,人才和劳动力外流现象日益突出,一些发展较快的企业经常出现招工难、招合适技术工更难的现象。二是原材料价格上涨、物价高位运行、融资难等一系列因素,影响企业正常运行发展。企业项目的实施主要依靠企业自筹和银行贷款,现有工业企业许多处于发展起步阶段,规模小,无资本积累,流动资金普遍短缺,严重制约了工业企业的持续发展。三是个别行业受特殊原因影响,发展缓慢。如乳制品行业受问题奶粉事件影响,加大了进口乳制品对国产乳制品市场的冲击,行业发展处于低迷状态。#p#分页标题#e#   四、哈尔滨食品工业发展的对策及建议   (一)突出特色,做强优势产业   食品工业是哈尔滨市“十二五”时期优先发展的优势产业之一,去年食品工业总产值超过装备制造业,成为哈尔滨市工业经济第一大支柱产业。为进一步做强哈尔滨食品工业,一定要围绕哈尔滨市特色资源做文章,打好“特色牌”。一是加强推进方便食品制造业的快速发展,重点发展冷冻冷藏、常温方便米面制品等主食食品,推进传统米面食品、杂粮和中餐菜肴的工业化。如:延寿鸿源食品的无菌方便米饭项目的投产将填补东三省方便米饭领域的空白,带来可观的社会和经济效益。二是进一步调整产业结构,向精深加工方向发展,加强肉、蛋、豆制品的精深加工,实现“变大为小、变粗为精、变生为熟、变裸品为包装品、变废为宝、变害为利”,促进资源的综合利用,实现精深加工食品和即食食品工业化。三是积极发展具有特色风味优势的饮料产品,鼓励形成风味饮用食品区域化。大力发展原浆水果饮料、坚果饮料、蔬菜饮料等健康营养饮料,鼓励发展格瓦斯发酵类风味功能性饮料。   (二)依托资源,促进产业集聚   哈尔滨市具有丰富的自然资源,每一个区域都有自己的优势资源,特别是农业资源。为进一步发展哈尔滨食品工业,就要立足特色资源和产业基础,进一步打造特色产业的聚集区,将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和经济优势,形成特色产业基地,让资源在产业上活起来,助推经济加快发展、转型发展。大力鼓励在五常、方正、通河和木兰等适合稻米种植的地区开展稻米绿色种植和精深加工;鼓励在尚志、阿城和延寿等地兴建浆果类饮料加工企业。逐步形成“一县一品、一园一特”,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规模化经营的新格局。   (三)扶优扶强,壮大龙头企业   加快龙头企业发展,是推动和带动食品工业整体快速发展的有效途径。一是要落实好国家和省、市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扶持资金和优惠政策。二是要加大金融支持力度。应积极协调金融机构安排一定的信贷资金,逐步扩大贷款领域,增加贷款规模,重点解决龙头企业短期流动资金和基础设施建设、技术改造等中长期贷款。三是加大综合服务力度。在信息、土地、水电等方面搞好综合服务,做到搭台不唱戏、参与不干预、帮办不包办、献策不决策、服务不增负,在理论和实践上为龙头企业的发展进行探索和引导,努力为企业发展创造良好条件。   (四)加强诚信建设,打造优质品牌   一是以乳品、饮料、酒类、肉制品、调味品行业的国家诚信试点工作为契机,按照国家及省食品行业诚信体系建设的相关要求和规定,做好哈尔滨市食品行业的诚信体系建设工作。组织和指导哈尔滨市食品企业开展食品安全认证,以诚信促经营、以诚信谋发展。二是以新型工业化试点活动为契机,在食品行业加大信息化及媒体宣传,为企业树立正面、诚信形象,创造良好的社会舆论氛围,促进企业提高产品质量,加强市场竞争力。三是加强质量品牌创建工作,保护和宣传传统品牌,培育和打造新生品牌,以品牌效应带动行业整体发展。   (五)利用科技手段,促进传统食品工业升级   一是开展产学研对接工作。组织哈尔滨市重点食品企业与省内知名大学、科研院所开展产学研合作,促进高校科研成果转化、解决企业技术难题。二是鼓励企业走科技创新之路,引进科技人才,从特色农业、品牌打造、市场开拓及质量安全方面创新思路,增强企业自身技术创新和技术推广能力,促进企业自主研发新产品、打造新品牌。   (六)加大服务企业力度,帮助企业解决实际困难   一是利用好平台,做好生产要素的综合协调工作。加强与运行、投资、电力、交通、煤炭等委内处室和企业信用担保中心等部门的沟通与协调,经常深入企业和项目工地,了解情况,及时把企业生产和项目建设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反馈给相关部门,做好生产要素的综合协调和服务保障工作。二是进一步优化哈尔滨食品工业的发展环境,起草《哈尔滨食品工业发展意见》,为哈尔滨市食品企业发展特别是中小企业的发展创造优良的环境。三是做好政策辅导和信息沟通服务,利用网站、报纸、电视等媒体及时宣传国家及省市相关产业政策、法律法规;对新出台的产业政策,及时组织企业进行系统的政策解读和辅导。   (七)加强协会建设,充分发挥行业管理的社会职能   行业协会是行业管理的重要方面,是联系政府和企业的桥梁和纽带,同时又是政府的参谋和助手。哈尔滨食品工业的发展离不开食品工业协会作用的充分发挥。一要充分发挥食品工业协会的服务职能。继续以行业协会为主体,举办好“中秋月饼文化节”活动,为哈尔滨市月饼生产企业及地方名优特产品生产企业搭建良好宣传和展示平台。二是充分发挥食品工业协会的行业自律协调作用。以“百家食品企业诚信联盟”为载体,积极加强企业的行业诚信自律意识,提高产品质量和市场竞争力,促进哈尔滨食品工业协调健康发展。

食品工业范文5

一、臭氧技术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

因臭氧技术自身具备食品杀菌功能以及使用中的无残留性和安全性,由此突显出了其应用在食品工业中的环保性、适用性和方便性,所以它在很多领域行业中都得到了应用。例如,食品生产中,生产车间物体表面以及空气的消毒和杀菌、冷库消毒、果蔬保鲜保存、工作服和生产用具的消毒、饮用水和生产用水净化消毒等。

1.1臭氧对饮用水的消毒

近几年,随着对臭氧技术在饮用水处理方面的广泛应用,使得该技术应用市场规模不断扩大。国内的水厂,基本上已经实现了对臭氧技术的广泛应用,也就是利用活性炭加臭氧通过工艺改造实现饮用水处理的工艺。在生产瓶装水的过程中,臭氧主要被用来消毒直饮水,这项技术相对成熟。臭氧和紫外线在消毒功能上相比,其的应用优势更大。另外,臭氧水的浓度越高,其杀菌功能越明显,可以实现加盖过程、瓶盖、瓶体的同时消毒,而紫外线要想到达此要求就比较困难。从目前看,利用臭氧进行消毒已经成为了瓶装水生产过程中的标准工艺。国家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有明行业曲线可替代度影响力可实现度行业关联度真实度确规定:对外销售的瓶装饮水水都要应用臭氧做消毒处理。

1.2臭氧对食品加工过程的杀菌消毒

臭氧技术除了能对封闭空间做杀菌消毒外,对物体内部和表面也能起到相应的作用,近年来,臭氧技术的应用能力已得到了深入开发,食品工业对其也越来越重视起来。因臭氧在灭杀酵母菌时比较容易,由此突出了其在包装处理过程中的作用。近年来,随着酒精剂封入包装、脱氧剂封入包装、真空包装和置换包装的迅速普及,包装食品衍生出了新的变质问题:那就是酵母菌所引发的变质。所以在包装食品时,要注意填充臭氧,通过此对酵母菌进行灭杀。与其他消毒杀菌方法相比,臭氧具有特殊作用,主要表现在生产固体食品时,臭氧能够解决因细菌引发的二次污染。所以,在豆腐、咸菜、豆沙、包子和面条等食品生产过程中,通常会利用臭氧来对生产车间进行杀菌,将臭氧注入包装内进行杀菌以及利用臭氧水对原料进行冲洗,这些已成为保证包装食品安全的重要手段。在生产果汁、汽水和矿泉水等灌装水过程中,自然也会利用臭氧对塑料桶、玻璃瓶、设备、管理以及盛装容器进行杀菌消毒,而这方面也取得了一定成效。

1.3臭氧对果品蔬菜降解残留农药的作用

在去除农药的相关试验中了解到,如果只用水来冲洗和浸泡残留农药,去除程度能够达到10%,说明对水溶性的农药而言,浸泡能够起到一定效果。我国符合市场投入标准的农药有200多种,其中不溶于水的占大多数,如果用普通清洗剂对其进行清洗,很难达到预期效果。由于普通洗涤剂的主要成分为烷基苯磺酸钠,日常生活中利用它们做蔬菜水果的清洗工作,往往引发二次污染。在利用臭氧清洗小白菜和茄子两种蔬菜的试验中发现,臭氧能够将农药中的化学键打开,进而实现对残留在蔬菜中的农药进行有效降解。在经过臭氧水浸泡后的蔬菜,农药去除率至少可以达到95%。

二、臭氧技术的灭菌机理

1909年,德国某家食品公司在冷藏食肉时首次使用臭牌荣霞臭氧技术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与灭菌机理滨州市农村科技促进中心随着臭氧技术的不断发展,其越来越受到食品工业的青睐与重视。将臭氧技术应用到食品工业中,能够起到较好的消毒、灭菌的作用,并且与传统手段相比,其的应用优势更大。本文就臭氧技术在食品工业中的具体应用以及灭菌功能进行了深入分析和探讨。氧进行灭菌,开创了其在食品工业中的灭菌功能。1980年日本开启了研究臭氧食品灭菌技术的道路,目前面市的放电法、光化学法以及电解法等制造臭氧水的装置,浓度从低到高,已达到了50多种,并在食品工业领域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像乳酸菌、沙门式菌、绿脓菌以及大肠杆菌等是最常出现在食品工业的细菌,而通过臭氧水可以对其进行有效灭除。在食品生产过程中,以制糖为例,臭氧灭菌的原理其实就是将臭氧通过管道输送到液糖釜的上部,从而约束大肠杆菌的生长。食品加热后,冷却过程中容易引发二次污染,这个情况下,就需要等到彻底冷却后,再做灭菌处理。另外,冷却机运转过程中以及夜间容易附着和繁殖微生物,微生物会通过冷却风扇和通风管道蔓延开来,进而污染制品。因此,可以利用臭氧水对风扇、通风管道以及冷却机内部进行灭菌,而那些不能完全洗净且构造复杂的部位,则可以注入氧化空气实现灭菌。酒厂、食品发酵厂、肉类加工等工厂都有着让人难以接受的臭气,在应对这些工厂的细菌时,可以选择在夜间将微量臭氧释放到生产车间中,以进行脱臭和灭菌。还有一种灭菌手段叫臭氧包装,也就是将臭氧水或臭氧气体注入到包装袋内,再把包装袋密封,这样能够对大肠杆菌的生长进行有效抑制。该手段目前已被普遍用于生海鲜、酱菜等包装产品中。食品冷藏库中容易滋生出红酵母和青霉素等低温菌,另外容易繁殖的还有乳酸菌,冷藏食品会受到这些细菌的影响,从而腐败变质。现在市面上的臭氧处理设备对于消灭低温菌有着较好的效果。

三、结束语

食品工业范文6

关键词:食品工业废水;酵母菌;分类;特点

我国科技的较快发展加快了对酵母菌的研究,在研究过程中根据酵母菌的一些特点将其应用在一些领域中,不但有较好的应用效果,而且在较大程度上可提高我国食品工业的经济效益。此外,酵母菌是食品工业废水处理过程中最重要的物质,能够对水质有较大的净化作用,较好地应用在有毒废水、高浓度有机废水以及生活废水中,对我国废水处理具有较大的促进作用,极大地促进了我国食品工业的发展。

1酵母菌的分类

酵母菌是真核微生物的统称,在我国有较为广泛的分布,一般情况下在含糖量比较高的环境中生存,能够在pH值为5.0的酸性环境中生存,适宜出水温度在45~60℃[1]。此外,在传统的食品行业当中,能够通过有效方法来调节出水温度,再实施氧化反应,一般这种酵母菌存活的适宜温度是25~30℃。酵母菌与细菌相比有种类相对较少,但是在不同行业领域中有较为广泛的应用,如图1所示。比如面包、甘油以及蔗糖等领域。由于酵母菌在不同领域中应用方式不同,可将其分为以下2个类别:①发酵型酵母菌。能够通过糖类发酵为二氧化碳以及有机物;②氧化型酵母菌。具有较强的氧化能力而发酵能力较弱,主要有汉逊酵母、假丝酵母等,可以对不同有机物进行利用。酵母菌对有机物利用的机理如下:水解酶把大分子有机物水解成小分子有机物,并根据糖酵解进行丙酮酸的转化,并产能供给酵母菌。发酵型酵母菌可以将其转变为乙醇;氧化型酵母菌能够把丙酮酸转化为乙酰辅酶,最后转化为水与二氧化碳,由此可以看出在进行废水处理过程中,氧化型酵母菌的应用最为关键。

2酵母菌的特点

酵母菌具有耐酸性,可形成絮体,繁殖能力较强,并且代谢比较旺盛。一些细菌对环境酸碱性较为敏感,无法在强酸环境中生长,而酵母菌可在强酸下生长,在pH值为3.0的酸性溶液中依然能够生长,并能够对糟水进行发酵,生产酒精,这在较大程度上能够实现废水净化的目的[2]。此外,一些酵母菌不但能够在酸性溶液中生长,而且在较大程度上可耐高温,在pH2.0的环境中可以对活性黑B实施脱色,其特点使酵母菌株可在强酸环境中进行繁殖,若酵母菌没有耐酸特点,会在较大程度上被酸性抑制,无法达到净化水质的目的。此外,酵母菌的耐渗透压能力比较高,可在水分活度为0.70时进行正常生长,这表明酵母菌在生长过程中能够适应较为恶劣的环境,并且还可以有效地降解一些较难降解的有机毒物物质。通过对酵母菌的深入研究发现,能够对粗淀粉、苯酚以及甘油酯等物质进行有效降解,其中酵母菌内脱氢酶活性能够促进硫酸根离子的生长,该离子浓度变化不会对酵母菌产生影响,还能够有效杀灭细菌,而且在较大程度上能分解有机质。

3食品工业废水处理中酵母菌的使用分析

3.1酵母生产法

(1)单细胞蛋白的生产。酵母菌在进行单细胞蛋白的生产过程中,蛋白质量能够达到干质量的一半,能够在较大程度上对B族维生素进行有效提取,并在此基础上也可以提取辅酶A,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此外,酵母菌在进行单细胞蛋白生产的过程中有较多特点,比如利用率高、生产率较高以及占地面积较小等。酵母菌通过蛋白质的大量生产,能够在较大程度上弥补粮食的不足。该方法在我国主要应用于假丝酵母以及啤酒酵母中,通过将2柱菌株进行有效结合能够大大提高产量。(2)生产油脂。油脂主要是指微生物分子在特定环境下,通过将碳氢化合物以及碳水化合物作为碳源产生的一种油脂,其油脂的生产有一定的周期性,并且生产量较高,不受环境的影响,在较大程度上具有较高的安全性[3]。(3)酵母菌的分离。主要采用马丁氏和YPD2种培养基,酵母菌的纯化在超净工作台中,将分离平板上的酵母菌单菌落挑取接种于纯化培养基上,在28℃环境中培养3d,接着挑取单菌落接种于纯化培养基上培养,并重复数次,最后得到单一菌落。形态观察挑取培养2~3d的单菌落,观察平板上酵母菌的菌落特征。用美蓝染色酵母菌细胞,然后用光学显微镜观察酵母菌的菌体形态。

3.2酵母菌废水处理技术

酵母菌废水处理技术的主要目的就是对废水进行有效的净化,此项技术是对能够在废水中生长且可分解有机质的酵母菌菌种进行有效混合,通过好氧方法使酵母菌废水中的有机质实施利用与分解,对废水中的COD进行有效降低,达到净化水质的目的。此外,由于废水中有混合菌种,进入沉降池后通过酵母菌分离出固体,能够使废水达到国家排放标准。酵母菌废水处理技术具有较多的应用优点比如投资小、污染少、需要场地小以及后续处理简单等。我国在对酵母菌进行研究过程中,进行了味精废水试验,并选择出能够适应味精废水环境的菌群,进行了酵母菌废水处理技术的设计。试验结果显示:酵母菌混合菌群的活性不受高浓度氨氮与硫酸盐环境的影响,在一定稳定环境中,处理后能够得到单细胞蛋白,并可进行饲料添加剂的回收。

4发展趋势

(1)基因工程技术提升废水处理效果。我国学者在酵母菌对废水处理过程中,采用基因工程技术可以把脂肪酶导入到解脂耶氏酵母中,能够在较大程度上对脂肪酶进行表达,可有效去除COD与油脂。此外,由于我国基因工程技术的不断发展,能够在较大程度上对酵母菌遗传学实施改造,以此得到高质量的酵母菌株,但是酵母菌株的基因组测序工作还处于初始阶段,遗传学背景较为模糊,也还没有较为成熟的操作平台,所以在进行基因工程技术完善与优化时需要进行更加深入的探究。(2)通过混合菌群去除废水中有机物。污水处理主要是通过混合菌群来完成,通过之间的互相协作,采用不同菌种的梅系对废水实施降解,可在较大程度上去除废水中有机物。此外,我国学者通过采用光合细菌与酵母菌对皂素废水进行净化,结果显示去除率达87.2%,若将酵母菌与光合细菌进行单独使用,去除率只有53%,由此可以看出采用2种不同的菌类能够在较大程度上提高去除率,对废水净化有较大的效果[4]。(3)新热点的应用。随着我国科技技术的不断发展,我国研究出了微生物固定化技术,并将其较好地应用于废水处理中,这对酵母菌的应用开启了一个新的热点。

5结语

食品工业废水处理过程中应用酵母菌,不但能够净化废水水质,而且在较大程度上可提升食品工业的未来经济发展。此外,酵母菌在废水处理方面是一种较为重要的资源,其具有耐高渗透压、耐酸以及代谢旺盛等特点,能够很好地对水质进行有效净化,并在此基础上还可进行微生物油脂的生产,可对资源进行回收利用。我国对酵母菌的研究与其他国家相比起步相对较晚,这就需要加大研究力度,使之成为我国废水处理中珍贵的资源。

参考文献

1窦冰然,郭会明,骆海燕,等.活性干酵母及其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J].中国酿造,2016(8):1-4.

2赵秀文,纪凤娣,宋昊,等.酵母菌在食品工业废水处理中的应用现状[J].中国酿造,2016(6):20-23.

3马源,王小红,古贵州,等.浅析利用酵母菌处理养殖废水[J].科技视界,2016(4):257-257.

食品工业范文7

【关键词】信用现状;应收款项管理;事前控制

1信用现状及应收款项概述

1.1信用现状

丰益国际于2006年在新加坡上市,从企业的资产总额看益海嘉里集团实力雄厚,具有持续稳定盈利能力。2008年--2016年,中国诚信企业协会对益海嘉里集团做出的评价为良好;上海市100强企业公告为良好信息;信用等级为1。表明益海嘉里集团信用状况良好,受到企业协会的信任,负债较少,说明公司风险低。

1.2应收账款

基于严格的风险控制管理体系及专业性极强的资金管理平台,益海嘉里在追求资金效益最大与最优的探索中,成为行业翘楚。益海嘉里因其行业非周期性,资金管理工作显然异于其他公司。充足的资金储备是其稳步上升的支柱,它的工作的最大考验来自于资金市场本身的风险。

2公司应收账款管理存在的重要问题

2.1应收账款风险管理架构不够完善

益海嘉里家族式的管理模式将所有权与经营权高度统一,集权力于一身,而却缺乏熟练的财务管理认识。益海嘉里虽在2011年设立风险管理部,构建前、中、后台的业务操作管理模式,但是从企业之后的风险来看,并没有做到集团资金总监所说的“信息的搜集者和流程的控制者”。集团中的财务管理更多的是处于混乱状态,财务管理工作难以制度化、规范化,成本难以控制,最终使企业市场竞争力削弱,影响到企业的发展。

2.2应收账款的管理不集中

益海嘉里遍布43个战略地理位置,拥有170多个大型综合加工厂,并享有联络全国的销售网络,如此分布的经营地点,造成集团零散的资金管理。

2.3应收账款管理中内部控制不严格

益海嘉里集团建立的赊销政策不够严格,缺乏相应的催收措施。

3应收账款管理的对策及建议

3.1强化应收账款事前管理控制

3.1.1评定客户信用等级

信誉评级侧重于对企业过去的行为表现进行评估和分析,慎重评价后提供出有关企业的历史履约情况和当前履约能力方面的信息,而较好的信用评价,将为企业吸引到较多的投资和众多的合作者。对方的信用评级越高,说明应收账款越可能收回,发生坏账的机率几乎为零,这样的情况下,采用赊销手段扩大销量的做法对企业造成的风险就大大降低了。

3.1.2建立完善的信用管理体系

1)设立完善的应收账款信用制度: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针对合同管理、授权委托、应收账款、员工信用、信用档案管理、客户管理、诚信教育等设立较合理的信用制度,依据企业自身的信用管理体系对客户也实行相应的评价措施,以尽可能大的程度保障客户不发生坏账的机率。2)专人负责专岗:设立专门岗位,安排专业人士负责,不可混杂管理。3)实时做到各部门共享数据:分门别类管理客户,跟踪记录应收账款。业务人员以及经办业务的各级管理人员从初识客户到维护老客户都应该对其资信情况进行全面详细了解,将客户分为A类客户、B类客户、C类客户、D类客户。业务人员应当仔细审查客户的人员素质、销售业绩、社会关系、地理位置、物流配送情况等,对于销售合同,要明确品名、规格、交货期限、价格、付款方式、付款日期等交易条件,签约时要逐一对销售合同的每一条条款进行严格审查,因为每一项合同内容都可能是今后信用问题的凭证。

3.2构架完善的风险管理

益海嘉里作为粮油巨头从整体上看,企业主要存在商品价格风险,即市场风险、交易对手风险即信用风险和外汇、汇率风险。这三部分风险都将对企业财务造成负担。1)风险管理架构等级整体面貌。各项风险管理均在整体管理架构体系之下执行各自任务,集团整体管理架构起着引导作用。第一级:风险管理委员会,由独立董事、CFO担当,制定风险管理战略规划。第二级:风险管理执行委员会。第三极:具体的执行操作者。2)集中管理风险,加强应收账款预防性控制。风险管理越集中,理解就越深入,执行起来也就越发主动。例如流动性风险管理,集中管理资金的流动性可以达到风险汇减的效果,减少了资金的波动性。对应收账款的预防性控制可以设置一种障碍,对应收账款的特定交易有特定的处理控制办法,对潜在的客户实施信用调查,以防止销售给信用风险较大的客户而造成企业财务损失。

3.3强化应收账款事中控制

事中对应收账款的控制要极为重视,从发货到收款,每个环节都不可掉以轻心。1)发货时及时查询,货款坚持跟踪。每一次发货都要核对客服部与销售合同内容,保持核对状态,在公司销售货物后,必须立即启动监控程序,根据事前审核好的信用评价等级实施不同的收账策略,在货款还未形成之前进行一定程度地催收,此时要注意适度,不能扰乱与顾客的良好关系,要时刻谨记维持好健康良好的合作共赢关系。2)回款一定要进行记录,账龄分析做到位。财务部门制定管理制度必须要有定期对账制度,财务要形成定期对账的习惯,每隔一个月或者一个季度就必须同客户核对一次合作账目,不能在管理制度方面脱节,更不能使制度成为一句空话,以免造成账目混乱。

4结论

综上所述,近乎垄断粮油行业的益海嘉里食品工业有限公司立足于现代财务发展,其财务管理模式值得借鉴,身为行业的旗舰,益海嘉里在资金管理工作方面也是行业翘楚,但是从集团自身的角度看,更需要应收账款细分强化。然而,在所进行的各方面的改革,大都使企业发展的环境更为严峻。这就意味着,从宏观上讲,国家应重视对粮油企业的保护,尤其是金融政策不能导致资金的过度集中,而应该给有发展前景的企业提供必要的筹资来源。从微观上求发展,切忌盲目扩张。

参考文献

[1]杨二宝.关于加强企业应收账款管理的思考[J].特区经济,2013(7):233-234.

[2]张国明,李存英.企业应收账款内部控制方法研究[J].财会研究,2011(24):60-62.

食品工业范文8

工业设计是一门新兴的综合性学科,作为人类设计活动的重要部分,它集多门学科知识于一身,既包括科学技术知识,又包括美学艺术知识,以及人机工程学、经济学等。在我国,工业设计曾经被称为工业美术设计、产品造型设计等,随着社会的发展,其内涵不断地发生变化。工业设计是市场需求、现代科学技术与人类文化艺术的结合,以现代化工业生产为基础的一门新兴实用学科。具有的前瞻性和普适性特点的工业设计,使传统的产品散发出新颖与独特的个性特征。工业设计具有很强的时代性,它主要是通过对产品的结构、工艺优化,对材料、形态及色彩的协调来改进产品的品质和功用。也就是用视觉效果来实现设计理念的表达,从而能够为达到某一特定目的而从构思建立一个切实可行的方案,并能够用明确的手段表示出来。2007年2月13日,总理作出重要指示:“要高度重视工业设计”和2010年8月26日11部委联合发文促进工业设计产业发展,这表明我国政府对工业设计这个领域的重视。就中国的现状而言,如果我们想从“中国制造”走向“中国创造”,就必须大力发展中国的工业设计。企业要想长时间保持竞争力,必须采取创新性产品开发战略,才能成为自主创新的主体,拥有创新性的产品。产品创新很大程度上就取决于工业设计在企业中的应用地位。

2食品机械发展与工业设计的关系

食品机械就是将食品的原材料加工成为成品食品的过程中所使用到的机械装置与设备。食品机械也可分为食品的加工机械和包装设备这两种。食品工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食品机械是为食品工业提供装备的行业。作为与人民生活息息相关的食品工业进入到一个蓬勃发展的阶段,食品工业的发展也带动了食品机械工业的发展。工业设计又是食品机械设计中的一个十分重要的方面,工业设计能够实现食品机械产品造型、功能结构和材料的科学合理化,在提高产品的整体美与社会文化功能方面起到了非常积极的作用。食品机械产品的功能、造型形象及物质技术条件是构成食品机械工业设计的基本要素。现在一些家用食品机械的外观:简约、时尚、新颖、实用,改变了以前食品机械只能在食品加工厂的现状,现在很多外观造型时尚、操作简捷方便的小型食品机械像面条机、挂面机、和面机等慢慢的进入消费者的家庭,食品机械的发展与工业设计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通过工业设计使食品机械产品更加吸引着消费者的眼球。出色的工业设计能得到更多消费者的青睐。传统的食品机械产品设计是把实现机械产品本身的功能作为重点,以设计产品为目标,在传统的食品机械产品设计工业中,机械工程师是凭借自己的专业技术知识和经验来进行产品的设计,但由于设计出的产品大多外观造型粗糙和使用方式不够人性化,尽管能很好地满足功能的要求,但往往在销售市场上缺乏竞争力,成为不可忽视的一大弊端。食品机械工业要有一个更好和全面的发展,就必须在食品机械产品设计时把工业设计的方法和思想纳入其中,这样的食品机械产品不但能够满足功能的要求而且可把产品顺利的打入市场,融入工业设计的产品相比就会具有较强的市场竞争力,一定程度上也促进了食品机械工业的发展。

3工业设计在食品机械中的应用

3.1工业设计创新理念的应用

创新是工业设计的核心理念。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极大的提高。生活变得丰富多彩,对食品的追求也多样化起来。利用工业设计的创新理念,设计出新颖的食品机械来满足人们对食品多样化的需求。一方面通过分析人们潜在的需求,明确产品概念,提出食品新机械的功能定位,从而推出新颖的产品,占据市场的制高点,为企业创造高额利润。另一方面,对现有产品结构、材料、生产工艺等进行优化改进,进一步提高产品的质量、降低生产成本,从而赢得众多消费者的认可,提高产品的市场占有率。

3.2外观与功能结构的结合展示出食品机械的美

从外形图上可以看到,整个面条机外廓造型曲线优美,配色细腻和谐,按钮设计人性化。大面积外形对机械结构进行包裹覆盖,可消除消费者对机械结构的恐惧,使用操作简单和拆卸方便,无不显示着工业设计在食品机械中展示出的美。造型设计与色彩完美地展示了面条机内在的性格。一个能实现功能的食品机械产品,不仅要满足人的使用,还要适合人们的视觉审美要求,工业设计赋予面条机新的内涵。

3.3安全、可靠、人性化设计的体现

食品机械是食品的加工和生产设备,产品必须考虑安全、可靠、人性化的设计。让产品与使用者取得最佳匹配是以人为本设计的根本理念。工业设计的应用,充分考虑如何使设计的机械设备系统、人机系统或人机环境系统最大限度地适合人类的形态、生理和心理特征,以求达到安全、舒适、高效生产和工作的目的。在食品机械领域,主要考虑的有系统的可靠性和人机安全性两个方面,系统可靠性是指在预定的时间内和给定的工作条件下,食品机械能够可靠、有效地进行工作,保证无故障时间和使用寿命达到预期要求。人机安全性是指食品机械设计中采取的技术措施,不仅能够保证人体安全、舒适、卫生和健康地工作,而且能够使机械故障和卫生问题产生的风险或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限度。工业设计在食品机械产品设计中的应用很大一部分体现在人机工程学的应用方面。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食品机械的竞争力不再是仅仅取决与产品技术的先进性和完善的功能,而是要考虑食品机械产品的工业设计。由于传统的食品机械设计以设计产品为主要目标,更多地考虑产品本身功能的实现,而没有把人作为设计的一个目标,没有规范化地考虑人的因素,这就很难保证机器操作效率最佳,也不易判断设计质量的高低。人机工程学强调将人和机器作为相互联系的两个基本部分构成一个整体,形成人机系统。人机工程设计的是人机系统,是把人作为系统设计的一部分,把人-机-环境三者作为一个系统进行总体设计。目前,我国食品机械行业工业设计还未引起企业和设计人员真正的重视。食品机械在进行设计和制造时,仅考虑功能要求而未考虑工业设计,致使有些食品机械产品表面粗糙,色彩搭配不合理,操作不符合人机工程学原则,许多零部件外露,不但有很大的安全隐患,还显出产品的笨重和丑陋,这些因素极大的限制食品机械产品的市场竞争力。食品机械是生产设备,其形态应体现整体的对称与平衡、节奏与韵律美感形式,根据需要辅助以局部形态的对比和变异形式,创造符合产品特征的审美意象。这样既有利于标准化和经济性的需要,也有利于表现和谐统一、含蓄丰富的美感,创造单纯、宽松的工作环境和人文气氛,缓解疲劳和压力,可更好地提高工作效率。为此,人不再是被动地去适应机器,而是与机器共同完成一个系统目标,从而可以获得系统的最高综合效能。

4结语